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题答题

时间:2023-09-19 07:52:20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精选10篇)由网友“Lin单单”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诗词鉴赏题答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

篇1:古诗词鉴赏题答题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板

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例】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例】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 ,历代广为流传。

【例】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诗人所写的是色彩斑斓的离愁别绪:春色迷人,畅饮佳酿,在离别中亦充满欢聚的快乐。全诗语言清新,节奏明快,很具艺术特色。 这首小诗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当垆姑娘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风吹柳花,离情似水。走的痛饮,留的尽杯。情绵绵,意切切,句短情长,吟来多味。

2.情深意长的'勉励

【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3.坦陈心志的告白

【例】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篇2: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真题印证】

例1(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夔[宋]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这道题属形象画面分析类题型。第一问,形象画面定位为“江南水乡画面”,特征是“清幽恬静”,简单整合即可得到答案。第二问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例2 (2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宋]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问题: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解析:这道题要求直接就“月”这一意象进行赏析,属意象意境解说类。答案对涉及“月”这一意象的三个诗句,先描摹解说,后说明作用效果。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

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真题印证】

例1 (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问题: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鉴赏点为“情感”,答题思路为总分式,分述抓住诗句内容和情感特征。

例2(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宋]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问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鉴赏点为“主旨”,答题思路先总后分,分述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围绕观点解说。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类题型特别要注意审题。首先揣摩命题意图,区分鉴赏要求。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路结构。题干要求从什么角度鉴赏,这一点首先必须了然于心。一般说来,修辞手法着眼于诗歌小处(某个词句)设题,表现手法着眼诗歌大处(上下联甚至全诗)设题,思路结构着眼于整体设题。答题时术语必须准确,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解说内容,分析情感或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手法类: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直接就某一诗句提出具体的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求作分析。变体——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背景知识】

要准确答题,必须掌握以下常见术语: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等,主要指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其中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答题模式】

准确术语+诗句内容+情感效果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宋]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问题: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描写)的角度和结构思路方面回答,联系描写的相关术语(动静、声色)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解说。

例2(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宋]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解析:从全诗整体来说,术语是“情景交融”,在结合诗句具体解说时还涉及一些术语,如“衬托”“渲染”,也要准确。诗句内容解说和情感效果分析也是重要得分点。

篇3:古诗词的鉴赏题及答题方法

关于古诗词的鉴赏题及答题方法

古诗词鉴赏题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题目又有各自具体的解题方法和答题程式。

一、炼字、炼句型

1、炼字型

【提问方式】①诗词文本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②诗中某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③某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说明理由。④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个字?请赏析。

【分析】答炼字型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看,应放回句中,特别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等来分析。

【答题程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后明确形象,再现景象、情景。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④末尾最好点名:所以这个字用得极为传神。

【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2、炼句型

【提问方式】①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②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③你从这名句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④这句诗现在被赋予什么新的含义?⑤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分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通常要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主题思想。

【答题程式】①指出修辞手法;②分析句子的含义或引申义;③点明“表达……感情”、“抒发了……情趣”、“表达了……志向”或“渲染了……环境”等。

【示例】

清平乐·独宿俘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二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简要赏析“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这两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屋外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渲染了词人所处的恶劣环境;句中的“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的情景拟人化了。(意对即可)

二、分析形象,意境型

1、形象型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有何特点?②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这个形象设计得很巧妙,请简述它巧在何处。④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

【分析】①懂得形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②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③要根据诗词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④熟悉一些诗词形象的基本寓意。

【答题程式】①找到形象并明确其类别,展示形象;②概括形象基本含义、具体特点或结合诗词主旨分析作者写此形象的原因;③揭示作者情感,即形象的意义或者指出该形象的作用、效果。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参考答案:①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③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2、意境型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②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词客情感的物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具体说来: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程式】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不必每个景物都写到),用自己的语言把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摹出来。②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开阔苍凉等,关键要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据情境氛围的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屠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①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②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③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三、情景描述型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②概括作者描绘景物的特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白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分析】①审清题意,把握准题干信息,不能将题意中描述画面理解为字面上的翻译。②要反复阅读,品味语言,读懂诗歌,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③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主题,体味文本中描绘的意境,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细致描绘。

【答题程式】依照题目指定的范围,紧扣诗词句子中描摹的物象,加以描述。

【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给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四、赏析思想情感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③分析诗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作者情感的作用。

【分析】解答时,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答题的词语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寄情山水、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离愁别恨等。

【答题程式】

①这首诗词通过塑造……形象或景物,写出了……情境或氛围。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③组织语句时的常用格式:“诗(词)中(通过)描绘(塑造)了……的景物(形象)。或者通过……对比,诗人抒发(表达、寄寓、歌颂、批评)了……的情感(品质、情操、观点)等。”

【示例】

吴门道中二苜(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

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

一蓑烟雨湿黄昏。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歌通过对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渡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

五、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语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有何效果?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分析】解答时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艺术技巧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运用的好处,再谈谈作者的情感或手法的妙处。此外,常用术语有:①表达方式(往往是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②表现手法——烘托、对比、象征、虚实结合、用典、小中见大、动静结合等;③修辞方法——比喻、夸张、对偶等。

【答题程式】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手法)。②结合诗句具体阐释为什么说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运用该手法的好处、效果或表达出诗人……感情或揭示了……的道理。

【示例】请赏析戎昱《移家别湖上亭》的表现手法。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以乐写哀”的衬托手法。面对春风荡漾的湖面,看着朝夕相处的柳条、藤蔓和黄莺,诗人却要搬离久住的湖上亭,与它们分别。以这些景物衬托了诗人无限的眷恋之情和离别的伤感。

六、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分析】应从诗歌的语言风格或特点来解答。常用术语一般可分为两大类:A从语质上分,有朴素型的,如明白如话、简洁洗练、清新淡雅、平淡自然等;有华丽型的,如辞藻华丽、绚丽秀美等。B从表意上分,有明快型的,如平易明快、悠扬轻快、直率奔放;有含蓄型的,如含蓄凝练,隽永委婉、低回婉转、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当然也要熟悉一些作者的语言特色,如李白的清新俊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平淡自然等。

【答题程式】

①总体评价,即用简明的词语准确点明语言风格。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为什么说是这种语言风格。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理想等。

【示例】请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②“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朴素自然。③诗人用这种清新明快的语言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七、诗句比较辨析型

【提问方式】

有人认为这句诗好,有人认为换成那句诗好,你觉得呢?

【分析】

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作中找到理由,并加以阐述。

【答题程式】①明确诗句涵义。②简洁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赞同,或反对,或褒,或贬,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自圆其说。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雁引愁心去”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

篇4: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试题“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一直是难点,普遍得分也都不高,很多同学都表示有时候真的是无从下笔,下面给大家收集了诗歌鉴赏题各种题型的答题模板,让你不再难以下笔~

修辞手法

1

设问示例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

答题步骤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3

答题范式

1.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描写手法

1

设问示例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2

答题步骤

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2.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3.再作用分析

3

答题范式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抒情方式

1

设问示例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

答题步骤

1.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2.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3.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3

答题范式

1.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思想感情

1

设问示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

答题步骤

1.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2.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3.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3

答题范式

1.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观点品评

1

设问示例

1.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

答题步骤

1.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2.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3.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4.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3

答题范式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比较鉴赏

1

设问示例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

答题步骤

1.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2.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

3.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3

答题范式

1.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意象赏析

1

设问示例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2

答题步骤

1.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2.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3.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

答题范式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意境品味

1

设问示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答题步骤

1.解说相关诗句。

2.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3.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

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字词推敲

1

设问示例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2

答题步骤

1.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3.明确答题方向:

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3

答题范式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诗眼赏析

1

设问示例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2

答题步骤

1.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2.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3.明确答题方向:

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3

答题范式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语言风格

1

设问示例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答题步骤

1.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2.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3.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答题范式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人物形象

1

设问示例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2

答题步骤

1.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2.概括形象的特征。

3.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3

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篇5: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归纳成几种模式,作操作性指导:

(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 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秋云暗几重。

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答题要点:

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示例: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问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诗中二 、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答:①第二联中的“片云”.以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

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

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

篇6: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10081102荦之资料【编】荦之资料【编】10081102

No.1.分析意境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提问方式提问方式】

1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意境描摹)

2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的氛围;○【答题模式3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扩展】

@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囿”;雄浑壮丽,如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囿”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幽清明净,如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沉郁孤愁,如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和谐静谧,如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开阔苍凉,如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高远辽阔,如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幽远宏阔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

――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细腻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繁复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

――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清冷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

:egeg:【问】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杜甫――――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2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答○

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No.2.意象赏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提问方式提问方式】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模式】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答题模式】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eg:鹧鸪天eg:[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如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

【答】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No.3.意境品味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提问方式提问方式】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解说相关诗句;【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十五夜望月egeg: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

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

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No.4.分析诗眼(语言炼字类)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提问方式】【提问方式】1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答题模式答题模式】1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原到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所传达出的意境或感情。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明确答题方向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扩展】

Eg1:【问】第三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Eg1:第三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答】“咽”和“冷”字用的好。

1山中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鸣○、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而显得发出低鸣、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而显、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而显得2“咽”和“冷”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烘托了中幽深孤寂的景象。阴冷;○

:菩萨蛮Eg2Eg2: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①“空”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②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③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No.5.字词推敲(炼字型)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提问方式提问方式】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使至塞上egeg: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和“”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答】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No.6.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1.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提问方式】1.1.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

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2.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3.3.诗的第

○1点明表现手法;○阐释手法在句中是怎样运用的?{【答题模式2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3写出作用(烘托了或表达了...)。

【扩展】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接抒情―

1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1〉抒情手法○

3托物寓理;○4怀古伤今;―○,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5寓情于景;○6以景结情。○

1正衬○2反衬:以动衬静、乐景衬哀情或反衬人物内心活动。,衬托○

;2,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2〉描写手法:3,白描、对比;

4,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5.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

....”;....”

联想〈31.1.联想

想象2.2.想象象征3.3.象征

4.渲染4.渲染抑扬5.5.抑扬对比〈4〉6.6.对比

反问7.反问

以乐写哀8.以乐写哀

以小见大9.以小见大

比兴10.比兴

烘托.衬托11.烘托烘托.

1.记叙2.说明描写抒情5.议论〈5〉表达方式:表达方式:1.1.记叙2.说明5.议论

【补】描写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

{方法}(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答】【答】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Eg1:移家别湖上亭Eg1:

:秋Eg2Eg2: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答】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意万重”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

,,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亲人的深切思念亲人的深切思念,

浓浓的乡思之情。

No.7.抒情方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提问方式提问方式】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端居(李商隐)egeg:。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No.8.关键词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egeg: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问】“折柳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

”的寓意是“惜别怀远”;同意。【答】“折柳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1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与折柳的寓意相符;○

2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No.9.分析情感主旨型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答题模式情感:诗句内容概括+

+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主旨:诗句具体内容主旨:诗句具体内容+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思想感情)【提问方式】(情感)1.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思想感情有何变化?3.诗句蕴含了何种心情?1.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主旨是什么?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主旨)1.1.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主旨是什么?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扩展】

,(1)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

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1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和草菅人命;(2)边塞征战诗:○

2讽刺军中苦乐不均,表对战士的同情;○

3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4征人念远思归、思乡怀亲;○

5憧憬美好生活、向往和平;○6投笔从戎、建功立业;○

7奋勇杀敌、以身许国;○8描写塞外生活艰苦;○

1凭吊古迹古人,感慨身世,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常用手法:用典)○(3)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常用手法:用典)

2追慕古贤,表对古人缅怀之情,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3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怀古伤今,讽刺社会现实;○

4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

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物(5)咏物抒怀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大学网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咏物抒怀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

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咏怀古迹egeg: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补】【提问方式】观点品评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子夜吴歌・秋歌egeg:(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由。【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答】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语言特色(风格与艺术)No.10.No.10.语言特色(风格与

1.此诗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风格、艺术)?【提问方式】【提问方式】1.1.此诗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风格、艺术)?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问】这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①写了什么景?【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②抒发了什么感情?

③分析其表达效果。

【扩展】用来答题的词:

清新自然(淡雅)委婉含蓄1.1.清新自然(淡雅)6.6.委婉含蓄

明白晓畅(明快浅显)笔调婉约2.2.明白晓畅(明快浅显)7.7.笔调婉约

多用口语(明白晓畅)简练生动3.3.多用口语(明白晓畅)8.8.简练生动

朴实无华(平淡自然)雄浑豪放(慷慨悲凉)4.4.朴实无华(平淡自然)9.9.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沉郁顿挫5.5.华美绚丽(辞藻华丽)10.10.沉郁顿挫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1.1.陶渊明:朴素自然8.8.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2.2.白居易:通俗易懂9.9.李白:豪迈飘逸

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3.3.王昌龄:雄健高昂10.10.杜牧:清健俊爽

李商隐:朦胧隐晦王维:诗画一体3.3.李商隐:朦胧隐晦11.11.王维:诗画一体

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4.4.温庭筠:绮丽香艳12.12.高适:悲壮苍凉

李清照:婉约凄切陆游:悲壮爱国5.5.李清照:婉约凄切13.13.陆游:悲壮爱国

辛弃疾:气势雄壮李煜:伤感细腻6.6.辛弃疾:气势雄壮14.14.李煜:伤感细腻

范仲淹:苍凉悲壮苏轼:旷达豪迈7.7.范仲淹:苍凉悲壮15.15.苏轼:旷达豪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eg1eg1: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问】尾句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答】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

1写了暗夜中的风吹着雨,拍打着冰冷的窗户;○

2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惋惜和担忧,以及悲愤,感情浓郁而深厚;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惋惜和担忧,以及悲愤,感情浓郁而深厚感情浓郁而深厚;○

3结句以景结情,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乌衣巷eg2eg2: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答】《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No.11.关键词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eg:eg: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

”的寓意是“惜别怀远”;同意。【答】“折柳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1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与折柳的寓意相符;○

2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No.12.比较评价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两首诗都写到了…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鉴赏)

1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答题思路答题思路】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

2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

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eg1eg1:(6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的【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所表现出来的

4分)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1):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答】:(:(1

1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2):○前一首的“绿荷”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

2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eg2eg2:禾熟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问】两首诗都描写了两首诗都描写了“

【答】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No.12.分析形象型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提问方式】

的主要意象戒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返首诗以什么为诗歌返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戒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

1.什么样的形象。

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m特点。

3.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与蕴涵的哲理。)

】【常见艺术(人物)形象常见艺术(人物)形象】

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我不得开心颜”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我不得开心颜得开心颜”

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表现了他淡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

的形象。如杜甫。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

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诗人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

的性格。表现了他忧国忧民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

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展现的是悠游自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归暝》通过对晚秋时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归暝》通过对晚秋时

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节空山新雨景象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

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怀才怀才不

的形象。陆游与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与辛弃疾的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王维的

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王昌龄的

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献身边塞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

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不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与别后相思的绵绵情8.爱恨情长.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不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时的无限忧伤无限忧伤与别后相思的

的艺术形象。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的艺术形象。

No.13.思路结构术语

照应2.铺垫3.承上启下4.层层深入5.卒章显志6.画龙点睛1.1.照应2.铺垫3.承上启下4.层层深入5.卒章显志6.画龙点睛

举例一则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问】【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反【答】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

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离人的思念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写法,埋怨月埋怨月光无情,以明月“不谙”来称“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愁。光无情,以明月“不谙”来称“人谙”

【问】给你以下五个答案,你选哪个?其他的为什么不选?

了,【答】①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天亮天亮了

我也不曾安睡。(以译代析,没有鉴赏)

,答非所问)②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苦的离恨愁。(南辕北辙南辕北辙,答非所问)

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③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笼而统之,以空对空)

④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的⑤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意象表达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抒发了自己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意象表达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抒发了自己的

离恨苦。(浮在表面,缺乏分析)

【解题失误】

没有读懂题干就盲目答题

不会用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鉴赏的思维流程不太合理不会利用诗作已有的信息缺乏古诗词传统审美意识不会就诗论诗和设身处地

篇7:古诗词鉴赏题之建功报国答题

古诗词鉴赏题之建功报国答题模板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例】

龟 虽 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的开头以神龟虽然长寿,始终还有死的时候;腾蛇纵能驾雾升天,终也得死去变成尘土。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当时虽已五十三岁,但仍如伏在马槽的千里马一样,志向还在奔驰千里。这里的“志在千里”实在可圈可点。此诗为曹操破乌桓大捷后所作,暗示曹操志不在乌桓,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观当时形势,公元2,曹操平定乌桓而归,整个北方和中原大致略定,余下来的就只有南方的刘表、刘备,和江东的孙权。故此,曹操“志在千里”可见其统一天下的野心。而事实上,翌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操确曾挥大军南下,图一举收复刘备、孙权。可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实乃曹操之所料不及。姑且勿论曹操其后能否平定千里,其雄霸千里的欲望和野心,由这首诗中真可以略窥一二。

【例】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2.保家卫国的决心

【例】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3.报国无门的悲伤

【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 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 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例】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作于闲居带湖时。语浅意深,今昔对比,将一首小词写得曲折多变,娓娓动人,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感受。上片写少年时乐观单纯,登楼玩赏,为文造情,无愁寻愁。下片“而今”力折,写历尽沧桑后情郁于中,有志难伸,对“愁”体验透了,但深沉之痛却在结处用“吞咽式”抒情,以淡语出之,极耐寻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例】

示 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例】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本词借周瑜在赤壁之战建立大功的往事以抒发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的怀抱。词中描写战地的雄奇景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风格豪放。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兵车行

杜甫

(全诗略)

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很突出。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例】

涉 江

屈原

(全诗略)

通过对诗人被流放江南的历程和感触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楚国统治集团黑暗贪婪的愤恨和对故国无限热爱眷恋的深情,反映出诗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篇8: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式(高三必修)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式(高三必修)

(一)形象意境类

写的什么(内容)是什么?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①: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提问变式②: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描摹诗歌图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意境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剖析作者思想(要答具体)。

【题例】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6分)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1.形象

【命题三形式】①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③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理解三要点】①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②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③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展示诗歌的形象;

步骤二:概括形象具体特点;

步骤三:揭示作者情感,即形象的意义。

【解题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①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③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2.意境

【命题三形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理解三要点】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三步骤】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解题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居秋瞑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①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②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③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四)  分析语言类

【命题三形式】哪个词语是诗眼,为什么?诗中哪个词语是关键词,为什么?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前两问应该确立以语言赏析为核心的答题意识,因为优秀的诗词作品,其诗词语言常常是经诗人精心锤炼的,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1、炼字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关键词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你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3、语言艺术手法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三)思想内容类

【命题三形式】①请分析或评价诗歌(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②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③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理解三要点】①评价思想内容,首先要明确构成诗歌内容的五个要素:写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深刻意义、塑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主题、流露了什么情感和思想倾向。②在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③不要“拔高”或“套用”,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三步骤】

指出诗歌塑造的形象  说明作者表达的情感

诗歌孕含的思想意义。

在具体作答时,往往可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解题示例】下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描绘了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气袭人的景象,②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其中“遥隔楚云端”“孤帆天际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迷津欲有问”一句借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表达技巧类

【命题三形式】①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③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理解三要点】①明确表达技巧包括的三要素: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②明确三要素的具体内容,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屋言志;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衬哀),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对比,白描,虚实结合,用典等;

修辞方法--比兴、比喻、拟人、 夸张、 双关、用典、对偶等。③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所采用的方法。

【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步骤三:运用该手法的好处,或此手法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综合类

【命题形式】①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②某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③某联对前后诗句起了什么作用?

【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该词在诗中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步骤二:该词对突出主旨起了什么作用。

步骤三: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②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③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三)。

第二种:怎么写的(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达到了何种表达效果?

提问变式①: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提问变式②: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模式:①指出用了什么技巧。②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答案往往用到下列词语--直接抒情(爱憎、褒贬);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烘云托月;象征;联想,想像;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等等。

【题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东郊   (唐)韦应物

吏舍①局终年,出郊②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③。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注释:①吏舍,官署。②郊,郊外。③还复去,徘徊。

试题:②“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两句,是如何描写这里的迷人春景的?(3分)

答案:②“微雨”和“春鸠”,一见一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迷人的春景(具体谈角度)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表现的情感)

第四种: “为什么”(好、不好),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06年福建卷: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照应试题)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是什么”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对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注意古诗鉴赏的答题策略

1、  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要不顾题目随意发挥,造成答非所问的后果。

2、  先用规范、准确的术语回答,再结合诗句作具体的分析,不要只答概念不作分析,空洞无物。

3、  对比较宽泛的问题,如“写一段鉴赏文字”,“你更喜欢哪一首”等,应该力求从语言、形象、技巧、主旨、风格等方面去评价,提供多角度的答案。

答题训练 1、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2、  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步骤一,指出表达技巧)。②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骤三,指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例1:全国高考卷(一)12题

竹石牡牛并引(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牡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案:

(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4、 年高考湖北卷14 题第2问。

《暮春沪水送别》 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 《暮春沪水送别》是怎样融情入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 、“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入景的艺术特色。

5、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答案要素:

选出+释义+表意+效果(艺术、结构)

6、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7、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8、表达技巧题及解答

(06北京卷)《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 答案】 :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提示:关键要答出“白描”这个术语。

篇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

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类题型特别要注意审题。首先揣摩命题意图,区分鉴赏要求。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路结构。题干要求从什么角度鉴赏,这一点首先必须了然于心。一般说来,修辞手法着眼于诗歌小处(某个词句)设题,表现手法着眼诗歌大处(上下联甚至全诗)设题,思路结构着眼于整体设题。答题时术语必须准确,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解说内容,分析情感或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手法类: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直接就某一诗句提出具体的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求作分析。变体——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背景知识】

要准确答题,必须掌握以下常见术语: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等,主要指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其中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答题模式】

准确术语+诗句内容+情感效果

篇10: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

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

抒情诗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常见抒情主人公形象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揭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贯,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贯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箱、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常见的思想感情

欢快、愉悦、激动、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忧愁、寂寞、伤感、惆怅、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热爱自然、沉郁、悲慨、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消极、积极、朴实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 对统治者的愤怒、面对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怀才不遇的愁苦、寄情山水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语言的特色

质朴、淡雅、自然、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准确、生动、形象、沉郁顿挫、清新明快、平淡有趣、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自然宏丽、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含蓄隽永、朴实无华、淡雅含蓄、通俗生动、低回婉转、清而不淡,秀而不媚、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炼、平淡无奇、质朴清新、词藻华丽、明白通畅、沉郁顿挫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四大考查热点答题

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解题的方法

高考古诗词试题讲解

诗歌鉴赏中的鉴赏技巧

高考古诗鉴赏应试指南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精选10篇)】相关文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维指导2023-12-01

忧国伤时的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2023-02-14

高考诗歌赏析答题技巧2023-10-28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2023-02-03

高三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2023-09-11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2022-11-16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2022-09-04

如何秒杀诗词鉴赏题2022-05-12

古诗鉴赏形象考查答题方法和技巧2023-05-19

诗歌鉴赏技巧2024-01-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