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桂林的导游词

时间:2022-08-12 07:57:54 导游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于广西桂林的导游词(共8篇)由网友“金橘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关于广西桂林的导游词,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关于广西桂林的导游词

篇1:广西桂林导游词

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古镇始建于公元220___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20___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

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大圩还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古镇始建于公元220___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古镇现在还保留着许多竹编作坊、草鞋作坊、传统的丧葬用品店、草医诊室、老理发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始建于明的单拱石桥万寿桥,仍雄跨镇南;清代建筑的高祖庙、汉皇庙和广东、湖南、江西会馆等,以及长达5里的青石板路,镇上的青砖青瓦楼房,都成为古老圩镇的见证。

大圩镇中的民居建筑南低北高,临江依山而建,多为三进、四进式建筑,外通码头、巷道,内通商业古街。

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后院临江并建厨房和厕所,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

石板路旁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后院临江并建厨房和厕所,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到大圩,万寿桥是必去的地方。万寿桥诗建于明代,是一座石块砌起的石拱桥,桥面的石头已被磨得溜光发亮,间杂些许小草,古朴自然。桥的西面是漓江,是欣赏漓江及对岸螺蛳山的极佳位置。

篇2:广西桂林导游词

芦笛岩 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现洞内存历代壁画77则。自1959年发现并开发后,如今已建有餐厅、茶室、水榭、湖池、曲桥,并设游船,广植花木,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桂林时必至的旅游热点。

芦笛岩所在的光明山, 从前叫毛毛头山。原来半山腰只有一个小洞口, 仅容一人进出, 山坡上又长满芦荻草, 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临桂县志》里, 记载了光明山, 但是没有说山腰有岩洞。洞内保存有自唐贞元八年(792年)以来的壁书70余则, 大部分是用墨笔在洞壁上书写的题名纪游。这些壁书表明, 芦笛岩并非亘古无人知晓。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这个灵巧之洞, 可是人们长期以来秘而不宣。

“芦笛岩头枷锁破, 桃花源内仙灵唱。”(郭沫若《满江红·咏芦笛岩》)解放以后, 人们生活安定, 用不着避难了, 便道出了芦笛岩的秘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况, 经过勘测建设, 于1962年正式开放。因为洞口附近生长着芦荻草, 据说可以做成笛子, 取名芦笛岩。

芦笛岩是一个囊状的岩洞, 进口与出口相邻, 进洞处为原来的天然洞口,出洞处是开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 游程约500米。岩洞是70余万年前, 地下水沿着岩石的破碎带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 是在岩洞形成以后, 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 顺着岩石裂隙流出, 水份蒸发, 碳酸盐类沉淀结晶, 逐渐堆积而成, 千态万状态, 琳琅满目。

芦笛岩的特点是洞中滴水多, 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成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别多。游人进洞, 在林立的石柱缝隙中间转来转去, 加上彩色灯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熊瑾玎《赞芦笛洞》诗, 作了生动的描写:

桂林岩洞多灵巧, 芦笛新开巧不同。

异彩缤纷今古自, 奇踪探索忘西东。

初临绝壁悬崖上, 似入琼楼玉宇中。

莫怪吾华常自傲, 世间那有此仙宫。

诗人极力赞美芦笛岩, 将它引为我们中华的骄傲。

芦笛岩的景观, 不仅精致美观, 而且珠联壁合。满洞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等, 好似象牙雕刻, 仿佛黄杨木雕, 美观异常, 被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

我们游览芦笛岩, 能够欣赏到许多美妙的景致。

花桥 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 桥畔繁花似锦, 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 故名花桥。

七星岩 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 岩洞长约1100米, 宽处50米, 最高处20米。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 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该岩本为地下河床, 后因地壳变动,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为岩洞, 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入, 溶解石灰岩, 并不断在洞内结晶, 从而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形成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致。七星岩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普陀山 位于七星公园内, 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因唐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 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风洞, 数九寒天, 外冒暖气; 盛夏酷暑, 凉风习习。山上芳草如茵, 翠柏浓郁, 古木参天。从山门拾级而上, 蝉噪鸟鸣, 林静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 飞檐门拱, 琉璃朱饰, 素负盛名。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 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 往右继续登山, 则有为抗日捐躯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普陀山有历代石刻100余件, 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门 在普陀南麓, 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门, 是仿亭式的建筑, 由一堵通花矮墙分隔着山体与平地, 中间开一个圆形拱门, 上面是硬脊翘檐坡顶, 绿色琉璃瓦, 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26.8平方米。门上悬挂着“普陀山”的匾额,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分挂两侧, 整个山门掩映于古树浓荫之中, 显得更加清幽、寂静。

摘星亭 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 单檐、8柱8角, 混凝土结构, 长宽各5.2米, 高6.5米, 面积27.04平方米, 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 立于亭上, 可以旷观。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 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老人诸山及清澈的漓江; 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 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护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门东侧。1974年兴建, 以保护同刻在阴阳两面的唐颜真卿书“逍遥楼”和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珍贵石刻, 故名护碑亭。因“逍遥楼”出自大家手笔, 碑亭又被称作“逍遥亭”。亭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30.6平方米, 为钢筋水泥结构的4柱、单檐、绿瓦仿古建筑, 简朴、典雅, 不与名碑争胜, 兼有护碑、会景的作用。步入碑亭, 欣赏书法艺术, 浏览方志资料, 兼得园林胜景之趣, 实在是赏心的乐事。亭内原来还有明包裕《重修广西省城碑记》, 现已他移。

文昌亭 在普陀山半山腰, “超杜净境”右侧, 名取文运昌盛之意, 因处浓荫耸翠之间, 又名“拥翠亭”, 为重檐、尖顶8角亭。原建于明, 有楼, 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 长宽各5.7米, 面积32.4平方米。亭北邻小蓬莱, 东为普陀精舍, 西、南有矮墙栏杆, 是凭眺佳处。

元风洞 古称玄风洞, 俗称劳动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 洞口西向, 高3~24米, 宽2~15米, 深250米, 面积1945平方米。元风洞与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 形成空气对流, 洞口有一股强劲气流, 洞内空气清新。由于日照, 山体热量的聚散, 山洞的气温终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温度, 夏日最高达39℃, 冬天最低-5℃。洞内外温度相差15℃左右。洞内题刻的“温凉别况”以及田汝成的《游记》中“冬时温如火, 盖阳伏之征也”的记载, 准确地概括了元风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及其原因。宋诗人赵少隐曾在洞口建“来风亭”, 明吕调阳曾筑“七星庵”, 清改为“大贤庵”, 现已无存。

篇3:广西桂林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这次来参观桂林的山和水,我是这次的导游,如果我有不足的地方,那就请大家多多指教!

接下来我们要观赏的是漓江,漓江呢是桂林非常重要的地方,如果要去桂林就必须要去漓江。好,现在我们往这边看,漓江的水有三个特点,一个是静,一个是清,一个是绿,漓江的水竟然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竟然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竟然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朋友们,也许你们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但它们都不能和漓江相比啊!

看完了水,我们就应该看山了。桂林的山也有三个特点,是奇、秀、险,为什么奇呢?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为什么秀呢?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为什么险呢?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桂林多美啊!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篇4:广西桂林导游词

Hallo,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带你们游览桂林,看看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大家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点也不假,桂林的山很有特点哦。桂林的山和其他地方不同,不是绵延起伏的,而是突兀的孤立在那里,像一棵棵拔地而起的竹笋。有时在田间地头,甚至人家的后院里都冒出一座小山。快看前面那座山,很特别吧,那就是有名的象鼻山。这座山的形状像一头巨象在用鼻子喝水,象鼻子深深的扎进水里。

游客们,说到桂林的水也就是漓江的水了。我们的小船现在就漂浮在漓江水面上。看,漓江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没有一点儿波纹,也感觉不到小船在移动;漓江的水清得像一块玻璃,可以看得见水里的水草和游来游去的小鱼小虾。非常美丽吧。

游客们,桂林的美景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就简单介绍到这里。喜欢这里的,就来游一游吧。

篇5:广西桂林导游词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底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终于形成了神姿仙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

这些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又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

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 篇章。

桂林景致颇多。宋朝时期著名诗人范成大说好看的岩洞“有名可纪者三十余所,皆去城不过七八里,近者二三里,一日可以追至。”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主要有:漓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南溪山、尧山、独秀峰、七星岩、芦笛岩、甑皮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最为旅游者称道的则是阳朔的田园风光,还有阳朔西街的异国风情。周县的主要景观有:龙脊梯田、龙胜温泉、猫儿山探险。

广西桂林导游词

桂林市(壮语:Gveilinz Si)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东、北与湖南省相邻。湘桂铁路与漓江纵贯,有321、322、323三条国道穿过。桂林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北接湖南贵州,西面与南面与柳州市相连,东面与贺州市毗邻,区位条件非常优越。桂林市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桂林市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毫米,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时以上,平均温度19°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秦始皇公元前2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在距今约一万年前,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夏商周时期 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前214年)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现在的桂林市。当时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于桂平市西南。汉元鼎六年(前1,一说元鼎四年,公元前1) 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改属始安侯国。三国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为桂州。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 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 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 属静江节度。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756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西道治邕州,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

五代十国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9(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

桂林市元属于湖广行省,后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1911年为广西省会。1914年(一说19) 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1945年7月 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 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日、1983年10月8日,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1990年2月3日,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12月22日,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1月18日,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

篇6:广西桂林导游词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底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终于形成了神姿仙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

这些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又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

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 篇章。

桂林景致颇多。宋朝时期著名诗人范成大说好看的岩洞“有名可纪者三十余所,皆去城不过七八里,近者二三里,一日可以追至。”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主要有:漓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南溪山、尧山、独秀峰、七星岩、芦笛岩、甑皮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最为旅游者称道的则是阳朔的田园风光,还有阳朔西街的异国风情。周县的主要景观有:龙脊梯田、龙胜温泉、猫儿山探险。

篇7:广西桂林导游词

桂林市(壮语:Gveilinz Si)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东、北与湖南省相邻。湘桂铁路与漓江纵贯,有321、322、323三条国道穿过。桂林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北接湖南贵州,西面与南面与柳州市相连,东面与贺州市毗邻,区位条件非常优越。桂林市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桂林市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毫米,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时以上,平均温度19°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秦始皇公元前2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在距今约一万年前,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夏商周时期 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前214年)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现在的桂林市。当时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于桂平市西南。汉元鼎六年(前1,一说元鼎四年,公元前1) 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改属始安侯国。三国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为桂州。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 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 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 属静江节度。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756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西道治邕州,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

五代十国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9(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

桂林市元属于湖广行省,后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1911年为广西省会。1914年(一说19) 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1945年7月 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 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日、1983年10月8日,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1990年2月3日,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12月22日,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1月18日,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

篇8:广西桂林导游词

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代的城池、石刻、墓址、遗迹比比皆是,而且人文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独特。保留完好的近代名人故居,是桂林翔实而珍贵的历史写照。

桂林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

素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我们祖国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以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旖旎风光,“山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迷人景色,使得古今中外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叹服、为之动情。

桂林石山平地拔起,姿态奇异,像老人、骆驼、骑马、象鼻、独秀、童诸山都惟妙惟肖。石山、峰丛、峰林、孤峰、星罗棋布,疏密有致,森列无际。清澄的漓江及其支流萦绕回环于秀峦奇峰之间,从桂林至阳朔的漓江两岸,峰峦峭拔连绵,绿水平滑如镜。著名的胜景有漓江烟雨、南溪新霁、西峰夕照、阳江秋月、桂岭晴岚、黄布倒影、尧山冬雪、东岭朝霞等。

桂林无山不洞,两千多岩洞大都有奇异洞景。阳朔月亮山、穿山月岩、会仙月峰等高悬碧空;水月洞、龙隐洞、冠岩等低浮水面;碧莲洞、隐山洞群洞相连;芦笛岩、七星岩深邃幽长;龙泉洞溪流平缓,宜乘船游玩;安吉岩水声震耳,宜寻险探胜,洞内石乳、石笋、石幔、石柱、石花、石莲等缤纷幻丽、琳琅满目。吸水石、假山石在山脚、水畔、洞口、地下广泛分布。怪异奇巧的山石更是到处可见,著名的如试剑石、芙蓉石等。

多彩多姿的漓江翠竹、金银丹桂、盘根古榕、南国红豆、石山植物被等使山水充满生机。这里有国家规定保护的珍贵动物有12种之多,竹筏鹭鸶捕鱼、野鸭群游江面、白鹭高峰飞翔、猴群绝壁戏水等均是漓江常见景象。

2022广西桂林高考作文

桂林历史导游词作文

广西桂林高考作文

桂林导游词范文3篇

桂林刘三姐大观园景区导游词

靖江王府导游词

5分钟广西概况导游词

广西旅游景点导游词

美丽的龙脊梯田作文

龙脊梯田作文350字

关于广西桂林的导游词
《关于广西桂林的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广西桂林的导游词(共8篇)】相关文章:

桂林景区项目策划书2023-03-07

广西聚龙潭的导游词2022-05-12

的广西龙胜梯田导游词2023-10-01

广西优秀作文2023-06-12

阳朔介绍导游词2022-11-07

关于广西的导游词2023-06-21

阳朔旅游导游词2023-09-16

桂林游记五年级作文500字2024-02-10

关于广西西街的导游词2023-11-20

七星公园导游词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