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哆哆”为你分享17篇“小学课改阶段性总结”,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 小学课改阶段性总结
20xx年春季,我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三年级至五年级全部开展“222”课改实践,坚持领导包教研组负责制,组织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交流活动,及时总结课改过程中成功经验,及时解决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和困惑当做课题来研究,大部分教师已融入课改研讨实践当中,课改实验初见成效。
一、在课改中我校教师取得了丰富的实践体验:
申运东: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设计的教学内容尤其时练习部分还没有进行完,下课了,反思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如下几点原因:
1、虽然教师已经汲取了课改的思想并也安模式备课,但对教材研读的不够,对学情备的不充分,在课间也不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很好的调整教学环节;
2、学生认知的差异,导致学生过多地关注学困生,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农村学生性格内向,信息闭塞,导致学生严重动不起来。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是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杨兴秀:在教师精心准备的导学案的提示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静下心,自己学;带着学习的累累硕果向大家展示动起来,有声有色;带着问题,小组间进行交流说出来,共同探究;还有疑问小老师大教师上台导;看看自己的学习成果高高兴兴,完成反馈。整个课堂比以前变得活跃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粟奉祥:在新的课改下,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我认为预习时关键,是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手段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学生预习好本章内容,我提前将预习提纲发到学生手中,先由个人根据提纲自主预习,再由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内互帮互助,互相修正,老师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预习。
梁雯华: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让学生“学会”所有语文知识,“会学”语文呢?我反复地琢磨思考,并在课堂上大胆尝试,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实行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学习主要是为了交际,所以课堂上就要想方设法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张口,积极张口。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起到这种作用,教师一旦给学生创设好情境后,小组成员就可以互相结合,围绕教师所设情景和话题展开交流,不会说的由组长教或同伴教,让他们知道他们所谈论交流合作的到底是怎样一个话题内容,如何表达。小组合作表演后,再由小组推荐进行小组展示,展示的结果直接关系小组的成绩,所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阶段,每个组员都在积极动口动脑,每个优生都乐意主动帮助学困生。小组展示后组与组比较,互评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这样每个学生的表现欲被调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吴良才;课改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预习做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师从创设质疑氛围做起,激发学生质疑:在新的课改中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自卑、胆怯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把小组讨论的答案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老师或其他学生。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以保护,提问题的胆量也就越来越大,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和能力。
二、课改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得到了培养,课改实验初见成效。
我校从20xx年春季在三至六班开展课改实验,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三语四语五语三数四数五数期中成绩如下:
三语四语五语三数四数五数人平77.578.471.676.779.181.9及格率%90.291.988.175.874.484.6优秀率%45.639.842.920.936.461.3综合权重%76.276.0872.4665.1868.6878.86人平78.984.986.773.285.091.9及格率%96.710097.686.998.197.6优秀率%60.777.883.332.879.695.2权重%82.489.590.470.689.294.从期中与期末成绩对比分析,语文、数学学科均有大幅度上升,三年级语文及格率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优秀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人平低了1分,权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三年级数学人平分虽然下降了3分,但及格率、优秀率都有大幅度上升,人平县排名第四名。这一情况说明学生在后两个半月的课改实验过程中,学生适应较快,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重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张书平是班上的一名严重的学困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厌学情绪很重,每次测试只能做到30分左右。以前由于回答问题是现场提问,而现在课前预习,学生有了准备的时间,从而能够上课大胆展示。张书平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也多了,受到老师和同学们表扬的次数也多了,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了。这次期中考试他的数学成绩上升到了70分,并且还有很多的上升空间。他相信自己在期末测试中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学生。
通过两次测试成绩的比较,及格率、优秀率、人平得分率均稳步上升。这充分说明了课改实验需要一个磨合过程,还有一个因素是从春季刚开始课改,课改时间上短,教师新老教法碰撞,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终须一个时间过程,只要我们敢于去尝试,大胆走进课改,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研究学习,善于总结反思,就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应教师和学生需求,适应教学改革发展规律的课改之路。
篇2:课改阶段性总结
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视线,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我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以下是我的一些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总结。
一、课改从理论学习入手
要搞好课改,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只要认识到位,转变了观念,就可以将课改顺利推行。学校首先应抓好通识性培训,组织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为英语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要求教师提前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了解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课标,做到人人对课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课改从教研活动中探索
开展了扎扎实实学科培训学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坚持间周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讨论教法和学法。把通识性学习与学科性研究有机结合,力求将课改教学做到正确把握,适用有效。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课改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
三、课改在教学活动中实践
在每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英语教师们应认真实践,努力按课改理念去进行教学。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鸦雀无声”课堂状况,英语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师生成为学习的集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得学生能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营造良好的师生情和学习氛围。
四、课改在多彩的活动中深入
1、开设“英语角”,让学生与同学、老师、外教快乐说英语。
2、举办英语歌曲欣赏、英语故事会、英语剧表演等诸多令学生兴趣盎然的趣味英语课,让学生快乐学英语。
3、办英语板报。不仅让学生学会获取英语信息、加工英语信息、交流英语信息,而且让学生学会用笔把美丽英语画出来。
4、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英语比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品尝成功。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全新的天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际能力。
五、课改以评价改革促进
随着课改的开展,学校还探索新的评价方式,通过综合评价展现学生学习情况,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通过学生课堂行为评价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家长观察评价表和同学评价表来评价教改成果。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制作【学生成长记录集】,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记录学生发展的点点滴滴,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能为家长的辅助教育提供相应依据,建设和谐的家长教师学生新纽带,从家庭到学校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六、课改在总结中深化
课改需要探索,也需要总结。所以每位英语教师应尝试进行反思性教学,课后试行写教后记,不断总结课改教学。学校则应定期召开课改实验专题,交流课改实验的经验、体会与困惑。通过研讨会和教研,我们可以学到了一些好的做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好的解决措施。课改实验的思路更加明确,课改实验的操作更趋科学,信心更加坚定。每学期末,教研组和每个备课组应写出教学工作总结,每位教师写出教学总结;总结全期
教学进行的系统经验和不足之处。同时,每位教师上交优秀课改案例、反思及课改论文给校教科室,以供学校统一决策。
篇3:课改阶段性总结
“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精彩,由我主宰。”“我参与、我我进步、我展示、我提高。”通过学习,参观,研讨,实践,“三六三”教学模式,已经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原来讲课时,我认为要讲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只要设计好教案就完成任务,把心思全放在教案设计上了,上课时一心想着教案。而现在我把备学生当成我备课时的重点,只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课改改变了我的学生,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学生的成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同学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积极踊跃,让我看到了课改的成绩。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一、对课改的认识。
1.教师地位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纯的教为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他们是被动、机械性地学。而新课程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因此,作为教师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改革的主要表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课前先利用手中的学案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课堂上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鼓励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评价者,所以班级里的小组长和全体学生都是评价者,他们的参与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在评价中我还渐渐发现,我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用语学生都非常熟悉,有一部分学生还会模仿我用的这些语言来评价别人展示,会在课堂上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同时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开始时,学生的评价总是那么生硬,不自然,而现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评价越来越多了,也显得自然了。
二、努力方向。
为了让课改越走越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2.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当然,我们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篇4:课改阶段性总结
我校的课改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课改也给生物课堂带来了崭新的变化,我努力的学习新课改模式,试着运用到课堂中去,发现问题,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力争探索出一套适合南中特色的生物课改之路。下面将课改的阶段性总结如下:作为生物学科,中考不考,目前预科班考试计入总成绩,对于这样的观实情况,在课改中,我分为两个部分,优班和普班,我是这样做的:课前布置预习,主要是学生易于从课本中找到的,在学习目标中,能独立完成的,每个小组都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而且每个小组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形势也可以多样化,每个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可以1人也可以多人,尽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有的提前写好小黑板,有的已经抛开了课本,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还有的从练习册查找相关的资料,对布置的任务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还有的通过举例子解决的问题,有个别同学能独立的采集生物来进行试验。在上课时每个小组到讲台讲解,对应的小组评价,其他的小组补充再评价,在此过程中给予了适当的加分,当然包括小组的和个人的。更可贵的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更多的是和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我先让其他的学生来解决,最后我来补充归纳。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了,自主性提高了,能力加强了,贯彻了271模式。
普班和优班的课堂相似,只不过普班的加入了奖励制,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做游戏,实验,尽可能让所有人都动起来,学的好了,奖励看一场电影。普班学生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了。
如七年级四个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15、16班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好,布置的任务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出色的完成,而且可喜的是有些同学能提出有价值的思考题,17、18班在授课中多奖励,多做游戏,将知识贯穿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也很好。
另外,对作业的处理,我一般课上就完成,也不是都做,优班布置的题注重生物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普班更注重基础的巩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但是由于我校271模式刚起步,许多学生还不能养成自己预习的习惯,希望经过不断培养,真正学到271精髓。
以上是我的总结,欢迎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篇5:课改阶段性总结
上学年,根据县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夏津五中努力推行“学洋思、学杜郎口,促进课程改革”活动。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课改的重要意义,明确课改的目标任务,使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年来,从校管会、学校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我们基本做到组织管理到位,教师培训、教研到位,活动开展到位,各项措施到位,有力地保证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现将我校的做法、思考等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大学习力度,进一步实施教师换脑工程。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只有让广大教师换脑筋,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才能有效的实施课程改革。
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学校规定为教师例会,要求全体教师参加,认真学习洋思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领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掌握其教学精神实质。让教师们真正认识到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就应该像洋思中学一样,从起始年级抓起,从班级中差生抓起,让每一名学生积极投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
去年六月份,我校17名教师到杜郎口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老师们走进教室,认真听课,深深感受杜郎口中学别具特色的课堂气氛。返校后,每位教师写了一份心得,并在教师例会上讲体会、谈感悟;要求教师人人从中寻求适合自己的东西,以此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学校努力采取各种形式,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课改意义,增强参与课改的激情。
二、加强领导,完善措施,优化课程改革运行机制。
领导重视、措施完善是顺利开展课改的前提。我们全面落实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实行领导包年级、中层包班级、教师包学生的管理制度。课改工作学校一把手亲自主抓,靠上抓,实现学校,教导处,年级组的三级课改管理机制。
每学期要求教师讲公开课不少于3节,听课不少于20节。要求教师从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时,要把学习目标、自学内容、自学指导课堂训练题等精心设计好,把学生自学中、展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把本节课的任务细分,分给哪个小组,分多少都要想好。教学每节课,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必须遵循洋思模式,借鉴杜郎口做法,认真实施课堂教学六步骤。并且,在每个年级办公室的黑板上,都详细写有洋思教学模式六环节,目的让每一个教师随时就能阅读,仔细理解,每看一次都有新体会。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评选“学洋思十佳课改能手”活动,建立各项激励制度,对于在活动中讲课优秀者按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学校充分利用网页,加快课改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递。要求课任教师每周写教学反思,每周一上交教导处,教导处将反思深刻、有代表性的东西筛选出来,或教师会上向全体教师宣读,或帖在宣传栏上让全校师生阅览。考察杜郎口中学后,学校利用假期,在教室北面墙上安上一块黑板,教室三面全是黑板,使学生板演的空间得到拓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方展示自己的板块。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在课改中始终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和核心内容,抓实、抓好。我们让每个班级按“优中差”结合,合理搭配6个学习小组。我们力求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变教师平时的“教”为“导”,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向交流为多边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课堂上“人声鼎沸”,出现多种声音,多种动作,多种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张扬个性,展示特长,走向成功。课堂上课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
1、上课前,给每一个教师准备了小黑板,要求将学习目标认真写到小黑板上,一上课出示课题后,把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地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全体学生始终围绕目标去自学,思考,回答问题,进行课堂练习。
2、学校很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教师给学生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去学,用多长时间,完成后教师怎样检查,检查哪些内容,都要让学生明白。绝不允许教师布置自学内容后,不做任何指导,随便让学生去看书。
3、学生自学时,不允许教师不管不问,必须走到学生中间,该指导地指导,该鼓励地鼓励,加强巡视,督促每一个学生认真学习、思考,端正学习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紧张起来。4、检查自学效果,让教师尽量叫中差生回答或板演,尽量暴露自学中的问题,以便让全班同学找错,改错,说纠正的原因。
5、当堂训练不得少于15分钟。要求教师备课时精选、精心设计练习题,一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有当堂解决的,有书面作业,下课时交作业本。
经验教训
付出心血和汗水,必然赢得收获。通过学习洋思模式,借鉴杜郎口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不再单纯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课堂气氛趋向活跃,学生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年中考,我校重点高中上线人数达17人,在全县乡镇中学中位居第6名。初一、初二年级在全县联考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老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深深认识到,只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深入理解先进教学模式,在自己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学以致用、坚持不懈、不断创新,中差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得到转化,每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课改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不能不看到不足。如:个别教师认识不足,对洋思模式、杜郎口做法领会不到位,在实践中走了许多弯路。有些教师运用洋思模式不灵活,指导学生自学时问题不明确,方法不适当。在后教环节上,在调动学生更正、修改上做得不够。当堂训练,有的时间留得太少。
工作计划
新学年,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将坚定不移地把“学洋思、学杜郎口”课改活动搞下去。我们的打算是: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勇于探索,争当课改能手。
3、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进一步使课堂教学走向民主化。
4、课堂教学在“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上下功夫。
5、课堂练习不少于15分钟,作为学校的硬性规定,任何教师不准违背。
6、组织听课、说课、评课,继续组织评选“学洋思十佳课改能手”活动。
7、进一步完善承包制度,使每一个教师都行动起来,感到有使命、有责任。
篇6:课改阶段性总结
回顾两个多月的新课改实践,我们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走进课改,更新了教育理念;实践课改,丰富了教研内涵;收获课改,提升了办学品位。
一、走进课改,更新教育理念
1.重视教师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指明了方向,交流学习促进了教师共同发展。我校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为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尽力组织名师外出学习。学习回来汇报和展示学习成果,推动学习广度和深度。
2.同伴互助带动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师徒结对和推门听课制度,让一大批年轻教师逐渐成为新课改的积极分子,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他们在外出比赛中荣获各种荣誉,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涂抹了一道道靓丽的风采。
3.自修反思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组织教师们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及杂志,要求每位教师的课改笔记每个学期不得少于10000字,及时写出课改总结与反思。教师在反思中得到成长,课堂效率也在反思中逐步提高了。
4.集体备课提升了团队水平。我校课改年级以每周的集体备课为载体,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共同反思上周教学得失,拟订下周教学计划与学习策略,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和课堂热点,或主导,或参与,发挥桥梁和参谋的作用,彼此相互悦纳,共生互补。集体备课中主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分析、确立教材处理的目标和教法设计上,放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策略上,放在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而如何用好、用足教材上,放在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上。
二、实践课改,丰富教研内涵。
1、学校宣传使课改实验深入人心。
2、学校规划建设为课改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3、特色实践研究培养了创新型人才。
4、形成了初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理念忽视了学校这一教育主体,容易把学校“工场化”,把教师工具化,把教育产品标准化,把复杂的教育情景简单化,把具体的教育对象抽象化。这只能导致学校教育机械的执行着国家课程计划,而忽略了学校自身特色的打造。然而,学校才是构成国家教育的细胞组织,才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新课程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学校,从以往的把学校功能定位于学生的发展,转变为同时把学校看作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教师发展功能和本身特色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我校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各学科教学模式,不同学科虽然模式不同,但对课堂教学都有统一要求,要求教师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的时间,使“课时”主要不是“教时”而是“学时”。
首先,要求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做到揭示目标的同时就是组织教学的过程,在上课一开始简洁、具体地指明教学目标,化教师教的目标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以激发学生追求目标。
其次,“讲”应是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
第三,课堂要保证学生至少有十分钟的练习时间,以及时巩固、理解、消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有效进行三级预习,并作适当扩展,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准备。
三、收获课改,提升办学品位
回顾过去,审视今日,憧憬未来,应答时代的召唤,我们在新课改探索之路上,留下了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课堂的变化,教师的变化,管理的变化,学校的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具体真实的。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任重道远。
四、课改中我们面临着不少挑战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有偏颇的时候,有时设计的合作探究活动不切合实际,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只重视表面的活动,忽视内容的'实质和问题涉及的梯度及内在联系。更有这样的情况,在情急的情况下,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回答,又回归到课改前的方法。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学得不透彻,也有备课不认真的原因,“二次备课”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课改中还有以下困惑:
1、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养成学习习惯的同时,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往往会完不成,因此就面临了学生放开后如何处理好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授的问题?恰当的解决课堂的效率与容量的问题?
2、在照顾了全体学生之后,马上就面临着优秀生的培养问题,兼顾优秀生吃饱、学困生吃好的问题还尚待深入研究。
五、下一阶段我们准备实施的改进措施:
下一步我们的努力目标就是赶上同级同类课改先进学校,在我校原有课堂模式的基础之上,督促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具体做法是:
1.加强学习交流,先培养出一批带头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内部交流、邀请领导专家进行指导的途径,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
2.采取传帮带、结对子的方法,利用骨干的引领,实现人人上好高效课,人人都是课改名师。
3.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教研研究和课题工作,对课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的突破。
目前,我校教师信心满怀正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教师自己这个目标而努力。学校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师们通过努力,学生们的表现令人欣慰,学生们更加热爱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们也找到了成就感,更加热爱学生、热爱教学,是我校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为此都值得!
篇7:课改阶段性总结
《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是道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考虑该专业以交通行业为依托以及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并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学生熟悉常规检测仪器的操作以及测设方面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解决现场工程放样的能力。
一、课程改革的目的:
《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通过课程改革,要求达到如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掌握公路与桥梁检测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步骤,能够检测各种工程项目,并进行相应数据处理
2、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团队协作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的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3、方法能力:具备独立学习和尝试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二)知识目标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及相关知识,掌握路面尺寸、压实度、平整度、承载能力检测等相关公路及桥梁检测方法。使学生具有进一步通过自学获取本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毕业后若干年顺利通过检测师资格考试作好知识储备。
(三)素质目标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文精神。
3、具备自尊自强、自爱自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4、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良好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态度。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课程改革的意义:
课程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不仅创新出一批具有全国领先的教材、讲义、先进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出真真正正适合道路桥梁工作的一线人才,并最终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因此,一门课程改革已不仅仅是某一方向和领域的成功,更是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提升和深刻实施。
三、课程改革的进展状况:
根据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改革进度计划表的计划安排,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改革已按计划完成所有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已完成,并进行了实操考核。笔试考试内容已出。
课改小组完成了如下工作:
1、深入企业,调查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的工作岗位和胜任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根据调查结构重新修订和合理调整了教学大纲,收集并整理路桥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检测技术规范及具体实施实体项目中的检测资料作为项目改造的基础资料。
2、新建了检测教学一体化教室(200)。结合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进行一体化教学,深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3、大力推行教学方法改革,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并结合校内外实践基地,和调查走访企业获得的第一手实体工程项目资料,同时结合学院现有的场地条件和教学仪器及器材,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并根据此项目化课程设计进行项目化教学。
4、课堂教学采用小组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操作,通过一个具体的任务完成,让学生自己总结和体会每一堂课获得了什么,真正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课堂问题解决的过程。最终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四、课程改革的效果:
通过现阶段上述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通过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掌握了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的技能,还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效果。开创了以赛代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2、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检测的能力,而且使任课老师对于工程检测课程的理解和把握有了质的飞跃,并且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学科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解决现场工程放样的能力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上来。
篇8:课改阶段性总结
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并且能够积极长期的参与其中,除了教师设计符合学生情趣,适合小学生讨论展示,还有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合适的评价,让学生每天能看到自己展示的成果,使学生每天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和展示中,那就要把学生每天的积分能够显示出来。
从下周开始,我们将做如下改动:
1.每班张贴“小组展示得分榜”,并指定学生每堂课结束后,把展示积分记录在得分榜上。
2.展示评分满分10分,教师在打分时,一般分值应在9-10分之间,不可让积分错的太多。平常教师要权衡各组实力的强弱,注意均衡发展。
3.对点评有创新的,要多加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板书加分。满分1分,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排版布局及创新能力。
4.小组的每周积分一周统计一次,然后量化到全校小组考核积分当中,展示积分本班第一名的加2分,依次加1.8分、1.6分和1.4分。对于没有公布展示积分的班级,每组加1.4分。
篇9:课改阶段性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县全面推进已经一个多月了,小南海初中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课改实验教师和七年级新生共同谱写了小南海初中教育教学的新篇章。为了使今后课改之路走得更好,我们记录了以下一些体会与感受、困惑与思考:
一、 课程改革带来了核爆般的裂变
㈠、管理之变:变盲目为科学,化形式为务实,
1、学校管理
纵观以往学校的管理工作,往往只讲形式,不讲内容;只见计划,不见落实。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不仅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意见》、《新课程改革校本培训计划》、《新课程集体备课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明确工作要求、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层层把关、层层落实,层层推进,工作针对性极强,营造了浓厚的课改氛围。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富有实效,对学校整体、其他年级、非实验教师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班级管理
从前一阶段来看,班主任工作是课改的一个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各班教室更美了:
七年级的十个班主任都能在教室环境布置上下功夫,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一走进七年级的教室,课改的气息就能迎面扑来,班风由“合作、探究”代替了以往的“勤奋、守纪”,学习园地也变成了成功展示台。七(9)班还设立了“班级图书角”,把学生手中的课外书集中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七(10)班墙上还挂着一只写有“畅所欲言”的小箱,又多了一条师生交流的渠道。在教室环境布置评比中,七年级各班在三个年级中脱颖而出。
⑵、管理方法更活了:
班级管理上倡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很多班级推行了“班务承包责任制”,把班务工作细化为几十个岗位,如“讲台长、收发员、图书馆长”等,明确其职责范围,竞聘上岗。通过这种形式,班务工作落实到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也缩短了进初中的适应期。
⑶、班主任更亲切了:
班主任能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积极地看,耐心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像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各班主任都在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表扬多了,批评少了,言语亲切了。
⑷、班级的活动更多了:
单调、重复的作业少了,学生的负担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锻炼了自己。
㈡、教师之变:变单干为合作,化传授为引导,
新课程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师个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地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个的教师不能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针对这一方面的情况,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分学科组织了九个学科备课组,由备课组长制定备课和听课、评课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每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讨论备课情况,并及时交流上周教学情况,重视教学反思,做到“不议不谈,不进课堂”,并认真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每组两周一次公开教学,听课、评课。学校开放七年级课堂,提倡教师之间随堂听课。由于新课程综合性加大,又没有以往常用的教参,教师手头的教学用书也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因此现在到电脑室、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教师也多了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过去,讲台设在教室的中心,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讲台和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中心,久而久之,它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新课程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不再“居高临下”。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而是把自已当成学生的合作伙伴,碰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如果教师说错了,就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了架子,反而变得很轻松。这样,课堂上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正在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在这种氛围下,许多教师都说“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㈢、课堂之变:变静为动,化讲为学
走进七年级课堂,你很快就能发现,现在的课堂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要求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除发言、朗读外一般不充许学生讲话。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发言,提问,每堂课都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以往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现在经常是学生提出问题,又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争先恐后抢着发言的情况经常可以见到。
㈣、学生之变:变接受为探究,化被动为主动
虽然课改推进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但教师们普遍反映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很快。以前的学生最喜欢老师给他现成的答案,现在问题一出现,学生会说“让我们自己想”。
二、课程改革带来了困惑与思考
1、课改倡导小班化,可我校学额足,教室少,七年级各班学生数基本在60人左右,新教法的运用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2、课改在进行通知培训和学科培训之后,在实施阶段似乎全凭教师摸索,缺少专家指导,难免要走弯路,能否借老实验区的经验,减少一些盲目性,少做一些无用功呢?
3、实验教师普遍关注课改的评价与考核制度,都觉得心里没底,有后顾之忧,都希望评价制度能早一点出台。
4、个别教师的观念更新步子慢,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新的教学行为落实滞后,给整体工作的向前推进带来一定的阻力,此种现象怎么解决?
6、在教学中,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惟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较多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能落实。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
5、课改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教师更苦了,更累了,怎么才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小南海初中课改进程
第一周(8月31日-9月6日):
1、新课程改革动员会。
2、班主任培训会议。
第二周(9月7日-13日):
1、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大组成员会议在我校举行,我校姜华英老师开出观摩课。
2、七年级新生分发《学生行为规范手册》,并组织学习。
第三周(9月14日-20日):
1、语文教研员陶百妍老师来我校调研,七年级教师徐红军、徐雄军、徐建红开课。(17日)
2、完成并实施《课改实验方案》,并上交有关部门。
3、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课堂随堂听课。
4、召开七年级学生座谈会,并开展问卷调查。
5、新课程教学情况会诊
第四周(9月21日-27日):
1、七年级英语学科公开教学(徐宁老师)
2、继续进行课改会诊,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第五周(9月28日-10月5日):
1、初一语文、数学、科学教师备课会
2、初一教师撰写《基于网络教案》,参加县评比。
第六周(10月6日-11日):
1、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继续深入课堂听课。
2、教室环境布置评比。
第七周(10月12日-18日
1、七年级课改阶段性总结(分教学管理、德育实施、教科研,学科组工作与班主任工作三方面)
2、七年级班主任填写学生成长记录册。
3、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
时间:10月13日-15日
上课课题: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
上课教师:七年级语文学科组教师徐雄军、徐红军、徐建红(13日)
初二年级教师周巧红、付莉、徐明亮、叶琴燕(14日)
初三年级教师王红燕、吴建芳、汪振宇(15日)
篇10:课改阶段性总结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乡地处半山区,有2所私立园,12所点园,一半是在山区。教育环境较薄弱,在进行课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我们大力对教师以及家长进行宣传,取得理解和支持。先期由中心园进行课改的尝试,并逐渐带动全乡平原区点园,私立园进行探索,再逐渐渗透到山区的点园,学前班。并努力向先进园学习,更新课程观念,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中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
二.课改现阶段进行情况:
(一)加强学习,规范管理: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改培训,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组织教师复习巩固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福建幼儿园教育指南》,《福建幼儿园教育用书》,并订阅《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在集备时,全体教师一起学习,探讨,还创造条件,争取让教师多走出去,观摩先进园的优质课,学习先进的经验,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第二,我们还加强课改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中心园年轻的教师为骨干,成立课改教研组。建立巡课制度,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评比,检查,明确职责,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并互相探索,确保课改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以中心园为“龙头”,逐步向点园,私立园辐射。
中心园定期向各点园,私立园开放,并组织学习,指导,互相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三)立足本乡特点,对课改进行初步探索。
1.幼儿
一日生活安排作适当调整:
7:45—8:45(分区活动)8:45—9:30(早操,点心)
9:30—10:30(学习活动)10:30—11:00(户外活动,离园)
将早上点心提前到早操后,把两个集中活动的时间合在一起,便于教师灵活自主的支配活动,在有特殊活动生成时,允许教师自己作适当的调整,给教师更大的空间与弹性,使活动的安排更有创造性。
2.各课程内容的整合,教育方式的更新。
教育活动内容有教师预设的和幼儿自发生成的,吸收借鉴分科教学,主题活动,单元活动等课程类型,立足本园的实际特点,制定有弹性,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应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重视区角活动对孩子学习成长的重
要作用。
在进行课改过程中,更注重区角活动的安排,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讲话,创设丰富多样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教师在幼儿区角活动中,针对幼儿的需要差异,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4.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应同时存在,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园目前的环境较小,但教师还是力所能及为幼儿创造条件,同幼儿一起创设班级环境,并为幼儿留下更多空间,让幼儿发挥想象,自主创设,从学习,活动,展示成果和作品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的教育功能。
5.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
在进行课改过程中,如何利用家长,社区资源也是很关键的。我园改变以往单纯的由教师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而改变为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争取家长在物质材料上的支持,知识经验
的帮助与教育经验上的分享。
6.注重评价。
首先,在幼儿发展评价上,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即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情况,也关注发现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潜能。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多注重幼儿的纵向评价,并同家长一起做好《幼儿发展评估手册》的记录评价,收集幼儿的一些有进步的作品,作好幼儿成长记录。
其次,在教师发展评价上,注重师德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以鼓励和发现为主,客观地评价教师的素质。
7.进行教学反思,注重经验积累。
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教学反思的进行。在每个活动的结束,都多本次活动进行反思,并贯彻到下一次活动或区角活动中。在每次集备中,认真开展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成进步,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在前一阶段的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师专业不对口;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还不能充分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在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方面,同家长的沟通还不够等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本乡幼教特点,根据《规程》和《指南》的要求,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和调整,使我乡的幼教课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11:课改阶段性总结
在前一阶段的数学新教材实验中,我们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学习、理解、使用并验证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不断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进程。通过一阶段的实验,教师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变化,教师明确了数学的价值所在,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等的发展;由注重学习的结果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从而带动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我们在使用这套教材时,遵循共同研讨取长补短的原则,对一年级数学新教材作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谈谈我们一年级教研组教改以来遇到的问题、做法及体会等:
一、遇到的新困惑。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材存在着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便。如:
1.教材把1—5的书写安排在一起,这对刚刚学会拿笔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有些插图编排有些零乱,不利于学生观察。
3.有些练习题难度较大,如50页11题数圆形的个数,空间感很强,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较难。
4.8和9分成几和几合在一起教学,学生也容易混淆等。
5.学生生活经验参差不齐,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题正确率差异较大。
6.相应的教学软件、教具学具等不配套,班级多、教具少,老师演示、学生全员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要少,学具准备较困难。
7.学生年龄小,班额太大,实行小组探讨、合作交流有一定的难度,这也给课程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
二、我们的做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实践,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这一点,我们全体教师达成共识,采取多种新的措施和方法,加强新教材使用的教学研究,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首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注意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既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又淡化对教材的依赖,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创设活动,提供机会,促进学生情感愉快、态度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新路子。教材多用故事或精彩的生活画面引入,紧密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儿童的天真世界。如:学习数字1—10的认识时,插图是儿童喜欢的野生动物园、值日生、和平鸽等,这些色彩明丽的插图,不仅能吸引学生去观察,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数学学科的综合性。这样,就使得数学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而不在是孤立存在的单一数学知识。如新教材把4、5的组成分开来教学,而把6、7的组成,8、9的组成合着学,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完全可以发挥老师的创造性,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灵活安排,不必今天讲4的组成,明天讲5的组成。
其次,我们加强集体备课,采取先个人,再集体,最后再个人的备课方式,每个教师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分别备出某一单元或几课时的教案,然后利用每周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说课,本备课组教师听后找出优点和不足,共同修改,形成教案。每位教师在使用这一教案时,再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要,在教案一边进行修改补充,体现自身的特点和创造性。这样我们的备课真正代表了一个备课组的水平,促使每个教师都能精心钻研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最后,我们注意加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断交流对新教材使用的认识、体会和教法。如:新教材的每一课时都有生动活泼的主题图,我们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自编故事或发现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在教学7、8、9可以分成几和几时,我们决定放手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想怎样分就怎样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个性,又挖掘了学生创造潜能。再如教材中根据不同内容分别安排了“想一想”“做一做”“摆一摆”“填一填”“认一认”“涂一涂”“分一分”“比一比”“说一说”等题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流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操作、实验、探究,使学生在获得良好体验的同时,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积累学习方法。
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能够使教师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真正达到用中学,学中用,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不只是进行数学教学,而且在进行数学教育。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走向成熟、日臻完善。
二〇xx年一月三日
篇12:课改阶段性总结
这一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全体师生负重拼搏,各项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开展,取得一定成果。教研室狠抓课程改革,坚持“高效课堂”实施,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日趋实效。
现将学校这一阶段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高效”课堂,开展教师学习活动
1.各学科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要将课标内容融汇贯通,特别是斟酌“三维目标”与学生实际的结合;
2.研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保障新模式的实施
组织教研组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容,将理论转化为各个学科具体实施。
二、开展人人参与的达标课活动
首先,此次听评课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水平,同时也增强了教师比拼精神。
其次,加强了备课组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有些老师宁愿调课也要参加听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教师在评课方面。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的评课,既显示了老师们听课的水平——因为听课也是需要准备的,也显示了学科组老师们之间互相帮助和团结共进的和谐气氛。
第四,调动教师积极反思。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我们的授课老师在评课之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抓住亮点,发现问题,反思失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有的老师的反思的非常实在,非常到位。
三、开展“课改论坛”活动
教研组长组织、主持,每周一位教师主讲,其他老师用心倾听,记录并积极发言、讨论。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有效解决教学教改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分享教师们的优点和好的思想、方法。主讲教师上交了材料,其他老师用心做了学习笔记。
四、部分教研组立项进行课题研究。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研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开拓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将认真学习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转变观念,苦练内功,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篇13:课改阶段性总结
新年伊始,改革的春风敲开了我校的课改之门。这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为了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我校本期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召开了三次课改专题会议。第一次会议是“课改部署行政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本学期的课改工作。报名完毕,学生到位,随即召开了“课改组长会议”。确定了学校的课改团队,明确了语、数、英、艺体课改组长的职责。2月14日至2月15日召开了“课改团队会议”,李小琼校长向课改团队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阐述了课改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求。蒋旭玲主任对课改团队的全体成员进行了有关课改方面的培训。
在这个历程中,课改团队遇到了了很多困难。首先是教室配备的问题。教室要全部配置多媒体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在小黑板、课桌椅、纸张等配置上尽量满足教师。其次是课改团队不知道如何具体去操作。解决这个问题是重中之重,我们带领课改团队分批前往课改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学习。从中我们借鉴了他们的经验,确定了自己的课堂模式:目标导学展示提升。最后是导学案的问题,教导室根据课堂模式统一设计了导学案模板。先分组分人分内容备课形成“初案”;再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课改团队集体备课形成“共案”;然后经分管年级领导审核后,用A4纸打印所需要的份数发给老师,老师再在导学案上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个案”;上课时续备,形成“续案”;课后补备,形成“补案”。
在这一个多月的尝试中,我们的课改年级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座位的编排,每个班或4个,或6个,或8个学生分为一个团队,每个学生团队有固定的名称。教室墙壁上有评价学生团队的评价表,每天对学生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价,每周评出最佳团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刚开始改变座位编排时,课改老师天天围着教导室叫苦,说什么纪律难维持、学生开小差等等。
现在课改教师已经改变了这种看法,觉得分组学习确实好处多。其次是改变了教师的满堂言,学生开始走向了讲台。第一次听彭炜伟老师的课,我们明显感到座位是变了,可授课的方式一点都没变,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第二次听她的课,我们发现学生愿意交流,敢于上台展示,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们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课堂模式。到目前为止我校的课改可用:“三六三”来概括。三个目的:发展学生素质,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效率。六个改变: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功能的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三个环节:自主求知---合作探---展示提升。
课改在我校才刚刚开始,常言说“初生之物其形必丑”。在课改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
1.教师对课改文件学得还不够深、不够细,有的教师不知道“纲要”具体目标中的六个转变,没有认真学习学科“标准”。
2.少数教师不能自如地驾驭新课堂,处理不好“收”与“放”的关系。
3.少数教师不会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仍然照本宣科。
4.个别教师处理不好培养能力和学习知识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工作离课改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我校的课改模式,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篇14:小学课改总结
高效课堂的直接受益者是老师和学生。他们因课改而改变,因课改而成长。看到初中课改初显成效,我心痒痒,准备跃跃欲试。
国庆节后,我决定将初中的高效课堂正式引进课堂。首先,大幅度调整座位。我一改过去传统习惯,在班上实行小组责任制,把班上60人分成十个小组,为了保证每个小组实力相当,我忍痛割爱,把徐婷、徐兰兰等一批优秀的学生安排到了最后几排,并且在每组中选出三名组长,分别分管作业,背书及纪律。其二,我在黑板上用水粉画了一个班级考核表,每天给各组的各方面情况记录得分情况。评判贯穿到学生进校园后的每一堂课乃至课外的表现。每周累计一次,角逐出前后三名,优胜组有奖励,不理想的组要受到惩罚。课堂上,我鼓励大家都开口说,能说到一小点也加分。从那以后,上课发言的人多了。人人都想为自己小组争光。拿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来说,话题是围绕美丽的秋天来说。同学们先是小组讨论,然后选优秀代表发言,结果真是令人大为称赏,尤其是学生讨论的内容竟然远远超出我的预想。他们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的眼前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秋景图,这是学生呈现给我的盛宴,他们把秋景描绘得多么出色呀,我仿佛置身于其中。一个个发生在秋季的有趣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高效课堂会不断焕发生机。而我和我的学生也会不断成长。
篇15:小学课改总结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了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团队的辐射作用,学校在4月份开展了数学拉练课。本次拉练课共有5位老师参与。每一位老师的上课内容要经过自备,年级组集备,反复推敲然后在课堂上实施,可以说每一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自我风格的展示。
本次参赛的老师既有经验丰富,稳扎稳打的老教师,也有初出茅庐,理念先进的年轻教师,不同的老师展示了不同的风格。
田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充满了魅力,消除了学生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让课堂成为师生合作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氛围。寥寥数语让学生领略了老师的幽默和睿智。
董老师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算一算”“趣味练习”等系列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申老师在情境图上作了巧妙的处理,抛弃了书上比山的高度,采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家用电器的价钱,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很容易比较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较的方法。
王老师虽然年近五十,但仍然虚心学习白板技术,在课堂上大胆尝试,先进的技术手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听课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从本节课中可见王老师平时的训练是到位的。
李老师一直是我校的高段教师,他对教材的掌握,对教材的挖掘,对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层层深入地对学生指导。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数学拉练课已经圆满结束。虽然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也看到我们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1.我们情境的设置没有起到真正起到让孩子产生学习需要的效果,为了情境而情境。
2.我们的教师不够放手,在课堂上,仍是学生跟着老师走。
3.教师的应试教育比较强,特别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4.教师提出的问题缺少一定的思考价值。以上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索,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篇16:小学课改总结
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在区教委、文龙学区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申报的课改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提高教育质量十条要求、打造卓越课堂计划及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开展,重在在“深化”和“拓展”上狠下功夫。现就本期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所做的重点工作:
本学期我校在总结分析上学年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了原有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根据新学年任务和学校薄弱环节加强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了课程,特别注重了课辅活动的设置,在新课程计划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对教师履行教学常规的监管、指导和总结。
(二)加强新课标培训学习。学校为每位教师订了课标,开学之前,尽量多安排教师参加市级和区级培训,其中市级培训2人,音、体、美、英语和语数一年级学科教师全员参加了区级培训。在校内,学校组织各学科参加了区级以上培训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分解课标内容,承担再培训任务,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中较系统地培训了教师。使全体任课教师在较短时间里较好掌握了本学科新课标精神,为深化课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加强新进校教师培训。本学年新进校教师6人,开学前学校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开学第一天举行了新老教师结对帮
扶仪式,为新进校教师和老教师都制定了为期一年的任务。
(四)抓全员“同课异构”活动有效性。学校继续坚持综合组教师分学科分课类,语数教师分年级分学科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每位教师提前上交上课时间、内容,分管年级行政领导坚持监督和听课,坚持参加讨论,教师必须写出总结,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五)认真贯彻落实市教委“提质十条”精神。学校及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市教委“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视频会议精神,分两次集中逐条学习了“提质十条”。学校制定了实施方案,找差距添措施,各项措施正在有序落实实施。
(六)积极推进区教委课改三年行动计划学校项目。我校申报的项目是《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学年初将项目与学校课改、教科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认真制定了学年计划,定期召开项目主研人员会,在教师中定期总结,增强教师对项目实施的认同感,更有序地开展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七)继续做好课改接待交流和“走出去请进来”培训工作。本期学校分3批次邀请了区教科所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课改工作;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专家来校对课改进行了诊断把脉,提出了新进一步深化课改的方案;接待了市“国培”品德与生活(社会)脱产培训班、涪陵区第一小学、武隆鸭江小学等区外同行来校课改交流53人/次;承办了区教科所语文、英语2次区级教研活动;安排了“国培”脱产3个月培训4人,短期培训2人,网络培训5人,24人/次到区外的主城和武隆听课和到学校参观学习,128人/次参加了区内培训、教研活动和送课送讲座活动。
(八)继续加强课题研究。本期,我校《农村小学“三导十主题”习惯养成策略研究》成功申报市级课题,有4个区级课题已经申请结题,目前有在研校级小课题7个,区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1个。学校定期召开课题组会,安排、检查、总结课题研究进展,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二、取得的成绩。
(一)教师对课程设置的严肃性、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
(二)大多数教师基本掌握了新课标的基本内容和与旧课标的区别,并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实践;
(三)教师对减负提质,课堂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对打造卓越课堂有了一定的认同感。
(四)在课堂教学中,在校本教研中做课题,在课题的统领下,开展教研活动,深化课改本期有了新的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一)2-6年级班额仍然较大,对推进课堂教学课改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由于活动场地小,无多功能室对实施新课程计划和实施新课标影响较大。
(三)课改的亮点和打造拔尖知名教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精细化管理不够。
下学期,在区教委、区教科所、学区的领导下,学校将紧紧围绕
课改三年行动计划和构建卓越课堂实施方案开展好各项工作,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加强过程检查、指导和总结,提高各项活动的有效性。
篇17:小学课改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使我们对自身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认识和定位。为此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工作总要求,即“以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深化课堂教学为重点,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切实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努力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结合我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组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文件、教学理论如《新课程标准》《学习资料选编》等。通过学习,大家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增强了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并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集体备课,并且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在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中,大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努力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尝试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多方面的进步。
二、强化常规要求,规范教学工作
1、全组老师遵照教学常规要求,规范自己的教学工作,大家认真分析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年级的英语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低年级着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书写习惯的的指导和培养。高年级则注重读书读写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引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方面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在能力题方面的创新思维和考试心理的稳定,在教学中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个别辅导的契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运用能力。
2、认真设计导学案,我们英语组里的几位老师认真研究英语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导学案的“导”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从导学案中达到预习新知的目的。
3、我们鼓励学生在校内、校外主动地接触英语,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以及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培养他们对英语的爱好和兴趣。
三、落实各年级教学目标,坚持课例研讨,打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各年级目标的落实
三年级是起始年级,学生都是“一张白纸”,对于课堂用语,学习习惯等都无从入手,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我们共同认真钻研教材,以趣味性为主旨,逐步形成了本组的特色——课堂容量丰富、学生听课习惯好,兴趣浓。
四年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侧重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
五年级侧重于中、高年级衔接教学的研究,及学生对语法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2、积极课例研讨,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都能进行认真讨论,相互交流沟通,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再将交流出的经验、方法运用到课堂中,课后进行交流、揣摩,研究课的优缺及改进之处。这种教学经验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既促进了大家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大大增强了本组教师的凝聚力。最终形成了自主学习--组内展示--全班展示--合作探究--点播指导--梳理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此一来即顺应了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又使大家走上了教学研究之路,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们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统一单元试卷、习题练习,做到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统一,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课课通、单元清,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课改让师生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1、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为此,本学期,我组共安排公开课4次,其中“随堂课”3次、示范课1次、与镇其他学交流活动1次,参加是组织的教研活动一次,我校辛培泉老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英语口语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杨艳艳老师参加了市五项全能大比武,取得较好成绩,老师们在组内形成了“比、赶、学”的良好氛围。大家在积极学习教学理论的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的优化,情境的创设等方面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2、经常进行“观课议课”活动,让讲课老师能“一课一得”,发现自己课中特色的地方,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虚心接受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取长补短,探讨教学得失,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3、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小组合作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课堂参与的机会,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上有困难的群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关注与扶持,课堂上学生们都有事可做,精力也集中了,课堂效益有了很大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1、活学活用,新课改让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是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特点,且学生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拘泥于模式,要灵活进行课堂教学。
2、设置灵活的评价机制,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价经验,结合本学科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扎实开展教学反思。
回首一年,忙忙碌碌,却也脚踏实地,忙碌中感觉踏实,辛苦中留下回味,不断激励我们奋进,勤勉播种了收获。如果说过去的一年里面,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一点进步,这和领导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分不开,今后的工作还等待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在新的一年里,我组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创新的工作思路,踏实的教研作风去迎接全新的挑战。
★ 课改工作计划
★ 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 个人课改工作计划
★ 课改工作计划总结
【小学课改阶段性总结(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教师课改工作计划2023-02-14
课改研究工作计划2022-07-09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2022-10-14
学校新课改工作总结2022-05-04
老师课改工作总结2022-09-20
秋中心小学教学工作总结2022-05-07
数学课改的工作总结2023-01-02
小学课改论文2022-05-07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2023-05-20
教师新课改总做总结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