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时间:2023-02-25 08:06:29 演讲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共13篇)由网友“二七不八”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篇1: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爱书法,因为它是我国一门独特的艺术;我爱书法,因为它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株永盛不衰的奇葩。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令后人景仰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他们以及他们的书法艺术作品在历史的星河中熠熠生辉,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我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爷爷写毛笔字。爷爷在兴致勃勃地写字,我总是痴痴地看着,那些字或挺拔如峰或凝滑如脂,像一个个小生灵似的,跃动在我的眼前、脑海里……

到了九岁的时候,在爷爷的指导下,我也正式地握起来毛笔,写下来第一个“人”字,那是一个那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啊!我小心翼翼地摊开宣纸,磨磨砚墨,心情总算安定下来,又搔搔耳朵,蘸蘸墨汁,好不容易才用那只颤巍巍的小手,写下了第一个“人”字,看着这一个笔画倾斜却倾注了我全部爱恋的“人”字,再看看爷爷充满笑容的脸,我心里可高兴了。从此,怡人的墨香更吸引着我,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汉字更吸引着我,在周末或空余之时,我总会摊开纸,拿起我心爱的毛笔,在纸上“精描细写”。一握起笔很快我就与翰墨书香融为一体,物我浑然两忘,许多的不快乐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写完大字,我每每感到酣畅淋漓,心胸舒畅。在练字之余,我喜欢望着天空,看看天上的云朵和空中的飞鸟,想想仓颉造字,想想王羲之的《兰亭序》,沉醉在美好的遐想中,想着想着,那一朵朵浮云,一只只飞鸟与一个个美妙的汉字交叠在一起,幻化着……啊,书法艺术就是飘逸娴雅的云,就是灵动飞翔的鸟,我爱书法,我永远不会停下追寻美丽的书法艺术的脚步!

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练习书法,可以让我们心旷神怡;练习书法,可以帮助我们修身养性。

我爱书法,因为我认为它是一种美丽的笔尖艺术。我爱拿着毛笔在纸上写那苍劲有力的大字时的样子,我爱书写大字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更喜欢看笔尖在纸上画出的它们那优美的身姿……

篇2: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书画家、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的日子里,书法家石宝稳先生个人书法作品展隆重开展了。对此,我谨代表我自已及我的家人,对石宝稳先生表示热烈祝贺!对前来参加书法展的宾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和石宝稳先生是同乡同学。论辈份,他是我的大叔。早在50多年前,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在一个班里学习,共同度过了近难忘的在校生活。他的淳朴、稳重,踏实认真,给我留下了永远忘不掉的印象。我豪不夸张的告诉大家,石宝稳先生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高中,不仅在文化知识学习上数一数二,在书画艺术上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追求。正因如此,进入高中阶段,他的书画艺术就在全镇小有名气。当地供销社、学校生产队等,到处可以看到他画的宣传画和他书法作品。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先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德艺双馨的教育工作者。尽管我们有着各自工作岗位和不同的工作环境,但我们的交往一直没有断。在我的眼里,他正直做人的性格没有变;他追求进取,大胆探索艺术精神没有变;他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态度没有变。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里,他仍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我为有这样一个大叔感到光荣和自豪。

每年逢节假日,我们总要相聚,而且言必书法。我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实实在在得到了石宝稳先生的指导和帮助。我为身边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感到荣幸和知足。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把书品和人品联系到一起。我认为不无道理。石宝稳先生的书法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君子之风,恰恰体现了他的人格和品德。

我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石宝稳先生同广大书道同仁一样,正逢其时、得其志,一定能够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一定能够在服务社会上做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

篇3: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欣赏书法作品,常常不能脱离汉字表达的内容;但是书法是以非具象的形式表现种.种意境和情趣的,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书法离不开字体,字体也受书法的影响。从书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欣赏还是书写创作,似乎都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汉字字体从秦代小篆到汉代隶书的演变,是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甲骨文到小篆,都是线条结构的形态,隶书在形体上突破了线条结构,改变了结字原则,有了不同的点画用笔。古今汉字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结构、用笔和章法的区别。其次,汉字字体演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新字体的出现,并不以旧字体的消亡为前提,新旧可以共处。所以,越到后来,字体的品式越多,书写的不同风格也越多。新旧字体共处,又因用途不同而在每个时代分成所谓正体和俗体。其三,各种书体的形成,都有一个草创、完善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草创时期不免稚拙,却有质朴的趣味;成熟时期显得典丽,也要有浑成的美感。后世的人,无论是欣赏或书写,各人爱好互有不同,可以各有选择,可以百家争鸣。但是切忌片面的门户之见。只要是结构、用笔和章法三者都结合得当的,都美,都有其艺术性,不过风格不同,艺术品位有所不同而已。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减省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干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延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到了唐代,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达到了高峰。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最为著名,加上元代的赵孟俯,被历来公认为四大楷书名家、他们的代表作品,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范本、例如颜体的《颜勤礼碑》、《大麻姑仙坛记》,其字雄壮;柳体的《玄秘塔》、《神策军碑》,其字挺拔;欧体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其字劲险;赵孟俯的《胆巴碑》、《妙严寺碑》,其字秀媚。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魏有许多著名的魏碑书体,厚重雄奇,是楷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龙门廿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

首先,要较深入的欣赏书法,得有两把刷子──「历史的刷子」与「书法的刷子」。历史的刷子包含了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书法的刷子则包含了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

篇4: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目录艺术简史历代书法艺术简史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历代书法

先秦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主要作品介绍: 1)殷 甲骨文 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2)西周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3)西周 毛公鼎铭文 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 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4)西周 散氏盘 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 5)东周 石鼓文 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主要作品: 1)泰山刻石 2)云梦睡虎秦简

汉代书法

汉代从公元前二零二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康有为曾说:“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 主要作品介绍: 1)马王堆帛书 2)西狭颂 3)埔阁颂 4)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5)鲜于璜碑: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6)礼器碑 :汉代隶书。全称为《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故又名《韩敕碑》。 7)曹全碑:汉代隶书。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 8)华山碑 :汉代隶书。全称《西岳华山庙碑》 9)史晨碑 :东汉隶书。碑体两面刻字,又名《史晨前后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庙碑》。 10)乙瑛碑 :汉代隶书。全称为《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153年) 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 11)石门颂 :汉代大型隶书摩崖石刻。全称为《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 12)衡方碑 :汉代隶书。 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魏晋书法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 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洵(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 1、钟繇(151-230) 其主要作品有: 1)宣示表 2)荐季直表 2、王羲之 (303-361) 其主要作品有: 1)乐毅论 2)黄庭经 3)兰亭序 4)快雪时晴帖 5)孔侍中帖 6)丧乱帖 7)十七帖 3、王献之(344-386) 其主要作品有: 1)洛神赋十三行:洛神赋(十三行) 2)鸭头丸帖 3)中秋帖 4、王洵(350 - 401) 其主要作品有: 1)伯远帖 东晋王洵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 《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被列为“三希”之三。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南北朝书法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此时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这是北朝。 北朝书法以碑刻为主,尤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敬使君碑》。此时书法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南朝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主要书法家及作品: 1、智永(南朝-隋唐) 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子,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他是严守家法的大书法家。他习字很刻苦。冯武《书法正传》说他住在吴兴永欣寺,几十年不下楼,临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给江东诸寺,各送一本。他用废的笔,埋起来象冢一样。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其主要作品有:《千字文》 ●魏碑代表作 1)爨宝子碑 2)爨龙颜碑 3)郑文公碑 4)始平公造像记 5)张猛龙碑 6)石门铭 7)瘗鹤铭 8)张黑女墓志铭 又名《张玄墓志》。 9)泰山金刚经 即《经石峪》,

唐代书法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局面,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著名碑刻:龙藏寺碑 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立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 碑在河北正定龙兴寺。楷书,碑阳30行,行50字,碑阴题名五列,左侧题名三列。 《龙藏寺碑》书法宽博和谐,其用笔细劲轻松,具有流动感和轻重变化,结体以方正为主,略呈扁形,左右开张,点画精丽而有法可循,给人以清爽匀称的感觉。此碑为隋代刻碑中的精品,对唐代书法,特别是唐初诸大家的影响甚大。 ●唐代著名书法家 1. 欧阳询(公元557-641) 其主要作品有: 1)化度寺碑 2)九成宫醴泉铭 3)虞恭公碑 4)张翰思鲈帖 5)皇甫诞碑 6)梦奠帖 2.虞世南(公元558-638) 虞世南传世的书迹有: 1)孔子庙堂碑 2)汝南公主墓志 3.褚遂良(公元596-658或659) 其主要代表有: 1) 倪宽赞 2)雁塔圣教序 3)阴符经 4.薛稷(公元649-713) 其主要作品: 信行禅师碑:唐李贞撰文,薛稷书,唐神龙二年(公元7)八月立。原石久佚,仅有清何绍基旧藏剪裱本,现存1800余字。此碑书法瘦劲妍媚,下开宋徽宗“瘦金书”之先河。清吴荷屋云:“用笔之妙,虽青琐瑶台合意之作亦不过是过。”此碑明显的汲取理褚书的特色,有一种清健娟秀的风韵。尤其是竖法的微曲轻勾,纯然是褚书的面目,然于笔的起落间又流露出自己的风格,不失为唐楷佳品。 5.陆柬之(公元1045-1105) 其主要作品: 文赋帖:行书,前李东阳篆“二陆文翰”,沈度隶“陆机文赋,陆柬之书”,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流传有绪。赵孟俯跋云:“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人之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稀耳。”此卷书法多自兰亭中来,超逸神俊。有跋云:“其戈波之法,虽得虞秘书而变化不拘,自成一体,殆有逼永和遗迹者矣。” 6.李邕(公元678-747) 其主要作品: 1)《岳麓寺碑》 2)李思训碑: 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 7.张旭 其主要作品: 1)肚痛帖 2)郎官石拄记: 亦称《郎官厅壁记》。 3)古诗四贴 4)终年帖 5)十五日帖 8.颜真卿(公元709-785) 其主要作品: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 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 2)多宝塔感应碑 3)颜勤礼碑 4)祭侄文稿 5)中兴颂: 全称《大唐中兴颂》。 6)麻姑仙坛记: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7)颜家庙碑: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 8)争座位稿: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 9)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然疑为伪托。 9.柳公权( 公元778-865) 1)金刚经 2)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 3)玄秘塔碑: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10.释怀素(公元725-785) 1)论书帖 2)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元7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 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 3)圣母帖 4)自叙帖 11.钟绍京 有《转轮王经》、《灵飞经》等作品传世。 其主要作品有:转轮王经 12.孙过庭(公元648-703) 其代表作有: 书谱: 是孙过庭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也是历代传颂的书法名作精品,它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孙过庭提出了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旁采意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宋米芾评道:“凡唐草得'二王 '法者,无出其右。” 《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湾。 13.李世民(公元599-649) 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 李世民“以书师虞世南”(《宣和书谱》),常与虞世南论书,并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这反映了唐太宗的书法观,亦是相当开放的。唐太宗书法师承魏晋,《书小史》称其“工隶书、飞白,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晋祠铭》为其书法杰作,当时各国使节都将精拓本带回去,广泛宣传。 主要作品 1) 温泉铭 2) 晋祠铭: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唐太宗撰文并书。 14.李白(公元701-762)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出生于此。虽然李白的书名为诗名所掩,但是在历代书史专著里仍然有着记载。宋黄山谷曾经评说:“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也说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可见作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写意情调。 书法作品 1)上阳台帖

五代书法

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又有前蜀、吴、楚、闵、南唐、荆南、后蜀、南汉、吴越、北汉十国。这种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叠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杨少师之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渐变入欹侧纵肆,以后北宋“四家”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代表书家介绍 1、杨凝式(873-954年) 其主要作品: 1)韭花帖 2)神仙起居法帖 2、彦修 梁乾化时人。他的草书写得很有特色。北宋李丕绪题其书尾说:“乾化中僧彦修善草书,笔力遒劲,得张旭法。惜哉名不振于时。”他还把彦修草书模刻上石“以贻同好”。王世贞对彦修的狂草看不惯,他在《王氏法书苑》中说:“彦修与亚栖,訾光齐名,书法如淮阴恶少年,风狂跳浪,俱非本色。”仔细分析,彦修草书气势磅礴,狂态逼人,有特色。但也有“粗”、“生犷”的瑕疵。

宋代书法

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米芾分析说:“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扁朴拙。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此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其著名代表书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赵佶。 1、蔡襄(1012-1067) 其主要作品: 1)蔡襄尺牍 2)郊燔帖 3)蒙惠帖 4)陶生帖 2、苏轼(1037-1101) 1)黄州寒食诗帖 2)罗池庙碑 3)赤壁赋 4)丰乐亭记碑 3、黄庭坚(1045-1105) 1)花气熏人帖 2)黄州寒食诗卷跋 3)李白忆旧游诗卷 4、米芾(1051-1107) 1)蜀素帖 2)紫金砚帖 3)论书帖 4)多景楼诗册 5)珊瑚帖 6)研山铭帖 7)向太后挽词 8)寒光帖 9)三帖卷 5、宋徽宗赵佶(1082-1135) 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艺术上他是个天份极高的书画家,也是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其代表作品有:草书团扇、牡丹诗册

元代书法

自公元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至元顺帝北走塞外,凡十一帝,历九十余年,是为元代。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文宗天历初建奎章阁,专掌秘玩古物。元文宗常幸奎章阁欣赏法书名画,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赵孟俯,鲜于枢等名家,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但元代书坛纯是继承晋唐,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稍后于赵孟俯的康里夔夔还有些变化,奇崛独出于元代书坛。 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较之文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主要代表书家有:赵孟俯、康里夔夔、鲜于枢、耶律楚材。 1、赵孟俯(1254-1322) 其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 1)汲黯传 2)洛神赋 3)福神观记 4)兰亭帖十三跋 2、康里夔夔(1295-1345) 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蒙古族人。《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俯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创自己的艺术道路。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康里夔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留下的墨迹不多,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转折圆劲。其《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风度。所写的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诗,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 其代表作品是: 1) 草书尺牍:康里夔夔作。草书。该信札极为精彩,虽草草不工, 却笔笔合于法度。疏密欹正,随性所至。写到最后因语长而纸短,越写越密,甚至字里行间时有添加补写,但并不觉得充塞拥挤,相反因字与行间能揖迎避让而显得通灵透气,密而不闷。 3、鲜于枢(1254-1322) 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官太常博士,赵孟俯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而书法家陈绎曾也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可见他敢于创新的精神。他的楷书有《李愿归盘谷序》,现藏上海博物馆,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 其代表作品有:唐诗草书卷、临神仙起居帖 1)唐诗草书卷 2)临神仙起居帖 4、耶律楚材(1190-1244) 字晋卿,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元史》本传记载他三岁而孤,母亲杨氏抚养教育他,“及长,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及释老、医卜之术,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他的书法继承了唐宋颜真卿,黄庭坚书风,以端严刚劲著称。明人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宋学士集》) 其代表作品是: 自书诗翰:耶律楚材作,行楷书。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不拘于一点一画的繁缛,呈现漠北泼辣雄劲之气。

明代书法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的格调。 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真赏斋帖》;陈眉公刻苏东坡书为《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赏斋帖》可谓明代法帖的代表。《停云馆帖》收有从晋至明历代名家的墨宝,可谓从帖之大成。 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明代近三百年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所以,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 其代表书家有: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 1、董其昌(1555-1636) 其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琵琶行、草书宋词卷、烟江叠嶂图跋、临怀素自叙帖、草书诗册等。 1)白居易琵琶行 2)草书宋词卷 3)烟江叠嶂图跋 2、文征明(1470-1559) 其代表作品有:草书七绝、奉天殿早朝诗、大行书七绝诗轴、行草七言诗轴等。 1)草书七绝:草书,纸书,高109.6厘米,宽30.6厘米。诗为: 玉泉千尺泻湾漪, 天镜分明不掩疵。 老去常思泉畔坐 , 莫教尘土上须眉。 2)奉天殿早朝诗:行书。笔法苍劲有力,结体张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应,左右映带,血脉相通,气贯神溢。 3)大行书七言诗轴:行书。结体开展奔放,有黄庭坚的神韵,清人梁献说文征明“晚年作大字宗黄,苍秀摆宕,骨韵兼擅”,此书即可为证。 3、祝允明(1460-1526年) 其代表作品有:唐寅落花诗和前、后赤壁赋 1)唐寅落花诗 2)前、后赤壁赋 4、唐寅(1470-1523) 其代表作品是: 1)行书七律诗轴: 纸本,高146.5厘米,宽36.2厘米,共四行,释文是:“龙头独对五千文, 鼠迹今眠半榻尘。万点落花都是恨,满杯明月即忘贫。香灯不起维摩病, 樱笋消除谷雨春。镜里自看成大笑, 一番傀儡下场人。漫兴一律,晋昌唐寅书。”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俯,此幅更见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州山人稿》) 5、王宠(1494-1533) 其代表作品有: 1)滕王阁序: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极为疏淡恬静圆润虚灵,有晋人遗意。 2)送友生游茅山诗:草书。疏朗萧散,俯仰多姿,饶有情趣,不失为高格调的佳作。 6、张瑞图(?-1644) 其代表作品是: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 行草。该作能把横直笔画密集在一起,纵横牵掣,大折大翻,给人以极少使用圆转用笔的印象。在章法上,他依靠点画的疏密来体现字的节奏感,由于翻折的.运用,横画得以突出,加上其行距拉开,形成字紧行疏的特殊行款,黑白对比十分鲜明,与王宠、董其昌的清疏典雅风格不同,大有咄咄逼人之势。 7、宋克(1327-1387) 字仲温,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号南宫生,洪武初年任凤翔府同知,博涉书史,喜欢走马击剑。《明史・文苑传》称他“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杨慎评他的真、行书在明代应数第一。宋克直承赵孟俯,他所写的《李白行路难诗》笔墨精妙,风度翩翩。楷书有钟、王法度,但是过于流丽圆熟,当时就有人说:“国朝楷、草推'三宋',首称仲温,然未免烂熟之讥,又气近俗,但体媚悦人目尔。”(《詹氏小辨》) 其主要作品有:唐宋诗稿、急就章。 1)唐宋诗卷 2)急就章

清代书法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俯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溃巾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熙载、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 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傅山、石涛、朱耷、郑燮、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李瑞清、康有为、刘墉、王文治、王铎、包世臣。 1、傅山(1607-1684) 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人。他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兼工书画篆刻。他先学赵后学颜,其中对赵孟俯贬斥得很利害,甚至苛求。傅青主的书法传统功基甚厚。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云(傅山):“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其实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而且深通医道的名医和出色的思想家。更兼他“学问志节”为人所重,世人对他的书法也就倍加珍视了。 其主要作品有:草书诗轴和草书七绝诗轴 1)草书诗轴 2)傅山《草书七绝书轴 2、石涛(1641-约1718) 清代书法家,本姓朱,名若极。籍贯广西。为僧后法名道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 石涛以“搜尽奇峰大草稿”的精神,在山水画创新上成就很大。著《石涛画语录》。他的书法,在行楷中参以隶法,有六朝造像记的笔意。隶书也写得“散朴有致,不检绳墨”。 其主要作品是:石涛题画 石涛的行书取法苏东坡而更为瘦劲,笔墨淋漓,意境高古。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反对拟古风气。 3、朱耷(1622-1705) 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权的后裔。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削发为僧。朱耷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近人研究八大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等,终如寻其书画师承,至今无一定论一样。 其主要作品是:行书临河序册 4、郑板桥(1693-1765) 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字克柔,早年家贫,以书画维持生活。清代的扬州八怪中,要数郑板桥最为人熟知。他的书法早年师法苏东坡,黄庭坚。他的书法非常别致,能熔正、草、隶、篆于一炉,可以说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怪。板桥的怪是“恕不同人”的怪,不愿流于凡俗的怪,而不是不要传统的怪。他自己说过:“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又说:“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他在书法上非常强调自己的新意,他在《跋临兰亭序》中说:“板桥道人以中郎之体,运太傅之笔,为右军之书,而出己意。并无所谓蔡、钟、王者,岂复有兰亭画貌乎?” 其作品欣有:行书扇面和行书论书轴 行书论书轴: 清郑燮书。这篇作品集中体现了郑板侨的书法风格。这幅作品的内容也是一篇术法律论文,我们既可以欣赏他的书法艺术,又可以了解他的书法观点。此作品高104.4厘米,宽54.4厘米,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5、金农(1687-1764)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浙江杭州人。居于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他的书法以《天发神碑》为基础。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老芝以为“笔笔从汉隶而来”,“世人以不怪为怪”。今天我们看到的金农书法,大体有三种风范。其一是隶书字多圆滑古朴,其间仿佛可见其“小变汉法”之求索轨迹;其二是漆书,横粗竖细,方整浓黑,世称“冬心体”他的漆书,是其自辟蹊径的标志;三是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其尺牍,提画多用此体。 其主要作品有:金农尺牍和金农漆书。 1)金农尺牍 2)金农漆书 6、邓石如(1743―1805) 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后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一生不仕。在清代中叶书法史、篆刻史上都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他是书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邓石如各体均善。尤其得力于篆书,隶书。人称其“隶从篆入,篆从隶出”。又喜篆印,创邓派之门,后人又云其“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因此他在篆书、隶书、篆刻三方面贡献最大。一扫当时书坛恪守古法的僵化局面。开辟了篆书、隶书、篆刻的新纪元。 其主要作品是:四体帖(一)和四体帖(二) 7、伊秉绶(1754―1815) 福建宁化人。字祖似,号墨卿、默庵,人称伊汀州。乾隆已酉进士。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拜著名书家石厣(刘墉〕为师。工书法,善隶书、行书。伊秉绶的隶书格调高古,精妙超俗,在清书坛上独放异彩。对后世的书法创新也有很多启示。 其主要作品有:隶书横披和隶书联 隶书横披:伊秉绶所书隶书横幅个性明显,横平竖直,布白停均。他用篆书的笔法来写隶书,因此笔划圆润,粗细相近,没有明显的波挑。章法极有特色,字字铺满,四面撑足,给人方整严齐的装饰美感。 8、陈鸿寿(1768―1822)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子恭,号曼生。嘉庆拔贡。工书画、篆刻。其篆刻列“西泠八家”之中。他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知名。他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自由。穿插挪让,相映成趣,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风格。 其主要作品是:隶书联 9、何绍基(1799-1873) 字子贞,号东州,道州人。他也是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其主要作品有:行书中堂和行楷八言联 1)基行书中堂 2)行楷八言联 10、吴熙载(1799―1870) 江苏仪征人。原名廷扬,字熙载,后改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是清末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吴让之善作四体书与写意花卉,他的篆刻学邓石如而能自成面目,为后世所宗法。在书法方面成就最大的是篆书。吴昌硕说过:“余常与人学完白不若取经于让翁。”此语代表了当时人们崇敬吴让之的心情。他的篆书汲取了邓石如端庄、浑厚的风格,又加以自己的理解,使之更加飘逸、舒展,柔中带刚,法度严谨。 其主要作品有:篆书联和篆书圣教序四屏条 11、赵之谦(1829―1844) 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是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汉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赵派”。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其主要作品有:篆书扇面、行书条屏、临封龙山碑。 1)篆书扇面 2)行书屏条 12、吴昌硕(1844-1927) 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 其主要作品:石鼓文四屏条、行书诗笺、篆书联 1)石鼓文四屏条 2)行书诗笺 13、李瑞清(1867―1920) 江西临川人。字梅庵,晚号清道人。善书法,是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的老师。他擅长以写篆书的笔法写北碑,并以此为自己的书法面目。 其主要作品:楷书诗卷、临毛公鼎碑、书跋 1) 楷书诗卷 2) 临毛公鼎碑 3) 隶书书跋: 李瑞清曾说:“不知篆隶而高谈北碑,妄也。”他写北碑,以篆隶笔法掺入。写得不象赵之谦书法那么柔媚,而是生涩,具有金石味。他用笔无论方圆,下笔都十分坚实,笔画均匀,结体稳定而开展。 14、康有为(1858-1927) 原名祖诒,字广夏,又字长素,号更生,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它是我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继包世臣后又一大书论家。他所著的《广艺舟双楫》是中国书学史上继包世臣后力倡碑学,并能从理论上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碑学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在当时影响极大。而且他也身体例行,尊魏卑唐。字也从北碑中求意趣。他对石门铭用功尤深。同时掺和经石峪,云峰山诸石刻文字,极力地写出了自己的面貌 其主要作品有:五言联、行书七绝诗轴、书联 1)五言联 2)行书七绝诗轴 3)书联 15、刘墉(1719―1804) 山东诸城人。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清,人亦称刘文清。清代许多大书法家,评论家对他的书法给与很高的评价。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

篇5:中国书法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历程。整本书由前言,十一章介绍书法史发展历程的内容和赘语、跋、修订后记以及书法名碑的附图组成。前言就已经向我们阐述了中国书法史“世界唯一”的艺术,是中华文化审美的独特辉煌,向我们述说了整本书的大概轮廓。

在这本书的背后还有赘语、王春南先生所写的跋以及作者本人的修订后记,并且,还有众多的书法附图。

从小到大,在亲人的耳濡目染下,就对中国的书法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读书时代中,老师们更是满怀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颜真卿、苏轼等书法名家在书法当中的伟大成就,让我更是对中国古代名家们顶礼膜拜。近日抽空读了《中国书法简史》后,对中国的书法发展的历史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更是产生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前言中就已说明中国书法是世界“唯一的”艺术,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汉字在世界文化上的特殊地位。从原始图画中产生象形文字开始,就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化。在第一章中记述了美学家宗白华所说的一句话:“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对于宗白华先生所说的原因,我是比较赞同的。正是因为象形所具有的独特的图形,才赋予了他独特的意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字,也才吸引了众人。不过我认为,中国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不仅仅是因为起始于象形,还应该包括它本身所具有以后继续发展的独特的其他五种造字方法,即形声、指示、会意、假借、转注。几种因素结合起来,才构成了他的独特的魅力。第二,关于他所说的中国人的笔,我想这是无可争议的,是值得国外友人赞赏的,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自豪的。因为中国人练书法所用的笔是用柔软的动物的毛所制成的,但是非常的讲究腕力、笔力。外国人曾评论柳公权的字:“中国人造出了世界上最柔软的笔,却写出了世界上最硬的字。”这也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通读全书,了解了中国书法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辉煌及遭遇,但它却延绵不断地发展起来了,而且还生生不息,在书法史上显示了它的灿烂辉煌。从甲骨文到篆书,再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世界奇迹。从汉朝发展起来的立碑到魏晋南北朝的禁碑而中国人有发展出了墓志铭,这是中国人在保护中国书法得以流传下来的伟大贡献。

其中最受感触的还是古代书法家们在书法方面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与张旭合称“颠张醉素”的怀素和尚,怀素家里很穷,他便在庭前屋后种了很多芭蕉树,用芭蕉树的叶子来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堆成了小山,他便称之为“笔冢”。为了更好的学习书法,他又不远万里从湖南长沙到长安向张旭及张旭的弟子邬彤请教。在古代,贫苦的人连衣食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他却能坚持追逐自己的梦,在交通异常不便的情况下他却能排除一切艰难万险,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应是当代中华儿女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美德,在追逐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永不言弃。

最后,附图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异彩纷呈的部分书法,虽然说不比看到真迹好,但从中我们也能大概体会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篇6:中国书法读后感

我以为书法入门与否,首先看学习者是否精通笔法。精通笔法,用功深造,始有门径可言。书法的用笔方法不外两种:一种是篆隶运笔法,一种是行草运笔法。楷书笔法介乎于两者之间,可以意会。前一种运肘,不需运腕,遇转折波挑处,用捻管转笔之法;后一种全赖运腕。运腕之法,是靠腕下两个骨节一起一倒交替运行。篆隶用笔,因笔画以中锋直而圆润为主,笔画中段满实,有丰富变化,且笔笔断,不连,故无太大的提按起伏变化;而行草笔法,笔画中侧锋并用,笔势求连绵不断,顺势承接,故多讲求笔画之两端提按起伏变化,因此,非腕力灵活不能随意自如。

在魏晋以前,基本上是篆隶运肘转指笔法的一统天下。自从草书兴起,尺牍流行,运腕法应运而生。从东汉末至晋唐、宋、元、明、清代前期,基本上是运腕法一统天下,即使晋唐人、宋人、明人作篆书、隶书,也用运腕法。故这很长一个阶段的篆、隶,不为近代书家所重,以为不及秦汉。至清代中叶,金石学盛,中断千余年的篆隶笔法被邓石如、包世臣、何绍基等人摸索出来,遂大行于世,以至一百年间,行草尺牍的运腕法及乎成了绝响。

故清代中叶以降,很少有人能在行草书上与前人抗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笔法中绝。用篆隶笔法写尺牍,曾熙曾言:“如带磨盘而舞”,吃力不讨好。当比之际,沈尹默潜心于二王传统,首先从挖掘运笔法入手,遂使中绝百余年的行草运腕法兴起于末世。沈()氏的成果在《执笔五字法》一文中。沈氏的字,或有不同的评价 ,而探讨笔法一项成果,亦足以在书法史上垂名不朽。

张岩潜心于书法,取法米芾行草,奠定了基础,又加之多年来于明清题跋、尺牍、文稿真迹颇为留意,揣摩有年,多有心得,故其作品,结体用笔可以看出是消化了米芾而又能参以明清人尺牍、题跋结体笔意。因此上可以说,张岩的字,不受时俗流行风气的影响,笔法是较为纯正的行草尺牍的路数,姑看他的字,于每笔提按转折处,都有交代。点画干净利索,且运笔较为自如,结构章法也能稳妥,自然看得出,他是在追求古雅、优美和书卷气。

在今天书法普遍庸俗化、丑陋化、浅薄化,学术规范沦丧的时流下,张岩的追求无疑是有意义的。他所选择的师法传统,与古人血战的道路是被历代书法家所印证了的正道、大道。林散之云:“入的深,才能出得显”。可见这条道路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路,非急功近利、浅薄之子所愿为,所能为的。愿张岩努力。

篇7:中国书法读后感

从去年从图书馆第一次见到中国书法史到今天,终于读完了一遍,掩卷思考,感慨良多。

这次看的是《中国书法史》(七卷本),从先秦的甲骨文金文起到清代帖学碑学发展而结束,沿着漫漫历史长河,重新审视了历代的书法作品和历代书家,收获匪浅。从里面学习了很多前所未闻的知识,极大的开拓了视野。记得以前练字选字帖,还会纠结于某一帖、某一书家写的是不是好,自己学哪家不学哪家。现在看完了书,已经完合没有这样的纠结了。不会再囿于某一书家或某一帖子,不用再去关注和在乎什么一二三四的排名。现在所要做的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适合自己方向的帖子和书家去学习就好了。从篆隶古法,到晋韵、唐法、宋意,再到元明的复古,到清代碑学兴盛,从中感悟体味中国书法的大善大美。

而通过这样的学习至少会有两大好处,一是在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心中有了标准,可以知道作品好在哪儿缺在哪儿,能了解书法的传承关系,对书法之美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二是在下一步的练字中,则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性。练字选帖这事情,真的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路子选好了,进步的可以快些。

读《中国书法史》实在是一件快事,很久没有这样的看书感受了,一套本应枯燥无味的书籍看得欲罢不能。本书妙在这么大的部头,跨跃了这么长的年代,涉及这么多的人物和法帖,但在语言方面几乎没有废话,包涵的信息量无比巨大。每一位作者都是业界真正的专家,从他们的写作中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信手拈来,字字玑珠。即便如此,书中所展现的,也还只是他们所掌握的'内容的冰山一角。从每一部分后面所列的参考资料看,想真正的了解中国书法史,要学习的内容还要更深广的多。这样的书如何能让人释手,看这样的书,所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书法的知识,而更多的还有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入理解。

目前只是读了一遍,要消化这些内容,也已经就需要下一步在读帖和练字中去慢慢体会了。我相信,这也只是个开始,以后我还会不断的去重新读书中的内容和段落,去加深体会。

读好书不亦快哉!!

篇8:中国书法教案

中国书法教案

中国书法教案   课业类型:欣赏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从古至今,世界上数千种文字仅止于记事传言,虽有写得美观、带有艺术意味的文字,但只有汉字的书写上升为一门特别高深的艺术。书法有严格的技艺规范和品评标准。中国书法历经数千年,已经形成一个完整而开放的体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3.培养学生热爱祖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美”。 教具准备: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图片(如王羲之和兰亭)。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学。 ①录像放映兰亭风景区介绍短片,介绍 “书圣” 王羲之和兰亭,了解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教师讲解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 ②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讲讲你的理由。   2.深入教学。 (1)  课件放映自商代甲骨文至秦、汉、晋、唐、宋代的部分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书法的特点,提示学生思考:书法艺术是如何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 (2)  分析“永字八法”所体现出的动势。结合音乐、体育等分析书法的节奏及其所表达的生命感。 -------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3)  演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不同书体。 (分析其艺术特点,如用笔、结构、意境等) (4)  展示书法名作“天下三大行书”,从“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说开去-------------- 提问学生: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用笔、结构、意境等方面感悟、赏析。) (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3.  课堂延伸。 找一找生活中的“书法”,搜集王羲之和书法的故事。

篇9:中国书法家协会章程

中国书法家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国书法家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民族书法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书法界的桥梁与纽带,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书法家协会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第二条 中国书法家协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尊重文艺规律,发扬艺术民主,团结和组织全国各民族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书法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按照本会章程开展艺术、学术和社会活动。

第二章 会 员

第四条 中国书法家协会实行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书法家协会为本会团体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的中国书协会员集体参加中国书协活动,视同团体会员。

全国性产业书协,凡赞成本会章程,并具备相应条件,可提出申请,报本会主席团审批,履行手续后,即可成为本会团体会员。

第五条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符合入会条件,赞成本会章程者,由本人提出申请,两名本会会员介绍,经申请人所在的团体会员推荐,报本会批准并履行手续后,可成为本会个人会员。本会个人会员只隶属一个团体会员。

第六条 本会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入会条件细则依据本章程另行制定。

第七条 会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对本会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监督的权利,有退出本会的自由。会员有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维护本会权益,按时交纳会费,完成各项工作的义务,有为书法建设做出奉献的责任。

第八条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赞成本会章程,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有关方面推荐,并履行相关手续后,报本会批准,可成为本会个人会员。

第九条 对中国书法事业有特殊贡献的国内外书法家、书法工作者,符合一定条件,报本会审核批准,可授予名誉会员。名誉会员免缴会费,在本会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十条 会员因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及本会章程,视情节轻重,经一定程序后,由本会主席团讨论决定,可给予通报批评、暂停会籍、取消会籍的处理。

第三章 任 务

第十一条 以最广泛地团结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繁荣书法事业为己任。对会员履行联络、协调、服务和业务指导的职能,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作用。

第十二条 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努力提高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不断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

第十三条 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国性各种类别的书法展览及评奖活动,大力繁荣书法创作,开展书法理论研究,组织学术交流,加强编辑出版、网络建设,推动书法教育,培养书法人才,壮大书法队伍。对成绩突出的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十四条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书法文化传统,保护中华民族书法文化遗产。

第十五条 重视支持基层书法组织和群众性书法活动,并以多种方式加强与各界的联系,促进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

第十六条 根据国家政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基础建设,努力增强本会的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服务于会员创造条件。

第十七条 依据有关法律和本会章程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并建立相应权益保障组织机构。

第十八条 加强与台湾地区以及海外侨胞中的书法组织、书法家的联系和合作,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第十九条 积极开展对外书法文化交流,加强与国外书法组织、书法家的联系,为繁荣书法事业、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世界和平及进步事业做出贡献。

第四章 组 织

第二十条 本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其职责是:

1、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2、审议工作报告;

3、制定和修改《中国书法家协会章程》;

4、选举产生领导机构;

5、决定其它重大事项。

第二十一条 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产生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组成主席团。主席团任命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

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执行代表大会决议。理事会闭会期间,由主席团执行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

驻会副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

第二十二条 全国代表大会的个人代表由各团体会员和相关单位通过民主协商推举产生。根据需要,由大会筹备机构确定部分特邀代表。各团体会员主持日常工作的一名负责人作为全国代表大会的团体会员代表,同时作为代表该团体会员的理事候选人。代表团体会员的理事,工作变动后由团体会员另行推举更替人选,报本会主席团确认。

第二十三条 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召开。理事会不定期举行,由主席团召集。主席团会议由主席或主席委托驻会副主席召集,会议根据需要随时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会设名誉主席、顾问等荣誉职务,由主席团推举或聘请。担任荣誉职务者不兼任理事。

第五章 经费及资产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本会经费来源为国家拨款、会员会费、社会赞助及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六条 本会的经费、资产及国家拨给本会的不动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本会所属企业、事业的资产隶属关系不得任意改变。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修改权属全国代表大会,解释权属中国书法家协会。

第二十八条 中国书法家协会简称“中国书协”,英文全称是“China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缩写为“CCA”。

本会会址设在北京。

篇10:中国书法英语作文

Easier - Calligraphy is the art of making beautiful or elegant handwriting.

It is a fine art of skilled penmanship.

Harder - The word calligraphy literally means beautiful writing.Before the invention of the printing press some 500 years ago, it was the way books were made.

Each copy was handwritten out by a scribe working in a scriptorium.

The hand writing was done with quill and ink onto materials like vellum or parchment.

The lettering style applied was one of the period bookhands like rustic, carolingian, blackletter, etc.

Today,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r styles of calligraphy: (1) Western or Roman, (2) Arabic, and (3) Chinese or Oriental.

This project focuses mainly on Western calligraphy with a glimpse at the other two styles.

篇11:中国书法五千年观后感

关于中国书法五千年观后感

央视重点原创系列专题片,中文国际频道开年力作《中国书法五千年》五个摄制组跋涉将近十万里,远行欧美亚三大洲,走访考古遗迹和博物馆数百处,拜读有关书法的文物三万余件,呈现了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

从古至今,每个醉心于书法的人,都有自己的书法历程,“书路”即“心路”;每个尊重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对中国这片广袤而宽博的土地充满了无限和深厚的情感。《中国书法五千年》专题节目,以血脉相连的传承关系,经历了寻根溯源的漫长历程,将书法的艺术层面,文化层面,哲学层面全方位,多层次地立体的展现出来,还原了炎黄子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书写史”,鉴证了一脉相承的历史印迹,延续了深厚而博大的中原文化,体现了一个伟大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存在。

本片以中国汉字五大书写体系——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为载体,挖掘它们所承载的厚重的`民族文化,讲述它们发展与演变的前世今生。端庄素朴,高雅华丽的文字,或镌刻于甲骨,或倾铸于金铜,或疾书于竹木,或飞跃于纸帛。追古而观今,汉字高雅而素美的艺术追求,伴随着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不断恒扬,同步走来,亘古不变,直至永远!中华民族给自己的文字赋予种种美好的形态,为自己的漫长历史谱写了壮丽而灿烂的篇章。汉字书法发展史是中国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折射出无比璀璨的光茫。即便进入电脑飞速发展的时代,书法的审美能力不应也不会被削弱,物质文明不管如何的发展,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永远不可磨灭!

素心天工的古人继往开来、永不疲倦的倾心于书法创作,歌颂“天地玄黄”,敬畏“宇宙洪荒”,维系和记录了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书法的印迹保存并催生了永不消逝的文明,文字延续,文明永存,每个民族注定将与其“民族符号”(文字)共生,共存,共荣。

书法之道源于世间万物之道,倾诉纯真自然之本意,人生之道何尝不是如此?观看《中国书法五千年》,激荡翰墨情缘,拨动尚古心弦,思绪如流星划过浩瀚天空,照亮心灵回归的自由之路。书法相伴,求知的路上就能守得住清静,耐得住寂寞——“风急雨斜”之中立得脚稳,“花红柳艳”之处着得眼高,“路险径危”之时回得头早!

赏心悦目尽观龙飞凤舞之唯美,皆在《中国书法五千年》,品滋嚼味遍尝酸甜苦辣之交汇,融入人生哲学百般滋味!

篇12:中国书法创作说课稿

中国书法创作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篇13: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

一、导入新课:

欣赏教室内悬挂书法作品,激发学生情趣。

二、新课教学:

1、为什么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

(1)、汉字的独特造型;

(2)、独特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

2、书法文字发展演变情况:

(1)古文字系统

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

(2)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通过课件图片)

3、书法审美的基本要素:

(1)是结体;

(2)是章法;

(3)是用笔;

(4)是用墨;

(5)是韵律;

(6)是风格。

4、介绍历代大书法家及其书法精品:(播放课件图片)

(1)王羲之、王献之;

(2)初唐四大家: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

(3)张旭和怀素的草书;

(4)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

(5)柳公权楷书;

(6)宋四家:苏轼、黄公望、米芾、蔡襄;

(7)元代书法家;

(8)清代书法家。

5、对比不同时代书法家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小结:

通过书法的赏析,学生更深的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字的精

深内涵,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习字如学做人,通过他写的文字可以看出此人的性格气质。

名人感恩教育故事演讲稿

关于爱书的的演讲稿

书法活动策划方案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

廉政进校园班会开场白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六年级演讲稿

演讲稿六年级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高二学生代表演讲稿

书法比赛活动策划

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共13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励志演讲稿2023-11-05

学校书法比赛活动方案2023-02-17

百日决战誓师大会学生代表发言:简单的高考,不简单的成功2022-10-07

冬季运动比赛主持人主持词2023-12-25

记者节演讲稿:在梦想的舞台放飞希望2022-05-07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2022-12-17

名人演讲稿2023-06-16

发布会主持词2023-12-12

青少年书画展策划书2022-07-15

关于中国汉字的作文初二精选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