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学校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共22篇)由网友“卟噜卟噜”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农村职业学校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农村职业学校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农村职业学校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摘 要】本文立足于作文教学,选取德育渗透的视角,从写作态度、提高觉悟、疏导、讲评、习惯培养、结合实际六个方面来论证如何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提升其道德修养。
【关键词】德育 态度 觉悟 疏导 讲评习惯 实际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即,既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兼顾到这两方面,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因此,我认为职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尤其是在作文教学的指导中。
加强德育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能够走进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想掌握一门技术,为将来的生存做好储备。那么,加强德育教育更有利于他们学业有成,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他们在写作中学会抒发正确情感,学会感恩、学会爱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沟通等等,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求知的愿望,懂得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样,从内心改变他们的懒惰,让他们变得更阳光,更上进,最后能够适应这个社会,适应周围的环境,从容面对自己的人生。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达到以上目标,一直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认为中等职业学校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现代的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家庭的娇惯,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帮助他人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只注重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职中生思想不够成熟,性格的可塑性强,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还很肤浅。结合这一特征,充分抓住课文的思想意义,培养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应有明确的写作态度
学生一旦清醒地认识到作文学习的意义,认识到作文教学的近期目的与长远目标,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他们的写作就会变得主动而自觉。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作的社会意义,把作文教学同社会利益、祖国“四化”建设联系起来,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远大的学习目标,从而自觉地作文,正确做人。进行写作目的教育有多种途径:即利用学生对名人成就、经历、事迹等的好奇和关注,激发学生高尚的写作动机。
三、结合课文内容提高觉悟
如朱自清的《春》,诗情横溢,给人的感觉很美,这种美不是单纯的表现形式美,而是一种神与物游的美,情景交融的美。作者将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情绪,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焕发出令人陶醉的美感,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作者思想,明白了这些道理,学生就会懂得作文为什么要讲真话、抒真情,写所见所闻,为什么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表达正确健康的思想。把学生的作文过程变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高自身思想、修养的过程。
四、发现学生思想有问题积极疏导
作文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认识、情感体验的活动。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人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个性。但由于职业高中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感情易激动,一旦遇到不愉快或者想不开的事情,思想上容易偏颇,产生不良情绪。而学生的`作文最能反映他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情感。从这方面来说,语文教师更易接近、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教书育人更直接更有时效,育人的担子也就更重。针对学生作文里流露出的消极思想。教师可以精心地设计开导性、鼓励性的批语,从而驱散学生心灵中的乌云,使学生精神振奋,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灵。
五、讲评得法,教育更深
文章是思想的直接反映,思想认识不同,在分析问题,提出看法时,就会有是非曲直的区别,即使都是正确的还有深刻和深浅的不同。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不同的作者可能赋予它不同的思想。对学生作文里流露出的消极的、不健康的,或者是摇摇不定的思想情绪,教师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指责,而应该正确地引导。然后给学生指明方向,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引导人们向前看,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对某一事物或歌颂,予以教育;或嘲讽,使人猛醒;或鞭挞,以正压邪,要中心明确,学会全面地辨证地看问题。
六、要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从细小处着手,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完成从作文到做人的转化。学生作文要求字斟句酌,实事求是,内容真实诚恳,形成平易朴素,并注意反复修改。这种要求会使学生养成诚实、严肃的写作态度,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学生作文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坚定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是不行的。而且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字迹工整,教师的批语就不能潦草,要求学生文从句顺,批语就不能晦涩冗长,要求学生态度严谨,批语就不能简单的写个“阅”字。
七、结合专业实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语文能力,要精心设计实用写作能力训练。安排实用写作训练项目,把写作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着眼于“做中学、做中教”,用于实践活动,培养语言能力。比如说明书、求职信、应聘书等应用文的写法,要求做到格式规范,语言简明、得体,内容符合要求,培养学生严谨、务实、认真的作风,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总之,职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就是要有意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育期的职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点上,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来说有着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效地做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作文写作大全》。
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篇2: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的论文
关于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的论文
摘要:
3~6岁这一阶段是人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在坚持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把德育有机和谐地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去,使教育实现整体优化。本文中笔者结合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谈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农村幼儿教育中。
关键词:幼儿德育 现状 方法
一、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幼儿园是一个担负启蒙教育重任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在重视幼儿体能、智能开发的同时,还要重视其德育教育。但幼儿教育中的德育却往往缺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和场景。
(一)被遗忘的德育现场
有一次在教室里,小朋友们正聚精会神地上着课,忽然一位幼儿叫了起来:“老师,李佳欣把大便大在身上,臭死了。”教师走近该幼儿:“这么大了,你为什么不举手上厕所呢?臭死人啦。”边说边捂着鼻子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幼儿们见状,一个个都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站到门外去。”结果该幼儿无可奈何地站在门口,等待着教师的帮助。
(二)家长眼中的幼儿德育
一个星期天,我发现一群小孩子正游戏着,突然孩子间发生了一些冲突,有个男孩子因为被排挤扯着一个女孩子的头发,而女孩子又用脚去踢男孩子,搞得这个哭那个叫。那男孩子的家长不但没有制止,反而洋洋得意地说:“这社会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那位被欺负的家长听了很不舒服,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自己孩子说:“他抢你的玩具,你抢回来!他打你,你也打他!”岂料这位被欺负的孩子认真地对其爸爸说:“老师说了,好孩子不打架,他要玩具,就让他玩一下吧。”俗语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这个关键期,设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的课题,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实现家庭、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同向同步
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对促进幼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同向同步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更新观念,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从而实现同向同步。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深化幼教改革的要求,更是做好德育工作的要求。为达到教育的一致,我们以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接送孩子时与家长交流;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召开专题会。这些交流幼儿教德育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介绍幼儿的情况为主,家长则以了解为主。然后,教师提出教育要求,家长只作为被动的配合者,这种“单向交流”不能充分调动家长教育的积极性,导致家园相互配合难有实效。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家长的参与性。提高家长的参与性,就是在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改变过去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即改变单纯强调让家长配合、帮助幼儿园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把有缺点、毛病多的孩子推给家长的做法。现在,我们把过去的单向交流改为了双向交流,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感。如针对孩子打架的问题,教师可在家长园地“大家谈”栏目中写一写有关“宝宝打人了,怎么办”的小文章,引起家长对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思考。此外,还可以请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做得较好的家长在家长会上谈体会,写自己培养孩子的态度和经验。这样,家长就成为了主动的教育者,且家长们自己的经验、方法也更容易在家长间沟通,他们心理上也更乐于接受。可见,家长的参与,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是促使家长自觉地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教师的认识,增强德育意识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与幼儿园课题的教育不一致,没有形成一体化教育,那么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就不能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比家长更善于发现幼儿品德发展的优势,更善于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要在加强教师自身政治素质的同时,创设德育环境、德育氛围、形成一种大的社会舆论,促使教师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德育工作的紧迫感,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从而使幼儿的德育工作更有成效。
(三)良好的师幼情感在教育活动中的效应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幼儿的品德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影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是因为师幼之间一旦形成良好的感情基础,就会促使孩子接受他所爱慕的教师的情操和观点,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观察、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孩子个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幼儿学习的动力因素,是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素质,黄静老师利用计算机的优势,给幼儿上了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心理辅导课程,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锻炼他们的多项素质。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和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培养幼儿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此外,还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培养他们其他方面的素质,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温暖、信任、和谐的教室心理氛围。在此氛围中,幼儿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总之,为了使幼儿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遵循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在坚持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道德行为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去。
篇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咸丰县活龙小学 刘新 咸丰县湾田小学 覃柏洲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我们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德才兼备,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振兴中华的需要。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现代的课程论也越来越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以增强各门类知识间的综合运用。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是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各项活动之中。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略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善于挖掘数学教程中内在的美,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黄金分割”知识,从而揭示了一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女孩裙子的腰带等,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位伟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善于挖掘教材,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陶冶出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通过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同时,应结合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勤俭节约、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数学科教学特点,联糸实际,充分挖掘出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同时,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语言,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又何尝不能达到呢?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篇4: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放在首位。很多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在计算机教学和管理中,当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太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和心理时,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或强行规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应该既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中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挖掘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深层动机,本着爱护理解学生的态度,多采用疏导而非堵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将不良的行为和心理转化为一种正面的影响,使计算机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下面试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验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查杀计算机病毒,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
(2)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其次,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将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此外,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上网学习”在我们学生当中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在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珠,网络游戏更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Internet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多媒体教学课上,在教师机上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教学时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三、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和工程单*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但是,计算机技术却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在学生分组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教师根据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篇5: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作者/刘宏艳
摘 要: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增多,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德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德育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科学信念,教会学生做人。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德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或多或少还存在偏差,有的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漏。我认为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优化课堂教学,突出德育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思想品德的德育渗透首先就要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多启发学生,多调动学生,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从而使真理和道德形象鲜明生动,有血有肉,富有较强的感染力,极易引起学生思想和心灵的共振,激励学生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德育动因
1.引导学生调节好自己的性格、情绪
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和健全的理智,也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做人做事要有坚强的意志,对待生活和学习要有积极的情绪,要学会扬长避短,克服自己的缺点,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调节和培养自己的良好的性格和情绪。
2.引导学生注意男女学生的交往和男女学生之间的友谊
中学开始,学生开始慢慢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学生之间的友谊。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那必然会引起学生之间在学习、纪律、交友、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男女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要学会自爱,这样才是中学时代男女学生恰当的交往方式。
三、美化教学心境,增强道德教育的震撼力
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未知的动力。例如,我在讲述“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框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并结合教材内容出示了一系列问题:他们为什么能感动中国?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精神?生活在社会中,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这一系列的设问、追问,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各抒己见,在质疑别人观点的同时阐述自己的看法,在相互讨论中达成了共识――人生的真正价值是承担社会责任。(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课后我还趁热打铁给学生重播这场晚会,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一直以为现在拼命读书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挣更多的钱,有时想想这样的生活真的没什么意思,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不单是为了挣钱,对这个社会心存感激,对周围的人施以爱心,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平凡的生活里也蕴藏着光辉。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网络,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例如,办好家长会,定期开家长会,做好家访工作;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审案,听取犯人现身说法,增强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观念。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德育教育。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实践证明,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日益显示出其净化学生灵魂的神奇魅力,像春风化雨,似涓涓细流,于无声处育出芬芳桃李。
参考文献:
何爱蓉。走向生活世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校外教育:中旬,(01)。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马城初级中学)
篇6: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重庆市渝西中学 冯正勇
【摘 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话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善于利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组织各种活动,创设各种德育情境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使体育不仅能“育体”,更能“育人”、“育心”,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给合,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篇7: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 摘要 ] 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主题词: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渗透健康成长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1 、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1 . 1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种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1 . 2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 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 3 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所谓适时就是电动机问题,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2 . 1 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2 . 1 .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D?D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良好习惯。
2 . 1 . 2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同学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 . 2 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
2 . 2 . 1 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2 . 2 . 2 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 . 2 . 3 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2 . 2 . 4 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 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2 . 3 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的时机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2 . 3 . 1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 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2 . 3 . 2 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2 . 3 . 3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2 . 3 . 4 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篇8: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3 . 1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3 . 2 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的关键
篇9: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重庆市长寿区凤城第一小学 张黎离
【摘要】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儿童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从而美化儿童的内心世界,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篇10: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生长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小学音乐是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此,笔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利用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如,小学音乐《静静的夜》,一开始教师可运用声、像结合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聆听《摇篮曲》,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心。同时,在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中,让学生用轻柔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为学习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做好铺垫。在这首歌的结尾句处理方式上,还可让学生说一说,再试唱各小组的设计,体验创设成果的愉悦,最后根据这首歌曲的意境,让学生用碰钟轻轻的敲击为歌曲伴奏。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的情感所在,再不会随声附和地喊歌,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韵地歌唱,歌唱时情感的处理会恰到好处,表达了歌词的意义,唱出了歌曲的感情,达到了教学目的。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开火车”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二、在唱歌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唱歌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歌曲以它独特的美——乐曲的旋律美、音响的意境美、表达的情感美在孩子们的心灵扎根,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教材所选歌曲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大多包含着一些德育内涵。如,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美丽的祖国》、《中国,中国我爱你》等是典型的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在教学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唱之后让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速度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学生练习饱含深情的歌唱,唱出自己对祖国的爱。又如,学生在唱《在老师身边》、《劳动最光荣》、《可爱的家》、《小鸟请到这里来》等歌曲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尊敬老师、保护环境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既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又得到思想上的升华,陶冶了情操。又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 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而今, 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心里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教师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都喜欢那些歌曲,抓住契机,加以引导。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自己的事自己做》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篇11: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每个环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体育也不例外。学校教育,包括体育教育在内,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尽管专业技术一般,知商一般,但有良好的情商,良好人缘的人,当他进入社会后,也是比较顺利的;德育教育做得好,反过来可以促进专业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使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竞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遵纪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论课中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令行禁止”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球类项目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空前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因此,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的'教育来得更直接,更易让学生接受并牢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通过长跑教学,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好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分析学生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学生,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及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累者除进一步讲道理外,应让其重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比赛、达标测验、单元技术考评是经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的是成绩,决不应是精神和人格,从而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
四、偶发事件中渗透德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德育的突发事件。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如:学生之间产生冲突、集体间有摩擦等。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暂时性,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密切关注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并及时抓住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迅速抓住事件本质,合理地将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通过集体合作进行的。如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更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搞个人英雄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如给学生们讲奥运中国体操男子团体,乒乓球男、女团体,男篮、女篮,女曲等,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及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终于获得了奥运佳绩等事迹,并通过提问:“我们进行比赛时应该怎么做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实践中,可通过组织学生游戏、集体竞赛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从参与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篇1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事。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像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篇13: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网友来稿)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网友来稿)
刘海辉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四化建设人才。因而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其语文能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利于德育渗透的学科之一,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语文课本中,有的课文展示了祖国江山的壮丽,文化的灿烂和对劳动的赞美,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等;有的课文则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远大志向和高尚品质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如《沁园春.长沙》、《我爱这土地》等;有的课文反映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如《祝福》、《孔雀东南飞》等;还有的课文表现了历代仁人志士在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如《纪念刘和珍君》、《蜀道难》等。
那么,如何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大纲》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指明了路子。语文教学要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大纲》精神指导下,在语文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中,我总结出渗透德育的以下诸法:
一、导读法
这是利用感情迁移的心理规律,来强调道德感情教育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求教师深入文章境界,深刻感受、领会、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或艺术形象,然后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段,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点拨、讲解,有时配以必要的表情、手势、画面等,生动形象的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境界,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之受到艺术感染,获得思想教育。例如讲授《我与地坛》一课时,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生动讲述:作者由于失去了双腿,心里特别苦闷,不理解母亲,甚至想到了自杀。而母亲则是默默的关心着自己的孩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对“儿子苦闷不理解母亲,母亲却默默的关心着儿子,儿子最后理解了母亲,但母亲已远去”进行具体详细的描述,让学生感受慈母孝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感情,感受到作者感激、难过、负疚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感染。这种方法即是所谓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的指导训练使学生移情动心。而移情动心,潜移默化,是语文学科发挥德育功能的最大优势,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
二、诵读法
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要因文解道,因道
悟文。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必须重视诵读。在多次诵读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汲取更多的思想道德营养。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抒情性强而又易懂的课文。如《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等,教学时只需把课文的重点、难点稍加点拨,就可让学生进行表情诵读。因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不是教师将出来的,而是学生对文章的多次诵读中逐渐感悟到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且有些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多次诵读中自然会领会其意。叶圣陶先生说过:“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是要美读,就是把作品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之外还它个激昂,委婉之处还它个委婉……”。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境,“设身处地”,才能使自己的心声与作者的心声产生共鸣,才能更好的品赏作品的动人情结,领略人物的品格、风采,感受艺术珍品的完美形象,领会文章深蕴的思想意义。这是某些讲解所达不到的功效。例如讲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时,教师稍加点拨后便让大家诵读。 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困和落后的状态。通过朗读在把握住作者心境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祖国的感情,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三、讨论法
对课文中提到的思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认识上有分歧的思想政治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能集思广益, 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深化。
例如在教授《陈奂生上城》一课时,对“中国老百姓身上是否仍然游荡着阿Q的幽灵”进行讨论,最后大家认识到:①改革开放初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②尽管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精神生活依然贫乏,在农村依然存在着种种陋习,只有克服这些陋习,生产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不仅要抓物质文明,更要抓精神文明。只有精神文明上去了,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四、“随笔”法
所谓随笔法,就是学习一篇课文后,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启发、感受写在日记本上,以促进自己思想认识的提高。例如学生学习《祝福》一课后,认真写随笔,认识到杀死祥林嫂的罪魁祸首不是鲁四爷,不是柳妈,而是万恶的封建社会,是封建礼教最终害死了祥林嫂。从而增加了对封建社会的憎恨,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写“随笔”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巩固了所学的语文知识,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德育渗透的方法,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四化建设人才。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语文学科 刘海辉
作者邮箱: lhh627731@163.com
篇14: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武术教学是一个简单而义复杂的教学认知系统,它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练意志等特点,对强身健体,防身祛病.
作 者:张兆琴 作者单位:泰州市沈毅中学,江苏,泰州,2253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5 关键词:篇15: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六、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中显现德育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渗透,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更不能不重视把德育渗透到音乐艺术教育中。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铸造成德艺双馨的栋梁之材!
参考资料: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沿海版音乐全套教材
4、人教版音乐教材
篇1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咸丰县活龙小学 刘新 咸丰县湾田小学 覃柏洲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我们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德才兼备,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振兴中华的需要。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现代的课程论也越来越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以增强各门类知识间的综合运用。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是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各项活动之中。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略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善于挖掘数学教程中内在的美,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黄金分割”知识,从而揭示了一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女孩裙子的腰带等,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位伟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善于挖掘教材,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陶冶出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通过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同时,应结合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勤俭节约、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数学科教学特点,联糸实际,充分挖掘出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同时,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语言,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又何尝不能达到呢?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篇17: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文/黄清松
摘 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必然的要求,只有在教学当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才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受到一定的道德教育。论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篇18: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一、转变思想,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效统一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从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方法和过程、技能和知识等方面所描述的,这是一种“三维”的教学目标。其中,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就属于德育的范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然的,也是能够实施的。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中,认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就是为学生讲解方法、技能与知识,物理和德育不存在任何的联系。而事实表明,探究物理时所需要的科学意识、物理学生自身具备的唯物辩证观点以及漫长的物理学发展史等,为学生渗透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体现出物理教学的重大作用,不断地挖掘物理教学当中的德育素材,借助物理学独特的德育功能与丰富的德育资源,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渗透,不可以忽视道德教育而仅仅注重知识教育,教师应当在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德育的共同发展,切实实现物理“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统一,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课外的练习设计中渗透德育
教师不可以仅仅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渗透德育,需要跟课外的学习有效地统一起来。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学生广泛关注、具有新鲜感与时代特征、感染力较强和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当作切入点进行渗透,循序渐进,在作业、习题和例题当中编入具备说服力的事实,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比如,教师在讲解完能量转化的有关内容之后,可设计包含如下内容的练习:“我国载人航天飞船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进步,都少不了勇于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恰恰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使我国的飞天梦得以实现。那么,请问“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在升空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教师借助这些学生所广泛注意的,并且具有较强感染力和意义重大的事件来设计练习,就能够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在学生的练习当中,从而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且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勇于进取、艰苦学习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学生树立为国家服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渗透德育不但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智慧。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有效地挖掘德育素材,借助多样化的形式为学生渗透德育,以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知识技能。
篇19: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昌宁县温泉初级中学 王彩江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的考试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致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枯燥乏味。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所在,使学生从中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爱美情趣。挖掘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反复品味“道”之所在。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渗透德育教育。使语文教学真正的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体现。
【关键词】语文;实践;德育;渗透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背景下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地达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能够教会学生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变过多强调学习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的教学习惯,主观上积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行为,力争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将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把德育工作放在语文教学工作的首位
当今社会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社会,是科技竞争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是对新形式下的人才作高标准要求的社会,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做严格要求的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能适应新形式发展的全面人才。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应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的。“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以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得到发展。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培养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使受教育者在德、智方面得到发展是我们教育的方针。教学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如何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德智相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注意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一)注意教师的角色定位,尊重每一位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和他们和平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他们的知心人,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给予赞赏,激发兴趣,学生虽然年少,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更加自尊自荣。因此,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班里表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更坚定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更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寓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行道树》,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让学生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行道树,创造性地加上了“我”向行道树说几句话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1。从认识汉字美进行德育渗透。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这样写道:“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语言是祖国的象征,都德在文章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爱国热情。但是作为我们的学生就应该这样认为,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最具灵性。汉字的特点是方方正正,单从一个“人”字的写法上,就可以看出老祖先对我们人类寄予的厚望――做一个顶天立地、正正直直的人。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汉字的创造空间非常大,我们知道,中国汉字不过几千个,词汇却浩瀚如海,并且词汇的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我们会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
2。从语文教材内容中渗透来树立人生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当今社会,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一课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让学生思索人生意义的这段话:“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让同学在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感受到了他为实现理想的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
3。从语文教材内容中渗透来学会自立自强。冰心作品《小桔灯》中的小姑娘形象,“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在这一课教学中,让同学们知道,和小姑娘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让他们说出幸福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感到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责任重大。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还要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唯我独尊”的狭隘思想,缺乏爱心、同情心,缺少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让同学们列举出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让他们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自立自强。
4。利用课外阅读实施德育教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名人传》叙述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的高尚和顽强在于她们的`心灵。使其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5。利用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进行德育教育。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讲解《岳阳楼记》,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三、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语文课不是政治课,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是以使初中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根本宗旨的。文以载道决定了初中语文教材承载了大量的思想内容,决定了初中语文课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特点。当前,需要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执著追求正义和理想的精神,逐步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师在“ 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沁园春?雪》就要注意这方面的教育。又如《藤野先生》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给别人示众的材料。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极富形象性,没有洋洋洒洒的长篇议论和剖析,绝大多数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也不是直接用术语、判断和推理来表达,相反,它们总是通过对特定情感的表达、事实的叙述、景物的描写、故事的展开,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体中,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影响。我们只应将德育立足于:一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感;二是在教学过程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三是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育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德意志品格。
总之,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深感教材中所蕴含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养料。教师只有在教材处理中善于发现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内容,不断地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才能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由过去重视基础知识,转向不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宽厚综合性的知识,尤其重视掌握人文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云南教育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4]《语文教材诠释》(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上下册)
[5]《中学语文教学通讯》(1至7期)
篇20: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汪生海
(甘肃省东乡县锁南中学)
摘 要:德育工作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整个数学教育当中将德育贯穿始终,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教学情境
目前,很多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政教处、班主任的事,或是历史、政治、语文等学科教育的事,与数学教育无关。也认为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不像政治、历史、语文等文科知识丰富,大量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而数学这门学科又是自然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没必要进行德育渗透,也无法进行德育渗透。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必要渗透德育?在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否让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呢?下面,结合我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和看法。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须的、可行的
数学教学相对其他学科抽象而枯燥。它不像文科知识丰富、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必须要渗透德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和《中学德育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实施德育。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穿插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数学史话、数学谜语、数学妙联等,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我国古代的商高定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杨辉三角等,国外一些数学家如牛顿、高斯等的数学典故,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等数学巨着,像高斯妙算1到100自然数的和,就能使学生“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数学内容的自然内在美,形式和谐统一美,使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中,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真正让其感受数学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应用归纳法,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探索一般性的`结论,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大胆假设、猜想,以至冲破平时的思维定式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教师合理地设计推理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达到爱数学、迷数学的地步。
三、深挖教材,陶冶情操,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数学教育的系统性、理智性,可使学生具备理性思维,克服主观臆断,说出的话有理有据,遇事不慌不忙,“三思而后行”。由数学教育的严密性,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习惯;客观性、进取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揭示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促使学生培养解决一切问题就要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刻苦钻研、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良好品质;数学教育的客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有了客观性,才有了人们认识的统一性。数学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和事物运动发展的观点。如,庄子的“一尺之锤,日去其半,万世不竭”在数列极限教学中,通过几何直观及实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且使学生从有限中认识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了质变;在圆和三角函数教学中,反映了“化整为零,化零为整,曲中有直,以直代曲”的辩证关系;坐标平移和图像变换反映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运动和精止的辩证关系。因此,教师要适时、有意识地揭示蕴藏在数学中的各种辩证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学数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直观形象地领会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整个数学教育当中将德育贯穿始终,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做到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使数学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万物。并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丹。道德学习的三种途径[J]。中国德育,(08)。
[2]曹一鸣。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J]。数学教师,1995(1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21:浅议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者/刘合莉
音乐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活泼,演唱风格多样,音乐形象鲜明,深受学生喜爱。不少歌曲中都含有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重师长、互相友爱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因此,把德育渗透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利用音乐作品进行德育渗透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音乐这门学科可从内容的素材上去挖掘,如:《国旗国旗真美丽》《颂祖国》《小雨沙沙》等,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则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我们首先通过谈话式导入新课: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什么仪式,让学生讲讲自己见过的升旗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国旗知识,教育学生要懂得国旗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要求同学们在升旗时神情专注而庄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真挚情感。
二、让自信的翅膀在音乐美中升华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直觉的形象思维。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看到有一部分孩子因为缺少锻炼,在表演课上不敢“开口唱”、不敢“动手演”,对自己没有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老师通过音乐,来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心情舒畅,积极主动地参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教学《谁家的门铃响》这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学拼谱,并让他们一边拼一边记,刚开始时,学生们总是忘记,不能够一下就分辨出是谁家的门铃响。这个时候,老师的鼓励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我又让他们多拼,这样一次又一次,之后学生们就熟悉了,一听就知道是谁家的门铃在响了。
三、在欣赏音乐中渗透德育
欣赏教学不单是放音乐给学生听,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如欣赏《红星歌》一课时,可结合电影《闪闪的红星》剧情介绍,采用音乐故事的形式,边播放影片片段边讲述主人公――潘冬子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在战争年代,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已参加了革命,所以革命队伍中有许多“小八路”,同时也涌现了很多小英雄,像“王二小”“小海娃”等,让孩子们懂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课堂小结时,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同时勉励大家向革命前辈学习,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使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从而领悟到要努力学习、长大才能建设祖国的道理。
四、在唱游中渗透德育
唱游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做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可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单位:558307贵州省平塘县西凉民族小学)
篇22: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文/夏 云
摘 要:语文课重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就如何在优化课堂,体现课改精神的同时加强德育参透,结合实际总结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德育;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在优化课堂,体现课改精神的同时加强德育参透呢?
一、感情沟通法
“周记”是师生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周周练笔,生写师阅,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批阅时也不再着重于文章本身的写作章法,语句的锤炼,而把它当作朋友间的谈心。读到妙处,便著一“妙”字,读到酣畅淋漓处,便书“痛快”,抨击时弊,“于我心有戚戚焉”,苦闷烦恼,“出去走走,你会发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取得成功,“衷心祝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周周的练笔,及时评价能了解学生心理,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并针对学生的思想情绪,及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二、内容联想法
所谓内容联想法,即从课文当中所提到的人物、事情或观点,想到某种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囚绿记》一文时,先让学生感受优美的散文语言,通过一枝绿藤所表现的不屈服于黑暗,永不气馁的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斗志,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让学习受到了思想道德的教育。
三、知识迁移法
所谓知识迁移法,即运用课内的知识选择恰当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使复习中,我们仍然可以应用知识迁移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如,作文训练,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夹叙夹议”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夹叙夹议”这种表达方式,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出了这样一道训练题:作文课时,我班的王莫同学跑出去玩,回教室迟到了,他骗我说去厕所了。当他被本班学生识破后,他还理直气壮地说“撒谎是一种艺术”。我让学生就这个学生的言行写一段夹叙夹议的文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王莫同学的言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马上讲评学生的作文片段,解释这种写法便是“夹叙夹议”,学生对“夹叙夹议”这一表达方式理解得很快,效果也很好。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灵活应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
(作者单位 陕西省柞水中学)
★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职业学校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共22篇)】相关文章:
课题的中期报告的范文2022-05-20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2022-05-06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总结2023-02-11
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2022-12-12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2023-07-17
论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2023-03-04
课题中期报告范文2023-11-16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