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惜余春》阅读练习及答案(整理8篇)由网友“糯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贺铸《惜余春》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贺铸《惜余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贺铸《惜余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⑴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⑵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⑶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4分)
10.⑴(3分)由惜春(1分)到思归(1分)再到怀人(1分)。
⑵(3分)“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分),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1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
⑶(4分) 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评分建议:手法及分析,3分;表达效果分析,1分。若答出其他手法(想像、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及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诗词鉴赏:
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一句写得别致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急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片关切之情了。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辛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视着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端。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篇2:惜余春阅读及参考答案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⑴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⑵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⑶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4分)
阅读答案:
9.⑴(3分)由惜春(1分)到思归(1分)再到怀人(1分)。
⑵(3分)“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分),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1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
⑶(4分)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评分建议:手法及分析,3分;表达效果分析,1分。若答出其他手法(想像、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及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篇3: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翻译赏析
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翻译赏析
《惜余春·急雨收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贺铸。其古诗全文如下: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前言】
《惜余春·急雨收春》,北宋贺铸词作,是一首游子思归之作。该词写惜春恨别的题材,虽属常见,但该词语意精警,字句凝炼,读来颇有新鲜之感。上片以景出情。春天景色很美,但可惜春光不解人意,悄悄归去,下片所写便是苦苦的思家恋妻情怀。
此篇一如贺铸的风格,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较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注释】
①“惜余春”,语出李白《惜余春赋》:“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余春”者,残存无多、转瞬将尽之春光也。惟其无多,惟其将尽,故格外值得珍惜。
②收:结束。停止。
③约:阻止,拦挡。
④鱼文:鱼纹,像鱼鳞一样的波纹。
⑤游子:离家在外漫游、求官或求学的人。
⑥解:懂得,明白。
⑦隅:角落。
⑧关情:激动感情,牵扯情怀。纸尾:书面文字绍尾处,常署名或写年月日等。
⑨曛:日落时的余光。
⑩渭北:渭水以北。渭水在袂西省。江南、渭北,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翻译】
一阵急雨即将收束春光,斜吹的春风仿佛在约束春水。水面上浮着飘落的花瓣,上涨的绿水皱起了涟漪。鱼儿嬉戏而产生一圈圈的波纹,景色很美。可惜春光不解人意,悄悄归去。
自从在城隅处分手,我们都留下了无穷的幽怨,你在来信中,信末多是深情关切之语,我也经常在夕阳西下时,独自倚栏远眺,面对着昏黄的落晖。老夫老妻,本应厮守一起却要天各一方。
【鉴赏】
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一句写得别致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急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片关切之情了。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辛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视着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端。
篇4:如梦令贺铸阅读答案
,这是北宋诗人贺铸所创作的一首描写思妇盼人归的小令,整首词以景衬情,寓情于景,可谓是词短情长的佳作。
原文:
如梦令・莲叶初生南浦
贺铸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
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
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如梦令・莲叶初生南浦字词解释:
①忆仙姿:词牌名,即《如梦令》,还有一个名字《宴桃园》。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源粗啤
②南浦:面南的水边。
③向晚:傍晚。鲤鱼风:指九月风。
④断送:送走。
⑤凝伫:指发愣发呆,久立凝望。
如梦令・莲叶初生南浦翻译:
南浦上莲叶初生,江流两岸树上柳絮飘散。傍晚时分,你那夹杂着鲤鱼腥味的风,要将彩船送去哪里呀?凝立着,凝立着,只见楼外江面上烟雨纷纷。
如梦令・莲叶初生南浦阅读答案:
试题:
(1)本词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写景有虚有实。“莲叶初生”、“绿杨飞絮”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是虚景还是实景?
(2)请结合全词赏析“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答案:
(1)暮春(初夏);虚景。[2分。答对一点得1分。]
(2)诗人用“凝伫,凝伫”的叠词(反复),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时间之久和神态之痴,从而表现相思之苦(2分); “楼外一江烟雨”则用孤寂的小楼、无情的江水、迷蒙的.烟雨衬出主人公怅惘失意之情(2分)。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4分。修辞或表现手法各1分,作用各1分。
如梦令・莲叶初生南浦创作背景:
贺铸本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曾在和州(今安徽和县)、泗州(今江苏盱眙)、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等处任职。这些地方,均近江临淮,晚年又退居苏州,长居水乡,在他的词集中,便有不少写水乡风光与生活的作品,《忆仙姿》即其中一首。
如梦令・莲叶初生南浦赏析:
这首词写水乡风光及生活:春末夏初,词人登上高楼,意欲欣赏江南水乡迷人的景致。他纵目望江,看到一幕动人的送别场景。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开首两句,很清楚的点出了环境和季节,莲叶初生,绿杨飞絮,把初夏时节写得生机勃勃,飞动流走。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该词所描绘的乃一条大江的渡口附近,河湖池塘,莲叶初生,微露水面,青翠欲滴,娇嫩喜人;大江两岸,绿柳成排,枝条婀娜,飞絮漫天,这意境是颇为迷人的。
词在点出了季节和渡口附近的环境之后,则进一步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和场景:“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薄暮将来的时候,江面上吹来春末夏初的暖风,带着湿润的鱼腥味,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和联想。在渡口附近的江面,出现了一只画船,它已扬起了彩帆,在朦胧的暮色里,摇起了橹,荡起了桨,却不知去向何处。
以上季节、时间、环境、场景,均是词人在一定角度亲自看到和感到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原来词人正站在江岸的一座高楼之上,在出神,在发愣,这送别场景给词人带来的感触是情意绵绵,还是怅然若失,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再看“楼外”,则是“一江烟雨”。与蒙蒙暮色相合,完全是混沌一片了。此时词人感情的潮水,也只能是一片混沌。
贺铸的好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为贺铸的《东山词》作序有云:“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这评价或许有点过分,但却准确地指出了贺词风格的丰富和多样。他虽有一些近于苏轼词风的豪放词,又有不少婉约词。《忆仙姿》前半明快爽朗,生气盎然,后半朦胧迷离,茫然低沉,正是贺铸思想矛盾复杂的一个体现。
全词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个人资料: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相关推荐: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_六州歌头 贺铸
病后登快哉亭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篇5:子夜歌贺铸阅读答案
[宋]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②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注】①本调又名《忆秦娥》。相传创始于李白。李白之《忆秦娥》,主要抒发一个长安少妇对久别爱人的忆念之情。贺铸此词,与李词所写颇为接近。②何许,为何这样。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2.请结合全词,赏析陇头流水,替人呜咽这两句的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月夜庭院思妇图(1分):三更之夜,月色皎洁,中庭梨花在月色的辉映下更加洁白(1分),闺中少妇,思念游子,夜不能寐,听到杜鹃声声哀啼,更是情不能胜,哀伤不已(1分)。为词作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2分)。
2答案:这两句运用了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或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作者赋予无情的陇上之水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似乎它们也为主人公的离愁别绪所感动,发出呜咽哀鸣之声,(2分)。作者融情入景,借物抒情,表达了闺中少妇与恋人离别后,饱受相思煎熬的忧伤痛苦之情(2分)。
注释
①子夜歌:即《忆秦娥》。《子夜歌》本南朝民歌,《乐府诗集》列入清商曲吴声歌曲类。其声哀苦。该词情绪与之相类,兼有三更月之句,故袭用其题。
②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当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梁代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
③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日夜悲号于深林中,口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见《尔雅翼释鸟》)。
④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王孙别后,音信断绝,令人想起春日桑叶初生时分的陌上离别。何许,何处。《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咸阳古道音尘绝。柔桑,嫩桑。《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爰求柔桑。
⑤陇头流水,替人呜咽:陇头,即陇山,在今陕、甘交界处。《辛氏三秦记》载,时有俗歌曰:陇头流水,其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此处借之抒发离别之痛。
参考译文
深夜的月光照着庭中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相思的情怀有说不尽的凄然就像是杜鹊啼血。远去的游子为什么没有了音信,当时在柔桑夹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声和你道别。只有那陇头的流水仿佛知道我的心意,发出潺潺的声响像是在替我哭泣。
赏析
《子夜歌三更月》是宋代贺铸的作品,词的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从而表现一位女子对丈夫久久不归的怨情和苦闷。词中很善于借助外物来渲染环境、气氛,杜鹃、流水也成了有情之物。全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风格凄婉,神韵悠长。
开头即直写三更之月,对应词题。然三更,午夜也,正是人们熟睡之时,三更之月,古时只有为某种痛苦熬煎而深夜未眠的人才能见到。这两句形象地刻画留下了一幅静逸美景:皎洁的月光,恰恰映照在那庭院中盛开着的如银似雪的梨花上,辉映出了一片银白的世界,这种银白的世界,对于一个深夜未眠的人看来,给予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故下三句,不啻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因为午夜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而如白似雪的梨花,又总会唤起人们一种悲哀痛苦的情绪,更不用说是在长久不寐的思妇眼中看到的'。所以月光辉映下如雪似银的梨花,所给予人的悲凄之感,简直会使主人公哀哀欲绝,痛断愁肠。此词由所见月下梨花产生的悲哀之情,联想到死后魂化杜鹃尚凄声不断的杜鹃鸟,由其啼血悲鸣,染血杜鹃之花,联想到其声不如归去,点出了月下人深夜不寐之因:原来是一个闺中少妇,切盼情郎归来。她是那样真挚深情,以至夜不能寐,眼望皎洁月光、如雪梨花而悲伤欲绝。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如果说上片中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哀痛苦之情,作者是借助于十分委婉隐曲的手法,以写景的方式暗示的话,下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心理已采用直接剖析的手法。按王孙,深闺少妇所思念之人也。他音讯断绝,无处寻觅,时间已经很长了。可怜的少妇,只能一夜一夜地在月下徘徊,往日别时情景,幕幕跃入眼帘:分别之时,也是一个春天,柔嫩的桑叶刚刚吐出,枝叶稀疏掩映着的田间小路上,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强忍着悲痛,吞声而别。何许状写闺中少妇对情人那种深刻而长久的忆念之情。吞声两字,更将一对情人分离之时欲哭不愿,以免引起对方更大悲痛的那种互相体贴顾惜神情的描摹得颇为真切动人。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田陇边的流水,似乎也为他们别时痛苦所感动,不断地发出哀鸣之声,好像也在为他们抽泣。作者巧妙地运用融情入景之法,使无情之物带上了一种有情的心理活动,对离别之情进一步渲染,结构上与上片结句相呼应,情调上则进一步加深全词的感伤哀怨气氛。
这首词前片重在写景,情由景出,后片重在写情,化情入景。结构上景、情、景依次为用,显得颇浑融完整。又句短韵密,韵脚以短促有力的入声字为主,声迫气促,易于表现一种深浓强烈之情,与全词所抒发的极度悲怆之情十分相合,不失为一篇声情摇曳的上乘之作。
篇6:贺铸《望长安》阅读及答案
贺铸《望长安》阅读及答案
望长安
贺铸
排办张灯春事早。十二都门。物色宜新晓。金犊车轻玉骢①小。拂头杨柳穿驰道。
莼羹鲈绘②非吾好。去国讴吟,半落江南调。满眼青山恨西照。长安不见令人老。
【注】①玉骢:泛指骏马。②莼羹鲈鲶:味道鲜美的莼菜羹、鲈鱼脍。
8.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下片“满眼青山恨西照。长安不见令人老”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8.这首词上片描写了满眼春景,欣欣向荣的景象,与下片写词人的衰老与落魄形成强烈对比。以乐景反衬衰情,烘托了词人的伤感(悲伤的感情)。
9.“青山”喻写一切皆生动青春,“老”写岁月使词人迟暮,此句写词人在夕阳西照中遥望青山,想起自己年事已老,却功业无成,表达了词人对终生不遇,年华蹉跎的嗟叹。
作者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少读书,博学强记。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简析
上半阙满眼春景,欣欣向荣;下半阙言及诗人自己的衰老与落魄,形成强烈对比。正如“满眼青山恨西照”一句所言,一切皆生动青春,唯自己已近迟暮,这种对比凸显了“恨”字的力量。而盛唐繁荣一直被外患重重的宋人所欣羡,长安也一直沿用唐诗中表达帝京的含义。所以最后一句是诗人对于终生不遇、年华蹉跎的嗟叹。
篇7:《鹧鸪天》贺铸阅读答案及赏析
《鹧鸪天》贺铸阅读答案及赏析
鹧鸪天
贺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冉冉,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本词作于此间。②紫府:紫色象征华贵,此处代指北宋都城东京。③放夜:解除夜禁。古代,正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夜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④秾李:形容女子容貌美如浓艳的桃李。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5分)
2、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整个上片为虚写,虚写梦境,着力描绘在东京的往昔场景。下片写实,写眼前天涯沦落的现状。(1分)②对比的手法。(1分)昔日是笙歌阵阵,灯火璀璨,场面热闹,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如何对比的分析1分)通过今昔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词人现实处境的落魄与悲凉。(情感1分,相近情感即可)
如以下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借景抒情或融情入景给2分;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对偶(对仗)给1分;
“香冉冉,梦依依”叠词给1分,“步莲秾李”比喻给1分。
2、①整个上片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极写东京元宵之夜的良辰美景、舒心惬意,笙歌不断,灯火辉煌,佳人相伴(上片内容或诗句分析1分),表达了词人对东京繁华往昔和过往岁月的追念、珍惜和留恋的感情。(情感概括2分)
②下片写梦醒之后的情和景,笙歌、灯火、佳人全都幻化,眼前独处暮春时节的天涯,远离凤凰城阙,星河寥落,处境孤凄,(内容或诗句分析1分),通过今昔鲜明对比含蓄地表达了有志难展,郁闷孤独,怀才不遇的情感。(2分)
补充:此种回答亦可给分
下片表达了沦落天涯的孤独凄凉、怅惘无助之情。(2分)“天涯寒尽减春衣”写凄凉,“凤凰城阙知何处”写怅惘,“寥落星河一雁飞”写孤独寥落、迷惘无助。(1分)
赏析:
上片写梦境。在梦中,词人仿佛又置身于东京的热闹繁盛的`元宵之夜。“紫府”:紫色象征华贵,皇宫、仙居皆可称紫府,此处指整个东京。“放夜”:解除夜禁。古代都市实行宵禁,闹市绝行人。唐以后,逢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首句用词华丽欢快,使整个梦境处于欢乐美妙的氛围之中。
尽情游览之后,词人仿佛和一个女子相伴而归。这女子步态多姿,好像一步一朵莲花;这女子容貌娇美如秾艳的桃李。他们亲密地行走在一起,周围的环境是:“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虽是曲终人散、天色将晓的时光,但节日的痕迹仍处处可见。“五更”暗示笙歌彻夜,喧闹时间之长;“十里”点出东京处处繁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从侧面烘托出东京元宵佳节的欢腾热闹,给人留下了想象余地,收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也符合梦境似断似续、似真似幻的实际情况。
整个上片通过对梦境的描绘,使人对东京元宵之夜产生了良辰美景、舒心惬意的印象,也表达了词人对之追念、珍惜、留恋的感情。
下片写梦醒之后的情和景,与上片形成鲜明对比。一觉醒来,笙歌、灯火、佳人全都子虚乌有。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脑海中梦境历历,回味无穷。现实与梦境,如今与往昔,孤凄与欢乐,对照分明。梦中京城,如今天涯;梦中佳节,笙歌灯火,激动人心,如今暮春,只有琐碎平凡的减衣换季;梦中的五更,他与佳人相伴,踏月赏灯而归,眼前的拂晓,只有对往昔的思念,更品味出此刻的孤寂。“凤凰城阙”远在天边,当年的生活亦不再来。“知何处”表达了一种怅惘之情。词人把目光望向窗外,梦中的灯月,心中的京城都看不到;稀疏的晨星中,一只孤雁鸣叫着飞过。这许是眼前景的实写,却更具象征和比喻。远离京城,有志难展的词人不正像那只失群的孤雁吗?读者自然会冲破这一凄清画面的本身,而体味出词人抚今追昔、郁闷失意的心绪。
全词构思完整,一气呵成。上下片的环境、氛围、情绪截然不同。一梦一真,一虚一实,一乐一哀,对照鲜明,又侧重后者,强调词人今日的失意。
篇8:惜春小札阅读答案
惜春小札
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她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是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儿,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相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有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绝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涵着前所未有的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1.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写作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句前为“寻春不见春”,后为归来蓦然发现春已藏于枝头,意义连贯;韵脚为“春、云、分”。
2.(1)江南的春天更典型,在四季的变换中有明显的过渡,有着缠绵、撩人的特点;北方的春天在一年四季中过渡不明显,不典型,时间太短促,匆匆而过。
(2)意在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
3.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春天的“神来之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惜春”的感情。
4.(1)作者通过比较表现了自然春天的特点后,引出“人类的春天效应”,劝人惜春;进而由“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开始,从春之人类转向人的青春,表达了“青春不会久驻,要珍惜青春”的主题。
(2)示例:①要细心观察自然和生活,思考有深度。②要善于联想和想象。③表达要有逻辑。 (意对即可)
★ 春日风景的诗句
★ 描写春景的古诗句
★ 春天优美古诗句
★ 惜时古诗
★ 思乡诗词摘抄
【贺铸《惜余春》阅读练习及答案(整理8篇)】相关文章:
表达乡愁诗句2022-09-07
旧中含新的哲理诗句2023-01-16
表示喜欢一个人的诗句2023-06-08
关于爱情的诗词句子2022-09-10
唯美抒情的诗句2023-11-20
因为相思而愁的诗句2022-12-28
苦苦相思情人诗句2023-05-10
唯美的诗2022-10-08
春天诗句唯美篇2023-05-22
描写四月谷雨的诗句202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