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随笔写作:学会释然

时间:2022-10-22 08:11:24 教育随笔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师教育随笔写作:学会释然(共16篇)由网友“pikapik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教师教育随笔写作:学会释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育随笔写作:学会释然

篇1:教师教育随笔写作:学会释然

我们做教师的,时常会对学生的表现失望。

比如昨晚,晚上11点多,一鼓作气,我终于把语文单元测验卷批完并结好分。总算批好。照例应该的挺高兴的。但因为满心是一个大大的失望,做过讲过的阅读原题,出错率还偏高。孩子的成绩却让你又高兴不起来。一点懊恼都没有,那是不太可能的。

你讲过了,不等于学生就懂了、会了。学生懂了、会了,也不等于他(她)就能做对类题甚至一模一样的原题。

然后今天一早,头有点昏沉,睡过头了,多睡了20分钟,还好,我平时上班去得都挺早,今天也没有迟到。上班路上,听苏州广播在讲职场小白。说在手术室,主刀医生对职场新人说,帮我把裤子脱下来。结果这位新人,不是把病人的裤子脱下来,而是把医生的裤子给脱下来了。

呜呼,无法可想。让医生说什么好呢?后来,有医院里的家长说,还真有其事。

有些错误,你往往是预想不到的,且一时也难以改正。

这和我打乒乓球也是一样的。教练纠正你一个错误的击打动作,后来你也有意识到,并在练习中努力纠正它。但一到实战中,这个老毛病有时还是会再犯。

因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往往先要把以前早已养成的坏毛病改掉。而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是很困难的。尤其是要改得很彻底,这就需要很多很多次的刻苦练习。即使是专业队国手也需要坚持每天刻苦训练。

要让这个动作正确并定型,并最终变成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动作,这个过程,真心不容易。

打球,如此;读书,也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对学生一直犯的某些错误,也要学会释然。

公众号:文学的天空

篇2:教育随笔:学会表扬

“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其不良行为,强化其优秀品质的形成;不适当的奖励则有碍于其优良品质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幼儿形成不良品质。”在《家园练习手册》中家长也提到“给孩子的奖励方式可不仅限于小圆点、小红花,还可以用别的方式来替代,或许效果会更好”。

我想这不就是要求我在表扬方式上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嘛!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一些方式进行试验。对于我们班比较胆小和没有信心的孩子,我仍然以鼓励为主,一发现她们的优点就在全班孩子面前给予肯定,及时给予强化。而对一些自尊心比较严重的孩子,我觉得过多的表扬反而对他不一定有益,往往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就最棒,什么都最好,容易给他们造成错觉,助长其自满情绪。我发现他很喜欢早上的搭积木游戏,常常能独自沉浸其中,玩的不亦乐乎,而且搭出来的“作品”也很独特。于是我就奖给他一些更高难度的操作性玩具作为他进步的表现。

半个月下来,他们各自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进步,作为教师,我已领悟到表扬方式方法多变的重要性,我采取的每一步行动都会牵引着孩子成长的脚步,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表扬,也需要我多动脑思考,多求新存疑的!教育随笔:学会表扬

“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其不良行为,强化其优秀品质的形成;不适当的奖励则有碍于其优良品质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幼儿形成不良品质。”在《家园练习手册》中家长也提到“给孩子的奖励方式可不仅限于小圆点、小红花,还可以用别的方式来替代,或许效果会更好”。

我想这不就是要求我在表扬方式上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嘛!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一些方式进行试验。对于我们班比较胆小和没有信心的孩子,我仍然以鼓励为主,一发现她们的优点就在全班孩子面前给予肯定,及时给予强化。而对一些自尊心比较严重的孩子,我觉得过多的表扬反而对他不一定有益,往往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就最棒,什么都最好,容易给他们造成错觉,助长其自满情绪。我发现他很喜欢早上的搭积木游戏,常常能独自沉浸其中,玩的不亦乐乎,而且搭出来的“作品”也很独特。于是我就奖给他一些更高难度的操作性玩具作为他进步的表现。

半个月下来,他们各自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进步,作为教师,我已领悟到表扬方式方法多变的重要性,我采取的每一步行动都会牵引着孩子成长的脚步,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表扬,也需要我多动脑思考,多求新存疑的!

篇3:学会等待教育随笔

学会等待教育随笔

20多年前,怀着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我跨进了宝应县城中小学幼儿园。老园长慈祥地对我说:“欢迎你加入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行列,要做好幼儿园教师一定要有爱心,更要学会等待……”我爽快地说:“园长,你放心,我会努力的。”然而,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吃点心前,我让孩子们一组接一组地去洗手。不一会儿,盥洗室传来了告状声:“老师,他把我衣服弄湿了。”“老师,地上全是水。”“老师,他推我。”……我跑去一看,地上都是水,红红的鞋子湿了,斌斌头发上滴着水……我大喊一声:“全部回到座位上,大班孩子还不会洗手,今天你们不要吃点心了。”游戏活动时,我看到有几个孩子踏步时同手同脚,我一把把他们“拎”出来,生气地说:“同手同脚啊,好好练练。”那天园长、同事来听课,不料孩子们要么不敢回答,要么答非所问。活动结束后我把他们统统留在活动室里……一时间,我已由当初的信心百倍变得焦虑万分。一个念头闯入我的脑海:“改行,幼儿园不适合我。”园长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教育孩子不能着急,我相信只要你学会耐心等待,一定会成为优秀教师。”

在园长的引导下,我一方面虚心拜师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一方面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会等待。午睡后起床时,明明不太会穿衣服,我不着急,等他穿了40分钟;数学操作活动时,芳芳不会,我耐心地让她独自在数学角操作了半小时,结果她还是不会……我自认为我已经学会了等待,可同伴们却说:“等待并非那样机械、简单,它是一种方式、一个过程、一种态度。”

在领导、同伴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我又迈上了学习等待之路。孩子们不会穿衣服,我创编了儿歌《火车穿山洞》,让孩子们边念儿歌边学穿衣,还在班里开辟了生活区,让孩子们练习给娃娃穿衣服;孩子们做操找不到位置,我便扮鸡妈妈,通过游戏“小鸡找家”帮他们找到位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和植物,我和他们一起饲养和种植,一起观察、记录……在一次次的等待、陪伴中,我渐渐地理解了等待是一种方式,等待是一个过程,等待是一种态度。

如今,我已走上园长的岗位,还光荣地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多年的幼教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每粒种子都有自己的生长条件和周期,我们不能剥开种子去探秘,也不能拔苗助长去催熟,而是应该耐心地等待它的成长,精心地培土、除草、施肥、浇灌,创设适宜的环境,直到种子发芽、生根、开花、挂果。

篇4:教育随笔写作十式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 唐金龙

现在,教育随笔的写作正越来越盛行,许多教师都将它作为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综合来看,现阶段的教育随笔的写作大致有下列十种方式。

一、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就是将几种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自然分出是非标准来。

王楠老师在《从画苹果看中日美三国老师的课程文化差异》一文中,通过三个国家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孩子画苹果的事例,就是在比较中对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剖析: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么画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里拿一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我可以拿到大家面前,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是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苹果,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象梨,第二次画得就有点象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另外,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学生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已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可能画得象南瓜,第二次可能象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从三国老师的课程故事所描绘出的课堂场景看,中国老师、日本老师和美国老师各自课程故事中隐含的课程文化和理念差异非常显著。

中国老师: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注重预设和控制,强调“教”的过程,关注学习结果,凸现的是接受性学习,封闭性学习,抽象学习,外部***作学习,看不出内部***作过程。

日本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较为开放,关注知识的情景性,凸现的是观察学习,自主学习,有明显的内部***作过程。

美国老师: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关注个体,张扬个性,注重真实的学习情景创设,课堂氛围民主、开放,凸现的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学习,活动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学习者内部言语***作过程非常鲜明,不关注学习结果。

三个小小的课程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厚、迥异的课程文化,不同的课程故事塑造着本质迥然的国民性格。中国千人一面的“工业标准化教育”,只能抑制孩子创造的天性;而美国的个性化教育,才是激活人的创造潜能的真正的创新教育。

运用比较法行文,由于对比鲜明,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得到较为深刻的印象。较之一般的平铺直叙,这种方式是很新颖的。

二、陈述式

所谓陈述式,就是客观地陈述一个事实,让读者自己在客观陈述的事实面前作出判断,得出结论来。

请看裴重生老师《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

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工作机构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一次国际中小学教师、学生联欢活动,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位教师、学生参加,其中教师208人,学生202人。我国从北京、西安、上海选派了9名教师和9名学生参加这次活动。

联欢活动历时6天,先后开展了五项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是评选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主持者设计了一个问题,要求所有教师都做简单回答。这个问题是: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孪生兄弟,都是14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配了一辆轻型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让他们开车上学、回家。这兄弟俩由于晚上贪玩,好睡懒觉,经常迟到,虽经多次批评,还是我行我素。有一天上午考试,尽管老师事先警告他们不许迟到,但他们因在路上玩耍,还是迟到了30分钟。老师查问原因,他们谎称汽车在路上爆胎,到维修店补胎误了时间。老师半信半疑,但没有发作,让他们进教室后就悄悄到车库检查他们的汽车,发现四个轮胎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没有被拆卸的痕迹。很明显,补胎是他们编出来的谎话。请问:假设你是杰克兄弟俩的老师,你将怎么处理?

208位教师认真思考,积极作答,都在规定的半小时内交上了答卷。主持人经过认真分析整理,从208份答卷中归纳出25种处理方式。其中主要的方式如下:

中国式的处理方法是:一是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二是取消他们参加当年各种先进评比的资格;三是报告家长。

美国式的处理方法是:幽他一默――对兄弟俩说:“假设今天上午不是考试而是吃冰淇淋和热狗,你们的车就不会在路上爆胎。”

日本式的处理方法是:把兄弟俩分开询问,对坦白者给予赞扬奖励,对坚持谎言者严厉处罚。

英国式的处理方法是:小事一件,置之不理。

韩国式的处理方法是:把真相告诉家长和全体学生,请家长对孩子严加监督,让全班学生讨论,引以为戒。

新加坡式的处理方法是: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嘴巴10下。

俄罗斯式的处理方法是:给兄弟俩讲一个关于说谎有害的故事,然后再问他们:近来有没有说过谎?

埃及式的处理方法是:让他们向真主写信,向真主叙述事情的真相。

巴西式的处理方法是:半年内不准他们在学校踢足球。

以色列式的处理方法是:提出三个问题,让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地方同时作答。三个问题是:a.你们的汽车爆的是哪个胎?b.之后,活动主持者把25种处理方式翻译成几种语言文字,分送给参加活动的202名学生,请学生们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处理方式。结果,91%的学生选择了以色列的处理方式。你们在哪个维修店补胎?c.你们付了多少补胎费?

主持人说,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方式,就是批评教育的最好方式。以色列的方式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它的批评教育带有游戏性质,学生不怕、不难堪。

可见,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应该是在游戏之中的教育。

陈述式的优势就是用事实说话,只要把事实摆出来,自然读者就会看出结论来。象本文中,作者把各国老师的做法都客观地列出来,而且把学生的结论也公布出来,这样什么方法是好方法已经十分清楚了。

三、叙议式

所谓叙议式,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层层深入,把所要论述的问题讲清楚。

象笔者本人的《绣洞成花》就是这样写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与丈夫离了婚,带着女儿生活。有一天,女儿学校里要搞一个文艺演出,能歌善舞的女儿被选中,要上台表演。别的小朋友都买了新衣裳,而她亲手给女儿赶做了一件,穿出去竟然盖过了所有小朋友的风采。女儿很开心,演练也更加认真,可是在临演出的前一天晚上,女儿在台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衣服膝盖处破了一个大洞。当女儿害怕而又委屈地告诉母亲时,母亲并没有批评年幼的女儿,可是要重新赶做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呢?

年轻的母亲在破了的地方绣上一朵花,既遮盖了破洞,又增添了美丽,伤心、失落的女儿又快乐起来。母亲看到女儿在台上翩翩起舞的身影时,眼里噙满了爱的泪花。

这位年轻的母亲用她的智慧给破洞处绣上了美丽的花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衣服“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那个破了的“洞”的处理。

在教育中对待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呀!学生总有这样那样的小错,就如同一件衣服上会出现“洞”一样,而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该怎样去处理它呢?衣服上有了洞,不补上难看;对于学生的过错,同样要及时处理,而且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就象那位母亲,要是胡乱地用一块什么布给补上,效果也不好。

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一大早,他在大街上巡逻,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驰而来,他下意识地打开测速仪,看自行车是不是超速了。骑车人没有发现警察。警察一看测速仪打了个愣:不对呀,这是汽车的速度――这人把自行车骑得和汽车一样快!骑车人违反了交通规则,被拦了下来。车手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学生。他告诉学生,违规了,要罚款。学生说出了学校和住址,还有骑快的原因:怕迟到。警察笑着说:“你先去上学。”

不久,那个学校收到一封信。信是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写来的,这个俱乐部培养过许多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信中说,欢迎贵校学生斯卡斯代尔参加本俱乐部,我们将为其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了警察测定的时速。

4年以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丹麦自行车赛冠军,并在奥运会上拿到了自行车运动项目的金牌。

学生骑车超速是错了,但那位警察并没有按常规处理了事,而是采取了智慧的举措,从而给那位学生成了全国自行车赛的冠军,并拿到了奥运会的金牌。警察的智慧就表现在,能理智地提取“错”中的积极因素,并加以引导,进而收到特别的效果。

可以这么说,对于学生的错,如果只是武断地凭自己的认识就下结论,就很有可能也使自己也陷入荒谬的错误之中。而要能够冷静思考,想出高明的应对办法来,就会“柳暗花明”。

在英国,两所学校之间正进行着一场足球比赛。有一位少年,他刚刚喜爱上足球,而且集体荣誉感极强,因为缺乏比赛经验,直到比赛将要结束时,他才被允许加入比赛。一上场,他便忘掉了不能用手碰球的比赛规则,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倘若要想自己的学校获胜,就必须在几秒钟之内把足球踢进对方的'球门。他完全兴奋起来,把球抱在怀里,在满场的一片惊讶声中全力向对方的球门跑去。

裁判和选手们全都变得手足无措,呆若木鸡,眼睁睁地望着他。观众们却被这为了学校集体荣誉而忘记规则狂跑着的少年所感动,并变得兴奋而激动起来。人们全体起立,报以长久而热烈的掌声。这起事件非常出名,以致人们不记得那场比赛中发生的其它事情。

不久,英国便诞生了一项新的国民体育――橄榄球,并且竖起了这样一座雕像。

按理说,这位少年的“错”是明显的而且是比较大的,但它的出现因有着特殊的背景,因而能让人异常兴奋且能十分理智地对待它。少年的“错”,错出了一项新型的体育项目,这偶然之中,似乎也有着必然,就是你要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错”。“错”一旦艺术地被掩盖了,就会出现神奇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奇迹。

本文所要阐明的一个道理就是在教育中要巧妙地利用“错”,这是教育的艺术。三个小故事的叙述是为议论服务的,通过议论将三个小故事串成一体,既感人又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联想式

联想式,就是利用“联想”的相关性原理,在一个事实的基础上联想到与此相关的教育事件上去。

周夕中老师的《搬回那些“常春藤”》:

美国的一位教育专家曾做了一项实验:她把两小束一样的常春藤分别栽在两个相同的花盆里,给两束常春藤相同的阳光、相同的水,但不同的注意力。她把一束常春藤放在厨房里的柜台上,让它远离师生的注意,而另一束放在大教室的壁炉架上,然后对她的学生说:“在今后的第一天,我们都将对着放在架的这束常春藤唱歌,我们将告诉它我们多么爱它,它是多么的美丽。我们将用我们着意关怀来滋润这束常春藤。

四个星期后,实验的结果令老师和孩子们大吃一惊。厨房里的那束常春藤长得又细又长,病蔫蔫的,而放在教室里的常春藤则长得油亮亮的。为了把这项实验更推进一步,她将两盆常春藤作了调换。又过了四周,它们就分不出彼此了。

实验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不同的关注竟引起如此大的差异。连常春藤的成长都渴望善意的关怀,更何况成长的孩子?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待品德不良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些教师缺少的是关注,缺乏的爱心和耐心,缺失的是教育的民主和公平。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他们首先要做是到原先班主任或任课老师那儿收集学生资料,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总有部分学生成了被放在厨房里的那束“常春藤”。他们的言行、他们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很难能被关注,而那些被老师视为思想品德优秀、成绩优秀的“宠儿”则成了课堂和各种活动中的主角,表扬、奖励非他们莫属,荣誉更是他们的专利。在老师的精心呵护、关爱下,这些“优生”显得越发优越。相比之下,班级里那些不受关注的弱势群体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沉默寡言,要么特立独行,消极地对待学生和生活。他们的内心感受不会被在乎,他们的自尊不会被顾及。试想,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我们的教育怎么能“面向全体”?怎能实现“教育公平”?又怎么能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发展”?

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都施以情意绵绵的师爱――似春雨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播撒,均匀漫布。谁不梦想成功?谁不期望鼓励和赞誉?尤其是班级中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这种博大深邃的师爱,需要在同样的阳光雨露下享受更多的关注和期待。由衷的肯定、诚恳的激励带给他们的是暖意、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或许,在给他们自信的同时,会催生出一个个人才,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为人师者,还是让我们一同去搬回厨房里的那些“常春藤”吧!

联想式写法是先叙述一个故事作为由头,而后生发出联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先前的叙述要能为后面的议论服务;后面联想到的一番道理要是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两者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能油水分离。

联想式的好处就是能使说理形象化。

五、反思式

所谓反思式,就是对工作中出现的某些现象进行反思、批判。

下面我们来看陈敏聪的《莫把错误当个性》:

曾几何时,教师们在谈到“个性”时,总以“冰融化了变成什么?”为例。说是回答变成水或变成小河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回答变成春天的学生,则被斥之为“胡说八道”。听者无不为之摇头叹息,俨然一副“专家”模样――惟一有灵性的孩子受到了教师的“致命一击”,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呜呼!

在新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笔者无意评价这位教师的“功过是非”,相信教师们随手翻翻手头的教育报刊杂志就可发现,“个性”已经成了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目皆然。当然这些理论本身并无“罪过”,甚至还可以说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所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课堂的确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但是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为了不充当扼杀学生“个性”的“刽子手”,怕“天才”在自己手上“夭折”,于是,有些教师便有“怕草绳”的味道了,在对待学生的发言时,不管结果如何,总是“微笑”着“鼓励”,更有甚者,还将一些“错误”当“个性”“尽心呵护”,这不能不说是新课改中的一种“不正常”现象。

例如,在教授量词的用法时,有些学生说出了“一(位)蚂蚁”、“一(名)蚂蚁”诸如此类的答案,面对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教师不但不加以引导纠正,还把它当作学生对量词的“个性”化掌握,大加赞赏,带头鼓掌,甚至“旁征博引”一番――用香港女诗人西西的《可不可以》加以证实。真是煞费苦心!但是我不知道,孩子们在这种“个性”化掌握之后,是否真正懂得了量词的正确用法,是否懂得了诗歌中的用法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活用。没错,当我们听到“冰融化了是变成水或变成小河”是标准答案,而“冰融化了是春天”则被训斥时,真的非常痛心标准答案给孩子们的杀伤力。但撤除了惟一标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标准”,“一(位)蚂蚁”对,“一(名)蚂蚁”对,“一(块)蚂蚁”对,那么,如果孩子问你:老师,怎样填才不对呢?你该怎么回答?

还有一种“错误”,教师们如果没有钻研教材,没有对文本充分理解把握,往往不易发觉,因为这种“错误”是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的理解感悟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当学习了《司马光》一文后,教师问:你觉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做法好吗?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司马光砸缸的办法不好,砸坏了公园的缸,破坏了公物,有可能还会把缸里的小朋友砸死。还有学生附和:是的,缸片飞出来,会把外面的小朋友砸伤,这办法可真危险!那么,这是不是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和独特体验而表现出的“个性”解答呢?是否该把它当作精彩的一笔而加以肯定呢?其实,该文主要是赞扬司马光在危急时刻不慌不忙、急中生智、挺身救人。以上课例,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显然严重偏离了课文原意,如果把这样的“错误”当作“个性”加以赞赏,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向“歧途”

莫把“错误”当“个性”。一味地迁就,一味地放任,并非新课改的初衷。否则,随着教师底气的失去,接着失去的将是知识的真谛!

保护学生个性并不就等于无原则地承认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师要有一个清晰的是非判断标准;而在当前,这种现象在许多教师的心中还有模糊之处。所以作者的反思带有普遍性。一般而言,反思类的随笔所反思的内容就要求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六、阐释式

所谓阐释式,就是针对一个事实,然后结合这个事实进行理论阐释,分条析理地进行证明,一步步把问题论证明白。

刑桂臻的《一个被认为该下地狱的人》就是这样写的:

少年时代的拿破伦・希尔曾被认为是应该下地狱的人。那里无论出了什么事,诸如母牛被放跑了,或是堤坝决裂了,或是一棵树被神秘吹倒了,人人都会怀疑是拿破伦干的。而改变小拿破伦的是他的继母。

陌生的继母来到他家的第一天,走遍了每一个房间,很高兴地问候每一个人。走到小拿破伦的跟前,他父亲介绍说:“这是拿破伦,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

继母听到这里,把她的双手放在小拿破伦的肩上,两眼闪耀着光辉,直盯着他的眼:“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把他具有的伶俐品质发挥出来。”以后,继母总是鼓励小拿破伦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后来证明这种计划就是小拿破伦事业成功的支柱。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的启示很多。

其一,是如何看待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孩子问题。先前小拿破伦在父兄的眼里,是恶劣的,不可救药的。这种“造恶”氛围使得小拿破伦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一步步滑进恶劣的深渊,难以自拔。而继母独具慧眼,在“恶作剧”的背后看到了小拿破伦最伶俐的一面。是这种善识英才的慧眼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拯救了小拿破伦。而我们有些家长对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知之甚少,尤其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孩子。孩子稍有“越轨”,就视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压抑“封杀”,惟恐搅乱了自家的乾坤,丢了大人的颜面,至于孩子个性发展心理需求问题很少顾及。殊不知那正是孩子的天性使然,需要做家长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以恰当的引导才是。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第二点启示是: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富有真诚和热情。继母初见到本来冷漠的小拿破伦时,并不以冷制冷,而是满腔热忱,真诚对待,表现了一个伟大母亲的胸怀。这里热情与坦诚是改变小拿破伦的又一个重要条件。而我们有些家长面对“不争气”的孩子,要么冷漠不理,要么吹胡子瞪眼,冷嘲热讽,呵斥打骂,没有半点好声气,结果与孩子越搞越僵,那怎么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呢?

再者,从继母对小拿破伦的教育转化中也可以看到教育孩子的关键阳要鼓励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一个人在走向成功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家庭、亲友、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这是无疑的。但最主要的不是自信的力量。一个勇敢坚毅、积极进取、义无反顾的人,是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所以,我们作师长的,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尽可能的多给孩子一些热情的鼓励,使孩子充满做事的信心。要知道,小鸟翅膀是在飞翔中锻炼出来的,不经风雨,无法炼就强劲的翅膀。

本文作者在叙述小拿破伦一件事之后,就开始结合当今教育现状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在三点阐释中,作者紧扣现实,在对比中让我们明白“坏孩子”也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七、解答式

所谓解答式,就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解答。

来看张晋昌的《身教漫谈》一文:

身教――用行动做榜样进行教育之意也。

身教的作用

……

如何进行身教

首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对学生全面负责的表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无形之中会在学生的心灵中塑造出一个光辉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必将给学生的学习以极大的推动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识、广泛的兴趣、充实的专业知识。优秀教师常常能以他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旁征博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要有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和热情饱满的精神风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精神焕发,表情准确,往往可达到以神传情之效果,这是言传所无法达到的。可以想像,一个萎靡不振、表情木呆的人站在讲台上,即使他所讲的内容很好,恐怕学生也不会买他的帐的。

第四,教师的身教是时时处处存在的。身教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要在更广泛的时空里,时时处处以身示范,为教书育人作出奉献。

第五,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榜样。榜样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六,教师应敬业好学、宽容友善,正确对待自身的错误和不足。教师本身勤奋好学,不仅是业务素质提高的前提,更能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敬业好学,对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示范作用,是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宽容是大度,是容人之过,宽容是崇高师德体现。学会宽容,才能学会与人合作。能否正视自己的错误,能否及时勇于承认错误,并能诚心改正错误,不仅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层次。

第七,教师身教要与言教有机地结合起来。身教虽然重要但绝不应该单独应用,而应与言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语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关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身教的作用分五点作了解答。然后,就“如何进行身教”问题,作了七点解答。通过七点具体的解答,我们就比较全面地明确了进行身教应该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条条下来,清晰明了。

八、主张式

所谓主张式,顾名思义就是阐明作者的主张。

来看肖川教授的《我的教育主张》:

1、教育不仅要开发学生谋生与自立的能力,教育也需要为一个民主、自由、公正、文明的社会培养人――这是教育的社会责任,因此今天我们需要强调公民教育;2、学校教育不仅应该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终身幸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特别需要生命教育。3、家长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学生的家长,我们需要在他们的心中唤起生命尊严的意识,当他们成为父亲或母亲的时候,能够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切实地负起责任。

4、学校教育要为基本国策的落实贡献力量--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要让人口意识和环保意识深入人心。5、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它的文化精神决定着它的品质。学校就应该笑声琅琅,书声琅琅,歌声琅琅。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美好记忆的巨大源泉。

6、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成为某种人才,而是要使他们成为积极的生活者。学校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的、文明的生活观念和态度。因为它是影响我们生命素质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7、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成全。如果我们的教学总是关注“考试考不考”,那么这种画地为牢、削足适履的教学就只能培养出鼠目寸光、兴趣狭窄、内心贫乏、对人类苦难和外部世界报以冷漠的人。

8、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

9、在教学中,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在学习过程上,应当充分展开高层次思维过程和交互活动;在学习结果上,让学生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

10、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缺乏理论修养的民族。教学中应强调哲理内涵与理性色彩,着力发展学生的思辩能力,特别是批判性的思考力。

这里,作者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十条教育主张,简明扼要而耐人寻味。

九、点评式

所谓点评式,就是先通过叙事来讲一个故事,而后就故事进行点评。

比如章立早《学校管理智慧录》:

山谷回音

有个男孩因一件琐事而迁怒于自己的母亲,并对母亲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然后,或许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他就跑到山边,并对着山谷继续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喊声刚停,立马从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这个男孩有点吃惊,就跑回家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奇怪的男孩说他恨我。”于是,男孩母亲把男孩带到山边,对着山谷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个男孩照他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那个“奇怪的男孩”也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生活颇像这山谷回音,你送出去什么,就能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能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人际交往也是这样,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往往是由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决定的。校长只有善待教师,多一些感情投资,多一点友情意识,教师就一定能够尽职尽责地去工作??这可以说是学校管理的金科玉律。

蜘蛛

有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壁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刚下过雨墙壁很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后就会掉下来。虽然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但还是一次次地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变得消沉起来。

第二个人看到了,也叹了一口气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呢?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了。”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后说:“这只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令人感动!”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要管理好学校,校长的心态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不同的心态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事物往往有两面性: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如果校长在思考问题或决策时能够注意从多方面看问题,特别是能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少一些消极的心态,他就有可能发现走向成功的途径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心态决定一切!”记住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本文作者就是给我们叙述了两个故事,尔后分别针对性地进行了点评,在点评中告诉我们在教育管理上要注意的问题。点评式写作,有时不要求整个文章是一线下来的,可以象本文一样由两个相对独立的片断构成,只要服务于一个大的标题内容就可以了。

十、总结式

所谓总结式,就是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如实地总结出来,供人参考学习。

如陈春晓老师的《我的另类经验》:

教书十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一些似乎有些与众不同。

第一条,从来不保留教案。十年来,我从来没把这一年的教案留到下一年用的,而是统统扔掉。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害怕自己偷懒,第二年会沿袭原来的教案。扔掉了,就只好重新备课,重新写教室,这样逼迫自己上进,不至于固步自封,原地踏步。二是要给自己一个新鲜感。教师之工作,容易变得乏味,一年到头就重复这几篇课文,如果再一年到头就重复这几篇教案,那就会更让人厌倦。不断挑战自己,力争每一篇课文都上得跟过去不一样,第一节课都跟过去不一样,这样既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又能让自己对职业保持一贯的新鲜感。

第二条,从来不做成绩册。在我看来,学生是一群不断发展的人,他们第一天都可能有新的变化。而成绩册往往会误导教师把目光锁定在他们的过去,锁定在考试成绩,忽略他们正在发生变化,忽略他们其它的各个方面。把学生定格在成绩册中,是教师的短视。我在评价学生是更注重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的评价,注重他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化。我没有成绩册,但我有一本《学生发展状况跟踪册》。况且成绩册会给学生巨大的压力,一些学生日益自卑,一些学生日益狂妄――这是我不忍心看见的。我的学生在我面前无忧无虑,平等相处,因为他们知道,我从来没有给他们下过结论。

第三条,从来不伪装自己。伪装被识破之时就是威信扫地之时,而伪装总是要被识破的。我从来不在学生面前刻意地修饰以使自己变得更为人师表。我告诉我的学生,不要指望你们的教师是个圣人,他也有许多缺点,你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识别,并帮助他改正;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你们要用自己的胸怀去包容,尽管这比较难。给出一个真实的自己,比给出一个包装好的自己更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对学生的进步表现出喜悦,对他们的一错再错表现出愤怒,让你的学生知道你对他的真实感受,这很重要。

第四条,从来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这是我的一个信条。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始终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感觉,与学生平等地设计班集体问题。在学生面前我们并没有什么特殊权利,我们有的,只是更理智的头脑,更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因此,放低我们的姿态,走到学生中间,平视他们的眼睛,与他们展开对话吧。如果发生分歧,就尽力去说服,用自己的言行去说,直到他们口服心服,如果你无法说服他们,说明你的方案或者想法还有问题,你要去修改了。

总结式随笔,朴实无华。象本文作者将自己工作中的五条经验用朴素的文字叙述出来,能给人很好的借鉴。

当然,文无定法。教师的随笔写作实际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就是上述十种常见的写作模式也不是孤立的;一篇随笔中所运用到的方式往往并非单一化,而是若干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应该讲,形式服务于内容,且形式还需多样性。这样,随笔写作才会繁花似锦,欣欣向荣。

篇5:教育随笔写作:等

“汤”。盯着这个名字,发呆,一次又一次。

大脑说:“你在这个孩子身上花了这么多时间啊,他怎么就只有这么一点点进步呢?”

对呀,在这个孩子身上所花的时间要抵过同一个班的三四个孩子,抵过另一个班的五六个孩子,我真心疼我的时间。

心疼归心疼,大脑说的话先放一放吧,把那个对时间配比的计较也放一放吧,这种经历并不只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于是,释然。

不由得好笑自己这种思想。

将这种对时间配比的计算放到一边后,身体的感觉通畅了。这证明,问题不出在所谓时间的配比上,我真正介意的是自身在面临问题一次次重现,而自己策略不足,又急于想要解决问题时的那种无助与热锅蚂蚁似的焦急。

深吸一口气,平缓这种急着想要解决问题的焦急。然后,来看看,这个孩子的情况。

翻看笔记,墨丘利沙游十讲中级第三讲“辨析来访者自我水平”,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来对照汤的自我水平发展。

第一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

“......他的身体是具协调性的,动作是具平衡性的,而他的身体非常的灵活和敏感,在活动中,他的感觉是良好的,......能够从这些语言中听出他的自我在这个阶段是缺少抱持或缺少某种自信感的。”

汤的动作带有某种鲁莽和生硬,力量使用偏重。在自我确信感部分,他曾经不止一次跟我提到:“那些高年级的孩子会欺负我们这些低年级的孩子。”

汤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是受损的。

再往下看:“外倾感觉功能的孩子会成为一种非常焦虑和批评指责的这种人格......然后动不动就怒了,去批判他人,错误都是他人的。”

这个描述符合汤。

再来看第二个阶段:前运算阶段。

“......如果他发展不好的话,他就会在时间上容易混乱。在这个阶段如果自我分化或者是自我的功能发展不好的话,就会形成这样的特点.....第一是他们说话容易极端,比如他们一极端就会说:啊呀你永远都这样;永远都不认可我;你从来不理解我;或者说你从来都没一次赞美过我;你总是说我不对......”

这条在汤身上非常明显,他的语言中常常包含着“他总是这样;你从来都没第一个喊过我;你每次都......”

“......他就存在着某种偏执和狭隘,他的个性就具备着那种特别生硬和特别脆弱、容易恼怒的特征......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呢,他们容易发脾气、易激惹。”

唉,两个阶段都发展受损,难怪这么难带。

再来看他的性格类型:情感型。

“情感功能是如何运作的?情感的第一个功能是评价,情感的主要使用的方式是作评价。评价什么呢?做价值判断,也就是说,他去观察,他接触到的事物是不是满足主题的需要,也就是说,我喜不喜欢。

......

情感功能还有一个自主的行为,就是做行为的调控......主体依据自身需要进行肯定或否定,确保自己的控制得到达成。”

阅读到“自主的行为”、“行为的调控”这个部分时,我忽然有点明白,为什么汤的一些行为那么戏剧化的原因。所谓戏剧化是指,他有时会呈现出诸如生气、难过等情绪。但当我感受他的这些情绪时,却并没有感觉到这些情绪是实实在在的,倒是更容易让我想到“表演”这个词。

那么,这种“表演”性质的行为调控,就是这一类型孩子所具有的特点了。这下,我明白了。

那么,对于情感的第一个功能:评价,也就是我喜不喜欢。在这个部分,如何将其和汤的行为做一个连接呢?

让我来做一个回忆。

汤的哪个行为是最最困扰我的呢?否认。

一件事,即使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我就在现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是他先引起了矛盾,然后告诉他,他依然坚决地说:没有!不是我!是他先弄我的!他脸上的表情坚定,没有丝毫犹豫和不安。

咦,还能这样,众目睽睽,大家看得一清二楚,他竟然就直接否认,这不是增加了众人对他的愤怒吗?

我非常想要告诉他这一点,教会他如何面对这些矛盾。我想要让他明白,当你这样否认的时候,反而只会让大家更加愤怒。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然后,我就带着你一点点调整好了。

可是,每一次这样的尝试,最终都败在汤的否认中。谈话根本无法往下进行,何谈教育。

有一次倒是试过和他共情,不过,也就那一次,后来我自动放弃了。在他的否认面前,我彻底晕了。

我看到了我们互动的模式。我要判断对错,于是问询缘由;汤开始否认;我试图纠正;汤继续否认;我开始火大,想要把他给“扳过来”;他继续否认;我放弃,谈话结束。

唉,肩膀都开始酸痛了。

“如果一件事情无关乎对错,那还与什么有关呢?”一个声音在头脑的混沌中清清楚楚钻了出来。

对哦,一件事情,如果无关对错,那还与什么有关呢?

我的个性之中,对于真相、事实、客观,十分看重。

我需要了解一件事情的原委始末,这好帮助我做判断。当我形成了一个判断之后,接下来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然而,这个方式,用在汤身上十分不奏效,跟汤谈对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事情只会愈演愈烈。

让我再来想一想类似的经历吧。

几年前,有一位成年男性,当我试图跟他谈对错时,他矢口否认。否认到有那么一瞬间,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后来,这位男性的朋友告诉我,他对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也发生过这种对于自己做过的事抵死不认的情况。

这是第一个记忆。

第二个记忆。一年前,一位母亲,跟我谈起她的女儿,她说“明明做过的事哦,竟然不承认,你说气人不气人。跟她爸一模一样,都一个大人了,做过的事竟然不承认。”

这两个记忆,拿来和有关汤的记忆合在一起,如此相似。

于是,再一次问自己,如果一件事和对错无关,那么还和什么有关?

情感的第一功能:喜不喜欢。从这个喜不喜欢的角度来看,我能看到什么?

喜不喜欢,喜不喜欢,喜不喜欢......心里喃喃地重复着这四个字,在屋里来回踱步,某个答案快要浮现了。

假如,从喜不喜欢这个角度来讲,那么,对与错就无关紧要了。我喜不喜欢才是最要紧的,管你对和错,管你是与非,管你什么客观不客观,我喜欢,这是第一位。

那,这跟汤有什么关系呢?

再想一想。很明显,汤不喜欢我询问对错。那我就不问对错?可是,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冒险?不告诉汤行为的对和错,他下次会不会又做出同样的事?这样他不就一直改不过来了吗?

嗯,从逻辑上来讲,这个担忧成立。不过......

再想一想。

如果把这个由我的逻辑产生的担忧放在一边,将道德的判断放在一边,能看到什么?

嗯,看到一个孩子,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人际交往经验,常常惹了麻烦而不自知。麻烦来了,吼几声,跺几脚,气不过了就打。

这是他的模式,他就在这个模式里呆着,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可苦了我这个大人。被他打的孩子,跑到我这哭诉,我总不能啥也不做,我也被卷入其中。有几回,这个孩子的家长或者别的孩子的家长会找我了解情况,于是,家长们也被卷入其中。

这孩子,这能量,这波及范围,我晕。

那,怎么办呢?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再次重演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你看,他在前两个阶段发展受损,第二个阶段恰恰是发展他主导功能,即情感功能的时期,这个部分也受损,这样一个处境的孩子,他所面临的挑战已经体现在了课堂之中。

比如,他总是不知道如何与力气比自己更大的同龄孩子相处,论理也论不过那些逻辑比他清晰的同学,错误都是他的,他气急败坏,仅有的几种方法用了再用,依然无济于事。

对于汤而言,他不知有多少时间,是被用在了这些这些气急败坏的情绪中的,学习自然就或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

我知道,明白汤产生这些困难,解释他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并不代表问题立刻就会被解决,依然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等待。

在等的过程中,要把我的种种担忧放在一边、要有策略、要有耐心、还要有面对不同事情的随机应变的智慧,这些都得慢慢学。

这么一想,不由长叹一声。

心灵说,先受着呗,谁让你是大人,他是小孩呢。

唉,谁让我是大人,他是小孩呢。那就,等着。

公众号:LeeLee

篇6:教师教育随笔

教师教育随笔(1)

听了程老師的一席话,我也深有感触,小班制条件下课堂教學的价值取向与传统课堂教學相比较,它的优势的确很突出。

我们都清楚學习不是知道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學习是學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小班制条件下,便于教师针对學生的认识水平正确地选择,组织和设计教學的内容,并以开放、对话的方式呈现。

例如《影子》一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但學生对太阳和影子的位置关系搞不清,是教學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40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帮助下,在课堂上做起了游戏,我们搬开桌椅,在腾出的空地中间,小朋友们围着灯站好:“今天,老師把太阳公公也请来了,想不想和太阳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40个小朋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在教室里试着活动,他们边跑边互相持着对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这就是书上说的“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因为學生围成的是一个大圆,所以处在灯光的任何一个位置的影子學生都能很直观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师对身体与影子的位置变化关系作任何解释。

这样,在实际活动中,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实现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初衷。

教师教育随笔(2)

今天是开學的第一天,學生的表现很另人满意,和上學期比有很大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上起课来也是非常的有劲头。为了上好这开學初的第一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激发學生的學习兴趣。

第一课描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节课下来,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中的词语,既能背下来,也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孩子们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的积极和踊跃,完全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没有人举手发言的现象。尤其我觉得學生的思维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學生分析的特别好,甚至都说出了通过把小燕子比喻成音符,能够更好的说明真的是在谱写出一首春天的赞歌,让我觉得很欣慰。

为了更好的丰富學生的词汇,我们又积累了一些描写春天和小动物的词语,在课堂上學生随机说的时候,发现學生的词汇实在是太贫乏了,几乎说不上几个来,可见,學生平时不注重词语的积累,后来,让學生自己回家去搜集的时候,學生搜集了比较多的词语,并在课堂上做了交流,大部分學生都记下几个和课文不同的词语了。

总之,作为开學的第一课,我觉得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學生的表现也是让我十分满意的。我忽然觉得學生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我也相信孩子们在这一年的學习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针对學生词汇量少的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的,有意识的培养學生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感觉在备课的时候真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學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學生學习的积极兴趣,如何才能让學生真正地进入到學习状态中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真的用心去备课受到的效果也真的非常好。

教师教育随笔(3)

不知不觉间,我在教育教學的路上,无论是在个人的教育教學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教育教學的效果,都较刚参加工作时成熟了许多,进步了许多。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经验和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學会停下来。”这句话是说在跑步中我们要學会停下来,这样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我们的教學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着在教學中多反思,使自身获得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那么,我们的专业技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实际教學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學生的发展。

通过我的教學实践,结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地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真的很重要。记得一次交流会上,有个老師就讲起了他对日常教育教學的反思,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专门准备了反思记录本,只要有想到的内容,及时写在上面,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大概内容或是一点想法,然后他会利用空余的时间,把这些内容中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写一写,也便就成了我们所谓的反思,我想这就是一种坚持吧。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坐着反思教育的老師,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所收获的人。

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总是能在各种逆境中寻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们平时教學中的反思也是一样,只有首先抱有积极反思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

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积极的态度吧。

自古以来,关于“坚持”的名言有许多许多,譬如比阿斯说:“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又譬如《论语》中那句“欲速则不达。”人们为什么要一直重复着坚持,可见它是多么的金贵。

从事教育工作三年来,我就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到底。现在的學生与我们存在着很大的观念差异,而且个性都比较强,不能对他们采取压制的手法,刚开始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效果却会适得其反,我们并不是阶级敌人,要真正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更要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面对本學科的特点,要认真思考怎样让他们更好的接受。

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學生,让學生会學而不是學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學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學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學生學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學的关键。

教师首先要吃透學情,要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學生在什么情况下能发挥潜力!兴趣、方法、习惯、性格、个性、心理品质、目标、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视。

教學要有效果,关键在课堂;课堂要有效果,关键在學生参与!常规教學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學是关键。

要提高课堂教學效果就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要涉猎一些课外书籍的知识,开拓视野,关注身边事,国家事,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枯燥的知识讲活,才能激发學生的學习兴趣。在今后的學习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引领自己不断超越。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

篇7:教师教育随笔简短

老师,老师,帮我提一下裤子吧!”我停下手中正在填写的表格,抬头一看,原来是飞飞上厕所出来我给她提裤子。见此情形我说:“老师教你提裤子吧,你都3岁多了,可以学着自己做了。”哪知我的话音刚落,飞飞立刻就拒绝了,连连摆手,嘴里喊道:“老师,我不会,我不会!我妈妈说了,自己提不上就找老师“。不会老师可以教你啊,只要学会正确的方法,多练几次,自然就学会了。让妈妈也看一看我们飞飞宝宝是很能干的,自己学会提裤子”,飞飞听了后,低着头一言不发,而且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看来,我的鼓励并没有激发起飞飞学着自己整理的兴趣,我只好先帮他整理了。

午餐时,为了配合锻炼飞飞的独立能力,我把以前老师分小碗、勺子,改成了让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来分,当然也叫到了飞飞,当我叫到她的名字时,他坐在椅子上犹豫着,我便便鼓励她说:“你好棒啊!会帮老师分餐具!”他从小椅子上站了起来伸手去拿碗,可能是有点紧张,也有可能是独立活动的能力有点弱,只听见“咣”的一声,碗掉砸地上了。我没有责怪他,并叮嘱他小心一点,把碗拿好后慢慢地走,并告诉她没关系的,刚刚只是个小意外,飞飞听了一个劲的点头。

令人惊讶的是,接下来的几天,飞飞竟然自己主动学着提裤子了,有时见她没整理好,我就帮着整理一下,他竟然还不让老师帮忙,自己有模有样的整理,实在是太棒了。

其实飞飞是一个非常聪明、利落的孩子,动手能力也不错,也喜欢动手。可见孩子自立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很多事还是想自己去干,我和飞飞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可能是在家锻炼的机会少,家长怕孩子遭受委屈而过度的呵护,所以,一切都有父母包办,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作为教师,我们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引导者、援助者,应该给孩子创造环境、创造条件,指导她们去克服困难,只要是在孩子能力之内的事情,我们都要鼓励她们自己去尝试,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锻炼孩子的能力,久而久之让孩子摆脱成人的照顾,一点一点向独立自主迈进。

篇8:教师教育随笔简短

自从上周学习了指南,我们班就按照《指南》的规定重新创设了活动区,《指南》中的教育建议不仅告诉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如何指导幼儿,实际上也告诉我们在生活和游戏中如何关注幼儿,同时还告诉我们应当如何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这周通过家长的配合,我们班建立了小医院。孩子们都很喜欢在那边玩。

文鑫的妈妈是个医生,所以我们在班级中经常告诉孩子们要注意卫生之类的,自从创设了小医院这个区域,我们班的孩子几乎每天早晨起来都去这个区域当医生。今天早晨,小熙早早的来了,说要去争当“小医生”他带上听诊器给“病人”看病“拿出针管打针,最后配上药小家伙很有医生的感觉。最后来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小结当病人来看病说是感冒了,然后小熙小医生说先打一针吧,戴上口罩,穿上医生的白大褂。打完以后,还从药箱里拿出两盒药给小洁小朋友嘱咐她回家吃完感冒好的快。紧接着下一个小朋友又过来找小溪医生看病了,小医院的人也越来越多。早上小熙医生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这种角色游戏对于与孩子来说是非常喜欢的,百玩不厌《指南》中提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在游戏中,孩子们完全是自由和自主发挥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她们可以主宰“游戏”成为真正的医生或者其他角色,不受限制。这种角色游戏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小班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表演或者扮演某种角色。这种区域活动的投放,会吸引更多孩子的兴趣。

篇9:教师教育随笔简短

我们园孩子中午不回家,在园里吃饭后有很长时间的活动和休息。为了孩子下午能有一个良好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一年四季每天中午都要午休,老师轮流值班。每次值班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总是有几个孩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记得以前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很多让幼儿尽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听音乐等,但是对于那些难以入睡的孩子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相信这也是一个困扰我们幼儿老师的难题。我想,这也许与孩子的家庭习惯有关,例如:有的孩子在家睡觉时让家长陪着睡觉;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睡觉等,这些都与孩子在幼儿园难以入睡有关。那么我们不妨试一下,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我们可以先带领幼儿饭后散步,然后让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睡觉方式来让自己入睡,慢慢的让习惯成自然;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幼儿的寝室布置的光线暗一点、温馨一点;对于那些特别难以入睡的孩子,尽量不要大声训斥,要耐心的给他们讲一些道理,让他们明白如果自己不睡觉,在那里做小动作、出声音、不但会影响全体孩子的的休息,还会使自己在整个下午没有充沛的精力参加有趣的活动和学习。

因为我班的人数比较多,每次我都会发现班里有几个孩子没有午睡习惯,我也曾想过很多的办法对这几个孩子进行教育,但是,收到的效果很小。这段时间,我就让孩子们模仿小花猫的睡觉方式,然后对他们说:小花猫因为这段时间晚上要值夜班捉老鼠,所以白天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行,现在老师要看哪个小朋友睡得最香,没想到这几个孩子特别感兴趣,这不,今天中午,这几个孩子都睡着了!我想这种方法也许适合这样的孩子吧,我心里也挺高兴。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还会继续探索出更多的方法,以此来让那些难以午睡的孩子,能尽快入睡。为了孩子的将来,要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

篇10:教师学会批评随笔

教师学会批评随笔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作为一名教师,会经常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当批评成为必须采取的手段时,教师仍需谨言慎行,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中普遍存在娇气,承受力差等特点,因此,更需教师有批评的技巧,艺术,才使批评达到育人的目的。给批评加进色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使学生不再畏惧批评,坦然接受批评。学生是成长的树,加进色彩的批评就成了释放麻醉剂的利刃,既削去歪枝斜杈又能呵护其心灵,维护其自尊。

一、爱。

红色是温暖人心的色彩,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尤其是犯错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这些学生往往爱冲动,自制力差。可是无论犯多大错误的学生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爱,因此,教师面对他们可以疾言厉色,但必须以爱为基础的。如果爱心缺失,那批评的行为就会缺位。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牢记失控的言行是放任情绪导致的。实际上,很多犯错误的学生心里是担心的,恐惧的,甚至有的诚惶诚恐。此时,单一的严厉的批评容易激起他更大的担心,恐惧,甚至是对抗,逆反。研究发现:在严厉的批评面前,教师和学生心里总会有不愉快,不情愿,大多数学生不能坦然面对。所以,懂得在批评中注入爱心的教师她的语言一定是气而不怒,眼神一定是怨而不恨,几句由衷的话就会缩短师生的距离,如:孩子,我理解你,但是暂时不能原谅你的行为,过失。又如:孩子,在错误之前,你一定犹豫过,是你的弱点促使你犯错……教师只有把批评看做和学生的另一种交流,才有批评的效果。在加入爱的批评面前,学生的心会趋于平静,头脑会渐渐冷静。为其改正错误打下基础。

二、公正

蓝色容易让人想到大海,蓝天,让人心情豁然敞亮的色彩。公正是高尚师德的表现,是赢得学生尊重的重要因素。公正体现在调查分析贴近事实,不偏袒无偏见。公正还体现在就事论事,切忌翻旧账,早已解决的问题不再提及,避免让学生产生这样的心理:老师从未原谅我的过错。再努力也改变不了自己在老师心里的印象。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毕竟,犯错的学生有许多的优点,长处。不要因他一时的错而全盘否定,这才是公正。公正的教师会赢得学生的心,他会真正思考自己的错误。

三、剖析

黄色代表警示,是引起重视的色彩。剖析错误是批评的重要内容,是育人的重要环节。任何人在犯了错误后,总是找出种种理由说自己是正确的,因而很难接受批评。同样,学生也不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在中肯的分析中对其优点的赞扬是必要的。如:孩子,你一直善于动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呢?什么想法或弱点使你一个好孩子没能管住自己?在剖析中教会学生理智地分析问题,克制自己的情绪,克服自身深的弱点,提高他们的对错误的思想认识。

四、幽默

绿色是赏心悦目的色彩,具有批评艺术的教师一定是不失幽默的,幽默是教育智慧的体现也是爱心的体现。学生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歪了,一边高,一边低,满以为你会说让他注意,以后把字写得平直点,而你告诉大家说这个同学在描述一句诗:“一行白鹭上青天……”或者说:这些字在玩翘翘板呢!这一幽默式的批评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批评加入色彩,其实加入的是教师对受教育的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尊重,影响,加入色彩的批评能使学生因错而反思,因错而成长,因错而感恩,感恩教师的良苦用心,感恩教师的高尚情怀。

篇11:教师随笔:学会感恩

教师随笔:学会感恩

为了迎接期末考试,我接连考了几场试,考完后便批阅、讲评,赶得我焦头烂额、头晕眼花。我在这边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却发现同学越考越油,试卷不认真审题,搭笔就写;书写潦草,心浮气躁;讲评时不认真订正,敷衍了事。一点也不体谅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我行我素。

于是,我停下了复习的脚步,一上课我既没考试,也没讲评,而是上了一节班会课,主题——学会感恩。

我首先让同学说说:老师、家长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

问题一出,同学便叽叽喳喳讨论开了,有的说:老师的'职责是教好书,批改好作业,不打骂同学,不迟到早退……有的说:家长的职责是打工赚钱,教育小朋友,赡养老人,养家糊口……答案五花八门。

我接着问:那么你们的任务又是什么呢?

有的同学说:学习好,吃好,睡好,身体好,孝敬家长,尊敬老师。

我再问:你认为老师和家长都尽到自身的职责了吗?你的呢?

这时有的同学缄默了,有的不好意思地笑了。

最后我进行了总结: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家长、老师为我们付出的不只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你是否在家长劳累后送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递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抚慰的话语;是否珍惜老师的辛勤劳动效果,记着他们为我们倾注的心血、精力,体会过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发觉到那缕缕银丝,那条条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我们要感谢家长一路走来的扶持,我们要感谢朋友一路陪我们经历风雨,我们要感谢老师的声声教诲。

经过这节班会课的洗礼后,同学的表示有了很大好转,积极性有了提高,纷纷告诉我,希望期末考个好成果让爸爸、妈妈、老师、朋友高兴高兴。

篇12:学会取舍教师随笔

学会取舍教师随笔

闲暇无事,总会翻翻手边的《读者》。一次偶然,看到了一位杰出母亲的故事,感动颇深。

主人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十年前,她和先生移民美国,有三个还没上小学的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惬意幸福。但刚到美国没多久却因她先生的突然离世,而改写了她的平顺人生。

照顾幼子和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她一个人的肩上。但十年后的今天,她没有被悲剧击倒,没有失魂落魄,也没有过劳死,反而当上了一家年营业额超过五千亿台币的公司的科技长。答案很简单。这十年来,她确切执行了一门“妈妈管理学”——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解决各种细琐复杂的事情。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时间永远都不够,所以必须学会不为小事抓狂。如此,才能把力气集中在大事上。她把家务外包;也多付钱,要求保姆帮忙准备大家的晚餐。想添购什么用品,她就请孩子们在厨房贴备忘录,想到就写下来,雇用“工读生”去买。买来的东西当然也常不尽如人意。“也许我自己买会比较满意,但是千万不要这么想。”授权,就必须接受别人的选择和自己不一样。

工作上,她也采取授权原则。为了准时下班,凡达布鲁克每天都会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级,可以请同事和下属做的,就不揽在自己身上。这使她赢得人缘,也培养了一群能够互助合作的下属。

当故事读完的时候,突然有一个词在我脑间闪烁“取舍”。其实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着千头万绪的事情要你去处理,为什么有的人面对这些复杂的事情,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且我们却总是手足无措,杂乱无章?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在和自己过不去吗?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如果我们能学会取舍,分清主次,认清自己的位置,其实好多事情我们能做的更好。

就拿韩霏老师来说,她毕业于一所艺术院校,分配来学校后,根本没有看出他超越于其他教师的艺术天分,但是我却看到了她不同于其他人的处事风格。就简单的孩子的管理上,用我们中国的人的传统模式,自己的孩子就得自己养,可是韩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雇佣了保姆管理(不要说她很有钱,至今仍旧住在一间六十平方的旧屋子里),有人专门管理孩子这样就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处理工作中的.好多繁杂事务,在同龄人中,只是这一个小小的英明决定,就给她腾出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学习、工作。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决定,让她从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我们且不谈她的为人,但从教学这一项就应该肯定她是一个能手,一个标兵。难道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她会取舍的结果?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每年的五月都会有很多老师为准备工作而忙碌。为了将这个活动展示给家长和学生们,前期我们必须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排练节目。因此,这一月,我们全体上下没有哪位老师不是绞尽脑汁,有的尽心挑选服装,有的一遍又一遍的录音,还有的反复琢磨节目的方式。每天白天上课,晚上精心策划,第二天到校后排练,没有哪位老师不在为自己额外的工作忙碌着,奔波着,“苦”“累”这些词已经是司空见惯。但是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能争得别人的认可,没有哪位不把自己的生活步骤打乱,家里可能有一周都没有收拾,孩子的衣服可能有一周没有清洗……太多的无奈过后,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个生动别致的节目、一张张欢乐赞许的笑脸,听到的是一片片络绎不绝的称赞,以及孩子们热情洋溢的笑声……如果没有取舍,可能我们的生活只能是一潭死水,不会有惊涛骇浪,当然也不会有美丽的涟漪。

我特别喜欢这个故事的最后一段话:我们的压力通常不是来自真正沉重的工作,而是因为自己缺乏解压的能力。缺

解压能力,也不过是因为不能信任他人、自诩完美主义而挑剔;还有,总是把简单的事做得更复杂了。说的真好,好些时候我们不是因为工作很忙,不是因为生活很枯燥,而是因为缺乏解压的能力,是因为我们对他人的不信任,并喜欢追求完美,喜欢和周围的人进行攀比。不是比工作和生活谁更优秀,更惬意,而是一味比较谁的工作轻松,谁的生活富足。走在这个怪圈中,我们每天在给自己寻找着做人的烦恼,每天生活中痛苦中,可是,越是这样就越是无法走出这个怪圈,导致失败的永远是自己。成功的永远是别人。

只和自己比较,学会取舍。这是人生底线,这有把这个底线保住,我们才会生活在快乐中,也只有快乐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会充满乐趣,才会有收获,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精彩。

篇13:语文教师随笔:写作

语文教师随笔:写作

这几天都在思考写作与作文教学的事,就找来管建刚老师作文教学的专著读,一下子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读初中,我语文成绩是几门主课中最弱的。那时不知道什么是课外书,连金庸的武侠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又加上怕吃苦,背诵积累不够,语文就这样落了下来。不如数学,动动脑就行,英语内容特别简单基础(初一才有英语课),容易出成绩。到了初三,模糊记得语文就只有一次考了82分,其他没有一次上过80分。那时候写作更是一项“超级工程”,老师讲了很多,动手去写却是无从下手――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和现在很多的孩子写作一样,有一句没一句地凑字数。有一次老师让写难忘的一件事,因为那天天气比较阴沉,正映了我写作难的心情,就在叙事中把这个环境描写给添了进去,结果那篇作文被老师当作了范文在班上读了。那次经历也曾激起我过写作的欲望,后来写了几首小诗向几个学习报投稿,结果都是杳无音信。那以后,写作的浪花又跌落至深深的潭底,再无波澜。

读师范,语文老师的专业能力还是很令我们敬佩的。可那时,我却偏偏喜欢上了美术,每天总会利用综合课和自习课去美术班凑在后面学画画。结果,读美术专业书籍比文学名著还多,语文成绩自然提高不上去了。凑凑合合跟得上,且从没大起大落过。

师范毕业,因为学校需要,我教了语文。因为对写作犯怵,教高年级时,就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写真实的经历和真实感受。由于缺少合理的引导和正确的指导,只是一味读范文、要求学生背范文,学生的写作热情根本没能够点燃。

几年后,去了江西的一所私立学校工作。由于私校对成绩的要求是跟个人绩效紧紧挂钩的,因此,语文教学我就得思考怎样让学生多考点分,特别是作文。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我就根据阅卷老师的评分习惯,要求学生尽量多写,只要内容相关,写得越多越好。一时,这成了学生们对作文优劣认知的最高评判,“长篇大论”蔚然成风。又加上我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严格,满满一大篇工整的作文,也确实没少钻空子。现在想来,真是惭愧,做为语文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写作以很好的引领,却改变了学生写作的价值观。当然,后来想了很多办法来激励学生,也起到了一点作用,但自己还是没能从作文教学的茫然中走出来。

我对写作的认识真正发生转变的,还是到了广东以后。到了美的小学,这是一所书香味浓厚的学校,老师、学生阅读形成了一种风气。一次读学生的范文,学生问我,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读一读你写的文章?我登时语塞。其实思想中知道,老师写作,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没想到真就被学生问到,而结结实实地尴尬了一把,教师的职业感、尊严感荡然无存。恰逢那段时间在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李老师说,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就应该多写写教育随笔。后来,与一位家长朋友聊天。家长朋友回忆他小时候听“评书”,听完一遍就能复述,激起了我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于是,当晚就写了人生当中第一篇主动、自愿完成的随笔。从那以后,真正开启了我的读书、写作的道路,一直延续到今天。

当自己投入到写作中去,才能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写作的'方法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给学生读自己的写作,成了我向学生呈现我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方式。因为写作,我的职业幸福感随之而来。写作的心态慢慢抛却功利化,趋于常态化、生活化。因此带来的变化是,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方向的指引所站的角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钻研写作技巧的指导,转变为欣赏精美文章,探讨认知感受;由要求学生多写日记,到和他们共同关注身边点滴细节,及时记录。渐渐地,学生对于文章的优劣有了自己的判定,对写作也有了自信的表达。写作中,自己收获成长,学生习作兴趣也得到了提升,确令人欣慰。

在朋友的引荐下,今年加入了区作家协会。在第一次理事筹备会上,我做发言,就讲述了在学生面前因为写作遇到的尴尬。其实,也正是因为那次尴尬,让我这个并不喜欢语文,更害怕写作的人和写作结上了不解之缘。

其实和生活一样,认准了某件事,只要你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走在阅读写作的路上,没想过会有什么大成就,就想坚持着读读写写,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语文教师,让学生能因为我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篇14:乡村教师-随笔写作

乡村教师-随笔写作

乡村教师

九月,玉米棒子开始喷香,稻谷开始金黄,你种植了一年的希望,开始在山梁上茁壮。

你驻守的大山之上,秋风已经开始萧瑟,秋雨已经微凉,迷雾开始给大山披上了衣裳,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已经被雨水开始泥泞。站在收获的季节里,你无法目及到灵山秀水,也无法触摸到朗月星空。可是,在你的耳畔,一声声清脆的诵读,一曲曲童真的歌谣,那是这个寂静山村的绝唱,让你的热血在这个季节膨胀!

在山村,你或许一个人就得教一个班,甚至扛起的是一座学校,或者是一座山的前途和命运,在那些远离繁华和富足的地方,你用汗水切除愚昧,用心血播撒文明,年复一年,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大山的向往。当雏鹰坚硬了飞翔的翅膀,当金色的硕果挂满了山岗,当梦想抵达现实的殿堂,当大山深处飞出了金凤凰,你的额头早也被山风刻下了厚实的印迹,你的青丝早也被粉笔灰染白,而你的青春和心血,已经在那一拨一拨茁壮的幼苗里拔节,你那朴实的容颜,染得整个山村金灿灿的。

今天,是你的节日,你也许忘记了还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节日,因为在这个日子里,你没有鲜花的簇拥,也没有掌声的包围,没有丰盛的.宴席,也许你连问候的短信都无法收到,也许你连安静一下的空间都没有。那个留守儿童今天逃学,你要去看看;有个孩子有些调皮,你要去和他的家长沟通一下……但你并不孤独和寂寞,那群衣衫有些破烂但顽强不屈的孩子始终是你幸福的源泉,那片有些贫瘠但茂盛着真情的土地永远是你的精神家园。此刻,就让那些遍地绽放的野花为你送上一缕芬芳,驱走你的一丝疲劳,就让那叮咚的山泉给你唱一支歌谣,为你解除一分困乏吧!

山村教师,大山的守望者,你平凡得只是夜空里的一个灯盏,而就是这一束闪亮的光芒,却春夏秋冬照亮着一条条通往山外的道路,让曾经搁置在山里的梦想沿着你的志向,向着山外的蓝天飞翔!

篇15:写作教学随笔 教师随笔

写作教学随笔 教师随笔

一、嫁衣----选择文体

姑娘买嫁衣,一定要选择。不符合自己风格的不买。时尚、新潮、古典;职业、宴会、便装各得其宜,要穿什么象什么。我们写作时,也应选择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各尽其妙。现在有的学生写的文章文体不明,还美其名曰“杂文”。这有如穿着睡衣参加宴会---不伦不类。

二、主题与婚纱照

姑娘经过恋爱之后准备出嫁,出嫁之前先要拍婚纱照。拍照事先谋划,拍夏日主题还是拍冬日系列,想表现春日的.浪漫还是秋日的温情。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摄影师。这就是在确定主题,如同写作。我们在读别人的作品时,无论他写的是记叙类文章还是说理类文章,只要我们读了,就会明白他要告诉我们什么,或者情感如何。不能自己写了许多别人却懂。

是不是在学习生活中写作时先要考虑主题?我认为不是这样。如果这样做,那就叫做“主题先行”。当我们旅游是看到美的山水,写了一篇文章,你说那考虑什么主题?完全是出自真情。不过谁也能明白你的感情。“在作文前,学生便把先前准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常见的例子:一写游记,便立即与赞美祖国、热爱祖国挂钩;一写好人好事,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慨;一写学习、训练,就是为国争光或做事要勤奋有毅力等等,自己的思想呢?没了。”这话道出了当前学生写作的弊端。但如果想想,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 ,不是主题惹的祸,而是写作者个人无真情 。

其实,作文强调主题,只有在课堂教学、考试(命题作文、命意作文),如果是随笔之类是不是把道理说清楚、把感受告诉给人就可以。

三、语言与嫁姑娘

姑娘出嫁都会打扮得漂漂亮亮,为了自己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给别人看。于是头发、眉毛、鼻子……一处一处细打量,深怕有什么地方不得体。这就如同我们写文章。写好之后,应该仔细斟酌语言,认真考虑修辞,看看是否得体,然后再交出去。少了这一翻工夫,恐怕就会面目可憎。

总之,写作要从主题、选材(关注现实)、语言的锤炼、文体,几个方面下工夫!

石俊海

篇16:教师秉性-随笔写作

说话,听声——哦,老师!“老师嘛,是最知书识礼的,老师嘛,是讲最文明的……”在许多场合我们都能听到这样的话。真不知此话是褒还是贬。教师身上究竟有什么特质,很容易让人一嗅便闻出了味来。不过,有人喜欢把老师列为一类,兴许是对老师的赞许和肯定;而如果把老师当成圣人,那肯定是没怀什么好意。

说实在的,我并非从来就喜欢当老师,但习惯以后,便性情难却,很自然的融合在这份职业里。而且,学校里永远充满阳光与朝气,教育业总能给人以不懈的追求与奋进,我总感到其中有一种东西耐我寻味。

也许是职业成性,爱上一个职业,便造就了职业人。我,教师,教师的秉性,不知不觉间已深入于我的整个人生。

想想当年,师范还是第一届向初中招生,我正好初中毕业,中考成绩不多不少刚上了分数线,凭着自身的牛高马大,相貌堂堂,五音齐全,懵懵懂懂入了师门,稀里糊涂的毕了业,混混沌沌的当上了老师。青春时光在人的一生中总是过得快。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同学及师弟们都纷纷跳糟、高就,有的已退休。而我未改宿命,仍坚守在农村教育的三尺讲台,守望于朝五晚九、日作月息,一切法乎自然,浑然天成,清清纯纯,人生渐进,酸甜苦辣,自得其乐。

有时,打开镜子照照:那看上去穿着还算齐整,举止还算文雅,普通话里夹杂着浓重的乡音,一手仁义之作,满脸道德之风。有时,谈笑声里不时针砭时弊,牢骚之中不乏咬牙切齿——这就是我,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教师!

我的.人生走低调,犹如山间小溪顺流而下。没有任何伪装,不作任何修饰,亦无雕凿之痕,恰是天然去雕饰,实在致“美”。年青时,我曾这样感叹:如果我出生在大城市,或许就多了一个歌唱家,或许就多了一个体育健将。可现实的我只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不起眼的乡村老师,还有了一身的寒酸气。

凡事都往好处想,人生便有更多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乡村当老师,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纷争,没有车旅的奔波与劳顿,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心静自然凉;天天倚着桌椅床,顿顿有着粥饭香,茶余饭后一小曲,嘻嘻哈哈好时光;闻到炊烟起,目送夕阳红,周一周二坡上走,周三周四坡下游,日子天天有盼头。

可憾的是,喊了几十年的尊师重教,如今还在;为了教师节,政府还专门的发文件;助学助教、慰问教职工年年还是各家媒体一时的焦点……是重教孰不重教?!

我心里很清楚,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做成一个乡村教师,就注定与清贫持守一生。穿着无品牌,餐桌无档次,“穷国无外交”,高升难望,发财无门。然而,我们平平实实的过着,实实在在的工作着,认认真真的体验着——这不正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吗?!

我无愧三尺讲台,无悔乡村教育。虽然我有时迂腐,但不失为清高;虽然我很寒酸,但我也有骄傲;我有追求有梦想,而我只能与世无争,因为我还知道天有多高。我实在,我自信,我平淡,我自尊,人嘛,活出尊严品自高!试问:有什么职业人能如此豁亮、如此淡然、如此品位?!

难以释然心情随笔

留一点时间给幸福生活随笔

随笔:我的那个它

随笔从文

教育随笔写作:等

随笔写作:多少年以后

我的教先生活心情随笔散文

关于善良的随笔

随笔-人生感悟

感悟人生随笔:花开花谢

教师教育随笔写作:学会释然
《教师教育随笔写作:学会释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师教育随笔写作:学会释然(共16篇)】相关文章:

丰子恺的名言名句摘抄2022-05-06

留一份淡然的心情给自己-随笔2023-03-21

《旅行的意义》随笔散文2024-02-20

随笔感悟2022-04-30

感悟心灵的震颤生活随笔2023-04-14

感悟随笔2023-07-14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2022-08-15

留白随笔2023-03-31

微笑着面对一切随笔2022-05-07

心里活动感悟随笔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