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

时间:2024-05-22 07:15:1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共12篇)由网友“ocoffe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

篇1:《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

《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时谇遣使金国,张浚荐洪皓,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粘罕迫其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碟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问,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之。帝一酋目止剑士,为之中跪请,得流冷山。

冷山,地苦寒,陈王悟室聚浇地。悟堂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失然火煨面食之。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悟宣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室义之而止。后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愧,燕山珍宝尽徒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丞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失弁三人在遣中。

十三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轼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

出知饶州。年六十八,卒。帝闻皓卒,嗟异之。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范镇之孙祖一半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节选自《宋史?洪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白守邀留之 邀:邀请。

B.万里衔命 衔:接受。

C.自分当死 分:料想

D.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捐:舍弃

5.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洪皓“有节操”、“急于义”的一组是

A.皓恐其纷兢,乃别以青白帜 ②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

B.①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 ②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

C.①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②王师丞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

D.①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 ②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州发生水灾,灾民闻听赈济聚集而来,洪皓但心他们乱中争抢,就用青白旗加以区分,在手上涂墨来标记,使赈灾有序有果。

B.洪皓出使金国,粘罕强迫他作刘豫的.属官,洪皓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怀,惹怒粘罕,差点被害。

C.洪皓流放冷山,悟室拿取蜀的计策来谁问,遭到洪皓的驳斥。悟室突然发怒,以死相胁迫,洪皓被迫无奈,决定投水自尽。

D.绍兴十年,在间谍越德的帮助下,洪皓给宋朝皇帝捎去长信,洪皓在信中对顺昌之战深表惋惜,希望朝廷再次出兵,收复失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5分)

(2)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5分)

篇2:宋史洪咨夔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宋史洪咨夔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嘉定元年进士,授如皋主簿,寻试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楼钥赏识之。授南外宗学教授,以言去。丁母忧,服除,应博学宏词科,直院①庄夏举自代。

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边事纤悉为尽力。丘寿隽代与之为帅,金人犯六合,扬州闭门设守,咨夔亟诣寿隽言曰:“金人忌楚,必未至扬,乃先自示弱,不特淮左之人心动,而金人且骄必来矣。第当远斥堠,精间探,简士马,张外郡声援而大开城门,晏然如平时。若金人果来犯,某当身任之。”寿隽愧谢。已而金人果遁。山阳兼帅事青州张林清献铜钱二十万缗,咨夔谓宜以所献就犒其军,如唐魏博故事,使无轻量中国心。帅乃令输其半,林清亦不复来。

与之帅成都,请于帝,授咨夔籍田令、通判成都府。与之为制置使,首檄咨夔自近,辞曰:“今当开诚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济国事。”卒不受,惟以通判职事往来效忠,蜀人高之。寻知龙州。州岁贡麸金,率科矿户,咨夔曰:“将奉上乃厉民乎?”出官钱市之。江油之民岁戍边,复苦运饷,为请于制、漕司免之。毁邓艾祠,更祠诸葛亮,告其民曰:“毋事仇雠而忘父母。”

后擢殿中侍御史,会王定入台察②,力诋蒋重珍,咨夔乃按定疾视善良,乞罢之。越三日,左迁定,而擢咨夔中书舍人,寻兼权吏部侍郎,与真德秀同知贡举,俄兼直学士院。时咨夔口疡已深,复上疏谓当引咎悔过,且乞祠。帝曰:“卿在朝多有裨益,何轻去?”帝勉留之,迁吏部侍郎兼给事中。奏:“比 ·徇私成俗,化实未更,所恃以一公铄万私者,独陛下耳,而好乐营缮,亲厚近属,保护旧臣,若未能无所系累。”上在位逾一纪,国本未立,未有敢深言之者,咨夔乞择宗室子养之,并为济王立后。

(节选自《宋史·洪咨夔传》)

【注】①宋代入翰林学士院而未授学士职者称“直院”。②台察:御史台察院的简称。御史台是唐代中央设置的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两位御史中丞为辅佐,下设台院、察院、殿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 辟:开辟

B.咨夔亟诣寿隽言曰 亟:立即,迅速

C.如唐魏博故事,使无轻量中国心 故事:旧例,先例

D.比徇私成俗,化实未更 比:近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洪咨夔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授南外宗学教授,以言去

②金人果来犯,某当身任之

③今当开诚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济国事

④江油之民岁戍边,复苦运饷,为请于制、漕司免之

⑤时咨夔口疡已深,复上疏谓当引咎悔过

⑥比徇私成俗,化实未更,所恃以一公铄万私者,独陛下耳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定中,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筹划边防。时金人南侵六合,扬州形势危急,咨夔献策, 金人得知扬州防备严密,不攻而遁。

B.后为成都路通判,洪咨夔拒不阿附崔与之;江油一带的百姓因苦于戍边和运粮之苦,他就请

制置、漕运司免除了这些苦役。

C.洪咨夔弹劾刚进入御史台察院的王定,主要是因为他诋毁蒋重珍,朝廷贬谪王定后,洪咨夔 也随之被提拔。

D.皇上 在位十二年,风俗没有太大的改变,在大臣们无人敢上书直言的情况下,洪咨夔上奏章,给皇上指出了徇私成风的恶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州岁贡麸金,率科矿户,咨夔曰:“将奉上乃厉民乎?”出官钱市之。 (5分)

译文: 。

②后擢殿中侍御史,会王定入台察,力诋蒋重珍,咨夔乃按定疾视善良,乞罢之。 (5分)

译文: 。

.(3分) A 辟:征召。

5.(3分)A ②说明洪咨夔敢于担当责任;④说明洪咨夔为民请命;⑤是说洪咨夔借病急流勇退。

6.(3分)B 江油一带的百姓苦于戍边和运粮之苦,洪咨夔请求免除这件事发生在他做龙州知州时,而不是“为成都路通判”时。

7.(10分)

(1)龙州每年进贡碎金,全都征自矿户,洪咨夔说:“只为进贡竟然损害老百姓吗?”拿出官府的`钱来上交。

评分建议:5分。“岁、“率”、“乃”、“市”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恰逢王定进入御史台察院,极力诋毁蒋重珍,洪咨夔于是查办王定鄙视良善,请求罢免他。

评分建议:3分。“擢”、“ 会”、“ 诋”、“ 按”各1分,句意通顺1分。

文言文译文参考:

洪咨夔,字舜俞,於潜县人。嘉定元年考中进士,授官如皋主簿,不久做了饶州教授。著写《大治赋》,楼钥非常看重他。又授官南外宗学教授,因敢于直言而离官。母亲病 故,服孝期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直院庄夏举荐他来代替自己。

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征召洪咨夔入幕府,边防事无巨细都尽心竭力。丘寿隽代替崔与之做边帅,金兵南侵六合,扬州关闭城门派人把守,咨夔立即前往拜见丘寿隽,对他说:“金兵害怕攻击,一定不能到达扬州,竟先自己向人示弱,(这样做)不只淮左人心浮动,金兵也将因此会自侍强大前来进攻。只应当让哨探远去,减少明哨设置,兵马不动,声张外援将要到来,大开城门,像平时那样安宁。如果金兵果然来进犯,我将亲身作战。”丘寿隽非常惭愧,谢罪不已。不久,金兵果然逃跑。山阳兼帅事青州的张林清献出二十万缗铜钱,洪咨夔认为应当把这些钱财用来就地犒劳大军,就像唐朝时魏博的做法,使他们不轻易看轻中原地区的军心。丘寿隽于是让他们交出一半,张林清也不再来。

崔与之主管成都安抚司事,向皇帝请求,授予洪咨夔籍田令、通判成都府等官职。崔与之做制置使,首先发文让洪咨夔靠近自己,洪咨夔辞谢说:“现在应当开诚布公,联合西南人才来成就国家大事。”最终也没有接受,只是以通判职事的身份往来效忠,蜀地人非常尊崇他。不久做了龙州知州。龙州每年进贡碎金,全都出自矿户,洪咨夔说:“只为进贡竟然损害老百姓吗?”拿出官府的钱来上交。江油的老百姓每年戍守边地,苦于运送粮饷,洪咨夔为他们向制置、漕运司请求免除了戍边和运粮苦役。毁掉邓艾的祠堂,重建诸葛亮祠,告诉当地的百姓:“不要侍奉仇人而忘记了恩人。”

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恰逢王定进入御史台察院,极力诋毁蒋重珍,洪咨夔于是查办王定鄙视良善,请求罢免他。过了三天,王定被贬谪,而提拔洪咨夔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暂代吏部侍郎,同真德秀一起掌管贡选,随后又兼任直学士院。当时洪咨夔口疡病非常厉害,上书请求辞职在家悔过,并乞求守祠堂。皇帝说:“你在朝堂之上有很多益处,为何轻言离去?”皇帝勉励他让他留下来,升任吏部侍郎兼给事中。上奏说:“近来徇私之风成俗,教化实际上还没有改变,所靠的就是把公家的分给个人,这只有陛下您啊,并且喜好音乐到处营建,亲近身边的人,保护老臣,好像不能无所牵累。”皇上在位超过十二年,国家的根本未能建立,不曾有敢于直言的,洪咨夔请求选宗室中孩子养育起来,并给济王立后。

篇3:《宋史·洪天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洪天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

帅方大琮辟真州判官,留置幕府。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

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

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

(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B.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C.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D.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征辟制,是始于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

任要职。而征,则指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刑部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宋代是致仕制度完善定型阶段。宋初太宗时规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

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贵戚,虽然他坚持己见,据理抗争,但因理宗极力庇护,最终未能成功弹劾董宋臣。

C.洪天锡多次上疏,请求交还御史印,并劝谏皇帝除害兴利,虽然他的言论终被采纳执行,但为了限制阉党,维护国君权威,他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没有获得允许。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2)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参考答案:

10.B(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11.B(征、辟解释颠倒)

12.C(他的言论未被采纳)

13.

(1)译文:自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

(2)译文: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

篇4:《宋史·田京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宋史·田京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田京,字简之,世居沧州。举进士,调蜀州司法参军。赵元昊反,侍读学士李仲容荐京知兵法,召试中书,擢通判镇戎军。夏守赟为陕西经略使,奏兼管勾随军粮料。入对,陈方略,赐五品服。

又参夏竦军事。会遣翰林学士晁宗悫即军中问攻守孰便,众欲大举入讨,京曰:“夏人之不道久矣,未易破也。今欲驱不习之师,深入敌境,与之角胜负,此兵家所忌,师出必败。”或曰:“不如讲和。”京曰:“敌兵未尝挫,安肯降我哉?”未几,元昊使黄延德叩延州乞降,以奇兵出原、渭,败大将任福。夏竦素不悦京,坐是改通判庐州,徙知邵武军。乃上言:“请择要官守沧、卫,凿西山石臼废道以限戎马,义勇聚教,复给粮,置卒守烽燧,用奇正法训兵,徙战马内地以息边费。”凡十余事,仁宗颇嘉纳之。

入为开封府判官,坐械囚送狱道死,出知蔡州。王则据恩州反,京缒城趣南关,入骁健营抚士卒。保州振武兵焚民居欲应贼,京捕斩之乃定。贼遣其党崔象伪出降,京以其持妖言惑众,又斩以徇,由是营兵二十六指挥在外者皆慑服,不敢叛。州之南关,民众多如城中,得不陷贼,京有功焉。京督士攻城甚力,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贼知京无所顾,乃牵妻子去,恩州平。以不能预察贼,降监郓州税。

先是,驻泊都监田斌亦以贼发不能捕,待罪兵间,及城破,从诸将入,以功迁宫苑副使,而京独被谪。御史言失察贼过轻,忘家为国义独重,不宜左迁,乃徙通判兖州。复知沧州,拜右谏议大夫,卒。(选自《宋史·田京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入对,陈方略 对:应答

B.即军中问攻守孰便 即:来到

C.夏人之不道久矣 道:讲道义

D.元昊使黄延德叩延州乞降 叩:攻打

答案:D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夏守赟为陕西经略使 忘家为国义独重

B. 夏人之不道久矣 今欲驱不习之师

C.此兵家所忌 贼知京无所顾

D.以奇兵出原、渭 以功迁宫苑副使

答案:C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 其家四人

B.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

C.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

D.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

答案:B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京有军事才能,并因此受到官员的.推荐。赵元昊反叛,李仲容推荐田京通晓兵法,皇帝下诏在中书考试,升为镇戎军通判,并向皇上陈述方略。

B.田京对如何与西夏军队作战有自己的看法,他反对用未经训练的军队,深入敌境,和西夏的军队较量胜负,有人打算请和,田京认为敌人是不可能降服的。

C.田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当机立断。王则占据恩州反叛,田京从城上用绳子坠下奔向南关,进入骁健营安抚士卒,振武兵要响应王则谋反,也被田京制服。

D.田京在仕途上遭到不公平待遇,但得到了纠正。田京因为在恩州不能预察敌情被贬职,田斌也因捕贼不力待罪军中,经御史上奏两人先后得到任用。[]

答案:D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夏竦素不悦京,坐是改通判庐州,徙知邵武军。(3分)

②贼遣其党崔象伪出降,京以其持妖言惑众,又斩以徇。(4分)

答案:①夏竦向来不喜欢田京,由于这次事件改为庐州通判,调任掌管邵武军。“坐是”“知”各1分,大意1分;②反贼派遣自己的党羽崔象假装出城投降,田京因为崔象用妖言迷惑大众,又将崔象斩首示众。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田京“知兵法”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 分)

答案:①此兵家所忌,师出必败。②敌兵未尝挫,安肯降我哉?③凿西山石臼废道以限戎马。④置卒守烽燧,用奇正法训兵。

参考译文:

田京,字简之,世世代代都居住在沧州。考中进士后,调任蜀州司法参军。赵元昊叛乱,侍读学士李仲容向朝廷推荐田京,认为他懂得兵法,田京奉召应试中书,提升为通判镇戎军。夏守赟担任陕西经略使,上奏朝廷让田京兼管随军粮食草料。田京上朝应答,陈述方法策略,被赐予五品官服。

又参与夏竦的军事谋划。恰逢朝廷派遣翰林学士晁宗悫到军中询问进攻与防守哪一个有益些,众人都要大举深入进行讨伐吧,田京说“西夏人不守道义已经很长时间了,不易攻破他们。现在要率领不熟悉对方地形的军队,深入敌方境内与敌人较量胜负,这是兵家所忌讳的,出动军队一定会失败的。”有的说:“还不如和西夏人讲和。”田京说:“敌人军事力量未尝遭到挫败,怎么会降服于我们呢?”不久,赵元昊派黄延德到延州乞求投降,派奇兵出原、渭,打败大将任福。夏竦向来不喜欢田京,由于这次事件改为庐州通判,调任掌管邵武军。田京于是上奏皇帝说:“请挑选重要的官员坚守沧州、卫州,开凿西山石臼废道来限制战马的通行,征召义勇之士集中教导,并给他们提供军粮,安排士兵白天夜晚守候烽燧,用奇正法训练士兵,从内地征召战马来停止守边的费用。”总共十余件事,仁宗皇帝很赞赏并采纳了这些建议。

入朝成为开封府判官,由于用木械拘系囚犯,在送往狱中的路上,囚犯死去,田京因此而调离开封,担任蔡州知州。王则占据恩州反叛,田京从城上用绳子坠下奔向南关,进入骁健营安抚士卒。保州振武兵焚毁民居想应合叛贼,田京逮捕这些人并加以斩首,振武兵才得以安定。反贼派遣自己的党羽崔象假装出城投降,田京因为崔象用妖言迷惑大众,又将崔象斩首示众,因此在城外的营兵二十六指挥都感到恐惧而被驯服,不敢再叛乱。恩州的南关,老百姓像开封城一样多,能够不被叛贼攻陷,田京功不可没。田京督促士兵用力攻城,叛贼绑住田京的家小登上城墙逼迫他们喊着说:“不要用力攻城,城内的叛贼将要屠杀我们。”田京大声呵斥士兵更加紧攻城,抬头发箭,射死其家小四人。叛贼见此知道田京无所顾忌,于是带领家小离城而去,恩州得以平定。田京由于不能预察会发生叛乱,被降为监郓州税。

在这之前,驻泊都监田斌也由于叛贼发生叛乱而不能预先逮捕叛贼,待罪于军中,后来攻破叛军城池,田斌跟随平叛的将领们进入叛城,由于平叛有功被升为宫苑副使,而田京却独遭贬谪。御史上言说没有预先察知叛贼的行为这个过错并不严重,田京忘家小为国家的情义值得表彰,不宜对田京降职处分,于是迁任兖州通判。又任沧州知州,授予右谏议大夫,去世。

篇5:《宋史·李清臣传》阅读附答案

李清臣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篇6:《宋史·李清臣传》阅读附答案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者其蠹民已甚 蠹:损害

B.是必大吾门 大:光大

C.而羌夷之患未弭 弭:顺从

D.夫可则因 因:沿袭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参考答案:

4.C(弭:平息、消除)

5.A(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推选,推荐。“察”“举”与“擢“的含义不同)

6.C(后一个事例不是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的体现)

7.(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

(2)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

参考译文: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傍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擢取上等。”李清臣说:“我不相信。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用,难道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以赏赐土地的办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利以方便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畅通。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惟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定规。”当时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李清臣早年因诗词文章好被神宗所赏识,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势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他为人宽厚,不忌恨害人。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说:“舒亶的确不像样子,但说他贪赃是不可以的。”他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到富贵仍不改变。但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愿而死。

篇7:《宋史叶衡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宋史叶衡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已,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盐课大亏课:赋税。

B.司火之起伏司:观察。

C.盐之委积以时收之委:聚积。

D.讫事赴阙讫:完毕。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叶衡有治理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③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④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⑤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⑥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贫弱户苦于重复纳税,他把民户定为九等,把五等以下应交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并亲自写字赐给他;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请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答案:

4.B(司:掌管)

5.C(②③均是表明叶衡关心百姓疾苦。)

6.D(“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于对李垕的爱护。)

7.(1)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译出大意给2分;“榜”(张榜,张贴)、“俾”(使,让)、“谕”(告诉,使……知道,晓谕)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

译出大意给2分;“或”(有人,有的人)、“发”(打开,开启)、“缓急”(偏义复词,偏“急”,急需的.、紧急的事情,急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译文: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皇上听从了他。

叶衡授任户部侍郎。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加以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出得多了按时收购,选廉洁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上奏马政的弊端,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李垕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于是赐李垕制科出身。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自写字赐给他。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皇上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束,从容不迫地赐他座位,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召他进见。

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司谏汤邦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抹黑皇上的话,报告了皇上,皇上大怒。当天罢免了叶衡的相位。六十二岁时叶衡去世。

篇8:《宋史张叔夜传》阅读附答案

《宋史张叔夜传》阅读附答案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少喜言兵,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州本汉金城郡,地最极边,恃河为固,每岁河冰合,必严兵以备,士不释甲者累月。叔夜曰: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有地曰大都者,介五路间,羌人入寇,必先至彼点集,然后议所向,每一至则五路皆竦。叔夜按其形势,画攻取之策,讫得之,建为西安州,自是兰无羌患。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至尉氏,与金游兵遇,转战而前。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加延康殿学士。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叔夜因起居叩马而谏,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然而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选自《宋史第353卷》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至则五路皆竦 竦:高耸

B.画攻取之策,讫得之 讫:最终

C.帝遣使赍蜡书 赍:赏赐

D.既次白沟 次:驻扎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然后议所向 而为秦人及威之所劫

C.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 不知东方之既白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叔夜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富有远见谋略。在担任兰州录事参军时,他依据地形灵活指挥,一举解决了兰州的边患。

B.张叔夜治军严格,统率有方,金兵攻入时他受命率军保卫京都,皇帝在南薰门接见他们,见军容非常整齐,大为高兴。

C.张叔夜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曾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并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在都城失陷之后,叔夜受伤,但父子仍竭力作战。

D.张叔夜对宋朝极为忠诚,他抗击金兵失败被俘之后,抱着必死的决心,一路上绝食以示抗争。渡过界河时,他突然惊起,仰天大呼,第二天就去世了。朝廷给他忠文的谥号,显示了对他忠诚品质的嘉许。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4分)

(2)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3分)

参考答案:

16.A 竦,通悚, 惊惧恐慌。

17.D(D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因为,把 B所字结构,表被动 C代词,敌人的;代词,那些)

18.B(皇帝大为高兴在文中没有依据)

19.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错一处,扣一分)

20.(1)这不是上策。不找险要地势防守,却让敌人逼近黄河,我方就危险了。(非否定判断句1分,迫1分,殆1分)

(2)叔夜痛哭着再次跪拜,人们都哭了起来。皇帝回头喊着他的字说:嵇仲努力吧!(再拜1分,字1分)

附:文言文翻译

张叔夜字嵇仲,是侍中张耆的孙子。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因父荫被任命为兰州录事参军。兰州本来是汉代金城郡,属地在最边缘的地方,依靠黄河自固,每年黄河冰期,一定整军以备,士卒几个月不离武器。叔夜说:这不是上策。不找险要地势防守,却让敌人逼近黄河,我方就危险了。有个叫天都的地方,介于五路之间,羌人侵犯内地,一定先到那个地点集中,然后商议侵犯的方向,每次一集中五路所达之地都惊惧恐慌。叔夜巡视那里的地形,谋划攻取之策,最后夺到了,设为西安州,从此兰州没有羌人之患。

靖康改元,金兵南下,叔夜再次上章请求拨给骑兵,与诸将并力截断敌人归路,奏章未上报。改任知邓州。四道设置元帅,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金兵再次攻到,钦宗下手令催他入京保卫。立即自己统率中军,他的儿子伯奋率领前军,仲熊率领后军,共三万人。第二天出发。到了尉氏,与金人游兵相遇,转战前进。十一月十五日,到达京都,皇帝到南薰门接见他们,军容非常整齐。入宫谈话,张叔夜认为敌人兵锋锐利,希望像唐明皇避安禄山之乱那样,暂时到襄阳然后再准备到雍。皇帝点头同意。加任他为延康殿学士。闰月,皇帝登上城楼,叔夜在玉津园排列军队,铠甲放光,在城下拜舞。皇帝越发高兴,升任他为资政殿学士,令他带兵入城,不久任签书枢密院。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皇帝派使者送去蜡书,把褒扬宠任张叔夜的事情传告各地,但仍没有军队开来。城陷后,叔夜受伤,父子仍竭力作战。皇帝再次驾车出城,叔夜因此叩马而谏,皇帝说:我为了百姓的缘故,不得不亲自前往。叔夜痛哭着再次跪拜,人们都哭了起来。皇帝回头喊着他的字说:嵇仲努力吧!

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帝,叔夜对孙傅说:现在的事态,只有一死而已。写信给金兵两位元帅,请求立太子为帝以符民望。两位元帅大怒,追到军中,到了后来叔夜仍然抗请如初,于是跟着皇帝到北方金国去。途中不吃饭,只不过不时喝些汤而已。到达白沟时,车夫说:过了界河了。叔夜就突然惊起,仰天大呼,于是不再说话。第二天,去世,终年六十三岁。死讯传来,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文。

篇9:宋史王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纶,字德言,建康人。幼颖悟,十岁能属文。历镇江府、婺州、临安府教授,权.国子正。

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迁敕令所删定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权兵部郎官。言:“孔门弟子与后世诸儒有功斯文者,皆得从祀先圣,今辟庠序,修礼乐,宜以其式颁诸郡县。“

二十四年,以御史中丞魏师逊荐,为监察御史,与秦桧论事,忤其意,师逊遂劾纶,且言:“智识浅昧,不能知纶。“由此罢去。逾年,知.兴国军。桧死,召为起居舍人兼崇政殿说书,寻兼权礼部侍郎。

二十六年,试中书舍人。高宗躬亲政事,收揽威柄,召诸贤于散地,诏命填委,多纶所草。纶奏守臣裕民事,乞毋拘五条,从之。兼侍讲。上喜读《春秋左氏传》,纶进讲,与上意合。尝同讲读官荐兴化军郑樵学行,召对命官,且给笔札,录其所著史。兼直学士院,

迁工部侍郎,仍兼直院。撰《吴玠神道碑》,称上旨,赐宸翰褒宠。二十九年六月,朝论欲遣大臣为泛使觇.敌,且坚盟好。纶请行,乃以为称谢使,曹勋

副之。至金,馆礼甚隆。一日,急召使入,金主御便殿,惟一执政在焉,连发数问,纶条对,金主不能屈。九月,还朝入见,言:“邻国恭顺和好,皆陛下威德所致。“宰臣汤思退等皆贺。然当时金已谋犯江,特以善意绐.纶尔。

纶旧疾作,力丐外,除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上解所御犀带赐之。明年,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敌犯江,纶每以守御利害驿闻,上多从之。三十一年八月,卒。赠左光禄大夫,谥章敏。

(选自《宋史王纶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国子正权:当权

B.逾年,知.兴国军知:掌管

C.朝论欲遣大臣为泛使觇.敌觇:窥看

D.特以善意绐.纶尔绐:欺骗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B.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C.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D.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纶自幼聪颖,十岁就能够写文章。长大后为官,为高宗撰写多篇诏令并编著史书。

B.刚成立太学时,王纶致力于革除弊病,兴建学校修礼乐,主张将这种格式推广到各州县。

C.王纶为官,不畏权贵,敢于反对秦桧的意见,遭弹劾罢职。秦桧死后才又重新为官。

D.王纶旧病复发离京为官,虽远离朝廷常向皇上传递重要情况,皇上也仍然很看重他。

13.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宗躬亲政事,收揽威柄,召诸贤于散地,诏命填委,多纶所草。(6分)

(2)金主御便殿,惟一执政在焉,连发数问,纶条对,金主不能屈。(4分)

答案:

10.A(权:代理、兼任)

11.C(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12.C(并非秦桧死后才又重新为官,罢职后一年,为兴国军知军。)

13.(1)高宗亲自处理政事,收揽权力,把分散在各地的诸位贤人召回。诏令任命堆积如山,多由王纶起草。(躬亲,威柄,填委,草,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大意1分)

(2)金主在别宫接见他,只有一名执政在场,连发数问,王纶逐条对答,金主让他屈服。

(御,条,屈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王纶字德言,建康人。小时候聪明,十岁就能写文章。绍兴五年进士及第,授爲平江府崑山县主簿,历任镇江府、婺州、临安府教授,权国子正。

当时刚立太学,旧的规章丢失,靠官吏回忆,官吏趁机作弊。王纶加以改正,弊病稍有革除。升任敕令所删定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权兵部郎官。他説:“孔门弟子与后世有功的儒者们,都可以陪祭先圣,现在建学校,修礼乐,应该把这种格式推广到各州县。”

二十四年,由御史中丞魏师逊推荐,任监察御史,与秦桧商量事情,和他的意见不一,魏师逊便弹劾王纶,并且説:“我智识浅薄,不能认清王纶。”因此罢职离去。过了一年,爲兴国军知军。秦桧死后,召入任起居舍人兼崇政殿説书,很快兼权礼部侍郎。

二十六年,试任中书舍人。高宗亲自过问政事,收揽大权,把分散各地的贤人召回,诏令任命堆积如山,多由王纶起草。王纶上奏守臣如何优待百姓一事,请求不要拘限于五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兼任侍讲。皇上爱读《春秋左氏传》,王纶进宫讲解,与皇上的意思相合。曾同讲读官推荐兴化军郑樵的学问与操行,把他召入对答任命爲官,并供给笔札,着録他编着的史书。兼任直学士院,升任工部侍郎,仍兼直学士院。撰写《吴玠神道碑》,符合皇上旨意,赏赐皇上的墨迹以示嘉奖。

二十九年六月,朝廷商议想派大臣任泛使侦察敌情,并且巩固盟约。王纶请求前往,就任命他爲称谢使,曹勛任他的'副使。到了金,宾馆礼遇很隆重。一天,急召使者,金主在便殿接见,仅有一名执政在场,连发数问,王纶逐条对答,金主难不住他。九月,回朝入见皇上,説:“邻国恭顺和好,都是因爲陛下的威望和德行。”宰相汤思煺等都表示祝贺。然而当时金已图谋进犯长江,不过是以善意来骗王纶罢了。

王纶旧病復发,极力请求外任,授资政殿大学士爲福州知州,皇上解下佩带的犀带赐给他。第二年,爲建康府知府兼任行宫留守。敌人侵犯长江,王纶常把防守抵御的利害情况通过驿站上报,皇上多听从他的建议。叁十一年八月,去世。赠官左光禄大夫,缢号章敏。没有子嗣,以哥哥王绰的儿子爲后代。

篇10:《宋史·晁补之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宋史·晁补之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宋史晁补之传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群盗昼掠途巷。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注:贼曹,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均置,主盗贼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B.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C.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D.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晁补之,字无咎,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举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明清两朝兼为最高学府。

D.迁与文中的调除拜徙都是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其中迁 指贬官。

12. 下列各选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晁补之少有才名,颇具文采。苏轼看过他的《七述》后感到自愧不如,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搁笔了。

B.晁补之有治世之才。宋对安南用兵时,他著述《罪言》中的大意得到大家的肯定,体现他的政治才能。

C.晁补之仕途坎坷。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不久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

D.晁补之执政爱民,深得民心。他在河中府修河桥方便了百姓,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

(2)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5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C。

解析:读之叹曰不可分开,排除AD,博辩隽伟不可分开,排除B。

11.答案:D。

解析: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

12.答案:A

解析:苏轼看后并没有自愧不如。

13.答案:(1)(5分)晁补之暗中记住他们的姓名,对他们的行装都了解得很清楚。一天,他设宴请客,传召贼曹官,并把捕贼的方法教给他,席间依次斟酒还没有斟完,贼曹官就已经把盗贼全部抓来了(默得,译为暗中记录;审,译为清楚的知道;竟,译为结束;句意2分)

(2)(5分)他写了《罪言》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要选择仁厚勇略的官吏担任五管郡的郡守,并修理海上各个州郡的军事装备,谈论的人都认为他非常通达世务。(为,译为担任;修,译为修理;以为,译为认为;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巨野人,太子少傅晁迥的五世孙,晁宗悫的曾孙。晁补之的父亲叫晁端友,擅长于做诗。晁补之生性聪敏,有很强的记忆力,他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很惊奇。他十七岁那年,父亲到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他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写成《七述》一书,带去见杭州的通判苏轼。苏轼原先也想有所感赋,读了他的书赞叹说:我可以搁笔了!苏轼又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博雅隽永瑰伟很有说服力,超过一般人甚远,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因此人人知道了晁补之的名字。

晁补之后来考中了进士,参加了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考试,他都第一。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后说:这是深于经术的,可以革除现在的浮藻风气。他被调为澶州的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哲宗元初年(1086),他任太学正,李清臣推荐他可任馆阁,皇帝召他面试,他被升为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回朝廷后,任著作佐郎。章专擅朝政,他被遣出知齐州,当时有一群强盗白天抢劫街巷。晁补之暗中记住他们的姓名,并对他们的行装都记得很清楚。一天,他设宴请客,传召贼曹官,并以捕贼的方法教给他,席间依次斟酒还没有斟完,贼曹官就已经把盗贼全部抓来了,整个府城为此撤除了警戒。后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宋徽宗即位,又召他为著作佐郎。他到朝廷后,被提升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并兼史馆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之祸起,他为谏官管师仁所弹劾,出知河中府,他在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但他又被徙任湖州、密州和果州,后竟主管鸿庆宫。最后令他回家。他修筑了一座归来园以自娱,自号归来子,忘情于仕途,羡慕陶渊明的为人。徽宗大观末年(1110),他才出党籍,复起用为达州的知州,后改知泗州,不久,便逝世,年五十八。

晁补之才气纵横飘逸,好学不知道疲倦,他的文章温润典雅瑰丽,至于它的超脱艳丽奇伟卓越似乎是出自于天成,非人工所能至。他尤其精于楚词,曾写了论述自屈、宋以来赋咏的《变离骚》等三本书。宋对安南用兵,他写了《罪言》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要选择仁厚勇略的官吏做五管郡的郡守,以加强海上诸郡的武备等,谈论的人都认为他非常通达世务。

篇11:宋史·康保裔传 阅读答案附的英文翻译

宋史·康保裔传 阅读答案附的英文翻译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领: 代理

B.寻知代州,移深州 知:掌管或做知州

C.会暮,约诘朝合战 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D.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 引:拉开弓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A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B.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C.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D.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沙场;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并肩抗敌,直到敌军退去。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5分)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5分)

【参考答案】

1.A

2.C

3.B

4.

(1)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参考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祖父康志忠,在讨伐王都时战死。他的父亲康再遇,在跟随太祖征讨李筠时,又死于战场。保裔在周朝屡次立下战功,等到康再遇阵亡,皇上诏令让康保裔代替父亲之职,跟随石守信攻破泽州,又跟随各位将领在石岭关打败契丹,担任登州刺史之职。不久任代州知州,接着调任深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之后,将他召回,因为他能勤勉地赡养年老的母亲,皇上赐给他家上好的酒、茶和米。还发诏令褒奖他,让他担任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举入侵,各位将领与契丹兵在河间作战,康保裔遴选精锐兵力赶赴战场,恰逢天将黑,与诸将约定第二天早晨联合作战。次日黎明时,契丹把康保裔包围了好几重,康保裔的手下劝他换甲衣、骑快马冲出去,保裔说:面临灾难,不可苟且偷生。于是与敌人决战。战斗进行了两天,杀死杀伤敌人很多,踏践起的尘土足有二尺深,手下的士兵兵全都用光了箭,但援兵还是没有来,于是就牺牲在那里。当时皇上的车驾停驻在大名,皇上听到康保裔牺牲的消息,震惊哀悼,停止上朝了两天,并赠予保裔侍中之职。皇上还让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担任六宅使、顺州刺史,让康继彬担任洛苑使。康继英等感谢皇上说曰:我们的父亲父不能在决战中胜利,而是战死了,陛下没有因此而对他的儿女治罪,就是大幸了,但是我们还是承蒙了皇上非同寻常的恩典!于是悲伤流泪,匍匐在地不能起身。皇上伤感地说:你们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回头对侍臣们说:保裔的父亲、祖父都战死在疆场,他自己又在战斗中牺牲,世代代都体现出忠节,非常值得嘉奖。

保裔谨慎厚道,讲究礼节,喜欢结交宾客,善于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没有射不中的。曾经先放置好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拉满弓射去,那些箭的筈镝接连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多次经历战阵,身上带着七十处伤口。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上知道这件事后,就又对保裔家优厚赏赐。

正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时,援兵却没有来,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与他作策应,他们也遭遇契丹兵并与之作战。康保裔被敌人覆没时,李重贵与张凝赶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各位将领多半丢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张凝提议上书报告将士们立功的情况,李重贵深深叹息说:大将都陷于敌阵战死了,我们这些人却想计较功劳,有什么脸面啊!皇帝听说了这事,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篇12:《宋史·林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林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林大中字和叔,婺州永康人。入太学,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知抚州金谿县。郡督输赋急,大中请宽.其期,不听,纳告敕投劾而归。已而主太常寺簿。光宗受禅,除监察御史。大中谓:“国之大事在祀,沿袭不正,非所以严典礼、妥神明。”上疏详述。迁殿中侍御史。奏言:“进退人才,当观其趣向之大体,不当责其行事之小节。趣向果正,虽小节可责,不失为君子;趣向不正,虽小节可喜,不失为小人。”陈贾以静江守臣入奏,大中极论其“庸回亡识,阴废正人,傥许入奏,必再留中,善类闻之,纷然引去,非所以靖国”。命遂寝。江、浙四路民苦折帛①和买②重输,大中曰:“有产则有税,于税绢而科折帛,犹可言也,如和买折帛则重为民害。今令纳折帛钱,大失立法初意。”朝廷以其言为减所输者三岁。马大同为户部,大中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大中曰:“是尝为刑部,固以深刻称。”章三上不报。又论大理少卿宋之瑞,章四上,又不报。大中以言不行,求去,改吏部侍郎,辞不拜,乃除大中直宝谟阁,而大同、之瑞俱与郡。城南民田,潮溢不可种,大中捐公帑治石筑之,民不知役而蒙其利。郡讹言夜有妖,大中谓此必黠贼所为,立捕黥之,人情遂安。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及侂胄诛,即召见,落致仕,试吏部尚书。嘉定改元,兼太子宾客。是年六月卒,年七十有八,赠资政殿学士、正奉大夫,谥正惠。大中清修寡欲,退然如不胜衣,及其遇事而发,凛乎不可犯。自少力学,趣向不凡。所著有奏议、外制、文集三十卷。

(节选自《宋史·林大中传》)

【注】①折帛:指折纳绢帛的一项重赋。

②和买:指政府于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绢偿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中请宽其期 宽:宽延。

B.非所以靖国 靖国:使国家安定。

C.命遂寝

寝:罢免。

D.固以深刻称 深刻:严峻苛刻。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B.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C.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

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D.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大中正直敢言,他认为应提拔志趣志向端正的君子、退抑不正派的小人,他曾多次上奏章检举大理少卿宋之瑞,但朝廷最终不予回应,未作处理。

B.林大中关心百姓,他看到江、浙四路的百姓苦于折帛、和买的重赋,就向朝廷进言减免,看到城南百姓的田地因潮水漫进无法耕种,就用公款为百姓修筑田地。

C.林大中颇有见地,听到郡中夜间有妖怪的谣言,他认为这一定是狡黠的盗贼干的,立刻捕获并对之施以墨刑,使人心得以安定。

D.林大中从小学习努力,志趣志向不同一般。他清心修行不嗜欲,平时表现出来的样子很柔弱,等到遇事发作起来时,却凛然不可侵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之大事在祀,沿袭不正,非所以严典礼、妥神明。(5分)

(2)马大同为户部,大中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5分)

答案:

4.C(寝:停止。)

5.D(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6.A(“朝廷最终不予回应,未作处理”错,朝廷最后改任宋之瑞为郡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之大事在祀,沿袭不正,非所以严典礼、妥神明。(5分)

【参考答案】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沿续承袭不循正道,不能用来尊重典法礼仪、安定神灵(或“使神灵安定”)。

【评分细则】“沿袭”“所以”“妥”各1分,句子大意2分。

【评分说明】关键词“沿袭”翻译为“沿续承袭”“沿用因袭”“依照旧例行事”“沿续继承”等给1分;“所以”翻译为“用来……的方法”“用来……的”等给1分;“妥”翻译为“安定”“使……安定”等给1分;整体句意给2分。

(2)马大同为户部,大中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5分)

【参考答案】马大同掌管户部,林大中弹劾他执行法令太严苛。皇上打算改换他到其他部门。

【评分细则】“为”“用法”“易”各1分,句子大意2分。

【评分说明】关键词“为”翻译为“掌管”“治理”等给1分;“用法”翻译为“执行法令”“依法断罪”等给1分;“易”翻译为“更换”“更改”“改变”“变更”等给1分;整体句意给2分。

【参考译文】

林大中字和叔,婺州永康人。进入太学,绍兴三十年进士及第,为抚州金谿县知县。郡守督促缴纳赋税非常急迫,林大中请求宽延期限,不接受,交上委任状递上弹劾自己的文书而还乡。后来任太常寺主簿。光宗接受禅位,授为监察御史。林大中认为:“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沿续承袭不循正道,不能用来尊重典法礼仪、安定神灵。”上奏疏详细论述。调任为殿中侍御史。上奏说:“提拔退抑人才,应当观察他志趣志向的大体,不应当对他行为的小节求全责备。志趣志向确实端正,即使小节应该责备,也不失为君子;志趣志向不正派,即使小节可嘉,也还是小人。”陈贾以静江守臣身份入朝奏事,林大中极力论斥他“用心奸邪(回,通‘违’)、没有知识,暗中罢退正人君子,假如(“傥”,同“倘”)准许他入朝奏事,必然再度留在朝中,好人听说了,将纷纷离去,不是使国家安定的'办法”。命令于是停止。江、浙四路百姓苦于折帛、和买的重赋,林大中说:“有产业就有税收,对于税绢收取折帛税,还有得可说,假如是和买又折帛就是对人民的双重祸害。现在命令缴纳折帛钱,大大违背了当初立法的本意。”朝廷由于他的进言而减免了三年要征的税收。马大同掌管户部,林大中弹劾他执行法令太严苛。皇上打算改换他到其他部门,林大中说:“他曾管理刑部,本来就因严峻苛刻著称。”奏章三次递上去没有答复。又论列大理少卿宋之瑞,奏章四次递上去,又没有答复。林大中因进言不能实行,请求离职,改为吏部侍郎,辞谢不到任,于是任林大中直宝谟阁,而马大同、宋之瑞都担任郡守。城南百姓的田地因潮水漫进无法耕种,林大中拿出公款购石料修筑田地,百姓没有服劳役就蒙受了惠利。郡中谣言说夜间有妖怪,林大中认为这一定是狡黠的盗贼干的事,立刻捕获他施以黥刑(指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人心于是安定。林大中罢官还乡,退处十二年,未曾把得失放在心上,在龟潭上建园林,客人来了,采摘枸杞菊花,钓捕溪中游鱼,饮酒赋诗,对当时政事一句也不谈。等到韩侂胄被杀,林大中立即被召见,特命复出任职,试任吏部尚书。嘉定改元,兼任太子宾客。这年六月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追赠资政殿学士、正奉大夫,谥号正惠。林大中清心修行不嗜欲,柔弱的样子好像承受不了衣衫的重量,等到他遇事发作起来时,却凛然不可侵犯。从小努力学习,志趣志向不同一般。著作有奏议、外制、文集三十卷。

宋史洪咨夔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宋史·张汝明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宋史杨万里传》阅读题及答案

刘安世阅读答案

江梅引 赠刘会首,江梅引 赠刘会首刘志渊,江梅引 赠刘会首的意思,江梅引

《辛弃疾抱忠仗义》的原文翻译

《金史张行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宋史·种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阅读理解附答案

《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
《《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共12篇)】相关文章: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杨砺传》的阅读试题2023-05-03

宋史张咏传阅读与答案2023-01-12

《宋史·何灌传》附原文及翻译2022-08-05

《宋史·列传第一百》阅读答案2023-05-29

石扬休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2023-03-26

《宋史·曹彬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2022-09-05

课外文言文《赵普》拓展训练(附答案)2023-04-08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阅读答案附赏析2022-05-07

《宋史》卷三一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2-05-07

《宋史列传第五十六》阅读题答案及译文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