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古诗带拼音

时间:2022-06-09 05:23:27 汉语拼音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悯农古诗带拼音(合集12篇)由网友“HiAm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悯农古诗带拼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悯农古诗带拼音

篇1:悯农-古诗

悯农-古诗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 农2

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篇2:悯农古诗

悯农古诗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

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3:悯农春种一粒粟拼音

(唐)李绅 作词

chūn zhòng yī lìsù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hǎi wúxián tián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g fū yóu èsǐ

农 夫 犹 饿 死 !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篇4:素材悯农古诗悯农

素材悯农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结辛苦。”每当我想起这一首诗,我的脑子里总是飘荡着一幅画。

这幅画上画的是一位老农,拿着被他磨得十分光滑的锄头,在火辣辣的太阳下锄草的情景。这位老农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肩膀上搭着一条被汗水浸湿的烂毛巾,手里拿着一把锄头,赤脚走在被太阳晒的像火一样的.土地上。一步一步艰难的走着,还不时用毛巾擦擦汗,用草帽当做扇子扇一扇,用眼睛看一看太阳,再看看被晒的干裂的土地,叹一口气悲哀地说:“这几天是不会下雨了。”说完,低下头继续埋头干活。老农拿起锄头,不停地锄着,猛然间发现锄掉一颗禾苗,痛苦地说:“唉!眼睛真的是花了。”急忙弯下腰,把禾苗扶起来。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腰好像直不起来了,用右手捶一捶背说:“真是老了,老了。”再看一看没精打采的禾苗,自言自语地说:“要是能下一场雨,那该多好啊!”蔚蓝的天空中有几只小鸟飞过来,停在一棵大树上,看了看四周,唧唧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说:“渴死我了,怎么没水啊!”老农看了看被磨得光溜溜的杆头,说:“明年这把锄头恐怕就磨断了。”有一滴汗水从老农的额头上一直流到眼睛里,老农立刻把眼眯住,放下锄头,用手擦了擦眼睛说:“我真是老了。”

通过这幅图画,我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以后一定要简省节约,不能再浪费一粒粮食。

……

篇5:悯农李绅_悯农古诗

悯农李绅_悯农古诗

《悯农》

作者:李绅

原文: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2、粟:泛指谷类。

3、秋成:一作“秋收”。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篇6:古诗悯农课件

古诗悯农课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今天,陆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陆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

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

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齐读。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古诗,从古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幻灯出示《悯农》的朗读节奏)

5.指名读,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幻灯出示)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4.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了自己喜欢的古诗,你能背一背吗?

指名背古诗。

板书设计:

悯 农

李绅

辛苦

爱惜粮食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 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篇7:悯农古诗鉴赏

悯农古诗鉴赏

悯农·锄禾日当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象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篇8:古诗《悯农》及解释

古诗《悯农》及解释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6、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7、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扩展资料: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篇9:悯农宋杨万里拼音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译文

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注释

[1]稻云:指大面积的稻子如云一般。黄:成熟。

[2]“荞麦”句:荞麦因为过早经受霜冻而只开花不结实。

[3]已分(fèn):已经料定。 残岁:岁终,年终。

[4]更堪:更哪堪,更不堪。 闰:指农历闰月,使一年又多了一个月。

赏析

《悯农》写的是农人因雨水不足、寒霜早降,以至於收成太差,忍著饥饿度日如年,偏偏又遇著闰年,苦难的`岁月感觉上更加的漫长了。没有写的当然很多,譬如说租税问题就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 前面二句扣住诗题,稻、麦皆是农人赖以生活生存之物,喜怨哀乐都由它引发,如今它们一是「不多黄」(结实不多),一是「空花」,原因是「不雨」和「早著霜」。看到这种情况,农人已能预知,今年一家大小必得忍受著饥饿度过「残岁」,既已看天吃饭,而老天偏不给饭吃,只得认命了。这已是难忍,又碰上今年闰了一个月,岁也就「添长」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诗人写出农人的痛苦而寄予同情,为宋代甚至於古代的农民生活的某一层面写下了证言。

简析

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诗首句言稻谷因旱灾欠收,次句言荞麦因霜冻绝收,勤苦一年,连遭灾害侵袭,心境凄惨可想而知。三句是一个顿宕,说已做好心理准备忍受长年的饥荒,四句又是一个转折,闰月使时光愈觉难熬,先说准备忍,再说实不堪忍,将农民的悲苦无助描写到极致。

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篇10:古诗《悯农》研讨记录

古诗《悯农》研讨记录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悯农》随音乐有节奏地做身体动作。

2、学习按简单的节奏谱进行声势练习。

活动准备:

1、节奏声势谱,歌曲《悯农》录音。

2、课前学会古诗《悯农》。

活动过程:

学唱古诗的.第一个环节,让幼儿仔细观察谷粒和米粒,让幼儿知道去掉谷壳就米,……可以省略掉,直接提问引入课题。

(一)律动

保留教材上的环节。

(二)学唱古诗《悯农》

1、出示图片,提问:

① 你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图上的农民伯伯在做什么?

② 农民在烈日下劳作为什么会汗流夹背?

③ 我们应当怎样爱惜粮食?

2、幼儿跟随教师朗诵古诗《悯农》。

3、节奏声势练习

在做声势练习时,不要分组进行,乐器伴奏部分相对较困难,不在本活动完成。

① 拍手|踏脚,打××|××|节奏型。

② 拍腿|踏脚,打×××× |×××|节奏型。

4、学唱歌曲《悯农》

① 教师边唱歌曲《悯农》边表演。

② 在乐曲的伴奏下,幼儿跟唱古诗歌曲,感受带有河南地方曲调的乐曲风格。

③ 教师引导幼儿边唱《悯农》边做动作,如锄地的动作,擦汗的动作等。

5、用肢体动作表现《悯农》。

篇11:小学古诗悯农课堂实录

小学古诗悯农课堂实录

小学古诗悯农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一) 情感目标:

通过诵读、体验、歌唱《悯农》一曲,让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

(二) 行为与能力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够有表情、韵味的朗诵古诗、歌唱古诗,并通过音乐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自由吟唱古诗的能力,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三) 拓展目标:

通过即兴创作活动,知道浪费粮食的后果,并教育学生多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快乐春游)

1、听歌曲《春晓》,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小草偷偷的从土里探出头来,那一定是春天的(眉毛),蒲公英花开了,一朵两朵,这一定是(眼睛),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一定是春天的(琴声),杨树、柳树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春天多美呀!到处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多向一幅美丽的画呀!今天我们换上春装一起去寻找春天好不好?

2、欣赏春天的图片(课件)。

聆听着熟悉的旋律《春晓》,舞动着优美的动作,进入教室,师生一起进行舞蹈,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融入春天的氛围中,这样的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无疑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搭起学生、教师、教材三者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二、 导语:

1、感受艰辛:同学们,你们看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弯着腰在播种?时间长了累不累呀?我们帮助他们插秧好不好?

2、在欣赏两遍伴奏音乐后,模仿农民播种。感受农民播种、收庄稼的不容易,为朗诵古诗酝酿情绪,为学唱歌曲做出铺垫。

3、启发表演者:“先想想当你看到农民在烈日当空下劳动时,心里是不是非常同情农民伯伯呀?接着你想到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就告诫所有人,要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最后不禁感慨万千,继而作诗朗诵做准备。”

4、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和实践,我们知道了农民伯伯种田是很辛苦的,我们一日三餐,端碗举筷,都应该想到在田地上的劳动者,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别人劳动这个基本的人生道理。(经过这几个环节的体验,学生可以在很形象很直观的情境下就理解了古诗的含义。)

5、巧遇古人:同学们,你们看那是谁呀?是一位古人。我们向老先生问好:“老先生好!”

“同学们,你们好!”

生:“老先生,您从哪里来呀?”

“我从遥远的唐朝来,今天来到现代社会,看到农民在辛勤的劳作,他们忙着收割庄稼,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大孩子在帮父母,都没有上学!实在是太可怜了!我不由的想起了我写过的一首诗,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吗?”

三、朗诵古诗:

1、听古诗朗诵。“同学们,我们的粮食来的多不容易呀!是农民受累流汗得来的,我们可一定要爱惜粮食!”孩子们,我们和李绅老先生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吧!

2、齐读。“孩子们,虽然农民很累,又很热,但庄稼长得好,庄稼丰收了农民心里是高兴的,因此读的时候要高亢,热情。“后一句告诉我们要节约粮食,所以要读得亲切、中肯。

3、教师范读。

4、听音乐读。

5、孩子和老师一起读。(欣赏图片)李绅老先生:我们读得好吗?看,李老先生点头了!

6、学唱歌曲:让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优美,舒缓的歌曲情绪,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7、看着图片,响起一阵歌声《锄禾》,同学们这首歌是一位叫“肖地”作曲家看到农民这么不容易为他们写的一首歌,我们认真地听一听。

四、感受歌曲:

1、听示范唱《悯农》

同学们,在以前我们听过和演唱过不少由唐诗改编成的歌曲,今天我们又可以学多一首了,接下来老师就把《悯农》这首诗演唱给你们听。(小学低段主要是通过听唱法来进行歌曲教学的,所以老师的范唱一定要非常具有感染力,听唱法成功与否,取决教师能否有感情地范唱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

2、下面我们再听一听,《锄禾》,应该用什么速度演唱?

3、下面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农民是怎样锄禾的,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粮食?

4、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带着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歌!老师听到这首歌有一句特别难唱,你能找出来吗?唱一唱!(学生演唱时老师要给以伴奏,帮助学生音准的建立。)

五、学习歌曲:

1、用“噜”来默唱歌曲。

2、用“啦” 默唱歌曲。

3、轻声演唱歌曲。

4、用身体演绎“汗滴禾下土”这句诗。

5、师生接龙演唱歌曲。

6、加动作表演歌曲。(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特别喜欢跟老师一起表演,每当这时学生特别开心,注意力也特别集中,同时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耕种收的艰辛,懂得爱惜粮食。虽然现在生活好了,我们也要节约粮食)

7、吟唱歌曲。提醒学生要边唱边想象农民伯伯耕种时的样子、动作,还要揣摩其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唱出感情。

(师生合作与接龙演唱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既可以克服胆怯心理,又容易让老师发现问题,还有很强的趣味性。)

8、欣赏现代人的生活图片,让同学们切实的从身边感受到社会主义今天的幸福生活 。

(无疑是师生间同学间融洽互助学习、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师强调音准、节奏、咬字及声音运用,教师参与其中,真正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六、拓展:

1、同学们,你们唱的太好了,李绅老先生听了特别高兴。还写了另一首《悯农》,这也是一首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有谁可以背出来吗?

2、出示《悯农二》。(既可以巩固旋律,又使歌曲变得有新鲜感。)

3、同学们,听到你们唱的这么好,李绅老先生都表扬你们了。李白听见你们唱得这样好,心里非常羡慕,他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诗,你想听吗?

七、欣赏《静夜思》。

1、听朗诵。

2、学生听音乐朗诵。

3、欣赏器乐曲。

4、欣赏乐曲,你想到了什么?

八、小结:

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千多年来经久不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要把祖国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那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啊!爱惜粮食从节约一粒米开始,好好学习从每天背诵一首诗开始,只要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起,将来,你们一定会成为象李绅、白居易一样伟大的人!

九、下课,听音乐走出教室。

篇12:勤俭日古诗悯农

勤俭日古诗悯农

悯农

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 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 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 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 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24悯农练习题

《悯农》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教案教学设计

悯农的教学反思

锄禾 说课稿

古诗锄禾语文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小学必背古诗词带拼音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悯农古诗带拼音
《悯农古诗带拼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悯农古诗带拼音(合集12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必背古诗带拼音2022-12-25

锄和日当午作文2023-01-13

古诗二首说课稿2023-04-18

三年级语文《古诗》一课一练阅读题2023-01-25

锄禾日当午妈妈真辛苦散文2023-06-06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教案2022-11-05

小学古诗说课稿范文2024-04-09

阅读课教学计划2023-11-30

世界粮食日社会教案2022-11-02

新课标小学必背古诗拼音版2023-04-1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