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口算的教学论文

时间:2022-08-21 08:05:58 数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于数学口算的教学论文(精选19篇)由网友“常璀错”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关于数学口算的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关于数学口算的教学论文

篇1:数学口算教学方案

数学口算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复习,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和估算能力。

2、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口算

1、做复习第1题。

(1) 小黑板出示第(1)题,让学生口算。一组一组算得数。

提问:竖着看,两位数加两位数是怎样算的?两位数减两位数呢?

横着看,加法口算和减法口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 小黑板出示第(2)题,让学生口算。一组一组算得数。(教法可仿第(1)题)

(3) 小结: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口算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加法里哪一位上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上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2、做复习第2题。

让学生在书上写得数,4分时间完成。然后集体校对订正,并了解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情况。

3、做复习题第3题。

让学生口头估计得数各是几十多,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小学数学教案《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

三、复习应用题。

1、做复习第4题。

(1) 读题,让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

(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 检查板演,订正。

(4) 用24-10来计算,还可以怎样提问题?为什么?

2、做复习第5题。

3、做复习第6题。(用小黑板出示)

(1) 读题。提问:第6题缺了什么?根据问题应补什么条件?(提示学生注意哪个年级本数多)

学生口头补条件,老师板书。提问:为什么要补二年级送去多少本?

4、讨论复习题第7题。

(1)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求第(1)个问题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求第(2)个问题呢?

(2) 你喜欢哪两种玩具?和同学说一说。

要求列式计算。

提问:这道题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加法?

(3) 分小组讨论还能提哪些问题,然后在班内交流。

四、课堂作业:复习第6题、第7题的(1)、(2)两题。

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

篇2: 《口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获取知识、树立自信,否则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案例一;某老师执教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其中一道题是7004=?

师:谁能给同学们说一下你计算的结果?

生:7004=20xx.

师:让老师看一下你的练习本上写的是多少。(看学生的练习本后)他写的是2800,这个同学他会计算,结果是正确的,读数的时候没有读正确,谁能帮助他读一读?

案例二:某老师执教小学六年级语文《一夜的工作》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关于周总理的课文,请同学们先会议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周总理的课文?

生1:《周总理的睡衣》。

师:回答的很好。

生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篇课文是我们以前的课本上学过的吗?

生2:我在课外读物上阅读过。

师:我让大家回答以前课本上学过的,上课要注意听讲。

反思:在案例一的教学中,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急于对学生计算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关注,通过查看学生的练习本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然后对学生的“会算”做的肯定的评价,而对于学生的“不会读”,教师没有指责,在告诉学生读的是错误的以后,让其他同学帮忙。在这样的中肯的评价中,学生一定会这样想:这个题我会算,只是读错了,我一定要学会读。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在案例二的教学中,对于教师设置的问题,教师期望的回答是“以前学习过的课文”,而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出现偏差时,教师的评价是“回答以前课本上学过的,上课要注意听讲。”,意思是这个同学没有注意听讲,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课本上”与“课外”的问题并不重要,而且学生的回答与要学习的内容是有关的,况且我们还提倡学生课外多阅读。教师这样的评价对学生以后课外阅读的兴趣恐怕也是一个打击。如果教师这样评价学生:这个同学真喜欢读书,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这个学生或许从此会更喜欢读书,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所以,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关注学习的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独特的个人感受,在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应多一些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以让学生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得自信。切忌简单的、粗暴的、贬损性的评价。

篇3: 《口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中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实践中,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数学网特地收集了相关的人教版《口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1.借助实际问数学题学习口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如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小朋友买邮票的情景等,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究口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我发现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口算方法,又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口算,切实体会口算的意义和作用。把数学学习置于现实情境问题之中,是今天数学教学所提倡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并努力做好。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教学,我预设了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口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均能主动参与学习,只是不太善于根据固有经验迁移运用,对口算方法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在这方面,我虽及时为学生指正,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可见,在这方面,我仍需加强学习、锻炼,以便给学生做好点拨、指导。

3.提倡、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倡导学生运用、体验多种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多数学生方法单一,而且经我点拨后,未见很好的效果。课后,我深入思考,认为本班学生已学习过本节内容,应是教师曾强调:两个因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所致。这也给我启示,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培养学生“能为实际问题选择适当方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而非简单地教会为止。

篇4: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14~18题,口算综合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过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本单元学习的加、减法的口算内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用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练习本单元学习的口算内容。卡片反复使用,学生不熟练的重点指导,最后集体口算一遍。

二、笔算加、减法和列式计算

1、做练习四第15题。

(1)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加、减法是怎样算的,小学数学教案《口算综合练习》。

(3) 老师强调指出格式和算法。

2、做练习四第17题。

(1)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2) 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第18题。

让学生每人看图,在课本上填充。

提问:红蝴蝶比花蝴蝶多3只和花蝴蝶比红蝴蝶少3只可以怎样算出来?

红蝴蝶比花蝴蝶多3只,就是花蝴蝶比红蝴蝶少几只?

三、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16题。

篇5:口算训练数学教学随笔

口算训练数学教学随笔

这段时间正好在训练口算,对于这种训练我想说说我的想法和做法。

教学实践告诫我,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怎样很好的对学生的口算进行训练呢?

一、要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三年级口算训练,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二、要持之以恒地训练。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懈地、有计划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

1、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教师在授课之前,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并结合内容,有目的的选择口算题目,这样即能训练学生本节课的各种能力,又可以训练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3.家、校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5.强化性的口算练习,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间隔一段时间,出示部分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对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要按一定的速度要求训练。

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口算训练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确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口算的速度,两者要统一,事实上,一个算得快的学生,正确率一般也比较高,反之亦然,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

四、要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口算方法。

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学教材中已讲过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适当介绍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如,各种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一些简单数的记忆等等。

五、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

1、要视算听算结合训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视算时直接写得数或直接说得数,这种训练就是对眼、脑、手、口等的技能训练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听算就是对耳脑口等的训练。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训练记忆力,提高速度能力,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2、要新旧知识对比训练。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可以经常采用新旧口算题对比练习。如: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加法对比;乘法与加法对比;除法和乘法对比。这样训练使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复习旧知,进一步明确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3、要进行各种机能针对性训练。笔头训练、竞赛训练、计时训练……,这些训练各有各的目的。找准时机采取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口算技能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要针对综合交叉训练。针对性训练就是把有关知识进行归类,抓住各种类型口算知识的特点,进行分类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综合训练,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就能够有质有量地完成计算教学任务,达到培养三年级学生过硬的口算能力的目的。

都说一年级学生数学好学,无非就是1+1=2,可就有些孩子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表现“淡漠”,数学课不是玩就是一言不发,家长急,我更急,怎样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呢?

在课堂上我尽量使用一些游戏、故事,比赛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还针对一些个别学生进行一种特殊方法尝试。我先与几位家长交换意见,我说:“学生对数学的喜欢,关键在于他们对数学的那份自信的丧失!我们要给予他们相信,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我打算每次考试前叫这些同学做一遍试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养成依赖性。我说:“考试目的还在于让孩子今后学得更好。”

以后的日子,每次考试前,我都单独辅导几个同学,并悄悄告诉他,过几天考试,这些题都会出现,如果你不会还可以再问老师与父母。考试时,他们轻松做完了习题,我大大表扬了他们,看到孩子的笑容,我心里甜甜的,再以后,我将习题打印出来分发,让他们自己去练习,考试时他们都取得好成绩,兴奋快乐展现在脸上,我也高兴,因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数学,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向他人请教。就这样班上几个数学不好的孩子,上课变得特别认真,特别爱问,上课发言也积极了。

于是我进行了一次真正的测查,结果令我十分高兴,几名上学期不及格的同学,数学竞赛都在80分以上,其中一名还得了91分,他已经成了一个喜欢数学的学生,一名自信的孩子。

找回孩子的自信,才是激发他学习的动力!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用于实践。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正确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生活中有数学,存在着数学思想,把生活和数学有效地联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特意制作了一张个人信息资料,为了加深大家对我的了解,请看大屏幕(实物投影事先做好的表格)

陈老师个人资料

性别: 女 身高: 1.63米 体重: 49.5千克 兴趣爱好:上网、听歌、打羽毛球(每次至少0.5小时)

师:看清楚了吗?在这些表示我身高、体重、时间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1:都有小数点

生2:都是小数

师:是的,象1.63、49.5、0.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我们以前在三年级的时候都已经初步认识过小数,谁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到过小数呢?

生1:超市里

生2:商场里商品的标价……

师:看来小数真是无处不在啊!对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小数是怎么来的?

生2:我想知道小数的加减法该怎么算?……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数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

二、小数的产生

师:通过测量陈老师的身高是1.63米,你测量过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吗?

生1:1.3米

生2:1.42米

师:我和这两位同学的身高都是1米多,那你们能用整数表示我们的身高是多少米吗?注意单位是米。

生:163厘米

师:注意单位是米

生:(窃窃私语)

师: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米吗?

生:不能,因为它比1米多,又不足2米。

师:是的,我们的身高都在1米和2米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通过测量和计算往往得不到一个整数的结果,除了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分数表示外,又想到了用小数表示,这样小数就产生了。(接着板书课题:小数的产生)

教师以和学生谈话交朋友为题,出示个人信息,学生从信息中发现表示教师身高、体重…….的这些数都是小数。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由此想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一数学基本理念除了老师明白,怎样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去充分地挖掘课堂教学资源。有这样的一句话“我看见了,但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知识”,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

所以,老师在数学课上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生活与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在具体的场景中,使学生学会综合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也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生活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这就是“活”化课程资源的效果。让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只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质疑……。

篇6:《口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

1.借助实际问数学题学习口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如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小朋友买邮票的情景等,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究口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我发现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口算方法,又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口算,切实体会口算的意义和作用。把数学学习置于现实情境问题之中,是今天数学教学所提倡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并努力做好。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教学,我预设了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口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均能主动参与学习,只是不太善于根据固有经验迁移运用,对口算方法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在这方面,我虽及时为学生指正,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可见,在这方面,我仍需加强学习、锻炼,以便给学生做好点拨、指导。

3.提倡、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倡导学生运用、体验多种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多数学生方法单一,而且经我点拨后,未见很好的效果。课后,我深入思考,认为本班学生已学习过本节内容,应是教师曾强调:两个因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所致。这也给我启示,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培养学生“能为实际问题选择适当方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而非简单地教会为止。

篇7:口算教学论文 口算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口算教学论文 口算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口算教学论文 口算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作者/ 王建华

口算是一切其他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长大后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中国小学教育历来重视口算。但是,由于口算任务往往较为简单,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口算教学不够重视,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和听课感受,谈谈口算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矫治对策。

一、摈弃不教也会的错误观点,提倡加强口算教学

在低年级,由于学生有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渗透,口算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显得很轻松,不少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口算不教孩子也会,于是备课不认真,上课走过场,作业中的问题往往归纳为粗心了事。殊不知,学生到了高年级时,口算和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沿波溯源,往往就是一年级的20以内的加减法和二年级的表内乘法的口算不过关。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口算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口算教学。一是突出分层教学。一个班中即使有幼儿园和家教的渗透,也还会有一部分小朋友学得不全面和不扎实,教师可以通过限时练习来发现问题,找出这部分学生,对他们进行重点的帮扶与教学,对他们中的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儿童,还要进行多次的滚动练习与复习,才能切实打好基础。对于确实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可以减轻重复练习量,鼓励学生通过互相出题练习等游戏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内容。二是加强变式教学。同样的内容,不少孩子已经掌握或者已经多次见到,反复练习,部分儿童会在心理上产生“已经会了不用学了”的抵触情绪,长期下来,不利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变换口算练习的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变换刺激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二、反对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提倡加强算理教学

在教学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学生很容易只看表面形式,不重算理。教师要特别予以重视。如在口算300×5时,学生会由30×5=150联想到300×5=1 500,问他是怎么想的时,大多数学生会说“先想3×5=15,再在后面加上两个0”,再追问为什么要加上两个0时,大多数学生会说“因为300的后面有两个0,所以15的后面要加上两个0”。而对3在百位上的位值原则并不懂或者已经忘记。(数学教学论文 )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在追问中发现问题,或者虽发现问题却不加以指导,认为无关紧要,就会贻误学生,造成知识漏洞。因此,教师对于口算教学中的新授知识,不能只看学生的计算结果,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查询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也可以起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作用。对于口算的.简便方法和学生自创的口算“诀窍”,一定要反复叩问,帮助学生弄懂那样简便的道理是什么,才能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防止把错因都归为“粗心”,提倡有针对性个别辅导

口算练习中的错误,不少教师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学生粗心造成的。这也是很有原因的,笔者曾多次询问学生口算出错的原因,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粗心了”。其实,学生所说的粗心,大多数并不是粗心。如六年级学生认为12×6=78,问他为什么错了,他说“粗心了”,再问“怎么粗心的”,他说“以为二六十八”,这一问就查到原因了,他不是粗心,而是乘法口诀混淆了;再如五年级学生计算小数口算1.2+3=1.5,告诉他口算题中有错误,让他自己找出来,他就是找不出来,等到老师指出这题有错后,他还振振有词:“不错啊,3+2=5吗?”等到告诉他“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后,他摸摸头说:“我粗心了!”其实这是他忘记了小数加法的基本原则。我和同事交流,大家认为类似这样的现象,在教学中或多或少是遇到过的。这就提醒老师,不要轻易把学生的口算错误都戴上“粗心”的帽子,应该重视追根问底,抓住个别辅导的机会,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弄清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口算的整体水平。

四、反对机械的巩固练习,提倡科学的口算练习

口算题的课后巩固练习,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口算题卡”之类的专项练习若干页,由于精力有限,教师往往并不亲自批改这部分作业,而是要求家长代劳,或者要求优秀学生检查,甚至也有极个别教师认为写了就行,不会出错的。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总写口算提卡,学生会感到厌烦,认为是一种负担,从而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二是教师不亲自批改口算作业,会让学生认为口算作业无关紧要,久而久之,会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他们养成好习惯。因此,教师不能图省事,只布置,不批阅。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精选口算练习题,减小练习量,提高题目质量,当堂练习,及时批改,注意恰当评价,坚持激发兴趣和口算能力的培养,坚持用最小的练习量实现最大的效益,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轻量高质。

当然,口算的教学总体情况是好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一些小问题,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篇8: 数学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

题目:

口算乘法

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重点:

教给学生两位数乘一位,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使学生学会把两位数分成两个数,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与位数相乘,积相加的口算方法。

关键:

把两位数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然后再乘一位数。

教法:

引导自学法

教具:

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利用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二,新授

1,由口算练习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出示自学提纲

(1)读书46页例1,说说例1中有哪两个题目

(2)一题中的两个数量各表示什么

(3)书中是怎样计算163的说出计算过程。

3,分组按着目标合作学习

4,检查自学效果,分组汇报,重点说计算过程。

5,计算过程是:

(1)把16―――分成10和6,

(2)先用103=30,

(3)再用63=18,

(4)最后再再用30+18=48

6,用同样的方法第二题,

(5)怎样计算1603同样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说计算过程。

7,讨论其它算法,如:把160分成100和60分别乘3,积相加的方法等。

三,巩固训练,

1,板演下面各题

156=234=458=783=

649=347=785=326=

2,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

3,数学游戏开火车,方法:

(1)一组为一列火车,24道题(根据学生人数确定)

(2)每列火车6个人,6道题,口算正确,速度快为胜。

(3)给获胜的火车插上红旗。

4,火炬传递口算游戏,方法如下:

(1)四把火炬,每把火炬上面有6道相同的口算题目。

(2)每组一把火炬,每生口算一道题,然后把火炬传给下一位同学。

(3)口算正确,传的快的为胜。

(4)把胜利的火炬插到黑板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总结了多种口算方法,运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吧,希望同学们在下次口算大赛上夺冠。

篇9:《口算乘法》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前后经历了两次试教,呈现的这节教研课让我很有收获。

成功之处:

一、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是很紧密的,计算教学更是如此。

1.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210=20这个算式,10+10=20;

2.验证口算方法的过程

3.知识的迁移:例如:29=18,18+2=20,想到9个2是18,10个2就是20.再如:从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运用到到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 以上的设计使学生自主的借助旧知,解决新知。

二、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不同的策略。

二班的学生聪明、思维活跃,很善于提问。在本节课,学生出现了五种解题策略。

1.用加法算;

2.竖式计算;

3.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4.分解法;

5.运用口算方法 我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在解决210=20这个算式时,前两次试教中,在这个环节没有出现用口算方法解题的策略,而这次学生直接提出了用21=2,再在2后面添一个0的口算方法。我大胆的改变了教学环节,设计在例1中的问题二才出现的,引导学生经历并发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就学生思想的提前而提前处理了。我觉得尽管变动了教材,但是更大限度的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扎实,学生掌握较好

尽管本节课的习题量很少,还有两道准备的习题没有时间处理,但是,学生对口算方法掌握的很好,所以在练习中以及课后作业的反馈中,都有很好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以体现。

四、三维目标的达成,使知识呈现有了深度和广度

不足之处:

1.问题处理,还不够灵活

本节课有几处突发事件真的是我始料不及的。两次试教中从没出现的问题居然接踵而至。例如:在情境导入环节,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前两名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口诀出现,第三名学生就提出了310=30,我没有抓住机会,遵从学生的认知,而是又回到教材的原点。

2.对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有限,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不够

刚刚提到学生出现的五种解题策略。学生出现用竖式计算,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其实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契机,我简单、生硬的否定不仅仅抹杀了学生的一腔热情,更暴露了我对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能宏观的把握知识点,这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注重并完善的。

3.难点的.突破还有些牵强口算方法的提炼有些突兀,如果分步骤引导,多给学生自主的机会,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会有很好的锻炼。

我们一直在学习新课程,在第一节试教前,我也在网络上查找了以上关于计算教学,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可是,只有在上课之后,认真反思之后,我才真正对以上标准中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把计算学习活动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这正是我在这节课上真正要体现的。 生成的课堂是灵动的,对教师的要求是高标准的。为此,我还需不懈努力。

篇10: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是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意在让学生通过交通工具的时速为信息提出数学有关的信息,从而引出两位数、三位数与一位相乘的算式。

在教学中,我以青青草原上的小羊要出游引入,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把书中所述的交通工具融入到小羊出游所需工具选择的应用题中,以学生位主体,展开讨论,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两位数、三位数与一位相乘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对于学生提出的种种计算方法尽可能的写在黑板上,并对他们所提出的方法加以肯定。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让小朋友们通过计算为自己喜欢的小羊争取青草,让小朋友们帮小羊们挑选一些礼物回去,懒羊羊要去买礼物给小朋友们,帮懒羊羊计算该花多少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带教学中来。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练习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惯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口算,我就采用让学生多说口算过程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并逐步简练口算过程,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掌握口算方法。如:出示16×2= 让学生说出口算的三步骤1) 把16分成10和6。 2)10×2=20 6×2=12 3)20+12=32。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说出第三步。如:13×6 可以直接说出60+18=78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步习惯并掌握口算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当然这节课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由于本人是第一年任教小学数学,对于数学语言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表达不够严密,在学生进行方法讨论后,对不同算法的算理得梳理不够明确,缺乏算法多样性与算法优化相统一的建设,教学过程中,语言欠感染力,对学生的表扬不够热情,在课中让学生团体讨论的机会太少,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篇11:口算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的口算教学论文

口算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的口算教学论文

口算是一切其他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长大后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中国小学教育历来重视口算。但是,由于口算任务往往较为简单,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口算教学不够重视,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和听课感受,谈谈口算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矫治对策。

一、摈弃不教也会的错误观点,提倡加强口算教学

在低年级,由于学生有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渗透,口算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显得很轻松,不少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口算不教孩子也会,于是备课不认真,上课走过场,作业中的问题往往归纳为粗心了事。殊不知,学生到了高年级时,口算和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沿波溯源,往往就是一年级的20以内的加减法和二年级的表内乘法的口算不过关。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口算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口算教学。一是突出分层教学。一个班中即使有幼儿园和家教的渗透,也还会有一部分小朋友学得不全面和不扎实,教师可以通过限时练习来发现问题,找出这部分学生,对他们进行重点的帮扶与教学,对他们中的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儿童,还要进行多次的滚动练习与复习,才能切实打好基础。对于确实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可以减轻重复练习量,鼓励学生通过互相出题练习等游戏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内容。二是加强变式教学。同样的内容,不少孩子已经掌握或者已经多次见到,反复练习,部分儿童会在心理上产生“已经会了不用学了”的抵触情绪,长期下来,不利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变换口算练习的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变换刺激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二、反对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提倡加强算理教学

在教学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学生很容易只看表面形式,不重算理。教师要特别予以重视。如在口算300×5时,学生会由30×5=150联想到300×5=1 500,问他是怎么想的时,大多数学生会说“先想3×5=15,再在后面加上两个0”,再追问为什么要加上两个0时,大多数学生会说“因为300的后面有两个0,所以15的后面要加上两个0”。而对3在百位上的位值原则并不懂或者已经忘记。(数学教学论文 )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在追问中发现问题,或者虽发现问题却不加以指导,认为无关紧要,就会贻误学生,造成知识漏洞。因此,教师对于口算教学中的新授知识,不能只看学生的计算结果,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查询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也可以起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作用。对于口算的简便方法和学生自创的口算“诀窍”,一定要反复叩问,帮助学生弄懂那样简便的道理是什么,才能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防止把错因都归为“粗心”,提倡有针对性个别辅导

口算练习中的错误,不少教师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学生粗心造成的。这也是很有原因的,笔者曾多次询问学生口算出错的原因,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粗心了”。其实,学生所说的粗心,大多数并不是粗心。如六年级学生认为12×6=78,问他为什么错了,他说“粗心了”,再问“怎么粗心的”,他说“以为二六十八”,这一问就查到原因了,他不是粗心,而是乘法口诀混淆了;再如五年级学生计算小数口算1.2+3=1.5,告诉他口算题中有错误,让他自己找出来,他就是找不出来,等到老师指出这题有错后,他还振振有词:“不错啊,3+2=5吗?”等到告诉他“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后,他摸摸头说:“我粗心了!”其实这是他忘记了小数加法的基本原则。我和同事交流,大家认为类似这样的现象,在教学中或多或少是遇到过的。这就提醒老师,不要轻易把学生的口算错误都戴上“粗心”的帽子,应该重视追根问底,抓住个别辅导的机会,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弄清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口算的整体水平。

四、反对机械的巩固练习,提倡科学的口算练习

口算题的课后巩固练习,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口算题卡”之类的专项练习若干页,由于精力有限,教师往往并不亲自批改这部分作业,而是要求家长代劳,或者要求优秀学生检查,甚至也有极个别教师认为写了就行,不会出错的。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总写口算提卡,学生会感到厌烦,认为是一种负担,从而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二是教师不亲自批改口算作业,会让学生认为口算作业无关紧要,久而久之,会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他们养成好习惯。因此,教师不能图省事,只布置,不批阅。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精选口算练习题,减小练习量,提高题目质量,当堂练习,及时批改,注意恰当评价,坚持激发兴趣和口算能力的培养,坚持用最小的练习量实现最大的效益,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轻量高质。

当然,口算的教学总体情况是好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一些小问题,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篇12:口算教学心得体会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和利用数轴表示直观的阐释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实际生活例子引入有理数加加法。为此,本节课安排较多的时间用于探索加法法则,以学生作为探索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不同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挥自己的空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即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只有真正被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

经过探究、讨论、相互交流,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学们基本都能理解并掌握,但仍然有的同学不善于利用加法法则来进行运算,而是仍然采用将算式赋予实际意义,再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和的符号的确定,模糊不清,这可能是由于引例造成的思维定势,所以需要强调计算要以法则为依据,加强用法则的熟练程度。

一节课下来内容虽然完成了,但是学生的反映情况却不是很好,针对每个环节进行了分析:①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反映数学问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但是学生对于生活经验与法则之间的本质区别还比较模糊,要注重法则的理解。②在得出法则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仍然没有掌握关键,应该着重强调学生要理解、掌握好同号、异号两数相加的和的正、负符号的确定。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加深对法则的理解。③在利用数轴上进行加法运算是本节课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数轴基础知识欠缺,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数轴三要素进行强调,所以使得表示数量的正、负的确定较模糊,这是在教学中的疏忽。④总结课堂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法则的好机会,让学生学会随时总结,随时创新的学习方法。本应该全部让学生自己得出,由于放不开手,一部分由学生得出,另一部分由我得出,这样的效果比较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形式多变,多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篇13:口算教学心得体会

《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学生已经在幼儿园或家庭教育中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甚至有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法了。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合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突显分与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大本领的“小老师”领着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这时我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分与合知识计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让学生自觉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拓展学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第1题我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归纳成“3只小鸡和1只母鸡,合起来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来是4只”突显加法含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第2题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3题重点指导“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习题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内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学习是我追求的目标,本课将“理解加法含义,领悟计算方法”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结合动态情境图体会感悟加法含义,突显分与合的思想学会加法口算。

篇14:口算教学心得体会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通过情境的变化,发现三道算式中的规律,先是有经验的积累算式,再由现象观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较归纳。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1=3”和“1+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是为学服务的。

篇15:口算教学反思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口算来说,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无论是将来的加减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孩子主要是计算20以内数的的加减法,我在培养一年级学生加减法口算能力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1.创设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的乐趣。

2.自主探索

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计算,在教学十几减九时,经过自己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做减法想加法,还有的学生想出了书上没有的方法(如:14-9,先算14-10=4,因为多减了1,所以在加1得5)。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动手操作

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法。学生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为了让那些学困生理解算理,教导十几减九时,设计两种颜色(10根红小棒,4根黄小棒0让学生思考:从14中去掉9,该怎么去?学生很快从10根中拿掉9根,剩下1根和黄小棒和起来就是14-9的结果。这样学生能很快理解“破十法”的道理。

4.自编口诀

在教20以内进位加法,我自编“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我们来唱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笑哈哈,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扭一扭,五五五五跳个舞。同时配合动作让学生能很快记住,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明白“凑十法”的过程,明白了算理,从而掌握“凑十法”。

5端正态度

学生的错误从表面看,有的是把题目数字看错,有的是数字写得模棱两可,像6与0,5与3,4与9。有的认为这题太简单,潦草从事,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等等,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采用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的方法,如有错误,要问自己为什么会错?以后还要再犯同样的错吗?

6精讲多练

在教学中,做到每堂课上安排口算训练,在授课前,利用3-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16:口算教学反思

口算技能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口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技能。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学生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6”,“12看成21”,“+”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正确认识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计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耐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3、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上缺乏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没有真正地掌握算法,学生只是记忆性的接受,再加上容易混淆的口算对比练习不够,就导致错误的发生了。比如,口算9+6=15与6+9=15,8+8=16与7+8=15时就特别容易混淆。再次,在口算练习和比赛时,学生不管答案的正确与否,只图快,此时,教师再不加以及时的引导,长期以往,学生的计算能力势必得不到提高。还有练习的形式单调与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缺乏教师的个别指导也是导致口算错误的原因。

二、提高学生口算技能的一些方法。

认识到学生在口算中的一些错因,我也在不断思索减少学生口算错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方法介绍如下:

1、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如学习“9+几”的加法后,我和学生一起把9加几的加法题有序地排列出来: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1)归纳算法,“凑十法”。(2)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这样的融会贯通起到了两个作用:a、更深刻的理解了“凑十法”;b、使学生形成了对知识的迁移。通过对9加几的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学生在学习8、7、6加几时,很容易的就想到了“凑十法”。

2、练习形式多样法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1)让学生组成练习小组,通过游戏或是竞赛的方式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喜欢的游戏里加强口算练习,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并实时给予胜出者奖励,让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口算训练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教师可以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将书本上的或为加强口算训练而创设的口算练习题写在卡片上分发给学生,让其将口算结果写在卡片上,然后调换卡片秩序交由其他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校对,以加深学生的练习量和学生对计算口诀的记忆。

(3)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将课本上一成不变的计算知识通过多媒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以图片的变化或变换字迹颜色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强学生坚持口算练习力度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其形象、具体的数字变动等方式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刺激,加深学生对计算口诀的记忆,提高其口算能力和水平。

3、口算练习要做到持之以恒。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课课练。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4、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大多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方法的落实,学生的口算速度及正确率有了一定的提高,我还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切实提高口算技能,确保口算正确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7:口算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感触很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生活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获取知识、追求和探索新问题、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而对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好的激发是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小浪底之旅,用新鲜的话题,美丽的风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于范老师提到的此类情景创设有欺骗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勉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渐渐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使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这节课中,展开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首先电脑出示学生去小浪底游玩的热闹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充分把握学生,提出多种预设。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可能会用的口算方法列出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如在教学“37+38”的口算方法时,由于学生方法比较单一,我又补充一种我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方法“37+40-2”,学生又类推出了“40+40=802+3=580-5=75”的方法,这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还有一些问题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如:在计算一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两班的总数之后,得出此方案不可行,我设问:那我们该怎么乘船呢?我以为学生会重新设计方案,但一部分学生马上说从二年级的75人中抽3人和一年级坐同一条船。学生能想到这种方法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提出这种方法的学生比较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这节课上除了以上这些情况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研究等。我觉得这些与自身素质有关,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篇18:口算教学反思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学生对于乘法口诀掌握的也较为牢固,因此本课的教学知识的积累可以说已经较为丰厚了。就上完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也较为理想。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并且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已经基本完成。

虽然教学效果较为理想,但是本节课仍然有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在上课时的语言仍然不够精炼,有些话显得多余了:还有就是课堂上的练习还是少了些,如果练习能再多做一些,学生的掌握可能会更扎实一些。

篇19:口算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说课稿

《口算乘法》的数学教学反思

人教版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数学《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小学数学课件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后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练习的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案

关于数学口算的教学论文
《关于数学口算的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数学口算的教学论文(精选19篇)】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2023-09-08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2023-03-13

《口算乘法》三年级数学下学期评课稿2024-03-28

《口算除法》教案2023-06-05

小学口算教学心得2023-07-15

口算除法教案2023-06-29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2022-10-19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2023-05-30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练习》教案设计2024-01-21

口算乘法的教学反思2022-12-3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