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哪种文风能得高分

时间:2022-05-13 11:32:54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考作文指导:哪种文风能得高分(精选7篇)由网友“鲁珀特”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高考作文指导:哪种文风能得高分,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作文指导:哪种文风能得高分

篇1:高考作文指导:哪种文风能得高分

回高中闲逛,我经常遇到小学弟小学妹问我,学长,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种文风,不知道选哪一个能拿高分。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但按照概率来说,真的能灵活变化文体风格的作家每个世纪并不多见,如果你觉得你能像普鲁斯特一样有过硬的山寨本领又能自成一派,那么可能只是自我感觉过于良好。

其实曾经,我也觉得自己文风多变。比如,我会一点小忧郁,凄凄惨惨戚戚开个头,任古殿鎏檐把金灿灿的阳光斜切出一道道的阴凉;有时,我会加一点戏剧感,笔下的主人公分分钟乱发散在琴声中,舞在盲睛肖邦的狂想曲里;有时,我会寻章摘句作点诗赋,一时兴起整篇模仿个元曲也不是不可以;议论时,我会引用点斯坦尼拉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等名字比较长的邻国先贤占字数。

现在回头看这些黑历史,就好比五岁早起床上的尿渍,尴尬得颇有趣味。

高考作文场上,排除语句不通字迹奇丑的,大凡是这几种人能给阅卷老师增添几分钟燥热。他们有一个共性——均负着厚重的妆感,区别只在修容之术门派各异。钱锺书讽刺好教训人的假道学,引用Hamlet对女子化妆的看法:God has given thou one face,but you make yourself another。当然,钱锺书和莎士比亚都不知道美图秀秀的存在,化妆尚且在脸上,而有些作文的化妆技,并不化在脸上。

第一种是青涩清新派。高频词是“香樟、梧桐、少年、青春、梦想、远方”等等晚会过场词,常见句式比如,“香樟树下,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初少年的模样,阳光是否还温暖着远方的梦想”,算是文字版的LOMO滤镜,让一切都柔和了许多。对此,且不消拿kitsch这种词做点评,只是单纯换位思考一下:盛夏,在遥远的阅卷教室里,一位忍受着身边男同事身上的烟味,汗水悠悠地稀释掉法令纹上精心敷抹的去皱霜的中年女语文教师,看到一群18岁的男男女女不断地重复“青春”、“少年”等字眼的感受,尤其是“致我终将老去的十八岁”这种。写故事,关键在故事本身,而一句不痛不痒的“青春”,就好比男女恋爱词穷之时,女人的一句“你爱我吗”,男人的一句“我好爱你”;又好比中国煽情类电影海报上的一句“绝对感人”、“带好纸巾”,这些套路名词如同鸡精一般,一是让人觉得没营养,二是让人没兴趣。

第二种是刀光剑影派。这些文章里透露着对人、对社会的各种针砭时弊,按投标枪的'法子投掷匕首,明枪暗箭各行其是。但往往枪法不准误伤太多,有时甚至伤到自己,给人以愤青的印象。常举铁的人摸镜子都是粗糙的,针对人群下评判前,先反思一下自己,好比盖茨比里那句著名的“当你想批评人时,要记得,并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样的条件”。而对于社会问题,百家理论层出不穷,不谙世事的你我,眼里的不平等与荒谬,大多数是两种情况:想得太多或者想得太少。我初二的语文老师说,你们这些小东西老在文章里讲人生、谈道理,浓墨重彩、老气横秋。我想他是对我说的罢。他的话我记到现在,每次想批驳批驳、上价值贴标签的时候,总要考虑考虑,我这些话是为了别人变得更好,还是一种炫耀;我是否能体会对方的用心。

第三种是古典派。这里分成了中国古典、西洋古典还有日渐兴起的东洋古典以及甄嬛体。虽然我知道背点古诗词和文学常识不容易,但你也没有必要在文章里把绫罗绸缎都往身上披,尤其是气质不符、内蕴失调的时候。反面典型就是浙大校庆的那个文言文公告,且不管韵律是否谐美,短短一篇骈赋骚体杂糅,古今并用,让人看来心累;不懂的人累,懂的人也累。我很羡慕古文素养好的人,尤其在英语文化这么强势的一个时代,少有人真的沉心学中文,古今通博的则更是稀罕。江苏高考,有过两篇奇文,一篇号称甲骨文作的骈文体的绿色生活,一篇更早的古白话的赤兔之死。前者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是成功的,毕竟直截了当地表现了自己的古文能力,其余的并不评论;后者文章形式固然猎奇,但其内容更是有味道,作者看得出来是厚积薄发,文辞读来自然流畅。总之,古典派很难驾驭,作文里古典风的仿品居多,容易出现四不像。包括我自己,一开始花间词读多了染上了过度婉约的毛病。在这么一个流行“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的解放时代,尤其是女生,稍稍矜持就成了绿茶,不矜持又被人说淫奔,好好说人话不容易,做文人难啊。

第四种是毯星派。该门派特点在于,内容一般,但出招架势特别足,一个华丽的大排比开场,好比大姑大姨朋友圈里的九宫格,开足了马力,BangBang地走上秀台,姹紫嫣红。但往往这些人既没有李白的格调,又没有骈文作家的修辞功力,其排场像是村里的寿宴,扣肉、大煮干丝、条头糕、喧闹的敬酒,应有尽有。有趣的是,这些人都特别爱用大词,好比宴会里的大荤菜,或是进口货,席上陈列显得颇有面子。比较显眼的词比如:罅隙、葳蕤、彳亍、踯躅、填餍、空阒、dolce、前文的kitsch……使用这些书面词、洋词得先有那个气质,需要自己与语汇不断磨合,需要多读书;我现在英语作文就是这个毛病,只能拿更多的英语文学的阅读来弥补。

第五种是葬花派。就好比这世上有一种女朋友叫林妹妹,如果有曹雪芹笔下那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画面感也罢了,关键TA画面感不够,又特别作。每次回高中我都喜欢问老师要学生的习作看,每次看到那种小半篇都在为一朵花园里凋谢的白花难过的文章,我就很难过。每每此时,我就会想起高三时向窗外望去,那树上高吊着的一个拖把——五彩的拖把头已经干了、褪色了,这个拖把是谁丢上去的?还是谁从高处扔下来的?TA为什么和拖把过意不去呢?是老师对一个正在值日的同学发火,夺其手中之物掷向远方恰巧挂在了树梢上吗?我每周二早上还要给包干区拖地呢。看着讲台上怒人不争的班主任,我的心虚了。也许,稍有不慎,那春夏秋冬不管是青绿还是枯萎的树梢上就要多一个拖把了。随风摇曳却不坠落的拖把啊,不正如坐立不安的我吗?我好难过。你难过吗?

第六种是孔乙己派。这样的文章特别爱考据、爱引用。其实拿孔乙己打比方感觉挺对不起孔乙己的,人家最起码是真的读书的人;有时候遇上那种调皮的,还会给你生造名人名言,邻国那么多夫斯基,他随意就能胡诌一个肖斯塔克玛尼诺夫斯基。一般来说,常吃肉的人不会把牙缝里的肉丝抠给你看,以此证明他吃了肉;常读书的人也不会句句不离某某某说,以此展露自己的博学。文以载道,在于表达的效率,思想的传递。尤其是现在微信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在各种鸡汤文、反鸡汤文、娱乐八卦、玩乐信息之间,好好静下心来思考的确需要定力;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热衷于站队,难得有一次思想交换的机会,也往往以撕扯的方式不了了之。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生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引用格调不高,满眼都是《读者》杂志里摘抄的句子;第二盲目跟风名人,其实即使是大家也未必都好。有知识是好事情,但学而不问难成学问;在大师面前最好的尊重就是敢于质疑,认真思考。

之前和朋友开玩笑说我要赶在高考前写一篇文章谈谈作文技巧,噜嗦至此,也算完成任务。说来惭愧,我自己高考时,作文只有三十分钟不到的时间写,但写得顺快,想来也是真的有话可说。我们写文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何必和自己过意不去呢。即使是应试作文也没有逼着你说假话,逼着你拔高一个价值;是你自己选择了八股文、假道学。考场内外,真诚、家常的故事倒是尤为可爱的,自然状态下的小缺点就像少女面颊上的小雀斑、婴儿肥,没准就流行开了。诚然,我说的上述六种作文法,也不是一棒子打死,只是都有调整的空间,毕竟这几种我能犯的都犯了,我自己也在改。文字上的变化,实际是内心态度的转变,如果你抱着一发做作炫耀的心,能驰骋八百字尚无弩末之势,也算是浪出了风采罢。

篇2:高考作文指导:哪种文风能得高分

【哪种文风能得高分】

回高中闲逛,我经常遇到小学弟小学妹问我,学长,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种文风,不知道选哪一个能拿高分。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但按照概率来说,真的能灵活变化文体风格的作家每个世纪并不多见,如果你觉得你能像普鲁斯特一样有过硬的山寨本领又能自成一派,那么可能只是自我感觉过于良好。

其实曾经,我也觉得自己文风多变。比如,我会一点小忧郁,凄凄惨惨戚戚开个头,任古殿鎏檐把金灿灿的阳光斜切出一道道的阴凉;有时,我会加一点戏剧感,笔下的主人公分分钟乱发散在琴声中,舞在盲睛肖邦的狂想曲里;有时,我会寻章摘句作点诗赋,一时兴起整篇模仿个元曲也不是不可以;议论时,我会引用点斯坦尼拉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等名字比较长的邻国先贤占字数。

现在回头看这些黑历史,就好比五岁早起床上的尿渍,尴尬得颇有趣味。

高考作文场上,排除语句不通字迹奇丑的,大凡是这几种人能给阅卷老师增添几分钟燥热。他们有一个共性——均负着厚重的妆感,区别只在修容之术门派各异。钱锺书讽刺好教训人的假道学,引用Hamlet对女子化妆的看法:God has given thou one face,but you make yourself another。当然,钱锺书和莎士比亚都不知道美图秀秀的存在,化妆尚且在脸上,而有些作文的化妆技,并不化在脸上。

第一种是青涩清新派。高频词是“香樟、梧桐、少年、青春、梦想、远方”等等晚会过场词,常见句式比如,“香樟树下,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初少年的模样,阳光是否还温暖着远方的梦想”,算是文字版的LOMO滤镜,让一切都柔和了许多。对此,且不消拿kitsch这种词做点评,只是单纯换位思考一下:盛夏,在遥远的阅卷教室里,一位忍受着身边男同事身上的烟味,汗水悠悠地稀释掉法令纹上精心敷抹的去皱霜的中年女语文教师,看到一群18岁的男男女女不断地重复“青春”、“少年”等字眼的感受,尤其是“致我终将老去的十八岁”这种。写故事,关键在故事本身,而一句不痛不痒的“青春”,就好比男女恋爱词穷之时,女人的一句“你爱我吗”,男人的一句“我好爱你”;又好比中国煽情类电影海报上的一句“绝对感人”、“带好纸巾”,这些套路名词如同鸡精一般,一是让人觉得没营养,二是让人没兴趣。

第二种是刀光剑影派。这些文章里透露着对人、对社会的各种针砭时弊,按投标枪的法子投掷匕首,明枪暗箭各行其是。但往往枪法不准误伤太多,有时甚至伤到自己,给人以愤青的印象。常举铁的人摸镜子都是粗糙的,针对人群下评判前,先反思一下自己,好比盖茨比里那句著名的“当你想批评人时,要记得,并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样的条件”。而对于社会问题,百家理论层出不穷,不谙世事的你我,眼里的不平等与荒谬,大多数是两种情况:想得太多或者想得太少。我初二的语文老师说,你们这些小东西老在文章里讲人生、谈道理,浓墨重彩、老气横秋。我想他是对我说的罢。他的话我记到现在,每次想批驳批驳、上价值贴标签的时候,总要考虑考虑,我这些话是为了别人变得更好,还是一种炫耀;我是否能体会对方的用心。

第三种是古典派。这里分成了中国古典、西洋古典还有日渐兴起的东洋古典以及甄嬛体。虽然我知道背点古诗词和文学常识不容易,但你也没有必要在文章里把绫罗绸缎都往身上披,尤其是气质不符、内蕴失调的时候。反面典型就是浙大校庆的那个文言文公告,且不管韵律是否谐美,短短一篇骈赋骚体杂糅,古今并用,让人看来心累;不懂的人累,懂的人也累。我很羡慕古文素养好的人,尤其在英语文化这么强势的一个时代,少有人真的沉心学中文,古今通博的则更是稀罕。江苏高考,有过两篇奇文,一篇号称甲骨文作的骈文体的绿色生活,一篇更早的古白话的赤兔之死。前者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是成功的,毕竟直截了当地表现了自己的古文能力,其余的并不评论;后者文章形式固然猎奇,但其内容更是有味道,作者看得出来是厚积薄发,文辞读来自然流畅。总之,古典派很难驾驭,作文里古典风的仿品居多,容易出现四不像。包括我自己,一开始花间词读多了染上了过度婉约的毛病。在这么一个流行“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的解放时代,尤其是女生,稍稍矜持就成了绿茶,不矜持又被人说淫奔,好好说人话不容易,做文人难啊。

第四种是毯星派。该门派特点在于,内容一般,但出招架势特别足,一个华丽的大排比开场,好比大姑大姨朋友圈里的九宫格,开足了马力,BangBang地走上秀台,姹紫嫣红。但往往这些人既没有李白的格调,又没有骈文作家的修辞功力,其排场像是村里的寿宴,扣肉、大煮干丝、条头糕、喧闹的敬酒,应有尽有。有趣的是,这些人都特别爱用大词,好比宴会里的大荤菜,或是进口货,席上陈列显得颇有面子。比较显眼的词比如:罅隙、葳蕤、彳亍、踯躅、填餍、空阒、dolce、前文的kitsch……使用这些书面词、洋词得先有那个气质,需要自己与语汇不断磨合,需要多读书;我现在英语作文就是这个毛病,只能拿更多的英语文学的阅读来弥补。

第五种是葬花派。就好比这世上有一种女朋友叫林妹妹,如果有曹雪芹笔下那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画面感也罢了,关键TA画面感不够,又特别作。每次回高中我都喜欢问老师要学生的习作看,每次看到那种小半篇都在为一朵花园里凋谢的白花难过的文章,我就很难过。每每此时,我就会想起高三时向窗外望去,那树上高吊着的一个拖把——五彩的拖把头已经干了、褪色了,这个拖把是谁丢上去的?还是谁从高处扔下来的?TA为什么和拖把过意不去呢?是老师对一个正在值日的同学发火,夺其手中之物掷向远方恰巧挂在了树梢上吗?我每周二早上还要给包干区拖地呢。看着讲台上怒人不争的班主任,我的心虚了。也许,稍有不慎,那春夏秋冬不管是青绿还是枯萎的树梢上就要多一个拖把了。随风摇曳却不坠落的拖把啊,不正如坐立不安的我吗?我好难过。你难过吗?

第六种是孔乙己派。这样的文章特别爱考据、爱引用。其实拿孔乙己打比方感觉挺对不起孔乙己的,人家最起码是真的读书的人;有时候遇上那种调皮的,还会给你生造名人名言,邻国那么多夫斯基,他随意就能胡诌一个肖斯塔克玛尼诺夫斯基。一般来说,常吃肉的人不会把牙缝里的肉丝抠给你看,以此证明他吃了肉;常读书的人也不会句句不离某某某说,以此展露自己的博学。文以载道,在于表达的效率,思想的传递。尤其是现在微信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在各种鸡汤文、反鸡汤文、娱乐八卦、玩乐信息之间,好好静下心来思考的确需要定力;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热衷于站队,难得有一次思想交换的机会,也往往以撕扯的方式不了了之。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生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引用格调不高,满眼都是《读者》杂志里摘抄的句子;第二盲目跟风名人,其实即使是大家也未必都好。有知识是好事情,但学而不问难成学问;在大师面前最好的尊重就是敢于质疑,认真思考。

之前和朋友开玩笑说我要赶在高考前写一篇文章谈谈作文技巧,噜嗦至此,也算完成任务。说来惭愧,我自己高考时,作文只有三十分钟不到的时间写,但写得顺快,想来也是真的有话可说。我们写文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何必和自己过意不去呢。即使是应试作文也没有逼着你说假话,逼着你拔高一个价值;是你自己选择了八股文、假道学。考场内外,真诚、家常的故事倒是尤为可爱的,自然状态下的小缺点就像少女面颊上的小雀斑、婴儿肥,没准就流行开了。诚然,我说的上述六种作文法,也不是一棒子打死,只是都有调整的空间,毕竟这几种我能犯的都犯了,我自己也在改。文字上的变化,实际是内心态度的转变,如果你抱着一发做作炫耀的心,能驰骋八百字尚无弩末之势,也算是浪出了风采罢。

篇3:高考作文得高分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中分值比重最大的题目。而写作却是大部分学生的弱项,那么写作的提高很可能意味着总成绩会高出很多分。下面我们就开始高考作文如何提高呢?

一、高考作文的题目。这是高考作文提高指导的第一个分值点,虽然题目分不是很多,但是这个题目却是你作文总分的关键点。一般老师都是教学生们紧扣主题,抓住重点。这样的方法、方式确实可以保证作文分数不会低,但是也不会高。一般能直接以题目抓住人的视线的文章题目都是一些很简单,很有哲理,也和主题有关的词语,短语。而想这么做唯一的方法就是积累,你需要积累很多的词语句子。当然,积累的很多了,也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没有用上,那也没关系,积累的多了,你会发现作文以外的题目变的简单的很多。

二、高考作文的开头。这是高考作文提高指导的第二个分值点。如果你题目吸引住人的目光了。那么作文的开头一定要有新意。让人看了觉得你的作文和别人的不一样。那么别人的作文是什么样的。现在国内的教育界都是教育学生作文的一个保守的“套路”。就是开头一定要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写出作文题目给你的素材的意思。而换一个角度,例如写一个和题目所给的素材差不多的小寓言。这样就比死板的“套路”好很多。

三、年高考作文的内容。这是高考作文提高指导的第三个分值点。内容上就看你的写作功底了。这个时候若果你的文笔比较好。那么你把它发挥好就可以了。注意句子的链接,引用名言或者论证观点的把握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的文笔不好呢,那就尽量把观点写清晰,然后每一段用一个举例论证。每一段的开头用一句名言或者一个事实来写。

四、高考作文的结尾。这是高考作文提高指导的最后的分值点。注意,这个地方尽量不要用总结或者论点来做结尾。因为现在高考作文一般的时候给你的素材都不是只有一个意思的。所以在结尾的时候要用一些有哲理,或者说类似于题目素材的小故事来做文章的结尾。

篇4:高考作文得高分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得高分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中分值比重最大的题目。而写作却是大部分学生的弱项,那么写作的提高很可能意味着总成绩会高出很多分。下面我们就开始高考作文如何提高呢?

一、高考作文的题目。

这是高考作文提高指导的第一个分值点,虽然题目分不是很多,但是这个题目却是你作文总分的关键点。一般老师都是教学生们紧扣主题,抓住重点。这样的方法、方式确实可以保证作文分数不会低,但是也不会高。一般能直接以题目抓住人的视线的文章题目都是一些很简单,很有哲理,也和主题有关的词语,短语。而想这么做唯一的方法就是积累,你需要积累很多的词语句子。当然,积累的很多了,也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没有用上,那也没关系,积累的多了,你会发现作文以外的题目变的简单的很多。

二、高考作文的开头。

这是高考作文提高指导的第二个分值点。如果你题目吸引住人的目光了。那么作文的开头一定要有新意。让人看了觉得你的作文和别人的不一样。那么别人的作文是什么样的。现在国内的教育界都是教育学生作文的一个保守的“套路”。就是开头一定要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写出作文题目给你的`素材的意思。而换一个角度,例如写一个和题目所给的素材差不多的小寓言。这样就比死板的“套路”好很多。

三、年高考作文的内容。

这是高考作文提高指导的第三个分值点。内容上就看你的写作功底了。这个时候若果你的文笔比较好。那么你把它发挥好就可以了。注意句子的链接,引用名言或者论证观点的把握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的文笔不好呢,那就尽量把观点写清晰,然后每一段用一个举例论证。每一段的开头用一句名言或者一个事实来写。

四、高考作文的结尾。

这是高考作文提高指导的最后的分值点。注意,这个地方尽量不要用总结或者论点来做结尾。因为现在高考作文一般的时候给你的素材都不是只有一个意思的。所以在结尾的时候要用一些有哲理,或者说类似于题目素材的小故事来做文章的结尾。

篇5: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怎样得高分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怎样得高分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者事物,充分了解其各方面的特点,然后在作文中熟练应用。讨厌毛泽东?不想写屈原司马迁居里夫人?没问题。想想你真正喜欢什么。喜欢哈利波特?喜欢拿破仑?甚至是较冷门的特斯拉?那么,多读一些关于他们的资料。什么《拒绝平庸》、《沙子和珍珠》、《更重要的事》……只要你擅于挖掘出合适的角度,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可以用到的。

2.多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去挖掘议论文,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堆砌材料证明那些如题所说的人或者物如何成功。比如《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这个题目就可以多角度地去引申。什么是平衡的生活?如何过平衡的生活?为什么要过平衡的'生活?但是不要质疑题目,否则会死的很惨。比如:谁说一定要过平衡的生活?谁说一定不能平庸?童心老子就是不喜欢怎么样了?

3.文无定型。放弃那种起文-三段例子加解说-总结那种呆板形式的议论文。尝试例子引问-结合现实议论-举例-另一角度议论-总结的结构,或者是那种通篇无大段引例,然而却能引人深思,从不同角度切入的杂文体。真正的写作好比武林绝学,无招胜有招。越有实力的人,越能在规范的桎梏之中写出纵横捭阖的文章。

4.平时多积累深刻而正面的哲学思考。比如在追求卓越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上,努力、梦想、坚持早就被写烂,参考知乎上“屌丝如何逆袭”的问题,从社会阶级固化,成功的捷径可能在于不走寻常之路的角度去思考,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夺得高分。

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灵感不是在考场上想出来的,而是在你平时日常观察中积累出来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再举一个——比如利益与善心的关系。要是一昧强调要放弃眼前利益,遵从社会规范的法则,就步入了弃恶扬善的窠臼之中。但是,这个关系并不绝对,如果你能够引用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的相关观点,指出有时违背良心角逐利益正如“善意的谎言”一样,点到为止,说不定就能令人眼前一亮。

5.自创点犀利而深刻的段子,也是非常棒的一个方法。高考作文不过800余字,要想面面俱到几乎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把题目从一个论点联想到一个面,论述角度要切的小,行笔要散而不乱。新颖而深刻的观点即使点到为止,效果也是极其显着。

最后奉劝一句,立意要深但不要剑走偏锋。坚持自己的观点固然可贵,但是万不可明知危险而飞蛾赴火。高考作文,“稳”字为重。请君牢记。

篇6: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时评类”作文如何得高分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时评类”作文如何得高分

范文赏析

微笑的中国

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古老而美丽的中国向世人走来,迈着时代的步伐,自信微笑。国家形象片中,中国在微笑;屏幕之下,华夏儿女更应让祖国微笑着走出去,敞开胸怀,让健康的中国形象走遍世界。(概述材料,提出观点)

“软实力”不知何时已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词汇,是的,在和平与发展的今天,手操导弹肩负战机的形象无疑让人生厌,而偏居一隅不问世事的态度也早已被时代淘汰。中国需要“走出去”的不仅是商品与资金,更是一个健康、微笑的国家形象。我们已受够因不了解而投来的白眼,我们需要打出响亮而有力的名片。

中国的微笑正在一天天愈加鲜明地展现给世界:世博园中志愿者们一张张友好而真诚的笑脸,是上海乃至中国的新颜。友好开放的胸怀、热忱真挚的态度、流利顺畅的语言、全面周到的服务……这些,都是再多高楼大厦、再多高新技术无法取代的国家名片。一句句善意的问候,一张张青春的脸孔,它们在无形中塑造着一个充满活力、充满人情的文明中国、微笑中国。即使“理性”的觉醒已过去百年,人们依然会用最直接的感性认识衡量一个民族:亲切态度远胜高强工业,金戈铁马难匹文明光辉。国家形象中寄寓着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挺立着不朽不折的民族精神傲骨。中国形象走出去,便是文化走出去,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文化在世界之林中崛起,文化影响力,千金难敌。

当孔子的仁义经典化作琅琅读书声传遍世界,当京剧百转千回的唱腔飘扬到大洋彼岸,当万千华人以越来越积极地态度在全球贡献光热,我们不难相信,我们正在见证国家形象的崛起,民族文明的复兴。(评析材料,深入分析)

然而,我们又绝不仅仅是见证者,我们当做时代巨浪中的一滴水,纵然气力微薄,也要尽己所能。我们无法在时代广场的屏幕上微笑问候,却可以在生活中为中国人的形象添一分友爱;我们无法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传送经典,却可以在一点一滴中让社会文明一些。事实上,真正组成中国形象的不只是光鲜的伟人,不只是各色的文艺,而更是我们,是亿万个平凡的我们。缔造微笑中国,我们责无旁贷。(联系实际,提出倡议)

五千年风雨,五千年屹立,中国有过传说般的富饶,有过史书上的安康,有过列强瓜分的屈辱,有过抗击外敌的坚强。而如今,重新出发的中国洗去“天朝上国”的姿态,摘去“东亚病夫”的污名,以微笑、自信的形象再次走向世界。微笑的中国,需要你我的推动。

愿有一日,得见中华巨龙腾而上,万里不止,中国的微笑在你我奋斗中闪耀世!(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附:作文题目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商业街区,这里广告林立,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1月17号到2月14号期间,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中国各行各业的59位杰出代表,如袁隆平、杨利伟、马云、郎朗、姚明、邰丽华等人在片中展现了他们微笑、自信的形象。10月1日,时报广场户外显示屏上又出现了中国先哲孔子的形象,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

中外官员同台发言时,我总心生羞愧之感:西方的官们风趣、幽默,观点新颖、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表达优雅;而我们官们几乎都是满口的套话、空话,显得平庸无趣,江郎才尽,大失水准。口拙的背后的原因应该是:我们官们大概是不怎么读书的。

不读书的不限于官们,更可扩大到“国人”。不少人对“不读书”有着切肤之感: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了。许多家庭,高档电器一应俱全,唯独没有几本书。有资料称: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是55本,俄罗斯是50本,美国是44本,我们只有4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相比之下,还有几本真正意义的书可称得上读过?

中国人不读书当然有很多理由。政府官员无暇读书,他们忙着应酬,忙着出国考察和谈项目;商人不用读书,因为中国是“仕场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读书值几个钱?工人农民读不进书,他们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也低,读书对于他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师没有精力读书,中学教师工作太累,没有精力读书,大学教师在为课题交差而读书,确切地说,是翻书,是查书。真正的阅读,超越功利的心灵阅读,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仔细揣摩,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人贫怕了,穷惯了,挣钱的机会突然多了起来,大家忙于挣钱,心浮气躁,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读书。二是中国传统中缺乏对于纯粹精神的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因为读书可以做官,可以成为“劳心者治人”的“人上人”,赤裸裸的功利取向。三是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智的好奇心。应试教育的泛滥使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变得十分狭小,并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功利取向。

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过去我们讲:一个人的心灵,高尚的东西不去占领,低下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不会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会具有崇高。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最大的国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过六百多万,而它在全世界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读书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看过一幅对联:“为善最乐,读书更佳”,为善之乐在于“予”,读书之佳在于“取”。读书是一种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拥有许多许多。是的,有两种东西能让人的心灵永葆青春:真爱与好书。为了让我们的内心不再脆弱,让我们的心灵拥有力量,让读书成为幸福人生的秘诀。

小悦悦走了,但愿天堂里没有冷漠

小悦悦走了,因这个社会的残忍与冷漠。小悦悦走了,还未来得及鲜花盛开,还没有阅读世间繁华,没有领略人间美好,就这样走了。

面对小悦悦的撒手人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默哀,在内心深处点一支叫做良知的蜡烛。这支蜡烛照不出小悦悦的明亮未来,却能照出我们人性的小,照出人间的苦难与挣扎,照出这个尘世的灰暗和阴冷。

小悦悦的辞世又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我想,过不了几天人们便会忘记小悦悦,忘记我们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身上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会很快被淡忘和冷漠冲洗得一干二净。

但愿我们别过早地遗忘小悦悦。遗忘是一种罪!记住小悦悦,记住18个冷漠路人,记住我们每个人身上粗劣的道德伤疤。如果我们继续麻木,继续健忘,那么,发生在小悦悦身上的悲剧,一定会在我们身上残忍重现。小悦悦的悲剧,是在以一种极端残忍、极端血腥的方式,告诉我们:道德病了,人心病了,制度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可预料的是,如果我们再不自我救赎,比小悦悦悲剧更残忍的事情还会出现。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还有拾荒阿婆陈贤妹,有了她,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太惨。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阿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做虚无的道德鼓吹者,如果自己不洗澡,反倒要求别人讲卫生,显得多么苍白。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学者崔卫平如是说。因此,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小悦悦受伤现场,我们是十八分之一,还是第十九人?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你有良知,中国便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糟糕;你找准了正确的方向,中国便不会后退……

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诚然,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

有人说,小悦悦是冷漠祭坛上的祭品,到了该拆除祭坛的时候了。记住小悦悦,记住我们的罪愆,从官到民、从民到官,从道德呼喊到制度重建、从修复制度之伤到道德行动,这或许是自我救赎的惟一方式。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红

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舌尖上的中国》,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评价它的成功,不妨改孔子的“食不厌精”的一句话,叫“心不厌细”。

曾经的中国人做足了“心不厌细”的功夫。看看古人的精致生活,那真可以叹为观止的。单说文房用具,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现代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

“舌尖”正是用其“心不厌细”的功夫,引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吞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会。

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就是无谓之细。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个起点,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曾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这话来说“舌尖”,创作者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

在匆忙而浮躁的当下,“舌尖”之细致,给我们展现了别样的内心。这份“心不厌细”的精神,不唯美食如此,也不唯品茗如此,做事做人,均当如此。

篇7: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时评类”作文如何得高分

何为时评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

几种形式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基本特征

1、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2、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3、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写作要求

1.选取恰当的当下新闻(话题鲜) 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

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 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

基本思路

请就下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老师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参加劳动,看到脚手架上悬挂着一副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老师问学生:“这八个字有什么含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范文示例

建筑工地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么一则令人信心百倍的宣传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引述材料)

这的确是一句睿智的口号!(亮出观点)

毫无疑问,建筑,理所当然的是我们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建筑居室,也理所当然的是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大硬件之一;它们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更是关乎百姓幸福生活的百年大计!因此,建筑工地上,绝不能允许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豆腐渣”工程横行!而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展开一:分析材料——建筑)

由此,我们联想到,作为立国根本的教育事业又何尝不是应“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条标语有两层含义。其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己任,以“育人育本”的“思想教育”为重点,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做到“质量第一”,努力培养出“思想先进,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适合当前现代化建设需要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且“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人才。而教育部门的领导者,更应首先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决不应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地只管分数靠前而不问素质质量如何。其二,作为学生,也应该以这条标语为座右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而做到“质量第一”。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为高,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和教学质量为重,而只求分数上去了,其他则不管!那么,纵有再多的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也是枉然!这样不仅会使祖国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泡影,而且和谐社会建设也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中国人民又将永陷贫穷落后的万丈深渊之中!赶欧超美也永远只能是“白日梦”!(展开二:由建筑联想到教育—先教师后学生)

由此我们进一步联想到,无论干什么事业都需要强调“质量第一”。今天已是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使地球成为小村落的时代。小而言之,一个企业,只有讲究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大而言之,我国各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只有奉行“质量第一”的原则,才能真正占领市场,击败称雄于全球的强烈竞争对手从而赢得真正的胜利。三鹿集团因质量疏忽而宣告破产的沉痛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国家的生命!哪个国家拥有高质量的人才,拥有高效率的管理,拥有高水平的领导,那么,哪个国家就一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展开三:事业—先企业后国家)

总之,没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神,建筑队无法生存,教育无法发展,国家无法昌盛。(总结全文)

学生作文结构提纲与评点:

“述”,看到建筑工地上悬挂的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述材料),深思之余,油然而生赞叹之情。(亮观点)

“议”,这不是一句单调的口号,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着启发人们心智的强大力量。(分析材料),它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把人们当前的工作与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挂起钩来,赋予平凡的工作以深远的意义。(稍作拓宽,为下文联系实际张本)

“联”,其实,何止建筑要质量,学校的教学,育人育本,更要讲究质量。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四化建设的未来力量。然而由于他们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可忽视加强思想的教育,育人育本,质量第一。(联系老师、学生、学校实际来谈)……

无数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注意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地推衍),一向都把抓好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第一位。

“结”,培育人才乃是国家之根本,而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的人才,更是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只有育人育本,讲求质量,社会主义大厦才能永远高高屹立。(小结全篇,干脆而不离题;照应材料,简洁而不重复)

它的基本思路是:引——点——议——联——结

根据例文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的写作模式:

1、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引)【略】

2、对报道内容进行一些解析作为过渡。(点)【略】

3、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议)【详】

4、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联)【详】

5、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结)

除了“联”,驳论与归谬也是时评中运用比较多的技巧。这种时评作文,往往在材料中有针锋相对的观点,这时采用的结构就稍有变化:先破后立。

所谓“先破”,即批驳对方错误码,可以驳观点、驳论扰、驳论证。尤其以驳对方论据的虚假、论证的可笑用得最多。

所谓“后立”,指批驳对方错误之后,再水到渠成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

示例: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

范文示例:

鲁迅不能远去,更不能删去

中学生随便杜撰的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害得鲁迅先生不轻。有些人就借这句话,想删去鲁迅先生的作品,减少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分量(述材料),我看是一种轻率不理智的表现。(亮观点)

大家可以推敲一下中学生的这句顺口溜,怕文言文,我们就要把文言文给删掉?怕写作文,我们就不写作文啦?显然不能。学生所怕的,反而是最有用,最应该加强的。传统国学不要啦?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难道因为学生一句不太负责任的顺口溜就轻而易举的删去?写作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难道因为学生惧怕,我们就不训练写作,就不再运用写作?就取消平日的作文训练?显然十分可笑荒唐!学生毕竟年幼无知,其意见也不定就正确,完全跟着学生感觉走,这是很明显是愚蠢不明智的。(驳对方论据与论证,推出一个荒唐的结果。从而可见,鲁迅经典是不可删的。)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看看学生读的课外书籍,你就会明白个大概。学生喜欢智慧背囊式的精悍的小美文,学生喜欢有浅显道理的所谓哲理故事,学生喜欢让人心动的情感故事,喜欢《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选载的新潮时尚文章。如果你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喜欢的这些快餐式的美其名曰的美文,实际价值不是很大,最多给人一时的心动,不会长久的影响你。这些文章看似美,实际经不起咀嚼,也不会被历史沉淀下来。可是,由于高考、中考大量选用这类文章作为试题,大大影响了学生,给学生严重的误导。现在的高考、中考试卷中,,大多是流行的时尚美文。这些文章,阅读难度不大,语言华丽精彩,学生乐意读。所以,学生在阅读学习鲁迅先生那些有一定历史感现实感的文章时,就要费一点事,就觉得有难度。学生阅读,不想费事,不想费脑子,想的是轻松。很显然,这是有害的。快餐式文化作品,冲击了鲁迅,冲击了那些有一定难度的经典文章。(要论删鲁迅之原因,从反面找原因——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这样有思维。)

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被历史证明有着很高价值的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属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也属于今天和未来,所以根本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有人说,鲁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可是,有谁不是时代的产物?谁能超越时代?脱离时代?

因为鲁迅关心社会,关心广大的民众,所以文章带有时代的色彩,留下了时代的烙印。鲁迅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的,揭露现实的。可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不关心现实,不喜欢看现实主义的作品。学生所喜欢的那些新潮的美文,往往不痛不痒,无病呻吟,和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

而对鲁迅作品的畏惧和后怕,完全是学生以讹传讹的误导,是对鲁迅作品的误读。这句不负责任的顺口溜,伤害了鲁迅,也坑害了广大青少年。让学生远离鲁迅,不仅是一个天大的错误,而且是实实在在的无知。不是鲁迅作品失去了价值,失去了应有的历史地位,失去了市场,而是我们有些人的误导和错误教育,影响了鲁迅的存在。

我们已经十分无知,我们不能再错。让鲁迅留下来,不容商量!

技法点击

(1)要学会就事论事。就是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

评“事”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

(2)要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

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评者,可以评,可以争,也可以谏、可以讽、可以怨,可以嬉笑怒骂,甚至可以作楚狂之歌。

①叙事议论不蔓不枝。举例新颖,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确定一个中心句,并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

②论点方面。要做到论点明确,一般有两种方式:a开门见山,开宗明义。b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只有做到论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③论据方面。

不去关注身边最新的时事要闻,热点的科技动态等等,论据就不新颖,就做不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时代精神)和历史性(有新因素的历史素材)相结合,点(详写事例)和面(略写事例)相结合,叙议相结合,论据就不能为论点服务。

④论证方面,论证时必须叙议结合,即结合事例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做到叙议结合的论证才是有力的论证。

⑤语言方面。中学生议论语言处于一种“失语”状态,没有属于自己的真的语言。真的语言,应该能让人感觉到一个“鲜活”生命体存在。作为中学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要有一种青春的气势,褒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三)注意拟题

提问法:把人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为读者设置悬念。如《安排就业能不能“优先下一代”?》

数字法:用数字突显出问题的严重性或复杂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如《二十六个百姓摊一个“仆人”》

判断法:用一个表判断的短语点明中心论点,如《恶搞是对批评的滥用》

反问法:用反诘的语气将批驳的事实或要评论的问题提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格言能“震撼”贪官?》

引用法:直接引用要批驳的观点,并给予否定,这样态度鲜明。如《不可盲目“先就业后择业”》

范文赏析

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古老而美丽的中国向世人走来,迈着时代的步伐,自信微笑。国家形象片中,中国在微笑;屏幕之下,华夏儿女更应让祖国微笑着走出去,敞开胸怀,让健康的中国形象走遍世界。(概述材料,提出观点)

“软实力”不知何时已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词汇,是的,在和平与发展的今天,手操导弹肩负战机的形象无疑让人生厌,而偏居一隅不问世事的态度也早已被时代淘汰。中国需要“走出去”的不仅是商品与资金,更是一个健康、微笑的国家形象。我们已受够因不了解而投来的白眼,我们需要打出响亮而有力的名片。

中国的微笑正在一天天愈加鲜明地展现给世界:世博园中志愿者们一张张友好而真诚的笑脸,是上海乃至中国的新颜。友好开放的胸怀、热忱真挚的态度、流利顺畅的语言、全面周到的服务……这些,都是再多高楼大厦、再多高新技术无法取代的国家名片。一句句善意的问候,一张张青春的脸孔,它们在无形中塑造着一个充满活力、充满人情的文明中国、微笑中国。即使“理性”的觉醒已过去百年,人们依然会用最直接的感性认识衡量一个民族:亲切态度远胜高强工业,金戈铁马难匹文明光辉。国家形象中寄寓着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挺立着不朽不折的民族精神傲骨。中国形象走出去,便是文化走出去,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文化在世界之林中崛起,文化影响力,千金难敌。

当孔子的仁义经典化作琅琅读书声传遍世界,当京剧百转千回的唱腔飘扬到大洋彼岸,当万千华人以越来越积极地态度在全球贡献光热,我们不难相信,我们正在见证国家形象的崛起,民族文明的复兴。(评析材料,深入分析)

然而,我们又绝不仅仅是见证者,我们当做时代巨浪中的一滴水,纵然气力微薄,也要尽己所能。我们无法在时代广场的屏幕上微笑问候,却可以在生活中为中国人的形象添一分友爱;我们无法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传送经典,却可以在一点一滴中让社会文明一些。事实上,真正组成中国形象的不只是光鲜的伟人,不只是各色的文艺,而更是我们,是亿万个平凡的我们。缔造微笑中国,我们责无旁贷。(联系实际,提出倡议)

五千年风雨,五千年屹立,中国有过传说般的富饶,有过史书上的安康,有过列强瓜分的屈辱,有过抗击外敌的坚强。而如今,重新出发的中国洗去“天朝上国”的姿态,摘去“东亚病夫”的污名,以微笑、自信的形象再次走向世界。微笑的中国,需要你我的推动。

愿有一日,得见中华巨龙腾而上,万里不止,中国的微笑在你我奋斗中闪耀世!(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附:作文题目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商业街区,这里广告林立,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20xx年1月17号到2月14号期间,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中国各行各业的59位杰出代表,如袁隆平、杨利伟、马云、郎朗、姚明、邰丽华等人在片中展现了他们微笑、自信的形象。10月1日,时报广场户外显示屏上又出现了中国先哲孔子的形象,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

中外官员同台发言时,我总心生羞愧之感:西方的官们风趣、幽默,观点新颖、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表达优雅;而我们官们几乎都是满口的套话、空话,显得平庸无趣,江郎才尽,大失水准。口拙的背后的原因应该是:我们官们大概是不怎么读书的。

不读书的不限于官们,更可扩大到“国人”。不少人对“不读书”有着切肤之感: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了。许多家庭,高档电器一应俱全,唯独没有几本书。有资料称: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是55本,俄罗斯是50本,美国是44本,我们只有4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相比之下,还有几本真正意义的书可称得上读过?

中国人不读书当然有很多理由。政府官员无暇读书,他们忙着应酬,忙着出国考察和谈项目;商人不用读书,因为中国是“仕场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读书值几个钱?工人农民读不进书,他们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也低,读书对于他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师没有精力读书,中学教师工作太累,没有精力读书,大学教师在为课题交差而读书,确切地说,是翻书,是查书。真正的阅读,超越功利的心灵阅读,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仔细揣摩,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人贫怕了,穷惯了,挣钱的机会突然多了起来,大家忙于挣钱,心浮气躁,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读书。二是中国传统中缺乏对于纯粹精神的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因为读书可以做官,可以成为“劳心者治人”的“人上人”,赤裸裸的功利取向。三是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智的好奇心。应试教育的泛滥使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变得十分狭小,并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功利取向。

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过去我们讲:一个人的心灵,高尚的东西不去占领,低下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不会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会具有崇高。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最大的国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过六百多万,而它在全世界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读书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看过一幅对联:“为善最乐,读书更佳”,为善之乐在于“予”,读书之佳在于“取”。读书是一种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拥有许多许多。是的,有两种东西能让人的心灵永葆青春:真爱与好书。为了让我们的内心不再脆弱,让我们的心灵拥有力量,让读书成为幸福人生的秘诀。

小悦悦走了,但愿天堂里没有冷漠

小悦悦走了,因这个社会的残忍与冷漠。小悦悦走了,还未来得及鲜花盛开,还没有阅读世间繁华,没有领略人间美好,就这样走了。

面对小悦悦的撒手人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默哀,在内心深处点一支叫做良知的蜡烛。这支蜡烛照不出小悦悦的明亮未来,却能照出我们人性的小,照出人间的苦难与挣扎,照出这个尘世的灰暗和阴冷。

小悦悦的辞世又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我想,过不了几天人们便会忘记小悦悦,忘记我们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身上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会很快被淡忘和冷漠冲洗得一干二净。

但愿我们别过早地遗忘小悦悦。遗忘是一种罪!记住小悦悦,记住18个冷漠路人,记住我们每个人身上粗劣的道德伤疤。如果我们继续麻木,继续健忘,那么,发生在小悦悦身上的悲剧,一定会在我们身上残忍重现。小悦悦的悲剧,是在以一种极端残忍、极端血腥的方式,告诉我们:道德病了,人心病了,制度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可预料的是,如果我们再不自我救赎,比小悦悦悲剧更残忍的事情还会出现。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还有拾荒阿婆陈贤妹,有了她,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太惨。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阿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做虚无的道德鼓吹者,如果自己不洗澡,反倒要求别人讲卫生,显得多么苍白。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学者崔卫平如是说。因此,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小悦悦受伤现场,我们是十八分之一,还是第十九人?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你有良知,中国便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糟糕;你找准了正确的方向,中国便不会后退……

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诚然,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

有人说,小悦悦是冷漠祭坛上的祭品,到了该拆除祭坛的时候了。记住小悦悦,记住我们的罪愆,从官到民、从民到官,从道德呼喊到制度重建、从修复制度之伤到道德行动,这或许是自我救赎的惟一方式。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红

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舌尖上的中国》,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评价它的成功,不妨改孔子的“食不厌精”的一句话,叫“心不厌细”。

曾经的中国人做足了“心不厌细”的功夫。看看古人的精致生活,那真可以叹为观止的。单说文房用具,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现代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

“舌尖”正是用其“心不厌细”的功夫,引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吞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会。

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就是无谓之细。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个起点,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曾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这话来说“舌尖”,创作者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

在匆忙而浮躁的当下,“舌尖”之细致,给我们展现了别样的内心。这份“心不厌细”的精神,不唯美食如此,也不唯品茗如此,做事做人,均当如此。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方法

高考作文拿满分的技巧与方法

高考作文“5段”写作技巧

考试心情经典语录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活用素材

初中语文作文应试技巧

材料话题作文的命题模式可以休矣?(三)-

小升初作文指导:如何应对阅卷老师“三眼淘汰法”

高考语文已经出现零分作文

如何快速构思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指导:哪种文风能得高分
《高考作文指导:哪种文风能得高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作文指导:哪种文风能得高分(精选7篇)】相关文章:

考研教育学:切忌走入六大误区2023-07-02

我的执著来自你作文2022-05-22

高考语文作文的复习建议2024-02-05

备战成人高考九大应试技巧2023-03-15

福建高考作文2023-05-14

高考作文立意的技巧2023-03-02

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2022-04-30

2022年四川高考作文点评与「经典版」2022-10-14

高考理综答题技巧必读论文2022-12-24

高考语文作文临场发挥技巧202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