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方法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tracy0706”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班主任管理方法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班主任管理方法论文
班主任管理方法论文
【摘 要】班主任工作开展得如何,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能力、为人处事的原则和世界观的形成。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后进生,多对他们进行关心、辅导、教育。
【关键词】教育 辅导 关心 学校 管理 班主任 学生
在二十二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好的班级是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去引领的,因为班级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性格这时会初步形成,这更加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和教育。每一个班主任都希望并有责任让自己的学生能够茁壮成长。一直以来,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现在,就谈谈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的几点管理方法。
一、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大因素
随着社会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接触面达到前所未有的转变,灯红酒绿的世界,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权力金钱的诱惑等社会风气,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些都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难度。为此,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当今社会,力争与本班科任教师以及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多方位、多角度了解学生,制定、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在学校中,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会促使每一个学生奋进,而一旦离开学校,接触家庭、社会复杂的环境,就会改变一个人。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我每接到一个新班,都会先向学生了解个人家庭情况、生活背景及学习、生活经历怎么样。只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因人而异,做好本班教育。例如,今年我刚接到一个新班(五年级),就发现本班学生梁同学纪律散漫、爱捣乱。但我不急于批评他,而是多方面走访,才知道他是因为父母亲外出打工,认为父母亲不要他,才这样做的。于是我和他多次谈心,让他知道父母亲为什么外出打工,外出打工是为了谁,而他又应该怎样做来回报父母亲的恩情。经过好几次的交流、谈心,他终于转变了自己的想法,认识到父母亲外出打工是为了他。从此以后,他努力学习,表现一直都很好。可见,如果光靠教师主观地下结论,对学生就有可能造成伤害。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教育必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成功。
二、建立起充满活力的、具有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一个班级是否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全靠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干部集体的带领。班干部是团结同学共同进步、贯彻执行学校和班主任工作意图的桥梁和榜样。因此,班干部队伍的建立,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我在建立班委会时,广泛听取学生意见,运用民主投票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出心目中的班干。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有一定的威信,同学们信任,有号召力,班干部做起工作来也积极。我还经常对班干部进行教育和培养,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要求他们先管好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并明确分工,分层管理,班长管班干,学习委员管组长,组长管组员,做到“人人管别人,个个被人管,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注重开展好班会和队会
认真开展好班会和队会,不但使学生在每次活动中都有所收获,而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班会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班会的感染力很大,班会可采用“讨论会、演讲会、答问会”及其它综合形式进行。班会是全班性的、经常性的活动,不论是针对谁的问题,或什么样的问题,都能使所有的学生,从不同程度地受到教育。当事者得到全班同学的帮助,心灵深处会留下难忘的印象,把这次班会作为人生旅途的一盏航标灯,引导自己走正道;其他同学也会从中接受教训,吸取经验,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班会和队会是不可忽视的。
四、认真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爱是教育的根本。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努力当好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班主任平时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多和他们聊天、交流、谈心、游戏;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给学生同等的爱,这才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班主任不仅去照顾学生的生活,还要给学生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指导,同时与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班主任和全班同学都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最可倾诉的人。这样,班主任和学生的思想就沟通了。学生把班主任当朋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在学习、思想上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都很自卑,也有极个别的十分调皮,令教师头疼等。作为班主任老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溺爱优等生,对优等生要注重培养和巩固;对中等生要扶持和鼓励;不鄙视后进生,对后进生要有耐心,多加照顾,多和后进生交流、谈心,态度要和蔼,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班主任老师说心里话,消除疑惧;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如课余时间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上采取“一帮一”模式,即一个优等生带动一个后进生,让优等生当“小老师”,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其次,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最后,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巩固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运用鼓励和表扬去感化学生
众所周知,小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这对他们不仅是一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各种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淘气。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正视学生中的差异,对待“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班主任必须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比如班主任老师要求学生不买双色球,不参与宗教迷信活动,自己本身也应以身作则,不买双色球,不参与宗教迷信活动。班主任老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宽容仁爱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在科技腾飞发展的今天,班主任工作管理一定要适应新形势的特点,要讲究教育艺术,要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只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去启迪学生的心灵,这样,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会逐渐形成。
篇2:企业管理方法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预算管理。通过有效的预算以及监督管理,企业可以实现对财务的控制和监督,进而起到管理约束的目的。在当前情况下,成本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对预算活动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设计,并且通过有效的设计开展对活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企业的内部约束和成本控制管理,进而来实现企业对于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当然,成本预算管理还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或者是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分配和管理,进而进行有效的考核和控制。这样一来,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通过预算系统进行预算管理目标的分解,把他们全面的分解到了各基层单位和部门,然后就可以通过建立考核管理部门来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考核。而且我们通过实施成本控制激励机制以及动态分析考核机制等手段,也可以很好的保证成本预算管理在具体活动或者是施工管理中的执行,如此一来也加强对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实施成本预算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在当前情况下,实现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首先的一点就是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内容的安排,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于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管理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下面笔者就将结合企业的相关管理需求,进行成本预算管理内容的分析。
1、综合分析的方法。企业的成本预算是一个系统而又相对复杂的工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进行综合的分析,罗列具体的预算项目,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成本的预算工作。企业在生产以及管理上需要的成本投入,这些都需要综合的进行分析,进而设计出最优化的成本预算方案。
2、在经营方面上实现成本预算管理,这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中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来说,必然的会面临着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所以加强经营预算也就尤为重要。经营预算是与企业预算期损益状况有关的,也就是说他是和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而且也是较为实质性的.经济预算管理活动。这一预算管理主要的包括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以及供应预算和成本费用预算等。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较为重要的预算组成,例如销售预算,因为在这个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他是其他一切预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总之,经营预算可促进收入增长,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
3、投资预算上的预算管理。对于投资预算管理来说,它主要的就对反映企业有关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或者是进行改造和更新等情况下的经济活动预算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企业的资金运作和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从而确定企业在什么时候进行投资,投资的额度是多少以及相应的收益确认、回收期、筹资和现金流等进行预算确认。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投资预算应当力求和企业的战略以及长期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4、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成本预算管理。对于财务预算管理来说,也就是指预算期与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有关的各种预算。在这个预算管理的组成中主要的包括了关于现金的预算以及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来说,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预算能够很好的对企业的运行资金进行规划,进而保证企业整体资产的完整以及有效,通过这一预算管理也能够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同时也可及时的掌握现金流动信息,以保证资金的合理、科学流动,实现资金的平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益,降低债务及资产负债率。
二、加强企业成本预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管理方案。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尤其是在成本管理上必须有一套科学的、高效的控制管理方案,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一个好的成本预算方案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同时也节约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的操作。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做好成本管理中的方案设计和成本控制尤为重要。对此,企业必须在方案设计上加强管理,保证以最优秀的、最可靠的管理方案。从中优化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费用成本低、方便操作管理的最佳预算方案。
2、成本的预算和控制要加强落实,甚至具体落实到责任人。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尤其是在预算方案的实施阶段,只有保证实施的过程中按时按预算进行,企业的管理效率才会提升,这样才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控制效益。所以在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加强实施阶段的管理,按照相关的要求合理组织预算工作,科学安排预算资金。这样一来,也就有助于控制由于人为因素而加大管理费、人工费开支的发生,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组织协调,合理优化各项资源的最佳组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达到节省人力、物耗、降低成本的目标。
3、权责利结合的成本预算管理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进行成本预算控制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各个部门的配合,在成本预算方案确定之后,企业关的业务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各单位和生产班组都负有一定的成本预算管理责任,当然在这同时也是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所以加强企业成本预算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及管理,一定要处理好权责利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企业的成本支出,规定出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和范围。只有这样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才会取得真正的效果,对此在成本预算的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
篇3:企业管理方法论文
1产品生产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
依据企业年度目标成本,企业与各化工生产单位签订年度产量、成本费用考核责任书,目的是为将管理与考核相结合,同时指导各化工生产单位将产量、变动成本指标分解考核到车间、轮班,充分挖掘潜力,节能降耗,降低可控费用和生产成本,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1生产目标成本指标下达
年度产量、成本费用考核责任书明确各化工生产单位需要考核的各项指标,主要包含三部分:(1)各产品产量;(2)各产品变动成本;(3)可控费用。例如:热电分厂考核蒸汽的产量和其消耗指标(动力煤耗、电耗、水耗等);合成氨厂分别考核合成氨和氧气两种产品的产量和消耗指标。
1.2生产目标成本指标分解落实
各化工生产单位将各项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车间、轮班和班组。例如:合成氨厂根据各产品消耗指标、计划产量,落实各车间的主要消耗指标和产量,各相关车间再落实各工序的主要操作指标、轮班产量。
1.3生产目标成本指标考核
为充分调动各化工单位的生产积极性,企业将产品产量和生产目标成本两项指标占各单位绩效工资总额比例由70%增加至80%,同时结合化工产品装置能力及其成本占总生产成本比重不同,下发各生产单位不同的目标成本考核系数,以期达到考核公平、公正的目的。各化工单位通过精心操作、安全维护生产设备、控制各项工艺指标,保证生产装置能稳定、长周期、高负荷、优质地运行,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成本指标。例如:硝盐化工厂为了提高浓硝酸产品产量,降低电耗、氧耗指标,通过更换部分铂网,对再生硝酸吸收塔、气冷器等换热设备和空气净化器进行清洗,使得氨氧化率及氧化氮的初氧化率得到较大的增幅。
1.4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各生产环节之间影响因素的考核化工企业各生产装置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如果前一道化工装置出现问题未完成目标成本指标,势必影响下一道装置产量和成本任务的完成。那么,如何合理地界定化工相关单位的考核责任?首先,化工相关单位提出因非正常事件影响装置稳定运行,造成当月目标成本和产量无法完成的缘由;其次,目标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根据申述材料,深入基层单位了解实际情况,对成本考核责任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企业管理层领导综合审定考核结果。(2)外部原料质量对目标成本指标的影响在以煤炭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化工企业,煤炭发热量、灰分、灰熔点等各项质量指标直接决定生产装置产品产量和成本指标完成的高低。因此,企业对煤炭质量指标需要制定考核基准,我们通常将煤炭热值基准定位5000大卡,煤浆槽灰分指标15~17%,灰熔点指标:≤1350℃。该项质量指标考核供应部门,生产单位因煤质未完成成本指标直接扣罚供应部门绩效工资。(3)可控费用对目标成本指标的影响可控费用主要包含修理费、备品备件等材料的领用。企业以全年可控费用总额下发至各化工生产单位,各单位对该项指标进行季度分解,上报目标成本管理领导小组予以考核。但是,由于化工生产装置的特殊性,某些材料领用并不能按月均衡发生,所以对此项指标采取按季度预考核、按年度总兑现的考核方法,以激励各生产单位努力节约费用,减少成本支出。例如:化肥厂下属尿素车间实行修旧利废制度,车间检修工段将一些可以自行修理的备品备件等材料,组织人力自行修复,减少领用材料的费用支出。
2期间费用的管理
企业期间费用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部分,通常将销售费用与销售部业绩考核挂钩,即与企业销售收入、产销率、经营利润和货款回笼率4项指标采取联动考核,同时也考虑新客户开发所需费用;将管理费用考核的各项指标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加强对职能部门的考核力度,例如:严格控制各部门差旅费、招待费、办公费指标,超支部分一律不予报销;在财务费用控制方面,企业充分考虑年初存量资金和银行贷款规模,结合年度新增项目需要增加的贷款额度,综合测算企业融资成本,财务部在此基础上,应综合运用各项融资工具,如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购买无风险的货币基金等,努力降低企业财务费用。
3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益处
经过多年的目标成本管理实践,企业各项成本下降明显,其优势不言而喻,体现在:一是摸索并建立了企业生产装置良好稳定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包括各项工艺指标和设备维护的最优化;二是改变了各化工生产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责任界定不清、成本指标无法考核的被动局面;三是极大地提高了各单位员工的产量、成本意识,了解成本高低直接和自身的绩效工资挂钩,成本控制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实现了企业和员工“双赢”。4结语化工企业成本关乎企业的兴衰与可持续发展,通过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控制体系,不断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作者:林英 单位: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财务部
参考文献:
[1]郭华.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40-40.
[2]殷锡林.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
篇4:工业企业绩效管理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在企业管理基础中,绩效考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提高他们对薪酬的满意度,确保各项运营活动顺利开展,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实现双赢。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不同行业经营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工业企业更加注重绩效考核管理。在实践中,工业企业需要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优化绩效管理方法,构建合理化的绩效考评指标,把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构建全新的绩效考核体系,符合工业企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其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篇5:工业企业绩效管理方法探讨论文
就绩效管理而言,是企业生存发展道路上经常采用的管理手段之一,可以不断挖掘各方面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内部人事管理,客观地评价经营成果。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日渐激烈,工业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需要面对多方面的挑战,比如,科技竞争、管理挑战,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制约着工业企业自身发展,必须优化绩效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工业企业要多角度、多层次入手,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优化绩效管理,健全绩效管理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以此,合理控制运营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一、工业企业绩效管理概述
在新时代下,绩效管理是很多企业就内部员工各方面情况,制定的一项是考核制度,为了全面而客观地考核员工绩效,作为发工资、调整内部职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工业企业运营发展中,绩效考核并不仅仅是一项考核员工的机制,也能够客观地折射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成果具体情况,客观地评价企业生产的经营情况,更好地指导管理者的实践工作,促使企业准确把握新时期发展方向,顺利实现战略目标,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就绩效管理而言,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绩效实施、绩效改进,可以客观地评价员工各方面的表现,管理者也能掌握多样化的管理技巧,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动态了解自身运营情况,科学决策,不断挖掘每位员工的发展潜能,更好地落实企业战略规划。绩效也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各具特点。在实践工作中,企业必须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哲学,要以绩效为切入点,优化管理决策,注重管理实践,任何管理活动都要围绕绩效管理进行。也就是说,在实践工作中,企业要将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传达给员工,让他们的内心都有“绩效”这一重要的概念,科学规划,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员工能够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进退、同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多样化才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所制定的绩效管理目标顺利完成。
二、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目标单一化,随意性较强
在生存发展道路上,很多企业都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统筹规划,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优化绩效管理,仅仅把它作为奖励优秀员工,分配奖金等的参考依据,但这和实际奖励行为存在偏差,所制定的绩效管理目标单一化,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客观要求,无法指导实践工作。此外,就绩效管理而言,其评估内容、权重设置等都存在极大的`随意性,没有清晰的评价标准,带有浓浓的主观色彩,经常根据企业核心领导的意图、喜好进行设计。
2.绩效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
在评估所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中,企业员工很少参与其中,对其并没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绩效评估系统缺乏公正公开性。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用下,绩效管理受到相关因素的困扰,比如,“人情”、“关系”,员工需要利用各种政治技巧等,获取更多的薪酬,并不是依靠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绩效,所构建的绩效评估体系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在管理实践过程中,企业误以为绩效评估就是绩效管理,而管理者就是考核者等,导致利益双方处于对立状态。加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指标是否完成密切相关,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员工总是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损害集体利益,来完成局部指标,这已经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初衷。
三、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实现方法
针对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急需要采用全新的绩效管理方法,遵循相关的原则,制定合理化的绩效计划、绩效指标等,健全绩效管理体系,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工作,确保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获取疯多的经济利润。
1.制定合理化的绩效目标
就战略目标而言,是工业企业长期坚持的战略方向,需要实现的绩效目标,也就是说战略方向、绩效目标是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元素。通常情况下,绩效目标也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常规目标、长期目标、个人发展目标。在制定绩效目标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坚持从上往下逐级进行的原则。具体来说,工业企业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企业战略目标,并层层划分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部门中,并将所制定的部门绩效目标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使其明确自身职责,避免权与责混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要以部门职责、职能目标为中心,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岗位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部门目标,确保所制定的绩效目标更加全面、客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客观地分解绩效目标,落实到部门、个人身上,促使绩效管理更具导向性、真实性。还要根据不同层级人员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绩效目标,遵循SMART原则,要坚持“先建立后完善”的原则,上级主管要和下属充分沟通,促使所构建的绩效目标能够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能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制定合理化的绩效指标
从某种角度来说,绩效指标的制定难度较大,落实难度更大,必须借助相关的方法,比如,PDCA方法,健全绩效指标,使其更加规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现绩效指标的具体化,有效解决绩效指标制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1)工作技术标准就技术标准而言,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属于技术作业规范,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相关行业。其技术标准内容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操作方法标准、安全标准。以车削工作技术规范为例,在日常工作中,要动态观察机床润滑情况,严格按照润滑表相关规定,开展相关的润滑工作,确保油标线高度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在生产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工作帽等,认真检查手柄位置,不能在卡盘、导轨等上面进行校直、修正工作,要用扳手取下卡盘卡、零部件等。(2)工作时间标准就是岗位操作而言,必须根据相关的流程进行,制定可行的时间要求,提高操作绩效,工作时间不能太长,必定会增加运营成本,工作效率也会有所降低,如果工作时间太短,将会增加各方面的损耗,生产质量也会有所降低。在设置工作时间标准的时候,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采用标杆法、目标优化法。以标杆法为例,需要把组织内、外最佳实践案例同类工作时间作为对应的标杆,将其作为设置时间的重要标准。以目标优化法为例,需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采取适宜的方法,优化整合岗位工作时间,根据自身运营发展客观要求,优化所制定的各类目标,选出可以满足不同组织需求的时间标准。以此,控制好工作时间,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创造更多的价值。
3.健全沟通机制,确保绩效管理顺利推行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想要绩效沟通顺利落实,必须上升到企业管理层次,使其更加规范、合理。具体来说,要根据相关规定,从不同角度入手,比如,沟通方式、沟通目的,构建合理化的规范制度,优化完善绩效沟通工作,优化调整绩效考评内容,把构建的绩效沟通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中,避免流于形式。还要围绕企业文化,坚持“平等、互动”原则,构建全新的绩效反馈制度,构建多种反馈渠道,促使员工可以随时和上级管理者交流、沟通,探讨自己在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绩效改进计划等,及时得到必要的辅导、帮助,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绩效。
4.塑造全新的绩效管理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工业企业要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结合绩效管理系统,构建一种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氛围,一种以绩效为基点的企业文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共享价值观念、管理机制,奖惩要分明,要多鼓励员工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注重深造学习,优化工作形式,多鼓励员工承担责任,要多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度。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演变成人的竞争。在生存发展道路上,工业企业必须正视自身运营情况,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一种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开发人才,科学化管理人才,深入挖掘不同工作岗位员工潜能,学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为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采用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避免人才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充分利用人才优势,使其转化为一种竞争优势。
5.健全绩效管理体系
工业企业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围绕已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构建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聘请一些管理专家,进行科学化的指导,加强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投身到工作中。还要制定可行的工作流程等,构建科学化、合理化的绩效考核机制。也就是说,在制定绩效考核体系的时候,工业企业要围绕战略目标,根据目标任务、管理机制等,明确企业所构建的战略目标,充分显现关键性的部门业务。而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必须优化传统单一的绩效考核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化的取舍,确保所制定的考核指标更加规范化、合理化,能够有效指导实践工作,要根据运营动态变化,适当调整绩效考核标准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有效控制存在的偏差。这样工业企业管理者也能动态了解各部门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化的决策,指导实践。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生存发展道路上,工业企业必须把绩效管理放在核心位置,要多角度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着眼于未来,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向心力,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员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成长。在日常工作中,员工要明确和自己密切相关的绩效指标、目标,积极、主动参与绩效目标、计划制定中,更好地展现自己多样化的才能。同时,在考核员工绩效的时候,企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如果员工工作不易量化,要侧重于态度、能力、意识等方面的考核,确保考核更加客观、公正。此外,工业企业要注重自身文化方面的培训,转化相关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向员工传递自身具备的价值取向,多渠道激励员工,促使企业、员工绩效同时得到改进、提升。以此,优化调整内部人员结构,减少运营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高百宁.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矿山机械,,18:26-29.
[2]李振中.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及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娄建军.工业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2:56.
[4]曾德祥.对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13:27-28.
[5]张勇,翟勇.当代企业绩效管理问题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02:231.
篇6: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研究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工程造价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特别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成本和质量,因此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单位开始将工程造价管理摆在核心位置,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首要考虑的事情。本文首先阐述了工程造价的基本构成,并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因素,然后就如何加强造价管理提出了几点控制对策,旨在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地都兴起了工程项目建设的热潮,这使得整个行业都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工程造价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特别关键的一环,其目的是利用科学方法和先进手段来确定并控制工程建设所需费用,进而保证建设投资者的经济效益。可以这样说,工程造价管理直接影响着项目工程成本、质量和收益,因此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单位开始将工程造价管理摆在项目管理的核心位置,如何最大程度地控制并降低工程造价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首要考虑的事情。
一、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项目基本上分为项目筹划、项目设计和项目施工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中又涉及到大量的分部分项工程,因此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多种多样,就工程本身建设的流程而言,总体上分为决策因素、设计因素和施工因素三种。
(一)决策因素
工程项目在建设初期要进行决策立项,这一阶段直接确定了项目工程的大体走向和造价范围,因此前期的项目决策是后期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项目决策的方向直接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一般来说,科学的项目决策能够确保工程造价处于可控范围,从而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相反错误的决策将会让工程造价处于不可控状态,往往实际造价将会比预算费用高出许多。
(二)设计因素
目前大多数的项目工程都是设计院出图之后进行施工,由于设计单位的人员通常在设计出图时只注重项目工艺技术的设计,而市场忽略了项目经济成本的考虑,没有将二者进行有机地整合,因此许多工程经常出现“重技术、轻造价”的情况,往往选择性能优良、外观漂亮的新材料,然而很少研究这种材料的造价成本和施工难度,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大幅度提升。
(三)施工因素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涌现了一大批的.施工队伍,其中不乏大量滥竽充数的队伍,这些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一些工程项目的施工难以达到设计效果,而且内部管理略显混乱,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措施,施工人员缺乏基本的节约意识,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完全一副事不关己的工作状态,经常滥用施工材料,甚至私自夹带材料出去,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提高了工程造价。
二、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和对策
为了让工程造价处于可控范围,笔者根据自身造价管理的经验,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一)工程决策阶段造价管理
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项目可行性报告深入探讨研究,同时对于不同的安装施工方案要进行筛选和核查,找到方案实行性与经济性的平衡点,从而在可行性范围内控制工程造价。决策阶段要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工程项目的规模,从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安排,选取经济与实用并存的平衡点,进而控制工程造价处于可控状态。
(二)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一般来说,工程设计费用往往只占造价的1%左右,而正是这1%决定了整个工程75%以上的造价,因此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强化标准设计意识,许多安装工程都有相应的施工设计标准,一些设计单位为了省事,往往不去查阅标准而是想当然地进行设计,从而导致造价成本猛增,因此要强化设计人员的标准化设计意识,凡是存在相关标准的设计都要依照标准进行;第二,利用价值工程体系优化设计方案,价值工程指的是工程进行全方面的功能分析,以低投资获取必要功能的一种体系。在设计阶段利用价值工程体系可以消除设计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工程费用,并且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功能影响较少,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第三,大力推广限额设计,在设计阶段要对工程费用进行大致的预算,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对预算进行限额设计,使得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材料、安装等作业都在事先设计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工程造价不超预算。
(三)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体现在队伍控制和材料控制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施工队伍的控制首先要对其资质进行相应的审查,确保安装施工质量,进而有效地控制工程安装造价,对于那些技术水平偏低、实践经验不足以及安装资质不够的施工队伍要进行更换,不能够因为人情关系和价格缘故而让其进行安装施工。其次要聘请一些专业素养高、信誉度高和口碑不错的造价管理人才对整个工程安装项目进行管理审核,从而确保施工安装的质量和成本,同时对施工对形成一种约束和监督。另一方面,安装材料的价格是影响安装造价的主要因素,在满足质量标准和适用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限额适用标准,杜绝使用技术不过关、质量无保证、依赖进口的材料设备,尽量选用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材料。将工程安装材料从以前的“用了算”改变成为“算了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造价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总而言之,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无处不在,渗透至工程项目中的点点滴滴,同时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从决策、设计和施工阶段都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法来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其处于预算可控范围,提高建设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顾军根谈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对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6).
[2]陈莉建设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3(01).
篇7:战略成本管理方法论文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论文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是在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以生产为导向、侧重战术性决策等缺陷的基础上形成的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侧重战略性决策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基本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再将重点放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优化上,通过揉合现有成本管理方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战略成本管理,最后对其在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上的应用作了说明,总结了该方法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战略成本管理方法
(一)价值链分析法。这种方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价值链思想认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价值链是一系列由各种纽带连接起来的相互依存的价值活动的集合。也就是说,价值链并不是独立活动的汇集,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一系统内各项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即某项活动进行的方式影响其他活动的成本与效率。按照企业活动的空间范围,价值链分为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可见,价值链分析以战略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为对象,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空间平台。(二)成本动因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美国著名会计学教授卡普兰等所倡导的作业成本计算法,在美国、加拿大的许多先进制造企业成功应用,结果发现这一方法不仅解决了成本扭曲问题,而且它提供的相关信息为企业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虽然,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概念,但并不专属于作业成本计算法模式。因为从战略成本管理的高度来看,成本动因不仅包括这一模式下围绕企业的作业概念展开的、微观层次上的执行性成本动因,而且包括决定企业整体成本定位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这两个层次的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全面地把握其成本动态,并发掘有效路径来获取成本优势。
(三)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是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有有关的支出和收入进行确认和量化(现金流量分析)的一门技术。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从产品的产生到消亡的整个期间内发生的成本,其内容可从生产者、市场、社会、用户等视角界定,其中基于用户视角的生命周期成本为全生命周期成本,它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用户满意目标相一致,通常将全生命周期成本按时间序列分为生产时段的生产者成本和消费时段的消费者成本。但这种对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二时段分类未包括对生产者成本具有决定意义的供应者成本,无法与纵向价值链的供应商、企业、用户三个空间相匹配,因此需要将全生命周期成本向前延伸至供应时段的供应者成本。我国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一般认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竞争地位相联系来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成本优势”。笔者认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在于企业对其内外部的环境适应和调整,以培养和巩固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这要求企业从关系企业长远利益的`各方面着手分析,不仅仅努力适应企业的外部环境,还要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把握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的高度为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以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作业成本法对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优化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信息量的增长以及其复杂性的增加都要求企业更加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所获取的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沟通管理,以最快的速度调整企业的发展步伐。战略成本管理所需的战略管理信息是多维度的,它跨越了历史、现在和未来。就会计主体而论,它不仅仅涉及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还包括了其竞争对手的内外部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在处理信息的同时也要首先考虑成本问题——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战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但是各有侧重点和不足之处,具有互补性。一是战略成本管理能够提供成本管理的框架,将成本目标具体化,能够制定好成本定位,但是要将成本定位进一步具体化为目标成本
篇8:成本管理方法的论文
成本管理方法的论文
成本是主体为完成既定任务而耗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各位,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成本管理方法的论文吧!
成本管理方法的论文
摘要: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主要包括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科学运用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工具方法首先应该全方位认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不仅存在于生产过程,还贯穿于研发、销售领域。就成本管理自身而言,它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构成。在全方位认识成本管理的基础上,选用切合企业自身环境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并实现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的组合运用,做好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与管理会计其他工具方法的整合。
关键词:成本管理 工具方法 系统化运用
对企业而言,成本是以货币计量的、为达到特定目的而消耗的资源。成本的本质是价值牺牲,并要求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但是,成本能否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以及补偿的程度取决于资源耗费的质和量。“质”指的是所消耗的资源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量”指的是所耗费资源的价值量是否在销售收入的补偿范围内,也就是说是否超出了收入的补偿能力。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就是以通过获取的收入与所发生的成本进行配比后的价值剩余。成本管理是企业谋求最大化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的成本管理能够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下最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减少资金耗费、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一、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的种类
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主要包括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标准成本法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核算并反映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将成本核算、分析、控制、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体。目标成本法以市场价格或客户给定的价格为基础决定产品的目标成本,在产品性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工艺流程、材料运用与耗费等手段,将生产耗费控制在目标成本以内,以实现预期目标利润。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将生产成本划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生产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作业成本计算法基于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根据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情况,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再依照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将管理会计工具中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应用于成本管理,不仅指上述某一方法运用于成本管理的某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将上述工具方法整合运用于成本管理之中、将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与其他工具方法整合运用于企业战略规划、过程管控和绩效评价全过程之中。
二、全方位认识成本管理
就生产经营而言,成本管理不仅存在于生产过程,还贯穿于研发、销售领域。就成本管理自身而言,它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构成。
(一)成本管理穿于企业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各环节。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全局性工作,它不仅存在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贯穿于筹资、投资全过程。在筹资阶段,依据资本市场上不同来源资金的价格,考虑筹资方式的节税效益,在权衡资金使用风险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股权筹资与债权融资、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以及长短期资金错配使资金成本最低;投资阶段,成本管理需要站在战略成本的高度考虑股权、债权投资的机会成本以及投资行为对本企业产业链的支撑,项目投资则要考虑投资成本与运营成本的权衡,使各环节累计成本最低。
(二)成本管理贯穿于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全过程。企业通常对采购、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较重视,企业在重视采购、生产过程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还必须重视研发、销售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在产品价值链上,研发对产品的竞争力和价值提升起着事关重大的作用,研发过程中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和工艺流程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成本构成和支出规模。企业应该在加大研发环节资金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做好各研发项目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为了考核各研发项目的效益、科学反映研发效果,具备条件的企业应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各研发项目的完全成本。
(三)成本管理过程贯穿于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各阶段。事前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所进行的预测与规划,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三个步骤;事中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对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干预与控制;事后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在成本发生之后进行的核算、分析和考核,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三个步骤。成本预测是根据产品、服务、事件资源耗费构成以及成本特性,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成本构成、水平、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趋势作出科学的测算。成本预测并不是被动地进行成本测算,还应该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和价值链分析提出改进工艺流程、产品设计方面的建议。在成本预测基础上,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抉择最佳成本方案,并编制成本计划,作为实施的依据。成本核算则是在实际发生成本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为分析实际发生额与目标、计划成本的差异以及考核成本管理工作成效提供依据。
三、系统化运用成本管理方法
(一)选用切合企业自身环境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任何一种工具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企业并能产生明显的正向效果,而且,随着企业营运模式的变化,工具方法的适宜性也会发生变化。企业应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适合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恰当运用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不仅需要管理会计人员从技术角度掌握各类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的使用原理,还必须认证工具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工具方法运用中参数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服务于企业产品生产经营决策制定、成本计划和控制、贡献毛益测算和利润规划。采用变动成本法的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成本性态分析基础和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划分的科学标准,要求企业能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有关产量、成本、利润以及成本性态等方面的信息。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以及产品差异性较大、制造费用在成本中占比大且动因复杂、市场竞争性强的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法适用于市场竞争程度高、企业价格话语权低的产品。这类企业在成本领先战略下,将产品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以内才能获取利润。产品成本高低不仅取决于生产过程,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研发与设计,因此,目标成本法的运用应该注重在技术、材料选择、工艺流程方案的设计阶段将成本控制在既定目标以内,达成降低成本的目的。实施目标成本法的企业需要设立由研究与开发、工程、供应、生产、营销、财务、信息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跨部门组织,负责目标成本的.制定、计划、分解、下达与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有效协调有关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能及时、准确取得目标成本计算所需要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标准成本法适用于市场需求稳定、产品品种较少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单件、小批量或试制性生产的企业通常较少使用。使用标准成本法的企业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应相对稳定、标准化管理水平较高。 目标成本法下“目标”的确定和标准成本法下“标准”的确定是工具方法运用的关键,目标和标准既不能理想化,也不能直接将已达到的实际值作为目标和标准,应该在参照行业水平、产品设计与工艺流程改进、产品要素价格变动等因素基础上确定能体现先进性和可行性的“目标”和“标准”。
(二)实现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的组合运用。将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组合运用能够使这些工具方法覆盖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作业成本法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实现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结合:对于产品中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和管控,对于制造费用,可以为各作业制订作业标准化成本,同时计算各作业的生产能力和服务量标准,最后根据各作业实际成本和实际利用生产能力或服务量进行成本差异和生产能力或服务量差异的分析、控制和考核。目标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也可以相结合运用。在确定产品、服务目标成本的基础上,将成本目标逐项逐层分解,将分解后的目标成本转化为标准成本,通过标准成本法进行核算、差异分析和超标准成本的控制,促使企业成本实现既定的目标。变动成本法与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能够在计划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三)做好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与管理会计其他工具方法的整合运用。成本管理是管理计重要的管理领域,也是管理会计涉及的众多领域之一。成本发生在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各领域,产生于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企业成本管理中不仅要做好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的整合运用,还必须做好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与管理会计其他工具方法的整合运用;成本管理不仅要做好本领域、本环节的成本管控,还必须运用系统论和价值工程的思想分析本领域、本环节的成本管控对企业整体战略和经营的影响。变动成本法不仅运用于产品生产决策,还可以运用于战略制定和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服务于企业各类战略的制定。作业成本法运用于成本管控过程中应该与价值链管理相结合,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分析产品、服务与成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作业链以及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的价值链,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从而有效计划、协调、组织和控制业务活动全过程。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应该与全面预算管理密切配合,将目标成本法下的目标成本作为成本预算指标下达,将成本责任落实到成本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到作业,并运用标准成本法同时反映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预算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S].财会[]10号.
[2]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号――成本管理[S].财办会[2016]47号.
[3]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1号――目标成本法[S].财办会[2016]47号.
[4]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2号――标准成本法[S].财办会[2016]47号.
[5]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3号――变动成本法[S].财办会[2016]47号.
篇9:施工进度管理方法研究论文
施工进度管理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施工进度的有效把控,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施工进度管理,在进度计划制定、施工进度把控等方面存在信息滞后、计划合理性低等诸多问题。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BIM技术,有助于解决传统进度管理所存在的各种局限性。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如何深入、有效地应用BIM技术。
关键词:BIM技术;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建筑行业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国内建筑产业虽然经济规模可观,但是经济效益始终偏低,通常为西方发达国家的1/10以下,这主要是由于技术方法、生产管理模式等引起的。应用BIM技术能够解决传统建筑施工信息交流闭塞问题,提升施工进度管理效率,推动建筑行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1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进度管理优势
1.1团队协同性高
当前经济建设步伐,对进度管理团队的工作协同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时代各自为政的进度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未来大项目建设的管理需求。在建筑企业发展中,如何才能够提升施工参与者间的协同性成为至关重要的管理问题。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BIM技术能够给不同施工部门的沟通交流工作提供重要平台。当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发现施工问题后,可以通过此平台向其他进度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方便进度管理人员结合项目信息及现场施工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决策,真正实现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团队协作发展目标。
1.2建筑信息模型完整应用
BIM技术,能够促使施工进度管理整合建筑开发商、施工方、业主等多方面的信息。应用BIM技术后,从建筑设计阶段便可开始开展沟通交流活动,实现团队协作目标,帮助建筑施工所有的利益相关方掌握施工进度信息,确保为正常的施工进度提供重要的人力、财力及物力支持,确保建筑施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施工进度计划开展业务,满足建筑设计图的施工标准要求。
1.3进度表达方式简单
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AR技术或VDC技术能够将进度信息以电影的方式展示给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这样便于不同的施工进度管控人员实施把握施工进度,能够明显减少由于不合理的建筑施工方式所造成的进度延误风险,实现施工进度高效管控的重要目标。
2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BIM技术方法
在施工进度管理活动中应用BIM技术,主要通过开发实现施工进度计划管理平台、实现施工进度模拟平台以及施工进度管理分析平台等方式实现。在实现由施工进度管理3D模型转变为4D模型时,需要在3D模型中加入重要的时间参数,这也是实现施工进度管理平台的重要基础。此外,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BIM理念的'核心在于如何才能够满足不同软件及不同业务间的数据转换需求。同时,加强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BIM技术用户的安全性,也是提升施工进度管理的关键之处。
2.1应用BIM技术自动生产施工进度信息
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BIM技术需要利用到此技术的空间、逻辑关系以及工程量等不同的参数,以构建满足施工进度计划信息自动生成的管理平台。所构建的施工进度管理平台,不仅仅能够自动创建施工进度计划维护任务,还能够结合实际的施工进度数据计算建筑项目施工真正的持续周期,再按照一定的人物间计算公式获取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信息。因而,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BIM技术能够显著地提升施工进度计划制定的工作效率,提高施工进度管理速度与质量。
2.2实现进度施工模拟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
BIM技术,能够实现可视化及集成化的管理效果。在施工进度管理中,针对已生成的施工进度管理计划信息可考虑应用Na-viswroks等其他应用软件实现施工进度精细化管理模型的构建发展目标,无论对于施工建筑的基础或顶层结构,均可对建筑施工作业的全部工序实现预演的管理目标。此外,针对建筑项目施工作业过程中所存在的方案设计或实际施工问题,能够提前感知并制定相应的完善方案,以真正实现提升建筑项目施工效率提升、改善建筑项目施工经济效益的管理目标。
2.3实现动态进度计划管理应用
BIM技术,能够通过WBS制定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并且获取不重复的施工项目进度编码信息,便可与过去所实现的3D实体模型ID按照一定的规则串联起来。假如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工程变更的情况,就能够将项目变更实际信息通过ID链接传输至施工进度管理平台中。假如在施工进度管理工作中,需要调整相应的施工进度数据时,也会相应地调整3D模型信息以及资源需求量信息。
3结束语
在当前建筑施工管理中,进度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内容,应用BIM技术能够高效地实现进度管理目标。在未来的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应该在实际实践管理活动中深入地分析应用BIM技术的正确方法,以高效地发挥BIM技术在施工进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佳佳,谈飞.BIM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05:38~42.
[2]朱为民.BIM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建筑,2014,03:103~104+108.
篇10:经济林经营管理方法论文
经济林经营管理方法论文
我国南方经济林的经营管理按计划机制运行,实行事业制管理,其经营活动涉及生产要素、经济计划、南方经济林资源的数量、结构以及分布,主要由政府根据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确定,其经营目标是在一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南方经济林的生态效益,这是第一位的,在这一前提下应尽可能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通过规划、操控、协调等做法,把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转化为经济效益,
一、我国南方经济林管理的体系结构
(一)我国南方经济林管理的活动构成
概括来讲,南方经济林管理包括对营造林的管理、维护、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监测以及计划决策。对营造林的管理指的就是植树造林和对公益林的改造;维护指的是对公益林的监管看护、防火、病虫害防治和对野生动植物的维护;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指的是各种针对公益林管理维护所必不可少的设施,如水利设施、护坡设施等南方经济林监测管理除了例行的一类、二类、三类调查外,还有专门针对公益林的生态定位监测、防火监测、病虫害监测以及护林员巡查监测;计划决策管理指的是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南方经济林管理规划,并进行阶段性的效果评价。我国南方经济林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各项活动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共同协调整个管理系统的平衡。整个南方经济林管理系统中,监测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其担负着监测其他各个管理环节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应当协调好各个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保障整个南方经济林管理系统的良好运行。
(二)我国南方经济林管理的体系探究
目前,我国南方经济林的管理以国家主导,各级相关部门分级分部门管理为方针,形成了一个各业务部门分级负责、互相配合的良性互动管理模式。南方经济林管理办公室是各级管理层次均会设立的机构,用于协同其他同级部门完成南方经济林的管理工作。
二、管理制度与经营相互联系
南方经济林经营活动是一种将南方经济林生产培养及经营有效的结合的方式,是有很多的管理因素及相关的南方经济林处理构成的,并且同时与南方经济林的抚育间伐、采伐更新土地保护、附属品的生产经营相互作用的,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手段去调节及规定。为了保证南方经济林可以实行可持续经营,所以要制定一个非常明确的经营目标及过程。这样的经营才不会造成南方经济林的`采伐过度,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相对的,我们也要看到,可持续的经营不是要少采伐或者是不采伐,关键的一点是要在培育及采伐之间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点,既可以满足采伐的需求,同时不会造成由于过量或过少采伐而产生的经营问题。这个关键点也关系到南方经济林的经营质量及生存环境。
三、我国南方经济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不可否认,我国南方经济林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效果,整个管理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中,但是仍然有些问题需要注意并解决。
(一)我国南方经济林的有关管理机制落实力度尚小
目前来看,我国南方经济林管理中的责任考核工作仍然是开展于林业部门内部的考核,而并没有被列为个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考核内容,这对于有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当前的改善要点就是各级政府将这一现状的改善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加强我国南方经济林的有关管理机制的落实力度。另外,我国基层林业机构和队伍并不健全,这会阻滞相关工作的落实,因此笔者建议在各级有关机构的改革中,注意保持整个队伍的协调稳定发展,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职能。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改善南方经济林的生态条件,实行生态经营,以保证南方经济林的可持续性。
(二)我国南方经济林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需要完善并细化
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是我国生态效益补偿的主要资金来源,由于数额有限,这对补偿标准的制定带来一定影响,制约了南方经济林改造的进程。多行纯林栽培,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频繁耕作、复垦导致植被破坏、土层松动、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起依靠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有效补偿机制。向享受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单位、领域收费并作为生态效益补偿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是今后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一个方向。另外,补偿标准的制定也不甚合理,采取了“一刀切”的补偿机制,并没有合理考虑到不同地区在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补偿的不合理性,为改善这一状况,应该实行根据区域生态实际情况和管理难易度制定的分类补偿机制。
(三)我国南方经济林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
参阅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可以发现,有关南方经济林的概念并不明晰,一些法律条文并没有周全地涵盖各个南方经济林对象,导致有些南方经济林资源并不在监管之列,造成了整个公益林管理体系的漏洞。管理过程中过度施肥、喷洒农药带来环境、产品污染;多数经济林立地条件差,经济效益低下,已形成“经济林不经济局面。另外,这些法律条文中也并没有对南方经济林的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使这些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职能冲突,制约了正常的工作进度。基于此现状,有必要加强政府的主导,全面健全我国南方经济林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实行规范化管理,合理划归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权利。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南方经济林的良好发展依靠的是整个南方经济林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南方经济林的内涵和体系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南方经济林经营的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11:初中班级管理方法论文
初中班级管理方法论文
一、协调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在班级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很多教师过于看重自身的能力和班级内部的学生,对班级制订了好多条条框框,硬性地要求学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班级自上而下的管理;弊端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只要一离开班主任的视线,学生就会立刻进行反弹。因此,教师要想正确有效地进行班级的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协调好班级学生和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科任教师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方面班主任要通过科任教师的反应,了解学生的综合学习状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一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科任教师反应的上课情况,反思自己所做的不足之处,优化自己本身的管理方法。
二、班级管理实现民主化
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能否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而不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只会发号施令。在平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教师不在的情况,教师往往将权力下放至班干部。当然,这确实是一种学生自律的良好方法。然而,在班级干部的选择上,以及班干部做事的`认真程度上,教师往往都没有给予更多关注。笔者认为,班级干部应当实行“灵活化”。简单地说就是在班级干部的“领头羊”班长上的选拔,可以采取轮换制的方式,一周换一个班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地负担起班级的责任,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这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有利。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都比较特殊,学生心理状况一直都在成年人和儿童之间徘徊,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不能强硬地“武斗”,而是应该掌握方法,进行“智取”。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既细致又不乏松弛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篇12:浅析土建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论文
摘要:
从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入手展开分析,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土建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土建工程管理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
篇13:浅析土建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论文
Abstract:
The thesis launches an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eaning, points out problems existing in domestic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t present stage,and formulates corresponding solving scheme in light of existing problems,with a view to play a role in domestic civi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Keyword:
civil engineering;project management;management methods;
1、创新土建工程管理的必须性
1.1土建工程的意义
土建工程是土木相关工程和建筑相关工程的总和统称,土建工程是工程类建设的企业,主要对工程中的阶段化建设和专业化的管理。土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主要是关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和保护方面的各个场合,不管在陆地还是水下或者崎岖地形中都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建造房屋、铁路、桥梁、给水等管理相关技术都是土建工程的工作范畴。
1.2土建工程的重要性
土建工程在我国现在的社会发展中,在工业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土建的发展可以促进其他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和沟通渠道,土建工程虽然是基础性建设工程,但它的重要性主要就是在基础建设方面做出贡献,这一切都说明了土木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故又称土木建筑工程建设为基础建设。
1.3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
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主要是在项目开始之时对各个部分的项目进行调查和策划,计划资金使用状况,项目的跟进情况和项目质量的检查。在现在的经济增长阶段,土建工程在项目管理上更趋向于科学化系统化,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产品质量和成本及其他成分的管理更加细化,在保证资金的节约上还使土建工程的建设效果更加完善。所以相对来说,之前的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的制度和准则已经和现在的发展脱节,现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的目的是和现代化的融合。
2、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土建工程没有跟随上社会的发展脚步,在相关项目的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发明显。由于部门本身的制度问题导致项目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土建工程的建设要经过各种正规程序和招标等,这些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都会在后期的施工时显现出来并对后期建设造成影响。
2.1对于项目的管理程序不正确
土建项目的管理部门的项目管理流程不清晰,并没有真正的参与管理,所以由于部门本身的制度问题导致项目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土建工程的建设要经过各种正规程序和招标等,这些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都会在后期的施工时显现出来并对后期建设造成影响。
2.2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和机构
一个良好的工程项目的内容主要是土建工程在前期的设计和分析及资金的投入,工程造价,工程招标等内容,施工期间对于专业设备的专业性操作都需要一个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进行监管。现在的项目管理不完善,对于各个部门的监管和任务分配不到位,导致工程拖沓,工期拖延,效率不高。
2.3缺乏对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重视
所有的工程建设的重点都是安全与质量,土建工程的质量管理也是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土建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监管还不够完善,没有跟上我国社会的进步步伐,土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的落后主要是没有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先进的工程技术作为支撑,使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社会现状脱节。在工程的质量管理方面没有更为专业的人才保障工程的监管,对于工程项目出现的差错和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修缮,造成工程的质量下降。
3、土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及应用
3.1健全完善土建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措施
在土建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提前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分层管制,保障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项目正常运行。
3.2政府加快完善土建工程管理机制及制度的方法
土建工程是大型工程,必定要有政府在其后的大力支持,土建工程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土建工程安全建设的监管力度,依法整治各部门的不当情况。土建工程的监管部门对各层级的项目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和测评,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防护措施,才能使土建工程的建设更加安全有保障。
3.3施工企业加强现场施工监控的方法
土建工程的施工企业也要对工程的项目加以重视,对施工的现场状况和安全措施建设进行查看。改变传统的监察方式,对工程的各层级都进行研究分析,建立完善的监察队伍可以实时对施工的现场进行及时管控,加强施工工程的安全和品质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体制可以帮助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把握施工的进度,保障施工的质量和人身的安全,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未知问题进行预防,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解决,全方位的保证土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3.4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和机构建设
土建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各个项目的管理阶层要互相扶持,对于项目的问题合力分析,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3.5重视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土建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安全和工程质量的提升,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建成后使用过程的安全都要重点保护,在建设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做到位,企业对于土建工程的安全管理项目的完善和创新改进做到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的良好发展也促使企业的效益稳步增长,土建工程就可以实现稳步发展。
4、结语
土建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使用人员的安全保障,这决定了土建工程对于项目的坚持。优质的工程质量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也维护了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增强企业形象,提升企业荣誉。所以土建工程项目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各个项目进行把控,做好整套流程的管理工作,促进土建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建华。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管理问题及相应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18):2249。
[2]马跃武。研究土建工程中的项目管理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19):6974―6975。
[3]赖彦林。建筑工程土建造价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6(10):130。
[4]袁爱香。建筑工程土建造价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4):670。
篇14: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方法论文
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方法论文
一、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
资金是施工顺利进行的保障,材料成本在整个施工建设中所占的资金比例是非常大的,一般可能达到所有资金的50%-70%,因此对于成本的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有的施工企业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往往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能完全按规定执行,造成工程的出库、入库记录出现误差,原材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有些企业过于强调工程的质量,而忽略了工程成本的管理,还有的企业只是过分的关注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因此在企业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先进行资金的合理规划,避免资金的不必要损失。
二、项目施工的管理方法
1.进行工人安全教育的培训
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的管理者要把施工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以及具体人员头上,是安全生产的观念深入人心,将安全生产的落实到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聘请专业人士讲解施工安全知识,定期对施工人员的的安全知识进行考核,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宣传,一定要安全生产制度贯穿于施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建立施工安全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把各职人员人员、施工的项目经理、安全员与施工安全联系起来,重点的.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使管理人员增强安全管理意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
2.项目施工队伍的管理
在对施工队伍的管理过程中劳务合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选择施工队伍之后,要与之签订书面的协议,使双方形成法律上的约束,不能光凭口头协议,口头协议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一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大教育的督促力度,还要对违反施工规定的施工人员要进行惩罚,反之对于施工做出了明显贡献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奖励,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要做到奖惩分明,这样会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项目施工的监督人员要做好施工的检查工作,随时的进行抽查,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保证工期的不延误。还要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一定要严格按照劳务合同进行,如按时发工资,不拖欠工人工资等,同样的劳务合同也规定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期限、工作内容、工资情况,劳动的保护以及违反劳动保护法应承担的责任等条件,即保障了企业的利益,更保护了施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完善相关的施工人员管理制度,保障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关心施工人员的生活情况,对有困难的施工人员给予帮助。管理好施工的队伍,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完成,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确立项目的整体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一般不注重文明施工,可是文明施工却是控制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保障,要健全有关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对各位管理人员进行分工,落实施工的责任制,分工明确各管一项,文明施工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还要让文明施工深入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心里。还要建立健全施工的总体管理制度,使施工做到有法可依,约束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行为,确保施工秩序等。项目的整体管理对于项目的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的管理者一定要严格的管理施工现场的各项事务,保障施工的有序进行。
三、结语
我国项目施工存在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定要制定的施工计划,抓住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重点,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管理。项目施工的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但它也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的始终,作为项目施工的管理基础,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起来。施工现场的管理是项目施工的主力军,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尤为重要,对施工的现场一定要严格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篇15:浅论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论文
摘要: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司的人力资源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我国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保险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公司的核心所在,公司的效益也取决于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高效性和完备性。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则是过强的人力资源流动性。保险公司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应采取怎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是关系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保险公司应在加快适应持续变动的内部、外部形势的同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通过采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来应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难题,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保险公司中的必要性
(一)人才是保险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保险公司属于智力、技术和知识高度集中的一类企业,人才对于保险公司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具体来看,人才对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管理创新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尤为重要,更是保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取独特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我国保险公司还面临着由于保险业务加速市场化而带来的两个挑战。其一,保险公司面临着来自前端服务的挑战。前端服务是指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价格、种类及服务质量。不同行业以及不同顾客对保险产品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保险公司既能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有能保障其所提供产品在同行业中具有价格优势。其二,保险公司还面临着来自其技术、人才、机制、体制以及管理方面的巨大挑战,这五个方面通常称之为保险公司的五大基石。因此,保险公司能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先机,往往会决定其是否会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人才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现代管理制度的建设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保障,而人才则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达到一系列的标准,例如明晰的权责分配、科学的管理手段、清晰的产权结构以及分化的政企结构。不仅如此,保险公司还需着眼于保险行业的特质,如市场情况、经营规模等。基于此,保险公司不仅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还需要全面了解营销理论和管理理论的人才。
二、目前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滞后
目前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带来的组织低效率运转不容忽视,这种滞后性主要体现为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不够深入,或者是管理人员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按部就班,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保险公司将人力资源管理当作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管理职能。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则是“人”,人才是组织的核心所在。因此,这样就无法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员工则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为组织服务,员工更加不会具有创新意识。
(二)欠缺规划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出企业应按照其中长期的战略规划,着眼于全局来对企业的人员结构和发展目标来进行规划,并慎重选择关键岗位人员,辅以科学的培养计划。但在目前阶段来看,大部分保险公司注重短期成效,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规划,并且对关键岗位人员的选拔和评价缺乏系统、科学的技术手段,例如使用信效度得到广泛检验的量表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测评。保险公司在选择员工时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仅仅由招聘人员来决定。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招聘的员工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保险公司也没有将其提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更没有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来进行人才开发。
(三)激励机制不公平
企业的激励机制往往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有理论也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妙之处就是对员工的激励,使其保持高昂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只有当员工在公平的激励制度中,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但是就目前阶段来看,保险公司的薪酬体系设计还不太合理,具体表现为员工的报酬与付出不匹配。员工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以及各类津贴,其中奖金和各类津贴通常是平均分配,缺乏灵活性,这样就很难发挥激励的作用。此外,保险公司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比较欠缺,很多保险公司的员工都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希望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获得职务上的提升或者薪酬的增长。但现在很多保险公司仅看重员工的学历,对员工给的能力则较为轻视,这是因为这些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人才选拔和竞争体系。以上提到的种种问题都是阻碍组织高效运作的因素。
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一)建立高素质的保险公司员工队伍
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的领导队伍。领导者的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无需置疑的,对保险公司来说更是如此。保险公司往往面临着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这就要求领导具有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这样才能带领公司开展合法的经营活动,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建设符合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现在保险行业的市场格局中,培训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意义,从以前单纯地满足工作需求到现在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诉求,培训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辅助性的角色转变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的培训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新员工的培训,保险公司应重视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充分挖掘和开发这些员工的潜质,使他们今后能够更好地为公司服务;二是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保险公司应保持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高等院校为公司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建设公平的激励机制和氛围。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个公司的根本动力所在,尤其对保险公司来说更是如此。目前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当以培养、开发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保险公司应努力营造一个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扩大激励竞争的用人策略,采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此外,保险公司还需做好人才的挽留工作,扩大公司的影响力,留住人才。
(二)建立公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竞争激励。竞争是激励的重要手段,竞争机制会使员工处于激发的状态之中,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和激励感,强化员工永不满足的追求动力,促使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首先在用人制度上企业应在管理岗位和任职上实行聘期制和聘任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来配置人才资源。通过规范的契约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其次在选拔任用制度上推行竞聘上岗,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工的岗位变换工作之中。
考核激励。考核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考核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考核的关键所在。首先,要设定科学的考核标准。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设置考核项目和考核指,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程序,建立以工作实绩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其次,要认真组织实施。实施阶段要充分准备,精确操作,深入分析,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为领导和管理人员岗位调整提供客观的依据。最后,要进行有效的激励。将考核结果作为激励管理者的重要依据。
薪酬激励。保险公司要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用人机制,与市场结合建立薪酬制度。确定合理薪酬是激励员工必不可少的手段,必须建立起一种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同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新型分配机制。保险公司要想留住人,就必须加大对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提高企业薪酬政策的外部竞争力。在企业内对各个层级要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岗位、贡献和绩效确定不同的薪酬待遇,员工薪金要与业绩增长、风险收益、超额利润贡献、市场满意度等考核指标挂钩,适当拉大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李万春.浅析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9).
【2】代莎,李伟.浅析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
【3】郭芬,李颖.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理论探讨,(5).
【4】李殿君.保险企业制胜八大要素[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5】吴战波.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2).
【6】孙建华,姜树念.人才是保险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保险研究实务,2004(9).
【7】陈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吸引、留住保险人才[J].保险话题,2002,(02).
[浅论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论文]
篇16:浅谈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论文
摘要: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恰当的导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应正确的引导员工尤其是新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的职业生涯组织与规划的目标、前景互相协调一致,让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作用;探究
一个企业要想充满活力、组织兴旺,就需要不断的接纳和吸收新员工。那么,怎样才能让新员工尽快的融入于组中,让新员工的个人奋斗目标和组织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充分的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课题。解决这一课题的方案之一就是,科学的指引员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创造出让员工能够用自身的努力实现的职业规划目标,让自己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一、正确的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引导
当今世界中的各种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竞争,国家之间如此,组织之间如此,企业之间同样也是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胜利,不仅是靠技术和资本,最重要是靠人才。资本可通过融资的方式获得,技术可以从多方引进,上述资源全部可以通过外部力量得到,一个先进企业的成功方式和吸引人的模式都是可通过研究学习、复制或模仿的,仅有人才资源是无法复制的,是企业取胜的重要法宝。所以,以人为本的做好人才的引进、开发、培训、利用的工作,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个企业和员工身上发挥的作用也逐渐显示出来。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个人的爱好、特长、兴趣、经历、能力以及不足等每一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权衡,结合时代特征,并根据个人职业倾向,准确的确立最佳职业奋斗目标,然后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作出有效的安排。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企业更加全面的对员工的能力、发展目标、计划、价值观方面进行了解,企业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把适合的人员安排到特定的岗位之中,让人力资源的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为企业增添效益。与此同时,这些做法可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让员工队伍更加稳定。
从员工的角度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即员工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和在职业生涯中想要达到的高度对此所作出的规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不断的提升能力、积累知识。因大多数高校在校生对职业生涯指导方面认识不充足,要么就是形式主义,最后导致自己再就业方向上面无所适从。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多数对工作十分好奇,因为受到自我认知能力、企业了解程度、社会阅历等一系列的限制条件,就没法主动、客观的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致使在求职中出现侥幸心理和盲目心理,一部分员工单纯从爱好和个人兴趣出发,对待工作抱有幻想的心理。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一段时期就会感觉到厌倦,迅速进入倦怠状态,一部分人因无法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没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选择离职。所以,在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有必要指导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引员工科学合理的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好能让员工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长远规划发展互相一致,激励员工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个人目标,让员工价值得到体现,最终让员工与企业达成和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向作用
(一)能够引导新员工尽快的完成角色转换
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角色指的是与人们某种社会地位及身份相协调的一套权利的行为模式与规范方针,它是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期望。在学校期间学生扮演的是学生的角色,大学毕业后走进企业转变成员工的角色,对于那些刚走出校门的新员工来说,要在短时内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在新环境中,他们需要面对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组织,需要对新环境尽快适应,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的确立,并找准角色定位。新员工如果长期无法完成角色转换,极易导致员工流失。因此,企业对新员工职业生涯的合理指引是十分有必要的,让他们能够尽快的对新环境适应,早日完成学生至员工的角色转换。
(二)引导员工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引进人才的目的,是为发挥人才的潜能,从而为企业创造出价值,要想用好人才,首先需要帮助员工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每一个岗位对任职能力的要求,引导员工从自身的爱好和优点选择恰当的岗位,从而达到用好人才、选好人才的目标。
(三)帮助员工树立准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在如今社会经济迅速增长,思想管理也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在追求方面也发生变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比重较大的已成为“80后”,目前“90后”也在逐渐进入社会,在招聘新员工时,“80后”和“90后”占据大部分,这些人是在长辈的呵护和娇惯下成长的一代,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多元化”的重要特点,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生活管理、婚姻观念、文化管理等各种观念都表现出多元化。他们渴望成功、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应变能力强、可塑性也非常强,但是他们也表现出一系列的缺点,如他们遇到困难时容易选择逃避,不喜欢说教,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毫不在乎,不喜欢谈资论辈。因此,企业帮助员工树立准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让员工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四)更好的做到人尽其才
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这些是企业的用人原则。用好人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安排员工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超前的、主动地和员工进行行之有效的交流,根据员工的情况和企业愿景引导员工制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员工任职在合适的岗位。
(五)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
以人为本的管理即人是管理中的做基本要素,人与环境有一种交互的作用。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促进人和企业的向前发展,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都是可以相互协调的,让企业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在员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让企业对员工更加了解,促使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出员工的目标和员工的利益。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人获得全面发展是企业和社会获得发展的前提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因此引导员工做出正确并适合长久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充分展示的发展平台,这些才是对员工最有效的激励。因此,企业根据员工的不同性格、学历、专业帮助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在企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将本职工作做好,在自己不断的提升进步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坚定的信心和企业共同向前成长。
三、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引导员工正确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较高的要求,提升管理者的能力、素质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并在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一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想要指引员工正确的树立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掌握科学的人才评价方法,用科学的评价手段了解员工的知觉、感觉、情绪、人格、品德、兴趣、体力、能力、态度方面的信息,在归纳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其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以便能合理的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提出建议。
其次要深刻的理解组织目标,深刻的理解组织文化的内涵,对组织的岗位要求、岗位结构、岗位职能、岗位层次也要了如指掌。只有做到如此程度,才能对不同的员工提出相对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使员工信服和接受你所提出的职业规划建议,充分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再次就是要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员工进行了解,从而建立相互信任的友谊。创造良好的沟通气氛,建立沟通渠道,管理者在这些方面都起着主导作用。管理者要在对员工的信仰和人格充分尊重,让双方都保持良好的情绪的前提,才会在沟通中找到更多的切入点,更加便于沟通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将职业生涯规划于人力资源管理合理结合,是企业发展的需求,合理运用,必将让员工的职业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愿景互相协调一致,激发员工的潜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 创文工作总结
★ 班主任一月总结
★ 课题中期报告范文
【班主任管理方法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初中体育备考计划2023-02-23
铁道概论教学总结2023-09-03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面对高考的备考计划2022-10-01
高三语文教师学年度考核工作总结2023-08-23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2022-05-06
文秘专业个人实习总结2022-05-18
课题中期报告范文8篇2023-08-21
小学五年级语文的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23-08-05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的个人工作总结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