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教学计划

时间:2023-01-21 08:05:05 其他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千字文教学计划(共19篇)由网友“一半半”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千字文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千字文教学计划

篇1:千字文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背诵《千字文》13,14,15,16段;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让学生明白“寸阴是竞”的道理。

教学准备:

国学经典诵读本《千字文》,小印章

教学重点: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1.介绍今天的奖励图标,以激起学生的好胜热情;

2.复习《千字文》9,10,11,12段;

3.教师伴乐有感情的范读所学内容两遍;

4.教师伴乐领读,学生跟读初步熟悉所学内容;

5.让学生认真朗诵所学内容,并找出多音字,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

6.提出“寸阴是竞”,让学生自行感悟并议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并列举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词句;

7.分组朗诵,学生自由背诵;

8.游戏“双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

总结:奖励,盖印章,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教学目标:

1、识记《龙师火帝》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龙师火帝》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是。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愿归服贤君。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

《击壤歌》

篇2:千字文教学计划

千字文教学计划

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育人为本,下面是千字文教学计划,请看:

千字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诗词的魅力深植于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小热爱诵读诗词,学会赏析诗词,从而发自心底的喜欢中国文化,并愿意竭尽全力继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的教学。 《千字文》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千字文》诵读与赏析,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3、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4、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5、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6、认识常用汉字,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低幼读物。

7、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四、教学措施:

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五、课程计划:

第一周:诵读“天地玄黄——律吕调阳”(课本、多媒体)

第二周:诵读“云腾致雨——菜重芥姜”(课本、多媒体)

第三周:诵读“海咸河淡——有虞陶唐”(课本、多媒体)

第四周:诵读“吊民伐罪——率宾归王”(课本、多媒体)

第五周:诵读“鸣凤在竹——岂敢毁伤”(课本、多媒体)

第六周:诵读“女慕贞洁——器欲难量”(课本、多媒体)

第七周:诵读“墨悲丝染——虚堂习听”(课本、多媒体)

第八周:诵读“祸因恶积——忠则尽命”(课本、多媒体)

第九周:诵读“临深履薄——言辞安定”(课本、多媒体)

第十周:诵读“笃初诚美——去而益咏”(课本、多媒体)

第十一周:诵读“乐殊贵贱——禅主云亭”(课本、多媒体)

第十二周:诵读“雁门紫塞——勉其祗植”(课本、多媒体)

第十三周:诵读“省躬讥诫——凌摩绛霄”(课本、多媒体)

第十四周:诵读“耽读玩市——悦豫且康”(课本、多媒体)

第十五周:诵读“嫡后嗣续——工颦妍笑”(课本、多媒体)

第十六周:诵读“年矢每催——焉哉乎也”(课本、多媒体)

篇3:千字文

1鸿蒙未辟,宇宙洪荒,千字文任重道远。亿万斯年,四极不张。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2人猿揖别

浩瀚宇宙,银河苍茫。地球生命,雨露阳光。斗转星移,天行有常。大陆漂移,七洲四洋。四时更替,寒来暑往。云行雨施,万物生长。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自然造化,大块文章。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电闪雷鸣,狂涛巨浪。云合雾集,千态万状。长林丰草,傲雪凌霜。飞禽走兽,虎视鹰扬。适者生存,不主故常。人猿揖别,挺起脊梁。劳动造人,历尽沧桑。幕天席地,饮露餐霜。栉风沐雨,昼行夜藏。茹毛饮血,食果为粮。穴居野处,袭叶为裳。钻木取火,文明之光。物竞天择,万物灵长。

3人文初祖

赤县神州,地老天荒。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物华天宝,灿烂辉煌。人杰地灵,万世其昌。三皇五帝,视民如伤。经始大业,万古流芳。神农教耕,沐雨经霜。遍尝百草,救死扶伤。轩辕黄帝,始垂衣裳。成命百物,律吕调阳。结绳记事,不得其详。仓颉造字,天雨粟粮。刀耕火种,驯牛牧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植谷采桑。日落而息,处顺安常。尧天舜日,鼓腹击壤。天下为公,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深孚众望。过门不入,千古传唱。

4文武之道

夏桀商纣,多行不义。酒池肉林,骄奢淫逸。怙恶不悛,声名狼藉。恶贯满盈,众叛亲离。文王兴周,鸣琴而治。政简刑清,有凤来仪。拘而演易,太极两仪。变化无穷,天人合一。吉凶祸福,昼乾夕惕。天行其健,自强不息。武王伐纣,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发扬蹈厉。牧野之战,灭此朝食。放牛归马,与民休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乐刑政,宽猛相济。周公吐哺,宵衣旰食。天下归心,沐仁浴义。

5五霸七雄

东周王权,有名无实。礼崩乐坏,鞭长莫及。五霸七雄,各行其是。喧宾夺主,比权量力。厉兵秣马,攻城略地。远交近攻,弱肉强食。名公巨卿,门庭若市。千金买骨,轻财重士。食客三千,良莠不齐。待价而沽,择木而栖。毛遂自荐,露才扬己。脱颖而出,名噪一时。鸡鸣狗盗,等而下之。东奔西走,随物应机。郑伯克段,蔑伦悖理。处心积虑,不寒而栗。宋襄之仁,贻误战机。假仁纵敌,兵法大忌。越王勾践,辱国丧师。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商鞅变法,顿纲振纪。断而敢行,斧钺不避。开罪权贵,五马分尸。闻者兴起,顽廉懦立。赵武灵王,四面受敌。胡服骑射,高见远识。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田忌赛马,动态博弈。悲歌易水,风萧萧兮。图穷匕现,士死知己。李冰父子,兴修水利。天府之国,沃野千里。都江古堰,百世之利。帝王霸业,望尘莫及。

6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应运而生。百花竞放,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异彩纷呈。畅所欲言,众说纷纭。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著书立说,各显其能。儒家学说,以仁为本。中庸之道,修齐治平。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文章,历久弥新。春风化雨,泽被苍生。老庄之道,有无相生。深藏若虚,独善其身。绝圣弃智,和光同尘。遗世独立,小国寡民。清心寡欲,与世无争。顺其自然,返朴归真。墨家巨子,重厚少文。克勤克俭,身体力行。非攻兼爱,排难解纷。摩顶放踵,舍己为人。法家治国,政出一门。君主专权,以刑去刑。令行禁止,富国强兵。严刑峻法,民不堪命。名家善辩,领异标新。白马非马,钩深索隐。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朝秦暮楚,斗角勾心。巧舌如簧,娴于辞令。高谈雄辩,绵里藏针。孙子兵法,奇正相生。出神入化,莫测高深。兵不厌诈,出奇制胜。诱敌深入,排兵布阵。攻心为上,兵不血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7万世师表

大哉孔子,博闻精思。任重道远,格物致知。十五志学,发愤忘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见贤思齐,闻过则喜。敏而好学,三十而立。首创私学,传授六艺。教学相长,能者为师。有教无类,不偏不倚。因材施

教,有的放矢。诲人不倦,苦心孤诣。循循善诱,发蒙启蔽。温故知新,日省月试。不耻下问,学无常师。周游列国,颠沛造次。君子固穷,蹈仁履义。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删诗定礼,垂范百世。述而不作,知人论世。煌煌论语,一言穷理。安贫乐道,朝闻夕死。川流不息,逝者如斯。无冕素王,百世之师。金声玉振,高山仰止。孟母三迁,善择邻里。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断机训子,郑重其事。教子有方,尽心竭力。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亚圣孟子,终成大器。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舍生取义。平治天下,鸿鹄之志。舍我其谁,浩然之气。

8诗经楚辞

诗三百篇,直抒胸臆。兴观群怨,诗以言志。窈窕淑女,谦谦君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乐而不淫,止乎礼义。悠悠我思,中心藏之。屈子行吟,颠沛流离。上下求索,参天地兮。离骚天问,金相玉质。黄钟大吕,沉博绝丽。香草美人,衔华佩实。怀瑾握瑜,秉德无私。举世皆浊,百感交集。负石沉湘,端午享祭。

篇4:千字文

1.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2.人猿揖别

浩瀚宇宙,银河苍茫。地球生命,雨露阳光。斗转星移,天行有常。大陆漂移,七洲四洋。

四时更替,寒来暑往。云行雨施,万物生长。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自然造化,大块文章。

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电闪雷鸣,狂涛巨浪。云合雾集,千态万状。长林丰草,傲雪凌霜。

飞禽走兽,虎视鹰扬。适者生存,不主故常。人猿揖别,挺起脊梁。劳动造人,历尽沧桑。

幕天席地,饮露餐霜。栉风沐雨,昼行夜藏。茹毛饮血,食果为粮。穴居野处,袭叶为裳。

钻木取火,文明之光。物竞天择,万物灵长。

3.人文初祖

赤县神州,地老天荒。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物华天宝,灿烂辉煌。人杰地灵,万世其昌。

三皇五帝,视民如伤。经始大业,万古流芳。神农教耕,沐雨经霜。遍尝百草,救死扶伤。

轩辕黄帝,始垂衣裳。成命百物,律吕调阳。结绳记事,不得其详。仓颉造字,天雨粟粮。

刀耕火种,驯牛牧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植谷采桑。日落而息,处顺安常。

尧天舜日,鼓腹击壤。天下为公,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深孚众望。过门不入,千古传唱。

4.文武之道

夏桀商纣,多行不义。酒池肉林,骄奢淫逸。怙恶不悛,声名狼藉。恶贯满盈,众叛亲离。

文王兴周,鸣琴而治。政简刑清,有凤来仪。拘而演易,太极两仪。变化无穷,天人合一。

吉凶祸福,昼乾夕惕。天行其健,自强不息。武王伐纣,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发扬蹈厉。

牧野之战,灭此朝食。放牛归马,与民休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乐刑政,宽猛相济。

周公吐哺,宵衣旰食。天下归心,沐仁浴义。

5.五霸七雄

东周王权,有名无实。礼崩乐坏,鞭长莫及。五霸七雄,各行其是。喧宾夺主,比权量力。

厉兵秣马,攻城略地。远交近攻,弱肉强食。名公巨卿,门庭若市。千金买骨,轻财重士。

食客三千,良莠不齐。待价而沽,择木而栖。毛遂自荐,露才扬己。脱颖而出,名噪一时。

鸡鸣狗盗,等而下之。东奔西走,随物应机。郑伯克段,蔑伦悖理。处心积虑,不寒而栗。

宋襄之仁,贻误战机。假仁纵敌,兵法大忌。越王勾践,辱国丧师。卧薪尝胆,报仇雪耻。

商鞅变法,顿纲振纪。断而敢行,斧钺不避。开罪权贵,五马分尸。闻者兴起,顽廉懦立。

赵武灵王,四面受敌。胡服骑射,高见远识。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田忌赛马,动态博弈。

悲歌易水,风萧萧兮。图穷匕现,士死知己。李冰父子,兴修水利。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都江古堰,百世之利。帝王霸业,望尘莫及。

6.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应运而生。百花竞放,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异彩纷呈。畅所欲言,众说纷纭。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著书立说,各显其能。儒家学说,以仁为本。中庸之道,修齐治平。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文章,历久弥新。春风化雨,泽被苍生。

老庄之道,有无相生。深藏若虚,独善其身。绝圣弃智,和光同尘。遗世独立,小国寡民。

清心寡欲,与世无争。顺其自然,返朴归真。墨家巨子,重厚少文。克勤克俭,身体力行。

非攻兼爱,排难解纷。摩顶放踵,舍己为人。法家治国,政出一门。君主专权,以刑去刑。

令行禁止,富国强兵。严刑峻法,民不堪命。名家善辩,领异标新。白马非马,钩深索隐。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朝秦暮楚,斗角勾心。巧舌如簧,娴于辞令。高谈雄辩,绵里藏针。

孙子兵法,奇正相生。出神入化,莫测高深。兵不厌诈,出奇制胜。诱敌深入,排兵布阵。

攻心为上,兵不血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7.万世师表

大哉孔子,博闻精思。任重道远,格物致知。十五志学,发愤忘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见贤思齐,闻过则喜。敏而好学,三十而立。首创私学,传授六艺。教学相长,能者为师。

有教无类,不偏不倚。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诲人不倦,苦心孤诣。循循善诱,发蒙启蔽。

温故知新,日省月试。不耻下问,学无常师。周游列国,颠沛造次。君子固穷,蹈仁履义。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删诗定礼,垂范百世。述而不作,知人论世。煌煌论语,一言穷理。

安贫乐道,朝闻夕死。川流不息,逝者如斯。无冕素王,百世之师。金声玉振,高山仰止。

孟母三迁,善择邻里。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断机训子,郑重其事。教子有方,尽心竭力。

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亚圣孟子,终成大器。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舍生取义。

平治天下,鸿鹄之志。舍我其谁,浩然之气。

8.诗经楚辞

诗三百篇,直抒胸臆。兴观群怨,诗以言志。窈窕淑女,谦谦君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乐而不淫,止乎礼义。悠悠我思,中心藏之。

屈子行吟,颠沛流离。上下求索,参天地兮。离骚天问,金相玉质。黄钟大吕,沉博绝丽。

香草美人,衔华佩实。怀瑾握瑜,秉德无私。举世皆浊,百感交集。负石沉湘,端午享祭。

9.秦皇汉武

秦皇嬴政,前无古人。席卷八荒,整顿乾坤。中央集权,雷厉风行。设郡立县,同轨共文。

师心自用,独断专行。焚书坑儒,万马齐喑。万里长城,蛟跃龙腾。气势磅礴,横亘古今。

佞臣赵高,利令智昏。巧言令色,借刀杀人。指鹿为马,包藏祸心。生灵涂炭,民怨沸腾。

陈胜吴广,篝火狐鸣。登高一呼,应者如云。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星火燎原,三户亡秦。

西楚霸王,拔山举鼎。万夫莫当,勇冠三军。破釜沉舟,先声夺人。一以当十,雷霆万钧。

火烧阿房,一意孤行。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鸿沟中分,鸣金收兵。四面楚歌,心灰意冷。

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英雄本色,江山美人。生为人杰,叱咤风云。死亦鬼雄,青史留名。

汉祖刘邦,市井平民。斩蛇逐鹿,临机制胜。避实就虚,捷足先登。约法三章,收买人心。

鸿门赴宴,如履薄冰。随机应变,虎口余生。招贤纳士,举贤使能。左右逢源,小屈大伸。

威加海内,舞笔弄文。衣锦还乡,竖子成名。淮阴韩信,饱经忧患。怀才不遇,一筹莫展。

落魄江湖,时乖运蹇。胯下之辱,委曲求全。登坛拜将,独当一面。明修暗度,背水一战。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十面埋伏,稳操胜券。国士无双,如日中天。兔死狗烹,负屈含冤。

成也萧何,时来运转。败也萧何,感慨万端。

文景之治,开物成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以农为本,卖刀买犊。精耕细作,五谷丰熟。

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强本节用,民殷国富。萧规曹随,驾轻就熟。无为而治,黄老之术。

武帝刘彻,允文允武。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犁庭扫穴,开疆拓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李广难封,命蹇数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骞出使,不远万里。丝绸之路,沟通中西。

苏武牧羊,心存社稷。卧雪吞毡,矢志不移。昭君出塞,深明大义。琵琶胡语,如诉如泣。

太史公迁,大家风范。子承父业,家学渊源。犯颜直谏,仗义执言。奇耻大辱,负重致远。

学究天人,大笔如椽。通达古今,成一家言。鸿篇巨制,树碑立传。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篇5:千字文

诸子百家,应运而生。百花竞放,百家争鸣。

各抒己见,异彩纷呈。畅所欲言,众说纷纭。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著书立说,各显其能。

儒家学说,以仁为本。中庸之道,修齐治平。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德文章,历久弥新。春风化雨,泽被苍生。

老庄之道,有无相生。深藏若虚,独善其身。

绝圣弃智,和光同尘。遗世独立,小国寡民。

清心寡欲,与世无争。顺其自然,返朴归真。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器晚成。

墨家巨子,重厚少文。克勤克俭,身体力行。

非攻兼爱,排难解纷。摩顶放踵,舍己为人。

法家治国,政出一门。以战去战,以刑去刑。

令行禁止,富国强兵。严刑峻法,民不堪命。

名家善辩,领异标新。白马非马,钩深索隐。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朝秦暮楚,斗角勾心。

巧舌如簧,娴于辞令。高谈雄辩,绵里藏针。

孙子兵法,奇正相生。出神入化,莫测高深。

兵不厌诈,出奇制胜。诱敌深入,排兵布阵。

攻心为上,兵不血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之大计,教育为本。

为人师表,明德惟馨。蜡炬泪干,春蚕丝尽。

言传身教,金针度人。潜移默化,春风风人。

学海无涯,力学笃行。书山有路,天道酬勤。

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立雪程门。

废寝忘食,枕典席文。目不窥园,聚精会神。

滴水穿石,磨杵成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学而不厌,循序渐进。逆水行舟,知难而进。

行成于思,业精于勤。厚积薄发,学无止境。

立身处世,洁身慎行。温柔敦厚,敬业乐群。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善如流,三省吾身。

光明磊落,抱诚守真。志存高远,出类拔群。

传承文明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璀璨瑰丽。

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龙凤为图,汉字为记。

典章文物,经史子集。文化积淀,书不尽意。

厚德载物,通天彻地。薪火相传,百世一系。

唐宗世民,十八举兵。龙腾云起,虎啸风生。

众望所归,发政施仁。励精图治,民为邦本。

前车之鉴,警钟长鸣。载舟覆舟,发人深省。

广开言路,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亲贤远佞。

魏征直谏,面折廷争。房谋杜断,练达老成。

科举取士,选贤任能。英雄入彀,龙跃凤鸣。

贞观之治,万象更新。风调雨顺,霞蔚云蒸。

路不拾遗,四海升平。夜不闭户,海晏河清。

武后建周,改朝换姓。不让须眉,旷古绝伦。

大权独揽,高下在心。日月当空,六亲不认。

众矢之的.,物议沸腾。依然故我,置若罔闻。

墓碑无字,聚讼纷纭。是非功过,自有公论。

盛唐气象,大风泱泱。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四方辐辏,万流景仰。风清弊绝,物阜民康。

甲第连云,画栋雕梁。琼楼玉宇,富丽堂皇。

通都大邑,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纷纷攘攘。

文成公主,和亲入藏。近悦远来,日使遣唐。

丝绸古道,驼队相望。商旅如云,迎来送往。

敦煌石窟,艺术宝藏。鬼斧神工,穷形尽相。

金刚怒目,佛像端庄。力士凶猛,飞天轻翔。

吴带当风,飘拂飞扬。下笔风雷,淋漓酣畅。

文人墨客,风流倜傥。怡然自得,裘马清狂。

英雄豪杰,志在四方。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八面来风,心驰神往。文化交融,其道大光。

开元盛世,好景不长。承平日久,袭故守常。

偏听偏信,用人不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杨家有女,仪态万方。千娇百媚,国色天香。

花容月貌,桃羞杏让。倾国倾城,身显名扬。

渔阳鼙鼓,惊破霓裳。安史之乱,当头一棒。

变生不测,临阵磨枪。仓卒应战,损兵折将。

劫后余生,一落千丈。天下汹汹,人心惶惶。

积重难返,病入膏肓。风雨飘摇,名存实亡。

佛教西来,落地生根。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晨钟暮鼓,黄卷青灯。四大皆空,梦幻泡影。

善男信女,心虔志诚。长斋礼佛,看破红尘。

苦海无边,因果报应。回头是岸,革面洗心。

玄奘鉴真,得道高僧。西行东渡,自度度人。

六祖慧能,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六根清净。

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不立文字,以心传心。

出世入世,就身了身。但求真趣,自达圣境。

唐诗奇葩,精妙绝伦。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意在笔先,一气呵成。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雍容典雅,珠圆玉润。琅琅上口,掷地有声。

诗仙李白,文如其人。斗酒百篇,鬼哭神惊。

妙笔生花,流水行云。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信手拈来,天衣无缝。才华横溢,超凡入圣。

诗圣杜甫,忧国忧民。切中时弊,风骨峭峻。

沉郁顿挫,波澜老成。锋发韵流,惜墨如金。

穷而后工,语出惊人。读书万卷,下笔有神。

浊酒空壶,酌古斟今。广厦万间,好梦难成。

韩公昌黎,重望高名。文起八代,领袖群伦。

钩玄提要,浑然天成。陈言务去,不平则鸣。

文以载道,深切著明。传道授业,桃李春风。

江山如画

锦绣中华,江山万里。钟灵毓秀,瑰奇壮丽。

名山大川,洞天福地。人文景观,名胜古迹。

雪域高原,世界屋脊。莽莽昆仑,横空出世。

天山南北,绿洲戈壁。林海雪原,冰天雪地。

泰山独尊,封禅拜祭。嵩山禅宗,少林绝技。

黄山松石,斗怪争奇。华山独径,绝壁悬梯。

武陵桃源,雾锁烟迷。蓬莱仙境,蜃楼海市。

西湖潋滟,浓淡相宜。钱塘潮涌,沸天震地。

天涯海角,花香四季。宝岛台湾,风光旖旎。

鱼米之乡,膏腴之地。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篇6:千字文诵读与赏析教学计划

千字文诵读与赏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诗词的魅力深植于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小热爱诵读诗词,学会赏析诗词,从而发自心底的喜欢中国文化,并愿意竭尽全力继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的教学。 《千字文》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千字文》诵读与赏析,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3、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4、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5、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6、认识常用汉字,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低幼读物。

7、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四、教学措施:

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五、课程计划:

第一周:诵读“天地玄黄——律吕调阳”(课本、多媒体)

第二周:诵读“云腾致雨——菜重芥姜”(课本、多媒体)

第三周:诵读“海咸河淡——有虞陶唐”(课本、多媒体)

第四周:诵读“吊民伐罪——率宾归王”(课本、多媒体)

第五周:诵读“鸣凤在竹——岂敢毁伤”(课本、多媒体)

第六周:诵读“女慕贞洁——器欲难量”(课本、多媒体)

第七周:诵读“墨悲丝染——虚堂习听”(课本、多媒体)

第八周:诵读“祸因恶积——忠则尽命”(课本、多媒体)

第九周:诵读“临深履薄——言辞安定”(课本、多媒体)

第十周:诵读“笃初诚美——去而益咏”(课本、多媒体)

第十一周:诵读“乐殊贵贱——禅主云亭”(课本、多媒体)

第十二周:诵读“雁门紫塞——勉其祗植”(课本、多媒体)

第十三周:诵读“省躬讥诫——凌摩绛霄”(课本、多媒体)

第十四周:诵读“耽读玩市——悦豫且康”(课本、多媒体)

第十五周:诵读“嫡后嗣续——工颦妍笑”(课本、多媒体)

第十六周:诵读“年矢每催——焉哉乎也”(课本、多媒体)

篇7: 《千字文》教案

教材说明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

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千字文》是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宛转有致,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作人处事的道理,其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学习目标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学习策略:

1、朗读学习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背诗导入:

师:我们会背很多的唐诗。下面我们把背诵的《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背诵一下。注意打好节拍。生齐背。(王奕丹、赵雪菲领诵)

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

《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作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3、听故事:

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学习,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思如泉涌,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二、学习前五节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千字文前两部分的诵读。(拿好材料认真听)

字正腔圆

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

4、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5、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文章第一节。

手舞足蹈

读韵律

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ɑ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1、全体学生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玄黄(男:玄黄)

女:宇

洪荒(男:洪荒)

3、小组合作尝试打不同的节拍来读。

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三读成诵

知其意

1、遇到疑问标出来,小组间相互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三、继续学习后四节

课件学习后四节。

1、你知道什么地方出产的黄金最好?什么地方的玉最好?

2、你知道最好的宝剑是什么剑吗?你知道最好的宝珠什么?

3、你最喜欢的水果和蔬菜是什么?古人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四、总体读第一部分

有节奏打节拍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

古人的诗唱出来更好听呢!我们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

唱出来的《千字文》真好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一下。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关于宇宙的形成,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在科学界一般以大爆炸理论为主,认为宇宙来源于一场150亿年前的爆炸,各种物质四散开来形成了现在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天地和星体。

其实,类似这样的说法,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很多神话传说中也可以找到,比如《山海经》所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这里的盘古,我们可以把他认为是一种原始的能量,而不能简单地把他作为一个人或这神来看待。盘古在经历“一日九变”之后,身体各个部分或上升到天空、或降落到地面,由此形成了太空和地表的各种物质。这种观点从基本上来说,是与现代宇宙学物质无处不在,没有物质就没有宇宙空间的理论互相吻合的。

另外,《淮南子》中有:“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溟滓始牙,蒙鸿滋萌,岁在摄提,元气肇始。”《老子》中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等记载,这些文字已经把宇宙的形成过程描绘的很细致、清楚了,宇宙是从无中产生的,起初像一个鸡蛋,中间有一种无始以来汇聚能量,有一天,它突然爆发了,这样就行成了阴阳、天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宇宙这个概念,是我们中国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合在一起就是时空的概念

。(《淮南子》:“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由爱因斯坦才提出来的,而我们现在在《千字文》上就看到了,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我们又比西方高明了两千多年。

玄的意思是黑色,用在这里表示高空的深青色彩;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土质呈微黄色,所以说是“天地玄黄”。关于宇宙的形成,上面已经提到,按现在的说法是在150亿年前生成的,在古代,还没有现在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来进行科学的观测和测量,所以只能用一个形容词“洪荒”来代表那个极为遥远的年代,相当与佛教上“无始”的概念。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宇宙、太阳系形成,日月开始按一定的轨道运行。盈昃在这里是为了押韵作倒装来用,盈是充满;昃是太阳偏西,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太阳从东边生气,到西边落下,地球上的一个白昼就这样过去。然后月亮升起来了,因为它在围绕地球运行的方位的不同,所以出现了“月有阴晴圆缺”的现象。在晴天的夜晚,星汉灿烂,像一盘围棋一样布满了天空。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日月交替,冷暖更迭,四季周而复始地变换,先民们在春夏辛勤地劳作,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把庄稼、稻谷颗粒归仓,储存起来用以度过漫长而严寒的冬天。这些天文、气象的常识,是古人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来观测和总结得到的。

说到“秋收冬藏”,在现在科技发达的时代,这个自然界过去被认为不可逆转的规律,已经被彻底打破了。比如现在的反季节蔬菜、瓜果,就是这样,完全可以做到四季可种、可收、可藏,这是科学的进步带给我们生活上的方便和好处。但是,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高了,人们就开始懒惰起来,种田的人少了,也就不知道什么是高粱、什么是玉米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这种现象是越来越普遍了。过去我在农村老家,就有支农的大学生经常闹把麦苗当杂草铲除掉的笑话,这在我父母那种年纪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容忍同时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远古,年和岁是有区别的。“岁”表示今年某一节气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段时间,而“年”指的是今年正月初一至明年正月初一这12个月(云尘子按:在实际应用中,有的是从上一年的立春到下一年的立春作为一年)。这里“闰余成岁”指的是后者,是年的意思。中国古代的历法,相传是由黄帝确定的(云尘子按:相传更早的伏羲氏时代已经有了历法),经过不断地修订,到夏朝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形式: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叫做夏历或农历。因为月亮圆缺交替一次是29天多一点,所以,每月设定为29天或30天,这样一年12个月最多才360天,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大约365.25天少,因此,就通过设置闰月来调节,根据计算来设定,每个闰年都是多一个月。为了使太阳运行规律与月亮圆缺统一起来,又用二十四节气来加以联系。由于实际上地球绕太阳一周与实际的一年相比所用的时间要多出来一点,所以设置了闰月,每隔数年在2月份多加出一天,以保持历法的准确。(云尘子按:以上蓝字部分是云尘子所加,后面的红字部分是原文,有错误,请不要看)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闰余成岁”的意思,闰字在这里当余数讲。

基本的历法规定好了,还要以一定的顺序标明月份的变化,以区分四季和节气的变迁,这就用到了“律吕”这个概念。据《宋史》载:“昔黄帝作律吕,以调阴阳之声,以候天地之气”,律本是一种用来调整、校对乐器音质的一种工具,由从低到高次第排列的管子组成,按我的想象应该和笙差不多,奇数(阳)的6只称作律(阳六),偶数(阴)的称作吕(阴六),这里阴阳的定义牵扯到《易经》方面的问题,因为不在题目范畴之内,所以权且略过。我们只要明白,当初是黄帝用阴阳12个音律来代表一年12个月份就可以了。所谓“调阳”就是调和阴阳,安排好年月的时序关系。因为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以月亮的盈亏为月叫阴历;以太阳为基准,地球绕行一周为年叫阳历。这一点是和西元的历法是不同的。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是两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云彩上升到,遇到冷空气凝结,当形成水滴,自身越来越重,不能继续在空中飘浮后就会落下来形成降雨;初冬依附在草木枝叶上的露水,因为严寒的缘故,就会变成薄薄的冰霜,这就是《诗经》上所谓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过用文学的语言形容起来就很优美了。

过去有的书上关于“金生丽水”的丽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浙江的丽水县(市);一种是指金沙江。其实这两种解释都对,但都不确切,或者说擗解的过于程式化、具体化了,我以为“丽水”应该引申为水量丰沛、河流众多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往往黄金的储量多而容易开采。因为古代没有机械化的挖掘、勘探设备,所以获取黄金只能使用原始的“淘金”法,在临岸的浅水处人工筛选。古诗上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描写的'就是淘金工人劳作的场面,当然如果按为人处事等方面来讲,则是另有寓指,别具深意了。

“玉出昆岗”

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认为昆仑山是盛产玉石的地方。古人认为玉是天地精气的结晶,是人神进行沟通的中介,对玉石很看重,便把玉石制成的饰物生前佩戴、死后殉葬,如历史上“金缕玉衣”这里面包含了一定的宗教色彩。至于由玉引出的“完璧归赵”的故事,更是为世人所耳熟能详了。

类似于古代的“淘金”,古代采玉的途径主要是靠“捞玉”:莽莽昆仑山脉有众多的河流分布,夏季山上的积雪消融,原生玉石就会被洪水携带奔流到地面,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到秋季河水渐落,“水落石出”,易于发现拣拾;此外还有在古河道和山脚砾石层中挖玉的,不过比之前者就困难得多了。

同样“金生丽水”一样,“玉出昆岗”也是泛指像昆仑山这样的崇山峻岭中多蕴藏有无暇美玉。因为自古盛产玉石的地方不止“昆岗”,一处,比如有名的和阗地区。在古代,为了方便将玉石从遥远的新疆运送到中原地区,便开辟了类似“丝绸之路”的横贯东西的“玉石之路”(昆山玉路、和田玉路)。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在冷兵器时代,剑被尊为百器之王,无论骚人墨客还是武勇匹夫都乐于佩带,所以名剑往往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相传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国君允常聘请当时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为其制作佩剑,一共做了5把,分别是:湛卢、巨阙、胜邪、墨阳、纯钩。(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为大刑(型)三、小刑(型)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钩,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以巨阙最为珍贵,因而千字文有“剑号巨阙”之说。另外,《史记》荆轲刺秦王使用的“鱼肠”剑,据传也为欧冶子作铸。

关于欧冶子铸剑,民间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如当初他铸剑的时候,炉膛里的铁汁迟迟不能流出,古人迷信,以为是炉神作祟,便把自己的妻子推入炉膛祭神,才得以成功。后来,同时代的干将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当他的妻子莫邪听到她讲述欧冶子夫妇的事迹后,毅然效法欧妻,舍身祭炉,所以人们把打造出来的两口宝剑称为干将、莫邪。不过,在众多的名剑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当数“湛卢”,相传这口剑是欧冶子在福建深山用特有的“神铁”、“圣水”锻制而成,历时三年,据据《越绝书》载“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为了测验宝剑的锋利,欧冶子信守一挥,将一块巨石轰然辟为两半,。后来这把剑被越王命名为“湛卢”,那座山也因此被称为湛卢山,那块石头则被人称之为“试剑石”,是现在著名的“湛卢三峰十六景”之一。据说后来湛卢剑屡易其主后,到晋代为名将周处所得,后由其子孙转赠给抗金英雄岳飞,自岳飞**亭遇害,湛卢宝剑就失传了。另,杜甫有诗云“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可见在唐代,湛卢在当时已经被作为名贵兵器的代称而广泛使用了。

“珠称夜光”夜光珠即夜明珠,在珠宝珍玩中,以此珠最为价值连城。古书上记载,夜明珠除了会发光,还能解百毒、趋吉避凶,能防腐,更是吉祥富贵的象徵,所以古代的君王,都以拥有夜明珠为傲。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为宴请刚从突厥归来的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为此,他命令工匠把宫殿装饰一新,并且到处设灯火和蜡烛,把夜晚的宫殿照得如同白昼。万万没想到,萧氏却指责说,宫殿里灯火过多,只觉得黑烟缭绕,烟气逼人,虽然华丽,但不舒服。她接着夸口说,过去隋王朝在举行类似活动的时候,从来不用这些东西,而是在宫殿内外悬挂120颗夜明珠,珍奇华贵,光彩照人。此外,清代慈禧太后死后,也曾用口含夜明珠的方法来防止尸体腐##败,后被军阀孙殿英所盗。这故事些都为夜明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而在古代,夜明珠的价值是凌驾与其他珍玩器物之上的,

“珠称夜光”就是这个意思。

篇8:三字经千字文

三字经千字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

在教学的顺序上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最末。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经者经舆大道,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必由之路,引伸义就是规律、原理、原则与方法。自古以来,圣人的书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恒常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三字经》既敢称为经,而且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三字经》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因此“三百千”中最难理解的是《三字经》,最难讲的也是《三字经》,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仅仅凭借文字是绝对无法理解经义的。相反,随着阅历的增加与人生经验的积累,对《三字经》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以至越到晚年越喜欢《三字经》,这也是为什么来听《三字经》讲座的老年人很多。

《三字经》

与《千字文》同理,《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但《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清人王晋升就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清人贺兴思称其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也”;近人章太炎也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 …… 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蒙学读物都是四言的,也就是四个字一句,例如《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四个字读起来不上口,小孩子不容易唱颂。《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的特点,所以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与韩国,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三字经》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此后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可见这部书早已不属于中国人专有,它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我们作为《三字经》故乡的同胞,今天不但不会背诵《三字经》,有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三字经》,为此你将给自己下一个什么样的评语呢?

此次我们讲解《三字经》的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千字文》。《千字文》讲座是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体会文义。《三字经》讲座则是直剖经义,辅以文字,以经义为纲,文理为目,纲举目张,文义也就自然现前了。

《三字经》全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独立的中心,但六个部分又合成一个整体,似江河之水风气浪涌,层层推进,在编排顺序上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这是我们在学习之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三字经》简介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古代儿童的必背读物。

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2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作者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王应麟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 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shǔ)稷(jì)。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shān)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páo)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chui),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xī)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yú),号二帝。相揖(yī)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zhòu)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qì)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zuò)废。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sì)。

迁北京,永乐嗣。迨(dài)崇祯,煤山逝。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wéi)。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tuó)。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chuò)。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hào),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yùn),能咏吟 。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yàn),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hé)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完善

《三字经》有很多版本,因为每一朝结束以后,后一朝代都会把前朝的历史编写进去。

(上接南北混)元灭金,绝宋世。

舆(yú)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yān)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yīng)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後,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mò)。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上接南北混)

辽与金,皆夷裔(yì)。

元灭之,绝宋世。莅(lì)中国,兼戎狄。

九十年,返沙碛(qì)。太祖兴,称大明。

纪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宛平。

十七世,至崇祯。权阉肆,流寇起。

自成入,神器毁。清太祖,兴辽东。

金之后,受明封。至世祖,乃大同。

十二世,清祚终。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

《三字经》划分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我们采用的则是民国年间的增补本。

《三字经》全文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启示〗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启示〗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启示〗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启示〗“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启示〗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启示〗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启示〗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曰江河,曰准济。此四渎,水之纪。

〖启示〗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蒿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启示〗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启示〗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启示〗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启示〗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启示〗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启示〗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启示〗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启示〗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启示〗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启示〗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启示〗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启示〗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启示〗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启示〗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启示〗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启示〗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启示〗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ρШ?,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启示〗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启示〗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篇9: 《千字文》读后感

利用假期,我读了《千字文》这本书,我读完了这本书,增长了很多的知识,又懂得了很多道理。

《千字文》用整整一千个不同的字连缀成篇,内容涵盖自然、社会、历史、伦理、修身、处世、教育、农艺等各领域,汇集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格言谚语,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阔,天文地理,自然社会,无所不包,这正是它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四字涵盖了一句哲理,寓意深奥,但理解起来并不令人发忧,毕竟它是取源于生活。小文章大寓意,取其精华,传之美德。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情与景,景与情相互交融,彰显出生活的乐趣!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首诗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比如,在“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已长。”这首诗中,我懂得了:知道自己有了过错就一定要改正,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也一定不要放弃。还有我们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一定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宽以待人,谦虚谨慎。

《千字文》里还有许多关于做学问的语句,比如,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还有很多历史故事,增强了我对历史名人的了解。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篇10:《千字文》读书笔记

《千字文》读书笔记

《千字文》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着按照它的行为准则去做。四字涵盖了一句哲理,寓意深奥,但理解起来并不令人发忧,毕竟它是取源于生活。小文章大寓意,取其精华,传之美德。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情与景,景与情相互交融,彰显出生活的乐趣!

“游鲲独运,凌摩绛霄”,鲲鹏独自高飞,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学做鲲鹏飞千里,我们已经长大啦,并不需要事事依偎父母,独立意识带给我们勇气,心中已有一个高志向,为它去奋斗,坚定的信念带给我们动力,振开双翅,昂起头,面对湛蓝的天空,怎么不心生欲望呢!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可惜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光辉永远朗照青春期是我们的黄金时期,在青春期中,我们可以更快地进步,得到更多地锻炼,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人格价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怎能轻易的`放弃,不为此一搏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和时间赛跑才能抓住青春期的手,时间总是不善待每一个人,悄然流逝无声无息,你不吝啬时间,它就会对你吝啬经得起时间考验,坚持到最后,必能成就一番事业。要做时间的主任,做一个青春无悔的人。不要为那过去的失败而懊悔,不要为那错误而谴责自己,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忧郁,正如大张伟《奋斗》中唱到的“过去将不会再有”,拍拍身上的尘埃,去继续追赶时间吧!不要向它臣服,争分夺秒,用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普照大地我们的生命力以运动做载体,越活跃越强劲有力。未来距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大可不必去做幻想的们,倒不如我们去创造今日的辉煌太阳光辉永远朗照,正如我们的潜力厚积薄发,只是我们过于疏懒了我们应懂得“年矢每催”,去学习“曦晖朗曜”的内涵。

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却显露出这么多的杂合理,更何况是千字文呢!无论它的内容是多么丰富,但是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我们,去付出汗水,去改变自我,最终以收获的甜蜜告别苦泪!相信它—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篇11:千字文和三字经

千字文和三字经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三字经》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从时间上来说,《千字文》成文于六朝时期,出现的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明清时期才流传开。

在教学的顺序上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最末。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经者经舆大道,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必由之路,引伸义就是规律、原理、原则与方法。自古以来,圣人的书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恒常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三字经》既敢称为经,而且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三字经》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因此“三百千”中最难理解的是《三字经》,最难讲的也是《三字经》,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仅仅凭借文字是绝对无法理解经义的。相反,随着阅历的增加与人生经验的积累,对《三字经》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以至越到晚年越喜欢《三字经》,这也是为什么来听《三字经》讲座的老年人很多。

《三字经》

与《千字文》同理,《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但《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 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清人王晋升就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清人贺兴思称其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也”;近人章太炎也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 …… 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蒙学读物都是四言的,也就是四个字一句,例如《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四个字读起来不上口,小孩子不容易唱颂。《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的特点,所以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与韩国,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三字经》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此后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可见这部书早已不属于中国人专有,它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我们作为《三字经》故乡的同胞,今天不但不会背诵《三字经》,有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三字经》,为此你将给自己下一个什么样的评语呢?

此次我们讲解《三字经》的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千字文》。《千字文》讲座是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体会文义。《三字经》讲座则是直剖经义,辅以文字,以经义为纲,文理为目,纲举目张,文义也就自然现前了。

《三字经》全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独立的中心,但六个部分又合成一个整体,似江河之水风气浪涌,层层推进,在编排顺序上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这是我们在学习之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三字经》简介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古代儿童的必背读物。

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2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作者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王应麟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 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shǔ)稷(jì)。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shān)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páo)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chui),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xī)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yú),号二帝。相揖(yī)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zhòu)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qì)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zuò)废。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sì)。

迁北京,永乐嗣。迨(dài)崇祯,煤山逝。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wéi)。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tuó)。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chuò)。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hào),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yùn),能咏吟 。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yàn),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hé)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完善

《三字经》有很多版本,因为每一朝结束以后,后一朝代都会把前朝的历史编写进去。

(上接南北混)元灭金,绝宋世。

舆(yú)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yān)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yīng)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後,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mò)。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上接南北混)

辽与金,皆夷裔(yì)。

元灭之,绝宋世。莅(lì)中国,兼戎狄。

九十年,返沙碛(qì)。太祖兴,称大明。

纪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宛平。

十七世,至崇祯。权阉肆,流寇起。

自成入,神器毁。清太祖,兴辽东。

金之后,受明封。至世祖,乃大同。

十二世,清祚终。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

《三字经》划分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我们采用的则是民国年间的增补本。

《三字经》全文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启示〗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启示〗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启示〗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启示〗“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启示〗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启示〗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篇12: 千字文读后感

《千字文》中有一段关于明朝文人袁仲和他邻居的故事,我看了以后感触颇多。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我读了千字文后明白的道理。由此,也让我想起了我和朋友之间的一桩往事。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杰。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打球,一起玩,关系非常好。有一次,在篮球场上,我和他为一点小事情闹得很不开心。从此以后,我们相互就疏远了。我曾想和他重归于好,但苦于没有机会。我也因此感到非常遗憾。

直到那天,看见他又在打球,我便走了过去,主动和他打招呼。他望了我一眼,没理我,顾自打球。那时的我多么希望我俩之间的不愉快没发生,他还会象先前一样,与我有说有笑啊!!可他始终没有吱声。正当我满怀失望准备离开时,突然,只听“哎呀”一声,我看见他一脸痛苦,倒在了地上。看得出来,是他的脚踝受伤了。我飞快地跑了过去,急忙把他扶了起来。看他伤得不是很重,我便把他送回了家里。他妈妈感激地对我说:“谢谢你!!”我说:“不用客气,我们是好朋友,应该的。”他听了我的话,真诚地说:“谢谢你,我以后也不会再跟你吵架了,我们做真正的好朋友吧!”当时,我的心里热乎乎的。从此,在篮球场上,又能时常看到我们欢乐的身影了。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彼此去关爱和思考。这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让生活变得更愉悦、更美好。

评语:作者通过他和朋友间的真实故事来诠释“相互间宽容与理解”的重要性。构思合理,行文流畅,自然切题。由此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真正的友谊经得起考验,也需要朋友间相互呵护。宽容可以让人生多点美好,少点遗憾。

篇13: 千字文读后感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与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阅读《千字文》,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文章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篇14: 千字文读后感

在我生日那天,收到了亲朋好友的很多礼物,其中最让我心动的便是小姑送给我的那本《千字文》。

以前,就听爷爷讲过《千字文》的来历: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

我想,如果这是真的,那也太神奇了吧?今天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了!于是,我对它爱不释手。但是很难理解,所以我必须认真地看,慢慢地阅读。《千字文》里内容丰富多彩,构思新奇。全文四字一句,共两百五十句,刚好一千个字,怪不得是“千”字文啊!。

我从《千字文》中学到了很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明古人很早就有了惜时的意识:“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都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说明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还有一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膳餐饮,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是说平日生活要节俭,一日三餐只要口味合适、能吃饱肚子就行了。吃饱了的时候,大鱼大肉也可以吃,没东西吃的时候,酒糟糠皮也可以充饥。这让我想起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挑三拣四,真把自己当“小皇帝”、“小公主”,一味地娇惯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喜欢这样的经典之作!我期待,下次生日,小姑会不会再次给我这样的惊喜呢?

篇15: 千字文读后感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刚开始我不知何意,阅读《千字文》后方知:不要去谈论别人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从此,我就爱上了这本书。

“资父事君,日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讲述的是一个叫蔡顺的小男孩,很小的时候爸爸去世了,与妈妈相依为命。有一次,蔡顺出门采野果吃,回家路上却被强盗拦住了。强盗看见蔡顺只采了一点野果,却将成熟的野果放在一个篮子,是给妈妈吃的,将不成熟的野果放在另一个篮子,那是给自己吃的。强盗被蔡顺的孝心感动,他们给了蔡顺一头牛和三斗米,让他回去孝敬妈妈。

这个故事中蔡顺的行为打动了我。从那以后,我每天一有时间就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给下班的他们递拖鞋;给劳累的他们捶捶背……一年冬天的夜晚,寒风不时的吹进家里,冻得我们直打哆嗦。爸妈回来了,我去厨房,给爸爸妈妈各倒一杯热水。我还写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您们一定十分冷吧,因此,我特意给您们俩倒了杯热水,我爱您们!

您们亲爱的女儿毕羽寒

他们看到了纸条和水以后,泪水在眼睛里直打转,抱着我,对我说:“女儿,我们也爱你!”这时,不知为什么,我的泪水也在眼睛里直打转,可能是我也被感动了吧!这就是爱的力量。

从《千字文》中,我学会许多道理。现在我懂得了孝顺,也学会了和别人分享;也越来越成为同学们心中的好伙伴,老师心的好助手和父母心中的乖女儿!

读《千字文》,沐浴书香,伴我成长!

篇16: 千字文读后感

之前在家里休息的时候,看到书上说,应该看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之类的,让自己保持心情愉快,于是就想到了看童话寓言。然后我兴冲冲的问言君要书单,言君推荐了拉封丹寓言,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还有便是国内的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千字文等节奏感强的作品。

千字文推荐周兴嗣著的,声律启蒙推荐吴冠中插画版,安徒生童话推荐叶君健版,格林童话推荐杨能武译本。选书的原则是:原作者+好译者+靠谱出版社,比如:上海译文,人民文学,中央编译等。

根据言君的推荐,去淘宝选了千字文,声律启蒙,安徒生童话。在看简爱的时候,也在断断续续看千字文,因为千字文比较简单,已经通读了一遍。千字文的每一章都是一首四言诗,配翻译,再配上和诗有关的小故事,是一部袖珍版的百科全书。

读第一篇的时候,开篇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一股熟悉的陌生感扑面而来。熟悉是因为很多小说,都是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为开头的,尤其天地玄黄还是很多武侠小说喜欢用的桥段命名;陌生是因为,一直不知道天地玄黄的出处和故事,以为是很高深的内容,却没想到原来是文化的启蒙。多读书的好处,就是把很多耳熟能详的的句子和故事,找到正确的注解和出处,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是中国神话里讲述世界起源的故事。我很好奇盘古的那把斧头是哪里来的,照理说,混沌的世界里应该什么都没有,矿石之类的都是后来盘古变的,那么,盘古开天辟地的斧头是哪里来的呢?是不是在盘古之前,曾经有过世界,只是因为发生了变故,世界又变成了一片混沌呢?我觉得这个问题难倒我了,不知道有没有哪个朋友可以帮我解答的。

感觉千字文还是很值的看的,虽然很多的道理和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但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依旧能从这些故事里,汲取营养。

篇17:千字文读后感

“谈那短,扫过自己的长。” 起初我不知道我的意思,读了钱子之后:不要谈论别人的不依靠自己的长处不想进取。 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这本书。

“资父事君,日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讲述的是一个叫蔡顺的小男孩,很小的时候我们爸爸已经去世了,与妈妈可以相依为命。有一次,蔡顺出门采野果吃,回家发展路上中国却被这些强盗拦住了。强盗世界看见蔡顺只采了一点野果,却将成熟的野果资源放在学生一个市场篮子,是给妈妈吃的,将不具有成熟的野果或者放在企业另一个不同篮子,那是给自己吃的。强盗被蔡顺的孝心的人感动,他们给了蔡顺一头牛和三斗米,让他回去进行孝敬妈妈。

这个故事凯・舒的行为感动了我。从那以后,我每天有时间帮爸爸妈妈做什么家务活;递给通勤拖鞋;累其写入劳动捶捶背......一个冬天的晚上,冷风吹过,不时家,冷我们哆嗦。爸爸妈妈回来了,我去厨房,爸爸妈妈各倒一杯热水。我还写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在这一个寒冷的冬天里,您们具有一定影响十分冷吧,因此,我特意给您们俩倒了杯热水,我爱您们!

您们亲爱的女儿毕羽寒

当他们看到纸条和水时,眼泪在他们的眼睛里旋转,抱着我说:“女儿,我们也爱你!” 这时,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眼泪也在眼睛里直转,可能是我也被感动了吧! 这就是爱的力量。

我从千言万语中学到了很多。现在我懂得了孝道,也学会了与人分享; 也成为了同学们心中的好伙伴,老师的好助手,家长的好女儿!

读《千字文》,沐浴书香,伴我快乐成长!

篇18:千字文读后感

书的纸质超级棒,印刷精美,齐济老师的讲解内容也是一流,对得起这个价格。

书的体例,每一句8字一讲。文字演变,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以及基本字义。然后,每一个字的本义,说文解字,该字的生前身后的演变,作者绝对是饱读诗书的大学者,每字、每句的解释,既不故作惊人之语,又常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即便是其旁征博引掉文袋的内容,也有让人大饱眼福之感,而绝无故意卖弄之味道。

迄今为止,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千字文》解读本。

之所以能够逐字逐句通读,还得感谢读小学一年级的少年,因老师带领背诵,他就经常问起某个字某句话什么意思,没办法,就买了这本书,只能现炒现卖。

儿子在学校背诵了刚好50句400字,余下75句600字,老师让暑假完成。终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坚持每天背诵2到3句,多时4句,最终于8月6日完成全文背诵。这个过程中,我也终于读完了这套书。周兴嗣绝对大牛人,齐济老师也不简单。

最后想说一句,《千字文》体现了中华文字文化的优美优雅、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好好读一读。如若不是儿子背诵《千字文》,我这一辈子可能真的要与之失之交臂了。

如果想读《千字文》,这个正讲你不该绕过,如若绕过了,那么《千字文》不过是优美而晦涩的顺口溜罢了。

篇19:千字文读后感

孝心是什么?是对给予我们血肉之躯以及精神的父母最基本的感恩,父母为我们付出过多少,而我们又回报过他们多少呢?我相信没有人能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在《千字文》中,孝心是被这样概括的: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在这四句话中,我明白了我们的身体发肤,一言一行关系,到四大和五常,只有谨慎小心的想着父母的养育之恩,哪里还敢损坏损伤它呢?正如《千字文》中所说,我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一定不要辜负了父母,他们是希望我们成才,而不是希望我们还没有开始走人生的大路,就已经把自己的身体毁掉了。想到这里,我一定不会再讨厌我长相上的缺点,一切都是父母所赐,以后一定要好好喜欢他们。这便是孝,便是现在的我们能做到的唯一报答父母的事了。

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人物,让我非常敬佩。比如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具有非常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即位,不能理政,所以国事由周公代理。有一次周公正在吃饭,刚刚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仆人就通报说有客人来访,他马上把肉吐了出来,起身去接待客人。一顿饭的.功夫,来了三波客人,周公就连吐了三次饭菜。这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故事,周公为了周朝的大业真正做到了废寝忘食,他也因此受到了天下人的拥戴。这位伟人,使我异常的敬佩。为了国事做到废寝忘食。这不是爱国,还能是什么!

神武2龙宫孩子计划书

神武普陀孩子计划书

千字文优质教学课件

神武2虎子化生计划书

《千字文》赏析

《千字文》教案

龟速df孩子计划书

千字文和三字经

从《千字文》看语文教育人文理念的实现论文

读《千字文》有感

千字文教学计划
《千字文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千字文教学计划(共19篇)】相关文章:

千字文全文2022-10-15

千字文里的故事2022-12-14

四年级传统文化的作文2023-04-02

千字文经典故事2023-06-19

神武pt孩子计划书说明2022-09-19

小学国学教学计划2024-04-04

千字文翻译2022-11-13

千字文2022-08-06

神武孩子计划书2023-07-17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