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文700字

时间:2022-04-29 10:59:09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椒麻小酥肉”为你分享23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文700字”,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文700字

篇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听朱斌老师《鸟啼》公开课有感

江宁高级中学 张小兵

时下新课程改革的巨浪已经不可抗拒地进入每一个学校,有人屹立潮头,成为劈波斩浪的弄潮儿;有人被浪涛抛向高空,不知身居何处;有人被埋葬在浪涛之下,茫然不知所措。这几天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科书师资培训活动”,听了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两位老师的课,两堂课都是由学生组织的,学生准备充分,课堂氛围热闹掌声不断,实在“新人耳目”。仔细想来,一般学校实在难以操作,首先是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资源匮乏,其次是课时无法保证。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朱斌老师所教的《鸟啼》一课,朱老师没有刻意标榜所谓新理念,也没有流于形式地大搞“声、光、电”,更没有完全放手给学生发挥,而是紧扣文本,由浅入深地对文本展开个性阅读,思想的火花随处闪现,课堂中一样充满智慧。又让我想起一句话: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于是,我也想以笨笔略呈一二。

一、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

劳伦斯是个注重心理剖析,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作家。其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体验著称,中学生读他的作品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读懂并且从中受益,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教案初稿来看,朱老师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其中对文本的解读提出了八个问题,虽然这八个问题有一定的内在顺序,但缺乏鲜明的阅读思想,或者说是统领阅读方法的总纲。修改稿在这方面作了明显的调整,在整体把握了文本之后,顺着作家行文的思路逐层深入。“怎样写鸟啼”、“作者的感悟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感悟的”这三个问题看似寻常,却是举重若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地抓住了文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流畅,这样的课堂才有“灵魂”。

收获:当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善于寻找别样的出路,坚信:失败不是绝境,而是一道风景。

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交流对话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朱老师这堂课较好地体现了三个层次的对话。

其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且看朱老师的两处闪光设计:

1、“我们通过环境等方面看出了鸟啼是有象征意义的,那么作者对此是怎样认识的呢?请用笔在文中划出作者感悟的话”。这个设计体现了朱老师的智慧,可以分两个层次来剖析:①提出问题有指向,“我们通过环境等方面看出了鸟啼是有象征意义”中“环境等方面”便明确了理解鸟啼象征意义的文本依据;②解决问题有办法,“请用笔在文中划出作者感悟的话”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提示,也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实施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由讨论,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分组讨论)任选感兴趣的一段作者感悟,讨论一下作者是如何用形象化说理的方式来感悟的”。这个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促成智慧的生成与提升。至少有两个优点:①兴奋点集中,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任选感兴趣的一段作者感悟”,保证每个学生都话可说,避免了课堂后期阅读惰性的产生;②互为补充,有的学生感兴趣,却不知如何表达,甚至理解发生偏差,其他同学可以在讨论中予以补充与纠正,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与效益。

其二,学生与教师对话。

教师不是雄霸讲坛的.“独夫”,也不是任学生摆布的“局外人”,而是传播智慧、开发智慧的“导师”。企图以权威来吓唬学生的做法注定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我们必须弯下腰来、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流对话。阅读教学中尤其如此,一般说来教师的阅读面和对文本的把握程度要高于学生,如果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师持平,那是揠苗助长,将会直接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这一点上,朱老师主要做了两点:

1、金针巧度人。方法是在实践中生成的,没有实践便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方法。朱老师带领学生理解了文本之后,设计了“写作实践”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写出“灵魂的感悟”,并指出“本文说的虽然是抽象的道德,但我们并不觉得枯燥,是因为作者采用形象化的说理方法,主要有象征、拟人、托物言志等手法的运用”,请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任意仿写一个场景或任选些形象,来表现生命的伟大、高贵和顽强不屈。基本形成了“阅读――体验――写作――升华”阅读链。

2、“下水”作榜样。朱老师出示了自己描写野草的一段文字,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文采来看,都是优秀的垂范之作。当教师以充满激情的语调读了自己的作品后,立即引来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而后的课堂便充满了活力,学生妙语连珠,教室里掌声不断。

其三、学生与文本对话。

一切对话的基础是与文本对话,没有文本研读这个前提,所有对话都是空中楼阁。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现象:脱离文本,天马行空;不顾主题,随意生发;借助媒体,视觉替代;无限拓展,本末倒置。朱老师这堂课始终围绕文本展开,挖掘而不“死扣”,拓展而不“泛滥”。

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朱老师的课轻盈而富有诗意,闭目遐思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

其一,拨云见月的点拨。

“点拨法”是一种教学论,它帮助人们端正语文教学思想,明确语文教学过程,运用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明确“点拨”法基本思想的前提下,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最关注的还是如何操作的问题。虽然说运用“点拨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活掌握;但在教学中,基本的操作方式还是有的。朱老师的课堂给我们几点启示:①暗示引发,具体的说,就是在点拨过程的开端甚至结束,并直接提出“学习什么”的目的,而艺术地把学生引入一种境地,来焕发合宜的时机和需要,启迪他们由衷产生相应的情感、想象和思维,使学生自然而又必然地获取某种知识和技能。这一点,朱老师在运用中把握得较好。

②引路入境,“境”,指美好的境。怎样“入”?强调一个“引”字,也就是点拨。它不是牵拽,更不是灌输,它着重于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思维上达到同步。“引”,实际上是架起一座引桥,教师点拨学生,校正路线,特序渐进。引路入境的范围很广,既关联到学习方法的点拨,也涉及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艺术表现。朱老师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列举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关鸟啼的是诗,一下子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

其二,行云流水的思路。

一堂课必须有鲜明而清晰的思路,否则课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阅读的效益就会下降。朱老师先让学生从整体阅读文章,获得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再进行文本解读(怎样写鸟啼、作者的感悟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感悟的);写作实践,写出灵魂的感悟。整个流程十分清晰,因而课堂节奏、容量都把握得较好。

其三,声情并茂的朗读。

在文本解读和赏析评点中,朱老师时常要求学生放声朗读,并加以评点,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然,这堂可也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列举如下(不作详述):

其一,问题的提出――课堂的主人是谁?

课堂的主人应当是学生,而阅读提问由学生提出才是最科学的。在一次“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学习”的调查中发现,有98%的学生有提问题的欲望。可见,大多数学生是希望“带着新问题学习的”。可现状是大多数学生不会提问,或是有问题也不敢提,生怕别人笑话。因此,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一种基本要求。本节课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的,也许可稍作改动。

其二,语言的体悟――语文课的载体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劳伦斯的语言别具特点,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方面。教材中的情理有时是含蓄在字里行间的,是靠语言形式表达的,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深透,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教师发自内心,形于辞色的情感,会直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这一堂课中对文本语言的揣摩少了些。

其三,整体与个体――是水落石出还是水涨船高?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的特点之一。我们不能重视了精英而忽略了大多数的学生。“水落石出”是以牺牲大多数为代价的,“水涨船高”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心有所思,随笔而记。

12月2日

篇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特级教师虞大明教作文《智能鼠捕鼠》记  丁丽娜  题记: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应为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时金林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什么?简单地来说,是交流,也是思维的碰撞,更是师生的平等对话,实现“双羸”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什么?简单地说,是学生追求主动探解、获取新知、不断创造的过程,更是教师追求教学意图“隐藏”,教学行为“无痕化”境界的过程,处处闪动着思维火花,处处跳跃着智慧的灵感,妙语连珠,幽默风趣,实现师生生命的一次自我超越和创造。虞老师的课堂,又何曾不是如此呢?纵观虞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枯燥之事;教师不再玩“作秀”之游戏,取而代之的是返朴归真、匠心独运。课堂上永远洋溢着欢笑;记远升腾着热情,自由,开放,理性思辩,孩子们在轻轻松松中玩游戏,学作文、乐作文。聆听了虞老师教的题为《智能鼠捕鼠》作文课,让我受之匪浅、回味无穷,会心一笑!笑过之后,让我们思绪万千,感触颇深。现小记如下: (一) 师:我从杭州赶过来,也没什么东西可带的,所以就特意去超市,买了些物品。(虞老师提出一个大袋子,拿出蛋糕)  生:这个蛋糕  师:干什么用的?  生:吃的  师:给谁吃的?  生:给老师吃的  师:老师一个人能吃那么多吗?  生:让我们写“蛋糕”  师:到底写不写还是个疑问,我们就留个悬念。(拿出神奇止咳露)  生:给老师喝的'。谁咳嗽给谁喝。  师:两灌可口可乐干什么用的?  生:解渴用的。谁渴了给谁喝。给老师喝。  师:大家真疼老师。红心二锅头呢?  生:给爸爸妈妈,给下面听课的老师喝。  师:酒精度55%度,喝了肚子里象是烧了一把火,谁愿意试?  生:……  师:最后一样用品。胡椒粉,有什么用?  生:烧菜,打喷嚏……  师:同学们,我们怎么猜也是没用的,这是放松心情用的,大家放松了?愉快吗?虞老师到底是怎么样的老师?什么样子的?现实中的跟你猜测中的老师有什么区别?  生:原来以为你是女的,现在是个男的  师:你失望吗?  生:原来以为你是又高又瘦的,现在是又矮又胖  师:你见到了一个又矮有胖的老师,能不能换个次来说说?  生:丰满  师:这个词一般都形容女的 。 生:结实强壮,健壮 。 在虞老师的课堂上充满着欢声笑语。课前伊始,用蛋糕、神奇止咳露、二锅头等教具我看就只有虞老师了。这样,不仅让课堂跟生活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而且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孩子们兴趣黯然。他们在想:这些东西到底赶什么用?跟作文课有没有关系?我也为教师的新点子感到惊讶,好奇心也就越来越强了。他们每一句都说得那么轻松,就想是我们生活中的对话,哪象是课堂啊?简直就是

[1] [2]

篇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特级教师虞大明教作文《智能鼠捕鼠》记  丁丽娜  题记: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应为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时金林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什么?简单地来说,是交流,也是思维的碰撞,更是师生的平等对话,实现“双羸”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什么?简单地说,是学生追求主动探解、获取新知、不断创造的过程,更是教师追求教学意图“隐藏”,教学行为“无痕化”境界的过程,处处闪动着思维火花,处处跳跃着智慧的灵感,妙语连珠,幽默风趣,实现师生生命的一次自我超越和创造。虞老师的课堂,又何曾不是如此呢?纵观虞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枯燥之事;教师不再玩“作秀”之游戏,取而代之的是返朴归真、匠心独运。课堂上永远洋溢着欢笑;记远升腾着热情,自由,开放,理性思辩,孩子们在轻轻松松中玩游戏,学作文、乐作文。聆听了虞老师教的题为《智能鼠捕鼠》作文课,让我受之匪浅、回味无穷,会心一笑!笑过之后,让我们思绪万千,感触颇深。现小记如下: (一) 师:我从杭州赶过来,也没什么东西可带的,所以就特意去超市,买了些物品。(虞老师提出一个大袋子,拿出蛋糕)  生:这个蛋糕  师:干什么用的?  生:吃的  师:给谁吃的?  生:给老师吃的  师:老师一个人能吃那么多吗?  生:让我们写“蛋糕”  师:到底写不写还是个疑问,我们就留个悬念。(拿出神奇止咳露)  生:给老师喝的。谁咳嗽给谁喝。  师:两灌可口可乐干什么用的?  生:解渴用的。谁渴了给谁喝。给老师喝。  师:大家真疼老师。红心二锅头呢?  生:给爸爸妈妈,给下面听课的老师喝。  师:酒精度55%度,喝了肚子里象是烧了一把火,谁愿意试?  生:……  师:最后一样用品。胡椒粉,有什么用?  生:烧菜,打喷嚏……  师:同学们,我们怎么猜也是没用的,这是放松心情用的,大家放松了?愉快吗?虞老师到底是怎么样的老师?什么样子的?现实中的跟你猜测中的老师有什么区别?  生:原来以为你是女的,现在是个男的  师:你失望吗?  生:原来以为你是又高又瘦的,现在是又矮又胖  师:你见到了一个又矮有胖的老师,能不能换个次来说说?  生:丰满  师:这个词一般都形容女的 。 生:结实强壮,健壮 。 在虞老师的课堂上充满着欢声笑语。课前伊始,用蛋糕、神奇止咳露、二锅头等教具我看就只有虞老师了。这样,不仅让课堂跟生活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而且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孩子们兴趣黯然。他们在想:这些东西到底赶什么用?跟作文课有没有关系?我也为教师的新点子感到惊讶,好奇心也就越来越强了。他们每一句都说得那么轻松,就想是我们生活中的对话,哪象是课堂啊?简直就是平常的`聊天嘛,还不时引得大家笑一笑!  (二)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写作文”  “不是,今天就是一个大朋友跟小朋友一块儿玩,高兴吗?”  玩,谁不高兴呢?老师的任务又是那么简单,学生雀跃不已。消除了对写作的害怕心理,于是老师又引导:  “高兴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  “鼓掌……”(学生给自己鼓掌)  “还有呢?平时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叫……?”  “耶……”  这一声“耶”已经让学生完全地陶醉在欢乐的气氛之中。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慈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虞老师的激励、唤醒、鼓舞中,“玩”就从这里开始。 在玩的时候,在交流的时候,在谈话的时候,虞老师那接近生活实际富有传奇色彩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故事中来,有时让人拍案叫绝,有时让人赞叹不已,有时让人捧腹大笑。如:把老师当人,问:它有没有触电身亡?当学生用石子向米缸里的老鼠砸去竟然没砸破米缸却砸死了老鼠时,他说,你真是“神砸手”。当孩子们一脚把老鼠踩死的时候,他便说:你是武林高手。这样幽默的老师,这样神奇的评价,孩子早已放下戒心,此时此刻,他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老师又让一个小女孩画两只一模一样的老鼠,他评价说:“恭喜你画了两只兔子,而且还像猫。”随后,教师示范着画了两只老鼠,但后来虞老师毅然擦掉自己画的两只老鼠,保留学生的两只又像兔子又像猫的老鼠。虞老师就像一位慈母般地呵护孩子的心灵,保护孩子的自尊。他赋予这孩子“失误”的价值,这才是教学的艺术呀!  (三) 作文是从生活而来,运用身边的故事,加以修改,就可以写一篇好的作文。所以, 虞老师才有了后来的智能鼠请老鼠秒练习FLG的事件,既形象,有生动,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更是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 类似这样的故事和词语数不胜数。如:把可口可乐当做“超级营养液”,让老师住上别墅,烤箱里烤老鼠等等。  (四) 这一环节更是教师和学生玩得最开心的时刻。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是不可分离的,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威,高高在上。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师生双边性活动的过程。  教师当导演,进行30秒排练,其他学生倒记时,也许是他们希望快点看到演出,一时心急,越数越快,老师就故意生气地说:“怎么越来越快了啊?重新从10开始。”  他真的生气了吗?不是的!这哪是老师生气的样子,老师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了,这明明就是朋友之间的“撒娇”嘛!孩子们为了能见识一下大朋友的精彩表演,他们期待着……  学生和老师倾情演绎了“智能鼠捕鼠”的全过程。他们演得犹为卖力,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了视觉的感知,有了亲身的体验,有了生活的实践,要写下来,还难吗?  教师和学生充分得玩得开心,让学生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学生乐意学习,学生主动学习,那么我们的目标就达成了。

篇4: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特级教师虞大明教作文《智能鼠捕鼠》记

丁丽娜

题记: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应为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时金林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什么?简单地来说,是交流,也是思维的碰撞,更是师生的平等对话,实现“双羸”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什么?简单地说,是学生追求主动探解、获取新知、不断创造的过程,更是教师追求教学意图“隐藏”,教学行为“无痕化”境界的过程,处处闪动着思维火花,处处跳跃着智慧的灵感,妙语连珠,幽默风趣,实现师生生命的一次自我超越和创造。虞老师的课堂,又何曾不是如此呢?纵观虞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枯燥之事;教师不再玩“作秀”之游戏,取而代之的是返朴归真、匠心独运。课堂上永远洋溢着欢笑;记远升腾着热情,自由,开放,理性思辩,孩子们在轻轻松松中玩游戏,学作文、乐作文。聆听了虞老师教的题为《智能鼠捕鼠》作文课,让我受之匪浅、回味无穷,会心一笑!笑过之后,让我们思绪万千,感触颇深。现小记如下:

(一)

师:我从杭州赶过来,也没什么东西可带的,所以就特意去超市,买了些物品。(虞老师提出一个大袋子,拿出蛋糕)

生:这个蛋糕

师:干什么用的?

生:吃的

师:给谁吃的?

生:给老师吃的

师:老师一个人能吃那么多吗?

生:让我们写“蛋糕”

师:到底写不写还是个疑问,我们就留个悬念。(拿出神奇止咳露)

生:给老师喝的。谁咳嗽给谁喝。

师:两灌可口可乐干什么用的?

生:解渴用的。谁渴了给谁喝。给老师喝。

师:大家真疼老师。红心二锅头呢?

生:给爸爸妈妈,给下面听课的老师喝。

师:酒精度55%度,喝了肚子里象是烧了一把火,谁愿意试?

生:……

师:最后一样用品。胡椒粉,有什么用?

生:烧菜,打喷嚏……

师:同学们,我们怎么猜也是没用的,这是放松心情用的,大家放松了?愉快吗?虞老师到底是怎么样的老师?什么样子的?现实中的跟你猜测中的老师有什么区别?

生:原来以为你是女的,现在是个男的

师:你失望吗?

生:原来以为你是又高又瘦的,现在是又矮又胖

师:你见到了一个又矮有胖的老师,能不能换个次来说说?

生:丰满

师:这个词一般都形容女的' 。

生:结实强壮,健壮 。

在虞老师的课堂上充满着欢声笑语。课前伊始,用蛋糕、神奇止咳露、二锅头等教具我看就只有虞老师了。这样,不仅让课堂跟生活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而且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孩子们兴趣黯然。他们在想:这些东西到底赶什么用?跟作文课有没有关系?我也为教师的新点子感到惊讶,好奇心也就越来越强了。他们每一句都说得那么轻松,就想是我们生活中的对话,哪象是课堂啊?简直就是平常的聊天嘛,还不时引得大家笑一笑!

(二)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写作文”

“不是,今天就是一个大朋友跟小朋友一块儿玩,高兴吗?”

玩,谁不高兴呢?老师的任务又是那么简单,学生雀跃不已。消除了对写作的害怕心理,于是老师又引导:

“高兴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

“鼓掌……”(学生给自己鼓掌)

“还有呢?平时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叫……?”

“耶……”

这一声“耶”已经让学生完全地陶醉在欢乐的气氛之中。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慈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虞老师的激励、唤醒、鼓舞中,“玩”就从这里开始。 在玩的时候,在交流的时候,在谈话的时候,虞老师那接近生活实际富有传奇色彩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故事中来,有时让人拍案叫绝,有时让人赞叹不已,有时让人捧腹大笑。如:把老师当人,问:它有没有触电身亡?当学生用石子向米缸里的老鼠砸去竟然没砸破米缸却砸死了老鼠时,他说,你真是“神砸手”。当孩子们一脚把老鼠踩死的时候,他便说:你是武林高手。这样幽默的老师,这样神奇的评价,孩子早已放下戒心,此时此刻,他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

篇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德育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人道德败坏,品质恶劣,那么他非但不能造福于社会,而且还会成为害群之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不能不引人深思。轻则致伤,重则致死!类似的新闻比比皆是。如何将德育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德育内容融汇于教学中,点点滴滴渗透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最终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犹如春风化雨,悄无声息,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田。如学习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以下所选课文皆是)时,了解了鲁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文章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思想变化的历程,尤其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鲁迅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弃医从文。从而铸就了一代文学宗师。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总结出鲁迅的伟大抉择的意义。笔者不失时机地引出一个问题:回顾自己的人生阅历,捕捉对自己有影响的人或事,切实谈出自己的思想变化。“父母对生活的影响”,“教师对学习的影响”“名人对自己的影响”等,学生们争相发言谈出自己思想的变化,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航向。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民族的利益,否则人生将会黯然失色!结合所学内容,把学生的思想意识,甚至于行为有机地融入所学的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不知不觉中有如坐春风之感,其乐融融,不亦乐乎!德育教育不是狗皮膏药,随意贴,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顺其自然,有机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切忌嘈嘈切切错杂弹,理应大珠小珠落玉盘

人们大都倡导精讲的原则,毫无疑问这已被实践所证明。实质上,德育教育亦应如此。不仅精讲,还应细雕。德育内容广泛而全面,不可能一股脑地灌给学生,而应清晰地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出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课堂教学中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海燕》联系生活实际,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培养学生的意志观);《敬畏自然》联系生活实例谈一谈人和自然该怎样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环保观);《五柳先生传》联系现实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荣利观);《马说》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学生的人才观);《送东阳马生序》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当代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培养学生的求学观)。有关德育的内容犹如一颗颗明珠,把它们有机地镶嵌在课文中,烙印在学生的'记忆里!其实每一篇课文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德育教育的内容。

三、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掌握其心理的细微变化

刘明是我们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勤奋刻苦,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可惜父母双亡,家境贫寒,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艰难度日。为此学校减免了他的学杂费,住宿费,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照顾,师生们更是从经济上、精神上给予了无私的援助。就是这样的一位学生却神秘失踪,不明去向。

他怎么会失踪呢?

原来秋假里的一天(10月16日下午3点左右),他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外出,告诉奶奶要到一位同学家借字典用,笑嘻嘻地走了,一去不复返!音信皆无。

秋假结束了,开学了,一天天过去了,教室里的座位依旧空着,我马上与他的姑姑取得联系。

“这孩子一向老实,听话,只要看他一眼,他就会明白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她哽咽着说。

“假期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我问。

“没有,不过他奶奶为他父母逝世10周年的事嘟哝过几次。她回忆说。”

“逝世十周年!”我重复着。

“他失踪会不会与此事有关呢?毕竟是一个14岁的孩子呀!极易冲动的年龄!”

“所有亲戚,我们都找遍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她说,下一步不得不到电台登广告。”

“我已向学校领导及时作了汇报,学校将发动所有师生打听他的消息。”我说,“我与村委取得了联系,希望他们能发动村民协助寻找。”

日子一天天真难捱啊,杳无音讯……

终于有一天,有了他的消息,警察打电话让家里人认领,我顿觉一身轻松,同学们也如我的感觉一样!

几天以后,刘明背着书包面带愧色出现在我的眼前,孩子黑了,瘦了!

“这几天你是怎么过的,到了哪里,为什么走?”我连珠炮似的问了好几个问题,恨不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个水落石出。

“我骑车一直往南走,累了就歇歇,饿了就吃方便面。”他说。

“你出走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教师,同学,还是因为爷爷奶奶?”我急切地问。

“都不是,心情不好。”他说,“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我明白了,母亲逝世10周年的祭使有他幼小的心灵引起震动,进而产生冲动,导致了这种后果,父母的爱抚对孩子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啊!

“你到了哪里?”我轻声问。

“一直走到江苏省南通市,后来我迷路了,就到公安局求助。”他说。

“你知道出走的严重后果吗?”

“不知道,我什么都没想。”

“你的奶奶为你整日哭泣,你的姑姑为你奔走呼告,你的老师为你到处联络,你的同学为你愁容满面……”

“老师,我错了!”他的泪又流了下来。

“知错就好,凡事莫冲动,前思后想,不能由着性子来,快擦干眼泪,回教室吧!”

这事让我反思良久,教育学生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及时发现他们的思想波动,防微杜渐,因为14岁毕竟是极易冲动的年龄,一次喝酒,一次赌气,一次玩游戏机,一次不经意拿人家东西,一次不健康的录像,每个“一次”都足以让绽开的花朵凋谢!作为父母要时时了解自己的孩子,身为人师,不仅重视教书,还要重视育人,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思想动态了如指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活泼,茁壮成长!

四、建立班级德育日记,载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德育教育不仅从思想上渗透,还应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班级德育日记如实地记录着学生的品德行为:有助人为乐,有拾金不昧,有逃学、旷课、上课开小差等违反纪律的行为。对于好的品德行为,抓住时机全班乃至全校通报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品德行为,找准突破口,及时进行个人谈话,甚至家访,引导、纠正不良行为,对症下药。不管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行为,一律载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首先应该使所培养的人思想“过硬”,唯有如此,他们才能肩负起新世纪的重任!当然,突出强调德育教育并不是削弱或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只是说明它是其他方面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追忆

篇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D例谈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价值

福建省宁德师范附小    林荔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任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使其难度大为减轻。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所以在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思想品德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调动多感官参与,领悟高尚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对学生渗透道德品质教育的好载体。但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能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如《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表现的是周恩来总理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文中所表现的飞机遇险的体验是我们都没有过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这种惊惧和意识到一个降落伞包的重要性呢?我先放了一段飞机遇险时人们惊慌失措的场面和飞机失事,机毁人亡的录像片,让学生体会到飞机坠毁的可怕。然后,我又播放了一段飞机遇险时成可用降落伞安全着陆的录像片,使学生意识到在这个时刻拥有降落伞就意味着拥有了生命。这时,结合课文,同学们都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周总理的高尚情操,而且都表示要学习了xx美好品质的决心。由于巧妙地运用了电教手段,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有机集成后用于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激发情感共鸣,有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二、促成全方位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建立起学习共同体,他们在学习进程中,对各种见解和假说进行讨论、交流,使个体学习的智慧和思维成果被集体所共享,大大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计算机的交互性优势,为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提供了方便途径,促成了全方位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鲸》一课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我对教材进行了创新处理,设置了抢答题、必答题和写作题三个版块,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个关于鲸的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前,组织学生读课文、看网络信息资料,拓展认知,学生听的听,记的记,写的写,说的说,分工明确,纪录翔实。竞赛时,各小组可自由选择每一版块题库中的问题。利用电教手段的交互性,只要轻点鼠标,学生自选的`题目立刻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紧张刺激。参赛选手个个激情投入,未能参加答题的同学对推选的代表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小团体之间的竞争,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这种在电教手段参与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下,不仅使学生对哺乳动物鲸有了多层面全方位的认识,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展示纯人本理念,传承民族精神。

我们的语文课程继承了几千年的汉民族优秀文化与文明,因而其本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是极其厚实、宽泛而丰富的,其中积淀的最深厚的部分便是尊老爱幼、和谐相宜的纯人本理念。例如人教版第二册《识字2》正是承袭了《三字经》的传统文化和韵文法则编写的:“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要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可这些传统的思想和做人的准则在当今的孩子身上很难找到范式,要么是“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只懒猫子”,要么是“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家里要听我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靠言语说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先播放一些短片:妈妈在辛苦了一天后,晚上不忘给奶奶端水泡脚;小朋友看到了妈妈的行为,他也给妈妈端来了洗脚水,妈妈欣慰地笑了。方方放学回家,就帮妈妈洗菜,分碗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再让学生说说短片中说了些什么,从中学到了些什么。在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行为的感召下,再让学生反复读文,多方感受;移情体验,感悟真谛。这样,学生学得不生硬,记得不肤浅,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的伦理准则、道德规范自然而然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田,我们光辉灿烂的民族精神也在他们身上得以传承。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电教手段,不仅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而且还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从而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文以载道”的教育价值。

篇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论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索如何将绘本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成就感、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形成主动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使学生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热爱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绘本 写作教学 实践研究

绘本,英文叫做“Picture Book”,中文译作“图画书”.它是以图像或由图像搭配文字,通过连贯的页面来表现内容的图书,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 “图”“文”一体、互识互释。

在实践中,绘本阅读往往没有发挥其优势,更不用说为写作教学提供很好的载体了。绘本阅读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主要表现在:

1.利用绘本进行识字教学。一些教师让识字不多的低年级孩子在绘本阅读中进行专项识字训练,让绘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

2.把绘本当成语文教材。一些教师将绘本当成一般的语文教材,引导孩子研读绘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精雕细琢,拉开了孩子与绘本的距离。

3.阅读绘本不予任何指导。在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纯粹以朗读者的身份出现,不点拨、不指导,这样的孩子不懂得去观图,去体会文句,去探索绘本的瑰丽世界。

而笔者主张把绘本阅读作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进行研究,提倡快乐阅读,将绘本与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写作能力,让孩子想看想画想写。

(一)借孩子一双美丽的眼睛

绘本阅读本身是一个轻松愉悦的过程。低年级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阅读文字而对绘本不感兴趣。显然,阅读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从心底接受绘本,爱上阅读。亲子共读,教师导读,小组分享读等方式可以让孩子的阅读拥有轻松的氛围。绘本具有的强烈的审美元素让它本身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如孩子们在阅读《母鸡罗丝去散步》都会觉得母鸡罗丝的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头上画着羽毛状的花纹,身体衬着大小不一的圆点,与那只妖媚无比的狐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不只是鸡和狐狸,连后面的树、农家、风车等背景也都画得像装饰画一样。这种大胆的艺术表现手法,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

(二)赠孩子一对想象的翅膀

初读《哇!我的手》,我让孩子伸出小手,故作神秘地问:“它们像什么?”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此时打开书,和作者一起来画画:运用各种“手”的形状创造出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的热情。读完后,孩子意犹未尽,不由自主地想要画出自己的创意,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大大提升了。平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语文教材里的插图进行再创造,抓住文本语言细细品味,用图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

(三)送孩子一支写作的神笔

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 “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

绘本图画往往能引起孩子的想象。阅读伊始,赏读封面,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着想象的色彩。打开绘本的扉页,无限精彩就蕴藏其中。阅读绘本时切不可错过这样的阅读想象点。让孩子们在阅读第一页时就开始展开想象,激发好奇,充分领略阅读。如在阅读绘本《贝尼都会干什么》,老师让孩子们观察封面,说说“除了这位可爱男孩贝尼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呀?”学生大胆地猜想让故事充满了奇幻的色彩,这个时候让孩子把想的内容写下来,然后再与书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孩子们会获得不一样的成功的体验。

绘本故事的情节中有很多想象的留白点,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填补故事的情节。这样的想象点正好给了读者更灵动的`解读。不同的绘本,教师在导读时可以寻找不同的“猜”点。有时,可以从欣赏封面开始,从故事的题目开始展开想象;有时可以从人物入手,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时可以从故事的标点出发,从这些简简单单的“?”“!”“……”中猜出故事的内蕴;有时读着前面的内容,让孩子们尽情地想象后面的情节并且进行精彩续写。如学生在学习了《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后,对创作童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动物朋友,设计惊险的故事情节,开始创作相仿的历险故事绘本。又如窦桂梅老师教学《我爸爸》,当孩子们认识了“我”爸爸那勇敢、幽默、酷等特点以后,教师提出:“此时此刻,你想不想为爸爸画一张像,为爸爸写一句话?”学生自由创作,边写边画,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再创造,这种迁移运用是水到渠成的。

另外,绘本选择的内容要精,选择绘本中具有的特征性语言与句式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绘本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读后的写作上,而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的迁移学习中,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学生语言是否规范,表述是否恰当。在绘本写作指导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心中明确训练目标,根据学生基础和习作训练需要选择适合的绘本内容,适当地挖掘其潜在的写作素材,并进行到位的指导,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绘本阅读中感受无压力习作的快乐,使绘本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发挥实效,从而成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鉴赏

【出处】

唐·杜甫《春夜喜雨》。

【意思】

小雨随着微风在夜间悄悄 降落,滋润着万物,纤细无声。潜:静悄 悄地、暗暗地。

【鉴赏】

小雨绵绵,无声无息,随着风在夜间洒落,春雨滋润世间万 物,却细小无声。诗歌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春雨以人的情感。春雨贵如 油,人们对春雨是无限喜爱的,而诗歌却以“潜入夜”“细无声”二词,表明 春雨有意润物,却无意邀功讨好,只是默默地随风而来,悄无声息地滋润 万物。诗歌从听觉层面写,因为雨滴细小,而又总在夜晚来临,无声无息 地滋润世间万物。当时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生活安定闲适。诗歌表现 了诗人见春夜细雨润物的欢快心情。后世常用此句形容春雨喜人。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细雨滋润 万物,悄无声息的情景。[例]今年一入 春,雨水儿就密。清明前后,总是那么 如丝如雾的。难怪早晨推开窗子那阵 儿,让人想起杜甫那句“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来了。(韩少华《润物细无 声》)

二、用以比喻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耐 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例1]可见封建意 识的尘埃,也如春雨一样,是“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的,随时随地需要努力 清除。(袁鹰《杏花春雨江南》)

[例2]她 这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禁使我 们想起杜甫《春雨》中的佳句“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来。她正是用党的思 想的“春雨”,无声无息地、潜移默化地 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啊! (蔡子谔《原动 力的潜层开掘》)

【应用】

细雨伴着轻风悄悄地落下来,雨 丝细细地滋润着万物,悄然无声。 语出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 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 原指春雨滋润 万物,给人间带来生机; 借指做 某些事情应潜移默化。◇同样,柔 的说理,也决非违心的迎合,误 人的甜言。诚然,人们爱把 “春 风化雨,点滴入土” 的俗话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诗 句,喻作柔的思想教育,但在这 里是没有半点哄骗虚假之意的。 (华琪 《说理的艺术》) 对考生应 试心理素质的培养,绝对不能忽 视老师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老师的作用是潜移默 化的。(刘翔 《战胜自我》)

【全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篇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鉴赏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①好雨:美好的雨,及时的雨。②红湿:花着雨而湿。③锦官城:指成都。 《水经注·江水》:“文翁为蜀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永初后,学堂遇火,后守更增 二石室,后州夺郡学,移夷星桥南岸道东;道西城,故锦官也。言锦工织锦则濯之江流, 而锦至鲜明,濯以他江,则锦色弱矣,遂命之为锦里也。”后人泛称成都城为锦官城。

【鉴赏】

唐代不少著名诗人都有咏雨的诗,如孟浩然《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李白《对雨》、韩愈《早春呈张水部》、白居易《夜雨》、杜牧《雨中作》,其中虽不乏佳作,但首推其选,被称为“足空唐人”者,却是杜甫这首《春夜喜雨》。究其原因,是由于它的艺术成就不止一端,在立意、切题、起句、状物、构图、意脉诸多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也就是纪昀说的“通体精妙”。也许在某一点上,“中晚唐人刻意或及之”,但就其全篇各个方面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则 “非余子之所可到”。

首先说起句。对一首律诗来说,起句有力或新颖不凡,可以振起全篇,使之满目生辉、另眼相看,所以宋代的严羽尤重发句,他认为“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沧浪诗话》)。这首杜诗一开篇就用拟人之法,把无知无情的春雨人格化,并溶入诗人对此的情感和评价,所谓“好雨知时节”。对句则点出时令和交待称为“好雨”的原因:“当春乃发生”。这样,以起句扣住“雨”,对句扣住“春”,从中又明露诗人的喜悦之情,起首一联就紧扣诗题,既新颖别致又准确明快。

其次是状物的细腻传神。颔联两句紧扣住“春夜”、“喜雨”这个诗题,典型地体现出春雨的特征。春雨的特征是细密、绵长,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特别在寂静的又孕育着生机的`春夜,更是悄悄地落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诗人用一 “潜”字,描摹出春夜细雨悄悄落下之状,用一“润”字,点化出万物在绵绵春雨中的滋润之态,状物上显得细腻传神。仇兆鳌云:“曰 ‘潜’ 曰 ‘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杜少陵集详注》) 另外,“知时节”固然是“好雨”,“潜”、“润”之细雨更是好雨,因为“雨骤风狂,亦足损物”(仇兆鳌语),所以颔联是首联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进一层交待题目 “春夜喜雨”之喜因。

再次,是构图的讲究和设色的精妙。如果说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从听觉上描写春雨,那末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从视觉上作进一步描绘;如果说前者是诗人附近的局部近景,后者则是幅阔大的远景、背景:放眼望去,田野的小路上,乌云笼罩着田野,雨意正浓,唯有那一星渔火,闪烁在漆黑寂静的郊野,暗示着春的生机和人的活动。这样,远景与近景、视觉与听觉、局部与背景搭配在一起,极富层次感,也极为和谐美妙。另外,这两句在设色上也颇为精妙:大处是浓墨——“野径云俱黑”;局部却是重彩——“江船火独明”。明与暗互相映衬,无“俱黑”不见其“独明”,无“独明”又不显其“俱黑”,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度,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视觉印象。明代的诗论家王嗣奭说杜甫最善于“以画法为诗法”(《杜臆》),清代的施补华也称赞杜的景物诗善于 “着色” ( 《岘佣说诗》),于此可见一斑。

最后,从结构上看,全篇围绕一个“喜”字,一脉贯之。“好雨”一联固然是“喜雨”,中间两联,诗人面对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大面积的浓云雨意,又何尝不在暗抒喜悦之情。最后一联写诗人由眼前雨意推想明日清晨:经过一夜春雨的滋润,定然是花团锦簇、春色满园,锦官城又添春光十分了吧!诗人对春雨之喜悦,对生活之热爱,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可以说“无一字不是春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查慎行《杜诗集说》),结构上堪称通体精妙。

篇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文700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文700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名句,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就如同诗中所描写的那样,好像一场春雨,悄然无声地滋润着我们,潜移默化中教育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杨老师长得高高瘦瘦的,和蔼可亲的脸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眼镜后面藏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这双眼睛好似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识破我们一切“阴谋诡计”。

杨老师是从二年级开始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那是我们都还很懵懂无知,身上有许多不良习惯,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杨老师“接任”以后,从我们的写字规范开始抓起,还帮我们设定了家校联系本的格式,我们每天的作业都看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我们每天的作业她都是认真地批改,,所有人的作业都是字字过关、课课过关、人人过关。我们的作文草稿本上凝聚着她无数的心血,里面写满了她的评语和修改要点。

我是个调皮好动的男孩,上课总是闲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杨老师从来不当面批评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将我留下来,教我学习的方法,帮我树立人生的目标,并鼓励我,如果我改正这些坏毛病,将来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杨老师能因材施教,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次班队会都会让同学展示自己的才艺,有的讲相声,有的唱歌,还有的演奏乐器,那时候,班上都欢歌笑语,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记得三年级上学期的一天,课间十分钟的时候,我的.左脚撞在了运动器械上。顿时,脚上传来了一阵钻心的疼痛,痛得无法走路。同学们连忙告诉了老师,杨老师心急如焚地跑了过来,把我扶到了办公室,她俯下身子,轻轻地用手摸了摸我的脚,然后问我:疼的厉害吗?要不要送医院?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关切,那一刻,我感觉她的眼神分明和妈妈一样,充满了怜惜又是那么的温柔。

杨老师,您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您不是太阳,却像太阳精心地照耀着我们每个学生,您不是妈妈,却给了我们像妈妈那样无私却又不求回报的最朴实无华的爱!

篇11:小学写作教学作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学写作教学作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学写作教学作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三小学叶崇崇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索如何将绘本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成就感、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形成主动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使学生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热爱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绘本 写作教学 实践研究

绘本,英文叫做“Picture Book”,中文译作“图画书”.它是以图像或由图像搭配文字,通过连贯的页面来表现内容的图书,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 “图”“文”一体、互识互释。

在实践中,绘本阅读往往没有发挥其优势,更不用说为写作教学提供很好的载体了。绘本阅读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主要表现在:

1.利用绘本进行识字教学。一些教师让识字不多的低年级孩子在绘本阅读中进行专项识字训练,让绘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

2.把绘本当成语文教材。一些教师将绘本当成一般的语文教材,引导孩子研读绘本,字词句段、 篇章结构,精雕细琢,拉开了孩子与绘本的距离。

3.阅读绘本不予任何指导。在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纯粹以朗读者的身份出现,不点拨、不指导,这样的孩子不懂得去观图,去体会文句,去探索绘本的瑰丽世界。

而笔者主张把绘本阅读作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进行研究,提倡快乐阅读,将绘本与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写作能力,让孩子想看想画想写。

(一)借孩子一双美丽的眼睛

绘本阅读本身是一个轻松愉悦的过程。低年级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阅读文字而对绘本不感兴趣。显然,阅读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从心底接受绘本,爱上阅读。亲子共读,教师导读,小组分享读等方式可以让孩子的阅读拥有轻松的氛围。绘本具有的强烈的审美元素让它本身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如孩子们在阅读《母鸡罗丝去散步》都会觉得母鸡罗丝的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头上画着羽毛状的花纹,身体衬着大小不一的圆点,与那只妖媚无比的狐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不只是鸡和狐狸,连后面的树、农家、风车等背景也都画得像装饰画一样。这种大胆的艺术表现手法,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

(二)赠孩子一对想象的翅膀

初读《哇!我的手》,我让孩子伸出小手,故作神秘地问:“它们像什么?”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此时打开书,和作者一起来画画:运用各种“手”的形状创造出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的热情。读完后,孩子意犹未尽,不由自主地想要画出自己的创意,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大大提升了。平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语文教材里的插图进行再创造,抓住文本语言细细品味,用图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

(三)送孩子一支写作的神笔

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 “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

绘本图画往往能引起孩子的想象。阅读伊始,赏读封面,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着想象的色彩。打开绘本的扉页,无限精彩就蕴藏其中。阅读绘本时切不可错过这样的阅读想象点。让孩子们在阅读第一页时就开始展开想象,激发好奇,充分领略阅读。如在阅读绘本《贝尼都会干什么》,老师让孩子们观察封面,说说“除了这位可爱男孩贝尼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呀?”学生大胆地猜想让故事充满了奇幻的色彩,这个时候让孩子把想的内容写下来,然后再与书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孩子们会获得不一样的成功的体验。

绘本故事的情节中有很多想象的留白点,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填补故事的情节。这样的想象点正好给了读者更灵动的解读。不同的绘本,教师在导读时可以寻找不同的“猜”点。有时,可以从欣赏封面开始,从故事的`题目开始展开想象;有时可以从人物入手,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时可以从故事的标点出发,从这些简简单单的“?”“!”“……”中猜出故事的内蕴;有时读着前面的内容,让孩子们尽情地想象后面的情节并且进行精彩续写。如学生在学习了《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后,对创作童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动物朋友,设计惊险的故事情节,开始创作相仿的历险故事绘本。又如窦桂梅老师教学《我爸爸》,当孩子们认识了“我”爸爸那勇敢、幽默、酷等特点以后,教师提出:“此时此刻,你想不想为爸爸画一张像,为爸爸写一句话?”学生自由创作,边写边画,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再创造,这种迁移运用是水到渠成的。

另外,绘本选择的内容要精,选择绘本中具有的特征性语言与句式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绘本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读后的写作上,而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的迁移学习中,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学生语言是否规范,表述是否恰当。在绘本写作指导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心中明确训练目标,根据学生基础和习作训练需要选择适合的绘本内容,适当地挖掘其潜在的写作素材,并进行到位的指导,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绘本阅读中感受无压力习作的快乐,使绘本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发挥实效,从而成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12:描写春天的诗句及解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篇13:描写春天的诗句及解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篇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好课前预习论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好课前预习论文

怎样有效地提高高中英语的学习成效,一直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问题。以前在教学中光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学生只是一味的机械性的学习。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磨殆尽。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漠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呢?那么课前预习就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英语教学。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如此。让学生从开始的被动地听老师讲,到通过预习,自主地从课本上获取知识,再到课堂上主动地、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老师讲课,这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课堂上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等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学习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思维和注意力的分配合理,把有效的潜能投放到学习目标上。另外,学生在一节课上不可能自始至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思维的活跃,如果课前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只能机械地围绕着老师的指挥疲惫地运转,主体作用很难发挥。通过预习,学生就可以在熟悉的地方把注意力少投入一些,而在重点和难点及自己不熟悉的内容上注意力相对多一些。这样,思维一张一弛,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

其次,加强对学生预习策略的指导和点拨。

在习惯培养的初期阶段,由老师写出预习学案,带领学生一起预习。了解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指导学生明确本单元所授内容包括主要词汇、句型和语法项目,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对教学内容理解更容易,他们在上新课时就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使上课兴趣大增,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掌握了如何进行课前预习,逐步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最后,要适时反馈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调整学生的预习行为。

可以根据每天课型的不同,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同时要说明要求,指明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课堂上更要时时检查和测试预习的内容,可以通过听写单词、让学生朗读课文、分组对话、检测课后练习、口头分析句子、口头翻译课文等形式,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客观评价预习结果。

怎样进行有效地预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首先,确保预习内容的全面性。单词和短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单词和短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离不开句子,句子离不开文章,文章离不开语言环境。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离不开语言环境。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如果只是脱离语境背诵单词、短语,则难以恰当地运用单词和短语。英语课文实际上是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的综合运用,课后练习则是对单词、短语和语法的一个综合检测。所以课前预习的内容不仅要重视包括单词、短语、重点句型,也更要重视听力、课文、语法和课后练习。 其次,依课型灵活选择预习方法。预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听说训练: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模仿、反复朗读所学生词、句型及课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2.排疑解惑: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有关旧知识通过预习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将新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并为上课作好准备,从而可以减少课堂讲练和学生掌握运用的难度,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3.总结归纳:在复习时,让学生事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然后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总结。

4.课文新授:在学习新课时,通过设计相关课文预习的理解题目来指导学生预习。理解题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前者侧重于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后者要求读者对具体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甚至推理、想象来完成。通过这样的预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泛读,精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5.练习巩固:习题是课文重点、难点的体现,预先做习题可以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试解习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做出来,可以提高解题的信心和兴趣;如果做不出来,或者做错了,则可以提醒自己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课才能把习题搞懂。

再次,让学生整理好预习笔记。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在书中空白之处,将自己的心得和发现的疑点,以及应着重注意的地方,用圈圈点点或者符号标示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学生翻开书以后,重点、难点、疑点一目了然,增加了听课的针对性,而且读后不易忘记。

总之,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预习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与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目的。

篇15: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唯有具备良好的班风班貌,才能给学生营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25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牢牢抓住教育、管理、感化几个方面,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注重感情投入,循序渐进,做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培养,使班集体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一、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班级是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常规管理得好,不仅能够培养优良的学风,还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我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上。

1、点滴行为规范到位。

我班小学生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学困生不少。班级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成就期望值过高而造成了学生做事浮华的倾向。我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让学生时时刻刻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并确立“奋力拼搏,超越自我”、“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的班训。要求学生无论做任何事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不能乱打岔;发言要响亮,不说半截话;作业要认真,不要总拖拉……”因此,同学们的内在精神力量被激发了起来,从而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

2、用一言一行感化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方法,才能取得成效。学生的心灵在极具敏锐地触摸着老师内心的情感,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要在学生面前塑造良好的形象,自己必须具有较高的威信。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我时刻注意用自己的思想、行为、作风一步步地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引导着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始终坚持提前到校,不定时的上班看看、转转,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我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针对情况,适时改变工作方法。

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我都给予示范。从如何扫地到拖地,从如何擦玻璃到如何摆放卫生用具,使学生明确在劳动中应该怎样做,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工作中我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给所带的班级带来了勃勃生机。近几年来,我接任的班级学生劳动习惯好,室内天天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有序。比学赶帮的精神蔚然成风……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各个任课老师交口称赞。我接任的班级被评为校“文明示范班”成为全校学习的楷模。

二、建立健全的自我管理组织。

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个性,只有当学生们真正在集体中享受民主、平等的权利,才可能真正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1、民主选举班委会,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集体的民主管理,对解放儿童,发展其个性是必不可少的。我采取了一些较好的方式方法。例如:选干部采用无计名投票方式,让孩子有充分的发言权。建立了班委会后,每人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管理范围,最后再给每个班委会成员明确工作职责。

我鼓励班干部工作要积极,肯动脑筋,大胆地想点子。记得在组织一次保护环境重要性的班队活动时,一名小干部来找我,说:“老师,我有一个建议,我们建一个环保小组,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我当即表示赞同,并建议这个活动由他们自己搞。

篇16:师德学习总结报告:爱心随风潜入夜诚心润物细无声

师德学习总结报告:爱心随风潜入夜诚心润物细无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道”,才能传“道”。只有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落实好党中央确定的“以德治国”的方略,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四有”新人。

一、塑造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职业责任是为社会培养人。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声望,使得教师的人格力量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着教师以高雅的行为举止、高尚的人格品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更准确、更有效、更积极地向学生传播社会的道德和真理,使社会主义正义更加深入人心,为人们广泛接受,从而使社会的道德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焕然一新,而这种巨大的教育威力来自于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来自学生对教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更来自于教师的身体力行。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言:“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可见,教师的人格、言行,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在塑造青少年灵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响所难以比拟的,也是其他教育手段所难以替代的。同时,教师的这种人格魅力,还会进一步延伸到课堂教学之中,“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教师代表社会主流文化所倡导的种种之“道”,也就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了。很难设想,教师在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信用,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大公无私,自己却为了一点“回扣”强行向学生推销并无多大价值的复习资料等等,怎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用“爱心”沟通心灵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空洞的说教对学生已不再奏效,要有效地向学生注入灵魂和精神的力量,就必须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爱只能用爱来衡量,理解只能用理解来赢得,尊重只能用尊重来换取。

你用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用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对待你、对待社会、对待他人。所以,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量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永远尽量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心换心,以情感情,通过感情力量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优化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的。互敬结同心,相爱情始真。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充分尊重、热爱教育对象,率先把自己的心灵之扉向学生敞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使被教育者在互尊互爱、水乳交融的感情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激励学生不断地重新认识、重新设计自我。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条感情的河流,是爱与敬共鸣的河流。感情的河流不干涸,爱的风帆永远不落。“爱心”还要普洒全体学生。爱优秀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但爱差生就比较困难了。

因此,要做到真诚地热爱差生,教育者就必须首先摘下自己的那幅有色眼镜,克服自己的成见,坚信后进生一定会成为上进的学生,满腔热忱地激励他们正视自身的价值和自我优势,认识自己蕴藏的丰富的内在潜力,从而逐步唤起积淀在心灵深处的自我更新意识,走上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正确道路。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人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单色调的,金子有时也可能蒙上灰尘。一个学生的短处常常恰好掩饰了与之相对的长处,一些学生的某些严重失误往往同时又蕴涵着他某些方面的突出优点。因此,教师要多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多在挖掘他们的可燃点上下工夫,与学生沟通心灵,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自信而勇敢地“抬起头来走路”。

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我们社会主义师德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优秀教师在自己的职业道德生活中体现出的一种优良品质。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这一事业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职业还联系着千千万万的社会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幸福的可能性,关系到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关系到人的切实利益的拥有和维护,教师成为学生通向幸福之途的向导。“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一种带有崇高意蕴的自觉承诺。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恪尽职守的过程中,教师必然要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满足他人的需要或社会的需要。过去我们常说教师身上体现着“蜡烛精神”正是此意。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平凡、普通、很一般“敬业、尽职”的道德要求中,蕴涵着其他同样的道德规范所未能拥有的崇高和伟大。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得到内心的极大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了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之境地。北京市小学教师霍懋征更形象地表达这种境地之意味:“我一见到学生,一到课堂上,就来神了;我想学校,想学生,不能离开他们去休息。”“孺子牛奖”获得者,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土族乡村的刘让贤老师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们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获得。”假如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追求,很难想象他们会忍受得了教育工作的单调、乏味和清苦,更难以想象教师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或拥有充实、富足的生活体验。师从这样的教师,真乃受教育者的最大之幸事。

四、坚持依法执教,遵循教育教学法律法规

依法执教是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发展,反映了现代社会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不仅要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要养成依法执教的自觉行为。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作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职业道德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把坚持正确的职业行为方向与依法执教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比如在教育活动中不得有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认真遵守和贯彻党的民族教育、宗教政策等等。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禁止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也可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

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时,不得违背法律的这些规定。我国的教育法还规定了学校和教师有管理教育学生的权利,但是,依法执教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义务。但现实生活中,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恶意挖苦、讽刺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要克服和避免这些现象,加强依法执教,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教师已不仅仅是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重要的一个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时代呼唤崇高的师德。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去不断地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篇1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网友来稿)

渭滨区金陵小学 李丹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位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时,发现墙角有一把椅子,心想一定是有人不守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老禅师搬来椅子,蹲在原处等候。没多久,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住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落地时,他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用平静的语气说:夜深了,快去加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将此事转告其他师兄弟,此后,再也没人翻墙出去闲逛了。

听了这则故事,谁能不被这位禅师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而深深折服呢?这位聪明的禅师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但是让人的心灵却受到了很深的触动。用他那闪耀的智慧教育了小和尚和他的师兄弟,谁又能说他不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呢?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工作是及其琐碎的:像迟到早退、打架骂人这样的事件,像这个学生得满分、那个学生不及格这样的事件,像这个学生感冒、那个学生发烧等等,这样的事件每一件事单独看来都是微乎其微的,可是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学生思想变化的十字路口:处理得好,一件琐碎的小事都可能成为支撑学生成功的基石,学生脚踏这一块基石一步步向前,在自己人生的某一时刻蹬上自已事业的顶峰;处理不好,一件小事可能成为下滑的斜坡,学生可能由此而跌入人生的深渊。因此,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乐于通过感悟去心领神会。

一、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陶行知先生在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天见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男生已在等他。陶校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校长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校长又掏出第三块糖给他。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先生用他精湛的教育艺术使得一场纠纷迎刃而解,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具有一双“慧眼”。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闪光点,都逃不过他的“慧眼”。“与其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的抵触情绪在老师的句句夸赞中慢慢融化,从而进行自我反省,并在思想上得到真正的进步。著名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先生说过:“每个孩子心里都蕴藏着两个小人--好孩子、坏孩子。”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用语言和行为去不断地唤醒好孩子,让学生在“我是一个好孩子”的信念中不断成长。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半句六月寒。”身为教师,在学生犯错时,应该避免严厉的斥责,而应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角落,用一双“赏识”的“慧眼”将好孩子引导出来。

二、用“体验”代替“说教”。

每一位教师都应明确,学生的社会性源于对生活的认识。对学生而言,体验和感悟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领悟出的道理,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根深蒂固、不易改变的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并能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在许多学校的许多班级,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找到这样的学生:上课铃声响过,几个学生才慢悠悠地走进教室,你推我一把,我还你一拳,总是不能按时上课;放学了,几个学生留下来打扫教室,他们不慌不忙,拿着的扫帚不是扫在地上,而是举在空中,或者指向别人,甚至在教室你追我赶,等回到家后,已是夜幕降临了;……很显然,这些学生都没有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缺乏紧迫感,以致虚度光阴、荒废生命。对此,教师为其讲道理,甚至采取大声呵斥乃至惩罚的措施,但却收效甚微。“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何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增强他们的时效观念,让许多教师深感头疼。此时,就应该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去代替教师的口头说教。比如:课始让学生静静地站立两分钟,体验时间从身边悄悄溜走的那段过程,并谈谈在这两分钟里内心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看看不同职业的人在两分钟时间内能做多少事?一小时、一天又可以做多少事?还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农作物从栽种到挂果、收获的全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用心去感悟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从而将惜时作为个人信念和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三、让学生在“氛围”中成长。

良好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北京汇文中学是北京市科技教育基地,学校的收藏堪与博物馆媲美,有几十年前校友捐赠的人体胚胎标本,有重金购买的珍稀动物标本……学校并未束之高阁,而是摆放在走廊里,完全对学生开放。管理似乎太粗疏了,可恰恰如此,学生反而格外小心,标本一直保存完好,从未丢失过。而这正是因为汇文中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重视规则、尊重规则、崇尚规则的校园氛围。良好的班风实质上就是一种良好的氛围,有了这个氛围,学生方能彼此学习、互相爱护、全面发展。而在营造班级氛围时,教师应始终坚持“正强化”的原则,以正面教育为主,尽量少说“不”和“不许”,多说“应该”。比如:把“不许抢行”改为“学会让路”、把“不准说脏话”改为“礼貌使你高雅”、把“不许采摘果子”改为“你对我好,我对你笑”……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更应注重大力表彰、鼓励和宣传,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幸福感,从而更加乐于维护班级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渐成长。这也是心理学实施和谐教育的理论基础--对儿童的优良行为要强化,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淡化。

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德育的过程,“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语)。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都要通过唤醒、引导、鼓舞等手段来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乃受其教”,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

作者邮箱: lidan9363@126.com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网友来稿)]

篇1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何认识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何认识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老课新题。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各种意识形态互相碰撞的改革开放年代,认真地、冷静地思考这一课题,是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的。本文拟就此有关四个问题展述个人认识。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什么教育?我认为不单是“政治思想教育”,也不全是“思想教育”,而应是“德育”。

不少文章、著作,或是大、小会议,在谈及中学教育时,人们总习惯使用“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这类概念。其实,这很值得讨论。在我看来,一是不准确,未能概括中学教育的全部内容,在内涵把握上有差异;二是易使教育空、大而不实,甚至带来负面影响。政治思想,是指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政治意识,主要是对社会政治关系的见解和态度。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政治思想在中学教育中是方向,是灵魂,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它绝对不是全部内容,也绝不是大部分内容。对受教育者学生来说,年龄愈小,掌握知识愈少,则愈是如此。“思想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相比,内涵简单,而外延则宽阔得多。“思想”是观念,是理性认识。既然如此,它的内容就应是丰富、多方面的.。不仅包括政治思想,还包括经济思想、军事思想、文艺思想以及其他各种思想。作为中学生(不是大学生)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是非成年人),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除掉学习知识、掌握能力、锻炼身体外,在学会做人方面接受的教育无疑是多方面的,不应该也不可能只局限于阶级关系、国家管理这一类政治思想教育内。因此“思想教育”比“政治思想教育”更适合中学教育的情况。但是,“思想教育”也不全面,严格地说,它没有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在内,而这一点,对十几岁的中学生却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从道德内容看,不仅包括道德意识,还包括道德活动;从道德特点看,既具有阶级性、时代性,又具有传统性和群众性;从道德养成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而不是成年以后。这就清楚地表明思想与道德两者虽有相通之处,都属于意识形态,但毕竟不能互相替代。

那么,用“道德教育”恰当么?也不恰当。较为全面地、准确地说应是“思想道德教育”,简称德育。“德”,孔子说思想上懂得“道”,而在行动上按“道”去做,这就是“德”。有德之人,必是懂道之人,是行得正走得直的人。长期以来,德才相对,谓之德才兼备,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样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

“德”,内涵最简单,外延最宽阔。在汉语中包含了政治思想、思想、道德全部内容,因而,渗透“德育”之说在中学教育中最为恰当。

[1] [2] [3] [4]

篇1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李星不良心理的矫正个案(网友来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李星不良心理的矫正个案(网友来稿)

万源市中学 张翔

进入21世纪,独生子女己成为在校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更加丰富。但是,许多资料显示:存在焦虑、恐惧、强迫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患者则明显增长。这不断警省人们: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独生子女心理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现就我班李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对学生不良心理矫正的探索。

一、祖母的哀求

“老师,你帮帮我呀,我这么大年纪了,还受罪呀。他爸妈不管,把这个孽障送回来,我如何管得了!”原来她就是李星的祖母,他祖母介绍到:他父母在成都做生意,在成都有房有车。李星之前在成都读书,常与家长较劲。他祖母说:“他们一天都忙,自己不管孩子,放在我这儿读完小学就弄到成都去,孩子一到成都就与他爸闹别扭,他爸一急就是用电线抽,从不讲道理,那哪行呀。孩子都成这样了还说是我惯的,未必我还管错了!”原来李星到他父亲那儿去了,父子之间无法沟通,造成李星的一些心理上的问题。看到他祖母委屈的样子,我答应帮助这个老人。我对这个孩子的心理表现做了深入的研究。

二、李星不良心理的成因

1、隔代呵护,家庭教育失范

李星的父母在外创业,李星一直在爷爷婆婆的呵护下长大,样样都能顺利地得到满足。他父亲讲了一个细节:一年春节,家中很多客人,李星边洗脚边看电视,洗完后转身穿上鞋继续看晚会。爷爷看到了对李星的父亲说:“不去把水倒了,摆在那儿,好看呀?”李星的爸又急又气,还是无可奈何的执行。还有李星小时候边吃面条边吃薯片,李星的父亲让李星先吃面条,李星“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爷爷过来说:“小孩子也,对他那么凶干嘛?孙儿乖,快吃,我打你爸爸。”李星停住了哭声,并说:“买火炮放在爸爸头上,炸爸爸。”对小孩子不能明辨是非的想法理应批评、澄清,可爷爷为了顺从孙子却跟着说:“好,好,快点吃,吃了去炸爸爸。”这无疑是增长了小孩子的反叛的情绪,混淆了幼小心理的黑白是非,给家庭正面教育带给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家庭环境使李星分辨不清是非,弄不清对错,难以形成热情、开朗、言行一致、办事有分寸、讲原则的性格和道德品质。相反,却养成孩子忧郁、冷漠、怀疑、表里不一的古怪性格。

2、缺少关爱,道德底线被突破。我多次家访,才知他父亲很能干,事业也确实做得很成功。就是认为孩子学习不行,挣钱没地方用,在外提到自己的孩子没有面子,心情很不好受。所以,一见李星就生气,没有好的语言,讽刺李星成才,李星的父亲在交谈中说:“只要是那块料,他读他的书,我挣我的钱,多给他挣点钱不好吗?他就是不争气。”李星也不示弱,常用“都是你没管过我造成的”还击,父子俩常发生争斗,谁也不服谁。李星一点也看不起父亲,常在同学中说他父亲能挣钱是运气好,没有本事,还说自己今后肯定比父亲行。来到班上后,同学们又另眼相看李星,使他心情更不好,老师也没有深入了解总认为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他有一次很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我不是坏学生。婆婆现在也认为我是个孽障,老师总爱把我和那些坏学生放在一起,他们都是不学习的人,我怎么能是那样的人。我只是对爸爸不满,我的休息时间都被他请的奥赛辅导老师占了,我不喜欢音乐,爸爸硬给我买个钢琴,我想回来读书,在成都与他们作对才成了这样的。”我给他指出了正是他自己的行为,使老师和家人产生了对他的看法。每个独生子女类学生在教育时思想都有一个转化、感动的.底线,来自道德、情感或物质、荣誉等。我们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常不顾学生自身的感受,没有切实地去分析学生的真实处境,给他们以关爱;而是,把自己的想法一古脑儿加在学生身上,伤害了学生的真情,思想底线突破后,看不到希望,他们就以烂为烂,有时甚至产生报复心理,让他走向反面。

三、李星的心理特征

1、自负虚荣,心灵孤独。李星长期与爷爷、婆婆一起,对他的要求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和娇宠,谈的都是长处,他在鲜花、赞扬声中自我陶醉,过于自负,迷失自我,产生了极强的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由于成绩表现得不如人意得不到家长和同学们的承认,李星的自尊进入了一个怪圈:在校与别人比吃、穿、玩,穿的是名牌,谈的是名星,成天谈的是足球、游戏,富家子弟特有的表现,自尊演变成了虚荣使交友的面越来越窄。同时,李星的父母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娱乐、谈心交流。由于父母难以有效沟通,爷爷、婆婆只是实际意义上的摇钱树,无法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需求和心理感受。李星又很少与同龄人沟通交流,没有知心朋友,找不到情感倾诉的对象,常常感到非常苦闷、忧郁、孤独。

2、执拗任性,情绪暴躁。一次上自习课,他在玩手机,我走到他面前生气地说:“你没认真学习在玩手机。”他说:“我没玩手机。”我拿过手机说:“一个学生要诚实,不想读书就走,帮父母干点活还能产生点价值。”他说:“我也没说我是学生,走就走。”于是,他扬长而去。我看手机上还有他没写完的信息:爸妈我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以前有很多事,我真的错了,我现在表现……我后悔没让他写完,确实把他当时心境破坏了,也难怪他发怒,真的,有时错误也是美丽的。物理老师上课时不知他的名字,让他答问时就说:“后面那个胖学生起来回答。”一下就激怒了李星,把凳子一掀就往外走。原来他本身胖,怕同学们笑话,从来都忌讳别人叫他胖子。李星从小生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享受着百般呵护,优越感十足,性格执拗,在家中一切都受他支配,自己认定的事就是对的,就要去做,谁也不能改变。

3、渴望朋友,乐于助人。李星刚来时,打扮时髦,全身被名牌包裹着,对同学不屑一顾,很久不能融入集体之中,同学与他格格不入,言行没有朋友关注,快乐、痛苦无人分享。他深感恼火。于是,我暗地找班委成员主动接触他,并转告他转换角色。他在自我解剖中说:“同学很关心我,我要尽快融入班集体中,不能自以为是了,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中才会有永恒的生命,我也只有回归到同学中去,才能感知集体的温暖。”不久,他的服饰、发型改过来了,语言随和了,还主动把自己从成都买的教辅用书、课外读物带来与同学们分享,并在班委倡导下开起了一个图书角,同学们终于接纳了他。我班一个女同学得了肾衰竭,团支部组织同学们上街募捐,由于他刚来到班上,就没有人与同他搭档,他很委屈地找到我说:“老师,我也要去募捐,我先捐五十元放在你这儿,不要说出去。不然,同学说我有钱在出风头。”我也想借机考验他一下,就找来熟悉情况的组织委员同他一道去。他表现积极,举止大方,敢说敢做,他们的小组募捐的情况很好。面对这个有朝气的孩子,我心中对他渐渐有了好感。

三、我对李星的教育方法

1、找寻心灵沟通的契机。我一直在寻找李星父亲身上令人起敬的事,来唤醒李星的心灵。有一次,我在全班主题班会上讲了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个军人退伍后,靠开车挣了钱,准备把生意做大点,就去做香菇生意,结果一下就把老本亏进去了,于是回过头来开车。有一次,旅客都下车了,在车上发现一个包,包里有八万多元钱,还有许多证件,他把这些东西交到派出所去了,归还了主人,当时主人给他三万元作酬金,他没有要。后来,这个老板佩服他的为人,帮助他做生意,重振旗鼓。现在这个司机在成都做生意了,也发展得很好。全班同学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李星都表现出敬佩的神色。后来,我找来李星让他谈感受,他很佩服这个司机,并赞扬他是个英雄。我说这个人就在你身边让他猜,通过数个答案的否定,在他很疑惑时我告诉他这个人就是他父亲时,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说我没想到我爸还这么高尚呀!李星从心中佩服父亲了,我抓紧时机说你爸身上还有很多优点你不知呢,你去了解一下吧。他在与他父亲的接触中互相增进了感情,同时李星的父亲也开始尊重李星的人格和注重李星个性的发展了,父子俩的心终于融到一起了。

2、搭建心灵疏导的平台。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是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就是学生坚强的精神支柱。李星从小练过书法,字写得好,班委让他主持办板报,在与同伴们组织材料过程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有一次,他素材中有一段《背影》的写作花絮,讲的是朱自清与他父亲的矛盾,后来,朱自清为了表达忏悔写了《背影》,让其父亲老泪纵横,理解了儿子,并含笑九泉。我问他为何选这篇文章,他说:“父子间有了矛盾,都不好受,我有这种经历,我父亲那时,认为我有很多毛病,因为,我没有为他争光,在朋友面前不敢提我的表现和成绩,他要我成为神童,那哪行。常用武器就是讽刺、挖苦,我一顶嘴,他就骂,有时还打,我根本不想和他们一起。”还常责怪:“你看,你看,你婆婆把你惯成啥样了。”“我当时心理真受不了,我婆婆对我多好呀。我就更加逆反,他的语我都不听,反着来。”“现在,我也有点后悔没听父亲的话,确实伤了他的心,他辛苦在外奔波不也是为我吗?我把这段写下来,让人们都了解朱自清的心境,以此让同学们都理解父母吧!”孩子可塑性是极强的,一个细节可以打动一颗心,只要给他一个支点,他找到了智力的最佳释放点,就能产生强大的情感动力。

母亲节到了,我照例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件关心母亲的事,并写出自己的感觉。李星给我讲:“母亲不在家。”我说“你回去关心一下祖母吧。”他高兴地答应了。后来在他周记里看到:“我今天回去给婆婆洗了一次脚。开始,她不愿,我说这是任务,她才答应了。我看到她脚上的茧,心里酸酸的,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来关心我。特别让我吃惊的是她右腿上有道伤痕,婆婆说是年轻时骨折做手术留下的。那时,生活很艰难,婆婆去捡砖,一不小心砖倒下来压折了腿,她为了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呀。听婆婆讲,当时,爸爸还在读高中,为了家,也被迫辍学,因为他是家中的长子,后来爸爸当兵去了,在部队里自学又考上了军校。我原先从来不知这些家事,认为爸爸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运气好,我彻底错了。婆婆还对我说,我现在看到你就想起你爸爸读书的情境好苦呀。我只想把对他的不好在你身上弥补起来呀,我边洗边流泪,婆婆也哭了。我下决心,我一定要争气,不再让婆婆生气了。我批阅后,让他在班上的“青春心事”主题班会上讲了这件事,讲完后,见他泪流满面,他在班集体让自己的情感自由渲泄,让自己的苦有人知,欢乐有人晓,让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他又回到了集体中,同大家一起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共同进步。从此,找到了精神的支柱,再也不封闭,再也不孤立无援了。只有他自己的心理认知才是最有效的行动指南,如果没有自身内心体验和亲身经历,外界什么力量也无法办到的。

3、营造心灵调适的氛围。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深知李星真正要成为一个好学生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努力,我们开始注重培养他健康的人格,教会李星学会做人。我们在班级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让李星在班集体中得到公平、公正的认定,然后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培养加强李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开展自我解剖活动,结合学校规章制度,制定了《自我教育常规手册》,让李星与班委成员结对子,结合存在问题自我解剖言行,如他分析爱说谎的原因: (1)怕挨老师批评,因此学习上经常说谎。(2)怕挨骂,因此不敢跟家长说实话。(3)自己太懒,又管不住自己,因此经常不完成作业,违反学校纪律。然后针对规章制度提出要求,确定达到的目标,在和谐的氛围中,随时让内心得到正确导向的体验。同时,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培育学生的健康审美情绪,熏陶学生情操,潜移默化学生的情感,让一幅标语、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活动交流,使反叛的心趋于感激,躁动的情绪趋于平静,让枯萎的心灵绽放花朵。只要各个环境充满爱,就能软化每颗僵硬的心。

四、引起的反思。现在教育有一个显著特点:过去是孩子不了解父母,父母很神秘,现在是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家庭、社会受利益趋动,真正给孩子有价值、具有实际意义的导向已不能成为主流,童话离我们太远,生活离孩子很近。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单一的环境,正是今天教育无力的重要原因。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病态是成人教育的病态所致,因为真正的教育即人格的教育被荒废了。我们做教师的必须认准每个学生不良心理产生的源头,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能教育的,用爱心和耐心在他们荒芜的情感沙漠中培育出绿洲。李星成功实现了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又高高兴兴回到了温暖的家,看到他朝气蓬勃的脸,充满活力的表现,我们谁又不高兴呢!但是细想起来,我们对学生都有不接受的时候,有时还近乎于残忍。想开初,我听到李星要来,内心还是很自私的,暗地里对班委招呼,让他们注意李星的表现,害怕他影响班上的纪律,这给后来我做李星的工作带来了无形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家长一定要留心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思想。

作者邮箱: ZHANGGOU70@YAHOO.COM.CN

篇2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试谈一年级说话训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试谈一年级说话训练

人类的语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掌握的.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要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科学地进行说话训练,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 者:周秀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心小学,225235 刊 名: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PRIMARY SCHOOL TIM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G62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说话训练   语言能力培养  

篇21: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花季,是美丽的。但美丽的花季里除了有灿烂的阳光,纯真的笑脸,也会有迷离的细雨,成长的困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突出地强调了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建立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以朋友的身份,真诚面对学生,消除顾虑情绪。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全班学生完全平等,没有“好生”、“差生”之说,因为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与学生沟通的教师,怎能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中学生心理状态还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发言必将积极许多,因为他们没有太多顾虑。我经常和学生这样说:你们既然承认我是你们的朋友,那我们之间就没有隔阂了。朋友间是不必心中翼翼地相处的,有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有道理就行。我做得不够的,你帮我指出;你做得不好的,我帮你纠正,以诚相待才是关键。错了有何妨?在朋友面前出点错不害羞,反而有益,因为朋友会真心帮助你。我们班的学生与我关系特好,下课时有事没事总爱来找我聊天。当然他们也敢“顶撞”我,有时,几个“吃了豹子胆”的学生还会给我捎来纸条向我提意见。他们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是完全不拘束的,胆子特别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思考的环境也轻松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营造了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的、关怀的环境,不管你以何种身份去接近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就不存在了,各种学习活动也能顺利开展了,并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材施教,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心理教育领域,还是不得不强调的一个基本法则。面对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学生,搞一刀切和平均教育是不可取的。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在生活和职业上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生命的乐趣。尊重个性,在教学中主要是尊重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创新精神。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因此,我在课堂教

[1] [2] [3]

篇2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九年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人教版九年级)

摘要:教师承担着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繁荣学术、弘扬科学的光荣使命。中国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说法和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书育人”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从大量的生活实际中获取的资料得知,老师的价值和意义,远远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用其健全完美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震撼学生,渐染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可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自身的人格之光照耀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根据“因材施教”原则认真细致地做学生的工作,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积极的主动的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更要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具有以下几点意识:

一、教师人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九年义务阶段内的学生,特别是城乡交界的普通中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生活条件较好,不用吃苦、更不用操心,没有生活压力、没有文化意识,他们从小就不用劳动、不爱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到了初中,知识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任务完不成、学习成绩跟不上。因此,厌学、逃课、甚至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指望他们在学习上出类拔萃,赶上重点中学的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事,但一定得让他们学会做人。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要对他们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这是他们养成健全人格的情感基础,教育学生是个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起着作用,产生影响。一个教师如果用真诚、和善、言行一致的原则与学生相处,不偏不袒,公正无私地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并用高尚的信仰、追求来引导学生、以身示范,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仰慕感、敬爱感,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效仿老师,甚至追随老师。有些教师平时个人行为不注意,在学生面前不注意形象,这样就可能将自己的恶习传给学生,如,男教师在教室抽烟,还随地扔烟头,女教师随地扔果皮、手纸,教师们上课迟到……学生就像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出榜样。《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此,身教重于言教。俄国教育家乌坤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动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所以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教师人格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学生的眼中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和实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育思想,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满腔热情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身心赴在教育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精力无私奉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从而实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其影响下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

一个理想的教师要想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就要具有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能深入浅出地授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此外,教师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也十分重要,因为这不仅有益于自身素养的提高,表现出人格美和教学艺术美,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只用眼而且用心去感受真善美。作为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出新一代的栋梁之才,就必须随时随地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使学生能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而这种教育将会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能体会到教师人格魅力对自己的重大影响。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增强师生情感

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能使其学生情绪趋于稳定。现代生活中的学生已不再是死读书、不问世事的娃娃,他们渴望独立,渴望闯荡、渴望拥有成功与辉煌,他们把理解万岁挂在嘴边,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渴望被尊重与理解,渴望能和老师平等交流和沟通,如果教师能在恰当的时间里给学生讲述他的求学史、创业史和一些人生感悟的话,不仅会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完善其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进行人格魅力的铸造,不是把自己铸造成学生敬畏的“严师,而是铸造成学生心悦诚服的“良师益友”。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不应该只有严父的面孔,更要有慈母的心肠,用真挚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情感关系。作为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使其在心里上获得平衡。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应从分析心里入手,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开思想疙瘩,让其从烦闷中解脱出来,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有和风细雨的心态给予包容,用慈母般的发自内心的爱去批评指教,就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

四、教师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习惯及他们对每一件事物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没有教师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可能实际解决的,因此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跟学生交往最密切,因此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可以说教师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教师的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强,教学效果,也越好。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因素最能折射教师的人格是否完美。教师的人格在认识、态度和情感三个方面直接影响学生。其主要表现是:教师理想的性格有利于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程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在感情方面,教师性格好,学生喜欢老师,学习积极性就高,所以教师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只有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才能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及时见效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还包括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师的作风和意志等心理都会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期望、注意和关心等都属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积极热忱的态度能够使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喜欢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学生喜欢老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喜欢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业向前发展。

五、教师的人格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代表着社会由成年一代向未成年一代传播先进思想、道德规范和科学文化知识;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要依靠广大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训练、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又要组织控制和评价学生的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力。教师劳动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一代新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各自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主要劳动工具也是人,是涵盖着其全部人格、知识和才华的教师本人;教师的劳动产品也是人,是要成为未来社会人才的学生。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 “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人格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可以说,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楷模和导师。

六、教师人格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的最微妙的接触,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自身的人格对于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而这种教育影响,正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乌坤斯基指出的那样,“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言、任何惩罚制度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他还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形成会会发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教师人格的影响力量。每个学生无不处在教师人格的影响下,教师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之中熏陶了学生的思想,在学生的思想上无不打上教师人格印记。这种印记既广泛又深远。教师人格的影响使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在中外教育史上不泛其例。“自避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的杨怀中先生和“救亡存断指,入党在危时”的徐特立先生,对学生时代的毛泽东、蔡和森的政治成长道路不无影响;伟大的俄国民主主义革命家赫尔岑反沙皇专制的民主意识,是受益于老师布梭的教育;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的爱国主义举动熏陶影响了一大批像许德衍这样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总之,一个具有高尚健全人格的教师,他可以在工作中、生活中,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多思、审时度势的思想作风,把正直诚实、任劳任怨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教师人格的这种教育影响,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其它方面的影响所难比拟的,也是其他任何手段代替不了的,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有力 的教育手段

李香芝

篇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例说选修2-2、2-3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例说选修2-2、2-3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最近听了多节数学课,感慨颇多.一些教师非常重视数学基础知识教学,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但对课本中数学知识的生成和发展关注不足,对其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挖掘不够.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这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作 者:吴锷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15006 刊 名:中学数学月刊 英文刊名:ZHONGXUE SHUXUE YUEKA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家风润我行作文700字

春雨700字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

写春雨的初三作文700字

初三优美写景作文700字

关于家风的作文700字

美丽的春天作文高考700字

描写春雨的初三700字作文

风景初中生作文700字

初中生作文700字

初中生700字作文精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文700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文7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文700字(合集23篇)】相关文章:

春雨的写景作文700字2023-04-18

心碎的声音作文700字2023-05-02

静之韵作文700字2023-02-19

初中生中秋节作文700字2024-01-12

欣赏为题目的初中生作文700字2023-08-06

描写雨的小学作文700字2023-08-06

青春的初中生作文700字2022-10-26

写交通安全的初中生作文700字2023-02-03

有关家风的作文700字2023-09-26

道德的初中生作文700字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