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诗》翻译赏析(通用12篇)由网友“三点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滕王阁诗》翻译赏析,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滕王阁诗》翻译赏析
《滕王阁诗》翻译赏析
《滕王阁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全文古诗如下: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前言】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翻译】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赏析】
《滕王阁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如此之好,但如今阁中无人来游赏。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自然流动,不露痕迹,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篇2:滕王阁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南浦飞来的轻云在画栋边上掠过,傍晚时分西山的雨吹打着珠帘。
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然浮荡,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修建这滕王阁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赏析:
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颔联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表现了阁的高峻;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引出尾联;尾联感慨人去阁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全诗在空间、时间双重维度展开对滕王阁的吟咏,笔意纵横,穷形尽象,语言凝练,感慨遥深。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第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进一步描写滕王阁的冷清寂寞。雕着精美图画的梁木、用玉做成的门帘朝朝暮暮和南浦的云西山的雨为伴。这两句依然暗含着对比,过去,雕梁画栋的楼阁有王子的居住更显其气势,珠帘有玉面相衬更显其温婉高贵,可如今人去楼空,一派苍凉。
后四句抒发生命短暂、繁华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读过苏轼《赤壁赋》的读者不禁会想起其中的句子“(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是诗人消极心绪的流露。此处抒情手法极妙,不仅有前四句之景为情做铺垫,还有“闲云潭影日悠悠”“槛外长江空自流”之景与情的完美融合。这样,情感就是饱满的、浓厚的、真实可感的,让读者不得不沉浸于其中与诗人共伤悲。
最后两句抒发“阁中帝子今何在”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把人的目光牵引到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把人的思绪带领到了更加纵深的历史。长江不停地无情地流动,时间冷漠地永恒地流逝,历史上无论多么辉煌显赫的生命,都注定凄惨地悄然地逝去。“空”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荣华富贵为空,功名利禄为空,情爱道义亦为空。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篇3:王勃《滕王阁诗》全诗翻译赏析
王勃《滕王阁诗》全诗翻译赏析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篇4:《滕王阁诗》的原文和翻译赏析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安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滕王阁诗》鉴赏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滕王阁诗》作者简介
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喻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的诗篇仍流于华艳。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篇5:王勃《滕王阁诗》 赏析
王勃《滕王阁诗》 赏析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
原诗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巍峨的滕王阁高高耸立在大江之畔,
消逝了,佩玉鸾铃的交响,停歇了,灯红酒绿的豪华歌舞。
朝霞映照,雕梁画栋间飞舞着南浦的彩云,
暮色苍茫,彩色珠帘席卷起西山的风雨。
天上漂浮着几片悠闲的云,云影映照潭水,日子悠悠,
时光流逝,时序变迁,经历了几度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现在何处?
那栏杆外的长江,平白无故地日夜奔流。
【创作背景】
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如此之好,但如今阁中无人来游赏。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自然流动,不露痕迹,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篇6:王勃滕王阁诗 赏析
王勃滕王阁诗 赏析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全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赏析]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诗歌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诸”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融情于景,寄慨遥深。“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第六句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王勃《滕王阁诗》赏析练习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1、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出滕王阁的居高临江之势,第二句写出了滕王阁意兴阑珊的现状。
B.三、四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进一步写出了滕王阁的高远之势,也写出了今天滕王阁冷落寂寞的情形。
C.五、六句由空间转入时间,诗人生发了光阴流逝的感慨。
D.七、八句的意思是: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谐。
B.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 有异曲同工之妙。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D.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人精神振奋,全诗基调也昂扬向上。
附答案:1、B;2、D。
篇7:《滕王阁诗》原文及赏析
《滕王阁诗》原文及赏析
滕王阁诗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创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篇8:王勃滕王阁诗赏析
王勃滕王阁诗赏析
王勃的诗
滕王阁诗⑴
滕王高阁临江渚⑵,佩玉鸣鸾罢歌舞⑶。
画栋朝飞南浦云⑷,珠帘暮卷西山雨⑸。
闲云潭影日悠悠⑹,物换星移几度秋⑺。
阁中帝子今何在⑻?槛外长江空自流⑼。
【作品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作品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创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篇9:滕王阁诗 王勃 赏析
滕王高阁临江者,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诗文解释】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2、【词语解释】
江:指赣江。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
3、【诗文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六七六年),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出了《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这首诗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转星移,面对世间的盛衰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全诗含蓄、凝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4、【长篇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腾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动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的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委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影响。(沈熙乾)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诗人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洪州都督阎伯欤在唐高宗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的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应邀出席,即席赋诗作序,写下了这首滕王阁诗和著名的《滕王阁序》。这首诗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换星移,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全诗凝练、含蓄,情景交融,寄意深远。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想当年建阁的滕王李元婴早已死去,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清晨,高耸的滕王阁上,画栋飞来了南浦的云,傍晚,冷落临远的滕王阁中,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这样经年累月,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渡过了几多春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高阁中的滕王李元婴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水,滔滔滚滚,永恒地无尽东流。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大量的运用了写时空的词,如写时间的词有物换、星移、日悠悠、几度秋、今何在;写空间的词有高阁、画栋、珠帘、南浦、西山、潭影、长江等。在结构上诗人用对偶句作结,铺排流走,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后来大诗人杜甫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等。可见王勃对后人影响很大。
5、【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王通(号:文中子)之孙。祖父王通,号文中子,是隋末著名学者,著作甚多。从祖王绩,则是隋末唐初对唐代诗歌有开创之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父亲王福畤,任太常博士。
家风使然,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举,对台策,很受考官吏部员外郎皇甫常伯的赏识,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一次,适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刚刚打通的仕途因此而毁于一旦,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赦除名,免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王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在“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还有一段颇为生动的故事。滕王阁新修完毕,府帅阎伯屿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宴请宾僚,八方人士,济济一堂。阎公有女婿名叫吴子章,文章写得颇好。阎公有意在此盛会上显示女婿文才,便提前让吴子章写就了一篇《滕王阁序》,待到宴会上亮出来,以为即席赋就。宴会上,阎公果真拿出笔墨,送到一个个宾客面前,请在座的写《滕王阁序》。众宾客在都督阎公面前岂敢放肆,都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接过纸笔,慨然应允。阎公的目的是为了显耀自己女婿的才华,而并非诚心请宾客为序,王勃少年气盛,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并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遂令侍从看着王勃下笔。开始,阎公听到“豫章(一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摇头诮言道“此亦老生常谈”,接着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默然沉吟起来,开始领略到其中的不凡了。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十分震惊,大呼曰:“斯不朽矣!”并盛赞王勃,赠锦缎百匹。这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一时传为佳话,后世还将这个故事敷衍成话本、杂剧,留传至今。
篇10:《滕王阁诗序》经典赏析
《滕王阁诗序》经典赏析
经典赏析
本文写作时间,旧有二说。一说“十四岁”。王定保《唐摭言》(卷五)认为“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笔纸巡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蒋清翊《王子安集注》(卷八)引申其说,谓当时王勃之父王福官六合县令,王勃赴六合过洪州所写。“十四岁”说,可能是附会序中“童子何知”一语,但“童子”并不仅指十三四岁的人。序中还有“等终军之弱冠”句,“弱冠”,显然是二十岁,而非十四岁。故此说并不可信。二说“二十六”。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王福时谪交趾(今越南北部),王勃前往省亲,过南昌而作。王勃曾“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据此,则本篇当作于上元二年九月,作者二十六岁。寻绎文义,似以后说为是。
全文可分为四大段落。开篇至“躬逢胜饯”是第一段,对洪州形势与人才优势进行高度概括。题名曰“登洪府滕王阁”,所以开篇从地域特点着笔。“豫章”,汉代郡名,所以称“故郡”;唐初改为“洪州”,故说“新府”。两句中兼顾到历史与现实。因古人把地域与天上的星座相对应,所以第三句从天上写起──“星分翼轸”;下面又紧应地理形势──“地接衡庐”;它还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驭着荆楚,牵系着浙江。洪州的地势之雄,在以上四句中被形容得淋漓尽致。“物华天宝”四句,极写人物之盛。“龙光”七字与前“星分”一句相呼应。“徐孺”“陈蕃”是汉代“豫章”之名流,与起句遥遥相接,既追溯历史弘扬传统,又为当时“洪都”人才的出场作好铺垫。从“雄州雾列”开始,将地势与人才这两方面交叉在一起,运用错综回环手法,反复皴染。“雄州雾列”写地,是“星分”四句的补充;“俊采星驰”写人,是“物华”四语的发挥。“台隍”一句复说“星分”四语,“宾主”七字再补“物华”两联。从“都督阎公之雅望”一句开始,进入时、地具体描写,既突出与会宾主,又兼及自身。这一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针线细密,开合得体,笔墨变化多姿,却又一丝不苟。
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是第二段。这一段紧扣题中“秋日”与“滕王阁”,从不同侧面描写旧历重九秋高气爽的自然景观和滕王阁建筑的壮丽非凡。“潦水”二句承“三秋”而言,“俨骖”四句叙写来阁过程,“层峦耸翠”六句写阁之所在,“披绣闼”以下写登临之所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是序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这两句把深秋景象描绘得活脱生动神采飞扬,富有纵深感;它把人们可以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美感,通过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语言,极其简洁地表现出来了。有人认为这两句来自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见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七)。此外,与之相近的联句还有:“旌旗共云汉齐高,锋锷与霜天比净”(后魏释僧懿《平心露布文》);“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但都不及王勃此二句贴切自然,流丽飞动,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千百年后仍能震荡人心。“落霞”二字,前人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落霞”是鸟,形如鹦鹉(见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后说较切合原意。下面“渔舟唱晚”四句,通过听觉形象为这两句作补充,深化意境,更增添无限诗意。
从“遥襟俯畅”到“岂效穷途之哭”是第三段。这一段还可分为两个层次。“嗟乎”以前为第一层。这一层,从盛宴娱游联想到人生的际遇。自“遥襟俯畅”至“二难并”,写宴会的盛大,人才的众多,佳节良辰的难得。以下,“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两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作者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并且贯穿始终。“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联系个人身世,对此作多侧面的具体发挥。从“长安”“南溟”“北辰”“帝阍”“宣室”诸语来看,内中既包含其父被贬交趾之痛,又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在这一层里作者写到了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用的是全方位的观照与“登临四望”的艺术手法。从枚乘的《七发》到唐初,这种手法在自然山水描写中经常出现。王勃结合登阁,“按周览而发幽情”,融历史渊源于地区特点,同时结合身世成功地发展了这一手法。从“嗟乎”到“岂效穷途之哭”,是第三段的第二层。先以“嗟乎”二字唱叹而起,使严格的骈文具有松动变化之妙。紧接着写“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慨,并征引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加以申述。继之,笔锋陡转,从“所赖君子见机”开始,全力抒写壮志决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乐观向上的情怀。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行文上具有起伏顿挫之妙。
从“勃,三尺微命”到篇终是第四段,仍可分作两层。“呜呼”以前为第一层,由个人遭际写到路经滕王阁,幸得参与宴会,自当应命为诗。“无路请缨”四句,以终军、宗悫、班超等胸怀大志的历史人物自比,兼叙怀才不遇。“舍簪笏于百龄”八句,写远行省亲,路经名阁,应邀赴宴,如登龙门,身价倍增。“杨意不逢”四句表示,既遇阎公这样的知音,又怎能不欣然命笔?“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以下为第二层。作者把这次宴会比作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雅集,能奉命作赋,已十分荣幸,但自己年少,叨陪末座,更好的作品有待在座诸公。全序以谦词作结。全文首尾联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篇11:滕王阁诗原文及赏析
滕王阁诗原文及赏析
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篇12:《滕王阁序》翻译及赏析
《滕王阁序》翻译及赏析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天人 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写作特色
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1)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2—3)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4—5)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6—7)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登高临远,意心飞扬,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是本文的文眼。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由人生的离别引发人生遇合的感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滕王阁序》写景四大特点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远近变化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8]
对偶工美,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 咏风王勃翻译
【《滕王阁诗》翻译赏析(通用12篇)】相关文章:
王勃作滕王阁序 翻译2023-10-0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详细介绍2023-01-01
咏风的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8-12
韩愈《闲游》中心思想及赏析2022-11-07
九日龙山饮的翻译赏析2023-10-08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评课2022-06-17
南乡子·山果熟原文及赏析2022-10-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读赏析2022-06-16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河大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023-05-17
王勃《滕王阁序》原文翻译鉴赏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