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写作:等(精选20篇)由网友“ddcc”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随笔写作: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教育随笔写作:等
“汤”。盯着这个名字,发呆,一次又一次。
大脑说:“你在这个孩子身上花了这么多时间啊,他怎么就只有这么一点点进步呢?”
对呀,在这个孩子身上所花的时间要抵过同一个班的三四个孩子,抵过另一个班的五六个孩子,我真心疼我的时间。
心疼归心疼,大脑说的话先放一放吧,把那个对时间配比的计较也放一放吧,这种经历并不只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于是,释然。
不由得好笑自己这种思想。
将这种对时间配比的计算放到一边后,身体的感觉通畅了。这证明,问题不出在所谓时间的配比上,我真正介意的是自身在面临问题一次次重现,而自己策略不足,又急于想要解决问题时的那种无助与热锅蚂蚁似的焦急。
深吸一口气,平缓这种急着想要解决问题的焦急。然后,来看看,这个孩子的情况。
翻看笔记,墨丘利沙游十讲中级第三讲“辨析来访者自我水平”,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来对照汤的自我水平发展。
第一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
“......他的身体是具协调性的,动作是具平衡性的,而他的身体非常的灵活和敏感,在活动中,他的感觉是良好的,......能够从这些语言中听出他的自我在这个阶段是缺少抱持或缺少某种自信感的。”
汤的动作带有某种鲁莽和生硬,力量使用偏重。在自我确信感部分,他曾经不止一次跟我提到:“那些高年级的孩子会欺负我们这些低年级的孩子。”
汤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是受损的。
再往下看:“外倾感觉功能的孩子会成为一种非常焦虑和批评指责的这种人格......然后动不动就怒了,去批判他人,错误都是他人的。”
这个描述符合汤。
再来看第二个阶段:前运算阶段。
“......如果他发展不好的话,他就会在时间上容易混乱。在这个阶段如果自我分化或者是自我的功能发展不好的话,就会形成这样的特点.....第一是他们说话容易极端,比如他们一极端就会说:啊呀你永远都这样;永远都不认可我;你从来不理解我;或者说你从来都没一次赞美过我;你总是说我不对......”
这条在汤身上非常明显,他的语言中常常包含着“他总是这样;你从来都没第一个喊过我;你每次都......”
“......他就存在着某种偏执和狭隘,他的个性就具备着那种特别生硬和特别脆弱、容易恼怒的特征......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呢,他们容易发脾气、易激惹。”
唉,两个阶段都发展受损,难怪这么难带。
再来看他的性格类型:情感型。
“情感功能是如何运作的?情感的第一个功能是评价,情感的主要使用的方式是作评价。评价什么呢?做价值判断,也就是说,他去观察,他接触到的事物是不是满足主题的需要,也就是说,我喜不喜欢。
......
情感功能还有一个自主的行为,就是做行为的调控......主体依据自身需要进行肯定或否定,确保自己的控制得到达成。”
阅读到“自主的行为”、“行为的调控”这个部分时,我忽然有点明白,为什么汤的一些行为那么戏剧化的原因。所谓戏剧化是指,他有时会呈现出诸如生气、难过等情绪。但当我感受他的这些情绪时,却并没有感觉到这些情绪是实实在在的,倒是更容易让我想到“表演”这个词。
那么,这种“表演”性质的行为调控,就是这一类型孩子所具有的特点了。这下,我明白了。
那么,对于情感的第一个功能:评价,也就是我喜不喜欢。在这个部分,如何将其和汤的行为做一个连接呢?
让我来做一个回忆。
汤的哪个行为是最最困扰我的呢?否认。
一件事,即使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我就在现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是他先引起了矛盾,然后告诉他,他依然坚决地说:没有!不是我!是他先弄我的!他脸上的表情坚定,没有丝毫犹豫和不安。
咦,还能这样,众目睽睽,大家看得一清二楚,他竟然就直接否认,这不是增加了众人对他的愤怒吗?
我非常想要告诉他这一点,教会他如何面对这些矛盾。我想要让他明白,当你这样否认的时候,反而只会让大家更加愤怒。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然后,我就带着你一点点调整好了。
可是,每一次这样的尝试,最终都败在汤的否认中。谈话根本无法往下进行,何谈教育。
有一次倒是试过和他共情,不过,也就那一次,后来我自动放弃了。在他的否认面前,我彻底晕了。
我看到了我们互动的模式。我要判断对错,于是问询缘由;汤开始否认;我试图纠正;汤继续否认;我开始火大,想要把他给“扳过来”;他继续否认;我放弃,谈话结束。
唉,肩膀都开始酸痛了。
“如果一件事情无关乎对错,那还与什么有关呢?”一个声音在头脑的混沌中清清楚楚钻了出来。
对哦,一件事情,如果无关对错,那还与什么有关呢?
我的个性之中,对于真相、事实、客观,十分看重。
我需要了解一件事情的原委始末,这好帮助我做判断。当我形成了一个判断之后,接下来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然而,这个方式,用在汤身上十分不奏效,跟汤谈对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事情只会愈演愈烈。
让我再来想一想类似的经历吧。
几年前,有一位成年男性,当我试图跟他谈对错时,他矢口否认。否认到有那么一瞬间,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后来,这位男性的朋友告诉我,他对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也发生过这种对于自己做过的事抵死不认的情况。
这是第一个记忆。
第二个记忆。一年前,一位母亲,跟我谈起她的女儿,她说“明明做过的事哦,竟然不承认,你说气人不气人。跟她爸一模一样,都一个大人了,做过的事竟然不承认。”
这两个记忆,拿来和有关汤的记忆合在一起,如此相似。
于是,再一次问自己,如果一件事和对错无关,那么还和什么有关?
情感的第一功能:喜不喜欢。从这个喜不喜欢的角度来看,我能看到什么?
喜不喜欢,喜不喜欢,喜不喜欢......心里喃喃地重复着这四个字,在屋里来回踱步,某个答案快要浮现了。
假如,从喜不喜欢这个角度来讲,那么,对与错就无关紧要了。我喜不喜欢才是最要紧的,管你对和错,管你是与非,管你什么客观不客观,我喜欢,这是第一位。
那,这跟汤有什么关系呢?
再想一想。很明显,汤不喜欢我询问对错。那我就不问对错?可是,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冒险?不告诉汤行为的对和错,他下次会不会又做出同样的事?这样他不就一直改不过来了吗?
嗯,从逻辑上来讲,这个担忧成立。不过......
再想一想。
如果把这个由我的逻辑产生的担忧放在一边,将道德的判断放在一边,能看到什么?
嗯,看到一个孩子,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人际交往经验,常常惹了麻烦而不自知。麻烦来了,吼几声,跺几脚,气不过了就打。
这是他的模式,他就在这个模式里呆着,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可苦了我这个大人。被他打的孩子,跑到我这哭诉,我总不能啥也不做,我也被卷入其中。有几回,这个孩子的家长或者别的孩子的家长会找我了解情况,于是,家长们也被卷入其中。
这孩子,这能量,这波及范围,我晕。
那,怎么办呢?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再次重演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你看,他在前两个阶段发展受损,第二个阶段恰恰是发展他主导功能,即情感功能的时期,这个部分也受损,这样一个处境的孩子,他所面临的挑战已经体现在了课堂之中。
比如,他总是不知道如何与力气比自己更大的同龄孩子相处,论理也论不过那些逻辑比他清晰的同学,错误都是他的,他气急败坏,仅有的几种方法用了再用,依然无济于事。
对于汤而言,他不知有多少时间,是被用在了这些这些气急败坏的情绪中的,学习自然就或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
我知道,明白汤产生这些困难,解释他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并不代表问题立刻就会被解决,依然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等待。
在等的过程中,要把我的种种担忧放在一边、要有策略、要有耐心、还要有面对不同事情的随机应变的智慧,这些都得慢慢学。
这么一想,不由长叹一声。
心灵说,先受着呗,谁让你是大人,他是小孩呢。
唉,谁让我是大人,他是小孩呢。那就,等着。
公众号:LeeLee
篇2:《等风来》随笔写作
《等风来》随笔写作
享受一个人的孤独,享受一个人的宁静,在这个争分夺秒,生生不息的摩登时代,有时候你会显得那么高贵,有时候又会让你显得那么卑微。说得真好,没有高贵的资格,就别自以为是的昂着头瞧不起卑微的人生,卑微不卑贱,更不卑鄙,当然,谁都不能阻止卑鄙的人利用卑微来享受其卑贱的人生,不过,这才是奇葩的存在,它甚至只在意识世界里存活,有谁能说他不是要让我们清醒而高贵的活着呢?让我们不那么自以为是,不那么自私自利,让我们活出色彩,而不是一片空白……
毕业,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对这个社会知之甚少,但始终相信它是一朵美好的七色花。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四顾茫然,所以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有一本书上提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年轻女孩没有安全感。为什么?
从小,我不怕黑夜,我不怕风雨雷电,我不怕鬼神之说,可我怕人,从小我就怕生人。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姐妹已经结婚生子。小时候,小姐妹到我家玩,天很黑了,她从来怕黑,我摸黑送她回家,再一个人抹黑回家,我不怕,不知道什么是怕,不知道我需要怕什么。记得小学快要升初中的时候,有人说,买饭的.时候会很挤,妈妈说“你领不到饭,看怎么办!”。“没关系,到时候我给你买饭,你在外面等着”,这是小姐妹听了我的叙述给我的回应,三年后,我跟她谈到这段对话,她说自己一点也记不起来了…...
写到这里,我害怕,我害怕我已经老了;写到这里,我觉得我的心真的老了;写到这里,我觉得我需要被救赎。其实,我是一个胆小鬼,任何时候,从来,一直都在逃避,因为害怕,所以退避三舍;因为害怕,所以停滞不前;因为害怕,所以把自己牢牢封锁;因为害怕总依赖他人,却又无法安心依靠;因为害怕,把自己置于了四顾茫然的境地;因为害怕,丢了梦想,丢了自己……
或许,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并不想要什么,我只是贪图安逸……
宁静,还是害怕的借口……
或许,从未经历,何来成熟?有人说,只有经历过爱情的男孩才会成长。女孩是不是也一样呢?只有经历了爱情才能成熟。不轻易接受任何人,以为谨慎成熟的表现才是正确的选择,怎么知道没有错过便不会成熟?没有错过哪来的青春?没有错过哪来的人生?这个世界又哪来的无瑕的人和无瑕的事物?
或许,你内心里住着高傲无比的公主;或许,你有一个悲天悯人的灵魂;你可以高傲的看不见其他人,但希望别被什么遮了眼睛;你可以谦卑悯世,但不能屈膝自戕。做不好自己怎么能遇到对的人。好好爱自己,好好的做一个美梦,哪怕它会破……
这个世界不可能没有风,但我们想要的“风”或许永远等不来,怎么办?我们努力的去实现梦想,如果有的话,却常常走着走着就只知道这么走下去了,而不知道我们还能做什么;而有些梦想却是缘分天注定,我们只有遥问天上宫阙,今夕何夕?
今天看了《白雪公主》,最后有一段字幕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The prince and snow white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童话里结局是美好的。The Prince ,who had searched far and wide……
为什么有人哭了……
篇3:教育随笔写作十式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 唐金龙
现在,教育随笔的写作正越来越盛行,许多教师都将它作为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综合来看,现阶段的教育随笔的写作大致有下列十种方式。
一、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就是将几种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自然分出是非标准来。
王楠老师在《从画苹果看中日美三国老师的课程文化差异》一文中,通过三个国家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孩子画苹果的事例,就是在比较中对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剖析: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么画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里拿一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我可以拿到大家面前,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是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苹果,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象梨,第二次画得就有点象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另外,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学生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已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可能画得象南瓜,第二次可能象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从三国老师的课程故事所描绘出的课堂场景看,中国老师、日本老师和美国老师各自课程故事中隐含的课程文化和理念差异非常显著。
中国老师: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注重预设和控制,强调“教”的过程,关注学习结果,凸现的是接受性学习,封闭性学习,抽象学习,外部***作学习,看不出内部***作过程。
日本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较为开放,关注知识的情景性,凸现的是观察学习,自主学习,有明显的内部***作过程。
美国老师: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关注个体,张扬个性,注重真实的学习情景创设,课堂氛围民主、开放,凸现的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学习,活动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学习者内部言语***作过程非常鲜明,不关注学习结果。
三个小小的课程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厚、迥异的课程文化,不同的课程故事塑造着本质迥然的国民性格。中国千人一面的“工业标准化教育”,只能抑制孩子创造的天性;而美国的个性化教育,才是激活人的创造潜能的真正的创新教育。
运用比较法行文,由于对比鲜明,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得到较为深刻的印象。较之一般的平铺直叙,这种方式是很新颖的。
二、陈述式
所谓陈述式,就是客观地陈述一个事实,让读者自己在客观陈述的事实面前作出判断,得出结论来。
请看裴重生老师《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
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工作机构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一次国际中小学教师、学生联欢活动,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位教师、学生参加,其中教师208人,学生202人。我国从北京、西安、上海选派了9名教师和9名学生参加这次活动。
联欢活动历时6天,先后开展了五项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是评选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主持者设计了一个问题,要求所有教师都做简单回答。这个问题是: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孪生兄弟,都是14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配了一辆轻型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让他们开车上学、回家。这兄弟俩由于晚上贪玩,好睡懒觉,经常迟到,虽经多次批评,还是我行我素。有一天上午考试,尽管老师事先警告他们不许迟到,但他们因在路上玩耍,还是迟到了30分钟。老师查问原因,他们谎称汽车在路上爆胎,到维修店补胎误了时间。老师半信半疑,但没有发作,让他们进教室后就悄悄到车库检查他们的汽车,发现四个轮胎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没有被拆卸的痕迹。很明显,补胎是他们编出来的谎话。请问:假设你是杰克兄弟俩的老师,你将怎么处理?
208位教师认真思考,积极作答,都在规定的半小时内交上了答卷。主持人经过认真分析整理,从208份答卷中归纳出25种处理方式。其中主要的方式如下:
中国式的处理方法是:一是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二是取消他们参加当年各种先进评比的资格;三是报告家长。
美国式的处理方法是:幽他一默――对兄弟俩说:“假设今天上午不是考试而是吃冰淇淋和热狗,你们的车就不会在路上爆胎。”
日本式的处理方法是:把兄弟俩分开询问,对坦白者给予赞扬奖励,对坚持谎言者严厉处罚。
英国式的处理方法是:小事一件,置之不理。
韩国式的处理方法是:把真相告诉家长和全体学生,请家长对孩子严加监督,让全班学生讨论,引以为戒。
新加坡式的处理方法是: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嘴巴10下。
俄罗斯式的处理方法是:给兄弟俩讲一个关于说谎有害的故事,然后再问他们:近来有没有说过谎?
埃及式的处理方法是:让他们向真主写信,向真主叙述事情的真相。
巴西式的处理方法是:半年内不准他们在学校踢足球。
以色列式的处理方法是:提出三个问题,让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地方同时作答。三个问题是:a.你们的汽车爆的是哪个胎?b.之后,活动主持者把25种处理方式翻译成几种语言文字,分送给参加活动的202名学生,请学生们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处理方式。结果,91%的学生选择了以色列的处理方式。你们在哪个维修店补胎?c.你们付了多少补胎费?
主持人说,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方式,就是批评教育的最好方式。以色列的方式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它的批评教育带有游戏性质,学生不怕、不难堪。
可见,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应该是在游戏之中的教育。
陈述式的优势就是用事实说话,只要把事实摆出来,自然读者就会看出结论来。象本文中,作者把各国老师的做法都客观地列出来,而且把学生的结论也公布出来,这样什么方法是好方法已经十分清楚了。
三、叙议式
所谓叙议式,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层层深入,把所要论述的问题讲清楚。
象笔者本人的《绣洞成花》就是这样写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与丈夫离了婚,带着女儿生活。有一天,女儿学校里要搞一个文艺演出,能歌善舞的女儿被选中,要上台表演。别的小朋友都买了新衣裳,而她亲手给女儿赶做了一件,穿出去竟然盖过了所有小朋友的风采。女儿很开心,演练也更加认真,可是在临演出的前一天晚上,女儿在台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衣服膝盖处破了一个大洞。当女儿害怕而又委屈地告诉母亲时,母亲并没有批评年幼的女儿,可是要重新赶做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呢?
年轻的母亲在破了的地方绣上一朵花,既遮盖了破洞,又增添了美丽,伤心、失落的女儿又快乐起来。母亲看到女儿在台上翩翩起舞的身影时,眼里噙满了爱的泪花。
这位年轻的母亲用她的智慧给破洞处绣上了美丽的花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衣服“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那个破了的“洞”的处理。
在教育中对待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呀!学生总有这样那样的小错,就如同一件衣服上会出现“洞”一样,而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该怎样去处理它呢?衣服上有了洞,不补上难看;对于学生的过错,同样要及时处理,而且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就象那位母亲,要是胡乱地用一块什么布给补上,效果也不好。
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一大早,他在大街上巡逻,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驰而来,他下意识地打开测速仪,看自行车是不是超速了。骑车人没有发现警察。警察一看测速仪打了个愣:不对呀,这是汽车的速度――这人把自行车骑得和汽车一样快!骑车人违反了交通规则,被拦了下来。车手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学生。他告诉学生,违规了,要罚款。学生说出了学校和住址,还有骑快的原因:怕迟到。警察笑着说:“你先去上学。”
不久,那个学校收到一封信。信是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写来的,这个俱乐部培养过许多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信中说,欢迎贵校学生斯卡斯代尔参加本俱乐部,我们将为其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了警察测定的时速。
4年以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丹麦自行车赛冠军,并在奥运会上拿到了自行车运动项目的金牌。
学生骑车超速是错了,但那位警察并没有按常规处理了事,而是采取了智慧的举措,从而给那位学生成了全国自行车赛的冠军,并拿到了奥运会的金牌。警察的智慧就表现在,能理智地提取“错”中的积极因素,并加以引导,进而收到特别的效果。
可以这么说,对于学生的错,如果只是武断地凭自己的认识就下结论,就很有可能也使自己也陷入荒谬的错误之中。而要能够冷静思考,想出高明的应对办法来,就会“柳暗花明”。
在英国,两所学校之间正进行着一场足球比赛。有一位少年,他刚刚喜爱上足球,而且集体荣誉感极强,因为缺乏比赛经验,直到比赛将要结束时,他才被允许加入比赛。一上场,他便忘掉了不能用手碰球的比赛规则,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倘若要想自己的学校获胜,就必须在几秒钟之内把足球踢进对方的'球门。他完全兴奋起来,把球抱在怀里,在满场的一片惊讶声中全力向对方的球门跑去。
裁判和选手们全都变得手足无措,呆若木鸡,眼睁睁地望着他。观众们却被这为了学校集体荣誉而忘记规则狂跑着的少年所感动,并变得兴奋而激动起来。人们全体起立,报以长久而热烈的掌声。这起事件非常出名,以致人们不记得那场比赛中发生的其它事情。
不久,英国便诞生了一项新的国民体育――橄榄球,并且竖起了这样一座雕像。
按理说,这位少年的“错”是明显的而且是比较大的,但它的出现因有着特殊的背景,因而能让人异常兴奋且能十分理智地对待它。少年的“错”,错出了一项新型的体育项目,这偶然之中,似乎也有着必然,就是你要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错”。“错”一旦艺术地被掩盖了,就会出现神奇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奇迹。
本文所要阐明的一个道理就是在教育中要巧妙地利用“错”,这是教育的艺术。三个小故事的叙述是为议论服务的,通过议论将三个小故事串成一体,既感人又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联想式
联想式,就是利用“联想”的相关性原理,在一个事实的基础上联想到与此相关的教育事件上去。
周夕中老师的《搬回那些“常春藤”》:
美国的一位教育专家曾做了一项实验:她把两小束一样的常春藤分别栽在两个相同的花盆里,给两束常春藤相同的阳光、相同的水,但不同的注意力。她把一束常春藤放在厨房里的柜台上,让它远离师生的注意,而另一束放在大教室的壁炉架上,然后对她的学生说:“在今后的第一天,我们都将对着放在架的这束常春藤唱歌,我们将告诉它我们多么爱它,它是多么的美丽。我们将用我们着意关怀来滋润这束常春藤。
四个星期后,实验的结果令老师和孩子们大吃一惊。厨房里的那束常春藤长得又细又长,病蔫蔫的,而放在教室里的常春藤则长得油亮亮的。为了把这项实验更推进一步,她将两盆常春藤作了调换。又过了四周,它们就分不出彼此了。
实验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不同的关注竟引起如此大的差异。连常春藤的成长都渴望善意的关怀,更何况成长的孩子?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待品德不良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些教师缺少的是关注,缺乏的爱心和耐心,缺失的是教育的民主和公平。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他们首先要做是到原先班主任或任课老师那儿收集学生资料,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总有部分学生成了被放在厨房里的那束“常春藤”。他们的言行、他们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很难能被关注,而那些被老师视为思想品德优秀、成绩优秀的“宠儿”则成了课堂和各种活动中的主角,表扬、奖励非他们莫属,荣誉更是他们的专利。在老师的精心呵护、关爱下,这些“优生”显得越发优越。相比之下,班级里那些不受关注的弱势群体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沉默寡言,要么特立独行,消极地对待学生和生活。他们的内心感受不会被在乎,他们的自尊不会被顾及。试想,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我们的教育怎么能“面向全体”?怎能实现“教育公平”?又怎么能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发展”?
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都施以情意绵绵的师爱――似春雨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播撒,均匀漫布。谁不梦想成功?谁不期望鼓励和赞誉?尤其是班级中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这种博大深邃的师爱,需要在同样的阳光雨露下享受更多的关注和期待。由衷的肯定、诚恳的激励带给他们的是暖意、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或许,在给他们自信的同时,会催生出一个个人才,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为人师者,还是让我们一同去搬回厨房里的那些“常春藤”吧!
联想式写法是先叙述一个故事作为由头,而后生发出联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先前的叙述要能为后面的议论服务;后面联想到的一番道理要是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两者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能油水分离。
联想式的好处就是能使说理形象化。
五、反思式
所谓反思式,就是对工作中出现的某些现象进行反思、批判。
下面我们来看陈敏聪的《莫把错误当个性》:
曾几何时,教师们在谈到“个性”时,总以“冰融化了变成什么?”为例。说是回答变成水或变成小河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回答变成春天的学生,则被斥之为“胡说八道”。听者无不为之摇头叹息,俨然一副“专家”模样――惟一有灵性的孩子受到了教师的“致命一击”,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呜呼!
在新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笔者无意评价这位教师的“功过是非”,相信教师们随手翻翻手头的教育报刊杂志就可发现,“个性”已经成了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目皆然。当然这些理论本身并无“罪过”,甚至还可以说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所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课堂的确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但是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为了不充当扼杀学生“个性”的“刽子手”,怕“天才”在自己手上“夭折”,于是,有些教师便有“怕草绳”的味道了,在对待学生的发言时,不管结果如何,总是“微笑”着“鼓励”,更有甚者,还将一些“错误”当“个性”“尽心呵护”,这不能不说是新课改中的一种“不正常”现象。
例如,在教授量词的用法时,有些学生说出了“一(位)蚂蚁”、“一(名)蚂蚁”诸如此类的答案,面对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教师不但不加以引导纠正,还把它当作学生对量词的“个性”化掌握,大加赞赏,带头鼓掌,甚至“旁征博引”一番――用香港女诗人西西的《可不可以》加以证实。真是煞费苦心!但是我不知道,孩子们在这种“个性”化掌握之后,是否真正懂得了量词的正确用法,是否懂得了诗歌中的用法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活用。没错,当我们听到“冰融化了是变成水或变成小河”是标准答案,而“冰融化了是春天”则被训斥时,真的非常痛心标准答案给孩子们的杀伤力。但撤除了惟一标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标准”,“一(位)蚂蚁”对,“一(名)蚂蚁”对,“一(块)蚂蚁”对,那么,如果孩子问你:老师,怎样填才不对呢?你该怎么回答?
还有一种“错误”,教师们如果没有钻研教材,没有对文本充分理解把握,往往不易发觉,因为这种“错误”是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的理解感悟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当学习了《司马光》一文后,教师问:你觉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做法好吗?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司马光砸缸的办法不好,砸坏了公园的缸,破坏了公物,有可能还会把缸里的小朋友砸死。还有学生附和:是的,缸片飞出来,会把外面的小朋友砸伤,这办法可真危险!那么,这是不是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和独特体验而表现出的“个性”解答呢?是否该把它当作精彩的一笔而加以肯定呢?其实,该文主要是赞扬司马光在危急时刻不慌不忙、急中生智、挺身救人。以上课例,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显然严重偏离了课文原意,如果把这样的“错误”当作“个性”加以赞赏,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向“歧途”
莫把“错误”当“个性”。一味地迁就,一味地放任,并非新课改的初衷。否则,随着教师底气的失去,接着失去的将是知识的真谛!
保护学生个性并不就等于无原则地承认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师要有一个清晰的是非判断标准;而在当前,这种现象在许多教师的心中还有模糊之处。所以作者的反思带有普遍性。一般而言,反思类的随笔所反思的内容就要求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六、阐释式
所谓阐释式,就是针对一个事实,然后结合这个事实进行理论阐释,分条析理地进行证明,一步步把问题论证明白。
刑桂臻的《一个被认为该下地狱的人》就是这样写的:
少年时代的拿破伦・希尔曾被认为是应该下地狱的人。那里无论出了什么事,诸如母牛被放跑了,或是堤坝决裂了,或是一棵树被神秘吹倒了,人人都会怀疑是拿破伦干的。而改变小拿破伦的是他的继母。
陌生的继母来到他家的第一天,走遍了每一个房间,很高兴地问候每一个人。走到小拿破伦的跟前,他父亲介绍说:“这是拿破伦,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
继母听到这里,把她的双手放在小拿破伦的肩上,两眼闪耀着光辉,直盯着他的眼:“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把他具有的伶俐品质发挥出来。”以后,继母总是鼓励小拿破伦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后来证明这种计划就是小拿破伦事业成功的支柱。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的启示很多。
其一,是如何看待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孩子问题。先前小拿破伦在父兄的眼里,是恶劣的,不可救药的。这种“造恶”氛围使得小拿破伦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一步步滑进恶劣的深渊,难以自拔。而继母独具慧眼,在“恶作剧”的背后看到了小拿破伦最伶俐的一面。是这种善识英才的慧眼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拯救了小拿破伦。而我们有些家长对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知之甚少,尤其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孩子。孩子稍有“越轨”,就视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压抑“封杀”,惟恐搅乱了自家的乾坤,丢了大人的颜面,至于孩子个性发展心理需求问题很少顾及。殊不知那正是孩子的天性使然,需要做家长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以恰当的引导才是。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第二点启示是: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富有真诚和热情。继母初见到本来冷漠的小拿破伦时,并不以冷制冷,而是满腔热忱,真诚对待,表现了一个伟大母亲的胸怀。这里热情与坦诚是改变小拿破伦的又一个重要条件。而我们有些家长面对“不争气”的孩子,要么冷漠不理,要么吹胡子瞪眼,冷嘲热讽,呵斥打骂,没有半点好声气,结果与孩子越搞越僵,那怎么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呢?
再者,从继母对小拿破伦的教育转化中也可以看到教育孩子的关键阳要鼓励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一个人在走向成功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家庭、亲友、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这是无疑的。但最主要的不是自信的力量。一个勇敢坚毅、积极进取、义无反顾的人,是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所以,我们作师长的,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尽可能的多给孩子一些热情的鼓励,使孩子充满做事的信心。要知道,小鸟翅膀是在飞翔中锻炼出来的,不经风雨,无法炼就强劲的翅膀。
本文作者在叙述小拿破伦一件事之后,就开始结合当今教育现状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在三点阐释中,作者紧扣现实,在对比中让我们明白“坏孩子”也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七、解答式
所谓解答式,就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解答。
来看张晋昌的《身教漫谈》一文:
身教――用行动做榜样进行教育之意也。
身教的作用
……
如何进行身教
首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对学生全面负责的表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无形之中会在学生的心灵中塑造出一个光辉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必将给学生的学习以极大的推动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识、广泛的兴趣、充实的专业知识。优秀教师常常能以他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旁征博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要有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和热情饱满的精神风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精神焕发,表情准确,往往可达到以神传情之效果,这是言传所无法达到的。可以想像,一个萎靡不振、表情木呆的人站在讲台上,即使他所讲的内容很好,恐怕学生也不会买他的帐的。
第四,教师的身教是时时处处存在的。身教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要在更广泛的时空里,时时处处以身示范,为教书育人作出奉献。
第五,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榜样。榜样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六,教师应敬业好学、宽容友善,正确对待自身的错误和不足。教师本身勤奋好学,不仅是业务素质提高的前提,更能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敬业好学,对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示范作用,是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宽容是大度,是容人之过,宽容是崇高师德体现。学会宽容,才能学会与人合作。能否正视自己的错误,能否及时勇于承认错误,并能诚心改正错误,不仅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层次。
第七,教师身教要与言教有机地结合起来。身教虽然重要但绝不应该单独应用,而应与言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语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关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身教的作用分五点作了解答。然后,就“如何进行身教”问题,作了七点解答。通过七点具体的解答,我们就比较全面地明确了进行身教应该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条条下来,清晰明了。
八、主张式
所谓主张式,顾名思义就是阐明作者的主张。
来看肖川教授的《我的教育主张》:
1、教育不仅要开发学生谋生与自立的能力,教育也需要为一个民主、自由、公正、文明的社会培养人――这是教育的社会责任,因此今天我们需要强调公民教育;2、学校教育不仅应该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终身幸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特别需要生命教育。3、家长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学生的家长,我们需要在他们的心中唤起生命尊严的意识,当他们成为父亲或母亲的时候,能够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切实地负起责任。
4、学校教育要为基本国策的落实贡献力量--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要让人口意识和环保意识深入人心。5、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它的文化精神决定着它的品质。学校就应该笑声琅琅,书声琅琅,歌声琅琅。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美好记忆的巨大源泉。
6、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成为某种人才,而是要使他们成为积极的生活者。学校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的、文明的生活观念和态度。因为它是影响我们生命素质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7、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成全。如果我们的教学总是关注“考试考不考”,那么这种画地为牢、削足适履的教学就只能培养出鼠目寸光、兴趣狭窄、内心贫乏、对人类苦难和外部世界报以冷漠的人。
8、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
9、在教学中,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在学习过程上,应当充分展开高层次思维过程和交互活动;在学习结果上,让学生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
10、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缺乏理论修养的民族。教学中应强调哲理内涵与理性色彩,着力发展学生的思辩能力,特别是批判性的思考力。
这里,作者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十条教育主张,简明扼要而耐人寻味。
九、点评式
所谓点评式,就是先通过叙事来讲一个故事,而后就故事进行点评。
比如章立早《学校管理智慧录》:
山谷回音
有个男孩因一件琐事而迁怒于自己的母亲,并对母亲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然后,或许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他就跑到山边,并对着山谷继续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喊声刚停,立马从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这个男孩有点吃惊,就跑回家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奇怪的男孩说他恨我。”于是,男孩母亲把男孩带到山边,对着山谷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个男孩照他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那个“奇怪的男孩”也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生活颇像这山谷回音,你送出去什么,就能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能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人际交往也是这样,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往往是由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决定的。校长只有善待教师,多一些感情投资,多一点友情意识,教师就一定能够尽职尽责地去工作??这可以说是学校管理的金科玉律。
蜘蛛
有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壁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刚下过雨墙壁很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后就会掉下来。虽然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但还是一次次地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变得消沉起来。
第二个人看到了,也叹了一口气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呢?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了。”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后说:“这只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令人感动!”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要管理好学校,校长的心态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不同的心态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事物往往有两面性: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如果校长在思考问题或决策时能够注意从多方面看问题,特别是能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少一些消极的心态,他就有可能发现走向成功的途径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心态决定一切!”记住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本文作者就是给我们叙述了两个故事,尔后分别针对性地进行了点评,在点评中告诉我们在教育管理上要注意的问题。点评式写作,有时不要求整个文章是一线下来的,可以象本文一样由两个相对独立的片断构成,只要服务于一个大的标题内容就可以了。
十、总结式
所谓总结式,就是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如实地总结出来,供人参考学习。
如陈春晓老师的《我的另类经验》:
教书十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一些似乎有些与众不同。
第一条,从来不保留教案。十年来,我从来没把这一年的教案留到下一年用的,而是统统扔掉。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害怕自己偷懒,第二年会沿袭原来的教案。扔掉了,就只好重新备课,重新写教室,这样逼迫自己上进,不至于固步自封,原地踏步。二是要给自己一个新鲜感。教师之工作,容易变得乏味,一年到头就重复这几篇课文,如果再一年到头就重复这几篇教案,那就会更让人厌倦。不断挑战自己,力争每一篇课文都上得跟过去不一样,第一节课都跟过去不一样,这样既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又能让自己对职业保持一贯的新鲜感。
第二条,从来不做成绩册。在我看来,学生是一群不断发展的人,他们第一天都可能有新的变化。而成绩册往往会误导教师把目光锁定在他们的过去,锁定在考试成绩,忽略他们正在发生变化,忽略他们其它的各个方面。把学生定格在成绩册中,是教师的短视。我在评价学生是更注重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的评价,注重他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化。我没有成绩册,但我有一本《学生发展状况跟踪册》。况且成绩册会给学生巨大的压力,一些学生日益自卑,一些学生日益狂妄――这是我不忍心看见的。我的学生在我面前无忧无虑,平等相处,因为他们知道,我从来没有给他们下过结论。
第三条,从来不伪装自己。伪装被识破之时就是威信扫地之时,而伪装总是要被识破的。我从来不在学生面前刻意地修饰以使自己变得更为人师表。我告诉我的学生,不要指望你们的教师是个圣人,他也有许多缺点,你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识别,并帮助他改正;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你们要用自己的胸怀去包容,尽管这比较难。给出一个真实的自己,比给出一个包装好的自己更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对学生的进步表现出喜悦,对他们的一错再错表现出愤怒,让你的学生知道你对他的真实感受,这很重要。
第四条,从来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这是我的一个信条。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始终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感觉,与学生平等地设计班集体问题。在学生面前我们并没有什么特殊权利,我们有的,只是更理智的头脑,更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因此,放低我们的姿态,走到学生中间,平视他们的眼睛,与他们展开对话吧。如果发生分歧,就尽力去说服,用自己的言行去说,直到他们口服心服,如果你无法说服他们,说明你的方案或者想法还有问题,你要去修改了。
总结式随笔,朴实无华。象本文作者将自己工作中的五条经验用朴素的文字叙述出来,能给人很好的借鉴。
当然,文无定法。教师的随笔写作实际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就是上述十种常见的写作模式也不是孤立的;一篇随笔中所运用到的方式往往并非单一化,而是若干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应该讲,形式服务于内容,且形式还需多样性。这样,随笔写作才会繁花似锦,欣欣向荣。
篇4:教育随笔写作:教育没有预演
趁着清明小长假,一家人去了栾川抱犊寨,清明门票活动价27块钱,并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景区的设施和景色、甚至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太多的期望,用同伴的话说:“风景好的话,不会那么便宜”。可是上网搜索评论,居然评价都还不错,于是便决定前往探一探,大不了中午去另外一个景区。
个人觉得,山与水的区别在于山高和水长,所以走过的许多路,看过的许多景,如果没有特别之处,很难长久的存在于记忆深处。可是我觉得抱犊寨可以,这个景区和以往去过的景点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抱犊寨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和谐的融为一体,景区内的历史人文令人回味,那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更是让人心满意足。这恐怕也是当时那个年代,土匪赖以生存的必要手段,只有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山头,方能安心生活,也难得解放军三次才能攻克山寨。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就是寨子里的水比较少,但这点缺陷,用寨子文化完全可以支撑和补救。
我们这次观看了三个表演,分别为抛绣球、绿林抢亲和授衔仪式,节目是异常精彩,不像其他景区以收费为目的,也没有免费的应付了事,给人的感觉是一场专业的表演。不止一次的感慨表演者的娴熟、表情到位,同伴说:如果让你每周都表演几遍,你一定会演的更好。
会吗?这是我在归途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单纯是演员之间的互动,恐怕任何人都可以,但是在节目中,即兴增添了许多游客互动环节,比如抛绣球中新郎的挑选、还有抢亲环节中新娘的挟持,都是游客在参与。每个人的思想不同、喜好更是不一样,在昨天的抢亲环节中,就有一名女游客被挟持后,不愿意做压寨新娘,演员只好去继续挑选第二名。这是不是也在考验演员的应变能力?
当然,据我观察,整个节目流程,只要游客愿意参与,其实接下来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大不了就是鞠躬拜堂、坐花轿之类的,并没有过分的要求,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这与教育,是不同的。教育没有表演,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
虽然之前的课堂改革经历了“表演课”的过程,即讲授的公开课全部都是提前预演,包括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提前告知,只用上课的时候表演一遍即可。好在那个荒.唐的课堂形式已经过去。
如今的课堂,特别是数学课堂的探究、交流、概括总结环节,需要学生全方位的参与进来。思考的时候,学生众多的奇思妙想;表达的时候,学生的心血来潮,或者无厘头的回答,还有学生表达能力的不完善,都会造成诸多的课堂意外,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这让我想到上周我讲的那节观摩课——《三角形的特性》。为了让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更为合理,让学生接受的更为容易,让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为自然、融洽。提前我在兄弟学校进行了试讲,课后与老师们就试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及时进行了修改,自己对这一节课也更加的胸有成竹。
可即使这样,在当时的观摩教学中,课堂明显呈现出许多的瑕疵,比如在众目睽睽的压力之下,学生因为胆怯而造成的课堂压抑,我没有及时的疏导,我以为随着课堂知识的探究,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之后,压力可以有所缓解;比如学生在答非所问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的去协调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没有机智的处理课堂的意外,说明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为了节省出之前试讲时候超出的几分钟时间,整体的课堂节奏有些快,特别是概念的探究环节,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并没有呈现出预想的“无限可能”。
在“磨课”成为老师专业发展唯一途径的今日,在“磨课”成为教师支撑课堂教学是否顺畅的今天,我们唯独忘记了,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这就决定了,同样的教学环节、同样的课堂引导,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会呈现出不同的教育效果。“磨课”只能让教师心中踏实,但研究学生的心理和他们的言语表达形式,才应该是身为教师最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之一。
读懂孩子,才能读懂教育;教育没有预演,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
公众号:3度梦想
篇5:教育随笔写作:职业生涯分水岭
回忆自己长达的教育生涯,不得不说是一个分水岭。
记得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爸爸对我说:“你要做一位老师,就要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去写文章、去投稿”。可心中一直有着抵触情绪的我,处处和爸爸对着干:你左右了我对学业、对职业的选择,难道在我毕业之后还要左右我的人生吗?我讨厌这样的爸爸。
所以,20之前,我经常和朋友们一起狂嗨,上班应付几节课,下班两三个朋友一起逛街、嬉笑、无忧无虑,或者晚上到了八点左右就到茶水间小坐、去练歌房狂吼两嗓子。那样的生活,极其惬意、丰富。但是一个人的时候,心中便会野草疯长般的寂寥,难怪有人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
婚后的生活和工作,也是得过且过,还美其名曰:“人生短短数十载,及时享乐最重要”。面对儿子,虽然耐着性子陪伴,可他只要有些调皮或者不顺我意,我便会心生不快,给他个脸色看看;面对学生,虽然表面看起来一视同仁,但在内心深处,还是喜欢优等生多一点;那些整天脏兮兮、成绩差的学生,我嘴上说不讨厌,可心里早就鄙视千万遍;尤其是到了考试成绩揭晓的日子,更是把成绩差的学生,批评的体无完肤,责备他们拉了班级的平均分。
学生整日生活在这样一副冷冰冰的高压面孔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心惊胆战的做题、练笔,唯恐出错,每次考试居然还不错,一直名列前茅的成绩,也让我暗自窃喜:教学生,哪来的什么诀窍,只要学生多做题多练习,成绩就会很好!
那样的日子,现在想来,表面简单、快乐、丰富多彩,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茫然、失落、手足无措,对于未来,没有一点方向。人生的路,仿佛一眼就可以看到底,“30岁已死,80岁才埋”的悲哀常驻于心。
年,我加入了小学数学共同体,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我在台下认真聆听我县优秀教师的发言,他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努力与刻苦,诠释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真正意义,就是那场精神洗礼,使我的灵魂得到了拯救,我的教育热情被真正点燃。那年,我32岁,我在想:32岁的我会离开教师这个队伍吗?如果不会,我的一生难道就这样浑浑噩噩、没有一点价值的生活下去吗?看着手中共同体下发的几本书,我暗下决心:我要重新拾起那许久被我遗忘在记忆中的文字,品读它们的美好。
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对于读书写文章,偶尔为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下去。读书几天之后,我的豪言壮语很快偃旗息鼓,那些曾经燃起的激情瞬间便被磨灭,我的生活又回归到原点,但我晚上临睡前看到朋友圈里那些名师发的原创文字,又惭愧的扪心自问:我曾经对待书籍的狂热去哪里了?读书、写作真的那么难么?这种完全可以自己掌控的事情都没有做好,只能怪罪于自己的懒惰和不求上进。
于是我告诫自己:哪怕读上一页,也要每天都要坚持!就这样跌跌撞撞,每天和自己做斗争,两个月的时间,我终于可以每晚习惯性的读书了。趁着热乎劲,我又给自己定下“每周至少写一篇教育随笔”的目标。因为我觉得,数学老师多是理性思考,写作是一个短板,要想在专业上发展,必须要记录下自己的日常教学。可当我热情满满、激动万分地在电脑上敲下第一篇文字,我万分沮丧,那耗费了一个多小时,仅有600多字的文章几乎击垮了我,我感觉到自己才疏学浅,缺乏文字功底;但我又开始庆幸,因为我已经觉醒,从此在教育之路上不再迷茫。毫不掩饰的说,就是那600多字让我从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状态下,转入读书写文、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的教育教学专业发展道路上。
直至今日,读书和写作仍然是我汲取能量的源泉,如果说读书是知识的输入,那么写作就是思想的输出。每一个夜幕来临,我先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去读书,然后把书中感悟、或者当天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当我的手指在键盘上舞蹈,是我思绪最活跃的时候,看着那一个个有温度的字符跳跃在屏幕上,是我最倾心的事情,没有之一。
就这样,我一直用读写的力量来抵制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怠惰和停滞,我曾经用雷祯孝先生的话安慰我自己:人这一生,总要做一件激动人心的傻事。如果对教育梦想的坚持是一种傻,我情愿傻到极致。而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在读写中才能得到重生,只有重生,才能不断地走向美好。
我知道,之前我浪费了太多的时光,那些在虚度的光阴里与他人拉开的差距,总是要花上数倍的力气才能追得回来。从2014年开始,我便一直奋勇直追。20我写下文章50多篇,虽然不多,但却是我教育之梦的开始;我写下文章70多篇,共计10万余字,我更是再接再厉,原创了180篇文章,共计30万字。
我真的非常感谢在那些孤独、寂寥的岁月中的坚持,这些文字记录着我曾经过往、思考、幻想,还有我所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也相信这些文字,会沉淀我的日常生活,也会让我的教育教学之路越来越顺畅。岁月静好,今后的每一个日子,继续执笔取暖,煮字疗饥。
公众号:3度梦想
篇6:随笔写作
殇
天,灰蒙蒙的,好似下一刻就会下雨,路上行人神色紧张,生怕会淋着雨,在穿梭的人群当中,她,静静的伫立在街边,望着人群,若有所思,不知在想些什么。她衣着朴素,但却把她姣好的身材映衬的淋漓尽致,她那苍白的脸庞尽显几分病态之美。是了,在一个月前,她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已是无药可救,医生说最多只有最后三个月了可活了。但是她的父母不死心,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跑遍了几个大医院,而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结果,女孩厌烦了,也不想再治疗了。她的虽然不愿,但也遵从她的意愿,毕竟时间不多了,就由她去吧!女孩又回到了那个小镇,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她说,她就是喜欢那份宁静与祥和……
画
他喜欢画画,也爱画画,自从她被查出患病后,几乎每天都没有离开过画画,她画的所有,都是那么深动美丽,她的画总是拿奖,她也为此而感到骄傲,就连在她换病的前几天她才得了市里的一等奖。她换病后开始画素描,一切在她的画笔下都是那么阴霾,不复从前的模样,她最爱画天空,她笔下的天空总是比想象中跟美,但此刻,灰色的天空笼罩大地,一切都是死气沉沉,在这灰暗的天空下恐怕便是她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花
她要离开了,她要回到家乡,度过剩下的日子,在走之前他想再看看这令她拥有无数回忆与留恋的校园,校园里依旧是那般模样,书声朗朗,她来到原来的班级,但却空无一人,可能是去上室外课了吧,她心里想着。走进教室走到原来的位置,依旧是那么熟悉的感觉,在她留恋间,教室的门开了,同学们都进来了,令她惊喜的是每个同学手里都捧着一束花,五彩斑斓,她爱花,非常爱,当她看到同学们的`笑脸时,她也笑了,笑得那么灿烂,这是她收到过最好的礼物了。
尾声
她仿佛看到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他决定要活的精彩,哪怕时间不多了。他每天都在做他喜欢的事,她笔下的天空又恢复了往日的色彩,她,很快乐!不过该来的总要来,她走了,走的很安详,没有承受一点痛苦,她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父亲也是神情凝重,家里气氛非常压抑,不过谁也没有看到她的嘴角边,有一抹淡淡的,微笑……
篇7:我看赏识教育_随笔写作
昨晚在家看中央台的《新闻会客厅》节目,这期的主题是“赏识教育,快乐成长”,请来的嘉宾是南京倡导赏识教育的专家周弘。
关于周弘,我以前并不清楚,听了节目中简单介绍之后,才有所了解。一位普通的父亲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将一位聋女儿培养成留美博士;一位普通的教育者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成功地帮助了许多的问题孩子。说实话,看了节目之后,我很受感动,也很受教育。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周弘老师对幼儿教育聋童教育的探索精神和执著精神,同时也感受到了赏识教育的巨大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不反对赏识教育。相反,我很支持在中国开展赏识教育。因为中国的教育太需要赏识教育。中国的教育者一直以来都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出现,正襟危坐,高高在上,从来是不苟言笑,吝于言辞。很少有真正意义的赏识教育,大多的教育者都是秉承历史传统,对教育对象采用逼迫与压制的方法,孩子或者学生很难感受到受教育的快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幸福感以及成就感。所以,中国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勇敢等品质。
支持赏识教育,并不等同我完全赞同周老师的观点。周老师面对问题孩子,非常乐观,十分自信。我知道,周老师的自信是来自教育女儿的成功,但这并不能成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的所有依据,这句话我只认可后半句。的确,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家长确实是缺少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他们的思想落后陈旧,方法简单粗暴,这样的教育肯定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甚至还会使得问题恶化。但这很正常,有些家长根本没有学习过教育学,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子女,以前父母亲是如何教育他们的,他们就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也许以前父母教育自己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也不一样,还用这样的方法就不一定能产生相同的效果。而有些家长则是不懂装懂,生搬硬套各式各样的教育理论,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死路一条,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教育对象是谁。
任何人性格的形成,都有他各自的具体原因。一个人或勇敢,或怯弱;或正直,或卑劣;或善良,或凶残,并非天生,大都是后天形成的,是一个人在各种客观主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它有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而像这样在复杂的情况下形成的复杂的性格,仅靠“赏识教育”就能解决问题吗?任何一种教育方法,如果忽略了问题产生的本源,忽略了具体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都不可能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都知道,哲学上强调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对待,也就是对症下药。同样,教育上是讲究因材施教。如果不分对象、不分环境,而一味强调赏识教育,或许只会适得其反。有些孩子可能适合采用赏识的教育方式,而有的孩子可能就要进行挫折教育了。赏识教育也许能让孩子自信起来勇敢起来,但不一定就能带给孩子坚韧的意志力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状态。而我们赏识教育的倡导者有时过分地强调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会给家长们一定的误导。再加上我们中国人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偶像崇拜和跟样模仿,一看见别人用这个方法取得了成功,就一窝蜂地去追去学,而根本不去考虑这个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岂不可悲?赏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特效药啊。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全面综合分析实施,切不可头脑发热,逮谁都赏识。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也许你现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呢?
篇8:教育随笔写作:找U盘
下午去六(2)上科学课,到了讲台才想起U盘忘了带,而本节课的课件内容都在上面。U盘就挂在我那串钥匙上,平时是随身携带的,偏偏这次没有带来。我又没法走开,只好让学生去找。话还没落,一个急性子学生箭也似地冲出教室向三楼跑去(教室在一楼,我们办公室在三楼),根本没问一下去哪里找!等我喊他的时候他已消失不见了。我知道去三楼的学生肯定找不到,我对全班学生说:我上午回家了,钥匙应该带回去了,下午来的时候没带钥匙,大家想想U盘应该在哪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在家里!于是只好又找一个学生去家里拿。
少顷,去三楼的学生气喘吁吁地回来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没找着。我就势引导学生:大家说说这位同学为什么没找到?同学们讨论之后得出了结论:性子太急,没听完话就走,目标不明确,方向不正确,自然找不到。
过了一会儿,去家里找的学生也回来了,一脸无奈地说,没找到。
没找到?……忽然想起来了,上午第四节课是六(1)的课,上完课回家门是开的,根本没用钥匙。也就是说,这钥匙很可能在六(1)班的电脑上。到六(1)班找,果然在!忽然想起一句诗——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那人”就在隔壁呀!
U盘找到了,那么问题来了——今天这事究竟怪谁呢?毫无疑问,问题就出在我身上——没梳理好思路,引导错误,给学生指错了方向!
我无法淡定了,想了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指责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怎么还听不明白,怎么还做错?!其实,与其抱怨学生听不明白,不如先反思、检讨一下自己——这个问题的症结梳理清楚了吗,我讲明白了吗,我的引领方向正确、思路清晰、直奔目标了吗?
懂了,你才知道“主帅无能,累死三军”“三省吾身”两句话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公众号:太和教研
篇9:教师教育随笔写作:学会释然
我们做教师的,时常会对学生的表现失望。
比如昨晚,晚上11点多,一鼓作气,我终于把语文单元测验卷批完并结好分。总算批好。照例应该的挺高兴的。但因为满心是一个大大的失望,做过讲过的阅读原题,出错率还偏高。孩子的成绩却让你又高兴不起来。一点懊恼都没有,那是不太可能的。
你讲过了,不等于学生就懂了、会了。学生懂了、会了,也不等于他(她)就能做对类题甚至一模一样的原题。
然后今天一早,头有点昏沉,睡过头了,多睡了20分钟,还好,我平时上班去得都挺早,今天也没有迟到。上班路上,听苏州广播在讲职场小白。说在手术室,主刀医生对职场新人说,帮我把裤子脱下来。结果这位新人,不是把病人的裤子脱下来,而是把医生的裤子给脱下来了。
呜呼,无法可想。让医生说什么好呢?后来,有医院里的家长说,还真有其事。
有些错误,你往往是预想不到的,且一时也难以改正。
这和我打乒乓球也是一样的。教练纠正你一个错误的击打动作,后来你也有意识到,并在练习中努力纠正它。但一到实战中,这个老毛病有时还是会再犯。
因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往往先要把以前早已养成的坏毛病改掉。而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是很困难的。尤其是要改得很彻底,这就需要很多很多次的刻苦练习。即使是专业队国手也需要坚持每天刻苦训练。
要让这个动作正确并定型,并最终变成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动作,这个过程,真心不容易。
打球,如此;读书,也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对学生一直犯的某些错误,也要学会释然。
公众号:文学的天空
篇10:教育随笔写作:为做教育而做教育
假期余额已经严重不足,到了掰着一只手的手指过日子的时候了。在这吉祥团圆的元宵节里,我思考着开学需要做的工作,准备迎接这个学期的第一次检查。
昨夜,从六点到七点半,在电脑上翻看一个又一个文件,细数着一个又一个专题教育,开学的第一周,乃至第一个月,对于学校而言都是异常忙碌的时日。
除去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开学的第一个月,照例是学校的“安全教育月”、“法制宣传月”,今年开学第一天是3月5日,学校还要进行“学雷锋月”的一些活动,3月8日感恩教育活动,还有在愈来愈重视绿化和环保的今天,“3月12日植树节”一定是要举行一些活动的,“4月5日清明节”的“祭先贤”以及“踏青”活动,一定也要安排在第一个月里进行,如果安排在节后进行,就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
其中“安全教育月”里要开展的活动,除了营造好宣传氛围之外,还要出一期黑板报,制作版面、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火、放电、防踩踏、,要举办手抄报比赛一次,要召开专题讲座一次、安全测试一次、安全演练活动一次、班级主题班会若干次、要求学生登录安全教育平台若干次,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和网络测试。
“法制教育月”里,依旧要宣传,出一期黑板报,制作版面、禁毒教育宣誓签字一次、“小手拉大手”活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和《三字经》背诵检查、绘画或者手抄比赛一次、召开专题教育讲座一次、法制测试一次、班级主题班会若干次。
“学雷锋月”里,除去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至少要进行“校园卫生我维护”活动一次、“走进社区乐于助人”活动一次,还要家校结合,让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
3月8日感恩教育活动里,要为母亲制作精美贺卡、写一封信、帮助父母做家务、还要召开主题班会一次。
3月12日植树节,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开展“我对小树(小草)说悄悄话”活动。
清明节放假前夕,要举行外出踏青活动一次,要举行“清明祭先贤”主题班会一次,要举行书法比赛一次、要讴歌英雄征文比赛一次。
林林总总的各种活动,已经占据了开学第一个月的整个时间。
“安全是教育的根本保障”,在学生安全的教育上,任怎么折腾都不过分,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孩童,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对待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上,任怎么折腾也不过分,让学生做一个讲道德、有品行之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春芽
可教育,也应该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
张文质老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既然慢,就如同和风细雨,而非雨疏风骤,需要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去慢慢渗透、给学生消化的过程、领着学生去慢慢享受整个教育的美好与奇妙。
希望与成长
陶行知老先生,更是把教育比作农业,那就需要在播种之后,精心地浇灌、施肥、除草,然后静静地等待,等待种子发芽、成长,硕果累累。教师更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温度的环境,有着适合种子发芽、生长的湿度与温度。
简约
我相信,任何教育,都想以“美好”为最终目的,但倘若蜂拥而来,让人应接不暇,就很容易落入为“做教育”而做教育的俗套。
公众号:3度梦想
篇11:爱的教育读后感-随笔写作
“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它所爱的地方。”这是英国的一句谚语,看到这个,我想到的只有“爱”这个字,爱是什么?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小时候,大人们总是在我面前提起爱,我问他们:“爱是什么?”他们摸摸我的头说:“长大你就知道了。”现在我长大了,却还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答案。
爱是什么?在《再塑生命》中,海伦凯勒也曾这样问。她的老师告诉她,爱在心中。“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爱是时而无形时而有形的动心,它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爱是摸不着,看不到的东西,没有它,我们便不想再生活下去。它给我们幸福,快乐,笑容,勇气,坚强这些美丽的东西。爱,是这个世界最美丽的东西,没有任何言辞能够描述它,没有任何语言能够翻译它,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它的含义,它就是我们的生命源泉。
《爱的教育》让我深深感受到爱的存在,安利柯和他的小伙伴之间美丽的友谊,师生之爱,亲情之爱,祖国之爱,这些充满了人间温情的故事催人泪下,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着一颗美丽的心灵,他们的正义之心鞭策着我的心灵,他们的善良触动我的心弦,他们的恒心和毅力促使我变得更坚定,他们的天真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美丽。
对世界而言,善良,正义,勇敢正是现在的人们所缺少的,也正是这个世界需要的。善良编织爱,正义升华爱,勇敢创造爱。只有爱才能使世界美丽,只有爱才能改变人性,只有爱才能维持生命。在洒满爱的世界,每个人都是幸福的,而我们需要那样的世界,用我们的双手创造这样的世界,让贫苦的人们拥有幸福,让流浪的小孩拥有幸福,让孤单的老人拥有幸福,让世界不再有黑暗,不再有饥饿,不再有欺凌,不再有孤单,不再有压迫,只有爱。我们可以做到,让心回到最初,“人之初,性本善”回到最初的善良之际,并维持,那么世界便不再有邪恶。
原点是最初的美好,善良能够创造爱。爱是最美丽的东西,我们需要它。我相信,善良无处不在,我相信,爱无处不在。爱是什么?我解答不出来,但我知道,就连时间也无法带走它,它是一个永远都在脉动的生命,它让我们感受美好,谁都离不开它。
《爱的教育》,教育我们应持有善良之心,为他人,为自己创造爱。 《爱的教育》,让我体会了最美的事物——爱,带我畅游爱的世界。 《爱的教育》好像隐约在告诉我:爱在不远处,别停下前进的步伐。 爱在心中,用心体会,便能找到它。 我想说:“就让我们都回到最初吧,拿回属于自己的善良,创造更多爱,让爱布满世界。”
篇12:关于教育的随笔写作:梦想·奋斗
今天是第一次班会课,也是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新组合的班级,需要的是什么?统一思想,不是一节两节课能够解决的。我不想急于上教材,就想和孩子聊语文,聊生活。想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我专一安排让同学们在九月一号晚上,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很多同学看了,因为我一提梦想和奋斗。他们都兴奋起来,因为这是节目的主题词中的两个。也是我今天班会想要给同学们交流的。
我先从两天的观察和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班里的所有的孩子智力上都是没有问题的。但为什么有现在这样的差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自己的没有认识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就是自己没有努力去做,没有在学业上用心而已。我以自己为例,人言道: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三十二岁后,考上研究生。然后具体讲自己考大学四六级英语的过程。决定报名后,就开始准备,用心攻克薄弱项听力,上下学的路上,我都是在听力中走过的。考前的每个晚上都是在图书馆中做着每年的四六级试卷。考前所有能找到的考试真题,我都做了几遍以上。由于自己的努力,我先后通过国家大学四六级英语,而当时我已经三十三岁。和一二十岁的大学生一同考试,可惜我有的是坚持、毅力和行动。但我的师妹,我比她大十一二岁,她考了十次,结果国家大学英语六级最后没有过。原因有二:一是她不在重视六级,认为没有啥用啦;二是她没有行动,只是报名而已,没有认真准备。她的英语底子远比我强,因为她有老师辅导学了大学英语的课程。而我只是高中水平,甚至是初中水平而已。但我知道自己的内心,那就是不报则已,要报就要考过。因此我用自己百分之二十的努力,结果如愿以偿。说实话,只要是客观考试,还真没有我不过的。日语没有老师教过我,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英语本科要求的日语二外的要求。
同学们,有梦想,关键需要努力。今日事今日毕,这是去年我给五年级同学的要求。万事不能等到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后悔晚矣。咱们双庙也培养出了北大学生,就是南少魁。小学南寨小学,初中南寨双庙第二初级中学。后考入清丰一中,然后考入北大本硕连读。只要你有梦想,又脚踏实地所做,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公众号: 志在文武助孩成长
篇13:教育孩子随笔写作:与孩子一起成长
与孩子一起成长
文/蓝凤蝶
忙碌了一周,星期天,终于可以放松下了,征得女儿同意,决定带她们去街道转转。
临出门时,大女儿取了一件我的外套,穿在她身上,看着她单纯的脸庞,成熟的服装,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你穿我衣服干啥?快去穿你的衣服去。
女儿呵呵笑着催促我:赶紧走吧。我都穿好了。
我执意要她换回自己的衣服,她却却极不情愿地说:你认为的中学生应该的穿的衣服,现在他们都不穿了。
女儿一直对穿衣不讲究,每次给她添置新衣,她都让我做主买,用她的话说只要合适就行。我明白,这是孩子懂事,但我还是说服她一块上街,总是让她尝试不同风格的衣服,女儿最终选择的,也是我看中的,认为适合她的。
可现在,她却不满足。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总喜欢偷偷穿妈妈和姐姐的衣服,总想着自己已经是大人了,总以为穿了大人的衣服,自己也是个大人。可女儿说我认为的中学生应该的穿的衣服,现在他们都不穿了。我愕然了,是孩子的思想变化太快,还是我特么已经很落伍了?
突然想起前不久看的一则笑话,其实更应该算作寓言故事。两个十年刑期将满的囚犯在监狱商量,等他们出去了,就将那批“宝贝”出手,不愁没钱花。几天后出狱,他们一起去挖“宝贝”,囚犯甲按照记忆找到了那个埋“宝贝”的池子,挖开池底捞出箱子,打开,两人对着满满一箱新崭崭的BP机兴奋不已,哈哈大笑:这下不愁没钱花了!
故事得出结论:你可以不跟从社会潮流,但你不能不了解社会潮流。
女儿也给我讲过一个关于代沟的笑话:一个男生因暗恋班上的女生,就在他的每本书上写着女生的名字,一日回家被父亲发现,男孩大气都不敢出,父亲却和蔼可亲地说:孩子啊,这些书很好,可你也不能总借这个同学的啊,明天去问问她在哪买的,爸爸给你买。
女儿的话提醒了我,记得前不久,女儿的自行车坏了,早上我起了大早骑电动车送她上学。一路上总有骑着变速车子的学生超越我,他们的服装和书包也形式各异,我曾示意女儿看一个男孩的书包,书包不是以前的单色,而是夸张的彩色,男孩的裤子也非常个性,斜度较大的线条将裤子割分成三角形,他从我面前穿过的一刹那,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做为父母的我们,总喜欢按照自己的一套教育模式去匡正孩子的行为,买自己认为适合她们那个年龄的衣服,一厢情愿地给他们认为“合适的”,总以为自己的思想才是正确的,认为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其实,与孩子多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真正地蹲下身来和他们做朋友,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公众号:一瓣书香
篇14:教育随笔写作:敢问路向何方
3月10日、11日,我校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为周四下午第一科,考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此次月考试卷是由本人出题,除了古诗词默写及作文,其余题目基本上借鉴于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此次试卷难度不大,但年段总体考得并不理想。早上教研时,我们备课组分析,主要原因有三: 一、本次试卷,选择题、客观识记题的分数比重较大;二、个别题目较为新颖;三、学生对月考不够重视。
针对本人所教学的两个班级,我的分析如下:
6班的成绩基本在意料之中,只是个别优生没有考出应有的水平,大致上是因为作文失利。所以,今后6班仍要以抓基础教学为主,适当再加一些作文指导与训练。
4班考得有失水准,我和学生开玩笑说,我在育才的英名就毁在了这次考试上!本次月考4班及格率、优秀率(与同年段同层次的班级相比)都创我的历史最低,反思自己的教学,对比他人的做法,我想今后在教学策略上要有所调整才行!
关于字词、语文基础常识。原本总以为这些相当基础,对于像4班这种层次的班级,学生应该自主掌握才是。但是现在的学生自主性很差,尤其是4班很大一部分聪明的学生都是偏懒的,让他们自主识记,无异于放任自流。所以,好吧,4班也从字词开始抓起!
关于较新颖的题型。一直以来,我都反对题海战术,所以我的学生练习题、练习卷做得很少。但无奈的是,我处在这个“成绩就是王道”的大环境里,况且我也明白熟能生巧。所以,好吧,今后在复习时,要适当的多加一些答题训练,关键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但我知道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非常不简单!)
这次考试,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作文!
此次作文题目——我的 ,要写不难,但要写出彩,写出新意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和江老师都有参与作文的批改,在一大堆老套、俗、旧的作文里,难得遇到一两篇让我们眼前一亮,如沐春风的优秀作文。然而拆开试卷一看,那几篇小清新没有一个在我和江老师所教的班级里!
先声明一点,我绝对没有看不起别的老师的意思!
我只是诧异,更多的是困惑!一直以来我和江老师一样都致力于教学上的创新和教学内容上的拓展延伸,曾有学生开玩笑说我们是同门师姐妹。我在学生练笔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谓不多,但为何在考试时总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届的学生,还有那么几个不负我所望,这一届的学生,当真就没有那样的苗子吗?是我做错了吗?如果不是,问题又在哪?是时机未到吗?那还得等多久?到底有没有那种两全其美的教学方法,即可以继续我的桦语课堂,又能够出好成绩?
有,当然有,我知道漳州市里就有这样的老师!只是因为自己与人交流上的被动,我还没有机会向他们取经,我还没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
也许我只是初学者,无论外家拳法,还是内功心法,都还不到家,但是假以时日,必将功力大增。也许我需要的是,有高手为我打通任督二脉,到时必然醍醐灌顶,水到渠成。但又或许是我资质太过平庸,永远都无法习得上乘功夫,没法取得真经!
这条路,虽不好走,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路向何方!因为我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不想停下来,也不会停下来!
加油游伟桦!也请你们赐予我力量!啊
公众号:游游桦语
篇15:等一碗乡愁随笔
等一碗乡愁随笔
母亲电话里的声音,随海风一起吹拂耳朵时,我正在等一碗面,一碗海鲜面。
这是立秋过后的东海边,清晨的普陀山,海风开始变得苍凉,像电话那头侧耳倾听着的父亲的白发。
街边很小的面店,是一座刚睡醒的森林,进进出出的人们,是晨间雀跃的百鸟,在木质桌椅板凳的林间觅食。热气腾腾的鲜香,仿佛穿越森林的光芒,笼罩着一位老人一碗面,或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子两碗面,或是一对情侣分食着一碗面,或是一个孤独的中年男子,也在等一碗面。人们的一天,从喜欢的一碗热汤面开始,一个日子的起头,多么舒坦。
母亲问:“是和老家一样的海鲜面吗?”
“呵呵,还没吃到呢。”我说。
海鲜面的味道,就是故乡的味道。
远古时候,中国东南方的大陆一直延伸到汪洋大海,消失不见,又在蔚蓝色的不远处突然冒出来喘了一口气,于是,大海上漂浮起一个叫“玉环”的岛屿——我的故乡。
千百年来,海岛人过得像鱼一样怡然自得。我一直固执地相信,不同性格的家族,与不同的动物有着神秘的渊源,比如有的家族像狮,有的像龙,有的像狐狸,有的像狼……而玉环人的祖先一定是传说中的鱼人,我们的.头发、眼睛、嘴唇、四肢,我们的大脑,无不焕发着海水的坚韧、柔美、灵动。夜深人静时,我们蓝紫色的血液汩汩作响,如静夜深林里的小溪。阳光明媚时,我们骨子里飞舞着的每一个细胞,都朝着快乐自由的方向。我们种田,讨海,在城市人愈来愈陌生的春分、谷雨、冬至、月半、霜降、填仓的古老节日里,在历经艰险满载而归的鱼舱里,虔诚祈祷,吟诗作画,开怀畅饮……
我们依从心灵的声音休养生息,无忧无虑,相亲相爱。
在我尚未出生的无数个黄昏,年轻的祖父挑着两个空箩筐,守在漩门湾,等待渔船载回活蹦乱跳的小海鲜,装满他的箩筐,再挑回十里之外楚门镇小南门的家里。祖母和众多孩子们早已备好几个小一点的箩筐,在天井里一字排开。祖父坐在花梨木椅上,点起烟斗,像一个司令一样指挥着妻儿们将鱼虾蟹分类,又按大小分类。最后,他站起来,顺手从箩筐里捡出几只肥胖的青蟹、发亮的水潺鱼、火红的红绿头虾,孩子们便欢呼起来——这是劳动的奖赏——夜宵——海鲜面——汤无比的鲜、烫,海鲜无比的爽口,面无比的细软,小葱无比的香,嘴里和胃里,无比的熨帖。
天未亮,祖父祖母便将大小箩筐挑到菜市场,贩给卖菜的,也有自己零星着卖的。一家老小的生计,都在一担一担的小海鲜里。有时,天气不好,连刮几天台风,祖父便会空手而归。海鲜面没了,一家的生计,也愁苦起来。奇怪的是,那些愁苦总很容易被忘记,记住的,总是快乐,满足。
闻着海的味道,吃着海鲜面,一茬茬人老去,一茬茬人长大,一茬茬人离开故乡,比如我。有一次,在xx坐船,忽然闻到一阵香味,那是老家久违的海鲜煮年糕,和记忆里的一模一样——鲜香里透着年糕微微有点发酸的味道。海浪晃得我胃发酸,眼睛发酸,心也发酸。海浪里浮现出儿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面的场景,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坐下来吃,一坐下,就把自己碗里的蛏子、虾什么的都夹给我们姐弟几个,一家人,便你让我我让你,多么温馨。海风吹过,香味倏然消失,我下意识地踮起脚尖用鼻子去寻,如同思乡的人顺着月光去攀援故乡的月亮,如何够得着?
离乡二十多年,让我吃出海鲜面里别样味道的,是婆婆。公公婆婆就如同现在的我,大学时代起就离开家乡玉环,辗转西安、东北、成都读书和工作。退休前,他们如两片执着的叶子,被思乡的风带回了根。也许他们比我父母更懂得我的故乡情结。
婆婆是个做菜高手,从她那里,我深切体会到菜是要靠爱来做才更美味。尽管婆婆做的菜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菜,但我更爱海鲜面。自从发现我是个“面桶”,每次回到家乡,婆婆总会在做了一大桌子菜后,特意再为我烧一碗海鲜面,我说不用,她仍然会做。有一次,她做了一碗面,只有青菜,没有海鲜,一碗面看上去有点凄凉。我有点伤感,不是因为没有海鲜,是因为,婆婆最近老说她老了,不会做菜了,也爱忘事了。我还发现,公公下象棋时,捏着棋子的手微微颤抖,迟迟不落子,看不出是在思考还是在发呆,我的父母,还有曾经和祖父祖母们分海鲜的叔伯姑姑们,头发也都更白,更少了……祖辈们早已故去,与父辈们永别的日子越来越近得慌乱,瞬间烫着了我。岁月怎么只有昨天和今天,中间那些日子呢?怎么这么快就都过去了?多少年后,当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我回到故里,他们在哪里?还有谁再为我烧一碗海鲜面?
突然,婆婆伸过一双筷子,在我的碗里翻搅起来,连说,忘了忘了,鱼和虾先盛出来的,都在面下面藏着呢,哈哈。
心里含着泪,我吃光了面,喝了很多汤,喝下了爱的味道,也喝下了难以消化的离愁。
后来,在离故乡360公里的杭州,不会做菜的我,偏执狂似的“制造”着各种家乡的味道。
我用母亲酿的黄酒,做家乡的红糖酒蒸糯米。起锅了,糯米饭散发着琥珀般诱人的色泽,浓香四溢,撒上一层红糖,用勺子舀着吃,香糯无比,据说孩子吃了很补身子的。我跟来自千岛湖的阿姨说,你也吃,趁热吃。阿姨说,我不吃,这是你们老家的吃法,我不喜欢的,你多吃点。是啊,你的最爱,对于他乡人,也许难以下咽。
我用鲳鱼烧绿豆面年糕,请朋友们一起吃,他们一开始特别担心会腥得不得了,后来却吃得不亦乐乎,看不出我心里的失落:鲳鱼、年糕、雪菜都是老家带来的,可是,水,火,调料,葱姜蒜,都不是,一碗年糕,无论如何烧不出老家的味道。母亲说,别说杭州了,就是咱家院子里的井水,买来的海鲜,店里的面,都不是从前的了,污染过了,冰过了,做过假了,海鲜面,再也烧不出从前的味道了。
我不管。我仍然固执地每天吃一碗面;我请母亲、婶婶、姑姑教我做海鳗鱼圆、番薯粉圆;我在城市人愈来愈陌生的春分、谷雨、七夕、冬至等古老节日里,吃老家过节必吃的食饼,饮酒,祈祷,庆祝,祭奠……我偏執,不是真的要回去,像祖先一样讨海种田为生,而是,在人生无数个“回不去”里,死守着一个慰藉,试图浇灭那团越烧越旺的乡愁。
七夕中午,梦见一场太阳雨。梦里,我站在屋子中央,婆婆坐在一张旧沙发上,屋外雨声如鼓,却有阳光从天窗照进来。我仰望着窗,看见一根根银亮的雨穿透玻璃,和金色的阳光一起洒在我身上。我跟婆婆说,杭州很久没下雨了,这雨真好啊,也是你从老家带过来的吗?
作者所执着的那碗故乡的海鲜面,载动着的分明是离乡千里万里的浓浓乡愁啊!闻着海的味道,吃着海鲜面,一茬茬人老去,一茬茬人长大,一茬茬人离开故乡,对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游子们来说,乡愁是永远化不开的东西,所以那充满家乡味道的海鲜面,便成了抚慰心灵之物。而叫作者更为心痛的不仅仅是离乡之愁,而是故乡的改变,院子里的井水,买来的海鲜,店里的面,都不是从前的了,污染过了,冰过了,做过假了,海鲜面,再也烧不出从前的味道了……
如同永远回不去的童年岁月一样,故乡,一模一样的故乡也是找不回来了!于是,那一碗精心烹制的海鲜面,便成了人生无数个“回不去”里死守着的最后一个慰藉……
篇16:雪等伴随笔
雪等伴随笔
很多南方文人非常乐意在文字里面将雪描述成有灵性有生命有感情的柔婉之物。我也很乐意这样。
晶莹、剔透、婉约、清幽,一场小雪,就让江南的整个深冬或初春拥有了让人怀念的理由。
当然,最好的雪远离城市,仅限于停驻在田野和高山。在那里,有着与雪同样轻灵可爱的生命,黛色的山岚,翠色的草木,冬雨里水润后的泥土。雪一旦落下,就可以与它们结伴同行,融为一体。
整整阴雨了几天后,天空在傍晚时突然亮堂了起来。日暮时分,竟从西边的云层里透出几缕绯色的阳光,仿佛太阳即将挣出这阴天多云的束缚。但闪耀了几分钟后,又阴暗了下来。过了不久,再次重复这一过程。与此同时,风也一阵一阵紧了起来,吹得田埂上站着的人缩紧了脖子。多年的乡居经验让人想起,这是在“开日眼”了,第二天很可能要天晴了。但是母亲抬头看看天,却念叨着:又刮雪风了,这老天一明一暗不是“开日眼”而是在“开雪眼”啊,明天恐怕要下雪了。
到第二天早上,果然雪就渐渐下了起来。先是雪籽,然后转为细屑般的雪绒,最后终于飘起了鹅毛大雪。
这样的雪下了一天加上半夜,地上终于积覆起了三寸厚的白雪。第三天太阳稍微露了一下脸,雪便开始消融。南方的雪总是这样,来去都匆匆。雪下过后的第四天,路过村旁的矮房子时,屋顶瓦片上竟然还敷着小半茬的雪。母亲看了,说,这是雪等伴啊,看来还要下一场雪才会真正天晴。
雪等伴?雪,在等伴?
再过一日竟然真的又下起了一场雪。新下的雪覆盖着残雪,覆盖着上一场雪拥抱过的草木,覆盖着上一场雪悄悄潜入其中的泥土,重新粉雕玉琢了这乡村里的田园世界。
真是奇怪。雪真的也等伴吗?雪也怕孤独,也有着自己农耕意义之外的生存准则,期待更多的雪来陪伴自己一起离开这农历十二月的乡村?等来的雪应该能够感知前一场雪的气息和孤独吧,能够感知它们的呼唤和热切渴望,渴望一次来自同伴的深度拥抱,接下来的路,不管是继续柔软,还是变得坚硬,再或是融化成水而消亡,它们都同伴,牵手同行。
想想又是几年不见下雪了。记忆中的`雪会不会等得有些焦急?等伴的雪等不到牵手的同伴,肯定会觉得冷。它在最终融化成水时还在担心和遗憾:假如新来的雪看见自己不在原地等它了,会不会觉得自己失信了,又能不能找寻到已经融化成水的等待者呢?
北方的雪不会等伴,它们独来独往,即使恰巧下一场雪重叠赶到,这新雪与残雪也并不交融。北方粗犷的雪没有那么多情,没有那么多愁善感。南方的雪是如水一样的女子,而北方的雪,是大漠里独行的汉子。
其实,每个人已有的知识,又何尝不是在等待新的知识到来和交融,对自己进行深化、升华,更新或更替呢?就像一场雪,等待另一场雪到来,拥抱,融合,化成雪水,再难分开。
篇17:等一人美文随笔
日昼交替,日夜轮回,天复一天,我真的觉得我仿佛一个机器。
晨间,无聊到极致,入骨的阳光虽然温暖但我却不想沾染,似乎觉的没有资格去沾染,躺在沙发上想着回忆,泡一杯茶,模仿着外国风情的早茶。
中午.....午睡..........下午........下午茶。哈哈哈~每一刻我觉得: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忙碌的他与悠闲的我有着不一样的结果....
文学使我充满对未来的.幻想,现实总是对我的幻想进行覆灭。残酷的人类生存游戏,我怎样才能将其玩到最顶尖?大脑让我清廉,现实让我贪婪,大脑让我慷慨,现实却让我吝啬,究竟怎样我才能做到最好.....清廉?贪婪?慷慨?吝啬?无助!无助!无助啊!也许只有文字才能让我找到我,没有倾心的小伙伴,我只有将上天给人类的现实分给我的那份子述说给你们听。
我对我们的未来很憧憬。
总有一天,我回发现我们会没有遗憾的,什么原因?到那个总有一天再说。
作为一个人类机器,难道继续?还是开始品味生活!
篇18:教育随笔
幼儿进入幼儿园就是进入了一个相对矛盾体。此时,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活动机会也与之增加,也就意味着他们生活矛盾不断增多。可以说,幼儿是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成长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矛盾始终是幼儿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课。教师无疑是引导他们仿效前人,看前人是如何学会理解、处理各种矛盾,从而初步建立幼儿社会交往和独立生活的意识,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一个了良好的铺垫。我想,在这一点的认识上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矛盾处于相对激烈或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身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我所在的班级就有这么一个过于“活泼”的孩子,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夺或索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文具用品之类的东西,导致班上一系列的哭闹事件时常发生。像他这样侵犯或妨碍别人,随意破坏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我该怎么办?作为一名新教师,“耐心的诱导”、“榜样的示范”是我的首选之策,然而,待这些策略用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是不大奏效的。
对于自身教育的“失败”,我不断在思考,不断在摸索,不断在探究。我想,此刻讲究艺术地、合理地、适当地进行惩罚是不是必要?这能否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矫正他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动向?是不是能够避免因理论上的回避而带来的实践上的差错?这一认识,恐怕许多人在理论和情感上都不太能够接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惩罚并不是因人们感情的接纳与否来确定其存在与否的。如果一定的惩罚能够达到让他释放肝火、提供息怒和静思反省的目的,又为何不可呢?这好比给小树修整枝叶,同浇水施肥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我觉得对于像他这种生活在鲜花和温和语言环境里的幼儿来说,适当的承受一定的压力,尤其是来自集体的“乡规民约”的压力,是否能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一定的压力有时恰恰能够成为他自尊和自信萌发的初始动力。事实上,通过我的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入理的,“惩罚”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成为正面教育的辅助手段。
首先, 对于这里所说的“惩罚”。有三点想在此略做解释:
一,端正指导思想。对像这类的幼儿实行适度的处罚,其出发点是帮助幼儿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提供承认并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幼儿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园,我们仍应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处罚为辅的方式,坚持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前提,坚持耐心反复诱导的原则,反对无原则的滥用批评处罚手段。
二,严格掌握分寸。就事论罚、一事一罚,千万不要“算总帐”或采用“抵消法”。我们可采用“众人定罚”,达到全班小朋友共同执罚,相互监督的目的。不可教师一人包办制。
三,强调区别对待。正面教育、批评教育对于不同幼儿而言,效果是不一样的。幼儿的脾气、气质、年龄以及后天所处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幼儿们格式的性格。在此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施教,切忌教育方法“同出一辙”。
其次,我认为在幼儿园或家庭的一般处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①冷却法:暂行隔离,进行冷处理。但严禁将幼儿关在房子内,时间要控制好。②孤立法:被大家一致认为的规则遭到违反应受到集体的处罚。如,某一时候全体幼儿都不与发错误的幼儿说话。③自我约束法:违反公约和规则,应得不到公约的某些待遇或承诺,如放学前奖励的小红花。但切忌提法,如禁止吃饭、长时间罚站、抄写数字等等。
俗话说,治病要治本。如果能让幼儿少犯错误就可避免运用处罚方式了。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有必要,有义务给幼儿提供一个“和平共处”的友好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时刻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并且,应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如不得妨碍他人,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做事要有谦让精神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切实做到以上这些,我们的教师、家长就可以从中日解决纠纷的圈子解脱出来。更大程度上我们是拯救了幼儿,履行我们进园的承诺,执行我们应尽的义务。
“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纯真。成人万不可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不谙于世”。幼儿的童心都是闪亮亮的,好似一面玻璃镜,它能毫不保留的折射出一切的光辉。
篇19:教育随笔
一、我不知道的历史
新学年伊始,不知道是走火入魔,还是骑虎难下。我一直在“恶补”。“恶补”的内容包括:易中天的《品三国》,易先生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讲座,我看完了大半;摊开的教科书、教参、教案本把书桌变成狼籍一片;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国史话》、《名家讲坛》、《帝国的终结》等等书籍堆得老高……种种迹象让我家的先生惊讶不已。先天的不足后天能补吗?原因是:前阵子他看电视剧《朱元璋》,我问他,朱元璋是什么朝代的?先生几乎笑趴。说我这样的人,竟然当了历史老师。
那么我是骑虎难下,所以,我也只能走火入魔了。
我们的中学时代,历史知识是奇缺的。只记得老师说过“山顶洞人”,还因为那个男历史老师又黑又瘦的确长得太像山顶洞人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我还分不清中国的朝代以及朝代顺序的。更不必说什么秦时明月汉时光,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什么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当然也是不知道的。想想自己这样竟然也毕业了顺利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真有点后怕。
但毕竟是历史造成了这样的事实,身为人师的我,不能让学生们重蹈我的覆辙。当上了历史老师后,我只能努力的“恶补”。因为我知道有许多的历史是我不知道的。我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我还知道“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
由于每上一节课之前我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几个月来,我发现自己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许多我不知道的历史,慢慢在脑海里渐渐清晰。上课的时候神采飞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算能做到了如执掌。
二、历史与闽南语
普通话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自不必赘述。“师范生应该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标兵。”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就是这样的观念。其实,闽南语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在教学中可以取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地方文化开始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什么时候起成了“非物质”保护。其实很多很本土的东西,一直在人们生活的左右,信手拈来,用在教学中的确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原始农耕文化》一篇课文时,书中有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的石磨和石棒。这种物件早已远离学生的生活。在教学时,我就用闽南话和学生讨论“糟糠之妻不可弃”这句闽南俗语的来龙去脉。说到困难时期,人们吃不上白米饭,只能把谷子的皮拿来熬粥喝。很多学生兴趣盎然。为吸引学生关注,我用闽南俗语引起他们的兴趣,一下子拉近了时空距离。
本案例说明,闽南语辅助说明是可行的。并不影响学生的“字正腔圆。”本案例有一细节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当我用蹩脚的闽南语说着的时候,就有同学情不自禁地插话。对此,我肯定他们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并指出未经允许打断他人的发言时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期间,我的口吻尽量的轻描淡写,既给他们留下一定的印象,也不要伤害他们的感情。
三、历史与数学
在组织学生讨论“与秦始皇相比较,你认为汉武帝是怎样一位帝王?”这个问题时,讲到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这句著名的评论时,很多同学问:“老师是司马迁吧?”因为之前的教学中多次说到司马迁的《史记》,学生是很容易先入为主的。我马上提醒:“就是你们小时候读过的七岁砸缸的那个司马光。”同学们一脸的欣然。我立即记起前几天看见的一本杂志上说到这个故事运用的数学思维。于是我决定和同学们分享。我故意顿了顿问:“聪明的同学们谁能分析出司马光运用的是什么数学原理?”孩子们一脸的疑问。我微笑着回答:“别的小朋友哭着喊着找大人,是想让大人伸手把小朋友从缸里拉出来,是让人离开水,是顺向思维。而司马光看见旁边的石头,用石头把缸砸破了,是让水离开人,属于逆向思维。”短短的几句话,让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由于我的历史课多是在下午。我发现,课堂上的旁征博引显得特别的重要。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一定不会喜欢。
案例启示:其实学科之间的融合,有时候就可以做到这般的不露痕迹,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历史与文学
“都江堰”一节的内容很简单,在《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课也算不上教学重点。在备课时我无意中读到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文章——《都江堰》。我认为写得很美,决定和孩子们分享。和孩子们介绍完修建都江堰的原因、时间、地点、功能等之后,我把余秋雨先生发表在xxx年第13期《读者》的《都江堰》一文的最后两段读给孩子们听。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邈远的年代。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弃,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的百姓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给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破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的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后面离下课还有一点时间,我就和孩子们说了我在易中天的博客里看见的文章。易中天先生关于余秋雨先生捐赠给地震灾区孩子的图书馆事情的质疑。事情的前后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我顺便告诉孩子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登录他们两人的新浪博客,了解最新的情况。
本案例,把历史和文学大师联系起来。把最新的消息传递给孩子们。孩子们的注意力无一不被吸引。我认为,带着孩子们遨游,是件快乐的事情。不是都说“文史不分家”嘛。
五、历史与感动
我被孩子感动了。
在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教学中,书本56页有张“汉并天下”的瓦当的图片。备课时,我只是从教参里查到“1951年出土于陕西栎阳,直径17.5CM,陕西博物馆收藏,专家认为是西汉早期制作的。”上课的时候,我也这样和孩子们说。有一个孩子问我:“老师,瓦当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我哑口无言,只好给自己圆场,“前两天我家电脑坏了,我本来也想查一下瓦当是什么东西,可是没有查到。”上完课后,我把这个事情给忘了。过了两天,我又去那个班级上课。下完课正要走,一个戴眼镜的斯文男生叫住了我,递给我两张稿纸。轻声地说:“老师,我找到的亚当的材料。”我瞄了一眼,看见字迹有些潦草,我说了句:“以后字要写工整些!”“这是关于瓦当的材料,我从网上找到的,我请爷爷帮我抄的。”他的脸红了。我的心恸了一下,孩子从心里喜欢历史,可能孩子是因为我而喜欢上历史,我双手收下了那份材料,微笑对他说:“回家我仔细看看。”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历史的脚步匆匆,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深信:我努力,我收获。
篇20:教育随笔
捷克教育家科米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快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罗斯文学大师托斯坦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很多数据证明,在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如果课堂枯燥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存在大量的学生,具有消极懒散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此刻: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更怕困难,所以经常离校,不愿意完成任务,对考核结果毫不在意。初中生正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他们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们会选择他们在学习中感兴趣的材料。因此,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我必须从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入手。
凯斯:体育课就要开始了。几个学生围过来问我:“老师今天体育课在做什么?”“让我们由老师来做。”另一个学生说。“打篮球!我们要去打篮球!”我一听他们说话,他们就来到火堆前喊道:“不管你想上什么体育课也是一节课,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这节课将继续练习跳绳和高质量的练习!”学生们听了,看了看情况,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从学生们离开时的表情中我可以看出他们都很失望和不开心。看着同学们离开的背影,我想,“如果同学们把这件事的心情带到教室里,他们能认真上一堂好课吗……”铃声一响,我就沉思着走向操场。
在课堂准备活动结束后,我布置的任务是:按照之前的教学组,分组练习跳绳。
★ 教学随笔的写法
★ 写临行随笔的作文
★ 随笔论文
★ 教育教学反思随笔
★ 随笔作文的写法
【教育随笔写作:等(精选20篇)】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随笔写作:学会释然2022-10-22
教学随笔五则2022-11-15
诚信征文比赛总结2024-05-07
教育教学随笔音乐2024-01-06
教育教学随笔50字2024-01-21
教育教学随笔2023-07-15
小学体育教育短片随笔2022-10-11
我的教育教学观随笔2022-08-15
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随笔2023-07-19
教育教学叙事随笔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