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论语作文700字(共26篇)由网友“得意靓靓”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读论语作文70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我读论语作文700字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统一种独特文化心理定势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文化,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不可能延续五千年。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论语》,《论语》是一本中国传世经典丛书,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宗教、艺术、医药、民俗等各个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源远流长、内容宏富的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之精华。其中,有一段使我深有感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孔子说:“勤求学问但不用心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挖空心思去想却不认真读书,那还是疑难丛生得不到确实的知识的。”
对啊,学习要勤学好问,学问是要自己用心去学的,有了学问但没有用心思考,就会迷惑,是没有作用处的,不能领贯通和有新的发现。相反的,有了思想就要用学问来培养,如青少年们,天生聪明,但不爱学习,就像美国有些青少年一样,由吸毒而裸奔,以后还不知道会玩出什么花样。所以人要有思想也要有学问,两者必须两相兼顾,只想不学终究一无所得,只学不想会糊里糊涂。像我们现在这么小就应该用功读书,做什么事都从娃娃抓起,像我看书都是家长催的,不催就不看不学,但有时一有兴趣的话,就会看看一两眼。一个人只知道读书,而不是用心去读,那么只如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读书必须用智慧来分辨书中所讲的道理是否正确,要从书中找出一个自我。书读多了,想深了,见广了,便会离开书本,足见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成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
这也使我懂得了,读书就要用心读,而不是读了就过了,还要反复的读几遍,不懂的地方要不耻下问,这样才能吸取里面的知识,相反,读书不认真读,那就不要读,因为那都是惘然,所以从今天我懂得了这个道理开始,一直到未来,都要有方法的去学习。
篇2:我读论语作文700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教给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理想之道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及古人对它的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心中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成绩更重要。
心灵之道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的事情,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磨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便是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些遗憾,将会导致什么后果?一种遗憾,其实可以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又会是什么呢?那就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生活。
《论语》是道德和智慧的凝结,它是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坦率、正直、宽容的友人。它是可以映射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休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的引路灯,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篇3:我读论语作文700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就要多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孔子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论语》这本书主要是由他的弟子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及言行而流传于世的。在我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就要求我读《论语》这本书了。
《论语》这本书,教给我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就是说有三种朋友有利于你,也有三种朋友不利于你。正直,诚实,见多识广的朋友有利于你,拍马屁,两面派,夸夸其谈的朋友不利于你。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交对我们有利的朋友,交了好朋友可以弥补我们的缺点,做得不足的地方,可以有好朋友指正,同时朋友有困难,也要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才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但交了损友,他不仅使你变得跟他一样坏,甚至可以使你变得更坏。对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
学习,是我们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死读书而不会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最终一无所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不死读书,把书读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再反复地温习,总会有新的发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收获,甚至可以成为一代宗师。
《论语》这部书是道德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深入地了解这部书,学会放弃,学会宽容,学会舍得,学会立志,这也是孔子所要传达的思想。学了这部书,我受益良多,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提高素质。
篇4:我读论语作文700字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论语》,体会《论语》,使我感受颇深。
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侄,谄也。”爱国是任何人的责任,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这么强大了,是因为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浓浓的爱国心。在抗日期间,大批日军进攻中国,他们以为有着精良装备,就可以占领中国,但是他们错了,中国人的爱国情令他们没有投降,而是与日军展开了搏斗,虽然有些汉奸投靠日军,而且我军的装备极差,但是我们中国人有着前赴后继的精神,倒下一批,又冲上一批,终于那狂妄的日军被我们那“爱国情“打败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懂得了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的流去。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是永不停留的,如果你每浪费一分钟,你的生命就会减少一分钟,因为生命是用时间组成的,珍惜时间就相当于珍惜生命,浪费时间就相当于浪费生命。我在一本书上读了这样一个科幻故事,它讲的是在一个小村庄,来了一个人,开了一个时光屋,在里面可以用时光来换钱,村子里的人都换钱,有的用了换了30万,有的用换了50万,有的人甚至用50年换了180万。不到几个月的时间村子里的年轻人都没有了,只有一个青年没有变自己的时间,不到几年的时间,就拥有了几百万元的家产,而那些变卖自己时间的人悔也来不及了。我知道了背叛时间的人,时间也会背叛他。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令我懂得了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不要总说别人的不是,我有时候就犯这样的错误。一次,我弟弟抄了一篇作文,我没在意,妈妈发现后说了我,为什么不制止弟弟。我说他的事我为啥管,事后我很后悔,我是哥哥要帮助弟弟的。
《论语》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一块体会《论语》吧!
篇5:我与《论语》作文700字
我与《论语》作文700字
小学时,我并没有接触过《论语》,只知道它是儒家四书五经罢了。上初一时,国家开始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这才把《论语》拉入了我的生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简单的几句话,就教会我学习方法,做人根本与处世态度。“读经,背经,诵经”加上一周七次的午读,将《论语》拉进了我的学习。
我国古圣人孔子注重“信”的教育,他教导他的弟子守信。《论语》中多描写了他的言行,使我更加守信了。学校的孟老师是个极其热爱国学的'老师,每逢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时,孟老师便带领我们背诵《论语》以举行“开幕式”。将《论语》融入了我的生活。
初学《论语》时,我感到不耐烦“整天念这所谓的经书,有什么用呢?”
一天,放学回家,帮妈妈提了桶水(以前从未主动提过),妈妈夸我长大了、懂事了,这时我才知道,“整天念那所谓的经书”并不是无用。它正潜移默化着我们的性格、行为,告诉我们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真谛!
《论语》本身就是我国古代文学思想著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广为称颂,贵族们学习学的不就是《论语》吗?汉朝时,文帝推广儒家经典,在民间四书五经的传颂已习以为常了,在皇宫,大小官员学习儒教,可现在,被丢弃的“之乎者也”仍然没人过问,所以国家开始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听!一声声诵读经典的声音从教室传出,仿佛又回到了小学那一声声“床前明月光”,这声音听着多么使人舒心。《论语》凝结了一代人的智慧,承载了一代人的经验,传承了百世人的信念。
诵读经典,诵读《论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教会一种新的技能――立身处世,可以引领我们的未来,我相信我们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上千年以来的智慧结晶,让我们一起“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
篇6:我喜欢读论语作文
我喜欢读论语作文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对书爱不释手。每次手中捧着一本书,我心中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尤其是遇到好书,总是百读不厌。
有一天,妈妈给我带回一本《论语》,我高兴极了。我早就从电视里看到不少地方兴起学习《论语》的热潮,早就希望自己也能读到这本书,没想到现在就能一饱眼福了,真是快哉!
《论语》历行了两千多个春秋,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它是一本记录了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被历代当朝者治理天下所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又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自从阅读了论语之后,我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每天放学都会认真地把学过的知识再复习一遍,果然。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我也越来越有成就感。这可都是论语教诲有方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我十分羞愧,因为以前,不论是发试卷或是发作业本我都要最新最干净的,这是私心在作怪,论语使我认识到了错误,让我明白了要为别人付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我明白了,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不要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
论语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也许每个人读论语都会有不同的心得,我也不例外。在这个浮燥的社会中,我只想企图寻找一片宁静的归宿,寻找一片文化的净土。做自己能做之事,行自己能行之事。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足矣!我喜欢读《论语》。
篇7:读我高中作文700字
读我高中作文700字
读一本好书,能读出生命的真谛与哲学启示,读自己,读我,我读出了……
人只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是那其中的一员,所以我更加如同芦苇一样渺小,然而独一无二的思想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我骄傲自豪。一千年前,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那“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言论是客人的真情实感,是的,我如蜉蝣,如粟粒,我的一生就如宇宙一眨眼的瞬间。我没有彭祖的长久,但不必莫名感伤,芸芸众生中,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渺小的。我肯定我的渺小。我肯定我的独一无二。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仿佛是一块块洁白无渍的布匹,被命运之手投进一只只大染缸,等待着被同化,被染上色彩斑斓的花色,既然我是独一无二的,又怎能被同化,怎能沾染上世俗的颜色?我的思想不能被同化,就像不能找出另一个我来一样。陶渊明种菊、赏菊不就是一种坚持自我的表现吗?读曹禺的女神,我震撼了,那激进的天狗,象天神一般,吞噬太阳,月亮甚至整个宇宙,与众不同,独立的个性正是我所追求的。好罢,就让我变成天狗,吞噬一切,蔑视一切,追求个性,追求自我。
时间总是在我不经意间悄悄溜走,即使我的生命是如此短暂。生命的短暂警示我珍惜一分一秒,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不为虚度光阴而后悔,虽然我只走过了短短的几十年,但是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漫长的、充满回忆的。正因为它充满了对与错,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喜悦,我才更应该不时停下来,回头看看那些曲折的脚印,细细回味那些曾经坎坷、曾经深刻的地方。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是我骄傲的资本,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审视自己的不足,肯定自己的长处,将那些资本当作推动我前进的动力,当做失意时的鼓励,我相信我能走得更远更轻松。审视自我,也是一种前进的独特方式。
读我,读出自我。读我,做骄傲的我、真实的我、积极的我。
篇8:我读高一作文700字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性格外向的女孩。看书、交朋友……都是我的爱好。知难而进是我的特点,急于求成是我的缺点。
我十分喜爱看书。其中,作文书和童话书是我的最爱。读童话书时,我自己也仿佛
进入了童话内容当中。当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时,我对小女孩的死深表同情,流下了热泪。当读到《白雪公主》这篇童话中,恶毒的王后受到严励的惩罚时,我的心十分高兴,觉得她罪有应得!当读到令人发笑的情节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
我喜欢结交朋友。每一次来到一个新班级体时,总爱交一些新的朋友。“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朋友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能与朋友并肩携手,同甘共苦是最幸福的。进入新的集体后,我会主动帮助别人。使新同学感受我的热情,从而成为我的朋友,一起创建一份纯真的、万古长青的友谊。当然,对于以前的.老朋友也会经常在一起聚。
知难而进是我的特点。每当遇到困难时,我不会轻易放弃。而是把困难当做一次磨炼自己的机会,让自己在磨炼中提高。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做数学作业。突然遇到了一道难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我没有放弃解答这道题。因为我想: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解答这道难题。于是,我就尝试用各种思路去想、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答。过了好一会儿,终于被我解答了这道难题。
但,人总不是完美的。急于求成是我的缺点。我有一次为了快点写完作业,就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第二天小组长检查,不但错了很多,而且字迹潦草。唉,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应该痛改前非。
我就是这样一个爱看书、爱结交朋友、知难而进和急于求成的人。
篇9:我读高一作文700字
已是那么久了,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你的年龄,你的姓名,每次见到你都有一个特定的称呼——老师。
初次见到你时是在教室里,当得知你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时,便悄悄的松了口气,潜意识里认为年龄可以代表知识沉淀的另一种形式吧。也庆幸自己并未看错,你的博学,健谈,也令我难以平静,以至于你的模样在消失将近两个星期后,我依然还恍若昨天。
你突然的离开,就像一滴水滴入大海,无影无踪。当别的老师走近你的课堂,告诉我们你去医院检查医院,由他来代课时,我们甚至还颇为怀疑,在课堂上如此侃侃而谈的你,怎会轻易得病,没人知道你得了什么病,也没有人知道你多久回来。大家都只是静静的盼望,期待,而这种情绪并未在随后消散半分。上课少了那张和蔼可亲的脸,那张评古到今的嘴,那副一陈不变的西装打扮,我想我们都不会习惯。
当得知你回来的消息刹那,全班都沸腾了,就像一锅滚烫的水。此时你走进教室,班上顿时掌声雷动,长流不息的声响是伴随你一路的。
那刻,我记忆犹新。
你又站上了那个高高的讲台,你亦如当时那般精神,丝毫不像别人口中说的那副泱泱病态。你开口的第一句话不是埋怨,不是诉苦,而是一句道歉,由于身体原因,你耽搁了我们那么多节课,你感到抱歉。随后你又笑谈起你的病---肺癌晚期。我不知道我为何要用“笑谈”这词,可你当时正是那种打趣的态度,仿佛不是在说你的故事。你笑着比喻说自己是死马当活马医,接受了化疗来以毒攻毒。你又讲了你跟医生的玩笑,说你是钱命都要的人嘞。我那时看到的你并不是一个威严的学者,老气横秋的教师而是一个玩性十足老头罢了。你在住院期间也并未安分,时常出去钓钓鱼,逛逛街。我不敢想象你当时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所发生的一切。
一个人能将生死看得如此单薄,笑谈自己的不幸,那是一张多么伟大的存在?
篇10:我读简爱作文700字
我读简爱作文700字
简爱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简爱的女孩,背负着自然与社会给她的一切不幸开始了她人生的故事。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从小就承受着同龄人所难以承受的煎熬。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毒打,无时不刻不折磨她那幼小的心灵。
然而一切又一切的不幸,并不能改变简爱面对生活的勇气。在承受中,她学会了坚强。她依旧正对生活,直面人生,从不会对别人逆来顺受;她依旧自主,自己的命运决不让他人宰割;她依旧美丽,一种超脱凡俗的美丽。这样一位刚毅、豁达、美丽的女孩,是值得被爱的。
故事的结尾,是令人痛惜的,丈夫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也成了残废。这对简爱来说是一个比天还大的打击。面对再一次的不幸,面对人生又一次鞭打,简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他——丈夫罗切斯特。不必问简爱为何如此选择,因为她选择的只是自己的尊严。
在命运的嘲弄下,简爱的内心始终是圣洁的,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她矢志不渝地选择了正直、高尚、纯洁和自尊。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即使是在穷困潦倒之际,她都有爱与尊严。因为一切的获得,都来自她自己对于命运的主宰。
纵观当今社会,爱和情谊往往被曲解了。人们过多地重视金钱、名利、地位。试问,在金钱的堆积下,有多少人获得了真正的幸福呢?在选择爱情时,又有多少人被金钱击倒、被权利拖垮呢?在种种诱惑、迷幻之中,有多少人以自己的尊严得到了真爱呢?这些人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主宰命运的自尊。当然,他们也同时失去了幸福,一种有着真爱的幸福。这样的人,成了可悲的现代人。
掩卷而思,简 爱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当我们带着世俗的浮躁之心,读着简 爱时,她就好像一粒明矾,净化着我们心中的杂志。
简爱就像她的名字那样,一直拥有一种简单的爱。然而,简单、朴实的爱,更显示出伟大的人格和尊严。简 爱对现代人发出了忠告:为了爱,请留住你的尊严。简爱让一个又一个的读者为它鼓掌,为尊严鼓掌!
篇11:我读西游700字作文
我读西游700字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月光色,纸墨香。
点一盏孤灯,抿一口清茶,抚一卷残页。静谧的夜,又一次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翻弄着泛黄的书页,像是打开了尘封的记忆,思绪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是谁大闹了天宫?是谁踢反了太上老君的丹炉?是谁打碎了琉璃盏?又是谁,苦苦行了十万八千里,却换来本本无字经书?一部奇幻迷离的《西游记》,又引发了多少人的深思。
小时候,我读西游,记忆便是一杯五彩的鸡尾酒,是孙悟空花果山称王时的一声大笑,是他龙宫借宝时的一串水花,是他大闹天宫时的一道英姿。在童年的记忆中,满目都是那个美猴王的放荡不羁,是他的顽皮机智,是他的英勇善战。至于那唐僧的`愚昧无知、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和尚的木讷少言,全部成了孙猴子光环旁的绿叶,点缀着他那齐天大圣的形象。
儿时读西游,看到的是孙悟空的横空出世,看到的是那个如梦似幻的神魔世界。
长大了,再读西游,记忆化作一阵坚韧的黄沙,是沙悟净双肩上厚厚的老茧,是猪悟能深夜望月时脸上的一抹神伤,是孙行者头上的那个金箍儿。古道的风,吹不乱了唐三藏的步履,也吹不乱白龙马的喘息,却吹走了六根六情,留下师徒四人坚韧的背影。
那时读西游,看到的是唐僧眼里的淡定之风,看到的是那四个顽强而不羁的生命。
如今,又读西游,记忆又变成黑暗的深渊,是孙悟空踢倒的炼丹炉,是那座压了孙大圣五百年的五指山,亦或是观音池中的金鱼、老子座下的青牛、灵吉菩萨座下的狮子。漫天神佛的脸,突然变得昏暗模糊:破碎的琉璃盏,高傲的仙人菩萨,六耳猕猴临死前的哀嚎,紫金钵盂的无奈送出;恍然间,那些高高在上的面容变得扭曲、丑恶。
现在读西游,看到了圣人佛祖的霞光背后,也有无尽的黑暗,那看似平凡的西游之路,又似乎遍布阴谋,看到那原先鲜活的师徒四人,在成道称佛后,也变成了雕塑上那一张张木讷无情的脸。
我读西游,读出了甜,读出了苦,读出了一丝明悟,也读出了一丝迷茫,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愿在回忆中,师徒四人的脚步不停,永远追寻着心中的执念。
初三:一叶残霜
篇12:我读懂了作文700字
我读懂了作文700字
落叶盘旋而下,寻找着秋天的归宿……弯腰捡起这枯黄的残叶,静伫许久,便从那有序的脉络中读出来秋的沧桑,读懂了秋天的心……
寂寞点燃了希望
踱步在有败落的残叶铺成的小道上,萧瑟秋风从肩旁拂过,迅疾回首,留下的只有它寂寞的背影。垂首叹问:为何秋日此般悲寂寥?为何秋风也如此寂寞……出乎间,那冰冷的秋风却盘旋而起,卷起地上落叶纷飞,时高时低,时聚时散……从那回眸的执着中,突然间读懂了寂寞秋风那丝丝不舍之绪;读懂了攒聚在这萧瑟中的依恋;读懂了寂寞秋日的多情;更读懂了生处寂寞之境时的红炽炽的希望之心……
伤感唤醒了牵挂
穿梭在人海烟云之中,芸芸众生,试问,有多少游子在秋日里潸然落泪,又有多少流浪者在秋日里伤感怀乡……秋啊!是你用伤感唤醒了沉睡在人们心中的牵挂,是你用这最无声的乡思勾勒了一幅幅人们内心深处最疼痛的伤疤。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所谓的“悲秋”,读懂了“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萧落兮雁南归”的意境;读懂了“寒城一以眺,平出正苍然”的萧条;更读懂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感慨……读懂了你啊,秋。读懂你用你的伤感唤醒人儿牵挂的良苦用心……
寒冷孕育了温暖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日之寒,是刺骨的风寒,是迎风的严寒。蜷缩在秋风中,感到身体中只有那仅余留的温度,而陪伴在身旁的只剩下冰冷的空气。寒冷的秋日里,有枯萎的树儿,凋零的花儿,更多的是那可勤人儿。有雾的凌晨借着灯光却依稀可见那马路上早练的人儿,他们丝毫不畏惧着零摄氏度的温度,看到的'只有淡定从容。是秋儿的寒冷给了他们孕育温暖的机会。同样,人儿要用他们的温暖蒸腾掉这秋的寒冷。可人的秋啊!你的一次又一次看似挫折的机会,总给人以莫大的锤炼。读懂了孕育出最纯,最真的温暖……
秋啊!我读懂了你的心。欣赏你这颗沉默从容的心。我要高歌赞美你,赞美你这颗印刻着脉络的沧桑的心。落叶依旧盘旋,但此时却是不一样的秋,不一样的秋天的心……
篇13:读论语有感700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听,书房里传来一阵悦耳的读书声,这是我在读《论语》。《论语》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学生根据孔子的言行编写成的一本书。
《论语》这本书里讲了许多道理,比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的同时,有新发现,新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爸爸妈妈和老师们经常对我们说“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还要经常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他们大概也是从《论语》中受到的启发吧!再比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学习但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缺乏信心。有时候我遇上了难题,就有了畏难情绪,不想自己思考,老想寻求帮助,还很急躁。每当这时妈妈就会提醒我说“你忘了孔子的话了吗?”
一经提醒我会慢慢平静下来,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居然经常会把难题给解开了,每当我解决难题之后都会从心里佩服孔子,怪不得人们会尊称他为“圣人”,他说得可真对呀!孔子还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告诉我们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同学之间往往会因为误解而发生矛盾,我也不例外。但自从我读了这一句以后,与同学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我会常常想提醒自己,可能是我误会别人了,还是不要这么小气吧。就这样,慢慢气就消了,又和同学一起快乐地玩耍了。
《论语》真是一本好书,每句简短的话里却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圣人伟大的智慧!我越来越喜欢读《论语》了,我还要继续读下去!
篇14:读论语有感700字
在这个长达3个星期之久的寒假里,我读了一夲国学经典——《论语》。正像它的题目一样,古代大文学家孔子用自己独当一面的方式论述了“语”这个字。
打开《论语》,我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了一个充满睿智的鲜活的`人正向我们昂首走来。——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影响了中国两 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伟人,他留下了许多供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鉴的文字。他的言行论及了孝道、治学、立德、为政,他的思想 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尽管他的思想言论尚不全部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完全相吻合,但足可以成为一面镜子, 供后人们照出自己的面貌。
刚开始读之品之之时,我觉得那些满是“之乎者也”的句子和段落乏味之极,就像老和尚那样念着无聊的经,但逐渐逐渐我被孔子的儒术渲染了。孔子注重的是 孝、学、德,而那些金钱与名义,在他的眼中只不过是粪土罢了。他的地位在文学界上很高,却不是官场上的追猎者,他只不过是一个老师、先生,不断以实践教导 堂下的众弟子。
在《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 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 ;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 仅安于贫贱,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就是孔 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论语》是文化经典之一。它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今天我们读《论语》,要做到继承吸取其精 华,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以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才是学习、研究《论语》的现代价值所在。
篇15:我读《论语》
一 展读<论语>,处处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儒雅和谦逊的君子作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夫子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却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表露的是一种以他人为上的可贵的谦逊.再如“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之句,作为一代大学问家,他把自己学识渊博的原因归结为勤奋和好学,而不是夸耀自己,其坦诚之心可鉴.论语>
作 者:闫学 作者单位:山东章丘市实验小学 刊 名:师道 英文刊名:TEACHER DOCTRINES 年,卷(期):20xx “”(2) 分类号: 关键词:篇16:我读论语随笔
我读论语随笔
要是读书都总要问个为什么那就索性别读。
20xx年春天的时候我在太原书城买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论语》——《论语译注》,值得一提的是自此后两年都未曾读过这本书,更不用说在几个月内读完这本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经典了。
20xx年业余的时间我觉得自己该读读书了,又想起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两年间虽说没有怎么去读,但总是念念不忘,时间久了,就好像欠了账一般。既然是“欠账”,那自然是要还的。
20xx年夏天时候,记得是7月份左右,我总算开始翻看这本书了,没多久就又不读了:自己反问自己读《论语》有什么用?我当然不知道,也没人告诉我;恐怕当时有人告诉我原因,我也不一定会读,因为那是别人读的理由,和我有多大关系呢?
就这样,断断续续的在读与不读之间过完了20xx年的业余时间。
时间当然是来到了20xx年,对我读书而言这是比较关键的一年。就在这一年我总算是和书较上劲了,尤其是“欠账”的那本书:《论语译注》。业余时间总要逼着自己去读那么一两则《论语》,即使不读也得把书拿在手里;几个月下来,好像书薄了很多。
对的,书薄了,是我读了这本书。再厚的'书,翻着翻着就薄了。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欣慰的是20xx年我总算开始陆陆续续的“还账”了。
读《论语》在20xx年基本上进入了一个相对规律的状态,每天都会坚持去读书,慢慢的就开始习惯了;有时,落下一天总觉得不舒服:好似少了些什么。
与此同时我也渐渐的开始记录一些读书的感悟。
不多久这本书就读完了,《论语译注》的“账”还清了。紧接着我有了新的想法:要反复去读《论语》,反复去看。
试问自己:“数千年来有哪些书可以流传至今?又有哪些书可以经久不衰?”
请问:“《论语》这本书你读了吗?而不是要读吗?有必要读吗?为什么读呢……”
至于这些问题恕我愚钝、浅陋,不能很好地回答。只要你打开《论语》,认真对待,你自然会有答案。
如果说20xx年是关键的一年,那么20xx年就是决定性的一年,而20xx年却是顺其自然的一年,接下来的每一年我都要自然而然的去读书,读《论语》。
内容读完了,知识却未能完全掌握。
我开始翻着与论语相关的各种书籍:“集注、集解、集释、译注、新解……”最终返回原点:“传统蒙学教材,一本一本挨着过。”还选了不同版本的孔子传记以及论语人物评传;这远远不够,同时还要去读“十三经”经典,还有史书、音乐、绘画相关的书籍。
再厚的书翻着翻着就薄了,做人、做事也不过如此。
这仅仅是我读了一本《论语》,至于其他的书籍读完又会怎样?我不得而知,习惯读书就好。
篇17:我读《论语》发言稿
我读《论语》发言稿
北宋三朝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之高,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备受追捧的国学经典。为官者从中习得治国以礼;教育者得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启示;普通民众获得为人处世之原则。于我而言,领悟到的是修身对于人生发展的先决性意义。古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孔子有这样几句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说他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颜二人,不在意条件简陋,生活艰苦,而是乐在其中。宋代的周敦颐就曾经问程颢和程颐:孔子、颜回到底为什么这么开心?我想他们的快乐不是源于外在,而是发自内心。因为人生所求,或向外求富贵事功,或向内求仁义道德。在孔子看来,人生的意义,恰恰在于修身――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说,我想做个仁人,这是自己可以决定的,相对于富贵事功,道德修养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所以孔子、颜回求仁得仁,安贫乐道,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在当下,我们的生活虽然不再像孔子、颜回时那般艰苦,但我们往往缺乏他们那种坦荡坚韧、追求和格局,不是“无故寻愁觅恨”,就是百无聊赖,要么在追剧、追星、玩手机中蹉跎时间而感失去方向,无所适从。育儿嫂范雨素,她租住在北京几平米的小屋里,做着受人歧视的工作,但是她在文学创作中获得尊严和安全感。并写下“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这类深沉的文字。真正生命的尊严和快乐不是物质带来的,精神的追求可以超越物质的享受。正如刘禹锡《陋室铭》中所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心若充盈,陋室不陋。调素琴,阅金经,儒雅之乐,仁者之乐。孔颜之乐,乐在求道。
孔子的修身,还现在无论处境如何艰难,始终坚守如一。求道之后,是传道。孔子始终以传播斯文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匡地被包围,生命受到威胁,孔子操琴而弹,并说道:“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坚守自己的使命,坦荡磊落,不怨天不尤人。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在恶劣的条件下,甚至是生死关头才能检验一个人的根本操守。真正的君子,真正的仁人志士并不是终日忠义不离口,做表面功夫,而是能够在家邦危难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道义,宁折不弯。危难识忠义,烈火炼真金。也许现在我们暂时不再会遇到民族危亡、大是大非等特殊关头,但我们同样需要讲究操守,坚持正义。正如前段时间处于风口浪尖的崔永元,他因揭露“阴阳合同”事件而被整个娱乐圈视为大敌。他说“一个社会中大多数知识分子是随波逐流的,也不乏洁身自好的,但缺少拍案而起的。”拍案而起需要的是胆识、勇气和正义的坚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其他乘客的沉默导致了他们同样付出沉痛的代价。拍案而起,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则得罪人,大则甚至会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四面楚歌,成为众矢之的。没有一定的操守是坚持不下来的。因而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够在危难的.情况下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因此孔子说: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真正的仁者不是乡愿之类的好好先生,更多是像堂吉诃德式的勇士和斗士,因为仁者的好人、爱人与恶人都不是出于一己私利,而是天下道义。肩担道义,是孔夫子的使命,当隐者嘲笑孔子为自己的理想奔忙,不如做个隐士逍遥自在时,孔子说:“鸟兽不可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虽然羡慕隐者的生活,虽然赞美隐者的做法,但是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传播斯文与道义的使命。新时代急需这种如清泉般的君子操持来涤荡人们的心灵。《平语近人》第一期中说到:新时代的青年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发展和祖国的命运与发展结合起来。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应该坚守和奋斗的原则。
于我们而言,孔子内求修身,外求有为,无疑是让人仰望的。然而孔子也是人,而非神。若想达到“修身养德,宁静致远。”的目标,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学”。“人非生而知之者”,众凡人都要通过学习方能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论语》开篇便讲“学而时习之”,孔子“十有五而至于学”。 对于学,我们首先要保持谦虚的心态,即“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不臆测,不执着,不顽固,不唯我。分而言之虽各有不同,但合而言之,就是一个“谦”字。孔子曾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何?因为大部分人曾与智慧擦肩而过,不是因为天资愚钝,而是心中成见太满太深:自己知道的就不能接受异己之见,不知道的就充耳不闻,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与世隔绝。而孔子说自己“无知”“空空如也”,西方哲人苏格拉底也言道“我唯一知道的便是我一无所知。”这正是“虚怀若谷”啊。“满招损,谦受益”杯子唯空,方能盛水,心中空空,方能治学。
其次要学而不厌,对学问始终有一种渴求。即使是圣人孔子也不说自己无所不知,而只是说自己“好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说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无止境,学的意义,就在于追求至善的过程中,获得道德境界的提升与心灵的涵养。正如子夏所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孔文子得到“文”的称号不是因为他学到了某种技能,或达到了某种境界,而是因为他学而不厌,永不止步。
在有了一颗谦虚和好学不厌的心态后,再者就是要掌握具体的为学方法,比如温故知新、学思之辨、学以致用等等。这些都涉及到具体的“术”的层面,但其对于我们今天的为学仍有借鉴意义。修身之道,一方面淡泊物欲,一方面坚守道义,而最重要的便是通过学习来涵养心性,拓宽格局。《论语》正是这样的一本教授我们修身的经典。
发言人:韩涵,级高三16班班长,文化课成绩优异,每次考试名列前茅,高中阶段曾两度被评为顺义区优秀班干部。平日兴趣涉猎广泛,尤其喜爱读史、编程,曾在、两届全国信息学联赛中荣获二等奖,书香燕京征文一等奖。
篇18:《论语》作文700字
《论语》作文700字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DD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可我是学工科的,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自然,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篇19:我读论语心得感悟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
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 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
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篇20:《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这是本书触动我的第一句话。这世界熙熙攘攘,我们似乎是乘着文明的翅膀飞翔,但却是迷失在对自我和社会的深度怀疑中。现在“阅读经典”的风潮多多少少带着那么一点寻求精神寄托的目的;当然,选择醉生梦死也是一条路,只是那样未免活得太悲哀:一个人,连清醒都做不到,那他还算“活着”吗? “丧家狗”的称呼似乎引起了不少人的愤怒,但联系作者在本书中的解释就能让人明了。我不想说这称呼是好是坏,毕竟每个人都是自己思维的主宰,我只能说,这,也是作者的一种风格。但不可否认,这本书中确实有不少闪着思维灵光的东西,探讨其中的思维价值比批判其文明性更重要。 再来谈谈我对本书中的孔子的印象。从小学到高中,被动式的教育让我们一看到“孔子”二字,就自然地联想到“圣人”一词,被神化的孔子从来就在高高的云端俯视着所有的读书人,畏惧敬仰似乎就是我对孔子的全部情感了。对于“圣人”的教导也是恭恭敬敬地捧在胸前,但论实践,则是微乎其微:“圣人”与我们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啊,费得着那么死命地朝“圣人”的方向前进么?再后来似乎有人意识到要将孔子平民化了,因为国家的大部分组成人员就是平民,清高的学术能造就优秀的学者,对国民素质的提高能起的作用却令人叹息,而现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出将整体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要求推上了前台。在这本书中我觉得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孔子。也许更真实的孔子我们能从很多地方看到,但因为《论语》更令人信服。孔子周游列国想要宣传自己的“仁”,却不断地失望。文中提到“孔子的一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半合作,半不合作。战、走、避、和、降。战是一端,降是一端,中间状态是走、避、和。孔子的态度是游移于走、避、和之间。他和隐逸之民的.共同点,是不合作主义和不抵抗主义,不同点是他还不死心,一直想用自己的理想打动人主,奔走呼号,其实是欲走不走,欲避不避,欲和不和,走来走去,走投无路,四处碰壁,好像丧家狗。”“孔子,似躲不躲,似逃不逃”,文中呈现出来的便是这样一个想要出仕但终不能如愿的失意人形象。可以说,孔子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而失败也是必然的。“仁”是由乱世所孕,但却无法由乱世所养。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下来了,是功名心也好,是固执也好,是“仁者爱人”也好,这一份坚持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缺少的。 作者说:“孔夫子是中国传统的符号,但中国传统并不等于孔夫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岂是一个儒字所能概之,特别是在“五四”之后的视野下。”是的,在“回归经典”的潮流中,不断出现的永远是那几本。虽说“温故知新”很好,但我们是否还应该考虑当下人们阅读的需求?或许,“经典”的范围可以扩大。 “ 孔子不能救中国,也不能救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的依赖性太大,指尖抓住了什么就固执地相信那就是我们的救赎,心甘情愿地把一切都托付。但其实,我们什么也抓不住,紧握拳,我们抓住的只是自己,我们能把握的也只有自己。篇21:读论语作文600字
读论语作文600字
我和张润泽又约了每周的星期六下午六点到七点去新蕾公园读论语。
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妈妈去奶奶家接完妹妹后,又去超市买了点东西,因为我想吃火锅了,所以妈妈带我们去超市买食材。由于天气热我们家好久没吃过火锅了,这次终于可以吃到我心爱的火锅了,我特别的开心。
结完账后,我看了看手表,快到六点了,我很着急因为约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正想着怎么提醒妈妈呢,突然妈妈想起来了读论语约定的时间了,赶紧让我们拿东西上车,车子启动后妈妈就打电话问张润泽妈妈,因为我们是四个小朋友约定一起的,结果另外两个小朋友因为有事情耽误不能赴约了,再加上天气不好感觉要下雨,所以妈妈决定也不去读论语了,但我和妹妹特别想去,我就跟妈妈说,“妈妈,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你经常对我和妹妹说的,既然已经约定好了,为啥你又不去了呢?”妈妈听了我的话,最终还是同意去公园读论语了。于是就又和张润泽妈妈打电话问清楚具体地址,我们先把食材放回家里的冰箱里,然后去找张润泽他们汇合,到了公园,把车停在停车场,我就迫不及待的拿着书下车了,飞快的向约定的地点跑去,不一会儿就看见了张润泽和他的妈妈,我更加快了脚步跑过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我刚坐在座位上就下起了毛毛雨,我心想:雨这么小肯定一会儿就停了,可谁成想,没多大功夫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放弃了这次读书机会,赶紧跑回车里去。
今天虽然因为天气原因没读成论语,但我内心很高兴。因为我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
篇22:读《论语》有感作文
读《论语》有感作文
读《论语》有感――宝剑锋从磨砺出
梨华中学 五二班 杨锦瑞 指导老师:江忠梅
读了《论语》,里面有一则是我印象最深,体会最深的,那就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则论语是说:经过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一个落叶的。它告诉了我们:只有经过艰苦的环境的磨炼,才能更加体现出人的毅力和意志。
有一次帮母亲拾柴火,伙伴们陪着我一起去。可那些树枝却是长满了尖刺,朋友们时常被扎得鬼哭狼嚎,我的手也难遭厄运,被扎出一道道伤口。渐渐地,伙伴们放弃了,便劝我陪他们一起玩。我看看身旁满头大汗的母亲,咬了咬牙,一口回绝朋友,又埋头干了起来。
下午回到家里,妈妈替我挑出手中的`小刺,夸奖了我。那时的我,手上的疼痛依旧掩遮不住心中的喜悦。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经历过逆境。逆境中的挣扎求存固然是痛苦的,更是难熬的,也是辛酸的。可是,只有在逆境中我们才能进步,才能磨炼自己。
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个社会里,你不逆流而上,只在原地踏步,别人就会超越你,适者生存这个道理,人人皆知,我们应该学会磨炼自己,不管条件怎样恶劣,环境怎样艰苦,我们都应坚持下来,做一棵不惧“岁寒”的“松柏”。
篇23:读《论语》有感作文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年都不改变父亲教给我们的行为作风,就可以说是尽了他的孝道了。
我觉得这句话的确没错,这不正是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吗?人做事就是要讲信用,要尽到本能的孝道,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读《论语》有感作文100字篇24:读《论语》有感作文
我小时候是个有梦想的人,保持着浪漫心态直到二十弱冠,总归是个有梦的人,而我有梦敢想,便也不失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我幻想过去许多好看养眼的地方,然而我更多的是常常在万卷书中寻幽。
是的,我还是比较喜爱看书的,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早已记不清楚,然而我知道肯定是杂书,那时候家里书很少,能给我看的,是一种叫做《故事会》的书。实质上,比起那些学究书做学问的书的枯燥,故事更合我的味道,更何况,我那时还是个不懂看书有何用只是觉得有趣的毛孩而已。后来我逐渐看过了《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以及我的母亲送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脑筋急转弯》,这本书倒是我自己要求的,看到同学中间有人拥有,自己便也单纯的想要拥有,仅此而已。
实在话,我是个比较喜欢有样学样的人,但是真让我学到手,我会变个法演出于你看。我通常把我学习过的人当做我的良师益友,这样的人很少,在我这二十自述中能够让我回顾起来的,仅有那么个把,或许是我记性差的缘故吧。这个二十自述也是我从别人那里乔迁过来的,直接的是我最认可的一位良师益友,追根溯源,恐怕是胡适先生了,胡适先生是一位新思想者了,我看他的《四十自述》颇有感悟,顿觉得小时候的光景是一种消遣了,也确实是一种奢侈了。
我何以将这半自述的不伦不类的文章叫做“子说”呢?胡适先生小时候受母亲影响极大,曾经有过一段日头诚心礼佛,然而新思想广布的时代给了这位小先生一点点的叛骨,便说了把佛像都丢到厕所缸里去的话。孔教是从儒家这个当时的新思想大家中渐渐变态而沿袭下来的,说的好听或是难听点,中国自古便有了自己的教会。这是后来人的事,孔老夫子怎么样?至少不是这个孔教的始作俑者。孔老夫子的头衔很多,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至圣”、“素王”,这些都能沾上边,也算是个比较优秀的人了。我一直认为事出必有因,所以我一直对历史上青史留名的人怀有敬畏之心,无论功名与骂名,既能诧叱风云,便有万般神通。说夫子是个思想家,我想便也唯有《论语》一书可算佐证。大宋宰相赵普也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我这般庸人读完整本恐也没有这样的一半水平了,但是读书为往圣继绝学,可谓大道无形,大音希声,确也!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胡适儿童时的私塾便是这般光景,善在其母对其管教极严,“渴望我读书”,于是胡适的归功自然落不下这位慈母了。这样的私塾、先生都是要不得的,孔子所主“有教无类”,便是正与这相对的了。《论语》中有大部的篇幅是言“学”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都是其上记述的关于学习的方法云云。由于我一个假期都在研读胡适,所以对于胡适的经过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学习而言,胡适先生不输于任何人,而或应该说胡适先生是一位天赐的大读书家,他的读书完全是出于本能兴趣,自然便是个学习做学问的料子了。入学时已经不是个“破蒙”的学生了,“故我不须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一类的书。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诗》,他亲自抄写给我的。”胡适先生学习很早,在尚不更事的年纪,读书学习完全靠的是兴趣,剩下的就是父母亲的督促,这也便扯上了人伦孝道。
胡适先生的父亲胡铁花死得早,其最感念的还是他的母亲,最有印象的是少年时代与其母一起生活的十余年,说这十余年是他的做学问的开始,也是为以后做学问打下好的基础的十余年,后来四处求学,与其母更是聚少离多,但是少年时母亲督促的习惯早已形成。人说父母是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孟子有其慈母三迁住地,成就孟子“亚圣”美名。《论语》有子“其为人也孝悌”,可见一斑,孝在古时已显重要。现代人有种习惯还未曾西化,尤其是在农村乡野更是诸如所见云云,这桩事便做是“守孝”,父母嫡亲长辈死后嫡出孝子守孝三载,“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随着现代化的演进,物欲横流的社会逼迫每个人的奋进,三年略显冗长,立马外出工作又显不庄重,所以现代人顶多是三天时间便也走过了形式。《论语》中有关于“孝”的篇幅不可不畏之大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说是父母在世时,应以礼侍奉他们;去世后,应以礼安葬祭祀。孔子所创儒家学派后世成为中华显学,由是他所主张的孝,在后世大肆推崇,中国人自古便重孝道。我们后来人更是不可忘本,弘扬孝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与小人在古今文人口中不绝于耳,倒不免党同伐异,草诛笔伐,从“党锢之祸”中可窥见一斑,只知今经古文也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倒也做了回青蛙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历来君子备受推崇,《论语》一书也是花了大篇幅去叙述君子,也是大力宣扬君子而贬低小人。有言“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禅改。”君子庄重才有威严,学习到的知识才会牢固,重忠信,交友谨慎,知错能改。又或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要求吃多饱住多好。君子办事情机敏,说话谨慎,以品德高尚的人为师,从而纠正自己的过失。如此便是好学了。《论语》关于君子之篇不逊于孝的篇幅,又有“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云云。
孔子的思想多已在这本《论语》之中,孔老夫子或许是个追求完美之人,“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人能做到这样确实算是完美了。我家乡有个旅游地,山下有棵树,细数有九枝桠,下面有块碑刻,上云:“人无十全,树无九桠”。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也许有,但是我见识短浅尚未谋面,憾也!《论语》所言,从古至今,中国人渐渐的去学习,大概已经领悟其精髓,但是真正做到尚属难事,这便做是一种完美的境界,我们可以去接近,无限的接近,但是似乎难以真正做到,只需要向他看齐,便也够了。
篇25:读《论语》有感作文
记得曾经读过一则论语,其中一部分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是这样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智者的表现。这一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因为人有时候会出现糊里糊涂,打肿脸充胖子,似懂非懂这样的情况,从而到了欲速则不达的效果,所以,人们要切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读《论语》有感作文150字篇26:读《论语》有感作文
读《论语》有感作文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也是中华传世名著。它章节简短,以雍容典雅的语调简洁凝炼的格言警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使抽象哲理变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通过读《论语》,我开始懂得了真正的‘礼’。为政第二中的第五章,让我记忆深刻: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说: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曰答说:“不要违背礼节。”有一天樊迟给孔子赶车,孔子便告诉樊迟说:“孟懿子向我请教什么是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当你的父母健在的时候,应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应按礼节安葬他们,祭奠他们。”我感触很深,我以前对父母不太尊重,甚至还违背了礼节,总惹他们生气,特别是在学习上,我想一想,可真是难过。读《论语》让我知道什么是孝,什么是礼。读《论语》有感作文350字中国大学网小学生作文网
★ 孔子作文350字
【我读论语作文700字(共26篇)】相关文章:
给孔子的一封信-写信的作文900字2022-11-30
微风清扬高三作文700字2022-05-06
读书的高三作文700字2023-05-27
读书报告800字高分作文2022-04-30
我爱薰衣草作文700字2022-08-16
突围作文700字-高三作文2022-07-21
环保,乐在其中作文2022-07-26
高三国庆节作文700字2022-05-02
乐在其中优秀作文1000字2022-12-24
高三有关团结的作文700字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