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精选9篇))由网友“国家一级划水员”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希望大家喜欢。
篇1: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乡村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环境是旅游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旅游环境在乡村地域的体现,包括乡村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部分.乡村旅游环境的外延包括:经济环境、产业背景和旅游大环境;乡村旅游的内涵指乡村旅游活动赖以开展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人文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环境经受着乡村系统、旅游系统各要素的影响,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从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污染、生物保护、建筑污染、服饰传承、语言继承等方面加强工作,并采用行政手段、科技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监控,这样才能确保旅游开发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 者:蒙睿 MENG Rui 作者单位: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云南,昆明,650224 刊 名:昆明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年,卷(期): 16(Z1) 分类号:F59 关键词:乡村旅游 生态环境 保护内容 保护手段篇2:农村土地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农村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然而土地整理对植被系统、生物多样性、土壤系统和水环境等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中国土地整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合理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与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等几个方面的建议,以达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 者:陈博宁 闫 Chen Boning Yan Fei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5(1) 分类号:X171.4 关键词:土地整理 生态环境保护 对策建议篇3: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我国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发展十分迅速,累计的潜在危害很大,笔者基于多年工作经验,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为研究对象,希望借此加强国民对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论文首先研究探讨了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指出其包含的内容,而后笔者总结了当前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最后,笔者从问题出发,给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论文思路一气呵成,既有理论基础,也基于笔者的'研究基础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 者:伍慧 作者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401147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5) 分类号:X3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 小城镇 生态环境问题 对策篇4:嘉陵江源头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嘉陵江源头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人类的不断进入,在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又会对旅游资源赖以生存的自下而上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风景性旅游资源更是如此.在分析典型的风景旅游区-嘉陵江源头景区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旅游地和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嘉陵江源头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作 者:康艳梅 周申立 KANG Yan-mei ZHOU Shen-li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刊 名:高师理科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年,卷(期): 26(2) 分类号:F590.3(271) 关键词:旅游开发 生态环境 保护篇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现阶段,中国城镇化进程推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在城镇化演化和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地区,由于与城镇在发展的基础上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在同一阶段,因为发展基础差距的存在,农村在法律意识方面以及体制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导致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对环境保护问题难免过于疏忽,这样因为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疏忽,使得进一步影响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这样对于目前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原本较为薄弱的生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将进一步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协调问题。因此,从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了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本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使得当下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更加和谐,人民更能乐于这种改革的进程。
1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环境问题
由于农村原有的工业化水平低,具有较低的人口密度,长时间的农村的环境问题比较严峻,出现了诸如土地荒漠化,土壤侵蚀,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减少,耕地面积较少等生态问题,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并不是很突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逐步改善城市环境和工业污染的举措不断加快的同时,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越来越突出,在城市工业污染得到遏制的同时,农村的污染愈演愈烈。整体来说,各种污染威胁到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居民的健康,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忽略了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这还将最终影响城市人口。目前,我们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概述。
(1)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愈演愈烈。
农村工业化主要发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其农村工业化发展过程特别明显的地区主要在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进程成为当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核心力量。但农村工业化在不断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极端代价。据相关资料不完全显示,目前,中国的乡镇企业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另外,考虑到乡镇企业布局存在严重不合理的现象,当下污染物处理率明显低于工业污染物的平均处理率,由于乡镇企业布局的原因,大部分乡镇企业和农业用地之间相互交织,更容易造成直接污染。最近几年来,城市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加强,农村的环境监督普遍加强,工业企业不断退出城市,进一步向郊区和农村地区分散,这样使得很多工业园区多在郊区和农村地区建设,这虽然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随着工业污染地区的转移,农村的水和土壤环境受到严重损害。以来全国大面积的雾霾,在农村地区也愈加突出,究其原因,是因为空气中弥漫着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由于一年当中雾霾天数的越来越多,可入肺颗粒物数据在整个农村地区不容乐观。虽然农村的环境容量大,但是这种污染物由点到面的不断累积的过程,使得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其生态问题不容忽视。
(2)地表和土壤污染问题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重污染点源污染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日益突出,特别是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农药、畜牧业废水、废物的排放,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氮磷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富营养化远远大于城市污水点源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因为地表径流与土壤入渗、降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农业面源污染更难以评价和控制,整治难度较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牲畜和家禽养殖业成为农业总产值来源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在增加农民和农村的收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增加水产养殖业污染的发展趋势。整体来说,各类畜禽粪便污染程度已接近工业废水,水体中的化学肥料氮磷量已超过化肥,地表和土壤污染问题在农村地区越来越严重,另外,每个作物收获季节秸秆的大量燃烧产生烟雾的空气污染,进一步危害人类健康,对雾霾的产生和集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垃圾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在农村,简单的填埋是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民现代生活和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组成特点,与城市类似,其垃圾污染物数量猛增,原有的简单填埋已经不能成为其处理的方式,这些都将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
(1)国家立法对农村环境保护力度相对薄弱,行政执法力度不足。
在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专门为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法律条款仍然是空白,一些法律法规条款只是一味原则性地要求和限制,其可操作性不够强,执法机构不明确导致国家对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的监管和处罚缺乏根据的法律法规。此外,城镇和农村环境保护单位财政支持力度小,出现了很多行政机关的常见问题,如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低,农村环境监管薄弱,容易得过且过,此外,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确,导致其与环境资源污染成为“公共财产”,利益纠纷问题频频出现,这些都是由于在城镇化进程中,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制度不完善,行政执法能力不强,很多执法人员不按原则办事,一味姑息和纵容这种境况。
(2)资金投入方面,城市和农村间不公平现象过于严重。
城市和农村地区在相关资源的获取,以及资金的支持等存在明显差距的现象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大部分的污染防治和控制资金投入到工业和城市当中,即便在城市环境污染正在蔓延到农村的当下,这部分投放的资金还主要是城市。城市支持大量的投资资金主要限于生活垃圾的处理系统的完善,污水处理网的建设和完善,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设施缺乏,生活污水沿河排放的当下,农村的专项环境保护资金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很难适用于污水处理等专项处理。此外,农村环境保护部门缺乏适当管理资金,相当部分的资金用于解决乡镇工业排污费收费,排污费不能用于环境治理,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使得环境管理困难重重。当下,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部分投放的资金分散的情况还相当严重,重复建设的现象比比皆是。农村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治理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这使得在资金投放和利用方面,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远远不能与城市相企及。
3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的对策
(1)优化城乡环保规划,健全城乡环保政策。
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引入城市和农村规划环境保护的相关概念,根据农村的特点,服务的内容应该是确定的`。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设施向农村地区辐射,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点源的分散,缩小城市和农村经济系统,以及环境治理方面的差距。统筹城乡产业结构链,降低环境管理成本。既要考虑产业布局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要从环境污染和扩散的角度分析。由于对农村和城市环境特点不同,现行的环境政策在农村地区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因此要积极推出环境政策的创新,使其适合农村地区,或者说是适合当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为此,首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结合市场发展的特点,利用辅助的一些调控手段,促进该地区的利益,以弥补损害区域。其次,逐步建立环境政策引导体系,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农民自觉采取保护环境,这一切都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
(2)强化科技支撑,提高自身环境保护能力。
目前,农村环境问题,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环境保护科技公司,使其运作于中国的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因为以往这些科技公司的设立主要在城市,为此,在解决现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方面,要实现职能的快速转换,使其对农村的污染问题进行专业的治理,这里面有技术和经济上的障碍。因为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污染物相对单一,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处理的终端方法是适用的,甚至是唯一的。但是,农村生活污染种类繁多,污染的乡镇企业集约化畜禽和畜禽养殖污染现象严重,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进行治理和修复。二是农民群众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污染控制实践中,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合适的技术处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和废物资源化利用。此外,还应重点推广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清洁能源太阳能、沼气等。
(3)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针对现有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相对薄弱的情况,我们应该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的政策,增强各级政府干预环境污染的法律依据,填补在环境保护方面,一些针对农村法律法规问题的空白,使得农村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农村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此外,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公共事业,要全方位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的监督制度,多层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环境信息的公开,建立一定的环境质量公报,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污染事故进行通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创建一个具有广泛的公众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唯有如此,我们在一些核心问题上,才能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使得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完善,也只有这样,在进一步推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才能针对农村的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制定适合现有农村情况的法律法规。
4结论
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不可能对生态环境具有零污染,我们本着把污染程度降到最低的原则,不断提高农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科学统筹来促进这一利国利民政策的正确和顺利贯彻和实施。
作者:李竞 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篇6:探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探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工业企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污染等一系列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必须从提高环保意识、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保护格局、强化政府职能、等措施入手。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等给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带来了很大挑战。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已经成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污染
城镇化进程中必然伴随着工业化,虽然农村工业企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农村工业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工业企业向农村的迁移,二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工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工业集聚在农村地区,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一些城郊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而农村自发的“村办工业”普遍存在产业层次较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企业都存在着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而且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影响,将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简单处理,甚至不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河流和空气,造成企业污染点多面广,难以监管和治理,区域污染严重。
(二)农村居家环境污染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呈爆发式增长,与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问题的矛盾成为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
1、生活垃圾数量、种类日益增多
目前,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为6.03亿,占总人口比重为43.9%。农村常住人口每年产生约1.1亿吨生活垃圾和约183.37万吨生活污水。同时,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种类也在急剧增加,大量不易分解的塑料、铁、铝、玻璃类物质的出现,使垃圾不能粪肥化,无法为土地所吸收。一些乡镇更是随处可见胡乱堆放、胡乱填埋的“垃圾堆”,经雨水冲刷、太阳曝晒后污水横流、恶臭难闻,既侵蚀了农田,污染了水体和大气,危害着人的健康。
2、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率仅36%,约0.7亿吨垃圾未作任何处理。截至20底,全国58.8万个行政村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有21.8万个,仅占37%,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村庄所占比例更低。有近60%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大部分地区的垃圾处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
(三)农业生产污染
随着农业开发的不断推进,农民的生产方式也得到了极大改进,但是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家用地膜、塑料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污染了土壤、水源,破坏了土质结构,加剧了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过量。过量化肥的施用,使周边河流及地下水的水体氮含量增加,富营养化严重,另一方面,施入田间的农药除少量被吸收和分解,大部分直接进入到大气、土壤和水体中,造成环境污染,而农产品上大量农药残留也破坏了农产品的质量,严重威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2、废弃地膜、塑料大棚带来白色污染。地膜覆盖技术以及塑料大棚技术虽然带来农业的高产稳产,但是我市每年使用量近吨的塑料薄膜,回收后仍有7%左右残留于田地中老化变硬,不但给耕作带来了不便,而且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降低了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阻碍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
(四)涉农环保配套资金缺乏
虽然近年来,各部门都在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但相对广阔的农村地区,依然杯水车薪。一些地区的乡镇虽配有相关部门拨付购买的垃圾清运车辆,但管理上仍采取设施运行、维护费用都由乡镇、村承担的方式,给基层财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根本无力保障,而从农民居民中收取垃圾处理费用,从现阶段看也不太现实。建设资金总量有限、设施运行费用无法保证等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的首要问题。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环保意识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把保护环境变成农村居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组织乡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参加农村环境保护培训等活动,增强乡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决策能力,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强化污染危害的认识,调动积极性,增强保护环境自觉性,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要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村庄整治试点进行跟踪报道,促进整体发展。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在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指导下,综合考虑区域性平衡,合理确定乡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尤其是垃圾处理要综合考虑对相邻区域的辐射作用。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污染治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构建工农业污染防治并重,从规划、治理到考核的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逐步实现城乡环保机构一体化、城乡环保设施一体化、城乡环保队伍一体化、城乡环境监管一体化,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强化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作用
要不断优化政府的行政手段,做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增强规划及政策的约束力。强化农村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建立起适应小城镇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治理无望、群众反映强烈、污染大、消耗高、效益差的企业,政府应实施关、停、并、转。将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各岗位的明确目标和具体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政绩考核范畴。
(四)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建设
要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同时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坚决堵住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渠道,不仅在城区周边、公路两侧不能上污染项目,即使在偏远农村也绝对不能上有任何污染的项目,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向农村扩散。发展生态农业,依靠科技,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带动生态农业迅速和良性发展;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增强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活力;通过龙头带动,整合产业链条,创新农业发展空间。
(五)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方式
继续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拨出专项资金,对于经济不发达但地处重点保护区域的乡镇可适当提高市财政补助比例。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如对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投资量大、回收期长、外部效应明显而本身对企业直接效益不大的工程,应加强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效益吸引,采用BoT/ToT特许经营权等方式让业主、农民增加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过合理的价格体系,在有条件的乡镇征收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多渠道加大环境治理的投入。
篇7: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摘要:在分析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对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完善环境保护规划,健全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出台环境保护法规,依法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环境保护效益;进行有关理论、科技、政策和管理创新.作 者:梁福庆 LIANG Fu-qing 作者单位: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移民管理咨询中心,湖北,宜昌,443003 期 刊:水利经济 ISTIC Journal: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26(1) 分类号:X171 关键词:三峡库区 生态环境保护篇8: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一、国内生态环境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虽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我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在环境方面仍然出现很多的问题,如雾霾天气的长期出现,部分地区江、河、湖、海等水资源污染问题凸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刻不容缓。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表现在:
1、空气污染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雾霾天气就是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1)大规模的工业生产。2)居民采暖锅炉的大量使用。3)汽车使用量的不断增加。
2、水资源污染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垃圾。水资源污染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1)有机污染。2)有机及无机化学药品的污染。3)各种化工厂和药厂等。4)磷污染。5)重金属污染。
3、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达到恶化的边缘
现代工业无限制的扩产,使用的原煤量历年递增,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煤炭消费量为1873.3百万吨,同比增长6.1%,在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首次超过50%,达到50.2%。同时在煤炭被大量开采的同时消耗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资源超过20亿立方米,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指出,2035年,中国由能源生产导致的水资源消耗将比增长83%,其中煤炭生产和消费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煤炭的大量开采还造成土地的塌陷,专家介绍,每开采万吨煤炭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达0.267公顷,仅五大平原煤炭基地中的两淮基地和鲁西基地的搬迁人数就超过了三峡移民130多万的总数。
4、乱砍乱伐现象屡禁不止,使大量土地荒漠、洪水泛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对木材的使用量不断攀升,国家为了节制森林的开发,对木材开发机加工的税赋不断提升,更加刺激了一些人的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森林是空气的调节器,也是植物和各种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锐减。森林具有多种功能,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户田保土,调节气候、增加降雨,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等作用。同时森林是生物链最为基础,如植物的叶和果实为昆虫提供食物,昆虫是各种鸟的食物来源,有了鸟才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来鼠才不能泛滥。因此森林养育了许多野生动物,一旦森林失去保护,将会给各种野生动带来灭顶之灾。人类也会失去保护。
二、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离不开经济发展,但如果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雾霾天气等恶劣气候、各种自然灾害随之而来,如果人们的生存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幸福生活。同时各种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无限制的'开采,今后我们的子孙将如何生存。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强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简称《生存战略》)。《生存战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着重提出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在这九条基本原则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
三、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措施
1、节制人口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计划生育政策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国策。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于二十世纪70年代就已经全面开始,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由于我国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为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人口问题探索了道路。
2、合理控制大型能源消耗型企业无限制的扩产,对小型能源
消耗型企业进行降低各种资源的消耗国家要鼓励大型耗能高的企业进行技术挖潜,技术革新,进行节能降耗,将国内总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将能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将能耗高的小型企业根据本地区特点进行关、停、并转,降低各种能源的消耗,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
3、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杜绝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
要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森林建设,要坚决与乱砍乱伐现象作斗争,为野生动物创造一个完好的家园,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大力开展全民绿化活动,增加绿化覆盖率,保护生态平衡。
4、建立健全环保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环境保护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环保法》,与其他部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国家生态保护工作,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环保保护标准,要加强环保监察工作,对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及个人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对资源消耗型企业和资源开发型企业在建设时要严格执行环境评价“三同时”监督工作,对环境评价不合格的企业不予发证。
四、结束语
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子孙后代,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建立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要爱护野生动物,要坚决抵制对野生动物的捕杀,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篇9: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何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发展农业经济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不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对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详细描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提出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化肥使用频繁直接会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减低,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生产效率降低,会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利用并不合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同时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人们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数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技术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一些技术水平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陷入了恶性循环。近年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不能够通过自然消解,同时人们不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大量的垃圾产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
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城乡差距加大,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据统计,目前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直接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当地农民不能够摆脱贫困,形成恶性循环。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反过来人口增加又使贫困加剧,致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变本加厉,这使得贫困地区陷入了PPE怪圈。
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加剧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如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去,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最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直接导致大量的自然灾害的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等,会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2]。
3、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产的前提是不能够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们无限制的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那么子孙后代就不能够安居乐业。农业作为中国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生产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4、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4.1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农业耕作模式
按照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政策,应当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将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引进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的内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鼓励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将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成集约型的生产形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必要的破坏,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4.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统一。在农业发展模式方面,针对不同的地区指定切实可靠的发展措施,不能一味的采用一种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特色,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果业、林业、畜牧养殖业。在丘陵地带,应根据其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祥禄,郭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6):8-10.
[2]李敏.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5):145-148.
[3]李炜,李刚.夯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综述[J].农村工作通讯,2015(15):23-25.
★ 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精选9篇)】相关文章: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2022-05-06
生态旅游发展总结2024-02-29
天津市城郊型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研究2022-07-31
县域发展休闲农业论文2023-08-07
旅游报告范文2022-11-08
旅游报告2022-12-18
旅游方面毕业论文范文2023-03-21
休闲农业论文2022-10-15
旅游项目开发策划书2023-08-22
南京乡村旅游饭店现状及发展对策202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