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西风影片观后感作文(锦集27篇)由网友“一个哭包”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红旗漫卷西风影片观后感作文,希望您能喜欢!
篇1:《红旗漫卷西风》影片观后感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胜利的步伐总是踏着烈士的鲜血走来的,胜利是传承着信念走来的。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
长征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若要问在长征精神中学到了什么?我会回答,学到红军永存的信念!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其实就在不远处!因为:信念永存
篇2:红旗漫卷西风影片观后感作文
弹指一挥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已经有80多年了。时光如流水,当年一脸稚气的红军小战士,现在大多是饱经岁月沧桑的白发老翁了。一切的一切,都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物似人非了。然而今天,当我们追忆那段红色的历史,重走那段红色的历程时,仍旧会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随着老红军的讲述,我仿佛又又回到了那段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历史,眼前出现了一支斗志激昂的队伍——红军。这是1935年的6月,正是南方最热的时候。可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却要翻越长征路上的第一座雪山——大金山。红军中有许多是南方籍的战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看见过雪山,更别说去翻越它了。但困难吓不到我们坚强的红军战士,摔到了,爬起来继续走;没有粮食,就吃草根,甚至吃皮带。为了党,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广大的劳苦大众能过上好日子,有许多红军战士永远留在了雪山上,他们献出了自己最绚丽的青春、最宝贵的生命。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感人的事迹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总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记得一个名叫邓仕俊的红军战士,在战斗中负了伤,不幸又得了伤寒病,实在是走不动了。面对茫茫大草地,他痛苦地流下了眼泪。师长杨朝礼同志得知后,决定留下4个战友照顾他。邓仕俊在战友们的悉心照料下终于赶上了大部队,但是照顾他的4个战友却到下了3个。革命胜利后,邓仕俊同志以“生命”为题写下了这段感人的回忆。在回忆中他深深地怀念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邓仕俊同志深情地说:“想到这儿,我就越发感到我的生命不是属于自己的。”
看完节目,我陷入了无限的沉思中。与那些坚强的红军叔叔相比,我觉得自己与他们相差得太远太远了。记得上次体育课时,体育老师说今天女同学800米测验。体育老师的话还没说完,我就吓得喊爹叫妈,800米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我长这么大,爸爸妈妈还从来没让我干过一件重活,从没叫我走过一次远路,叫我跑800米不是存心为难我吗?好话说了一大堆,可体育老师楞是没有心软,硬叫我跑完那可恶的800米。跑完之后,我只觉得两腿发软,两眼直冒金星,害得我回家大哭了一场,连邻家的小妹妹都笑我真没用。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真是太没用了,与红军叔叔相比真是太软弱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叔叔是在上有飞敌机轰炸,下有敌兵追击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可我呢却被这小小的800米打垮了,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一位伟人曾经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任何一座高峰。”红军战士就是这样征服40多座高山险峰,先后跨越近百条江河的吧!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是建设祖国未来的生力军,我们同样需要红军叔叔的顽强拼搏精神。
我想,我以后不会这样了,我要向红军叔叔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习他们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而勇于献身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让它代代相传,万古不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篇3:爱国影片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
恰逢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个10月,果然被“红色”刷屏了!各种献礼正剧频繁登录各大卫视,比如《长征大会师》《绝命后卫师》这种展现长征中某一个关键事件或是以宏观决策层的视角展现长征波折历程的剧;再比如还有《我是红军》《骡子和金子》《红旗漫卷西风》这种融合了喜剧元素、小人物视角以及青春元素的“另类”献礼也呈现了霸屏的趋势。
目测最近登陆各大卫视的献礼剧多达11部,这股扑面而来的“红色旋风”成为了今年10月份最重要的事情。然而在众多看似题材类似的一大波战争剧中,如何找到自己最兴趣的那部显然成为了所有人的难题。让一个追了其中好几部的过来人告诉你吧,除了小鲜肉、小鲜花目前是很多战争题材中的看点之外,实力派的大叔型男演员也依然是很多观众追剧的根本。
“老牛”张嘉译,牺牲小我硬校长
相比之下,最为有看点的非张嘉译出演的《红旗漫卷西风》莫属,小鲜肉的迷惑都是暂时的,成熟男人的魅力才是每个女孩一辈子都无法抗拒的。从电视剧一开场,便是硬朗的张嘉译映入观众的眼帘,他饰演中山军事学校校长程慕贤,首先出现的就是他在学校大会上的铮铮誓言:当今之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大踏步地往前走,有人却开着历史的倒车。”
为了革命的胜利,校长程慕贤着力培养进步思想。在被他问起自己的信仰时,身为一校之长的“老慕头儿”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信仰就是管好这座学校,教好你们这些学员,把上级交办的任务办好。”每次听到张嘉译浑厚的嗓音,都能够想起在电影《失恋33天》中他饰演的老总,请员工去吃牛排喝红酒的时候那种男人的魅力彰显无余。更会想起经典电视剧《蜗居》中他与海藻的爱情,海藻没能逃过的,大概很多现实中的女孩也逃不过吧。
可以说张嘉译是最具有男人魅力的男演员之一,虽然是一个只活了5集的角色,但是谁会知道到底有多少观众是冲着这5集才开始爱上这部正能量满满的战争剧呢?剧中张嘉译饰演的程慕贤还说过:“革命的希望,不能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要靠组织和群众的力量。如果革命需要我做出牺牲,我在所不惜。”这句台词之前的剧情是张嘉译躲过了一次又一次敌人的暗杀行动,这让他明白危险是无时无刻不在的,但是在革命的面前,这个铁血硬汉早已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他愿意牺牲小我,成就祖国大业。这句台词之后的剧情是令人伤心的,程慕贤在他的病房里,惨遭枪杀。
“鲜花”范凌子,革命年代美闺秀
虽然一个大叔倒下了,但是还有无数个高颜值青年演员屹立着,比如说剧中最小的女演员范凌子。“小花旦”范凌子在剧中饰演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高梓萱,是革命年代中的一朵鲜嫩花朵,看过了“老牛”张嘉译之后,不妨再看看“鲜花”范凌子继续养眼。范凌子在剧中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生在革命年代内心朝气澎湃。在“千金小姐”的光环下也渴望把满腔热血投入到革命中去,但当直面革命的残酷,经历革命血与火的洗礼时,却总受到革命重重的打击,而她就在革命的浪潮中不断的抉择徘徊。
作为95年出生的范凌子将在这部剧中迎接年龄跨度的挑战,从17岁演绎到39岁,对于一名纯正的90后,如何演绎39岁的中年形象,值得大家拭目以待。更加不必担心的是,范凌子在军旅偶像剧《烈火海洋》中曾饰演一名漂亮的女兵张梦丽,有过饰演军人的经历。这回范凌子从年轻漂亮的女兵到革命年代的大家闺秀,完全不用担忧。
范凌子饰演的高梓萱在剧中单纯可爱,对爱情同样充满着浪漫的想象。在剧中,她与张粟饰演的头脑灵活富有革命热情的有志青年他一见钟情,二人的美好爱情在革命年代更显珍贵。由于革命形势的影响,二人不得不暂时分别。范凌子与张粟的分离成了泪点担当,范凌子虽然心中有万般不舍,却心甘情愿的等他回来。二人爱情之路的艰辛,令戏外的观众十分感动。
“嫩草”张粟,红色旋风一点绿
张粟所饰演的青年战士他正是这一代照金精神的创造者和开拓者,在面对艰难抉择时与父亲、兄弟、恋人之间产生分歧,为了家国利益走上了与至亲至爱迥然不同的革命道路。台词版海报中表达了中共战士他对待亲情破碎、兄弟决裂、爱人离去的内心思考和革命态度,他站在民族的转折点目睹了流血、牺牲、背叛、懦弱,而后选择融入革命的洪流结束国家分崩离析的命运,这种信仰越来越清晰坚定。海报通过简洁的台词提炼出面对选择的坚定意志,阐述了他那一代共产党人在战火乱世之中决绝革命的态度和被历史所赋予的命运与职责。
剧中他从青年时期的摸索到中年时期的成熟稳健,经历了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成长的革命时光。年少时在师长和舅舅的启蒙下,为寻找一条“拯世道安民心”的正确道路不惜与父亲决裂,远离故乡;他信仰坚定,毅然以死相搏,在兄弟面前不曾动摇;面对恋人的不解和指责,他顾全大局,最终得到志同道合的爱情。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感线和个人年龄的跨度,素有“红色偶像”之称的张粟表现得非常淡定,提前做好功课,跟导演研究剧本,向前辈们多多取经,都是他把握角色的好方法,更有张粟在剧中与张嘉译、郭晓峰等“老戏骨”相互飙戏的场景,不禁让人期待《红旗漫卷西风》中接下来的发展。
《红旗漫卷西风》凭借其浓浓的陕西特色、“家国同构”的创作方法、独特的青春热血画风,有情有义有热血,在一众红剧中崭露头角。用总编剧范胜震的话来讲,就是“格、局并存,正、奇兼具”,讲历史更讲人性。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爱人生离死别的人性故事,他、梁冬梅领衔的这群年轻人也在历史的熔炉中渐渐学会担起革命的重担,热血成长。
好的历史战争剧看似讲述过去,其实也是对现实的拷问,和对未来的期许。
篇4:爱国影片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
将毛泽东词作中的名句作为剧名,电视剧《红旗漫卷西风》的红色气质得到了充分彰显。值得称道的是,这一次对于红色气质的再现,不再那么循规蹈矩。由陕文投集团、SMG尚世影业、深圳广电集团、北京春秋风云等公司联合出品,孙昌博、尹廉和担任总制片人,王飞执导的《红旗漫卷西风》,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剧,因其“年轻化”的创作理念,在红色题材剧集密集的秋季档期,备受关注。
全剧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和革命先驱为原型,将1920__年到1949年期间的陕西革命史作为背景,表现了“西北革命之火燎原全国”的历史史实。“当年的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家本身就是年轻人,满腔热情投身革命。以年轻人的故事感召年轻人,我们希望用这部讲述理想和信念的作品影响更多的当代青年。”该剧制片人、尚影副总经理李旸谈道。
“大事不拘、小事不虚”是创作的起点
1920__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等人的突然叛变,屠杀共产党人的阴云在全国笼罩。在西安城内,中山军事学校学员队与政治保卫队成为国共双方暗自博弈的焦点。这个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军事学校,是剧中三兄弟在各自走上不同革命道路前最后的成长交集:大哥秦怀文(姬他饰)在学校担任教官,二哥秦怀武(封柏饰)是学校的学员,三弟同时也是主人公他(张粟饰)在后来也进入了学校。
诸如此类“原生性历史背景+戏剧化情节设计”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构,在剧中比比皆是。对于任何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如何在创作中把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尺度,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则性问题。对于《红旗漫卷西风》而言,该剧的编剧范胜震强调的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范胜震介绍,创作初期,编剧团队就前往陕西照金进行采访,整整在当地驻扎一个月的时间,不仅要看实地、看实物,还要拜访老红军、党史专家,力争每写一段就看透这一段相关的历史资料。“比如薛家寨最后被攻破,是因为出了叛徒,叛徒带领敌人从后山小路攻上去——这样看似很戏剧化的情节,其实都是在实地采访后了解到,最终运用到创作当中来的。”该剧制片人、陕文投副总经理程宇补充道。
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的指导下,《红旗漫卷西风》的故事脉络在编剧团队的笔下日渐清晰,“家国同构”的创作理念一以贯之:老一辈的三兄弟分属不同的革命阵营,年轻一代的三兄弟同样为追求理想选择不同的革命道路。“以家事写国事,用基础的人物架构,涵盖当时的历史情境。”程宇这样阐释剧本创作的意图。
在剧中,蒋介石和冯玉祥的_行动、渭华起义、两当兵变、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西安事变、中条山抗战和转战陕北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次第搬演,“大事不虚”的创作风貌得以凸显。同时,观众又能透过细节感受到精密、细致的“小事不拘”:例如,为了充分展现1933年的陈家坡会议——这一在西北革命历史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会议——创作团队特意设计了主人公他在会后传达会议指示的段落;又如,将红枣作为爱情的信物,而将指南针作为政治信仰的信物,则是主创团队头脑风暴了近四个小时的结果。
得益于剧本创作阶段的“步步为营”,《红旗漫卷西风》在拍摄阶段保持了“急行军”的节奏。4月20日,开机;7月6日,杀青;9月10日,成片送审;10月21日,在东方卫视与观众见面。从开拍到播出仅仅5个月的时间。在剧中饰演梁冬梅的女主角吕一表示:“这是我拍戏以来,唯一一次,所有演员从来没有在私底下吃过饭的。导演更是废寝忘食,都忘记让剧组放饭了。”
“年轻化”创作手法的核心在于共通、共鸣
该剧导演王飞表示,这部剧最大的特色就是“一部‘年轻化’的红色革命剧”。而年轻演员面孔的出现,是这种“年轻化”最为直观的体现——主演中年龄最小的范凌子(高梓萱饰演者)是“95后”,其他年轻演员也都是“80后”。但是,既然要打“偶像牌”,为什么不起用相对具有更高人气的“小鲜肉”呢?而张嘉译(饰演程慕贤)、张光北(饰演秦声达)和杜志国(饰演梁万龙)等“老戏骨”的加盟又是为何?
在选角问题上,王飞坦言自己曾考虑过一线的人气偶像演员,“但我有好剧本、好平台,可以用好演员,不一定在意他们的粉丝量有多少。”与“人气”“颜值”等市场化的选角要素相比,主创团队更看重演员是否“走心”。“我们选角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演员本身对角色要有认同感和贴合度,自我的精神世界和所要诠释的这个人物的精神世界,要能够有所融合。”李旸这样认为。在她看来,这几位“老戏骨”更是“偶像”,为这部电视剧增色不少。
演员的“年轻化”仅仅只是一种手段,创作路子的“年轻化”远不止于此。“我们是拍电视剧,是讲故事,何况即便在真实的革命年代,也不可能整天打打杀杀。而拍戏讲故事,最重要的是以情动人。如果没有情感认同的基础,即便拍再多的战争场面和打斗戏,也难以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在李旸的理解中,“年轻化”就是要拉近艺术创作与观众心灵之间的情感距离。
编剧范胜震曾经点题,认为全剧的关键词就是“信仰”和“选择”。剧中的两代三兄弟,既有共产主义的拥护者,又有三民主义的支持者,还有爱国的中间派,各自在不同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信仰的拷问与道路的抉择。信仰和选择,在革命年代是关乎家国前途的命题;在和平年代,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有着历久弥新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深度挖掘红色历史的基础上,高度凝练了关于信仰和选择的主题,想要体现信仰之坚、抉择之痛、人性之美,这与当下年轻人是有共通和共鸣的。不同的时代,一样的年龄,同样都面临困惑和选择——我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为我的亲人、爱人、家庭和社会去做些什么?我该如何去选择我的目标、实现我的理想?我想这是任何时代都不过时的主题,也是这部剧‘年轻化’的精神内核。”程宇强调了“共通”“共鸣”这两个关键词。从某种程度上,哪怕“感情戏戏份大于革命战争戏戏份”,只要能够增强观众的认同感和代入感,这就是一部好剧应有的模样。
“主旋律剧”并非对历史的平铺直叙
著名编剧兰小龙曾发表观点,认为主旋律不应该仅仅是歌颂,而应理解为“这个民族想了想”。程宇和李旸都对此表示赞同,“主旋律是这个时代和民族所需要的旋律,歌颂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
与纯粹的歌颂表达做出切割,那就意味着要另辟蹊径。李旸认为,这是一个关乎创作动机和创作方法的命题:“从剧本的打磨、人物的塑造、演员的选择等各个环节,我们坚持既尊重史实、又符合艺术规律的创作理念,把理想、信念、忠贞、牺牲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渗透到每个人物中去,而不仅仅满足于对历史的平铺直叙或是口号式、符号化的表达。”
在《红旗漫卷西风》中,主人公他在亲情、爱情的纠葛下,在战争炮火的考验下,最终加入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阵营里。主人公一步步成长的脚步,实际上也暗含着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发展的轨迹。先感受人性,再领悟革命,这种“红”不显山露水,反而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我们要用最动人的故事、最朴实真挚的情感去打动观众,要用最崇高和有力的精神去影响观众。绝不说教,也绝不为了迎合市场而去做雷剧。”这是团队创作之初就确定的目标。
收视率稳居全国三甲的事实也证明,红色题材与市场口味也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电视剧创作都应该是‘主旋律’的,或者说不论创作什么题材的电视剧,都应该符合主流的价值观。”李旸进一步谈及,“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的制作计划,如《红旗漫卷西风》这样的主旋律精品仍会继续推进下去。”
篇5:爱国影片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
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红四方面军历经挫折、辗转北上;红二、六军团突破重围,转战云贵、进入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以及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会师的长征史诗。《红旗漫卷西风》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畏艰险的生动形象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非凡的智慧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她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党的事业是无数革命先烈和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历经艰难万险用自己的青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每一个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时刻牢记党的历史,时刻用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认真按照“两学一做”的要求,不断用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学习,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到学思践悟、学做结合、知行合一。要在“三严三实”的活动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紧密团结在以__同志为__的党中央周围,努力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时刻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要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廉洁从政、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关键时刻冲得上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篇6:《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
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年份,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胜利最终扭转战争的不利局面,为革命胜利夯实了最重要的基础。
《红旗漫卷西风》纪录片讲述了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共产党领导下,三大方面军在四川经历爬雪山、过草地、渡大河的艰苦历程。沿中央红军和红二、四方面军在四川的长征行军路线,实地实景采访拍摄,并辅以多位党史、军史专家及红军后代,讲述长征故事,这些故事非常震撼与真实,极大的触及到我内心深处。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这场战略大转移,其中红一、二方面军相继经过四川;红四方面军则从川陕根据地出发,以古蔺、叙永、冕宁、泸定、巴中等发生过举世闻名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县为重点,充分运用对老红军等的人物访谈,对革命遗址、遗迹的精心展示,对革命文物以及其背后的一个个革命故事的生动刻画和细节呈现,充满激情、线条清晰地生动地再现了80多年前,万里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巴蜀大地上所留下的宏伟足迹,所书写的灿烂篇章。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长征中,红军在四川停留的.时间最长,经过的地域最广阔,遇到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坚决,指战员付出的牺牲也最大:两河口会议、巴西会议、毛尔盖会议、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过雪山草地、与张国焘“左”倾机会主义斗争等重大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四川,红军长征在四川这块土地上镌刻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也书写出了光耀千秋的革命业绩。
看完该纪录片后,我深切感受到,党的事业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历经艰难万险,用自己的青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他们是依靠坚定的信念、强烈的意识、最终获得了长征的胜利。我身处上海地铁这个大家庭中,在工作中更要有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不畏艰难、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的长征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在工作的实践中做一名合格党员。
篇7: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中华民族华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都会有一个弊端,那么就是当权者对于身边的人猜忌的问题。前有狡兔死走狗烹的韩信,后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志远被解救回来时,就处于20世纪30年代,受“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影响,全国各个红色根据地不同程度的肃反时期。
肃反这个词原意是肃清反革命。革命初期,在党刚刚走上政治斗争的轨道时,很多内容都还不完善,很多措施都很粗糙,而形式上的粗糙直接反映出思想上的“左倾”和盲动肃反就是其中一个很大的政策失误。
志远因为在中统组织里被困半年之久,因而被污蔑迫害革命,关押起来。对于信仰这一个词,在第三十集刻画的尤为到位。
满心归来,沉冤莫白:红旗飘扬下,激动拉着战友跑回营地却被李部长的不分青红皂白严加拷问。风雨施虐花落去,踩踏如泥留清香。李部长一句:“混入苏区的任务是什么。”‘混入’一词,一语标榜着不信任,无论志远如何解释自己对党的忠诚,李部长都认为志远是混入党的中统特务。
坚定信仰,苦心等待:剧中最好的镜头语言就是志远对信仰态度坚定上的表现。全景幽暗的房间里,志远苦苦的思考着。画面闪回志远与父亲就革命政党理念发生的争吵。李耀川说:“共产党有什么好,让你这么死心塌地,不知悔改。”一句话对前面的含冤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影射。一封名单便决定一个人是不是叛变,本身就是极大的错误。很多领导人以“梢山主义”“逃跑主义”被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肃反运动下,多少有志之士,含冤身亡。面对如此危难时期,志远一句话,哪怕今天就是死在这了,对党的忠诚,革命的信仰都不会改变。足以反映他对信仰的坚定写照。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在志远这里,没有怨,没有恨。有的是对信仰的坚定。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人原本不只是躯体,还有肉体附属以外的灵魂,而志远是集结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灵魂,同样他代表的又是大时代背景下,千千万万为了革命而奋斗的人。
历史是民族意识的起源,英雄是开拓历史的动力。正是因为那些矢志不渝,坚定自己信念走下去的英雄们,都对国家有绝对的忠诚和不可撼动的信念,才有了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
篇8: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
关于西路军的话题,永远都是沉重的,此《西风烈》不是奕宏等大腕们的警匪片《西风烈》,而是讲诉3位西路军战士的曲折经历的影片。
故事的3位主人翁分别是88师战士二娃子,掉队警卫员的肖立清,妇女团的黄巧英。三人开始互不相识,故事从二娃子路过妇女团的狙击阵地开始,先后遇到掉队的警卫员肖立清带领的几个西路军战士,再遇见突围打散的女战士黄巧英,最后三人在安西遭遇马家军骑兵,各自突围向着新疆走去。三人的命运各不相同,二娃子走到了星星峡,肖立清找到了部队,黄巧英虽然没有找到部队,却在新疆安了家,但是这三个人都有真实的原型。
西路军战士的顽强在这三位主人翁身上得到了体现,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缺吃少喝,所处的境地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没有粮食就生吃马肉,没有水喝,就喝尿,甚至到了连尿都要相互让着喝的地步。但是他们面对的敌人是凶残,不仅屠杀伤病员,甚至还用最残忍的“炮决”来杀害被俘的`88师师长雄厚发。。。。。。。“即使剩下1个人也要打游击,杀1个够本,杀2个赚1个”,影片用几个掉队西路军战士的话对马家军凶残做了回应,以至于马家军的军官在整训队伍时都感叹:“尕娃们,不是我夸人家红军,没有吃的没有喝的,还玩命的跟我们打仗,你们条件这么好,还打不赢,对得起马主席吗?”
连对手都能这样感叹,才是真的“虽败犹荣”。
《西风烈》属于小成本影片,和八一厂的大片还是有差距的,但是在商业化倾向日趋严重的今天,居然也取得了6000万的票房,的确不容易,说明主旋律的影片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篇9: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今多少豪杰为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奔赴前线,血染征袍。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一对姐妹花,如琬似花的年纪奔赴战场,共患难,同甘苦。她们在战地中建立了很好的革命友谊。一场被国民党围困的战争中,为了帮战友们寻找食物。她们被射死,临死前紧紧地抓着手中的果子,让战友带回阵地。那一幕在我眼中比整场战争更震撼
女孩开心的摘着果子,交叉蒙太奇的另一边是一个士兵举着枪瞄准着她。那一幕女孩倒下,士兵不满足,为了引另一个女孩,他又开了一枪。每一场革命的胜利,是由无数革命先驱鲜血染成的。我们在为女孩从容就义的精神所感动的同时,反映出来的是大时代背景下,大多数的年轻人放弃自己的青春年华,为革命抛头颅撒热血,攻克万难的精神。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战争的胜利,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但战争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国家衰败的写照。
风华正茂中的我们,游荡在街角,花园。坐在咖啡厅里想着旅行,想着爱情。我们无法感受那个年代的她们经历了什么,无法感受女孩们相依偎时的感动。也许在故事里女孩们出场不到一分钟,但这种精神是那个年代成千上万为了革命攻坚克难青年人的写照。我们今天坐在咖啡馆看着手机,看着报纸的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
那个年代土壤是满目疮痍的,感情是支离破碎的,国家是分崩离析的。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千上万的年青人为了自己的信仰,丹心碧血,舍身为国。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人可以过上好日子,他们做到了,那我们现在的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有什么资格抱怨我们的人生呢?
篇10:《红旗漫卷西风》影片观后感个人心得
纵观整个长征过程,历时两年、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面对敌人,面对恶劣环境,红军之所以舍生忘死,不屈不挠,就是因为有革命的信仰在支撑着,有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鼓舞着。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但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_下心为物役、_腐化、价值虚无、信仰迷失。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等曾经在我们党内最为普遍的精神已经丧失,而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这种情况有所转变,然而并没有形成全面开花的局面。习总书记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_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长征路上,红军指战员心中正是因为有着“永远跟党走,至死不动摇”的“高于一切”的坚定信仰,才历尽千辛万苦取得了胜利。在他们为信仰而出生入死中,依靠的不是“福大命大”、不是“上天庇护”,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靠的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无产阶级革命一定能胜利、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成功。目前,我厂正处于开启宏伟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纷繁艰辛的工作,作为青年党员、团干部的我们,就要自觉将长征精神融入到具体工作之中,要当好全厂团员青年的带头人,抓紧抓实抓好各项工作,要锻炼一支新的“青年红军队伍”.我厂的团干部虽然基本上都是兼职,但依然一定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要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_思想浸蚀。结合当前党内、团内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红军就是我们的榜样。仰望红军精神,重温入党誓词,感悟信仰的巨大力量,要以党章党规为镜、以“四讲四有”为镜,把讲政治、有信念放在首位,要爱岗敬业,艰苦朴素,主动作为,用自己的人格去带动、引导、影响周围的团员青年,要立志为把锡柴建设成为发动机行业的“奔驰、宝马”做出积极的新的贡献。回顾张副教授向大家讲述的长征之路,红军战士们明知路途遥远,却万死不辞,前仆后继,经受了难以想象的饥饿、严寒、伤痛等生存极限的考验,靠简陋装备战胜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如今,锡柴的改革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压力巨大,任重道远,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越是艰难困苦,越要坚定信念,我们更要在自身的实际工作中也始终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革命主义精神。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长征虽然过去了80年,但是它的精神永远不会也不应该成为过去。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长征精神。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学习长征历史,记取长征经验,弘扬长征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攻坚克难的巨大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80年前的长征是这样,80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必将激励全体锡柴党员干部职工在攻坚克难中奋发前进。只要我们永远保持红军长征时的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一定能铸就锡柴百年之基业;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经受考验,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篇11:《红旗漫卷西风》影片观后感个人心得
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集体收看了大会实况,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并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讲话内容。在多次通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我深受启发和教育。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西部支教的青年志愿者,领会并在志愿服务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铭记、践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让长征精神融入血液
80年前,我们党率领着她的正义力量,翻越茫茫雪山,跨过泥泞草地,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锤炼,用理想和信念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历史奇迹,更是谱写出气壮山河的长征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深刻阐述,我反复在心头默念,决心在血液里铭刻。
“一个没有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对于长征精神,我们要终身铭记,让它进入我们的脉管融入我们的血液!铭记长征精神,就是铭记那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历史岁月;铭记长征精神,就是铭记那些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铭记长征精神,就是铭记自己面向党旗的庄严宣誓;铭记长征精神,就是铭记自己“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无悔选择……
让长征精神引领行动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要求青年一代要发愤图强、奋发有为。作为正在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服务的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志愿者,我定会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期望和嘱托,用长征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把长征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贯穿到志愿服务工作的始终,在支教路上书写无悔青春:一是做到立足教育教学本职,潜心育人,讲好每一堂课,把知识传授给瑶乡学子;二是联系服务地实际,扎实开展扶贫公益行动,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并积极宣传和开发富川的优质农业资源,为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微薄力量;三是协助支教学校加强基层共青团和少先队建设,使基层学校团组织在团员的发展与考核、学生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团队生活的策划与管理、困难学生的资助与帮扶、志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多个方面的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支教路上,青春路上,人生路上,我们用长征精神引领行动,用长征精神凝聚力量,不断夺取新长征路上的新胜利!
篇12:《红旗漫卷西风》影片观后感个人心得
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彰显了崇高的理想信念。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牢固地树立共产党人立身之本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具体到个人,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理想信念的力量,把红军铸造成无坚不摧的战斗队伍,将一次严重挫折,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如果没有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没有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崇高理想,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长征胜利,说到底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习总书记指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三个自信”,注重涵养私德、恪守公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中之重,领会核心要义,把握精神实质,不断提升理论学习的境界。要树立为党奋斗终身的事业目标,为党工作、对党负责,勤政为民、认真履职,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要讲大局,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凡事出于公心。要养成勤于自省的习惯,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二是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服务观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就全党而言,它是立党之本;就一名党员而言,它是立身之本。党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是一名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党员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牢固树立和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面对困难和考验,更需要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精准扶贫为载体,延伸服务职能,突出服务效果,更好地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主动回应群众期盼,主动深入基层解决困难,努力寻找工作推进的结合点。
三是强化担当意识,做到心中有责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四个犍为”,全面小康的目标,是需要全县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事业。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全县发展目标、定位,进一步增强履职尽责的主动性,自我加压、奋发进取,勤奋工作,永不懈怠,真正把劲头用在干工作上,把精力用在求发展上,把心思用在求实效上,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困难面前不退缩,压力之下不弯腰,持之以恒,扎实工作,不断追求卓越。另一方面要时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做到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要守住原则底线,常怀敬畏之心,任何时候都不触碰党纪国法“高压线”,不逾越制度规定“红线”,不触碰纪律要求“警戒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切实增强组织观念,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主动维护团子的团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的相关规定,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篇13:《红旗漫卷西风》影片观后感个人心得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长征是不怕苦、不怕死的现实参照。许多人以重走长征路、重吃长征苦的方式,了解中国革命,激发奋斗精神。
一直以来,长征精神就以一种不朽的光辉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奋发图强,万里徒步、雪山草地,艰辛之途令人敬佩与感慨。革命先辈用汗水与生命换来了富强民主的新中国,更以坚韧不拔的昂扬斗志攻坚克难。吃苦、吃苦、再吃苦,为理想信念而永不放弃,是当下每一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必备“食粮”。
艰苦奋斗历来是党的光荣传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更是写入党章,成为党员的必循之规。诚然,长征是党的光辉一页,其吃苦精神更是应当回望铭记、学习践行。何止于老一辈的“传奇”,每一代传承、每一个典范,无不昭示着吃苦精神所带来的一切利好,有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新中国的建立不懈躬耕,也有焦裕禄、谷文昌等优秀干部惠及一方民生,直至今日,吃苦精神仍历久弥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到修身、大到治国,无不是积累了无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吞下的“苦”,干事创业,没有一番扎实的专业功夫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一切都是空谈。其实放眼各领域和生活中,吃苦精神的广布何止一隅,奥运健儿的赛场激扬、高考学子的金榜题名、抗洪救灾的保民安民、事业有成的骄傲荣光,哪一样不是吃得苦中之苦换来的。事实上,吃苦本身从来没有那么辉煌和铿锵,纵观普通劳动者,基层民警为一个线索蹲守一天一夜,扶贫干部为摸清底数走遍了山区,环卫工人傍着路灯喝一口凉水,老师深夜备课打一个哈欠……吃苦体现在每一个日子里、在每一件小事中,吃苦已经融入了每个职业和人群,浸润在个体和集体的干事创业氛围中,告诉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要所成,必吃苦!
回望长征,如今何种苦,会有长征苦?粗茶淡饭,总好过树皮草根;衣着简朴,总好过补丁加身。
今年7月,习近平到宁夏考察,首站便直赴红军长征会师地将台堡,向纪念碑敬献花篮。总书记表示,“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而今,全国上下正朝建成全面小康加速迈进,从严治党号角响起,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尤须深入推进,时势之下,对于吃苦精神已不只是“提倡”而是“必须”。80年涤荡、80年不朽,如今,我们又走在这个时代新的长征路上,更需要长征精神鼓劲助威。干事创业,横下一条心吃苦,以苦践行、苦中作乐,不忘初心不忘本,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民族事业尽献心血、鞠躬尽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的人是不怕吃苦、乐于吃苦的。回望长征、沉思过往,唯精神坚不可摧,不妨甩开谋事创业的膀子,用浸润一生的辛苦为页页功绩奠基。
篇14:红旗漫卷西风电影观后感
这部历史革命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的场景以及红二、四军团突破重围,转战云贵,进入四川甘孜与红一方面军会合,红军三大方面军胜利会师的长征史诗进行了完整再现。
通过观看电影,让我们重温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对长征过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川贵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度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红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电影结束后,我再次被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征程所深深震撼了,我深切感受到,党的事业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长征整个历程,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的胜利,都体现着中国红军战士“大无畏”、不怕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坚持与信念,也将永远激励着我。面对着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一片片苍茫无涯的草地,红军战士们义无反顾,从不退缩,才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乐章。
现在生活的我们应时刻牢记党的历史,时刻用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学思践悟、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并把长征中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发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会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并用长征精神时刻鞭策自己。
篇15:红旗漫卷西风电影观后感
在《红旗漫卷西风》中我看到了那些只能在历史书中书写的画面。在大渡河冰冷的泸定桥上穿越熊熊火焰,抵达对岸;在冰天雪地的草原里,忍饥挨饿,睡雪窝,为了战友,为了革命勇于牺牲自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病入膏肓的小孩将最后一把口粮喂进了背他的人民战士的口中,感受到咀嚼才咽下最后一口气,安心离开这个世界。长征路漫漫,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众所周知,红四方面军历经挫折、辗转北上;红二、六军团突破重围,转战云贵、进入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以及红军三大方面军会师的长征史诗,展现了红军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畏艰险的生动形象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非凡的智慧和革命英雄气概。
历史越久远,我们看的越清晰。党的事业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历经艰难万险,用自己的青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生长在幸福的和平年代,更应该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尤其在现在“创文”时期,时刻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为公交的美好明天,为快速公交纪念来临之际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16:红旗漫卷西风电影观后感
每当看到、听到红色故事,对比起我们现在生活的的困难与挫折,我们这都不算什么,那个年代过的是真正的苦日子啊!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觉得自己应该不断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与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我会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学思践悟、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并把长征中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发挥到工作中去,面对工作上的困难,不能退缩,要想办法克服,虚心求教,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工作。
贺龙之女贺晓明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长征的路上沿路的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吃的但是还是把能吃的都拿出来给了红军。”红军在当时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血战湘江、转战遵义、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夺得长征的最后胜利靠的是大无畏的精神、战争必胜的信念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影片中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给我们描绘一副壮烈豪迈的画面: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红四方面军历经挫折、辗转北上;红二、六军团突破重围转战云贵、进入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以及红军三大方面军会师。
影片生动地展现了红军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畏艰险的生动形象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非凡的智慧。
党支部组织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和党员观看了电影《红旗漫卷西风》,我们大家心中感慨万千,一场电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壮丽史诗,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扬先进性的光辉篇章。80年岁月流逝但红军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依然让我们心潮激荡、热血澎湃,激励着我们进行新的长征。
篇17:红旗漫卷西风电影观后感
红色,大地被红色浸染。
那不是低沉的暗红,也不是高亢的亮红,而是蓬勃似火,坚韧似朝阳的中国红,像一朵鲜花开放在中国的大地上,由点及面的蔓延开来。沸腾着,新生的火红色的力量,伫立着的旗帜,在高声的歌唱。
“红军来了!红军来了!”整齐而矫健的步伐,人未至而声先到,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开路。
激情的将士在广场上挥动着臂膀:“把属于我们的夺回来!红军万岁!”不多时,红色的队伍便开始延长,浩浩荡荡的行走在大道上。
他们风餐露宿,披荆斩棘,手中虽所剩无几,心中却充满了信仰。为什么而战?为了祖国,为了太平盛世,为了妻儿家室的安康。他们战斗,不怕牺牲,不怕风和血,傲然面对疾风和大江。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团结就是力量!”一腔热血,一担干粮,和那坚定着迈起来的步伐,冲破了枪林弹雨,跨过了赤水黄河,走过了草地,越过了雪山。插下无数把红色的旗帜,将希望带给无数受苦受难的同胞。
“是的,我们能赢!”
红色,红色的,那是胜利之光。
万里云山入浩歌,自带王师凯歌唱!
篇18:红旗漫卷西风电影观后感
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以发生在陕西地域的近代革命重要史实作为总体叙事背景和构架,艺术性地虚构了梁万龙、秦声达、李耀川三个从辛亥革命一路走来的结拜兄弟之间因为彼此信仰变迁而演绎出的兄弟之间以及家庭子女之间种种恩怨情仇的故事,真实地表现了革命先驱历经人生沧桑磨难、坚守红色信仰不动摇的心路历程,感人至深又引人沉思。
该剧整体剧情架构好,主题、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以李志远、秦怀文、秦怀武、梁冬梅等为核心的年轻组合群像塑造成功,他们在特殊的年代里,信仰各异、常常互相为敌;但是终归因为亲情、友情、爱情又彼此挂念、相帮相助、彼此谅解。这些相关情节的编织与演绎,跳出了以往某些类似题材剧艺术表现较为功利化、刻板化的窠臼,更注重站在现代人性人情的角度深刻表现政治纷争带给人性与情感的迷乱和伤害;尤其是对于父代之间、子代之间、以及父子之间的各种富有张力的戏剧化冲突矛盾演绎到位,塑造出了特定历史情境下真实可感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该剧还非常注重在成功塑造人物形象时,对浓郁的陕西历史地域文化特色的镜像化渲染与表现。
剧中梁万龙、秦达声、李耀林三人作为父一代的形象架构和剧情演绎也精彩到位,尤其是梁万龙的形象塑造成功新颖、富有现代意识。另外,该剧叙事流畅、镜像语言处理精良细致。在演员表演方面,也真正达到了老艺术家与中青年表演实力派及新秀联袂互动、相得益彰的效果,既有张嘉译、郭晓峰、张粟、吕一、姬他、封柏等颜值实力兼具的中青年演员献艺,又有杜志国、方青卓、张光北、谭凯等知名老艺术家压阵,带给观众们很好的观赏体验。
篇19:红旗漫卷西风电影观后感
观看二万五千里长征记录片《红旗漫卷西风》,该片以许多珍贵的史实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峥蝾岁月里红军为民族和人民解放不畏艰险的鲜活现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刻揭示了没有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生动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中共党史、军史优秀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今天,历史的硝烟虽然远去,但是在那段红色岁月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仍然是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百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在长征途中,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战士用打不败、战不垮、苦不倒、累不死、誓夺胜利的革命精神,和以自己血肉之躯所铸造的长征历史,不仅使我们心灵震撼,而且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青春是用来崇高伟大的;青春是用来拼搏奋斗的;青春是用来感恩回报的!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一生只有一次的美好青春,如江河奔流,勇往直前。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向青春致敬,并以青春的名义承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青春感恩,以青春回报,以青春使国之富强!
今天,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中国人民一代接着一代持续奋斗的结果。曾经的红色年代虽然伴随着历史的巨轮离我们越来越久远,但是其中传递出的人性关怀与现实意义依然能为如今的我们提供精神支撑,让我们得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篇20:红旗漫卷西风电影观后感
观看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主题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影片用当事人口述、实景还原等方式展现了波澜壮阔的长征历史篇章。
历史证明,长征的胜利,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胜利。红军的胜利,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胜利。正是由于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红军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把战略退却变为向抗日前线的伟大进军;才能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红军的坚强团结。正是由于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各路红军分路突围、各自为战时,才能达成高度的战略默契;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转移,南方游击根据地的征战,陕甘红军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游击作战,以及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的地下党组织的活动,才能形成一个相互策应配合的整体。创造这样的战争奇观,靠的就是红军始终坚持听党指挥不动摇!
走在新世纪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当前,首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顺利召开,但是设备维修厂保驾的艰巨任务不会改变。支部联合行政成立设备专项抢修小组,针对重点列车维修设备的应急保障工作,认真总结现场保障措施的得失。部门的专业职能组党员加强了展会重点区域检查,帮助、指导维修班组检修、故障分析、质量控制。抢险队党员同志在展会期间积极实施应急联动,确保了展会期间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序。
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篇21: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
作为一部反映陕西近现代革命历史的'电视剧,该剧一经播出反响强烈,引发了广泛热议。该剧选材独特、剧作扎实,凸显了陕西革命先辈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出色贡献,传承了陕派电视剧的红色经典和革命精神,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将“陕西故事”讲述得颇为精彩,成为了一道醒目而靓丽的红色风景。
首先,该剧立足于讲述陕西故事,以西安城里梁家、秦家、李家三家人父辈及子辈的人生选择和命运交集为故事线索,以辛亥革命以来至1949年西安解放为历史背景,颇为全景地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陕西的革命历史。
其次,该剧采取了家国同构的叙事手法,虚实结合,以虚构表现为主,故事建构和情节设置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充满悬念,使得人物的命运颇具戏剧张力。
再次,剧作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令观众难忘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家族中选择跟共产党闹革命的一方,还是选择国民党三民主义的一方,或是中间力量,同情革命的一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合情合理,形神统一。尤其对于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的表现都具有较好的说服力。
最后,该剧制作颇为精良,在战争场景、城市街景、人物服装、道具、化妆等方面均颇为考究,体现了当年历史环境的真实感和质地感。同时,该剧的美术考究,保证了历史真实和观赏效果的统一,总体上显得大气磅礴而不失细节考究、气势恢弘而更具视听张力。
篇22: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800字
在《红旗漫卷西风》中我看到了那些只能在历史书中书写的画面。在大渡河冰冷的泸定桥上穿越熊熊火焰,抵达对岸;在冰天雪地的草原里,忍饥挨饿,睡雪窝,为了战友,为了革命勇于牺牲自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病入膏肓的小孩将最后一把口粮喂进了背他的人民战士的口中,感受到咀嚼才咽下最后一口气,安心离开这个世界。长征路漫漫,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众所周知,红四方面军历经挫折、辗转北上;红二、六军团突破重围,转战云贵、进入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以及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会师的长征史诗,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畏艰险的生动形象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非凡的智慧和革命英雄气概。
历史越久远,我们看的越清晰。党的事业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历经艰难万险,用自己的青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生长在幸福的和平年代,更应该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尤其在现在“创文”时期,时刻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为公交的美好明天,为快速公交纪念来临之际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23: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800字
《红旗漫卷西风》纪录片讲述了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共产党领导下,三大方面军在四川经历爬雪山、过草地、渡大河的艰苦历程。沿中央红军和红二、四方面军在四川的长征行军路线,实地实景采访拍摄,并辅以多位党史、军史专家及红军后代,讲述长征故事,这些故事非常震撼与真实,极大的触及到我内心深处。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这场战略大转移,其中红一、二方面军相继经过四川;红四方面军则从川陕根据地出发,以古蔺、叙永、冕宁、泸定、巴中等发生过举世闻名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县为重点,充分运用对老红军等的.人物访谈,对革命遗址、遗迹的精心展示,对革命文物以及其背后的一个个革命故事的生动刻画和细节呈现,充满激情、线条清晰地生动地再现了80多年前,万里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巴蜀大地上所留下的宏伟足迹,所书写的灿烂篇章。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长征中,红军在四川停留的时间最长,经过的地域最广阔,遇到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坚决,指战员付出的牺牲也最大:两河口会议、巴西会议、毛尔盖会议、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过雪山草地、与张国焘“左”倾机会主义斗争等重大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四川,红军长征在四川这块土地上镌刻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也书写出了光耀千秋的革命业绩。
看完该纪录片后,我深切感受到,党的事业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历经艰难万险,用自己的青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他们是依靠坚定的信念、强烈的意识、最终获得了长征的胜利。我身处上海地铁这个大家庭中,在工作中更要有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不畏艰难、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的长征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在工作的实践中做一名合格党员。
篇24: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800字
张粟是“红色偶像”,他因革命战争剧《将军日记》中的杨树林而再次成名。在新世纪以来,他饰演的角色类型大多属于“红色”角色,并且大多具有军官的硬汉与帅的气质,使得他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影十六载,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千差万别的人物形象:不屈服的帝王光绪、阳光俊朗的袁伟、眉清目秀且风流倜傥的神农、博学多才且儒雅睿智的刘师培、威猛且霸气十足的日本倭寇上泉重次、华横溢的严监生、憨厚朴实且勇敢直率的关峰……他们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但都在张粟的演绎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如今,张粟再次挑战“红色偶像”角色,在电视剧《红旗漫卷西风》中扮演他远。由于张粟在革命题材剧中参演,“是一个可塑型极强的演员,其硬朗的外形在演艺圈中是很少见的,而他也有着游刃有余的表演”,以至于,他自觉或不自觉的将那份硬朗的气质赋予到角色身上。这种融入角色的演绎,使得张粟在处理从游手好闲,走向革命的他远,显得游刃有余,让张粟的“他远”即合理有具有独一无二性。
作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剧,《红旗漫卷西风》讲述了1927年到1949年期间,革命先驱们从照金走向延安、从延安走向全国的革命故事。该剧是一部革命题材剧,对来自不同阵营的人物刻画得十分细腻。张粟饰演的他远,是寄居在伯父家,过着公子哥的生活。他有着富家子弟的懒散,但为人正直,心地善良。他远看着未见的父亲李耀川(郭晓峰饰),既是想念,又是害怕,当李耀川见他,想去拥抱的时候,他选择了拒绝,同时,也伸出了手。这一小小的举动,便将他远心里那份矛盾的情感表现了出来。一个伸手,一个窥探的眼神,张粟就突出了他远的个性特点。
导演王飞在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战争只是大背景下的时代特征,这部戏主要是从人物的情感出发,在描述大国小家的历史命运时,展现出了两代人在不同信仰下每个人的走向及其交织迸发出的情感。”其实,这个主要人物就是他远。他远虽然生活在伯父家,但是其父亲李耀川与伯父梁万龙(杜志国饰),与舅舅秦声达(张光北饰)三兄弟,组成了一个权力格局。梁万龙是中间派,调和着二弟李耀川与三弟秦声达的矛盾,毕竟是20年的生死之交。然而,心狠手辣、老谋深算的李耀川不将兄弟情放在心上,处心积虑地想除掉秦声达。如此,一场围绕三个家族的斗争史,便徐徐拉开帷幕。他远,在成长的历程中,逐渐明白父辈的关系,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张粟在理解角色后,为他远设计了成熟、干练、活泼的性格基调,为人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相同的是,父辈的三兄弟,转移到了他远、秦怀文(姬他饰)、秦怀武(封柏饰)三兄弟身上,同样是各自属于各自的阵营。面对着父亲李耀川,他远是拒绝的,他不想跟随父亲,成为残杀同胞的“罪人”;面对着发小梁冬梅(吕一饰),他远能明白爱是什么,精神是什么?面对着秦怀文和秦怀武,他远的内心是矛盾的,因为他们终究要兄弟反目,刀剑相向。例如,在刺杀校长程慕贤(张嘉译饰)的行动中,他远兄弟三人第一次发生正面冲突,而他远一句“你们别忘了,咱们是兄弟啊”则道出了内心的真性情。张粟为他远找到了准确的形体动作,也将激烈的人物状态和刚正不阿的一面不露痕迹地展现了出来。如果没有张粟骨子里的气质,恐怕很难将复杂的他远演绎而出。
“会演戏”的张粟,总能以“角色”,带给观众惊喜。无论是他远,还是其他的角色,我觉得,张粟都是一个值得被期待的演员。
篇25: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800字
这部历史革命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的场景以及红二、四军团突破重围,转战云贵,进入四川甘孜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胜利会师的长征史诗进行了完整再现。
通过观看电影,让我们重温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对长征过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川贵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度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红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电影结束后,我再次被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征程所深深震撼了,我深切感受到,党的事业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长征整个历程,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的胜利,都体现着中国红军战士“大无畏”、不怕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坚持与信念,也将永远激励着我。面对着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一片片苍茫无涯的草地,红军战士们义无反顾,从不退缩,才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乐章。
现在生活的我们应时刻牢记党的历史,时刻用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学思践悟、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并把长征中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发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会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并用长征精神时刻鞭策自己。
篇26:《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心得体会
今天,市委党校组织我们集中观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记录片《红旗漫卷西风》,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红四方面军历经挫折、辗转北上;红二、六军团突破重围,转战云贵、进入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以及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会师的长征史诗,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畏艰险的生动形象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非凡的智慧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历史越久远,我们看到的越清晰。红军远征的两年中,既有艰苦卓绝的跋涉,又有气壮山河的战斗,还有人定胜天的奇迹,更有雄浑豪迈的胜利。这支红色队伍所体现的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磁石、如火炬一样吸引和带领着一代又一代人找到了信仰的真谛、人生的方向和精神的力量。今天,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
我们要做坚定的信仰者。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自然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今天,虽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共产党人一如既往的理想和信仰没有变。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激励着我们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新长征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秉承这种信仰,立足自身岗位,面对繁重的任务,挺起脊梁、敢于担当;面对利益的诱惑,站稳脚跟、初心不改,多谋实事、多干实事,“实打实”地为“两个一百年”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们要做无私的奉献者。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爬雪山、过草地,一切超越人类想象的苦难,都是由一位位甘愿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铸就的人间奇迹。新长征路上,像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共产党人为什么总是让人怀念?就是因为他们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让群众至今不能忘怀。今天,我们生逢盛世,就是要把无私奉献当作共产党人的最大幸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我们党员干部都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在奉献中实现自己出彩人生。
我们要做群众的贴心人。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当年,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一首《十送红军》就这样传唱至今。共产党人要永远像长征时期那样做群众的贴心人。今天,我们依靠群众干事创业,就要和群众将心比心、赢得真心。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的呼声和需求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第一信号。“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有了群众的支持,有了百姓的真心,新长征就一定会继续取得新胜利。
篇27:《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心得体会
铁血丹心,英雄本色
2018年9月21日,设备维修厂党支部党员同志参与了公司党委组织的观看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主题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影片用当事人口述、实景还原等方式展现了波澜壮阔的长征历史 篇章。
历史证明,长征的胜利,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胜利。红军的胜利,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胜利。正是由于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红军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把战略退却变为向抗日前线的伟大进军;才能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红军的坚强团结。正是由于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各路红军分路突围、各自为战时,才能达成高度的战略默契;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转移,南方游击根据地的征战,陕甘红军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游击作战,以及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党组织的活动,才能形成一个相互策应配合的整体。创造这样的战争奇观,靠的就是红军始终坚持听党指挥不动摇!
走在新世纪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当前,首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顺利召开,但是设备维修厂保驾的艰巨任务不会改变。支部联合行政成立设备专项抢修小组,针对重点列车维修设备的应急保障工作,认真总结现场保障措施的得失。部门的专业职能组党员加强了展会重点区域检查,帮助、指导维修班组检修、故障分析、质量控制。抢险队党员同志在展会期间积极实施应急联动,确保了展会期间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序。
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 边红旗观后感
★ 毛泽东诗词赏析
★ 长征的诗词
★ 关于长征的诗词
★ 长征诗词
【红旗漫卷西风影片观后感作文(锦集27篇)】相关文章:
国庆节爱国古诗词精选2022-04-29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设计2023-12-22
教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思想汇报2023-11-05
关于长城的谚语2022-09-19
建国七十周年献礼心得观后感版2023-12-24
长城的谚语2023-07-18
有关长城的谚语2023-11-01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2022-05-06
我和我的祖国献礼建国70周年优秀观后感2022-05-13
关于爱国的古诗词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