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江中孤屿》诗词注释赏析

时间:2022-08-30 08:00:39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登江中孤屿》诗词注释赏析(推荐11篇)由网友“九一大美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登江中孤屿》诗词注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登江中孤屿》诗词注释赏析

篇1:《登江中孤屿》诗词注释赏析

《登江中孤屿》诗词注释赏析

登江中孤屿

【作者】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注释:

①历览:遍览,游遍了。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这二句是说永嘉江的南岸已经游赏多次,而江北却很久没去了。

②迥:迂回。这句是说因为心里急于要罚邰希葜奇景新境,所以反而觉得道路太远了。

③景:日光,指时间。延:长。这句是说因要找寻奇异的景物,所以更感到时间太短促。

④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这二句是说船正迅速地从江中横渡,突然发现优美动人的孤屿山在江流中间挡住了去路。

⑤空水:天空和江水。这二句是说天上的彩云、丽日相互晖映,江水清澈,映在水中的蓝天也同样色彩鲜明。

⑥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这二句是说孤屿山如此明显的美丽风光无人游赏,那么其中蕴藏神仙的事就更没有人去传述了。 ⑦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缅邈: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这二句是说自己看到孤屿山便联想起昆仑山上神仙的风姿,因而感到和人世的尘缘就更加离得远了。

⑧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这二句是说自己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心居住在海隅就可以养生尽年。

【赏析】

此诗当作于景平元年(423),灵运时在永嘉(治所在今浙江温州)太守任上。题中的“江”指永嘉江。“孤屿”在温州南四十里,为永嘉江中渚,长三百丈,阔七十步,岛屿上有二峰。(见张云璈《选学胶言》引《寰宇记》)

全诗分三层。首四句是第一层:写诗人欲游江北探寻新异胜境的急切心情。谢灵运于头年因受排挤而出任永嘉太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宋书》本传)区区永嘉诸景,不到一年便已“历览”,遂觉江南已无新奇之地,令人厌倦。而永嘉江北岸的奇山异水,诗人一年前赴任时只是匆匆路过,不遑周游(周旋),旷废既久,自不免向往,因而产生了“怀新”“寻异”即怀着探寻新奇胜景的急切之情。唯其急切,故反觉道路迥远,时间易逝难延。清人吴伯其评曰:“凡人行过旧路,多不觉远,以怀新故,冀得见所未见耳。道路既远,则日便觉促,总是急急寻异,以见前倦于江南,非倦于历览也。”(《六朝选诗定论》)这四句极写迫切之情,为下文发现江中孤屿的惊喜之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衬托。

五至八句是第二层:由发现孤屿的惊喜到对其美景的描绘。“乱流”句脱胎于《尔雅·释水》:“水正绝流曰乱。”郝懿行《尔雅义疏》云:“绝,犹截也。截流横渡不顺曰乱。”“趋”,疾行貌。“媚”,妍美悦人。这二句谓,因为突然发现了江中孤屿,我便截流横渡十分迅疾,那孤岛巍然耸立江中,是多么妍美悦人。一个“趋”字,传神地写出登屿探胜的急切心情,回应前文;一个“媚”字,又活画出孤屿的妍美魅力和诗人的喜悦之情。“云日”二句即是对“媚”字的具体描绘:白色的云朵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交相辉映,何等明媚秀丽;湛蓝的天空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水天一色,多么澄澈鲜明!这四句可谓“以丽情密藻,发其胸中奇秀,有骨、有韵、有色”。(钟惺《古诗归》)前二句写得巉削危竦,后二句写得壮阔奇丽。钟嵘所谓“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诗品》上)殆指此类。这等胜境的突然发现,较第一层“江南倦历览”的心情,大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突转妙趣。对此,怎能不使诗人感喟万千、浮想联翩呢?于是诗笔自然转到第三层的感叹议论上。

结尾六句通过感叹联想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厌世嫉俗的孤愤。“表灵”,显现天地的灵秀之气;“物”,这里指世人。“蕴真”,即蕴藏自然意趣(一说指真人、神仙)。“缅邈”,悠远;“区中缘”,即人世间的尘缘。“安期术”,指传说中神仙安期生的长生道术。养生,即长生。诗人首先喟叹:此等山水皆为表现天地的灵秀神异之气,然而世人却不知欣赏它的价值,则其所蕴藏的自然意趣又有谁能为之传述呢?接着,诗人又驰骋飘逸的想像,由江屿的灵秀联想到那昆仑山的仙灵,顿觉自己离世间尘缘之事是那样遥远,仿佛遗世独立一般。最后议论:我现在终于相信了,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道,从此可以安心养生、以终天年了。诗人在这一段中,触景生情而又缘情造境,神思逸荡,理趣横生,故虽是议论,却仍然意象飞动,而不觉其枯燥,可以说是情、景、理三者妙合无痕了!

这首诗描绘了江中孤屿秀媚幽丽的景色,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孤高傲世的性格、遭受排挤的幽愤和厌世求仙的思想情绪。谢灵运本来出身士族高门,更兼“文章之美,江左莫逮”,“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宋书》本传)但在庶族军阀刘裕的宋王朝建立之后,他的地位便一再降跌,直至被排挤出京,出为永嘉太守。本来就恃才傲物,加上仕途上的再三经历挫折,其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期仙求道,便不难理解。就在写此诗当年的秋天,任永嘉太守刚好一年,他便称病辞官,回到会稽始宁南山经营庄园,与隐士名僧谈玄说法去了。所以,他的迷恋山水神仙,正是他内心失意郁结情绪的外化。正如白居易《读谢灵运诗》所云:“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有奇趣……岂为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此诗运思精凿丽密,取势宛转屈伸,可谓匠心独运。欲写江屿之秀媚神奇,先写江南胜景历览之倦,一抑一扬,对比鲜明。然后又一笔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遥想昆仑山仙人姿容,神会古代安期生道术,进一步烘托和神化了孤屿的幽丽神奇。如此前皴后染,虚实交错,不仅突出了孤屿之美、之奇,也有效地寄寓了自己孤傲不遇的主观情感。结构绵密而意脉一贯,情景相生而物我融一。

其次是语言精丽工巧。表现在遣词用字的锻炼、传神,如倦、旷、趋、媚、灵、真等词的恰当运用,就使全句意态飞动而蕴含深厚;而乱流、孤屿、云日、空水等意象,亦无不巉峭奇丽。再是用了不少对偶句,不仅十分精工,大致符合后来律句的平仄,而且皆能出之自然。这在声律学尚未建立之前,不能不令人惊叹诗人的神工巧铸、鬼斧默运了。

篇2: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

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

原文: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译文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注释

江中:指永嘉江,在浙江东南境,又称瓯江、温江、蜃江、永宁江。孤屿,即孤屿山,在今温州市附近永嘉江中。

历览:遍览,游遍了。

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

迥:迂回。

景:日光,指时间。延:长。

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

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

空水:天空和江水。

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

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

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

缅(miǎn)邈(miǎo):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赏析:

开头四句写倦游江南,转游江北。诗人先用“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说明渡江北游的原因。后来用“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描述北游途中产生的心理感觉。道本不迥而党其远,景本不可延而怪其不延,空间、时间均在主观意念作用下出现不合理而合情的反差和变异,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突出为探寻新景异景而路欲其短、日欲其长的急切心情。在这心情支配下,乘船过江,不是顺流斜渡,而是“乱流趋正绝”,以缩短路程,争取时间,这就和上两句紧相绾合。此句又缘于下句”孤屿媚中川”而写。因为见到孤屿中流独峙奇绝之景,故而迫不及待地横流直渡。诗中正面写孤屿风景共三句,“孤屿媚中川”是登屿之前遥而望之的总体美。“媚”字极写孤屿山在清澈的江流中间秀峰耸翠,妍美悦人。

后面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则是登屿之后所见景色。上句写云日同辉,下旬写江天一色。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正当诗人对孤屿赏爱不绝,忽然感情波动,为这新异之景的无人欣赏、无人传写而叹惜,于是写出“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这两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为孤屿的灵秀无人赏爱、仙人的故事无人传写而叹惋。二是借“物莫赏”、“谁为传”,从反面说出自己为之传写赞美的'意愿。三是与上文“怀新”、“寻异”相呼应,突出孤屿的美。可谓一石三鸟,意蕴深厚。这两句又点出孤屿的“表灵”、“蕴真”,已见灵气仙心,进而即景生发,驰骋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术,因而顺理成章写出最后四句:“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在诗人想望中,江中孤屿表灵蕴真为神仙之奥区,它的灵异之姿、远绝尘缘之境,都与昆仑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而冥想杏渺以虚作实,自谓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术得以养生尽年。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闷的真实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脱;另一方面则以神异灵秀的姿质去描写江中孤屿的美。

这首诗结构上也是按照叙事—写景—说理的框架写成。正面写景虽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写景为中心。为景而游,因景而思,承转自然。全篇语言清隽,风韵秀雅。

篇3:登江中孤屿-登江中孤屿翻译

登江中孤屿-登江中孤屿翻译

登江中孤屿,是东晋末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江中孤屿秀媚明丽的景色,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孤高傲世的性格、遭受排挤的幽愤和厌世求仙的思想情绪。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登江中孤屿

・ 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字词解释:

历览:遍览,游遍了。

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

迥:迂回。

景:日光,指时间。

延:长。

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

趋:疾行。

媚:优美悦人。

中川:江水中间。

空水:天空和江水。

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

表,明显。

灵,灵秀、神奇。

物:指世人。

蕴真:蕴藏的仙人。

真,真人、神仙。

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

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

缅邈:悠远。

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登江中孤屿翻译:

永嘉江的南岸已经游赏多次,而江北却很久没去了。船正迅速地从江中横渡,突然发现优美动人的孤屿山在江流中间挡住了去路。孤屿山如此明显的美丽风光无人游赏,那么其中蕴藏神仙的事就更没有人去传述了。看到孤屿山便联想起昆仑山上神仙的风姿,因而感到和人世的尘缘就更加离得远了。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心居住在海隅就可以养生尽年。

作品赏析:

首四句,写诗人欲游江北探寻新异胜境的急切心情。谢灵运于头年因受排挤而出任永嘉太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区区永嘉诸景,不到一年便已“历览”,遂觉江南已无新奇之地,令人厌倦。而永嘉江北岸的奇山异水,诗人一年前赴任时只是匆匆路过,不遑周游(周旋),旷废既久,自不免向往,因而产生了“怀新”、“寻异”即怀着探寻新奇胜景的急切之情。唯其急切,故反觉道路迥远,时间易逝难延。

五至八句,由发现孤屿的惊喜到对其美景的描绘。前两句,因为突然发现了江中孤屿,诗人便截流横渡十分迅疾,那孤岛巍然耸立江中,是多么妍美悦人。一个“趋”字,传神地写出登屿探胜的急切心情,回应前文;一个“媚”字,又活画出孤屿的妍美魅力和诗人的喜悦之情。“云日”二句即是对“媚”字的具体描绘:白色的云朵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交相辉映,何等明媚秀丽;湛蓝的天空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水天一色,多么澄澈鲜明!这四句可谓“以丽情密藻,发其胸中奇秀,有骨、有韵、有色。”前二句写得f削危竦,后二句写得壮阔奇丽。钟嵘所谓“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殆指此类。这等胜境的突然发现,较第一层“江南倦历览”的心情,大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突转妙趣。于是诗笔自然转到第三层的感叹议论上。

最后六句通过感叹联想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厌世嫉俗的孤愤。诗人首先喟叹:此等山水皆为表现天地的灵秀神异之气,然而世人却不知欣赏它的价值。接着,诗人又驰骋飘逸的想像,由江屿的灵秀联想到那昆仑山的仙灵,顿觉自己离世间尘缘之事是那样遥远,仿佛遗世独立一般。最后议论:诗人终于相信了,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道,从此可以安心养生、以终天年了。诗人在这一段中,触景生情而又缘情造境,神思逸荡,理趣横生,故虽是议论,却仍然意象飞动,而不觉其枯燥,可以说是情、景、理三者妙合无痕了。

作品艺术特色:

该诗运思精凿丽密,取势宛转屈伸,可谓匠心独运。欲写江屿之秀媚神奇,先写江南胜景历览之倦,一抑一扬,对比鲜明。然后又一笔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遥想昆仑山仙人姿容,神会古代安期生道术,进一步烘托和神化了孤屿的幽丽神奇。如此前皴后染,虚实交错,不仅突出了孤屿之美、之奇,也有效地寄寓了诗人孤傲不遇的主观情感。结构绵密而意脉一贯,情景相生而物我融一。

其次是语言精丽工巧。表现在遣词用字的锻炼、传神,如倦、旷、趋、媚、灵、真等词的恰当运用,就使全句意态飞动而蕴含深厚;而乱流、孤屿、云日、空水等意象,亦无不f峭奇丽。再是用了不少对偶句,不仅十分精工,大致符合后来律句的平仄,而且皆能出之自然。这在声律学尚未建立之前,不能不令人惊叹诗人的神工巧铸、鬼斧默运了。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谢灵运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因为性情狂傲,与朝廷发生矛盾,后被降至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以上这篇登江中孤屿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4:《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译文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篇5:《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译文

谢灵运〔南北朝〕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篇6:《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译文

开头四句写倦游江南,转游江北。诗人先用“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说明渡江北游的原因。后来用“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描述北游途中产生的心理感觉。道本不迥而党其远,景本不可延而怪其不延,空间、时间均在主观意念作用下出现不合理而合情的反差和变异,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突出为探寻新景异景而路欲其短、日欲其长的急切心情。在这心情支配下,乘船过江,不是顺流斜渡,而是“乱流趋正绝”,以缩短路程,争取时间,这就和上两句紧相绾合。此句又缘于下句”孤屿媚中川”而写。因为见到孤屿中流独峙奇绝之景,故而迫不及待地横流直渡。诗中正面写孤屿风景共三句,“孤屿媚中川”是登屿之前遥而望之的总体美。“媚”字极写孤屿山在清澈的江流中间秀峰耸翠,妍美悦人。

后面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则是登屿之后所见景色。上句写云日同辉,下旬写江天一色。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正当诗人对孤屿赏爱不绝,忽然感情波动,为这新异之景的无人欣赏、无人传写而叹惜,于是写出“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这两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为孤屿的灵秀无人赏爱、仙人的`故事无人传写而叹惋。二是借“物莫赏”、“谁为传”,从反面说出自己为之传写赞美的意愿。三是与上文“怀新”、“寻异”相呼应,突出孤屿的美。可谓一石三鸟,意蕴深厚。这两句又点出孤屿的“表灵”、“蕴真”,已见灵气仙心,进而即景生发,驰骋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术,因而顺理成章写出最后四句:“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在诗人想望中,江中孤屿表灵蕴真为神仙之奥区,它的灵异之姿、远绝尘缘之境,都与昆仑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而冥想杏渺以虚作实,自谓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术得以养生尽年。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闷的真实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脱;另一方面则以神异灵秀的姿质去描写江中孤屿的美。

这首诗结构上也是按照叙事—写景—说理的框架写成。正面写景虽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写景为中心。为景而游,因景而思,承转自然。全篇语言清隽,风韵秀雅。

《登江中孤屿》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游永嘉江所作。谢灵运是东晋大族谢氏之后,门第高贵。刘宋建立之后,打击门阀士族,谢灵运未得重用,自己主动要求出守永嘉郡。在永嘉时他肆意游览山水,寄情于山水翰墨之间,以抒发郁愤。正是在这种处境与心情下,谢灵运写了此诗。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篇7:登江中孤屿,登江中孤屿谢灵运,登江中孤屿的意思,登江中孤屿赏析

登江中孤屿,登江中孤屿谢灵运,登江中孤屿的意思,登江中孤屿赏析 -诗词大全

登江中孤屿

作者:谢灵运  朝代:南北 江南倦历览,

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

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

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

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

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

得尽养生年。

篇8:登江中孤屿翻译- 登江中孤屿的意思

登江中孤屿翻译- 登江中孤屿的意思

登江中孤屿翻译,谢灵运是一个喜爱游览山水的诗人,自然他的作品中也常有流露对山水的喜爱之情,除此之外,还有对养生之道的领悟,下面来品读这首作品吧!

赠从弟弘元

善哉行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原文: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字词解释:

①历览:遍览,游遍了。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这二句是说永嘉江的南岸已经游赏多次,而江北却很久没去了。

②迥:迂回。这句是说因为心里急于要罚邰希葜奇景新境,所以反而觉得道路太远了。

③景:日光,指时间。延:长。这句是说因要找寻奇异的景物,所以更感到时间太短促。

④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这二句是说船正迅速地从江中横渡,突然发现优美动人的孤屿山在江流中间挡住了去路。

⑤空水:天空和江水。这二句是说天上的彩云、丽日相互晖映,江水清澈,映在水中的蓝天也同样色彩鲜明。

⑥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这二句是说孤屿山如此明显的美丽风光无人游赏,那么其中蕴藏神仙的事就更没有人去传述了。

⑦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缅邈: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这二句是说自己看到孤屿山便联想起昆仑山上神仙的风姿,因而感到和人世的尘缘就更加离得远了。

⑧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这二句是说自己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心居住在海隅就可以养生尽年。

登江中孤屿翻译:

品读:

该诗运思精凿丽密,取势宛转屈伸,可谓匠心独运。欲写江屿之秀媚神奇,先写江南胜景历览之倦,一抑一扬,对比鲜明。然后又一笔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遥想昆仑山仙人姿容,神会古代安期生道术,进一步烘托和神化了孤屿的幽丽神奇。如此前皴后染,虚实交错,不仅突出了孤屿之美、之奇,也有效地寄寓了诗人孤傲不遇的.主观情感。结构绵密而意脉一贯,情景相生而物我融一。

其次是语言精丽工巧。表现在遣词用字的锻炼、传神,如倦、旷、趋、媚、灵、真等词的恰当运用,就使全句意态飞动而蕴含深厚;而乱流、孤屿、云日、空水等意象,亦无不f峭奇丽。再是用了不少对偶句,不仅十分精工,大致符合后来律句的平仄,而且皆能出之自然。这在声律学尚未建立之前,不能不令人惊叹诗人的神工巧铸、鬼斧默运了。

登江中孤屿赏析:

第一层为首四句:写诗人欲游江北探寻新异胜境的急切心情。谢灵运于头年因受排挤而出任永嘉太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宋书》本传)区区永嘉诸景,不到一年便已“历览”,遂觉江南已无新奇之地,令人厌倦。而永嘉江北岸的奇山异水,诗人一年前赴任时只是匆匆路过,不遑周游(周旋),旷废既久,自不免向往,因而产生了“怀新”、“寻异”即怀着探寻新奇胜景的急切之情。唯其急切,故反觉道路迥远,时间易逝难延。

第二层

第二层为五至八句:由发现孤屿的惊喜到对其美景的描绘。“乱流”句脱胎于《尔雅・释水》:“水正绝流曰乱。”郝懿行《尔雅义疏》云:“绝,犹截也。截流横渡不顺曰乱。”“趋”,疾行貌。“媚”,妍美悦人。这二句谓,因为突然发现了江中孤屿,诗人便截流横渡十分迅疾,那孤岛巍然耸立江中,是多么妍美悦人。一个“趋”字,传神地写出登屿探胜的急切心情,回应前文;一个“媚”字,又活画出孤屿的妍美魅力和诗人的喜悦之情。“云日”二句即是对“媚”字的具体描绘:白色的云朵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交相辉映,何等明媚秀丽;湛蓝的天空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水天一色,多么澄澈鲜明!这四句可谓“以丽情密藻,发其胸中奇秀,有骨、有韵、有色。”(钟惺《古诗归》)前二句写得f削危竦,后二句写得壮阔奇丽。钟嵘所谓“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诗品》上)殆指此类。这等胜境的突然发现,较第一层“江南倦历览”的心情,大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突转妙趣。于是诗笔自然转到第三层的感叹议论上。

第三层

最后六句通过感叹联想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厌世嫉俗的孤愤。“表灵”,显现天地的灵秀之气;“物”,这里指世人。“蕴真”,即蕴藏自然意趣(一说指真人、神仙)。“缅邈”,悠远;“区中缘”,即人世间的尘缘。“安期术”,指传说中神仙安期生的长生道术。养生,即长生。诗人首先喟叹:此等山水皆为表现天地的灵秀神异之气,然而世人却不知欣赏它的价值。接着,诗人又驰骋飘逸的想像,由江屿的灵秀联想到那昆仑山的仙灵,顿觉自己离世间尘缘之事是那样遥远,仿佛遗世独立一般。最后议论:诗人终于相信了,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道,从此可以安心养生、以终天年了。诗人在这一段中,触景生情而又缘情造境,神思逸荡,理趣横生,故虽是议论,却仍然意象飞动,而不觉其枯燥,可以说是情、景、理三者妙合无痕了。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出生在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是陈郡谢氏士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东晋名将谢玄之孙,母亲是王羲之与郗v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登江中孤屿翻译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篇9: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诗词赏析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注释】:

①屿:小岛。

②悠悠:形容水流从容不迫。

③回潭:泛起旋涡的深潭。回,旋转。潭,深水池。

④篠:细竹。

⑤鲛人:《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⑥中坐:这里指坐于孤屿之上。

⑦恨相失:这里指因为怅然若失而心中感到不愉快。

【赏析】:

诗歌描写诗人登上江中小岛所见的景色,忆起与友人分别泛舟时的情形,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碧波荡漾,潭水流深,鲛人潜底,渔翁歌唱,一片优游自在的景象。由此记起分别时夕照的景象,离绪别愁一起涌上心头。明代钟惺评价曰:“见山水思故人自是人情。然亦非俗情,又泛泛不得。”诗歌层次分明,跳跃性强。

篇10:谢灵运《登江中孤屿》阅读答案及翻译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阅读答案及翻译

登江中孤屿

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注】 ①“蕴真”,即蕴藏自然意趣(一说指真人、神仙)。 “安期术”,指传说中神仙安期生的长生道术。 养生,即长生。

②迥:迂回。这句是说因为心里急于要罚邰希葜奇景新境,所以反而觉得道路太远了。

③景:日光,指时间。延:长。这句是说因要找寻奇异的景物,所以更感到时间太短促。

④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这二句是说船正迅速地从江中横渡,突然发现优美动人的孤屿山在江流中间挡住了去路。

1.“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中“相”、“共”二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诗歌最后六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相”字写出了白色的云朵和金色的阳光相互辉映的情景;“共”字写出了天空与江水云天一色,澄澈空明的画面。

2、最后六句通过感叹联想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厌世嫉俗的孤愤。

翻译:

江南游历遍了,已无新奇之地,不免令人厌倦,而江北的奇山异水很长时间未游览了。怀着发现新奇胜景的急切心情,反觉得道路遥远,时间太短促。船从江中截流横渡,迅疾驶向江中孤屿,那孤岛耸立于江水中间,妩媚动人。白色的云朵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交相辉映,湛蓝的天空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水天一色,多么澄澈鲜明。此等山水显现出的灵秀奇景,世间无人欣赏,而深藏不露的仙人有谁为他传述呢。看到孤屿山,联想到昆仑山上仙人的绰约风姿,顿觉自己离世间尘缘之事是那么遥远。我开始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不老之术,只有归隐于山野之间,才能安心养生,以终天年。

作者

谢灵运(385~433)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

赏析:

《登江中孤屿》是东晋末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江中孤屿秀媚明丽的景色,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孤高傲世的性格、遭受排挤的幽愤和厌世求仙的思想情绪。

此诗当作于景平元年(423),灵运时在永嘉(治所在今浙江温州)太守任上。题中的`“江”指永嘉江。“孤屿”在温州南四十里,为永嘉江中渚,长三百丈,阔七十步,岛屿上有二峰。(见张云璈《选学胶言》引《寰宇记》)

全诗分为三层。首四句是第一层:写诗人欲游江北探寻新异胜景的急切心情。谢灵运于头年因受排挤而出任永嘉太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宋书》本传)区区永嘉诸景,不到一年便已“历览”,遂觉江南已无新奇之地,令人厌倦。而永嘉江北岸的奇山异水,诗人一年前赴任时只是匆匆路过,不遑周游(周旋),旷废既久,自不免向往,因而产生了“怀新”“寻异”即怀着探寻新异胜景的急切之情。唯其急切,故反觉道路迥远,时间易逝难延。清人吴伯其评曰:“凡人行过旧路,多不觉远,以怀新故,冀得见所未见耳。道路既远,则日便觉促,总是急急寻异,以见前倦于江南,非倦于历览也。”(《六朝选诗定论》)这四句极写迫切之情,为下文发现江中孤屿的惊喜之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衬托。

五至八句是第二层:由发现孤屿的惊喜到对美景的描绘。“乱流”句脱胎于《尔雅·释水》:“水正绝流曰乱”。郝懿行《尔雅义疏》云:“绝,犹截也。截流横渡不顺曰乱。”“趋”,疾行貌。“媚”,妍美悦人。这二句谓,因为突然发现了江中孤屿,我便截流横渡十分迅疾,那孤岛巍然耸立江中,是多么妍美悦人。一个“趋”字,传神地写出登屿探胜的急切心情,回应前文;一个“媚”字,又活画出孤屿的妍美魅力和诗人的喜悦之情。“云日”二句则是对“媚”字的具体描绘:白色云朵沐浴在金色阳光之下,交相辉映,何等明媚秀丽;湛蓝的天空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水天一色,多么澄澈鲜明!这四句可谓“以丽情密藻,发其胸中奇秀,有骨、有韵、有色”。(钟惺《古诗归》)前二句写得巉削危竦,后二句写得壮阔奇丽。钟嵘所谓“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诗品》上)殆指此类。此等胜景的突然发现,较第一层“江南倦历览”的心情,大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突转妙趣。对此,怎能不使诗人感喟万千、浮想联翩呢?于是诗笔自然转到第三层的感叹议论上。

结尾六句通过感叹联想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厌世疾俗的孤愤。“表灵”,显现天地灵秀之气:“物”,这里指世人。“蕴真”,即蕴藏自然意趣(一说指真人、神仙)。“缅邈”,悠远;“区中缘”,即人世间的尘缘。“安期术”,指传说中神仙安期生的长生道术。养生,即长生。诗人首先喟叹:此等山水皆为表现天地的灵秀神异之气,然而世人却不知欣赏它的价值,则其蕴藏的自然意趣又有谁能为之传述呢?接着诗人又驰骋飘逸的想像,由江屿的灵秀联想到那昆仑山的仙灵,顿觉自己离世间尘缘之事是那样遥远,仿佛遗世独立一般。最后议论:我现在终于相信了,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道,从此可以安心养生、以终天年了。诗人在这一段中,触景生情而又缘情造境,神思逸荡,理趣横生,故虽是议论,却仍然意象飞动,而不觉其枯燥,可以说是情、景、理三者妙合无痕了!

这首诗描绘了江中孤屿秀媚幽丽的景色,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孤高傲世的性格、遭受排挤的幽愤和厌世求仙的思想情绪。谢灵运本来出身士族高门,更兼“文章之美,江左莫逮”,“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宋书》本传)但在庶族军阀刘裕的宋王朝建立之后,他的地位便一再降跌,直至被排挤出京,出为永嘉太守。本来就恃才傲物,加上仕途上的再受挫折,其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期仙求道,便不难理解。就在写此诗当年的秋天,任永嘉太守刚好一年,他便称病辞官,回到会稽始宁南山经营庄园,与隐士名僧谈玄说法去了。所以,他的迷恋山水神仙,正是他的内心失意郁结情绪的外化。正如白居易《读谢灵运诗》所云:“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有奇趣……岂为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此诗运思精凿丽密,取势婉转屈伸,可谓匠心独运。欲写江屿之秀媚神奇,先写江南胜景历览之倦,一抑一扬,对比鲜明。然后又一笔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遥想昆仑山仙人姿容,神会古代安期生道术,进一步烘托和神化了孤屿的幽丽神奇。如此前皴后染,虚实交错,不仅突出了孤屿之美、之奇,也有效地寄寓了自己孤傲不遇的主观情感。结构绵密而意脉一贯,情景相生而物我融一。

其次是语言精丽工巧,表现在遣词用字的锻炼、传神,如倦、旷、趋、媚、灵、真等词的恰当运用,旧使全句意态飞动而蕴含深厚;而乱流、孤屿、云日、空水等意象,亦无不巉峭奇丽。再是用了不少的对偶句,不仅十分精工,大致符合后来律句的平仄,而且皆能出之自然。这在声律学尚未建立之前,不能不令人惊叹诗人的神工巧铸、鬼斧默运了。

篇11: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原文及赏析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原文及赏析

原文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译文

江上碧波荡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岛沙洲。

岩石下潭水漩流不见底,绿油油细竹傍岸长得稠。

鲛人潜在潭底不见踪影,渔翁唱起棹歌自在优游。

回想起与您分手的时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

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景物,独坐在小岛上兴味无穷。

向南方遥望家乡鹿门山,归来满腹都是别绪离愁。

注释

江中孤屿:当是涧南园附近汉江中的一个小岛。王迥:号白云先生,行九,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孟浩然的好友,两人关系相当密切。

沙屿:沙滩和小岛,泛指小沙岛。

筿(xiǎo):又作“筱”,细竹子。傍:一作“边”。

鲛(jiāo)人:又作“蛟人”,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

渔父(fǔ):渔翁。父,老人的通称。歌自逸:一作“自歌逸”。

开晚照:一作“门返照”,又作“开返照”。

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如:一作“相”。

赏析

此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诗人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的`情景。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重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创作背景

此诗中的王迥是一位隐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谊深挚。孟诗中关于王迥的诗作很多。此诗是作者登汉江中的一个小岛时因思念友人王迥而作。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春江晚景诗词练习以及答案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及赏析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古诗赏析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的译文注释

采桑子诗词赏析

《溪兴·山雨溪风卷钓丝》翻译赏析

采桑子诗词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答案

《东溪》阅读答案及赏析

孟浩然的诗初秋赏析

《登江中孤屿》诗词注释赏析
《《登江中孤屿》诗词注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登江中孤屿》诗词注释赏析(推荐11篇)】相关文章:

关于风的诗句——《湖口望庐山瀑布水》2022-11-01

孟浩然送王昌龄的诗2022-05-07

《洞庭湖寄阎九》孟浩然鉴赏2023-06-14

忆江南教案2024-01-31

庐山瀑布,庐山瀑布徐凝,庐山瀑布的意思,庐山瀑布赏析2023-11-04

江州望庐山,江州望庐山罗隐,江州望庐山的意思,江州望庐山赏析2023-11-06

关于温州景点导游词2023-01-18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2023-02-03

李白写孟浩然的诗2024-01-05

《过小孤山大孤山》《庖丁解牛》教案 收集202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