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寻根》阅读答案(共8篇)由网友“暴躁咸鱼”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曲阜寻根》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曲阜寻根阅读答案
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被誉为东方三大殿。近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都要在这里奏中和韶乐,演八佾舞,向至圣先师顶礼膜拜,把今人引和远哉悠悠的春秋末岁西狩获麟的古老风气之中。
我是暮春三月到曲阜开“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的,未能躬逢其盛。
站在清朝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金字匾额下方挡驾的绿栏杆之外,远远地望着头戴十二旒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帝王威仪的孔子坐像,敬则敬矣,却没有多少亲切感。当一个人被历代权贵显儒拜至高不可攀的天云之际,我辈平民书生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
记得多少年前,到处绘作“横眉冷对”的鲁迅肖像,连孩童也问他爸爸:“鲁迅爷爷很厉害吧?”圣人、伟人能否带点人情味?鲁迅晚年对此有所警觉,有所疑惑。他孝其母而爱其子,写了《答客诮》诗,自我辩解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向被视为非孔之作,其实行文提示权势者的利用和后儒的僵化,使民众对孔子惟有恭谨,却不亲密,又于孔子生前落魄,身后暴荣,体悟到人生荣辱如白云苍狗的悲凉感。这对后人如何看待伟人(包括孔子和鲁迅本人)和伟人之学,是富有启迪价值的。
吾非孔门圣裔,这番曲阜寻根是要寻文化之根。中国成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而不堕,成为礼仪之邦而富有风流儒雅趣味,甚至士人阶层列为“四民之首”成为历代社会的共识,孔子之功是不可没的。但圣人也是人,其学惟有与时俱进、从善如流、不断生发新机,后人寻根时,才会感到与血肉相连。在大成殿盘龙翔凤、金碧辉煌的灵光中,我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惟有回首殿前一株挺拔苍翠的桧树,辨读“先师手植桧”的刻石,才渐渐辨认出孔子的身影,似乎这位身材魁伟的慈祥老人也荷锄培土,和我们一道参加植树节。
孔子植桧相传有二株,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称:“曲阜县文宣王庙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枯死。”原树历经兵灾火劫,在废墟上重生,在祸难后仅存的树桩上复发新条。今存者已历二百六十年风雨,老干如铁,繁枝似盖,显示了在风火雷电中不可摧磨的生命力,其树冠已在同大成门争日光中越过大成门的屋脊了。
《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这段话,为孔子形象定型化。于今的孔庙,已树起“金声玉振坊”、“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组合成坚强的自南而北的孔庙中轴线,比生命力,先师手植桧终于日益一日地高出大成门屋脊,便是极妙的象征。因为这时存在一条深植于泥土,并不息地抽出枝叶而迎接日日其新的阳光的根。
曲阜“三孔”中引起我留连仰慕的树木,还有孔府花园的五君子柏。这株经历四百余年风雨的柏树,有若匪夷所思的巨掌伸出五指,采摄阳光和云霞,拥抱着寄居其间的一株古槐。我钦佩其博大胸襟,在树前留影。我想,柏与槐的根系是无心自立门户的,它们互相纠结,共同抗御风雨雷电。一者枝杆如虬,一者翠叶婆娑,相互掩映,相互扶持,各抒所长,荣辱与共,创造了“五柏抱槐”的旷世奇观。
由根深叶茂,我联想到水源。老根无水,其生命势必枯竭,是不能重生的。孔子的.根,孔子的降生地在尼山,那里的水名曰:“智源”。我这次来去匆匆,未及踏访。据《阙里志•山川》:“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是也;流下注为智源溪。”其他有观川亭,相传是孔子观五川汇流之处。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一川秀水融汇着多少浩茫的人生感触。
孔庙之旁有孔子故宅,大概能唤起游人的亲切感吧,但它已改作奉祀孔子先人的家庙,而且每个先人都封了王爵,宅中有孔子当年饮水的古井,据称那井水是“既清且渫”的,如今已成暗浊的止水。井旁有乾隆皇帝“故宅井赞碑”。镌刻有这位盛世群王的“饮水拜师”铭文:“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不过,井之四周已筑起雕花石栏、四角碑亭,俨然“圣水”的模样。这也就失去了我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尚能联想到少年鲁迅听蟋蟀弹琴、看云雀高飞,挖掘何首乌、采摘覆盆子的自然趣味了。
23、参观曲阜“三孔”作者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分)
24、作者为什么“感到寻根的失落”?(3分)
25、结合原文,应该如何理解第4段中的“人情味”?(3分)
26、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对“五君子柏”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写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
参考答案:
23、孔子坐像,孔子手植桧,五君子柏、孔子故宅水井(每点0.5分)
24、因为作者看到了权势者对孔子的高捧和利用(1分),民众对孔子的恭敬和疏远(1分)感到圣人离自己很遥远(1分)。
25、首先应看到伟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1分)其次是要客观对待这种情感,(1分)不应该将伟人神圣化(1分)。
26、(1)暗指孔子及其学说应融入民族文化传统之中,(1分)相互扶持,各抒所长(1分)。
(2)指出孔子的学说源于他对自然现象(1分)和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1分)。
篇2:《曲阜寻根》阅读答案
《曲阜寻根》阅读答案
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被誉为东方三大殿。近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都要在这里奏中和韶乐,演八佾舞,向至圣先师顶礼膜拜,把今人引和远哉悠悠的春秋末岁西狩获麟的古老风气之中。
我是暮春三月到曲阜开“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的,未能躬逢其盛。
站在清朝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金字匾额下方挡驾的绿栏杆之外,远远地望着头戴十二旒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帝王威仪的孔子坐像,敬则敬矣,却没有多少亲切感。当一个人被历代权贵显儒拜至高不可攀的天云之际,我辈平民书生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
记得多少年前,到处绘作“横眉冷对”的鲁迅肖像,连孩童也问他爸爸:“鲁迅爷爷很厉害吧?”圣人、伟人能否带点人情味?鲁迅晚年对此有所警觉,有所疑惑。他孝其母而爱其子,写了《答客诮》诗,自我辩解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向被视为非孔之作,其实行文提示权势者的利用和后儒的僵化,使民众对孔子惟有恭谨,却不亲密,又于孔子生前落魄,身后暴荣,体悟到人生荣辱如白云苍狗的悲凉感。这对后人如何看待伟人(包括孔子和鲁迅本人)和伟人之学,是富有启迪价值的。
吾非孔门圣裔,这番曲阜寻根是要寻文化之根。中国成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而不堕,成为礼仪之邦而富有风流儒雅趣味,甚至士人阶层列为“四民之首”成为历代社会的共识,孔子之功是不可没的。但圣人也是人,其学惟有与时俱进、从善如流、不断生发新机,后人寻根时,才会感到与血肉相连。在大成殿盘龙翔凤、金碧辉煌的灵光中,我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惟有回首殿前一株挺拔苍翠的桧树,辨读“先师手植桧”的刻石,才渐渐辨认出孔子的身影,似乎这位身材魁伟的慈祥老人也荷锄培土,和我们一道参加植树节。
孔子植桧相传有二株,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称:“曲阜县文宣王庙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枯死。”原树历经兵灾火劫,在废墟上重生,在祸难后仅存的树桩上复发新条。今存者已历二百六十年风雨,老干如铁,繁枝似盖,显示了在风火雷电中不可摧磨的生命力,其树冠已在同大成门争日光中越过大成门的屋脊了。
《孟子bull;万章下》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这段话,为孔子形象定型化。于今的孔庙,已树起“金声玉振坊”、“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组合成坚强的自南而北的孔庙中轴线,比生命力,先师手植桧终于日益一日地高出大成门屋脊,便是极妙的象征。因为这时存在一条深植于泥土,并不息地抽出枝叶而迎接日日其新的阳光的根。
曲阜“三孔”中引起我留连仰慕的树木,还有孔府花园的.五君子柏。这株经历四百余年风雨的柏树,有若匪夷所思的巨掌伸出五指,采摄阳光和云霞,拥抱着寄居其间的一株古槐。我钦佩其博大胸襟,在树前留影。我想,柏与槐的根系是无心自立门户的,它们互相纠结,共同抗御风雨雷电。一者枝杆如虬,一者翠叶婆娑,相互掩映,相互扶持,各抒所长,荣辱与共,创造了“五柏抱槐”的旷世奇观。
由根深叶茂,我联想到水源。老根无水,其生命势必枯竭,是不能重生的。孔子的根,孔子的降生地在尼山,那里的水名曰:“智源”。我这次来去匆匆,未及踏访。据《阙里志bull;山川》:“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是也;流下注为智源溪。”其他有观川亭,相传是孔子观五川汇流之处。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一川秀水融汇着多少浩茫的人生感触。
孔庙之旁有孔子故宅,大概能唤起游人的亲切感吧,但它已改作奉祀孔子先人的家庙,而且每个先人都封了王爵,宅中有孔子当年饮水的古井,据称那井水是“既清且渫”的,如今已成暗浊的止水。井旁有乾隆皇帝“故宅井赞碑”。镌刻有这位盛世群王的“饮水拜师”铭文:“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不过,井之四周已筑起雕花石栏、四角碑亭,俨然“圣水”的模样。这也就失去了我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尚能联想到少年鲁迅听蟋蟀弹琴、看云雀高飞,挖掘何首乌、采摘覆盆子的自然趣味了。
23.参观曲阜“三孔”作者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分)
24.作者为什么“感到寻根的失落”?(3分)
25.结合原文,应该如何理解第 4段中的“人情味”?(3分)
26.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对“五君子柏”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写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
参考答案:
23.孔子坐像,孔子手植桧,五君子柏、孔子故宅水井(每点0。5分)
24.因为作者看到了权势者对孔子的高捧和利用(1分),民众对孔子的恭敬和疏远(1分)感到圣人离自己很遥远(1分)。
25.首先应看到伟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1分)其次是要客观对待这种情感,(1分)不应该将伟人神圣化(1分)。
26.(1)暗指孔子及其学说应融入民族文化传统之中,(1分)相互扶持,各抒所长(1分)。
(2)指出孔子的学说源于他对自然现象(1分)和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1分)。
六、(4分)
篇3:《曲阜三孔》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
《曲阜三孔》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yì)的官署和邸(dǐ)宅。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孔庙是祭祀(jìsì)孔子的`地方,孔子逝世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占地21.6公顷,各式建筑466间。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二百多公顷,古木参天,碑碣(bēijié)林立。
曲阜“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长久——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符合的词语。
(1)已死去的人的后代。(2)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三孔”指的是____、____、____。其中,____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________。____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是______。
4、为什么曲阜“三孔”能人选世界遗产名录?
5、通过课外查找资料,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呢?
答案:
1、故乡悠久……4、曲阜“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5、(结合实际,有理即可。)
篇4:《修谱之风盛寻根情结浓》阅读答案
《修谱之风盛寻根情结浓》阅读答案
文汇报:清明节将至,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日子又到了。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华民族重温家族历史和记忆的意识是不是特别强烈?
王鹤鸣(以下简称王):应该说,中华民族是特别重视家族历史和记忆的民族。从我研究多年的家谱谈起,世界范围内,修家谱的民族并不少,但各国修家谱的发展程度、形式各不相同。我国有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一传统发展得最完整、最系统、最成熟。
中国人修家谱的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家谱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母系氏族社会讲究血缘的纯正,讲究辈分和宗族,因此中国从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开始就有了原始形态的家谱。
此外,中国人修家谱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修谱的意识始终很强烈。尤其是近五十年来,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民间一直非常热衷于在祖先留下的家谱的`基础上编修新家谱。中国历史文化有三个传统:一是正史,如《史记》《汉书》《二十五史》等,由国家编撰;二是方志,由地方政府编撰;三是家谱,记载一个家族的脉络。例如,现在孔子家谱已经编到八十几代,记载着世界各地两百多万人的人口信息,规模庞大。编修新家谱是中国历史上修谱传统的延续与发展,短短几十年内形成的这股热潮,其声势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编修家谱的任何一个阶段。
文汇报:为何是近五十年来形成了这股修家谱的热潮?我国现在修家谱风气较盛的是哪些地区?
王:近五十年来的这股修谱热潮,最初是在台湾地区出现的。台湾地区绝大多数人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但是他们的根在大陆,与大陆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一直以来无法割舍深厚的宗亲情感和恋土怀乡的情怀。因为客观因素,台湾与大陆分隔,当地居民逐渐掀起修家谱的热潮,以厘清祖上脉络,排遣思乡之情。据统计,台湾家谱约有一万种,其中80%是近五十年编修的。而大陆出现编修新家谱的热潮,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一度受到压抑的谱牒研究在大陆重获关注。民间热衷于修谱之余,还自发组织一些文化活动。现在,大陆修家谱比较多的是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广东等省。
1987年以前,台湾人不能回大陆,修家谱时也只能记录家族中生活在台湾的人口的信息。进入21世纪,两岸民间修谱活动更趋活跃,逐渐出现海峡两岸、海内外宗亲合作编修新家谱的现象。
文汇报:有没有一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例能反映出家谱在华人世界的热度?
王:我曾收到很多信件,提供私藏家谱的相关信息,提醒我们编进目录。我记得,上海音乐学院有一位老教授叶淑莲,退休后定居美国,回国探亲时偶然得知我们的编撰工程,特地来到上海图书馆,把自己的一套家谱送给我们。她对我说:这部家谱收藏在上海图书馆,出现在家谱总目录中,这是这部家谱最好的归宿。还有一位侨居美国的山东大学中文系的退休老教授王宜训,好几次写信给我,表示要来上海做一名志愿者:我不要任何报酬,一切生活费用自理,我期待着《中国家谱总目》这一功垂千古的历史文献,早日问世。
文汇报:由此可见,华人心中的家谱情结的确非常浓重。那么,就增强全球华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而言,您认为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家谱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王:其实整个编修新家谱的过程,就是海峡两岸人民和海外华人对同宗共祖的血脉的追寻和认同,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在合作修编新家谱的过程中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进而达到了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效果。这对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也必然有推动作用。
在我看来,绵延五千年之久的编修家谱文化习俗,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值得继承、发扬的优良文化传统。
(选自《文汇报》,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汇报记者认为清明节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日子,王鹤鸣先生认同了记者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阐述。
B.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家族历史和记忆的民族,世界范围内修家谱的民族并不少,但是中华民族最重视修家谱。
C.台湾与大陆分隔,当地居民逐渐掀起修家谱的热潮,以厘清祖上脉络,排遣思乡之情,这是近五十年修家谱热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D.谱牒研究在大陆一度受到压抑,在台湾修家谱热潮的影响下,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大陆修谱逐渐兴盛起来。
E.海峡两岸、海内外宗亲合作编修新家谱,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达到了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效果。
(2)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特别重视家族历史和记忆的民族?请简要回答。(6分)
(3)王鹤鸣举热衷修谱的典型人物,举了两位身在海外的教授,而没有举生活在大陆的一般中国人,这是为什么?请具体分析原因。(6分)
(4)这些年来,许多姓氏不管家族大小,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修家谱,你认为这样做有意义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8分)
篇5:《材料》阅读答案
①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高分子化合物。我们吃的米、面、水果、蔬菜、鱼、肉;穿的棉、麻、丝、毛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用的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则都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②高分子的特点是个头大,每个分子由几万、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分子量可达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而一般的低分子化合物,如水、盐、酒精等,分子量却不过几十、几百。怪不得人们称高分子化合物是微观世界的“巨人”呢!
③相比于低分子,高分子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它们由许许多多结构相同的所谓“单体”构成。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
④人造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面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很高,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很低,怎样才能保证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影响卫星内部仪器的工作呢?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即依靠一种特种高分子来帮忙,用它做成“温控涂料”涂在卫星表面。
⑤当卫星面向太阳时,高分子涂料可以助其散发热量,背对太阳时还能起到绝热保温作用,这样就能保证卫星仪器的正常工作,使其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收集和提供情报。
⑥此外,导弹、飞船重返大气层时也碰到了难题: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20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要知道 普通钢温度达1000多度会溶化成液体,合金钢最多只能耐℃的温度,用什么材料来做它们的保护层和隔热罩呢?
⑦科学家找到了一种高分子烧蚀材料,将它涂在导弹、飞船的表面,但它燃烧汽化成小分子时会带走大量的热,尽管外面烈火熊熊,里面却安然无恙,这就起到了保护层和隔热罩的作用。
⑧电子工业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几乎没有一样现代科学和工业技术少得了它。但是,当我们津津乐道电子工业的赫赫战果时,却不能忘掉高分子在此领域立下的汗马功劳。
⑨作为绝缘材料,高分子的独到之处是具有良好的高频和超高频绝缘性能,陶瓷、云母之类都远远赶不上它。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遥控、遥测、雷达、卫星通讯等都要用到频率极高的微波,所以也就少不了优质的高频、超高频绝缘材料。可以说,没有高分子材料就没有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篇6:《材料》阅读答案
高分子体态苗条,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即使加热也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甚至干涉高分子的“内政”:或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18.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是两个材料主要说明内容的一项。( )(2分)
A.高分子材料具有个头大,结构复杂,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的特点。
B.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特殊。
C.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广泛。
D.高分子材料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19.选出涂在卫星表面的“温控材料”是利用了特种高分子的什么功能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耐高温、抗低温
B.耐高温、耐腐蚀
C.弹性、塑性和强度
D.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20.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选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4分)
22..如果要将两则材料组合成一篇文章,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材料二放在材料一的哪个位置合适?请选择 。(2分)
A.第②段之后 B.第③段之后
C.第④段之后 D.第⑨段之后
问题二:请你在材料二后写一句话,使组合后的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自然。(2分)
(三)18.C 19.A 20.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的说明了高分子个头大的特点。21.(1)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如“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中将“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形象的说成是“手拉手”,从而说明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特点。(2) 准确严密。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如“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20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通过列数字准确说明了高分子具有耐高温的功能。22.问题一C,问题二 这类高分子已被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各项尖端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篇7:阅读答案参考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 (2)杂然而前陈者( ) (3)猛浪若奔(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至于负者歌于途”中“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贤于材人远矣
C.胡不见我于王 D.皆朝于齐
小题4:甲乙文的内容,完成下表。(2分)
选段
主要内容
语言特色
思想感情
甲文
(1)
骈散相间,语言优美
热爱自然、鄙弃利禄
乙文
游人之乐
多用骈偶,多用虚词
(2)
篇8:阅读答案参考
小题1:①.通”返” ②.陈设,摆放 ③.飞奔的.马
小题2:(2分)脸色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的太守。
小题3:(2分A
小题4:(3分)(1)山水之美 (2)与民同乐
小题1:试题分析:“反”,通假字,通“返”;“陈”,一词多义,陈设;“奔”,古今异义词,飞奔的马。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颜”(脸色)、“颓然”(醉醺醺的样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至于负者歌于途”中“于”字是介词,在的意思。A.在;B.比;C.给;D.面对。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4:试题分析:甲文主要写的是富春江山水的美丽,“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乙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
★ 江南小镇经典散文
★ 年宗亲会发言稿
【《曲阜寻根》阅读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优秀教师个人事迹范文2022-09-05
夏令营结束家长发言稿2022-11-17
军训结束新闻稿范文2023-09-17
国家优秀教师事迹材料题目2023-01-12
登兖州城楼阅读答案与翻译2023-01-31
家族史范文30002023-12-09
百家姓之栾姓氏起源来历2022-04-30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2022-04-29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怎么写2022-12-05
游览曲阜感悟礼仪作文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