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时间:2023-09-01 08:02:11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通用9篇)由网友“天使beba”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供大家参考。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篇1: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18、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9、学习了隋唐史后,几位同学做主题演讲,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 C.分裂奔向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20、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终完成于(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二、非选择题(21题26分;22题7分;23题27分;共60分)

21、读图学史(26分)

(1)看图一回答:

写出隋朝大运河的四段河道名称:(4分)

① ②

③ ④

填出图中的地点名称:(4分)

A B

C D

(2)观察图二、图三两幅图,写出其名称和用途。

图二:名称: (1分)

用途: (1分)

图三:名称: (1分)

用途: (1分)

(3)看图四回答:

图四建筑的名称: (1分)

它修建的朝代: (1分)

它的设计者: (1分)

它的历史地位: (2分)

它的特 点: (3分)

(4)请辨认右边几种古代货币并回答问题。

图五:是 朝的铜钱(1分),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1分)

图六:是 (填国家名称)的铜钱(1分)

它与 朝铜钱相仿。(1分)

图七:是 (填朝代名称)的纸币(1分),产生于当时的 地区。(1分)

22、以下是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然后回答问题。(7分)

请回答:

(1)这两首诗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3分)

(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7分)

材料一 贞观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殿。张玄素谏日:“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甚于炀帝远矣。”“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日:“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于是罢役。

――依据《贞观政要》等辑录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这位皇帝是谁?(2分)

(2) 根据材料,归纳这位皇帝罢 修乾元殿的原因。(4分)

(3)这位 皇帝还有哪些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4分)

材料二 唐朝初年,唐太宗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材料二涉及我国古代哪项制度?(1分)

(2)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唐太宗为这项政策作出了什么贡献?(2分)

(3)材料所涉及到的制度在当时有什么积极影响?(4分)

材料三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这一变化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篇2: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3: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项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1.在唐朝赴日本的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A.鉴真   B.玄奘  C.戒贤  D.阿倍仲麻吕

2.下列古代政治清明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开元盛世 ②贞观之治③开皇之治④文景之治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3.“合同为一家”描写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A、突厥  B、吐蕃  C、回纥  D、南诏

4.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中两项发明于隋唐时期的是

A、造纸术、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火药

C、活字印刷术、罗盘针   D、火药、指南针

5.唐朝对外交往中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是

①玄奘  ②晁衡 ③鉴真  ④空海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唐朝时既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唐朝灭亡后,相继统治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统称“五代”

B、北宋建立后,统一全国

C、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

D、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先灭掉了辽后又灭掉了北宋

8.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

A. 唐朝中后期  B.北宋   C.南宋  D. 唐朝后期

9.下列我国古代著名的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文明世界的大商港是: ( )

①明州  ②扬州  ③杭州  ④泉州  ⑤广州

A.①③④   B.④⑤   C. ①②③   D. ③⑤、

10.中国的瓷都指的是:( )

A哥窑   B.汝窑    C.邢窑    D.景德镇

11、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苗族  B.回族  C.傣族  D.彝族

12、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A、废行省、设三司B、设立殿阁大学士C、废丞相D、设厂卫机关

13、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意义是()

A、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了对台湾的行使主权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4、假如要考订中草药曼陀罗花的麻醉效用,应查阅的古代医书是( )

A、《千金方》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5、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的是(   )

A、封建国家分裂,大融合    B、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C、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D、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16、军机处创设于(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17、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东南亚一带

C、印度洋一带      D、非洲南端

18、下列是明代从南美洲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

A、马铃薯  B、花生  C、向日葵   D、玉米

19、下列有关《尼布楚条约》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条约的签订双方是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

C、条约规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D、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0、下列小说中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的长篇小说是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二.改错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处错误)

21.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的。

22.《马可?波罗行纪》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3、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4、清朝中期,戚继光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25、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三、辨析题(6分)

26、一位日本留学生来到唐玄宗统治前期的长安,观赏了大画家张择端的大作《清明上河图》,他甚为赞叹;后来到洛阳,又看到大量民工正在开凿大运河,一片繁忙景象。

上述说法有两处错误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四、材料解析题(共24分,每题1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4月27日电,位于山西平遥文庙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日前举办“中   国科举史展览”。展览分为科举的由来和沿革、院试、乡试、会试与殿试等部分。还展示了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用的各种夹带等。展览真实反映了科举考试取士制度的产生、发展、消亡过程,展示这一制度下读书人考秀才、中举人、成进士乃至有幸摘取鼎甲桂冠的艰辛。

材料二:宋代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止舞弊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有:“锁院”制度。即在主考官、副考官等人选确定后,立即将他们锁于贡院之中,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避免出现考官向亲朋好友泄露试题的现象。此外,还有“弥封”制度。即在考生考试结束后,由专人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部分用纸糊起来,再交给考官评判。直到最后统计成绩时,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则即为作弊。

请回答:

①科举制度分别在哪个时期产生与废除?(4分)

②摘取“鼎甲桂冠”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谓,是什么?(2分)

③有了科举考试,就有了考试舞弊,谈谈你对考试舞弊看法,并就如何杜绝此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这些货币用同色织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①这些货币当时的名称是什么?(2分)

②这些货币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什么地区?(2分)

③这些货币的出现有何重要的意义?(3分)

④从材料中你知道早期的货币是如何防伪的吗?(3分)今天伪币盛行,你有什么好的措施来防止伪钞吗?(4分)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29题14分,第30题6分,共20分)

29、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回答有关祖国统一的问题:

①列举中国古代史上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至少四个,2分)

②连线题:我国的台湾与澳门都曾经遭受到外敌的侵占。请你正确连线:(2分)

台湾    葡萄牙

澳门     荷兰

③清朝初年收复台湾,为祖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2分)请你用所学知识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列举一个史实, 2分)

④在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导下,我国分别于哪一年恢复行使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2分)

30、某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以“维护国家统一”为主题的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如下,请你抢答(10分)

(1)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帝王是谁?(2分)

(2)明清时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设置了哪些机构?(4分)

(3)明清时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进行了许多重大斗争,试举出其中的三例。(4分)

篇4: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对中国古代哪一工程的评价?

A 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2、“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3.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③令玄奘西游天竺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

A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B筒车灌溉

C携贡品来长安的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 D活字排版

6、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7.“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8. 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 蒙古族 D.党项族

9.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A. 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10、人们常说“读史使人聪明”,宋神宗则评价一本史书:“有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此书也因此得名。这本史书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1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 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13、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

A.安史之乱 B.澶州之战 C.郾城大战 D.雅克萨之战

14、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①戚继光 ② 郑成功

③渥巴锡 ④岳飞 ⑤文天祥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⑤

15、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A.秦朝中央与地方机构 B.明朝锦衣卫印 C.军机处 D.广州十三行

篇5:初一政治下册期末试卷

二、明辨是非题(请在题后的括号中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21、集体是由个人组成,没有个人的努力就没有集体的发展,因此个人高于集体。( )

22、法律的作用只有在制裁违法犯罪时才能体现。 ( )

23、我国各民族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 )

24、民族关系和睦,政治关系就会稳定,经济就会获得发展。 ( )

25、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弘扬传统美德可以规范人们的一切不文明行为。 ( )

三、问答题(三个小题,共26分)

26、“先集体后个人,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为集体添光彩?(8分)

27、“正能量”在就是网络热词,热度一直不减,延续到。还当选了国内词,由于这个词汇体现了民众呼唤公平、正义、温暖的诉求。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不仅如此,许多人还积极投入到传递正能量的行列中。

以上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8分)

28、目前大量可以代替手帕使用的一次性生活用纸已经充斥着整个市场,全方位走近了人们的生活。中小学生已习惯使用一次性面巾纸。我国每人每年消耗的纸和纸制品折算成木材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生产这些纸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目前,西方国家正从我国大量进口手帕。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每次从裤袋里掏出手帕时,总会这样说:“30年来,我只用手帕,从不用纸巾。” 一些中小学生对此现象不以为然,认为现在用手帕“老土”了,使用面巾纸方便、气派,更能彰显生活品位。你认为呢?说说理由。(10分)

四、活动探究题(共24分)

29、某校在中考临近时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并且划定了一个分数线,规定凡成绩低于这个分数线的学生都将被劝退,不能参加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后,学生王琳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她爸爸提议,跟学校打官司,替女儿争回考试的权利。她妈妈反驳道:“是你女儿不争气,怪谁?”

(1)请你判断:学校因王琳成绩不好就予以劝退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5分)

(2)说说看法:你赞同王琳妈妈的说法吗?为什么?(5分)

(3)出谋划策:王琳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诉讼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鉴于这种情况,请你给王琳爸爸支招。(8分)

(4)思考探究:你认为学校应该怎样为未成年人铺就成长的阶梯?(6分)

篇6: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1、覆盖面广,重点强调基础

试题考点覆盖了初中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及(如地形图、分布图等),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及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

有些题目体现了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选择题10题和综合题中的几道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3、设置新情境,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是本次考试关注的焦点,如11题、20题,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成绩27.55,最高分80,及格率0.273 。从成绩来看试卷难易比较适中,95%题比较容易,5%的题较难。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统计数据因为没有对试卷的各小题进行分析,只是对全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进行统计,以及自己在批卷时的感受进行分析,究其原因: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选择题中1、9、15、19题学生记忆不扎实错误较多,10题选择答案五花八门,没有考虑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点,填空题显然对地理事物位置、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基础知识重视不够,错误太多。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如30题学生不能根据图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事物的轮廓、位置判断问题,从而导致作答不够准确。可以看出2/3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地图和地图册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问。

3、思路不明,条理不清,答题不知从何下手,虽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点较少。如29题简述美国五大湖区乳畜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实正确答案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但学生抓不住主次,将有用的没用的全写到了卷子上,也给批卷带来了麻烦。

4、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如第28、2930题等;

三、反思与改进

1、备教材,对别是七年级的复习课,教师要对初中地理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备资料、试题,复习过程中我个人觉得要讲、练结合,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准备资料,同时对资料中经常出现的重点知识也要重点讲解。备学生,对七年级现阶段要分析每一位学生。

2、对学生要求严格。记忆性知识点要背、要记、要写,课堂笔记要记,最好在书上记。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严谨审题。如加强试卷的审题;用几节课专门训练。

3、紧紧结合地图加强地理事物名称的识记,重点是世界地理的几个区域,几个国家的地理事物的记忆。

4、要在掌握各区域地理位置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气候等地理特征,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5、加强练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篇7: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所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3月28日,是x藏百万农奴解放56周年纪念日。当天,x藏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x藏当年解放的方式是

A.区域自治 B.武力攻克 C.和平解放 D.一国两制

2.“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该宣传标语最早出现于

A.“大跃进” B.改革开放 C.“一五”计划 D.““””时期

3.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B.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实现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有这样一个段子:“①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山去,到敌人的后方去;②40年代,到辽沈去,到天津去,到长江对岸去;③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④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对段子“解读”中正确的是

选项 段子 解读

A ① 抗战时期,延安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

B ② 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C ③ 1953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D ④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5.1966年6月,毛泽东在《有所思》中写道:“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指红卫兵)走旌旗。”诗中“一阵风雷”喻指

A.大跃进 B.抗美援朝 C.人民公社化 D.“”

6.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8.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1978年以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计划经济 B.农村包围城市 C.阶级斗争为纲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胡鞍钢教授在《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一文中,对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作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全面创新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创新”是

A.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B.进行改革的“第二次革命”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1.建国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 B.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

12.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8周年。对“特别”的理解正 确的是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14.以下学习主题归类不当的是

A.澳门回归庆~“一国两制”首次成功实践 B.“魔稻”袁隆平~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太空《东方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D.戈壁蘑菇云~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

15.最初确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16.漫画“梅开三度”,是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的形象表达。这体现了我国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

C.受美国孤立政策困扰 D.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7.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史实中,叙述不准确的是

A.1971年,中国成功重返联合国 B.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建国初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8.《汉谟拉比法典》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20.属于“海洋文明”和“山地文明”的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21.马拉松平原上,雅典人获胜后,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完漫长的路程,刚一进城就高 呼“雅典得救了!”说完倒地而死。这个故事出现于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罗马帝国扩张

22.促进文明传播与发展的是:①亚历山大东征②马可•波罗来华③ 丝绸之路开辟④玄奘西游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今年是20,按照《圣经》传说,他至今就有岁了。”“他”是

A.释迦牟尼 B.基督耶稣 C.真主安拉 D.玉皇大帝

25.《荷马史诗》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是

A.阿拉伯帝国民间故事集 B.古希腊的著名悲剧代表作品

C.研究法国城市兴起的史料 D.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6分,第27题9分,计15分)

26.我国近现代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请完成下列表格,填写正确内容:(计6分)

时期 内容(经营管理模式) 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 ① 关注民生,但未落实。

建国初期 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② 制度,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三大改造时期 ③ 土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 人民公社化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⑤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启示 ⑥

①(1分): ②(1分): ③(1分):

④(1分): ⑤(1分): ⑥(1分):

27.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政治局在3月24日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易区改革开放方案。2015年是“走出去战略”实施的重要之年,国务院在5月21日提出,加快推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计9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习近平

材料二:在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材料三: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984年1月26日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什么?(2分)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重大创举是什么?(2分)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初期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

⑷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2分)

三、问答题:(本题计10分)

28.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跌宕起伏,抒写春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⑴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联合实践”是什么?(1分)

⑵取得近代史上“同仇敌忾”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指什么?(1分)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⑶两党之间的重大“摩擦冲突”主要发生于什么历史时期?(1分)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⑷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民族之殇】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⑸“台湾问题”的历史缘由是什么?(1分)

⑹“台独分裂”的本质立场是什么?(1分)

【光明前途】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⑺我国现行政府对 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⑻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国共两党历史与前景的认识。(2分)

篇8: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所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B D D C D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C A A A B B D C A D C B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6分,第27题9分,计15分)

26.(计6分)

①平均地权(或民生主义)(1分)。

②封建土地(或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1分)。

③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合作社”、“合作化”、“集体化”、“社会主义改造”)(1分)。

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分)。

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⑥启示:①政策的制定要注意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要符合国情,切入实际;③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④不能急于求成,简单粗暴等等。(说明: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或言之成理亦可,1分)。

27.(计9分)

⑴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事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分)。

⑵创举: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分)。

⑶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

⑷认识: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分)。

三、问答题:(本题10分)

28.(计10分)

⑴北伐战争(1分)。

⑵抗日战争(1分)。

⑶时期:十年内战时期和三年解放战争时期(1分)。

⑷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1分)。

⑸缘由: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垮台并败逃台湾。10月1日,新中国诞生。至此后,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1分)。

⑹立场:破坏和平统一(1分)。

⑺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每点1分,共2分)。

⑻认识: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统一是大势所趋(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

篇9:新初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新初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

1.隋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作用 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的边防

2.某班学生课余排演历史剧《唐太宗》,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某年大旱,唐太宗宣布免除赋税,并赈济灾民

B.某位学 子因考中进士而做了大官

C.某位地方官员因为铺张浪费而被罢免

D.魏征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

3.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 )

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B.增加了平民参政议政的机会

C.丰富了我国考试制度的内容 D.促进了文化教育和诗歌的发展

4.历史上将中国文化带入日本,将天竺佛教、历史、风土人情带入中国的分别是( )

A.鉴真、玄奘 B.玄奘、鉴真

C.鉴真、晁衡 D.玄奘、晁衡

5.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到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及普及(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6.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望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创作风格是( )

A.语言凝重,沉 雄浑厚 B.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C.清新自然,真实感人 D.刚劲朴实,爽朗粗犷

7.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 )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B.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郡县制的推行 B.科举制度的实行

C.三省六部制的施行 D.行省制度的建立

9.“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其中在元朝时出现的一个新民族是( )

A.满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10.宋朝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并正式定为中秋节。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表达了对胞弟的无限思念。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苏轼 D.关汉卿

11.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珅,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军机处( )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12.“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

A.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B.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统一了女真各部

13.“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先生的这首诗称赞的是(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郑成功 D.郑和

14.清朝时期,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__、**共同管理x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15.“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郭沫若)其中“夫子是指()

A.孔子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16.历史老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时,在黑板上精心设计出下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根据比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范围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每次约2.7万人 最多一次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17艘 4艘(一说3艘)

①时间早 ②次数多 ③规模小 ④人数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事件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八股取士

18.1793年清乾隆帝复信英王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了( )

A.统治者自诩为天朝上国的闭关心态

B.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C.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无意义

D.乾隆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

19.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

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唐朝和明朝 D.秦朝和明朝

20.下列相关内容搭配不当的是( )

A.祖冲之—圆周率

B.造纸术发明—西汉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

D.宋江—《水浒传》

二、非选择题:

21.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明远播四

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7分):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材料反映了他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2分)

【人才选拔】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1分 )

【技术创新】

(3)材料中画面精美,选自哪一经卷?此经卷在当时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2分)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青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4)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2分)

22.请结合图片及表格信息回答相关问题(共9分):

图一 蔡伦改进某技术 图二 毕昇的发明 图三 宋代的发明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

400年 401年—

1000年 1001年—

1500年 明清时期 19世纪

中国占比 50% 62% 71% 58% 30%以下 0.4%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1) 请结合图片信息写出我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名称。(3分)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2) 我国明朝时期哪一伟大的远航应用了图三的发明?我国四大发明 中,哪一项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2分)

(3) 上述图片中的哪两项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传播和发展?(2分)

(4) 从表格来看,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迅速下降。试述其原因。(1分)

2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共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 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瞻曝杂记》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

(2) 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 材料中提到宋代出现了“纸钞”,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中“人民日常生活方面”,城市“娱乐”生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分)

(3)宋朝时期哪种文学体裁达到了极盛?代表人物 有哪些?(至少写出两人)(3分)

(4)材料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宋朝政府采取了 哪些措施来促进

海外贸易的发展?(2分)

初一政治下册期末试卷

初一下册英语期末试卷

初一下册期末试卷

初一下册期末考试作文

七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范本

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初一下册期中考试作文初一作文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怎么写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通用9篇)】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作文2023-01-21

初一上期数学期末考试卷2022-10-19

2022历史教师年度工作计划2024-01-22

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24-03-27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卷2022-05-06

初一作文分析2023-04-10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2023-01-03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2022-08-12

七年级下册历史的教学计划2022-10-10

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