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4-04-09 07:23:52 数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共14篇)由网友“翔子”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1: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问题,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之后拿出事先准备的羽毛球,告诉学生这是花了22元买来的,之后通过外包装,可以看出,一共有12个羽毛球,然后让学生计算,一个羽毛球多少元?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营造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二、自主探究学习,有效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主要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与旧知识的对话,寻找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从而为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地点设在学校跳远沙坑旁边,把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之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这个沙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这个沙坑的体积是多少?……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共同讨论、合作分析等,进行一一解决。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而予以牢固掌握,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强化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展示

进行必要的巩固训练和拓展训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练习题要体现层次性,思维的开放性、操作性,形式的多样性。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学习新知识与提高技能的重要所在。在小组内互动与对话之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均可以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在此教学模式中,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通过思维对话式模式的全面运用,增添了课堂光彩,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成果。

篇2: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其他学科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采用“对话式教学”方式将小学数学教学和生态理论有机结合,优化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品质。

一、根据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特征设计“对话式教学”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一种将学科本身特点与教育生态理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多样性、整体性、协变共生性。多样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教学方式的丰富性都是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整体性――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更是由教师、学生、环境等彼此有机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协变共生性――数学生态课堂的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教室的环境、教学设施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更是协变共生的,例如:学生学习情绪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高,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这些特征就要求“对话式教学”的设计必须从人际对话、人本对话、自我对话三个方面展开。针对多样性,通过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教师自身研读书本、书写教案的方式实现人本对话;针对特征中的整体性,通过课堂交流实现人际对话;针对协变共生性,通过课后反思实现自我对话。

二、根据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框架实施“对话式教学”

1.人本对话――师本对话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文本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载体。师本对话的本质不仅体现在教师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更体现在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和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使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增加趣味,增强特色。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时,通过阅读教材,教师能了解到: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这堂课要教学的是直线最基本的两种位置关系。教学目标是:帮助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中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与平行线。由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可以总结出:教学的重点在于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难点在于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由教师的生活经验可知:相交和垂直的现象遍布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2.人本对话――生本对话

生本对话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但是大多数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所以生本对话主要通过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来实现。如教师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之前,让学生对该部分的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并写出在预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样就实现了生本对话,就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行为。

3.人际对话――师生对话

生态课堂的主体就是学生和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就是课堂的主要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提出问题表达看法和不解,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贯穿于整个数学生态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垂直于平行”一课,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观察教室里有没有直线并指出。(2)在纸上画出你认为直线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让同学们就这两个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4.人际对话――生生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也自然的引发着对话。例如:在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讨论的时候,生生对话就发生了。学生甲:我发现桌椅的腿是直线,桌沿也是直线。学生乙:我还发现墙边也是直线。学生丙:那么多墙边,方向都不一样,它们是什么关系呢?通过生生对话,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合作沟通意识得以增强。

5.自我对话――师生的自我对话

一般来说,学生的自我对话是由教师引导产生的。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哪些错误的想法得到了纠正。教师的自我对话具有主动性,有目的性。它包括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学习时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学生的即时的学习效果如何?通过这样的反思实现教师的自我对话。生态课堂是一种符合现代理念的教育模式。随着生态意识的日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从而大家对生态课堂的出现更迫切。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对话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方式,遵循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大程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好地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3: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新课改后,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加强师生沟通交流,注重方法、能力、素质及智慧的启迪传授。文章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即以传教为主线,积极搭建对话平台;以创造力培养为目的,积极探索对话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话教学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时常感到学习乏力。对话教学以“以人为本”为基础,营造了更加生动、形象的交往情境,促进了学生与知识、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真切沟通,体现了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一、当前中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传授互动,忽略了情商和智商的互动。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过于重视成绩,忽略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的对话紧紧围绕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却没有通过知识认知到怎样处理生活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缺乏情商和智商方面的互动造成学生囿于课堂,思维和视野变得狭窄。第二,深度上没有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课堂上的对话互动并未脱离书本,仍然按照以往知识灌输的模式进行直接传授。就像打乒乓球一样,你一下我一下,表面上在互动,实际上已经钻进了牛角尖。

二、对话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传教为主线,搭建对话平台

1.文本对话。文本对话即学生与课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带着学生共同探讨课本,让学生基于课本上的知识结合实际进行联想,实现学生与课本的对话。比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教材上侧重于几何图形的说理,但却忽视了与学生最接近的旗杆、教学楼的高度等方面的实例。教师教学中可加以引用,促进学生运用所学,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与教材对话,记录看不懂、读不懂的内容,然后由同学或教师一一解答,加深印象。简单来讲,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内容。

2.师生对话。师生对话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对话沟通。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心理学素养,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并在课下做好备课功夫,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形成答题思路。二是群体互动。群体互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内容适当展开,创设独立的情境,然后把学生分组放入情境对话中,让学生自主研究、共同探讨,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和谐氛围。比如,在教“勾股定理”时,出示问题:小方格的'面积看作1,分别以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求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1所示。学生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通过多媒体,从圆的角度进行证明,从而对该定理理解透彻。届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其他证明方法,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对该定理进行证明。这样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才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自由对话。自由对话是基于前述条件下的一种更加开放的对话教学方式。个别学者认为,自由对话在对话课堂中并不切实际,因为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是相分割的。但笔者认为,从人格角度分析,学生与教师都有不同的独立人格;从教学角度分析,学生是后知者,教师是先知者,都存在自由对话的基础。关键是教师要摆正位置,站在一个更对等的角度看待学生,在教学中多一份微笑、多一次鼓励、多一次肯定、多一次表扬,与学生一起在数学海洋中畅游。

(二)以创造力培养为目的,寻求对话课题

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这一课中,大多数教师会就本节课重点,直接教授学生用设二元来解决问题。笔者没有这么做,而是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方法多样,有设“一元”的,有设“二元”的,甚至还有学生用小学的代数方法。此时并没有体现出哪种方法更加简便。于是,笔者出示例2,学生还是跃跃欲试。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更能为我们解决问题而服务。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体会到了方法的优越性。

三、结语

对话教学是教学理念转变的产物,是适应当代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时应运而生的。对话教学是相互的,也是互动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和谐的沟通交流。融入对话教学,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洋溢出生命的色彩,让课堂活力四射、充满魅力,也才能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韩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J].小学生(教学实践),(7):1.

篇4: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中发现,学生在探究式课堂中占据着主体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师要挖掘更多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

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水平相近的小组,让小组进行团队的合作探究学习。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购物活动,将常见的生活物品放在讲台之上,每个学生有30元的零钱,有10元、5元、1元和5角的,让学生轮流进行购物,从而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比如这个数学本子标价2元,某学生给出了5块钱,那么就要回答教师应该找回多少钱;在回答正确之后,下一个学生继续进行计算。

对于在小组团体活动当中表现优秀的同学或者小组,要给予精神上或者是物质上的奖励,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给表现欲强、活泼可爱的学生适当的表现机会。

比如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一个计算题算错了,学生就会赶紧告诉老师正确的答案,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便于之后的教学开展。

二、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少、生活阅历浅,学数学时体现了依赖性和表面性的特点,因此在探究式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理解能力。

其一,教师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尽量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紧密的联合起来,一边学习数学一边思考社会生活,这样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就会发现学习数学原来是这么有意思的事。

例如: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

若是学生一开始不想发言,教师可以这样说:“老师发现家里的饭桌竟然是长方形的,冰箱也是长方形的,老师找了好久都没有在家里面找到正方形的物品。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乐于助人的学生们就会想一想,然后回答老师:“老师,我家里的电视机好像是正方形的,音响也是正方形的。”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认识生活做良好的铺垫。

其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他们的思维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样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让学生们一起来到操场上,测量一下操场的实际面积。

由于操场并不是规则的图形,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会不断的有问题涌现,这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基础。

学生发现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交流讨论或向老师请教之后,会慢慢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从而掌握了探究式教学的精髓。

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施展自己的能力,增强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掌握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三、多媒体探究教学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使用多媒体技术也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和其他阶段的教学有差别,主要体现在小学数学是学生认识数学的开端,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做好多媒体和实际教学的分配比例,让多媒体发挥强有力的辅助作用。

在探究式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发现使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开拓数学思维,更好地进行探究式学习。

多媒体教学在探究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探究式教学顺利开展。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时,小学生由于对立体图形接触较少,很难一下子理解立体图形的性质,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三维功能,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感知立方体和长方体,在不同角度下所呈现的特征,从而加强对数学的理解。

小学生爱玩游戏、爱听故事、性格天真烂漫,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引导着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与小故事,还有数学教学三者结合起来。

例如: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小姑娘采蘑菇的故事,视频中就会出现花朵、蝴蝶、天空、蘑菇和小姑娘,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之下,学生很容易就会被这种氛围所吸引。

之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这个画面中出现了几只蝴蝶?小姑娘采了几朵蘑菇?地上还有几朵蘑菇?”这样学生就会在视觉的刺激之下,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的社会生活,补充课内的教学资源,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式探究的教学。

探究引领数学的进步,在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功能,实现小学探究式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赵新红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篇5: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1.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探究式教学学习法就是学生经过教师的辅导,从相对应的问题和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出发,并经过多姿多彩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互相沟通中得到探究所学的知识、态度、情感和相对应的技能,

尤其是对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以及亲自实践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任何的教学模式都是在对应的理论和教育的思想中拟定出来的,包括探究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搭建,搭建主义教学理念和在创造理论结合就是其的理论基础。

1.2建立教学目标:任何的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某一种固定的教学目标,与为了尽快结束目标教学所设立的。

在某种教学模式中,最根本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学目标,它对任何教学因素都起到了约束的效果。

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内容里,最主要的理念之一就是探究式教学,经过在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行,学生们以互助小组的形势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以及合作交流,在这个经过里学生们实际上已经体会到数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数学的观点是怎样提议出来的。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只关注结果,而是更多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是怎样解决问题和学习方式的。

2提高数学教学的探究效果

2.1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建立探究式教学模式极其重要,因为数学的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同,拥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必须要小学生们动脑去思考,不能循规蹈矩的学习。

在现代教学理念当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是主体,首要的任务是自己去探究去思考,来发现事物的多方面,而老师在教学上是引导者指挥官,要对学生们进行基础的启发,并且恰当的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形成自我的思想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中,老师要积极的加以引导,有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探究资源:在小学数学教育当中,老师应当主动挖掘教学中的探究资源,首先,老师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和教学资源进行关联,先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老师还可以对数学教材以外的资源进行发掘,大家学习数学的目标就是让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各自的生活之中。

3渗透探究式教学形式的方案

3.1设置问题: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问题情境的布置,可以通过这个步骤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开阔。

设置问题情境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可以从拥有奇特现象的课题开始谈起,吸引学生的关注度,挑出几个不一样的观点引起学生们的讨论;保留一些悬念,让学生们测试一些难度相对大一些的题目以后,渐渐渐渐的指引学生们去探究。

传统课堂上的教学跟学生实际生活不相同,所以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还是围绕着生活展开,制造探究的情境,这一点也要求了老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氛围,设计部分学生更为关注的问题,同时又跟新课程的观点相符,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离自己的生活很近,对数学知识抽象性的观点和认知也会有所改变,激励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2和学生维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怎样和学生制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安全呢?这必须要老师及时的转变角色。

改变传统课堂上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尽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要角色,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上、生活中的朋友,要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与学生交流;激励学生们自己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鼓舞学生们去探究去思考,拓展学生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有资格去质疑问题,给学生做错事和说错话的机会,创建安全、自由、民主的教育环境。

3.3探究活动要多样化: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的加入教学当中,让学生们在教学当中有深刻和切实的体会。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这场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们可以自己的探究知识,激发学生们的潜力,在这场探究活动过程中虽然感受到了探究的艰难,但是也从中收获到了成功的雀跃,有利于未来对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形成,推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在创建教学的理论下,数学在学习阶段当中其实就是在创建的阶段,在对数学新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通过对过去知识的学习理解新的知识,在跟数学知识进行观察、概括、类比等过程当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在发现和再创造。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十分符合小学生数学当代教学的需求,由此更应该突出小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所有我们更要好好把握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和使用,关联实际情况,结合多样化教学模式运用在一起,从而使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实现最顶级、最优秀。

作者:刘乾英 单位:重庆南川区黎香湖镇中心校

篇6: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论文

一、什么是变式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数学的教学方式正在不断的改进.数学教学已经不再是局限在一个狭隘的课本知识领域里,更应该让学生们在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初步认识之后,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运用的熟练,让学生们在学会运用课本知识的同时来举一反三,运用数学变式教学的方法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所谓的“变式教学”,就是授课老师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合理转化.

1.变式教学法的概念

变式教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变”,不能局限于书本原先给出的公式及知识点,在掌握必要了解的知识点以后,教师可以不断更换原命题中的非本质特点,变换原问题中的条件及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上来进行知识点的加深和运用.

2.变式教学的教学原则

首先,变式教学中的最主要原则是变式的合理性,对于学生来说,变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和一定深度,如果只是单纯的将原型中的条件和结果变式,那么学生们不但得不到好的练习,更多的只是在重复劳动罢了.其次,变式教学应当符合教学进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数学课中,一般分为新课的教授、复习课以及习题练习课,变式教学应该符合老师安排课的性质.如果老师安排的是新课教授,那么变式题型应该针对当天授课的新知识点来进行.而在进行复习课时,老师应当在当天所安排的复习内容中进行合理的题型变式.例如如果课程安排复习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老师就应该对所有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题型和公式上进行合理变式,来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题和讲解.大多数时候,复习课所涉及的都是本单元所学知识,或者上个单元的知识等;而习题课所涵盖的面应该更广泛一些,往往涉及到前面所学习的所有知识,尤其是在初三临中考之前的习题课,老师更应该对前面所有的内容进行汇总、变式以及讲解.

二、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变式教学的目的是要让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变化的现象中学习不变的本质,再从不变的本质中探寻变的规律性,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在平时的解题当中,让学生们在多变的学习中学习数学的魅力所在,加深学生们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1.变式教学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也就是说,学生在变式教学法中可以真正做到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概念到习题他们都可以参与,不仅如此,原先照本宣科式的公式学习,变成了一题多样化,多题重组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对于新的题型总抱有一种新鲜感,唤醒了学生的原始学习欲望,让他们在不同的习题环境中来发掘对数学的喜爱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保持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热衷.

2.变式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有更多的创新性

创新,是个人在自我的学习和提高过程中所得到的独特技能.每一位学生创新的结果都各不相同,这是创新中的独特性.正由于每位同学在创新过程中得到的答案不同,所以才会让学生们有想法想要去创新,创新意识的输入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性.学生对于变式题型有疑惑,想要解答,想要寻求答案,就会去思考,就是我们所说的“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通过学生对变式题目的思考,探讨和争论,学生会得出各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因此便加深了学生们对于题目的参与性,训练其思维性的多方位转化,提高他们对数学解题的兴趣.

3.变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不同思维,让他们深刻了解知识点

变式教学所变换的是问题的结论与条件,在多项问题和条件的不同转变下,虽然改变了问题的形式,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对原题型的根本进行改动,也就是说学生是在多样变化下来对同一个本质进行学习和解答,从中更加深刻地对原概念进行了合理的深入,不但牢牢抓住了原问题的核心,更是学习了多种不同的解答方式,不仅注意了事物表面上的内容,而是通过本质的不变全面学习了解事物之间变换下的联系之处,学会全面地去看待问题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思维僵硬的问题,使得思维的灵动性更加活跃,减少了思维惰性.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变式教学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不断的变化中,让学生们提高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减少挫败感,也更加深了对知识本质的学习.

作者:殷新毅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学

篇7: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一、教学游戏的意义与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游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等呆板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学游戏是对生活和现实知识的模拟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游戏的教学策略

(一)灵活多样的游戏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面对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计算题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针对这样的状况,灵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教学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小学生对于花样繁多的人民币是难以集中精力去逐个认识与记忆的,如果通过创设“猜价格”游戏来教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竞猜,教师先给出价格的大致范围,然后给予“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提示,让学生竞猜。同时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让“潜力生”也敢于发言。这一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学习与认知。

(二)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教学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是村长”的分地游戏,每一个小组组长扮演村长的角色,将本村所共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合作得出相应答案。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分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图形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学生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游戏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在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和个性特点。教学时,教师应亲身参与、亲自动手、努力思考,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游戏的设计要贴近于学生的现状,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范围,培养其计算能力与审美创新意识。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加法知识进行延伸与创新,组织“拼图”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小图案构成的,鼓励大家积极发言。随后,将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去充分观察与思考。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图形代表的数字,引导学生计算整体的数字之和,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教学箱,里面放置各种游戏图案的组成部分,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且每一个图形上面附有文字,组织学生进行拼图大赛游戏,看哪一组拼出的图案最丰富、数字之和最准确等。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游戏的有机设计和创新设置,能够较好地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利用教学游戏的互动性、娱乐性等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与数学意识。经过教学游戏的创新与延伸,原本比较抽象与复杂的数学模型,也会变得更为亲切、简单,学生爱上数学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篇8:小学体育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体育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方式已经日趋多样化,由于教育本身的特殊属性,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小学体育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第二部分探讨探究式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可以为探究式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体育;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从小就应该注重学生们的身体状况,但目前小学体育课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引导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导方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

一、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不易于管理,体育老师们为了能够方便管理学生们,避免在课堂上发生事故,会组织大家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体操或者游戏,一方面小学生们对于体操等运动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课程内容不更新,也是让学生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程内容又相对枯燥无聊,就会产生消极厌倦的情绪,进而不会跟随老师的课程内容进行身体锻炼。

2.重视程度不够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噩梦,从小学开始就补习英语、学习奥数和作文的孩子不在少数,很多家长和孩子的重点都放在学习成绩上,忽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很多学生在学期末都有过体育课直接被主要科目占用的经历,更加说明了很多老师都和家长的想法一样,并不重视体育教学。家长和老师的这种暗示也会让学生认为只有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体育锻炼并不用重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的身体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1]。

3.学生创新思维不够

目前有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失去了本应该保留的天真和灵动,只会学习,不会玩耍。然而事实证明,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学习到很多东西,对身体和精神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好处[2]。在被动地接受老师安排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思考也不主动,很难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为研究法和发现法,当学生在学习某一个理论和概念时,教师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观察、阅读、思考,自行掌握理论和概念[3]。

1.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归纳和总结,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也是如此。体育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教学内容和相关概念都完整地灌输给学生们,而是创造一系列问题和环境,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学科的内容和把握运动的技巧。比如在学习蛙跳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再用传统教育的方式,向同学们说明技巧和含义,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们想象,青蛙跳跃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技巧,让同学们在脑中描绘场景,教师再给学生们设定“青蛙从一片荷叶上跳到另一片荷叶”的具体场景,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情景下进行立定跳远的练习,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激情,也拓展了小学生们的思维能力[4]。

2.培养学习兴趣

探究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并将兴趣转化成为学习的动力,让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体育课上,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手段,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上课的情景生动活泼,让学生们开心快乐地提高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多种跳绳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比如,把跳绳组合起来进行拼图练习;跳绳等距离放好,进行高抬腿跑练习,还可以单足跳和双足跳。引导孩子们发明多种有趣又能锻炼身体的跳绳游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启发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3.注重演绎和推理

演绎推理就是所知道的内容找到与其他事物的`相似点,并进行猜想和验证。孩子们在演绎和推理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也会完善自己的思考方式。比如在学习投掷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投掷沙包和纸飞机,观察期间的异同,引导孩子们提出“如何才能把物体投掷更远”问题,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猜想做出不同的试验。试验结束之后,和老师与同学畅谈心得,学生很容易会发现:物体的外形、重量,出手时的速度和角度,原地还是助跑都会对投掷的距离产生影响。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将会对投掷的过程和结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总结本文首先提出了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出现的三个问题,主要在于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重视体育也不感兴趣,为了更高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介绍了探究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策略,以理论结合实践举例的方式,详尽地说明了利用探究式教学对小学体育课的益处。

参考文献:

[1]杨丹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

[2]陆欢.探究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新课程(小学),,09:166.

[3]王丽娜.小学体育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运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10:47.

[4]李晓红.探究式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略[J].当代体育科技,,19:79-80.

篇9: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研究论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不够重视,应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不理想.鉴于此,教师要开展激励式阶梯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学生理解能力的、难度适度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原则

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原则主要表现在:第一,结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第二,结合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水平和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设计一个阶梯,根据阶梯将学生分类,以向学生提出各种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的独立发展;第三,结合学生的主观心理认识规律和客观的知识形成发展,根据学生的层次和认识阶段的差异,依照认识论、实践论的原理对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促使学生的个体差异融合到教材弹性中.

二、激励式阶梯教学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学方法运用的好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激励式阶梯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开展激励式阶梯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一个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这个目标去学习,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有些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有些较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找出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其余内容交给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三、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具体做法

首先,让学生了解激励式阶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明确自己成绩的差异,根据学生目前的发展情况定好起跑线,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最终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设置A、B、C三个小组,让学生根据双基考查成绩,选择报名哪个小组.教师再提出每个小组的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的标准和要求:A组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相关要求,自主学习拓展性的知识内容,完成A、B组的习题并对其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帮助其他组的学生,达到共同进步.B组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并独立地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A组习题和部分B组习题.C组的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相关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和A组习题.其次,新课导入对课堂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到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在最佳的状态下开展新课的讲解.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为C组的学生准备形象记忆性的内容,为B组的学生准备抽象理解性的内容,为A组的学生则准备知识扩展性的内容.例如,在讲“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时,对于C组的学生,将同类二次根式定义的具体实例引入,举出正反例,让学生反复理解;对于B组的学生,则是教会学生如何应用定义,并举出几组非二次根式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对于A组的学生,要加强难度,将定义拓展开来,让学生在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中探索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再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激励.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学目标也应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不同的阶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跨越升级的机会,引导学生向着更高一级的阶梯进步.对于成功跨越阶梯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表扬;而对于能力欠佳,暂时还无法升级的学生,以及一些退步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强和他们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不能升级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思想教育.在激励式阶梯教学中,教师要定期地开展升级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对学习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促进学生超越自我.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激励式阶梯教学,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篇10: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研究论文

一、学生分层

教学的中心与主体是学生,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有序展开,否则就会脱离学生,何谈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新接手一个班级时就要通过与学生交流、与家长联系、与科任教师沟通、观察学生课上表现,通过各种检测等来了解学生的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分层,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而对于学生属于哪个层次并不直接向学生公开,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保护与激励。将全体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不管是备课还是教学,都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制订不同的目标。如差生侧重于对基本概念、定理的记忆与直接运用,中等生侧重于对这些基本知识的理解性运用,而优生侧重于知识的综合性运用,要让他们多完成一些具有思考性、难度较大的题目。要将集体授课、分组讨论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这样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给予差生更多的关注与鼓励,严爱相济,促进差生的转化。当然,学生的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持续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并做相应的层次调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二、备课分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教学大力倡导生成教学,但备课同样重要,是小学数学教学落实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备课并不是教师主观意愿的体现,而是要做到在学生分层基础上的分层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同一内容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到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制订不同的任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上各章节、各版块的知识点全面了解,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脉落关系,这样才能在备课时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够基于学生的已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得学生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究来学习未知。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在备课时才能实施分层教学如同样是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的类型与目的则不尽相同,针对差生提检测型问题,针对中等生提理解型问题,针对优生则要提出一些综合型、开放型问题,这样才能使教学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兼顾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范本,打下基础。

三、导学分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的主要场所。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教师要兼顾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着眼于具体的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给予不同的方法指导,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1.面向学生个体,层次不同,要求各异。学生因兴趣、基础、认知等方面的不同,在学习同一知识点时并不能同时达到教师的主观要求。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统一要求,势必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并不利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师就必须要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节的重点是计算法则,难点是对于算理的理解。其最终的教学目标都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法则。但教师应面向学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差生通过模仿例题进行计算,逐步掌握法则;中等生要按步骤进行计算,深入理解算理;优生则不仅要完成中差生的要求,还要学会根据法则说明算理。

2.面向学生群体,科学分组,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不同于学生的个体学习,而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个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可以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相接近,这样更能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教师可以不同的学习小组来量身定做,提出不同的探究任务,从而使各小组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组内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进而达到共同进步。

四、作业分层

作业、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样也要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各类考试,都要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1.开放习题的不同要求。开放性习题主要包括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针对此类问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一题多解,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就可以;中上水平的则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能选择最为简便的方法。

2.对各类题目进行分类,即分成ABC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差生、中等生与优生。学生所对应的各层次题目为必做题,同时鼓励学生选做高一层次的题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又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11: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一、小学数学分层的概念和意义

1.小学数学分层的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而小学数学也逐步在开始进行分层教育.而这样的一个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质量,可以全方位把握其知识和内涵.小学数学分层学习的基本概念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层次和等级,根据划分的不同层次和等级把学生进行归类,随之组成水平相近的学习小组,教师在这些小组中实施分层教育.而因为小学生中每个人对数学的感悟都有较大的差异,从而确定了数学分层的必要性.

2.小学数学分层的意义

对小学数学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其次,数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程度等方面划分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质量,使传统的教学方式提早进行革新,使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最后分层教学是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改变了教师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而不是单单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样更能凸显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学生层面

根据目前来看,小学数学分层主要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能够熟练掌握知识,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学习态度良好以及成绩优秀的学生.第二层是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大概能掌握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一般和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第三层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态度差以及成绩较不好的学生.因为是在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那么划分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来开展的.而分层是一个非静态的管理过程,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和对待学生,依据学生的现阶段表现实施分析,划分层次,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热情和激情,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2.授课层面

授课层面主要指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对第一层的学生,应少讲多写多练,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使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应挑重点来讲,重点来练,着重对课后习题和书本例子的讲解,提高训练强度.对第三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应该太高,讲基础多学多练,在基础上下工夫.比如:在教学“面积”时,第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重点难点,适当的加入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面积计算,第二层次的学生则精讲面积的例题和解决好课后习题,第三层次的学生应清楚知道面积的概念和面积的基本计算.这样,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都富有成就感,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3.训练层面

一般来说,训练层次指的是小学教师进行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利用练习作业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纠正问题,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得知,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守“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即是把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三层则指训练中的三个层面的划分,即基础训练、变式训练以及综合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指的是为全班同学同时设定的,全班都要完成的任务.变式训练指的是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进行制定的,题目难度属于中等水平,需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综合训练指的是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所制定的,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题目难度系数偏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创新眼界.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书中关于“百分数”的知识.第三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基础知识等.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把握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如何计算百分数.第一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关注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百分数的相关计算题.

4.考核评分层面

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的过程中,小学数学分层的核心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也是考核评分层面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依据学生的基础层次和能力划分,设定在不同层面中的考核评分判断标准,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时所产生的成就感,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增加上进心,实现预期目标.在对考核评分进行分层时,有些教师会出像AB卷、探讨题以及附加题等等,这些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进行的,也是分层考核评分的重要措施.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上文中主要从学生层面、授课层面、训练层面以及考核评分这四个层面描述了小学数学分层的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起了铺垫作用,有利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

作者:陈燕玲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

篇12: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一、课堂教学需要突出“三主”

这个“三主”具体指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育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日常教育教学的展开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传授等,均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实现。所以,教师务必对课堂时间有效而充分地利用,对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有力的基础。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积极创建有利的学习环境。在展开评价以及展开实际教学时,一定要对分层教学高度重视,结合学生资质差异实施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当加强引导,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的地位,对旧有的教学模式改变,对学生的自身需求与缺点充分把握,使学生真正告别乏味枯燥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切实在学习中收获知识,为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二、以“活”作为学习的源泉

“活”实际上指课堂教育教学中应当充满活跃性。首先教育教学属于一种双边活动,即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就教育教学整个活动来看,一方面存在教师预想的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未知的可能产生的问题,所以作为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使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确保自身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其次,教师实施灵活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使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大量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要是学生的思维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那么必定会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所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保持学生思维的良好状态,将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对以下几点做好把握:

1.提高思维意识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出台有针对性与差异化的教学计划,在教育教学目标中将激发学生的思维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思维意识,对学生有效激活自身的思维有意识地提供帮助。

2.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保证学习情境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这样有利于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展开学习。

3.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问题的深入高度重视,对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展开学习。例如对于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可以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主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课后注重加强练习

在巩固知识方面,练习是必要而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实践教学效果练习这一手段必不可少。很多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于练习的重要性没有做到真正的认识,练习明显缺乏针对性。这使得练习没有产生应该达到的最佳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第一,教师需要对练习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对练习的重要地位有准确的把握,对练习题精心设计,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在课堂练习中,确保学生对课堂知识能够做到有效掌握。如此才可以突出针对性,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以教师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为例,首先可以对一道例题讲解,再出一道与之类型相似的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同时需要在难度上对课后练习题分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挑战,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仅对基础问题掌握好即可,以这样的方法检测学生是不是对解题方法做到了真正的掌握。例如,在布置练习作业时,教师对类型相同的题只出一两次,学生对题型做到熟悉就行了,对题海战术要杜绝。

四、依靠创新对知识实施再开发

创新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同样离不开创新。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对问题主动探索,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活动。不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材等,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变。确保教学方法真正适合学生,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结合学生现实发展情况出台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分层教学有效实施。

五、结语

教师对分层教学理念应当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实践,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使教育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徐婷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陈涛镇中心小学

看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篇1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一、教学目标分层

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习较差的“学困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等生。进行目标设计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对于A层的学生,侧重使他们在知识方面达到理解、掌握,在能力上达到模仿、学会、应用,主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对B层的学生,除了要达到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外,还要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对C层的学生,侧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主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时,对A层学生,以扶为主,提问时将问题细化,将问题难度分解,边点拨,边提问;对B层的学生,则坚持半扶为主的原则;对C层的学生,以放为主,经常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获取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要求A层的学生先分别求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的面积,再求长方体的表面面积,这样降低了计算难度,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准确率;要求B层的学生必须用脱式计算;要求C层学生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

三、练习设计分层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及时反映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进度。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配不同难度的练习题。A层的学生以基础题为主,B层的学生除了完成基础题外,再设计一些变式题,而对C层的学生以综合题为主。

四、教学评价分层

我们不但在教学上要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评价时也要考虑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A层学生采用口头表扬、物质奖励、抚摸等评价方式,善于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说明不足,又提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作者:高兴兰 单位: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篇14: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数学层次

1.教师要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因为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不同,教师要在开学初或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数学能力,并按照学生的数学能力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从备课、授课以及课后辅导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都要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学问卡,在学问卡中教师可以设置自选题目和必做题目两项内容,除了完成必做题目之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选题目进行完成。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将学问卡搜集整理,了解哪些学生完成了必选题目,并且正确率很高,哪些同学完成了自选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正确率,并以此为根据将学生的数学能力分成3个不同的层次。这样教师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

2.以学定教,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数学层次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数学任务在课堂上,教师根据三个不同的层次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面对同样的一个数学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不同的数学题目,这样就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着的现象。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了基础的算理教学后,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数学能力,完成自己相对应的数学层次需要完成的数学题目。比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安排A层次的学生完成四道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B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三道数学混合运算的题目,而C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一道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学生还根据自己的数学能力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自主进行层次调整,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内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随着班级生源的增加,一个教师对班级几十个学生都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实施起来有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合作小组中,让学生在合作小组讨论交流中优秀生帮助学困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与其他层次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常常可以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合作交流小组中进行思维碰撞后所完成的数学知识的架构远比教师的满堂灌来得更扎实得多,而且学生克服了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在小组合作中放开胆子自由发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出示数学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进行讨论,学生思维的碰撞会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现有的数学能力的基础上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合作小组的创建中宜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按照4~6人为宜,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分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单凭教师的口授进行分层教学,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应该完成什么样的数学题目,锻炼什么样的数学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思考让每一个学生更加专注于数学思考的教学策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就可以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本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能力,完成高层次的同学可以完成的数学题目。如在分数连乘的教学中,教师在巩固训练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出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的数学题目,这样学生对于自己在同样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的数学题目一目了然,进行能力训练更有针对性。总之,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现有数学能力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提高一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雷洁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嘉园小学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对话教学 论文

关于对话教学的论文

探究式教学研究目标论文

对小学数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探究方向分析教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论文

参赛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方面的论文2022-12-27

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研究论文2023-05-08

小学教学论文:齐答也有讲究2023-07-26

小学单词教学论文2024-02-01

小学科学技术教学论文2024-01-07

小学数学教育浅析论文2022-05-28

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式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小议论文2023-04-30

浅谈小学英语情景教学的几点做法2022-05-24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论文2023-01-04

数学教学类论文202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