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爹你得性病”为你分享14篇“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陋室铭”,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
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虽是铭文,却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20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教学难点 :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二、 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在于。 名:著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就。 灵:灵异,神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是:判断动词。 惟:只,只是。吾:陋室主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 入:映入。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正常语序应为: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谈笑有鸿儒。 鸿:大。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弹奏。素:不加修饰的。
阅金经:这里指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却因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云:说。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何陋”是“有”的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 课文朗读:
四、 课文导语:
五、 常识(分发)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介绍:表现文体的字有说、记、序、铭……。
本文选自《全唐文》。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六、 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6、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
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
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7、“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8、仿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的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七、 中心思想:
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八、 课文引申:——名言等
九、 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刘禹锡的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
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十、习题讲解:
十一、 作业设计:
1、 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2、背诵《陋室铭》。
3、文意理解:
A、 能概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E、文章写“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F、作者的 “德馨”可以在他的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找出见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十二、 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托物言志、押韵、骈文、类比、正面描写、反面描写、对偶,衬托、拟人、比喻。
十三、 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四、 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五、 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六、 教学反思:
十七、 提供的图片:
十八、 音频选择:
十九、 鸣谢单位:至诚感谢语文出版社、古田教育局网站、无忧无虑语文网等网站及相关人员。(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
二十、 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一、 练习册评讲:
二十二、 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课文。
二十三、 字音、字词订正。
二十四、 文言文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十五、 佳作选登:
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饮酒》、梁实秋《雅舍》、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二十六、 课文附文选读。
二十七、 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八、 推荐讲解。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其特点:简洁、典雅。学习的意义在于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翻译古文,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二:直译为重,意译为辅。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
掌握六种技法: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刘禹锡陋室铭教案
2.《陋室铭》教案范例
3.年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
4.陋室铭教案及说课稿
5.《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6.《陋室铭》优秀教案之两篇
7.最新陋室铭教案及说课稿
8.刘禹锡《陋室铭》教案
9.《陋室铭》原文及公开课教案
10.刘禹锡《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篇2: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刘禹锡的文学常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背诵、默写全文。
2、了解作者,背诵默写全文,体会托物言志及反向立意的写作手法。
3、理解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乐趣,培养自己高洁的情操。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这篇短文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陋室,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即给陋室作的铭。
3、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洛阳人。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浪淘沙》等。
4、关于刘禹锡陋室的处所,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河北定县,一说在安徽和县。持“定县”说的理由是,刘禹锡是中山人,今定县南三里庄有陋室存世;持“和县”说的根据是,刘禹锡曾任和州刺史,和县城中也有一陋室。
一般认为,和县的陋室与刘禹锡关系更为密切。
和县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824)至宝历二年(826)在和州刺史任上修筑的。《历阳典录》载:“陋室,在和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和县与采石隔江相望,地处冲要,唐末黄巢起义、宋金战争、元末农民起义都曾在此渡江或作战。晚唐以后,和州屡遭兵灭,陋室连同碑铭遂毁于兵火。刘禹锡之后,很少再见到有以此为题而讽咏成章的大概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5、学习生字词:
苔痕(tái) 案牍(dú) 鸿儒(rú) 唯吾德馨(xīn)
三、古代汉语常识:
1、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今义为样子。)
(2)、唯吾德馨。(馨:美好,今义为芳香。)
(3)、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4)、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常指鸿雁,书信。)
2、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名”,形容词“灵”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出名,带有灵异。)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乱”,动词“劳”均为使动用法。“使……乱”,“使……劳累”。)
3、特殊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即“有何陋”。)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山”、“水”、“仙”、“龙”引出“陋室”,经过一番环境描写、交友的叙述、志趣的抒发,直至篇末以诸葛、杨雄自况,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文中的比兴手法,将室陋而不以为陋,反以为“馨”的高洁伟岸的节操凸现出来。文中一系列的对偶短句、否定句,表现了作者的情怀,特别是最后的用类比引出诸葛亮、扬子云,用所居之室同这些名人居住的“草庐”、“玄亭”媲美,不仅肯定此室不陋,还隐隐与名人自况,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情趣。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辞精练,读来铿锵有力。“陋室”,简陋的屋子。题目简洁,点明写作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指名朗读课文。
2、理清条理,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第一层:开头到“唯吾德馨”。点明主旨“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作者以“山”“水”起笔,引出陋室。陋室之所以不陋,在于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紧扣“唯吾德馨”从环境清静、优雅,室中人博学多识,生活情趣高雅脱俗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具体表现陋室主人的高洁伟岸的情操,儒雅的宾客,高雅情景的室中乐事。
第三层:运用类比法,暗示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和节操,与开头“唯吾德馨”,遥相呼应,强调陋室不陋。
三、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四、细读课文,品析诗句。
篇3: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文体特点以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铭”的文体特点以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故事导入)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二、题目解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完成)
强调:陋室:简陋的房子。
铭:一种文体。铭文体制短小,文辞简约。一般都是押韵的,讲究句式的整齐,常用对偶句、排比句。
三、作者简介(学生搜集回答后幻灯片出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四、课文诵读
1、学生试读,解决生字。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读准节奏。
篇4: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 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 齐读 2、 听录音范读 3、 引导断句 4、 请同学读
5、 再齐读 6、 跟读录音
(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 小结
四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liuxue86.com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学案
22 陋室铭
课型:讲读 课时:一 主备人:李妍 审校:苏婉玲 时间:
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二、研讨 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 小结
四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22《陋室铭》答案(四)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3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四巩固练习1、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D 4、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5、诸葛亮;杨雄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 2、D 3、略 4、A 5、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6、A
篇5:精选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优秀
【学习目标】
1.品千古铭文。
2.悟万世雅人。
【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1.《陋室铭》篇幅短小,韵律十足,节奏分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是目标设计之一。
2.《陋室铭》借陋室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借助文章论文知人,并借助拓展材料论世知人也是本文达成目标之一。
【故事导入】
在大唐历史上,有一位倔强的诗人,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此人毫无怨言,随手写下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他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见知县如此欺人太甚,此人愤然提笔写下千古铭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此人何许人也?——刘禹锡
刘禹锡何许人也?——唐代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千古铭文是什么?——《陋室铭》
【设计理念】
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背景材料早知,引导学生更深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借背景了解作者、引出课题,水到渠成。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样的故事背景介绍也让学生对刘禹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解题深入】
陋室即是?——简陋的房子
什么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学,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有座右铭和墓志铭。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在这篇千古铭文里自述心志的。
【设计理念】
铭这种文体在课文底下的注释里有,学生应该不难找到,通过学生的回答,既了解了铭这种文体,也在老师“通过课文底下的注释获取文言知识”的引导下,让学生习得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品千古铭文】
【美文美读】
1.读准字音。(温馨提示:借助课文底下的注释疏通文意。随手圈划生字词语,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辨音识字]
德馨xīn 鸿儒hóng rú 苔痕tái 案牍dú 调素琴tiáo
[辩词释义]
斯是陋室:斯,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在唐朝,穿衣服能体现人们地位的高低,以黄赤最为高贵,红紫为上等,蓝绿次之,黑褐为低下,白色是没地位的,所以,“白丁”指平民百姓。)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指官府的公文。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初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辩音识字,辩词释义,夯实基础。
2.读出韵律。
用韵: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用韵:ing
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朗读指导]
①铭是韵文,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②韵脚稍微拖长音。
3.读出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朗读指导]
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重音的体现。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读出画面。
让我们化身陋室的主人,描绘一下室外景、室中人、室内事的画面,并赏读。
室外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中。)——从这句话可知“陋室”简陋,环境幽雅(板书)。这句话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渲染了环境的清幽,流露出主人的喜悦之情。
[赏析示例]
青苔绿绿的,密密的,像一方绿绿地毯,像一袭翠翠衣衫,像一片碧碧彩云,落在我陋室的阶前。阶前的石头和那细细的石缝里,都渗出来流出来那醉人的绿呢!阶前的丛丛青草,青青的茎,青青的叶,青青的露水,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正透过我那稀疏的窗帘,打量着我呢,于是我的陋室一片青翠。
室中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交际来往的人儒雅(板书)。
[赏析示例]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绿意方好,日光正暖,我和朋友们围坐在一起,时而高谈阔论,时而抚案叫绝,笑声串起优美的乐章飘过窗帘,飘向远方……
室内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陋室里可以抚琴调弦、展卷读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生活高雅(板书)。
[赏析示例]
轻抚我的素琴,简单的音符在我的指尖跳动,手握泥金书写的佛经,一股悠然涌上心头。坐在我的小屋子里,没有灯红柳绿的杂音,没有世俗的公文,心情惬意舒畅。“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这才是真正的乐趣啊!
[朗读指导]
①“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
②以下两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字(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
【设计理念】
“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本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文本,并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语言文字描绘画面的方法,品味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细解文意】
陋室陋吗?从文中哪儿看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1.由于人的品格高尚,忘却了陋室。
2.由于人的品格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小组合作:
1.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句的?——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
2.作者既写陋室,为何又写诸葛庐和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何用意?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说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朗读指导]
①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章主要内容。
②“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 “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完善。学生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悟万世雅人】
【论文知人】
我眼中的刘禹锡
同学们还记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吗?面对淤泥,陶渊明选择了远离,他在心中幻化出一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通过学习,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教学预设]
1.和陶渊明一样的避世,否则怎会有“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的想法,而且他的陋室的环境和做的事情,都看出他的隐逸之心。
2.品德高尚。虽身居陋室,但安贫乐道,即使遭遇贬谪,但有高洁傲岸的志趣。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可以看出。
【论世知人】
一个永恒的刘禹锡
刘禹锡,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每贬到一个地方,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郎州: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夔州: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连州: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扬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长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他虽然有着“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贬谪境遇,但依然有着“暂凭杯酒长精神”的安贫乐道;他高唱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沉吟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秋天里诗意盎然,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房子里坚守理想……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
齐背《陋室铭》。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有时读懂一篇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在刘禹锡的精神里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
篇6:精选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积累文言文古文五项,自主翻译课文。
第二:通过反复吟诵、思考、交流等方式,品味文章语言及情感。
第三:理解“陋室不陋”中所蕴含的君子之德、高洁志趣,了解刘禹锡其人其事,体会其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教师吟诵《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让学生回答,这是谁的诗?还记得关于这两首诗的小故事吗?
游玄都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紫 陌 红 尘 拂面来, 无 人 不 道看 花 回。玄 都 观 里 桃千树,尽是 刘郎去后栽。
永贞元年(805),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
《游玄都观》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再游玄都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此诗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远窜岭南。十四年后,当他再次回到了长安。这时,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刘禹锡重提旧事,对武元衡等显然是一种嘲笑和鞭挞。
二、初吟课文,整体感知。
1.按照依字行腔的吟诵规则,全班自主吟诵一遍课文,然后全班齐吟一遍。
2.题目解说——铭
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教师过渡语: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也知道了铭这种文体的含义,除了依字行腔外,铭文一般是用韵的,所以本文也是押韵的,所以,我们吟诵的时候,还应该遵循另一个吟诵规则——入短韵长。
根据这个规则,全班再次吟诵课文,自己吟诵,小组尝试,推荐或自荐来吟诵。
本文押得是下平声九青ing的韵,这个韵都有如下字:青经泾形陉亭庭廷霆蜓停丁仃馨星腥醒惺俜灵龄玲铃伶零听冥溟铭瓶屏萍荧萤荣扃垧蜻硎苓聆瓴翎娉婷宁暝瞑螟猩钉疔叮厅町泠棂囹羚蛉咛型邢
这个韵,是一个清远的韵。
该韵的读音都会给人一种清远的感觉,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韵带给人的感觉,初步感受刘禹锡阔达,不为世俗所左右的胸襟。
三、依意行调,理解文意。
1.分解文本,明确每一部分的吟诵规则:四言诗吟诵+近体格律诗+文的吟诵。
1)四言诗吟诵方式:一三,三一,二二,二一一,一一二,一二一。
2)近体格律诗吟诵规则: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3)文的吟诵规则:虚字重长,根据意思循环往复,散体则慢,排比则快。
2.小组讨论,自主翻译,解决古文五项,自主定调,进一步吟诵文本。
3.小组回答每部分的含义,讲解出现的古文五项,并且依意行调的吟诵该部分。
四、合作探究、 研读赏析
1.课文的标题是《陋室铭》,最后一句却说:何陋之有?那么,陋室到底陋不陋?
明确:不陋。这本就是一间陋室,在作者看来,却是如此清雅——陋室不陋。原因在于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之德的人住在里面,房子的简陋与否就无关乎重要了。
篇7:初中语文《陋室铭》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陋室铭》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运的字和压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1
课前预习:查工具书,试译全文。
一、 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抽签完成) 3'
二、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
三、 介绍作者、体裁(教师抽查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3'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释常用实词和难句。6'(完成目标2)
陋:不华美、狭小 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狭小不好看呢?
(教师出示胶片)
五、 朗读、翻译、理解分析。28'
1、 请一同学读一同学翻译全文,学生或教师适当补充。(完成目标2)
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
A、《陋室铭》中的那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B、《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3、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标3)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4、 请学生自渎领会。
5、 教师介绍什么叫押韵?押运有什么作用?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韵文押韵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颂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6、 本文有那些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六、小结。2'
七、布置作业。1'
A、 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
B、 背诵全文。
C、 写一读后体会,字数不限。
八、说课精要:安排学生先自己预习、多读、自主试译,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
篇8:陋室铭初中语文教案
陋室铭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铺垫
导入
①师生问好
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二、学习课文
(一读 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 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 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 鸿儒 ,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 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 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学小结(略)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附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比 兴 类 比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 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 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花之隐逸者也( ) 陶后鲜有闻( )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 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 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 再看录像,品味欣赏,学生轻声跟读。
七、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八、 总结课文
1、 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 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九、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十、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 独爱 菊 (正衬)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篇9:《陋室铭》初中语文课教案
《陋室铭》初中语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背诵默写,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作练习,掌握“铭”这种文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诵并背诵课文。
结合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学会仿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我们教室取名“德馨陋室”(教室布置时取名)吗?这个词有何意义呢?这个名称是由何而来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刘禹锡的《陋室铭》。(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写作背景简介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柳”、“刘百”、“刘兵客”,作品《竹枝词》、《秋词》等(学生根据预习介绍)。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创作了《陋室铭》。
2、文体介绍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座右铭”、“墓志铭”)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感知,熟悉课文。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时理解文意的基础。)
学生自由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准、读顺。
听教师范读,对照字音、停顿,纠错。认真听并揣摩体会字音、停顿。
抽生单独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听后进行评价。
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2、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默读,同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提醒学生注意勾画重点字词,写好笔记)如果有疑难处可前后桌小声讨论,仍不能解决做记号等会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该环节为按照预先设计实施,主要由学生逐句翻译。)
(2)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解疑。
(3)翻译重点文言词汇和语句(提问学生单独回答),学生思考、回答、识记。老师点拨、指导。名:著名。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案牍:官府的公文。鸿儒:博学的人。劳形:使身体劳累。(强调“形”是使动用法,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不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里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有何之陋?)
3、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感受音韵美。这是一篇铭文,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感受它的音韵美。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a、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先由说“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b、作者写陋室,那陋室真的“陋”吗?
答:不是,这就是作者的巧妙之处,虽写陋室却表现了“陋室不陋”。
c、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写陋室自然环境清幽宁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高雅不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写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恬适。
d、作者明写刘禹锡的陋室,为什么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而且还要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呢?
答:引古代贤士的名室来证自己的“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同样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e、身居陋室,作者却以为陋室不陋,那么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写作手法分析: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着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来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文章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篇10: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陋室铭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陋室铭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初一语文课件陋室铭下载内容,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陋室铭
课件简介: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
关于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座右铭
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德馨xīn
鸿儒hóngrú
苔痕tái
案牍dú
解释下列字词
名:有名望。
惟吾德馨:惟,只;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指官府的文书。
篇11:语文精选陋室铭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积累文言文古文五项,自主翻译课文。
第二:通过反复吟诵、思考、交流等方式,品味文章语言及情感。
第三:理解“陋室不陋”中所蕴含的君子之德、高洁志趣,了解刘禹锡其人其事,体会其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教师吟诵《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让学生回答,这是谁的诗?还记得关于这两首诗的小故事吗?
游玄都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紫 陌 红 尘 拂面来, 无 人 不 道看 花 回。玄 都 观 里 桃千树,尽是 刘郎去后栽。
永贞元年(805),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
《游玄都观》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再游玄都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此诗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远窜岭南。十四年后,当他再次回到了长安。这时,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刘禹锡重提旧事,对武元衡等显然是一种嘲笑和鞭挞。
二、初吟课文,整体感知。
1.按照依字行腔的吟诵规则,全班自主吟诵一遍课文,然后全班齐吟一遍。
2.题目解说——铭
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教师过渡语: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也知道了铭这种文体的含义,除了依字行腔外,铭文一般是用韵的,所以本文也是押韵的,所以,我们吟诵的时候,还应该遵循另一个吟诵规则——入短韵长。
根据这个规则,全班再次吟诵课文,自己吟诵,小组尝试,推荐或自荐来吟诵。
本文押得是下平声九青ing的韵,这个韵都有如下字:青经泾形陉亭庭廷霆蜓停丁仃馨星腥醒惺俜灵龄玲铃伶零听冥溟铭瓶屏萍荧萤荣扃垧蜻硎苓聆瓴翎娉婷宁暝瞑螟猩钉疔叮厅町泠棂囹羚蛉咛型邢
这个韵,是一个清远的韵。
该韵的读音都会给人一种清远的感觉,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韵带给人的感觉,初步感受刘禹锡阔达,不为世俗所左右的胸襟。
篇12:语文精选陋室铭教案优秀
【学习目标】
1.品千古铭文。
2.悟万世雅人。
【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1.《陋室铭》篇幅短小,韵律十足,节奏分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是目标设计之一。
2.《陋室铭》借陋室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借助文章论文知人,并借助拓展材料论世知人也是本文达成目标之一。
【故事导入】
在大唐历史上,有一位倔强的诗人,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此人毫无怨言,随手写下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他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见知县如此欺人太甚,此人愤然提笔写下千古铭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此人何许人也?——刘禹锡
刘禹锡何许人也?——唐代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千古铭文是什么?——《陋室铭》
【设计理念】
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背景材料早知,引导学生更深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借背景了解作者、引出课题,水到渠成。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样的故事背景介绍也让学生对刘禹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解题深入】
陋室即是?——简陋的房子
什么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学,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有座右铭和墓志铭。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在这篇千古铭文里自述心志的。
【设计理念】
铭这种文体在课文底下的注释里有,学生应该不难找到,通过学生的回答,既了解了铭这种文体,也在老师“通过课文底下的注释获取文言知识”的引导下,让学生习得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品千古铭文】
【美文美读】
1.读准字音。(温馨提示:借助课文底下的注释疏通文意。随手圈划生字词语,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辨音识字]
德馨xīn 鸿儒hóng rú 苔痕tái 案牍dú 调素琴tiáo
[辩词释义]
斯是陋室:斯,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在唐朝,穿衣服能体现人们地位的高低,以黄赤最为高贵,红紫为上等,蓝绿次之,黑褐为低下,白色是没地位的,所以,“白丁”指平民百姓。)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指官府的公文。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初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辩音识字,辩词释义,夯实基础。
2.读出韵律。
用韵: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用韵:ing
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朗读指导]
①铭是韵文,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②韵脚稍微拖长音。
3.读出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朗读指导]
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重音的体现。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读出画面。
让我们化身陋室的主人,描绘一下室外景、室中人、室内事的画面,并赏读。
室外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中。)——从这句话可知“陋室”简陋,环境幽雅(板书)。这句话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渲染了环境的清幽,流露出主人的喜悦之情。
篇13:陋室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假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说到刘禹锡,那我们当然就要来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资料。
1、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作品。
点拨: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2、解题: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顶针提问,研读课文
第一组提问:
1、学生齐读课文,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11、作者自叱“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小结: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三)拓展延伸
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示: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请你联系刘禹锡的背景来谈谈读过此诗后的感受。
点拨: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四)作业布置
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把它们抄写在本子上,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些诗文写得最精彩。
篇14:语文《陋室铭》教案设计
语文《陋室铭》教案设计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
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征:一般都用韵。
二、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
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
8.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文章主题
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四、行文思路
1.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高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3.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五、内容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
品德高尚的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写居室环境:清交往人物:儒日常生活:闲、雅的特点。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1)对偶、拟人(2)“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5.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1)实:谈笑有鸿儒虚:往来无白丁
(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可以调琴素”照应了哪句?“阅金经”照应了哪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几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8.以孔子的话作结尾用意何在?
以反问作结尾,引人深思,呼应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总结全文,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9.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
10.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赏?安贫乐道赞赏
11.文中的散句是哪一个?孔子云:“何陋之有”?
12.列举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杜甫草堂钱钟书的书斋
13.本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净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这样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有极大影响。
14.本文作者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正直、善良、上进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益。
15.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
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发生。
16.请就本文对陋室的描写从内容或写法上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以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描写处处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尾“何陋之有”张目。
六、对联
1.琴棋书画般般皆雅致
春夏秋冬季季有闲情
2.志雅趣雅陋室雅
才高艺高品德高
★ 陋室铭课件
★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陋室铭(合集14篇)】相关文章: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2023-07-28
初中文言文《陋室铭》讲课稿2023-08-14
《陋室铭》教学设计2023-04-07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2023-10-25
陋室铭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2022-11-24
《陋室铭》说课材料2022-05-15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陋室铭》教学设计2024-01-18
陋室铭教学反思2022-08-2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2023-01-23
文言文写作范文500字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