采芦叶的作文(集锦28篇)由网友“那就重来吧”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采芦叶的作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 采芦叶的作文
采芦叶的作文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妈妈和舅妈带上我一起去河边采芦叶,当时我就问妈妈:“什么叫芦叶,采了它有什么用?”妈妈对我说:“芦叶是可以用来包粽子的,它和长在山上的粽叶不同的是粽叶是长在山上的,而芦叶就是长在水里的,用它来包粽子比粽叶包的粽子要香得多。”“哦,我明白了,您以前也包过粽子给我们吃”我对妈妈说。这时舅妈对我和妈妈说:“快走吧,你们一边走一边说”。
我们拿着篮子,带着绳子(绳子是用来扎芦叶)就出发了,我们绕过村子来到了田野边,放眼远眺,真美啊!绿油油地麦苗,粉红粉红地河花草,隐隐约约地还有金黄色的油菜花,还有许多小白花,我好像走进了画中一样,站在那边直发呆。听见妈妈在叫我的名字时我才回过神来,“哦,我来啦”,我赶紧跟随在她们后面。我们绕到小河边,走着走着我就看见河边有许许多多小树,就对舅妈说:“舅妈,这河里怎么长小树呀?”“这不是小树,这就是芦苇,我们就是来采它的叶子的.”舅妈说,“你看它长年长在水里面,粗粗壮壮得,可它不像其它植物一样在水中呆久了会腐烂。”说着我和舅妈还有妈妈就走下去采芦叶,她们叫我站在离河滩边远一点,因为河滩边有水,容易划下去,于是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一手抓住一根芦苇把它拉到我跟前,然后另一只手就抓住芦苇的叶子轻轻地往下一按,那叶子就落在了我的手里,我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采的芦叶,它壮不壮?”妈妈走到我跟前,拿着我采下的芦叶对我说:“要小心你的手,你看它的边毛绒绒地,上面象锯子一样地锋利,很容易把手划破。”
我拿着采来的芦叶,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发现它特别清香,它的径一根根都凸在上面,抹上去感觉厚厚得,它的颜色绿得恨不得叫妈妈马上包粽子给我吃。我看得出神时,只听见青蛙“呱、呱、呱”地唱起歌来了,好像在对我说:“小朋友,你看今年的芦叶壮不壮,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篇2:芦叶作文
老家旧屋的后面是一块菜园,菜园过去是一条小路和一条小河,在路和河的中间有一大片芦苇,还有野茉莉。五六月的时候,一眼望去,晴天则苍翠碧绿,雨天则有如一团雾霭,晚风吹过则会带来芦苇和洗澡花的香味。
小孩子没有谁不喜欢芦苇荡。芦叶可以包粽子这谁都知道,而有关芦苇的其他一些乐事却只有少数人享受了。岸上苇丛里,很隐蔽的地方常能寻着一个鸡蛋或鸭蛋,运气好的甚至能捡到一窝。水浅的地方,很容易就能捕到傻傻的龙虾。老的芦苇根茎特别发达,像个大网兜一样,有的甚至半悬在河沿上,在这样的地方用小铲子挖下去,就能挖出一截白白的芦根,甜甜的`,脆脆的,还带点苦苦涩涩,正如乡居的日子一样,味道是那么独特。
长的芦苇秆割下来后风干,然后扎成杯口粗一把,就可以用来做建房的材料了,冬暖夏凉;秋风吹起的时候,把飞舞的芦絮收集起来,可以做成芦花枕头。每次当我把这些说给燕听的时候,她都惊讶得不得了。燕是姑姑的小女儿,在城里长大,每年端午都要跟大人一起下乡。她非常喜欢芦叶,会用芦叶编出不少东西。她用芦叶折成各式各样的小船,让它们随着河水缓缓地漂向远方,有时我们就跟着这些小船在岸上走,期望着能有一两只漂进长江。闸门是不常开的,于是燕就把船带上,在回城的轮渡开到江心时,把船放下,这芦叶船就在大家的注视下,很快消失在波涛里。那浊浪中的一点碧绿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而且我相信,肯定曾经有一只小船随着浩浩的江水漂进了大海。
篇3:芦叶船抒情作文
芦叶船抒情作文
一个小巧的芦叶船从我手中诞生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家乡的竖河里,曾经这条河运走了多少我们亲手做的芦叶船。啊,今天它又一次带着我的芦叶船,带着我童年的回忆一起远航。看着渐渐远去的船儿,它会漂到哪去呢?
我的芦叶船漂呀漂,缓缓驶向了长江,它在江是乘风破浪向着远方航行,鱼儿为它送行,鸟儿为它歌唱,可是好景不长,不一会,乌云密布,带子似的`闪电刷的一下划破天空,暴风雨来了,芦叶船摇摇晃晃,船里也积了很多水,就在它马上要沉没时,一个和爷爷出海打渔的小男孩,刚好发现了小船并打捞上来,小男孩把船里的水清理干净,仔细看了一番,然后咯咯的笑了,最后它把自己珍藏的最漂亮的糖纸折了一只千纸鹤,放进小船,等暴风雨停了又放回江里,看着芦叶船漂远了,小男孩又笑了。
不久芦叶船漂进了海洋,海风呼呼的吹,芦叶船稳稳的漂,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台湾岛,几个在海边玩耍的女生看见芦叶船,觉得很是新奇,便捞了上来,她们发现了小男孩的糖纸带来的祝福,于是就去捡了一些贝壳放到芦叶船上,瞧她们还许愿了呢!芦叶船又开始航行了。
它带着我们的祝福又一次漂走了。
篇4:芦叶情思作文600字
芦叶情思作文600字
那寻常的地方,竟有仙境一般的美景,诗一般的故事。行走在淮安,我有些感喟。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淮安人,竟不知从小常走的那条平常的东长街,有如此悠长的历史。
翻着手中的资料,十分疑惑地看着这个小小的巷子――水巷口。这里曾住着一位画家,竟与郑板桥齐名,扬州八怪之一。
雾气蒙蒙,凉凉的水丝像一张面纱,浓浓地将我们裹着,吸入鼻间,不禁打了个寒颤。脚下踩着碎石子,映入眼帘的景却十分陌生了。这是东长街吗?我不由问道,其他同学也露出和我一样的表情。那么有名的画家会住在这个小巷中?
右折左拐,巷子愈发狭窄,似乎要隐藏些什么秘密。我们不禁加快了脚步,想一探究竟。走着走着,耳边似乎听见了叶子互相摩擦的沙沙声,呢喃如蝇。跨入一个门槛,大家都不禁“哇”地感叹了,这个小巷里竟容纳着一汪秋水,一丛苇荡。
深秋了,一荡芦苇蜕去了一衣青翠欲滴的华裳,寒酸地捆在一起,一派秋的萧瑟。放眼望去,一片绿色与黄色错杂交映。这是生命交替的场景,没有盛开,只有衰败。然而,有一种东西却没有因为历史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而变化,那就是画家坚守清贫的秉性和对艺术的追求。
那时,边寿民在塘边搭了一个小屋――“苇间书屋”。每到秋叶染林,芦花漫天,边寿民就在这江淮河岸画这秋色,画这苇荡,画嬉戏的芦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融铸风骨,苍浑生动,古朴奔逸。
伫立在寂寥的苇岸边,一阵风吹来,芦苇纤纤摆动。在芦花飘飞中,不由想起这位古怪的画家边寿民。想到他清高的性格,想到他画芦苇的痴情,想到他文武双全侠肝义胆,想到他淡泊名利云游四海。我似乎看到了他恬淡的笑颜。
小巷悠悠,我情思万千,柔软的的心灵浸在这片苍苍苇荡中,浸这段诗情画意的历史中,浸在一位充满魅力的画家的灵魂里。
篇5:采 桑 叶作文
采 桑 叶作文
采 桑 叶湖南一师二附小 四(1) 郭坤
上个星期天,我们家和邻居左啸家一起坐我爸爸开的车去郊区采桑叶。因为我们养蚕的桑叶只够喂一天了,如果还不采桑叶的话,大小蚕儿们就得勒紧裤腰带了。
过了半个小时,我们来到目的地――浏阳河边。河中央的挖沙船正“隆隆”地运作着。堤上许多卡车也没停,正在运沙石,非常热闹。现在轮到左叔叔大显身手了,他在这一带上班,对这里什么地方有什么植物那是一清二楚。很快我们就找到了目标,――一棵又矮又小的桑树。虽然我不大愿意,但还是和左啸一起走着危险的泥巴小路,来到了桑树旁,采到了一点点桑叶。
我们又往前走,终于找到了一棵大的,这棵桑树与其他的有所不同,别的桑树是什么地方都长满了叶子,而这棵桑树却有法国梧桐树一般大的树冠。这棵桑树的叶子也很大,几乎有《语文》书那么大的,也有《新华字典》那么大的,难怪树下那样阴凉,一丝阳光也照不进。我连忙跑上去,专摘嫩的叶尖子,又还摘了些大的、比较嫩的。我和左啸就像两阵龙卷风,加上爸爸、妈妈相助,一棵桑树的.叶子很快就所剩无几了,最后我们还折了几根枝条,准备回家插在花园的泥土里,这样的话,再过几年,就会长成几棵桑树,不用再到野外到处找桑叶了。
最后,我们把枝条和大堆的桑叶都堆在车的第三排,可怜的左啸只好被挤着回了家。
养蚕是件很麻烦、很辛苦的事,每天喂蚕时还要把桑叶擦干净,一天还要喂几次,而桑叶不是天天有买的,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到郊外到处去找、去采。我想,在几百年上千年前,人们从养蚕到把茧制成丝绸,是多么的不容易!
采 桑 叶作文6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6:芦叶船续写
芦叶船续写350字
小小的芦叶船“游”过竖河,“驶”进长江,漂到东海。他本想漫无目的的继续向前“游”,突然,好好的晴天下起了倾盆大雨。芦叶船被激起的浪花打沉了……
他在下沉的过程想着,说不定有奇迹发生呢!果然,一只海马卫兵游了过来,看见了芦叶船,心中一喜:龙王肯定没见过这样的小船,带回去,龙王肯定喜欢。龙王一高兴,提拔我当将军,别提多威风了!他急急忙忙游过去,生怕被别的同伴抢走。他游到芦叶船旁,大手大脚的把芦叶船放到袋子里,放到一半时,又怕小船坏了得不到奖赏,于是小心翼翼的把小船放好,游走了。
芦叶船在黑洞洞的袋子里想:是我的意志救了我呀!
忽然,芦叶船听到一些对话,
“你来找我有何事?”
“启禀龙王,小的巡逻时发现一个精致的小船。”
“哦?在哪儿?”
“在小的袋子里。”
然后,芦叶船看到一缕耀眼的光芒。
芦叶船好不容易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啊!灯火辉煌的宫殿,成千上万的`卫兵。一个威严的声音传来:“好!真精致!妙!太妙了!你想要什么奖赏?”
“禀龙王,小人想当大将军。”
“好!”
接着,龙王又转过来对着芦叶船和蔼的说:“我见过巨大的航母和货轮,见过小小的舢板,而你却比舢板还要小,你到底是什么船?”
“我是小小的芦叶船。”
“嗯,你是我见过的最最精致的船,也是我龙宫的贵客。来人呐,上菜!”(作者有话说:在我的想象中,芦叶船是能说能吃能看的。)
在龙宫里,芦叶船可开了眼了。各种奇珍异宝,翠绿的海草,彩色的珊瑚……真是让芦叶船看花了眼,他恨不能再长出几双眼睛来看。
酒席散后,芦叶船问龙王:“龙王要不要跟我去看看我的出生地,那里还有我的许多兄弟姐妹。”
“好啊!”
龙王吩咐一番后,跟着芦叶船出发了。
芦叶船开始了返乡之旅,身后还跟着尊贵龙王……
篇7:《芦叶船》教学实录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纸折的小船、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 学生口头组词。 芦
崇
苇
桅
篷
叠
唾
沫
喇
叭
港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 “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 “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
“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
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
“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
“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写字》书。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
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3)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②第三自然段。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详细回忆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三、比较语句?学习写作手法。
多媒体出示
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
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有意思。
篇8:《芦叶船》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学习难点
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小黑板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谈话导入
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
2)理解“手艺、桅杆、浩浩荡荡”等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3、成果展示
1)词语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本课指“我们”做芦苇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水势大。
2)分段
1.采芦叶做船玩儿(①-②)
2.做、放芦叶船(③-④)
3.到长江边放芦叶船(⑤-⑧)
3)主要内容
回忆: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正是通向长江、通向东海的小河和那放在小河里的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反馈·总结
我的收获
我想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重点体会芦叶船给生活在几十年以前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 学习难点
体会在小河中的芦叶船,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与希望。感受孩子对未来生活和外面世界的向往。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复习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芦叶的美。
(一)学习句子,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比较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能够把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
(二)在第一自然段中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1.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2.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三)小结:多么有趣的比喻,多么生动美妙的画面!好好读一读,品一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放芦叶船的乐趣。
(一)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孩子们亲手做出的芦叶船有什么花样?放芦叶船又有什么奥秘?
做芦叶船:多种多样 手艺高超(大蓬船 小舢板 五桅帆 三桅帆) 放芦叶船:玩得聪明 玩得有声有色
(二)小结:孩子们的智慧和乐趣流露在这字里行间,好好读一读。
三、学习第第
四、八自然段,感受作者想象的乐趣。
(一)孩子们放走的芦叶船到哪儿去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二)芦叶船可以远航到什么地方去呢?再读读小作者第八自然段的想象。
(三)小作者对于芦叶船远航到长江、到东海有没有依据,还是凭空想象的呢?
五、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感受到长江边放芦叶船带来的惊喜。
(一)芦叶船到了浩浩荡荡的长江里也翻不了吗?他是怎么在长江里远航的?
(二)学习比较句子: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引导学生体会芦叶船所处的恶劣环境以及它能够乘风破浪的远航给作者带来的惊喜。
讨论·解疑
再读最后一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小结:芦叶船乘风破浪的远航,不仅给小作者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了希望与梦想。小作者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在这小小芦叶船上,希望它载着孩子美好的梦想远航。
反馈·总结
1、谈收获。
童年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一片片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与梦想和希望。
2、说感想。
板书设计:
飘向 竖河——长江——东海
2.芦叶船
带来 惊喜——希望——向往
教学后记
作业反馈
教学一得
篇9:《芦叶船》教学实录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纸折的小船、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
学生口头组词。 芦
崇
苇
桅
篷
叠
唾
沫
喇
叭
港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
“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
“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
“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 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 “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 “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写字》书。
2下一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
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3)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玩芦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多媒体出示
1、A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篇10:《芦叶船》教学实录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纸折的小船、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预习作业
1.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 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
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学生口头组词。
芦 崇 苇 桅 篷 叠 唾 沫 喇 叭 港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2.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写字》书。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交流。
随堂小测验: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wěi wéi gān tuò mo lǎ ba
( )( )( )( )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折:____( )____( )____( )
漂;____( )____( )____( )
横:____( )____( )
杆:____( )____( )
三、比一比,组词语。
芦( )桅( )苇( )篷( )
庐( )危( )伟( )蓬( )
唾( )沫( )叭( )港( )
睡( )抹( )趴( )巷( )
四、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 )( )
又惊又喜( )(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
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②第三自然段。
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
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
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三、比较语句,学习写作手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
(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
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有意思。
随堂小测验:
一、根据课文内容加标点。
1.大阔叶折成大篷船 小窄叶做成小舢板 有时 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 做成三桅杆 五桅杆的大船
2.我们上学路过的是竖河 是直通长江的呀 那我们做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 长江是通向东海的 那我们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 )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芽一根根直立着,像( )。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 )。
2.表兄说着,( )采来三片芦叶,( )了一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 )上口唾沫,( )地放进江水中。就见这只芦叶船( )着风,( )着浪,( ),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三、芦叶船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呢?什么东西给你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动笔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预习作业以认识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为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由于我们离江南水乡的生活比较远,学生对他们的生活不了解,所以,还要大家多去查找资料,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很好地整合。此环节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谈话导入很自然,加上有实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课堂上要先对其预习效果进行检测。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便为后面的阅读理解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也进行了训练。
本课易写错、念错的字较多,要注意引导对学生进行辨析。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可以迅速提高其能力和水平,还能充分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试分段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练习,学生合作后,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加强,从而感觉到题目相对会简单,进而促使他们以后学会合作。
为下一节课的交流做准备。
此次练习以字词为主,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检查上节课课后的复习效果。
由上节课的作业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给予学生进行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机会。本环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这段描写得非常生动,也为下文描写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做了铺垫。
这段非常地生动,孩子们能够轻易读懂并进入情境,体会到孩子们的乐趣。
这段突显孩子的年龄特点,丰富的想象更让他们产生了共鸣,令其体会深刻。
表兄一系列的表现足以让孩子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令孩子们产生向往,甚至欲与表兄一比高低。这里,孩子们一定能够体会到芦叶船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这道题中训练学生对分号、顿号、问号的使用。
这道题中,第1小题是三个非常明显的比喻句,第2小题是描写表兄做船、放船的过程。两段句子描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要求学生能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句。
把快乐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篇11:《芦叶船》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芦叶船》设计
设计:shixindong 2、芦叶船
第一教案*教材教案
案例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正是通向长江,通向东海的小河和那放在小河里的芦叶船,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第3~6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放学后常常做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里,放到长江里。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文字浅显易懂,但是今天的儿童不一定理解几十年前儿童生活的内容和生活情趣,课文中的“我们”生活虽然简单,但在这简单的生活和游戏中,他们不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学文时,可让学生多读,从读中理解作者童年的生活,去感受他们当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感知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自读自悟。
3、读通句子,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篇12:《芦叶船》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识字卡片,检查认读。
2、回顾上一节课,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研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在我们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放课文录音,小组思考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同桌一起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3)教师:“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5)展示课件,播放芦叶船在小河、长江里远航的情景。
(4)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感兴趣的内容。
四、体会重点句子
1、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体会加上带点部分后有什么好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2、讨论交流。
五、拓展延伸
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大体设计一下。
六、布置作业
1、画一画你心中的芦叶船的样子。
[板书设计]
做芦叶船→“理想之船”→远航
[教学反思]
MSN(中国大学网)
篇13:《芦叶船》教学设计
一、出示教具,导入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这节课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引导要求:读准字音,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查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3、小组合作,互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
(1)各个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
(2)教师引导:联系课文内容,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2、各个组长发言,教师梳理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围绕芦叶船讲了件什么事?
(2)“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
1、学生默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批注问题。
四、自主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学生认读。
3、学生交流认字方法。
4、教师指导: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比如:竖的下面不是土,喇的中间是束。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做芦叶船→放到小河、长江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准确地认读生词,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14:芦叶船阅读答案
芦叶船阅读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如下是芦叶船阅读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欢迎打击参考阅读。
芦叶船阅读答案
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去寻找头一天做的船,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跟着表哥一起到长江边去。从我家出发,沿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多路,就能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表哥比我大六七岁,他更会做芦叶船。他说:“我的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
我不信。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又惊又喜。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一、比一比,再组词。
竖(竖线、横竖)
喇(喇叭)
航(航行、宇航)
坚(坚持、坚强)
刺(冲刺)
抗(反抗、抗日)
蛛(蜘蛛)
珠(珍珠)
二、写反义词。
横——竖
宽——窄
三、读一读,想一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
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能)不翻呢?
(意思一样)
四、填上作者的联想,并仿写一句。
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把(河道)比作(蜘蛛网)
2.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把(芦叶)比作(风帆)
3.
(小姑娘红彤彤的的脸)像(一个熟透的苹果)。
把(小姑娘的脸)比作(熟透的苹果)
小姑娘的脸红彤彤的,像一个熟透的苹果。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船,静静地在夜空飘荡。
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为我们带来无尽的热量。
五.多音字
为wèi(因为、为什么)
好hǎo(好人、好事)
wéi(成为、作为)
hào(好学、好吃)
六、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1.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
3.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篇15:《芦叶船》教学反思
《芦叶船》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写字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这节课,我着重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指导用硬笔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是:
1、逐个读帖(读帖是写好字的关键)。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边提示注意点。
3、学生描红、仿影,再练习写2个
4、教师巡视指导,再评价。
这堂课整体效果较好,但还有不足之处,有些学生也许是由于学习任务重,各科作业多,写字时只讲速度,不讲质量,一心只想赶快写完作业,致使字迹马虎。又平时这样的写字课很少,所以很多学生的字写得比较难看。这节课练习反馈,还有几个学生在临习过程中,是临写前不懂读帖,临写时边看边临,有的是看一笔写一笔,写得生硬。他们还是缺乏观察的主动性所造成的。
我想,要想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还是得从平时抓起。我得加强学生正确写字方法的研究和良好写字习惯的研究。
篇16:课文《芦叶船》练习题
课文《芦叶船》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1.拼拼写写我最棒。
lúwěiwéigāntuòmolǎbachóngmíngdǎo ()()()()
2.多音字组词。
为{█(wèi()@wéi())┤会{█(huì()@kuài())┤
好{█(hao()@hao())┤吐{█(tǔ()@tù())┤
二、比一比,组词语。
芦()桅()苇()篷()
庐()危()伟()蓬()
唾()沫()叭()港()
睡()抹()趴()巷()
三、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杆五桅杆的大船
3.我们就用芦叶卷成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四、课文精彩语段。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苇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1.用“”画出段中的比喻句,并分别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①把比作
②把比作
③把比作
2.联系课文回答:用芦叶做成的船有哪些?
答:
五、认真阅读课文,根据下面分好的部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第二部分(3-4自然段):
第三部分(5-8自然段):
六、问答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答:
2、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答: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答:
篇17:《芦叶船》教学反思
为了落实王校长提出的三个必须:课堂上必须有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必须有交流、合作的机会,必须有写作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芦叶船》这篇课文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同学们最喜欢玩什么?你们是怎么玩儿的?”在学生充分谈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备学,提出备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遍,(注:一遍自读,做到不丢字、不加字;一遍美美地读,并画出带有本课的词语及新词;一遍是同桌齐读,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2、在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并给生字组两个词,交流本课最难写的生字和难懂的词语。(注:一些新词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孩子们如何做芦叶船的?芦叶船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快乐?画出相关的语句。
4、拓展提升:小小芦叶船带着童年的快乐,飘向了长江,飘向了大海、、、、、、小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续写下面的故事。
在孩子们充分备学后,集体交流中心话题。围绕生长芦叶的地方美,芦叶船制作得美,制作的过程美,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切感悟。意在让孩子们了解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所带来的欢乐,从而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
由于在集体交流的时间和小练笔占用了课上不少时间,所以本节课没时间让孩子们写家庭作业。不过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很深刻、很到位,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篇18:《芦叶船》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发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联想?
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身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推荐
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推荐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安排作业
1.誊写字词。
2.读读自身感兴趣的局部。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发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联想?(小组推荐,各抒己见)
(3)通过推荐,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 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 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 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身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 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七、板书:
芦叶船
做芦叶船
玩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向往
篇19:《芦叶船》教学反思
《芦叶船》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与小伙伴玩芦生活场景。文章脉落清晰,层次分明,内容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揭示本课课题,并让学生对本课质疑,以此引入本课的学习。在学生们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自学和小组交流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的小伙伴们是怎样玩芦叶船的情景。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为什么会产生有这样的想象,通过读,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芦叶会给孩子们带来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只芦叶小船将会去什么地方?给江南水乡孩子们带来的无尽的快乐,也让学生进行无限遐想
处理本文主要讲了芦叶船的那几件事?,我以小组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处理上不够集中,应集中讲三件事:1、怎样制作芦叶船, 2、我和小伙伴们怎样玩芦叶船,3、我和表哥在长江边玩芦叶船。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鼓励学生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大胆想象的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篇20:《芦叶船》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写字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这节课,我着重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指导用硬笔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是:
1、逐个读帖(读帖是写好字的关键)。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边提示注意点。
3、学生描红、仿影,再练习写2个
4、教师巡视指导,再评价。
这堂课整体效果较好,但还有不足之处,有些学生也许是由于学习任务重,各科作业多,写字时只讲速度,不讲质量,一心只想赶快写完作业,致使字迹马虎。又平时这样的写字课很少,所以很多学生的字写得比较难看。这节课练习反馈,还有几个学生在临习过程中,是临写前不懂读帖,临写时边看边临,有的是看一笔写一笔,写得生硬。他们还是缺乏观察的主动性所造成的。
我想,要想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还是得从平时抓起。我得加强学生正确写字方法的研究和良好写字习惯的研究。
篇21:芦叶船课文主要内容
芦叶船课文主要内容
芦叶船课文主要内容
[语文S版第七册课文]
芦 叶 船
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去寻找头一天做的船,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跟着表哥一起到长江边去。从我家出发,沿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多路,就能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表哥比我大六七岁,他更会做芦叶船。他说:“我的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
我不信。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又惊又喜。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冀教版第八册课文]
芦 叶 船
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从我家到学校约有一里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成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杆、五桅杆的大船。我们把船做好后,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船往河中央轻轻地一扔,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成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头一天做的船,到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寻找。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跟着表兄一起到长江边去。从我家出发,沿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路,就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表兄比我大六七岁,他更会做芦叶船。他说:“那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
我不信。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不信就试试!”表兄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吐上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就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又惊又喜。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篇22:芦叶船现代文阅读答案
芦叶船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去寻找头一天做的船,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跟着表哥一起到长江边去。从我家出发,沿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多路,就能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表哥比我大六七岁,他更会做芦叶船。他说:“我的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
我不信。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又惊又喜。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一、比一比,再组词。
竖(竖线、横竖)
喇(喇叭)
航(航行、宇航)
坚(坚持、坚强)
刺(冲刺)
抗(反抗、抗日)
蛛(蜘蛛)
珠(珍珠)
二、写反义词。
横——竖
宽——窄
三、读一读,想一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
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能)不翻呢?
(意思一样)
四、填上作者的联想,并仿写一句。
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把(河道)比作(蜘蛛网)
2.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把(芦叶)比作(风帆)
3.
(小姑娘红彤彤的的脸)像(一个熟透的苹果)。
把(小姑娘的脸)比作(熟透的苹果)
小姑娘的脸红彤彤的,像一个熟透的苹果。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船,静静地在夜空飘荡。
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为我们带来无尽的热量。
五.多音字
为wèi(因为、为什么)
好hǎo(好人、好事)
wéi(成为、作为)
hào(好学、好吃)
说明文阅读如何分析“文段的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两个。
(1)对文章的结构、内容有何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文段在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散文阅读答题方法
1.明确全文主旨。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找文章的主旨。另外还要注意散文阅读的题目、文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2.注意研究关键语句。“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2)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5)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3.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因此,落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准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4.缩小范围,仔细取舍,做出答案。根据对应句中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炼概括答案。可采用自组语言表述法(问作用好处的题)、摘取语句组合法、合并同类法、取主去次法、去偏取正法、抽象法、抓中心句法(指出原因、概括特性要点的题)等。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很多人能根据题干要求,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筛选出来。
篇23:中班下学期美术教案《芦叶时装秀》
中班下学期美术教案《芦叶时装秀》
活动目标:
1、学习“划”的基本技能,能用辅助材料划开芦叶,发展小肌肉动作。
2、尝试用芦叶创造性地装饰出各种好看的.服饰。
3、在活动中大胆尝试与表现,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芦叶、牙签各若干。
2、配班教师扮演模特姐姐。
3、做好的芦叶服装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欣赏时装秀)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位模特姐姐要来给我们表演节目啦,大家欢迎!
(在迪斯科的音乐中,配班教师穿芦叶服饰表演)
师:模特姐姐漂亮吗?你觉得哪最漂亮?
二、欣赏自制服饰,讨论制作方法。
1、幼儿欣赏自制服饰
师:你们知道这么漂亮的服饰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又是怎样做的呢?
2、交流。
师:你刚才看到的服饰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小结:原来芦叶还可以做漂亮的衣服和帽子呢。
三、学习划芦叶的技能。
1、讨论。
师:芦叶是怎么变成漂亮的衣服和帽子呢?请你动动小脑筋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2、交流。
师:你有什么办法将一张宽宽的芦叶变成一条一条的呢?(请个别孩子展示)
3、学习“划”的技能。
师:老师今天也有一种好办法,看老师:一手拿芦叶,一手拿牙签,从上向下,一戳一划,呀!芦叶变成一条一条的啦,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个别、集体练习)
四、尝试用芦叶创造性地装饰出各种好看的服饰。
1、学习粘贴方法。
师:芦叶时装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做,好吗?
师示范:看老师已经在芦叶上粘好了双面胶,宝宝们先把双面胶上的白纸轻轻地一撕,但要小心,别把胶带撕下来,如果你想做帽子就把芦叶贴在(出示纸圈)纸圈上。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件漂亮的芦叶时装吧。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展示芦叶时装秀。
请幼儿穿上芦叶服饰,一起在音乐中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24:芦叶篷舟千里优美散文
芦叶篷舟千里优美散文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古老的儿歌依旧回荡在耳畔,故乡的原野已扑入眼帘。
最最原始的回忆,总是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芦花迎风摇曳,柔韧可人。芦苇傍着小河,河边系着捕鱼人的小船。我们常常被长满河面的菱角芡实吸引,爬上船去,撑起粗壮的竹篙,向下游缓缓驶去。把手从船沿处浸入水里,总能扒到饱满而诱人的菱角。不一会儿,小小的“鸭撇子”上便载了半舱。
有时,河边没有闲船,于是我便站在码头上,看着沿河的妇女,驾驭着自家的澡盆,稳稳地穿行在荷叶莲花或是大片菱角中。小小澡盆,没有桨,没有舵,可是只有里下河的妇女能从从容容地操纵它,这实在也是鱼米之乡的一大绝活儿。北方人看了,怕要击节赞赏了。
鱼、虾、蟹,水乡的特色。傍着碧波浩淼的高邮湖,自然有的是新鲜美味的水鲜。“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年年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最宜吃蟹,于是掇弄数只个儿大的来,在炕笼里炕得黄澄澄金灿灿,端上桌,蟹足里是细白的肉,壳儿里是鲜美的蟹黄。学着点怡红公子“持鳌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的豪气,依着蘅芜君“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的`药理,细细品味潇湘妃子“蟹封嫩玉双双满,壳突红脂块块香”的滋味。独在异乡,谁为你端上一盘诱人的虾蟹?即便有,哪里比得上这高邮湖里鲜货的味美?即便有了,哪里还能寻找故乡的温暖与馨香啊!
犹爱外婆家的火烧饼。不论春夏秋冬,管外婆要火烧饼吃,总会是有的。只不过是小麦面,和上一把葱花,在锅里倒上些许菜油,生起锅堂里的旺火,把贴在锅上的面糊烤得嘣嘣脆。煎好的火烧饼金灿灿的,香味弥漫了整个灶屋。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终于心满意足。
火烧饼这样的家常点心,倒还有几样,譬如豌豆饼、芝麻饼、藕夹子。
在南京求学的日子里,每周购物时,在超市里看见菜蔬看见了藕看见了粉面等等等等看见了一切我爱吃的东西,我暗暗在心头大嚷着:一回家,我就做上很多很多好吃的爱吃的,我要美美地吃个够!这时我多么庆幸我是维扬水土上的人啊,人说食在扬州,老乡说这个不对,食在高邮。
倒不怪同乡偏心,我也记得,有谁题过词儿:食在高邮。应该还在文游台的某个展馆里挂着的。
每夜,宿舍熄灯后,躺在床上扒着手机,QQ空间里不断有人:跟汪曾祺老先生学学啊,出去不要说是扬州的,要说是高邮的!我的家乡在高邮,我骄傲,我自豪欧耶!……看着不禁会心一笑,真真好样的,我天南地北的好兄弟姐妹们。
过去许久的国庆长假里,从北京湖南上海徐州等地方回来的老同学们,都没忘了买鸭蛋,兼有买董糖买茶干的。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得热火朝天:没想到,高邮这么有名气!人家问我籍贯,我试探着说江苏扬州,对方点点头,我小声加了一句:高邮的,认不认识?哪知对方不屑地瞪了我一眼:高邮,谁不知道?双黄鸭蛋嘛!周围人一听说是高邮朋友,也立刻肃然起敬了。
离了家,倘若伤心了怅惘了,委屈了或是寂寞了,每每想及家乡的一切。异乡未必不称意,故园的好处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这时,什么神山甓湖,芦花荻草,山歌村笛,农谚桑麻,一切都那么有情味。情至深处,常常幻想能有一片竹叶扁舟,载着我回到家乡……
篇25:四年级语文《芦叶船》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芦叶船》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局部,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局部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
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协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学习生字推荐记忆的方法。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身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到准确、流利。
5、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发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1、找出相关的语句和段落,并根据自身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只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只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熟读课文不只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拓展知识面。
补充资料: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本课指水势大。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板书设计:
我们在放学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
芦叶船 把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长江里。
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对未来的向往
篇26:芦花儿白芦叶儿黄优美散文
芦花儿白芦叶儿黄优美散文
小河在这里打了一个结,这片水洼就是叫着葫芦湾的地方。葫芦湾边的苇子长得最盛。那年分田,父亲抓阄儿手气好,一下子就分到了这片苇地。
当苇叶彻底黄透的时候,父亲就会起了大早,蘸着凉凉的霜露,将镰刀磨得飞快。那是要开镰割苇子了。
小路并不直接通往河边,而是在田野里绕了个大弯,才到了河堤根。河堤高高的,高高的河堤上种了许多的树,那都是些杨树榆树柳树什么的,倒也有几棵桃树,散在那些杂树丛中。不过那些树上的桃儿哪年也没有熟过,还是不成个的小毛桃的时候,就让我这样的馋嘴孩子给摘光了去。
还没到河堤,我就看到天上有点点的白絮,那是芦花在飞。我想,能飞过高高的河堤,能飞过河堤上高高的树梢,那一定是我家的芦花。因为我们家的芦苇长得最盛长得最高。
果然,我家的苇子还是最好的。父亲面对这些秀美的芦苇,显得有些激动,使劲往掌心里吐了几口唾沫,便挥起了镰刀。父亲是一个很扎实的庄稼把式,割苇子也非常在行。那些苇子被他揽在臂弯里,是那么的乖顺,然后很规矩地倒在地上。跟在父亲的身后,我几乎什么忙也帮不了。不过哪几棵芦苇倒下的时候不怎么规矩,我倒是可以将它们归拢一下。更多的时候,我还是折一支芦花,将那些白绒绒儿吹飞了去,看它们悠悠地飞远。
父亲累了,就坐在河滩那已干透了的草地上休息。他那双大手虽然非常粗糙,却是很有灵气,一截芦苇在他的手中很快就削成了七孔八腔的苇笛。我是吹不成调儿的,那没仄没韵的直腔实在不中听。父亲却吹得好,起起伏伏,总是流水一样清亮亮的韵律。我艳羡得不得了,从父亲嘴边抢过来,又吹,还是那呜呜的直腔。小脸憋得通红,也吹不出一点味道来。父亲就笑,将我搂在胸前,甩一甩笛子,再吹。风,徐徐而动,芦花,盈盈而舞。
河那岸的芦苇几声脆响,宁静的河面上,就悄悄地映出了一角花衣。
这时,父亲就停了笛声,一声长长的叹息,目光望向天空,那里弥漫着一天的芦花,乱乱的,不知飘往何处?
我求父亲再吹,他却将苇笛交到我的手中,拿了镰刀,去割苇子了。
苇子割倒了,河滩就一下子辽阔起来。这时候,总会有一个女子来搂苇叶。那是河对岸的一个女子,弯眉大眼的俏。船来船往,那船只载她自己。
河那边也有苇子,可她总到河这边来搂苇叶。
那女子搂苇叶是那么细致,那么小心,生怕把那金黄的苇叶儿搂碎了似的。那些苇叶儿一小堆一小堆很小巧地拢起来,虽然是东一堆西一堆的,却不乱,就像她那身花衣裳一样耐看。父亲停了手中的活计,将苇叶方方正正地捆打起来,帮她搬上船。那女子也不谢,船桨儿咿呀一摇,小船荡开宁静的河水,荡开河面上那层雾蒙蒙的芦花,缓缓地走了。
河堤上,蓝色一闪,我以为是娘来了呢。再看,却不见了人影。只有那芦花飘飘洒洒地飞过那高高的河堤,飞过那河堤上高高的'树梢。
回到家的时候,一身蓝衣蓝裤的娘正怔怔地坐在门口,头上有星星点点的芦花,零乱的白很显眼。我问娘头上为什么有这么多芦花。娘却慌乱地拨弄着头发,直说是大风吹进庄里来的。
村庄,在苇田的上风,怎么会有芦花飘过来呢?我抬头看天,那里只是一片干干净净的蓝……
又是芦花白苇叶黄的时候。那天,娘将晚饭热了又热。很晚了,守望苇田的父亲才回来,也不说话,只是一脸愁容地闷头吃饭。
那年,搂苇叶的女子一直没有来,对岸紧靠水边的地方多了一座小小的坟,让我想起那小巧的苇叶堆。那仿佛是一个可人的小女子蹲在河边,正在伸手试探着水的冷暖。
苇叶,是父亲自己搂起来的,堆成高高大大的一堆。他躺在苇叶上,又吹响了苇笛。却不是我期待的那清亮亮的调子,一声高一声低如泣如诉,这样的笛声让我害怕,让我直想躲进娘的怀里去。可我和父亲并排躺在苇叶上,一动也不敢动,两眼定定地望向天空。那里,芦花正乱乱得飞。
芦花飘起的时候,总是在寒风里,不知道那些芦花飘向哪里,飘到哪里才能生根发芽。
篇27:语文四年级上册《芦叶船》教学反思
为了落实王校长提出的三个必须:课堂上必须有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必须有交流、合作的机会,必须有写作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芦叶船》这篇课文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同学们最喜欢玩什么?你们是怎么玩儿的?”在学生充分谈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备学,提出备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遍。
2、在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并给生字组两个词,交流本课最难写的生字和难懂的词语。
3、思考:孩子们如何做芦叶船的?芦叶船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快乐?画出相关的语句。
4、拓展提升:小小芦叶船带着童年的快乐,飘向了长江,飘向了大海......小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续写下面的故事。
在孩子们充分备学后,集体交流中心话题。围绕生长芦叶的地方美,芦叶船制作得美,制作的过程美,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切感悟。意在让孩子们了解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所带来的欢乐,从而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
由于在集体交流的时间和小练笔占用了课上不少时间,所以本节课没时间让孩子们写家庭作业。不过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很深刻、很到位,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篇28:语文四年级上册《芦叶船》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意境很优美,是一种自然地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所以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我着重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学生在精美的语言中体会愉快的童年。
教学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同学们最喜欢玩什么?你们是怎么玩儿的?”在学生充分谈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理清层次后,围绕玩的地方美,玩具制作得美,玩的过程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切感悟。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描述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动听的乐曲时,彼此可能会说些什么,心里可能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进一步体会芦叶让孩子们更富有创造力,也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欢乐。
当学生谈到“我和表兄玩儿芦叶船”的情景时,引导学生勾划出描写表兄语言、动作的句子,从中体会表兄的自信与聪明。小小的芦叶船顺水而下,也将作者的思绪牵得好远好远。引导学生想象,小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两句,读中体会小作者的无限遐想。
★ 叶文玲的课文
★ 包粽子小学生日记
【采芦叶的作文(集锦28篇)】相关文章:
端午初中作文600字2024-04-27
家乡的粽子作文600字2022-11-16
八年级端午节做粽子作文600字2022-11-08
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2022-12-15
端午节习俗小学作文2023-10-31
以端午的粽子为题目的作文2022-04-29
关于端午节包粽子的初中作文怎么写?2022-04-30
我家端午节作文600字2022-04-30
包粽子的作文800字2023-10-09
传统节日端午节幼儿园教学设计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