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经济发展年终总结

时间:2023-09-19 08:47:37 其他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村级经济发展年终总结(共20篇)由网友“洛艺洋”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村级经济发展年终总结,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村级经济发展年终总结

篇1:村级经济发展年终总结

年以来,根据县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下发的通知要求,我乡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党建工作上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狠抓不放。经过近一年乡村两级基层干部以及群众的共同努力,全乡的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村级组织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现将我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发展村级经济作为全乡的工作重心。

一年来我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组织乡村干部集中学习,学习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发展村级经济的文件精神,学习兄弟乡镇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使许多村干部认识到只有发展村级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唯一出路,才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村级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农村公共品、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村级经济发展工作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乡镇经济能否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与指导工作。

年2月份新成立了以人大主席吴双同志为组长的村级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部分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同志以及8个行政村支部书记等。村级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根部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分工。乡土地所在土地承包、租赁、拍卖有关农村政策方面给予农户指导;农经站在狠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村集体财务管理方面给予指导;水利站从农田水利建设上给予资金或技术倾斜扶持;企业办加大乡镇企业兴办力度,派员到村指导,加强信息和产品销售服务。

三、宣传发动,积极扶持。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发动全乡有条件的各种类型群众积极创业。年 月17日,乡党委政府在集体会议室召开了有外出务工人员、村干部、党员积子、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5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邀请大家在张圩乡积极创业。同时,乡党委政府积极向社会宣传我乡对待一些特殊群体创业实施的一些优惠政策。普通大学生村官创业政府部门给予5万元的无息贷款;创办高效农业的企业,建筑面积每达到1000平方米政府给予其业主10000元的资金奖励等。

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典型具有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它象征一面旗帜。截止年10月份,我乡的“双强型”村干部配备率已达100%.“双强型”村干部他们用亲身的经历、丰富的创业经验、成功的轨迹示范、鼓舞更多的群众积极创业。老严荡村葛志清书记,徐码村卢立胜书记都是我乡“双强型”村干部的模范代表。葛志清书记在老严荡村创办的造纸厂每年用于300多万元采购附近村民秸秆,使得周边村民每户平均增收200元。徐码村卢立胜书记经营的张圩乡北窑厂年产值近1200万元,吸纳当地群众50多人就业。

五、长期坚持,取得实效。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扣富民强乡的目标,狠抓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全乡各级组织的扎实工作和有效推动,使我乡的村级经济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年 月份,全乡8个行政村村干部创业35人,新增12人,共上报各类收入103万元,同比上年增长80%,提前实现了全年的发展目标任务。

六、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是:

1、个别村居领导发展意识落后,仍然存在极个别不想、不敢、不善发展的村组干部;

2、村级创业主体的绝对数量较少,人才外流现象较多;

3、村办企业总体实力相对薄弱,尚没形成较大规模;

4、各村办企业创新能力比较差,经济效益不高,单位产出GDP不高。

七、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市计生委政务讯息公开年报。

经过客观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今后在今后的村级经济发展中我乡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一、扩大村级经济发展创业主体,吸纳更多群众创业来达到增加村集体收入的目的;

二、制定完备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乡村领导干部进行学习,不断解放思想,增强科学发展意识;

三、提高现有村级企业发展质量和规模;

四、积极发挥“双强型”村干部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

五、全乡8个行政村村级经济总量 年度发展增速确保在30%以上。

篇2:农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 ,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 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篇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雄厚的集体经济作保障,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近年来,全区乡村在交通设施、村庄环境、农田水利、文化设施等各方面均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得到稳步提高,但整个村集体经济积累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仍然停留在收入渠道单一、结构形式粗放、总体实力不强的尴尬境地。

根据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部署,区发改局于3月18日-21日由局长、书记亲自带队,组织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到新天、高新经发局、东风镇、下坝乡、水田镇、羊昌镇六个乡镇(经发局)进行专题调研,并对全区所有76个村下发调查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了解。通过和村干部及乡镇领导干部座谈、交流,对目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下一步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建议,调查报告如下:

一、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XX区5乡3镇5社区,共76个村、场委会,其中74个行政村,2个场(界牌林场和种猪场)。从20xx年、20xx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来看,全区76个基本核算单位,村集体资产总额分别为20294万元、31226万元,增加了10932万元、增长了0.4%;集体总收入分别为 6490万元、5123万元,减少了1367万元、减少了21%;20xx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 11个,占核算总数的14.5%,5—10万元的村 6个,占核算总数的 7.9%, 5万元以下的村 30个,占核算总数的39.5 %,无经营收益的村 29个,占核算总数的 38.1 %;20xx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16个,比20xx年增加了5个,占核算总数的21.1%;5—10万元的村数7个,比20xx年增加了1个,占核算总数的9.2%;5万元以下的村32个,比20xx年增加了2个,占核算总数的42.1%;无经营收益的村数21个,比20xx年减少了8个,占核算总数的27.6%。总体上看,村集体经济实力在逐年增强。

二、我区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取得成绩和经验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天、高新辖区(除阿栗村外)的各村已逐渐成为城中村,各村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顺海、北衙、新添、新庄村发挥地处城区的优势,成立相应的经济发展公司,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向二、三产业转移,发展房屋、门面等租赁为主的资产经营型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以后,村两委将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完善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村民养老、医保的投入,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支持教育、就业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如新庄村,20xx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5.5亿元,集体经济创收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50元,固定资产 9500多万元。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村两委就为村民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一是投入了800多万元为失地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二是兴办福利型幼儿园,村民幼儿上幼儿园每学期只需交纳60元钱;三是建立奖学激励机制,为本村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提供500到10000元的奖励;四是投入 50多万元兴建文体活动中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成立300余人的太极拳队、腰鼓队、旱船队、醒狮队等。顺海村,通过村支两委会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现有村集体经济实体2个:贵阳顺海工贸公司、建筑公司,村集体资产价值上亿元。由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本村群众办理了很多好事实事,将村集体经济收益用于各村民组的水、电、道路硬化、村寨卫生环境、治安环境及精神文明活动阵地等建设。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从调研情况看,村级能够维持每年的收入不下滑,已尚属不易,要想实现较快增长,困难较大。。

3、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20xx年、20xx年全区村集体获得各种补助收入分别为1136万元、1856万元,平均每村10多万元,即使村集体当年即便不采取任何举措,也能获得相当的收入,因此依赖程度较高。

4、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二是集体土地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得不到村民的支持,村干部为了坐稳“江山”,只能安于现状,导致集体土地的亩均收益低下。

5、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从调研情况看,一是村两委主要领导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着村集体组织的发展决策能力;二是即使村干部有发展思路,对资产尤其是闲置的流动资产采取对外投资、入股、租赁等经营方式,因受到农户小农意识的影响,畏手畏脚,再加之本来的想法就不够成熟,自身就心存疑虑,难以说服群众,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敢想敢做敢为的勇气与魄力。三是村干部素质有待加强提高。有贿选上来的现象,捞一把的也有。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创新发展机制的建立

一是要创新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和“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集体资产资源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晰所有权。积极推行集体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制度,严格规范发包程序,强化合同管理,加大对拖欠村集体资产资金的清理力度,确保村集体资产资金保值增值。有资产的要管好用好,没有资产的要创造条件发展集体经济,形成资产,实现创收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要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服务增收型集体经济。鼓励村级组织将依法取得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和村自留地,以使用权入股、合作等形式参与实施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鼓励村级组织依托中心城区、小城镇及产业园区建设,兴建标准厂房、写字楼、职工公寓、酒店商铺、商贸市场、仓储物流等二、三产业载体,开展物业租赁经营。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注册登记成立村级劳务服务队或公司,依法承接区内道路养护、林业绿化、环卫清洁、河道保洁等公共服务工程,开展家政、安保等经营服务。

三是要创新集体经济管理形式。鼓励村级组织兴办经济实体,支持有条件的村级组织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原则,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实施股份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村级组织以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与社会资本合作,兴办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开放式经营,优化集体资源配置。

四是要创新集体收入分配方式。建议区出台村干部待遇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机制,对当年新增的村集体经营服务性纯收入,可以拿出不高于10%的比例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村干部,允许实行年薪制。

(二)加大经济政策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建议区财政每年设立2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和项目。同时,整合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产业发展等资金和项目资源,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村级组织新办集体企业,自投产之日3年内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每年奖励一次,同时享受小微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二是给予村集体用地一定空间。建议区出台村级发展留用地政策,区招商引资企业(项目)在村成片征地开发的,按征地面积5%—10%的比例规划安排村发展留用地(原则上最高不超过50亩),由村集体按规划自行组织开发建设。村级组织通过低丘缓坡开发及土地整理、开发新增的有效土地,由村集体经营管理。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征用后剩余的零星闲置空地,由村集体组织按规划开发利用,具备挂牌出让条件的,按摘牌收入5%的比例加计土地出让成本作为村级集体收益。村级组织以集体经营形式参与矿产资源开发竞标的,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权。

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把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积极探索确权登记后的集体资产、资源使用权质押性贷款的有效途径,允许村集体用其直接管理使用的房屋、土地、山林、矿产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由金融部门提供信贷支持。

五、加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级统一指导、部门分工协作、乡镇统一组织,村级具体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区委、区政府成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各乡镇(社区、经发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研究制定本乡镇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及推进措施,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是搞好协调联动。区直各部门要紧密协作,相互配合,改进作风,深入一线,帮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因势利导从思路、举措上给予指导,千方百计在资金、项目上给予扶持,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建议建立集体经济发展责任考核制,区政府要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乡镇(社区、经发局)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党政领导主要领导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各乡镇也要对村级班子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与各村签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

综上所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是一个现实问题,又是一个长远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既是一个发展问题,又是一个民生问题。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务必要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创新思路和办法,积极投入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广阔舞台,必将有大作为。

篇4: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市委组织部村级经济发展调研组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 ,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 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4、更新观念,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调查发现,各级充分认识到,用好一个人就能激活一个班子,找到一条路子,带富一个村,特别是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已成为各级的`共识。去年以来,各级都结合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大胆选用政治素质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有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去年以来,全市共调整经济薄弱村班子598个,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实进村党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们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使这些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平县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双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标准,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肥城市王瓜店镇蒋庄村,原来的村干部观念陈旧,发展经济没能力、无路子,集体经济空壳。,个体大户孟凡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经营农村”的思路,仅春季植树公开拍卖树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切实提高农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级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五年规划,大力实施“十百万”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去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430名,建立县级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37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128个,培养建设科技致富示范村321个,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15908个。 三、存在问题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村级债务负担沉重。截止2003年底,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中,有债务负担的2528个,占69.07%;村级负债总额达11.76亿元,平均每个村32.13万元,有的村竟高达5800万元。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又有盲目发展村办企业和盲目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三提五统”、农业税等形成的,还有一些村在近两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新的债务。债务中既有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滚越大,连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几万元累加到几十万元,根本无力偿还。特别是一些村,因欠群众高额借款,潜伏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甚至有的村干部经常被司法机关传唤、拘留,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东平县接山乡林马庄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电、新建学校等已累计欠外债284万元,积重难返,越陷越深,发展难度非常大。 3、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一是自然条件差。有的村地处山区、库区,土地贫瘠,耕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条件差,治水、修路、通电成本高,发展没优势,这样的村全市达315个。有些山区村,虽然林果等农副产品产量较高,但受交通条件制约,产品运不出、销不了,增产不增收。东平县老湖镇有22个村属库区移民村,村里没有一寸土地,原先集体收入全靠公益金,自去年取消公益金后,这些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并且公益金不在转移支付范围,下一步得不到转移支付资金,村里运转困难,村干部待遇也落实不了,情绪非常低落。二是政策不配套。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收入锐减,原先村级组织运转还能由“三提”来解决,现在只能靠较少的农业税附加,如果村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运转难以保证。特别是下一步农业税全部取消后,运转将更加困难。而现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促进村级增收。如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村里即使引来了项目也难以落地;税收政策,在利益分成上,村里得不到任何收入;“一事一议”规定过死,每人每年必须限制在15元以内,一些公益事业根本无法兴办,等等。三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研发现,我市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4、非生产性支出大。调研发现,目前村级事权过多,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2003年,全市村级运转支出总额5.31亿元,运转资金缺口219.5万元。特别是一些非生产性开支比较大,突出表现在干部工资、计划生育和报刊征订上,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目前拿工资、吃补贴的村干部职数还比较多,工资支出比较大。2003年,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总额8971万元,平均每村2.5万元,村干部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村达2133个,占58.3%,有64个村只能靠贷款来发工资。计划生育要求配备“三大员”(药管员、统计员、宣传员)、计生主任、协会会长、育龄妇女小组长和查访员(每个村民小组各一名),人员比较多,有的不允许兼职,必须专职配备,绝大多数村超过“两委”干部数,有的竟多达19人。并且计生干部的待遇标准比较高,还必须优先保证。基层普遍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过于频繁,重过程、重形式,培训、考试、宣传资料、档案、板面要求高,费用大,一般村用于计划生育的开支每年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村高达15万元。报刊征订工作,尽管中央要求大村不得超过800元,小村不得超过500元,但是有的部门、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摊派报刊仍比较多,有的村征订报刊种类多达25种,个别报刊份数太多、定价过高,而且必须完成。据统计,2003年,全市征订报刊杂志的费用达到1277万元,平均每村3490元,有的高达6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岈山村共有712人,每年工资支出2万多元,计划生育经费2万多元,报刊征订8000多元,而去年村集体收入只有2.8万元。类似这样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体收入根本无力承担。有的为了应付这些支出,甚至采取借贷举债的办法,致使村级债务负担又“雪上加霜”。 四、对策建议 1、扶贫攻坚,率先突破经济薄弱村。对经济薄弱村特别是“空壳村”,采取县乡领导干部包村、市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强村或强企业带动等办法,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篇5: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市委组织部村级经济发展调研组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03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

篇6:乡镇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xx区xx乡地处闽北南部边陲,距市区69公里,是xx区最为偏远的革命老区乡和国家级生态乡。全乡辖11个行政村,1.5万人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个人经济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村集体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多数村存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偏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不稳定、负债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概况

20xx年度全乡村集体总收入705.48万元,其中补助收入530.91万元,主要是“美丽乡村”建设、水利、道路建设等工程款,村集体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等其他收入174.8万元,除营业性收入50.76万元外,主要是802线、高铁征地发给村民的补偿款和临时用地租金以及发给村民的生态林管护费等,根据我乡各项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我乡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较差,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集体经济底子薄弱。全乡11个村中,3个属于集体经营收入“空白村”如九龙村、横坑村两个“高山村”及边远的半岭村,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有8个村合计经营收入50.76万元,村均4.61万元,其中经营收入最高的上埔村12.6万,村组织日常工作开支基本依靠补助收入维持。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制于自然因素和交通条件,各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交通较为便利、人口相对集中、土地相对平整、有水库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相比较好,全乡11个村集体总收入705.48万元,其中xx村和半岭村的村集体总收入为338.84万元,占48%,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基础较弱。

3.农村集体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收入不稳定。我乡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财政补助收入形式,但其中3个村集体的收入仅有财政补助收入这一项,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收入来源主要靠财政补助也决定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不稳定。

4.负债多。据统计,全乡11个村集体经济负债,共计742.524万元,平均各村负债达67.5万元。

二、我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1. 选优配强班子。让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肯做事的经济能人、科技能人、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中选拔培养村两委干部,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带动村民创业致富,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2.以干得助,争取项目资金。坚持以干得助,促进项目对接,加大跨部门协调服务力度,聚力实施项目发展战略,巩固发展基础。积极落实好“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级传统村落申报、802县道改造工程、村居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烟基”工程等各项惠民项目的建设,争取项目补助资金,增加村集体收入。

3.发挥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擦亮“国家级生态乡镇”金字招牌,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依托xx乡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传统古村落、土厝群等旅游资源,立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承载能力,大力发展“森林农家”、“农家乐”产业,将xx建成为乡村生态修养胜地,以旅游带动村民及村集体经济的增收,实现旅游兴乡目标。

4. 夯实农业基础,做强优势产业。继续做好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烟叶种植产业、水产禽类养殖产业,立足山区林业资源优势,合理经营林木产业、林下经济,积极推进万亩油茶林开发项目等优势产业,稳定提高农户及村集体收入。

5.管好盘活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确保保值增值。一是完善“村财乡管”制度,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民主监督、财务公开等工作,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二是盘活村级集体资源资产,由乡 “三资”管理中心建立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台帐,建立资产资源交易平台,最大限度的发挥村级资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经营和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三、制约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我乡农村集体发展缓慢、模式单一、底子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不足。表现在:一是有些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思想保守,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二是有的村干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缺乏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三是有的村干部忙于自家生产生活,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间少、精力少。

2.基础设施条件制约。我乡偏居xx区南部69公里,属于山区乡,交通不便,招商引资、发展企业和工厂的难度较大。

3.缺乏发展资金。我乡耕地资源、林木资源,水产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底子薄,无力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上级财政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也不够。

4、人气难以积聚。我乡总人口1.5万人,由于地处闽北南部边陲,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长期外出务工经商或举家搬迁到城区生活的村民近万人以上,留在村里的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对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缺少足够的人力保障和人才储备。

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入手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强化“三资”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是村级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优配强发展型村两委干部,大胆选用思想解放、开拓创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到村两委干部岗位上工作。

2、加大培训力度,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要广泛开展针对在职村干部的能力提升培训,定期组织到发展较好的周边乡镇甚至是跨市跨省的经济发达的地方参观学习,增强发展意识,拓宽发展思路,借鉴先进方法,因地制宜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3、增加资金投入,提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建议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切实可行的村级发展项目。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建议成立区、镇(乡)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营项目,以借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

4、强化民主管理,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健康。加大群众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监督,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村级集体积累的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规范村务公开,提升民主理财,在千方百计“做大蛋糕”的同时,既要保证公正合理“分好蛋糕”,更要做到严格规范“管好蛋糕”,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管理得严格、使用得合理、分配出激情。

篇7:乡镇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办事处始终将“平安上虞”创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切实增强平安创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开展上虞银行业平安建设,确保了全辖金融平安。今年以来,没有发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没有被中央、省级主要媒体报道批评并查证属实的情况;没有被中央、省级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情况;也没有因工作不力造成“平安上虞”考核失分的情况。现将我办事处20xx年平安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平安创建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创建责任分工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明确责任人员,确保把平安创建工作责任和各项措施任务落实到位。一是进一步调研、分析上虞银行业平安创建的形势与特点,进一步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保障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二是积极参加区平安办等部门举办的有关会议、培训,认真研究、落实 “平安上虞”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三是进一步明确平安创建的工作重点:即及时发现和消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苗头;加大信贷风险防范和处置力度;维护金融稳定和消费者权益。

(二)坚守底线,合力化解信贷风险。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办事处始终按照坚守风险底线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督促银行和配合政府两个层面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一是督促银行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实地调查、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监管约谈、审慎监管会谈、下发监管提示单和监管意见书等措施,督促银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摆正市场定位、加强风险防控,及时堵住风控体系漏洞。二是积极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处置。针对年初以来全区不良贷款双升势头持续不减的情况,提出全年不良率必须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部署银行开展欠息企业的全面普查,发动银行集中开展清非攻坚,通过资产转让处置、核销、起诉拍卖等,最大限度地化解不良贷款。三是扎实做好企业风险处置工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配合政府继续参与已有出险和潜在风险企业的风险处置工作,先后参与各类大小协调会20余次,逐个解困方案得到较好落实。

(三)防查结合,强化银行业案防和合规建设。一是督促提高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和合规风险理念,推动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适应业务创新和变化的需要,促进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交流,对当期有关政策法规文件及监管动态及时进行梳理和传达。二是认真落实银行业机构案件风险防范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的意见》,强化执行案件报告制度和责任认定及追究制度;利用银行与公安经侦联络室平台,建立了银行员工违规案件信息互通制度;结合上级开展的“两加强、两遏制”、“排险清雷”专项活动,部署督促银行机构深入开展业务经营和员工不规范行为深度摸排。三是切实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加强执行《银行业消费者投诉处理实施细则》,建立信息报送制度,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建立银行信访投诉处理网络,明确职责、限时接办。年内办事处直接办理或转办的市长热线、群众上门投诉或信访件达17件,做到及时调处、件件有着落,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切实维护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四)合力攻坚,有效打击非法集资和维护地方金融平安。一是细化工作措施,推动辖内银行认清形势,创新方式,狠抓落实,指导督促辖内银行发挥网点优势,向金融消费者广泛宣传平安金融创建活动,有的放矢提高宣传教育工作实效。二是深化部门联动,加强与公安、法院和金融办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把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向纵深推进。三是针对近来辖内一些主要从事网络p2p业务的“财富管理”类公司,以开设实体门店、现场投放广告、当面拉揽客户等方式,从“线上”向“线下”滋延,以明显高于银行利息的“理财产品”等为吸引手段兜揽资金且资金去向较乱,有疑似非法集资之嫌的情况,我办事处高度重视、明察暗访,一方面及时向上级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呈报《关于疑似非集资有关情况的报告》,另一方面也积极做好对银行和消费者的风险提示。

二、下一步创建工作主要思路

(一)明确重点,认真落实工作责任。结合日常监管工作,紧紧围绕创建工作目标和重点,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安金融创建工作的考核督导,分类指导,摸底掌握真实情况,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平安创建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分层推进和落实。对不符合创建要求的督促迅速整改并严格追究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创建工作。

(二)突出风险,切实加强防范和处置。一是指导银行业、配合政府进一步稳妥做好信贷风险化解工作,严守风险底线,防范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二是督促银行增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深入开展风险大排查,特别要掌握贷款企业资金链、担保圈、贷款集中度等风险状况,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三是指导督促银行积极探索不良贷款处置机制,通过抓紧清收、真实反映,向上争取核销、内部剥离等方法化解不良贷款,力争完成不良贷款控制目标。四是要规范银行在风险处置中的工作方式。引导银行区别情况、积极帮扶、形成合力、共同妥善处置信贷风险。

(三)主动作为,培育良好信用环境。一是深入开展“提升信用品质服务实体经济”主题活动,围绕增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用意识、信用行为、信用文化”,有效加大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巩固深化不规范经营整治专项活动,对重点领域的违规行为自查督查并严格整改。三是加强部门协作,通过与区经信局等有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开展座谈,走访有关基层银行,深入了解不规范经营动态,提出监管措施及建议;通过办理完成有关人大、政协提案加强了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增进社会各界与银行业及银行业监管工作的了解与互动。四是配合金融办、公安等部门高度关注疑似非法集资的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发生。

篇8:乡镇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我局紧紧围绕“建设罗源湾生态港口工业城市”大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以扩大有效投资和深化改革为重点,坚持抓谋划促发展、抓项目促转型、抓服务惠民生、抓队伍塑形象,创先争优,锐意进取,较好地发挥了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在完成经济指标、项目建设、争取资金、价格调控以及粮食收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xx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立足全局谋划,发挥参谋作用

一是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研究提出20xx年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县十五届人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为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及早安排年度工作,制定措施,圆满完成年度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积极开展经济形势综合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密切跟踪项目进度,定期与不定期分析经济情况,强化协调与服务。预计(下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1.5亿元,比增3.4%,五年年均递增9.6%;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1.5亿元,比减15.3%,五年年均递增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亿元,同比减少2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2216元,同比增长10.5%,五年年均递增13.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14%。

精心组织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积极谋划和筛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列入省、市“十三五”规划盘子。与福建省东南企业研究院联合组织编制《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8月底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发送给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XX县直有关部门进行审阅修改。《纲要》于11月份递交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讨论,会后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于年底前形成人大送审稿。

二、强化投资管理,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强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编制全县重点建设项目65项,总投资541.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6.3亿元,预计完成投资80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68.8%;其中列入XX市重点建设(新区)项目21项,总投资374.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2.4亿元,完成投资62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67.1%。全县共安排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重大投资项目89项,总投资778.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7.41亿元,预计完成投资60.8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51.8%。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全年预计完成113亿元,同比下降28.5%。加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及协调反馈工作,实行月报、季分析制度。二是积极抢抓政策机遇争取项目资金突破。充分用足用活我县所享受的苏区县政策,积极主动与省、市发改委衔接,争取上级发改部门更多资金补助与支持。同时,及时掌握项目投资信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筛选储备项目,做好调研,及时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在争取资金、项目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9月底,共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扶持资金达3377万元,为完善我县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三是项目技术对接进展顺利。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进行产学研对接新技术、新成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今年,共完成“6.18”技术成果对接项目40项,技术需求项目10项,总投资27.28亿元,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工作任务。

三、注重深化改革,强化项目服务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扩大项目储备的数量,提高项目储备的质量。实施完善了一批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促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二是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审批透明度,履行公开承诺制,提高窗口服务形象及办事效率。按照“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要求,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三是切实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所有审批事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0%以内。再造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行政许可项目环节由原来的5个简化为3个;公共服务环节由原来的5个简化为2个.截至目前,办理网上审批业务46项,其中:审批21项,备案15项,核准4项,公共服务3项,否定备案3项。积极与省、市发改部门沟通联系,做好省、市“简政放权”的承接工作。切实强化招投标监督,做好招投标指导与协调工作。四是牵头和配合抓好各项改革。今年,我局与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牵头开展了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县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此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积极配合县卫生局抓好全县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工作,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把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卫生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着力点,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坚持减费控价,稳定经济秩序

坚决贯彻落实各项价格改革政策,规范价格行为。一年来,我局始终把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作为价格工作的出发点,把解决民生价费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致力于工作方式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做好定调价工作。做好水价、电价等重点领域的价格调研,修改完善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方案。二是抓好价格监测和成本监审。认真做好月份、季度及半年度预警分析工作,全年共完成36篇价格监测分析及价格监测信息。完善节假日价格应急监测巡查。增加价格监测品种,完善价格监测的项目数据信息,切实完成各项成本调查及监审工作,为政府制定科学的价格政策提供成本依据。三是立足服务三农。进一步规范涉农部门的价格收费行为,强化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开展了农资价格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确保了我县农资价格总体平稳,惠及广大农民。四是加强收费管理。核发13所公办幼儿园收费许可证,做好民办幼儿园收费情况调研和收费标准备案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完成对全县65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验审,验审率达100%。五是强化价格执法力度。通过深化“12358”价格举报的受理,加强市场价格巡查,组织多项专项检查,全年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件,查处违法收费80多万元,罚款12万元,违法收费绝大部分得以退款。六是完善涉案价格鉴证工作。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守规、守纪的要求,开展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工作,共为公安机关受理价格鉴定94起,办结91起,涉案标的额71万元;价格认证2起;价格争议调解处理2起,为公、检、法机关以及其他行政机关依法办案提供了价格依据,从而为稳定社会治安、改善罗源发展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发展基础

保储备、抓安全,让群众牢牢端住饭碗。一是落实储备粮轮换工作。今年需轮换的粮食为早籼谷2082.716吨,由县粮食收储公司组织1次竞价销售圆满完成轮换腾库工作。因我县粮源相对紧缺,县里委托县粮食收储公司外出江西以签订采购合同的方式订购早籼谷2082.716吨,顺利完成了我县储备粮轮换补库任务。同时,提前完成增储吨粮食的任务。二是全力推进粮食中心储备库建设工作。该储备库规模3.4万吨,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使建库工作顺利推进,我局努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714万元,省级补助330万元,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三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生产监管。通过与各粮食企业签订消防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开展今冬明春安全生产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检查6次,出动人员38人次,检查单位3家,未发现安全事故隐患。

六、紧抓队伍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并结合发改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和学习教育活动,使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在实现解放思想方面有新突破,转变职能方面有新举措,服务水平方面有新提高,干净干事方面有新气象,依法行政方面有新进展,机关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二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学习制度。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推进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三是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制定了《XX县发展和改革局机关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机关管理制度,使我局机关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推进勤廉机关创建工作。规范机关“三公”行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树立勤廉的发展改革新形象。

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年来,我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有: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稳增长措施不足;工作量逐年增多、任务日益繁重、人手紧张,现有人员忙于应付日常工作任务,调研时间得不到保障;项目策划能力、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牵头协调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我局将在20xx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篇9: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  近年来,隽水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发展步伐滞后,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产业结构落后,调整优化乏力,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镇村级集体经济概况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我镇共有21个村、社区,农业人口近4万人。全镇村级收入843.5万元,村平40.17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仅占33.2%,;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8个,仅占38%,不足万元的村6个,占28.6%,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银城、银山2个社区,占9%。 2、村级集体企业情况。就村级集体企业而言,全镇现共有18家村级集体企业,其中仅宝塔砂布厂和宝塔造纸厂两家年产值过千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45.7%。年产值过百万元的有宝塔茶厂、宝塔纸箱厂、宝塔磨料磨具厂、旭红砂布厂等4家企业。由村集体直接经营管理的有宝塔砂布厂、桃源茶叶加工厂2家,其他16家企业均发包或租赁给个人经营。 3、产业分布情况。20村级集体工企业收入176.2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62.9%,退耕还林及其它农林产业收入76.9万元,占27.5%,其它产业收入26.9万元,占9.6%。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层次低,规模小而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镇只有占38%的8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有6个村,占28%,整体经济实力薄弱。8个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中,只有宝塔村形成了涂附磨具、铜材及其配套产业,资产及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科技含量较高,其他村集体经济收入则主要来源于砖厂、门店租金、茶厂和退耕还林的政策性收入等低层次产业,对环境破坏大、管理粗放落后、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镇年实现的28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中,宝塔一个村就达140.8万,占50.3%,比其他20个村(社区)的总和还多,而宝塔村的经济收入又集中在宝塔砂布厂一家,其每年上交120万,占全村收入的85%。由于收入来源过分依赖于单一产业,一旦行业经济效益滑坡,必然会直接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出现大幅震荡。 2、融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 目前,由于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银行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村级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在我镇,特别是10个社区的集体企业发展资金,60%以上靠如土地开发等方式自我积累资金来发展集体经济,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各村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没有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进行大开发和大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分散。以村一级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标准开发建设,致使土地的开发利用初级化,回报收益最小化,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造成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在上规模、上档次上有所作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3、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 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集体经济集体管,由于管理跟不上,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垮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障碍。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个别村干部则存在小富则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4、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不利于整体发展。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且呈日益加大之势。单就8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村来说,最高的为宝塔140.8万元,最低的是雁塔5.3万元,两者相差26倍,与旭红29万元相比,两者相差也达5.5倍。从而形成宝塔一枝独秀的单极发展趋势,对我镇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将延滞我镇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步伐。 5、村级债务包袱沉重,不利于全力发展。 至2003年底,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累计达1071.9万元,村均51万元。有债务的村、社区14个,占66.7%,其中白沙、桃源、柳峦、石泉、新塔5个村(社区)债务均超过百万元,共计733.87万元,占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的68.5%。形成这些债务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经营性亏损、老财贸任务借款、基础设施投资、各类达标升级及非生产性支出等。村级班子很大的精力用于清偿债务,难以全力投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6、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不利于突破性发展。 近几年,我县隽水、锡山等省、县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由于村一级招商引资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政策措施、投资服务体系等软硬环境上无法与省、县级工业园相比。因此虽经努力引来一些客商前来考察、咨询,但最终能够成功落户的没有几家,不利于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如下阔去年花很大精力引入的一个肉牛养殖项目,实地考察后一去不返;一位老板有意在石泉投资钟表厂项目,却找不到一块条件适宜的地盘,最后落户麦市工业园。 三、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干部意识转变,建设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有没有一个敢于创新、富于开拓的'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没有一个敢于创业、善于管理的好班长,是决定村级集体经济能走出多远的关键。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并牢固树立只有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才能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才能为群众兴办各种福利事业,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群众信赖,凝聚力、战斗力才会不断增强的发展意识。镇党委、政府要经常组织村级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意识、管理知识的培训,制订政策解决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医疗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跟风上、盲目投资现象。一是兴办村级集体企业,象宝塔一样,走工业兴村的路子;二是兴建或经营专业市场,走商业兴村之路;三是发展立体林业。比如东港、桃源每年在林业上分别可收入4万元、8万元,可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调优品种结构、引入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走立体林业的发展路子;四是兴办第三产业,城区内几个社区可大力发展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五是创新资本运营手段。以现有土地、资金、资产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参与企业发展;六是经营集体土地和物业。发挥城区优势,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和商住楼等二、三产业载体,对外出售、租赁,走物业经营的路子;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村委会可以在技术、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培植集体农业生产基地,走特色农业、服务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路子。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落实县、镇招商引资政策或创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镇一级要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对村、社区实施倾斜的扶持政策,结合各村、社区的优势、特色,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宣传、统一引进、科学布局,充分整合招商的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明确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把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不适宜在省、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的项目引荐给村、社区。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另外,各村组目前掌握着大笔土地补偿金,可否借鉴深圳等沿海地区及宝塔村的经验,鼓励、引导其集中资金开发一批标准化厂房用来出租给企业,既可以避免集体土地的大量流失,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同时解决了投资商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厂房和设备,导致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 4、强化管理,千方百计盘活资产,化解村级债务。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弱,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完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同时,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并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定期公开帐目。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大村级债务清偿力度,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节支还债、归责还债、降息减债、核销减债等手段减轻村级债务压力,集中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篇10:关于农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03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 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 ,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 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 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 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 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篇11:农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

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

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

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00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篇1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10公里,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79个村(居)民小组,幅员面积76.8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1.2万人,有集体经济的村有4个,占33.3%。其中1个村是门市、场地等财产租赁收入,3个村是林地、矿产等资源收入。集体经济在500元以下的村1个,1000-5000元的村3个。

二、存在的问题

1、发展后劲乏力。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乡只有3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占村居总数的25%。从收入主要项目来看,卡防村15亩集体果园租赁,小林村40亩集体茶园、30亩林场租赁,太和村1亩集体桑园租赁,水井村20㎡门市租赁,收入大多为场地租赁,方式较为单一。从整体上看,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少,加之人工费用高,且所处地段偏僻,创收困难,增长点匮乏,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

2、基础条件薄弱。调查发现,村级基础设施滞后很多程度上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弱化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最近实施了小农水、农网改造等项目,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乡可利用项目少,可开发利用资源少,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三、几点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增强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从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有发展思路的能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选配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廉洁自律的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2、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一要在资源利用上下功夫。发挥土地、水源、林木等自然资源优势,挖掘经济潜力,因地制宜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二要在资产经营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规划的优势,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找准市场需求点,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三要在产业服务上下功夫。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我乡特色,组建加工企业等,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要在项目开发上下功夫。借力各项涉农项目,引进项目开发,增加集体经营项目,扩大集体经营规模,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篇1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王庄镇各村居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穷了集体,富了个人”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根据县委组织部安排,镇党委组织人员对全镇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镇共有15个村居,农业人口3.8万人。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45万元左右,村均3万元,主要来源为村级转移支付、村级办公经费、对上争取的项目资金、选派村专项资金及个别村的“三荒”承包租赁费用等。

二、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后即乏力。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镇只有3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村居总数的20%;3—5万元的村有4个,占27%;3万元以下的村8个,占53%。从整体上看,由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村级办公经费,增长点匮乏,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

2、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个别村干部则存在小富则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3、村级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集体资产流失较为严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该办的事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实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不足。现在除了村委会等办公场所,几乎无其他可开发利用资源,导致发展村集体经济已成为“无米之炊”。集体经济薄弱降低了村干部在广大农民心目中的威信,拉大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

三、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增强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2、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一要在资源利用上下功夫。发挥土地、水源、林木等自然资源优势,挖掘经济潜力,因地制宜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二要在资产经营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规划的优势,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找准市场需求点,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三要在产业服务上下功夫。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等优势,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等,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以有偿服务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四要在项目开发上下功夫。借助国家扩大内需及各项农业项目实施,引进项目开发,增加集体经营项目,扩大集体经营规模,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要落实县、镇招商引资政策或创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不断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氛围。

篇14: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民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通化县委立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基本情况

通化县幅员面积372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76.8%,现已发现矿藏36种,探明储量的28种。下辖15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159个行政村,917个村民小组。20,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实现20.3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深入调研,找准症结,达成发展集体经济共识 目前,“无钱办事”的矛盾在村一级表现较为突出,成为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由于村集体没钱,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服务工作、村党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困难重重,直接导致群众对村“两委”信任度不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减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稳定。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又存在很大

难度,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其中,突出表现在村干部身上,以往村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存在“三不”思想,严重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不想发展。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则满”的心理,认为村集体有转移支付,虽然紧点儿,但还够用,没有必要劳心费力地发展集体经济,得过且过。二是不敢发展。怕搞不好担责任,畏难思想严重。特别是一些有过失败经历的老村支部书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畏首畏尾。更是怕村民埋怨、组织上不满意,最终出力不讨好,丢了“乌纱帽”。三是不会发展。有的村干部热情很高,但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找不到发展集体经济的门路渠道,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一筹莫展,有心无力。针对这些问题,县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县乡党校分期分批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竞争意识。同时,采取外出考察学习的形式,组织村干部到福建、四川、山东、黑龙江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在“三项工程”实施后,县委还分批组织村干部到县内医药企业、农产品加工厂、规模化养殖场等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能力。并专门召开了关于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动员会议,提出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使村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不发展集体经济不行”的共识。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子

近年来,县委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渠道,促进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呈发展。

1、依托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从全县目前情况来看,发展集体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因此,县委本着“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的原则,积极鼓励各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采取“公开标底、自主定价、现场揭标”等办法,对村集体所有的林地、荒地、荒滩等资源进行有偿转让、承包、租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东来乡鹿圈村以山林作价入股的方式与通化兴星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鹿胜原生态生产基地,并与企业签订了合同,村集体前每年收入23.6万元,后40年每年收入35.4万元。果松镇东胜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引进了圣水源漂流旅游开发项目,每年村级集体增收15万余元。

2、盘活闲置资产,开辟发展集体经济新财源。近年来,由于村部建设标准提高,农村学校合并和一些村企的倒闭等原因,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旧村部、校舍、厂房等闲置资产。县委根据实际,建立健全村级集体闲置资产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各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开发区河鲜村、大都岭村分别利用闲置的河鲜小学、大都岭中学校址,引进通化水泥制品厂和通化博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二密镇干沟村把村里闲置场地进行对外租用,建起通化木材加工贸易园区,村里每年得到租金近5万元。

3、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使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另一有效途径。县委积极指导各村党组织依托棚膜经济园区和山村优美的自然环境,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乡村游等农村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大泉源乡新设村新建了200栋食用菌日光蓄热式温棚,发展食用菌种植,引进浙江商人成立了肆益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村企签订订购协议,公司每收购1公斤食用菌,村里提取0.1元,每年村集体可收入60余万元。东来乡河北村积极采取投资入股的形式发展特色乡村游,投资60万元入股乐舟漂流公司开发漂流项目,每年村集体收入15万元。

4、优惠政策扶持,激活发展集体经济新动力。为搞活搞好村级集体经济,县委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发展新动力。制定了税收返成政策,要求各乡镇对村里引进的企业要按照企业缴纳税收30%—50%的比例,返成给村集体,增加收入。二密镇马当村引进入驻企业10余户,镇政府按照企业税收50%的比例返成,仅此一项,村集体年增收25余万元。果松镇七道沟村和复兴村,积极招商引资上项目,东财烧结、铝锰钛合金铸件、阜新金矿等企业相继落户,不仅可以租赁部分土地、林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而且两村的年税收返成都在20万元左右。同时,县委还制定激励政策,对发展集体经济贡献较大的村干部,村党组织可按集体经营性收益中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去年以来,全县共有60多名村干部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三)强化保障,加强管理,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县委在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子的基础上,积极优化保障机制,集聚各方力量,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同时,加大日常管理力度,确保了村级集体收入合理有效使用。

1、选优配强村干部。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项目再好、扶持再多,也不能很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因此,县委结合 “三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把是否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作为选拔任用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标准,大胆启用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县共选拔能人村干部433人,为进一步抓好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人才保证。

2、“牵手”“联建”谋发展。县委积极开展了“牵手行动”和“村企联建”工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创造条件。全县66个部门与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根据各村经济发展特点,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项目。通过项目、资金扶持等形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县经济局根据二密镇干沟村靠近通梅干线的优势,帮助村里研究确定了发展农家乐等观光旅游项目。县农业局为大泉源乡大泉源村购置了农机设备,村里为村民种收提供低尝服务。

篇15: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情况

1.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情况。乡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2050万元,主要为村民自筹、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主要包含:集体林地1.2619.08万亩、土地706.2亩、农业种植机械设备4套,流动性资产约302万元。

2.九环沿线的3个村主要以旅游观光产业为主,村民建立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采用股份制管理模式,年底合作社和公司按比例分红,高半山的2个村主要以蔬菜种植产业为主,党员干部带动村民建立合作社,统一购买和销售。

3.5个村均为合作社代村民管理集体资产。

4.经验启示

起,各村积极落实松潘县委县政府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战略部署,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源,纷纷成立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发展的实施载体,采用“支部+农户+公司”模式,规范旅游市场,降低经营风险,拓宽就业渠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探索出了一条群众自筹一点、政府补贴一点、企业投资一点的“三个一点”现代农村产业发展道路。

坚持党支部带动引领

近年来,各村党支部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以党的组织建设理念抓合作社管理和人才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管理能力提升,为以党建促发展找到了契合点,为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搭建了平台,村支部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管理有序。

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

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党员看组织,越是在发展集中的`地方越是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发动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在建设过程中坚决服从组织领导,在半农半牧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服务产业主导,实现了干部有为。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战略

依靠产业支撑,突出基础先行,为重构产业发展秩序,围绕一系列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好推进服务工作,带领全村群众坚定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项目、民族团结进步中药材种植项目、安全饮水项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基础先行。

坚持强化村民综合素质能力

为走好乡村生态旅游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规范村民议事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所有重大事项均召开班子会议或村民大会一致通过决定。合作社还通过带动部分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石。注重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巩固发展成果,多次组织外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厨艺、家政、礼仪培训,按照“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收入、统一宣传、统一培训”的管理模式,提升川盘整体形象。注重维护团结稳定局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全村和谐稳定,近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刑事案件及涉稳事件,实现了社会和谐。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近年来,各村各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但与经济发展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受气候影响,高原地区各项基础建设使用寿命有限,后期管理维护往往难以跟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在当前全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下,对乡村旅游服务业的规范和监管存在一定真空,受发展规模影响,各村难以开展民族传统食品和酒类的文化体验等经营活动。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进一步加快道路、饮水、排污、用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涉旅产品质量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扩大旅游品牌宣传,推动农村产业健康发展。

篇16: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

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

各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镇机关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全力促进我镇村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我镇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现就加快发展全镇村级经济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村级经济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镇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加集体资产收益为中心,以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抓手,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和保护农村各类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提升发展活力,推进经济、区域、社会“三大转型”发展,加快实现“两个确保”、“两个进一步提升”目标,提供新的动力。

二、发展村级经济的总体目标

发展村级经济总体目标是:完成或超额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的原则,通过整合和挖掘村级集体资产和资源,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和理念,使有限的资产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促进村级总收入快速增长。

三、村级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

1、加快推进集体留用地制度。我镇将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在工业集中区或其他功能规划区规划一定比例的土地面积或空间,优先让村级发展各类配套物业或其他增收项目。村发展集体经济增收项目须经镇同意后,再报区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2、营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村级企业的稳定发展是村集体增收的重要前提。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为村级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非规划建设区内的现有村级企业、规划建设区内在较长时间内不拆迁的村级企业,凡服从政府发展建设规划和拆迁补偿原则并经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审核后,可适当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技术改造、扩建扩能。

篇17: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安排,我于5月被组织选派到镇村挂职锻炼,任镇党委委员、村第一书记。驻村后,我到所挂职锻炼的村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调研和工作锻炼,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加深对农民关心的问题的认识,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思路,认真履行县委关于第一书记的职责要求。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城以西2.5公里、镇政府以北1公里处,312国道穿境而过,全村共有325户,分为4个村民小组,共1306人,劳动力954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108亩。畜牧业发展情况:奶牛42头,生猪335头,羊248只,鸡1521只。果品生产户数301户,面积700多亩,产值900多万元。全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完成,现有变压器4台,自来水入户工程也已完成。村级路面全部沙石化,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全村有大型运输车12辆,商业门面100多户,医疗门诊点2所。全村共有党员34名(其中男党员30名,女党员4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发展滞后。通过调查发现,该村在农业上优势不明显。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由于历史上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原因,勤劳的村民思想较为保守,致富思路不多,大多村民依旧满足于年轻人务工,中老年在家种地的`现状,村里致富能手少,也很少有村民意识到利用土地流转等农村优厚的政策环境进行创业致富。在调研中了解大部分村民对发展特色农业意识不强,畏惧风险,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够。

(二)科技人员缺乏,劳动力素质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种植、养殖业都没有形成规模,难以抵御市场风险,造成村民收入增长缓慢。很多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及时得到推广应用,农业技术优势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三)村民思想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大部分村民还是依赖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对新行业、新市场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观念。只有少数人敢于抓住当前改革开放带来的空前发展机遇,果断投资,上新项目、发展养殖业、加工业。但由于经验不足,规模不大,导致效益不高,影响力不够,带动力不大,这就造成全村经济发展不快。

(四)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村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年轻人中多数是初中或小学毕业,并有少数文盲,高中毕业生很少。二是村民安于现状,个别群众存有惰性,甘愿于贫乏、单调。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进村入户听取民情,召开干部会等,我基本掌握了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该村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做好党员纳新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二是建立健全两委工作制度,设立政务公开栏,及时公开村务,保持“五个好”党支部标准,创建县级先进党支部,配合村“两委”会把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该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重要的是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农民素质,为他们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调整之路,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根据村自身优势和潜力调整经济结构,突出地方特色。一要通过村集体土地和农户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引导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的种植业的发展,强化品牌建设。在目前状况下,大力发展高效高产绿色农业。加快“一村一品”建设,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效应,让农民更快的富起来。有效地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二要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可采取返租倒包、合股经营等形式,对村级集体资源和农户个人资源重新规划、整理和开发,实施规模和品牌战略,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是开展新型农民培训。鼓励村民树立学习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勤劳意识和自强意识。要采取邀请专家来村授课,现场指导等形式鼓励村民学习科学文化、政策法律、实用技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使其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目前虽然政府投入农村扶持资金逐年增加,但毕竟财力有限,不可能使所有家庭都得到扶持。因此,要引导村民抢抓发展机遇,发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开放农家书屋,让农民享受知识成果。利用健身广场的健身设施,组织村民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聊聊天、健健身,加强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时,注意培养农民的集体意识。

篇18:经济发展年度总结

xx年6月13日,xxx市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建委作为牵头单位,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全委各单位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市优化办《关于分解落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点工作任务的意见》精神,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细化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在全委深入开展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大力推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的开展

市委、市政府召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委立即召开党委会,学习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部署工作。为加强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的领导,成立了市建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建委主任xxxx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委属二级机构主要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委纪委监察室,具体负责全委优化经济发展活动的日常工作。同时开通了举报电话(xxxxxxxxx),在建委六楼设置了举报箱。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建委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市建委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意见》和《市建委关于分解落实xx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点工作任务的意见》,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6月20日,我委在六楼会议室召开大会,传达了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会议精神,对全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进行了动员。会后,建委机关及委属单位均按照委党委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开通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箱,并结合各自情况制定了活动方案,保证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加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的宣传力度,我委按照市优化办的部署,在市区主要路段着手设立大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广告牌,我们及时联系新闻部门,在xxxx日报、电视台等媒体上对建委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为拓宽人民群众对建委和建设行政执法的监督渠道,我委根据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设立咨询台和投诉台,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二、建立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一是实行首查先行整改制度。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合理行政”的精神,按照市政府法制办《关于制定行政处罚首查先行整改制度的通知》要求,市建委对法律法规赋予建设行政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可以实施首查先行整改的行政处罚项目、标准、依据进行了清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xxxx市建设委员会行政处罚首查先行整改制度》,对“随地吐痰、便溺和乱泼污水、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的”等10项行政处罚实行首查先行整改制度。

二是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阶次制度。我委对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十分重视,召开专题会议,从适用规则制定、罚款基准确立,到阶次制度的公布,都做了周密的安排、布置,在第一批常用的5项阶次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人员对建委执行的剩余227项行政处罚进行了认真的规范,目前,我委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阶次制度已全部完成。所有的行政处罚均按照自由裁量阶次制度执行。今年6月至10月共对55项单体工程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是完善了同城一家执法检查制度和重大行政处罚审查备案制度。由于建委各职能部门较多,为统一执法,我们以委托执法的形式,授权委托有执法职能的部门,对外统一以同一个执法主体——市建委的名义进行行政执法,有效地规范了行政执法主体。同时制定了市建委重大行政处罚审查备案制度,对公民做出10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处以10万元以上罚款或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均需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并报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四是进一步清理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市民政局、市优化办《关于印发规范行业协会行为实施办法的通知》下发后,我委很重视,认真按照市优化办规范行业协会行为实施办法的要求,对挂靠在建委系统的13家行业协会、学会的单位、部门在人员、财务、职能、名称、办公场所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清理、脱钩,现除2家协会理事出差在外地,未完成脱钩外,已基本上实行与挂靠单位的五脱钩。

五是对收费项目、罚没项目进行专项清理。今年七月,按照我市对市直执罚单位罚没项目进行清理检查的要求,我们对委属14个单位和委机关职能科室进行了认真的清理检查,经清理检查,我委在xx年、xx年的罚没项目上:有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未进行招投标项目共三项,罚没金额两年共计141.645万元,已上缴市财政。执罚均依据有关标准、依据开展。通过检查,没有发现存在下

达罚没收入任务指标或将罚没收入完成情况与单位或职工经济利益挂钩等违纪违规现象。

三、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行政审批窗口的建设和管理。委党委十分重视行政审批窗口建设,指定班子成员专人分管,并任命法规科xx科科长为派驻xxxx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委窗口的首席代表,行使行政许可、行政服务、行政事业收费等职权,加强对窗口工作的管理和领导。为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建委窗口办事效率,强化承诺时限的规范化管理,市建委制订了“超时默认制”和“缺席默认制”。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委窗口办理的许可、审批事项已经受理,未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的事项,视为“超时默认”,按照“超时默认”原则,一律视为同意,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本单位承担;对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事项,未参与执行审批程序,或应出席联审会议、审批例会而无故未出席的,视为“缺席默认”,一律视为同意,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本单位承担。

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和办事条件,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使建设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效走在全市前列

篇19:街道经济发展总结

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按照“以改促发展,以招促发展,以扶持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开创了月亮泡镇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回顾一年的工作,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今年我镇领导班子认识到民营经济在月亮泡镇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其特殊地位和作用。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村社齐抓共管,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的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党委委员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文化站、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统一了认识,理顺了工作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各自职责。

(二)对照目标,突出重点,扎实工作

今年,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招商引资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劳务输出为重点,以提高民营经济总量为中心,在培育民营经济新的增长点上下功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动了镇域经济快速增长。

1、内外联合增总量,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坚持以重要行业、重点项目入手,通过以地招商、以口岸招商、以电招商、包装项目招商、利用网络招商等办法,主动出击,多方奔走,使全镇招商引资取得了新的成绩。

2、抢抓机遇促发展,劳务开发初见成效

今年我镇在组织、协调本地劳务输出工作方面,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小组,以民发办、劳动和社会保障所为主体,制定本镇劳务开发规划,充分利用各种关系和信息网络,捕捉劳务需求信息,成批输出劳务人员。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广泛搜集劳务市场信息,及时准确提供就业渠道,为外出务工人员代办火车、汽车和飞机票,及时解决外出务工人员行路难问题;积极提供法律服务,保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我镇加强了与外出人员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掌握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各乡镇党委、政府在土地转包、外出办证等方面也特别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和帮助。我镇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发展重点,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通过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在农田水利、房屋建设、公路整修、村村通工程、退耕还林等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中安排农民投劳,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多得收入。镇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回引工作,对回乡创业者在立项、用地、信贷、能源供给和税收等方面采取与对外招商引资一视同仁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外出人员回乡创业,促进外出务工人员与回乡创业的良性循环,共同发展。

3、齐抓共管创环境,民营经济良性发展

民营经济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全镇各部门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真心实意为民营经济企业、个体户、外来投资者办实事、好事,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服务。一年来,我们先后深入到各业主经营户、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去收集资料、反馈意见,并及时处理一些涉农纠纷,从有利于投资,有利于发展出发,真正解决“软环境不软、硬环境不硬”的问题,全年共处理纠纷25起,处理3人次。给业主安心,让群众满意,稳妥地化解了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从而保证了民营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存在不足

1、发展不平衡,资源优势弱,区位优势差距大,龙头企业少,有效投入不足。

2、民营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品牌产品少,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3、政策落实还有困难,税费有所偏重,软环境还不宽松,各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和工作人员经费,创新工作思路,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发展镇城经济的重大意义,扑下身子抓落实。

二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严厉查处吃、拿、卡、要行为,努力建设优良的政务环境、投资环境。

三是要各业并举,扩大总量,发展月亮泡优势产业,大力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工业和商业项目,促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

四是要加大对上档次、有品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帮扶力度,从政策、资金上扶持,培养龙头企业,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篇20:街道经济发展总结

全面冲刺“十一五”、蓄势谋划“十二五”的决胜之年、关键之年,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街道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和要求,以“四个一流”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真抓实干,深入开展“项目落地年、市容环境美化年、工作效能提升年,安全稳定年”四大行动,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断推动街道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俯下身子,真抓实干,街道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今年以来,按照“改造佛岗、启动冯庄、抓好项目、升级市场”的工作思路,坚持“大税监管严,小税不漏管,协调做到位,应收不手软”,加强税收监管,确保应收尽收,保质保量地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我办的工作任务。截至12月底,财政收入预计完成7000余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0%;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6260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1.8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65520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8%;招商引资预计完成24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300%;成功引进商业企业10家。我办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忍辱负重,合力攻坚,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今年列入“项目落地年”(第一批、第二批)的重大项目2个,跨越式发展项目6个,街道自定项目1个,新增道路建设项目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8亿元,预计实现税收4750万元。截至12月底已完成项目投资9.92亿元,占年计划的112.7%;实现税收5061万元,占计划的106.6%。其中,京沙快速通道拆迁我办第一个实现了签约率、搬空拆除率100%的目标,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冯庄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已接近尾声,售楼部主体框架已建成;佛岗橄榄城二期项目比原定计划提前2个月封顶;天地惠城b区已于7月底全部完工;老年爱馨公寓主体工程比区定目标超额4层提前2个月完成;天擎花园主体已封顶,预计年底前竣工;佛岗小学已于7月开工建设,教学楼主体已建成,提前超额完成区定目标任务;洁云里项目超额完成区定目标;石柱南路已拆迁完毕,峨眉路、三峡路已按照上级部署做好协调工作。

三、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市容环境整治初见成效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美化年行动,通过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促进辖区市容市貌实现大改观。一是认真开展好“从我做起,美化家园,净化二七”义务劳动。二是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城市美容师定岗定位限时处置问题机制”“沿街商户门前n包双向、管理服务机制”“立体化城市管理机制”等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了市委组织部长姚待献、区委书记朱是西等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广大商户的认可和支持。三是做好“五小”门店集中整治工作,全力配合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四是绿化美化辖区环境,提升整体形象。今年以来,我办创建工作荣获市级红旗3面、区级红旗5面,获得省级卫生先进社区1个,市级卫生先进社区、园林式社区3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1个,获得市区两级奖励补助资金近100万元。

四、创新创效,善抓落实,效能革命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工作效能提升年行动,以“三个系统”为基础,大力倡导“兰为文化”,推动机关工作效能实现大提升。三个系统,即录像签到和人脸识别系统、定岗定位系统、公示处罚系统。三个系统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形成全面、统一的整体功能,较好地解决了对员工实施有效管理和提升工作效能的难题。“兰为文化”以兰花为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元素,以培养兰花“和顺自然、秉操守节、性韧执着、合群相处”的优秀品质为努力方向,以朱书记提出的“发展在我手中提速,项目在我手中快办,问题在我手中解决,为民在我手中体现,工作不在我手中耽误”为传承理念,形成“遵章守规、秉操守节、自律自省、团结协作”的“兰为文化”,真正把干部职工的行为锻造成“君子之为”,即“兰为”,最终达到“自我管理”的终极目标。两者相互补充,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9月10日,二七区工作效能提升年行动现场观摩会在我办成功召开,我办经验做法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和赞扬。

五、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文明创建工作结硕果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做好宣传报道,树立辖区良好形象。一是加强宣传报道,树立街道良好形象。紧紧围绕市、区、街道中心工作和重点目标,进行全面宣传报道。共报送各类宣传信息959条,其中在国家级媒体发稿4篇,省级媒体发稿32件,市新闻媒体发稿85篇,树立了街道良好形象。二是办事处筹措资金,在门前设计建设以孔子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内容的国学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精心制作了“中国传统节日图”、“二十四孝图”“竹林七贤图”等特色墙体喷绘,全力打造中国、传统文化“市容街景文化墙”,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三是立足实际,做好创文宣传。发放《致全区市民朋友们的倡议书》3000余份,发放调查问卷500份,专门收集整理营造创建氛围标语38条,遵守社会公德内容标语58条,制作宣传牌200余块。四是创新载体,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借助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明创建成效。9月29日,市文明办到我办检查指导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对我办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六、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加强党建工作领导。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委员为直接责任人、各党(总)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大学生村干部为党建工作联络员的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督促检查。二是抓好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开设《弟子规》大讲堂,建立健全人才储备库和后备干部人才库;丰富载体,创新党建工作。建立社区“党员充电站”开展党员,“层级式”管理,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成立党员服务中心,认真做好远程教育和党员发展工作。三是着力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组建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家,共有党员11人。四是依托优越硬件设施,全力打造佛岗社区党建工作亮点工程。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加强干部作风集中建设、党风党纪学习和廉政教育,切实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七、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1、积极做好人大、政协工作。紧紧依靠街道党工委领导,努力实现上级人大工作意图,坚持把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的中心工作贯穿于人大工作之中,积极完成街道办事处的中心工作和上级人大布置的工作。我办共接到需答复议案2件,经过细致的走访调查,在规定时限内对建议进行了正式答复。

2、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办事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抽调精干力量,严格按照国家人口普查要求,坚持依法、科学、文明普查,逐户、逐人、逐项登记,确保不重不漏,准确翔实。普查人员不辞辛苦、任劳任怨,按照时间要求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了下达我办的工作任务。

3、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打造“心连心”服务、“计生沙龙”等点亮工作,辖区红云社区、冯春社区被确定为市级计划生育工作示范点。多措并举推进计生创“国优”工作,努力争创计生工作一类办事处。

4、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前进。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完成任务数417万元,占全年目标的21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成240人,占年度目标的15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完成6683人,占年度目标的223%。实现再就业1214人,超额完成区下达目标任务,帮扶辖区就业困难人员36人走上了工作岗位。累计发放低保及各类救助金20余万元,发放伤残军人优抚金10余万元,募集各类善款200多万元。

5、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结合工作实际,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加大矛盾排查和化解力度,成功解决了冯庄拆迁、佛岗安置、金祥花园纠纷等多起不稳定事件。全年共受理案件11起,结案11起,排查不稳定因素10起,成功化解9起,正在化解1起。

6、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四大两严”活动和“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查改隐患,有效防止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全年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大的火灾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率得到有效控制。

7、平安建设成效显著。以创建“平安街道”为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政治保障。一是加强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加大投入,配备统一办公设施,完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提升公众安全感指数,做好执法满意度调查工作。共制作宣传条幅50条、宣传挂历3600份、安全防范手册1000本、平安建设宣传页10000多张、便民服务卡0多张、安全提示宣传页10000多张,辖区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6.4%。三是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社会管理创新三项重点工作。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建立台账,提升效能,深入推进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在今年的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我办全力做好稳控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8、积极做好武装部各项工作。搞好民兵组织建设,使辖区适龄青年受教育率达90%以上;做好兵役登记工作,严格贯彻征兵工作条例,落实征兵工作规定,坚持依法征兵、廉洁征兵,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征兵工作,为部队输送优质兵源43人;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防汛工作。

9、工青妇工作连获殊荣。今年,我办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街道”荣誉称号、市“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市“六好”工会等多项荣誉。围绕大局,深入做好团工委各项工作。切实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八、工作经验及存在问题

(一)亮点经验

1、冯庄城中村改造快速高质量推进。冯庄城中村改造推进速度快、工作质量高、社会遗留问题少。自今年6月份正式启动以来,按时间节点顺利完成了区定目标,截至目前,拆迁工作已接近尾声,售楼部总体框架已建好,相比其他单位工作推进又快又好。

2、市容环境创建连获殊荣。在今年的市容环境整治工作中,我办荣获市级创建红旗3面,区级创建红旗5面。我办提出并实施的“城市美容师”“五小”三字经、“市容街景文化墙”等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探索构建的“管理+服务+教化”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3、工作效能提升创新创效。制度为基,文化为魂,构建“三个系统”,倡导“兰为文化”,开展“无抱怨行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广大干部职工创新创效,机关作风焕然一新,工作效能大大提升。

4、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今年5月25日,市委政法委书记高春祥带领全市矛盾化解工作培训班全体人员到我办参观指导工作,高春祥书记对我办矛盾化解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市推广学习。

5、多项工作获得上级表彰。社区帮扶工作荣获全区唯一市级“优秀办事处”称号;冯春社区荣获市级“十佳文明社区”“五、好党支部”等称号;佛岗党建工作受到市委组织部多次表彰;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12个月排名均为全区第一;社保工作连续三年全区第一。

(二)存在问题拆迁安置矛盾相对集中,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维稳工作任务艰巨。

九、明年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认真贯彻区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按照“四个一流”的总体目标,以经济建设为龙头,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以信访稳定、安全生产为保障,严格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工作措施

1、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佛岗城中村改造进度,加快冯庄改造步伐;做好橄榄城三期、都市广场、清秀家园等新报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后劲;按照上级要求,做好辖区重点道路设施改造建设,创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名商名企战略,做好湖北兴业钢铁炉料和浙江门业河南中部总部中心的引进工作,力争尽快见效。

2、积极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市容环境美化年创建成果,按照创建文明城市各项指标和要求切实抓好、抓细、抓实,进一步美化、靓化辖区环境,提升辖区形象竞争力,为创建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3、继续抓好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增强责任感,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4、统筹兼顾,促进人大、政协、计生、民政、社保、武装、工青妇等各项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5、深化“三个系统”,弘扬“兰为文化”,依托丰富载体,巩固效能提升成果,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

6、努力打造工作亮点。坚持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打造社区综合管理亮点。依托佛岗社区优越的硬件设施,努力将佛岗打造成为经济、文化、党建、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的亮点工程。

十、对区委、区政府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抓好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工作。强力推动已拆村,适度安排待拆村。引导开发商多规划建设一些商业性项目,加大商业投资。坚持历史与传统相结合,以创新的思路引入现代和时尚元素,使旧城焕发新的活力。

2、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狠抓项目开工,确保尽快见效。围绕产业链条,实施选商选资,引进名商名企,增强发展后劲。

3、坚持城区规划与未来管理建设相结合。按照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和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城区建设,充分考虑城市定位、城市功能、城市管理等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空间和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

4、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提升城区整体品味。加快对华中食品城、郑州古玩城、碧波园等“地摊式”市场的提档升级,构筑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新模式,努力打造一批面向郑州、面向河南乃至面向全国的高品质、专业化市场。忆往昔,峥嵘岁月写就璀璨人生;看明朝,盛世华年再谱崭新篇章。街道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自我加压,再接再厉,确保“十一五”圆满收官,力争“十二五”精彩开局!

工作总结的意义有哪些

企业召开年终总结会的通知

厨师长年终总结报告范文

年终工作总结会通知

企业年终总结通知

年终总结通知

年终总结会通知书格式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结尾怎么写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结尾模版

学校厨师党员个人总结

村级经济发展年终总结
《村级经济发展年终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村级经济发展年终总结(共20篇)】相关文章:

厨师年终总结2024-01-29

环保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规划2022-04-30

厨师培训教师年终总结发言2023-04-22

工作年终总结怎么写个人结尾2023-05-08

年终个人工作总结结尾2022023-09-20

会计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开头2023-03-27

经典年终总结大会方案2023-11-22

年终总结会主题2022-07-15

公司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开头100字2023-07-19

公司财务年终个人工作总结2022-08-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