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共13篇)由网友“猩猩点灯”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一、主要做法
1、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科学使用和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对保护章江水源水质至关重要。我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户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如使用复合肥、生物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限制使用碳酸氢铵氮。全县水田单位公顷化肥平均施用量由20xx年前的283公斤/公顷下降到目前的`273公斤/公顷。
2、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有效地遏止了秸秆焚烧的蔓延。今年夏秋两熟秸秆还田面积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有效地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近年来,我局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申报、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先后有县科达农庄、鑫业种猪场、亿品林牧生态园、盛发养猪场、宏大养猪场实施了该项目的改造,同时通过开展清洁生产行动,制定《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科学划分禁养区、适养区、可养区,推进沼气池建设,大力推广运用“猪——沼——果(渔、林)”和“发酵床养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各主要养殖场都建起了沉淀池或沼气池,粪便污水大部分进入了沼气池,产完沼气后再进入农田、果园做肥料,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据调查,20xx年我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2%。
4、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我县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面积达到8000多亩。全县已经获得认证农产品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1个。通过认证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控制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用量,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5、农村能源建设。本年度新建沼气池任务数600户,实际全年完成850户,完成率141.67%。具体措施:
一是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加强了领导;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积极性;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建池的进度和沼气质量,提高沼气综合利用率;
四是争项目争资金,给予新建沼气户每户补助1200元,并及时足额补助到农户;
五是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沼气发展。
6、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6月底完成全县各乡镇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完成了土壤采样377个,涉及11个乡镇73个村。采取的措施:
一是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参加省厅举办培训班的学员6人,县农粮局举办一期培训班培训15个;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污染治理设施不够完善或治污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散养户很大一部分没有污染处理设施,直接排放至农田水塘。
2、部分养殖场(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农业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意识浅薄。
3、滥施农药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病虫监测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专项经费不足和技术人员不足,区域站工作不能正常运行,农作物病虫监测工作跟不上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农村滥施农药,影响到饮用水安全。
三、建议
1、实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通过典型带动我县规模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能力。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养殖场(户),向其下达养殖污染整治告知书,并与其签定限期治理责任书,养殖场(户)必须在限定期内搞好治理。对逾期不整治的,则依法取缔。
2、加强畜禽清洁生产行动的宣传力度。利用送科技下乡、畜牧科技人员进场入户、技术讲座等活动,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宣传和指导,增强养殖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的自觉性,提高清洁生产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电视、标语等宣传媒体,加大畜禽清洁生产意义的宣传,使清洁生产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共同监督养殖场(户)自觉遵守环保要求,全力推进畜禽清洁生产。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上级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技术力量的支撑,以确保今后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篇2: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总结
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总结
一、主要做法
1、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科学使用和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对保护章江水源水质至关重要。我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户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如使用复合肥、生物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限制使用碳酸氢铵氮。全县水田单位公顷化肥平均施用量由前的283公斤/公顷下降到目前的273公斤/公顷。
2、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有效地遏止了秸秆焚烧的蔓延。今年夏秋两熟秸秆还田面积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有效地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近年来,我局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申报、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先后有县科达农庄、鑫业种猪场、亿品林牧生态园、盛发养猪场、宏大养猪场实施了该项目的改造,同时通过开展清洁生产行动,制定《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科学划分禁养区、适养区、可养区,推进沼气池建设,大力推广运用“猪-沼-果(渔、林)”和“发酵床养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各主要养殖场都建起了沉淀池或沼气池,粪便污水大部分进入了沼气池,产完沼气后再进入农田、果园做肥料,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据调查,我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2%。
4、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我县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面积达到8000多亩。全县已经获得认证农产品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1个。通过认证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控制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用量,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5、农村能源建设。本年度新建沼气池任务数600户,实际全年完成850户,完成率141.67%。具体措施:
一是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加强了领导;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积极性;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建池的进度和沼气质量,提高沼气综合利用率;
四是争项目争资金,给予新建沼气户每户补助1200元,并及时足额补助到农户;
五是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沼气发展。
6、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6月底完成全县各乡镇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完成了土壤采样377个,涉及11个乡镇73个村。采取的措施:
一是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参加省厅举办培训班的'学员6人,县农粮局举办一期培训班培训15个;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污染治理设施不够完善或治污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散养户很大一部分没有污染处理设施,直接排放至农田水塘。
2、部分养殖场(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农业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意识浅薄。
3、滥施农药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病虫监测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专项经费不足和技术人员不足,区域站工作不能正常运行,农作物病虫监测工作跟不上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农村滥施农药,影响到饮用水安全。
三、建议
1、实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通过典型带动我县规模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能力。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养殖场(户),向其下达养殖污染整治告知书,并与其签定限期治理责任书,养殖场(户)必须在限定期内搞好治理。对逾期不整治的,则依法取缔。
2、加强畜禽清洁生产行动的宣传力度。利用送科技下乡、畜牧科技人员进场入户、技术讲座等活动,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宣传和指导,增强养殖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的自觉性,提高清洁生产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电视、标语等宣传媒体,加大畜禽清洁生产意义的宣传,使清洁生产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共同监督养殖场(户)自觉遵守环保要求,全力推进畜禽清洁生产。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上级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技术力量的支撑,以确保今后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篇3: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的工作总结
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的工作总结
乡二0一四年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务实,扎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使20的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党委重视,组织健全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研究落实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4月4日召开了各村书记、主任和乡直单位负责人会议,签订了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由于党委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为全乡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制定措施,注重落实
为使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具体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为做好农业面源治理工作,下发了台政〔〕33号文件《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台政〔2014〕17号文件《关于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环境预警机制,明确了具体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要求和奖惩措施。
三、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1、加强信访接待工作。每月的2、12、22日为信访接待日,明确专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工作,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辖区内的各种环境污染纠纷,确保了无上访案件;
2、加大环保宣传工作力度。“6.5”世界环境日期间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绿色行动宣传周”活动。利用集市等渠道发放宣传单6000多份;6月6日在中心小学举办了环保教育公开课活动,邀请了老党员、老教师进行实际讲述。通过此次活动使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使乡中小学校环保教育覆盖率达98%以上。
3、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实行“猪-沼-菜”三位一体的`养殖管理模式的养殖园区、养殖大户不断增加,粪便统一收集循环利用;加强了秸杆禁烧监督管理,秸秆青贮或粉碎加工用于养殖饲料,使秸杆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积极倡导绿色无公害食品,减少农药、化肥、农摸的使用量。
4、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工作力度。有效地治理了“五乱”现象,清运垃圾2600多吨,栽植村庄绿化苗木18.16万株,公路两侧栽植绿化苗木3万株,新建垃圾池63个,垃圾集中堆放,集中掩埋。
四、强化责任,巩固成果
年初,乡政府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目标分值记入村级年终综合考核目标之内。同时与每位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分别签订了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责任状,使工作责任更加明确,责任追究更加严格,最大限度的消除一切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信访隐患。
20xx年我乡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宣传工作还存在着死角。二是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发挥作用不充分。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环保及生态建设意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开创我乡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使我乡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4:西部大开发与湖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西部大开发与湖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通过研究湖北省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当前主要生态问题,提出在加快湖北西部发展的'大开发进程中注意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对策措施.
作 者:张家玉 秦@ 作者单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 刊 名:科技进步与对策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年,卷(期): 20(3) 分类号:X3(263)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生态问题 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 对策措施篇5:我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构想
我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构想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主要目标及对策建议.
作 者:苏杨 SU Yang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 刊 名:宏观经济管理 PKU CSSCI英文刊名: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年,卷(期): “”(6) 分类号:X2 关键词:篇6:论强力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论强力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摘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际国内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地方共同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黄河三角洲地区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子.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黄河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 者:袁香英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环境保护局,山东邹平,256200 期 刊:大科技・科技天地 Journal:SUPER SCIENCE 年,卷(期):, “”(4) 分类号:X3篇7:区委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区农林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加快建设“生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一是加强治污工作的组织领导。规模化畜禽场排泄物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之一,为切实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资源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区农林局组织工作人员和养殖场业主召开治污工作会议,签订排泄物治理工作协议书,明确各方工作内容和责任,保障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大治污工作的力度。局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到每个场进行现场调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方案,对四周有较多农田、农地的养殖猪场,选择“农牧结合”为主的生态型循环利用模式,无害化处理后的排泄物直接施于周边农地、农田,就地消化利用,最终实现粪污“零排放”。三是加强对治污经费的管理。对省、市、区规模化畜禽场排泄物治理扶持资金共计136万元及时下拨,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积极与所在乡镇一起落实治污用地,已安排用地13.6亩,为治污工程建设顺利开展解决难题。落实责任人员深入现场,督促施工进度,协调治理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保证施工质量。的共同努力,得到了有序开展,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效,第一批14家治理场任务已经顺利完成,治理设施已投入使用。14家猪场建造成各类污水处理池4356立方米,其中建成发酵池1358立方米;建成堆粪房418平方米;建成各类排污排水管道3010米。通过改造排雨排污管道和安装积水天沟等设施,实现了干湿分离、雨污分流。与治理前相比,明显地降低了污水产生量和浓度。据初步测算,14家猪场全年减少污水排放约5000吨,实现了过程中控制,减轻未端治理压力,达到节能减排目标。通过建造防渗、避雨储粪房,产生的干粪量可以实施多点循环堆积发酵,猪粪无害化处理,改变以前随便堆放、未经有效发酵就直接施用的状况。实现了14家猪场猪粪无害化处理率100%和利用率100%的目标。通过建成发酵池,污水可以多点定期进行无害化处理,并通过农牧结合管网设施,就近在茶果园、竹笋园、苗木园、农田和鱼塘进行消纳利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零排放”的目标。治理前各场污水排放随便,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水没有进行资源化利用。据测算,14家猪场全年共计污水COD减排量约400吨。实现了14家猪场污水无害化处理率100%和利用率100%的.目标。
二、农业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
农业源普查属及7个乡镇,16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71461.1亩,人口25万人,共调查样本数3369个,其中:典型地块抽样农户数473户,畜禽养殖专业户数839户,水产养殖专业户数1118户,农村生活源抽样农户数769户,农村生活源行政村调查样本数162个,乡镇种植业调查样本数7个。普查中聘用普查人员356人(其中:村级普查员323人,乡镇普查指导员28人,区级指导员5人)。完成各类表格统计、填报上万份。普查数据输入工作在205月底全部完成。
三、全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现农业“减排”目标
我局实施以“减量增产”为目标的农业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减少农业化肥的施用量,全区已完成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次,占全年任务38万亩的157.9%。一是落实目标责任促推进。建立测土配方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加强技术指导促推进。已向乡镇、村二级发放发放培训资料5万份,发放施肥建议卡5万张。区、乡镇、村、组织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20期,培训技术骨干170人次,培训农民5000人次。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及时指导技术难题。通过技术指导,使农户更加合理施用化肥,据抽样统计,全区农业生产共减少不合理施用化肥2622吨,有效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四、突出抓好无公害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
我局紧紧围绕区政府提出的新增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万亩工作目标,及早部署,创新破难,大力推进全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及名牌农产品申报工作,目前3.1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已通过省里认定。一是科学规划抓培训。按照今年新增3万亩产地的市定目标,该局4月初及时召集乡镇、农业企业等30多人举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申报培训会,对申报单位进行重点辅导,及早准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申报材料。二是精心指导抓落实。坚持以建设规模产地为重点做好服务工作,主动邀请省有关环境检测单位对我区2013年申报的6.59万亩无公害产地进行了水、土、气抽样,送省地质矿产研究所的36个样本全部合格。至10底,我区累计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1个,面积达43.7万亩。三是强化检查抓监管。在做好产地申报的同时,组织区农技服务中心、农业执法大队等单位对申报单位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生产过程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进行全程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严格按标准生产,在今年省、市无公害农产品突击抽检中,我区所有产品全部合格。此外全区今年已有13个农产品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绿叶蔬菜等12只农产品申报国家绿色食品。目前已确定8家企业的农产品申报市级名牌,4个企业的农产品申报省级名牌,其中:有3只农产品商标申报省著名商标。
五、深入开展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
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抓好落实。今年以来继续抓好监管员、护林员队伍建设,并组织护林员对有关知识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知识、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措施、林业法律法规,并要求护林员佩带袖章、上岗证上山巡查,做好巡山记录,遇到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全面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数据录入工作,今年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8万亩,已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面积13.6万亩,绿化造林更新面积2667亩,占总计划数156.9%。
六、加快省市级绿化示范村的建设,推进森林城市的创建
大力开展绿化示范村和绿化示范社区建设,2013年织里镇大港村、八里店镇塘红村、移沿山村、南塘漾村、东林镇星火村、星群村、埭溪镇贯边村、盛家坞村、妙西镇肇村村、织里镇乔娄村、道场乡施家桥村11个村已列入市级绿化示范村创建计划,同时,力争织里镇大港村、八里店镇移沿山村、妙西镇肇村村、织里镇乔溇村5个村争创省级绿化示范村,目前,申报材料已在准备之中。另外,为配合市政府争创森林城市,我区各个街道也开展了绿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七、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推广使用有机商品肥
今年我区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已达到61%,有机肥推广使用量达到8000吨,比上年增加8%。
篇8:上半年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在市生态办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市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建设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上下联动,完成了生态市建设启动阶段的宣传发动、组织构建、规划编制、制度构建、项目制定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并积极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加大城市和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生态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一、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建设。
为改善城乡水环境,实施了乡镇(街道)污水接入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涵盖小云(北片)、霞东(起步区和西北片)、青湖、海门、徐埠等5个乡镇、街道的污水转输主干管,工程投资概算为9961万元,需铺设管道总长约 23千米 ,以及新建一座泵站。该工程共分八个子工程,于9月始正式动工建设,计划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目前,已铺设管道共计约17284米,完成投资6889万元,占总投资额的69.2%。其中建设的子工程有:
1、投资概算为1348万元的徐埠总污水泵站压力管工程:铺设管道共计 5996米 ,现正整理资料准备竣工验收。
2、投资概算为1651万元的霞东污水重力管工程:铺设管道共 1869米 ,现正整理资料准备竣工验收。
3、投资概算为1121万元的霞东污水压力管工程和投资概算为847万元的霞东泵站工程:铺设管道共计 2334米 ,泵房、附房施工完毕,现正进行附属施工和设备安装,预计可于7月份全部完工。
4、霞东泵站自控工程:该子工程费用已列入朗霞泵站投资概算中。目前,自控的预埋套管已全部完成,等待设备控制柜安装完成后进场穿线,预计于7月份完成。
5、投资概算为394万元的海门环镇南路污水压力管工程:铺设管道 2294.6米 ,除一座阀门井未完成,其余均已完工,预计可于6月份全部建设完毕。
6、投资概算为1280万元的小云污水压力管工程:已铺设管道 1782米 ,预计可于6月份全部完工。
7、投资概算为2354万元的徐埠污水管工程(徐埠总污水泵站~市区污水输送管):工程于 09年1月9日 开标,计划铺设管道 5137米 ,现处于工程准备阶段。
另外,单独立项的陆埠污水管延伸工程已开工建设,该工程投资概算为1582万元,目前已铺设管道 880米 ,完成投资180万元。
二、加快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量,09年日污水收集量最高达6.4万吨/日,日均5万吨/日。
为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开始建设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二期工程,截至目前,已有11项子工程完成建设,1项子工程即将完成,1项子工程正进行施工准备。完成投资额8136万元,总计铺设完成DN150―1350管网约 18.32公里 ,新建地上泵站1座、地埋式泵站4座,改造泵站2座,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91%。
09年建设的项目有:
1、投资概算为1226万元的人民北路污水管道及青江门污水泵站建设工程:工程已完成管道建设部分,共计铺设管道 3794米 ,泵站沉井已经封底,预计可于8月份完成建设。
2、投资概算为600万元的西环线污水干管连接工程:工程于今年3月18日开标,但因北环路顶管工程需在主车道敷设管线,审批过程较长,目前处于施工准备阶段,预计11月初完工。
三、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生化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曹埠江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采用AO工艺处理污水,含脱氮除磷系统,脱氮除磷效果良好,日处理污水6万吨。安装了COD、PH、总磷及氨氮在线检测仪,并全省联网。同时建有化验室,每天对进、出水水质进行化验,出水水质达标率在95%以上。生化污泥运到指定的'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下半年计划将污泥运送至光耀热电厂进行焚烧处理。
对污水处理厂及重点排污企业的水质监控进一步加强:在重点排污单位及污水处理厂的总出水口安装水质在线检测仪,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同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出水水质进行抽检,如有超标排放现象责令整改,确保达标排放。
四、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一组3万吨/日的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实施前期准备工作。
我局已在《度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的修改意见》中提出,将“年底前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一组3万吨/日的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修改为“年底前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一组3万吨/日的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根据进水量适时开始建设。”但在下发的《任务书》中并未变更。目前,该工程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五、积极做好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提升城市品位,建成区绿地率已达37.98%。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更是对城市环境的再创造。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我局加强了公园绿地和道路景观建设,园林绿化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今年5月份解放南路增绿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月底增绿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总投资50余万,增种各类乔灌木近4000株,改造后的南雷南路绿地初步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森林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4月份,结合道路管线改造工程,对北滨江路下层灌木进行了升级改造,种植了红叶石楠、茶梅、杜鹃等色叶灌木和开花灌木,丰富了下层灌木品种,增强了观赏效果,总计投资10余万元。5月初,顺利完成市府绿地的升级改造工程,总计投资20余万元。5月中旬,抓好了对精品路线周边绿地的整治改造工作。 6月3日 召开了富巷社区公园绿化方案会审工作,预计该工程下半年施工,年底正式完工。
为进一步加强绿化管理和养护工作,落实《市园林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今年1月份,完成了20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项目招标工作,并与中标单位签订了养护管理合同。从网格化、精细化着手,明确各养护、保洁段的养护责任人、督查责任人,加大巡查力度,落实日考核制度,确保园林绿化管理中不留死角,不折不扣,切实抓好我市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篇9:甘肃省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剖析
甘肃省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剖析
部分省区粮食趋紧给长期缺粮的甘肃敲响了警钟.有效解决粮食安全、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的关系,是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议题.文章分析问题的`矛盾所在,指出三者的辨证发展关系,并主要提出七点措施:保证一定的播种面积,努力增加粮食产出;建立合理的粮食储备规模;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总量稳定增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省内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省内粮食总量基本自给的同时,逐步解决好区域性、结构性短缺问题;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利用虚拟水战略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等局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 者:吴文恒 牛叔文 曲玮 王志锋 WU Wen-heng NIU Shu-wen QU Wei WANG Zhi-feng 作者单位:吴文恒,牛叔文,王志锋,WU Wen-heng,NIU Shu-wen,WANG Zhi-feng(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曲玮,QU Wei(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兰州,730070)
刊 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20(5)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生态建设 农业结构调整 粮食安全 甘肃省篇10:生态环境保护与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疆农业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易受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而遭到破坏.本文分析了影响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良生态环境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 者:张锡成 ZHANG Xi-cheng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 刊 名: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INGTUAN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11(4) 分类号:F3 关键词:生态环境 保护 新疆 农业 可持续发展篇11:试论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试论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结合利用的意义、途径与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等方面说明了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 者:王萌 作者单位: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余州,221006 期 刊:江西农业学报 ISTIC Journal: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年,卷(期):, 19(12)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利用途径篇12: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提 要 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带来了重大的灾难并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文章试图对洪水的原因进行分析。1998 年的洪水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诸如滥伐森林、过牧、围湖造田等造成的。文章对生态重建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要对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下制定生态恢复计划;生态重建工作包括对上游地区森林的严格保护,封山育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发展非木质产业,在高海拔、干旱河谷和不宜造林的地方发展畜牧业等。
关键词 洪水 土壤侵蚀控制 生态退化 生态建设 生态管理 河道管理 森林保护
分 类 中图法 S422
1998 年长江肆虐的洪水,牵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百万军民的抗洪斗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 篇章,并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洪水过后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在危难时刻中国人民所迸发出的无与伦比的团结奋战精神的自豪,也留给了我们深刻的教益与反思。
今年的洪水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气候异常和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在人为因素中,有工程技术的问题,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后果。
1 环境脆弱,气候异常是洪水形成的自然因素
(1)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分布不均,全年 80% 的雨水集中在 8~9 月。加以今年气候异常,由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导致长江流域出现了 3 次持续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今年入汛以来暴雨覆盖面大,同时,今年长江流域暴雨移动方向是由中上游向中下游移动,因此引起干支流洪水遭遇,洪峰叠加,这是造成洪水灾害的重要气候因素①。
(2)长江从发源地到入海口全长 6300km。源头平缓、广袤,上游为高山峡谷和陡峻的山地地貌,年轻的山脉,松散的岩体,脆弱的环境和独特的地形,在地质构造运动和重力的作用下,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区,也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最大的地区。上游几条主要河流的落差比降均在 144~485m/100km 之间。穿过三峡,宜昌以下中下游地区河流落差比降仅为 2.8m/100km,排水不畅。著名的荆江位于此段。上游携带大量泥沙的洪水,沿上游一泄而下,在江汉平原沉积下来,湖泊淤积,这些都是长江水患的自然因素[1]。
2 盲目围垦,违章建设,分洪蓄洪区难以启用
洪水位升高的因素很多,其中分蓄洪量的差异具有重要作用。1954 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除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溃口和分洪的水量达 1023亿m3,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 700亿m3。根据 1998 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 1954 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 400亿m3。但 1998 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
100亿m3,其中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 50亿m3 多,这样减少分洪量约为 350亿m3,约相当于减少洪水淹灌面积 46.7万hm2(700万亩)。国家曾规划过数十处分洪、蓄洪区,并对蓄洪区内人民生产、生活作了规划和安排[2]。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分洪区内不仅开垦种植,同时修建了永久性的建筑、企业工程设施,如果按原定计划分洪,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计划分洪,势必会使水位提高,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考虑到 1998 年洪水比 1954 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的损失。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但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3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助长了洪水肆虐
长江流域在历史上虽曾多次出现过水灾为患,但现在的形势是近年来洪水出现的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与长江历史洪水相比,今年属中等水平。但中下游沿江常时间维持高水位,普遍超警戒水位,大部分地区洪水位超过或接近历史最高。这种中流量、高水位、大灾害的特点是与人口的增长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建国初期对人口问题的错误理解导致了人口的失控。我国人口从清初不到 1亿人口,到乾隆年间人口已达 3亿多,到抗日战争开始,全国人口已达 4.5亿。而到 1991 年,仅长江流域人口就有 3.97亿。长江流域总面积只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 18.8%,却哺育了全国 1/3 的人口。人口的压力,经济的增长,加上长期以来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促进了盲目的毁林开荒,坡地耕作,围湖造田,湿地退化,草场超载,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了土地覆被格局的变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3.1 森林滥砍乱伐
森林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森林的复杂立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截持,不但使降雨发生再分配,而且减弱了降水对地面侵蚀的动能。据研究,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年林冠截留量平均值变动在 134~626mm 之间,林冠截留率平均值变动于 11.4%~34.4%,平均为 21.64%。森林枯落物的持水量为本身重量的 4 倍,并借助于良好的土壤结构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在雨季,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洪峰流量,延缓洪峰到来时间,在旱季,能增加枯水流量,缩短枯水期长度。且无林和少林地区的洪峰进退迅猛,加大了洪水的威胁。滥伐森林不但消除了森林的固氮作用,而且增加了地面的辐射吸收,使地面和土壤的温度升高,促进土壤中碳的分解释放,进而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又会导致蒸发量加大和降水量加大。据研究,气温每升高 1℃,空气所含的水汽就增加一倍,从而增加暴雨成灾的可能性②。
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因林分状况而有明显的区别。由于人为破坏,人工林年龄小,生长率低,蓄水固土能力差。以马尾松为例,低质低效的马尾松林生物生产力仅为优良林分的 1/9。由于优良林分有较好的乔、灌、草和死地被物的覆被,其生物层在一次降雨中所拦蓄的降雨量是低效林分的 6~10 倍。优质林分由于非毛细管孔隙度大,最大降水储存量大约是低质低效林的 4 倍。20 年的优良林分在一次暴雨中多截留 76.8mm
的降水。低质低效次生林每平方公里每年地表径流量比优良林分要多 10万m3。据此,10万km2 的森林就可多蓄 100亿m3 的水③。
我国现有森林面积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恰恰是这次洪灾最严重的两条河流的上中游地区。由于长期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育、重取轻予,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黑龙江森林覆被率由 1949 年的 53.4% 下降到 1993 年的 35.55%;有林地中可采的成过熟林面积由 1948 年的 50% 下降到 1993 年的 13.3%。蓄积量由 1948 年的 76.6% 下降到 1993 年的 20.6%; 林分质量也明显下降,每公顷平均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 199m3 下降到现在的 100m3; 珍贵的红松林蓄积量减少了 85.4%, 阔叶林蓄积量减少了 87.8%。我国西南川西滇北的森林分布于高山峡谷地区,不仅以丰富的物种组成、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巨大的生产力享誉中外,同时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环境保护作用。然而,自 50 年代起,这里的森林也经历了浩劫。特别是 60 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进一步扩大和加剧了天然林区的破坏,这既涉及到西南林区(所谓金沙江林区开发会战),也涉及到大兴安岭林区(所谓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会战),正好都是今年洪水的源头地区。当时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人力物力,集中开发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的水源涵养林,在今天看来,简直是疯狂的行为,而在当时,却是作为国家建设的重大决策来进行的④。森林的面积和蓄积与 50 年代相比减少 50% 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 50 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 3%~5%。例如,阿坝自治州年木材消耗量超过年生长量的 4 倍以上。有些林业局实际上已陷入无林可采的境地。
3.2 湿地湖沼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排水,围垦,开荒 )
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泥炭地、海岸带、红树林、珊瑚礁等。湿地和湖泊是流域来水的“汇”和调节库,承担着蓄泄河川、维持流域水量平衡、降解污染物和提供旅游资源等作用,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如淡水草本沼泽草根层和泥炭底层饱和持水量可达 845%~970%,仅三江平原沼泽地持水总量达 34亿m3。此外,湿地能提供多种资源;生物多样性高;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际上非常重视湿地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并于 1971 年提出了“国际湿地公约”(RAMSAR)。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政府间保护自然资源的国际公约。目前已有 100 多个国家参加了这一公约。我国湿地面积约
250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 2.6%(世界平均为 6%),现已全面退化。当前,对长江中游不合理的垦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人类不停地沿河沿湖围垦,枝城至武汉 500km 的江段已基本围垦完毕,使调蓄洪水的能力锐减。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有 1/3 以上的湖泊被围垦,围垦总面积达 13000km2 以上,因围垦而消亡的湖泊达 1000 余个。围垦使湖泊蓄水容积减少达 500m3 以上,这一数字相当于淮河年径流量的 1.1 倍,五大淡水湖蓄水总量的 1.3 倍,在建三峡库容的 5.8 倍。湖泊面积和库容的减少,直接导致江河来水无地可蓄。因此,同样流量的水量出现比以往更高的水位。湖南省的大型水库淤积严重的有 5 座,淤积量 1.14亿m3,相当于报废了一座大型水库;中型水库 210 座,目前严重淤积的有 35 座;洞庭湖是我国唯一良好的调蓄湖泊,1825 年洞庭湖面积达 6000km2,到 1949 年只有 4350km2,1958 年减少到 3141km2,到 1978 年湖泊面积仅存 2691km2,比 1949 年减少了 38.2%,比 1925 年减少了&n bsp;55.2%。湖容水量由 1949 年的 293亿m3 下降到 1978 年的
174亿m3,下降了 40.6%[3~5]; 由于泥沙淤积,湖底每年平均提高 3.6cm;目前洲滩面积已达 12万hm2,且每年以 666.7hm2 的速度扩大。在围垦和淤积的共同作用下,洞庭湖所损失的库容占其总库容的 1/5;与 1937 年相比,洞庭湖出水口城陵矶水位抬高约 2m,在相同水位下,汇洪水量减少 2.5万m3/s,加大了水患潜在威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湖泊淤积害在中下游,而祸起中上游,如洞庭湖的泥沙 82% 来自长江中上游,而来自回水的泥沙只占入湖淤积量的 18%。
3.3 在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的口号下不合理的耕作
长江上游的川江流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古老的农业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85.6%。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区内垦殖率很高。如川西地区山高坡陡,可耕地很少,农民不得不在河川两岸开荒种地。长江上游约有 70% 的耕地是没有水保措施的顺坡耕作,尤其是大于 25°陡坡地的垦殖较为普遍。全区旱地约有 264万hm2,占耕地的 53.8%,几乎都为坡耕地。金沙江、雅砻江和泯江流域坡度大于 25°以上的旱地占 34%, 雅砻江达到 45.6%。位于大渡河中游的峨边县和金口河区,耕地在 25°以上的达到了 70%~90%。据重庆地区调查,坡地耕作十分普遍,大于 25°的坡地占总耕地面积的 13.7%,5~25°的耕地 84万hm2,二者合计占总耕地的 89%。又据陕西省的调查,汉江、嘉陵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在陕西境内的过境长度分别为 654km 和 244km;流域面积近
;8万km2。在流域范围内,安康地区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 70% 左右。35°以上的`“挂牌地”占总耕地面积的 23%;汉中地区镇巴县陡坡开垦更为严重,大于 25°的坡耕地占 63.1%,大于 30°的占 41.3%,45°以上的极陡坡石夹缝耕地占 19.7%,其耕垦度大大超出了自然条件所允许范围。过度垦殖,往往伴随着林地减少,陡坡垦殖酿成水土流失严重。众所周知,水土流失是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当坡度大于 20°时,侵蚀模数每公顷达到 5000~6000t。根据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土壤侵蚀量的计算,林地、灌丛、草地和农地的年侵蚀量分别占三峡库区侵蚀量的 6%、11%、23% 和 60%, 入江泥沙的贡献率分别占 6%、12%、35% 和
46% ⑤。长江中游的大面积垦殖已有近千年历史,枝城至汉口的 250km 江段能围垦的已基本围垦完毕,大大减少了洪水的容量[5]。
50 年代,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 29.95万km2,目前已达到 39.3万km2, 占流域面积的 39.1%。长江上游以年平均 6.8亿t 的泥沙输入中下游,大部分沉积在荆江段和洞庭湖内。目前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55.18万km2,占流域土地面积的 36.2%,年平均侵蚀土壤 24亿t。每年都有几百万公顷土地退化,甚至形成裸岩。据施季森、张金池⑥报导,水土流失面积 50 年代为 36.38万km2,80 年代初为 73.94万km2,并指出长江河道河床每年以 1cm 的速度抬高;湖南省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水土流失面积从 50 年代的 1.1万km2 增加到 90 年代的 4.72万km2,有些地方形成了红色沙漠,湘、资、沅、澧四水输入洞庭湖的泥沙 80 年代比 90 年代增加了 34.4%。研究表明,长江泥沙主要来源于嘉陵江流域、沱江流域、乌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据宜昌站测定,多年平均年输沙量达 5.3亿t, 水土流失主要物质来源于耕地,占入江泥沙量的 60%~78%。由于长江夹带泥沙在长江入海口大量沉积,使得长江入海口北渊航道几乎近于闭塞⑥,使行洪能力大大减低。
在长江上游 100万km2 的流域范围内,根据调查统计,年均侵蚀量
15.68亿t,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 5.3亿t,输移比为 0.33。宜昌站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 4.3亿t。宜昌和汉口间的差值主要是淤在洞庭湖。根据研究,洞庭湖平均每年入湖淤积量高达 0.984亿m3,其中 82% 来自长江中上游,而通过湘、资、沅、澧四水的淤积仅占 18%。
土壤侵蚀不仅造成中下游的淤积,同时减少了“土壤水库”的调蓄作用。据史学正等的推算,长江上游面积为 100万km2, 以土壤平均厚度 0.78m 计算,其土壤整个孔隙之和为 1973亿m3,土壤水库的总库容量随着土壤侵蚀的加剧而损失严重。长江上游 35.2万km2 的流失区中,在年侵蚀总量为 14.78亿t 的条件下,其侵蚀模数就高达 4200t/km2・a,相当每年剥蚀 4.0mm 的土层,即每 10 年减少 21.97亿m3 的蓄水能力。加之植被破坏以后,土壤裸露,雨滴直接打击在土壤表面,使土壤结构破坏,严重地阻碍了雨水渗入土壤水库,从而加剧了洪水的下泄[6]。
4 以抗洪为契机,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我国生态系统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把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4.1 总体规划、综合治理
以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为指导,把大江大河作为一个整体的大系统,从自然、社会、经济综合考虑,打破部门割据,统筹安排,进行综合治理、宏观调控;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妥善安排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过去流域机构管江不管湖,地方机构管湖不管江,农、林、水利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职责不清,管理紊乱。在地方和部门利益驱动下,采取短期行为,缺乏长远打算。上游垦荒毁林,加大水土流失,中游围湖造田,大搞建设,不仅减少排蓄能力,并且在关键时刻,难下决断。今后要改变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建立流域管理的统一协调的机构,对有关重大的生态建设和水利建设问题的决策,要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同时,要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4.2 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小流域为单元,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布局、综合开发是我国山地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也是景观生态的主要研究内容。在今后的山区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中应予以大力推广和扶持。
推广坡地改梯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陡坡耕地要退耕还林;防止在三峡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停止三峡移民过程中实行简单的“后靠移民”的作法,后靠移民将加剧陡坡开垦。例如,据重庆市统计,三峡移民至今已开垦坡地
6700hm2,稍有不慎,将带来新的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应按照“三峡库区的生态功能分区”重新规划安置移民。
4.3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湖
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湖工作势在必行。成功的关键在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服务业和加工业转移和解决粮食及生活问题。在坡度大于 25°的陡坡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应坚决杜绝开荒,已开垦的地段也要尽快退耕还林;在土壤和水利条件较好、坡度较缓、水土流失潜在威胁较小的已开垦的农地,可以实行林业和农业的综合规划,推行农林复合经营体系;对于目前仍然处于天然状态下的洲滩,为了发挥其调蓄功能和生产效益,应该严格制止盲目围垦,对已建圩区,应因地而异。对地势较高,圩内水利设施基础好,开发利用程度高,对调蓄、行洪无重大影响的圩区,原则上应继续予以保留,并进一步加高圩堤,提高抗洪标准;对圩区地势低下,有碍行洪和调蓄者,应采取果断措施进行调整改造。要把非蓄洪性质的围垦调整改造为蓄洪性质的围垦,并建设安全岛(台)、安全楼、物资和人员紧急转移公路等安全措施。当水位涨到一定
高度,并可能继续上涨时,启闸或用人工爆破方式破口分洪;对圩堤单薄且水利设施不配套的圩堤,或已围圩滩是鱼类重要产卵场者,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退田还渔”。所谓“退田还渔”并不意味着将已建成的圩区恢复至建圩前的天然水面状态,而是在充分利用已建圩区设施的条件下,将原来封闭式的围垦种植,改造成半封闭型的筑圩养殖[8]。
4.4 发展种草养畜
在雨量和相对湿度较高、日照相对缺乏、坡度较陡的山地和森林上限以上的高山地带,难以从事一般作物栽培的高原区,以及在雨量缺乏的干热河谷地区应发展种草灌,既能大幅度提高生物生产力,发展畜牧业,又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是使山区早日脱贫致富并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4.5 加强林业建设
森林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我国现有森林面积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恰恰是这次洪灾最严重的两条河流的上中游地区。由于长期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育、重取轻予,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建议:
(1)加强天然林的管育天然林生物多样性高,层次结构复杂,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是我国自然资源中的宝贵财富,目前已保留不多,不少地区实际上已无林可采。特别是在大江大河上游和沿河两岸地区,更应明确划分出水源涵养区,加强保护。应当认真贯彻天然林保护工程,一年内禁止进行任何形式的采伐,以便使长期遭到破坏的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在此期间要抓紧制定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以便逐步过渡到分别类型进行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建议在长江上游干流和支流两岸 10km 范围内建立国家级永久性森林水源涵养区,禁止任何形式的主伐。地处长江中游的一些多雨中心,如南岭山脉北侧、雪峰山、武陵山、秦巴山、大巴山、桐柏山、天目山、五夷山、幕阜山等对长江水文影响很大的山地丘陵应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使中上游地区防护林面积达到 50%~70%;在中下游地区,用材林和经济林比重可少有增加,防护林比重不应少于林地的 1/3。
(2)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和次生林改造封山育林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加快山区绿化的重要措施;封山育林要以封为主,封管、抚补改相结合;对飞播林、生态脆弱地区的新林要实行常年封山,禁止人畜破坏,以便尽快发挥防护效益。
(3)开展群众性的造林绿化,加速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公益林建设在土壤条件较差、植被恢复难度较大的地区,如石灰岩山区、退化严重的红壤丘陵以及石化沙化严重的地区,应加大投入,通过人工造林保证植被的恢复。造林工作应贯彻“乔、灌、草相结合;防护林与经济林相结合;封山育林与造林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人工造林禁止采用全垦、炼山等整地方式;要进一步优化和巩固已建成的长江防护林体系。在土层较厚和退耕还林的地方,可加大经济林的比重;在防护效益较差的经济林中补植生物绿篱,提高防护效益;造林树种要选取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萌芽力强、生长快、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的树种营造各种混交林。还可建设多林种复合型的森林,如防护―用材林型、防护―经济林型、防护―薪炭林型、防护―特用林型等,充分发挥森林多功能、多效用的特点。对已建立的防护林应进行调查,对其经营管理和生态功能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管理的措施方案。
(4)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模式原有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要精简,管理职能要从砍树到种树和森林管护;对转产的工人、职工、群众要妥善安排,给以出路,要组织剩余劳力开展多种经营,合理开发森林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木材资源;承包低质、低效次生林经营和荒山造林任务,实行股份制、承包制等多种形式,建立起灵活多样的管理体制,增强林业行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同时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探寻绿山与富民相结合的新模式。
(5)加大投资力度,拓宽筹资渠道除森工企业转产职工安置费用支出外,在上游地区造林绿化条件困难,费用较高,而地区贫困,自身缺乏财政支持能力,因此,除当地筹资和中央要加大投资力度外,应拓宽筹资渠道,吸引外资和内地沿海的资金。此外还要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确定公益林补偿渠道,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由受益单位提供补偿金。
(6)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族森林保护意识为此要完善配套法规,加强执法和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应该从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上改变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坚决打击和彻底堵住滥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事件,严格执行森林法,一丝不苟地贯彻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确保大江大河上游和沿江两岸的森林不再遭到破坏。
(7)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在雨量与湿度较高而坡度较陡的山地和海拔过高的高原区,以及不宜造林坡地和干热河谷应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以大幅度提高生物生产力,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使山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6 加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建议尽快查清湿地退化的现状与趋势,调整和恢复河缘、河漫滩湿地和湖泊及沼泽湿地,合理配置湿地,增设不同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发前要严格进行生态学评价;提高湿地保护与开发中的科技含量,寻求湿地资源持续利用优化模式,以充分发挥湿地所应有的削减洪峰、蓄纳洪水、调节径流的功能。
4.7 建立生态经济核算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鉴于生态工程建设的长期性和全局性,通过政策、立法,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现在国务院在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方面已有所规定。按照森林生态效益的高低对经营者实行补偿,这不仅对提高经营者经营的积极性是有益的,同时对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以全新的观念评价森林都是必须的,应尽快加以实施。这一制度在草地和湿地的管理中也应拟订出切实可行的规定,以便对整个土地利用系统的管理。
4.8 认真贯彻法律政策,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解放以来,我国制定了 5 部环境保护法规,8 部资源保护法,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但是由于执法不严,群众法制观念淡漠,资源环境破坏屡屡发生。因此,必须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执法的监督,以便坚决制止毁林开荒、陡坡开垦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同时要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
4.9 加强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
总结推广现有的科技成果;开展科技示范;围绕资源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急需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特别是对以流域为单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功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流域治理的生态经济评价、资源计价以及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的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建立和健全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及基础地理信息动态遥感体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监测系统,组织多学科的长期合作,协同攻关
,研究长江洪水形成机制以及洪水形成中的水、陆关系、江湖关系,解决暴雨与洪水的准确预测、预报和预警。
参考文献
1 杨玉坡等.长江上游(川江)防护林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2 杨美卿.1998 年长江洪灾分析:天灾与人祸.科技导报,1998(10)
3 虞孝感,姜如虎,窦鸿身等.应重新审视中游长江治水战略.中国科学报,1998-08-26
4 虞孝感等.鄱阳湖围垦对洪水影响和对策.中国科学报,1998-09-16
5 贾全欣.长江水患为何多?中国改革报,1998-08-06
6 史学正,梁音,于东升等.调用“土壤水库”是防洪减灾的根本之策.中国科学报,1998-10-2
第一作者简介
李文华,男,1932 年生,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专业为森林生态学,并在自然保护、农林复合经营和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方面进行过多年工作。
① 王礼先,张志强.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见: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研讨会论文.1998
②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与环境及特大洪水的关系.见: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研讨会论文.1998
③ 曾思齐.98 特大洪灾后的反思.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研讨会论文.1998
④ 沈国舫.沉痛反思,誓志护绿.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研讨会论文.1998
⑤ 贺庆堂,余新晓.治水在于治山,治山在于兴林.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研讨会论文.1998
⑥ 施季森,张金池.保护发展森林,根治水患,确保国家社会、经济和环境安全.见: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研讨会论文.1998
篇13:自然资源与生态建设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保护地球环境。也许大家都知道,由于人类的无知和过渡地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地自然效率,就因为这种.种的原因,大自然并不能完全康复,所以我们要重新拯救大自然。
悲痛的生态化训练,已经引起了人类的重视。就把生态环境看为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这样国家才搞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法规,也开展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活动。
现在我们国家也同时保护起了各个小学中学的环境保护。就因此这样,我们的校园也有了丰盛的结果。
现在我们的校园的环境也对此干净了许多,在此我要声明的是:仍有些人还在随地到处乱扔纸屑的现象也还是有的。现在我校,许多的各个角落没有水果,瓶子,纸屑。以后我们不能再妨碍保护环境的人了。
以前,长江清澈见底,人类在长江妈妈怀里长大。可人类竟然恩将仇报,生活垃圾、工厂污水······全都排入了江中,破坏了水源。黄河中黄沙滚滚,河水变得黄乎乎的,波浪翻滚起来,沙子冲上了岸,水源污染十分严重。黄河正在痛苦的咆哮着。想到这儿,我心里像堆了许多铁铅似的,难受极了。再想想身边的武南河,人们把生活垃圾乱扔进河里,在加上工厂污水、垃圾。本来,人们都喜欢的武南河,一下子河水变得乌黑,臭气冲天。人们掩鼻而过,说它很臭、很脏。可这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呀!现在政府让人清理了河水,禁止工厂排污水。武南河河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夏天,人们在河里游泳嬉戏,热了在亭子里坐坐,聊聊天,多舒适呀!多美好呀!
同学们,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一起来保护学校的环境,对此也能让环境干净,不再让地球公公受到伤害。为了不让地球公公受到伤害,我们也可以一起加入一个保护环境的活动,让20__年里,让地球应该发生的,不发生。并且我们也要对此负责,因为是我们人类才会变成这种样子的。以后身边的处处事都要注意,如:我们要扔垃圾,本来只用走几小步就到垃圾箱的,就是因为懒得走那几小步才造成地球公公的伤害,所以重现在开始我们要保持,地球公公的伤害只能到此为止,也不能再有这样的现象了。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呼吁吧!让那大自然地生命变得更美好!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只有打自然变得更美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在这里我向大家提几条环保建议,也顺便也说说对环境的看法:
1、既然是环境保护,当然要先搞绿化了。希望全世界每个人争取每年种植一棵树,多搞一些退耕还林的宣传活动。
2、减少战争,减少核污染,因为核武器有非常强的核辐射,会致人严重疾病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力争__年底,所有的汽车全部更换成太阳能汽车,以减少汽车的尾气。
4、把工厂排出的污水进行净化,再流向庄稼或河流,并且不乱排废气,以减少污染。
5、开播一个专门的环保教育频道,对全世界的地球居民进行环保教育。
6、不要无节制的大肆开采资源,以导致资源枯竭。
最后,还是一句老话: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谢谢大家,请大家支持我!
★ 农业项目建议书
★ 农业项目策划书
【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共13篇)】相关文章:
区农业生态旅游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07-18
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23-07-23
本科生毕业论文:低碳农业发展2024-01-04
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及其保护与管理现状论文2022-09-05
生态农业演讲稿2022-05-24
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文2023-03-24
农业项目策划书2024-04-03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2023-08-03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2024-04-09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