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传说的作文(共16篇)由网友“我是一桶酸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腊八粥的传说的作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腊八粥传说
腊八粥传说 -资料
说起腊八节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传说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传说一: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 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1]
传说二: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1]
传说三: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传说四: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1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资料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败子回头,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为了记取懒的教训,叫人千万别忘了勤快节俭地过日子,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腊八粥。”
传说五: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2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1]
传说六: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腊八粥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1]
传说七: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篇2:腊八粥的传说
1、救了朱元璋的命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2、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腊八粥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资料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粥的做法
工具/原料
大米 80g糯米 80g 小米 30g 薏仁 30g红小豆 50g绿豆 50g 干红枣 25g板粟 25g花生 25g核桃 25g莲子 2茶匙(10g)干百合 2茶匙(10g)黄晶冰糖 2汤匙(30g)清水 2500ml
步骤/方法
将大米、糯米、薏仁、红小豆、绿豆用清水淘洗干净备用。
干红枣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温水浸泡20分钟,使其泡发。(或者将红枣用温水泡发后去核,煮烂做成枣泥同粥煮。)
板粟、花生、核桃剥壳去衣留净肉,折皱部分可用小镊子钳净。莲子浸泡,剥去苦心。干百合用温水浸泡至发软。
将大米、糯米、薏仁、红小豆、绿豆和莲子混合在一起,然后倒入锅中注入清水,大火烧沸。
再放入红枣、板粟、花生、核桃,改用文火熬40分钟,过程中不时地用勺搅动,以免锅底焦煳。
将小米和百合放入锅中混合均匀,再继续用文火熬制20分钟,其间继续不断搅拌。
待八宝粥香糯黏软时,再放入黄晶冰糖,继续加热并保持搅动,使其融化后即可。
篇3:腊八粥的传说
安徽流传皇帝喝腊八粥的事故: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篇4:腊八粥的传说
腊八节本是佛教节日。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篇5:腊八粥的传说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 腊八粥的原材料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败子回头,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为了记取懒的教训,叫人千万别忘了勤快节俭地过日子,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腊八粥。”
篇6:腊八粥的传说
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百丈清规》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寺院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成道前牧女贡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做粥供佛。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篇7:有关腊八粥传说故事
腊八粥传说故事
传说一: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传说四: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大家饭”,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节吃什么
1、腊八粥
说起腊八节的食俗,最为人所知的是腊八节喝腊八粥,它是以大米、糯米、红枣、花生、红豆、小米、莲子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佛粥”等,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庆祝丰收的。各地腊八粥做法各异,有咸有甜,品种繁多。
2、腊八面
在陕西渭北一带,腊八节这天一般不喝腊八粥,家家户户都要在早上吃一顿面条,即腊八面。腊八面,俗称臊子面,将手擀面条煮熟捞入碗里,再淋上两勺用猪肉、豆腐、黄花菜、木耳、胡萝卜、蒜苗等食材熬煮的臊子,岂是一个香字了得……
3、腊八蒜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腊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泡出来的蒜就叫“腊八蒜”。相较于腊八粥的烹煮过程,泡腊八蒜就比较简单了。把剥了皮的蒜瓣,放入透明、干燥的玻璃容器中,倒入刚好没过蒜瓣的米醋,盖上盖子密封储藏10天左右,待到蒜瓣变得通体碧绿,如翡翠碧玉一般,就可以食用了。
4、腊八豆
腊八豆是湖南的地方传统小吃,是用黄豆、花椒、盐、生姜等食材制作而成的。一般是立冬之后开始腌制,等到腊八节后食用,故而称为“腊八豆”。将黄豆洗净泡发,泡好的黄豆煮熟捞出沥干水分、晾凉,放入干燥的容器中静置进行第一次发酵;待黄豆起涎发粘时第一次发酵完成,生姜切沫、辣椒切碎、盐炒黄出锅,把这些调味料放入黄豆中拌匀,拌好的黄豆装入坛子中密封进行第二次发酵;大约10天后即可取食。腊八豆异常鲜美,很受人们喜爱。
5、腊八豆腐
在安徽黟县地区,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叫做“腊八豆腐”。当地人平时习惯把腊八豆腐用草绳挂在通风处,食用时摘取。有些人还会把腊八豆腐雕刻成动物、花卉等,切好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又鲜又香,是不可多得的下酒小菜。
6、粘火勺
粘火勺,又叫粘干粮、粘火烧,是北方一些地区腊八节的特有食品。
粘火勺是以糯米粉为原料,再添加一些大米粉中和黏性,揉成面团,中间包上红豆沙馅,压成小厚饼,上锅烙熟。烙好的粘火勺外皮酥脆粘牙,内馅香甜软糯。腊八节天气太冷,会冻掉下巴,需要吃一些黏性食品把下巴黏住。于是,人们在腊八这天一次性烙上数百个饼,放入大缸中用雪冻起来,食用时取出放锅里面蒸一下就可以吃。
7、煮五豆
一些地方腊八节要吃“煮五豆”,即用籽粒饱满的黄豆、豌豆、绿豆、豇豆、蚕豆洗净泡水,泡好后放入锅里,加几块红薯一起焖煮,快煮好时撒一把苞谷糁儿,煮至五豆开花儿即可。“煮五豆”预示新年生活圆满、幸福,同时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8、腊八糕
腊八糕,很陌生的名词,很多人都不曾听说过。它也是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类似于八宝饭,里面有葡萄干、瓜子仁、核桃、黏米、红枣等食材,口感软糯香甜,是难得的美味,如今也只有在北京一些老字号饭馆才能寻到它的身影了。
9、麦仁饭
青海西宁地区腊八节的习俗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的晚上,人们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一起,再加上姜皮、草果、食盐、花椒等佐料,用文火熬煮一夜,肉与麦仁交融成乳糜状,初八早晨接锅,饭香扑鼻,异常可口。
腊八节的具体意义
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一年最后一个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
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节喂树
在甘肃陇南康县南部白杨乡的一些农村过去还有喂树的风俗。喂树是为了树长得快,多结果子。常喂的树主要是核桃树。这类树根深,长得粗壮,枝繁叶茂,结果多。喂树时把米饭、包谷珍珍蒸熟,用斧子将树根部砍两下,然后塞上去。一边往上塞一边自言自语:“肯结吧?肯结;不落吧?不落!”(肯结,方言,意为繁殖能力强,结果子多)祈求多结果子,不到成熟收获不会轻易剥落。同时还要燃烧包谷秸秆、麦草对树根粗皮熏烧,据说这样树以后长得快。过去农村经济落后,文化匮乏,此俗盛行。在这里可以不吃腊八粥,但必须喂树,固执地认为只有把树喂得好才结得好。
腊月八这天,家家都要喂树,求多结果子,实现丰产愿望。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科学文化普及,依靠科技和推广优良品种成为共识,喂树的习俗在民间消失了。在乡村一些树龄较高的老核桃树根部可见喂树留下的斑斑痕迹。喂树虽然没有科学意义,但这种拙朴的民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8: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故事
历史简介: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
“赤豆打鬼”的传说
传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而人们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纪念修长城的民工
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怀念岳飞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牢记祖先勤俭之美德
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腊八节的习俗
1、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2、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
3、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篇9:腊八粥的传说故事
1、腊八赤豆打鬼
共工的儿子死后变成了撒播瘟疫的鬼,这个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民间有“腊八赤豆打鬼”之说。所以,腊八粥多以多种豆熬煮,就与此有关。
2、佛教的佛成道节
相传腊八粥来自印度,它的普及多亏了佛教。众所周知,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根据民间传说,在未成道之前,释迦牟尼周游了印度许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饿,昏倒在路边。一位牧羊姑娘发现了他,给他饭吃,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体力。
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牧羊姑娘的饭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里采摘的新鲜野果做成的,释迦牟尼的追随者就开始用新粮米和鲜果做粥。粥从腊月初七开始,煮到第二天黎明。这种粥象征性地用来祭佛。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成为“佛祖悟道纪念日”。
3、明太祖朱元璋传下来的
据说,朱元璋小时给富人放牛时,常挨饿,不得不到处偷点东西充饥。一次,不巧被主人捉住后关在一间小房子里,也不给他饭吃。他饿极了,发现屋子的角落里有一个老鼠洞,于是便去扒老鼠洞,想找些吃的充饥。
鼠洞扒开后发现里面藏了许多老鼠搬积的大米、豆子、红枣、芋艿等五谷杂粮,于是他便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煮成粥吃,他感觉这顿粥比什么都香。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令太监用杂七杂八的粮食、豆类,煮了一锅糖粥。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故叫“腊八粥”。
4、悼念民工的传说
传说秦始皇在修长城时,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吃饭问题还要自己解决,让家人送饭吃。有的人家因为贫穷或者遥远,粮食就不能及时送到。
有一年腊月初八,民工们断了粮,大家就开始翻腾粮袋,把收集到的豆子、米等各种粮食都汇集到一起,熬了一锅粥吃了,但最终还是都饿死了。为了纪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到腊八的时候,就吃“腊八粥”。
5、纪念岳飞的传说
相传南宋年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当时正值数九寒冬,因粮草不足,岳家军挨饿受冻。老百姓们知道后,都相继送些粥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后,大胜而归。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就以杂粮豆果煮粥,后来便约定俗成,沿用至今。
腊八粥的寓意象征
寓意一: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五谷丰登。
古代上至贵族皇室下达平民百姓,叩谢天地、祭祀神灵、祖先,感谢这一年的恩泽庇佑,祈求来年施恩风调雨顺、财谷满仓。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很多地区的农户都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煮上满满一大锅的腊八粥进行腊祭,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寓意二:邻里乡亲互赠粥,喝了好人缘。
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每家放的干果食材各不相同,各有风味。招呼朋友到家里喝一碗热热的腊八粥,或者煮好粥送到亲朋友邻家,你家送过来,我家送过去,表达一年的感谢和祝福,是一种很好的联络感情的方式。
寓意三:腊八舍粥,行善积德一生好运。
以前大户人家都会在这天在门口支起大锅,煮上几锅杂米粥,撒进豆类干果,布施给穷人、乞丐、孤寡老弱病残的人,腊八粥在寒冬让人们果腹御寒,助人做好事功德无量。很多寺庙也在腊八节这天将腊八粥赠予信众,喝福寿粥健康好运。
寓意四:忆苦思甜,崇尚节俭的生活。
民间有谚语:“吃顿杂合粥,经验记心头。”相传古代有老两口省吃俭用给儿子留下祖业,而儿子和儿媳妇好吃懒做很快败光了家业,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至极无米下锅,幸好有村人合力接济,小两口把这些大米、面块、豆子、枣子等百家食材混在一起煮了一锅“杂合粥”。这顿粥让小夫妻感动并振作起来,勤劳耕耘终于在第二年有所收成,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腊八粥的由来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是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风俗。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
篇10:腊八粥有什么传说故事
一:腊八赤豆打鬼
共工的儿子死后变成了撒播瘟疫的鬼,这个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民间有“腊八赤豆打鬼”之说。所以,腊八粥多以多种豆熬煮,就与此有关。
二:佛教的佛成道节
相传腊八粥来自印度,它的普及多亏了佛教。众所周知,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根据民间传说,在未成道之前,释迦牟尼周游了印度许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饿,昏倒在路边。一位牧羊姑娘发现了他,给他饭吃,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体力。然后,他在附近的河里洗了一个澡,独坐在菩提树下,静观思维。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牧羊姑娘的饭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里采摘的新鲜野果做成的。从那时起,释迦牟尼的追随者就开始用新粮米和鲜果做粥。粥要从腊月初七开始,一直煮到第二天黎明。这种粥象征性地用来祭佛。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成为“佛祖悟道纪念日”。
三:明太祖朱元璋传下来的
据说,朱元璋小时给富人放牛时,常挨饿,不得不到处偷点东西充饥。一次,不巧被主人捉住后关在一间小房子里,也不给他饭吃。他饿极了,发现屋子的角落里有一个老鼠洞,于是便去扒老鼠洞,想找些吃的充饥。鼠洞扒开后发现里面藏了许多老鼠搬积的大米、豆子、红枣、芋艿等五谷杂粮,于是他便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煮成粥吃,他感觉这顿粥比什么都香。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大鱼大肉不消说,连山珍海味也都吃厌了,觉得什么电不合口味。一天,忽然想起小时候煮老鼠粮吃粥的味道来,就令太监用杂七杂八的粮食、豆类,煮了一锅糖粥。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故叫“腊八粥”。大臣们见皇上吃这种粥,就学着做来吃,民间也跟官员们学,于是,吃腊八粥,就成了一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南方腊八节吃什么食物
广西
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柳村,当地盘瑶群众有制作糍粑过腊月初八的习俗。当地瑶族群众将糯米原料浸泡蒸熟后,放在石槽里捣成泥状,然后揉捏成形制成糍粑。糍粑糕点香糯可口,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浙江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江苏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江西
腊八节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南昌人视“腊八”为过年的前奏。从腊八开始,家家户户就要准备花生、瓜子、腌肉、置办年货。民间有“吃罢腊八粥,就把年来盼”的说法。
四川
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传说一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三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五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两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篇11:腊八粥的传说作文共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对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传说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嘟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
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
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有钱人家的腊八粥要用几十种米豆果料熬成,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穷人也要在这一天用小米红枣熬一锅粥应应时令。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清朝时,皇宫里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后进贡的。
一过腊八,也就开始过年的准备了,但对穷人来讲,还债的日子也逼近了,因为从这时候开始,讨债的会陆续上门。
篇12:腊八粥的传说作文共
十二月作为一年的岁终之月,之所以称做“腊月”,其原因有三:一、“腊者,接也”,新旧交替,寓意此月后即将开始下一年;二、“腊者同猎”,猎取猎物祭祖祭神;三、“腊者,逐疫迎春”。
所以,腊八节又称做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古人在这一年的岁终之月,农闲之时,为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举办祭祀仪式。
据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说的是冬日祭神本来不在腊八这日,而是在冬至后第三个戍日。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才将这两个日子融合,方成“腊八节”、“佛成道节”。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由来已久。普通民众用“腊八粥”祭祀五谷之神、祖先;佛教徒用腊八粥供佛、纪念;不少寺院则在腊八节施腊八粥给信众、穷人,说吃此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拓展:而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则有好多传说:
一、腊八粥缘于佛祖成道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后人将此日称为“佛成道节”。
中国民间本来就有“腊日”祭祖、祭神的习俗。佛教信徒们出自虔诚,将“腊日” 与“佛成道节”融合,遂成“腊八节”,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旧时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后来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二、腊八粥源于“赤豆打鬼”的习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传说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而大人小孩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三、腊八粥是为了纪念修长城的民工
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四、喝腊八粥牢记祖先勤俭之美德
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五、喝腊八粥怀念岳飞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十二月初八这天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大胜而归。后来每到腊月初八,人们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怀念岳飞。
篇13:吃腊八粥的传说故事
吃腊八粥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和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虽然年过六十。还是天天鸡叫起床,扫地攒粪;天明下地,精心耕耘,八亩坟园地年年五谷丰登。粮食囤年年装得冒尖儿。院里呢?树木成林,瓜棚遮天,菜豆鲜果,四季不断。一家人吃喝以外,还能换回不少银两,日子越过越好。衬里人问他,“你家种有摇钱树,日子过得恁舒坦?”老头笑笑说:“摇钱树,人人有,就是自己两只手。”
老太婆呢?也是个勤俭的治家人。一天三顿饭,精打细算,闲月吃稀,忙月吃稠。邻居们说:“您家囤尖缸流的,恁抠索干啥?,老太婆说:“一顿省一把,十年买匹马;丰年想歉季,饱时想饿时。老太婆不仅吃得俭省,穿得也节约。做件衣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照样穿。一身粗布棉衣能干干净净穿十几年。年年丰衣足食,常常拿出余钱剩米,周济左右邻舍。又有人问:“您家业不大,咋会过得恁滋润,是不是藏个聚宝盆?”老太婆说:“聚宝盆,不算好,勤俭才是无价宝。”
老两口勤俭持家,人人称赞,可惜没养成个好儿子。那娃几十七八岁了,整天饱吃闷睡:怕干活。街坊送绰号叫“瞌睡虫”,是个十足的败家子。
有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知道自己老了,就对娃儿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靠天靠地靠爹娘。都不如自己争气保险哪!你往后甭光睡啦!也得学会种庄稼过日子啊!”瞌睡虫哼哼两声,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扔,照样睡他的懒瞌睡。
不久,老两口又给儿子成了家。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日头未落就睡,日出三竿才起,不拿针线,不进灶房,踢倒了油瓶也不扶,整天扔馍块、泼剩饭。人送外号叫“没底锅”。
有一天,老太婆梳着满头白发,自叹土已围着脖子了。就把心里话说给儿媳妇:“初一扎针十五拔,强似挨门求人家。家常便饭吃得长,粗布衣裳穿得久。过日子可得会精打细算啊!”儿媳妇只当耳旁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同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就把小俩口叫到跟前。嘱托再三:“要想日子常常富,鸡叫三遍离床铺。俭是聚宝盆,勤是摇钱树。男应勤耕耘,女应多织布……”说罢,老俩口咽了气儿。小俩口看看囤有粮食缸有米,男人说:“吃不愁,喝不愁,何必种地晒日头。”再看看满床被褥满箱衣,女人说:“冬有棉,夏有单,何必纺织月西偏。”他俩一唱一和,·谁也没把二老的教诲记心上。
转眼又是一年,八亩坟园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一天少一天,衣服鞋袜,一天烂一天。树叶一青一黄,燕子飞来飞去。一年一年过去了,地里颗粒没收,家里吃空捋尽。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大雪封门,北风呼啸。小俩口偎在一起“筛糠”,肚里没饭,身上衣单。这时,他们想起了二老说的话,可是已经晚了。他俩东抓西挠,缸底、囤缝、老鼠洞,找了点儿陈谷子烂豆和菜叶,放进锅去煮。没柴烧,把仅有的一把铺草也填进了灶膛里。小俩口一人盛了一碗粥,端起来刚吃了几口,一阵大风刮来,把破房子刮倒了。等邻居冒雪赶来,扒开房子一看,两人已经冻死了,每人身边放着一个盛着粥的破碗。
从此,每年到了腊月初八日,人们就熬一锅粥,和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讲瞌睡虫和没底锅饿死的故小。这顿饭就叫腊八粥。
喝粥选料有讲究:谨记“粗细搭配”
喝粥,选料还有特别的讲究,尤其是具有食疗作用的原料,要根据身体状况投放。喝粥还一定要注意“粗细搭配”。粥的原料主要是谷物。用来煮粥的杂粮,不需要进行研磨,谷类表层所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都会保留下来,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
喝粥很容易实现“粗细搭配”。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如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芸豆等,都可以放在一起煮成“一锅粥”。每天吃1-2两(50~100克)粗粮的目标轻松实现,但不同人群在食材搭配上要注意有所区别。
1、糖尿病病人:燕麦、荞麦为首选
营养学上,并不主张糖尿病病人过严地限制碳水化合物,但要选用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碳水化合物。许多研究已证实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血糖,特别是燕麦、大麦和一些豆类所含的可溶性纤维,可在胃内形成黏稠物质,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不会导致餐后血糖突然上升。荞麦中含有铬,有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在临床上用于糖尿病的营养治疗。所以,糖尿病病人可多选燕麦和荞麦作主料。
2、老年人:可多放点大豆
老年人应饮食多样化、多吃大豆及其制品。而且粥多在晚上食用,也符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大豆中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甙,可以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腊八粥正好软烂易消化,加上粗细搭配,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
3、中青年人:多放些不同的米
中青年人由于工作量、活动量大,对能量要求高。许多中年人应酬多,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越来越少,不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粮谷类应占55%~65%的原则。所以,在粥中不妨多放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类,也可适当多放些栗子、莲子等既富含淀粉又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坚果。
4、孕妇:香软腊八粥最合适
女性怀孕早期一般早孕反应严重,此时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呕吐,粥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更何况是香糯软烂的腊八粥。孕中期,胎儿生长加快,需要补充能量,同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而孕晚期则需要加强钙的补充。所以,对准妈妈和新妈妈来说,以下食物可以多考虑一下:糙米中含有大于100毫克/千克的钙,花生仁、大豆、黑豆、青豆、枣中都含有较丰富的钙,大豆和坚果中还含有较丰富的铁。
5、儿童:原料尽可能丰富
一般情况下,孩子应合理食用各种食物,以取得膳食平衡。12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都超过成年人。谷类是我国膳食中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来源,豆类、坚果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以孩子喝八宝粥所选原料可以尽可能地丰富一些。3~5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此时多给孩子吃些粗粮类食物,对培养孩子日后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有好处。
篇14:腊八粥的传说有哪些_腊八粥有什么意义
传说一: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传说四: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得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败子回头,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为了记取懒的教训,叫人千万别忘了勤快节俭地过日子,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腊八粥。”
传说五: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传说六: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大家饭”,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七: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返回目录
腊八粥有什么意义
腊八粥很多人是不陌生的,也是和八宝粥类似的一种粥,很多人爱吃,吃腊八粥的习俗也是一直都有,因为佛教徒为了祈福所产生的一种食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经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12月8日成道,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传统食物,不过因为是在年尾的时候,自然是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喜悦,也是会有很多的美好期盼。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腊八粥内的红枣补中益气,莲子促进睡眠,桂圆补气血,百合止咳润肺。
〈〈〈返回目录
腊八粥与八宝粥的区别
食用时间的区别,除此以外,腊八粥和八宝粥是一样的。所谓腊八粥就是在腊八节吃的粥食,我们平时吃的只能称为八宝粥,腊八节吃的才算腊八粥,八宝粥原指用八种不同的原料熬制成粥,但现在熬的八宝粥早就超出了八样,十几样、二十几样的都是有的,八宝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有补充营养、促进代谢等好处。
〈〈〈返回目录
篇15:腊八节要喝腊八粥传说介绍
腊八节意思
腊八节的原意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避邪和逐疫。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汉地相传这一天是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也称“法宝节”,为佛教徒盛大节日之一。道教《八道秘言》亦提及这天为五腊日中的“王侯腊”,需修斋并祭祀先祖。
在古代中国,“腊”是重要的祭祀活动。《礼记》中有“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意思就是:腊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举行盛大的庆典是为了向祖先回报一年的收获;因为腊祭在十二月(丑月)举行,这样沿袭下来就把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之际的农历十二月称“腊月”。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将此定位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都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清代,雍和宫的腊八盛典极为隆重。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为2米,深1.5米的古铜大锅,重约4吨,专用熬腊八粥。腊月初一起,皇宫总管内务府派司员把粥料和乾柴运到雍和宫。
粥料品种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谷杂粮以及各种干果等,到初五晚准备就绪,初六皇帝派大臣会同内务府总管大臣,率领三品以上官员及民夫到庙里监督称粮、运柴。
初七清晨,皇帝派来的监粥大臣下令生火,并一直监视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为止。这时皇帝派来的供粥大臣率领官员开始在佛前供粥,宫灯照耀、香烟袅袅、鼓乐齐鸣、众喇嘛进殿念经,随后把粥献给宫廷,同时装罐密封,用快马送往承德行宫和全国各地。直到天亮以后舍粥完毕,盛典才告结束。
据史料记载,每一锅粥用小米12石,杂粮、干果各50公斤,干柴5000公斤,共熬6锅。第一锅供佛,第二锅献给皇帝及皇宫,第三锅给王公贵族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大臣和封在各省大吏,第五锅分给雍和宫的众喇嘛,第六锅作为施舍。
腊八节要喝腊八粥传说
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传说三: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篇16:腊八粥的传说与佛教的关系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对于“腊八粥”的来v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传说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嘟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
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我食的日子,
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握饧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有钱人家的腊八粥要用几十种米豆果料熬成,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穷人也要在这一天用小米红枣熬一锅粥应应时令。
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清朝时,皇宫里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后进贡的。
一过腊八,也就开始过年的时噶耍但对穷人来讲,还债的日子也逼近了,因为从这时候开始,讨债的会陆续上门。
腊八粥的传说
对于“腊八粥”的来v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
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
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徒】怠
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我食的日子。
★ 腊八节作文小学生
★ 腊八节趣事作文
★ 家乡的腊八节作文
【腊八粥的传说的作文(共16篇)】相关文章: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作文2022-07-23
小时候的腊八节作文400字2022-11-21
腊八节的作文:腊八节的来历2023-09-02
腊八节的怀想作文「荐读」2023-09-29
腊八节周记400字2023-05-27
吃腊八粥风俗作文500字左右2024-01-27
关于腊八节作文600字2022-12-05
腊八节这一天作文550字2023-03-13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腊八节的由来2022-05-06
关于过腊八的作文800字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