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灵魂的作文(精选25篇)由网友“宁林林宁”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师德灵魂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师德灵魂的作文
看了这几个微型师德案例,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这案例中的有些事例我早有耳闻。但今天再次看到,还是让我无比震撼。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行动诠释师德美,无私大爱谱写生命的赞歌。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将自己对学生日常一点一滴的关爱发扬光大。
《美丽的圈套》中,当老师看到学生面临的问题时,没有选择放任自流。而是,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心灵,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去观察分析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找准时机,用善意的谎言,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这“美丽的圈套”发掘出了学生们身上蕴藏的个人潜能,并使之在尊重、信任和鼓励的氛围中得到发扬光大。
《爱让我们成就彼此》中,当汤普森老师发现前任教师对泰迪评语的不同寻常,于是开始关注泰迪。从那天起,她从“教书”转变为“育人”。主导她的心是那群有感情有活力的孩子们。她对泰迪的关注,让泰迪心智复苏。以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最美的乡村女教师陈万霞,不为名、不为利,为留守儿童营造了一片成长的蓝天,建设了一个心灵的港湾,让孩子看到了希望的春天……
这几位老师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切实做到了关爱学生,用无私的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田,以细心呵护、耐心指导、智慧的指引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学习,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看了这些,我们没必要再为那点绩效工资的差异而不快,所要做的事太多了。要切实做到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就像最美乡村女教师陈万霞所说的:“作为一个教师,除了爱学生,还有什么更有意义的?”同时,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思考、多想点子,努力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篇2:爱-师德的灵魂
爱-师德的灵魂
爱――师德的灵魂 ・・・・ 建瓯实验小学 叶淑洪[内容提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今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里,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更要有一颗充满希望、充满善良的爱心,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给他鼓励。[关键词] 师爱 宽容 实践[正 文]陶行知先生曾说:“重师首先在师之自重”,“以教人者教已”。因此,为人师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对学生施以博大的爱。教师的爱,是对学生的爱,是对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中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他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正是在这种尊高信念和责任感的指导下,才能使师爱显示出在育人中的巨大作用;也正是因为老师爱物学生,才能使老师一个慈祥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名亲切的祖话,都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小小涟漪,甚至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因如此,有人比喻“师爱甚过母爱”。的确,师爱比母爱更伟大,更崇高,他不但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每一位学生,还要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学生,指引和带领学生走上成长之路。因此,每位教师在加强自己师德修养时,首先就要先想一想: 教师:你的爱能打几分?某日,偶读了一篇这样的学生日记清晨,老师站在教师门口,眼睛含笑。+2分早晨表扬同学诚肯真挚。+2分课堂上耐心启发后进生。+3分课余关心××(他父母离异)。+3分午睡时办同学们关好门窗。+2分讲试题时发火一次。-3分走廊内同学问好时老师表情冷漠。-2分同学们反映作业太多时老师不予理睬。-2分加加减减,老师今天爱我们得4分。初看这段放话,不禁为此学有利于幽默的加减运算感到好笑。然而,笑还挂到嘴角,我却盾入了深思:自古以来都是老师给学生的品行、成绩打分,而老师在教书、育人,尤其是不易被量化的“爱”,在孩子的眼中窨能打几分?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用心灵捕捉、评判、打分。我国儿童教育学家孙敬修说得好: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因此,教师公正、无私的爱,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能给学生道德上、心灵上以极其有益的影响,并激励着他们追求真、善、美。有位教师曾问一学者:“我也注意摸学生的头,替他们整整衣服,可他们却说――老师,在你的眼里我们感觉不到真诚。”学者对他说:“大爱无言呀!教师的.爱,不仅仅在技巧,更主要的是每时每刻的细节;是一频一美所传递析感觉。”正是这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如果想让学生感受到你真挚的爱,就必须这样做:1、增强对师爱的认识,提高自觉性。教师的爱,它可以通过各种暗示方式,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向学生透露出他对学生充满期待。正是教师的情感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引起学生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反响,它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直接产生影响,这就是被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实了的期待效应。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应全身心地爱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温暖的爱河中,让自已无私的爱激励着他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成功。2、在实践中升华有了思想认识,师爱也不会凭空产生,师爱,只能在教育实践中萌发,并臻于成熟。这一过程决不会一帆风顺,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教师能以高度的觉悟、深挚的情感,博大的胸怀来对待,正确地运用教育机智妥善处理,而不拼命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的话,那么经过这样一次次的考验之后。教师,你的爱,将会是他们生活中的七色阳光,使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向社会。一个真正的老师都应当给学生十二分的爱,爱,没有一丝一毫的理由可以打折。如果每产你微笑地同最后一位学生说:“再见”时,你都会凝神静思;今天的爱,能打几分?那么这时,你对学生就是给予全身心的爱了。 师爱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站着抛给学生苹果,苹果会掉在地上,蹲下身子,递给学生苹果,你才会听到‘老师,你也吃’的童音。”师爱的前提是尊重学生。一位老师,如果不能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的话,那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只能是一种“专利型”的爱。;因此,教师爱学生,不仅要把学生当作学生,还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一个与教师有平等关系的公民。只有把爱和尊重学生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师爱才能不断唤醒人的自我完善,增长他们的乐观情绪和自信心。教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呢?1、从思想上破除陈旧的师生观。在中国,家园一体的文化特点,使师生关系被一种家族亲缘关系有伦理基础所代替,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的“师道尊严”,使许多教师不能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关念,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2、走出伦理观念上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必须是“宁给好心,不给好脸”。打是疼,骂是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这终不是对学生的“爱”,在这样的伦理观念下老师并没有把学生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在这种基础上的爱,是一种无视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因此,教师应努力学习,从这种误区中走出来。 宽容――也是一种爱人们常常把教师比作园丁,那些被施教的对象――学生,很希望像禾苗一样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尤其当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遇到困难,碰到沟沟坎坎,心理出现障碍时,特别渴望老师能理解他们的苦闷,伸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某天,一男生在宿舍违反了校规,宿舍管理员当即按规定向他下达停宿通知,停宿意味着走读,这个男孩后悔了,他的家离学校十几里,怎么上学。他硬着头皮找到班主任说:“我错了。”准备挨一顿批。但老师却略一思索说:“这样吧,我家正好还有间房空着,你就住我家。咱俩上下班一起走,做伴儿。”学生的眼泪刷地往下流。教师没有丝毫的训斥和责备,却让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动,直到了大学毕业当了医生,还回忆起班主任对他的一片苦心。这就是教育――无言的教育,对学生宽容呵护他们自尊心,就会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宽宽即理解,有胸怀舒畅、心怀宽大,宽厚和易,海纳百川之意,是对他人自尊心的一种特殊的尊重,用二维视角透视教师的宽容――对学生而言,今天,教师对学生内心深处的宽容,为学生充分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今天,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个异“思想火花”挖掘他们各自潜能,发展长期认知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今天,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体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今天,教师对学生情感上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给他们创设良好的心境,拓展学生心灵,给予个体灵魂适时的关怀和帮助。对教师而言,今天,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今天,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心胸更加宽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洞察力更加敏锐。今天,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的过程。今天,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也即宽容地对街自己,意味着他拥有流畅潇洒的风采和健康的人格涵养,得到的是学生对他的更加尊敬和爱戴。今天我们做教师所做的对学生广泛的宽容,并不是教师对学生行为放任自流,更不是对学生过错的姑息纵容。要宽而有方、宽而有度、宽而有爱、宽而有望,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也就体现了老师一种成熟的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今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里,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更要有一颗充满希望、充满善良的爱心,当学生需要倾诉时,是忠实的听众,当学生需要信心的时候,你所给他鼓励,当学生放松,懈怠的时候你会约束他,但你却从不在别人面前羞辱他,当学生同到不公的时候,你会站在正义一方与他一道鸣不平,讨公道……,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称得上是一支红烛,一位无私奉献的园丁。篇3:师德教师的灵魂-教师演讲稿
师德教师的灵魂-教师演讲稿
人生在世,以德为本。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人的圭臬,行为的准则。只有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才能在学生心中永驻其崇高的人师形象。
为人师者,首先要有安于平凡、默默奉献的恬淡心境。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来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安的绿蔓。”当教师,就要树立起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的确,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财富,没有显赫声名和地位,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当教师就要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的干扰,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为人师者,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教育是开启民智,继往开来,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大事,是关系祖国未来的铸魂工程。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矢志不渝,贯彻始终来迎得桃李满天下。许多扎根边远山区的老师,守着清贫,克服重重困难改善办学条件,用知识的甘泉浇灌祖国花朵的感人事迹,岂不令我们个别“站三尺讲台,想四方生意”的为人师者感到汗颜?
为人师者,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质,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不论智力高低、长相美丑、脾气温躁、成绩优劣、家境贫富。手心手背都是肉呀!做为老师,我们不仅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应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一样的关心,一样的疼爱,一样的劝勉,一样的教辅,怎能有轻重之分,亲疏之别呢?不需家长礼包相送,也不必家长酒席谢师,师心明如镜,岂能容纤尘?
为人师者,要有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总是为学生所关注着,您上课迟到、早退,能要求学生不旷课、逃学?您模牌赌博,能要求学生不进游戏机房?您篷头垢面,不修边幅,又怎能要求学生文质彬彬、礼貌待人呢?古人说好“严师出高徒”,除了严格要求学生这层意思外,恐怕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先严格要求自己吧!
为人师者,要有团结互助,共同施教的高尚风格。文人不相轻,人师更需互助,学生反馈的信息要及时相互通气;有了好的经验就要相互交流;看到同事有难处,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师集体中产生1+1大于2的良好效果。
“身正堪称范”,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就是一团火,一座丰碑。能给人以示范,给人以热情,给人以动力!朋友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培养人才、振兴中华的重任,让我们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精神为行动指南,一起去奋斗、拼搏,让我们用热汗和心血,去培植希望的奇葩,用豪情与信念,去点燃理想的火炬;用我们灵巧和坚强的双手去托起那轮更加火红的太阳。
《师德教师的灵魂-教师演讲稿》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师德教师的灵魂-教师演讲稿。
篇4:教师灵魂师德的演讲稿
关于教师灵魂师德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别在乎是大海还是蓝天,既然选择了宽阔,哪怕只作一块平原,也要细心装点;别在乎是雄鹰还是雨燕,既然选择了飞翔,哪怕只作一只萤火虫,也要把微光留给人间;别在乎是幸福还是苦难,既然选择了目标,哪怕征程步步艰难,也要劲鼓生活的风帆;别在乎是成功还是失败,既然选择了拼搏,哪怕失败一千次,也还要勇往直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教师节来临时,激动中早已平添了份欣慰,毕竟,我与我亲爱的战友们(同事们)走过一段辉煌的风雨之路。
选择了教育事业,春风化雨育桃李的信念便铭刻于心。来到××小学的第二个年头,校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使我不断走向成熟。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人际关系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更,造就了我不断完善的专业技能和日趋成熟的思想,培养了我务实进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注重合理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扎实学习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专业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练就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科研究能力。同时摄取其他领域知识来充实自身,广泛阅读,勤于思考,培养并提高了特殊职业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刻苦钻研教材,反复思考各种教学方法,以灵活的方式和流畅易懂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是一朵白云,选择了我的一片蓝天——××小学。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飞。这就是我,平淡中只希望将我那一方天空的风景编好,将烘托朝霞映衬夕阳的故事讲好,把江集雨意凝聚雪情的真心献给学生。
时常问自己爱是什么?总有一个声音在说:爱是歌声,是翅膀,是春天的暖风和冬天的瑞雪,是奔泻的大河和潺潺的流水,是被弹拨的吉他,是被低吟的短诗,是腮边一滴感动的泪珠,是彩虹涂抹在画布上,是黄昏挥动在夕阳里,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的美好往事,是无法比喻的比喻,是无法描述的描述,是语言的地平线上出现的彩霞,更是牵引学生走在人生路上最坚定和最恒久的力量。
两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冷的感情也会消融。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有人曾说,每个教师都是一位雕塑家,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应首先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与其说“尊师爱生”,不如先来个“爱生”,后必有“尊师”,所以能够把学生教育好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爱。
教师是灯塔,指引学生夜航的路,纠正他们偏离的航向;在他们成功时,用殷殷教导使他们认识到有比脚更长的路;在他们失意时,帮助他们重拾旧梦。满腔豪情绽放在我们脸上的是始终不变的笑容。在我们教师的心灵深处,始终有对教育事业的满怀忠诚,对学生的滚烫爱心,为了爱的执着,我们坚韧,我们刚强,我们付出,我们奉献,我们无怨……这便是教师的灵魂。我们用青春,热血,生命铸造着祖国教育事业的辉煌,书写着我们平凡而壮美的人生。
篇5: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作文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作文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幼儿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孩子!
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
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正如某学校校训所言: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那么,我敢肯定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然而 ,教师并非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那只有具备严格的自律,高尚的师德水准,才能在现实的教育生涯中守身如玉,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
关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身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面对窗外扑朔迷离的现代风景,难免会为干教师这一行不能“潇洒走一回”而感到困惑。的确,教师的职业特点注定了他一辈子无法辉煌,许许多多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直到退休的身居斗室,两袖清风。难怪有些教师不安份于教学,想下海、跳槽……过去,本人也曾有过一段不安心从教的心理过程。初涉教 坛时,我心中充满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满怀激情,但不久这份激情便被“清贫”而逐渐淡化,不安心从教的`思想开始在心中萌芽。不久前的一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师德范畴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
两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扶危定倾。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愿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为师之责塑造学生的灵魂,,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篇6: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心得体会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加困难。
教育的主要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矗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性格只能由性格来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来涵养。因此,比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和所学知识的联系;比提高学科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成功或失败的成长体验及对这种体验的反思。每一名教师要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负责,而不仅仅是考上大学的这一个“瞬间”,因为学习和成长不仅仅是校门内的事,也不只是学生时代的事,而是让学生一辈子会自己去做的事。
我认为教师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以及和学生交往的方式,因为这些更容易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空泛的说教是不会给受教育者留下任何真正有用的东西,而只能适得其反,使教育者丧失“信度”。因此做教育本身要求科学、真实、有信息量、讲求实效,要求把握好机会和情感的互动,要求有一个可以被感受和体验的过程或环境。
调查表明,学生对老师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教师所传授的学科知识,而是教师做人、做学问的态度,是学生与教师充满人格魅力或个性魅力的心灵碰撞,是教师对他们激励性(或相反)的评价。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应该有一句话永远要对自己说,那就是你的优点可能会被放大了50倍;同时你的缺点,甚至会被放大50多倍,你的言语行为可能对一些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我曾经调查过已经毕业的学生,了解什么是最有力量的教育。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共同的主题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为人、教师的学识。老师教给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但是老师最有特点的表情、最有个性的语言、最伟大的人品、老师做人、做事的态度。教师的人格魅力,却给学生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有着长久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包含教师的正义感、公平、正直、富有同情心、仁慈、富有牺牲精神,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学识渊博、善解人意等等这样的品格,而这些品格正是学生们最最期待的。
学高为师。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他的教育信度,我看到过学生写下的这样的评教语言:“老师对我们真好,可真把我们给耽误了”。只有过硬的教学,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
一位教师仅仅有爱心、有善良、真诚、为人正直等品质是不够的,教师个性中的自强不息、坚韧执著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更是对学生精神与智慧的启迪,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老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现实教育中很多老师对教育非常投入,真诚地爱孩子们,特别是新参加工作的老师,往往以青春的活力和年龄相近所带来的亲和力感染着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作为教育的良好基础,但它不是教育的整体,不是教育的全部。
我曾经遇到一位初中的优秀班主任,这位老师把这个班级带到了高中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起初,同学们对这位老师充满了期待,认为这位老师还能像初中教学那样把高中教学教得非常出色。结果他们的这种愿望被打破了。这个老师在教学上存在着很多漏洞,课堂上的错误屡屡出现,很多基本概念讲不清楚,有的计算题自己都算不下去。在学生的教学测评时,学生们写下了这样的话:“真的,老师对我们真好,可是老师真把我们给耽误了”。
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他们的“教育信度”。你的教育语言就像你在课堂上课一样,你有多少错误,你的话就应该打多少折扣。这种教育信度的降低使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也会大打折扣。可以想象一个老师在教学上经常出错误,对他的语言的认同也会思考他的教育行为是不是也是这样,起码会犯同样比例的错误,对他的语言的认同也会打至和相同的折扣。所以我想,师德的根本要求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要用真善美的东西影响学生,就需要教师德艺双馨、有真才实学。教师真正有师德,就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看得无比神圣,而不能只给学生一张没有价值的笑脸,就好像一辆车开进了加油站,加油站倒是盖得很漂亮、很豪华、很舒适,但是没有油可加。有德无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缺德”。
身正为范。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决不是一瞬间高大、、伟岸的形象,而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正是这些像石子一般的小事勾画出了教师完整的人格魅力。一次,我在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之后在脖子上仍然缠着纱布并渗出血迹的情况下,我仍坚持上课。我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老师也会生病,但是他却不会缺一节课”。一位同学在信里这样写道:记得张老师曾经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给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青年时期,他是完全靠自学修完了大学、研究生的考试,赴日留学。在留学日本的日子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改变了各国留学生歧视中国人的看法,用自己的行动给祖国争光,接着,毅然回到祖国,辛勤地从事教育事业。
篇7: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心得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人群中的典范、道德的规范、社会的楷模。教师的品行、学识、才能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素质中师德是最根本的。
师德的核心是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热爱学生,是师德素质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最基本的品质,是事业心和职业心的体现,这种爱包含着辛勤劳动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种爱意味着奉献和责任。一个班级中的几十名学生,往往在个性、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表现得参差不齐,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师要有严父慈母之心,慈爱与严厉并重。要善于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相互的信任,才能增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尤其对于差生及暂时落后的学生,更要循循善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激励与引导,扬其所长,改正不足,让班级中的每位同学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充满自信的学习。
奉献敬业是师德的关键。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这是师德的崇高境界,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关键。良好的师德是教好书,育新人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会在教学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才会有敬业、乐业、精业的工作热情。
以身作则是师德的保障。教师要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重要规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美好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时时处处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和高尚的情操去影响感化学生。
总之,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教师应处处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思想;要对学生高度负责,从各方面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包括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特别要满腔热忱的关心某一方面发展尚有缺陷的学生,不歧视、遗弃他们。要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篇8: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心得体会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一名教师有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才能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我认为应该做到“一学、二全、三和、四心”;
“一学”:学习先进教师的敬业爱业精神
敬业爱业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园领导爱园如家,一心扑在幼儿园,老师投入工作加班加点。这样的领导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老师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省悟,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敬业爱业、奉献精神。
“二全”:全心全意为幼儿、为家长服务
家长将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应竭尽全力服务于幼儿和家长,要让幼儿进步、家长满意。现代社会,大家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家长们匆匆忙忙送孩子,匆匆忙忙接孩子,有的家长工作忙,便把接送孩子的重任交给老人。大部分家长不能做到每天与老师见面,即使见面交流的时间也很有限。但孩子的父母肯定每时每刻都在牵挂着幼儿园里的宝贝,担心孩子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相处,担心孩子中午睡觉会哭闹,担心孩子没有好好吃饭,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孩子渴了有没有水喝?自己大小便能不能自理?……特别当孩子身体不舒服而家长因为工作原因只能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时,家长很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身体情况。这时,我们应该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告诉家长幼儿在园情况,使家长感到很放心。
“三和”:对幼儿和蔼可亲,对家长和气有礼,对同事和睦互助
在日常生活中,在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中,我们都要表现出对幼儿无微不至的爱。对孩子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在日常活动中多接近、多抚摸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亲切感,使幼儿感到老师对他的爱。
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老师要对家长主动热情,做到和气有礼。遇到事情要换位思考。有时自己的情绪不佳,要学会克制,努力给家长和幼儿营造一份爱与愉悦的氛围。要用亲切鼓励的话语激励孩子,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里,团队协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同事之间要团结协助,互相关心,互勉共进,密切配合,教师之间团结友爱的融洽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学会和谐相处。因为幼儿每天从教师那里获得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印象,这会给他们以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为幼儿树立了榜样。
“四心”:对幼儿做到爱心、耐心、细心、关心。
爱,人人皆知,爱心,人人有知。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师爱是世界上神圣的爱。师爱,乃师德之魂。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在相貌、性格、行为习惯、个性、能力都存在着不同之处。尽管这样,孩子总是天真、可爱、心灵总是那么的纯真,在他们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点及缺点。无论是智商高低,无论是家庭好劣,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我们应一视同仁,努力发掘孩子的优点及长处,并大力鼓励表扬,耐心地帮助有缺点的幼儿改正错误。
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爱会给予孩子产生积极、自豪的情绪,尤其是对那些胆小、表现不出众的孩子,老师更应该倾注全部的爱,用爱去温暖孩子的心田。
工作中拥有“耐心”:幼儿的性情千差万别,有“活泼型的”,“腼腆型的”,“乖巧型的”,“问题型的`”等,面对他们,要耐心,要倾听每个幼儿的心声,因势利导。经常与他们交谈,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了解孩子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和实质。当孩子对你喋喋不休时,要耐心倾听,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时,要耐心询问,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根源,进而“对症下药”。
幼儿教育是一项既全面又细致的工作。我们要帮助幼儿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又要促进他们的智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对幼儿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到增添衣服,大小便,都需要给予细心、精心的照料和指导,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要善于捕捉幼儿发出的哪怕是十分微弱的求助信号,并立即作出积极的回应,促进其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和愿望。只要我们自始至终做到对幼儿:爱心、耐心、细心、精心,相信幼儿一定会健康愉快的成长。
篇9: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心得体会
从进入学校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听的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且学校还把这句话写在了学校最醒目的地方,用来时时提醒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不要忘了我们的职责,更不要忘了我们的身份——教师。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教师产生质疑的时候,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重新的认识一下什么是师德?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人梯”、“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之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的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身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
“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篇10: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学习《广州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本厚学养德行为世范》有感
唐代诗人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作为老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学业知识解答疑难,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首先教师自己要有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每个时期对教师师德的要求都不近相同,唯有一个关爱学生是每个时期修改师德时必定提到了,而且越往新时期就显得越重要。暑期在阅读《广州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本厚学养德行为世范》道德篇中也指出——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一位好的老师必定是热爱学生的。
苏联教育工作者家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爱是一种情感,在施于的同时,也是在培养人,同样教师自己也会获得学生的爱。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位好老师,她必定是热爱学生的。就像天河区华阳小学的何建芬老师,从教20多年,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欢,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正如她所说: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在平时教学中,她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孩子都不落后。小海一开始学习能力偏弱,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何老师发现后,每天给小海“煲鸡汤”,使他自信起来,跟上大家的步伐,直至跃到班级前列。回顾一下自己的六年教坛光阴,似小海这般会掉队的孩子不少,原因也是各种各样。但我更多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拼音落后补拼音,生字落后补生字,阅读落后补阅读。课余时间花了不少,但收效却甚微。这个假期看了《广州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本厚学养德行为世范》才晃然大悟,我忘记补“心”了。发现孩子落后,只顾着恶补学科知识,却忘了孩子为什么会落后,没有从源头上补起。一位学科知识丰富厚,所授学生学业成绩优秀并不能算是好老师,只有关爱学生,发现学生内在问题并用心解决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来说:作为一个老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要从心出发,尊重学生。
高尔基曾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孩子的眼睛是纯洁智慧的,能读懂是非善恶。老师是否真心关爱他,他们能用心感受到。在八月中旬“华附教育集团新教师培训”中,朱子平副校长就说,关爱学生要发自内心,不带任何功利性,是平等亲和的爱。如果教师只是为了提高学科成绩虚假地关爱学生,必定不会在学生内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只会让学生反感。朱子平副校长还阐述了师生关系的三种水平:服从、认同、同化。其中服从是低层次的,认同是中层次的,同化才是高层次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与学生更多的是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老师管理学生,学生服从老师。导致这样低层次水平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还没有把尊重学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美国教育家爱墨生也说:教育好学生的秘诀在于尊重他们。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被尊重,被表扬,只要我们老师充分地关爱他们,尊重他们,相信他们会认同我们老师,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孩子找到了做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
关爱学生要信任和宽容。
近代教育学家徐特立说:教师应该严格,不要严厉;严厉是封建的,如体罚,使教师变成了统治者,而学生则变成了被统治者。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欣赏,是学生在自我成长阶段永远的期待。如果不是品质方面的问题,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甚至较极端的另类想法的信任与欣赏,就是对学生的发展空间的肯定。因此,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十分利于其健康成长。很多问题学生都是因为老师的信任与鼓励才走向好的方向。信任学生要从心出发,要用尊重体现信任之爱,以鞭策激励释放信任之爱。
一位好的老师同样是宽容的,用心关爱学生的老师必定是宽容的,每一位学生都会犯错,这就需要老师的宽容,这是教师的一种美德,是教育的必需。宽容像细雨,像春风,你花香,滋润心田而无声,却给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宽容并不是对错误视而不见,或者姑息迁就,而是去包容去化解学生的错误,并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教师是一份神圣的工作,是一份需要爱心的工作,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结学生的爱,不仅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和一种引导。
篇11: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师德规范中第三条,关爱学生中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一、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
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并非来源于血缘关系,也并非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所面对的是渴望认同、渴望呵护与关爱的稚嫩的心灵,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爱的情感犹如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又如涓涓细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它像一场春雨,能滋润干枯的荒漠,萌发一片绿洲。
全国优秀教师曹苏芬,在浙江省磐安县新渥镇中心小学任教 17 年来,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教育事业是一项爱的事业,爱教育事业首先体现在爱教育对象——学生上。
她接任的班级有名学生叫吕正强,母亲早逝,父亲久病在床,还有年迈的奶奶需要照料。看到别的孩子都得到父母的呵护,吃得好,玩得开心,吕正强常常伤心地偷偷抹泪。曹苏芬发现后,就注意给他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并鼓励他:“要坚强,做生活的主人。有困难,老师会帮你,同学会帮你。” 曹苏芬利用寒假时间给他赶织了一件新毛衣,还特地绣上“公鸡迎太阳”的图案,并告诉他,只有热爱生活,自信向上,才能迎来明天的太阳。当曹苏芬亲手为他穿上新毛衣时,小正强的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到了她的怀里。
了解曹苏芬的人都说:在她身上,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母亲般的情怀,它就像一股涓涓细流,悠悠地注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滋润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曹苏芬用爱心为学生的心灵撑起一方天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阐释了师德的真正含义。
( 选自《跨世纪教师风采》,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出版 )
2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能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情,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之深远是教师自己都始料不及的。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案例:
“老师是船,扬起理想与信念的帆,乘风破浪,送同学们抵达成功的彼岸;老师是火把,点燃每一个孩子的激情,为他们照亮人生前进的航向;老师是一把金钥匙,开启童心,唤醒童趣,帮孩子们找回童年的快乐;老师是妈妈,用母亲特有的细腻与慈爱,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这一切的一切,就注定了老师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奉献。”这是河南省许昌市古槐街小学老师刘夏笔记本扉页上的一段话。
从教 18 年来,刘夏正如这段话所描述的那样,在三尺讲台上乐此不疲、默默耕耘。 18 年的青春韶华、18 年的风雨磨砺、18 年的探索奋斗,使她由一名教育新兵成长为一名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育教学专家。由她的事迹材料拍摄的专题片《让每一朵鲜花都享有阳光》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谈起对教师工作的感受,她微微一笑,说:“教育没有什么秘诀,只要抓住了‘爱’这个教育之魂,就抓住了教育的全部。”
刘夏是在懵懵懂懂之中踏上教坛的,如果没有下面这件事的发生,也许什么都不会改变。那是她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她接了一个二年级的新班,班里有一个全校出名的调皮大王——刘大宝。他不仅天天迟到,不写作业,还经常打架惹事,为他没少跟着背黑锅的刘夏更是气得堂堂训、天天留。每每这时,他就一言不发,瞪着乌亮的眼瞅着 刘老师,充满了怨恨与不服。有一次甚至当着 刘老师的面在教室大小便,执教才两年的她一下子就蒙了。凭着那股不认输的硬劲儿,她咬咬牙,硬着头皮去家访。没想到迎接她的竟是破烂不堪的瓦房和他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没想到这个倔强的孩子竟从小没有父母的关爱,又怎能苛求他幼小的心中充满爱呢?刹那间, 刘老师的眼眶湿润了,胸中充斥着懊悔、同情与爱怜。她发自内心地想帮帮这个和弟弟一样大的孩子,帮他摆脱生活的阴影、学习的困境。从那以后,她暗自观察,发现大宝的爱好与长项,利用小孩子好胜心强的心理在班里公开表扬了他,大宝的眼里第一次有了闪亮的惊喜。她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帮他补课,送给他儿童杂志、学习用品。渐渐地,大宝变干净了,也按时交作业了,见了 刘老师那黑亮的眼睛总是含着笑。就在 刘老师为他的进步高兴之时,不幸却再次降临到这个苦命的孩子身上。临近期末,刘大宝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当 刘老师闻讯来到医院时,孩子已病入膏肓,他那苍白的小脸,可爱的笑容,懂事的话语至今在她脑海中萦绕:“ 刘老师,现在我可想上学,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了。”可是老天再没给他机会,这个可怜的孩子过早地夭折了。当着全班学生的面, 刘老师泪雨滂沱……。
她从一个孩子身上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也强烈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同时,她也把深深的遗憾埋在了心底。那一刻刘夏发誓:我要用心去爱我的每一个学生,永不在一个孩子身上留下遗憾。正是这件事改变了她的人生观,让这个年轻的女老师树立了坚定的信念:要竭尽所能,干好教育事业,不辜负任何一个孩子。
干教育的人都知道,爱个别学生容易,爱所有的孩子难。难就难在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但 刘老师却竭尽全力把她的爱毫无保留地撒向了每一个孩子。 刘老师用她作为母亲特有的细腻和慈爱,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变化,没有哪个孩子的反常举动能逃过她敏感的视线。
刘老师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师德理念:让每一颗幼苗都得到爱的滋润,让每一朵鲜花都享有阳光。为了这一信念,付出多少她都不在乎。为了拉回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的小卓,她曾深夜游走于大街小巷,挨门串巷地寻找、打听,直至凌晨找回迷失的“羔羊”,百般劝说,终于唤醒其昏睡的心灵;爱的奉献,铸就了 刘老师事业的辉煌,也成就了她所深爱的孩子们。
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教师热爱学生具有职业性、无私性、原则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从职业性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从事教育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崇高的爱;从无私性看,教师通过辛勤劳动,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奉献给学生,用自己的心血哺育下一代,不图回报,是发自内心的,不掺杂任何个人杂念的,心甘情愿的;从原则性看,教师热爱学生不是溺爱,也不是迁就学生的错误,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从全面性看,教师不仅要在生活中关心每名学生,还要关心每名学生的全面成长,做到不偏爱,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总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不计回报、无私的、神圣的爱。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
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 。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教师不了解和信任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也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了教书育人,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和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往往会把自己的苦恼、心事和秘密隐藏起来,不愿意对 家长或老师说,只是遇到自己无法解释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找人诉说、请教和指点。因此,一位好的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这样,教师才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学生。
案例 :
郑丹娜,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高级教师。从教 10 多年来,她凭借自己的智慧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用爱呵护孩子,用爱守护童心,在孩子的成长中体味从教的快乐。
刚参加工作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淘气的学生,她会天天找谈话,实在不行她还会向其家长“告状”……有一次,班里有一个淘气的男孩没有完成作业,她把他留下了,一直看着他补完作业,然后送他回家。见到学生的父亲,她便一股脑地反映了他在学校的表现——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做小动作,课堂上和同学打闹等等。郑丹娜后来回忆说,当时讲这些话的时候,丝毫没有意识到家长和孩子心里的感受。当她从这名学生家出来以后,屋内便传出家长的怒骂声、斥责声,接着便是学生嘤嘤的哭声。突然意识到,自己沾沾自喜的所谓“业绩”,是以伤害孩子的心灵为代价的。从那以后,她就开始反思自己,探索走进孩子心灵,丰富孩子心灵世界的方法。
郑丹娜首先从情感上亲近孩子,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她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她也加入其中,像孩子一样痛快地玩耍。如此贴近孩子,她既体会到了童心的纯洁、率真,也洞悉了不少在成人眼里孩子们的“小心眼”。不仅如此,郑丹娜深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开发孩子心灵的事业上,必须选择“一对一”的方式。于是,她开始尝试与孩子们互写“悄悄话”以了解孩子心灵的秘密。除此之外,她还有很多让孩子们“练心”的做法。比如,她给孩子们设计了一张“心情晴雨表”,要求孩子们每天用画“笑脸”或“哭脸”的方式,反映自己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真爱,一次次打动孩子的心。一名学生回忆郑丹娜时说: 郑老师讲的课、说的话大都记不起来了,但她每天上课时亲切地摸他头的动作让他终身难忘,无比幸福。是的,教育最后留下的不是知识,是感动。郑丹娜给孩子们的除了知识之外,更多的就是感动。
郑丹娜 老师自己的体会是:海明威提出了“冰山原理”,其实,教育中每一名学生在心理上也存在这样一座“冰山”,教师看到的学生行为只是露出来的一小部分。教师要通过这些行为,去揣摩学生心中隐藏的部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渴望,了解学生的感受。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贴近学生,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真正有效地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
( 选编自《教育文摘周报》 年 7 月 9 日 )
第三,爱护每一名学生 。教师教书育人,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从心里充满对每一名学生的爱。尽管有的学生有毛病甚至有越轨行为,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始终如一。教师关心热爱学生,会由此产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崇高道德情感;赞可夫说:儿童对于教师给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会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信心,健康成长,从而也会热爱和尊敬教师,使教师的威信大大提高。
第四、对学生严慈相济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的实际和 21 世纪对一代新人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能接受,并能自觉切实执行的。
一是要严而有理。 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是方方面面都正在成长的“未熟人”,在校期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在同学中吵闹大家,惹是生非。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有的教师能耐住性子,稳住情绪,用智慧和道理说服学生。但是,有的教师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坚决杜绝这种做法,否则便是违背教师道德的。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如果学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吓和人为制造的权威上,那是最糟糕不过的了,这样的反常制度会扼杀学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二是要严而有度 。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要严而有方 。伊索有一则寓言: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着,风便用力对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开始擦汗,并且脱下了外套。于是,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即使表面上在听,在顺从,内心也不会服气,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要寓教于教学之中。寓教于各种活动和师生的接触之中。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四是要严而有恒 。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既然已对学生提出某种较高标准的要求,就要要求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常督促,常检查,把要求落到实处,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作风。教师最忌对学生一时紧一时松,说了就不再检查,再无动静,以后再怎样要求,学生都不会重视,教师的威望也会因此受损,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五是要严中求细 。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眼、嘴、额的动作中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细”本身就是爱。
一位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这种爱和情就是关心、体贴、帮助加严格要求,这种情和爱既深刻又博大。慈母对孩子之所以无私,是因为有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付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种更崇高而伟大的爱,它强烈地感化着青少年一代,使他们感悟人生,走向人生。
二、在尊重中走入学生的心灵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年龄一般都较小,知识水平、生活经历等也肯定不及教师。但作为一位教师,要懂得在人格上学生与自己是平等的。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许多教师对待学生表现出不平等,不论学生感受如何,也不论对错,不高兴就劈头盖脸狠狠地训斥学生,而且讽刺、打击甚至体罚,结果使许多学生畏惧教师,对教师敬而远之,有心事,有苦恼,有秘密都讲给同学和伙伴,而从不敢向教师倾诉。这种现象很普遍,它使师生关系出现障碍,为教育活动增加了难度,削弱了教育效果和质量。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人来看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这样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案例: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自杀身亡,是一场人生悲剧,令人惋惜。实际上,三毛的自杀与她少年时期在学校的一次遭遇有关。
三毛读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差,她的数学老师平时对她十分冷淡。一天三毛做不出习题,老师便把她叫到面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最喜欢鸭蛋,今天我请她吃两个。”说着,就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圈,然后让三毛转过身给全班同学看。
少年三毛根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便顺从地转过身,全体同学顿时哄堂大笑。老师等大家笑够了以后,让三毛到教室的角落里一直站到下课。下课后,老师又罚她从有众多学生的走廊和操场上绕一周再回到教室。许多同学看到三毛的样子都尖叫起来。三毛在学校受到莫大的精神刺激 和老师的侮辱。
回家后并没告诉父母,自己也没有掉眼泪。直到三天后,三毛早上去学校,在走廊上看到自己的教室时立刻昏倒了。后来,她一想到去学校,便会立刻昏倒失去知觉。从此,三毛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自闭症,越来越怕接触外面的世界,害怕所有的人,她把自己封闭起来达七年之久。
( 选自《影响教师的 100 个经典教育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年 11 月出版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相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就从根本上摧毁了学生成长的力量。三毛的数学老师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也是非常可怕的。
尊重学生要以平等为基础。在教育活动中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教师绝不能挖苦、训斥和打骂、体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并要珍惜学生对自己的一片真情和敬爱,充分加以利用,与学生加深感情和沟通。同时不要忘记去理解学生。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理解,学生最希望教师能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年龄,他们的幻想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1960 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积极主动的态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够改变学生的一生。
教师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教艺,会成为吸引学生去攀登科学高峰的“磁石”;教师高尚的品德,不倦的教诲,往往能使误入迷途的学生重新走上正路,成为有用之才;教师的辛勤劳动,顽强的意志,会给那些心灵上有伤残的学生带来信心和毅力。教师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的作用是肯定无疑的。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布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里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们从小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为了州长。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 300 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
1961 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是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教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奏效。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 5 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 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 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 51 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州长。
( 选自《影响教育的 100 个经典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 )
教师对学生只有报以深深的理解,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从心灵走向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按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平等地对等和尊重学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只有关心人的尊严感,才
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因为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品德、才华、能力得到承认,从而增强前进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自觉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如果教师不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相互尊重,教育就会变成一场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严酷的“战争”,一场永不休止的“战争”,一场疲惫不堪的“战争”,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
第二,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心应该充满着对每一名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好多不愉快的事情。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平等、公正的对待。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顽皮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用同一个标准对待他们。如果教师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亲有疏,以自己的喜、怒、哀、乐牵制于学生,使学生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讽刺、挖苦、歧视和体罚学生,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恒长的伤害。
第三,宽容和信任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和信任是在认识上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动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收到的效果远远胜于惩罚。宽容和信任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给予宽容和信任,就是给学生以机会,给学生以期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宽容和信任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案例:
陶行知 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这四块糖被称做滋养学生心灵的“精神糖果”,成为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的精神力量。 ( 选自《中国青年报》 年8 月15 日)
三、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 也是检验教师的一个职业道德标准。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爱生”当成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寻找合理的依据和形式。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入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
保护学生安全
保护学生安全,不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道德规范角度,都是教师不应回避的责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改,通过规范的形式来激发我们的道德愿望,激发社会的普遍美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新时代的教师在规范的引领下,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也必将更具人性魅力。
师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教师负有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是一种适度而理性的职业道德约束,而不是侵犯生命权的道德管制。职业道德是一种与职业责任相关的道德规范,与普遍性的社会道德相比,更加具体和明晰——尤其是一些特殊行业的职业道德,往往明确了从业者要比普通公民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表现出更高的道德素质。譬如军人,再譬如教师、警察以及医护人员,特殊的责任,需要他们冲在前面,不仅是道德自律,不仅是以身作则,还有牺牲“小我”,保护“大我”的公共使命。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处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常常难以拥有成人那样的判断与处置能力,教师当然要成为他们校园甚至社会生活中的引领者、组织者。教育不仅是教主要科目的知识,也应有生命安全、生命价值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与境界。
案例:“范跑跑”和“杨不管”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汶川发生地震时,四川光亚学校的范美忠老师不顾学生,本能地猛冲下楼,第一个到达操场。事后,范美忠发表《那一刻地动山摇》的帖文,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范美忠的逃跑行为和贴文中的言论,引发网民热议。
中央电视台在网上作了一个调查,您认为范美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目前我们在网民中的调查结果是认为范美忠“率性不虚伪”的人占到了 44 ? 90% ,认为范美忠是“中国精英的反面教材”的人占到了 42 ? 54% ,认为“说不清”的人占到了 12 ? 56% 。
范美忠老师自己说:有人认为教师应该是义不容辞地救助学生,我刚才说了有救助学生的义务,但是,是不是有冒生命危险的义务,我个人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教师作为道德楷模,这个说法我是这样看的,教师一定是应该在底线道德之上的,这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教师也是人,是不是要以一个极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他,这个我持一定的反对意见。
在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七 (2) 班,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经贵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 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的称呼,他的行为选择也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事情的经过是: 2008 年 6 月 12 日,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七( 2 )班上午的最后一堂课是地理。课上到大概一半的时候,坐在第三排的陈某和杨某不知为什么突然发生了争执,随后两个人在课堂上当着正在上课的教师的面打了起来,而且越打越凶。班上所有的学生都目睹了这一幕。
“可是不一会儿,杨某突然头部向后仰起,搭在后排同学的课桌上,同时全身颤抖,口吐白沫,脸部发白。”离杨某座位不远的一名学生说,他和几名同学以及陈某感觉杨某越来越不对劲,立即起身准备将杨某送到医院。但此时杨某全身发软,已经背不起来了。于是,他们几名同学将杨某抬起来,送到学校附近的长丰县第四人民医院吴店分院。但是晚了,年仅 14 岁的他永远离开了人世。
一名学生说,打架时, 杨老师并没有当即制止,其间说了一句:“你们有劲的话,下课后到操场上打。”后来,也没有送被打学生前往医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
学生在正在上课的课堂上死了,而且就在教师的眼皮底下,让人难以想象。杨某的家人说,如果当时教师劝阻一下,及时将孩子送到医院,孩子也许不会死。对于孩子的死,学校和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以上案例选自新华网《新华教育》 2008 年 7 月 12 日 )
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全体成年公民共同的责任。当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无论当时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情况,也无论背后有什么样的复杂内幕,作为一位教师,面对两名学生越打越凶的情况,选择无动于衷、任其发展,于德于法都是不相符合的。
但是,在“ 5 · 12 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有许多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在全社会赢得了高度赞誉。他们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师德和保护学生安全的含义。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难,美好的世界在瞬间坍塌。为了孩子的生命,勇敢的教师,用柔弱的血肉之躯,用鲜活的生命为学生抵挡了死亡,用爱和无私撑起了希望的天空,把生的光明留给孩子,把死的黑暗留给自己。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 29 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 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该校的谭校长说:“ 张米亚老师被挖出来的时候,学生 家长和老师们都惊呆了。他死了,双腿跪地,身体弯成一张弓,保持着母鸡抱小鸡的姿势,在他怀里是两个活着的孩子。”
谭校长还说,今年 29 岁的张米亚身高 1.7 米 左右,微胖,两年前刚从百花乡调到中心小学教数学。就在上一周,学校刚举行了红歌会,他还领唱了《中国心》。这就是我们的 张米亚老师 ! 死时,他才 29 岁 ! 也许他没有想到,也许他来不及想到,就在他张开双臂护住别人的孩子时,他的妻子和他那尚不满 3 岁的儿子也已被深深地埋在地下……
张米亚的同事马方琴说:“张米亚的教室在二楼,紧挨楼梯,如果他不管学生,自己是完全可以跑出来的,而他却用身体救活了两个孩子。”映秀小学学生杨茜睿回忆, 张老师大声喊“不要慌,都趴在课桌下面”,我们就钻到了课桌底下。前排有人趴得不够低, 张老师还去按他们的头。几个同学想往外跑, 张老师就一手抱住一个,拼命压在讲台下面。这时候,房子就垮了……
在生死一线间, 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崇高职业理想的伟大意义。
( 作者摘编《教育文摘周报》 2008 年 5 月 28 日 )
殷雪梅 老师生前是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一位普通教师。 年 3 月 31 日 12 时 10 分 ,她在护送学生沿斑马线过马路时,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向学生队伍冲来,危急关头, 殷雪梅老师奋不顾身张开双臂冲上前去,将正在马路中间行走的 6 名学生奋力推向路边,学生脱险了,而她却不幸被汽车撞飞出 20 多米,身负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于 4 月 5 日凌晨 1 时永远离开人间。 殷老师的瞬间英勇壮举,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5 月 31 日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她为革命烈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追授殷雪梅为 “ 全国模范教师 ” 。
2 、关心学生健康
关心学生健康,首次被写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身体健康方面,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滑,近视率持续走高,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担忧。教师要负起责任来,引导督促学生加强锻炼,不得随意侵占学生的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的时间。
在心理健康 方面, 年 03 月 19 日楚天都市报 报道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容易在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一项对中国五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发现, 5.2% 的中学生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 77.9% 的中学生存在轻度不良反应。有人认为有一种不容忽视的行为叫“心罚”(又称“冷暴力”)在悄然蔓延,它不直接指向学生的身体,而是指向学生的心灵,是一种心灵的惩罚。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歧视、人格的侮辱及权利的剥夺。体罚可能导致学生一时的皮肉之苦,而心罚往往会使学生一生都留下阴影,其造成的心灵创痛可能终身难愈。它所造成的危害比体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案例:阜宁县明达中学高三 (7) 班学生郭大龙跳楼身亡的消息迅速传遍小小的阜宁县。
自杀的原因也很快被师生们口耳相传, “ 导火线 ” 小得令人震惊,居然是 “ 上课讲话 ” 。
2010 年 1 月 18 日 的上午语文课上,高三 (7) 班一位刘姓学生边和同学讲话,边伸手拍了一下坐在前面的郭大龙的肩膀,就在郭大龙回头的一刹那,被正在上课的刘雯雯老师揪个正着。三人随即被叫到教室后面罚站。郭大龙向刘雯雯坚持自己并没有讲话,所以不该罚站。那位刘姓学生也和刘雯雯顶嘴,并且可能还讲了脏话。
有学生回忆,刘雯雯当时很生气,并且放话说 “ 我不怕事情大,大不了老师不干了 ” 。刘同学随后被德育处来人带走,大龙和另一位同学则被要求自己去找班主任接受处理。
学生们现在都不清楚, 1 月 19 、20 日两天,刘雯雯和大龙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一件本来十分平常的 “ 上课讲话 ” 事件拖延了数天还未了结。可以肯定的是, 刘雯雯老师对这次事件的认真程度超过了学生们的想象。
1 月 21 日 ,学生们到校刚准备上早读课,刘雯雯来了,她一坐下就把大龙叫上了讲台。
一位学生回忆说: “ 我看到 刘老师疾言厉色和他说了好长时间,然后他就站在前面了。 ” 另一位学生说, “ 刘 老师叫他写检查,在班级里读,还叫他带家长来 ……”
紧接着的第一节课从 7 : 40 开始,正是刘雯雯教的语文课。课上到 8 : 00 左右,已经被罚站了近一小时的郭大龙突然出声。他说: “ 耽误大家几分钟时间,就那天事情我作个检查。 ” 一位学生说,他发现这时大龙嘴唇瘪着,似乎在忍着哭,显然十分委屈。但 刘雯雯老师并没有停止讲课,开始叫学生上讲台去做题目。大龙接着说: “ 那天我不应该和某某某说话 ” ,但刘雯雯却好像没有听到大龙的话。 “ 语 文老师让我们拿出试卷,并找人上黑板订正 ( 大家都看得出来,那是不给他机会 ) 。然后他就出去了,事情就发生了 ……” 一位学生事后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回忆记录里写道。
高三 (7) 班位于明智楼的一楼。没有人知道,他是以怎样的心情走向明智楼六楼的。从出教室到跳楼,仅仅只有三分钟,他就与同学亲人阴阳两隔。 很多人喟叹这个青年的心理脆弱,但在另一些人看来,一个 18 岁的男孩,强忍委屈开口道歉,却被视若无物,这种挫折似乎并不常见,何况还是面对着 66 位朝夕相处的同学?
从事件的经过来看刘雯雯既没有讽刺挖苦郭大龙,也没有体罚郭大龙。但是正是 刘雯雯老师的冷漠,无声的羞辱,致使郭大龙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使他走上了绝路。
3 、维护学生的权益。
学生的权益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学生的权利是与其身份和法律地位紧密相连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有双重身份:其一,他们是国家公民;其二,他们是未成年人,正在接受教育。这决定了他们享有权利的特殊性:作为公民,他们享有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应享有的各项权利;作为学生,他们还享有其他公民不具有的权利。因为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大多未满 18 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的身心和社会性发展尚不充分,还不能完全准确地辨别是非和保护自己,因此法律对其权利必须给予特别的保护。我国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来保护学生的权利,如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民主平等的权利,发表意见的权利,隐私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1 年 9 月 4 日通过, 年 12 月 29 日 修订)
第三条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这是新增的条款,明确和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一大亮点。
生存权 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发展权是指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受保护权是指不受歧视、虐待和忽视的权利;参与权是指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并就影响他们生活的事项发表意见的权利
学校既是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也是保护学生权利的主要部门。尤其是教师,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各项权利,做学生权利的维护者。另外,要求教师既充分尊重学生,又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防伤害学生的心灵。
篇12: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瑞昌教师进修学校 黄龙
11月11日 ,进修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在中心所在校举行,通过多学科多层次的热烈研训,有效提高老师们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确实受益多多。其中我听了尤南海老师《关于师德规范的几点想法》的讲座,颇有感触。
我们知道,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是我们所热爱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这句话是党和国家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尤南海老师围绕师德要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二十四个字展开讲述。这是作为教师特殊职业所必须的规范。其中的关爱学生这点,我结合听讲座,从几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只有爱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爱学生的思想,教师才能够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才能有利于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弥补业务水平的不足之处,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爱可以信任和了解自己的学生,建立起平等和协调的师生关系。
二、只有爱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爱是情感中最积极的,最能体现人性本善的一种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让爱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对学生深切的爱,正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
三、只有爱学生,才知道“尊重学生的人格”。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制度性的授受关系。但也是一种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才会充分尊重学生能力、观点和想法。所采取的教学行为才不会有损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四、爱学生是用心与学生沟通、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爱学生,首先,我们应该力争做到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必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的因素,诱导他们用积极的东西克制消极的东西,要给予不同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的自尊心得以强化。爱学生,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一个爱学生,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应该从学习、生活、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去关心学生。既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指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实课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真正做到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想、情感,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我们教师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并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不同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使每个学生快乐地成长。爱学生,必须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个学生。要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相貌、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学生各异,爱一部分学生容易,爱全体学生,尤其是爱成绩、表现都不太好,都不合意的学生就更不容易了。可是教师的责任,社会、家长的期望,职业的要求必须爱每一个学生。教师爱学生的目的,是要塑造他们,培养好全体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真正爱学生的重要标志。
关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同时也承载全社会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师爱的传递是中小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全身心地投入学校教育前提和基础。作为教师的确应该把“关爱学生”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篇1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9月,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了帮助广大教师全面准确地学习理解《规范》的基本内容,教育局特组织了这次专题讲座。我要向大家介绍的题目是《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爱学生”。我将从“关爱学生的意义”、“关爱学生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关爱学生的若干体会”等三个方面交流一下本人的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关爱学生的意义——关爱学生是传承优良师德的核心
爱是教育的根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对学生要“仁爱”。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代教师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胡锦涛在20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讲话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职业区别于其它所有社会职业的地方在于,教师所面对的对象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学生。
教师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教师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这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不经意的一句话让学生记恨老师一辈子的事也是有的。关心爱护学生能让学生在师爱的传递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尊师爱生”在实际工作中,首先是“爱生”,只有教师对学生付出了关爱,才能更加激发和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所以说,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最平凡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来“关爱”学生。
二、关爱学生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规范》中明确提出关爱学生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基本内容和要求共四个方面,这是教师关爱学生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下面逐句解读。
(一)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1.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这是教师关爱学生的基本态度,其核心是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的时间,从9万个学生所写的信中概括出作为好教师必须具备的十二种素质,其中就有“公正”。由此知道,一名教师除了拥有爱心、博学多才等素质之外,对学生做到公平与公正是一个重要的职业道德。
事实上,我们教育中存在很多不平等、公正现象,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方面,如有的学校招生带有某种倾向性,象陕西铜川一中新校区只招干部子女,不收百姓子女;如有的学校办实验班、重点班,集中好的教学设备和师资;甚至连班上学生座位布置都带有人情色彩。有的老师的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只照顾升学有望的学生。如有的老师把班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优等生“眉开眼笑”,对中等生“不声不响”,对后进生“大喊大叫”。
2.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其真正意义在于对全体学生施以慈爱之心,主要表现在:教育活动(教学、扶助、奖惩、评价等)中,对全体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作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教师做到这一点,才能说是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3.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人格”是将儿童视为平等的人格予以尊重的世界的普遍性要求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1959年联合国大会就通过了第一个保护儿童权力的国际性条约——《儿童权力宣言》。1989年联合国大会进一步通过了《儿童权力公约》。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认识到学生是有自己的能力、观点和想法的个体,而且学生更应该象成人一样受到尊重。“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制度性的授受关系,但也是一种人格上的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服务者,而不是学生的统治者、制裁者,不能把任意处罚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权利,而是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作为自己的义务,这才能避免侮辱学生人格的悲剧发生。简单地说,教师要放弃以我为中心的观念,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一切服务于学生,履行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法定义务。
尊重学生人格,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尊重学生,教师还得从提升自身的素质着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应严于律己,善于解剖自我,走出心理误区,力争自我超越。嫌弃和斥责,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教师应该把尊重学生做为检验师德的试金石,为完善自我,提高教育质量做出不懈的努力。
(二)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常言道:“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说的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严格不是严厉,更不是苛刻,应有一个正确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该适度,不能操之过急。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必须做到“严之有度”。
严格要求学生,就是指教师在学生面前严格落实为人处事的准则、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水准的提升,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折不扣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正错误。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学生做不到位,正如老师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
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伤害学生,切忌不能简单粗暴,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教育和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等等。这样哪怕是再冥顽不化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他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因为铁锤的敲打,而是因为水的抚摸,石子才变得这般光滑剔透。因此,老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时,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把握尺度,做到“严之有度”。这样,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你的朋友,你也是一位让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了
(三)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在新修订的《规范》中,“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被新写入,保护和扶助学生,是教师职业必须遵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其它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我们作教师的可千万不要再成为第二个”范跑跑”了。
“保护学生安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对于在校或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之中的学生,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安全。(2)教师应当有生命意识。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对于生命意义和境界的理解。(3)在危急时刻,教师要挺身而出,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在汶川地震中我们的教师队伍就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代表。
关心学生健康包涵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关心身体健康就要求我们学校不能侵占学生的休息(增加作业量,延长上课时间等),娱乐以及体育锻炼的时间,国家现在不是在提出阳光体育运动吗。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心理变化。不能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以便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二是关注学生特殊时期的心理状况。如青春期、毕业期、家庭变故等。当然,在我们县尤其是在近两年,很多学校都已着手对特殊学生的心理进行了分析,例如:金铺中学、陶河中学开展了对留守儿童、弱势群体的关爱的一系列活动;杨柳中学也专门成立了学困生温馨家园,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对学生的关爱。还有,我们县一中李和平老师是心理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在我们县好多学校也讲了课,如:实验中学,雷店高中,杨柳中学等学校都请他去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很是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
维护学生权益有两层虑思。一是学生的教育权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过程同时是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过程,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有利于、有助于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服务。二是学生的公民权利,享有成人一样宪法给予的各项公民权利。如隐私权、财产权、名誉权等。
(四)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这一点是关爱学生的禁止性行为,也是一个教师的伦理底线。“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侵犯,尊严的侵害,学生心理极大的伤害。心理咨询师杨清说,语言讥讽对幼小孩子的杀伤力不可估量,这些挖苦语言表面上看不具备暴力特征,但摧残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流血的伤口比流血的伤口更疼痛,甚至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他带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这种自卑感和心灵阴影让学生对人生失望,有一种挫败感。“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放弃,甚至厌恶。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后进生、心理敏感的学生,教师要慎重选择批评与激励的方法,教师要提高人格修养,掌握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能力。教育“软暴力”成因很复杂,有的是教师个体性格差异,有的是素养不够,还有的是教师地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了学校。掌握灵活多样的育人法,用一些有建设力的方法取代“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直接侵犯学生的身体,还有可能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而且严重的还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不体罚可变相体罚学生”已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教师已普遍认识到这一原则的重要性。
三、关爱学生的若干体会
(1)关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
关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的孩子气。对孩子来说,温暖和宽容的气氛、耐心包容的教育,是童年世界最宝贵的阳光。允许犯傻,允许任性,允许反抗,允许他们天性中的东西表现出来,允许他们就是自己。
(2) 关爱学生就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
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平时老师通常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即使师生个别交流时也总是说的多,听得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去做,很少听听学生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俗话说:“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这告诉我们可以适当少说点,用耳朵多听点。学生情绪低落有心事时,学生考试受打击状态低迷时,学生反常出现违纪时,先别忙着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指责吧,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心理的想法,再分析一下具体的经过和原因,之后再引导着学生进行反思。很多时候,学生的行为都有他自己认同的理由,很多学生内心都想做好,希望得到表扬,只是有时想法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后果才导致的。如果我们老师都能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会觉得你很信任和尊重他们,也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达到教育的目的。
(3)关爱学生就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现在的学生个性和主体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长烦恼会伴着而来;另外由于竞争的加剧、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需老师来帮助解决;再如,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如何让学生汲取营养,而避免不良思想的侵蚀等。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知道学生真正的看法和认识。“蹲下来与学生谈话”,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换彼此的看法和意见,让双方明晓共同点和差异性,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多与学生交流,就是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相互信任,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相机诱导,促其奋进,促其成才。加强与学生沟通,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限制学生、禁锢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坦诚地交换意见,学生能真实地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自己的成长,教育的效果也就相当好。对于教育和影响学生的角度来说,老师的德、才、识、能都很重要,均应全面发展,但起灵魂作用的是一个关键的“情”字,它正是一个爱的综合体。而爱要让学生读懂,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面对学生时,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只有始终脸上充满阳光,心中装满学生,满怀激情地去爱我们的学生,从他们成长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信任和赏识他们,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掌握关爱的技巧,真心实意对待学生,提高关爱的品质。老师的爱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自己的老师,这种情感流动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人格品质就会不断地上升,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氛围就会形成。
(4)关爱学生就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既能教书又能育人。
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③加强人格修养,提高自身调控能力。
增强法律观念,依法执教,依规执教。掌握调控自己不良情绪的能力,不任性用事。
(5)关爱学生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进行自我教育。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启发、引导、促进,加速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自我生存能力等。
关爱学生是我们师德的灵魂,是调节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衷心希望各位老师真情、真心、真诚地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篇14:“师德”的灵魂在于“师爱”
我深爱自己的学生,有着较高的“学生满意率”,曾被学生授予“胖爸爸”的尊称。但是,在调动了单位之后,学生对我这个新老师有一种天然对陌生人的“不接纳”。刚开始的时候,我难以适应,在对学生失去耐心的同时也少了一份爱心――师生感情淡化带来了教学难度的增加,自己都觉得课讲得越来越乏味了。后来,我及时调整心态,在学生还没有“尊师”的时候先做到“爱生”,心里多了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于是有了“化险为夷”、“冰土解冻”的时刻。
爱的力量原来这么强大啊。这使我深信,一个教师,只要他对学生付出足够的爱,学生一定会用心接纳他。
什么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是对学生的爱;潜心教学研究,追求教学高效率是对学生的爱;“严是爱,松是害”,高标准、严要求也是对学生的爱;有时候“视而不见”,故作不知也体现出对学生的爱……
教师不仅要有爱的情怀,而且要把握爱的艺术。教师爱生,必须结合学生的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学业成绩以及当时的环境氛围等诸多因素,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就是对学生示爱的过程,要经过分析思考,有心理准备;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方式和方法;要合情合理、实事求实。合适的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条批语,点点滴滴都是对学生的爱;不合时宜,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与后进生交流,教师更要注意呵护其“心”,应该是“潺潺溪水”、“润物无声”;宽严适度,要求合适;在其闪光之处肯定和激励,在心态平静愉悦之时指出其不足。
篇15: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演讲稿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何谓师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我认为,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在学生面前,教师不仅仅是抽象的知识的化身,而且是一个有血肉、有思想、有感情、富有鲜明个性的具体载体,是学生面前最直观、最有魅力的活生生的榜样。
陶先生还指出:“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的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老师课上得好,耐心辅导,百问不烦,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讲课生动形象,就会在学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得到学生的赞赏。
我想,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其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他能成为无声的命令,使学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教师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具有献身精神,学生往往会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促成自己品格的高尚化。宋朝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才兼备,圣人也;德胜才者,君子也;德才全无,愚人也;才胜德者,小人也。才胜德,小人足可以遂其奸;德才全无,愚人无害于人;才德兼备者,圣人足可以遂其志。”高尚的师德修养,是学生的首肯标准,其次才是学问、才能。学生对老师的敬仰更多是来自于对于老师道德、情操、品质价值的判断。比如:有一次,我发现教室里有些碎纸屑,就随手捡了起来,事后,我惊奇的发现,我们班的卫生很干净,一有纸屑,马上会有人把它捡起来,无需老师安排。后来,我想了想,原来,老师一个举动会对学生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可见,身教大于言传啊!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作为学校教师,既要做授业的`“经师”,更要做育人的“人师”。既然从事于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就要志存高远、爱校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敢于弃“旧我”创“新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丰富自己的师德底蕴,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人师”,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文化积淀,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用自己伟大的人格力量塑造下一代完善的形象;用自己满腔的热忱支撑起采一这方理想的天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16:关于灵魂作文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为《灵魂最美的音乐》的书,感受非常深。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个善良的故事。
我最喜欢这本书里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别人不知轻重给他小费的情况下,他没有破口大骂那个人愚笨、不识相,而是善意地接受了那个人的小费。他真善良!以后,我要“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大度待人。别人弄坏了我的东西,我不能一味地埋怨他人,而是要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弄坏了我的东西?如果我现在不分青红皂白地埋怨他,他心里现在又是怎样的呢?我要学会“换位思考”!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善良而又不求回报的大好人,我们是不是应该也当一个善良而又不求回报的大好人呢?
今天晚上,妈妈看了我的卷子,看着看着,妈妈突然尖叫起来:“哦!!!!!张彤彤,考了几分?94!
你这也太差劲了吧,最后一个大题都要快错光了,我罚你这个星期六和星期日不许出去!”我听了很生气,不过,又不想跟妈妈吵架,只好乖乖的答应了。整个晚上,妈妈都叨叨个不停,而且,我的眼泪也一直“刷刷的”往下流,直到我流的没咸水(也就是眼泪)的时候才停。最后妈妈说:“你是不是在答题的时候灵魂出窍了,你还是不是张彤彤?这些句子你都背过的,为什么在答完题的时候不连起来念一念?例如:puttreestartheonthe。这是你学过的句子吗?”我意识到自己错的很离谱。后来,妈妈原谅了我,不过,我想妈妈对天发誓的那个诺言很快就会实现!
康德曾说过:“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就应当把一块面包换成水仙。”我们拥有无数面包,可是水仙在哪里呢?
大师远去。随着冰心、巴金的逝世,那个伟人时代已离我们远去。如今,由谁来引导文坛再创辉煌呢?余秋雨么?郭敬明么?当他们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家收入榜、商业活动抑或是卷入某博客**时,我愈发觉得他们在炒作,他们不是作家而更像是商人。至于于丹、易中天,他们只是在挖老祖先的墙角。他们是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学术报告而不是著作。大师在哪里?!
意者已逝。谁在黑夜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谁渴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谁因对土地爱得深沉而眼里常含泪水?谁在宣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而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谁希冀着长成他旁边的一棵大树,根在地下相连,风吹过他们互相致意?谁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望变成一棵开花的树长在他必经的路旁?顾城、海子、艾青、北岛、舒婷、席慕容,辉煌不再。这不是一个诗意的年代,无人写无人读。人们都关心着“艳照门”之类的无聊事件。今天股票跌还是涨,国际石油黄金期货又涨了,美国次贷危机,国际粮食危机,中西关系,问题,这些是需要关心,可为什么没有人关心诗意的生活?!
呼唤牛虻。这个时代需要鲁迅,需要一个可以肩起黑暗匣门的人,需要一个伟大的战士站出来!谁能用犀利的笔锋戳穿世俗的丑剧?谁能大无畏地唤醒世人?谁能坚定地以笔为枪洗净社会的浮躁?然而鲁迅只有一个。何时再次出现鲁迅来拯救我们,拯救我们的时代?!
灵魂生活的枯瘠或许归结于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太多的人幻想一夜成名,心不静,欲过多。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认真地审视自己,没有人愿意放缓迅急的脚步去关注自己的灵魂生活。
也许我过于偏激,也许世间还有一部分人关注灵魂生活,但这仍着实是个问题。不得不叹问:谁来撑起我们的精神天空?谁来关注我们的灵魂生活?!
网络,这个词在21世纪对我们来说,已不再陌生。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在游戏中尽情地玩耍,在聊天室中尽情地发泄。但是,在你深深陶醉在网络的神奇中时,你可曾想到隐藏在网络里的网虫,在你的心里悄然而生……
当然,网络还是有一定好处的,科学家发明了电脑网络就是为了让它给人类带来贡献。在网络上可以查阅世界各地的新闻,速度更是堪称一绝;需要的话,还可以在网上购物,既方便又实惠;网上图书馆、电影院还可以让你大饱眼福……网络的好处很多,可有些人却不懂得利用这些好处,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他们整天泡在网吧里,上那些不健康的网站,玩那些充满血腥的游戏,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学生!
面对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的诱惑,许多学生开始通宵达旦地上网,甚至为了上网不择手段,连网吧门口挂的“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牌子也挡不住他们。有许多好学生因为网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内心的网虫也越来越大,贪欲占据着他们的心!
与这个惨痛的教训相反,一个女学生就很有自身控制能力,也懂得怎样合理地运用网络。在上学的时间里,女学生就在网络上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在网上做相应的习题,她的学习也突飞猛进。在放假期间,女学生就在网上看新闻,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从上事例说明了只要你合理利用好网络,网络就会为你做很多有益的事;但如果你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话,它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的伤害。
上帝没有赐给人类翅膀,但人却有飞翔的灵魂。是啊!生活中的种种也许会让我们失去信心,但我们仍要相信我们的灵魂可以飞翔。
坚强的飞翔
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她是一朵金黄色的花朵,在那天晚上绽放了,如此娇美、如此艳丽,搏得了观众们的掌声,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喝彩。她就是——《千手观音》的领舞人邰丽华。邰丽华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没有及时治疗,变成了聋哑人,这对幼小的邰丽华是多么大的打击!但她没有放弃,没有翅膀的人类依然可以飞翔,她选择了舞台,选择了坚强与拼搏。她勤奋的练习,不停地努力。终于,她成功了,在观众面前,她把最灿烂的笑容和最华丽的舞姿献给了人类。她,坚强地飞翔,飞翔到世界各地。
勇敢的飞翔
她,凤凰卫视的战地记者,不怕硝烟,不怕战火,却用肩膀扛起了众人瞩目的重担,她就是——闾丘露微。作为一个记者,就要随时随地捕捉新闻资料,她没有畏惧,更没有退缩,面对硝烟弥漫,战火冲天的战场,她毅然用生命和誓言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重压,冒着生命危险,向全国的观众一次又一次地报导最新最真实的新闻。她,勇敢的飞翔着,诠释着执著、坚强和责任。
骄傲的飞翔
“12秒88”,一个“世界飞人”,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青年,一个炎黄子孙,他就是——刘翔。在奥运会上,他创造奇迹,实现了中国人民田径赛场上夺冠的梦想,当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着飘扬在雅典上空时,全世界的华夏儿女欢呼、跳跃。他身披红旗喊着:“中国有我,亚洲有我”。多么骄傲的飞翔,引领一个民族站在世界前列。
人类没有翅膀,但依然可以飞翔,因为我们有梦想,生活里的困苦与挫折不仅不能打倒我们,反而会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创造辉煌,因为我们坚信:
没有翅膀的飞翔比天使的姿态更接近天堂。
篇17:灵魂
透过屋子,我倚在窗边,远处的山很清晰,我仿佛又听到那震彻长空的鸣笛!
冬,白雪皑皑,孤单的身影寂静的夜,铁轨,一列奔驰而来的火车,呼啸着带走一阵轻风然后,列车好象忘记了什么,漆黑的夜,白雪染上了太阳的颜色。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于死亡难道这正像世俗的眼里看到的那样:怕污浊的尘世玷污了灵魂的圣洁?不,他是在证实,多年之后,人们会怀念这个曾被世俗排挤的最贴近生活的诗人也许,这是一场无悔的选择。
风起了,透过纱窗,我看到紫菱色的风铃,,听到清脆、悦耳的音符。我听到了,我听到了……透明的茶杯,沉浮上下的茶叶,舒展,温柔,温暖,阳光,兰花,香气,还有一双――丝袜,飘荡。我听到的,那纸上曾经的连续的声响,不正是牵动数万读者心弦的旋律吗?可如今这都已是沉封于历史的最警示人心的灵魂的歌。她走到了那个纯圣、安祥的地方,使亿万沉睡的小狮子快快觉醒。
我想,这也是一场无撼的选择。夕阳斜照,远处的青山更加稳重,窗边的我回到书桌,回首张望,那不是——“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颗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好孤独,好冷,但你好坚强,你没有选择他们的路,以为今天变了。
也许,这是你骄傲地选择。重新审视的历史,使人更深沉今天的觉醒,竟走了那么多人。为了今天的的晨曦与朝阳,是他们用无暇的灵魂,补上了曾经的洞天。
我也要重新整理自己飘荡的灵魂,毕竟,有些灵魂好伟大,仍有些太龌龊。每一次的重新审视,必将带来又一次精神的升华,是他惊醒了世俗的封锁禁锢的思想,是她这个遁逃了世俗枷锁的女人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是他要人们在最艰苦的条件下自强不息他们对我们的精神鼓舞是巨大的,他们倡导着开创着空前的开明世界。世上正是有了这般伟大的人物的伟大的思想,才使得社会日益完善,人们灵魂日臻尚比。
篇18:灵魂
终于,他们的小时代迎来了灵魂尽头。
这世间一切生灵,再繁华,最后都会不顾自己的意愿,扑向死神的镰刀。
不管是谁,最后都只有这个结局。
席城,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他深爱着一个人,但是爱错了方式。他走向了死亡。接下来的一场大火,其他几人也难逃一死。然而,结局是模糊的。
林萧最后说:“我来了。”去哪呢?我认为最后林萧在那个曾经历风雨的房间离开。
不管结局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几重,这只是一个故事,他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
截然不同的每个人,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正因为这些不同,才会让生活更加惊喜。
这个世界太大了,我们只是蜉蝣;这个世界也太小了,我们仿佛都是巨人。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近坟墓,你被挫折践踏的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放弃。但是我们却总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弃跳动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着。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它们变成无边黑暗的小小星辰。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篇19:灵魂
“哇!中国队赢了!好棒哦!”每当听到同学谈论起篮球,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们班那篮球场上的灵魂――庞锦杰。
庞锦杰中等个子,皮肤黑黑的,壮而结实。两只不大的眼睛中闪烁着机敏、富有聪慧的目光。是个帅气、开朗的男生。
每个清晨,我们从操场路过,都会看到那个熟悉的矫健的身影在那不知疲倦的练球。此时的他早已是挥汗如雨了,原来那帅气的脸上早已挂满了汗珠,可他却浑然不觉。正是他这么辛苦地练习,成就了他现在的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他在同龄人里的球技算是炉火纯青了。他的双手仿佛被施了魔法,无论是多远的球,他都能把它接住;无论他离球筐多么远,只须轻轻一抛,篮球便会乖乖的准确无误的进入球筐。
有一双挥洒自如的手固然重要,但作为篮球场上的中心,还得熟知同伴的性格,不能意气用事,得肚里能撑船。
要知道,要肚里能撑船可不容易,经常在篮球比赛中,庞锦杰会的别人大声呵斥,小孩幼稚,总会有心急的时候。别人会以为那自以为是,然后心存不爽,从而失去最后的胜利,庞锦杰就会被队长喝斥。庞锦杰很责怪自己,如果自己能大方点,那比赛就不会全盘皆输,所以他给自己规定,一定要磨练自己,把心中不愉快的影子去掉。
美丽的船,终于撑进了庞锦杰的心中。他的宽容使他充分的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还曾有位同学这么赞美他:“看着你打球,就仿佛是看到了一个热爱篮球,忠于体育的灵魂在打球!”
如果把03(2)班篮球队比作一汪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么庞锦杰就是那条带领无数小溪一起奔向大海的江河,有了他,篮球队才会成为如此耀眼夺目,力挽狂澜的大海!
应该把我们的加油声与喝彩声献给这位篮球场上的灵魂!
篇20:灵魂
又要过年了,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凌晨,大家族的人都会聚到一起。相互拜年!
在这互相问候的吉祥声中,充分体现了家和万事兴的真正含义!
在这个时候我想问一句,什么是兄弟?什么是家族?什么才是家族的精神和灵魂呢?
有很多人活到了一把年纪,甚至成为了家族之长,他都不知道什么才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在家族中,并不是最属你年长,最属你辈分高,你就有对任何人吹胡子瞪眼的权利,好像每个人在你面前都是不对的,都是有错的人一样。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在家族中的威望也不会有多高,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家族的精神和灵魂!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和字,家和万事兴,真正好的家族是一团和气。并不是长者对弟辈、子辈、孙辈等,吆五喝六,而应该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兄弟之间,讲究的是兄友弟恭。当哥哥的处处都应该为兄弟着想,有好事让给弟弟,弟弟有难哥哥出来扛着,能真正做到为兄弟扛雷。作弟弟的你要知道,没有谁必须有对你好的义务,哥哥对你好你要时刻对哥哥抱有感恩的之心来回报哥哥。
再说说长辈与晚辈之间,讲究的是长幼尊卑!当长辈的你不要倚老卖老,对晚辈子侄们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你要时常想想自己的不足,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做好,没有做到位,自己应该为晚辈做些什么,才不辜负晚辈们对你的长辈之尊。
如此以往,长幼庇护,兄友弟恭,互敬互尊,一团和气,这个家族想不兴旺都难。
篇21:灵魂
老师是含辛茹苦的园丁,为我们费尽周折;老师是无微不至的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光可鉴人的蜡烛,为我们照亮前方;老师是奉为楷模的大树,为我们遮炎驱热。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有老师,真好”在我的`童年里有多如繁星的老师,他们组建成我走向成功的道路,其中,是我受益终身的正是我现在的老师――姚娜我还记得第一次相逢。当我敲响四年级的大门时,牟老师却在这振奋人心的时刻悄然的离去了,不知为什么,牟老师带走了我们那短暂的笑,时间在这里凝结了,班上鸦雀无声,我们都按耐不住,放声大哭起来,直至李老师的一番耳语打破了这离别的僵持:“将要来的姚老师与牟老师相比绝不逊色!”这句简短的话激起了我强烈的小神经,我紧紧注视着门外,渴望早一点见到姚老师。
踏着上课铃,她来了,如空中的细雨飘然而至。深色的衣着还有她那双黑亮的眼神闪着俏丽的目光,都在美丽之中透着灵气,更引人注目的是他那稍稍耸起的头发,无不显示出纯朴的感觉,班上的目光一下子齐刷刷的盯着姚老师,我也为此而感到庆幸。姚老师不仅人长得很清秀,而且上课的质量绝对专业。姚老师上课时总是笑容满面,精神抖擞,她那甜甜的一笑别提多美了,更好的是姚老师讲起话来清晰易懂,娓娓动听,即真挚又柔和,听上去好像银铃在你身旁发出清脆动听的声音;像蜜一样香甜浓郁;又像春天一样使人陶醉其中。满堂的学生像一池盛开的荷花,沐浴在金色的太阳下,默默地听着老师讲课,四十五分钟的一节课往往不知不觉中过去。光阴似箭,回首间我们还剩下短短的两个月,所以我要努力复习,拿出一个硕果累累的好成绩,回报我的老师。
篇22:灵魂
在回家的路上,学校静静地走着,想着那天发生了什么事,看着行人叹了口气,这样的生活已经重复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甚至可以说我每天都住在同一个生活中。快乐和快乐,但这些已经成为记忆。我不能像以前那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唯一记得的就是我回家的表情和叹息。
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生活。我不想回到我的童年。我不想每天都担心。
有时候我喜欢独自哭泣,像悲伤一样悲伤。这是我生命中美妙的一集。我也有我的幸福。我的幸福不是在笑。相反,躺在床上,思考幻想。也许就是这样,心里充满了忧郁和舒适。两年前甚至更久了。我喜欢笑。
我的麻烦并不担心。现在,我的心理和外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当我注意到它的时候,它就像现在一样。每次我写一篇文章,我总是感到沮丧。我不想给别人带来这种感觉,但我习惯于这样写。
我以前喜欢看日出。现在我喜欢看日落。我以前喜欢跑步,现在我喜欢散步。那种生活更好。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是一棵草,你不能想要一棵大树。
如果你是一只乌鸦,你不能渴望成为一只鹰。如果你是一只乌龟,你不能幻想你是一只白兔。你所能做的就是用你的身体装饰大地,用你的光飞在树枝周围,用你的耐力超越你的生活。幸福已经结束了。因为它不再渴望不再幻想。让它永远幸福。张开你的胳膊,迎接下一个梦想。
篇23:灵魂
关于灵魂_有哲理的小故事
他快乐地生活每一天,诚如他所言:足球是为了快乐的生活,而不是把生活弄得更糟糕。
他是当今世界上身价最贵的足球队员之一,他最难以忘记的依然是曾经的贫穷。而人们对这位获得德国和法国的足球先生,最难以忘记的除了他惊人的球技外,当然还有他那张过目不忘的丑脸。
1983年4月7日,他出生在法国最贫穷的小镇布洛涅,那是一个污水横溢,垃圾遍地,失业率总是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破落小城。那里的年轻人除了玩玩足球,简直无事可干。他的卧室只有一张照片: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跟他一起踢球。
说老实话,除了跟自家兄妹一起玩球,他连踢球的伙伴也没有,因为他有一张狰狞可怖的`脸:一道闪电似的伤疤,侵占了他右脸的三分之一。这是两岁时,一场惨烈车祸留给他的纪念。
9岁时,爸爸为了这个沉默的孩子不至于走上邪途,送他去了一家少年足球俱乐部。仿佛如鱼得水,然而他很快就悲哀地发现,这里的伙伴们除了给他取绰号的兴趣更胜过跟他踢足球之外,别无所有。他们不喜欢这个沉默得像一块混凝泥土的小子,玩球却跟玩命一样的小狮子,他们总是吹着尖利的口哨叫他:丑脸!
嘲笑和谩骂,他内心汹涌着苦痛的波涛,可是除了足球,他一无所有。他总是一次比一次拼得凶,疯狂的渴望着改变一切,而这毁灭着他对足球的那份真诚。他心浮气躁,几年来,毫无进展。
12岁生日,父亲对他说,你这样,永远也没长进。然后,送给他一把萨克斯,你吹吹这个。在舒缓的音乐中,他的怒气渐渐平息。很快,他喜欢上了萨克斯,每个周末都会去教会请教老师。从此,萨克斯跟足球,成了他离不开的精神支撑。
13岁,他年少气盛地对主教练说,我肯定会成功的!随后,他来到了里尔的青年学院。遗憾的是,整整三年,他并没有得到这支法甲俱乐部的垂青,他很快又回到了老家,成为了法丙联赛阿莱斯的一员。
突然出现曙光,昙花一现,他没有气馁:自己离一个职业球员还有差距,这是无可否认的。
如影相随的丑脸,早已让他荣辱不惊。
20xx年,一切都是因为爱,他有了一个女友。
第一次见面,她就用一双大眼瞪他很久,然后捧着他的脸说,这样子很特别。一股从未有过的力量,令他心生万道光芒。
长久的蛰伏,仿佛蝉呼叫火热的夏天。
20xx年,他加盟加拉塔萨雷,一举夺冠土耳其杯。拼得了刀疤的侠号。第一次,这个名字不再是讥讽,而是荣耀通红的荣耀。之后,他又效力马赛。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球技,一连夺得托托杯冠军、法国杯冠军、联赛杯冠军。然后,进入德甲,他击败了著名的足球队员久利,幸运成为法国队征战20xx年世界杯的一员,并获得亚军。获得两个国家的冠军。刀疤侠,开始享誉世界。
多年的坚守,让一个丑陋穷小子,登上荣誉的巅峰。当人问及,是否会整容,他大声说:不!拿到世界冠军比拥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令人心动。
可他知道,很多人整个月的工资也就只够看两三场比赛。在回到朗斯家乡比赛的时候,除了球队发的邀请票之外,他还自掏腰包买了很多票送给当年的穷街坊和朋友。他对穷街坊们,燃烧着足球一样火热的爱:我要对得起那些买票看球的人。
对家庭,他忠于妻子,在绯闻缠身的足球明星中,他洁身自好,连狗仔队也嗅不出半点蛛丝马迹。20xx年在欧锦赛时,妻子给他戴上一个腕带,戴着它,你的伤一定会好得快一点。戴着它上场,你就一定能进球。
篇24:灵魂
灵魂
灵魂líng hún[释义]①(名)基本义:心灵;思想。有着纯洁的.~。(作宾语)~深处。(作主语)
②(名)人格;良心。出卖~。(作宾语)
③(名)比喻义:起统帅作用的因素。
④(名)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的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构成] 并列式:灵+魂篇25:灵魂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向你坦白;
我张动了唇角,挪动了手指,向你发送了一条信息;
我还没有回过神来,等回你的回信;
我却看见,屏幕上飞出了,朵朵的雪花。
呵,我何来的,这莫名的惆怅呢?
我仿佛睹见了,昏黄灯光下的你,那人来人去的人群中的你,在漫天飞舞的飘雪中,无声的伫立,等待着一个……内心日渐羞愧的人。
我也知道,彼此之间的感情是不错的,可是,我偏执的灵魂,只许它成为洁白的雪,不愿自己有任何的秘密隐瞒,或是背叛。
喔,我所为之发感慨的,是什么呢?
我所喜欢的,是那已流逝的;我所悲哀的,是这正进行的;“你,何在?”我好想你,可惜只睹见模糊的影,你为什么不再理我,为什么啊?“天心月圆”,我心却已残缺。在这春夜的、宁静的、如织的灯光下,我仿佛于朵朵飘着的雪花中,睹见我们美好的过去。
唉,我是为何如此?我是为何如此呢?
我不愿让你从我心中遗失,我不愿让美丽的回忆成为过去。我很贪心,我想让你和我都有美好的未来,新的开始。
我有错,我不敢奢求你的谅解,我很累,我好想往昔的你的细心问候,可是,我知道,我错伤了你的心。
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没有你,我不知道今后的路能否好走?
★ 师德师风作文
★ 师魂颂作文
【师德灵魂的作文(精选25篇)】相关文章:
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有感2023-01-16
师德师风演讲稿精选2022-05-07
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优秀作文2022-05-04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2023-11-09
暑期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2023-11-27
8起教师违规典型案例心得体会作文精选2023-10-26
师德演讲稿《爱心与责任》2023-01-23
师德师风主题班会2023-05-04
高中教师师德优秀演讲稿2023-11-02
师德师风系列直播公开课观后感心得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