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观镜有感阅读答案

时间:2023-08-18 08:11:2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鲁迅观镜有感阅读答案(精选15篇)由网友“陇哥Lonk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鲁迅观镜有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鲁迅观镜有感阅读答案

篇1:鲁迅观镜有感阅读答案

鲁迅

①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栩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业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国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古黄店家都称为“海马荀萄镜”。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阂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辞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屏王和屏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帷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穗,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 end#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巨,帷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伟一般,裕达阂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川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棍是不劳久待的罢。

注 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6.指出第⑤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6分)

17.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6分)

参考答案:

15.(6分)①首先从古镜的文饰引出论述的话题;②然后分别论述汉、唐、宋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③最后点明主旨,指出要“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每点2分)

16.(6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分)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1分)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1分)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2分)

17.(6分)①对汉、唐、宋等朝代对待外来事物不同气量及其不同命运的感叹;②对当时社会排斥、抵制新文化现象的感慨;③对社会文化进步,要尽量吸收新文化的感想;④对社会文化与国家政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篇2:观镜有感 阅读答案

看镜有感

鲁迅

①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阂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讳一般,豁达阂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注]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注: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①首先从古镜的文饰引出论述的话题;②然后分别论述汉、唐、宋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③最后点明主旨,指出要“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每点2分)

16.指出第⑤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6分)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分)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1分)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1分)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2分)

17.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6分)

①对汉、唐、宋等朝代对待外来事物不同气量及其不同命运的感叹;②对当时社会排斥、抵制新文化现象的感慨;③对社会文化进步,要尽量吸收新文化的感想;④对社会文化与国家政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上一篇:活水亭观书有感  下一篇:中学师德师风建设计划

篇3:鲁迅《看镜》阅读答案

鲁迅《看镜》阅读答案

看镜有感

鲁迅

①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阂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讳一般,豁达阂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注]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①首先从古镜的文饰引出论述的话题;②然后分别论述汉、唐、宋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③最后点明主旨,指出要“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每点2分)

2.指出第⑤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6分)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分)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1分)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1分)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2分)

3.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6分)

①对汉、唐、宋等朝代对待外来事物不同气量及其不同命运的感叹;②对当时社会排斥、抵制新文化现象的感慨;③对社会文化进步,要尽量吸收新文化的感想;④对社会文化与国家政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篇4:鲁迅《看镜有感》练习及答案

①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阂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讳一般,豁达阂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注]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注: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

【练习及答案】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①首先从古镜的文饰引出论述的话题;

②然后分别论述汉、唐、宋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

③最后点明主旨,指出要“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每点2分)

16.指出第⑤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6分)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分)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1分)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1分)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2分)

17.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6分)

①对汉、唐、宋等朝代对待外来事物不同气量及其不同命运的感叹;

②对当时社会排斥、抵制新文化现象的感慨;

③对社会文化进步,要尽量吸收新文化的感想;

④对社会文化与国家政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篇5:鲁迅《看镜有感》解读

本篇最初发表在1925年3月2日的《语丝》周刊第16期,收入《坟》。这是一篇很短小的杂感,于批判之中又富于语言的幽默和暗藏讽刺,是所谓的“语丝文体”。鲁迅在《我和〈语丝〉的始终》一文中所说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挤”,大概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很好的解读。

从古镜的文饰中,“汉人多少闳放”,“唐人也还不算弱”,而宋的文艺“国粹气味就熏人”云云,事实上是对这些时代的“气度”的描画。而气度和风骨很直接地体现着这不同的几个时代的强盛与否。这是文章中一条纵的线索。然而在这条纵贯“古今”的线索之后,鲁迅要说的则其实是一个“中外”的问题,特别就是我们如何对待“外来的事物”的态度问题,其间也贯穿了他对民族的忧思,他看到:“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谓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局限,也会遭遇到不同既往的“新事物”,什么才是“新”的?又怎样才能将这“新”的注入从前的格局中去而改造“旧”的?这始终是值得考虑而且必须考虑的问题。在鲁迅文字的俏皮和强烈的历史感背后,更有力量的则正是这种直指当下的问题意识。

——孔庆东等《解读鲁迅经典》

篇6:《镜喻》阅读答案

7.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五官莫明于目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假于镜而见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客有任目而恶镜者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泰然谓美莫己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解析:C.前句中的“任”是“相信、信任”的意思;后句中的“任”是“随意、自由”的意思。A.两句中的'“莫”均是不定代词,解释为“没有谁(哪一个)”;B.两句中的“假”均是“凭借、借助”的意思;D.两句中的“莫己若”都是“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意思。

答案:C

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目转求助于镜 求:求助

B.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明:明察

C.鲜当意者 当:相称

D.左右匿笑 匿:暗中;偷偷地

解析:C.使……满意,合乎(心意)。

答案:C

篇7:《镜喻》阅读答案

1.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2.本文告诉我们做人的什么道理?(3分)

答案

1. 然而世人不曾用镜子来帮助眼睛,只是(而)责怪眼睛不明亮。

(评分说明:“未尝”、“咎”作为赋分点,必须译对,每个1分,共2分)

2. 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人为镜,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保持清醒头脑。

(评分说明:“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人为镜。”2分,“正确认识自己”1分)

篇8:出镜阅读答案

①大多数手机都有自拍功能,许多人即兴拍下自己的各种相片上传网络,网络是一个视觉的公共空间。无数微博在这个空间注册,每一个微博摆出一堆相片或者几段视频犹如小商贩在跳蚤市场铺开一个地摊。多少人光顾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自拍终于使出镜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②出镜曾经是莫大的荣耀,神奇而隆重。报社的记者举起了昂贵的照相机,镁光灯“咔嗒咔嗒”响个不停,个人的形象次日出现于报纸版面的某一个角落,赞叹之声绕梁三日。一个小官员事先得到通知,他在晚间的新闻节目之中拥有五秒钟的镜头。他迫不及待地打电话通知所有想得起来的亲朋好友,号召他们尽早守候在电视机面前等待他驾临屏幕。现在,自拍极大地削减了人们的“摄像机崇拜”。那些影像符号没有多少特权了,我们自己都能生产,开始端庄或者诙谐地出镜。

③那些睿智的见解或者巧妙的语言修辞,哪有一张具体的脸生动?当然,容貌的质量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美女作者的俊俏妩媚,必须足够支持朦胧的浪漫幻想,皱纹纵横的老妪不宜公布相片。总之,这是一个视觉的时代,语言的魅力正在急剧衰减。视觉的时代是身体重新出场的时候,演员和运动员占据了传媒的绝大部分空间。红地毯和绿茵场成为全世界注目的聚焦点。运动场内矫健的身姿开出了天文数字的价格,女演员的脸蛋和手指头竞相成为保险公司的投保对象,哪些语言产品可以享受这个级别的待遇?某些教授的电视演讲获得了意外的成功,突然晋升为学术明星。然而,所有的人都明白,形象是充当明星的真正资本。讲坛上的表情、音调以及种种肢体语言远比渊博的知识重要。

④视觉的时代必须拥有另一批文化操盘手。那些哲学家或者诗人及时地转入幕后,导演、摄像、主持人、制片人络绎而至。然而,真正的巨变来源于一个有点儿别致的技术构思:每个人口袋里的手机都附加了拍照的功能。这个技术构思造就了年轻一代的一种特殊习惯——无论遇到台风天气的漫天乌云、街头小贩的火爆争吵还是阳台上一盆仙人掌冒出了新芽,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掏出手机拍照。

⑤自拍的确把镜头对准了自己。可是,出镜的那一张脸平庸无奇,看不出什么。当我们开始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失望的`时候,这个简单的小机械终于制造出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短暂的自恋,还有什么值得出镜的呢?

节选自南帆《出镜》,《上海文学》第12期

8.本文第②段画线的例子说明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2分)

9.“视觉的时代必须拥有另一批文化操盘手。”句中的“操盘手”指什么?(3分)

10.“讲坛上的表情、音调以及种种肢体语言远比渊博的知识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11.自拍上传有什么利弊?请简要概述。(各答出一点即可)(4分)

篇9:出镜阅读答案

8.出镜曾经是莫大的荣耀,神奇而隆重。(2分)

9.导演、摄像、主持人、制片人(2分);手机自拍(功能)(1分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

10.要点:表达观点(1分)分析(2分)

11.利:自拍使影像符号没有多少特权,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轻而易举地出镜;自拍的某些内容比巧妙的语言修辞更具体生动。(答对其中一点即得2分)

弊:自拍的某些内容平庸无奇,看不出什么;有些自拍除了自恋,没有什么出镜的价值。(答对其中一点即得2分)

篇10:古镜 阅读答案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

篇11:古镜阅读及答案

古镜阅读及答案

古 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小题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小题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收人而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小题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

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

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

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

【小题1】(4分)(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1分) 精湛(高超)(1分)

(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2分)

解析【小题1】要整体感知语句的意思,根据意思划分停顿即可。

【小题1】B 两字均为“我”人称代词,相同。A中一动词一名词,不同。C中读间不同,意思也不同。D中后一个“异”为活用用法,亦不同。

【小题1】要做到字字落实,并结合课内此字的`用法、意思加以推测,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

【小题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大的为第二步,但要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即“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一个“然”字写出了作者的质疑,即答案应在后面的句子中提炼出来。

篇12:《古镜》阅读答案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小题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小题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收人而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小题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

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

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

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

【小题1】(4分)(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1分) 精湛(高超)(1分)

(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2分)

解析

【小题1】要整体感知语句的意思,根据意思划分停顿即可。

【小题1】B 两字均为“我”人称代词,相同。A中一动词一名词,不同。C中读间不同,意思也不同。D中后一个“异”为活用用法,亦不同。

【小题1】要做到字字落实,并结合课内此字的用法、意思加以推测,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

【小题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大的为第二步,但要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即“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一个“然”字写出了作者的质疑,即答案应在后面的句子中提炼出来。

篇13:古镜 阅读答案

9.(2分)A

10.(2分)B

11.(3分)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每小句1分)

12.(4分)(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1分) 精湛(高超)(1分)

(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2分)

篇14:“鲁迅”阅读答案

鲁迅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地学习,( )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 )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好词:疲倦 恶劣

佳句: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2.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选项。

阶级( )(A.jiē jí B.jué jí)

疲倦( )(A.pí quànB.píjuàn)

逝世( )(A.sì shìB.shì shì)

正确答案:ABB

2.选词填空,将选项填入横线内,使文意通顺。

(1)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A.夜以继日B.无缘无故C.如饥似渴)地学习,( )(A.夜以继日B.无缘无故C.如饥似渴)地忘我工作。

(2)时间就是生命,( )(A.夜以继日B.无缘无故C.如饥似渴)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正确答案:CAB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第三自然段写了“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的事,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更能体现这一点,依次是:( )、( )、( )。

正确答案:逝世前不久逝世前三天逝世前一天

4.理解句子,选出正确答案。

“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这是因为( )。

A.他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成,所以极为珍惜时间。

B.他不需要太多的睡眠时间。

C.他有通宵工作的体力,所以从不知道什么是累。

正确答案:A

5.理解句子,选出正确答案。

“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

A.时间就是人的生命。

B.人活的时间越长,表明他的寿命也就越长。

C.人生命的长短虽然是用时间来衡量的,但是,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什么。如果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了许多事情,那么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正确答案:C

6.理解句子,选出正确答案。

“哪里有天才?”这句话的意思是()。

A.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人就是天才。

B.世上没有天才。

C.不知道哪里有天才。

正确答案:B

7.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赞扬鲁迅先生一生珍惜时间,并抓紧时间,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斗争的伟大精神。

B.说明时间对人非常重要的。

C.表现鲁迅先生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的品质。

正确答案:A

8.第三自然段中说,他逝世前不久,仍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进行战斗。请你思考后说一说:笔是书写工具,怎么能是“武器”呢?

答:

答案解析:

鲁迅先生一生用自己的笔,写了许多抨击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求荣的文章,揭露了他们杀害共产党有识之士的罪行,敌人很害怕看到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在中国革命斗争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的文章就像投枪、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要害,使敌人闻风丧胆。因此我们说他的笔是武器。

相关知识:阅读题技巧

一、通读文章,理解基本意思

阅读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同学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通读、速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结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等。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在阅读方法时,我建议大家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这种阅读方法是最基础的阅读方法,如果采用“倒读法”,部分学生可能会只读与问题相关的部分,不注重全文的理解,因而可能没有读懂文章。阅读能力就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

二、读懂题目,把握答题要点

所谓“读懂题目”,就是读懂阅读材料后面的题目,理解题目所问的问题与答题要求,明白答题要点。很多同学在做阅读时,经常答非所问,就是因为没有把握答题要点。

通过读题目,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比如,题目问“哪些方面”,答题时就不能只答一点;题目问“表达方式”,答题时就不能写成修辞手法;题目说“请简要概括”,答题时就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题目问“你觉得”或“谈谈你的看法”,我们就要明白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多写些,言之成理即可。

三、根据问题,找出原文

在读懂题目的基础上,我们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在材料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同学们可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原文之后,我们就能够确定答题的阅读范围和要点。在找原文时,需要大家对材料进行第二次阅读,这次阅读就需要有针对性,要能够根据问题,准确找到原文。

在找原文时,注意原文与问题可能直接相关,也可能间接相关。直接相关的原文很好找,间接相关的原文相对比较难。事实上,阅读题目都是根据文章设计的。所以,一般而言,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材料中定位出原文来。遇到不好找的情况,我们就要特别注意找出间接相关的原文:可能是在很细微的地方,比如关键

的字眼、词语,或者比较零散的几句话;也可能是在文章的整体上,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概括、归纳。

四、根据原文,组织答案

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原文之后,我们就要组织语言作答了。有些题目要求用原文的话来回答,或者我们可以找到与题目直接相关的原文时,我们就可以把原文写上去。如果我们找出的原文是与题目间接相关时,就需要我们对这些原文做较大的改动,可以把关键的字眼、词汇、语句,剪切、拼贴起来,或者稍加概括,组织成答案。

回答问题时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原文来回答,千万不能随意发挥。同学们要在材料上找到原话,找到依据,不能凭空瞎说;2、言之成理,不能乱答。3、尽量把空格答满,写多些。4、语言注意简洁明了,不要重复罗嗦,不得要领。

篇15:鲁迅的作品《看镜有感》

鲁迅的作品《看镜有感》

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一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还有跳跃的鼯鼠,沿边是一圈小飞禽。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但我的一面并无海马,其实和名称不相当。记得曾见过别一面,是有海马的,但贵极,没有买。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后来也有模造或翻沙者,花纹可造粗拙得多了。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红花,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镜鼻是一个虾蟆,则因为镜如满月,月中有蟾蜍之故,和汉事不相干了。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著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现今在坟墓上不待言,即平常的绘画,可有人敢用一朵洋花一只洋鸟,即私人的印章,可有人肯用一个草书一个俗字么?许多雅人,连记年月也必是甲子,怕用民国纪元。不知道是没有如此大胆的艺术家;还是虽有而民众都加迫害,他于是乎只得萎缩,死掉了?

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薰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彷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讳一般,豁达闳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我曾在古物陈列所所陈列的古画上看见一颗印文,是几个罗马字母。但那是所谓“我圣祖仁皇帝”的印,是征服了汉族的主人,所以他敢;汉族的奴才是不敢的。便是现在,便是艺术家,可有敢用洋文的印的么?

清顺治中,时宪书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痛苦流涕来劾洋人汤若望的偏是汉人杨光先。直到康熙初,争胜了,就教他做钦天监正去,则又叩阍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数”辞。不准辞,则又痛哭流涕地来做《不得已》,说道“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然而终于连闰月都算错了,他大约以为好历法专属于西洋人,中夏人自己是学不得,也学不好的。但他竟论了大辟,可是没有杀,放归,死于途中了。汤若望入中国还在明崇祯初,其法终未见用;后来阮元论之曰:“明季君臣以大统浸疏,开局修正,既知新法之密,而讫未施行。圣朝定鼎,以其法造时宪书,颁行天下。彼十余年辩论翻译之劳,若以备我朝之采用者,斯亦奇矣!……我国家圣圣相传,用人行政,惟求其是,而不先设成心。即是一端,可以仰见如天之度量矣!”(《畴人传》四十五)

现在流传的古镜们,出自冢者中居多,原是殉葬品。但我也有一面日用镜,薄而且大,规抚汉制,也许是唐代的东西。那证据是:一、镜鼻已多磨损;二、镜面的沙眼都用别的铜来补好了。当时在妆阁中,曾照唐人的额黄和眉绿,现在却监禁在我的衣箱里,它或者大有今昔之感罢。

但铜镜的供用,大约道光咸丰时候还与玻璃镜并行;至于穷乡僻壤,也许至今还用着。我们那里,则除了婚丧仪式之外,全被玻璃镜驱遂了。然而也还有余烈可寻,倘街头遇见一位老翁,肩了长凳似的'东西,上面缚著一块猪肝色石和一块青色石,试伫听他的叫喊就是“磨镜,磨剪刀!”

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只有店号或“正其衣冠”等类的迂铭词,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这么做即违了祖宗,那么做又象了夷狄,终生惴惴如在薄冰上,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如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似的向西洋主人沥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但我向来没有遇见过一个排斥玻璃镜子的人。单知道咸丰年间,汪曰桢先生却在他的大著《湖雅》里攻击过的。他加以比较研究之后,终于决定还是铜镜好。最不可解的是:他说,照起面貌来,玻璃镜不如铜镜之准确。莫非那时的玻璃镜当真坏到如此,还是因为他老先生又带上了国粹眼镜之故呢?我没有见过古玻璃镜。这一点终于猜不透。

一九二五年二月九日

关于坦然1000字的作文

《活水亭观书有感 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含泪活者》有感

活水亭观书有感?其一原文及赏析

倾听读书心得体会

习惯孤独作文800字

双调?雁儿落兼得令,双调?雁儿落兼得令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令的意思,

三语录

坦然看待挫折作文

描述坦然高三作文800字

鲁迅观镜有感阅读答案
《鲁迅观镜有感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鲁迅观镜有感阅读答案(精选15篇)】相关文章:

诡案组第五章:白蛇异冢2022-11-27

登山者的坦然作文2024-01-09

红尘滚滚的人生作文2022-12-11

创新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Creation中英双语2022-12-25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求职信2022-04-30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作文500字2022-05-04

观《鼠来宝》有感800字作文2023-03-24

读《追赶风筝的孩子》有感作文2024-01-15

《灯影书香》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2024-02-12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学反思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