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技巧(合集19篇)由网友“uubeeeest”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作文审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详解
一、忌复制话题
话题作文,出题者只是提供一个写作的由头,意在引出习作者发表新议论,展开新联想,讲述新故事,抒发新感情。所以,写作时不能将命题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照搬不误——复制一番,然后才进入自己的“话题”。更不能通篇只是颠来倒去的解释所供材料的含义,引用所供材料的例子在原地打转转。
其实,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因为试题所供材料,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下面得看你的感悟和创新如何?如果写议,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讲述新鲜的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有时,根据写作需要对所供的一组材料概括出具有“共性”或独具“个性”的某一见解而适当引用材料,这种情况当然不能算是“复制话题”,反而体现了写作者的创新意识了。
二、忌穿靴戴帽
近年来,话题作文对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但某些习作者由于领悟能力不够,想象、创新能力欠缺,同样会把原来提供的话题变成僵化呆板、穿靴戴帽的病文章。
例如:近年一次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作时,某考生居然写了这样的内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看到地球仪时,讲解员问我们:‘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一位同学说:‘因为它在地球仪上,比较好转。’也有的说:‘为了使人看得清楚。’各种回答,千变万化,最后讲解员说:‘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终达到了他的出发点,所以证明地球是圆的。’”然后,这位习作者又归结道:“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以上这段文字,根本没有理解原话题的丰富的内涵,仅仅是摘引了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习作仍然走在缺少想象力、缺乏创新思维的老路上。
三、忌转移话题
一位考生,他的“心灵悟语”一文开头是这样的:“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严冬掠走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带回来。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乏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可是后面他又接着写道:“平淡,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无所谓,而是平常与淡然。用一颗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对社会的艰难和压力,就不会过于烦恼和紧张了。就象面对高考,我从小学到真是寒窗苦,为的就是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但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即将要达到终点时,还要考虑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时,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对我说话了,他告诉我不要有太多顾虑,在这12年里流的汗水会化作春雨毫不吝啬的浇在你身上,严冬夺取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夺回来。”
这篇习作,开头谈的是“爱”,后面写的却是如何看待人生路上的“难”与“苦”,明显属于“转移话题”。“心灵悟语”,可“悟”的话题有许多,“爱”心可以去“悟”,“人生”也可以“悟”,但每一篇“悟”只应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如果前言不搭后语,驴唇不对马嘴,谁知道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四、忌文意散漫
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下笔,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
例如:有位习作者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开头三段写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接着写李素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劳动模范;再下来写一个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最后又写到做数学题可以一题多解。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让人不知所云,是典型的文意散漫,东拉西扯的病文。
五、忌缺少创新
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为降低,内容更加宽泛,而且更加淡化文体观念。围绕一个话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剧,形式非常自由。
语文作文提分技巧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今年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3、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4、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张伟民讲那是一种浪费。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5、字数以900字左右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篇2:有关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作文在语文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审题又是关系到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步骤。我认为审题有这样几个要领:
一、审读题目审读作文题目是为了定体裁,明范围,找重点。
面对作文题目,应该这样去审读:
1.看文题的类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自由拟题;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
2. 看文题的内容――是叙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抒情;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
二、审读“要求”
语文作文题目下面往往有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也是写作文时必须注意的条条框框。它们主要包括――
1.提示与解说。文题为“门其实开着”,下面有这样的提示:“‘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这段提示,为审定题目、写好全文指明了方向。
2.交代与警示。一般包括:书写要求、字数限定、文体类别、写作禁忌等等。这些要求,必须遵从,不能我行我素。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下要求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一共五条“要求”,不得违反,若掉以轻心,都会因违规而扣分。
审题所用的方法
一、填补标题法
此方法适用于较宽泛性的标题。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譬如题目《风景》,如果用填补标题法审视,在原题目前面加上“大自然的”、“小院的”、“学校的”等新条件,使题目相应成为《大自然的风景》《小院的风景》《学校的风景》,题目意思更明白了,文章就容易把握得多了。像这类题目还有《歌声》《心事》《忏悔》《尝试》《变化》等。
二、虚题实做法
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学生难以把握,怎样写好这类题目呢?将这类比较大、比较虚的题目化为比较小、比较实的题目即可。
比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非常容易下笔了:可以写一位老师的追求、一名下岗工人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总之,各行各业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当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像课本中《背影》写的是父亲的背影;《一面》写的是“我”和鲁迅的一面之交及这一面对“我”的影响。
总之对于作文,我们的审题和立意相结合:给你地震的灾害,你就可以围绕爱的奉献和无私的奉献,也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展开,当然也可以是反面的例子,揭露社会的黑暗和部分人类的自私;给你一朵花,你就要联想的绿叶或是时间的流失,如我们学的课文紫藤萝瀑布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的训练需要靠平常的积累和阅读来实现的。所以现在采取的写日记和随笔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再就是平常要多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每个作家素材的积累都来自于现实。
[有关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篇3: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 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 座位了。 ”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
十、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 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 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高考作文立意点拨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以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理想的解析途径是:是否可以在捐助人与受捐人之间建立现代慈善模式,避免慈善需求与家庭尊严直接对冲。
对如何行善捐助与怎样审视、对待别人的关爱帮助这一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每个考生应该都能联系相关生活体验,从捐助与受助等各方面找到切合自己立意的角度进行述说,以表达自己对关注社会、直面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1) 从捐助者的角度:从捐助人富翁的角度来看,他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为人慷慨,热 心于慈善事业。可以写他富贵不忘本,赞扬他行仁义之行,做仁义之事,行德积善,精神可嘉。可以说一个人在自己富起来后,具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或者任何一个人(团体)积极回报社会;三个家庭对捐助的不同反应,既有对其行为的肯定,也有对他的提醒,可以谈帮助别人也要注意方式和加强沟通,以体现捐助本意等。
(2)从受助者的角度:
(之一)第一家心存感激并接受捐助,在困难的时候学会接受帮助和利用外部条件发展自己,这是一种成熟的、理性的处事态度。可以谈对别人的信任及感激之情,感激帮助我们的人。
(之二)第二家以偿还的方式来接受捐助,这是一种立身处世要严守本分、不贪便宜、知恩图报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多数人会作出的选择。不能无偿地接受帮助,或接受别人帮助,一定要偿还。
(之三)第三家 认为捐助含有施舍的性质,因此明确拒绝,虽然故事本身看不出捐助者本身有这方面的主观意图,但这一家人害怕遭受非议,毕竟“不食嗟来之食”自古就当作施舍。人要有尊严,人穷志不短,困难的时候要自食其力。可以说虽然贫困,但不食嗟来之食,有骨气,也可以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进而分析原因及危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靠自己,不要别人的“施舍”,或必要的帮助还是要的。
(3)从综合的角度:
综合思考有关慈善的问题,可以从一个角度切入思考。
3、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字眼,是一个能让行善者体知自身对于社会超出个体有限价值的义举,亦当成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里的一把温暖的手炉,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尴尬人尽皆知,就如那个感激却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的选择拒绝。
然而,慈善之路不应因行善方式不当而闭塞阻滞。既已找到症结,何不求良医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坚决丢下慈善这件标签,而以人类共同体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约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帮助的对象,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乐于接受而有意义的帮助与扶持,让受助人觉得,他们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进,而不是如难民领取政府施舍的粥粮。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发现了“苦力”的价值的基础上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运动中,与其称他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为所有农民、苦力的老师、朋友。他曾说:“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不愿安居太师矣,空谈误国计,而是扎根到农民中,探索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善举——开化与教育。
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要成为坚固的岛屿,需要慈善的力量来修补脆弱的堤坝,而要让慈善有力前进,就必须行善者脱下救世主的眼镜,带上捐助对象的眼镜,扎根到他的世界中,问一句:“你需要什么,我们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么?”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们以对的方式共同前进。
篇4:高考作文的审题技巧
高考作文的审题技巧
近些年,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加强了对写作中思维力度、对考生思辨性的考查。命题者对思维力度、思辨性考查的期许全部内涵在题干文字的表述里。高考作文的成功写作,一定是从准确“读”题干开始的。少则几十言,多则数百言的题干表述,对写作影响至深。可以说,“读”,是“写”的关键。为了备考的需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指导考生去“读”题干。
1.读“关系”
[例]09北京卷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题干标注为笔者所加,下同。)
阅读此题时,首先应该“读”出引题中的四句歌词与“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之间是何关系,仅仅是引出关系吗?引题中四句歌词实际上是界定出“翅膀”的基本内涵与意义。“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中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可以“给我希望”,可以“飞向远方”。张韶涵的原词很长,命题者在其中精心则选了四句,且将原作中的“飞过远方”改作题干上的“飞向远方”。这样精心的修改,显然更契合高中毕业生的内心状况。阅读题干后,明确引题与具体写作要求之间的“关系”,关键词“翅膀”的基本内涵和意义便清楚了。题中的“翅膀”,是一种不断引领我、促动我、帮助我走向前方、获取成功的力量。如果命题删掉引题中的5个句子,不但题目显得突兀,而且“翅膀”的基本内涵就混沌模糊了。
[例]08山东卷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短短的5个字,“读”起来却不简单。5个字间包孕着复杂的隐喻关系。“春”是“青”的条件、机遇:“青”是“春”导致的结果、状态。在中国文化中,“春”、“青”都是美好蓬勃的形象,因此,如果这两个关键字被赋予了“恶性”意义,便不妥当。“春”与“草”强调的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草”是变化的对象,是文题的主体。“草”变“青”,显性的条件是“春”的降临;而隐形的条件则是“草”要有生命和精神,才能最终实现“自青”:“自青”是不需人为干涉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协调不同的侧重点,该文的一些基本思路举隅如是:
①“春来草自青”,任何自然规律、历史规律都是奔腾向前,不容抗拒的,或许可得一时之逞,但终究会败亡。(侧重在“不可抗拒”上)
②事物有其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过多加以人为干涉,条件一旦成熟,“春天”一旦降临,“草儿”自会“泛青”,情况就会得到好转。(侧重在“不要人为干涉”上)
③面对险恶的环境,我们该向“草儿”一般,深深扎根,抓牢土地;这样一旦“春”临,自然就会冲破严寒,青青葱葱,充满生机。(侧重在“草”的努力上)
④“春来”,“草”自然而然便会“青”:“环境”、“机遇”等条件至关重要,人们应该在“春来”上多着力,而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草”去“青”;条件不成熟,纵使主观努力,终是枉然。(侧重在“春来”这个条件上)
⑤“春来草自青”是一幅蓬勃、富有生机的春景图,也是一张富含人生启迪意义与生命哲思的隽永画幅,可给人类多方启示。(侧重在图画本身及其对人的启发上)
题干中的文字是精粹实用的,字字千钧,“读”不懂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读”不懂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写作要求与写作重点。
2.读“关键句”
[例]10全国Ⅲ
①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②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③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首先是三个材料,第一则材料可概括为:环境造人;第二则材料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第三则材料讲的是:激励机制。接下来是针对三则材料的.一段综述:“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句话是写作的“核心”,它提示考生可就以上三个材料写,亦可超越以上三个材料,另起炉灶;但要探讨人才成长的规律,不能脱离此含义。读懂了此关键句,写作就进退自如了。
[例]09江西卷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 (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 (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生面对此题,会产生两大迷惑。其一,依据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写法,题干可提取出三个角度:佳士得、蔡铭超、舆论。三个角度可以随意自选吗,还是只能就其中之一发表看法?其二,是就材料本身展开评价,还是可以由材料“引开去”?就材料引开去,可以谈“规则”,谈“诚信”,谈做事的方法等。这两大迷惑的解决必须靠读“关键句”。文内的关键句是:“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这句关键语,让角度唯一化,只能就蔡铭超的角度谈;这句关键语,告诉考生不能就材料引发开去,应该对蔡铭超行为本身进行评价,不能只是将蔡铭超作为文内一个论据处理。文内可以出现其它材料,但这些材料一定是为了进一步帮助说明蔡铭超行为的合理性或荒谬性的。从题干结构上看,此题第一段介绍矛盾双方情况,二段重在舆论评价,第三段实则已是写作要求。但因第四段标有明确的“要求”二字,所以第三段这一最重要的写作要求反而易被考生忽略。读不出关键句,此题必败。
许多作文题,都有关键句。关键句是文题进行开放与限定最主要的依据。
篇5: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作文审题记住六招:1.捕捉话题法
在言论类材料中,有些材料相对简单些,考生只要捕捉命题者所提供的文字中的核心词作为话题就可以了。
江苏近三年的作文题几乎都是话题类材料作文,是以“青春朽或不朽”为话题,20是以“智慧”为话题,是以“说话”“个性”“创新”为话题。一般情况下,一道作文题只能有一个话题,譬如年江苏卷的“智慧”就是一个话题,2015年天津卷的“范儿”也是一个话题,20山东卷的“行囊”也是一个话题。但20江苏卷的“青春朽或不朽”是两个话题,年的江苏卷则有三个话题,而且是任选其一即可。
但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考生的注意,有些材料的核心词不止一个,但不能任选其一,而是要综合起来看。譬如2015年的四川卷就是以“老实与聪明”为对比话题,的南通三模的作文材料由三句话组成:“有人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还有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这三句话实际上有三个共同的核心词,那就是“我们”、“世界”、“改变”,任何一个核心词都不可以单独成为写作的话题,只有三个核心词结合起来共同体现在行文中才不算偏题。
高考作文审题记住六招:2.异中求同法
在言论类材料中,有时命题者提供了多则材料,看上去这些材料互不关联,考生要善于从不同的言语中找到共同的话题,只不过,这类材料不同于上一类。上一类材料的话题就在材料之中,而这一类材料的话题需要自己归纳。
如这样一组材料: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分析】
这道作文题也是由三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说的是人与人要互相帮助,第二则材料说的是社会要和谐,第三则材料说的是人与人要协作。三则材料似乎说了三个话题,怎样从这三个话题中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呢?如果我们更深层次地想一想就会发现,“一个好汉三个帮”得益于合作,“三个和尚没水喝”失却于合作,如果我们都懂得合作,社会就会和谐,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落脚点就在“人和”。所以“合作”就是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由此可见,多则言论的审读,要全面准确,要善于从不同的话语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进而在相同之处立意。
高考作文审题记住六招:3.揣摩内涵法
言论类的材料往往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也常常是含而不露,有些词语甚至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如这一则材料: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分析】
理解这段话的关键是弄清楚“地面”与“云端”的内涵,“地面”,我们可以理解成“基础”、“底层”等,再结合词语“贴”、“步行”,可以谈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或者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方可成就梦想。“云端”,我们可以理解成“高处”、“幻想”等,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夸夸其谈,则可以抨击空泛、玄妙、无用的言论;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得意忘形,则可以批评傲视万物,目中无人的不良现象;将“云端跳舞”理解为憧憬虚幻,则可以剖析那种不切实际地幻想得到万人瞩目结果的想法。
高考作文审题记住六招:4.前后联系法
有些言论类材料不能仅仅满足于抓住一两个核心词的内涵,而是需要前后联系起来理解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请看下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分析】
这则材料有四个关键词:“向上看”、“在下面”、“向下看”、“在上面”,这四个关键词需要联系起来看才能全面理解。“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第一句话中的“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觉得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觉得在下面”也可以理解为“渺小”,生活的信心不足。第二句话中的“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的人们”,“觉得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向下看”还可以理解为“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觉得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高考作文审题记住六招:5.兼顾侧重法
有时言论类材料虽涉及几个点,但这几个点并不要平均用力,命题者其实是希望考生有所兼顾,然后侧重一点来写。如果考生强调了不该强调的,或平均用力,都是偏题的。
2016年南京的一模作文题就是这样的一组材料:
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分析】
材料中的两句话,重点各不相同。普希金的诗句重在对“过去”的怀念,而黄永玉的话重在对“未来”的向往,也包含了对“现在”的珍惜。从黄永玉话中的“只认为”,命题者显然是倾向于黄永玉的观点的。所以,珍惜现在和面向未来应该是文章论述的重点。那么,怀念过去是不是就可以一字不提呢?不能!怀念过去不能不提,但又不能落墨太多,点到为止而已。所以,本题的立意就应该是不能仅仅沉浸在对过去的怀念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现在、面向未来。
高考作文审题记住六招:6.辨证选择法
在言论类材料中有一类材料颇为特别,命题者所提供的几则材料往往是互相对立的。
如的上海卷: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年的上海卷又再次出现这类材料: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分析】
面对这一类材料,考生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两者兼顾,辨证分析;一是选择其一,重点突破。比如20上海卷,我们既可以专论“一切都会过去”,也可以专论“一切都不会过去”,当然,还可以结合起来谈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掉的。2014年上海卷倒是适合综合立意:自由都是相对的;在不自由中享受自由。记者蒋斯亮
原标题:先拿下心理上的高分
心理学家指出,考试焦虑与学习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过高或过低的考试焦虑都会造成学习效率降低,而中等状态的考试焦虑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道荣副教授认为,要考好成绩先拿下心理上的高分。
【案例】
去年高三一模后,考生小王非常焦虑。他认为自己问题很多。家长给他五门功课都请了一对一的家教。可一个多月来,成绩没有一点提高,焦虑感却更加严重了,多次出现失眠现象。
【王老师减压】
首先,要进行考试认知方面的调整。理想的高考是正常发挥,而不是发挥超常。考生一定要确立这样的观念:正常发挥就能考高,减少失误就能考好。千万不可存在投机心理,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大局。
其次,要进行应试方法上的调适。进入考场,一般人都容易出现急躁、紧张和慌乱的情况,从而导致过多失误。好的考试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字:舍、稳、准。以数学考试为例,舍,就是果断舍去超越能力的难题不纠缠;稳,就是变慌慌张张为稳稳当当;准,就是严谨细致,会做不错。
最后,还要注意卷面的美观、整洁。卷面的“颜值”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的评判工作。
篇6: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审题构思的要诀—既要理性,也要赋予激情
1.给足作文时间
用于作文的时间大致在一小时,最少不能少于50分钟。用5到10分钟读题、审题、构思,45分钟写作,5分钟复查修改。一定要充分审题,因为审题失误,万事皆休。构思时一定要写下大致的写作思路,这样才不致在写作中出现思维短路。写作时间充裕还可以使我们书写工整,完篇后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复查,使我们文章中的病句、错别字、错误标点以及病句降低到最低程度。万一时间吃紧,也要尽力完篇,或者多用短段,凑足字数。
2.认真研读文题
读题时一定要冷静、细心。要根据题型细致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你面对的作文题可能属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故事型材料作文、哲理型材料作文、新闻类材料作文或漫画作文,这当中最可能出现的是故事型或哲理型材料作文。要注意故事型材料作文的多义性,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不易撞车且有话可说的立意来写。哲理型材料作文要分清是单一哲理还是双向的哲理,双向哲理的关系是相反、对立还是互补的,再确定作文的立意。
3.布局力求严谨
要舍得花时间构思。不必打草稿,但一定要将思路写下。记叙文,可写下故事梗概、大致情节或典型细节;散文可写下线索、板块和情感走向;议论文可以写下论述思路,如文章由头、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等。写下思路的目的是确定我们的写作方向,既可预防写作过程中抛锚,也可以防止我们在灵感流淌时跑偏。当然,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必完全拘泥于预先设定的提纲,因为我们随时可能收获到更璀璨的灵感,那就不妨迎新弃旧。
4.构思富于激情
当我们定下文章的立意和框架之后,就到了运用和充实材料的时候了。这时候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大脑兴奋起来,真正做到思接千载,心鹜八极,对我们平素积累的各种素材、美文、佳作进行全方位的扫描,选择适合我们此刻下锅的食材。记叙文写作要尽量选用感人至深、贴近生活、贴近自己的故事,表现我们身边的人物;一定要有动人的细节,切忌泛泛的叙述!议论文要体现你的文化底蕴、不凡见识和文笔功夫,展示你思想的深刻!
篇7:高考作文审题技巧有哪些
一、抓关键语句,找对切入点
抓关键语句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关键语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点。学生要能够提炼出这样的关键语句,透过材料看到其表达的思想和主旨。在材料作文中,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的后半句。掌握了这些技巧,学生在分析和判断时就会很容易地找到这些关键性语句。在训练学生抓关键语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抓关键词句、进行联想、提炼中心。
例如,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材料主要是介绍一个孩子因为担心弄脏衣裤不能够在秧田里稳步行走的故事。妈妈见状告诉孩子:“你不是没有力气,而是注意力不集中,脱掉衣裤就甩掉了很多多余的顾虑。”通过妈妈的话,学生会看到孩子在秧田里站不稳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多余的顾虑”,根据这个关键语句,学生就可以延伸拓展开去,做农活是这样,生活不也是这样吗?正是多余的顾虑让人们患得患失,变得不自信,前怕狼后怕虎。这样的立意切中了材料的实质,是真正地理解了材料。
找准了关键语句,学生就能够在写作中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做到下笔如有神。如《丢弃顾虑,全身心投入伴你成功》《放下,心轻行如飞》《放下,是最好的得到》等学生习作,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抓住了关键语句“放下顾虑”,同时又在围绕中心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写出了有鲜明特色的好文章。
二、提炼出中心,写出新立意
提炼中心法就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而推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作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中心内容,进而才能够写出表意正确的文章。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而且也是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只有明确中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偏题或者是跑题的现象,顺理成章地写出精彩绝伦的作文。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且以其作为材料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的文章切题又有深度。分析概括是在阅读材料时要针对给定材料的内容层面,通过分析,概括出内容要点;提炼加工是针对给定材料的精神层面,提炼出材料的主题。
例如,20高考语文北京卷,材料讲述了一位老工人每天都要徒步行走二十多公里来检查铁路,当有列车经过时他都会敬礼的故事。在对这个故事进行提炼时,学生要看到老工人的工作心态与现代人喧嚣浮躁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安于清贫寂寞,忠于本职工作”,这不就是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吗?学生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进行立意,独特的想法和新颖的立意会使文章别具一格,让阅卷教师在阅卷时眼前一亮,那么自然不会吝惜笔下的分数了。
三、寻求互补法,合理去安排
“互补”来源于几何中的互补角,用在作文审题中,也就是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挖掘其中给出的信息和对不足的内容加以补充,寻求互补。在材料作文中,有的是给出几条材料,这些材料性质是统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面对这样的材料,只有将他们叠加起来找出几则材料的重合之处,才能更为科学合理地提炼出最佳的立意观点。学生要善于利用给出的条件和信息来分析和寻找隐含的信息和内容,促进学生通过互补的方式来完善文章的写作思路,形成自己的立意。立意新颖,下笔自然会轻松,从而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例如,材料作文: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这个材料中的两句话分别对应着两种处事的态度:其一是不要只盯着不足,要懂得发掘和关注手中拥有的资本;其二是不要满足于既定的成就,要去追求更多的目标。前者拥有的是资本,后者拥有的是收获。一个是懂得珍惜现有的,一个是懂得不断追求可得的。实质上由于二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内蕴着平衡心态、抚平情绪、释放不安的境界。需要安慰时,就多想想前半句;需要激励时,就多想想后半句。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侧重其中一点进行展开,也可以想到“胜不骄败不馁”“珍惜拥有,追求未来”等立意。学生的立意清楚、别致、与众不同,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可以顺利地进行写作,展现出学生独特的思想。
四、由因来溯果,体验全面性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联系的形式存在的。材料作文审题时,学生也要善于找到材料中的因果联系。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对于因果关系非常明显的材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分析因果关系上入手,促进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文章。
例如,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材料:一个车间的梯子写着“注意安全”的条幅。一次,一位客户来谈合作事宜时提出把条幅写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两种对策的选择不是正与反的对立,也不是基于道德拷问对与错的选择。所以在立意时,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从“注意安全”的角度立意,如《治标与治本》《一步到位的选择》《别再隔靴搔痒》等;也可以从“对别人提出要求”还是“对当事人提出要求”的角度,如《与我有关》《别说:这是你的事》等;或者还可以从“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样的人生》等。学生从多角度来进行立意,启动学生的思维,会给写作带来很大的弹性。作文的立意清晰也必然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生在作文之前能够读懂题,看透题,透过题目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提炼出独特的立意,呈现学生的思想,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具有逻辑性的判断和深度的思想分析,会使学生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大脑在运转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写出独特新颖的文章。学生多视角地对信息和材料进行分析,必然会在写作中崭露头角,使写出的文章,令人过目难忘。
篇8: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其一,抓住材料的“核心词语”
比如,【春】考的大作文,是说日本的化学家田中耕一,他通过十几年的暗暗努力,终于荣获了诺贝尔大奖。材料的文字有247个字,但是你在仔细阅读之后,应该抓住其中的“默默无闻,潜心研究”这八个大字去做文章才对。因为,科学需要这种求实认真的踏实态度;只有如此,科学专业知识才能“厚积薄发、大功告成”;科学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是离不开这一种精神境界的。又如,【秋】考的大作文,是讲“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书法问题,它的核心词语就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弦外之音,就是:“只求独创,不想模仿;只做首冠、不当第二”。由此看来,只要抓住了材料的“核心词语”,那你就突出了材料所提供的文意灵魂。
其二,抓住标题的“形象内涵”
比如,20【秋】考的大作文《杂》和【秋】考的大作文《他们》,就应该:“化抽象为具象、变虚幻为实体”。“杂”,它的实际含义是:“丰富多元、百花齐放”。有位考生,就巧妙的把内容写成“文学的杂”、“绘画的杂”、“音乐的杂”,这样写,就十分具体形象。小作者列举了不同时代的“名作、名画、名乐”,论述了“杂”的“科学性、丰富性、经典性、永恒性”。再说人称第三者的“他们”一词,你可以摆出古今中外的民族英雄或普通民众,不管是“科技的、工业的、农业的、教育的、文艺的、军事的、财贸的、金融的”等等,在描写出他们的辉煌业绩之时,但更要写出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失败与艰苦奋斗。
其三,抓住题材的“自认重点”
比如,【秋】考的大作文,在295个字中,介绍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商品广告”、“卡通影像”、“进口韩剧”、“休闲报刊”、“时装表演”等等当今的新颖多样的社会文化,要求你在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审视和辨析”之后,“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如果在一个小时之内,把上述八种社会文化都去议论,这显然八百个字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如果你一定要做的话,势必导致“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不深不透的结果;或者是“四面开花、杂乱无序”,不知所云的程度。因此,你必须选择一点,重点突破,将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加以论述,这样就比较讨巧易写。
其四,抓住文意的“思辨理念”
比如,【秋】考的大作文,是讲丹麦人用尺子去衡量所钓到的鱼大小长短问题。这是一道很有辨证道理的话题。你在论说时,必须谈到这样三个观点:(1)、物质资源,要有序开发,细水长流、不求近利;(2)、生态环保,要不断完善,持续永恒、不可荒废;(3)、任何事情,要留有余地,不应急躁、过犹不及。因此,丹麦人“只捕大鱼,放生小鱼”,这样鱼种不断,永恒品尝。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用“两元论”的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辨证法,去剖析理解,这样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做好你想做的事情。
其五,抓住题目的“多元体裁”
比如,【秋】考的大作文《面向大海》一题,就很有意思。它既可写成议论文,但又可写成记叙文。而当年我在考场阅卷时,恰恰碰到一位考生把它写成了说明文,这引起了我的特别兴趣。我仔细审阅了这位考生的全文,发现文章写得很有特色。下面周老师把它全文的七段大意简叙如下:
(1)大海的温柔与凶残的两大特性;(2)大海的区域分类及各自的特色;(3)大海丰富的资源对人类的无私奉献;(4)大海遭受破坏后给地球人带来的无穷灾难;(5)大海的凶残给人类带来了强烈的反思;(6)大海的生态环境开始受到人类的关爱和保护;(7)大海与人类应该成为地球的同一主人,互助互爱、共存双赢。
笔者认为,小作者运用了说明文“八种方法”中的一种——分类法,条分缕析、层次有序的把“大海”所具有的基本“特质”,给全面简洁地说明清楚了。所以周老师提笔批审为65分(一类卷“中”的水平)。
俗话说:“正确的审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总之,关于高考“审题”的诀窍,方法多多。一个聪明的考生,会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去不断地总结、提炼、归纳、细化,让自己的考场大作文,始终处在“高屋建瓴、鹤立鸡群”的层面上,从而获得满意的高分!
篇9:高考作文怎么审题
一、命题
去年有六个省、市考了命题作文。命题方式大概有这么几种:(1)用一个词作题目。如辽宁的《肩膀》,即可用该词的本义,这是实写;也可用其比喻义(责任、依靠等),这是虚写。(2)用短语做题目。北京的《北京的符号》是偏正短语,要注意其修饰的成分(“北京的”),因为它决定“符号”的地域特色。湖南的《谈“意气”》是动宾短语,它只规定了论述的范围(“意气”),中心论点由你自己确定。江苏的《人与路》是联合短语,一般要你说明两者的关系;就本题而言,侧重点是人,因为路是人走出来的。(3)用句子做题目。如上海的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就是一个单句。用单句作题目,一般说来,重点往往落在谓语上,谁“想握住”,“想握住”什么,为什么“想握住”,“想握住”以后怎么样,始终围绕“想握住”做文章。
篇10:高考作文怎么审题
材料分为两大类:一是文字 高考,一是图画。
1、文字类
去年的全国卷1、2的作文题是对以往传统的材料作文题的改造和发展,可称为新型材料作文题。它既不提供“话题”,也不出现“命题”,既受材料限制,又有广阔的发挥余地,因为它可以任选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作文。比如去年全国卷1的题目,既可以选人的角度(牧羊人及其儿子),也可以选鸟的角度(乌鸦)。就人的角度而言,又可把牧羊人的话和牧羊人儿子的话各看做一个角度:牧羊人的话可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点,他儿子的话可视为现代的、创新的观点,两者都可以自圆其说地谈出一番道理。就鸟的角度而言,既可以论乌鸦的自不量力,必然失败,也可以论它有高远之志,值得鼓励。再看全国卷2的题目:如何看待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是一个角度;对网上阅读率迅速上升做思考,又是一个角度;还可以把两种阅读率相加,作为一个全新的角度,因为不论是图书阅读还是网上阅读,都是“读”,两个数字加起来,全民阅读率总的是不断上升的,“我们应为此感到高兴”。归纳起来说,此类题型的审题步骤是:(1)认真阅读材料,搞清材料总的写了什么。(2)仔细加以分辨,找出到底有哪些角度。(3)根据自身优势,选定有话可说的一个角度。(4)恰当联系实际,深入阐释自己选定的角度。
2、图画类
如果提供的材料是图画(多半是漫画),审题的一般步骤是:(1)看清画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2)看看画题或画中的文字对理解画意有无提示。(3)想一想这幅画有何针对性,它想告诉我们什么。(4)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无跟所画内容类似的现象。(5)想一想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类似现象。
三、理好思路再下笔
审题结束后,最好能把自己的思路列成一个简要的提纲;如果不列提纲,至少静下心来想一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力求想得稍微深一点,因为你一开始想到的,别人很可能也想到了,这就容易撞车。想的有个比较清楚的眉目再动笔。“磨刀不误砍柴工”,想充分了,可以一气呵成;没有想好就下笔,写了一半发现有问题再改,时间就来不及了。如果文章写完后离结束还有几分钟,应把文章认真复看一遍,看有无明显的病句,有无错别字(今年是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万万粗心不得),如果有立即改正。
[高考作文怎么审题]
篇11:高考作文审题
①作文命题呈现出话题作文、以材料的某个侧面或角度提炼观点的“题意”(暂名)作文、标题作文三元共存、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这三种题型又都呈现出既有一定的审题限制又提供广阔的写作范围的良好趋势,如有的标题作文的可写范围就与话题作文一样宽泛。
三大类型的命题难分孰优孰劣,考生都应有所准备。以下分别简述。
标题作文,就是规定了作文的题目、不用自己拟定作文题目的作文。标题作文包括全标题作文和半标题作文两种形式。
近几年,如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这些高考标题作文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篇12:高考作文审题
一是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其话题仅仅是提示一下内容指向;标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中心意思,当然标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近年就有虽是标题,但与话题一样只是起到提供写作范围的作用。
二是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标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语。
三是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标题作文。
四是话题作文里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标题作文里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标题作文审题
1.据型定向法。应敏锐审视标题作文呈现出的不同题型特征,从而确定写作的方向重点。
论点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等,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须依据论点论证行文。
概念型,如《说意气》、《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等,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则选择与概念有关方面论证行文。
关系型。如《人格与国格》、《位置与价值》、《人与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两者关系,文章须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比型,如《自卑与自负》、《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
象征型,如《“绿叶”赞》、《小草的风格》等,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
比喻型,如《清流与活源》、《赏花·育花·护花》等,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
评议型,如《评“仓廪实而知礼节”》、《北京的符号》等,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
引申型,如《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箱的联想》等,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则应借题发挥,展开议论。
考证型,如《“一言堂”小考》、《“下笔如有神”新解》等,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则应查核并发表议论。
感想型,如《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影片〈鸦片战争〉观后》等,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则应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
批驳型,如《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则应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予以批驳。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审题方法一:
作文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的时候占有的分量是很大的,有的时候高考作文会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有的人会认为命题作文就不需要审题了,其实不然,命题作文也是需要审题的,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两种审题方法。
1、虚实转换,义理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某年福建卷题目《季节》,“季节”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如“收获的季节”,“特殊季节里的故事”等;虚指时,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
2、添加因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因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缩小题目的外延,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x是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x”“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对于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采用上面两种方法,根据不同的题目采用恰当的方法,然后确定自己的一个中心思想,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获得作文的中心。
审题方法二:
用一个审题立意的具体例子回答,看能否对你有一些帮助。
【文题】 黑格尔曾对人讲一件轶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抬头观望星辰时,掉进一个坑里,有人拉他出来,他说:“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有人嘲笑他,说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自己脚下的东西。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从这则轶事中你读懂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什么品质?这样的品质又能够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文题分析】 针对这个材料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论述的角度。可以不妨从“材料”中设立这样的几个问题入手:泰勒斯观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探索宇宙的奥秘,进行自己的研究;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只顾钻研,一心探索,没看脚下;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顾脚下该怎样?——不会掉进坑里,但也未必认识天上星辰,不会得出“明天有雨”的结论;对于别人的嘲笑如果换个角度理解如何?——“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这是钻研的结果;“看不见脚下的东西”,是因为他研究的痴迷,是用志不分的表现……把材料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去分析、理解,就不难把握这段文字的含义,由此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而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
【范文】
痴迷方能成大器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痴迷地眺望星空,以至掉到眼前的坑里。这一举动似乎不可思议,难怪有人嘲笑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而我却极其赞赏泰勒斯如醉如痴、凝神专注的精神,因为唯有痴迷,方能成就大器。
的确,泰勒斯很了解天上的星辰,当他掉到坑里,过路人将他拉出来时他对过路人所说的话并不是“谢谢”,而是“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他对天象的准确推测,正是他痴迷观察,用志不分的结果。假如他既望天空,又观脚下,一心二用,虽无掉进坑里的危险,却也未必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
古今中外,大凡在学术上,科研中有建树、有成就的人,除了他们的勤奋、毅力、创新等因素外,其共同点就是他们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据说,希腊国王让阿基米德判定王冠上的含银量,阿基米德认真钻研,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洗澡时,从澡盆里溢出来的水中得到启示,竟然忘记了穿衣服,赤裸裸、水淋淋地跑到家。就这样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痴迷钻研也流传下来许多类似把怀表当成鸡蛋煮的轶闻。纵观伟人事业的成功,哪一个少得了探索之中的痴情?
古人云:性痴者其志凝。这里的“痴”则是用心专一,用志不分的体现。唯有用心专一,才有可能潜心钻研,钻到极处,才有可能获得成果;也唯有用志不分,才有可能坚持不懈,废寝忘食,水滴石穿。所以,泰勒期“目中无坑”正是他“心中有星”的表现,正是他钻研中的可贵之处。而许多功不成,名不就者,恰恰缺少这种潜心观星的痴迷精神,使他们失败的也往往是心性浮躁,用心不专的毛病。 还是大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只有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到坑里。因为他们没有探索,没有钻研,也没有对事业的痴迷。这样说来,泰勒斯观星掉到坑里非但不应嘲笑,而是值得学习的。果真我们都具备了学业上的痴迷,又何愁不成学业,不成大器?
【范文短评】 这篇范文的命题《痴迷方能成大器》,揭示着全文论述的观点,预示着要谈论的主要内容是专心致志与成就事业的关系,而“方能”二字,又意在揭示“专心致志”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一个题目的拟订,就等于确定了论点和论述的主要内容。
在论述中作者首先论述了古今中外在学术上,在科研中有建树、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再就痴迷的意义来分析痴迷与成材的关系;最后以从反面指出没有痴迷也绝没有成就的结论来结束全文。
文章条理清楚,语言有力,紧紧抓住材料中“泰勒斯观星掉到坑里”的事例反复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使文章不仅在使用论据上显得经济有力,还使文章在内容结构上显得紧凑集中,充分体现了以话题为论述的中心。
高考作文审题范文
篇13: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作文常用的三十种议论句式
高考作文中常用的三十种议论句式汇总:
1.不求但求:不求轰动效应,但求经世致用;不求辉煌卓越,但求从容淡定;不求如日中天,但求月白风清。
2.不是而是:不是大地归属心灵,而是心灵归属大地。因为我们都是地之子,厚德载物的大地是我们茁壮成长和诗意栖居的家园,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港湾。不是人使真理伟大,而是真理使人伟大。
3.也:亲情的生长,源自生活的环境,也渴望制度的保障。
4.是是:尊严是生命的天赋内涵,尊严是人格力量的彰显,尊严是人生价值的标杆.
淡定是一种心态,淡定是一种力量,淡定是一种胸怀。
淡定是一种从容的心态,淡定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淡定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淡定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淡定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力量,淡定是一种博大宽容的胸怀。
5.需要更需要:改革需要理念设计,更需要信心和行动;改革需要智慧和能力,更需要勇气和良知;改革需要激情和超越,更需要理性和务实。
人生需要理想和憧憬,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人生需要灿烂和辉煌,更需要平淡和从容;人生需要激情和个性,更需要理性和宽容。
6.需要不需要:我们需要自尊,不需要廉价的怜悯;我们需要理性,不需要盲目的激情;我们需要信念,不需要混沌和懵懂。
7.要看到更要看到:要看到民生是国计的起点和终点,民富是国强的保障和支撑。但更要看到,民生深处是民权,没有民权就没有民生。
8.没有就没有:没有姹紫嫣红的花朵,就没有美丽婀娜的春天;没有高远不俗的理想,就没有五彩斑斓的翅膀;没有明亮清澈的眼睛,就没有美丽无边的风景;没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就没有诗意氤氲的人生。
9.没有哪有: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10.(需要)有一种叫:面对生活,我们需要一种姿态,这种姿态叫拥抱。拥抱灿烂拥抱辉煌,也拥抱悲伤和沧桑;拥抱鲜花拥抱掌声,也拥抱误解和争鸣。有一种力量叫从容,有一种脚步叫匆匆,有一种幸福叫淡定,有一种眷恋叫深情。
11.所有的: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主题歌。但我知道,那永远不是我。
所有的故事都在诠释着今天,所有的历史都在当下发言。往事并不如烟,人心并不健忘,历史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所有的智慧都来自思考历练,所有的尊严都来自人格风范,所有的幸福都来自淡定的心态和匆匆的步履。
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使人不同的不是出身而是德行。
12.的还是:激情的里面还是激情,天空的上面还是天空,脚步的前面还是脚步。,道路的前面还是道路。
13.而且:只要树立了远大理想,就会有一种激情从内心最深处的每一寸角落里孕育、澎湃而且升腾.
14.最:一个纯洁甜美的微笑,让人想起春风中最妩媚的那朵玫瑰花。
15:但:贫穷永远不能湮灭亲情,但贫穷时时可能压抑甚至扭曲亲情。
心态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如果心态不端正甚至消极、畸形、阴暗,那么人生注定会暗淡无光、荆棘丛生。
16.着的:我幸福着你的幸福,孤独着你的孤独,牵挂着你的牵挂,焦虑着你的焦虑。
17.和:电视春晚的出现,曾经带给人们些许激动。但是很快就引发了人们的怀疑、疲惫和失望。
18.有有有: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清澈锐利的眼睛,有一个美丽缤纷的梦想,有一颗淳朴博大的心灵。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坦然面对人生二字,不因懵懂愚昧而羞耻,不因平庸无能而赧颜,不因心胸狭隘而无地自容。
19.的的的:爱是纯洁的,爱是博大的,爱是永恒的。
20里面有:爱里面有纯洁优雅的情感,有优美丰富的人性,有神圣庄严的责任,有阔大坦荡的胸襟。爱是给予是奉献是悲悯是担当,是永恒的人性之光。
21.这就是: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的魅力,这就是辉煌的人生。
22.比如比如:要想为个性的成长塑造良好社会环境,我们就必须坚决摒弃那些压抑个性发育的陈腐僵化、没有出息的观念,比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比如出头的椽子先烂,比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3.对的:浑浑噩噩的生活,是对生活的亵渎,是对自我的放纵,是对青春的辜负,是对心灵的玷污。
24.为的: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稚嫩的脸上面向困难始终灿烂着的那抹笑容;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能在贫瘠中从容书写饱满丰富的人生;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命运,为他们的坚强,为他们艰难困顿中倔强而昂扬的成长。
25.大:伟大的人物也有快乐也有悲伤也有孤独也有寂寞,但那是一种大快乐、大悲伤、大孤独、大寂寞。因为他们不汲汲于个人得失,他们的心脏和整个宇宙一起跳动。
26.也许:也许花儿只为一人红,也许杨柳春风本无情,也许命运也由命注定,也许历史只是上帝遗落人间的一双眼睛。其实没有也许,只有真实的人生。
27.是谁在着的:是谁在敲打着谁的窗棂,是谁在陪伴着谁的孤灯,是谁在谁的诗行里流连,是谁在呼唤着谁的黎明?
28.着着着:人生无处不风光,思考着、感悟着、倾听着、倾诉着这一切都是快乐的。
29.当时,当时,当时:书是人的精神支柱,它塑造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时,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尊严;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时,我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当鲁迅说: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时,我懂得了沉默中的力量。
30.不在中,就在中: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高考语文: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考
面对材料作文,大部分学生都偏向于写议论文,并且文章结构较为单一,都是开头段引材料,第二段出中心论点,三四段为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第四段为辩证段或联系实际段,第六段为点明中心论点段。很少有学生敢尝试其他文体或结构。
真正想让文章获得高分,审题正确是第一要素,作文偏题一切免谈。但问题是,当学生想写一类卷,并且有意识地屏蔽掉大家常写的思路,想另辟蹊径,获得角度新颖的得分点时,往往会出现偏题的现象。如何才能避免这一尴尬局面呢?
请看上海静安、杨浦、宝山、青浦四区联考的作文题: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在这则材料中,写了两种树:野地里的树和公园里的树。
对比有何异同:野地里的树有活力却没有约束,公园里的树有美感却没有个性和活力。
为何产生差别:野地里的树由它自由生长,公园里的树多次修剪。
作者的态度:批评,否定。
作者立意思考:缺乏约束的树成为一堆劈柴,多次修剪的树缺少个性和活力,都不可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见,约束与自由都是我们需要的。这才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本意。
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认可材料中的意思还是不认可,或有其他看法。可以说,材料中表述的是存在的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应由自然现象推向人类社会,不难想到,人的世界里也是如此。因此,最为常见的立意是认可材料中的本意。且看一篇范文:
柴者,木者,材者(63分)
野地中树,无以约束,自由生长,最后可能只成为人们手中的薪柴;公园中的树,经修剪后观之赏心悦目,却难免千篇 一律,可能缺少了个性与活力。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对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人如果不加以约束管教,任其自由发展,那么结果,恐怕只会沦为柴者。王介甫笔下的仲永,纵然天资聪颖,却只知挥霍才华。其父囿于见识放任其自由,不使之学。最终其数年来学识无寸进,直至泯然众人。一块璞玉最终沦为路边之石,一棵良栋最终沦为农人之薪,其结果不令人扼腕叹息?由此可见,纵为良材,其无后天的指引、教育,任其自由发展,最后也不过沦为柴者。
然则,如果人如公园中树一般,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毫无个性呢?《病梅馆记》中,人们斫梅、夭梅、缚梅,使之符合人们的审美规范,这样的梅看上去赏心悦目,但其本身已丧失了梅之天性和灵性。我认为,这样几经管教,毫无个性的人,虽好于柴者,但并无法称为材。暂且称他们为木者吧!
需知,卓然不群者谓之材,纵观古今之材,他们大多克终苦读,一生致学,然其每个人,也有自身强烈的性格色彩,李白之洒脱,杜甫之沉郁,庄子之逍遥,老子之淡然,刘文典、章太炎、黄侃之狂傲,梁漱溟、陈寅恪,冯友兰之谦冲......如此枚举,数不胜数。窃以为,野地之树和公园之树,实际为两个极端。引申在教育上,一个太过于强调先天个性却忽视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而另一个对于后天教育又太过极端,导致了先天个性也被抹煞了。需者,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大众心理研究》第三章中古斯塔夫、庞勒强调过人是非常容易走极端的,其实,先天之性的保存和后天教育的引导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育人,和育树,是相同的,每棵树生来不同,各自有着先天之美,其长出残肢分杈,我们斫之使其更美,而树本身之木纹,躯干、轮廓,作为育树之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轻易改造的。
而反观当下的教育理念,我认为,虽然已不走极端,但可能还是更多地偏重后天的斧正,对于先天之性的保留可能重视的还不够。所谓宁为木者,不为柴者,木者,尚且中规中矩,可供人观赏,较之柴者,岂非更好?然则,我国近几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屡破新低,教育同质化现象明显,中国社会再无大师等现象是否与之有关联呢?望育人者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
愿更多的柴者,木者,变为材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比育树更难。
这篇文章较好地平衡并融合了矛盾的两者,二者兼顾,论证结构很清晰,层次清楚,论述较为全面。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针对材料换个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即认可野地里的树的成长方式,观点可设定为注重过程的精彩,不在乎结果如何。下面这篇文章既是如此立意:
烟火(53分)
有人曾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这就好比现代的人,如同产品一般经历读书,社会交际的修饰,被文凭与圆滑所包裹,一眼看上去赏心悦目,然而时间一久如出一辙的包装便使人感到乏味,经不起推敲。
所以,我们为何不成为一棵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自由地生长着?纵使最后成为一堆劈柴,那亦可以说是一段无悔的人生了。
如同西方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一般。他同意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为了证实它而不断努力着。这过程中并不只是学术上的困难,更多的是来自当时人们对于他的伤害。而他却不顾周围环境的干扰,一心坚持着自己的研究,纵使双目失明,依然不放弃,自由地生长着。最终,他成为一堆劈柴,点燃自己,化作熊熊烈火,烧去了人们禁锢思想的锁链,烧去了众人的无知。
由此可见,被外部的环境、思想以及言论束缚住自己便永远只能在原地驻足停留。乔布斯曾说,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他人观点里。不要让他人左右自己的心声,重要的是去追随自己的心灵与直觉。只有它们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顺从本性,这是乔布斯带给我们的启示。
如若放任自身经由外在改造,被他人言语、他人观点所束缚,那是一段不自由的人生,纵使有着金玉一般的外表,里面也空空如也,如同破絮一样,毫无分量可言。
庄子问,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庄子选择了后者,纵使一生泥泞,却好在自由自在。想必如同庄子、伽利略一般的人,对于他们来说,被束缚住了思想,那等同于行尸走肉一般,毫无意义。
人生短暂,不要被外在所束缚和世俗观念锁住了原本的个性以及开放的思想,不如纵情一搏,化作烟火一般,虽只有一瞬精彩,却流芳百世。
这篇文章立意很新,只可惜论证观点时忽略了材料中的后半部分,也就造成材料解读不完整的假象,最终得分不高。
所以,需要提醒学生的是,千万要注意材料的全面解读,即使材料中有对立的部分,也应当顾及对立双方,全文论述既要有侧重点,也要保证全面性。
另外,文章获得高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语言。语言不仅要精炼,还要有文采,更要有深刻性,这在平时的写作中应注意训练语言的表述。
篇14: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作文审题方法
1. 以物为线索: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2. 以人为线索: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3. 以思想变化为线索: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4.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5. 写生法: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矗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考作文1:生命
从生下到现在我几乎每天都在想,活在是为了什么,怎么才能让燃烧的生命活出有价值的人生,时隔近日我还在想,对此也有一些看法与认知。
人的一生本不相同,但有豪情壮志在我心间,每个人追求不同,生命的价值也不相同,是好人还是坏人,是流芳百世还是碌碌无为,我们每个人燃烧的生命都有不同的价值,纵使现在这条通往前方的大道并不光明,但我们相信黑暗即将结束,光明马上到来。
我的生命没有像诗人一样可以书写千年风采,也不是文学家,没有那么多人看我作品,但我相信我的生命依旧会散发光芒,虽然我不是一个可以做出什么可以做出什么丰功伟绩的人物,但是我在一点点努力,虽然有过失败有过挫折但是我依旧没有退缩,我的人生燃烧的更加激情似火。我可以一生碌碌无为,但我想如果我死后,后人指责我,一辈子活不成人,就这么了结了生命,死得比一根鸡毛都轻,这样的人生我不要。
每天无所事事的人虽然轻松,但是他们的内心是空虚与痛苦,他们有时候会无助,但是没人有时间去明白,拼搏的生命虽然有苦有甜,但是充实。
人生匆匆,有时候都来不及碰触就已经过去了,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永远活在追忆和怀念中,勇敢战胜生命中的拦路虎,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勇敢战士,站在泰山我为顶,走到海角我为岸的境界带动了我的生命,用这样的胸怀面对人生一定会有所斩获。
要珍惜要爱护我们身边陪伴我们的人,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大风大浪是你们陪我走过来的,我真诚的感谢你们给我的爱,让我的生命几十载不会孤单,让我的生命充满希望与挑战,为了你们去奋斗,值了!生命有你们更精彩!
高考作文2:雨之歌
“轰隆隆——”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白色的亮光洒在大地上,像流星一样,稍纵即逝。
随着闪电的来临,乌云也匆匆赶来凑热闹,原本晴朗的天空一下子变得乌云密布,黑沉沉地压下来,它们压得我透不过气来,仿佛一伸手就能摘下来,好像一朵棉花糖,不过,这样的棉花糖没人敢吃吧。
乌云妈妈的宝宝们----小雨滴迫不及待地跑下来圆滚滚的小雨点像一颗颗圆圆的钢珠。落到池塘里,激起一阵阵水花,让小鱼儿观看了这美丽的景色,乐得小鱼在水面上蹦来蹦去;小花儿张开笑脸迎接它们,小花们拼命地允吸着雨露,听,那‘‘滴答滴答’’的声音不正是小花们在允吸雨露吗?;它们落到芭蕉叶上,使布满灰尘的嫩叶焕然一新,亮得好像会发光,它高兴地唱起了歌,一滴滴顺着叶尖往下掉,好像一串美丽的珍珠,“叮咚叮咚”……这声音,让路人都停了下来,静静的聆听,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
雨越下越大,犹如天上的仙女织就的银白色的线,落到了人间,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仿佛给山峰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神秘面纱,用手一摸,凉凉的,真舒服。
人们在雨中飞奔,有的用手护住头,飞快地奔跑,有的用衣物、报纸遮住头顶,连淤泥溅在脚上也顾不了,有的打着伞,在雨中漫步……
雨渐渐地小了,乌云散开,太阳不知从什么地方蹦了出来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远处的事物渐渐清晰,空气变得清新了。一切都焕然一新,可雨之歌仍然在我脑海中回荡……
高考作文3:让座
那是个酷热的暑假,太阳炙烤着大地,柏油路面似乎都要融化了。我要去终点站买书。
当我热得喘不过气时,一位三四十岁的叔叔映入了我的眼帘,显然,也是来等公交车。
“吧——吧——”声到车到,我和那位叔叔同时上车,我在叔叔的后一排找到了一个座位。
过了几站,“吱——”车门开了,上来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满脸都是皱纹,手持拐杖,还不停地咳嗽,而且全身上下都是“白色”,瞧,头发白、胡子白,连衣服都是白色的。我环顾四周,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了,甚至还有几个人是站着的。真希望有人给他让座。我可不想站着。
可是车上的人却依然那样:有的坐在座位上无聊地嗑着瓜子和开心果;有的竟在打着空调的车内,在舒适的座位上睡觉;有的则把头依在窗边看风景;还有的舒服地把二郎腿给翘起……车内所有的人都无视了老人,把他当空气了吗?一切都是那么平静,那么心安理得,难道非要我让座不可吗?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站了起来,这是……
那位叔叔!我顿时感到心情舒畅,我心想:是这位叔叔,素质真高,真有爱心。哇,叔叔不仅让了座,还亲自前去扶老人坐下呢。我又想:他一定会骄傲地抬起头,满脸的炫耀。可是,我想错了。
他抬起头时,向窗外望去,表情十分严肃、专注,丝毫不带一丝的骄傲。就在这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急刹车使一人将右脚踩在那位叔叔的左脚上,他赶紧伸回了右脚,说了一声:“对不起。”过了许久,咦?叔叔怎么没感觉呢?他的神情依然十分严肃、专注。难道是因为不介意?还是……
又过了几站,叔叔要下车了,他刚向车门边走过去,一个小孩无意间掀开了他的裤脚。说句网络流行语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那脚,那脚居然是一条假肢。我顿时感到羞愧万分,一个残疾人都能为老人让座,我一个健健康康的小学生,更是应该如此呀!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这位叔叔已经不动声色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定要敬老爱老。这件事和这个道理我一直铭记在心。
篇15:高考作文记叙文的审题技巧
高考作文记叙文的审题技巧,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构思方法。
步骤/方法
1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2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
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
的金玉良言。
3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4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
5扩大范围法: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e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6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篇16: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创新技巧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创新技巧
1、查原因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
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不正当的关系,作为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
3、抓关键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高考作文1:阅读让我更理智
明朝理学家薛宣曾说过一句话:“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确实,不假思索的阅读是肤浅的,阅读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理性,更理智地看待人世。
小时候读《小飞侠彼得。潘》,深深地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时常幻想要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个彼得。潘那该有多好。于是在每天睡前我都要缠着妈妈给我念上一段,听多了就许下一个愿望:我长大了要做一个伟大的探险家,去寻找一个像梦幻岛一样的梦幻王国。
渐渐地,渐渐地,我终于看到了结局,当看到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看着长大的温迪和她的孩子们快乐地玩耍时,他难掩的哀伤时,我忽然明白了一点什么。现实生活中是不会真的有一个梦幻岛的,我们会长大,会有烦恼,但我拥有的一点也不少,我拥有很多人的爱与关怀,不用像彼得。潘一样做别人幸福的旁观者。
文章在疯狂中传递了一种理智的魅力,它象征了永无止境的快乐、永远的童年,但通过对它的阅读使我更理智地明白懂得爱别人也懂得别人的爱才是那彩色帷幕的真谛。
阅读使人理智恰巧表现于它把所有的精华真理都深深藏在文字绚烂的羽翼下,而真正理解它的过程中,人本身就形成了一种理智的飞跃,它使我们抛开所有浮夸,直面真实与理智的浪潮。
还记得初中时老师要我们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初看我仅仅对那位辛苦了85天好不容易等来大鱼,却最终分食鲨口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表以深深同情,他的生命悲哀而令人感慨不已,我深深陷在了悲情的迷惘中。
恰巧当时我从图书馆了借来了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我深深地为其中的主人公乔顿为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而献出生命时,我深深地震撼了。在一次看《老人与海》,那老渔夫圣地亚哥就算只带回一具鱼骨也仍然与鲨鱼抗争的形象一下子闪现在了我脑海中,我从青年乔顿和老渔夫圣地亚哥身上领略到了一种人性坚强的魅力。“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老人那看似不幸的形象可以理智地看待为是一种总与厄运抗争的精神,即使可能不敌,但尊严与作为一个人的坚持不容许我们有一丝一毫的退缩。
阅读是培养理智的一个过程,它让我们用更客观,更贴近作者心灵的角度去看待文章,去聆听一个智者的内心独白,或许结局并吧一定皆大欢喜,但人性总是闪耀着光辉。急躁之下的想当然是品不出文笔间的山间鸣涧的,阅读使我们变得理智,变得更懂用心去读这个世界。
读《夏洛特的网》让我看到了友谊那付出生命去扞卫的感动,使我更理智地对待每一个朋友,理智地维系着友谊的可贵;又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为个人理想而不悔奋斗一生的追求让我更理智地看待梦想,明白它与现实并不冲突的存在。
阅读是一把探索生命的钥匙。诗人何其芳有一句话“读书就是翻译,因为从来不会有两个人的体验是相同的。一个拙劣的读者就好比一个拙劣的译者:他会在应该意译的时候直译,而需要他直译时他却意译。”因此,阅读的过程恰巧使我学会变得更为理智,看清什么是作者意在抒发和传扬,什么又是作者兴起的一时快笔。就似开矿,阅读就是为了理智地通事理,从而更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里。
理智是阅读的一种选择;阅读是引领我,使我理智的智慧通道。我愿在每一本好书面前停留,就像理智的积淀使真理在我面前一一停留一样。
高考作文2:胡杨颂
是谁在大漠中展示风采?是谁在骄阳下奋力伸展?是谁在寒风中屹立不倒?
只有胡杨。
春光遍野。胡杨在天地之间汲取灵气,日月之间汲取精华。他在为新一年的挑战做好准备,看:他的根奋力地向地下伸展,深深地植于大地体内,与大地合二为一;他舒服的沐浴着大漠给他送来的春风,接受春天的洗礼。在新的一年里他又将昂起他高傲的头颅与一切困难搏斗。他将延续那千年不倒的神话。
啊,胡杨树!你“活着昂首一千年”。
夏日如火。粗壮的胡杨树附着不可思议的遒劲的根须,那不屈不挠的枝条,奋力地向天空伸展。为了在烈日下生存,胡杨长出不同的叶子:大叶子能够吸收充足的阳光,小叶子能够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上还有一层抛光的蜡质能够锁住每一滴水分。试问:还有比胡杨更坚韧的树吗?在缺水的大漠中顽强的生长,在如火的骄阳下不屈的拼搏,在孤寂的环境中独自屹立。难道还有比胡杨更坚韧的树吗?
啊,胡杨树!论天地英雄“唯你独尊”。
秋风似刀。胡杨在如刀的漠风中勇敢抗争,尽显他的洒脱。粗壮的胡杨如古庙铜钟,让人难以合抱,挺拔的胡杨像千年佛塔,直冲云霄。那粗壮的老树,不及盈握的细枝,横斜逸出,杂芜而立!这是怎样的傲气,怎样的强劲,怎样的凄美?虽历经沧桑,但仍坚韧不拔。秋风一吹,秋霜一冻,胡杨树变得更加耀眼夺目,令人臣服。
啊,胡杨树!你是沙漠的脊梁,是“生命的颂歌”。
冬雪皑皑。漫长的冬季,那枯而不落,甚至是枯而不黄的胡杨成为了沙漠中一道迷人的景色。时光在他身上刻得痕,如战士赴战时受的伤。在严寒的隆冬中坚强屹立。他似苍龙,腾越沙漠;似金蛇,虬蟠狂舞;似猛虎,威慑乾坤。那气魄,那雄韵,那凝重,那震撼,横亘苍穹,排山倒海,浩浩荡荡。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芜的人生,他在自己的土地上固守千年不变的信念。
啊,胡杨树!你是“顶天立地的铁汉子”。
“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高考作文3:飞天的敦煌
岁月沙尘淹没昔日辉煌,沙漠绿洲截留奇迹寓言。
敦煌是奇迹的符号。茫茫沙漠,千年相继,鸣沙山上,四百洞窟,洞无论大小,墙无论宽窄,每一点空间,每一寸空隙,都填满了色彩,塞满了梦想。千佛洞里我看见了飞天。
飞天是自由的表达。笙乐声声,风情万种的乐姬应歌载舞,绚丽的色彩流露出摆脱束缚的喜悦,飘飞的衣袂吟唱着风的快乐。飞天的梦想,千百年无数的人神往追求的梦,这一刻当我们在飞天面前变得虚无缥缈完全融入画的色彩,画的境界时,得到了实现。身体的重量,凡世的牵扰,变成脚下的云,耳旁的风。不断的飞升,不断的消融,像冰化成水流淌在膜拜的天界,梦想的国度。
飞天是真实的表达,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那么创造飞天的丹青妙手必定是群拥有飞天之梦的自由而快乐的人吧?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答案是截然相反的!
这些丹青妙手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半生坎坷,镣铐加身;这些绘画大师每天被逼不停的工作,而且是处于沙漠之中;这是群苦难的人们,是群失去自由与快乐的人们!但飞天让我们震撼!我们不禁疑惑这群人是如何创造了飞天。
不知道佛祖的真面却塑起大佛,是因为心的仁慈;不知道自由的快乐却绘出飞天,是因为心的自由。镣铐锁住了肉体却锁不住心灵。他们的心灵承载了他们在现实中的缺陷与渴望而更加自由,自由的飞舞于每个洞窟,每朵花,每个美丽的角落。
因此,飞天是奇迹的寓言,不仅仅因为绘画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更因为它是心灵的自由之舞。
篇17:高考作文记叙文的审题技巧
高考作文记叙文的审题技巧
高考作文记叙文的审题技巧,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构思方法。
步骤/方法
1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2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
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
的金玉良言。
3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4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
5扩大范围法: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e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6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篇18: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的主旨,试题文体、字数、立意、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看法等。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很难分开。
下面结合高考实例,谈谈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20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智慧芯片”。命题人假设“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让考生联想或思考“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命题不预设任何立意方向,考生只要把握住“智慧芯片”这个话题,或写议论文谈“智慧芯片”的意义与局限,或写记叙文,用故事曲折表达自己对“智慧芯片”的理解、看法,都会被视为“符合题意”。
【立意范例】一个人如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是幸福的。大部分人都会沉浸在这梦想实现后的美丽、惬意和幸福当中。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了“智慧芯片”,梦想也许唾手而得。但人们往往也会忽视了更值得让人珍藏、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东西,那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天津考生《幸福是一个过程》)
【技法借鉴】考生抓住材料的话题词“智慧芯片”立意,指出“智慧芯片”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的同时,也会让人们忽视为追求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对“智慧芯片”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担忧。切合题意,观点清晰。
2.故事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例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聪明的同学,将“独木桥”上的残酷竞争,转化为互相抱住,转身换位,顺利通过。社会生活也是如此,在竞争日趋渗入每个角落的今天,怎样在竞争中寻合作,在合作中求双赢,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可以将材料的主题归纳为“团结协作,互惠双赢”,考生由此出发,去再现或想象与“团结协作,是互惠双赢”相关的故事,辅以精巧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即可成就精彩的文章。
【立意范例】竞争,是向上的齿轮;合作,是前行的润滑剂。生活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没有竞争,就会缺少激情,没有合作,就会陷入孤立;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河南考生《竞争?合作?双赢》)
【技法借鉴】考生从材料的主旨出发,并融入了辩证思维,针对“竞争”“合作”的关系,提出“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的观点,切合材料,立意深刻。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例3:(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检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里,老人是人格优点鲜明的核心人物。“老人友善建议——游客打碎玻璃杯——老人谅解——游客打扫——老人拒绝”。材料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在老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良的人格精神——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考生作文便可从这些优良的人格精神入手,发表自己对“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看法,或以此为核心思想编写故事等。
【立意范例】人与人之间相处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就构成美好的社会。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子如果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兰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重庆考生《再多想一少点点》)
【技法借鉴】考生审视材料,从人物入手,看到老人身上存在的宽容等人格优点,从此切入,提出“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的观点,符合命题要求,观点鲜明。
4.名言警句类材料——从句子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例4:(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抓住材料里“人”“站起来”和“世界”三个关键词,并着力思考三者的关系,有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1)君子当以自强不息。世界是强者的世界,只有面对挫折、不幸时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方可拥有新的生活世界。能够站起来,而且是自立自强,那么,自强不息的成果就是世界属于他。生活中,有许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完美演绎人生精彩的典例,可以引入作文,用事例佐证哲思。
(2)灵魂的站立,世界的宠儿。坚定意志、自强精神以及对待困难、挫折、失败、逆境、打击等乐观态度。可思考从生理到心理站起来,去赢得世界。如残疾人“坐轮椅”,但精神意志能够“站起来”,他也有自己的“人生世界”。
【立意范例】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亦能直身而立,从容淡定,这就是人,这就是我们向往成为的人。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暖相拥。(四川考生《以站立的姿势与世界相拥》)
【技法借鉴】考生从名句“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含意立意,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将关键词“站起来”理解为“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将“这个世界属于他”理解为“与世界温暖相拥”,立意大气而富有人文精神。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篇19:高考作文审题分析的技巧
1、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2、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3、抓关键句法
推荐链接:高三各科复习资料汇总 2012年高考倒计时 “淘题”各科精品资料汇总 2012北京高考考试说明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4、分析关系法
推荐链接:高三各科复习资料汇总 2012年高考倒计时 “淘题”各科精品资料汇总 2012北京高考考试说明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5、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6、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高考作文审题技巧(合集19篇)】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指导:审题的四种技巧2022-08-23
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2022-10-23
高考语文作文临场发挥技巧2023-04-30
成人高考通用答题技巧2022-08-28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2022-05-07
小升初作文的审题方法和得高分技巧2022-09-26
高中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四个技巧2024-01-28
高考考试技巧与方法2023-07-22
高考语文得高分窍门2023-11-30
如何快速构思高考作文20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