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短诗赏析(推荐12篇)由网友“cnhy”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顾城短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顾城的短诗赏析
顾城的三首短诗赏析
《杨树》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你在等海水吗》
你在等海水吗
海水和沙子
你知道最后碎了的不是海水
你在等消息吗
这消息
像一只鸟要飞起来
[赏析]
顾城八岁的时候,某天饭后,家人带他出门散步。他注意到路旁高高的杨树,以及树干上枝桠折断后留下的疤痕。于是,他写下了《杨树》这首诗。对诗人而言,这是一个早慧的征兆。
《杨树》很短,从诗的形式来看,似乎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这首诗以丰富的联想,把“臂膀”和杨树失去的枝干联系起来。第一人称“我”使读者仿佛身在其中,感觉自己就是那棵在晚风中摇曳的杨树。它的身影让人感到有些孤寂,但又透出一股子倔强。更使人惊讶的是“眼睛”这个意象的使用。树木长出“眼睛”,完全有悖于我们平时的经验。顾城的巧笔使杨树“睁开了一只眼睛”,读者也同时睁开了另一只眼睛,看见了诗人笔下充满生机与灵性的自然界。
在《远和近》中,“看”是串起一切的主线。文中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这里省略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省略了人物的状态,只留下了最简约的东西——看。
与此同时,“我”也在看,但“我”的看却被复杂化了。前一节中的“看”仅仅是一种动作,这一节中的“看”则涉及了心灵视角。诗人通过这种“看”发现了人与人心灵间的距离。
《你在等海水吗》这首诗是由一个问句开始的。“你在等海水吗”——这种仿佛在与读者聊天的口吻,不仅让人感到亲近,也使人觉得好奇。它向我们询问的不是什么确切的人和事,也不是要获得信息。它的重心在于“等”。而“等海水”,是一个多么抽象的、不真实的动作——这也正是这一开头的魅力所在,它既让人感到迷惑,又让人迫切地想要读下去。
随后,诗人用“海水和沙子”把问句推进一步,以便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全景。一幅关于大海的景致:海水和沙滩。紧接着,诗人又以一种仿佛在下判断的语气说“你知道碎了的不是海水”。这一句的肯定语调与第一句的疑问语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诗的第二节起始于“你在等消息吗”。从“海水”到“消息”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消息”使第一节中的“海水”得到了呼应。
最后,诗的结尾很轻盈:“这消息,像一只鸟要飞起来。”巧妙的比喻使我们联想到一只海鸟,在海的映衬下,这只“鸟”显得渺小、孤单,但又有一种使人感到轻快的自由。这也许正是诗人当时的情绪与状态。
篇2:顾城的短诗鉴赏
你在等海水吗
海水和沙子
你知道最后碎了的不是海水
你在等消息吗
这消息
像一只鸟要飞起来
[赏析]
顾城八岁的时候,某天饭后,家人带他出门散步。他注意到路旁高高的杨树,以及树干上枝桠折断后留下的疤痕。于是,他写下了《杨树》这首诗。对诗人而言,这是一个早慧的征兆。
《杨树》很短,从诗的形式来看,似乎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这首诗以丰富的联想,把“臂膀”和杨树失去的枝干联系起来。第一人称“我”使读者仿佛身在其中,感觉自己就是那棵在晚风中摇曳的杨树。它的身影让人感到有些孤寂,但又透出一股子倔强。更使人惊讶的是“眼睛”这个意象的使用。树木长出“眼睛”,完全有悖于我们平时的经验。顾城的巧笔使杨树“睁开了一只眼睛”,读者也同时睁开了另一只眼睛,看见了诗人笔下充满生机与灵性的自然界。
在《远和近》中,“看”是串起一切的主线。文中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这里省略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省略了人物的状态,只留下了最简约的东西——看。
与此同时,“我”也在看,但“我”的看却被复杂化了。前一节中的“看”仅仅是一种动作,这一节中的“看”则涉及了心灵视角。诗人通过这种“看”发现了人与人心灵间的距离。
《你在等海水吗》这首诗是由一个问句开始的。“你在等海水吗”——这种仿佛在与读者聊天的口吻,不仅让人感到亲近,也使人觉得好奇。它向我们询问的不是什么确切的人和事,也不是要获得信息。它的重心在于“等”。而“等海水”,是一个多么抽象的`、不真实的动作——这也正是这一开头的魅力所在,它既让人感到迷惑,又让人迫切地想要读下去。
随后,诗人用“海水和沙子”把问句推进一步,以便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全景。一幅关于大海的景致:海水和沙滩。紧接着,诗人又以一种仿佛在下判断的语气说“你知道碎了的不是海水”。这一句的肯定语调与第一句的疑问语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诗的第二节起始于“你在等消息吗”。从“海水”到“消息”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消息”使第一节中的“海水”得到了呼应。
最后,诗的结尾很轻盈:“这消息,像一只鸟要飞起来。”巧妙的比喻使我们联想到一只海鸟,在海的映衬下,这只“鸟”显得渺小、孤单,但又有一种使人感到轻快的自由。这也许正是诗人当时的情绪与状态。
篇3:顾城最美的短诗
顾城最美的九首短诗
顾城最美的九首短诗,你都读过吗?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1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2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3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4
在夕光里
在夕光里,
你把嘴紧紧抿起:
“只有一刻钟了”
就是说 现在上演悲剧。
“要相隔十年 百年!”
“相距千里 万里!”
忽然你顽皮地一笑,
暴露了真实的年纪。
“话忘了一句。”
“嗯 肯定忘了一句。”
我们始终没有想出
太阳却已悄悄安息。
5
别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6
奠
我把你的誓言
把爱
刻在蜡烛上
看它怎样
被泪水淹没
被心火烧完
看那最后一念
怎样灭绝
怎样被风吹散
7
诗情
一片朦胧的夕光
衬着暗绿的楼影
你从雾雨中显现
带着浴后的红晕
多少语言和往事
都在微笑中消溶
我们走进了夜海
去打捞遗失的繁星
8
土地是弯曲的
我看不见你
我只能远远看见
你心上的蓝天
蓝吗?真蓝
那蓝色就是语言
我想使世界感到愉快
微笑却凝固在嘴边
还是给我一朵云吧
擦去晴朗的.时间
我的眼泪需要泪水
我的太阳需要安眠
9
田埂
路是这样窄么?
只是一脉田埂。
拥攘而沉默的苜蓿,
禁止并肩而行。
如果你跟我走,
就会数我的脚印;
如果我跟你走,
就会看你的背影。
篇4:顾城最美的短诗
顾城最美的10首短诗
远 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一 代 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雨 行
云 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小 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摄
阳光
在天上一闪
又被乌云埋掩
暴雨冲洗着
我灵魂的底片
奠
我把你的誓言
把爱
刻在蜡烛上
看它怎样
被泪水淹没
被心火烧完
看那最后一念
怎样灭绝
怎样被风吹散
安 慰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红太阳
诗 情
一片朦胧的夕光
衬着暗绿的`楼影
你从雾雨中显现
带着浴后的红晕
多少语言和往事
都在微笑中消溶
我们走进了夜海
去打捞遗失的繁星
悟
树胶般
缓缓流下的泪
粘和了心的碎片
使我们相恋的
是共同的痛苦
而不是狂欢
田 埂
路是这样窄么?
只是一脉田埂。
拥攘而沉默的苜蓿,
禁止并肩而行。
如果你跟我走,
就会数我的脚印;
如果我跟你走,
就会看你的背影。
篇5:顾城的奇妙短诗《远和近》
顾城的奇妙短诗《远和近》
顾城的奇妙短诗《远和近》不仅思维空间广阔,同时在抒情状态下无息的渗透的玄哲情思更是让人不得不称奇叫好。
其诗的开头以一个“你”字开头独成一行,形成箭弦待发的感觉。但之后的感情却缓缓而进,在一种无声无息的静态描述中,瞬间将读者带进了想象的高山旷野。——即有山林星月,又有云霞静水,可以说思维的空间在一个“看”字上,达到了囊括一切的高度。但是诗的言语平静而忧郁,给读者也带来了同样的感受效果。因而使读者的想象始终无法摆脱“你”、“我”、“云”这三者的形成的.视野,即而形成了某种视野的封杀。同时,也为引出下面的诗句,提供了顺水推舟的思维趋势。
诗中的“我”和“云”作为“你”的顾盼,即可以说是种“实”与“虚”的选择,可谓精神与物质的抉择。那“你”究竟是热恋了“我”,还是狂恋了“云”?“我”的思考已开始发热,甚至都开始嫉妒了。嫉妒形成的结果便 是:“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语言仍旧是那么地平淡,甚至都让人觉得“我”的忧郁已在长期的“你”对“云”的狂恋中变得淡然,就连那嫉妒的心也已悄悄消失,留下的只有无数的空对缥缈世界的孤寂。于是“我”和“你”之间的距离在无声无息中拉大,梦想与现实在无声无息中拉大,精神与物质在无声无息中拉大。而在这里,顾城很残忍地再次将读者的视野封杀在“你”、“我”、“云”三者之间。即而形成了强烈的玄哲思辨,又无情地将读者的想象在一种莫大的寂寞的孤独的想张开想象的翅膀却又无力展翅的痛苦的视野之中。而这一切读者只能依靠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慢慢扩大视野,扩大其理解的空间。这也许可以作为别人所说的顾城的诗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一个理由。
篇6:顾城《预兆》赏析
预兆
顾城
一个小学生
穿着短裤
在沙堆上爬
暗绿色*的
帆布皮带里
别着杨树枝
当作尾巴
他一会是狐狸
眯起眼睛,狡猾
一会又学狼
可惜正在换牙
我看着他
不知是该笑
还是该怕
一九八O年八月
一切都难以预料。
母亲诞生婴儿,众人无不祝福。但谁知道,这个婴儿将来会成为什么人呢?这无人去发问,但问题本来就存在。
如果这是杞人忧天,顾城就是杞人。
他对小学生在河滩上 “画游戏”的疑惧心理就是一种忧天意识。就一般而言,这大可不必,孩子就是孩子,游戏就是游戏,何必求之太深呢?这不无道理。
问题的'另一面是,现代世界的变化,已使人对一切产生了不相信的心理,“怀疑”已越来越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存在。由对社会的疑惧、由对自然的恐惧,由对现代科学发展的担心,直至怀疑人类自身,已是不可掩盖的事实。顾城的“忧天”意识也就根源于此。作为一个诗人,这也就是一种特别的敏感和难得的气质。
在生活中,不盲从不盲信是对的。但狐疑是有害的,仍需就事论事。在这种意义上,诗是另一码事。它虽然与生活有关,但又毕竟不是生活。但作为一种抽象的概括和理性*的结晶,它又具有常人难以体会的精微。这首诗的意义也就体现在这方面。
篇7:顾城《石舫》赏析
石舫
顾城
这是一只船
永远不能航行
它那岩石的船身
决定了这种命运
它也不会沉没
因为从不航行
世上一切船只
都没这么平稳
也许因为平稳
便有很长寿命
也许因为长寿
便有很大名声
盛名引来了游人
高兴地把它坐乘
不是要渡向彼岸
目的是船本身
一九八O年
石舫,大概是中国的“特产”,北京、南京、苏州等地都可见到。当然,这种“石舫”已成“古董”,在今天,除了观赏,别无用处。至于在过去,发挥过什么作用,也未见历史记载。这首诗只是诗人观赏石舫时的即兴之作。
诗的第一节写石舫虽具船形,却“永远不能航行”。船是要与水打交道的,而石舫则因为是岩石做成的',就决定了它不能下水,不能航行的“命运”。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它呢?
诗的第二节,诗人抓住石舫不能航行就不会沉没的特点,指出“世上一切船只/都没这么平稳”。诗人笔下,忽然充满了讽喻:是“世上一切船只”不如石舫呢,还是石舫不如一切船只?既然叫做船,它只要不动就是平稳,每一块石头都平稳,何必使石头造成“船形”才算平稳呢?这种平稳,实际是害怕与风浪相拚搏的懦夫所欢迎的平稳。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清zheng府屈膝于列强的侵凌,甘心割地赔款,以求苟安,虽有海军,形同虚设。所有的石舫大都是在失败的形势下造成的。北京颐和园及其石舫,就是为了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庆而挪用海军军费造成的。石舫所象征的“平稳”实际是对清zheng府fu败无能的反讽。
诗的第三节便从“平稳”引伸开去。石舫的“平稳”自然会有很长的“寿命”,“寿命”一长,代代相传,名声便很大,成为古迹,供人观赏。不担风险,乐得一游。在过去,石舫作为普渡众生到达彼岸的象征,可能尚可净化某些人的心灵,但在今天,封闭已久的祖国,敞开了大门,石舫所象征的“平稳”已无人欣赏了,尽管“盛名引来了游人/高兴地把它坐乘”,然而“不是要渡向彼岸/目的是船本身。”这一画龙点睛之笔,点明石舫作为古迹只有审美和审丑意义,而无实践意义。
诗是半格律诗,深入浅出,似与“崛起”的一代没啥关联。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大多是因果句,流转如弹丸,呈现步步进展、上下叩击的节奏感,可读性*较强。
篇8:《顾城诗》赏析
《顾城诗二首》赏析
顾 城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选自《黑眼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一代人》、《远和近》作者顾城(1956—1993),北京人。70年代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集》等,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一代人》一诗既是这一代人的自我阐释,又是这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黑暗要扼杀一个人明亮的眼睛,但黑暗的扼杀却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造了它的对立物;黑色的眼睛;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正是这坚毅的寻找,才使他们看到掩盖在生活表象之下的、使人难以接受的本质。《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篇9:《小巷》赏析 顾城
被历史抛入黑暗中的一代青年,一旦站在陽光下,自然会有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这种迷惘,这种失落感,在北岛的诗中表现为“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迷途》),在舒婷的诗中表现为“隔着永恒的距离/他们怅然相望”(《船》),在梁小斌的诗中表现为“我的钥匙丢了”(《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顾城没有叹息,也没有去寻找钥匙,而是拿起钥匙寻找自己的房间,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然而抒情主人公是坚定的,那个“我”在顽强地敲着,边走边敲。
诗人只选择了几个简单意象:“小巷”、“钥匙”、“墙”,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画面中那个敲墙的主人公,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不,也包括中年、老年。这个世界上的许许多多人不是终生都在寻找吗?
篇10:顾城《不是再见》赏析
顾城
我们告别了两年
告别的结果
总是相见
今夜,你真要走了
真的走了,不是再见
还需要什么?
手凉凉的,没有手绢
是信么?信?
在那个纸迭的世界里
有一座我们的花园
我们曾在花园游玩
在干净的台阶上画着图案
我们和图案一起跳舞
跳着,忘记了天是黑的
巨大的火星正在缓缓旋转
现在,还是让火焰读完吧
它明亮地微笑着
多么温暖
我多想你再看我一下
然而没有,烟在飘散
你走吧,爱还没有烧完
路还可以看见
走吧,越走越远
当一切在虫鸣中消失
你就会看见黎明的栅栏
请打开那栅栏的门扇
静静地站着,站着
像花朵那样安眠
你将在静寞中得到太陽
得到太陽,这就是我的祝愿
一九八一年十月
顾城和北岛、舒婷一起登上诗坛,他以孩子气的纯真引起读者的.注视。这一首是写爱情的破裂的,仍然带着孩子气的纯真。
先是写下决心分手,然而又分不开,终于决心要分开了,所以诗的题目叫做《不是再见》,真的要走了。一开始就进入了某种恋人之间常有的意志与情感的矛盾、反复的境界,理性*意识和潜意识不能统一的境界。
写得最精彩的是一起烧信。他把这叫做“让火焰读完吧。”这本是很悲惨的,然而在顾城的笔下,悲惨的分手都显得很美。如果用浪漫主义的方法来写,用激化情感的方法,用上天入地的想象来写,也未尝不可,但那样就太陈旧了。顾城却写得很平静,完全是真的,显出孩子气的纯真,让现在的分手在“明亮地微笑”中 “温暖”地进行,是明显带着孩子气的童话式的幻想,因此,最后的祝福也是纯净的,具有孩子气的特点。
全诗的感觉都在孩子气的单纯心灵范围之内,因而显得不但统一,而且单纯,好象两个分手的恋人的心都是透明的。
篇11:顾城《别》赏析
顾城《别》赏析
别
顾城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一九七九年六月
赏析: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诗多以城市生活为题材,但他仍然深恋他少年时代放猪的河岸,希望自己诗中最终出现的是一片牧场。
该诗发表在1980年的《星星》诗刊第三期上,是一首抒情*色*彩较浓重的爱情诗。诗中主要抒写了“我”在与恋人分别时,在“她”挥手的瞬间,难以言传的失落感。
诗歌开头两句描写的是“别”的情景,构筑了“别”的.形象。随即诗人便捕捉住这一瞬间的感觉。抒写由此而生发的联想和幻觉,展现了分别时,“我”以目中的彷徨和迷惘。同时,也从侧面暗示了“我”与“她”之间的深沉的恋情。分手是无因的,离别是无由的,然而这无因无由的分别终归还是有因由。这便是命运。就象自然界的水中飘荡的落花,花朵沾染的露珠一样,是自然而自然的。诗境至此,便脱出纷繁复杂的尘世,进入了一个静谧、透明、单纯、和美的天国中去了,达到了生命与自然、灵魂和本体高度和谐的境界,迷惘变得明朗,感伤变得平静,失落变得无谓。“别”是命运的安排,是自然的注定。然而这心平气和的自语给人留下的还是有些个无可奈何的隐痛和哀怨,更进一步增加了“我”的迷惘、彷徨与伤感。心有大感而无言,也无须言。压抑便会有幻觉,感伤总想有超脱,这便是“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在心花中纷飞”。而彩蝶只不过是往日的恋情与未来憧憬在潜意识中的象征而已,对失去的旧情的深切依恋和对未来飘渺无望的希冀便是这“彩蝶纷飞”的真切内涵。诗文至此,嘎然而止,而心中的离愁别绪却萦绕往返,撞荡回流。
本诗作者以其独特而敏锐的心理感受,借助蒙太奇手法组合,抒写了“别”时瞬间捕捉到的丰沛感觉,造成意象的撞击和迅速转换,激发人们用丰富想象来填补大幅度跳跃而留下的空白,从而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的结构匀称、节奏明快,情思的流动,语言的清新纯净,则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诗风。
篇12:顾城《石壁》赏析
顾城《石壁》赏析
石 壁
顾城
两块高大的石壁,
在倾斜中步步进逼。
是多么灼热的仇恨,
烧弯了铁黑的躯体。
树根的轫带紧紧绷住,
岩石的肌肉高高耸起,
可怕的角力就要爆发,
只要露水再落下一滴。
这一滴却在压缩中突然凝结
时间变成了固体。
于是这古老的仇恨便得以保存
引起了我今天一点惊异。
1979年5月于重庆北碚一线天
《石壁》是写“一线天”之类的`自然景象,但不同于传统的山水诗。没有情景交融的意境,只有整体的变形、力的冲突和整幅画面的运动感,从中可以看到西方立体未来派诗的影响,但又完全是个性化的。透过矗立于眼前几乎要相撞的两块人格化的高大“石壁”,分明看到了诗人那躁动不安、热情奔突的灵魂,和对现实世界中某些不和谐关系的深切感触。
西方有“诗如画”之说,《石壁》这种画面却是最出色的画家也难以画出的,它是从诗人独特的内视角来看外世界,因此,画面构图带有强列的主观色彩,每根线条都是一道灼热的情感流。与其说这首诗是在写“石壁”,不如说是顾城心灵世界的折光。
★ 顾城经典诗歌赏析
★ 繁星 短诗摘抄
★ 简历 顾城 赏析
【顾城短诗赏析(推荐12篇)】相关文章:
诗人顾城《远和近》赏析2023-06-09
顾城诗歌赏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2023-03-11
《大林寺桃花》古诗绝句赏析2024-01-20
冰心诗(七年级教案设计)2022-11-06
《海子的诗》读后感作文2023-07-11
从叙事学看杜甫诗歌的诗史特色2022-08-23
短诗五首教案2023-07-03
顾城《远和近》鉴赏2023-09-26
夜宿山寺原文及翻译赏析2022-07-30
《今之教者》文言文赏析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