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春节习俗作文

时间:2024-01-09 07:19:57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各地春节习俗作文(精选25篇)由网友“qjiquqk”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各地春节习俗作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各地春节习俗作文

篇1:春节作文600字:各地春节习俗

春节作文600字:各地春节习俗

福建节日作文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篇2:各地春节习俗作文素材

各地春节习俗作文素材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

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

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除夕晚上,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

“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篇3:各地春节习俗

有关各地春节习俗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上海

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台湾

称除夕为“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

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

除夕,家家户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

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挥春)、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春节(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以示吉利。“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山东省

宁阳县春节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春节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

陕西省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初一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初一,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初一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福建省

厦门人春节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称为“接丁保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香港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街?“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篇4:各地春节习俗资料

除夕一大堆老理儿

除夕,人们蟒袍补褂四出拜访亲友,谓之“辞岁”。家人叩拜尊长,也叫:“辞岁”。新婚的夫妇必须要到岳父家辞岁,否则为不恭。

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这叫“踩岁”。

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百官到朝,祝贺元旦。此时爆竹声如击浪轰雷,传遍朝野,彻夜不停。更夹杂着拨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真是好听。“土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锗帛毕,昧爽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阖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窗,谒影窗,具柬贺节。”如果路上遇到亲友,则施礼,继而祝曰:“新禧纳福”。“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会果为茶,十锦火锅共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鹭凤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饼,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波果,狮柑凤桔,橙片杨梅。杂以海错山珍,家淆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得好“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马喧哗,欢乐终日,真可以说是极一时之胜”。

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谓之“年饭”)取松柏枝中较大的,插在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就是“摇钱树”。

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给小孩的,也叫“压岁钱”,钱肆取钱用的“贴”叫“票子”。每届岁除,凡是富贵之家以银换钱的,都用彩笺书写,是为“红票儿”。取华美吉祥之意。

凡是卖花的,称熏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金桔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治,尽在一堂”所以人们又叫它“堂花”。

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

每到除夕,摆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诸天神圣全图。“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叫“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宝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着烧香,到灯节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地桌”。

走进家家户户的正月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所吃的东西,如:百事大吉盒儿,由柿饼、荔枝、龙眼、栗子、熟枣等装成。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

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门口,疾呼接贴,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数无须和主人面谈。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正月之灯一向集中于前门内的“六部”,叫:“六部灯”,以“工部”的灯最为人称道。冰灯,飞禽走兽、世间百态,制作得非常工巧。

灯市从前集中在东、西四牌楼,后来移到廊房头条。

琉璃厂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镇街。更有“秦楼楚馆偏笙歌,宝马香车游士女”。也是旧京年节一景。

篇5:各地春节习俗――广西

各地春节习俗――广西

南宁地区春节习俗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

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

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

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

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打扁担,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

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

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篇6:各地春节习俗――香港

各地春节习俗――香港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中人不识。然而,在香港^农历年,在俗上和气氛上s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恚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r按鹘y在家里N春、年的了,取而代之的t在一些商店或家中N上“生意d隆”、“出入平安”等的]春。m然如此,但N]春的原意和N春和年一樱取其吉利之意,希望砟晔率马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舞舻纫不嵩谝恍┬陆玎l村、村中出F,在新年的市^街^上也很y看到的大型的舞{、舞舻谋硌萘恕V劣诜排谡獭⒈夼诘仍谙愀凼且宦山止的,不^自一九八二年_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S多利港上都会e行盛大的花表演,@已成为@十多年碛春的一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P吃的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g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O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

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g,港九多处都O有年宵市觯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r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篇7:东北各地春节习俗

俺们东北人把过春节称为过大年。俺们东北人过大年可热闹了,有很多是俺们东北人过大年独有的习俗,不是有这样一首民谣么,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二初三满街走。这里把至今还保留的东北春节习俗跟大家唠扯唠扯。

杀猪菜 在农村,过了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用。谁家杀猪都要用酸菜和肥肉、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杀猪菜不怎么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肉斩成大块放进锅里,加入水,放上盐,然后边煮边往里面切酸菜,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来。

办年货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

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买回家。

黏豆包 黏豆包是一种满族食品,满族人传统上喜欢黏性的食品。目前仍是东北地区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黏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天然冰箱)中保存过冬。制作方法是将红小豆或大芸豆煮熟,捣成豆沙酱,放入细砂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用揉好的黄米面将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豆包状,放入波罗叶(苏子叶)的屉中大火蒸二十分钟,即可出锅。吃的时候可蘸白糖,吃其香甜黏;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

贴春联、贴窗花、挂年画 过年家家都要贴对子(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养猪的要在猪圈上贴上“肥猪满圈”,粮囤子上要贴上“粮食满仓”,马车和拖拉机上要贴上“出入平安”的字样。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农历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夜饭 东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要数大年三十(除夕夜)的年夜饭了,这可能是年迈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家人团圆,欢聚一堂,有说有笑。东北人非常重视年夜饭的质量,通常这顿饭必须包括所谓的“四大件儿”,这四样菜即鸡、鱼、排骨和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样,这顿饭就显得非常不“地道”、不“东北”。吃完年夜饭,开始吃冻梨、冻柿子。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冻秋梨是将普通白梨冰冻变成乌黑色,硬邦邦的,砸到地上,也不会有丝毫损伤。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三十饺子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饺子包好煮好,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了。之后初一、初五、十五的早晨饭前也要要放爆竹。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就是拿红包红包。

破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天要包饺子煮 “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

初六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正月十五上元节 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三十不关灯、初一初二不扫地 在东北,三十晚上要彻夜亮灯,到正月十五前要挂红灯笼,一宿不关,意味益寿延年,香火不断。初一初二不扫地,好运财气都留住。“初五”一定吃饺子,也称“破五”,寓意将不吉利的事破坏,驱灾避邪。过年啃过猪爪,会“挠”出财运。

正月不剪头 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民间流传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高跷和秧歌 高跷和秧歌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虽然城市中的表演已不再像往日那样红红火火,但一到过年还是会让这一传统项目得到最大频率的曝光,生长在黑土地的人们那热辣豪爽的性格全都在这热情洋溢的大秧歌中挥洒出来,让你体验到的不只是过年的喜庆,更多的还是来年的好兆头。

[东北各地春节习俗]

篇8:各地春节习俗――陕西

各地春节习俗――陕西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

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

“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

篇9:山西各地春节习俗

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的山西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自然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山西各地如何过春节就能够看出来。山西各地,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农村,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山西各地都是如何过春节的,体会那绚丽多彩的年俗。

山西春节习俗

一、太原南郊过年过足两个月

从腊月初一起,太原南郊村里家家户户就都开始进入了过年的准备过程,这一天,家家都要炒五谷,就是把玉米、小麦、高粱、黄豆、瓜子等放在锅里炒熟,以此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不生虫害。五谷炒好后,孩子们把自己的小口袋装得满满的,然后整个村子地串门,互相交换着尝尝哪家妈妈的手艺最好,炒出的五谷又香又酥……炒五谷的香味和着孩子们的欢笑,回荡在村庄上空,轻轻地拉开了年的序幕。

腊月三十,过年的高潮已酝酿到了极致,除夕下午家里的男主人会扛着大扫帚,认真地把屋前的大院扫得干干净净,而在他身后的屋子里,心灵手巧的女人,会用粉红、金黄、翠绿、天蓝、浓紫等色彩艳丽的纸张,剪出网状镂空、带有穗子的五色纸,形状像是一朵盛开的花,在除夕傍晚,这些美丽的“花朵”就会被粘贴在对联、院墙、福字、堂屋等显眼的位置上。当天的年夜饭是不吃饺子的,饺子包好了,年初一早上煮来吃,这叫做吃“连年饭”,大约是取衣食丰足,一年连一年的意思吧。

正月初一,真正的年来到了,一整天,村人都会四处游走拜年。正月初二,在我们这里是在外的游子归家祭祀先祖的日子。正月初三,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五,又叫破五,人们燃放大量烟花爆竹,表示破除过年期间的众多禁忌。家乡有句俗语叫“不出正月都是年”,整个正月里,所有人家都会不断走亲戚或款待亲友,处处都是欢声与笑语。

二、太原河西羊肉饺子年味足

提起春节,让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应该还是大年初一的那顿羊肉饺子。

为了这顿饺子,人们往往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七月炎夏时节,有经济能力的人家便会开始挑选羊。这选羊还别有一番讲究。据老一辈太原人讲,这羊不能肥不能瘦,不能幼不能老,而要选骨骼刚长成、身上还没开始长肉的“架子羊”。选好了羊,就要在院子里圈一个只够一只羊容身的羊圈,把“架子羊”赶进去后,只需好吃好喝地喂养就可以了。这样,一直到大年三十。半年前的“架子羊”此时已长得膘肥体壮,人们磨刀霍霍的时机也就到了。宰了羊,羊肉会被剔出来,而羊头、羊蹄和羊皮都会被另外放置起来。

年三十晚上,羊头、羊蹄和羊皮便成了当晚的主角。家中的长辈会拿出一个祭盘,将羊头和四个羊蹄按整羊的样子摆好,然后用整张的羊皮将祭盘蒙住,只露羊头和四个羊蹄。随后,便是祭拜天地神的仪式。简单的仪式过后,祭盘便留在神龛上,直到整个新年过去。

而剔下来的羊肉会在守岁的时候端出来,这时已有人将羊肉剁碎,并加好佐料。于是整个除夕夜,便是一家老小围坐在热乎乎的炕头,欢欢喜喜包羊肉饺子。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便是带着家乡味道的羊肉馅饺子。

三、左权豆腐头脑和面茶

春节要守岁,要吃饺子,还要放炮。故乡在晋冀交界,春节风俗和多数北方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有两样习惯,却是在外地很少见到的。

一个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头脑。头脑是山西名吃,用黄芪、羊肉、长山药、黄酒等制成,传说由傅山发明,算是一种滋补食品。但故乡的头脑却很简单,只是用豆腐和粉条同炒,吃时撒葱末。但为什么这样吃,爷爷奶奶辈的人也说不上来。其它地方很少有大的节日专吃炒豆腐的风俗,似乎只有苏南人有冬至吃大葱炒豆腐的习惯,但一个在苏南,一个在晋中,应该只是巧合吧,说不上有什么渊源。

另一个是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广东一带有喝早茶的习惯,左权也叫早茶,但只是在大年初二畅喝,而茶也不是广东习惯的茶市,而是用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和后炒成的一种“面茶”,加水煮开,满屋子有一种特别的香味。面茶里还要煮素饺子和豆腐条,总之都是素食,绝无半点荤腥。曾经问过很多人,只知道河北一带有这样的炒面茶法,但没有人说得清正月喝面茶的来历和讲究。

四、盂县点燃年草迎年神

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户户都要举行一个仪式迎神,大约是早上五点,天还没有亮,人们点燃提前一天准备在院子里的年草,其实就是一些庄稼的秸秆,这与山西好多地方不同,盂县也是产煤大县,可是却不是用煤烧旺火,而是烧年草,期望通过这个仪式,驱除往日的烦恼与不幸,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所有美好的憧憬。

这堆年草大约能烧半个钟头左右,在这半个钟头里,全家老小都得起来,穿好新衣戴好新帽,然后大声向自家的长辈们道“过年好”,仿佛新的一年的运道都在这新年第一缕阳光到来之前的祝福声里了。每一个接受祝福的人,都会有一年的好心情,好运气。

然后是家里成年的男人们,开始燃放爆竹,这几乎是各家同时开始,刹那间,金蛇狂舞,银舌腾空,一派火树银花。于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黎明来到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希望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天亮了,一家人相伴三五成群地出去给本家族的人拜年,走在街上,无论碰到谁,都是三个字的问候“过年好”,原先晚辈给长辈们拜年是要磕头的,现在伴随着移风易俗,这个跪拜的仪式免了,可是新春的祝福一点也没有少,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时的祝福才最合时宜,最有力量。

赶到快八点的时候,出门拜年的人,陆陆续续回来,家里已经熬好了土豆豆腐的素头脑,煮好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当然还有满盘满碗儿的各式佳肴,新年的第一顿饭就绪了,怀揣着每个人真挚的祝福,吃饭的胃口当然会格外地好。

五、乡宁枣花馍馍送亲友

乡宁的春节,承继了整个晋南热烈、浓重的风格。按照乡宁的传统习俗,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许动火做饭的,因此人们要在春节前把面食准备好。但现在“不生火做饭”的习俗已经改变,但在年前准备面食的风俗还是保存了下来。

蒸“枣花馍”是家家户户最开心的事儿,春节期间蒸年枣花馍不仅供自家食用,它还是正月拜年走亲戚时的主要馈赠礼物。因此蒸馍时,在数量上要比平时多得多。在农村,街坊邻居,三五合伙儿,互相帮忙,往往一户人家要蒸上一整天,待到天黑时,户均一百二十多个枣花馍也就蒸成了。枣花馍分为两种,即“大馍”和“小馍”。“大馍”是给比自己辈分大的亲友准备的,“小馍”是给平辈亲友准备的。枣花馍的样子像一把金“如意”,美味自不必说。“枣花馍”,和乡宁人的“年”贴得最近。红枣和面粉,谁家都有,做成枣花馍,最普通却最有年味儿。

六、寿阳送出穷土过大年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寿阳县,人们习惯在大门左右寄放红纸条裹的黑炭,相传红纸代表秦琼,黑炭代表尉迟敬德,意即“辟邪”。除夕,这里家家通宵不眠,谓之“熬年”。次日凌晨早起的人们燃旺火、放鞭炮、拜尊长、吃饺子、喝头脑。饭后出拜邻居长辈,人人见面互相庆贺。在初一至初四这四天当中,扫地土不外倒,到初五清晨才一并倒出,被称为“送穷土”,北乡人称“送五穷”。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届时,寿阳家家张灯结彩,村村鼓乐喧天,从正月十四开始城镇高搭牌楼,花灯齐悬。各商行店铺门前遍垒“塔塔火”。男女游街串巷,谓之“走百病”。正月十六,村村绕歌鼓吹,扮有杂戏。有的还闹“风公鸡”,也叫“撵虚耗”、“逐瘟”。

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三天内,该县县城设有灯官衙门,灯官坐八抬明轿,模拟县官出巡,灯官似小丑,滑稽幽默,妙趣横生,对衙门多有讽刺。在该县南乡松塔一带,十五清晨点旺火,放鞭炮,谓之“接半神”。正月廿谓之“小填仓”,其活动与正月初五“送五穷”相似。到正月廿五谓之“老填仓”,即画地作仓囤状,放上五谷,压之以石,象征仓盈囤满,丰衣足食。

七、广灵全村出动迎喜神

一年一度春节到,岁岁年年风俗同。广灵县过年时有留接年饭、喝糖水、点旺火、供家神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而家家户户最重视的一项风俗莫过于过大年迎喜神了。在当地流传了上千年的说法是,只有焚香磕头迎了喜神,一年到头才会财旺、运旺、人丁旺。

每年喜神降临的时间由一些懂得易经、八卦的老先生推算,大约在每年初一到初五的某一天。这一天上午,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要穿戴一新,牵上骡、马、牛、羊等走出家门迎喜神。传统的迎接方法不但要焚香、磕头、烧纸钱,而且要大放鞭炮,默默祈祷,这样喜神才会跟着回家。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除了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还会按部就班地遵循以前的程序迎喜神,大多数年轻人到了那一天虽然也要出门迎喜神,但不再向老人一样中规中矩,放了鞭炮,鞠个躬也就了事,并且不再带家畜迎喜神,而是带着汽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

沿袭了多年的迎喜神风俗,除了有“迎接喜神进家门,保佑全家福财旺”的象征意义之外,这一天还是全村人的一个大集会之日。一般各村都会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迎喜神地点,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会走出家门到此迎喜神。在这特定的时间地点,在外工作的、常年卧病的、不爱出门的都能遇上,大家除了互相嘘寒问暖,说些恭喜的话之外,还会七嘴八舌谈论谁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的年过得讲排场。这一天有个共同的禁忌就是谁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年轻人还会相互来比谁的新衣服好看,有档次,谁家买了汽车,谁拿上了手机,谁换了摩托车。这一天还是大家看新媳妇的日子,村里前一年娶回的新媳妇,在外工作的人带回的新媳妇,这天都要出门迎喜神,乡亲们也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欣赏,老婆婆、姑娘、婶子们还会对新媳妇品头论足。近中午时,全村人才会在欢笑声中依依不舍地散去。

八、方山敬拜水神祈丰收

临县、方山一带的年俗从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九就开始展现了,这一天县城要举行传统的古庙会。一到清早8点,家家户户都会把自家用心制作的花馍送到庙会上摆供,有象征人丁兴旺的十二生肖、象征六畜兴旺的家禽家畜、象征万物峥嵘的花草树木、象征长寿百岁的松鹤延年……每一件都栩栩如生。庙会会吸引很多采购年货的人前来观看,看谁家的花馍好,谁家的手艺精。

到了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放花炮、接神、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大年初一上午,当地的农村人家都要去水井旁拜水神。在村里,水大都是从岩石缝里流出来,为了祈求水源不断,全村人要会在水井前献上一份用白面制作的贡品。而孩子们则身挂花包,脖子上拴着红枣、蒜头、黄豆相间的“项链”,寓意为吉祥,希望常年丰收。

拜完水神,秧歌队登台了。村里大都要演“道腔剧”,这是流传了几百年的娱乐活动,演员由喜好此活动的村民自行组织。好多演员都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戏衣、道具样样俱全。伴随着引人入胜的“道腔剧”,伞头秧歌、会则、唢呐吹奏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了这里年俗文化的“狂欢节”。

九、绛县拜年不忘祭祖先

河东大地是黄河文明中心,也是黄河文化聚集地。所以晋南的年俗传统悠久,也是比较多的。绛县每年大年初一的“祭祖”俗称“献神主”是最隆重的。

神主画在一个粗布卷轴画上,左右一副对联“追远长存一片心慎重须尽三年孝”,横批“追远”。寓意怀念祖先吧。平常的神主画是卷起来存放着,到过年的时候或者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才拿出来挂起,一般存放和悬挂在长子家里。大年初一早上早早吃过饺子后,一家人就张罗着开始“献神主”。

通常由一个家族的男人们来张罗,女人们不插手。供桌上摆放好各式各样的供品后,男人们按照辈分一排一排站好,先上香,然后磕头,还要烧纸敬酒。要先给老祖先磕三个头,然后晚辈给长辈拜年。拜完年后,全家人在院里大放鞭炮表示庆贺。献完神主后,就开始到邻居家里拜年,拜年的时候,也是要在神主前面给长辈邻居磕头,磕头的时候,还是先给神主上香磕头,然后才能拜年。到亲戚家里也是这样。

十、屯留初二姥姥初三舅

在屯留县,过年不是一天,而是一个时段,即从腊月二十三到翌年正月初五。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是家家户户打扫卫生的时间,也是过年的开始。传说,这一天五更时分,保家人一年平安的灶神爷将回天宫向玉帝诉职,选在此时清理卫生是为了不冒犯灶神爷。此后,人们便开始了为过大年做准备。磨豆腐、蒸花糕、炸油条、剁饺子馅是必不可少的四大项。经过紧张地准备,大年三十,在做好最后的准备工作,一家人便会投入到过大年前的最后一项工作贴春联。

除夕夜,一家人红红火火吃饺子、看晚会、磕瓜子、聊家常。心急的人已经开始邀朋唤友,走家串巷。

大年初一,放过鞭炮,吃过早饭,辛劳一年、饱受疲惫的人们开始彻底地放松:爷们四人一圈,打打麻将,放松心情;娘们们围城一堆,聊聊闲话,放声大笑;小孩们身着新衣,互相打闹尽情嬉戏;老人们聚在一起,追忆往事,尽显真情。

大年初二,人们便开始走访亲戚。初二到姥姥家,初三走舅舅家,这是不可更改的。转眼到了初五,这一天全家老少在一起吃饭,进行过年的“闭幕式”吃烧卖。如此,年就算过完了,勤快一点的人就开始整修上地使用的家什,盘算新年的新计划。

十一、长子大年初二过“追节”

故乡的春节是悬挂在狭长记忆里的一幕老电影,每逢春节来临,就在脑海中反复播放,给人以亲切和温馨。

作为一年中最隆重的庆典节日,家乡长子县的春节,遵循时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从腊月二十三就拉开帷幕。这一天,家家户户通过隆重的祭灶仪式,给灶王爷供奉麻糖,希望他在来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大家要集中地洗澡、洗衣,打扫卫生,除去一年的晦气,贴门神、贴春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除夕夜,家家户户会坐在一起包饺子守夜,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当凌晨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家会争先恐后地奔到院子里,把长长的鞭炮挂在门外,点燃一年的希望和喜悦。

正月初一的早上,每家每户会相约来到村里的土地庙,为土地爷奉上供品,企盼一年里平安多福,财运滚滚而来。初二是祭祀祖宗的日子。在过去的一年里出嫁的新媳妇的娘家人还会在这一天来到女儿家为女儿女婿送新年礼物,俗称“追节”。从初一至初五,大家会相互拜年,互祝好运。初六是出嫁的媳妇回娘家的日子。从初六开始,村里会组织“秧歌队”、“狮子队”到家家户户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十二、大同春节生旺火

大同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过年时的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

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每年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十三、闻喜过年蒸花馍

每逢过年,闻喜人必不可少的就是蒸花馍,寓意生活吉祥如意。

花馍的制作是颇为讲究的,首先挑选上等的麦子,用比脸盆略大的铁筛子筛去浮尘、石子、杂物等,倒进盛有清水的容器中精心淘洗两三遍,倒入可以沥水的竹编筐中,再在上面浇水。这道工序称为凝水,据说凝水可以提高面粉的质量,是不可轻视的环节。在发好的酵面中掺入适量的精粉,倒入温水和匀,然后进行揉制。揉好面后用小剪刀、小梳子等工具,开始正式捏形。捏花馍没有教材,也没有什么图样,全凭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模样全装在他们的脑子里。只见他们成竹在胸,经过一番搓、捻、擀、剪、切、捏、揪、压、挑、卷等手法,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他们的手底下活脱脱地变出来。

捏好了形,下一步便是醒馍,也就是让馍发虚。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炕头的笼圈中,用棉褥捂住,保持一定的温度,待发虚适度后,上锅蒸制。蒸制环节也特别有学问,像中国的武术一样有一套路数,什么水开上笼、笼圈封严、急火上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等等。出了笼要趁热上食品色,这样颜色艳丽,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干,需要组装的还要用竹签把辅助的部分与衬托的花瓣等进行组合。这样,经过点染描画,组合搭配,刚才还是白描的面制品已经花红叶绿,凤翔鱼游,蛇盘狮吼,栩栩如生。

十四、洪洞庙会最热闹

洪洞人大多于除夕交替时开始燃放各式花炮,响彻大地,全县炮声连绵起伏,花炮愈响,愈象征着来年财运亨通,好运连年。除夕夜的活动也是千姿百态贴挂千(挂千分大小而定,二五七九数),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这种庆祝活动一个接一个。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洪洞人这一天不动用扫帚,否则会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除夕夜之前就将庭院打扫干净,垃圾全部倒掉。洪洞人过年还忌刀器,在年三十将初一一天三餐用料备好,初一每顿饭必剩饭,以应年年有余之说。

过年人们最热衷逛庙会,洪洞城内大小庙观二十余处,每年春节最热闹处数:城隍庙、老爷庙、火神庙、千佛寺、吕祖祠、二郎庙、文庙等,庙内张灯结彩,香火缭绕。吸引儿童的有用纸做的彩色风车、风筝、泥塑的老虎、兔子等,泥烧制的鸡、鸭,姑娘喜爱的玩耍“缠蜜”,男孩子有玻璃烧制的“琉璃嘣嘣”可吹,亦可用手吹响,“吹糖人”也很受欢迎。洪洞苏堡民间艺人郭璞玉,是“吹糖人”的传人,还有用手摔打的鞭炮,亦称“摔炮”。

十五、太谷社火好红火

太谷过春节民间庆贺活动的第一项为接神。原意是迎接天地诸神下界与民同乐,今天已经成为迎新辞旧的主要象征了。内容首先是点旺火、燃年草和响鞭炮等等。旺火位于当院,年草置于门外,要由家长亲自点燃。起床后不能贸然出门,须先点一个爆竹,从门缝伸出室外爆响,称为开路炮。点旺火要称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在家长发旺火时,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妇女们则收拾家务,整理祭祀天地诸神、列祖列宗的供品。此时此刻,村村户户,鞭炮齐鸣,万里长空响成一片。

拜年是春节活动的高潮。旧俗讲究三跪九叩,如今多数地方是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也有的是只磕一个头。小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面带笑容,欣然受礼。拜完年后,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用意在护持后代,健康多福。如果家中有新娶的媳妇,则长辈须给新媳妇压岁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视自家经济情况而定。婆母还要另外给新媳妇一块上等布料,希望媳妇继承针黹。春节这一天,家家习惯吃饺子。饺子谐音角子,角子是古代一种钱币。饺子的形状又好像元宝。元宝是古代一种较大金银锭。

大年吃饺子,取意一年四季招财进宝。民间煮饺子时讲究忌讳吹冷风,所以不拉风匣,全凭柴烧。烧柴讲究要烧芝麻秸秆。一方面芝麻秆燃烧时悦耳的响声,好像一连串发财的发、发、发声音,另一方面又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喻义。饺子煮破了要说成是挣了,不能说破了。吃饭前要鸣炮示知。第一碗饭要敬供祖宗神灵。全家人入席要请家长坐首位。第一盅酒要由家长致祝酒辞。盛饭时,不能让锅里空了,要留有看锅的饭菜,意喻取之不尽。有人吃着包有莲子的饺子,表示连年有余;吃着包有红枣的饺子,表示早交好运;吃着包钱的饺子,表示钱财两旺。

从春节的下午开始,村里兴办的传统社火或秧歌,便开始正式表演。首先在本村娱乐,挨门挨户拜年贺喜。主人家要用烟糖招待。上一年曾发生死伤灾病的人家,要邀请社火队进院表演,称为冲喜。上一年曾娶媳妇、生小孩的人家,也要邀请社火队进院表演,称为贺喜。冲喜与贺喜,主人的招待费特别大方。本村拜年结束后,还要到临近村庄活动,一直到元宵节掀起高潮。不参加社火活动的人们则开展下棋、打扑克、玩麻将等游艺活动。县城要举行春节长跑活动,参加人数众多,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佩戴红领巾的少年,热闹空前。

篇10:各地春节祭祖习俗

各地春节祭祖习俗 -春节

各地春节祭祖习俗

台湾:从除夕转进春节,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迎接新正,也叫“开正”。祭典进行到最后,是烧金纸献给祖宗。

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广东东莞: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份、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

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河南开封: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份,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罗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

东北地区: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

粤桂地区:初一上午五、六点钟,摆设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份,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

豫东地区: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份长次,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

川西地区: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我时候,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份长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篇11:山东各地春节习俗

山东各地春节习俗

1、孔府年节

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2、宁阳县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3、曲阜

【敬天祭祖:除夕夜的“重头戏”】

敬天祭祖是曲阜百姓除夕夜的头等大事。在孔庙中做摄影生意的岳衍慧对记者说,除夕晚上要摆上祖先的牌位,一般供上三代的祖先。牌位前有肉、鱼、鸡等供品,点燃香及蜡烛。子时前后,饺子出锅,头几碗要用来祭拜。先敬天地,再拜祖先,也从年长者开始。吃完饺子,晚辈就要给长辈磕头,长辈则要给没有成年的孩子分发压岁钱。完了以后出门给家族中长辈及近支的叔叔伯伯拜年。

孔繁礼是一名三轮车师傅,他是孔子旁系74代孙。他说,以前在孔府,过年要“蒸壮”,“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孔子嫡系子孙离开孔府后,孔府内部的一些礼俗也不再流传。现在曲阜的孔姓人家和异姓人家过年的习俗已没有什么分别。

【曲阜年夜饭重两菜,一是火锅二是鱼】

除夕,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在曲阜,年夜饭要在当天做出来,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年三十晚上包出来,届时家家的砧板都“噔、噔、噔”响,人们忙着剁肉、切菜。

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既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李绪冰介绍说,曲阜百姓的年夜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日子红红火火;“鱼”“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预示“年年有余”。

【饺子:年夜饭的主角】

在曲阜,年夜饭菜无论多丰盛,也一定要有饺子。过年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家庭包饺子时,还把几枚硬币包进去,谁先吃着了,预示着来年好运。

据曲阜当地文化部门的人士介绍,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在曲阜,有很多习俗沿袭至今,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它初始的含意,但是当地百姓出于一种文化惯性,依然继承下来。

如曲阜百姓在除夕夜用大锅蒸一个大馒头,全家人每人吃一口。对于这一习俗的寓意,没有人能说清楚,有的说取团圆之意,也有的说吃了来年不牙疼。再如除夕晚上院子里摆满柏枝,大门口也要插柏枝。孔祥银对记者说:“过年插柏枝,与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一样,成了既定习俗,但为什么插柏枝,就不知道了。”

4、淄博

淄博春节的风俗习惯:

第一,年前准备过年的聚餐菜肴,家里一般都备下好多菜,比如炸肉,酥锅之类,现在好了可能不准备了,到处有卖的。

第二,除夕下午祭祖,家近的就去上坟,家远的就路上烧点纸.一般3.4点钟鞭炮声音不断晚上点鞭炮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零点放爆竹。

第三,整晚最好不睡觉,睡觉的大年初一4点多起床煮水饺,拜年;

第四,初二开始走亲访友,初二一般是去丈母娘家;

第五,一般初八饭店开业,同学朋友聚会;

第六,正月十五元宵节,开始踩高跷之类的,土话叫“拌玩”。

篇12:各地习俗作文

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篇13:各地习俗作文

中华风俗有很多,如清明节时人们会吃清明果,清明粑,清明螺,清明饼,青团端午节时人们会吃粽子,黄鳝中秋节时人们会吃月饼,西瓜元旦节时人们会吃面条,鸡蛋,饺子这些都是关于吃的,关于做的有春节放鞭炮,教师节送鲜花,端午节划龙舟

在这些风俗中,我最喜欢吃青团,放鞭炮。

我喜欢吃青团是因为它不但味道好,而且有一个巧妙的`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的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上前帮陈太平化装农民的模样,躲过了清兵,但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个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后煮烂挤出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青团。然后把青团放在青菜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送给陈太平,陈太平吃了青团,天黑后,绕过哨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兵都要学会做青(清)团以御敌自保。清明节吃青团的风俗从此流传开来。

我喜欢放鞭炮是因为它既好玩又好看,以前放鞭炮是为了吓走年,现在放是为了热闹。

中华风俗不计其数,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而且每一个都包含着一个奇妙的传说。

篇14:各地习俗作文

我的老妈是金华人,那里有许多的风俗,我来为大家介绍几个吧。

金华斗牛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刺激的一个,至今可是有百年的历史了。盛行在清末民初。不同与西班牙的人与斗牛,金华的斗牛是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的牛与牛斗,斗牛当日,参斗的牛要穿上勇士装,由主人领到斗牛场。这时会鞭炮齐鸣,观众们欢呼雀跃。过了一会比赛就开始了,只见两只斗牛瞪圆了自己,布满血丝的愤怒的双眼,怒目对视,各自刨腿,蓄势待发。哞!它们奋力斗争了!用自己的犄角,用尽全力冲撞,过了会,便有一头牛败下阵来,血肉模糊,仓皇而逃。可是,角斗是十分残酷的胜者不仅没有十分开心,反而要穷追不舍,紧随其后,直到累了才停止追赶。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金华斗牛上就有很大的体现。

在端午节时,除赛龙舟,包粽子之外,在金华地区还有好多的习俗。金华人认为五月份毒蝎,蛇,蜈蚣,壁虎,蟾余出没之时,民谣中说:端午节,天气热,无毒醒,不安宁。每到端午节,人们还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比如吃五黄,克五毒。黄鳝,黄鱼,黄瓜,黄酒,雄黄就是五黄。还有人喷雄黄在屋里各处,因为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经常出现用雄黄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情节,比如变成人形的蛇精白娘子就因为喝了雄黄酒失控现出原形的。

这就是金华的习俗,每个地方都有风俗,但都是不同的。

篇15:各地习俗作文

温州是一个素有“海鲜美城”之称,那么过年的习俗就离不开海鲜喽!

过年的时候,外婆总是早早地催促外公去买螃蟹,隔海的螃蟹又大又肥,外公的收获总是让外婆心满意足。外婆烧螃蟹可是有一手的,她是深藏不露呢,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她才出手。外婆总是把青壳的大螃蟹烧成橘红色的,那橘红色的壳里面可是有好多好多的红糕,这红糕可有营养了,嚼劲很好。螃蟹有大有小,平时吃的螃蟹可以是小不点,但是过年吃的螃蟹,个个都抵得上手掌大,有的甚至比两个手掌还要大出许多呢!

过年的时候,还要吃粉丝,那个粉丝烧的金黄金黄的,里面有虾、有鱼干,上面还有一层厚厚的蛋皮在上面做点缀,但是还是挺好吃。外婆烧这种粉丝也是拿手好戏,有的时候发现外婆真是心灵手巧啊!

过年的时候,还有灯盏糕吃,那是一种中国的“汉堡包”,里面夹得也不是生菜和炸过的鸡肉,而是家常便饭的肥肉,还有切成丝的萝卜呢!外面也不是司空见惯的面包,而是用面粉捏成陀螺形状的炸好的壳,反正,灯盏糕是一种地方特产,就像永康的肉饼,金华的火腿。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温州过年的习俗是不是很特别啊,这让我这个温州人倍感自豪,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样的呢?是否也是这么的有趣和别有风格呢?

篇16:各地习俗作文

我的家乡武进,它是鱼米之乡。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即瑞午节。这天要赛龙舟吃粽子,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相传龙舟竟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而在武进这块大地,赛龙舟是为了纪爱国诗人屈原,为节日增添热闹的气氛。其次是吃粽子。初五的早上,奶奶要把煮好的粽子,咸鸭蛋放在碗里,供灶爷。奶奶说这样可以求灶王爷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早上都要吃粽子,这粽子可香拉!品种多,形状多。奶奶还把事先编好的网袋挂在我脖子上里面放在咸鸭蛋,可好玩了!爷爷在大门上插在柳条,表示辟邪。

篇17:中国各地春节的习俗

中国各地春节的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之侗族春节习俗盘点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

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同年”。这项活动,同汉族过年“团拜”相类似。庞大的乐队和歌舞队到达一个村子时,该村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也要用歌声给予回答。好比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那样,一唱一和,别具风味,歌声回荡,格外热闹,显得豪放、热烈。

节日期间,侗族人民斗牛活动也饶有风趣。侗族人民自古就有斗牛这一传统娱乐活动。民间流传的《斗牛古词》中说道:“孔明天相号召娱乐,苗、侗祖宗凑银买牛,吹笙斗牛,乐而忘返。”

中国春节习俗之彝族春节习俗盘点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

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中国春节习俗之壮族春节习俗盘点

中国春节习俗之壮族春节习俗盘点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中国春节习俗之藏族春节习俗盘点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

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中国春节习俗之海南春节习俗盘点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

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

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

除夕晚上,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

中国春节习俗之河北春节习俗盘点

年初一:祭拜天地年初二:狗狗过生日

年初三初四:走亲访友,媳妇回娘家

年初五:“破五”祭财神

年初六:百无禁忌,出门活动筋骨

年初七:吃面条长寿年初八:凌晨拜天公

年初九:玉皇大帝登场

年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吃大喝,最

后记得回归清淡

年十四:准备闹元宵年十五:吃元宵看灯火

年十六:回归清淡年十七:春节落幕

中国春节习俗之东北春节习俗盘点

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中国春节习俗之山东春节习俗盘点

山东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农村还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上贡品,烧香烧纸,人们称之为“发纸”。当然还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楼”,祭拜各方天神。在山东农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头拜年的习俗,一大早天还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给族中年老的长辈磕头拜年,小孩拜年还要给“压岁钱”。在吃过早饭之后,家族中所有女子给族中长辈磕头拜年。

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坟上祭祖的习俗,祭祖要带上丰盛的贡品、纸钱、香铂,并且还要带上很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灵。初三初四则是走亲戚的日子。

中国春节习俗之天津春节习俗盘点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天津还有春节贴吊钱儿的习俗,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篇18:各地过春节的习俗

浙江省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于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福建省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称为“接丁保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广东省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江苏省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习俗: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四川省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陕西省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山东省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老北京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各地过春节的习俗]

篇19:各地春节习俗之香港

各地春节习俗之香港 -资料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中人不识,然而,在香港^农历年,在俗上和气氛上s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恚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r按鹘y在家里N春、年的了,取而代之的t在一些商店或家中N上“生意d隆”、“出入平安”等的]春。m然如此,但N]春的原意和N春和年一樱取其吉利之意,希望砟晔率马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舞舻纫不嵩谝恍┬陆玎l村、村中出F,在新年的市^街^上也很y看到的大型的舞{、舞舻谋硌萘恕V劣诜排谡獭⒈夼诘仍谙愀凼且宦山止的,不^自一九八二年_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S多利港上都会e行盛大的'花表演,@已成为@十多年碛春的一节目了,

资料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P吃的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g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O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g,港九多处都O有年宵市觯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r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r,到可以听到“”利是的欢笑。“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r也成为了春节r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篇20:各地春节习俗之陕西

各地春节习俗之陕西 -资料

陕北的春节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

资料

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篇21:中国春节各地拜年习俗

●东北地区

东北农家串 门拜年

初一早饭后,除了年长的老人在家里坐等受拜外,人们都要妆扮一新,到本村或邻村亲友家拜年。年轻人都是男女分开,出东家进西家行完礼就走。年纪稍长的则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华北地区

山东西北地区拜年五跪

第一次磕头要拜祖先。第二次磕头要拜高堂。第三次磕头是拜乡亲。第四次磕头是送家堂。第五次磕头黍亲友。华北地区

北京妇女初六才能外出

北京人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旧时,除自家庆贺外,亲戚、朋友、同事、邻里之间从这一天开始要互相拜年,但只限于男人,妇女则要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华东地区

宁波新女婿上门拜年

在宁波象山县,结婚第一年新女婿上门去拜年,里头有很多规矩和讲究。礼品中,荔枝和桂圆是必不可少,这样的“组合”叫做“包头”,“包头”是最重要的礼品。

●华中地区

湖北孝感拜年无大小

湖北孝感地区人们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 华南地区

广东拜年是一场换橘运动

广东潮汕、海丰等地区人,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同时在正月,每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切忌让别人掏。

●西北地区

陕西省富平县拜年赠面食

富平县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口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西南地区

贵州苗族对歌喝酒打花脸

大年初二,贵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两汪乡的苗族同胞开始走亲访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丰盛的酒席款待,席间以当地苗族独特的方式相互对歌喝酒打花脸,脸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杭州 三十晚上灵隐寺烧香

大年三十,杭州人家一般都会备有几种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等。

●河南商丘 回娘家送大馍回“枣山”

在豫皖鲁三省交界的河南古城商丘,过年时有个独特的习俗:送大馍回“枣山”。

大馍,顾名思义就是个儿大的馒头,单个大馒约有2斤重,是普通馒头的十几倍。“枣山”则是比喻的称呼,其实也是上面带枣的面食,原料和蒸大馒所用一般无二,只是加工时要将发面搓成若干条,然后盘成形状大小各异的花,按上小下大顺序叠垒起来,再往边沿的面花上按枣,一眼望去就形如枣山了。

●山东莱州:给老祖宗供生菜

三十必吃白菜丝凉菜在腊月二十九晚上,家家户户要把祖先的“老影”找出来摆上,并准备上供的东西。通常要给祖先供上5大碗生菜,取生财的谐音。碗里最下面一层放着生白菜,上面摆上肉饼子、肉丸子,再上面是染成红色和黄色的粉条,最后再盖上一层菠菜和香菜。桌子上还要摆着十多盘瓜果点心。到了三十那天,正式点香上供。

篇22:各地春节习俗之广东

各地春节习俗之广东 -资料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

资料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西江水上人家春节风俗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节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篇23:各国各地的春节习俗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世界各地过年的风俗

篇24:各国各地的春节习俗

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人在化妆时,从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发,以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全国各地春节习俗汇总

2.安徽春节的习俗

3.阳春的春节习俗

4.国家规定春节放假几天

5.春节新年恭喜发财经典祝福语

篇25:各国各地的春节习俗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优秀作文:中秋习俗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作文

春节庙会的历史起源作文

写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300字

冬至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1000字

广东的中秋节习俗作文

描写端午节风俗习惯作文

小学生寒假关于抗击疫情作文400字精选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600字

初中中秋节传统习俗作文

各地春节习俗作文
《各地春节习俗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各地春节习俗作文(精选25篇)】相关文章:

圣诞节由来作文2023-03-06

圣诞节由来的作文通用2022-10-21

初中关于众志成城共抗疫情作文精选2022-10-06

冬至的传统习俗作文2023-11-22

以疫情为主题的作文600字2023-01-11

苗族的春节作文2023-03-09

端午节习俗小学作文2023-10-31

各地怎样过清明的作文2022-05-15

传统习俗端午节作文2023-10-11

吉林春节习俗:关于吉林过春节的节日习俗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