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的臭氧空洞》阅读理解和参考答案

时间:2023-04-26 07:53:15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全球关注的臭氧空洞》阅读理解和参考答案(合集11篇)由网友“孤独煞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全球关注的臭氧空洞》阅读理解和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关注的臭氧空洞》阅读理解和参考答案

篇1:《全球关注的臭氧空洞》阅读理解和参考答案

楼锡淳

①所谓“臭氧空洞”,是指在地球大气平流层(离地面约20公里处)臭氧层中臭氧极为稀薄或缺失的区域。最容易出现在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上空,现在已波及到附近区域,比如智利南部地区。

②早在1985年,英国考察队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时,就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臭氧空洞为何会引起全球的关注呢?因为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界生命的保护伞。

③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大气中的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很活跃,很容易与其他气体结合,与氧分子结合成臭氧。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形成一个臭氧层。在低空,有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和发电燃烧石化燃料排出的气体中的臭氧。后者,对人类是有害的:它对橡胶和塑料制品等非金属材料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对银、硫化铅等金属材料有氧化作用;空气中超浓度的臭氧,对人体更是无形的杀手: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造成头晕头疼、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甚至会破坏人体免疫机能,加速衰老,使孕妇生畸形儿……

④然而,臭氧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们生产臭氧机用于清新空气、蔬菜消毒,除臭、脱色、处理污水,净化和漂白生活用水,漂白面粉和纸浆等。但是,臭氧最大的贡献是高空的臭氧层。这个臭氧层太重要了。

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离不开太阳光。但太阳光有部分是紫外线,其中的中短波部分对全球生态系统会造成多方面的损害:首先,损害人的健康,使人产生眼病、皮肤病(包括皮肤癌),还可能诱发麻疹、疟疾、结核病、麻风病、淋巴癌等疾病。有人估计,臭氧量减少1%,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2%,人类基础细胞癌变率增加约4%,皮肤癌发病率增加5%~7%。其次,对其他生物危害也很显著,如使羊双目失明,使虾、蟹的幼体和贝类大量死亡,使水中的浮游生物与微生物锐减,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再次,还可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如使棉花、大豆、西红柿、莴苣等减产。另外,过量的紫外线会加速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和分解,产生新的污染。【甲】但是太阳紫外线在经过臭氧层时99%被吸收,【乙】臭氧层成了地球上生命免受伤害的一道天然屏障。

⑥然而臭氧层在某些区域容易被破坏而形成臭氧空洞。据研究,形成臭氧空洞的.原因有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有平流层中超音速飞机排放的一氧化氮和人们利用氯氟烃(俗称氟利昂)排放的有害气体的人为因素。其中氟利昂的使用是主因。氟利昂是一种含有氯、氟、碳的有机化合物,广泛使用于空调、冰箱等家电和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它排放到大气中,在强烈紫外线作用下被分解,放出氯离子,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减少臭氧。且在破坏臭氧时,自己不变,故能反复破坏臭氧。因此其数量虽少,破坏力却很大。科学家们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因此在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以来,臭氧层不断变薄,甚至出现臭氧空洞。因此,减少使用氟利昂,已是人类拯救自己的迫切任务。

18.阅读第⑤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智利南部地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3分)

【材料】

智利南部地区出现盲羊、盲鱼、盲兔子,人的皮肤不敢露在外边,若露在外边,几分钟就变成粉红色,并疼痛难忍,引起人们的恐慌。

答:

答案:(共6分)

18.答案示例:

【甲】句“太阳紫外线在经过臭氧层时99%被吸收”紧承上句过量紫外线的危害,同时与【乙】句构成因果关系,其内容与上文形成转折,【乙】句“天然屏障”与下文“臭氧空洞”构成转折,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共3分。共3条理由,每条1分)

19.答案示例:

南极的臭氧空洞已经波及到智利;臭氧层遭到破坏,大量太阳紫外线的中短波对全球生态造成多方面的损害;首先是损害人的健康,产生眼病、皮肤病,其次是对其他生物也很显著,如使一些动物眼睛失明等。

(共3分。共3条理由,每条1分)

篇2:《臭氧》阅读答案

①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含有三个氧原子,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呈浅蓝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②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这一区域中的臭氧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此外,雷电作用也会产生臭氧。

③大气中臭氧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对阻挡紫外线仍有一定作用。

④由此,臭氧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甲】只有适量的臭氧才会对地球生物形成保护作用,【乙】过量的臭氧会危及人类的健康,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

⑤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能导致皮肤刺痒,眼睛、鼻咽等也会受到刺激。浓度在0.5-1ppm水平时,会引起口干。浓度在1-4ppm会引起咳嗽,引发肺炎等。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甚至导致死亡。其原因很简单,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肺功能减弱。

⑥那么,这些近地面的臭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它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也是源于人类的活动。石油产品等矿物燃料是主要的臭氧污染源,臭氧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形成的,这些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等,这些化合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且太阳光照也加速这种化学反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

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所承受的负荷越来越重。为了人类能够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节能减排,挽救地球家园。

《臭氧》阅读题:

1. 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出现下列现象的原因。(5分)

【材料】

洛杉矶原本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港口城市。随着石油的开发,商业、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汽车猛增。从40年代初开始,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

篇3:《臭氧》阅读答案

1. 答案示例:

【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位置,因为,其一,【甲】句与前面的“保护作用”一段直接相关;其二,【乙】句与后面的“危害”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三,两句调换后语段表达的重点与原意不符。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答案示例:

这种浅蓝色的烟雾就是臭氧,因为洛杉矶市汽车增多,而汽车的燃料属于石油产品,石油产品是重要的臭氧污染源,(1分)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等就生成了地面臭氧。(1分)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1分)对人体器官产生刺激,导致眼睛发红、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出现。(1分)

(共5分。每点2分,语言表达1分)

篇4:《关注微信》阅读理解及答案

《关注微信》阅读理解及答案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等)提供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截至 年 11 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其中,海外用户超过1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信软件。

【特色介绍】

微信开创了以异步语音 ( 最长60秒) 作为点对点信息传输的新模式。语音输入比传统文字信息输入更加便捷,适合在行走、移动、双手不便等情况下随时进行信息交流。所有语音信息被留存,可以随时回放,解决了用户不同时在线的问题。与电话语音传输相比,微信用户处理信息的自由度更高。跟电信运营商的短信服务相比近乎免费。微信高效便捷的异步语音传输开创了之前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传播优势。

微信“朋友圈”在信息传播范围的可控性上进行了新的尝试。既拥有微博、人人网里对朋友公开发布信息的“朋友圈”,但与“微博、人人网”比较,微信有限制公开程度的功能,如屏蔽、设置私密等。这种“既公开又封闭”的信息发布方式,让用户的信息有了介于私密和公开之间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释放方式。

【用户体验】

用户甲:进入微信界面,一个小孩在一个星球上仰望地球,它很好地阐述了微信初始的设计理念:人与外界的沟通。它甚至让原本和互联网绝缘的人都能随心所欲跟上时代的发展。如果你不想说话,也可以打开微信平台,进入“朋友圈”,简单方便地看到身边朋友分享的“心情”,或是一段话,一张照片,亦或是一篇文章,一则链接,也许能给你带去些许感动与思考,并将你的这种感动和思考反馈给朋友们。

用户乙:大部分微信账号和手机号绑定,并导入用户的手机通讯录,多是以真实姓名和照片注册,令用户放松警惕,这些信息容易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虽然个性化服务的潮流滚滚向前,但隐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相关数据】

工信部1-2月电信业统计数据显示:20,我国三大电信运行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语音每户每月平均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3.8元下降到31.1元。

三大电信运营商前两个月虽然春节效应推动短信发送总量增长,但普通用户所使用的点对点短信下滑10.6%。1-2月,短信业务量达到1576.1亿条,同比增长0.7%,但明显低于20同期的5.7%,更低于同期的7.6%。工信部称:“微信、微博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非常显著。”

腾讯微信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持续增长。微信本身免费,发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运营商收取,微信刺激了电信运营商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增长。

20三家电信运营商净利润情况(下图)

【业界观点】

关于微信与电信运行商业务之争,各方表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处理得当可双赢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受影响有限

微信所属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可与运营商共赢

【使用说明】

重庆邮电大学学习的张明同学,花10个小时手绘了7页说明书教父母用微信,下图是其中的两页。

13.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微信给用户带来了高效、便捷的服务,我们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各人隐私安全问题。

B. 微信与电信运营商之间是火拼还是合作,双方高层给出的答案是后者。

C. 晓琳想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里发一张照片,是无法对公开程度进行限制的。

D. 张明父母给张明发送语音信息时,张明正好在上课,他可以晚上回宿舍再收听。

14.【特色介绍】在介绍微信的两项特色功能时,都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15.请在【相关数据】中找出能印证此【业界观点】的'依据。(2分)

16.请根据【使用说明】回答问题。(4分)

(1)张明手绘的这两页说明书,正是教他的父母使用【特色介绍】中的微信的 的功能。(2分)

(2)根据张明的回答,完成你和张明的对话。(2分)

你: ▲

张明:谢谢你!微信操作虽然很简单,但对于我农村父母来说,仍需要更直观地说明,我在外读书,不能手把手地教他们,于是就想到手绘了。

17.小军姐姐的微信 “朋友圈”中有一则大家喜欢分享的微信:“100本世界名著浓缩而成的100句话”,小明选择自己阅读过的相关名著摘录,但粗心的他在B句摘录时把语句和相关作者与名著对错了号。请你根据要求帮他纠正。(4分)

A.大人们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 高尔基《童年》

B.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安徒生《丑小鸭》

C.你有一处建在房子里面的小池塘吗?在那个小池塘里,你可以随时观察水中生物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法布尔《昆虫记》

(1)B句的“安徒生《丑小鸭》”应该为: ▲ 《 ▲ 》 (2分)

(2)请你试着为安徒生《丑小鸭》写一句浓缩的话。(2分)

13. (2分)C

14. (3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比较中突出微信特色功能“异步语音”“朋友圈”的特色之处。

15. (2分)尽管微信本身完全免费,但发微信时产生的无限上网流量费由运营商收取,从年三家电信运营商净利润情况图来看,微信刺激了电信运营商手机上网总流量增长。

16. (4分)(1)(2分)异步语音

(2)(2分)张明,你手绘的微信说明书体现出来的对父母的爱心、耐心,实在是让我们钦佩!(1分)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1分)

17.(4分)(1) (2分)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2)(2分)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或“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等能揭示名著主旨的句子即可)

篇5:《全球史观在中国》阅读理解及答案

《全球史观在中国》阅读理解及答案

源自西方的“全球史观”在中国遇到形形色色的解读,其中有些解读可能是西方的全球史学者始料不及的。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不能忽略,就是全球史观在中西不同语境中,引起许多相同的思考。

全球史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为起点的,而西方中心论乃是西方世界史学发展的末端。不触及根本,枝节末端问题是纠缠不清的。这一点,中西学者认识相同。

关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曾听到多名美国史学家说,该书并未跳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挑战——应战”模式。而中国学者同样尖锐地指出:“斯塔夫里阿诺斯自己的结构就是一个欧洲中心主义的结构”,事实上仍把“现代化看作一种单向的欧化或西化的过程”。

对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等人的困境,中西学者同样归因于方法论。巴勒克拉夫说,那些力求立场“客观”的人,终于不能突破“西方中心”,是因为“他们身边使用的那一整箱工具全是由欧洲制造的,恐怕一时还不可能将它完全更换”。中国学者指出,这“一箱工具”就是西方“历史学研究的诸多核心概念,如工业革命、现代性、资本主义以及个人自由”,西方史学家正是“凭借这些基于欧洲特定经验所产生的概念来阐释欧洲对现代世界的支配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这种方法论的局限,不仅西方学者“挥之不去”,非西方学者也难以超越。在这一点上,中西学者所见略同。为什么“挥之不去”?根子还在于西方人所谓的一元的物质进步论。可见,认识方法只是表象,问题实质是价值标准。有一个问题问得好:假如由东方人按自己文化传统书写,全球史还会像当下流行的那样充斥物质主义吗?

于是,中外世界史学家都呼唤价值标准的统一。汤因比晚年曾经说过,要正确地认识全球性问题,唯有建立“世界国家”,重建人类统一的价值观。中国学者齐世荣曾说,只有“各国学者……抛弃国家、民族的偏见,通力合作,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如实地反映各个国家、民族在人类世界上做过的`贡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西方学者面对“谁来制定世界公民标准”、“谁来勾画人类故事”的问题,发出“世界史是可能的吗”的疑问。中国学者认为,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史学家,就哪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哪一个时代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很难达成共识,只要在这些涉及价值的判断上各执一词,短时间内很难产出令人满意的世界史。

面对这种困局,西方后现代主义选择了“逃避”,而有些中国史学家也正在以类似方式使自己“乐观”起来。有人说,既然统一的价值观不可能形成,不如放弃对 “主导性叙述”的追求,让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撰写本地区本民族文明的历史,全球史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中建构。另有人说,“每一位新的世界历史叙述者都在(自己心目中)重构世界历史……我们不能要求作为个体的世界历史叙述者超越自我中心,撰写一部他人的世界历史”,既然每个叙述者“都想表达自身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是否成为普遍价值却依赖于读者接受的程度”,那么“重构世界史”就是“尽可能多地丰富世界历史文本,令读者可以按照培养自身世界观的需要不断进行选择”。

无论是悲观的感叹,还是“乐观”的建言,都体现了当代中国史学家对宏观世界史学的严肃思考。但我认为,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现有的话语体系基础上(即使有浓重的西方色彩),不断修正和补充,以逐渐接近共识。当前,如果能够将现代文明的困境考虑进去,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这样的命题列入价值标准,将中国史学重视道德评价的传统吸收进去,就能写好世界史,裨益于和谐世界的建立。 (选自《历史研究》年第6期,有删改)

5.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全球史观源于西方,它主要是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为起点,纠缠于枝节末端,没有触及世界史的根本问题。

B.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没能突破西方中心论的樊篱,是因为受欧洲经验主导的方法论的局限。

C.如果东方人不用以欧洲为中心的“挑战——应战”的模式,而是用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来书写,全球史会更客观。

D.史学普遍价值要依赖读者接受的程度,作者认为将全球史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中建构是最好的。

6.下列不属于西方中心论对全球史研究的影响的一项是( )

A.用欧洲制造的方法去研究全球史,很难不带成见和偏私去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很多问题也纠缠不清。

B.用西方一元的物质进步论去认识人类历史,在研究的价值观方面造成影响,使全球史的研究充斥着物质主义。

C.西方的历史叙述者在重构世界时用西方中心论来阐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史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角度显得单一。

D. “欧洲中心论”在价值判断上有狭隘和偏颇之处,汤因比和齐世荣认为史学家不应该把西方中心论作为全球史研究的唯一标准。

7. 在全球史观问题上,中西方学者没有达成相同认识的一项是 ( )

A.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全球通史的研究无法构建出一个系统、科学的世界史理论阐释体系,陷入了史学困境。

B.方法论的局限是中西史学家均难以摆脱的现实,无法阐明世界历史进程本身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C. 构建一个充实有效的世界史理论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世界史学的“价值标准”在短时间内难以统一。

D. 全球史提供了对世界史研究的一种新视野,史学家们应该通过撰写本民族文明的历史来构建“全球史观”。

参考答案:

5.B (A没有触及根本问题的是西方中心论;C在价值观不同的情况下,东方人按自己的文化传统书写的全球史也不会更客观。D根据最后一段,作者并不认为将全球史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中建构是最好的。)

6.D

7. D (“通过撰写本民族文明的历史来构建‘全球史观’”是某些中国史学家的一种建议,并不是中西方学者的相通认识。)

篇6:说明文《臭氧》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臭氧》阅读题及答案

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共8分)

①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含有三个氧原子,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呈浅蓝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②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这一区域中的臭氧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此外,雷电作用也会产生臭氧。

③大气中臭氧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对阻挡紫外线仍有一定作用。

④由此,臭氧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甲】只有适量的臭氧才会对地球生物形成保护作用,【乙】过量的臭氧会危及人类的健康,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

⑤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能导致皮肤刺痒,眼睛、鼻咽等也会受到刺激。浓度在0.5-1ppm水平时,会引起口干。浓度在1-4ppm会引起咳嗽,引发肺炎等。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甚至导致死亡。其原因很简单,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肺功能减弱。

⑥那么,这些近地面的臭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它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也是源于人类的活动。石油产品等矿物燃料是主要的臭氧污染源,臭氧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形成的,这些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等,这些化合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且太阳光照也加速这种化学反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

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所承受的负荷越来越重。为了人类能够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节能减排,挽救地球家园。

18. 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出现下列现象的原因。(5分)

【材料】

洛杉矶原本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港口城市。随着石油的开发,商业、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汽车猛增。从40年代初开始,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

答:_______

参考答案:

18. 答案示例:【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位置,因为,其一,【甲】句与前面的“保护作用”一段直接相关;其二,【乙】句与后面的“危害”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三,两句调换后语段表达的重点与原意不符。(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9.答案示例:这种浅蓝色的烟雾就是臭氧,因为洛杉矶市汽车增多,而汽车的燃料属于石油产品,石油产品是重要的臭氧污染源,(1分)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等就生成了地面臭氧。(1分)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1分)对人体器官产生刺激,导致眼睛发红、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出现。(1分) (共5分。每点2分,语言表达1分)

篇7:阅读理解及答案

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5、(1)凄迷的意境,伤感的氛围。屈原/娥皇、女英溺于湘江

(2)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3)借鹧鸪啼声之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篇8: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 夜

星 新 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老人的对白、行为表现看,小说凸显出对至死不逾的真挚亲情的歌颂。

B、作品以极平淡的故事和语言来表现极其哀痛的人间真情,作品通篇没有一个“哀”字,但当读者读完作品之后,心理却蒙上了浓浓的哀怜。

C、通过刻画老人的异乎寻常的举动和想法,凸显日本社会中老人的孤独,落寞以及难以得到社会关爱的冷酷现实。

D、小说把雪花比做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E、老人异乎寻常的举动中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潜藏着老人深深的内疚愧悔之意,小说直接表现了作者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强烈批判。

(2)、文中通过老夫妇富有生活气息的对白来塑造儿子活着的“假象”,这“假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概括出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作家星新一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营造了富有想象空间的悠远意境,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见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E(5分)(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

(2)①为儿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②怕儿子学习辛苦而要送热茶;③不愿儿子有过重的思想负担④祝愿儿子顺利通过毕业考试;⑤恳求抢劫犯不要上楼伤害儿子。(6分)

(3)①小说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老人的儿子早就不在,这在小说的前文已经埋下了伏笔, 例如强盗的惊讶:“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细心的读者还是可以从“正常”中看出“不正常”来的。②通过情节的紧张冲突来展开叙事。强盗的闯入给作品带来波澜,读者开始关心并未出场的“儿子”的命运:两位老人的儿子会不会被强盗捆住或者又会发生什么奇迹?③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对雪花的描写。(6分,要点1分,分析1分)

(4)、①体现在开头:雪花悠然地飞落,似乎要预示什么,一两句话营造了一个静穆的氛围,自然地把读者带入故事里。接下来,冬天、雪花、旧房子、火盆、老人,由远而近,作者一步步把他描写的镜头推进了,把读者从悠远的雪景拉到现实生活的面前。②体现在结尾:生活闹剧结束之后,退幕了,“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一切都静静地消失在窗外悠远的雪景中,这一悠远的、纯净的、宗教般的意境,把俗世的生活空灵化了,也美化了,老人对死去的儿子的深情也在“雪夜”的背景中被凸现出来。(8分)

篇9:阅读理解及答案

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只不过,空气有时流动得很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空气流动系统,即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7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20xx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5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风帆集装箱船。新型的帆船乘风破浪驰骋在浩淼的海洋上。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国家,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大西洋,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人类。

1.文章开头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写出了风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给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文中的介绍,请你另举出一个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写出了风变化无常的特点。

2.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种类的风。

3.利用风力来磨面,用风力来发电等。(不唯一,意对即可)

4.举例子,列数字。使文章显得更准确、明了、科学性强。

篇10:阅读理解及答案

劳动节前,我和妈妈去果园村的大妈家参加大哥的婚礼。

来到大妈家,大伯大妈喜气洋洋地迎接我们,立即领我们去看大哥的新房。

新房房门两侧,贴着大红喜字。走进新房一看:嗐,真豪华!好气派!房里铺着簇绒地毯一盏花团似的大吊灯大放光芒。墙壁四周放着新式组合家俱、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靠窗户是一张高级席梦思床。床上是崭新的床单、毛毯、花被子。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显得金碧辉(黄、煌)。我不(尽、禁)小声惊叹道:“哎呀,我的妈呀!这得花多少钱哪!”

“啪啪啪……”外面响起了爆竹声。我们急忙来到大门口,原来是迎亲的汽车到了。在人们的欢笑声和掌声中,新郎新娘从一辆红色豪华轿车里走了下来。

新娘穿一身红呢子套裙,嘴上(涂、图)着鲜红的唇膏,胸前的金项(练、链)、耳垂上的金耳环闪闪发光,一双高跟鞋踏得地板噔噔响。大哥穿一身白面料西服,系着真丝领(带、代),手上戴着金戒指,脚穿一双黑得发亮的皮鞋。真是一对新婚夫妇啊!

随着喜笑颜开的宾客,我们进了一间张灯结彩的大客厅。厅外两张铺着红布的桌上,堆放着客人送来的各种贺礼。厅里摆了六桌酒席,已是座无虚席,挤得水泄不通。大伯领我们上了楼。楼上也摆了六桌酒席,同样拥挤不堪。

大家坐定之后,只听大伯一声招呼,酒宴开始了。顷刻间,上了十四菜一汤。盘子放了两层,本来很大的桌子现在突然变小了。新娘新郎向大家敬酒,楼上楼下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边(尽、禁)情地吃(渴、喝)佳肴美酒,一边称赞主人的盛情款待,赞美厨师的好手艺。

太阳偏西了,欢笑和酒宴终于结束了。送走了客人,我和妈妈便(帮、邦)大伯大妈收拾碗筷。我发现盘子里剩了很多菜,有的菜甚至一口也没吃。我来到厨房,不由得大吃一惊,收下来的剩菜足有三大盆!这宴会可真够豪华!临走前,听大妈对妈妈说,这次办婚礼共花掉两万多元,还欠了几千元的债。

回家的路上,婚礼中的种种豪华情景时时浮现在眼前。我想:婚礼大操大办,花钱如流水,婚礼完了还要还债,这到底是为什么?靠了党的政策好,农民才开始富(玉、裕)起来,要办的正经事情很多,怎么能盲目地追求高消(废、费)呢?一些人大操大办婚丧嫁娶这类事,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昧的行为。手中有钱,日子富了,千万不能忘了我们民族俭朴的美德,千万不能丢了节约这个传家宝。

1.将文中括号里的别字划掉,然后按顺序分别用这些字组成正确的词语。

2.给下列文中的字注音:

琅: 肴: 霍: 泄: 髦: 昧: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琳琅满目

挥霍

铺张

4.用下列文中的词语造句。

应有尽有—

水泄不通—

时髦—

愚昧—

5.根据文章先写见闻后写感想的特点和下列内容要点提示,用A、B把文章分成两段(A、B直接写在文章上),然后指出哪一段写得最详细。(要点提示:A.豪华的婚礼;B.愚昧的行为)

6.详写段中有许多细节描写,用直线标出描写新房摆设豪华的句子;用双直线标出描写新郎新娘打扮时髦的句子;用浪线标出描写菜肴丰盛的句子:用双浪线标出描写菜肴浪费的句子。

7.文中的婚礼实在是“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根据文章记叙的具体内容,抓住几个要点来说明这一点。

8.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婚礼》答案

1.划掉:黄、尽、图、练、代、禁、渴、邦、玉、废

2.略。

3.①各种好看的东西很多。②鱼肉等荤菜。③任意花钱。④为了形式上好看,过分讲究排场。

4.略。

5.B段从“回家的路上”起。A段是详写段。

6.(1)“房里铺着……金碧辉煌。”

(2)“新娘穿……皮鞋。”

(3)“倾刻间……变小了。”

7.(1)新房陈设豪华气派,金碧辉煌。

(2)坐豪华轿车迎亲。

(3)新郎新娘穿戴打扮时髦。

(4)大宴十二桌宾客,菜肴过分丰盛,剩菜三大盆。

(5)共花掉二万元,借债几千元。

8.(1)批评了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婚丧嫁娶,是愚昧的行为。

(2)说明日子富了,也不能忘了俭朴的美德,丢了节约这个

篇11:阅读理解及答案

我有个好朋友,就是放在我枕边的小闹钟。它圆圆的身子、亮晶晶的脸、三根指针像三只小胳膊似的“滴滴答答”地转个不停,非常惹人喜爱。

晚上睡觉时,小闹钟跟我说悄悄话;早上我睡得正香时,是它把我唤醒,催我上学。

我真喜欢我的小闹钟!

1.这篇短文一共( )个自然段。

A.二

B.三

C.四

正确答案:B

2.我知道短文中的“好朋友”指的是:( )。

A.小闹钟

B.小明

C.小红

正确答案:A

3.选出写小闹钟样子的句子。

A.它圆圆的身子、亮晶晶的脸、三根指针像三只小胳膊似的“滴滴答答”地转个不停,非常惹人喜爱。

B.我有个好朋友,就是放在我枕边的小闹钟。

C.晚上睡觉时,小闹钟跟我说悄悄话;早上我睡得正香时,是它把我唤醒,催我上学。

正确答案:A

4.我喜欢小闹钟是因为( )。

A.小闹钟非常惹人喜爱。晚上睡觉时能跟我说悄悄话,早上把我唤醒,催我上学。

B.它圆圆的身子、亮晶晶的脸、三根指针像三只小胳膊似的“滴滴答答”地转个不停,非常惹人喜爱。

C.我有个好朋友,就是放在我枕边的小闹钟。

正确答案:A

空气污染初中英语作文

关于空气污染的作文精选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宣传口号

保护臭氧层环保的征文

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议论文作文

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演讲稿优秀

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演讲稿

保护地球你我有责国旗下的讲话稿

世界气象日学生国旗下的演讲稿

节约能源演讲稿

《全球关注的臭氧空洞》阅读理解和参考答案
《《全球关注的臭氧空洞》阅读理解和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全球关注的臭氧空洞》阅读理解和参考答案(合集11篇)】相关文章:

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2023-01-15

蝴蝶效应初二作文2022-10-13

高中作文:环境污染保护2023-02-28

地球母亲300字作文:共同的妈妈——地球2023-04-29

善待地球保护环境的三分钟演讲稿2022-08-25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作文100字2023-10-12

可为答案低碳生活冯云处处阅读2022-05-07

家乡空气污染调查年度报告2023-12-24

保护地球的学生演讲讲话稿2023-02-27

初中英语作文关于大气污染2022-09-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