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审题方法(整理15篇)由网友“安育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审题方法,欢迎阅读分享。
篇1: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如何审题
一、要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
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例如,1990年成人高考作文:用下面一段话作开头,写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题目自拟。在漫长的生活跑道上,并没有人向我们发出那激动人心的起跑枪声,但在我们的四周,却处处是无声的“起跑”信号。此题的写作方式是续写。所给开头一段话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点明了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生活中竞争的特点。所谓“信号”,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段开头语言富有激情,感情色彩浓,续写部分也应保持这种风格。写作范围是社会生活道路。文体未限,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优势来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方向是,通过对“信号”的反应和感受,表现时代精神。
二、审题要过细,构思要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
例如,1993年成人高考作文:人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爱好都有其产生的过程、具体的表现以及个人的收益与感受。请以《我的业余爱好》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要求:1、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2、字数不少于700字。此题并不难审,但有的考生太粗心,只看了开头“人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却没注意下边的要求“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于是大笔一挥,写了自己的集邮、钓鱼、游泳等多种业余爱好。另外,仔细审视,题目的叙述,实际上已经暗示了此文的框架,即业余爱好的产生过程、具体表现、个人的收益与感受。
三、审题要为立意作好准备
立意所在往往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目重心。例如1986年成人高考作文《一次实践的启示》中的“启示”,1988年作文《发生在我身边的变化》中的“变化”都是立意之处。作文《读书与文明》属于关系型议论文,立论当在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上。此题题意宽泛,应以大化小,化一般为个别。立意之处可以是读书能教人以美德,把人引向坦途,造福于社会;也可以从读书对文明影响方面立论,如语言修养、行为礼仪、陶冶情操等。
1.成考作文如何审题
2.成考高起点语文作文如何审题
3.成人高考语文试题部分
篇2: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如何审题
审题,就是通过对成考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审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
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例如,1990年成人高考作文:用下面一段话作开头,写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题目自拟。在漫长的生活跑道上,并没有人向我们发出那激动人心的起跑枪声,但在我们的四周,却处处是无声的“起跑”信号。此题的写作方式是续写。所给开头一段话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点明了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生活中竞争的特点。所谓“信号”,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段开头语言富有激情,感情色彩浓,续写部分也应保持这种风格。写作范围是社会生活道路。文体未限,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优势来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方向是,通过对“信号”的反应和感受,表现时代精神。
二、审题要过细,构思要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
例如,1993年成人高考作文:人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爱好都有其产生的过程、具体的表现以及个人的收益与感受。请以《我的业余爱好》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要求:1、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2、字数不少于700字。此题并不难审,但有的考生太粗心,只看了开头“人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却没注意下边的要求“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于是大笔一挥,写了自己的集邮、钓鱼、游泳等多种业余爱好。另外,仔细审视,题目的叙述,实际上已经暗示了此文的'框架,即业余爱好的产生过程、具体表现、个人的收益与感受。
三、审题要为立意作好准备
立意所在往往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目重心。例如1986年成人高考作文《一次实践的启示》中的“启示”,1988年作文《发生在我身边的变化》中的“变化”都是立意之处。19作文《读书与文明》属于关系型议论文,立论当在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上。此题题意宽泛,应以大化小,化一般为个别。立意之处可以是读书能教人以美德,把人引向坦途,造福于社会;也可以从读书对文明影响方面立论,如语言修养、行为礼仪、陶冶情操等。
总之,审题的目的是把写作规范于一定的条件和要求之中。考生应强化审题意识,把握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篇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如何审题
人生难免遇到波折。面对波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作出不一样的审视和思考,收获新的人生经验。
请以“波折”为话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篇4: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如何审题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有关学习的著名论述。温习旧有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总结过去的人生经验,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在,开创未来。
请以“温故而知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篇5: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如何审题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他的《劝学》一文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全石可镂。”你思考过这句话的含义吗?
请以“锲而不舍”为话题写-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少于600字。
篇6: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如何审题
鲁迅在他的小说《故乡》的结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带给人们很多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篇7: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一)整体把握
立足全局阅读材料,从整体上理解它的内容,抓住其中主要对象,弄清其特征及与相关人或物之间的关系,并揣摩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倾向,然后将得到的信息进行全面整合,抽象概括,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请看例1:
阅读下面材料《种玉米》,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农民,听说有人试验成功了一种改良的玉米种子,于是千方百计找了一些来种。收成时,玉米果然又大又甜,产量又高,这个农民着实高兴了一番。
四周的村民听说了这件事,个个羡慕不已,纷纷前来请求这个农民卖一些改良玉米种子给他们。可是,这个农民担心人人都种上这种新式玉米,会使他丧失竞争优势,便断然拒绝了。
第二年,收成时,农民发现玉米产量降低了,而且不如第一年那么甜那么大。第三年,收成的玉米更小更少更加不甜。这个农民仔细琢磨,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他的改良玉米接受了四周村民所种的劣等玉米的花粉。
【审题】这位农民的事可概括为:他担心丧失竞争优势,拒绝村民买他的改良玉米种子的请求,反而导致他的改良玉米接受四周村民所种的劣等玉米的花粉而一年年减产。显然,材料对他的狭隘思想境界持贬斥态度。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作文主旨:办事情团结协作,才能互利共赢,获取成功。
(二)关键锁定
有些材料,特别是叙议结合型或者对话型的材料,往往“一词立骨”,也就是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来点明中心。阅读时如果能锁定它们,仔细揣摩,深入开掘,或者直接援用,或者引申拓展,就能锻造出所写文章的主旨。请看例2: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好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这真诚的赞美引起罗丹的沉思。他猛然操起身边的一柄斧子,朝着塑雕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罗丹解释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审题】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核心人物自然是罗丹。罗丹砍去雕像的双手,是因为它们太完美突出,不属于雕像的整体,并从这个现象推论出普遍的道理:“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这句话精警深刻,无疑就是该材料的中心。紧扣此语,反复咀嚼,我们就会悟得:做事一定要分清主次,顾全大局,切不可执着于眼前或一己的得失。
(三)多维审视
一则材料,往往蕴涵十分丰富,如果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地对它进行审视,就能得出不同的判断,然后将它们集中到一起,采取“面中选点,点上开花”的策略,即按照一定的要求去甄别,根据自己的实情去遴选,小中取大,平中猎奇,同中求异,陈中拔新,比较容易找到独特深刻而且利于扬己之长的立意。请看例3:
阅读下面《鲁人执竿》的故事,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进城的人。开始他把长竿竖着拿起,可是由于长竿比城门高而不得进去。然后他把长竿横着拿起,可是由于长竿比城门宽,仍然不得进去。他十分犯难。不久,来了一个老翁,蛮有把握地对他说:“我不是圣人,但见的事也很多了。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截断长竿再拿着它进去呢?”于是,那个人听从老翁的话,立即把长竿截断了。
【审题】这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就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从拿长竿的人来看,他将长竿竖拿横拿都不能进城便就此作罢,却没有继续想下去:顺着城门的方向拿,能否解决难题,达到目的呢?――这启示我们:多角度地思考才能产生智慧。他听了老翁截断长竿的建议,不加任何考虑就付诸实施。――这启示我们:听取他人的意见千万不可盲从。从老翁的.角度来看,他自诩见事很多,却向人提出糊涂办法,使人办了错事。――这启示我们:经验主义往往误事。以上三个观点难分伯仲,都可言之成理,构思时,你可根据你的积累和擅长选择一项来写。
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审题立意方法三
1、吃透材料,整体把握。
确定材料的主旨,要从总体上去把握,揣测命题者的态度是褒还是贬,弄清命题者的真正意图。从总体上去把握,就是要研究材料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揣摩好对象,品味好词句,把握作者隐含的思想倾向。对于那些寓意性的材料,就要找出与材料的类比点,这样才能准确地立意。《毁树容易种树难》以树喻人,《清源与活流》应明确“源”与“流”的关系,然后找类比点――国家的建设,治学,人际关系等,都有源与流的关系。
同样,《回声的启示》讲的是自然现象,但暗寓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若以善待别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为中心,就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和考试中,我们要善于借助联想,对生活、学习中的现象与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可类比的“点”,以此来确定中心。类比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事及理的过程,这里的推理过程仍然离不开对材料总体的把握和驾驭。
材料作文,有时是一题多材。材料多,寓意广,提炼中心时就必须顾及各则材料的“共性”,否则便会顾此失彼,不能周全而偏离题旨。“共性”如何找?可先分析各则材料蕴涵的道理,然后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提炼出各则材料共同的中心。
2、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涵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如一则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贝利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涵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立意与命题便不成问题。
那么,怎样抓“关键词”呢?南京师大何永康教授的建议是:(1)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把试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2)找出“关键词”后,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3、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材料有不少是寓意性的,这类材料的审题立意难度较大。针对这类材料,学生要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要把材料所揭示的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深入准确地把握材料所隐含的深刻哲理:从动物看人类,从自然看社会,从平凡小事看人生大道理,并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予以分析,使文章立意深刻,独到。
有这样一则材料: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对这则材料,如果仅理解为山区村民好吃懒做,或者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等,这都是肤浅的认识。通过分析,这则材料揭示的本质是山区贫困的“根子”在于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而扶贫工作团没有看到这一点,治标不治本,其结果肯定是无效的。这样就可以得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立意。
篇8: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一)整体把握
立足全局阅读材料,从整体上理解它的内容,抓住其中主要对象,弄清其特征及与相关人或物之间的关系,并揣摩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倾向,然后将得到的信息进行全面整合,抽象概括,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请看例1:阅读下面材料《种玉米》,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农民,听说有人试验成功了一种改良的玉米种子,于是千方百计找了一些来种。收成时,玉米果然又大又甜,产量又高,这个农民着实高兴了一番。
四周的村民听说了这件事,个个羡慕不已,纷纷前来请求这个农民卖一些改良玉米种子给他们。可是,这个农民担心人人都种上这种新式玉米,会使他丧失竞争优势,便断然拒绝了。
第二年,收成时,农民发现玉米产量降低了,而且不如第一年那么甜那么大。第三年,收成的玉米更小更少更加不甜。这个农民仔细琢磨,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他的改良玉米接受了四周村民所种的劣等玉米的花粉。
【审题】这位农民的事可概括为:他担心丧失竞争优势,拒绝村民买他的改良玉米种子的请求,反而导致他的改良玉米接受四周村民所种的劣等玉米的花粉而一年年减产。显然,材料对他的狭隘思想境界持贬斥态度。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作文主旨:办事情团结协作,才能互利共赢,获取成功。
(二)关键锁定
有些材料,特别是叙议结合型或者对话型的材料,往往“一词立骨”,也就是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来点明中心。阅读时如果能锁定它们,仔细揣摩,深入开掘,或者直接援用,或者引申拓展,就能锻造出所写文章的主旨。请看例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好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这真诚的赞美引起罗丹的沉思。他猛然操起身边的一柄斧子,朝着塑雕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罗丹解释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审题】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核心人物自然是罗丹。罗丹砍去雕像的双手,是因为它们太完美突出,不属于雕像的整体,并从这个现象推论出普遍的道理:“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这句话精警深刻,无疑就是该材料的中心。紧扣此语,反复咀嚼,我们就会悟得:做事一定要分清主次,顾全大局,切不可执着于眼前或一己的得失。
(三)多维审视
一则材料,往往蕴涵十分丰富,如果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地对它进行审视,就能得出不同的判断,然后将它们集中到一起,采取“面中选点,点上开花”的策略,即按照一定的要求去甄别,根据自己的实情去遴选,小中取大,平中猎奇,同中求异,陈中拔新,比较容易找到独特深刻而且利于扬己之长的立意。请看例3:
阅读下面《鲁人执竿》的故事,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进城的人。开始他把长竿竖着拿起,可是由于长竿比城门高而不得进去。然后他把长竿横着拿起,可是由于长竿比城门宽,仍然不得进去。他十分犯难。不久,来了一个老翁,蛮有把握地对他说:“我不是圣人,但见的事也很多了。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截断长竿再拿着它进去呢?”于是,那个人听从老翁的话,立即把长竿截断了。
【审题】这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就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从拿长竿的人来看,他将长竿竖拿横拿都不能进城便就此作罢,却没有继续想下去:顺着城门的方向拿,能否解决难题,达到目的呢?――这启示我们:多角度地思考才能产生智慧。他听了老翁截断长竿的`建议,不加任何考虑就付诸实施。――这启示我们:听取他人的意见千万不可盲从。从老翁的角度来看,他自诩见事很多,却向人提出糊涂办法,使人办了错事。――这启示我们:经验主义往往误事。以上三个观点难分伯仲,都可言之成理,构思时,你可根据你的积累和擅长选择一项来写。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审题立意方法三
1、吃透材料,整体把握。
确定材料的主旨,要从总体上去把握,揣测命题者的态度是褒还是贬,弄清命题者的真正意图。从总体上去把握,就是要研究材料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揣摩好对象,品味好词句,把握作者隐含的思想倾向。对于那些寓意性的材料,就要找出与材料的类比点,这样才能准确地立意。《毁树容易种树难》以树喻人,《清源与活流》应明确“源”与“流”的关系,然后找类比点――国家的建设,治学,人际关系等,都有源与流的关系。
同样,《回声的启示》讲的是自然现象,但暗寓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若以善待别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为中心,就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和考试中,我们要善于借助联想,对生活、学习中的现象与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可类比的“点”,以此来确定中心。类比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事及理的过程,这里的推理过程仍然离不开对材料总体的把握和驾驭。
材料作文,有时是一题多材。材料多,寓意广,提炼中心时就必须顾及各则材料的“共性”,否则便会顾此失彼,不能周全而偏离题旨。“共性”如何找?可先分析各则材料蕴涵的道理,然后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提炼出各则材料共同的中心。
2、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涵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如一则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贝利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涵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立意与命题便不成问题。
那么,怎样抓“关键词”呢?南京师大何永康教授的建议是: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把试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找出“关键词”后,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3、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材料有不少是寓意性的,这类材料的审题立意难度较大。针对这类材料,学生要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要把材料所揭示的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深入准确地把握材料所隐含的深刻哲理:从动物看人类,从自然看社会,从平凡小事看人生大道理,并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予以分析,使文章立意深刻,独到。
有这样一则材料: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对这则材料,如果仅理解为山区村民好吃懒做,或者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等,这都是肤浅的认识。通过分析,这则材料揭示的本质是山区贫困的“根子”在于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而扶贫工作团没有看到这一点,治标不治本,其结果肯定是无效的。这样就可以得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立意。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总体上读一两两遍,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句。
当我们拿到一道作文题时,第一件事就是读一遍,在阅读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命题老师通过题目想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呢?最关键的句子或词语是什么呢?有时候这道题的关键词可以有多个,彼此之间有一种限定。
比如:谁都有这样那样的朋友,请就你最好的朋友,写一篇你们之间的故事。你看,这样的句子是在告诉我们:写作的对象是我最好的朋友,并且要写出我和他之间的故事。就是说既要写出这个人,也要写出我和他之间发生的故事。
当我们清晰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小脑袋瓜中搜索一下,我最好的朋友是谁?是隔壁的小明吗?还是班上的小华?当我选定了最好的朋友时,再想一想,我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样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这是一般给材料作文的审题,需要你读懂了材料,自己去拟题并写作文。
2.针对全命题作文。
我们在小学阶段写的命题作文、命题记叙文是最常见的。比如,当你看到试卷最后一道作文题时,你经常发现这道题就一句话,请你以xxxx为题写一篇作文。时间长了,我们和作文题早就熟悉了,我们一眼就知道了命题者的意图。
比如请以“我最熟悉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虽然这个题目看起来好讨厌,可还是不能不写(命题作文就是这样霸道啊)。你会想:我熟悉的人那么多,我到底写谁啊?选择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可你仔细看一下才发现,咦!原来是最熟悉!一个最字,可以排除绝大部分的人,剩下的往往就是一个。
命题作文是给定了你确切题目的,这点要格外注意,因此你不能再自行拟题了,你所有的想法、写法只能围绕这个题目来,等于给你的作文早已画好了一个圈圈,出了这个圈圈就是犯规。
要是在国际比赛场上,比如男孩喜欢的篮球赛、足球赛等,如果你犯规了,是需要记录下来的,犯规到一定程度是可以红牌罚下的!所以,当你遇见这种全命题作文时,别再胡思乱想,就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来想、来写。
3.半命题作文。
这种方式就是给了你题目的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只能你自己来。这个很好识别的,当你看到题目是一半文字,另一半是横线的时候,你就该知道:遇到半命题作文了。你不要觉得命题老师很懒惰,只写了一半的题目就睡大觉去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他只是想给你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而已。
既然半命题作文只给了你一半,那么就需要你自己填写另一半,你得尽快弄明白——我该填写怎样的内容,才能让这个题目变得完整?并且我自己能写的很好?比如半命题作文:那一刻
你就要想一想: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我心情怎样?当你想到一件具体的事情,或者想到某个人的面孔,他笑吟吟的向你走来,进入你的脑海当中,你想起某个精彩的画面来了,好咯!你可以动手填写这个题目咯!比如,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题目很完整,你就可以写出发生在那天的某件事,让你十分感动,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等等。
4.千万不要忽略具体写作的要求。
虽然日常作文中,我们已经熟悉了一般性的写作要求,比如写到多少字,保持卷面的干净等等,但有时候命题者可能给你来个出其不意!让你在日常惯性思维的作用下,一时间忽略了某种具体的要求。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中考当中,有一个省份的作文题就要求大家以某句话开头。你看,平时我们很少遇见这样的要求,一般都是泛泛的要求,甚至你写作文多了,都不怎么看具体要求!如果是在考试之中,你千万不能忽略掉。
这就是在第一点当中给你说的:要完整的读上一两遍,一遍不行就读两遍,甚至可以三四遍,直到你确定你读懂了文题才行。
5.看图作文。这是比较特别的一种命题方式。
不过我们在小学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阶段就已经遇到过,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一点,不再是写一段话,而是整篇文章。看图作文的关键还是那句话:读懂它。
首先我们要知道:图片当中无论是有故事情节的,还是风景画,你都要从两个层次去读懂它。第一个层次是表面的、故事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故事背后的寓意,或者说道理层次。
有的学生看到了第一个层次,明白了是什么故事、什么情节,但就是在始终没有点破故事背后的道理,要知道:点破道理才是关键呀!这个道理就是你要表达的文章主题啊!所以,当你从看懂了情节、故事后要总结一个道理出来。
而看懂情节、故事,要围绕其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进行,看清这是什么人?他是什么身份(如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和一个小孩子),然后按照什么人、做什么、为什么来思考。如,这个老爷爷对着一个小孩子指指点点,似乎是在告诉他什么道理。
如果插图中或者所给的材料中有文字提示,就是在提示我们他们在做什么,或者什么身份。弄明白了插图中的故事或情节,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他们这些言行动作背后的意思,比如老爷爷对着孩子指指点点是说,爷爷告诉小孩子不要乱扔垃圾,这就提示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孩子之类。
总的来说,所谓审题其根本就是读懂题目,考验的是阅读的能力,等你读懂了才轮到写作能力上场,才是我们如何去构思作文的步骤。如果你熟悉了上面的情况,基本可以掌握审题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强化练习,在练习当中你很快能掌握这种方法,最终在你读题的时候就不必样张所谓的技巧,读上一两遍就能心中有数了。
篇9:重庆小升初语文作文审题方法指导参考
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题型。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细 读提示中对空白处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据提示展开联想,搜寻最适合写的材料。补写文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 自己认为最想写、最有把握写好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例:____给予
提示: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我们曾经感受过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也曾将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请围绕“给予”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
审题解读: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给予”,“给予”就是“给”的意思,它包括物质上的给予和精神上的给予。“给予”是双向的,既可以是他人给我,也可以 是我给他人。“提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一句,它点出了“给予”带给人的感受,同时也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那就是“快 乐”。
“提示”中的几个小句子同时起到了辅助选材的作用。“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提示了选材的第一个角度,他人、社会、生活 给予 “我”,“我”是接受者;另一个角度是,写自己把“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我”是实施者。后面的省略号则涵盖了更多的内容。无论 选取哪种材料,一定要注意写出“给予”的过程,写出“快乐”的感受。
篇10:重庆小升初语文作文审题方法指导参考
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即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
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朋友时时会伸出友谊之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请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最好的朋友,写出他的特点。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记叙文。
审题解读:题目中的核心词是“好朋友”,因此这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用一两件事”写出好朋友的“特点”。
通过将提示语分层次解读,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我们的审题过程才算完整,题意才有可能理解正确。
不仅仅是对于小升初作文,凡是写作文,审题都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一旦审题偏离,作文离题,那么无论你的作文写得多好都没办法获得高分。在小升初考试中,希望大家在写作文时,都能走好作文审题第一步。
最后,预祝重庆小升初的同学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中学!
[重庆小升初语文作文审题方法指导参考]
篇11:初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
初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
1、弄清题目所提示的体裁问题。
文章用什么体裁写,也就是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这也是命题作文审题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恰当的形式,才能充分地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它不同于开沟,直沟流水,弯沟也一样流水。它好比凿井,不同的地理条件,就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否则水是引不出来的。
比如《我最熟悉的一个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一眼看出,这两个题目要求用记叙文的体裁写。凡写一个人,或者写一件事的文章,一般都是记叙文。当然,记人的,也要写事;记事的,也要写人。只是以什么为主罢了。
2、如何弄清题目所提示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一个纲,它象一条红线贯串文章的始终。中心思想确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神脉’端不端正。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弄清题目所提示的中心思想。
有的题目,就直接提示了中心思想,如《知识就是力量》,《记一个勤奋学习的人》,前者要求阐明学习知识的重要,阐明知识是一种精神财富,它可以产生物质力量。后者要求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记叙,表现一个人勤奋学习的精神。
有的题目,并没有直接提示出中心思想。比如《我最尊敬的一个人》、《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则要通过选材,在写作过程中,逐步确立和完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所以,这些题目的不同,都需要我们在面对命题作文审题时要认真地思考,不可草率。
初中作文1:橙香飘荡在心头
琳琅满目的水果里,只有那不显眼的橙子令我怦然心动。它在我的心中,寓意着妈妈的爱。
我的妈妈个子不大,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妈妈。但是,她给我的爱却很不平常。不知哪一天,我开始喜欢上了吃橙子。每天晚饭后,我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妈妈总会轻手轻脚地端着一盘削去了皮,切成大小一样的五块,摆成一个象盛开的菊花的橙子,放在我的旁边又轻手轻脚地出去了。房子里弥漫着缕缕橙香,伴着我伏案作业。每当我遇到难的题目时,每当我要偷懒,少做一些题目时,一转头,看到旁边的那一朵飘香的黄菊,想伸手拿一块吃,犹豫了。瞧,那盘橙子,多象妈妈笑盈盈地脸呀,似乎她在身边看着对,笑着鼓励我:儿子,继续努力呀。。。。。我为之一振,克服怕难偷懒的心理,继续完成我的作业。直到所有的任务完成了,我才会美美地品偿这飘香的橙子,它饱含着甜甜的果汁,让我偿在嘴里,甜在心里。
多少时候呀,我就这么样品偿着香甜的橙子,久而久之,我以为,橙子就是这么无皮的,五块的,拿着就进嘴吃的。
有一晚,我刚做了一会儿作业后,想要进厨房拿一把小刀切纸。我刚到门前,突然听到妈妈“哎哟”一声。我心头一急,不知妈妈出什么事了,赶紧冲厨房,问:“妈妈怎么了?”。妈妈看到我紧张的脸,马上安慰地说:“儿子,没事,不小心弄伤了手。不要紧的。”我一细看。原来,妈妈正在切橙子,切了一半的橙子上,不小心地沾上了妈妈的血,显得格外地刺眼。看着这一抹小小的鲜红色,我感到一阵阵地内疚!我拿来止血贴,帮妈妈包好。然后,把妈妈推出厨房,我说:“妈妈,从今天起,我来切橙。我保证让你品偿到有儿子味的香橙。”
那之后,我们家饭后,桌子上总会摆着一盘跟妈妈切的一样的橙子。虽然,没有妈妈切的那么均匀、好看。但是,它同样是一个溢着笑容的,香味飘散的橙子,这香味,飘在我家里,飘进了我和妈妈的心里,那一缕心中的橙香,永远也不会散去。
初中作文2:赞美老师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老师,我怀念中学时代,怀念母校,怀念您……
如果时光能倒流,让我重新回到学生时代――亲爱的老师,多么想再聆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
别后,漫长的岁月,您的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您的教诲,常驻在我的心田……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走着,走着,不断地走着。当我疲惫懈怠时,记忆中就会浮起您坚定的面容,坚毅的声音,坚韧的精神。老师呵,您教会了我生活,我怎能将您忘怀!
每当收获的时刻,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辛勤播种的耕耘者――老师。
老师,离别虽然久长,而您那形象仿佛是一个灿烂发亮的光点,一直在我的心中闪烁。
今天,我在遥远的地方,把您给予我的昨天,折叠成记忆的小船,任其飘荡在思念的心湖里。
服饰依旧,容光依旧。您那熟悉的板书、熟悉的声音,将我们的思绪牵向往昔的学生时代。哦,老师……
怀念您,亲爱的老师!在我心中珍藏着您明眸的凝视,它们像两眼清泉,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初中作文3:生命的轮回
在学校的生物园里,有许多植物,除草以外,树最为多。只消远远望去,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我一直以为学校的树都是常青树,一年四季都绿衣披身。直到我偶然看见一棵树的枝桠。那是上个学期的事了,现在想想那时正值冬天,树有变化很正常。可学校的树不是常青树吗?怎么会和寻常的树相比呢?好奇心驱使我前进一步探探究竟。凑近仔细一看,第一眼看到的是它的树皮,不同于榕树的粗糙黝黑,它的树皮很光滑,甚至有一点发白。抬头一看,高!是我的第一反应。然而,它的发丝却一点也看不见,头上光秃秃的,只有枝桠在上面,看起来空荡荡的,风吹过来,吹动了枝桠。在晃荡中,我看到的是沧桑,好似迟暮的老人家,即将回到自然中与天共生,与日月共眠。
那时候是期末,忙碌的生活让我忘记那位“老人家”,忘记了赤裸的它。
如今,时隔多日,我又开始读书的生涯,我的座位在第一排,前面就是讲台和教师,没有人打扰我,我也必须心无旁骛地学习和上课。那天,上课看字看的眼睛有些酸胀,便想看看绿色缓和一下。往窗外一扫,生物园的树木正好对着我们班级的窗户,所有的树木尽收眼底。
突然看到一棵光秃秃的树,这本来没有什么,可是记忆突现,我灵光一闪,我记起来它就是那棵“老人家”。嗯,没有什么改变,除了枝头上的小点嫩绿。我喜出望外,惊讶中带了点惊喜。它长芽了。
它又要重回年轻的时候,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棵不知名的树,在时间的轮回里,流转不休。好似重新开始,又好似接着进行下面的岁月。
轮回的是生命啊!
篇12: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
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2.故事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4.名言警句类材料——从句子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篇13: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
1、审题目。本次作文为导引式命题作文。从题目来看,命题采用两个词语,中间用“和”等连接,这两个词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属于关系型命题作文。“你和我”这种关系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互为因果的关系、互为条件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等。
所以,首先确定主旨时不能偏指一方。有不少考生只写“你”,不写“我”。有的则相反,只写“我”,不写“你”,显然都不符合命题的要求。
其次不能孤立地理解两个概念。有些考生虽然也说到了两个概念,但没有阐述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这样文章的观点就不明确,更不用说其他了。
2、审导语。导语是给考生提供思维方向的。如“与自己有某种关系的人、事、物、景”,其中“自己”就是“我”,“人、事、物、景”都可以说是“你”。四个“无论”告诉我们,与“我”联系的“你”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有时我看你时很近,你看我时却很远”,则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3、审虚实。“你和我”可以说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因为是人称代词,所以可以写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你”和“我”的故事,论实实在在的“你”和“我”的理,“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但从导引语看,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拟人手法虚写。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祖国、历史、书籍,也可以是理想、信念、追求等,非常发散。“你”也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如李白、杜甫。“你”也可以是某个文学形象。由虚处着墨,写我怎样了解某位历史名人,怎样了解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怎样了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怎样了解历史。也可以写我怎样与“诚信”联手,或与“青春”邂逅等等。
看下面所选几个考生文章的开头,就可知道他们的审题是准确且不落俗套的。
1、我是一棵小草,你是我肥沃的土地;我是一条游鱼,你是我浩瀚的海洋;我是一只
飞鸟,你是我翱翔的天空。你是我的天,你是我的地,你是我的生命之源——自然!
2、也许你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我,当你在潇湘馆内叹息的时候,当你在大观园里葬花的时候,我正通过时间的窗口,在品读着你,并喜欢着你——林黛玉。
3、传承了五千多年,积聚了历史的厚重,你深沉地走来,像是一棵种子深沉地埋藏于我的心底,我永远刻着你的烙印,你深厚的底蕴,无数的辉煌,融进了我的血液,你——中华文化,滋养了我的生命。
4、你和我只隔着那湾浅浅的海峡,却跨不过几代人的恩恩怨怨;你和我只分离了百年时光,却形成了不可逾越的文化鸿沟。你和我,台湾和大陆,中华民族的血肉深情是永远隔不断的
篇14: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
1、提炼中心法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3、领会寓意法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4、由物及人法
要由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
篇15: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
不论是叙述类材料还是议论类材料,其本质是意义完整的文本。材料本身包含着写作的话题、观点、立意、思路、细节等等,阅读并解读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既要把握 篇章的整体含义,又要对文本的细节进行分析,对新材料作文的解读也应如此。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是解读材料的两大思路。
我们来看2017年“中山狼卷”的作文: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最近,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这则材料进行整体把握,我们发现材料的事件是女生穿汉服及其带来的争议。从细节上看,这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每一句话都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需要细细揣摩。
第一句话是说明性的句子,是对“汉服”这个概念的说明性解释。“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概念的外延;“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则是概念的内涵。概念外延中的“传统服饰”是重要的信息点,考生应该对“传统”这个概念有一定的敏感,因为从“服饰”与“传统”的概念关系上讲,后者是更上位的概念。那么写作范围就应该在“汉服”与“传统”的区间内,低于“汉服”例如抓住汉服的特征进行立意,高于“传统”例如泛化为“任何事情”,都会导致偏离题意。概念内涵中汉服的特点,也可以从“生活不便”的角度进行辩证理解。
第二句话是材料的主体部分。“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是事件的核心内容,表面上看这是女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也是考生发表观点、表明态度的对象与载体。或者说,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件事表明自己的价值态度。“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既可以是女生外在行为的初衷与出发点,也可以是其行为的内在本质,即女生上课和生活都穿汉服的目的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或者说她们行为的实质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则是行为带来的结果,而“与现代生活不同”也是重要的信息点,它引导考生要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中思考问题。
第三句话“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则是思考的方向。“此事”,指的就是“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这件事,“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隐含的意思就是要求考生针对事情本身发表自己的观点。
根据以上解读,本材料立意的方向与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考生要明确写作的对象与范围,即确定讨论的核心话题。根据上述分析,考生可以在“汉服”与“传统”的区间内确定写作话题。立意的话题就有两个:你如何看到同寝室的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这种行为;你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前者是事件本身,后者是在事件基础之上的适度引申。
其次,考生要明确表达对事件与话题的态度。态度不能含混,更不能回避所要讨论的事件与话题,而是要参与讨论,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文章的主体部分则是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原因分析”,讲清楚支持或反对的理由,表达考生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内在关系的理解。
再次,对于事件与话题本身,考生也应该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对于行为本身,考生既要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予以肯定,也要善于冷静地辨析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辨析问题。
★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审题方法(整理15篇)】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教学的计划2023-04-14
高三语文个人教学计划2022-05-15
高考语文作文临场发挥技巧2023-04-30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2022-05-08
高考材料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如何不偏题2023-03-01
高考语文作文的六个步骤2022-12-18
高三数学备课组计划2023-01-26
初中语文作文应试技巧2022-07-22
高考考试技巧与方法2023-07-22
如何备考高考作文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