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送僧归日本》赏析

时间:2023-09-09 08:04:29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唐诗之《送僧归日本》赏析(共12篇)由网友“小火车学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唐诗之《送僧归日本》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诗之《送僧归日本》赏析

篇1:唐诗之《送僧归日本》赏析

唐代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韵译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1. 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

2. 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3. 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

4.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

5.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

6.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7. 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8.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9. 惟怜:最爱;最怜。

10. 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鉴赏

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本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篇2:送僧归日本唐诗赏析

送僧归日本唐诗赏析

《送僧归日本》由钱起创作,这是一首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别具一格。

《送僧归日本》

作者: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注解】

1. 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

2. 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3. 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

4.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

5.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

6.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7. 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8.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9. 惟怜:最爱;最怜。

10. 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翻译】

随着机缘来到中国居住,来的路途就像在梦中游走。来自远处茫茫大海,就像浮在天际,去时乘着法舟轻快地离去。水中月与清寂澄静的境界相通。海中的鱼龙也来听你诵经。最爱这盏佛灯,万里之遥,眼中仍然明亮。

【韵译】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评析】

唐时与日本国际交往频繁,有许多日本人来中国学习或作官,唐人集中多有寄赠日本人的篇章。诗人送一位回国的日本僧人,赞扬了僧人不畏艰险,勇敢实现自已理想的精神,因为是写僧人,所以用了许多佛家术语。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的是日本僧人,具有特殊性,故诗之写法也很特别。当时,日本派了不少遣唐史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本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大海展开想象,笔底含情。它通过生动景物的描绘和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翰林学士,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又与郎士元齐名,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和谐,时有佳句。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钱起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其诗以五言为主,自称“五言长城”,又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和谐,时有佳句。

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钱起的少数作品感时伤乱,同情农民疾苦。以《省试湘灵鼓瑟》诗最为有名。有《钱考功集》,集中五绝《江行无题一百首》及若干篇章,为其曾孙钱珝所作。

篇3:唐诗《送僧归日本》

年代: 唐 作者: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注解】:

1、上国:这里指中国。

2、水月:佛教用语,比喻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

3、惟怜:最爱;

4、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韵译】: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篇4:唐诗:钱起 《送僧归日本》

作者: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注解】:

1、上国:这里指中国。

2、水月:佛教用语,比喻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

3、惟怜:最爱;

4、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韵译】: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评析】: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前两句不写送归,而写来处三、四句才暗示归途邈

远。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

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

“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

篇5:《送僧归日本》古诗译文及赏析

《送僧归日本》古诗译文及赏析

《送僧归日本》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此诗写作者送别日本僧人,表达了对日本僧人不畏艰难精神的敬重,赞颂了日本僧人品格的圣洁和道行的高尚。诗之写法很特别,诗句清丽,音韵和谐,句句运用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

送僧归日本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诗文解释】

随着机缘来到中国居住,来的路途就像在梦中游走。来自远处茫茫大海,就像浮在天际,去时乘着法舟轻快地离去。水中月与清寂澄静的境界相通。海中的鱼龙也来听你诵经。最爱这盏佛灯,万里之遥,眼中仍然明亮。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词语解释】

上国:指唐朝。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

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⑴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⑵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

⑶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⑷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⑸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⑹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⑺惟怜:最爱;最怜。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背景: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赏析】

唐时与日本国际交往频繁,有许多日本人来中国学习或作官,唐人集中多有寄赠日本人的篇章。诗人送一位回国的日本僧人,赞扬了僧人不畏艰险,勇敢实现自已理想的精神,因为是写僧人,所以用了许多佛家术语。

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本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用了很多佛家用语,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篇6:《送僧归日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僧归日本

朝代:唐代

作者: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住:一作“至”,一作“去”。

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鉴赏: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创作背景: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篇7:《送僧归日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古诗简介

《送僧归日本》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此诗写作者送别日本僧人,表达了对日本僧人不畏艰难精神的敬重,赞颂了日本僧人品格的圣洁和道行的高尚。诗之写法很特别,诗句清丽,音韵和谐,句句运用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

翻译/译文

随着机缘来到中国居住,来的路途就像在梦中游走。来自远处茫茫大海,就像浮在天际,去时乘着法舟轻快地离去。水中月与清寂澄静的境界相通。海中的鱼龙也来听你诵经。最爱这盏佛灯,万里之遥,眼中仍然明亮。

注释

⑴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⑵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

⑶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⑷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⑸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⑹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⑺惟怜:最爱;最怜。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赏析/鉴赏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本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用了很多佛家用语,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篇8:《送僧归日本》钱起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送僧归日本》钱起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送僧归日本》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此诗写作者送别日本僧人,表达了对日本僧人不畏艰难精神的敬重,赞颂了日本僧人品格的圣洁和道行的高尚。诗之写法别具一格,诗句清丽,音韵和谐,由于被送的是归日本的和尚,句句运用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

作品原文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⑴,来途若梦行⑵。

浮天沧海远⑶,去世法舟轻⑷。

水月通禅寂⑸,鱼龙听梵声⑹。

惟怜一灯影⑺,万里眼中明。

词句注释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住:一作“至”,一作“去”。

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白话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创作背景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作品鉴赏

唐时与日本国际交往频繁,有许多日本人来中国学习或作官,唐人集中多有寄赠日本人的 篇章。诗人送一位回国的日本僧人,赞扬了僧人不畏艰险,勇敢实现自已理想的精神,因为是写僧人,所以用了许多佛家术语。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的是日本僧人,具有特殊性,故诗之写法也很特别。当时,日本派了不少遣唐史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

诗的前四句写日僧“浮天沧海远”来华,实属不易: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随着因缘和合,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路烟雾苍茫,船只就像在睡梦中航行。“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

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天寥廓,航船驶向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超凡脱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矫捷,一身轻松。“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

后四句写日僧“万里眼中明”归国,普渡众生:

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水中澄澈空明的月亮,亦通晓清寂澄静的禅理;海中的鱼龙等众多生灵,也会出来倾听你诵经的佛音。“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最可爱的是船头那一盏佛灯,纵然是万里之遥,它光照在人的心中,眼前永远是一派璀璨光明。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

本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大海展开想象,笔底含情。它通过生动景物的描绘和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作者简介

钱起(722?—780年),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区)人。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曾任蓝田尉,官终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有《钱考功集》。

篇9:《送僧归日本》诗歌鉴赏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注解

1、上国:这里指中国。

2、水月:佛教用语,比喻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

3、惟怜:最爱;

4、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赏析: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前两句不写送归,而写来处三、四句才暗示归途邈远。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

篇10:《送僧归日本》原文及译文

钱起〔唐代〕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篇11:《送僧归日本》原文及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篇12:《送僧归日本》原文及译文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送僧归日本》创作背景: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作者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送僧归日本原文及赏析

唐诗《送僧归日本》

送海南客归旧岛,送海南客归旧岛张籍,送海南客归旧岛的意思,送海南客归旧岛

送晓公归庭山,送晓公归庭山孟郊,送晓公归庭山的意思,送晓公归庭山赏析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刘禹锡,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的意思,

送吴彦归番阳,送吴彦归番阳黄庭坚,送吴彦归番阳的意思,送吴彦归番阳赏析

描写大海的古诗句

送紫阳僧归庐岳旧寺,送紫阳僧归庐岳旧寺杜荀鹤,送紫阳僧归庐岳旧寺的意思,

送李道士归南岳,送李道士归南岳张乔,送李道士归南岳的意思,送李道士归南岳

送泰禅师归南岳,送泰禅师归南岳齐己,送泰禅师归南岳的意思,送泰禅师归南岳

唐诗之《送僧归日本》赏析
《唐诗之《送僧归日本》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唐诗之《送僧归日本》赏析(共12篇)】相关文章:

山寺律僧画兰竹图,山寺律僧画兰竹图牟融,山寺律僧画兰竹图的意思,山寺律僧2023-02-06

施闰章《送杜审舒归里序》原文及译文2023-09-01

宿北岩院,宿北岩院陆游,宿北岩院的意思,宿北岩院赏析2024-02-11

登天台寺,登天台寺杜荀鹤,登天台寺的意思,登天台寺赏析2024-02-14

送闲师归江南,送闲师归江南张籍,送闲师归江南的意思,送闲师归江南赏析2023-08-19

送朱秀才归闽,送朱秀才归闽齐己,送朱秀才归闽的意思,送朱秀才归闽赏析2022-06-04

洛中逢卢郢石归觐,洛中逢卢郢石归觐赵嘏,洛中逢卢郢石归觐的意思,洛中逢卢2023-04-15

许浑诗句摘选2022-07-23

许浑的唐诗2023-02-22

秋分的诗词有哪些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