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作文话题指导

时间:2022-12-12 07:50:33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于高考作文话题指导(推荐30篇)由网友“欧欧”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关于高考作文话题指导,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高考作文话题指导

篇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话题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话题作文

1.话题作文解读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源头。在提示语、引导语中指明一个话题(或写作范围),要求以此为引子或由头,去构思成文,就是话题作文。与其他命题比较,高考话题作文往往比较明确地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限制的词语,由这个词语作为中心,通过几句提示性的语言,规定了一个大体的写作范围,至于文体、主题、材料等则由考生根据题目的提示、要求和选择,自由发挥,即由考生自主确立主题,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用写作技巧,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展示自己作文特长的内容和形式,考生的写作自主权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张扬。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表现手法灵活,表达手法灵活多样,可以尽情书写自己的想法,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观察感悟。从某种意义上说,话题作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更利于学生“我手写我心”。但是在确定立意方面也给了考生更多的考验,就是考生必须通过全面和正确的理解分析准确抓住材料内涵,然后紧扣主旨进行写作,否则就会偏离命题人的意图,偏离材料中心。

2.写作指导

(1)要多角度地展开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有些考生可能会说,我一时间想不出来,怎么办?最简单的打开联想思路的方法,还是前面提到的:第一步,把话题当成实词,组词或造句;再当成虚词,组词或造句。比如“读”这个话题,自然让人联想到“读书”“读后感”“读书人”,“读某某人”等。第二步,挖掘内涵和外延。如“窗”这个题目,你可以着眼于事物的窗,写一写窗的历史、结构、材料,从而得出窗的变化与社会变化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关系;从我们学习过的泰戈尔的《窗》一文中,我们知道窗是人类人格品质的一面镜子;我们还可以从窗的比喻义、引申义着眼,比如眼睛是心灵之窗,天安门是中国之窗,真诚是友谊之窗等;打开一扇窗,等于打开了与外界沟通的心扉,关上一扇窗,就是封闭了自我……再比如“声音”这个话题,你可以造句:历史的声音;毛泽东在天安门前的`一声呐喊;国外明星参与选举议员后世人的声音。你也可以写虚拟的声音,如秋天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等,以此来窥见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这样你就打开了思路,找到了叙述、描写、议论的中心点。

(2)迅速确定立意。

一般来说,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可是方方面面而且散乱的材料,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怎样迅速选定材料呢?一是“缩小话题内涵”。它指的是通过对话题进行解释、引申、修饰、限制、补充等方法,将话题锁定在某一内容上,来缩小选材的范围,迅速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比如以“脚步”为话题,你可以通过限制和修饰补充话题,使文章变成“回家的脚步声”“幸福在脚步声中”等。这样,迅速确定了立意,再依据自己的立意选择材料就思路明朗了。二是“化虚为实、化实为虚”。有的话题比较抽象,是一个“虚”的话题,就应该从实入手:比如“偶然”这个话题,你可往实处想,“偶遇李白”“老爸的偶然”等。而“心”这个话题比较实,考生可以把它理解成虚词,可以写“感恩的心”“父母的心”等,这样一来,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三是利用“逆向思维”立意,如以“跨越”为话题,很多同学写了“跨越挫折”“跨越这道坎”,但也有同学利用逆向思维,叙写和议论了如果不跨越挫折会怎么样,对“不跨越”现象的思考等,这样,文章的立意和构思就避开了老调,开拓了新意。

(3)要文体鲜明。

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中学的写作训练中,相信学生对自己擅长的文体很清楚,有的教师平时也有根据学生特长给学生定位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好文体,为避免跑题和不辨文体的现象,一般都应列一个结构提纲。

篇2: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1、确定话题内容。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题目大,范围宽,选材有一定的难度,每每让学生难以下手。怎样迅速选定材料呢?一是“化大为小”。它指的是通过对话题进行修饰、限制、补充等方法,将话题锁定在某一内容上,以缩小选材的范围,迅速捕捉写作的切入点。比如以“美景”为话题(辽宁中考题),你可以通过限制和修饰补充话题,使文章变成“校园美景”“家乡美景”“心中的美景”“美景其实也平凡”等等。二是“化虚为实”,有的话题比较抽象,是一个“虚”的话题,你就应该从实入手。比如“靠”这个话题(江苏盐城20中考题),你可以往实处“靠”,爸妈靠科技致富,学生靠勤奋成才,运动员靠拚搏夺冠等,这样一来,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

2、选择文体强项。话题作文的不限文体,给考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因此,你应选定你的文体强项来充分展示你的写作个性。擅长叙事,你可选择记叙文;擅长说理,你可选择议论文;擅长抒情,你可选择散文;擅长想象,你可以选择童话;擅长讽刺,你可以选择杂文……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湖北襄樊年中考题),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

3、强化创新意识。不少考生写话题作文唯恐误入“歧途”,总是选定一个四平八稳的`切口写作,结果文章平平,根本上不了档次。其实话题作文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因此你在写作时也应放开手脚,大胆创新。这种创新首先是内容的创新。就是所选的材料不能人云亦云,要写出新的故事、新的观点、新的主旨。比如写“门”这个话题,写人与人之间的心之“门”就叫人击节赞赏。第二是文体的创新。你不能总是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你可以写小说,写故事,写寓言,还可以采用各种应用文体。文体一变,能让人耳目一新。第三是结构创新。不能老用那几种传统的结构方式,你可以采用“小锻连缀”“反复穿插”“散点辐射”“镜头剪辑”“双线交织”等方式展开思路,开头结尾也要突破藩篱,不落窠臼。

篇3: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怎么写

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

1、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 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 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

(4) 想象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要注意想象深度。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三、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

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

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一、“两个不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一是不忘揣摩“提示语”。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是命题人思维的轨迹,也是考生审题的起点。“提示语”对考生思维既有启发作用,又有限制作用。作文思维应始于“提示语”。考生要认真审读提示语,切不可滥用甚至扩写提示语。揣摩提示语,旨在寻找与“话题”间的内在联系,从联系中领悟题旨,然后筛选适合作文的最佳材料。

二是不忘紧扣“话题”。“话题”是作文的核心,是命题者对作文范围的限制,是考生选材的依据和标准。紧扣话题,首先要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紧扣话题应始于审题,更要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篇4: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怎么写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目。没有题目,那么写什么、怎么写,就无从下手。因此,写话题作文和其他非命题作文一样,首先要拟订一个题目。有了题目,才能进行立意、选材,才能确定作文的中心和写作方法等等。话题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做到紧扣文章的内容,能揭示文章的中心,对文体亦有所揭示。常言道:“文题善,佳篇成一半。”有了一个好的'题目,就好像有了开启灵感之门的钥匙,阅卷老师也可以从题目上看出作文所涉及的内容。如,山西省中考作文是:请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阅卷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围绕“家”这个话题,考生拟订了许多好的题目,诸如《我们都有一个家》《两岸三地一个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温暖的家》《家的味道》《感谢清贫的家》等等。再如,江苏省镇江市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学生拟出了《不要让母亲河流泪》《环境保护刻不容缓》《都是风沙惹的祸》等题目,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能调动阅卷教师的阅读积极性。

三、“选好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

话题作文要求自选体裁,那么应当怎样选择体裁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如果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如果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采用的文体。一般来说,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写记叙文时,应注意克服考场作文的通病:人称不统一,记叙不清晰,结构松散,平铺直叙。能合理运用记叙的人称、要素、线索、顺序,是考生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巧妙地组织材料,精心构思,增强表达效果的能力的具体表现。

篇5: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等级和表达等级。内容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较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其中“题意”“中心”和“内容”这三项比较重要,而“题意”是重中之重。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题意”“中心”和“内容”各分为四个梯度

“题意”:①切合题意。所写内容选择角度非常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②符合题意。所写内容选择角度基本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③基本符合题意。尚能把握材料,行文有所游离;④偏离题意。指仅仅抓住材料中枝节来立意行文。

“中心”:①中心突出。能够紧紧围绕中心主题构思作文;②中心明确。指能够围绕主题构思行文;③中心基本明确。尚有中心,但个别游离中心;④中心不明确。无明确主题,或脱离材料含意作文。

“内容”:①内容充实。所写文章材料丰富,能够充分表现主题,同时论证也很充分;②内容较充实。选事例典型,虽然材料不够丰富,但论证比较充分,所选材料也基本能够表达主题;③内容单薄。虽有材料,但材料较少,不足以表现主题,或者所选事例只有个别典型,只能勉强表现主题;④内容不当。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所选事例个个跟主题无关,只是“贴标签”式的拼凑。

简单地说,在基础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入格”,写合格文;发展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出彩”,写个性文,精彩文。

二、发展等级

作文要想拿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做足文章。就发展等级而言,必须抓住四个关键词:深刻、丰富、文采与创新,这是高考“衡文”的标准,也是我们“练考”所追求的目标。

(一)深刻。

高考作文是指:(1)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写记叙文要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写议论文,应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2)能够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观点要有启发性。所持观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并能引发别人的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境界的升华。

高考作文要做到“深刻”?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全方位扫描和多方面分析,找准切入角度。运用发散思维,以写作对象为中心,四面八方“胡思乱想”,以觅求更新的信息。即从某一人、一事、一景、一物或一个现象出发,想到其他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得出某个结论。运用发散思维扫描时,可以通过联想,或从其本身、相关、相近、相反等角度,或从其外形、成因、关系、功用、意义、象征、等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描述、分析,找出立意深刻的最佳角度。

“多方面分析”,就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部位地分析写作对象。对不同事物,可以根据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以下分析角度

正面、反面、侧面等方位角度;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角度;本地、外地、中国、外国等地域角度;内部与外部,全部与局部,现象与本质,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等哲学角度;国家、集体、个人等利害关系角度;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等认识角度;肯定、否定的辩证角度;立场、观点、方法、态度等世界观角度。

(二)丰富。

所谓“丰富”一是指“材料丰富”。即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写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描写突出;写议论文,论据丰富而典型。这是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陈旧单一、论据苍白无力的现状而提出的。考生要善于思考,从生活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二是“形象丰满”。指叙事类作文中能够塑造出具体可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做到既能绘形,又能传神,使人物形象有独特的性格、丰富的精神世界,真实自然立体地站立起来。三是“意境深远”。这是考场作文的高境界,要求考生能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有有丰富思想到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这情既是浓烈的,又是含蓄地表达出来的。

“材料丰富”,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使记叙性文体材料丰富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串珠为链。将文章分为许多小片段,每一个小片段写一个内容。这些内容像一个个精彩的珠子而内里又有一根相通的红线,串进来后就可以表达鲜明的主题。

(2)化整为零。文章的目的是从整体上写人或事,但为了表达得更充实,往往从整体层面上切入进去,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一些具体的材料构造内存。如《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的高考作文,就是从“走进历史”、“寻访故园”、“融入自然”、“充实人生”来表现选择文学给“我”带来的收获,充分表达了“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这一主题。

(3)点面结合。在重点介绍一两点一两点内容后,再横向展开,既可以使全文内涵更加广博,也使得文章详略得当。

在议论性文章中,材料丰富主要表现为论据的丰富上。

(1)事例充足。有些议论文为了使论据充足,往往用排比的句式列举大量的事例,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有气势。

(2)引用丰富。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或哲理警句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所谓恰当,最主要的是引用的'名言的基本思想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相通的,引用之后,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令人信服。

(3)分析透彻。在说理性的文章中,材料的丰富性还体现在作者对材料意蕴的透彻的揭示,它往往使文章显得见地高远,不落俗套。

“形象丰满”,主要是对记叙文人物塑造的要求。怎样在考场中作文中迅速达到“形象丰满”的要求呢?

(1)综合描写显丰满。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反映。但要注意,对人物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2)立体展示显丰满。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不要概念化、脸谱化地光写其高、大、全、或假、恶、丑,而是写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

(3)历史变化显丰满。写出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只表面静止地表现一个时间点。这样,就可以动态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层次。

(4)独特个性显丰满。任务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容易显得与众不同。要在篇幅不长的文章里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特征进行夸张式的描绘。

(5)细致描写绘丰满。典型细节的真实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迅速丰满起来。这种细节不仅要反映人物做什么,还要反映他怎样做。

(6)铺垫渲染衬丰满。人物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物活动有着不同的意义。因此,善于利用环境的渲染能有效地突出人物形象。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要做到“意境深远”,有以下几种方法

(1)注重画面的诗意美。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

(2)追求画面的音乐性。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者在艺术画面中融入与文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乐内容,达到一种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3)含蓄地抒发感情。要使自己的感情以含而不露、溢而不流的形式,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

(4)形象地表达思想。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移注到描写对象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

诗意美、音乐美,形象、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是酿造文章意境的关键所在,做到这些,就能使文章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一体,形成艺术境界,构成文章的亮点。

(三)文采。

“有文采”是对文章语言的要求,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生动。要求文章用词恰当、精炼、形象。

(2)句式灵活。句式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整散结合,或反复,或设问。

(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

(4)文句有意蕴。指文句含义深刻、有韵味。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所谓语言有文采,就是在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一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的语言标准。如何让你的语言亮起来?

(1)化抽象为形象。请比较两个句子——

A.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也开始有点想家了。

B.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楼顶,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

两句都表达了“女孩想家了”的意思,但A句只是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B句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楼顶,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向,蕴蓄了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给人印象深刻。

(2)化静态为动态。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中有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

“他微笑着,看苔爬上了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侵佛头……”

佛是静态的,就是生长着的苔在人人看到的那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用“微笑、看、听、跃、侵”等动词,佛和绿苔仿佛有了生命似的,都动态化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绘形绘声绘色。能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具体地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有个小银圆落在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的跳着。”这就绘声绘色了。

(4)善用修辞手法。在行文中巧妙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美和韵律美。

(5)注意句式变化。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美感。

(6)引用化用名言警句。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的同学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不仅能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使文章平添文采。

(四)创新。

具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是指观点新颖、题材鲜活、表现独特的在同龄人中具有率先意识的作文。“有创新”是对作文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它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游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1)见解新颖。考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事物,在深刻感悟、真切体验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2)材料新鲜。写进文章的事件或资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新鲜度。

(3)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事物。写记叙文,要使情节的设计和材料的安排新奇巧妙;写议论文,要在符合题意前提下,从新的角度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4)有个性特征。文章的整体风格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这是对“有创新”的最高要求。

高考作文要做到立意新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多角度思考,悟出新意。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想门径,在比较中权衡,优胜劣汰,爆发出创新求异的火花。

(2)逆向思考,萌发新意。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思考问题,经过“反弹琵琶”,探出新意。

(3)力避传统,独辟蹊径。例如,对蒲松龄的《促织》这篇小说描写的“魂化促织”这个情节,历来被认为是批判统治者对劳动人民迫害之深的。散文《促织,促织》却从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生不可为之事,死以魂魄为之!这是一种执着,奋斗,无畏无惧,山河为动,金石为开的力量。”化同情为赞美,变低沉为悲壮,谱写了一曲为命运而抗争的赞歌。

“新鲜材料”何处来?新鲜的作文材料,也只能从生活中来。

(1)社会生活中来。考生要紧跟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爱人类,这是我们成长的需要。可以利用电视,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订阅、《半月谈》等报刊,开阔视野,开拓素材空间,提高思想水平和文章品位。

(2)校园生活中来。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故事生动感人。悉心体察,深入开掘,就能采摘到真情的花朵,谱写动人篇章。

(3)家庭生活中来。家庭生活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酸甜苦辣的悲欢……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

(4)家乡生活中来。家乡的山水、风俗、人情、人文景观等,经过饱醮情感笔墨的点染,都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记叙文怎样新巧构思?要使记叙文做到构思新巧,我们可采用以下五种主要方法

(1)横向剪辑法。我们的日常生活看起来平淡无趣,很难写出震撼之作来。但如果能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式“镜头”,并加以横向剪辑,就能够创造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2)纵向连缀法。写记叙文最重要的是要有连缀典型事件的功力,切忌记“流水账”。如果考生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事件“珍珠”,就能逐层拓展开文章的内涵,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

(3)巧设悬念法。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阻遏一下,暂时不把情节发展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

(4)抑扬相生法。在一篇文章中,褒与贬先后出现在同一人物或同一事物上,以此强化感情,形成文章起伏,突出人物形象。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充分的“扬”。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能使平淡的写作素材尺水波澜。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折,激荡起读者阅读心理的落差,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另外还有巧设误会、情节陡转、故事巧合、视角转换、细节凸显等方法。

怎样写好个性特征?我们觉得

(1)有独特的创造性的发现。考生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平凡事物,激起了自己的情感激动,得到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象,创造性的见解等。有一篇题为“鲇鱼跑了”的文章,记叙的是一家人买了三条鲇鱼,怕它们溜掉,于是严加防范,把鱼放入桶中,“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加上一块大砧板”。次日,“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这样,爸妈难免互相埋怨,作者却突发奇论:“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妈那样想,因为我突然感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从生活现象中,独具慧眼,领悟到富有启发意义的的哲理。文章陡然生辉,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2)有独特创造性的表现。要求考生将自己的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不模仿别人,不因袭某种形式,而是别开生面,面目一新。

总之,高考作文要想达到一类卷,必须做到:议论性文体讲求“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篇6: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七个“不”

20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七个“不”

一、审题不准。

不少考生误以为话题作文题目宽泛,写作时也可以不着边际,于是不用心审题,随便立意,其结果偏离话题。20XX年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为数不少的考生不认真审题,仅仅就协作、互惠、双赢等作发挥,严重偏离了题目要求。20XX年的话题包含了两方面意思,即感情与认知的关系,但是一些考生的作文里只有感情没有认知,或者是只有认知没有感情,忽略命题关系双方,片面地只写一方。20XX年话题“铭记和忘记”是一组应当辨证理解的关系双方,而有些考生只写“铭记母亲给予自己的爱”等单方面的事情;有些考生平行罗列命题关系双方,没将二者有机结合,虽然也写了应该忘记什么、应该铭记什么,但是二者没有联系,也没有对题目进行深化和升华。

二、概念不清。

由于不明白话题中主要概念的内涵,随便用意思“差不多”的词语顶替,轻则偏离话题,重则另立话题。20XX年福建高考作文话题之一是“留一点空白”,对于“空白”这个概念,可有的考生误作“后路”(给自己多留后路),有的考生误作“过失”(德国人反思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白――给被侵略国造成的灾难),有的考生误作“荒废、虚度”(过去是那么荒唐,只给自己留下一片空白,一片没有颜色的天空),有的考生误作“明智”(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其结果“一着走错,满盘皆输”。还有一个话题是“戈多今天已经来了”,“戈多”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物,或者一种信念、一个理想、一种期待;可以是作者自我,也可以是他人他物;可以实指,也可以虚代……“戈多”作为人、物、理念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审美性、象征性、哲理性、多义性和宗教意味,侧重于指向精神家园的建设与人生理想的树立,弄不清“戈多”的寓意,自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三、材路不广。

学校生活单调,平时积累匮乏,临场作文选材捉襟见肘,只好选择自己同学的相关事例作为论据,或者在自己的家庭中选择事例作为论据。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是“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有的考生写自己的同桌不听取语文老师的指导,语文考试不及格;写自己的母亲相信自己的教育方法获得了成功。这种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转来转去的论据,很难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也显得幼稚。还有考生胡编一些幼儿化的故事来完成作文。另一种做法是套用时文以解决燃眉之急,把报刊杂志上与话题有关的故事复述一下,有的虽一时瞒过评卷老师,甚至得满分,但后来又往往被披露出来,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有胡编乱造故事的,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材路闭塞无从下笔。

四、立意不高。

20XX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有篇作文的基本观点是:一切没有绝对,意料之外的事很多,这在情理之中,我们应该对其有足够的准备,才能成功应对。这样立意相当肤浅,再加上在论述过程中,多是涉及“出人意料”的内容,很少提到“情理之中”,更没有谈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只能达到“基本符合题意”的要求(得31分)。20XX年福建高考作文,有的考生从“人要善于玩弄心计”的角度立意,评价薛宝钗是有能耐的“新新女性”,这种立意反映出了考生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有的考生羡慕冬妮娅的出身、曹操的权势,流露出庸俗的思想;有的考生大编特编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艳遇,趣味低俗,粗鄙不堪……由于思想格调不高,甚至错误,不合“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表达再通畅,也难以得到理想的分数。

五、扣题不紧。

有一种作文,从头写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也就是说从没有点及话题,结果很影响成绩。如果你的文章写得好,主意显露,紧扣话题,当然不必画蛇添足,故意点题。如果只是一般的文章,或者文意隐晦,还是需要扣题之笔的。事实上写得好的文章总是善于扣题的。还有一种作文是在每一段开头、结尾和中间都跟话题中的某个关键词扯上关系,但是把这些字眼抽掉之后,就完全是另一篇文章。表面看步步切题,其实一点也扣不住题。显然,光有扣题的技巧还不够,还需要从内容上扣住话题来写。不过相对而言扣题总比不扣来得好,因为它毕竟是合乎题意的外在表现。

六、文体不明。

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认识不够充分,片面求新,摈弃自己有可能写好的记叙文、议论文之类文体,去写散文、小小说、寓言故事等没有把握写好的文学形式,结果写出来的作文不伦不类,让人啼笑皆非。这与文体不限要采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没有矛盾,主要是提醒考生要量力而行,不切实际的文体“求新”往往适得其反。

七、书写不佳。

还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是作文的书写。字体太小、笔画太细、字迹太潦草,扫描到电脑根本看不清,据统计每30篇作文就有1至2篇几乎无法辨认,这又怎能得到好的成绩呢?平时要注意书写,争取做到“书写工整、规范、方便阅卷”,减少隐性失分。

[年高考作文指导]

篇7:高考作文指导

很多同学存在这样的疑问: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身处学校和家庭之中,生活圈子太狭窄了,接触了解的人和事十分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作文时究竟应该写什么?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尽量扩大自己的生活面,力争对现实生活了解得更多些。日常在同街坊邻居的相处中,在和亲戚朋友的交往中,在公共场所的耳闻目睹中,都可以了解许多生活内容,这些会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丰厚的写作材料。

我的一个学生,她的邻居一位盲人小姑娘不幸夭折,作为好伙伴这位同学非常伤心。我了解到情况后,同她交谈。她叙述了自己同小姑娘生前交往的许多动人情景。我鼓励她把这些生活写出来。她认真构思,写出了《永不凋谢的花朵》初稿,我同她一起修改,很快这篇作文就面世了在《中学语文园地》上发表。

也许有同学会问:李老师,我们天天在教室上课,这样的生活也能成为作文的素材?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生活圈子的确不广,一般都在家庭学校之间转悠,但即使这些有限的生活,也不是世外桃源,还是有它独特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不断跳动的时代脉搏,对于这些习见习闻的生活,如果我们细致观察和深入体味,也能成为作文的好素材。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我上过这样一节语文课

课前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同标点符号有关的故事。这次课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的:

一进教室,我就说:大家都很爱听故事吧?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脱稿后,他寄给了一家出版社。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没有音讯。雨果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全部内容就是一个?。心有灵犀的出版社编辑先生立即给雨果回了一封信,雨果拆开一看,会心地笑了。原来,回信也仅有一个标点符号:!。可以说,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我的稿件收到了吗?你们看后有何意见?这么长时间不给个回信也未免太那个了吧?而一个!同?的对仗竟是那般工整:稿件收到了,请放心!这部作品太精彩了,我们正在加紧排印!迟复为歉,请你多多包涵!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短而又称得上绝妙的信件了。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也很想听听同学们说的故事。我要求同学们课余收集同标点符号有关的故事,现在就请几位同学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几位同学兴致很高地交流了几则故事后,我又说:大家说的故事很有情趣,也很有意义。有些同学收集的故事还来不及交流,以后我们再采用别的方式交流吧。下面我们变换一种形式,改说为写。每位同学写一段话,100字左右,时间10分钟。内容上只有一个要求:这段话必须同标点符号有关,换句话说,你写的这段话必须以标点符号为对象或者话题。至于写什么文体,写什么内容,悉听尊便。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说明文也行,还可以写寓言、童话。等等,等等,不受限制。同刚才的讲述故事相比,这可以看作是大家的创作活动,请抓紧时间完成。

我在教室里巡视,了解完成情况。10分钟后,我说:大家完成得差不多了。我们知道,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所以应该发表出来。朗读也是一种发表。下面请同学朗读自己写的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品味,听完后对这位同学的作品进行简要评析。

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析。之后,我又开口了:听了同学们的佳作,老师也想发表自己的作品,我把自己写的一段话也读给大家听听,敬请指正

我用,.。三个标点符号来描绘人生:,形似婴儿吮吸母奶,我用它来代指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理所当然应该渴饮知识的甘乳,多方面吸取营养,让自己健康成长。青壮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季节,难道不值得加着重号么?老年虽说已近黄昏,但落红不是无情物,他们化作春泥护鲜花,所以,我要用句号来表示他们完美的归宿。

同学们评析完后,我布置任务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以今天这节语文课作为作文的题材,可以写怎样的作文?请大家拟出一些作文题来。

同学们讨论。归纳起来有如下看法:

可写记叙文《一次语文课纪实》《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一次让我失望的语文课》《漫话标点》《标点符号故事集锦》等;

可写议论文《语文课该怎么上》《这是作文训练课吗》《一次语文课的得与失》《不能忽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价值》等;

可写说明文《简介一次作文指导课》《说说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自述》等。

最后,我小结本课:看来可以写很多很多文章!平常经常听到一些同学抱怨:写作文太难了,让我们写什么内容啊!客观地说,大家的生活天地是受到了一些限制,接触社会、深入生活的机会相对较少,但是请记住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歌德的话:如果你每天写一些小题目,抓住日常生活提供给你的材料,趁热打铁,你总会写出一点好作品来。这样,你就会每天都感到乐趣。如果作者每天都抓住现实生活,经常以新鲜的心情未处理眼前事物,也就总可以写出一点好作品,即使偶尔不成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我只劝你坚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每一种情况,乃至每一顷刻,都有无限的价值,都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看来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时时在意,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米下炊了。刚才大家以这次语文课为写作素材,说出了那么多的文章题目,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后来,同学们写出了大量的作文,质量也比较高。这节语文课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本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反映学校生活的文章,也照样会很有意义。从这一点看,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学生就缺少生活,学校家庭就没有写作的材料,学校家庭里也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矿藏。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身边的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作文的题材,作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重视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学生就会从一个误区走出来老是认为作文就是要写那些所谓的典型事件,就是要阐发大道理,就是要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值得写的东西,于是,怪现象出现了:纵向看,一个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写的记叙文尽管题目不同,内容都几乎一律,议论文始终是那几句陈旧的套话;横向看,不同学生写的作文千人一面,从内容到形式甚至到话语都是大一统。出现这种弊端,不应该一味责怪学生,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必须学会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积极思考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用手中的笔描绘属于我们大家的灿烂生活,使我们的世界更为绚丽多姿!

篇8:高考作文指导

提高写作能力之多改、多读、多写

改,是为了发现自身的问题。知道自己在高考作文写作上有哪些短板,哪些可以达到,哪些达不到。

读,知道在自己的高考作文写作方向,知道一流是什么水平,知道何为高,何为下,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需要知道,但是未必要用。人各有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往哪个方向走。

写,每写一篇作文,一定是要这个东西值得写,才写。不要发生什么新闻就写什么,那样虽然容易博得点击率,对长远的写作未必有好处,提高高考作文写作能力是一条创新之路。

高考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之结构

写作能力如何提高,首先要把文章分割出来,知道作文些构成是:词、句、段落,高考作文也是这样。再深究,句子又有句型结构,包括长句、短句、复句等等,句子又有起承转合,又用到修辞,还牵涉到韵律。段落间,又有逻辑上的链接。如果一个好词如同一颗闪亮的星星,那么一篇好的高考作文就是璀璨的星空。提高写作能力遣词造句也是重要,也是撩拨读者情绪的技巧。

高考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之作文布局

想要提高高考作文写作能力,作为布局很重要,大致包含几个步骤: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展现文采。其中谋篇布局这一步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安排内容主要是为所选择的材料构思作文的大结构和大框架,而表现内容则主要是表现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及自我个性。

提高写作能力之关键词

提高高考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下笔之前选取一系列关键词,围绕关键词一一述说,便可铺展开整篇作文的局势,既简洁明了又全面周致,是不错的方法。高考作文以关键词谋篇布局,重在掌握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作文中心论点中的核心词语。对核心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恰当地提取出关键词。

高考作文满分作文:传承的智慧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爷爷用玻璃做佛龛。

爷爷少年时是大户人家的少爷,青年时遭遇侵华战争,中年时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他做过地主,也做过农民,是旧时代到新时代的缩影。因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积攒下来的智慧在爷爷身上得以集中体现。爷爷做的东西,总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做的玻璃佛龛细致又精巧,每一条接缝都是笔直的,每一条花纹都是对称的,放到现在,一定有人会说爷爷是有强迫症的处女座。

除了玻璃佛龛之外,爷爷令人啧啧称奇的小玩意儿还有很多。红红绿绿的胶片唱片剪成各种花色图案,贴到玻璃上,做成玻璃花灯。元宵节的时候提出去,比起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塑料或纸质的兔儿灯也好荷花灯也好,都要精巧透亮。奶奶穿旧了的衣服,爷爷戴上老花镜,一双粗大的手上下翻飞,不一会竟缝出一个小布包。别看这布包小,里面竟有一个不易察觉的暗袋,钱财放进去,取用方便又不易失窃。最妙的是爷爷亲手做的一根拐杖。普通的拐杖上,爷爷用榫卯安了一个可折叠的小凳,走路走累了,放下小凳,凳子腿加上拐棍正好4根,拐棍瞬间变成小凳子,可以坐下休息。

多年以后,爷爷去世。我便再也没有见到过那样精巧的佛龛,也再没有见过那样玲珑剔透的花灯。爷爷给我做的那只小布包,我小心翼翼存在衣柜里。可不管是妈妈还是姑姑,都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手艺。只有那个带小凳子的拐棍,悄然间成为广大老年人的福音,稍微起个早,便能看到满大街都是拄着这种拐棍的老人。那时候爷爷已经过世8年了。

提到智慧,我们能想到的总是像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用智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他们智慧光芒的指引。然而我觉得,另一种智慧也不容忽视。它很小,不起眼,不仔细思量,甚至不觉得它是智慧;然而等到它消失的那一天,你一定会觉得生活失去了斑斓色彩。这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这片黄土地上积攒下的生活智慧。

我的爷爷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老人,他做的东西算不上作品,更谈不上有造诣、大智慧,但他去世之后,他的奇思和巧技就随风消逝再也不见踪影。华夏文明传承千百年的漆雕、精致中药、古琴演奏、宣纸刺绣等等,这些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文化结晶正在慢慢消亡。没有传承人,我们终究会有一天只能在史料上看到它们,轻轻感叹一句:我们的祖先真有智慧!

发展科技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些曾经灿烂辉煌的智慧的结晶。关注技术革新的同时,传承文化的瑰宝,人们的生活才能更丰富、更精彩。这何尝不是更普通高中一级年级层的智慧?

爷爷在世时做的玻璃佛龛还有一尊保存完好的放在家里,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能做出比这更精巧的佛龛来。把这劳动人民的智慧传承下去。

如何快速写作文?

一、观察快,必须按顺序按层次地进行训练,熟练地掌握几种观察方法:

1、基本的观察方法。单幅图的观察要掌握: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主体到客体。多幅图观察要掌握:先从整体着手,了解主要内容;再依次观察每幅图的主要说什么;最后,确定几幅图中那幅是重点,组织内部语言。观察图片时,还要教给把自己融入画面情景的观察法。

2、抓住事物重点的观察方法,还要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中,反映事物本质的观察方法。必须养成勤观察的习惯。

二、选材快。在平时进行给予题材和自选题材的交叉训练,即进行范本教学和小鸟学飞的起步训练。然后逐渐训练自己审题准确,抓住中心,选材面宽,施选典型,定题新颖,开掘要深等能力。

其次,要求自己写题材日记。就是要自己把在一周中观察到的有意义的题材记录下来。可以每周与老师进行交流。

三、构思快。看到图片、事物或作文题目后,腹中能迅速列好提纲,明确写作重点,解决叙述形式。

四、表达快。要表达快关键是自己的头脑里要储存充足的语言素材。多看课外书,还要让自己每天听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听写内容可分门别类,时间可在每天早自修时间。日积月累,让自己的头脑里储存起大量规范化的语言,在反复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就能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篇9:高考作文指导

名师押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某著名中学校园里矗立着一块文化石,石的正面和背面均有当地著名书法家的题字。正面为“琢玉”,楷书,遒劲峭拔。

背面为“随缘”,行书,潇洒飘逸。

对于这正背两面寓有深意的题字,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文体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解题方向:

题旨总括:

这是一道颇为别致的新材料作文题。之所以说它别致,是因为它包含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因素,但与一般的关系型话题作文又不一样。首先,题有“琢玉”与“随缘”的文化石位于一所著名的中学之内,无疑透露出这所学校的某种办学理念,包含着对于育才或自我成才等方面的辩证思考。其次,正面为“琢玉”,背面为“随缘”,二者表面上属于并列关系,实际上暗示着对“琢玉”与“随缘”不同的认可程度,亦即重“琢玉”而轻“随缘”,或者说先琢玉后随缘,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琢玉与随缘适用的侧面不同。而一般的关系型作文,二者往往没有轻重之分。这两点是本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前提,不能随意抛开。

方向一:雕琢自我,绽放光彩

名师支招:

“琢玉”与“随缘”,琢玉强调过程,随缘着眼结果。凡事先有过程,后有结果。所以,作为凡人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付出汗水和努力,至于结果,则往往不在我们可操控的范围之内,不考虑也罢,此亦即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备考片段:

李开复曾说:“没有人是天生的‘爱因斯坦’。”是的,不断雕琢,才能实现人生目标。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通过不断雕琢、不断磨砺才取得成功?哪一位是凭借他在起跑线上的些许优势而赢得人生长跑呢?

正是不断雕琢,才成就了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千古书法;正是不断雕琢,才创作出李太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浪漫诗篇;正是不断雕琢,才谱写出郎朗“魅力明星,华人骄傲”的不朽传奇。而王安石笔下神童仲永“泯然众人”的惨痛教训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即使是一块好玉,若不加以雕琢,而让其随缘自适,最终也只能埋没于尘土之中。

模拟点评:

本文段是典范的议论性文体的语段,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文段先引用李开复的名句,为观点“不断雕琢,才能实现人生目标”的提出作了铺垫。接下来用两个反问句将观点巧妙地过渡到论证部分,前者强调后天磨砺才能成功,后者强调光凭天赋的优势难以取胜,从而突出雕琢的重要性。论证部分举王羲之、李白、郎朗的事例从正面说理,然后又以仲永为例进行反面论证,同时点题,扣合开头的论点。

方向二:“琢玉”需“随缘”

名师支招:

当那玲珑剔透、精妙绝伦的玉器展现在你眼前时,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赞叹之余,你肯定会佩服玉雕艺术家那巧夺天工的构思、精致入微的琢磨和才华横溢的创造。其实,面对一方璞玉,玉雕艺术家并不急于动手,而是先要与玉达成情感的交融、心灵的默契,这样,在后面雕琢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不管是琢玉还是“琢人”,雕琢之时,还得要求能随缘,随玉之缘,随人之缘,如此,璞才能成玉,人才能成材。

备考片段:

据说有一大块白玉中蕴含着一小块黑玉,人们都以之为憾。可在一个高明的玉雕大师手里,这块有瑕之玉却被雕刻成投掷铅球的运动员,中间的黑玉恰好成为一个吸引人们眼球的玉铅球,从而成就了一件稀世佳作。如果我们广大的教育者,也具备这样的艺术眼光,那么,无数的爱迪生、牛顿、瓦特就会脱颖而出。这些科学巨人的童年,哪个不是一块有瑕的璞玉呢?

然而可惜的是,在现实的教育中,面对一个个禀性各异的孩子,我们的施教是那么简单划一,甚至粗暴残酷。这样的教育,就如同拿着锐利的凿子狠凿璞玉,凿不动,就抡起锤子来敲,再敲不动,就干脆改用斧头劈了。试想,如果真有这样的玉雕艺术家,会有多少能雕出传世佳作的璞玉面临灭顶之灾啊!

因此,育人如琢玉,“琢玉”需“随缘”。只有根据禀赋,顺应天性,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孩子的心智发展才会是健康快乐的;反之,过多的人为干涉,功利影子日显,孩子即便是成了“材”,也难成大家。

模拟点评:本语段比喻恰当,说理形象,尤其是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使“琢玉”需“随缘”这个观点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明。语段先以高明的玉雕大师巧琢有瑕之玉与现实中简单划一的教育形成鲜明对照,再以随缘琢玉的效果与功利教育的后果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方向三:玉不琢,不成器。

名师支招:

《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它,就永远只是一块璞玉而已。人也是一样,不管他天资如何聪慧,如果不接受教育、不懂得认真去学习,就永远不可能通古博今、明白事理。同样的道理,从人生的意义与本质来讲,一个人如果不磨炼他的心性,即使天赋很高,根基很好,他的灵魂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升华,他的思想境界也永远只能停留在常人的层次上。故对我们教育的主体而言,我们均需在教育中去琢其型、磨其性。

备考片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是啊!这世界上有许多种爱,其中,有一种特别的爱就是先施以“痛”,才得以新生。琢玉呈现的就是教育中的这一原理。所谓“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中国狼爸”萧百佑高举“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旗帜,在他的精心雕琢下,四个孩子中的三个已被北京大学录取。诚然,以是否进名校来衡量教育的成功与否虽有失偏颇,但每个人天生就有动物性和劣根性的一面,任其恣意生长,一味溺爱,最终只能是“不成器”。

模拟点评:

本语段的观点为“玉不琢,不成器”。语段先从“特别的爱”说起,“中国狼爸”之例新颖而令人信服,就目前的应试教育而言,确有借鉴价值。因为“人天生有动物性和劣根性的一面,任其恣意生长,一味溺爱,最终只能是‘不成器’”。当然,萧百佑的具体做法也许还有可商榷之处,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科学地“琢”无疑有助于他们成人与成材。

篇10:高考作文指导

语文作文历来是高考的重头戏,既是对考生十多年语文学习能力、水平的一次最重要检阅,也是每年特别吸引社会各界眼球的新闻热点。尤其是怎样写好考场作文、阅卷教师鼓励和喜好什么样的作文,一直是每届考生都十分关注的大问题。

对此,上海市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教授给予了分析与解释。

关键词 原则

问:优秀作文的基本特质有哪些?

答:上海市高考作文已经确立了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把思想、真实、朴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的标准。

所谓有思想,就是写作文要展现自己对某一问题或对象的思考,通过议论性文体提出并证明观点,或通过记叙性文体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谓写真我,就是高考作文要抒写真实情感,作文中的真我,不能肤浅、庸俗、偏激。这要求考生不断提升自我,创造新的自我。

所谓尚朴实,就是寄至味于平淡,朴实不是语言的平淡无味,更不是不加锤炼的唆之言,它至少应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耐人咀嚼。当然,也要肯定其他健康的文风,包括华而实的文风。

所谓守规范,就是高考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绝不等于不要文体。考生可以任选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行文。但在选定文体之后,行文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要求,同时要注意使用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

所谓求创新,是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在形式上或思想上追求与众不同。但是,如果仅有新颖的观点而缺乏充分的论述,仍然不能获得高分。

篇11:高考作文指导

(一)并列描写式:把几个事例并列成段,用形象的语言进行简笔描述。

结构模式:片断一:或历史故事,或现实故事

片断二:或中国故事,或外国故事镜头式描述,各有代表性,有内在联系

片断三:眼前他人故事,或自己故事

结尾回首线索,深化议论,感悟升华

心弦上的焰火(3号文之一,并列式描写性散文)

轻轻扫拂着覆盖在心房上的薄薄尘埃,幽幽地打开心的透亮的水晶盒,一束火蓝的焰火犹如精灵般跃动,映照着整个剔透无瑕的世界。而正是这灵动的焰火,闪烁着多少激荡的灵魂,成为我永生的不可磨

灭的纪念。

舟摇摇以轻?,风飘飘而吹衣。一片晨曦雾霭中他醒悟着以往之不谏,犹知来者之可追。樊笼里的荣华富贵岂能让自由飞翔的小鸟甘心折断双翼,戴上金银打造的枷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远离世俗喧嚣,醉倒在南山里的悠悠菊香,与飞鸟相与还,临清流而赋诗,独守高洁也很写意――纪念靖节先生,让我懂得了在浮躁纷扰中独守心中一方乐园和净土……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凌云壮志却被昏庸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难以再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蜚言流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语激情四射,永远震荡人们的心灵,回响在大地河山之间――纪念岳飞,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澎湃着我爱国的血液……

没有铺满玫瑰花的红地毯,也没有震耳欲聋的掌声,历史悄悄地落下帷幕,而我却用清纯的心灵去装载这群君子的幽雅淡香,澎湃激情,去深深纪念他们,让他们永远似火凤凰一般不断涅?重生,如荆棘鸟般在尖刺刺破心脏时唱出世上最美妙的歌,让他们的价值追求在熊熊烈火中燃放,也点亮我的生命,化为我生命中那扣人的心弦……

心弦上的焰火,我永生守侯……(05广东,话题:纪念)

生命的绝唱(3号文之二,并列式描写性散文)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书本的封面上。上面金黄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绽放,毫不吝惜地泼洒出一片金色的阳光与希望。那书的名字却令我赫然:《死亡日记》。生如夏花般绚烂;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机勃勃,让希望的枝叶依旧永不妥协、无拘无束地生长吗?又怎么不可以呢,陆幼青一片坦然。于是,我懂得生命的结尾并不总是蓑草疏离般落魄,至少可以如秋叶般寂静美丽。即使华美的叶片逐渐凋零,你依旧可以用飞翔的方式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奏一曲生命的绝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银幕上。一个美国战士即将被纳粹处决,可他脸上的笑容依旧如冬日的阳光般能够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竖起两个手指,做出“V”的姿势向人群示意希望与阳光仍在。刽子手残忍地将他的手指砍下来,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投向天空,一个大大的“V”字直插云霄,像极了飞翔的翅膀,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于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动人:不出声响却令人震撼!

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般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因为,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如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言:“一个目标的实现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那么,一个豹尾的结束应当伴随着一个凤头的出现,不,应该是一群。一曲生命的绝唱叩人心扉,多少人会跟着发出惊雷般的怒喊,可就在这一片呐喊声中,我看到无数人正在成长,无数的梦想不再遥不可望,一条巨龙正冉冉升起,振翅欲飞,它背后的一个民族,正在加速。

(二)并列议论式:围绕中心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

结构模式:开头: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每段一个相同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出分论点(分论据)。

分论点三:

结尾: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

留给明天(4号文之一,论点并列式议论文)

我要把清澈的溪流留给明天,我要把湛蓝的天空留给明天!我要把我这最纯美的心灵留给明天!

――题记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撒种,一路花开,嗅着鲜花的芬芳,人生便不觉孤单。”读后,我哭了,我读出了关爱――一种能唤醒人心底某种东西的强烈力量。她阳光洒满大地,如细雨滋润万物,我们又有什么权利拒绝播撒关爱呢?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自私抛在今天,我把关爱留给明天!

翻开书,看到了罗斯福,这位美国的钢铁总统。由于意外,他中年下肢瘫痪,但他却凭着惊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拄着拐杖重新叱咤风云于美国政坛……从中,我读到了他那份坚毅与刚强,理解了史铁生与地坛那不解的情愫,悟出了邰丽华那除了舞姿之外的永恒美丽。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脆弱抛在今天,我把刚强留给明天!(分论点一)

闭上眼,想到了曼德拉,想到了他邀请对他进行百般折磨的监狱看守人员参加他的就职仪式的惊人之举。在就职仪式上,他说:“我要感谢这些看守,在狱中的这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日子,它让我学到很多,尤其是宽容。”我很钦佩曼德拉,这位黑人运动的领袖,欣赏他的执著与刚强,更欣赏他的乐观与宽容。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需要宽容呢?你一脚踩扁了装满鲜花的花篮,而花却留给了你满脚的芬芳,这就是宽容,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狭隘抛在今天,我把宽容留给明天。(分论点二)

思绪纷飞,我又想到了尾山洪。这位执著的日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为了真理而战,为了正义而战!他搜集日军侵华的证据,狭隘的民族情感没有泯灭他的良知,困难也没有使他退却,他为的只是一生无愧于人的良知,无愧于正义!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错误抛在今天,我把真理留给明天!(分论点三)

今天,我抛弃了自私、脆弱、狭隘……,留给明天的是关爱、刚强、宽容……而实现今天到明天的摆渡,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一份执著。我坚信:我拥有这份信念和执着!

篇12:高考作文指导

结尾同开头一样,也是作文中一道重要工序。如果说开头有先发制人的功效,那么结尾更有后发制人的威力。结尾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放异彩,反之,则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考场作文的结尾,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能结得住,断得下,能够呼应前文,点明意旨,升华主题。切不可草草收兵,或画蛇添足。

结尾的要求有哪些?一要简洁有力;二要照应开头;三要收束全文;四要令人回味。

一、结尾方法

1.升华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富有理性的启迪,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如《走过一路泥泞》:

【开头】有多少人在泥泞的路上被牵绊束缚最终倒下?有多少人为了这一路的泥泞不辞辛劳艰难但顽强的跋涉

【结尾】我们的天空曾经灰暗,我们的天空终将璀璨。没有犹豫没有退缩,跨过这一路泥泞吧,你会发现:生命最终是辉煌的!

又如:人生就是一条绵延长远的道路,只有泥泞才会留下脚印,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阳光,只有艰难困苦才能铸就辉煌。

2.照应(呼应)式结尾。结尾呼应开头,关合全文,给人以完整的美感。一是呼应标题。文章标题往往与主题有直接的联系,结尾照应标题不但显得首尾圆合,而且能显示出考生的话题意识,强化文章主题。二是呼应开头。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此法当牢记。

如《走过泥泞》:

【开头】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段历程,只有走过,才会留下生命的脚印。是的,一个人的一生只有走过泥泞,才能留下真正的脚印。

【结尾】让我们一起走过泥泞,留下自己的脚印吧!

3.总结式结尾。在前文叙述、描写或议论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概括性总结。此方法较常见。

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们就应该坚守信念,在泥泞遍布的生命里,留下坚实而年轻的脚步,在自己的生命里划下最动人的惊叹号!

4.情景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画面,达到情中有景,景中含情,包含意蕴,令人回味的效果。多配合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5.谈心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用真切朴实的语言,用谈心的方式,告诉别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别人感情上的共鸣,使人易于接受。

二、结尾常见的毛病

1.虎头蛇尾,收束无力。有的同学开头洋洋洒洒,但到结尾处却无话可说,草草几句煞尾,或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2.有头无尾,结构欠缺。有的同学写作速度太慢,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篇,以致有头无尾,结构不完整。

3.过分张扬,与文不符。有的同学知道结尾的重要,不管什么文章,都借用一些优美的结尾句,结果造成结尾与正文内容和风格的不符。

4.公式化,空喊口号。

篇13:高考作文指导

化平庸为惊奇

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什么东西好写”,而是对平凡、平常的写作材料视而不见,见而不思,以至于把许许多多的“精彩”、“绝妙”的写作材料忽略了,遗弃了。

当年,新加坡准备发展旅游业,但有人认为它没有金字塔,没有长城,没富士山,也没有夏威夷,要想发展旅游业几乎是“纸上谈兵”、“水中捞月”。一句话――不可能。但是,当时新加坡领导人却说了这样一句令世界惊醒的名言:“阳光,我们只要有阳光就行了!”就以这样的“理念”,新加坡利用“阳光”成功地发展了他们的旅游业,并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佼佼者。

是的,上帝只给了牛顿一只苹果,造就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只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成就了一个巨大的娱乐业。

所以,我们的写作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怎样发现、发掘材料的“利用价值”。如果我们能够“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地利用现有的平凡、平常的材料,就能化寻常为精巧,化陈旧为新颖,甚至化平庸为惊奇,那么,我们拥有的“阳光”也一定会成就我们一篇篇佳作美文。

提升美感度

很多同学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同样的材料在自己的笔下就那么“呆气木讷”,而在有些同学笔下却“鲜活水灵”,这是因为我们材料掌握的不多?不是。这是因为我们对材料理解得不透?也不是。

这是我们对材料的“美感”,敏感度比较迟钝。真正能够看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人,就是能够从平凡、平常的材料中发现“新大陆”的人。

怎样利用我们现有的材料,是我们写作文进入什么“等级”的关键。材料就像一个魔方,看我们把它拨弄成怎样的色块,看我们利用它的哪一面,这一面应该是与你文章的主旨、内容、思想、情感最吻合的一面。当我们准确地发现并利用了这“唯一”的一面时,我们的文章就从“平庸”进入了“优秀”。

最近,上海某区高三作文题是“把耳朵叫醒”,许多同学在考场上面对这个题目“毫无感觉”,寻找不到文章的“入口”。

面对这样一个明显具有比喻意义的题目,我们就要寻觅生活中那些带有“听觉意义”的材料。这些具有“听觉意义”的材料又必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觉”。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读到的一篇短文《小草的幸福》:

留学德国的一个中国学生,想晒晒被子,没找到绳子和架子,看到门前的草坪很干净,就把被子摊开在草坪上晒太阳。不久,便有两个警察找上门来很认真地拿着皮尺量了一下被子覆盖草坪的面积,拿出计算器算了算,开出罚单,对留学生说:请接受5欧元罚款。

为什么?留学生不解。警察很耐心地对他解释说:因为小草也有晒太阳的权利,而你破坏了小草正常的光合作用。

这不就是最好的写作材料吗?我们可以这样谋篇布局:

被子晒在草坪上――你听听小草的抗议:我要阳光。

引申开去:狗熊表演拳击――你听听狗熊的不满:我要回到深山。

猴子表演杂技――你听听猴子的要求:我要回到花果山。

就这样,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内容,阐述“善待自然(动物、植物)”的主旨。

留意身边的“阳光”

其实,我们都知道,“阳光”是我们每一个人“共享”的财富,它赋予人同样的温暖,只是“栖居”于阳光下的人,有的善于感受和顿悟,有的拙于察觉和感悟。有人见阳光以为是财富,有人见阳光就是阳光,甚至不感觉到阳光的存在。所以,要写好作文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学会在平凡的普通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阳光”,而这里所说的“生活”应该包括我们的阅读生活。

如果你能真正感受到身边的“阳光”,那么就打开了你作文灵感的“闸门”,智慧、灵感、创意就会汩汩而来。

篇14:高考作文指导

不客气地说,高考作文与科举时代的的八股文在模式上大同而小异。都有一个大致固定的基本模式,字数有限制,体裁上也有一定限制,内容上也有一定限制,时间上也有限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不允许考生自由驰骋,任意发挥。三大快,五段模式,不外启、承、转、合,成绩优劣的区分不外乎:语言、立意、思路而已。基本要求不外乎:切题、书写、不违规。先把这些基本要素把握住,在常规训练中努力向其靠拢。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有数十次训练机会,达其目标不是难事。

二、把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归类

甲类:审题准、语言准确流畅、见多识广、谋篇自然灵活,思维活跃、起笔快。比例大致5―15%。

乙类:审题准、语言平淡、见识较短浅、谋篇呆板,思路不畅、起笔较慢。比例大致40―70%。

丙类:不会审题,语言表达障碍大、语病较多,反映慢,迟迟不能起笔。比例大致10―20%。

高三作文训练,如果从全局考虑,重点肯定是乙类,难点是丙类。

三、作文教学中的通常弊端

“和锅煮”,“大杂烩”,忽略了因材施教!

其后果:优生难显其优势,差生难得长进,中等生难有突破。费力不讨好,老师、学生互相埋怨,校长、家长面前都不好交差!

四、在“老生常谈”中玩出新意

因材施教,凡当老师的都烂熟于胸,因此被视为“老生常谈”,但真能够把它玩好的绝对不多。

怎么玩?

(1)注重“堂外功夫”

第一、绝对熟悉你的学生。暗中将其按上面的大致标准分类排队。最好按三大类自己编制三张《写作能力分析表格》,还可以添加若干项目,再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进行填写,填写之前必须有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把情况弄准确。学情分类要保密,切不能够让学生得知,避免产生副作用。

第二、高三作文教学,“三类同堂”是最糟糕的常规教学模式!除非很有必要,尽量采用“分类授课”方式。可能你会因场地、时间问题而产生困惑?!这里把我的做法简单介绍一下:

同一堂作文教学课。甲类在教师里按我的要求写作文;丙类在教师里抄写“优秀作文”,把乙类调出教室,找个空地方,重点是听我讲作文,听完后在课外完成布置的作文。但不完全是一成不变,根据需要,有时调甲类学生出堂,有时调丙类学生出堂。高三作文教学,“重在堂外功夫”,此乃我的绝招之一。

(2)作文评改“因人而异”

我最反感“作文全批全改”,也从不全批全改!因此同行中不少人都说我是个“懒人”,校长和某些家长也有过不少非议。我不管他!因为学生还满意。最后的考分可以让非议者闭口!

我每次作文不过就批改十来篇,其余的打个分就完事!看起来很轻松。其实不然!

我决定要批改的,不但是“全批全改”,而且是精批细改!往往我的批语比学生的作文要长好几倍,4-5篇批语只是一般的,多的批语有十多页。有时甚至还要附上一篇我根据学生原文改写的作文。不这样,优生就很难在今后更具优势。中等生和差生,一般不写评语,只是偶尔加一句两句表扬和鼓励,批语中从不指出毛病和缺点。但这只是表面。暗中的工夫是我要教会他们自己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学生会写评语,自然知道写作失误在什么地方,他能够找准失误点,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所得到的感受比看老师的评语不知要好多少倍!我有个真切的体会:“中差生作文教学的重点不是教他怎样写好文章,而是教他如何避免写作中的错误!”除自己评改外,有时也让他们互相评改。有时还把优等生的作文拿给差生评改。古人说文章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在评改中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这是我的又一绝招!

(3)“评分标准”随心所欲

在平时训练中,作文评分不必运用一成不变的评分标准。自己认为该宽就宽,该严就严。对优生,我一般只有评语,不打分,或者干脆让他自己按照作文评分标准给自己打分,也免得浪费老师的墨水!中差生,尽量给高分,必要时也不吝啬满分。因为中差生偶然得个高分,往往会欣喜若狂,写作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老是低分,他就完全失去了写作的积极性。我遇到一个非常反感写作文的学生,他瞎凑合了几句“诗句”交来,我只是随便看了一下,就大胆给他99分(平时满分为100分)。他看到后很迷惑,我没有管他。上课时,我扎扎实实给了他一次“狠捧”,挖空心思吹捧了他一番(孙子云:兵不厌诈,但要运用得当。)。后来听他家长讲:他回到家后,用毛笔把那几句瞎凑合的“诗句”写下来贴在他卧室的墙上。从此以后,他到处搜罗唐诗、外国诗歌,常读常写,半个学期就写了一两大本。他喜欢写“诗”,我就让他写,平时我布置的作文,他大多没有写,就把他的“诗集”交来充数,我暂时也就随着他。我收到他的“诗集”,不下评语,也不打分,只写个天日。你可千万别认为我是放弃他了,我是在等待有利时机。没过多久,时机到了:他拿着本来问我:“老师,你看我的诗到底怎样?”我说:“很好啊!”

“你怎么不下评语呢?”

“你很在乎老师的评语吗?”

“那当然!”

“很好!那么,我们以后找个星期天,你到我家来,让老师当你面好好给你评一评。”

一个星期天,他真来了。这是他自己来的,这就是天大的机会和转机。实际上我并没有怎么评点他的“诗集”,主要是聊天。这一聊,得到出乎意料的收效:他作文兴趣陡增,劲头一来,写作水平也简直是与日俱增!我动员他参加了一次“全国中小学生诗文大赛”,他得了一等奖,并应邀免费参加了有著名作家与会的“承德避暑山庄中小学生夏令笔会”。他的这种状态应对高考作文哪还用老师担心?(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因限于篇幅,不容赘述。)就此,我有点感概:搞教育,重点是“育”,真正“教”还在其次!所谓“教”,只是将现成的东西进行传授,而“育”则要动用心机!

五、学会自己解放自己

高三作文教学,要求“短、平、快”。要在短期内迅速见效果,必须运用超常规的思路与方法。

1、尽量减少无用功

其中第一步是准确把握学情,否则,教学就是无的放失。此点前面已述。

第二、找准不同层次学生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切忌“大包抄”。

对于优生,重点是思路的拓展和语言运用技巧,同时要避免作文中的低级错误,这是得高分或满分的关键。(对优生我一般不太注重让他去拼满分,但高分则必争。)

优生作文我常给他们分两大类:一是“完全作文”,二是“非完全作文”。其中“完全作文”不到10%,“非完全作文”超过90%。“非完全作文”包括:写开头、写主体段、写结尾、写结构提纲、罗列该用的名言妙语、罗列该用的典型事例、用诗歌结尾或开头,用警句结尾或开头、写中心思想、写审题说明、写写作思路等等。除“完全作文外”一般要求每个学生一节课要写10个左右的题目。在高三一年中,优生训练过的作文题目绝对不下1000个。题目虽然多,因为大多是“非完全作文”,因此,但对他们,作文从来没有课外作业,也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就是我借用体育训练中的所谓“大运动量”的写作训练方式。如此训练,何愁学生写作思路不开,何愁他们会考场卡壳与临场失误!他们平时的训练比考场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高考场上他们早已经觉得见惯不惊了。

对中等生,千万别要求他们向优生看齐,不然,既不现实,同时也往往会闹到“二家不愿”的境地,不但学生得不到解放,老师更是深受其苦。高考作文,70分为满分,中等生以50分为目标则可,相当于100分作文得70分,把握得当,应该能够实现。若把握不当,要他拿40分也难,因为高考考场心理因素的影响,一般比平时要减少15-20%的得分率,50分怎么拿?老师要将这50分化解并分点落实到每个人头。同样是50分,张三的拿法与李四就不一样。这就要根据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针对每个中等生平时作文失分的概率,制订每个学生挣分的具体细节,这才是作到了既有目标,又有具体措施和方法。否则,目标绝对落空!

差生是拖全般后退的重要因素,也是老师最感头疼的事。差生的突破口是写作的信心和兴趣。若能够将此突破,平均40分是能够办到的。这相当于平时的及格分数。但我在阅卷场上,却经常遇到成本试卷40分以下的达70-80%,这说明高考作文得低分(及格分数以下)简直是太容易了!如何提起差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我常用以下方法,给提供点参考:

1、分数刺激加巧妙的鼓励(前面已述,此从略)

2、降低写作难度,最好从起点入手。我是把起点完全降到最低限度:从写话起步。写什么话?放开,再放开!什么话都可以写!用2-3个月“写话”。现代中学生最拿手的是牢骚话,这也无妨!古人云:欲教之,必先诱之。只要他肯写,你就成功了一半!前一个月,只有表扬,绝无批评。第二月,间或做点点拨足矣!第三个月,用心诱导。三个月之后,不但信心和兴趣慢慢培养起来,而议论文的写作基本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这个成效可不小啊!这以后的事就比较好办了。我和我的同事曾经犯过的共同错误是: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望现在的高三语文老师,千万别蹈我们过去的覆辙!

3、不求篇数多,但求路子熟

高考“八股文”就体裁而论,不外记叙、议论、说明,外加一个“综合运用”。而每一种体裁,结构、方法都很有限。从谋篇布局而言,不外就是“启、承、转、合”。就语言运用而言,就是一种:简单的大白话。三大块,五小段,文从字顺,符合题目要求,有个明白的中心意思,40分就到手。说难也不难。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采用“步步为营”,“各个击破”的战术,一个一个环节地突破,每一篇作文,要确定1-2个突破点,如果没有达到目的,不必换题目,将就原题重写,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切忌蜻蜓点水,题目做得很多,一篇都过不了关!此法对三类学生同样适用,对差生尤其管用。

篇15:高考作文指导

说实在的,语文教材上的不少文章,我和学生都不大欣赏!因此,许多课文我是放弃了的(但因此也没有少遭训斥,不过我不放心上。)我常把学生优秀作文当课文来讲。这有很多好处:其一、学生感觉亲切;其二、“作者”心里喜悦,写作的劲头会更足;其三、读写结合更紧密;其四、对差生更有帮助;其五、老师可以“偷懒”,我教“作者”自己备课,自己登台解析他自己的立意、构思、写作感受、经验与教训等等。学生作文当教材,我从不复印,让学生自己抄写,写好后才开讲。让差生抄写优秀作文,甚至背诵、复述优秀作文,这对应对高考确实有用!但老师要精选,并且要能够覆盖高考写作大方向。(但这不能够代替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有成功的范文做样板,加上扎实的基本功和变通技巧的训练,无论它高考作文怎么命题,你都大可不必犯愁!

上面三类学生得分目标实现,高考70分作文,全班平均最少50分不成问题,优生,中等生再冒一点,全班平均55-58分的皆大欢喜的局面就可能出现在你面前!

篇16:高考作文指导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那么巧妇何处去寻米呢?

其实事事留心皆学问,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也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应养成看、想、比、悟的观察习惯。即,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的事物不仅要认认真真地看,还要用自己的头脑仔仔细细地想,把此事物和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事物的特点,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对生活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

写作文时,自然就会有米下锅了。就拿《自由与舍弃》这篇文章来说,我们也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写出我们的真情实感来:那一张通知书雪花般地洒落在我周围,撕碎了它,也撕碎了我所有的怯懦和痛苦。放弃了它,我重新走进了高三的生活。我如好友们所说,失去了本该属于我的自由,每一天都在拼命地努力,每一时都被千斤重的压力压得难以喘息,我顶着大学好友看望自己时的痛苦,迎着好多同学不理解的目光。有时自己想哭,但常存的那一份期待告诉我要把最珍贵的泪水留给胜利和成功,于是,我的心是自由的,即便是累得滴血它依然是自由的;那一份最广阔的天空放在了我心最深处;纵是刀山火海我依旧执著与坚强。于是,在复读的日子里,我强迫自己微笑,每一天我都在给自己打气,为自己呐喊,我习惯了站在楼顶向远方眺望,让心底的那片天空告诉自己成功就在前方,只要你决不放弃梦想。我曾经心境狂野,而今舍弃了春日窗外明媚的阳光,冬日飘飞的雪花,选择了学习。寂寞孤独充斥着稚嫩的心,失败打击着美好的理想,但焦灼的眼里闪耀着自信,受伤的翅膀仍充满动力。为了有一天白天鹅能飞上高空,为了追求生命的图腾,我再次选择拼搏放弃懈怠,选择前进放弃后退,选择苦痛放弃安逸。于是以后的日子只有书与我为伴,于是我因这样的放弃而驾着舟楫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于是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在知识的殿堂中我体会到了尘世没有的那种心灵的自由和超脱。试想,如果我们学生的作文中能出现这样的段落,这不远远比李白或者海伦来得新鲜、真实?

我们不仅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得到素材,还要学会从社会热点里获得我们想要的素材。况且高考很多省市的题目,都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为时为事而作。全国Ⅰ卷,直击抗震救灾,围绕捐款、救援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不限题材,尽情发挥。命题者的用意非常明确,就是直写抗震救灾。这更要求我们关注社会热点。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们整天呆在教室里,连作业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关注新闻?其实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并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的时间。每天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看看报栏,大致浏览一下国内外大事,把觉得可圈可点的.人物事件做一简单的摘记,日积月累就是极富时代特色的作文素材库。比如近几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优秀人物就是非常具有时代性而又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素材。

李剑英,为保村庄放弃跳伞逃生。20xx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过程中,撞到鸽群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毅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3次放弃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壮烈牺牲。孟祥斌,跳江救人永别妻女。去年11月30日中午,金华市城南桥上一年轻女孩跳江自杀。驻金华某部28岁军官孟祥斌正好与前来探亲的妻女经过,见此险状,孟祥斌奋力跳下大桥施救,都没来得及和妻女打声招呼。孟祥斌把女子奋力托起,自己却开始下沉,昏迷的轻生女漂在水面被救起。但孟祥斌却从众人视线里消失。这些不都是用来说明自由与取舍的好事例吗?这活生生的就在我们现实生活里的人物的事迹不比那些历史人物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吗?

然而学生中因为升学压力、沉重的学业负担不看书报不听新闻,缺乏感悟能力,不做生活的有心人的大有人在,那么他们又该拿什么米下锅呢?教材和《语文读本》平时只要稍加整理,就可以给自己积累下一本很有可读性、实用性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教材中的现成素材,教师现场示范,引导学生怎样分析、运用。教材学习过程中老师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为人处世方法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材料。

篇17:高考作文指导

中国全国高考今天正式拉开帷幕,共有940万名考生走进考场。随着首门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20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已陆续公布,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下面是高考全国卷1语文作文,这是一篇漫画作文:甲同学第一次考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考98分挨了打;乙同学第一次考55分被揍,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表扬。以此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对于漫画作文来讲,我们有几个步骤来进行书写。大家在拿到漫画的时候,要先看明白这个漫画,并对漫画的几个图画做相应的理解,并最终得出这个漫画的什么意思和想要表达的意图。然后再进行作文的书写。这是一个有顺序的漫画作文的书写过程。

写作指导一

【方法/步骤】

一.总观:我们在拿到一个漫画的时候,首先要对整个漫画进行一个大致的浏览。如果漫画是有好几个,那么我们就要按顺序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意见。大致的风格在看完后,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是赞扬,是讽刺,还是表达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是对现实娱乐人物的丑化等。这些都是总观漫画的时候,需要明确的一些问题。

二.分析: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分析每一个漫画画面的具体了。分析漫画的时候,我们虽然是一个一个漫画地看(只有一幅的漫画除外)。在看的时候,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漫画的前后的联系是什么,它们在在讲述同一个事件,还是涉及了不同的事件。如果是同一个事件,那么他们想告诉看漫画的人什么意思。如果是不同的事件的话,那么不同事件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三.找关联:漫画分析了后,我们就要开始找一些相应的关联事件。例如,与漫画相类似的你所经历过的事情,或者是历史事件,然后把这些事件有效地融入到这些漫画的说明中去。漫画的关联是很重要的,因为人在看文章的时候,希望能找到引起他共鸣的地方。所以,如果你只是在简单地描述漫画的过程的话,就没有实际意义了。所以,找关联最好的就是找你熟悉的范围内的关联,例如你生活过的,你听说过的。

四.确定风格:你确定风格的时候,就要注意要和漫画所涉及到的风格是一致的,例如是讽刺的还是幽默的还是嘲讽的,还是赞扬的。都需要和你写的作文有一个统一的风格。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漫画作文大多数是讽刺或者是直击一种社会现象的。所以,通常意义上的话,同学们只要弄成是讽刺的或者是幽默的就可以了。

五.下笔:下笔的时候,我们就要有一个顺序了。那么什么样的顺序才是完美的漫画作文的顺序呢?实际上,在引用的时候,我们最好是用一个很好的漫画里出现的文字进行引文,如果漫画没有开头的话,你最好想一个能和漫画共引共鸣的较为大众知道的话语。如果是类似于现实生活的记实的那种漫画的话,你就可以把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开头了。接下来,就是对漫画的整体的一个描述,也就是对你所看到的漫画进行一个以画写文字的过程。把漫画介绍一下,让大家知道,你所看到的漫画展示出来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再接下来,就是你观漫画后的感受和感触,这个时候,你要加一些你所经历的故事和听到的故事对此漫画进行更充分地说明,证明这个漫画或调整,或赞扬的风格是正确的,是有一定的水平的。

六.

注意:当然,你在看到一幅漫画后,也可以写与漫画内容相反的文字。毕竟,我们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所以,在文字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最重要的。

写作指导二

高考全国卷语文漫画作文“教育与分数”审题立意、思路指导及题目批判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

题目涉及两组四幅漫画。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吻;这个孩子第二次考了98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耳光;这个孩子第二次考了61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吻。

这幅漫画的寓意,应该是批判教育者(家长、学校)对受教育者(孩子、学生)“唯分数论”的错误教育观念。第一位孩子的家长(或学校),在孩子考100分时,就给予吻的表扬;在孩子考98分时,就给予扇耳光的责打。第二个孩子的家长(或学校),在孩子考55分时,就给予扇耳光的责打;在孩子考61分时,就给予吻的表扬。两位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学校),表面看有所不同,一个是苛责,一个是鼓励;但在本质上,都是“唯分数论”,都是错误的。

这道作文题目的立意,应该围绕着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含意而设。比较稳妥的立意可以这样:教育,不应该“唯分数论”。

三、思路指导

这道作文题目,可以写成各种文体。无论写成哪种文体,都应该表现考生对时下“唯分数论”错误教育观念的批判性思考。若写成议论文,其思路较为简单:

(一)概况漫画内容,揭示其寓意,亮明自己的观点;

(二)分析其原因;

(三)揭示其本质;

(四)指出其影响(危害);

(五)提出建议。

四、题目批判

这不是一道优秀的作文题目。比起全国卷(一)(二)作文题目是一种很明显的倒退。其不足有以下两点:

一、把作文写作变成了审题(图)比拼。高考作文命题应该着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而不应是考查考生的读题(图)能力。

二、这道作文题目的寓意(论题)没有争议性,缺乏思辨价值。教育不应“唯分数论”,这是一个不需论证的“正确的论题”,对考生理性思维力的考查基本上是等于零,考生只需要把题目内容与寓意审准,然后顺从这无需论证的“正确的论题”说些“正确的废话”即可。

全国卷作文题目倒退成这样,真的很令人失望。作为一名高三语文老师,在这样的高考作文题目前,我深深怀疑自己为之努力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在枉做无用功。

篇18:高考作文指导

关于高考作文指导

一朵午荷

“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此话怎讲?”“据说伟大的爱应该连对方的缺点也爱,完整的爱包括失恋在内。”“话是这么说,可是这与欣赏荷有啥关系?”“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花凋了呢?”“爱它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洛夫)

没有“以后”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做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光凭想象也让我非常快乐幸福。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李明博)

语丝

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一个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涉及人类心灵和良心的秘密,涉及生与死之间冲突的秘密,涉及战胜精神痛苦的秘密,涉及那些全人类适用的规律,这些规律产生于数千年前无法追忆的深处,并且只有当太阳毁灭时才会消亡。暴力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的,而且他也不能够孤零零地生存,它必然与虚假交织在一起。在它们之间有着最亲密的.、最深刻的自然结合。暴力在虚假中找到了它的唯一的避难所,虚假在暴力中找到了它的唯一的支持。(索尔仁尼琴)

多此一举

有些人故作谦虚,间接表示其优越感。有位大科学家对他一位过于谦虚的同事就有过这样的评语:“他还没有伟大到应该那样谦虚。

自己的路

挤的地方或许是康庄道,但是为了怕挤,我宁取两旁不设道路的旷野。它可以允许我横冲直撞,也更可以允许我逍遥徜徉。反正天广地阔,”路”可以由我“走出来”。这样的路,无论通往何方,至少是自己走出来的路。它的好处即使不多,但至少避开了亲历人与人之间无情的挤抢的悲哀。(罗兰)

篇19:如何指导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指导方法

1. 即使一种小小的情绪也能成为文章的中心,比如,夏日中午的一种惆怅和孤独;

2. 同一题材能表现不同主题,这要看你的笔力,你的写作重心;

3. 表现主题表明中心和文章立意,说法不同,但内容一样,这对于语文学习也很重要。

4. 在作文评分标准中,题材的分值占了相当的比例,你应该高度重视;

5. 第一个出现的材料基本不是最好的,第二个会稍好一些,而独特优良的题材会在第三第四个才可能被挖掘到;

6. 把预选的题材写在纸上,作一比较,然后确定其中之一,这是一个选材的笨方法,但很实用;

7. 独特的经历是最好的题材,不要觉得丢人,也不要认为现丑,真情展露方为写作真谛;

高考作文1:修心如莲

树求禽兽以携,遭拒;结实以静候,则咸相食,其籽得传。

《劝学》有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然他物何以愿为我所用?盖因其腹中有物,非空也。

人,只有自我修行,价值昭彰,才可求他人赏识,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是此理。修心如莲,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田田的荷叶间一段绿波,愈令风荷芳行万里。

汉有昭君,不赂画工,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终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济苍生的胸怀,沉着大气的风范,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惊艳了岁月。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蜀有孔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躬耕于南阳,不争虚名于诸侯。然而一代名主刘玄德恭敬相邀,三请两拒,传为美谈。如果他不是卧龙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个帝王会甘心低头细语呢?羽扇纶巾间的豪情胆识是其吸引刘备的法宝。修心如莲,孔明静候。以兼济天下之大才赢得生前身后名。

姜子牙垂钓言:“愿者上钩。”八十高龄遇文王。可见,世人渴求的与年龄无关,与相貌无缘。内在价值的升华才是一个人得到赞赏的根源。

甜美的果实让飞禽走兽们心甘情愿地为之奔波;几句空话却没有激起一丝涟漪,人性说到底总还是带着那么一点点的自私与冷漠。为利相谋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谁也没有必要因此去指责他人。如何让他人尽心尽力地伸出援手?我们应当磨砺出自我价值,给别人一个襄助自己的理由。人,如果一味只求索取,最终没有谁会愿意施予。

修心如莲,让馨德之香愈远愈清。砺己如实,令品质之花不凋不败。

于天地山川中探求,亦得此理。紫云英铺满山野而无人理睬,菟丝子则更令人厌恶。然而,兰花之较弱易萎,仍有人大费精力悉心养护。蚌深卧水底,恒有渔人冒死打捞。为何?因其有内在价值值得人为之一搏。唯有自身璀璨如星空,如钻石,如珍珠,才可让人于万千沙砾中发现自己。不入法眼,焉得相助?

尝怨世之漠然,冷眼不助。心境达然后方知是己身之妄求。人之助我,谢之;人之袖手,解之,后以明德召之。修心如莲,己之昭彰如朗月清辉。

何妨互利?世界吻我以歌,我送以清香,修心如莲。

高考作文2: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让的感悟如此深刻,在不同国度的友人间热情传播梅之精神。

纵观所有,好像没有对哪个动物、植物会如此上心,以达到热爱的程度。

似热未热的初夏,大学毕业来京面试的时候,第一站落脚在高楼耸立的建外soho楼宇中,遥望着不远处的大裤衩,心里默念,我要在这里开启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了。

在那个公交还是两毛钱车票的时候,每当双休的周末与同学相聚的时候,总是约在大北窑西的公交站,望着来来往往进出城的人们,这里既有穿着简单身上沾满泥 土的打工大叔,也有努力打扮入流但并不时尚的打工妹,还有穿着朴素精神矍铄的北京大爷大妈们。在那个还不能去黄太吉喝豆腐脑思考人生的时候,总是喜欢坐在 这个路边观察人流,顺便思考人生。

当京城退下白天燥热的外衣时,不加班的傍晚,喜欢散步在通惠河边看夕阳西下,那是想家的时候。

国贸CBD一个看似繁华的地段,有多少外面人的向往和多少里面人的要逃离。大北窑,一个看似很土的名字,听到的一瞬间就记住,也喜欢了。

在百度上,对大北窑的解释是出东便门,东北方向离城3里,地势广阔,土质细腻,向来烧得好砖。多年以来,砖窑密集。其中最大的是在北边的一座大窑,烟囱高耸,远远就能看到。所以远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窑为标记物。

遍地窑坑,故名大北窑!

聚集在大北窑范围内的企业特别多,虽然只是少量的楼宇,但谁能知道每个通宵不灭灯的格子屋里孕育了多少上市的公司,也积攒了多少为了上市而拼搏的梦想 者。如今的互联网er有多烦躁复杂,还是回头看看大北窑吧。喜小宝婚宴预订网的初创团队就是在这里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谁说,爱上一座城市,只是因为一个人。爱上一个地方,也只是因为一个美好的氛围。刻骨铭心之爱,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依赖。

高考作文3:距离,让你我更美

曾经,我们对饮于清辉之下,赏明月,共话婵娟;而如今,小学生都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是一颗死寂的星球。那么,再当你执起酒杯时,是否还有“但愿人长久”的忧情?愈近的距离,让充满诗意的文明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带来便利、知识的同时,也将我们仅剩的一点意象剥夺了。在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时,我们是不是更应存一份谨慎之心,与美好事物保持一份距离,让美好的事物更美?

行走于心灵,徊徉于红尘的林徽因便是如此。当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诗歌,当一位才子手执一把油纸伞在雨巷中静静守候只为与你擦肩而过,敏感的心难道不曾为此动容?然而,爱情至美,青涩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终究会成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坚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距离,让两个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而不至于让徐志摩和自己都受伤。在这若既(即)若离的朦胧距离中,他们在对方眼中都变得更美好了。

张爱玲曾经说:“白的天上是一轮明月,而红的则是墙上的一滩蚊子血。红的成为了一朵红玫瑰,而白的便成了一粒饭米粒。”她这般说,自己也确有这般体会。曾经,她相信爱情,相信胡兰成,然而情感与空间距离的愈来愈近,却将两人都撕扯得体无完肤。距离的接近并没有给他们之间以丝毫的美感,反而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远。

在科技馆中,曾经保持着一份童真,对着美丽的蝴蝶有着无限的幻想的同学们是否依然有着对美的幻想?看过蝴蝶的翅膀结构后,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见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与诗意,而只能联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结构了。

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线距离,人与物之间的一尺距离,人与事之间的一丈距离。或许,曾经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让你回味无穷;拉近一线距离,那些曾经美的故事、事物会在瞬间瓦解。

保持一线距离,别让显微镜破坏了你,更远你在我眼中更美。

篇20: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

假如你想摆脱思路枯竭、头脑空空的烦恼,就一定要有意识的、自觉的在生活中寻找并捕捉到“动情点”。所谓的“动情点”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情思的人、事、物。

怎样才能拥有一双善于捕捉“动情点”的慧眼呢?

首先可以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景。所谓范文,可以是课内的经典名篇,也可以是课外自己喜欢的美文。通过研读范文,可以提炼出一些典型的生活情景,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借鉴。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锐意识。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引发自己心灵震动的瞬间,并及时将这种情感的火花记录下来。很多人并不缺少“动情”的体验,只是因为司空见惯而忽略了它们,让它们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身边滑走。比如一次温馨的晚餐,你还能描述当时的氛围吗?和父母的一次冲突,你还记得起原因吗?有心人应该学会留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不断积累,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自然也就不会文思枯竭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动情点”不只是一些煽情的故事情节,它还包括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

发现“动情点”,捕捉“动情点”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素材库,使写作时情感的流淌更加真实自然,从而更好地与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动情点”决定着全文的高潮,牵动着全文的结构,所以在写作运思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来使情感厚重感人;也可以通过调动各种不同的叙述顺序,加强细节描写等方式来“浓缩”文章的结构,使情感更加集中、动人。例如《父亲的布底鞋》讲述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小故事,“父亲当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致富以后,成了“响当当的大人物”,但他“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其目的就是不忘根本,“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作者在安排全文结构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围绕“布底鞋”这一线索,采取倒叙思路,先交代父亲是“大人物”,却“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白底黑帮,宽宽大大,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然后再追述原因,讲明父亲小的时候由于家里很穷,虽然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学校,却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是全村人凑出学费帮他完成的学业,而当时家里同样困难的`四奶奶送来的就是这样一双布底鞋,把村里人在生活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主动帮助父亲完成学业这一“动情点”,在高潮中自然而然地推出,最后才点出“人不能光活自己”的主题。这样处理,不仅在文章开头就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而且脉络清晰,主旨明确,饱含深意。

2.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人的七情六欲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然而令人动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体或整个过程,往往是事物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因此作文不能只写事物的轮廓,而应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之、凸现之,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自己的文章更有力量。例如施冠祯同学的《瞬间》一文:

那年的腊八,老天隐隐地皱着眉,没有留给太阳一点空隙。

饭后,母亲去盛腊八粥,她端了一碗走到已经拿起包要去上班的父亲面前,抬起头微笑着看着父亲的眼。父亲放下包,会意地接过碗喝了一口,然后露出孩子般甜甜的笑。母亲拿起父亲的包送父亲出了门。

雪花悠悠地降下来,停在父亲已经开始苍白的发梢上。母亲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转身快步回来,拿起放在门厅的伞又急步追了过去。

母亲赶上了父亲,撑起伞遮住了父亲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父亲停下步子回过头,一丝稍纵即逝的惊讶幻化成双眼清澈的光,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像是深邃的湖,浸过千年岁月久久地沉淀成柔和的凝视。

我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就像被轻轻揉过的软纸,留下一片片细小的褶皱。

这篇文章以“瞬间”为题,仿佛只是抓住了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然而所写的内容却突破时间阈限,刻画出两人深沉而默契的感情世界。

3.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

“动情点”只是一个触发点,要想让读者从心底里涌动起喜怒哀乐,产生情感的共鸣,还需要注意生活情景的真实情感。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仍以上文为例,作者在渲染“动情点”时,穿插了关于“我”的内心描写,这样既可以透过旁观者的眼睛弥补直接描写的不足,细化了故事发生的情景,而且虚实相生,彰显了父母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浪漫而真实的情感,为文章增添了一层浓重的底色与生活气息。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情点”就蕴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只要你能够捕捉到它,用心去写,自然就可以抒写出人生的真性情。文章动人,亦有路可依。

篇21:高考作文指导

150分钟的语文测试时间,应该留出60—70分钟的时间作文。时间充足,心中不慌,文思才会泉涌;否则仓促成文,难免丢三落四。

细心审题目

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

精心选文体

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心中有模式

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

巧思出新意

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高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

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主旨要明确

高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

篇22:高考作文指导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篇能力,不仅有助于考生迅速进入写作状态,也有助于给阅卷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作文怎么开头好呢?

简单说就是应该出语不凡。应该一开始就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这源自高考的形式和阅卷实际。高考阅卷周期紧,任务重,评卷人少,时间短促,电脑评卷脑力和视力的劳动都很繁重,在高速运转的背景下,你的作文能否吸引老师的目光,让他认真、仔细地读你的作文呢?首先要出语不凡。因此好的开头是事情成功的一半,用在说作文上是很恰当的。

那么,怎么才能锤炼好的开头呢?最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积累好的开头样式,如下文所例举的诸如此类的开头,如果出现在作文中,都是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的。要把它们看做很好的语言模式,你可以像练习语言表达题那样做仿写,化用到你的作文中。潜心磨一剑,练熟几种语言模式,临场才能运用自如。全篇作文不能忽视,开头尤其重要。

策略解说: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是开头的要诀,下面我们来例举一些优秀的作文开头方法。

一、名句引入法

成才的环境

鲁迅先生在《最先与最后》中指出,中国一向少有失败的英雄,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仍然坚持跑到终点的竞技者,见了这种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这话说得好,然而,我们有多少人有鲁迅先生这样的认识呢?

二、古诗切入法

答案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么样的?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的,世界千变万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哪一个才是你心中的答案呢?

于是,我开始寻访春天的答案

活出真我的风采

红杏枝头春意闹,美丽的花儿只有绽放于枝头,才能吸引寻春的人们艳羡的目光,才能引发诗人由衷的赞叹。

留连戏蝶时时舞,缤纷的彩蝶只有张开靓丽的翅膀,才能倍受春光的抚爱,才能飞进少女多彩的梦中,成为永恒。

小草不屈从于冰雪天地的扼杀,不怕漫天野火的焚烧,一夜春风,绿了天涯。大雁不满足于巢穴的闲适,奋翅高飞,将生命的画卷描绘在蓝天白云之间。

这,就是表现,表现自我,表现人生,表现生活的真谛。

人生需要表现,生活需要表现。没有表现的人生是灰色的人生;缺乏表现的生活,是死寂的生活。在生命的长河里,每一个人都应腾跃起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浪花。

三、提问进入法

若为人生故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为自己喝彩

伟人,处处是歌功颂德,喝彩只是陈词;明星,时时有镁光闪烁,喝彩不过滥调;那么更多名不见经传的芸芸众生呢?谁来为他们喝彩?他们又该不该得到喝彩呢?

四、悬念进入法

千年的呼唤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值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连伢伢(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

它,就是诚信。

五、开门见山法

知识就是力量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知识便萌芽在人类的智慧中,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高度文明的当代,每一次社会的进步。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知识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知识就是力量!

篇23: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自信上考场

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就不会怯场,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地调动。

首尾亮起来

开篇立论的好彩头,在第一时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是高考作文赢得高分的关键。而结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样是拿分的一大重点。

行文如流水

在语言运用上,除平时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形象、对偶华美、排比蓄势、对照鲜明、反复强调、设问抑扬、反语讽刺、暗示等等。此外,长句短句错综搭配,雅句俗语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

字迹要清楚

高考语文试卷是网上阅卷,潦草的字迹、不洁的卷面有可能给阅卷人带来的不愉悦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字迹不清,丢失的可就不只是几分了。

开头结尾都要精彩

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大有讲究。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教师的`心;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

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篇24:高考作文指导

写作指导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2、抓意象,抓关键。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

3、析主旨。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结合这首诗歌材料来看,这首短诗共四句,短小精悍,寓意浅显明了,诗歌中的物象是镜子。说的是镜子,一辈子只照别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直到有一天,偶遇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首先,通过关键语句,把握材料的感情倾向。

“照了一辈子人”貌似赞扬无私奉献,但“没有照见自己”“看见自己的真面目”却将感情极力地扭转为贬斥,联系全诗,诗歌意在批评镜子只能鉴人,不能鉴己;只能明察秋毫别人的得失,却看不到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只能知人,不能知己。

另外还有关联词,“就是”“才”也可以作为佐证。表明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深深的惋惜,是浅浅的责备,是淡淡的批评。由物及人,诗歌意在告诫我们:不但要知彼,更要知己。要认清自己,不但要知人更要察己,不但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别人,更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为自己准备一面“镜子”。

这也是作文的立意,当然还可以化大为小,从如何认清自己入手,如材料找另一面镜子,论述“以人为镜,看清自己”。这里的人,可以指大众,可以指领袖、精英、榜样。可以从大众身上看到人类的劣根性、人性的丑陋,从而反省自己丑陋的一面;也可以以领袖、榜样、楷模为高标,感知差距,寻找自身的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具体说,“以人为镜”中的人,可以指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诤友、知音、爱人、师长、同事、邻里,也可以是素昧平生、萍水相逢之人,甚至可以是对手。

还可以史为镜,前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吸取教训,认清自己,不让悲剧重演。如毛泽东“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然,要认清自己,不一定非得借助外在的“人”“史”“物”,还可以为自己准备一面心镜,即“反躬自省”“三省其身”,时时开展自我批评。

作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知人更要知己。辩证地谈,前者作铺垫,着重论述后者。

2、以人为镜,看清自己。

3、诤友——生活中的明镜。

4、知音——人生的一面镜子。

5、要利用好对手这面镜子,看清自己。

6、以史为镜,看清自己。

7、反躬自省,吾当三省其身,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8、要认清自己,着重强调认清自己的意义。

同类素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朋友应该是你的一面镜子,正所谓“道义相砥,过失相规”。

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考兴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写作指导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2、抓意象,抓关键。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

篇25:高考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一、认识中心句

从语意上看,起着概括作用。中心句概括语段的大意,其他句子围绕中心句展开。语段的中心句有点类似文章的标题,有的概括语段的内容,指出范围;有的揭示语段的主旨,说明思想意义,但有不同,标题重在简洁,有的还讲含蓄,中心句偏在明确,注意上下衔接。

中心句的作用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作文指导二、中心句的作用

1.设置情境

当失败的伤痛像一根根锋利的针刺向朋友的心灵,遍是伤口,我友好的伸出我的手,轻轻地抚摸,让她重新燃起自信的光芒。

当身体的不便如含沙的狂风刮向老人的心灵,布满尘埃,我及时地伸出我的手,小心地搀扶,让他安全的找到前进的方向。《伸出我的手》

2.概括内容

蓝天,白云,时光属于自然。

铅笔,橡皮,时光属于学习。

暗光,墨香,时光属于阅读。《美丽时光》

3.揭示(挖掘)意义

生命需要一盏自强之灯,它会让你重燃希望的火把,一展雄风。

生命需要一盏自强之灯,它会让你永保坚毅的意志,一鸣惊人。

生命需要一盏自强之灯,它会让你突破极限,超越自我。《生命需要一盏灯》

作文指导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打造中心句

1.叙述式

我记不清她是怎样长出第一枝嫩芽的

我记不清她是怎样打开第一朵花儿的

我记不清那棵芍药究竟开了多少花儿

我记不清我的芍药是怎样消失的了

2.描述式

天蓝,云白,风清,音乐让我懂得谦逊。

花香,树茂,雾薄,音乐使我振作精神。《音乐铸就性格》

3.议论式

过分严厉的爱,是一种扭曲的爱,换来的是误解和不满。

过度宠溺的爱,是一种变质的爱,换来的是埋怨和后悔。《爱,还要会爱》

4.抒情式

有你,很幸福!

有你,很温暖!

有你,很踏实!

作文指导四、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打造中心句

1.对比式

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可以最勤奋。

我不是最美丽的,但我可以最快乐。《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

学会承受压力,让我少了一些脆弱,多了一些坚强。

学会承受孤独,让我少了一些浅薄,多了一些成熟。 《学会承受》

2.比喻式

亲情是一种幸福,它如一缕风,为生命带来丝丝清凉,我们应珍惜。

亲情是一种幸福,它如一阵雨,为生命迎来点点希望,我们应珍惜。

亲情是一种幸福,它如一幅画,为生命增添道道色彩,我们应珍惜。

《珍惜所拥有的幸福》

3.引用式

记得提醒自己,才会收获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喜。

记得提醒自己,才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提醒自己》

4.设问式

坐在教室里,单调乏味不,认真聆听,埋头思考,你会发现这里也有求知的乐趣。

躺在草坪上,百无聊赖不,静听蝉鸣,嗅着幽香,你会发现这里也有探索的乐趣

《这里也有乐趣》

5.排比式

我生活的世界,充满着关爱,充满着呵护,充满着温暖。

我生活的世界,充满着竞争,充满着合作,充满着友谊。《我生活的世界》

6.对偶式

小时侯,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后来啊,路是一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7.反问式

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之间的和谐,你难道感受不到美好的气息吗

走进校园,感受师生之间的和谐,你难道感受不到美好的讯息吗

走进社会,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你难道感受不到美好的信息吗

篇26:高考作文指导

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子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书生少年,在我的成长道路中,一直伴随着我的是那份深沉的母爱。

小时候的我十分顽皮,有一次傍晚在玩耍的时候,不幸从沙发上翻跟头摔到地面把胳膊摔骨折了。我紧接着就是嚎啕大哭,听到哭声的妈立马就感觉到了不对劲,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赶快跑过来看我。我到今天还记得母亲焦急地抱着我跑去医院,豆大的汗珠从她那紧张的脸上不停地往下流着,母亲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从没见过母亲对任何事情这样紧张过,那张焦急心疼的脸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历历在目。

大夫经过诊断,给大家安排好病房,说得到第二天才能进行手术。那是我最难熬的一个夜晚,我痛苦地在病床上“挣扎”着,左翻过来,右翻过去地在病床上一直折腾,还疼痛地忍不住一直小声地吭吭。母亲就一直在旁边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来安慰我。母亲不停地给我擦汗,还一直用手轻轻地安抚着我受伤的胳膊。我就这么折腾了一晚上,不断地睡一小会儿就醒来又哭又闹,母亲每次都是趴在病床边安慰我,嘴里还一直念叨着:“诚诚,对不起,是母亲不好,叫你受这么大的罪。”她说这话的的时候神情异常凝重,脸上挂着愧疚和难过,看的我心里也不好受。就如此,母亲一宿没合眼地陪着我,她布满血丝的双眼一直让我记忆犹新,让我感觉母亲的爱一直在周围环绕着我。

当时我还小,不知晓母亲为何要一直陪着我,到目前长大了,我才理解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我从中读出了她对我从小到大一直无私、伟大而又深沉的爱!我还意识到了,这份爱一直伴随在我的身边,从来没离开过我半步。可是岁月偏偏就是无情,无情到近似残酷。它掠走了我身边亲人的青春,用他们的衰老换来了我的成长。光阴的洗涤,漂白了母亲的秀发,每每看到她眼角的皱纹和慢慢变老的面孔,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我深深地感觉到,母亲虽然老了,但是对我的爱却丝毫没递减。

母爱如水,像水一样无微不至,像水一样温和至柔,像水一样源源不断。母亲对我的爱好似我的生命之泉,每时每刻地滋润我的心田,一直伴随在我的身边。

原来,有一份感天动地的爱----母爱,一直都伴随在我的左右,从未离开。

篇27: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话题作文审题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话题作文审题指导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表达方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是其显著的特征。这种作文形式被广泛采用,就因为它能拓展考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便于考生灵活地选择发挥写作特长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展示写作才华,有利于选拔人才。这种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寓意深刻的材料。第二部分是导引词,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三部分是写作的注意事项。只有对于话题作文的这种内在和外在的特征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才能在具体写作时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然有人认为,话题作文“淡化审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疆场,话题作文范围宽泛,用不着认真审题也能写出好文章。这是对话题作文写作的又一种误解。审好并准确把握话题作文的材料、导引和注意事项,正确理解题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而,“淡化审题” 不等于“忽视审题”,信马由缰,必然招致人仰马翻。有的同学拘泥于所提供材料,从材料中抽取某个侧面或片断进行敷衍阐释,将话题作文写成了一般的材料作文。也有的干脆将话题当标题、主题或论题,或记叙受这个标题、主题制约的某个事件,或论述这个标题规定的论题,完全抛开材料,将话题作文写成了常见的命题作文:不少同学因为审题失误而导致失分过多。话题作文审题常见的失误有以下几种:

1、忽视了概念的内涵

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 “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似是而非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就有走题之虞。如以“热”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 “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例子,显然,这里的“热”是指一种社会现象,但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将“热”理解成“热情”“热心”,甚至写成了“我为祖国献热血”等。错解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

2、忽视了背景语的指向

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文脉的贯通。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读背景语,我们就发现,要求我们谈论的哲理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之所欲,滥施于人”;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谭嗣同式的“我自横刀”与文天祥式的“隐忍以行”……有的人忽视了背景语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写成“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一些虽是哲理,但是,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3、忽略提示语的暗示

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

比如这样一则材料: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

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以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

(1)要写自己的,不能写他人的;

(2)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 成散文或记叙文。

“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

(1)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

(2)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

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4、贴金式点题――用自己之酒杯,装他人之佳酿

话题作文因为有开放性,文体选择又比较灵活,一部分学生就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文章,只在结尾象征性地点一下话题。比如以“英雄”为话题作文,一个同学写成《母亲――心中的英雄》,记叙了母亲持家的艰辛、对父亲的忍耐、对邻人的关爱。结尾生硬点题:“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勤劳、忍耐”是美好的品性,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这很可能是套用了一篇现成的写母亲的文章。

再如以“音乐”为话题作文,尽管内容形式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所写的文章必须以音乐为轴心,不能离开这个轴心而另起炉灶。有学生写成《家庭,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大谈家庭生活,只在结尾提上一两句:“音乐,正回响在我的家庭中”。这种贴金式点题,是我们着力反对的,它不仅影响作文得分,还容易养成学生的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

5、只注意判断中主项或是谓项――似看神龙,见其尾不见其首

判断通常由主项和谓项两部分构成。主项是判断的对象,谓项是表示判断对象具有或是不具有的性质。话题作文是一种“宽题”,写作中,可以将一个概念细化为一个判断。比如以“生活”为话题作文,可以细化为“生活是一种选择”、“生活中要经历失败”等,可有的同学在行文中,抛开了判断的主项“生活”,片面地谈“选择”或是“勇气”,比如写成选择需要有眼光,或是写成了类似与“失败是成功之母”之类的文章。

这样一来实际上把原话题“生活”变成了“选择”或是“失败”。再比如以“面对拥有”为话题,许多同学只看主项 “拥有”而忽略了“面对”,写成怎样追求理想,怎样实现成功等。

6、偷梁换柱――半路杀出程咬金

有时面对一个话题,刚刚写作时,还是切题的。但是,在行文中,经过层层推演,离话题则远来越远,从而使文章前后脱节。比如,以“人生之美”为话题,一个学生确定了这样的写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紧紧把握今天”,这个视角是符合话题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用这样几个要点去阐释:“今天最美,把所要作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赊欠帐单”:“今天最美,所有梦想的终点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显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转向了“今天之美”。再如以“课桌文化”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把课桌文化放到校园中去考察,这本是正确的,但是,后面则由课桌文化不自觉地写成校园文化,大谈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却回不到本题“课桌文化”上去。这种现象在高三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屡见不鲜。

篇28: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审题

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 “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 轻视。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其话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 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 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

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话题: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篇29: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20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1、不要把话题当文章。话题作文的导语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非作文题目。人家的话题是什么,你就以什么为题,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出力不讨好。

2、不要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如果不管文体,信马由缰,文章就会不伦不类。所以一定要选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有关要求写作。

3、不要摘录导语。不少考生误将导语作为材料作文的“材料”,一开篇就“引”入文中,然后才开始或编述故事,或展开议论,这样的开篇自然也就成为文章的一大败笔。

4、不要泛泛而谈。有些学生“拿”起话题就写,根本没考虑“大题小做”,浮光掠影,泛泛而谈,致使作文中充满了大话、假话、空话、套话,全文找不出明晰的中心。

5、不要游离“话题”。少数同学对“话题”不假思索,写出来的文章根本没有触及话题,甚至与“话题有关的词眼也找不到,完全成了自由作文。因此,写作前一定要读懂“话题”,写作中一定要扣住话题。其实,有的文章只要在恰当的地方点示一下话题,文章就不担心离题了。

篇30: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审题技巧

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如高考题中: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大 雨 把 他 的墙淋坏了。他 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 家 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 家 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 他 儿子聪明,而怀疑是邻居 家 老人偷的。这就是背景材料。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提示语。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显然是话题。[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这就是要求。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如上题中“ 生命 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这不属于材料,只是提示语。有些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如: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来拜访 他 的母亲。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 他 正在地里挖土豆。”请以“同样自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就直接从材料到话题,中间没有提示语。因此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材料语”、“提示语”可有可无,但“话题”和“要求”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背景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作用。“提示语”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 路 。“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更要仔细审读。

高中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四个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五忌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出满分作文二

高考作文指导:高分作文写作秘籍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新话题作文审题技巧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指导

从化学高考命题看中学教学走向 论文

高考作文指导:十步写出高分作文

写作指导:高中写作指导方法之如何正确审题

高考话题作文指导技巧

关于高考作文话题指导
《关于高考作文话题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高考作文话题指导(推荐30篇)】相关文章:

教案:作文指导 拟题 刘燕2023-09-08

高考作文指导:考场构思技巧2023-10-15

高考作文指导:高分作文的写作技巧2023-02-20

人与自然高考作文写作指导2024-04-22

十个高考高分作文秘籍2023-12-28

高考作文指导:满分作文写作技巧2023-08-08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语文作文开头十忌2024-02-17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2023-09-11

高考语文作文指导:触景生情 引出回忆2023-05-16

高考材料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如何不偏题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