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闰章《送杜审舒归里序》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3-09-01 08:23: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施闰章《送杜审舒归里序》原文及译文(整理9篇)由网友“鸡腿骗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施闰章《送杜审舒归里序》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施闰章《送杜审舒归里序》原文及译文

篇1:《送杜审舒归里序节选》阅读及答案

杜生审舒自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念我则至矣,然窃疑厚人而忘己也。”意者太左计。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如是而谓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

施子曰:“噫!何子之泥于言贪也!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庄子日:‘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餗①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沈其宗者,比比矣。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卒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先人后己,亦夷亦惠②,忧谗畏讥,补缺修弊,囊有一金而不知所置。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③者也。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饱食高坐,进退生徙。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搜讨旧籍,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盗不睥睨,民不咒诅;人见不足,我见有余,此亦贪之至也。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 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失人之诮;行忝颜、闵④,而窃附有道之林。吾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惧其不能入也。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侈矣,况敢自以为廉乎!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何敝敝然为我谋?”

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于是酌酒别去。明日,次其语,追而送之济水之上。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鼎食而覆餗:意即由富变穷。②亦夷亦惠:夷,即伯夷;惠,即柳下惠。③尼父:指孔子。④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子骞。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 鄙:见识浅陋

B.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 晏:安逸

C.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 陟:登上

D.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 病:担心,忧虑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施子是“天下之贪夫”的一组是( ) (3分)

①先人后己,亦夷亦惠 ②卒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

③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 ④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

⑤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 ⑥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失人之诮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有人开始不过是为了贪得一点点的私利,但最后却自己被杀,家被抄没,宗族也受到牵连。像这样为了私利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都赔进去的人是不可以称为贪的。

B.杜审舒对施先生在自己极其贫乏的情况下还送了礼物给他表示感谢,他认为施先生是个宽厚待人而忘了自己的人,为人处世过于廉洁,但施先生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C.这篇赠序,大量篇幅都在论说自己的“贪”,似乎与送人无关;但实际上是谆谆教诲杜生:君子要“贪”求道德修养、学问知识,这才是抢夺不去、永远拥有的财富。

D.这篇文章构思精巧,把正人君子对道德修养、学问知识的追求称为“贪之至”,而把一味钻营私利之人称为“非贪”,出语惊人,幽默风趣,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子何敝敝然为我谋?(5分)

(2)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5分)

参考答案:

4.D(困苦)

5.A(②说的是其他人贪私利的后果,③和⑤说的不是施子)

6.B(B“送了礼物给他”错)

7.(1)你认为我太廉洁了吗?我原本是天下的一个贪婪的人啊!你为什么辛辛苦苦为我着想呢?(“若”,“敝敝然”各1分,第二句判断句式1分,句意2分)

(2)况且那空有虚名而没有实际才能,是对道德的欺诈;勉强从事一项工作而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主张,是只抓住事情的细枝末节(“末”也可以解释为不重要的地方或微不足道的地方)。(“且夫”“勉乎其职”“末”各1分,句意2分)

【译文】:

书生杜审舒从山东返归故乡,施先生(即作者)想送点礼物给他,管仓库的人告诉我库存匮乏。杜生致谢,并且皱着眉头说:“先生顾念我到极点!但我私下里怀疑您宽厚待人而忘记了自己。”言下之意,是说太不会谋划生计了。施先生说:“你以为我太廉洁了吗?我是天下最贪婪的人啊!你为什么惶惶然为我着想呢?”杜生张口结舌,变了脸色,过了好久,他才说道:“跟随先生做官三年了,事无巨细没有不知道的,与您交往的人,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的人很多,但是先生您自己口袋中没有多余之物。人家送钱给您,就拒绝惟恐不够快。您形体憔悴,色如槁木,手校文字,口诵诗书,先生太劳累了。这样却说贪婪,难道是表面拒绝而暗中却收纳了吗?请把您这样说的理由说给我听听。”

施先生说:“唉!你何必拘泥于说贪呢!获取而不能保有,不是贪;不获取而保有,而别人又不能夺走,才是最大的贪了。庄子说,‘君子内无饥寒交迫之患,外无受人劫夺之忧’。你没看到当今那些由豪富而衰败的人吗?自己被杀,家被抄没,宗族也受到牵连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刚开始也不过是为贪得点滴的私利,最后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都赔进去了却无暇顾恤。人们抛弃他非常珍爱的东西,甚至抛弃身家性命,舍妻弃子,把这称为贪是不可以的。我是一个浅陋的人,在没有做事之前清心寡欲,自己的行为好像要跌倒,自己的官职好像要失去,一人独处好像仍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先人后己,像伯夷也像柳下惠那样纯洁谦和,害怕谗言讥讽,修补缺点弊漏,口袋中有一点点金就不知放到哪里。我患得患失,让孔圣人见笑了。然而,疾风惊雷,泰然处之,饱食高坐,教导生徒。登临泰山,观望大海,拜谒孔子故里,陈设诗书。搜寻旧籍古典,积书数车,片纸只字都收藏好。盗贼不会窥视我,老百姓不会咒恨我;别人以为我很贫穷,而我自以为富足有余,这也是贪到极点了。况且空有虚名而没有实际才能,是对道德的欺骗;勉强从事一项工作而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主张,是只抓往事情的细枝末节。我虽然老眼昏花不辨五色,但没有蒙受用人失察的指责;我虽然德行远逊于颜回、闵损,但自以为身附道德之林。我寻循孔子圣学的门墙,很担心,害怕自己不能入门。奉命出任,完成任务即返回,所得到的太多了,这样还敢认为自己廉洁吗?你朴实厚道而志向端正,回去后研习学业,务必守住这别人不可劫夺的品行就可以了,何必惶惶然为我的生计谋划呢?”

书生杜审舒听了这话,高兴地说:“我现在知道先生说自己贪的原因了。”于是举杯喝酒道别离开了。第二天,施先生把这次谈话记录下来,追到济水之上送给杜审舒。

篇2:《送李愿归盘谷序》原文及译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原文及译文

【题解】

李愿是韩愈的好朋友,生平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冬,韩愈在长安等候调官,因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故借李愿归隐盘谷事,吐露心中郁抑不平之情。首段叙述盘谷环境之美及得名由来。接着三段借李愿之口,运用两宾夹一主的手法,写了三种人:声威赫赫的显贵、高洁不污的隐士和趋炎附势的官迷,于映衬、对比中表达他对官场腐化的憎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古人在朋友临别时,常常赋诗为赠,“序”是阐述赠诗的缘由和意旨的。本文末段“歌曰”以下就是赠诗。歌辞极言隐居之乐,立意深刻而善藏不露,句式偶俪而富于变化,流畅生动,和谐可诵,有一唱三叹的情致。相传苏轼最爱此文,评价很高。

【原文】

太行之阳有盘谷[1]。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2]。”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3],进退百官[4],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5],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6],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7],秀外而惠中[8],飘轻裾[9],翳长袖[10],粉白黛绿者[11],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12],争妍而取怜[13]。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14],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15],刀锯不加[16],理乱不知17],黜陟不闻[18]。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19],足将进而趑趄[20],口将言而嗫嚅[21],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22],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23],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24];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25],廓其有容(26];缭而曲[27],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28]!”

【注释】

[1]阳:山的南面叫阳。盘谷:在今河南济源北二十里。

[2]盘旋:同盘桓,留连、逗留。

[3]庙朝:宗庙和朝廷。古代有时在宗庙发号施令。“庙朝”连称,指中央政权机构。

[4]进退:这里指任免升降。

[5]旗旄(máo):旗帜。旄,旗竿上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帜。

[6]才畯:才能出众的人。畯,同“俊”。

[7]便(pián骈)体:美好的体态。

[8]惠中:聪慧的资质。惠,同“慧”。

[9]裾(jū居):衣服的前后襟。

[10]翳(yì):遮蔽,掩映。

[11]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12]负恃:依仗。这里指自恃貌美。

[13]怜:爱。

[14]恶:厌恶。

[15]车服:代指官职。古代以官职的品级高下,确定所用车子和服饰。

[16]刀锯:指刑具。

[17]理:治。唐代避高宗李治的名讳,以“理”代“治”。

[18]黜陟(chùzhì):指官吏的进退或升降。

[19]形势:地位和威势。

[20]趑趄(zījū):踌蹰不前。

[21]嗫嚅(nièrú):欲言又止的样子。

[22]刑辟(pì譬):刑法。

[23]昌黎:韩氏的郡望。唐代重世族,所以作者标郡望。

[24]稼:播种五谷,这里指种谷处。

[25]窈:幽远。

[26]廓其有容:广阔而有所容。其:犹“而”。

[27]缭:屈曲。

[28]徜徉: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

【译文】

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有人说:“因为这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所以称作’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阻塞,是隐者盘桓逗留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

李愿说:“人们称为大丈夫的人,我是了解的。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他们到了朝廷外面,便树起旗帜,陈设弓箭,武夫在前面呼喝,侍从塞满道路,负责供给的仆役各自拿着物品,在路的两边飞快奔跑。他们高兴时就随意赏赐,发怒时就任情处罚。他们跟前聚集着很多才能出众的人,论古说今,赞扬他们的美德,这些话叫人听在耳中而不感到厌烦。那些眉毛弯弯,面颊丰腴,声音清脆,体态美好,外貌秀丽,资质聪慧,起舞时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白份搽脸,青黛画眉的女子,在一排排后房中清闲地住着,自恃貌美,忌妒别的姬妾得到宠爱;争着比美,一心要获取主人的怜爱。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并非厌恶这些而躲开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侥幸得到啊!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问天下的治乱,也不管官吏的升降。这些都是遭遇不好、不行时不得志的人的所作所为,我就这样去做。

“侍候在达官贵人的门下,在通往地位权势的路上奔走,想要举脚进门却行止不定,想要开口说话却欲言无声。处于污浊低下的地位而不知羞耻,触犯了刑法而受到诛杀。希冀着获得非分名利的微弱机会,直到老死才罢休。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究竟是好呢还是不好啊!”

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称赞他讲得有气魄。给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一首歌:“盘谷之中,是你的房屋。盘谷的土地,可以播种五谷。盘谷的泉水,可以用来洗涤,可以沿着它去散布。盘谷地势险要,谁会来争夺你的住所?谷中幽远深邃,天地广阔足以容身;山谷回环曲折,象是走了过去,却又回到了原处。啊!盘谷中的快乐啊,快乐无穷。虎豹远离这儿啊,蛟龙逃避躲藏。鬼神守卫保护啊,呵斥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用油抹我的车轴啊,用粮草喂我的马,随着你到盘谷啊,终生在那里优游徜徉。”

篇3:送杜审言原文及赏析

送杜审言原文及赏析

原文:

送杜审言

[唐代]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译文

卧病在家,人事隔绝,悲叹此时你又遭贬谪去到万里之外。

无法到河桥送你为你饯别,唯有那江边垂柳依依含情。

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屈平。

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

注释

嗟(jiē):悲叹。君:指杜审言。

怀着感情;怀着深情。

孙楚:字子荆,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盛气傲人,仕途坎坷,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后团傲侮石苞,免官。

维舟:停船。屈平:屈原,战国楚人,着名文学家。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赏析:

此诗首联叙事写情,平坦直露,写诗人卧病在家,人事隔绝,已使人有寂寞之感,忽闻得朋友远滴江西,惆怅万分。第二联紧扣“嗟”字写惜别深情。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第三联围绕“嗟“字,借孙楚、屈原的典故,交待友人行踪,喻写友人品性遭遇,抒发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的惋惜之情。最后两句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全诗笔墨饱满,情意厚重。诗人以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

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

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叙事写情,平坦直露,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当时,诗人卧病在家,人事隔绝,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使诗人有寂寞之感,更是惆怅倍增,感慨无限,为全诗定下了凄伤哀怨的基调。“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紧扣“嗟”字写惜别深情,突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曲折起伏、波澜叠出,又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这时诗人忽发奇想,以江边依依杨柳比心中缠绵之情,虚景实情,浑然无迹,朴实自然,蕴藉深厚。第四句流露出诗人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诗人围绕“嗟”字,既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审言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杜审言的惋惜之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友人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诗人借抚今思昔,感慨友人杜审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这两句典与事融,密不可分,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收到了一石三鸟之效。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此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

综观全诗,笔墨饱满,情意厚重。诗人后四句接连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诗人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末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宋之问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篇4:送李愿归盘谷序原文阅读及译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阅读: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翻译译文或注释:

太行山的南麓有个叫盘谷的地方。盘谷中间,泉水甜美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居民稀少。或者说:“因为它处在两山环抱之间,所以叫‘盘’。”或者说:“这个谷,境地幽静而山势险阻,是隐居的人盘旋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隐居在这里。

李愿曾经发过这样的议论:“人们称之为大丈夫的,我太知道了。那就是要施利益恩泽于人,让自己的名望声誉昭著于世。他们坐在庙堂朝廷之上,任免文武百官,辅佐天子发布诏令。到了外地,就树起旗旄,罗列着弓箭,武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塞了,供应服侍的人,拿着各自的东西,夹道奔驰。喜有赏,怒有罚。才智杰出之土拥满跟前,道古称今地赞扬他们盛大的功德,教对方听起来很入耳而不厌烦。此外还有那些眉毛弯弯脸蛋儿丰满的美人,声音清脆而体态轻盈,外貌秀美而内心聪颖,飘动着轻轻的衣襟,低拖着长长的袖子,扑面粉白而描眉黛绿,舒适地养在一列列的后房里,失去依仗而妒忌别人受宠,为了博取怜爱而斗美争妍。这就是那些被天子赏识、为当代出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倒并非厌恶这些而故意逃避,只是人各有命,不可能侥幸得到。

篇5:送杜审言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译文

身有病少交往门庭冷清,悲叹你遭贬谪万里远行。

我不能到河桥饯别相送,江边树相依偎远含别情。

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屈平。

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

注释

1、嗟(jiē):悲叹。君:指杜审言。

2、怀着感情;怀着深情。

3、孙楚:字子荆,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盛气傲人,仕途坎坷,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后团傲侮石苞,免官。

4、维舟:停船。屈平:屈原,战国楚人,著名文学家。

5、“可惜”两句:《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赏析:

此诗情真意切,朴实自然,采用直说和用典双管齐下的手法,以“嗟”字贯全篇,写得情意深挚,是宋之问诗作中较有意义的作品。

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叙事写情,平坦直露,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当时,诗人卧病在家,人事隔绝,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使诗人有寂寞之感,更是惆怅倍增,感慨无限,为全诗定下了凄伤哀怨的基调。“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紧扣“嗟”字写惜别深情,突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曲折起伏、波澜叠出,又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这时诗人忽发奇想,以江边依依杨柳比心中缠绵之情,虚景实情,浑然无迹,朴实自然,蕴藉深厚。第四句流露出诗人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诗人围绕“嗟“字,既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审言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杜审言的惋惜之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友人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诗人借抚今思昔,感慨友人杜审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这两句典与事融,密不可分,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收到了一石三鸟之效。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此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综观全诗,笔墨饱满,情意厚重。诗人后四句接连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诗人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末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宋之问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创作背景

则天皇后圣历元年(6),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篇6:送石处士序原文及译文

作者: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②,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③。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穀之间④,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

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干家。方今寇集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

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早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注释】

①石处士:即文中的石先生,姓石名洪,洛阳人,辞去黄州录事参军后,退居洛阳,十年不曾外出作官,所以称处士。元和五年,应河阳节度使乌重裔的聘请,再次任事,韩愈写了这篇序送他。

②节度:节度使,唐代官名,主持一个地区军、政的最高长官。河阳军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境内。乌公:即乌重裔,公尊称。

③从事:官名。五代以前州郡长官自己聘用的幕僚属官,多称从事。

④嵩(sōng):嵩山。邙(máng):洛阳北邙山。瀍(chán)穀(gǔ):谷河和涧水,皆洛水支流。

【译文】

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公,就任节度使后的第三个月,各僚属中的贤者访求人才。有人推荐石先生。乌公问:“石先生为人怎么样?”回答说:“石先生深居于嵩、邙两座山和瀍、谷两条水之间,冬天穿一件皮衣,夏天穿一件布衫,早晚用餐,只是一碗饭,一盘蔬菜。人家给他钱,他就谢绝;请他一道出去游玩,他从来借故推辞过;劝他出去做官,却总是不答应。从在一间屋子里,在左右两旁全是图书。同他谈论古今事情的正确与否,评论人物德才的高下,事情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他的话就好歇脚黄河决堤向东顷注那样滔滔不绝国就像四匹马驾着轻车走在熟悉的路上,而又是王良、造父那样的驾车高手在前后驾车。又好象用烛光照耀一样明察秋毫,像数理计算般分析精确,象龟甲占卜预见得准确灵验。”乌大夫说:“先后有隐居终老的心愿,没有什么要求别人,他肯为我而出山吗?”僚属说:“大夫您文武全才,忠孝兼备,为国家访求贤才,不是为自家谋私利。现在贼寇集结在恒州,军队往来环布在它的疆界周围,农民无法耕种收获,钱财均已用尽。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军队往来和物资运输的交通要道,无论政治措施还是军事谋略,都应有人帮助出主意。石先生仁爱并且勇敢,假如凭借大义去聘请并将重任委派给他,他还有什么话推辞呢?”于是乌大夫写好聘请的书信,备好马和礼品,选择好的日子将礼物交给使者,寻找到石先生的住处去聘请他。

石先生没告诉家人,也没同朋友商量,整好衣冠就出来会见客人,在屋里恭敬地接受了聘书和礼物。当天晚上就洗澡,准备行李,将好书籍,问清路上经过的地方,并向经常往来的朋友告别是。次日清晨,亲友们一起都来到东门外,为他设宴饯行。酒喝过三巡,石先生将要动身的`时候,有人端酒杯说道:“乌大夫真正能以大义访求人才,石先生也真正能以道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从而定夺自己的离去或者就职。这杯酒为先生您送别。”又斟了一杯酒祝愿说:“凡是隐居或做官,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定?只有道义为依归。我外务就用这杯酒向先生祝寿。”又斟了杯酒祝愿说:“希望乌大夫永远不要改变他的初衷,不去做那种专使自家富裕发财而让士兵缺乏军粮忍饥挨饿的事,不要内心喜爱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而只有表面上敬重正真之士,也不要被计好奉承的话所蒙蔽,只愿他听从石先生的意见,从而肾取得胜利,有营私利已的打算.”石先生起身拜谢这番祝辞说:“我怎么敢不恭敬小心地从早到晚遵照诸位的祝愿劝告去做呢?因此,东都洛阳的人士全都料定乌大夫与石先生一定能密切配合而取得成功。于是大家各自作了一首六个韵脚十二句的诗,委托韩愈我这篇序。

篇7:《送僧归日本》原文及译文

钱起〔唐代〕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篇8:《送僧归日本》原文及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篇9:《送僧归日本》原文及译文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送僧归日本》创作背景: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作者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蝶恋花·旅月怀人》阅读答案

杜审言《送崔融》全诗翻译及赏析

宋之问送别杜审言原文翻译及赏析

遗民群体与清初白居易诗的流行

泰山的诗句

初中生文学常识测试题

古人赞美泰山的诗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山市》译文及注释

带风的古诗

施闰章《送杜审舒归里序》原文及译文
《施闰章《送杜审舒归里序》原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施闰章《送杜审舒归里序》原文及译文(整理9篇)】相关文章:

冬夜泊僧舍,冬夜泊僧舍方干,冬夜泊僧舍的意思,冬夜泊僧舍赏析2022-07-25

闰八月,闰八月黄滔,闰八月的意思,闰八月赏析2023-07-04

《答谢中书书》考点2023-09-24

有关元宵节的经典诗句【篇】2022-05-24

关于泰山的古诗句欣赏2022-06-13

古诗三百首2022-04-29

描写泰山的古诗2024-01-12

经典古诗的2022-04-30

王勃的经典诗2022-05-12

经典古诗2022-07-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