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秋暮村居阅读答案

时间:2022-10-02 07:51:10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南乡子。秋暮村居阅读答案(共8篇)由网友“稻花香里说丰年”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乡子。秋暮村居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乡子。秋暮村居阅读答案

篇1:南乡子。秋暮村居阅读答案

【清】|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注】①荧荧:灯光闪烁之貌。元吴师道《桐庐夜泊》:“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8.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知识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此词描绘了秋暮时节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通过写红叶,寒溪、空山、万木、山峦参差、烟笼长堤、犬吠、鸡鸣、寒林村舍等意象,(2分)营造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意境,透露出作者的欣喜、恬淡、闲适而又略显孤独的情感。(2分) 解析:对本题的回答要抓词中主要的意象,“红叶”说明是秋天,“寒溪”“空山”“万木”“烟笼”“十里陂”“吠犬”“鸣鸡”“灯火”,描绘出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山水田园景色;情感可通过“满”“空”“迷”等词语,再结合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常识来理解。

【思路点拨】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上题中的“寒溪”“空山”“吠犬”“鸣鸡”“灯火”等。

9.简析“一路空山万木齐”中“齐”字的妙处。(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重点考查炼字。

【答案解析】齐,布列(整齐)之意。(1分)一路行来,但见空谷寂静,遍山林木整齐布列。(1分)一个“齐”字,写出了木叶尽脱,山林空阔的暮秋山景。境界阔大,很有气势。(2分) 解析:先根据词理解“齐”在此句的具体含义“布列(整齐)”,再说说本句的意思,最后说效果即可。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篇2:南乡子·秋暮村居原文及赏析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赏析

该词先叙去“村居”的路上所见:“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这也是《秋暮村居》的第一个画面:它由“红叶”、“寒溪”、“空山”和“万木”构成。接下来是《秋暮村居》的第二个画面,第二个画面形成了三个小层次:

一、 “一片烟笼十里陂。”这里“陂”是一个关键词。对这个词,注释者都解释为:“池塘”,或者是“积水,指池塘湖泊”。其实,这一句“望”的是远处,又是在“烟笼”的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这画面虽然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同时也为下一个层次的推出,提供了极佳的背景。

二、“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这一句整合了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其中,“吠”、“鸣”声把词人从远处拉到了眼前:狗叫声和鸡叫声此起彼伏或者同时并发。但是这“鸡鸣狗吠”(或“鸡犬相闻”),并不是这种现实情状,词人可能更把它当乍一种情趣的寄托,一种精神的追求。

三、“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在“相低昂”而悠悠的“钟梵”声里,目光又投向了“村居”的远山,可能由于那“一片烟”,也可能是视觉的灵动或者思绪的变幻,横着的远山竟然时而“近远”延缩,时而“东西”变换,可是那“在寒林”的人家,柴扉“独掩”,并没有随着远山的变幻而变换。这“东西”是“东方与西方”和“东边与西边”的空间方位,这个远山变幻而柴扉“独掩”层面的画意,令读者明白词人需要的就是“独掩”的与世隔绝那份淡定。

把第二个画面细分为三个层面来抒写,来解读,这是为了抒写、解读的方便,其实这三个层面是有内在的逻辑性的:有次第展开的景随望而布的客观性,情感随景的变换而变幻的主观性,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第一个画面的情感基调是萧瑟、忧愁,而第二个画面则是淡雅、欣赏。这样是为了表达的别致而独特:要去“秋暮村居”就是为了闲适,路上所见却非如愿,是那么的萧瑟、忧愁,这是一变;登楼所望则由迷蒙开始,这是顺承,接着核心的“秋暮村居”图,终于得到了“吠犬杂鸣鸡”的陶式闲适,满足了预期的意愿,这是二变;再是从变幻的`远山到柴扉“独掩”,这是第三变。

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村野田园的风光情趣,读之犹如欣赏一幅优美安详,恬淡静谧的水墨山水画。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声有色。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这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尤其那点睛一般的双音节词语的巧妙运用更是让全篇风景霎时有了层次。于是一幅极具透视效果的风景画跃然纸上。

创作背景

词人一路行来,空山寂寥,万木萧索,红叶满溪,便登楼眺望,暮色苍茫,有感而发,于是写下这首词,旨在描绘暮秋时节山耙的景象及当时的体验。

篇3:《南乡子秋暮村居》的阅读理解及赏析

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呜鸡,灯火荧荧①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注】①荧荧:灯光闪烁之貌。元吴师道《桐庐夜泊》:“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简析“一路空山万木齐”中“齐”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此词描绘了秋暮时节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通过写红叶,寒溪、空山、万木、山峦参差、烟笼长堤、犬吠、鸡鸣、寒林村舍等意象,(2分)营造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意境,透露出作者的欣喜、恬淡、闲适而又略显孤独的.情感。(2分)

2.答案:齐,布列(整齐)之意。(1分)一路行来,但见空谷寂静,遍山林木整齐布列。(1分)一个“齐”字,写出了木叶尽脱,山林空阔的暮秋山景。境界阔大,很有气势。(2分)

赏析:

南乡子·秋暮村居,是作者纳兰性德缅怀恬静安谧的田园生活所做。此篇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村野田园的风光情趣,读之犹如欣赏一幅优美安详,恬淡静谧的水墨山水画。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声有色。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这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

篇4:南乡子.秋暮村居诗句理解赏析附答案

南乡子.秋暮村居诗句理解赏析附答案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注】①荧荧:灯光闪烁之貌。元吴师道《桐庐夜泊》: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简析一路空山万木齐中齐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3、(1)此词描绘了秋暮时节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通过写红叶,寒溪、空山、万木、山峦参差、烟笼长堤、犬吠、鸡鸣、寒林村舍等意象,(2分)营造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意境,透露出作者的欣喜、恬淡、闲适而又略显孤独的情感。(2分)

【 解析】:对本题的回答要抓词中主要的意象,红叶说明是秋天,寒溪空山万木烟笼十里陂吠犬鸣鸡灯火,描绘出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山水田园景色;情感可通过满空迷等词语,再结合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常识来理解。

(2)】齐,布列(整齐)之意。(1分)一路行来,但见空谷寂静,遍山林木整齐布列。(1分)一个齐字,写出了木叶尽脱,山林空阔的暮秋山景。境界阔大,很有气势。(2分)

【 解析】:先根据词理解齐在此句的.具体含义布列(整齐),再说说本句的意思,最后说效果即可。

赏析

此篇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村野田园的风光情趣,读之犹如欣赏一幅优美安详,恬淡静谧的水墨山水画。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声有色。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这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

篇5:南乡子阅读答案

南乡子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①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居人:苏轼的好友陈述古,两人都曾因反对新法被贬,后一起在杭州任职。

(1)词的上阕中“谁似临平山上塔”一句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这首词的下阕说:“虚实结合,凄恻动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①词人不能像亭亭耸立的塔,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②词人不像临平塔那样无动于衷地对待来往过客,而为友人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

(2)虚实结合。词的下阕写词人在友人离去之后,返程路上的孤独,是实写;想象归家后因思念友人而难以成眠,面对残灯冷雨不禁落泪的情景,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此人离别的伤感和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的淋漓尽致。

篇6:《南乡子》阅读答案

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

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

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③以景结情,给读者以较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每点2分,考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

篇7:《秋暮吟望》阅读及答案

《秋暮吟望》阅读及答案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解析】

诗人简介: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诗歌分析: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诗歌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全诗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

⑴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解析】此题延续四川高考爱出“炼字”题的风格。解答时理解词义,把握准情感,并结合诗句实据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答案】

⑴“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⑵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解析】此题考查心境。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难度较高。

【答案】

⑵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篇8:《秋暮寄友人》阅读题及答案

贾 岛

寥落关河暮,霜风树叶低。

远天垂地外,寒日下峰西。

有志烟霞切,无家岁月迷。

清宵话白阁,已负十年栖。

1.对本诗的有关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柳永《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一句,与此诗首联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颈联写自己虽有心吟赏烟霞,过着萧散自在的生活,但漂泊流离的现实生活,却让内心迷惘。

C.诗歌紧扣题意,前四句重在写景,表现“秋暮”特征;后四句意在抒情,体现于友人的情谊。

D.本诗体现“岛瘦”的艺术风格,意象清癯,意境缺乏杜诗的磅礴大气,语言平实,明白如话。

2.周汝昌先生认为“远天垂地外”是本诗“最奇的`一句”,请作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D (“语言平实,明白如话”错)

2.贾岛独独看出那天穹是垂于地“外”的,一个“外”字已经打破亿万年来人们总是说天在地“上”的观念。(1分)在地平线上望去,那天是低垂在大地外边的,而不是相“连”相“粘”的——大约贾岛早已悟到,地是随那些“远天”而逐渐低垂下去的,不是平面,而是圆弧,(2分)充分表现了诗人“察物之精”。(2分)

南乡子·秋暮村居原文及赏析

南乡子.秋暮村居诗句理解赏析附答案

村居古诗原文及翻译

村居原文及赏析

夫妻外出打工的诗句

描写初秋的优美诗句

农村田园风光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诗句小学

红叶的诗句

相思红叶诗句

南乡子。秋暮村居阅读答案
《南乡子。秋暮村居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南乡子。秋暮村居阅读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思念亲人的古诗词句子2022-08-31

描写秋天萧瑟的语句2024-04-26

描述秋天到来的诗句2022-11-21

《乡愁》的诗句2023-08-04

思念妈妈古诗词2023-02-06

含有乡愁的诗句2022-05-12

描写萧瑟的秋景的语句2022-06-07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诗句有哪些2022-08-28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2023-12-06

描写田园生活的优美古诗句2023-12-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