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语文高考试题

时间:2022-12-14 07:40:41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1965年语文高考试题(锦集9篇)由网友“白天蓝云小焖饭”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965年语文高考试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965年语文高考试题

篇1:1965年语文高考试题

1965年语文高考试题

(以100分为满分)

作文题(下面两题,任选一题):

(一)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二)谈革命与学习

注意事项:

1.内容必须切题,要联系思想,联系实际,避免空洞议论。

2.段落、标点、字迹要清楚,不要写自造的简化字。

3.不要用诗歌的形式写。

(以100分为满分)

把下面两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语:

(一)道光二十一年,英人将扰佛山镇,取道泥城,经箫冈、三元里,里民愤起,号召各乡义勇,枪械云集,四面邀截,英兵窘迫不能出,死者二百余人,毙其渠帅伯麦。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重围。时,奋臂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至数万人。是役也,英人为之丧胆。(本题40分)

(二)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隙,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石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若以斧斤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注壑〔hè〕涧中,皆填淤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本题60分)

1965年试题答案

(以100分为满分)

评分原则

1.评阅作文试卷应该贯彻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在政治思想内容正确的前提下,看语言表达能力。

2.评分原则:

(1)思想内容好,文字也好的,列为上等(可给80-100分)。

(2)思想内容一般,文字好或一般的;思想内容好,文字稍差的;均列为中等(可给60-79分)。

(3)思想内容贫乏,文字又不好的列为下等(可给60分以下分数)。

(4)立场观点反动的作文,不论文字好坏,均不给分。并应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另作处理。

(5)作文中有错别字或用错标点符号,作为文字表达能力的一个方面来考虑,不另扣分。

(6)作文不切题或离题太远的,经评分小组研究后,酌情给分。

3.以上评分标准概括不了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评分标准

1.只要切合原文,直译或意译都可以。

2.译文正确,切合原文语气,文字通顺,给满分。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扣分(不倒扣分数):

(1)文字不够通顺,斟酌情况扣2-5分。

(2)未译或译错,每句扣2-3分。(每一读算一句)

(3)从字面看来没有译错,但实际含意没有译出来,每句扣1-2分。

(4)译错一个词(字),斟酌其影响句意的大小扣1-3分。

4.有些词句同现代语相近的,不译不算错。

5.有些词句可以有多种解释;如果译文与参考答案不同,只要意思能讲通,不算错误。

参考答案

(一)(清)道光二十一年,英国人想要骚扰佛山镇,取道泥城,路过箫冈、三元里,三元里的人民愤激而起,号召各乡义勇,拿起武器集合起来,从四面八方阻挡截击,英军陷于困境不能逃脱,死亡了200多人,英军头目伯麦也被击毙。英军首领义律急忙派兵赶来援救,又被重重围住。当时,奋起(投入战争)的有103乡,没有武器的.也集聚起来了,人数达数万之多。这次战役,使英国人落魂丧胆。

(二)没有经过开垦的山,土质坚硬,山石牢固,草和树木(长得很)茂密,腐烂的叶子积累几年约有二三寸厚;每逢下雨的时候,(雨水)从树上流到腐烂叶子里,(又)从腐烂叶子里流到土石上,经过石缝,一滴滴地成了泉水;水流下很缓慢,并且水流下时而泥土和石子不跟着它下来。水流得缓慢,所以流到低田里不会成灾,(即使)半个月不下雨,高田里还能受到水的浸润灌溉。如果用斧头砍光了山上的树木,用锄犁疏松了山上的泥土,一场雨还没有下完,沙石(就会)跟着下来,冲积到山沟中,山沟都塞满了沙石,不能积水,水都流到洼田里才停下来,等到洼田里水干了,山田里的水也没有来源了:这就是开了不长庄稼的荒地而损害了长庄稼的良田。

篇2: -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有8套,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分省自主命制5套。其中,山东高考采用全国Ⅰ卷。8套试卷均保持了较高质量,体现了合理难度。

20高考语文命题牢牢扣住“新时代”和“新一代”的历史内涵与特点,以培养和选拔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为目标,追求试题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在总结并继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在进一步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新探索,更好地彰显和发挥语文科在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都考了啥?有哪些特点?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综评来了!

1

立德树人

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立足于时代特征,着力于把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团结奋进、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命题。试题鲜明地体现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明确传达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增强考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新时代建设伟业,在接力奋斗中追梦、圆梦。

1.1 融会新思想,增强“四个自信”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文化积淀,同时融会新思想,将“四个自信”贯穿其中,并着力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

如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既选取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科技、民生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成就作为材料,又选取“”“2035”这两个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作为材料,充分发挥作文题的积极导向功能。通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这样饱含启迪、指明方向的引导语,启发考生强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集体认同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引导考生从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自身与同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使考生更切实地感受到“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1.2 讲好改革故事,定位历史坐标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2018年高考语文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1.3 唤起青春理想,奋起追梦圆梦

201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于前后,是名副其实的“世纪宝宝”。2018年高考语文从这个特殊机缘切入,精心选材设题,直接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接力奋斗、与祖国一起追梦圆梦的人生理想。

如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直接面向考生发声,直接点明他们的独特身份,直接揭示他们与国家、时代之间的紧密关系,直接激发他们的青春梦想与奋斗豪情,引导考生深刻思考他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共同际遇与机缘,把追梦、圆梦的时代主潮落到实处。

2

育才成人

聚焦关键能力,深化内容改革,助推素质教育

2018年高考语文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目标,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聚焦关键能力,围绕学科主干内容,创新试题设计,强化素养导向,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不同水平的考生充分展现才华的空间。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改革思路:提高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关注信息处理、倡导主动学习,融入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语言、文学、文化的必备知识,育才成人,助推素质教育。

2.1 创设真实情境,突出语文实践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考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一是将具体的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置于特定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启事与书信的命题设计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这种自然语境的设计,在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融会贯通。

如全国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小说《赵一曼女士》,试题扣住“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来设题,创设历史具体情境,让考生关注文本中现实对历史的追问、历史的现场叙事、史料的还原,体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在感动与思考中自然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识。

二是体现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普遍性能力要求的考查,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凸显语文特点。文学类文本,引导考生针对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论述类文本,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论证结构和手法的基础上,洞悉立论背后的动机与目的,最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判断。实用类文本,需要准确解读材料,筛选整合信息,还要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社会价值和影响”,如全国卷多个文本材料相互呼应,附以一组题的设计,循序渐进,各有侧重,对实用文本的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进行全面考查,也赋予“实用”以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新内涵。

三是试题面对当代生活,体现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料选择突出时代性和问题性,引领考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世界发展的前沿问题。

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了3则新闻报道,要求考生分析3则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及其原因,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社会。

2.2 提升思维品质,促进独立思考

2018年高考语文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行了全面测查,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是深化对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考查。

二是聚焦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重视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方式呈现美,考查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2.3 关注信息处理,强化探究意识

2018高考语文面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对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能力的考查,从文本呈现方式、试题设问等方面,有效考查了考生面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时选取恰当策略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一是注重对考生在整合加工、辨析推断信息方面的策略考查。论述类文本主要关注文本的核心概念、关键语句、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考生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加工,进而分析、推断,形成独立见解;实用类文本关注文本的信息内容、信息间的关联、信息背后的立场等,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快速浏览,根据试题内容定位信息、筛选信息,然后进一步整合加工。

二是重视对考生信息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通过对考生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的深入考查,进一步强化了对考生探究意识的要求。

2.4 引导自主学习,凸显创新导向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鼓励考生主动思考,试图激发考生的想象力、学习能力与创新兴趣,以此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

一是创新内容与题型,激发学习兴趣,防止刷题、宿构。

全国I卷、全国III卷的第21题用图文转写的方式来进行考核,需要读懂构图,分析关键词与思考路径间的整体关系,从“解答题目”转向了“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是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3

以文化人

彰显文化优势,突出引领功能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将“以文化人”列为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文化道德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以古今优秀作品为载体,在落实“以文化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这方面匠心独具,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

3.1 萃取思想精华,以优秀的文化传统浸润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润泽后世,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化人之本。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精心选材,萃取精华,通过历史人物的群体垂范、古代思想的现代映射、传统美德的当代传承,在考查语文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考生的精神浸润。

优秀历史人物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前贤先哲的垂范是感召后世的重要方式。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3套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分别节选东汉王涣、魏晋鲁芝、北宋范纯礼3位历史人物的传记,集中赞美他们清忠履正、沉毅刚正、宽厚为政等高尚品质,同时也显示了陈宠知人善任、任峻勇于为政、羊祜谦逊推让等美德。3套试卷立足考查范围,回应教材内容,或实或虚,或正面或侧面,为考生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古代优秀人物群像图,考生在答题时犹如对话前贤先哲,其熏陶感化可想而知。

古代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构和创新当代思想、文化的精神之源。

全国I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材料从两个层面探讨从“诸子学”到“新子学”的发展,强调“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引导考生认识到传统思想的当代映射及其重要价值,寄意深远。另外,儒学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体部分,也是当代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资源。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除从正面考查《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学经典的名句外,全国I卷的“名篇名句默写”还在相邻两题的题干之中将“李蟠的儒学素养”和“周瑜的儒将装束”巧妙组合,儒生、儒将一文一武,交相辉映,充分显示了儒学对中国传统士人的深刻影响。

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系。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除大量利用优秀历史人物的崇高美德来感染、引导考生之外,还特别加强了对师德师风的推崇与宣传。

全国I卷在“名篇名句默写”直接考查《论语•为政》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韩愈《师说》中的相关内容。3套试卷或详或略,或显或隐,多方面涉及师德师道,春风化雨,引导考生尊师重教。

3.2 博采古今名篇,以精彩的文学作品感召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给人艺术享受的同时,能够陶冶情操、涵养正气、升华人生境界。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3套试卷通过博采古今名篇,将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在完成审美能力考查目标的同时,实现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

全国3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精心选取李贺《野歌》、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和王建《精卫词》。陆游的诗使考生在艺术审美中体验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李贺的诗可以给正处于青春期的考生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人生启迪,王建的词引发考生对“愚公移山”故事及内涵的联想,可谓言外有意,韵外有旨。

全国3套试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材料分别节选自老舍的《有声电影》、阿成的《赵一曼女士》以及刘慈欣的《微纪元》。《有声电影》引导考生对公共意识的深入思考,《赵一曼女士》更好地激发了考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微纪元》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给人以强烈震撼。

3.3 精心选材设题,以优雅的语言文字引导人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凝聚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认同、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意义重大。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精选语料,巧妙设题,引导考生在正确、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深刻理解祖国文化精神的厚重博大,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全国3套卷的“语言文字运用”在考查考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使考生在答题时直接感受、领会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与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赖以存续的精神符码,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影响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在语料的选取上,着意选择了蕴意丰富、涵义相近的词汇,一方面强化对考生正确、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促使考生深入思考近似词汇背后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例如,全国Ⅰ卷、Ⅱ卷、Ⅲ卷均有成语辨识内容,要求考生不仅正确把握“名噪一时”与“名垂青史”、“照猫画虎”与“按图索骥”、“随波逐流”与“随遇而安”等成语的不同意义,而且要对成语背后包含的文化内涵、情感色彩甚至道德倾向细细品味。考生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本身魅力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领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深度和精神特质。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高考试题,并找准它们与语文考查的契合点,优选考核内容,优化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命题坚持问题导向,释放明确信息,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素质教育鲜明导向,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服务高校科学选才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篇3: -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20高考今天正式拉开帷幕,全国共有940万考生走进考场。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年高考改革全面推进,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达到27个。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共有9套,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

2017年的高考语文命题秉承立德树人“一堂课”、考试改革“一面旗”、社会时代“一扇窗”、为国选才“一把尺”的功能指向,紧密围绕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在“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三个关键问题上下足了功夫,增强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科学规划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并重的命题构念,既放眼时代主潮,又贴近民生现实与考生实际,全方位体现我国社会的新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语文科在培养和选拔“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优秀人才方面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凸显了语文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所独具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势功能。

篇4: -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1.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将对“立德树人”的考查贯穿全卷始终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考生在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立德树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如全国I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让考生在写作中体味“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独好”。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

作文命题春风化雨,引导考生领会命题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如全国II卷作文题“中华名句用用看”选取了6个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包含自强奋发、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敢于正视、勇于担当等丰富内涵。北京卷作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以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为情境,要求考生通过拍照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夏兴的辉煌成就,小切口,大开掘,暗合“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有利于发挥想象,也激发了考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聚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全面彰显文化自信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在选材上侧重于历代思想精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突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导考生融通古今,以时代精神继承并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个人、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

试题材料选取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名篇默写中,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曹操《观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刘禹锡《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呈现出了自我超越、自省好学、乐观进取、推己及人、洁身自好、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文言文阅读中,浙江卷引用《论语》中孔子与子贡、颜渊的两段对话,引导考生品评古人平等善诱、好学勤勉、谦虚恭顺的良好品质;山东卷谢贞聪敏好学、孝敬父母、忠诚正直;江苏卷汪中专心学术、正直友善、笃于亲情;上海卷李大亮宽厚仁爱、智勇双全、忠于职守;天津卷王充恭顺仁爱、好学深思、廉洁清高;全国I卷谢弘微热爱知识、清廉正直、笃于亲情,全国II卷赵憙忠于职守、耿直磊落、忠于国家、勤政爱民,全国III卷许将为官有方、护国有节、勤政爱民,他们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楷模,在当下也是立德树人的榜样。

在试题材料主题规划方面着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照进现实。如全国II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青花瓷兴起”即为一例。郑和下西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而青花瓷崛起正是大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全球文明交融的硕果。在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展望中,引导考生了解古代的丝绸之路及其重大意义,进而对党中央“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再如天津卷《中国人的时间制度》,考查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特点,涉及传统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全国卷中的语言运用试题,有意识选取中国书法、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国诗词大会”等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带领考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活力依然,根源在于其思想精髓总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到今天还能与我们当下的时代精神息息相通,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完全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所激发出的时代精神的结晶。全国II卷作文将鲁迅、毛泽东与历代贤哲并列,即意在引导考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关注,从古代的优秀文化一直延伸到近现代,一直延伸到当下,鼓励考生以时代精神继承并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与奋进者。

为了全面彰显文化自信,体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体现时代精神,体现高考的功能与价值,2017高考语文特意设计了古代科举与当代高考相呼应的试题。如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借以强调中国选拔人才历来德行为先的传统,试题要求考生赏析诗中“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表露出诗人对考生“如春蚕食叶而不断成长”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福。考试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不论是封建时期的科举制度,还是当前实施的高考制度,都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

展现高考改革成果,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为充分展现提出的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改革成果,2017年高考语文全力加强内涵建设,主要通过均匀分布考点、合理搭配难度、加大区分度、防止宿构套作等方式,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为了适应高校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选拔需求,更加科学地规划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并重的命题构念,加强对信息筛选、逻辑推断、审美鉴赏等诸项能力的重点考查,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实现高考评价体系在“必备知识”基础上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覆盖。

可以预期,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将会对语文教育与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构建均衡而合理的能力结构和素养体系,引领语文学科建设的方向,凸显母语教育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

篇5:1962年高考语文试题

1962年高考语文试题

(以100分为满分)

作文题:

1.说不怕鬼

2.雨后(任择一题)

注意事项:

1.要分段、标点。

2.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3.不要用诗歌的形式写。

(以100分为满分)

五、

1.把下边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在原文上标点,不必另抄题),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占总分15%,翻译占总分70%)。

2.解释上边这段文言文里加点的词(占总分15%)。

1962年试题答案

作文评分标准说明:

1.以100分为满分。

2.评阅试卷时,应全面考虑思想内容和语文表达能力。

3.对思想内容的考察,应根据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要作不恰当的.要求。如果个别试卷立场观点有错误,思想感情不健康,应酌情扣分。(但不要把文字表达上的问题看作是立场观点的问题。)

4.对语文表达能力的评定,要求必须严格。如果文字方面毛病很多,即使思想内容尚有可取之处,也不宜多给分。

5.作文内容必须切题。如有不切题的,应酌情扣分。离题太远的,不能给予及格分数。

6.评阅试卷前,必须认真讨论评分标准,并抽取若干试卷进行比较研究,定出标准卷。在评卷过程中,应根据标准卷随时比较研究。复查工作应认真进行。

作文评分标准:

第一类 80-100分

内容充实、具体,条理清楚,段落分明,结构完整,语言简练、生动。

第二类 60-79分

内容充实、具体,有条理,段落分明,语言通顺,病句较少。

第三类 50-59分

内容不够充实、具体,尚有条理,语言基本通顺,有些病句。

第四类 40-49分

内容空洞,条理 较差,语言欠通顺,病句较多。

第五类 39分以下

内容空洞,没有条理,语言不通顺,病句甚多。

标点、字迹、卷面等方面的扣分办法:

1.标点有错误的,酌扣1-5分。

2.错别字按其错误的程度和性质,酌扣1-10分。

3.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酌扣1-5分。

(以上三项扣分总和不得超过15分。)

一、1.戚 2.哗 3.骛 4.绌 5.厉 6.鉴 7.蹈

二、1.“扑”改为“仆”,“催”改为“摧”。

2.“尽”改为“禁”。

3.“捍”改为“悍”。

4.“喻”改为“渝”。

5.“浮”改为“肤”。

6.“兰”改为“蓝”。

三、1.“况且”改为“何况”。

2.“对”改为“在”。

3.“宁可”改为“与其”。

4.“所以”改为“就”或“那就”。

5.“毕竟”改为“究竟”或“到底”。

6.“尽管”改为“不管”或“不论”。

7.“发展”改为“促进”或“加强”。

8.“反而”改为“因此”“因而”或“所以”。

四、我们认为,美国的这些侵略行动应该被制止,亚洲的和平应该得到保证,亚洲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应该得到尊重,亚洲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由应该得到保障,对亚洲各国内政的干涉应该(停止),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事基地应该(撤除),驻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队应该(撤退),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应该(防止),一切经济封锁和限制应该(取消)。

五、1 标点符号和译文: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

有个女人白天在水边洗衣服,把两个小孩放在沙滩上①。忽然有一只老虎从山上奔下来,这个女人就慌慌张张地跳进水中躲避,那两个小孩子可还是自由自在地在沙滩上玩着。老虎盯着这两个小孩看了好半天,到后来甚至用头去碰这两个小孩,以为也许可以叫他们害怕起来②。可是这两个小孩傻里傻气地简直不感到惊讶,终于老虎也只好走了。想来老虎吃人是要先向人摆威风的,但是对于根本不害怕的人来说,这威风就没法摆了吧?

①这一句也可以译成:“有个女人白天把两个小孩放在沙滩上,自己在水边洗衣服。”

②这一句也可以译成:“以为也许可以叫他们当中的一个害怕起来。”

2.词语解释:

之(沉水避之):它,指老虎。

卒:终于,最后。

意,料想。

之(不惧之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

篇6:1961年高考语文试题

1961年高考语文试题

(以100分为满分)

作文题:

1.我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以后

2.一位革命前辈的事迹鼓舞了我(任择一题)

注意事项:

1.要分段、标点。

2.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3.不要用诗歌的形式写。

(以100分为满分)

把下面两段文言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1.江湖间唯畏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间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50分)

〔注〕巳时:上午九十点钟。

2.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短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短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50分)

注意事项:

1.译文要标点,原文不必加标点。

2.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1961年试题答案

作文评分标准说明:

1.以100分为满分。

2.评阅试卷时,应以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政治和艺术的统一为原则,全面考虑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考虑思想内容应以六条标准及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

4.评阅试卷前,必须认真讨论评分标准,经过反复比较研究,定出各类标准卷。在评卷过程中,仍需比较研究,并且要进行认真的复查。

作文评分标准:

第一类 80-100分

1.思想正确,切题,材料典型,中心思想明确。

2.语言简练、生动,段落分明,条理清楚,结构谨严。

第二类 70-79分

1.思想正确,切题,材料具体,中心思想明确。

2.语言通顺,病句较少,段落分明,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第三类 60-69分

1.思想基本正确,切题,有一定材料,有中心思想。

2.语言基本通顺,有些病句,条理尚清楚。

第四类 50-59分

1.思想不够正确,离题较远,材料不够具体。

2.语言欠通顺,病句较多,条理不够清楚。

第五类 49分以下

1.思想有错误,离题甚远,材料很少。

2.病句甚多。

第六类 通篇思想有严重错误的不给分。

标点、字迹、卷面等方面的扣分办法:

标点有错误的,酌扣1-5分。

错别字按其错误的程度和性质,酌扣1-5分。

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酌扣1-5分。(以上三项扣分总和不得超过10分。)

翻译评分标准:

第一类 80-100分

译文切合原文意思,能表达出原文的语气,文字通顺。

第二类 70-79分

译文基本上切合原文意思,基本上能表达出原文的语气,文字通顺。

第三类 60-69分

译文基本上切合原文意思,有个别句子与原文意思有出入,文字基本上通顺。

第四类 50-59分

译文有些句子与原文意思有出入,文字欠通顺。

第五类 49分以下

译文与原文意思有较大的出入,文字不通顺。

标点、字迹、卷面三方面的扣分办法:

标点有错误的,酌扣1-5分。

错别字按其错误的程度和性质,酌扣1-5分。

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酌扣1-5分。

(以上三项扣分总和不得超过10分。)

参考译文

1.在江湖上旅行就是怕大风。冬天,风是逐渐刮起来的.,行船的时候可以做准备;只是夏天,一转眼风就刮起来了,往往遭到灾难。曾经听说在江湖上做买卖的人有一种办法,可以避免这种灾害。一般夏天起风的现象,在午后发生。想行船的人,一交五更就要起来,看见月亮星星光明洁净,四面一直到天边,一点云雾都没有,就可以出发;到了上午九十点钟就停船。这样,再不会碰到大风了。

在江湖上旅行就是怕大风。冬天起风慢,行船时可作准备;只是在夏天,一转眼风就起来了,往往遭到灾难。听说在水上做买卖的人,有一种避风险的经验。夏天起风,一般在午后。要行船的人,五更头就起来,看看月亮星星光明洁净,四面一直看到天边,一点云雾都没有,就可以开船;在中午以前得停船。这样,再不会遇上大风了。

2.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晓得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接触实际才知道真相,经过实践才知道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获得真正知识的呢?翻看五岳的地图,就以为了解山了,实际还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就以为懂得海了,实际还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山珍海味的食谱,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还不如厨师尝一口。

注:参考译文每段有两个。第一个字句上扣得较紧,力求准确、严密。第二个或增减文字,或变换句法、词汇,但仍切合原意。这里一并提出来供参考,意在说明评阅考生的译文,主要要求切合原意,文字可以适当灵活,不必过于苛求。

篇7:高考语文试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篇8:高考语文试题

绝密ê启用前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第Ⅱ卷共5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得分

评卷人

四、(23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特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

(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间 作 四 首 (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锦城虽云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

4.

得分

评卷人

五、(22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答: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篇9:高考语文试题

正确识记现代汉语

1,(2000年全国高考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拖沓/娇生贯养/伶俐/倜傥不羁

b.造次/索然寡味/迁徙/惨绝人圜

c.描摹/幅员辽阔/惶恐/法网恢恢

d.窥测/慷慨激昂/装祯/提要钩玄

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接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_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___.

a.聚集/品位/赞扬

b.云集/品位/赞叹

c.云集/品味/赞叹

d.聚集/品味/赞扬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2,(2001年全国高考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璀璨(càn) 憧(chōng)憬 饮鸩(zhèn)止渴

b.凝(níng)固 分泌(bì) 孜(zī)孜不倦

c. 蹊(qī)跷 省(xǐng)悟 穷形尽相(xiàng)

d.端倪(ní) 宝藏(zàng) 未雨绸缪(móu)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戳穿 力挽狂澜 暖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位发言人 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 ,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 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3,(2002年全国高考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盐碱 箴言 呼喊 减员增效 感激涕零

b.阐述 弹药 禅让 肆无忌惮 殚精竭虑

c.束缚 薄荷 簿册 赤膊上阵 博大精深

d.滇池 嗔怒 缜密 精卫填海 谨小慎微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过错(过失,错误) 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 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道义(道德,正义)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 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工会(职工团体) 适逢其会(恰巧碰上了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 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

d.张望(向远处看) 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 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4,(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

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第二章 正确使用标点和句子

1,(2000年全国高考试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 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2,(2001年全国高考试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 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02年全国高考试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c.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d.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4,(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第三章 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

1,(2000年全国高考试卷)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 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通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巴金,原名李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灭亡》《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d高尔基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散文等.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两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2,(2001年全国高考试卷)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样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以下两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薯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革是).

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3,(2002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答:

4,(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短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2000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 ”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 ”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13.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与相同,(3)与(4)与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1.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3.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4.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5.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6.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1,2,4 b.1,5,6 c.2,3,5 d.3,4,6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2,(2001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b,遣使约降于燕. 故内惑于郑袖.

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15.以下句于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已方同仇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3,(2002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军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①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①既出塞,出东道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①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1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 ③ ④ b.① ⑤ ⑥ c.② ③ ⑥ d.② ④ 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4,(2003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祖佗,矩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蕃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 ”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帝大征四方寄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礼品,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伯父让之所鞠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咸私哂其矫饰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

a.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闻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常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唐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影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二,现代文阅读

1,(2000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17.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

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18.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

a.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b.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d.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1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的钠原子可以把光速降低为17米/秒

b.在高温中的铷原子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用光缆更加有效

d.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具有非线性效应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

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

2,(2001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路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筒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三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咸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免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命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7.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坛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18.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钢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19.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钢奔马的造型

2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3,(2002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沙 尘 暴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哥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7,下列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的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8,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9,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样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4,(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乡土情结 柯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清王朝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

19.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不超过28个字)

答:

20.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 请概括说明

答:

21.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喜容笑脸……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恨的兰花,逐浪的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了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若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于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读来发人深省,回味悠长

作文训练

1,(2000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 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分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2,(2001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誊“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船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3,(2002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他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 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 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4,(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从化学高考命题看中学教学走向 论文

高考语文试题评价与建议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指导

高三语文备课组计划

高考语文试题研究高考语文命题预测及复习策略 高考复习(高三)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语文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1965年语文高考试题
《1965年语文高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1965年语文高考试题(锦集9篇)】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的教学工作总结2022-08-12

高三语文个人教学计划2022-05-15

高三语文教学的计划2023-04-14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2023-03-26

高三年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3-11-01

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2023-03-06

广北上语文高考满分作文2023-07-12

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2022-12-07

高三个人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4-04-06

高三语文的教学工作总结2023-12-0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