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和热》教学方案设计

时间:2022-05-12 08:34:32 学校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物理《电和热》教学方案设计(精选20篇)由网友“一口一个糯米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中物理《电和热》教学方案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初中物理《电和热》教学方案设计

篇1:初中物理电和热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电和热教案设计

第四节 电和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

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通过对电能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谁还记得这是电流的什么效应?

[生]这叫电流的热效应.

[师]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

[生]我摸过,没感觉到热.

[生]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

[师]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

[生]相同.

[师]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二、进行新课

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吗?

[生]为什么是等量的煤油,不等量行吗?

[师]完全可以用水来代替煤油,只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些才能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值.原因同学们在后续课程中将会找到答案.谁能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只有等量的煤油,才能通过它们的温度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变量法.

[师]同学们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生]两个瓶中温度不同.

[生]浸泡着镍铬合金丝的瓶中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高.

(引导学生分析)

[生]煤油温度高,说明煤油中的金属丝产生的热量多.即电阻大的金属丝产生热量较多.

[师]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把金属丝做成螺旋状,直的不行吗?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演示.

[演示]电热切割(可让1~2位同学演示)

如图,电阻丝和铜丝各一段,在木架上串联后接入电压为4~6 V的蓄电池组上.同时将相同的泡沫塑料板与电阻丝和铜丝接触(过一会).

[生]和电阻丝接触的塑料泡沫板被烧熔切开,和铜丝接触的没有切开.

[生]这说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

[生]就是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师]大家都同意后一个同学归纳的结论吗?

(同学们开始议论.教师提醒大家:他是不是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从实验考虑)

[生]电阻丝和铜丝在同一个串联电路中,它们工作的时间相同.

[生]应该说,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生]也可以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

[师]电阻所以发热,是因为…

[生]消耗了电能.

[师]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说明:

[生]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耗电的功率越大.

[师]电阻和功率具体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写出电功率的表达式P=IU.利用欧姆定律I= .将二式中U消去,可以得到

P=I2R.

[生]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板书)

[师]从上面表达式中,同学们能不能进一步了解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流和功率的关系?

[生]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师]同学们表达得非常好.请大家看书中“!”.在说到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成反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条件:关系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不变.

[投影]

例题:某导体的电阻是2 Ω,通过2 A的电流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学生板演)

解:由题知:R=2 Ω I=2 A

P=I2R=(2 A)2×2 Ω=8 W

导体将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8 W.

同学们在演算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计算的时候,要将电流的单位“A”一起平方,不能写成P=I2R=22 A×2 Ω=8 W,安培和欧姆相乘,不能得到瓦特.

[师]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利用公式推导得出了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本节开始时的问题?

[生]导线和用电器(电炉或电饭锅或电灯)中通过的电流相同,但是导线的电阻较小,而那些电器的电阻较大,所以,那些电器发热,而导线几乎感觉不到热.

[师]生活中有些电热我们要利用,有些电热我们是要防止的.

2.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师]关于电热的利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比如…

[生]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电炉…

[师]同学们举出的都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都是常见的电热器.

出示电炉(可用投影仪投影放大)

[师]电热器的主要部分是发热体.同学们观察电炉由什么组成?

[生]主要是炉丝即电阻丝.

[生]还必须有炉盘,电炉盘是绝缘材料做成的.

[师]从实际考虑,电炉丝应该有什么要求?

[生]电炉就是要靠电炉丝发热的,所以炉丝的电阻应该很大.

[生]炉丝还应有较高的熔点,这样它在发热时才不容易烧断.

[师]同学们以电炉为例说明发热体是什么做的?

[生]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

(教师出示“热得快”、电饭锅、电熨斗等电热器,并能将电饭锅、电熨斗的发热板取出让学生观察,向学生说明,其他的电热器也都需要用电阻大、熔点高的金属导体作为发热体)

[师]我们了解了电热器,大家能不能说说使用电热有什么好处?

[生]电热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

[生]热效率高,使用方便.

[生]能方便地调节,如控制温度,操作简单.

[生]…

[师]同学们知道了利用电热的好处.但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的电热我们是不需要的,还要设法防止.有关的内容,大家了解的有哪些呢?

[生]电机使用过程中会发热,如果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还会烧坏电机.

[生]有些导体上的绝缘材料会因温度过高,使绝缘材料迅速老化,甚至烧坏.

[生]电视机开的时间长了会发热.电视机后盖上有许多孔,就是为了能通风散热.

[生]电脑中还装有风扇,也是为了散热,减少电热的危害.

[生]老师用的投影仪上也装有小风扇,也是为了快点散热.

[生]农村抽水、磨面用的电动机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要休息一会,等凉了再用,是为了防止电热可能造成的危害.

[师]同学们对电热的危害及防止了解的还真不少.老师这儿有一份电器的说明书,请大家仔细阅读,并分析说明其中的道理.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注意以下内容:将电器置于通风良好处;勿使电器淋雨或受潮,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应该通电一次.

[生]电器工作时,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是为了能使电器更好地散热、防止电热产生的危害.

[生]电器淋雨或潮湿会降低绝缘性能,使电路工作失常,影响用电器的使用.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要通电,是为了利用电热来驱潮,是电热的利用.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大家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下知识

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2.电热的利用及防止.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开放性的试题,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改进意见,不必保证他们的意见都是百分之百正确,但学生必须认真做.

2.导线相互连接的地方存在接触电阻.所以通电的时候,电能转化成热的功率较大,产生热量较多.因此,相互连接的地方比别处更容易发热,甚至引起火灾.

五、板书设计

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P=I2R

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电热的利用

电热器: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发热体:

电热的优点:

(2)防止电热的危害

篇2:电与热物理教学设计

电与热物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将公式P=I2R的呈现做了处理,用阅读探究的方式出台,并以“探究卷”为桥,完成本次课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与处理】

“电和热”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的主体内容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编者的实施建议是根据生活现象发现问 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中,体现从生活走得物理──再从物理走进社会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尊重编者的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电炉子、电饼铛通电时发生的现象,并说出启示,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探究与发现。

通过实验探究,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电阻的.定性关系;再通过阅读探究;电热功率P与导体的R及通过的电流I之间的关系式。

第三环节:应用与创新。

用结论解答课前实验现象,继而再观察多媒体的两个演示实验,根据结论判断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

第四环节: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并对课堂中一直控制的另一个变量电流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即对于同一个用电器热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探究,使课堂得以延伸……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具有热效应,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领悟从生活走进物理,将物理应用于生活这一课改基本理念。

【教学准备】

电池组、带蜡油的铅笔芯、带蜡油的铜丝、导线、“探究卷”、。

重点: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难点:P=I2R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认识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师语:请同学观察通电的电炉子和电饼铛,回答它们工作时能的转化。

学生:电能转化成热能。

师语:请仔细观察,谈谈你的“发现”,并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可能性的发现和提问(摘选)。

1.电阻丝很快地发红,电饼铛也很快地热起来,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太热。

2.为什么电阻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几乎不热。

(若学生没有“发现”,则提示用手触摸电饼挡、导线,“发现”问题。)

师语:结合2引思:探究课题──在电流相同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导入”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探究与发现(15分钟)

1.实验与发现。

目的:探究在电流相同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过程:学生根据所给器材操作(参考装置图如下)。

学生:根据铜丝和铅笔芯上的蜡油熔化的快慢,推断出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热功率P与电阻R的定性关系。

发现小结:在电流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功率越大。

2.阅读与探究。

目的:了解电热功率P与电流I及电阻R的关系。

过程: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数据,得出热功率P与电流I及电阻R的关系式。(附阅读卷)

小结关系式:P=I2R

师再引导:由P=UI、U=IR推导P=I2R,根据关系式,用语言描述热功率P与电阻R的关系。

探究结论: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为热的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此教学目的,一是放手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突破P=I2R这一教学难点;二是学会阅读探究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2分钟)

目的:用刚刚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开课的实验现象。

(教师给出提示语,学生填相关知识)

1.过程:以探究卷形式学生解答实验现象。

师:多媒体大屏幕演示实验。

师:应用结论指出实验出现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2.将结论应用于生活。

师语:请你回忆一下,生活中和许多产业中,哪些场合用到了电热器,请说出两个场景及包含的物理原理。

生:联想。

师语:利用电热器加热时,我们采用什么办法降低它的温度?

生:交流,解决问题。

师语:哪些场合用电器通电时发热,但我们并不希望它们发热?我们采用什么办法降低它的温度?

生:交流,解决问题。

师语:若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被研究的问题,关于这两方面,你有那么改进意见。

生:交流、评估,教师做总结性发言。

(教师赠语:科学靠我们发现、探究、改进──科学永无止境。)

(此环节教学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学生联想、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评估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另一种探究思维程序:通过阅读得出结论→根据结论解释某些现象→再将这结论应用于生活中→将问题做创造性改进、发展。)

四、小结与延伸(5分钟)

1.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结构。

2.通过多媒体给出生活中电热危害的实例,学生课后分析原因,找出防止危害的办法;课后设计实验探究电热功率P与电流I之间的关系,要求说出所需要的物品,并画出电路图。

篇3:物理科学教案《电与热》教学设计

物理科学教案《电与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所教的学生是普通学生,思维反应比较慢,需要逐步引导,又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常常是“只听不动手,听了又忘记”的怪圈中重复。所以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丝、烧杯、温度计、水、焦耳定律演示器、焦耳定律演示课件(flash课件)

【板书设计】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

2、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呢?

3、演示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4、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内容: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

公式:q=i2rt

符号的意义和单位:i—电流—安(a) r—电阻—欧(ω)t—通电时间—秒(s) q—热量—焦(j)

5、电热的利用、危害和防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课前活动

播放关于电能应用的录像

·引入新课:

介绍生活中的电热器。

提出问题: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设疑: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篇4:初中物理《功的原理》教学方案设计

初中物理《功的原理》教学方案设计

一、 知识教学点

1、 知识功的原理

二、 能力教学点

1、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 动手实验能力

3、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 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 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 教具准备

投影片 铁制大滑轮一个 塑料小滑轮28个 杠杆一根 钩码28套 定滑轮一只 细线若干 弹簧秤28个

七、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 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讨论后得出:

(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 片三

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 所以不省功)

可以省距离 但费力 所以不省功)

使用简单机械

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

片四 片五(做成覆盖片)

二、 新授

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实验次序

钩码重(牛)

弹簧秤示数(N)

钩码提升高度(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

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

1、用塑料轻质小滑轮

1.96

1.0

0.1

0.2

0.20

0.196

2、用塑料滑轮

1.96

1.1

0.1

0.2

0.22

0.196

3、用铁制重滑轮

1.96

2.7

0.1

0.2

0.54

0.196

(全班分成两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分别做实验1与实验2,事先安排其中一组同学做实验3,数据最后公布)

3、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1) 力对滑轮做的功________滑轮对钩码做的功

(2) 用动滑轮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且使用较重的动滑轮比使用较轻的动滑轮,动力所做的功要_________。

(3) 思考:从(3)~(1),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都相等,但动力所做的功逐渐减少,为什么?能不能更少一点呢?能小到小于W2吗?

4、投影用动滑轮提升重物

片七:

设重物重力为G,重物匀速提升h时

手的拉力(动力)F=___G

手移动的距离S=_____h

拉力做的功W1=FS=____

动滑轮做的功W2=____

结论:

W1______W2(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及摩擦)

5、阅读P.96实际上“……”

阅读“功的原理”,结合所做的实验,理解其中包含哪几种功?“所有阻力的含义”

三、总结:(板书设计)(投影八)

(1)功的原理的内容:利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利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

(2) 原理图

动力F

W1

机械G,

W2

重物G

(3)公式 (理想情形) W1=W2(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

(实际情形) W1=W2+W3(W3为克服自身重力G和自身摩擦f做功)

(W3=G,h,+W自摩)

(4) 适用范围:所有机械共同遵守的“黄金定律”适用于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切机械,所以设计任何省功的机械均是徒劳的。

四、课堂练习(投影九)

1、 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

2、 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3、 判断对错: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 ( )

B、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 ( )

C、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但一定省功 ( )

D、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 ( )

E、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使用机械是无益的( )

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理想机械 ( )

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使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 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1、2 、3

2、 预习机械效率

篇5:电与热教学反思

琼中思源实验学校 周淑斌

5月10日,我的校级公开课在八三班教室顺利进行。我上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电与热》。

《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产生热的功率跟电阻成正比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本节课也为下一节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某些知识准备,本节课在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完课之后,我觉得我的这节公开课存在以下不足:

1、在编写学教案时,一些问题我处理得不够灵活,知识点只是以简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呈现,这样学生只要一翻书就能找到答案。这不免给学生的学习降低了难度,达不到教学目标。

2、对课

www.wenku1.com/news/55D3F3D3937FE685.html堂上的一些生成问题,我处理得不好。例如在处理学教案上的一个问题:电炉通电时,为什么电炉丝是一点点地变红而不是一下变红?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它相连的导线却不很热?有一个学生选择的答案不对,而我就直接讲解,没有再找其他学生回答。

根据我的教学实际,我今后有如下的改进措施:

1、继续认真编写学教案,结合学生实际,让学教案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2、在平时的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对的`加强强化,给予鼓 励,再接再厉;对回答错的,勉励其不要气馁,下次争取答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相信我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有让他们爱学、会学,我们教师才能真正走出多年的困惑,不要一为地强调结果,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过程吧,只有这样结果才会更加美好。

篇6:《电和热》课后教学反思

《电和热》课后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反思: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电功率的问题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利用生活中用电器工作时伴有发热的现象引入电流热效应,通过实验探究说明了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都有关系,从电能的转化和欧姆定律推出了焦耳定律,这对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来学习、研究物理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本章节物理计算公式增加,变形公式多,使学生一下变得无所适从,感觉本章节成为无法逾越的`高山。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困难,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寻求适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和途径:首先过符号和单位关,这个工作应该放在前面学习中完成;其次是P=W/t的两组单位换算是难点,这个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方法使学生形成一种意式;而P=UI计算实际功率的时候,要牢牢抓住电阻不变的核心,至于两个变形公式尽量等到学生熟练掌握实际功率方法之后再引入,并且尽量给于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理解:P=U2/R多适用于电压保持不变时功率大小计算和判断,P=I2R多适用于电流保持不变时的功率计算和判断;最后是焦耳定律应用,先考虑是否纯电阻电路,然后在推倒公式Q=W=Pt=UIt=U2/Rt=I2Rt中根据题目给出物理量进行计算,这样学生的掌握可能会轻松一些。

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于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生活中的现象还是很多,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只是要注意热必须是由电能转化,没有这一前提,谈利用和防止是没有意义的。

2、对于电热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在学生的猜想中会出现很多因素(如电压、电功率)要通过讨论确定本节探究的重点是电流、电阻和时间问题。

3、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对于前一种方法的利用学生还是非常熟悉的,但转换法的思想要给学生一定思考过程,因为在后期的物理学习中学生还会遇到很多抽象问题定量分析,转换成直观形象的物理现象这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

篇7:电与热教学反思

电与热教学反思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鲜有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描述,更别说对二者的介绍说明了。我们知道,任何导体都有电阻(包括超导体也不能实现电阻为零),其对电荷在其中发生定向移动或电磁波通过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阻碍作用,于是便产生了导体电阻,初中物理的电阻也就是这么引出来的,并将其概念就此固化。

然而,我们物理教师都知道,只要有电阻的存在,通电体(注意不一定只是单纯的导体,包括各类用电器)就会发热,也就是电流的热效应,概括为理论那便是焦耳定律,抽象为公式就是Q=I*IRt。但是,在我们现有的教材中过多地强调导体电阻的存在性,而根本没有提及因电路性质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电功效果。以致于在老师和学生们的物理思维中只要想起电压、电流与电阻三者关系时,就相当然地勾出I=U/R(欧姆定律)来,认为电流就是电荷在电压的驱动和电阻的制约下而产生的定向有限电荷流,从而产生错误的物理观念。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只有像电炉子、电热毯、白炽灯等这样的用电器在工作时,电功全部或大部分会转化为内能,电路中的电流值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即I=U/R,我们称这样的电路就叫做纯电阻电路或电阻性电路,欧姆定律是适用、有效的';而像电扇、各类电机、电磁炉、LED灯等用电器工作时,电功会全部或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磁能或光能等,而只有一小部分电功因克服导体或用电器的固有电阻从而产生热量,这种电路我们统称为非纯电阻电路(实际上还可细分为感性电路容性电路等)。这时,若不区分电路的性质,电扇的电机电流依旧按照I=U/R(欧姆定律)来计算的话,那么因为电机的线圈为铜质,其电阻值趋向于无穷小,则由欧姆定律计算出来的电机电流应为无穷大。但实际上功率为80W的电扇正常工作时,电机电流经仪器测量约为0.4A左右,这个电流值其实也可以通过查阅电扇上粘贴的铭牌上得来。这样一个结果与欧姆定理计算出来的电流值相差甚远,也就是说事实证明欧姆定律在非纯电阻电路中是不成立,不能适用的。但若用外力强行使风扇制动,使电机停转,从而使电功不能转化为机械能,此时电路性质便由非纯电阻电路迅速转变为纯电阻电路,欧姆定律便又复活了。因电机线圈电阻很小,电机电流便会迅速增大,由Q=I*IRt(焦耳定律)可知,电机线圈会产生大量热量,此时电功便全部转化为了内能,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便会造成电机过热、烧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总结如下:在纯电阻电路中,各项电路定律都能适用,电能W全部或大部分转化为内能Q,这时W=UIt=Q,即电功=电热;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了内能,这时(电功)W=UIt>Q=I*IRt(焦耳定律),即电功>电热。

所以,帮助学生理清电路的性质,剖析清楚电热产生的原因,他们便非常容易理解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与电功和电热的关系了。至于现版物理教材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两性电路的概念和相关介绍,可能是考虑到电路性质不止两种,多样的电路性质会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难度和增加学习容量。其实,我觉的教材编写者可以像处理判定通电导体在磁场受力方向的左手定则那样作简化处理也未尝不可。用多少讲多少,用多深就讲多深。反倒有利于学生全面到位的理解相关物理概念,认识相关物理现象的本质,从而使他们处理问题游刃有余,同时又能激发部分学生的持续深入的探究激情。

篇8: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

教学 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知道摄氏温度。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具 演示

演示用温度计,烧杯3个,冷水,温水,热水,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学生 实验室用温度计(2人1支)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 温度

请一位同学操作图4-1实验,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二. 温度计

1.构造和原理

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摄氏温度

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37摄氏度。

教师: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看课本图4-3,

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学过程()设计

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273 ℃=0 K,0 ℃=273 K,100 ℃=373 K。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于热力学温度。

练习:

(1)水的沸点=____ ℃=____K (2)沸水的温度=____ ℃=____K

(3)绝对零度是____ ℃=____K (4)人体正常体温是____ ℃=____K

4.体温计

学生阅读课文“体温计”,回答以下问题。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35℃到42 ℃。)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

(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 ℃)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

(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

三.归纳总结

三.思考与作业

课本P46,1、2、3;《课课通》

四板书

第四章 热现象 第一节 温度计

一.温度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 结构

3、 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三.摄氏温度

1.1摄氏度规定:P45

2.读法:5℃读:5摄氏度;-5℃读: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四.热力学温度(T=t+273k)

五.体温计

1.特殊结构:弯曲细玻璃管(内装水银)

2.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

五说明

篇9:《质量》初二物理教学方案设计

《质量》初二物理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法学法:实验演示法。

教学用具:学生天平(带砝码),小石块,水、烧杯,矿泉水瓶子一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表示。 国际单位:千克(kg) 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物体的这个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

(2)质量的单位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教材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测量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

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2.质量的测量——天平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质量。 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为移动游码。

(1)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2)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学生实验(多媒体展示操作步骤)

(1)、学生用天平测量一个小石块的质量: 步骤: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节天平平衡; c、把小石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d、读数——小石块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读数 (2)、学生用天平测量液体水的质量: 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调节天平平衡; c、把烧杯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d、读出烧杯的质量0=砝码的`总质量+游码读数 e、把待测的液体水倒入烧杯中并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f、读出液体水和烧杯的质量1=砝码的总质量+游码读数 g、求出液体的质量=1-0

(师注意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 (1)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2)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使白糖溶于水,再称量糖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学生对照板书对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复述: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克(g)。

3、质量测量工具:天平

4、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5、演示实验(P111想想做做) 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 水的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

三、小 结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1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及答案:

篇10:初中物理电功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第二,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计算;

第三,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电功率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电功之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电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掌握。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电功率的研究为了解用电器的性能和安全用电、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知识奠定了基础。电功率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正确建立电功率概念,并会用电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正确理解“额定功率”,会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视频、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边讲边练及时巩固。通过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室电能表的转盘,有时慢悠悠,有时急匆匆,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在只开三盏电棒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和教室所有电棒都开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

教师提出问题:两次的“次数”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回答出:不同,这说明电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课。这里渗透了比较的科学方法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目标导学:

一、出示目标,学生阅读: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4、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学生阅读“目标”后,不仅明白了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出示提纲,学生结合提纲独立自学课本72---73页内容。

(一)、电功率基础知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算:1kW=________W;1w=_______=_________。

(二)、电功率计算:

家用普通手电筒的电压是3V,电流是50mA,它的电功率是多少?

(三)、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定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泡上标有“PZ220----60”字样,其中220表示_____;60表示_______。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1、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2、学生用红色粉笔圈出展示的错误并改正;

3、教师点评。

在这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展示空间”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看似平淡,实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质疑释难:

1、教师提出问题: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发光的亮度是一样的吗?其电功率是不变的吗?

2、学生观看视频材料。

3、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桌上的实验器材做实验,体会小灯泡发光亮度与功率的关系。

4、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在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和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自己完成):

U实=U额P额___P实灯泡发光_____

U实>U额P额___P实灯泡发光_____

U实

这是本节课的高潮所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灯泡亮度与灯泡电功率关系的“视频”,初步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然后再让同学们动手“分组实验”再次感性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四)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组实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应是什么?、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是什么决定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对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确使用用电器做出了科学指导。

电功率知识的综合性强,根据用电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在给出实际电压(或实际电流)的基础上求实际功率、在已知电功和电功率基础上求通电时间等都是在考查同学们在解决物理实际问题时能否“依靠公式”展开思维。所以,我以课本例题为依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明用一个标有“PZ220---1100”字样的电炉烧水。若此时家中的实际电压为200V。这个电炉的电阻是多少?此时该电炉的电功率是多少?

1、8KWh电能可以供它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五)反馈检测:

1、电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功率,它是反映电流做功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_。

2、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电流做同样多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电流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D、在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通过学生对这两道题的训练,可以看出学生对电功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教师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3、小明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某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15min内消耗的电能为0.3kWh,则这个由电器可能是()

A、电视机B、白炽灯

C、电冰箱D、空调器

这道题的设计既考查了同学们对电功率公式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体现了“物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篇11:初中物理《电功》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

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

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

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

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

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

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 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 教学程序

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提问。提出与本堂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三个问题是:1.水流能做功吗? 2.功的表达式如何? 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第三个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学习电功。(板书课题)

1. 建立概念

篇12:初中物理说课稿:《电功》

初中物理说课稿:《电功》

一、说教材

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光、发热、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以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自然科学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可以做功,了解电流做功的实质。

2、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了解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力目标:

1、理解电功公式及单位。

2、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德育目标:

1、通过电流做功的实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电功的实质,电功的公式。

教学难点:决定电功大小的因素。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

在教学中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讨论归纳和感知探索两种学法。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心理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复习提问:提出与本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为本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三个问题是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②写出功的表达式。③水流能做功吗?

第二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课本图3—8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重物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通过电动机对重物做了功。

第三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电功。

篇13:初中物理电功说课稿

初中物理电功说课稿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

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

复习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例题1]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 000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 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

二、讲授新课: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物理教案《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据定义: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 kW=1 000 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 kW×1 h=1 kW · h

=1 000 W×3 600 s=3.6 ×106J

即:1 kW · h =3.6 ×106J

[例题2]

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 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

(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

实验数据比较:

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1)定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2)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容易损坏

U实

三、小结:

电功和电功率的比较

四、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习3、4。

2、预习下节实验:

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⑵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⑷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如何连接?

⑸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⑹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⑺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物理教案-电功和电功率

篇14:物理电和磁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的第一课,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本节课的科学概念是:电流可以产生磁性。通过三个班级的教学,这节课我也有几点反思:

第一:根据本课的重难点修改了教学时教材的顺序。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运用通电导线和指南针来模拟科学家奥斯特的实验,然后再运用短路电路和指南针继续来做实验观察现象,再通过这两个实验来总结发现,最后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在第一、二次教学时我遵循了教材的安排顺序,但是在做最后一个通电线圈实验的时候,总是显的过渡很愣,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制作一个通电线圈,因此这里孩子们显的有一些茫然。基与此,在后几次的教学中,我修改了教材的顺序,先做通电导线的实验,然后就总结发现。而把短路电路实验与通电线圈实验放在平行的位置上,因为这两种都是让导线磁性变更强、实验效果更强的方法,当然其实他们也有一个小层次,就是通电线圈的磁性要比短路电路的磁性更强。这样教学以后,我发现教学目的更明确了,教学的效果也更好了。

第二:“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基础”这节课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那一个小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就会必然失败,所以材料的准备才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

第三:课堂上对细节的处理我还是不到位。

片段一 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指针发生了偏转呢?一个孩子犹豫但洪亮的回答:电流。我非常的高兴,但是我说:你评什么认为是电流呢?由于我的卤莽行为与强硬态度,这个孩子害怕了,就再也说不出原因了。这时我好后悔,我想这时我应该耐心的鼓励和引导这个孩子,说:“你可真勇敢,而且想的也非常有道理,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想?”我想这时正是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时候,但是我却错过了这次机会,而机会却不会再来。

片段二 问:根据这个奇怪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我想知道电难道能够让磁铁转动吗?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多么好啊,但是当时我却由于紧张不知道怎么和学生交流好,因此我选择了按照我事先备的教案走,即没有回答这个孩子的问题,也没有引深这个问题,而是不做任何回答的问了我想问的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指针发生了偏转呢?课后我反复思考这个孩子的问题,我才发现这个孩子提的问题真好,其实孩子提出的问题,就是我想问的问题,只不过问的形式不一样而已,我可以顺着这个孩子的问题。我想我可以这样引导:“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电难道能够让磁铁转动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谁能说出你自己的看法吗?能说说为什么吗?”我想如果这样处理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的话,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也能够可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我想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是这样在课堂的点滴中一点一点的培养出来的。

这节课总体来看教学层次设计的比较合理,结构比较清晰,也非常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对于课堂中的细节处理确是有很大的遗憾,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把握课堂中的细节问题。

篇15:初中物理热现象与规律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热现象与规律教学设计

(一)热现象与规律

1.内容标准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列举有关实验证据。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认识温度、气体压强和内能。

例1:观察并解释布朗运动。

(2)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能量守恒是自然界普遍遵从的基本规律。

(3)通过自然界中热传导的方向性等事例,初步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初步了解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例2:尝试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

(4)能运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解释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转移以及方向性问题。

例3:讨论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

2.活动建议

(1)进行实验,估测油酸分子大小。

(2)利用因特网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讨论永动机不能“永动”的原因。

(二)热与生活

1.内容标准

(1)举例说明人们利用内能的不同方式。

例1:了解太阳能供电、供热的不同方式。初步了解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新技术。

(2)认识热机的能量转化与守恒问题。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热机效率的重要性。

例2:了解汽车运行时能量的转化与守恒问题。

(3)了解家用电器制冷设备的基本原理,尝试根据技术参数和家庭需要合理选购家用电器,能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例3:了解空调机的技术参数,能根据需要合理选用。

例4:知道破坏臭氧层的原因与后果,了解人类为保护臭氧层所做的努力。

2.活动建议

(1)参观商场,收集不同品牌、型号空调机的资料,讨论怎样合理选购空调器。

(2)讨论汽车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三)能源与社会发展

1.内容标准

(1)认识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所产生的影响。初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热机的广泛使用对科学、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转变所起的作用。

例1:知道瓦特蒸汽机的特点,讨论蒸汽机的应用、发展和创新对物理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例2:收集历史资料,讨论蒸汽机在纺织、交通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通过人类利用电能的历史资料,认识有关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对人类利用能源所产生的影响。初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解电能的使用对科学、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转变所起的作用。

例3:简述电能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初步了解一些典型射线的特性,知道放射现象的应用及防护。了解核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含义。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通过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资料,认识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例4: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5:了解我国发展与利用核技术的成就和前景。

例6:应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说明核反应涉及的能量十分巨大。

(4)收集资料,讨论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思考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例7:收集资料,了解核电站放射性废料妥善处理的必要性和方法。

例8:收集资料,调查当地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例9:调查研究,了解造成当地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活动建议

(1)调查一个发电厂的发电量,估算该发电厂每日发电的用煤量需要多少辆大型汽车运输。

(2)设计利用太阳能取暖的方案,考虑周围环境对太阳能利用的影响,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3)调查家庭中与热有关的器具的使用情况,讨论如何使用才能节约能源。

(4)调查当地的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情况,分析当地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篇16:《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电与热的教学开始时我利用视频电炉烧水、电热取暖器、电熨斗接着提问,学生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强。然后在猜想假设时放开让学生提出猜想,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对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做了强化,效果较好。最后关于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给学生举例,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另外时间安排合理,给学生留了几分钟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发现了学生对焦耳定律掌握得较好,但在单位的.选择上出现的失误,加强学生在这一点上的理解。

今后的改进意见

1、在教学中都有一些学生提出了电压影响电热,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实改变电压实质就是改变电流,电压与电流不是独立变量。

2、在演示实验时,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原来水柱的位置,再讲明其中的原理。

3、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准确性,热量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不能说成正比,否则误导学生。

篇17: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4、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5、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8、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9、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例如:霜、冰花、雾凇)。

w物理中表示什么意思

W作为物理量,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功,W=FXcosa,单位j(焦耳)。2、W作为单位,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P=W/t,单位w(瓦特)。功也叫机械功,是物理学中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空间的累积的物理量,功是标量,大小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

物理特性是什么意思

物理性质是物理学专业术语,其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属于统计物理学范畴,即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所具有的。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如水的蒸发;蜡烛质软,不易溶于水,一般石蜡成白色;纸张破碎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应注意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篇18:物理《功的原理》教学方案设计

物理《功的原理》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计算机械做的功和不使用做的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原理。通过实验,设置物理情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利用机械做的功,不使用机械做的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不是也能省功呢?

2、组织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2。

学生自己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明确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图14—4,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图14—5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钩码重G=mg。

(3)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4)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因为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5)按课文实验1、2,并参照图13—4、图13—5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结论

①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黑板一或事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②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使用杠杆不能省功。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总结出功的原理并板书:“

二、功的原理

1、使用机械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课文后“想想议议”)

要求答出: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处。

4、例题:课本章后习题5。

教师板演讲解。首先弄清已知条件、物理过程。

三、布置作业

1、填写课文章后“学到了什么”

2、课本习题6。

3、自学课本“斜面”。

篇19:初中物理磁生电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探究思路。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联系的观点,培养执着的探求精神。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执着的探求精神。

教 具:蹄形磁体一组,演示电表一个,矩形线框一个,导线两根,开关一个。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师:电生磁的科学发现,导致了电磁铁的技术发明,进而有了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电流能产生磁场,许多科学家于是顺着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而运动。结果又有了新的科学发现,进而有了新的技术发明——电动机的发明,使得电能转化为动能。除了顺着想,你还会怎么想呢?

生:逆着想。

师:好。会作出怎样的猜想?

生:磁能生电。

师:在丹麦的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的现象后,法国的安培、瑞士的科拉顿、英国的法拉第都想到了磁能否生电的问题,并进行了实验探究,但安培、科拉顿都半途而废,而法拉第则坚持十年断断续续进行探究。法拉第坚信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对称性,既然电能生磁,反过来,磁也应该能生电。我们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空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奔流到海还复回——汽化上天。既然我们已猜想磁能生电,那么,我们就应该……

生:进行探究。

二、磁生电的探究

师:电流能产生磁场,把导体放在磁场中也能产生电流吧?闭合电路中才会有电流。要判断有电流,应该用……

生:电流表。

演示1 把导线、开关、电流表连接起来,把一根导线放在一块蹄形磁体的磁极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有无变化。发现电流表指针不动。

师:电流表指针不动,可能是……

生:没有电流,或者电流太小。

师:要是电流太小,我们可以考虑……

演示2 换用强磁体产生磁场:把导线放在多块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闭合开关。

师:还是没有电流。可能电流还太小。一节电池给一个小灯泡供电,灯泡不怎么亮,若两节电池、甚至三节电池串联给小灯泡供电,灯泡亮度会增大。那么,一段导线放在磁场中为电流表提供电流,可能是电流太小而指针不动;多段导线串联放在磁场中为电流表提供电流,你猜会怎样呢?

演示3 把匝数很多的矩形线框的一条边放在磁场中进行实验。

师:怎么还没有电流呢?今天先休息吧。(收拾器材:把矩形线框从磁场中迅速拿出来。)咦!电流表指针好像动了一下。再试试。把矩形线框放回磁场中。咦!把线框放进磁场中好像也产生电流。多试几次。

演示4 使矩形线框的一条边在磁场中进进出出。

师:线框不动时没有产生电流,线框运动时产生了电流,这值得反思。其实,我们知道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力运动,把电能转化为动能,就应该逆着想一想:动能能转化为电能吗?这样想来,要得到电能需消耗动能。自然,要使放在磁场中的、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产生电流,应该让它运动,不断消耗动能。那么,前后能动,左右能动,上下能动,斜着也能动,随便运动都产生电流吗?

演示5 让线框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分别沿着磁感线运动、垂直于磁感线运动、斜着运动。

师:其中规律如何表达一下呢?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韭菜,把导线想象成刀,那么可以说……

总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产生电流。

师: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三、概念化

师:发现了磁能生电,是否就此满足呢?法拉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很多实验,总结出多种磁生电的方法。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四、延伸(根据课堂时间确定课内还是课外,尽可能是课内)

1.师:磁场能产生电流,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跟踪追击、了解一下电流的方向呢?有磁场,才有感应电流;发生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才有感应电流。可以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

生: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磁感线)的方向和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

师:试一试。既然可能跟两方面因素有关,那么实验应该采用……

生:控制变量法。

演示6 观察磁感线的方向和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对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影响。

2.师:无论刀向菜运动,还是菜向刀运动,都可切断菜。导体不动,磁体运动,也可以切割磁感线,那么,这时情况又如何呢?

演示7 导体不动,磁体运动。

师:导体向东运动和磁体向西运动效果相同,即产生的电流的方向相同。

五、作业:1.“学物理”1

2. 既然有了磁能生电的科学发现,是不是应该有技术上的发明来造福人类呢?想办法做一个能持续发电的装置。

板书设计: 磁生电

篇20:初中物理有关电的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

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

五、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其保护作用)

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一、电压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2、电压通常用字母U代表,它的两侧就要用电压,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

3、电压表的使用: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的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所用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必须大于被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标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

3、导体的电阻大小跟材料有关、跟长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跟横截面积有关(导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比金属差、比非金属强,常常称做半导体.

三、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其中: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I—电流—安培(A)

2、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3、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4、断路和短路:○1、电路没有接通,这种故障就是断路.○2、电路中不应该相连的亮点直接连接在一起的现象,叫做短路.

四、电能

1、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更常用的能量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五、电功率

1、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它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P=W/t其中:W—消耗的电能—焦耳;t—所用的时间—秒;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

2、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3、用电器正常工作是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4、P=UI(I—电流—安培;U—电压—伏特;P—功率—瓦特)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2、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p=m/V

二、运动和力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v=s/t 1m/s=3.6km/h)

3、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止,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还可以是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5、大小、方向、作用点会影响作用效果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9、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彼此平衡.

三、力和机械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

2、由于地球哦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G=mg)g=9.8N/kg

5、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6、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7、摩擦力的代谢哦啊根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8、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9、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10、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1、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叫做省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短叫做费力杠杆.

12、动滑轮的作用: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改变物体方向

13、动滑轮的作用: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物体方向

四、压强和浮力

1、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P=F/S)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降越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pgh

4、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5、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6、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

五、功和机械能

1、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公式:W=Fs

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3、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4、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公式:P=W/t

5、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S:路程/t:时间

重力G(N)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W有=G物h

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100%

功率P

(w)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P=ρgh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I=I1=I2=……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U=U1+U2+……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欧姆定律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W=UIt=Pt U:电压I:电流

t:时间P:电功率

电功率P=UI=I2R=U2/R U:电压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C=λνC: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千克kg m=pv

温度t摄氏度°C

速度v米/秒m/s v=s/t

密度p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牛顿(牛)N G=mg

压强P帕斯卡(帕)Pa P=F/S

功W焦耳(焦)J W=Fs

功率P瓦特(瓦)w P=W/t

电流I安培(安)A I=U/R

电压U伏特(伏)V U=IR

电阻R欧姆(欧)R=U/I

电功W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瓦特(瓦)w P=W/t=UI

热量Q焦耳(焦)J Q=cm(t-t°)

比热c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6回复:初中物理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

初中物理《从永磁体谈起》的教案设计

《功率》教学反思

《电能和能量》的教学反思

电功率教学反思案例精选

初中物理新学期计划

《电和磁》的教学反思

物理开学第一课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电和热》教学方案设计
《初中物理《电和热》教学方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物理《电和热》教学方案设计(精选20篇)】相关文章:

电和磁物理教案设计2023-10-10

新人教版电生磁教学设计2022-04-30

初中生物理试题2022-11-14

电和磁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022-08-12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教案2023-07-02

磁生电教学设计人教版2022-05-07

《铁》教学设计2023-01-17

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2024-04-26

电与热评课稿2024-01-11

物理磁生电教学反思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