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知识点总结(锦集14篇)由网友“书吉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陋室铭》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刘禹锡 唐)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翻译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阅读理解:
1、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答:……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文章全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3、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反面虚写;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5、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答: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恬静,雅致。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10、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育。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答: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2、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四、发挥题:
你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的居室吗?它最值得你骄傲的是什么?用带有哲理的话阐述理由。
答:注意哲理性。
本文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赞同。(再谈一些理由)。
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提示,只要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回答就可以。
五、填空:
1、文章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2、写室中事,注重虚实相应,“可以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3、由作者的节操和情趣,我们自然会想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用《五柳先生传》中的语句来概括这两个人的高尚品德,即(“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4、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5、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地引出文章主旨-----赞扬了(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6、文中的“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7、全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9、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这种(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0、文章有两处使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写法,分别写出语句。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描写陋室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进行的。
景色之雅:苔痕上苔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篇2:陋室铭的文言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的文言知识点
一词多义
⒈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陋室铭》读后感
在有人的地方,往往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一个人不须居无定所的生活,亦会让一个人在世事沉浮中能感受到温馨,那不仅仅只是自己的房子,更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普通人最有存在感的地方,是人们的港湾。
像如此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是否要装点得花枝招展一般,使自己更加享受,也更加体面呢?或许并没有那些必要,因为房子它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让你的生活更加舒适,并使你能有一种潜移默化中的温馨与存在感,何必去过多强求。唐朝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也许是在他“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里隐居才对,他在自己的陋室里建立起自己高洁的品格,也觉得自己闲静的隐居生活是一种志趣。在这无限的志趣里,也才能将管弦丝竹归类到乱耳的杂音中去,把很多人追求的高官厚禄视作粪土。
也许正是过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追求,才造就了对一切荣华富贵的如此淡泊,这也造就了那不朽的诗篇与其乐观、直爽的性格。
对于刘禹锡,以及同他一样千千万万的文人墨客,他们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隐居在世间,而他们达到自我人生的满足了吗?也许他们没有机会去达到治国平天下,但他们退而求次的乐趣却在不同的地方体现:李白游走于世间的山石草木之间,才能描写出或充满豪气或婉转动听的诗篇;陶渊明在隐居生活里与世无争,才有了闲静、美好的田园诗歌……由此观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他们精神上的满足,而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诗文字画,都是他们在精神饱满或对世事愤激之际的产物,它们亦是在表达作者心中那酸甜苦辣的情绪。
因此,精神的是否充足并不分贫贱与富贵,如果有的人有钱,就算是在挥霍时也应该去品味生活,如果没有去品味与欣赏,没有自身的愉悦与感受,那也就只能算是财富的充裕,并不是精神上的满足。人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满足,就算是他做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事,那么他也是不幸福的,因为他不知道满足或是欲望太大,都是不好的,甚至会走向极端。
《陋室铭》主要内容
以山水起兴,表示山水的声名在于居住在其中的神仙和仙龙;而后诗人开始谈起自己的陋室,指出这间陋室也因为主人的道德品质而显得不那么简陋了;诗人又以自己交往的友人、日常活动来说明自己的品德;最后诗人用诸葛亮、扬子云等古代贤人自况,再次点明了陋室不陋。
篇3: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一、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了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文学常识积累
1、本文选自《??》,作者:,字:,洛阳人,????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著有。《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答案:《全唐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刘宾客集》
2、有关“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四、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惟吾德xīn?苔痕()案dú(????)鸿儒(????)
答案:馨?tái?牍???rú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4、往来无白丁()
5、可以调素琴()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1、著名、出名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博学的人4、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5、调弄,这里指弹6、使-------乱7、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1、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有了龙就成了灵异的水了。
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3、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劳累。
5、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答案:出名、著名;命名;名字;说出
(五)、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1、名:名词作动词,译为;出名、著名
2、乱,劳: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乱;使------劳累
(六)、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句式:“何陋之有”等于“有何陋之”,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七)、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 》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陋室铭 》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3、《陋室铭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五、内容及写法理解
1、托物言志,借陋室不陋,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类比手法的运用。用“山”、“水”类比“陋室”,引出主旨句,惟吾德馨
3、骈散结合,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六、中考链接
()三明市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3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答案:1、(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2、(4分。每题2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3、(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重庆市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4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分)
答案:
1、(共4分)(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每题1分)
2、(共4分)(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每小题2分,其中每小句1分)
3、(共3分)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4、(共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德馨: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1、(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
4、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篇4:陋室铭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点
一、参考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主题探究:
本文通过简要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类比和例证,有力地分析证明了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三、文章结构:
四、文学常识: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
五、重点字词:
1、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谈笑有鸿儒:大
3、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调弄。
5、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
六、词类的活用:
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闻名,出名。
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变得灵异。
3、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篇5:《陋室铭》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点集锦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
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征:一般都用韵。
二、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
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
8.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文章主题
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四、行文思路
1.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高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3.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篇6:陋室铭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2、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3.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篇7: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 韵母是:ing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 苔 (tái)痕 鸿儒(rú) 案牍(dú)
2、解释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出名) 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 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南阳诸葛庐(草庐)
3、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名词用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 名词用作动词)
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名词用作形容词)
无丝竹之乱耳(使······受到扰乱 形容词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 动词是动用法)
不蔓不枝(生长枝蔓,生长枝节 名词用作动词)
4、“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整体把握。
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3、《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5、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四、典型题例。
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外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反问
3、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兴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幽静,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 鸿儒 ,无白丁(雅)
⑼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贫乐道)
⑽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⑿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⒀、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⒁、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⒃、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⒄、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8)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19)首尾句有何关系?
答: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20)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答: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名士。
(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答:交往人物: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
室中生活: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
(25)本文是一篇铭文,多用对偶句,请你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看法。
答:人雅无须室大;品正不在官高
(26)找出本文你最喜欢的对偶句。
答: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拓展延伸发挥题:
①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开放题,不设答案。
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③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再谈一些理由)。
④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答:(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⑤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⑥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篇8:初中语文《陋室铭》知识点
初中语文《陋室铭》知识点
一、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作者简介
1、刘禹锡,字______,是____代诗人、哲学家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_______家。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著有《刘宾客集》。《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有:本文选自。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2.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3.铭,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三、小结
1、字音字形:德
2、词类活用的有:名,劳,上,乱
3、重点句子翻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四、理解性背默
1、“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_____。
2、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词多义
⒈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分层评析
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以上是作者从三方面对于一个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已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说明了陋室不陋,又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从诸葛亮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扬雄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来看,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是否还有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呢?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回应上文。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也即铭文一开头所说“惟吾德馨”。这个结语引经据典,显得警策有力,把个“陋”字彻底翻过来了。铭文一般都压韵,并常用排比、对偶句。本文为骈体文,就用了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韵脚,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除末句外,全篇都是骈句,韵脚是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
篇10:《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一、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整体把握
①文章主旨: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使文章境界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以表明“陋室”不陋,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体裁: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简陋的屋子。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四、问答题。
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
答:写法: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比兴的写法;
作用: a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b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好处: 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突出中心。
2、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3、陋室有怎样的特征?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
答:陋室特征:雅。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儒雅博学 日常生活—高雅脱俗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感。
篇11:《陋室铭》复习知识点
《陋室铭》复习知识点
一、字句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关键字:名:有名,著名。灵:有灵气(显得灵异)
句意: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有名了。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了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关键字:斯:这。惟:只。馨:原指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句意: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关键字:入:可译为“映入”。
句意:绿色苔痕爬上台阶,青青草色映入门帘。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关键字:鸿儒:大儒。鸿:大。儒:读书人。“鸿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白丁:原指平民百姓,此指没有学问的人。
句意: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品德高尚的`人,与我往来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关键字:调:弹奏。素:朴素的,不加装饰的。金经:泛指佛经。
句意: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关键字:丝竹:泛指音乐。乱: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
句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关键字:云:说。
句意: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文学常识
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铭,古代的一种文体。
三、内容理解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因德而不陋的主题。
第二部分(“苔痕……劳形”)从陋室的环境、主人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陋室及陋室生活,具体表现主人的“德”——环境清幽自然,交往之客博学而德高,日常生活悠然闲适,充分反映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不与权贵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第三部分(“南阳……何陋之有”):以古贤人的旧居作类比,引用孔子语,点明“陋室不陋”,表明自己“君子”之志。
主旨:借写陋室,抒发自己安贫乐道,不与权贵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篇12:陋室铭中考知识点
陋室铭中考知识点归纳
1.主题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作品作者简介
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选自《全唐文》作品《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题目解释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
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
4.重点字词解释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同“鸿”大,学识渊博。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
(17)草色入帘青:这里是“映入”的意思。
(18)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
5.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向立意的构思
(3)对仗工整,押韵
(4)采用类比的手法,让文章更生动
(5)立意新颖,不落俗套
(6)用典,引用名人语录。(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7)山水起兴
6.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7.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3.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4.名:
①著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10.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8.文末提出“何陋之有”,即陋室不陋,请说明理由
人品高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9、.内容理解
(1)表现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⒋提挈全文大意的词:德馨。
(4)拿“陋室”与古代贤人“名人”相类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8)作者情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9)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篇13:语文陋室铭的知识点
语文陋室铭的知识
重点字词解释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德馨:品德 高尚。馨(x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惟:只。吾: 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 入:映入。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 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全句意为“有何陋”。
文末提出“何陋之有”,即陋室不陋,请说明理由:
人品高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长到。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内容理解
⒈表现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⒉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⒊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⒋提挈全文大意的词:德馨。
⒌拿“陋室”与古代贤人“名人”相类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⒍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⒎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⒏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⒐作者情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⒑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调素琴,阅金经。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
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3、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 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4、《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15、《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读后感
在有人的地方,往往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一个人不须居无定所的生活,亦会让一个人在世事沉浮中能感受到温馨,那不仅仅只是自己的房子,更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普通人最有存在感的地方,是人们的港湾。
像如此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是否要装点得花枝招展一般,使自己更加享受,也更加体面呢?或许并没有那些必要,因为房子它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让你的生活更加舒适,并使你能有一种潜移默化中的温馨与存在感,何必去过多强求。唐朝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也许是在他“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里隐居才对,他在自己的陋室里建立起自己高洁的品格,也觉得自己闲静的隐居生活是一种志趣。在这无限的志趣里,也才能将管弦丝竹归类到乱耳的杂音中去,把很多人追求的高官厚禄视作粪土。
也许正是过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追求,才造就了对一切荣华富贵的如此淡泊,这也造就了那不朽的诗篇与其乐观、直爽的性格。
对于刘禹锡,以及同他一样千千万万的文人墨客,他们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隐居在世间,而他们达到自我人生的满足了吗?也许他们没有机会去达到治国平天下,但他们退而求次的乐趣却在不同的地方体现:李白游走于世间的山石草木之间,才能描写出或充满豪气或婉转动听的诗篇;陶渊明在隐居生活里与世无争,才有了闲静、美好的田园诗歌……由此观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他们精神上的满足,而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诗文字画,都是他们在精神饱满或对世事愤激之际的产物,它们亦是在表达作者心中那酸甜苦辣的情绪。
因此,精神的是否充足并不分贫贱与富贵,如果有的人有钱,就算是在挥霍时也应该去品味生活,如果没有去品味与欣赏,没有自身的愉悦与感受,那也就只能算是财富的充裕,并不是精神上的满足。人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满足,就算是他做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事,那么他也是不幸福的,因为他不知道满足或是欲望太大,都是不好的,甚至会走向极端。
陋室铭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篇14:八年级《陋室铭》重点知识点
一、原文、译文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文学常识积累
1、作者刘禹锡(772——842),作 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生字读音。
馨(xin) 鸿儒(rú) 调(tiáo)素琴 案牍(dú)
四、重点字词解释。
1、①有仙则名(出名)(名词作动词) ②有龙则灵(显灵)(形容词作动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惟】只 【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鸿儒 【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4、【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调】调弄、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6、【金经】指佛经。
7、【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8、【案牍(dú)】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9、【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五、一词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无实义)③水陆草木之花(的)
六、古今异义。
1、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①可以调素琴(调弄、弹奏)②宜乎众矣(应当)
七、课文理解
内容梳理 、内容及写法理解
一、【内容梳理】
1、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答:……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文章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作者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以陋室自比,借陋室不寻常的居住环境,来表现主人高洁的情操和不俗的雅趣。文章写陋室时,融情、理、事、人、景、物为一体,运用比喻、衬托、类比等多种艺术手法,使文章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上则大量运用骈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意蕴和美,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叫绝。
二、【写作特色】。
(1)夹叙夹议 (2)运用类比 开头运用类比立论,概括全文主旨。(3)首尾呼应 (4)运用骈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意蕴和美,双句为主,多是偶句
三、【内容分析】: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高雅。
5.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内容填空、填空题、理解性默写
(1)一层,点明全文主旨
1、本文开头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统领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全文主旨句】(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词语是:德馨。
(2)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1、文章描写陋室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2、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3、写室中人,突出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4、写室中事,突出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5、《陋室铭》中含蓄表达作者对官僚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从反面虚写室中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①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②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或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③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④拿“陋室”与古代贤人“名人”相类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这种(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全文画龙点睛之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陋室不陋。”
2、《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写作特点方面的填空】
1、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3、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文中的“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文章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5、写室中事,注重虚实相应,“可以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6、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地引出文章主旨-----赞扬了(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7、文章有两处使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写法,分别写出语句。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9、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10、作者情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用的是ing韵。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在句末做韵脚。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扬子云)。
五、理解探究 开放性试题
1①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 什么关系吗?
用山水成名和灵异来引出陋室不陋 的原因在于德馨,这 是类比 的手法,用山水比喻陋室,说明陋室也有名和灵的性质。
②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①《陋室铭》从哪三方面写陋室不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室外景——环境之雅 (清幽雅致) 室中人——交往之雅 (高雅 脱俗) 室中事——情趣之雅(雅致恬淡)表现了陋室不陋。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表面写周围 的环境,其实质是在表现什么?
意在表明陋室主人具有不慕荣华、高洁淡雅的情操。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上”和“入”有何表现力?
这两把苔痕和草色拟人化,“上”生动地写出了苔痕漫上台阶 的状态,“入”生动写出了草色有情,映如帘中的可爱形象,又与绿和青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意昂然又与世隔绝,衬托主人情趣高雅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恬静,雅致。
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什么?
表现作者离开官场繁杂的事务后的清闲自在,同时也突出表现其高雅情趣。
⑥“调素琴”说明自己喜爱音乐,又说“无丝竹之乱耳”,这是 否矛盾?
不矛盾。前者指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不悦耳的官场里灯红酒绿之中的声音。暗示了作者不与官场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⑦分析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不受世俗基板的情怀,言外之意是鄙视功名利禄,批判当时的追逐名利的'世风。
3、①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用是什么?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居陋室,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安贫乐道,品德高尚。进一步突出“德馨”。
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③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4、①文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含义? (作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引用孔子的话 的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 与“惟吾德馨”呼应,又总结全文,是本文点睛之笔。
内容上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房子虽然是简陋的,但屋子主人的品德高尚,有德者居之,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6、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文章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7、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答:分三个层面:居室环境、交往对象、日常生活。
8、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强调屋主人的品德高尚,“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
六、迁移拓展、谈启示、感想、道理题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3、“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_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提示,只要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回答就可以。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示例一: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二: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6、学完本文的感受是什么?
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最重要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高洁的情操。我们要向刘禹锡那样保持一颗淡泊宁静之心,不贪赃枉法,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做一个心胸宽广,节操高尚 的人。
7、至于“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的意义”这个问题,学生可肯定,也可否定。
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市区读书)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
★ 陋室铭教学设计
★ 陋室铭课件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锦集14篇)】相关文章:
陋室铭原文和翻译2024-05-17
陋室铭教学设计2022-11-03
《陋室铭》初中语文课教案2022-12-20
《陋室铭》教学实录2023-08-29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2023-09-09
初二上册《陋室铭》教案设计2022-09-14
《陋室铭》《爱莲说》2022-10-15
分层教学计划2022-08-01
《陋室铭》课堂实录教学设计2023-01-19
《陋室铭》朗读与鉴赏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