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枕上偶成》阅读答案

时间:2022-10-23 07:54:36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陆游《枕上偶成》阅读答案(精选8篇)由网友“elv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陆游《枕上偶成》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陆游《枕上偶成》阅读答案

篇1:陆游《枕上偶成》阅读答案

枕上偶成

[南宋]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1)诗歌的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2)你怎样理解“梦回愁对一灯昏”中的“愁”?(6分)

阅读答案

(1)反问。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黄河、潼关那样的形胜之地,难道就忍心这么永久地放弃吗?要知道周、汉都是以潼关和黄河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的。前一句反诘提问,后一句引古喻今,委婉而又切中时弊,显示了诗人精于历史、谙熟国事,关注时局。

(2)贬谪之恨,贬逐之愁。“放臣不复望修门”透露出贬谪之愁恨。关注时局,忧心国事。颈联突出了河潼的战略地位。对于恢复中原的关切,和报国无门的悲怆。

篇2:陆游《枕上偶成》阅读答案

1、这首诗首联中“身寄江头黄叶村”一句有怎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进行赏析。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1)点出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寄身之处;(2)“黄叶”暗示了现在的季节,并为尾联写“云际雁”埋下了伏笔;(3)为全诗奠定了凄苦孤愁的情感基调。

2、诗人拿从云际飞过的大雁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再也见不到中原大地的悲伤、报国无门的苦闷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释文:

1.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称;“修门”借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句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中感到些许的喜悦。

第六句意思是,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2.首联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了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写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拓展阅读:陆游《枕上偶成》赏析

“枕上偶成”告诉我们,这首诗构思于在床上躺着休息的时候。无深意。

首句“放臣”意为流放之臣。这里是作者自称。那么,这当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之诗。那么,这首诗必定要抒发被贬之愁,理想破灭之恨。这是陆游写的,里面免不了收复故土的愿望和无法收复的愤懑。“修门”原指楚国国都郢的城门,后借以代指宋朝都城临安,如文天祥曾在《指南录后序》中说:“时北兵已迫修门外。”陆游在这里借以指临安,既有离开都城的意思,也似乎有自比屈原的意思。因为屈原被流放时就是离开修门的。“不复”一词,还能让人感到一种决绝之意,似乎蕴有愠怒之情。二句的“江头黄叶”四字修饰“村”字,突出了暂居之地的环境。处于江畔,正值秋季,黄叶飘零。这样的环境,烘托出悲凉苍茫的心绪,与其逐臣的身份正相适应。它还告诉我们,本诗就是在黄叶村的枕上构思的`。

颔联“酒渴”指饮酒之后口渴想要喝水。“喜闻疏雨滴”指听到下雨非常高兴。何以非常高兴?莫非是词人想到能借雨水润润干渴的喉咙?抑或是词人本就喜欢下雨的时光?词人没有说,我们也无从考证。反正词人是高兴了。四句与三句似乎不连贯。三句是写醒着,四句是写梦醒后。大概是词人一高兴就入睡了。梦醒之后,只有昏灯一盏,照着空寂的房间,房间里只有一个被放逐的人。“愁对一灯昏”透出了多少无奈和悲怆啊。

颈联突然转入对国事的关怀:黄河、潼关的形胜之地,怎么能永远放弃?周朝、汉朝的的榜样要细细地思考。“规模”的意思是榜样,典范。“论”的意思是思考。词人的言外之意是,已经被抛弃的黄河、潼关等形胜之地,应当收复。周朝、汉朝的榜样应当学习。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的愿望,写出了对朝廷的建议和期望。至此,颔联所写的“愁”的主要内容就确定下来了:对国事的担忧,对朝廷的不满,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尾联直抒胸臆。词人拿从云际飞过的大雁作对比,突出了自己再也见不到中原大地的悲伤之情。云际雁南来时都能从中原大地经过,而自己却毫无可能。词人在这里说得多么可怜:他并没有要求让中原大地都成为宋朝的,只要能让自己瞧瞧,就心满意足了。这就表达出深切的爱国之情、深沉的收复失地的希望。

篇3:枕上偶成阅读答案

作者: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翻译:无

枕上偶成拼音:

fàng chén bú fù wàng xiū mén ,shēn jì jiāng tóu huáng yè cūn 。

jiǔ kě xǐ wén shū yǔ dī ,mèng huí chóu duì yī dēng hūn 。

hé tóng xíng shèng níng zhōng qì ?zhōu hàn guī mó yào xì lùn 。

zì hèn bú rú yún jì yàn ,nán lái yóu dé guò zhōng yuán 。

枕上偶成字词解释:

1,修门:楚国郢都城门。

枕上偶成赏析:

1.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称;“修门”借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句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中感到些许的`喜悦。

第六句意思是,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2.首联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了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写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篇4:枕上偶成阅读训练及答案

枕上偶成阅读训练及答案

枕上偶成

[南宋]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1)诗歌的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2)你怎样理解“梦回愁对一灯昏”中的“愁”?(6分)

【参考答案】

(1)反问。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黄河、潼关那样的形胜之地,难道就忍心这么永久地放弃吗?要知道周、汉都是以潼关和黄河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的。前一句反诘提问,后一句引古喻今,委婉而又切中时弊,显示了诗人精于历史、谙熟国事,关注时局。

(2)贬谪之恨,贬逐之愁。“放臣不复望修门”透露出贬谪之愁恨。关注时局,忧心国事。颈联突出了河潼的战略地位。对于恢复中原的关切,和报国无门的悲怆。

1、这首诗首联中“身寄江头黄叶村”一句有怎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进行赏析。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1)点出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寄身之处;(2)“黄叶”暗示了现在的季节,并为尾联写“云际雁”埋下了伏笔;(3)为全诗奠定了凄苦孤愁的情感基调。

2、诗人拿从云际飞过的大雁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再也见不到中原大地的悲伤、报国无门的苦闷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释文:

1.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称;“修门”借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句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中感到些许的喜悦。

第六句意思是,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2.首联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了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写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赏析:

“枕上偶成”告诉我们,这首诗构思于在床上躺着休息的时候。无深意。

首句“放臣”意为流放之臣。这里是作者自称。那么,这当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之诗。那么,这首诗必定要抒发被贬之愁,理想破灭之恨。这是陆游写的,里面免不了收复故土的愿望和无法收复的愤懑。“修门”原指楚国国都郢的城门,后借以代指宋朝都城临安,如文天祥曾在《指南录后序》中说:“时北兵已迫修门外。”陆游在这里借以指临安,既有离开都城的意思,也似乎有自比屈原的意思。因为屈原被流放时就是离开修门的。“不复”一词,还能让人感到一种决绝之意,似乎蕴有愠怒之情。二句的“江头黄叶”四字修饰“村”字,突出了暂居之地的环境。处于江畔,正值秋季,黄叶飘零。这样的环境,烘托出悲凉苍茫的.心绪,与其逐臣的身份正相适应。它还告诉我们,本诗就是在黄叶村的枕上构思的。

颔联“酒渴”指饮酒之后口渴想要喝水。“喜闻疏雨滴”指听到下雨非常高兴。何以非常高兴?莫非是词人想到能借雨水润润干渴的喉咙?抑或是词人本就喜欢下雨的时光?词人没有说,我们也无从考证。反正词人是高兴了。四句与三句似乎不连贯。三句是写醒着,四句是写梦醒后。大概是词人一高兴就入睡了。梦醒之后,只有昏灯一盏,照着空寂的房间,房间里只有一个被放逐的人。“愁对一灯昏”透出了多少无奈和悲怆啊。

颈联突然转入对国事的关怀:黄河、潼关的形胜之地,怎么能永远放弃?周朝、汉朝的的榜样要细细地思考。“规模”的意思是榜样,典范。“论”的意思是思考。词人的言外之意是,已经被抛弃的黄河、潼关等形胜之地,应当收复。周朝、汉朝的榜样应当学习。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的愿望,写出了对朝廷的建议和期望。至此,颔联所写的“愁”的主要内容就确定下来了:对国事的担忧,对朝廷的不满,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尾联直抒胸臆。词人拿从云际飞过的大雁作对比,突出了自己再也见不到中原大地的悲伤之情。云际雁南来时都能从中原大地经过,而自己却毫无可能。词人在这里说得多么可怜:他并没有要求让中原大地都成为宋朝的,只要能让自己瞧瞧,就心满意足了。这就表达出深切的爱国之情、深沉的收复失地的希望。

篇5:枕上偶成古诗阅读答案

[南宋]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1)诗歌的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2)你怎样理解“梦回愁对一灯昏”中的“愁”?(6分)

答案

(1)反问。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黄河、潼关那样的形胜之地,难道就忍心这么永久地放弃吗?要知道周、汉都是以潼关和黄河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的。前一句反诘提问,后一句引古喻今,委婉而又切中时弊,显示了诗人精于历史、谙熟国事,关注时局。

(2)贬谪之恨,贬逐之愁。“放臣不复望修门”透露出贬谪之愁恨。关注时局,忧心国事。颈联突出了河潼的战略地位。对于恢复中原的`关切,和报国无门的悲怆。

阅读题目二

1、这首诗首联中“身寄江头黄叶村”一句有怎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进行赏析。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1)点出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寄身之处;(2)“黄叶”暗示了现在的季节,并为尾联写“云际雁”埋下了伏笔;(3)为全诗奠定了凄苦孤愁的情感基调。

2、诗人拿从云际飞过的大雁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再也见不到中原大地的悲伤、报国无门的苦闷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怎么提高语文成绩

语文提分第一条就是背课文。可能有些同学觉得这个没什么用,要说背,自己也背了,可是你背的火候兴许不够。背课文要把所有课后标注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文言文以及作者简介全部背下来,并且不能出现错别字,为默写奠定基础。

学好语文方法之二是背基础知识。除了要求背诵的课文以外,语文还会涉及到很多基础知识要背,这些也都有无条件地背诵下来,不管考试会不会考到,但作为语文常识也需要会。比如成语、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等。

语文学习第三是多阅读。课内文章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最好都通读一遍,课外卷子和资料短文也尽量多阅读,扩展知识面,增强语感。

第四个方法是背作文素材及语段。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方法,作文提分不光靠平时多写,也要多背,背多了变成自己的才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语文提高分数的第五个办法是多做题多总结。语文题目做多了就会发现,很多类型的题目是有规律可言的,这些规律技巧如果直接拿来看可能理解不深刻,自己总结出来运用会更自如,答题的准确率也更高。

第六个提高成绩的方法是学会理解。语文虽然需要背诵的比较多,但做题时还是需要理解才能更好地做对题目,阅读找答案需要定位,但进一步确定答案就要分析,这时理解才是最主要的,理解出现偏差,题目就做错了,分数也就没了。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篇6:枕上偶成,枕上偶成陆游,枕上偶成的意思,枕上偶成赏析

枕上偶成,枕上偶成陆游,枕上偶成的意思,枕上偶成赏析 -诗词大全

枕上偶成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篇7:陆游《枕上作》阅读答案

陆游《枕上作》阅读答案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阅读问题】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分)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3分)

(3)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4分)

(4)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动衬静(1分),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1分),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

2.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1分);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义自知不能(1分);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1分)。

3.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1分),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2分),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4分。意思对即可)

4.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2分)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情。(2分)(4分。意思对即可)

篇8:枕上作阅读答案-枕上作 陆游

枕上作阅读答案-枕上作 陆游

枕上作 陆游,是一首写诗人情怀的七言律诗,是诗人在被罢官之后回到家里所作,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赏析,由unjs.com为您收集整理,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枕上作

作者: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枕上作 陆游拼音:

xiāo xiāo bái fā wò biǎn zhōu ,sǐ jìn zhōng cháo jiù bèi liú 。

wàn lǐ guān hé gū zhěn mèng ,wǔ gèng fēng yǔ sì shān qiū 。

zhèng qián zì xiào qióng dān jiǔ ,lǐ guǎng hé fáng lǎo bú hóu 。

yóu yǒu shǎo nián fēng wèi zài ,wú jiān zhe jù xiě qīng chóu 。

枕上作 陆游翻译:无

枕上作 陆游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这时陆游已是七十六岁的高龄。淳熙十六年(1189),他被罢官回山阴家居,也已十几年了。

枕上作 陆游赏析:

陆游的山阴故居,乃水乡泽国,家中备有小船,所以他可以“萧萧白发卧扁舟”,酣染入梦。老诗人的身体躺在家乡的小船里,可心中仍在思虑着国家大事。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期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六年前,范成大卒;五年前,陈亮卒;四年前,赵汝愚自杀;本年初,朱熹卒。――这便是“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中朝”,即朝中,朝廷。韩愈《石鼓歌》有“中朝大官老于事”。朋辈凋零殆尽,诗人自己呢?也已是风烛残年,只落得“老病有孤舟”而已。

但是,他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字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身临前线虽不可能,可“故国神游”却谁也挡不住。据赵翼《瓯北诗话》统计,陆游计梦的诗有九十九首之多。对统一大业的热切盼望,使他朝思夜想,形诸梦寐。“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也许,诗人从军南郑时“铁衣上马蹴坚冰”、“飞霜掠面寒压指”的生活,又复现在梦境?也许,诗人悬想过多次的“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的景象,又呈现在脑海?也许,诗人一向怀抱的夙愿“关河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生死”(《猎罢夜饮示独孤生三首》),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益渺茫,故于梦中一展宏图?“孤枕梦”之“孤”,自是实写,然又恰与上联之“死尽”相对,照应极严。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把他从梦寐以求的`万里关河天气了,四山的秋色和着雨丝风片一齐向他袭来。回思梦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不由得想起两位古人――郑虔和李广。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就在写此诗的前一年,他已被准予致仕,实差和祠官一并勾销,不再食俸。“生理虽贫甚”(《致仕后述怀》),但“绿樽浮蚁狂犹在”(《题庵壁》),酒还是不能少的,只好自己酿造(见《村舍杂书》)。这两句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诗眼,透露出诗人的心曲。“自笑”,非自我解嘲,而是欣慰之情的表现。当他出于政治斗争的考虑,决定辞官时,曾写过一首《病雁》诗,其中说:病雁“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而自己“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于是“乃知学者心,羞愧甚饥寒”。忍饥寒而免羞愧,故有欣慰之“自笑”。“何妨”者,境界颇高,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可作为注脚。诗人所关心的,决非自己的名位权势。大而言之,是国家的统一;小而言之,是品德的高洁。既不能进而兼济天下救苍生,便退而独善其身持操守,纵未封侯拜相,又有何妨?况且,在内心的坦然、村酿的陶醉之外,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着句写清愁”。

这里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写“孤枕梦”的余波,也是秋风秋雨的阴影。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变为一叶孤舟,梦中的驰骋沙场,醒来变为老病卧床,集中到一点,就是“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此生”的终生遗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全诗脉络分明:首联中之“卧扁舟”,对上而言,紧承诗题《枕上作》之“枕上”,对下而言,内启“孤枕梦”的出现,外启“四山秋”的环境描写;风雨惊觉后,梦境变为实境,但思绪未断,由想象中的“我”,回到了现实中的“我”;于是乃有“自笑”、“何妨”之论;尾联“吴着句”云云,再回应题目《枕上作》,重点则在“作”。堪称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枕上作 陆游

表达珍惜时间的古诗句

立春偶成古诗阅读

感叹时光流逝的唯美诗句

大雪节气古诗

时光飞逝的古诗句

写夏天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草原景色的诗句

春夏诗词

春夏的诗词

描写风景优美的古诗句

陆游《枕上偶成》阅读答案
《陆游《枕上偶成》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陆游《枕上偶成》阅读答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秋分节气的诗句2023-05-29

关于夏天的古诗2024-03-20

夏天的古诗 一年级2023-12-22

描写风景优美的诗句2022-10-07

描写风景优美唐诗经典诗句2024-01-08

描写心情郁闷的古诗句2022-07-23

描写江南的诗句 古诗2022-06-08

夏天的古诗2022-04-30

夏天古诗2022-12-29

形容夏天的古诗词2022-05-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