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共16篇)由网友“Rich_2009”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模糊三I算法的遥感影像聚类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1、选题的依据和目的
遥感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无论在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进步,己经形成高光谱、高空间分辨率、全天时、全天候、实时的对地观测能力。随着各种类型空间传感器的大量应用及其分辨率的迅速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提供越来越多的地表物体的形状结构与纹理信息。因此,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结合数学理论、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研究目标的自动提取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遥感影像是对地面特征的综合,在对遥感影像的研究和应用中,人们往往对影像中的某些部分感兴趣这些部分常称为目标或前景(其它部分称为背景)它们一般对应图像中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为了辨识和分析影像中的目标,需要将这些有关区域从影像中分离提取出来,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对目标进一步利用,如进行地物的利用详查和地物的识别等。
遥感影像聚类就是指把影像分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而这里的特征指的就是遥感影像特征,可以是颜色灰度、纹理等,目标可以对应单个区域,也可以对应多个区域。遥感影像聚类是遥感影像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遥感影像中自动提取各类地物或其它建筑物类别等是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难题和重点,它对于摄影测量和遥感影像分析自动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地物提取在摄影测量界和计算机视觉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针对不同的影像类型、不同的影像分辨率、不同区域的影像和不同的道路类型,人们提出了许多从航空和遥感影像中提取地物的方法。
随着遥感卫星数据获取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不断增高,已经达到甚至突破米级,如IKONOS和QUCIKBIRD影像。遥感影像中存储着极为丰富的信息,影像特征结构复杂,既包括地形、植被、水文这样的自然特征,又包含房屋和道路这样的人工地物。随着影像分辨率的提高,影像细节特征越来越丰富,地物目标也越来越多,许多较混合的在低分辨率影像上难以辨别的地物也能分辨出来。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影像上细小目标、阴影等非目标噪声也更越来越多,利用目前已有方法来自动提取高分辨率影像地物特征则比较困难。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高分辨率影像的高分辨率特性提取地物,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遥感影像聚类就是将遥感影像中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像元聚集到同一类别去的过程。遥感技术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从目视判读、计算机自动解译和人机交互等环节不断完善遥感影像的聚类。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聚类技术。目前,很多国内外的文献中都阐述的是利用一些传统的聚类方法加以改进类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聚类。比如传统的聚类方法总的可以概括为监督聚类和非监督聚类方法(Toll 1984; Xia )。
监督聚类算法包括如基于最小错误概率的Bayes聚类算法、极大似然法、Fisher线性判别法、最小距离法和BP神经网络聚类法等。这些方法就是首先根据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己知类别的样本(称为训练样本)的观测值确定判别函数的中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者训练,然后将未知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来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断。这种方法如果在聚类过程中注意训练区的质量,可以达到较好的聚类效果。但是以极大似然聚类法为例,这种方法要求利用先验知识及概率,并且样本呈正态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性等条件,有时无法满足,得不到足够的训练信息。尤其对于非高斯分布的.样本数据会导致聚类精度的大大降低。
非监督聚类包括ISODATA算法、k均值、改进的模糊k均值算法以及前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全局优化算法-----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它借用了生物遗传学的观点,通过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作用机制,实现各个个体的适应性的提高(Sanghamitra,Bandyopadhyaya,;Mind-Der Yang,)。还有些通过在基于像素的传统的聚类器中结合纹理和上下文信息来提高聚类的精度(Gong & Howarth 1990,1992;Sali & Wolfson 1992;Karathanssi et a1.;Debeir et a1.2002)。这几种方法聚类简单、易操作。但是,这些方法的缺点在于需要事先确定各个类别的初始聚类中心和聚类数目(遗传算法可不设定聚类数目),自动设置各类别中心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而且从肉眼观察很难获得一幅遥感图像中类别的数目。
虽然近几年来也发展了诸如人工神经网络、模糊聚类、决策树聚类、专家系统聚类法以及其他一些纹理聚类算法。这些算法能较好地改善中、低分辨率遥感图像聚类精度,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只能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聚类方法。
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一种比较适用的影像聚类算法---基于模糊Bayes-Gauss判别的遥感影像聚类算法,该算法综合运用了模糊集理论的知识,通过对模糊隶属度函数的确定来修正传统Bayes算法中的先验概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聚类算法。
2、将灰色度理论应用于样本均值的求解中,克服了传统的利用简单求和取平均来求样本均值的缺陷,即各样本元素所取的权值均相等。利用灰色度理论求出来的均值向量不受噪声的影响,从而使得均值向量更能合理地表示出样本的特性,更有利于影像的聚类。
3、基于有监督聚类样本的采集较为片面,或者采集的样本块非常大,不利于影像的聚类。结合Fuzzy逻辑推理中的三I算法,提出了模糊熵三I算法。该算法综合运用了有监督聚类和Fuzzy逻辑推理的知识,改善了传统监督聚类的单样本的缺点,使得获得的样本信息更为全面,不仅可以克服同类本身颜色的差异,而且还可以克服异类间颜色相近的聚类难题。
4、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到达的目标
1)研究方案
在研究中把模糊数学的知识应用到影像聚类中,并且希望找到非经典数理逻辑中的三I算法与影像聚类的结合之处,然后再运用模糊推理的知识,综合已经获取的各类多样本信息特征对影像元素进行聚类判别。
2)进度安排
20XX.08 ---- 20XX.09,进一步完善资料的收集,加深对影像模糊聚类知识的理解;
20XX.10 -----20XX.11,细阅读文献,探索利用模糊逻辑学进行影像聚类的创新点;
20XX.12 -----20XX.01,综合分析材料,着手撰写论文框架内容;
20XX.02 -----20XX.03,毕业论文的撰写、录入以及排版;
20XX.04 -----20XX.05,论文送审与答辩。
3) 预期达到的目标
通过对传统Bayes算法的改进,运用模糊数学的知识,提出模糊Bayes-Gauss聚类算法,以达到改善聚类的效果。然而,改进的模糊Bayes-Gauss聚类算法中存在特征提取的不合理性以及单样本特征的狭隘性,致使算法的精度不是很高。为改进单样本监督特征提取的缺陷性以及特征向量权值的不合理性,运用模糊逻辑的三I算法,并结合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模糊Bayes-Gauss聚类算法进行改进,更好的改善了聚类效果、提高聚类精度。
5、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及经费
经过三个学期自己努力勤奋的学习,同时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本人已初步掌握了对该课题的研究所涉及基本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在此基础上有了自己一定的想法。同时,学院建有好的实验环境,给论文的撰写提供了方便。
6、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拟采取的解决方法
(一)研究过程中的重点
1) 对于改进后的模糊Bayes-Gauss聚类算法,要使其尽可能少的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比较好的提取出完整的各类地物;
2)各地物类别的特征提取及特征提取中权值如何分配;
3)具体选用地物哪些特征信息作为聚类判别的依据;
4)在对遥感影像的聚类过程中,对提取出来的地物特征以何种方式来进行聚类判别,以及寻找模糊推理与非经典数理逻辑的结合点是研究的关键部分。
(二)研究过程中的难点
1)对于改进的模糊Bayes-Gauss聚类算法,要让其尽可能少的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提高聚类的精度。目前的影像聚类算法中,均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使得聚类精度不高。因此,要构造能适应各种环境的算法是一大难点;
2)在影像聚类中,由于影像中可能存在同一类别颜色具有很大的差异,导致传统的有监督聚类算法不可再有用,如何仅根据颜色特征来进行聚类亦是研究的一大难点;
3)目前的特征提取中,类别特征是利用已知的样本信息获得的,且各样本元素的权值相同,若同类样本中包含个别异类元素,权值也取一样会导致特征的误差性。从而,如何合理地分配各样本元素的权值也是研究的难点;
4)在遥感影像聚类的过程中,寻找模糊推理与非经典数理逻辑的结合点来对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聚类判别;
(三)拟采取的解决方法
1)对改进的聚类算法,让其尽可能少的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
首先,对获得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尽量地避免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像而干扰聚类;其次,尽可能多的考虑一些外界的干扰因素,并将其编写入自动识别的程序中,从而使得改进的算法能够比较好的适应各种外界环境。
2)如何解决同一类别包含不同颜色区域的聚类
通过提取同一类别的不同样本来获得颜色差异的特征值,以此解决因为颜色的差异而引起聚类效果很差及精度不高的问题;或者寻找其它的地物特征进行地物聚类。
3)样本元素中权值分配的合理性取法
由于传统的监督聚类算法中,通过采集的样本获取类别特征具有不合理性,因而寻找权值优化方法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本文将秉承优化原则,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优化获得的样本中各元素的权值。
4)在聚类判别过程中,寻找模糊推理与非经典数理逻辑的结合点
查找相关资料,在研究过程中认真思考与总结,同时不断的进行相关性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实验寻找解决办法;
7、主要参考文献
[1] 钱乐祥.遥感数字影像处理与地理特征提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Agrawal A, Kumar N, Radhakrishna M. Multi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a supervised neuralcomputation app roach based on rough2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 and weak fuzzy similarityrel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8(20):4597-4608.
[3] Yamazaki T, GingrasD. Unsupervised multi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using MRF models andVQ Method [J].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37(2):1173-1175.
[4] 尹作霞,杜培军.面向对象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J].遥感应用,2007,4:29-32.
[5] 刘建平,赵英石,孙淑玲.高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方法试验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16(1):6-13.
[6] 于一. K-近邻法的文本分类算法分析与改进[J].火力与指挥控制,,33(4):143-145.
[7] 杨勇,郑崇勋,林盘.基于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图像分割新算法[J].光电子•激光, ,16(9):1118-1122.
[8] 万建,王继成,基于ISODATA算法的彩色图像分割[J].计算机工程,2002,5(28):135-136.
[9] 尹军梅,杨明.一种面向单个正例的Fisher线性判别分类方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8(3):61-65.
[10] 付丽, 孙红帆,杨勇,谷欣超,孙爽滋.基于贝叶斯分类器的图像分类技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1):132-134.
[11] 边肇棋,张学工.模式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2] 陈水利,李敬功,王向公.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5.
[13] Luca D A , Termini S. A definition of non-probabilistic entropy in the setting of fuzzy sets thoery [J ]. Inform. Con-t rol, 1972, 20: 301~ 312.
[14] 王国俊.非经典数理逻辑与近似推理(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2008.
[15] 郭方芳,陈图云,夏尊铨.基于极大模糊熵原理的模糊推理三I算法[J].模糊系统与数学,,17(4):55-59.
[16] Laviolette M,Seaman J W,Barrett J D,et al. A probabilistic and statistical view of fuzzy methods[J].Technometrics,1995,37(3):249-261.
[17] 苑飞.基于模糊熵三I算法构造的模糊系统的概率表示及其逼近性能[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4):472-477.
[18] Kiran R.Bhutani,Abdella Battou.An application of fuzzy relations to image enhancement[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1995,16:901-909.
[19] 陈丹峰,林陪,汲长远.子组织网络与模糊规则结合在遥感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12(5):42-44.
[20] DOMN, VETTERLIM. The contour let transform: An efficient directional multi resolution image representation[J ]. IEEE Transaction Image Processing ,2005 ,14 12 :2091-2106.
[21] 洛建承,周成虎,杨艳.具有部分监督的遥感影像模糊聚类方法研究及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9,14(4):37-43.
[22] 王文宇,李博.基于eCognition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自动识别分类技术[J].北京 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2(4):26-29.
[23] 杜凤兰,田庆久,夏学齐,等.面向对象的地物分类法分析与评价[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4,19(1):20-24.
篇2: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论文题目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文献综述:
不定积分是大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但是当今许多大学生学习不定积分的时候,感觉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很大,所以不定积分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不定积分是导数运算的逆运算,要想学好不定积分,必须要理解原函数f(x)的意义,知道原函数的性质,学会求简单的原函数。然后就是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学会定义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
本文研究了不定积分的几种解题方法,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作进一步的探索与探究。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许多高科技的技术,都涉及到不定积分,研究不定积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在17世纪的时候就发现了微积分,当时被誉为人类精神上的重大发现。后来人类创立了微积分学,专门研究微积分,是数学有了重大发展和进步,解决了许多以前人们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可见微积分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不定积分是微积分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人们常用的不定积分的解题方法有:一.利用不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求不定积分;二.利用换元积分法求不定积分;三.利用分部积分的方法求不定积分;有时有一些特殊函数也有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例如有理函数和无理函数,可以用有理函数的积分法和无理函数的积分法。由此可见前人对不定积分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后人也不会停下脚步,继续研究下去。
不定积分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有很多种,这就要求学生有很高的抽象思维和逻辑理解能力,而且学生在学习不定积分的过程中计算和理解的难度比较大,很多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根本就没听懂,所以对不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的'研究,不管是从客观需求还是客观实际上都有着必然的研究需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不定积分不仅是整个积分学和积分变换的基础,而且也是求解微分学方程和积分方程等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不定积分还是微分学和定积分之间的联系纽扣,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不定积分计算的困难首先是由其定义和概念本身带来的,因为不定积分是求导的逆运算,,所以就造成它的计算是非构造性的一类运算,运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正确的运用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很重要,要从被积函数的特点出发,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计算不定积分的时候,有很多技巧性和灵活性的运用,方法越多,解题的思路就越开阔,慢慢的积累解题经验,研究解题规律,提高我们的逻辑思考能力。这就是选题的意义所在。
研究目标与任务:
一.研究目标
研究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总结和归纳最基本的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从而发现规律和一些解题技巧,而不定积分的基础就是常见不定积分的解题方法,要根据不同的题型的特点用不同解题方法,遇到题目仔细分析,达到熟练运用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并且能灵活运用那几种巧妙的解题方法,这就是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任务
1.利用不定积分的定义概念和基本积分公式求不定积分
2.利用换元积分法求不定积分
3.利用分部积分法求不定积分
4.有理函数积分法
5.无理函数积分法
6.特殊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利用倒代换求不定积分
三.研究方法
归纳总结法﹑网络搜集法﹑参考文献法﹑独立思考法﹑教师指导法
四.研究进度工作
20XX年1月至2月,阅读有关数学方面文献资料,与指导教师拟定题目.
20XX年3月,搜集与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拟定论文设计思路,填写《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和院系指导委员会审核批准.
20XX年4月到5月上旬,撰写论文初稿,及时与指导老师联系,汇报写作进展,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完成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
20XX年5月中旬 接受指导教师修改意见,反复修改,最后定稿.
20XX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结束后,把毕业论文正本和各种表格装进档案袋。
五.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怡.不定积分计算方法及教法探讨[J].资治文献杂志编辑部(管理版),.
4.曹春芳.不定积分的计算思路和技巧[J].科技创新报,.
5.尚馥娟.关于不定积分的解题方法[J].河北自学考试第二期,2006.
6.候英.微分法在不定积分计算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第26期,2008.
7.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3:应用数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应用数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一类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可积判据及应用
选题的根据: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并综述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 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本文借助借助变量替换及分部积分法,给出一类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可积充分条件,提供了通解的表达式,获得简捷的求解方法.
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Riccati,方程在流体力学和弹性振动理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微分方程理论的发展中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给出一类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可积充分条件.获得简捷的求解方法.探讨使用简捷的方法求解了一类比较复杂的常微分方程.
2. 选题的研究动态
在国外,当代数学家Leibnitz和Euler对一阶微分方程解法的研究活动,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1691年,他们提出了常微分方程的分离变量法,解决了可化为变量分离型方程的求解问题;1694年,Leibnitz引进了找等交曲线或曲线族的问题,求出了一些特殊问题的解;16,他又证明了利用变量替换将伯努利方程变换,并将一些微分方程行简化.通过求解微分方程,这两位科学家解决了研究活动中的许多具体问题.,陈方年,汤光宋.对一类一阶常微分方程的求解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类常微分方程的可积的充分条件和得出了这类微分方程的通解表达式.应用这个结论可以简捷的求解这类常微分方程.求解的过程只要验证是否满足可积的充分条件.如果满足就可以直接利用通解的表达式来求解.
3. 自己的见解
受参考文献的启发,文章得出一类一阶常微分方程的简捷求法,并应用到同类型的常微分方程上.得到了通解的表达式.找出了一类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可积的充分条件及通解的表达式,利用这个充分条件简捷了这类问题的求解过程.得出了两类Riccati方程的通解表达式,并应到相应的例题.
论文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1. 论文的主要内容
应用定理简捷了一类一阶微分方程
得出了相应的推论.得到了两类Riccati方程的通解表达式,这两类Riccati方程.
其中一类为 ,当 , 时方程的通解为
另一类为 当 , 时,方程的通解为 .其中 为积分常数.并应用于相应的例题,体现了定理的优越性.
2. 基本要求
(1)在阅读文献与问题探究过程中,要做到思维灵活,善于总结,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
(2)论文中给出的命题加以论证,命题论证的正确性要有保证,证明思路严谨,逻辑性强.
(3)内容、排版、打印等符合河西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符合逻辑.
3. 主要的研究方法
(1)读文献,了解相关研究对象的发展情况及其发展方向,并对其中的一些问进行深入探讨.
(2)参考了解与文章相关的微分方程及其稳定性理论.
(3)在参考文献基础上将问题具体化,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
论文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 论文进度安排
20xx.10.01--20xx.10.20 确定选题方向,收集文献资料.
20xx.10.21--20xx.11.11 确定题目,并撰写论文提纲和开题报告.
20xx.12.20 提交开题报告.
20xx.12.21--20xx.02.30 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同时完成初稿.
20xx.03.01--20xx.04.10 针对指导老师对初稿的审阅意见,完成修改稿(一).
20xx.04.11--20xx.05.02 和指导老师交流修改稿(一)的问题,完成修改稿(二).
20xx.05.03--20xx.05.16 不断完善修改稿(二),完成修改稿(三).
20xx.05.17--20xx.05.20 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2. 措施
认真查阅分析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对自己已开展的前期研究以及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及时和指导老师联系沟通,认真对待指导老师提出的建议,克服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严格执行工作的进度安排,按时完成各个时间段的各项任务.
主要参考资料和文献:
[1]赵临龙.常微分方程新论[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54-54.
[2]冯录祥.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推广[J].福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1(3):31-34.
[3]冯录祥,李庚超.一类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17(2):21-24.
[4]汤光荣.几类微分方程的推广与求解[J].江汉大学学报,1990,7(1):47-53.
[5]冯录祥.一类Riccati方程的的推广[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33(5):115-119.
[6]陈方年,汤光宋.一类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可积判据[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1(1):18-19.
[7]冯录祥.Riccati方程可积的若干充分条件[J].咸阳师专学报,2000,22(3):16-18.
[8]李志林.一类非线性微分方程可积性条件的一个标记[J].河南科学,,27(8):906-908.
[9]赵临龙.Riccati微分方程一个新的可积条件[J].科学学报,,3(1):107-109.
[10]王明建,陈彩云.Riccati微分方程可积的几个充分条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1):3-4.
篇4: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谈论数学中的美
研究现状:
现如今,数学知识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数学知识的研究当中。在已有的研究中,数学中的美的研究已有各个部分的'研究成果,但都缺少必要的归纳,这也正是本文我所要着力研究的内容:探讨数学特有的抽象符号,严格语言,具有简洁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协调美、对称美等等。
选题意义: 本课题是理论研究课题,主要研究数学中的美。数学美蕴含于它所特有的抽象符号及严格语言,具有简洁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协调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有限美、常数美等等。可以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通过对数学中的美的研究,让人们更深刻的认识数学的美,从而促进了数学学科的发展,激发更多的人追求知识,探索未来的强烈愿望。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的美,为我们带来更实用、更快捷、更方便的生活工具和方式。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的方法。
1. 熟悉,理解,掌握数学中的美的各种类型;
2. 通过网络资源,校图书馆等途径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
3. 请教指导老师;
4. 整理资料,分析、思考数学中的简洁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协调美、对称美,并加以总结归纳;
5. 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论文工作期间的收获和遇到的难题,并请教指导老师,以使自己有所进步,并按时完成论文的各项工作。
研究内容:
一.明确数学中的美的基本类型;
二.简述数学中美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三.分类讨论数学中的美的具体内容:
1. 简洁美;
2. 符号美;
3.抽象美;
4.统一美;
5.对称美;
6. 生活中的数学美。
四.综述。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振奎,数学中的美[M],上海教育出版社,.6,1-13、99-140
[2] 刘红胜,感受数学的美[J],新课程(教育学术) ,01期
[3] 金子明,数学的简洁美[N],学科网数学资讯,2008.1.16
[4] 张卫林,浅谈数学中的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4期
[5] 刘凤林,李俊,浅谈数学符号[J],数学通报,1986年03期
[6] 闵诗中,数学符号化对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的意义[J],中学数学研究,01期
[7] 张祥勤,数学中的抽象[J],山东教育,06期
[8] 徐五光,数学美与数学的统一美[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9] 周鹭。在数学中感悟美[J],理科爱好者,03期
[10] 彭宪亮,感受数学美,享受数学美[J],中学数学研究,期
研究计划
20xx年11月18日——12月1日,准备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2日——20xx年12月29日,收集相关资料,准备写作提纲
20xx年12月30日——20xx年1月5日,论文写作
20xx年3月10日,交初稿
20xx年4月10日,交二稿
20xx年4月15日——4月20日定稿
20xx年5月12日——20xx年5月25日论文打印、送交论文、准备答辩。
篇5: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向前不断的迈进,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 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从 18 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在 20 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 20 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具体来讲:
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突出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由于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教材做支撑,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类比方法可以引出很多的内容,从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如下两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分别为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一;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和旁切圆半径的不等式分别类比到四面体以获得四面体中新成果为目的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二。并且层次一从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资源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以及三角形与四面体已知形式与证法的类比情况等方面都为层次二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层次二也是对层次一的升华。具体针对层次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
第一,让学生从已学过到的有关三角形与四面体的已知知识中选定研究课题;
第二,通过指导教师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一般步骤作为参考,引导学生完成该课题活动方案的设定;
第三,在本层次中,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分析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因此具体活动实施根据每组情况在课后完成;
第四,每个小组选取代表针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得到的新猜想、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相关汇报;最后,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组间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完善课题以及深化课题。针对层次二的第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
第一,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查新,确定到目前为止其对应在四面体中仍没有被研究,从而将其确定为所研究课题的背景;
第二,根据课题背景,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不等式的推广;
第三,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分析,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与重难点;
第四,将对课题内容感兴趣以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活动兴趣小组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收集、学习、研讨三角形中不等式的主要 5 种证法,深刻的领会其证明思路、相关内容与研究方法;第六,广泛收集并学习四面体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七,利用类比猜想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形式;第八,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并利用类比尝试给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层次二的第二个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与本层次第一个课题相类似,所以由学生尝试着独立地去完成,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篇6: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及相关研究概括:数学不等式的研究首先从欧洲国家兴起, 自从著名数学家 G. H. Hardy,J. E. Littlewood和G. Plya的著作 Inequalities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于1934年出版以来, 数学不等式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正式粉墨登场, 成为一门新兴的数学学科, 从此不等式不再是一些零星散乱的、孤立的公式综合, 它已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
不等式是数学分析中在进行计算和证明时经常用到的且非常重要的工具,同时也是数学分析中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可以说不等式的研究对数学分析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在本论文中首先介绍了不等式的研究背景,然后主要研究如何求解数学分析中的不等式问题以及探讨总结不等式的不同证明方法,并对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进行归类,巧妙解决不等式的求解问题并最后归纳了不等式的多种解题技巧,为以后不等式的学习做了较为详细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后来读者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也是本人学习的一些心得。
二、研究内容及拟采用的方法
学习相关的知识、复习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的不等式求解方法。掌握相关的不等式求解方法,并优化这些算法。 拟采用方法:
1.首先要从互联网上或书籍中收集相关的不等式例子,如:利用构造变上限积分函数、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利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积分中值定理、利用泰勒公式、用函数的极值、用函数凹凸性、利用函数单调性、利用条件极值、利用两边夹法则等方法进行不等式的证明。
2.利用已收集整理得到的不等式证明方法,总结归纳数学分析中不等式的综合求解方法,并进一步展望数学不等式的证明求解方法。
三、工作的进度安排:
工作进度:
1.第5周 - 第6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准备及完成开题报告;
2.第7周 - 第9周:根据论文查找资料收集数据;开始外文文献翻译;
3.第10周 - 第14周:整理做出论文提纲,得出一些相关的结论,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外文文献翻译。
4.第15周:完成毕业论文初稿,打印毕业论文。
5.第16周:做好ppt,准备答辩及答辩后修改,定稿。
四、已参考文献
[1] 徐利治, 王兴华. 数学分析的方法及例题选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122.
[2] 刘玉琏 等. 数学分析讲义(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34
[3] 葛云飞. 高等教学教程【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xx
[4] 扈志明, 韩云端. 高等级分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篇7: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运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更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把掌握基本运算能力列为培养学生能力之首。而我校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较差,翻开学生的作业,查看学生的试卷,亲自看学生演算,发现学生的诸多错误中运算的错误占了很大的比重。有的题在最后一步运算错误导致客观性试题的分数被全部扣去,主观性题目因结果不正确而被扣分;也有的学生虽然答案正确,但因为繁琐或不太合理的运算方法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们认为,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一个学生或一个班级数学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算能力的好坏。所以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我校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学生的运算能力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运算法则的掌握;二是运算能力的形成。学生掌握运算法则不仅要懂得按照法则如何运算,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运算,所以理解是掌握运算法则的关键,而运算能力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正确迅速,是在掌握运算法则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练习方法而形成的,不是学生先天就有的,所以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可以通过教师来培养的。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让数学运算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运用多种形式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运算速度。
4、注重培养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讨论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中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真正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注重培养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讨论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我们课题小组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校六至八年级学生。
本课题研究从20xx年6月始至20xx年5月。
(一)准备阶段
6月——7月,结合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课题,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学习有关理论,申请上报课题。
9月——12月,依据资料进行人员分工,提出设想,讨论课题可行性实施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二)调查阶段
12月——1月,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五至八年级学生运算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运算水平,并完成课题阶段性小结工作。
(三)实施阶段
3月——4月,分组实施研究方案,根据结果,集中组织交流讨论,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并进行实施尝试并将研究成果及个人心得上升为教学论文。
(四)研究总结阶段
4月——5月,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典型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论文以及阶段性研究报告。
2、最终研究成果:
(1)《中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2)汇编《中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研究》结题结题鉴定材料。
篇8: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及课题的意义
1、选题的依据:
数学在现在科学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矩阵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通过本专业开的《高等代数》这门课程的学习,对矩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余时间对矩阵理论与矩阵分析等相关书籍的阅读,了解到矩阵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矩阵理论也在很多领域里有所应用,可以说矩阵对于现代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矩阵的一些性质及其关系。矩阵的等价、相似、合同是矩阵很重要的性质,这些性质对于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2、课题的意义:
通过对矩阵等价、相似、合同的探讨加深对矩阵的了解。也通过本次研究更深入的理解并运用矩阵理论的性质特别是矩阵的等价、相似、合同这三大性质来解决社会活动的所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对矩阵等价、相似、合同这三大关系的探讨,能够了解它们的标准形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矩阵等价、相似、合同这三大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动态及创新点
1、研究动态:
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对矩阵进行研究,矩阵理论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就我阅读一些参考文献:《矩阵分析与应用》张贤达著、《矩阵理论及其应用》将正新,施国梁著、《矩阵论》戴华著等了解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学者对矩阵有了一定的研究。这些文献对矩阵的一些理论及其性质都做了较深入的阐述,对于矩阵的等价、相似、合同一些相关的理论证明和应用都有了相关说明。
2、创新点:
通过对矩阵论及矩阵分析的学习,熟练掌握矩阵的等价、相似、合同的相关性质和判别。并且对这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做了相关阐述。同时通过对矩阵的这些理论研究,总结了矩阵在等价变换,合同变换,相似变换下的标准形及其在矩阵的分解,矩阵的秩和矩阵的特征值等方面的应用。同时还运用对矩阵的等价、相似、合同的性质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简化及解决。
三、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研究内容:
1、矩阵的概念及其一般特性。
2、矩阵等价、相似、合同三大关系的性质、判别。
3、矩阵等价、相似、合同三大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4、矩阵在等价变换,合同变换,相似变换下的标准形及其在矩阵的分解,矩阵的秩和矩阵的特征值等方面的应用。
5、通过运用相关理论研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例子。
实验方案:
1、通过图书馆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2、通过网上查找相关信息并对其分析总结。
3、与老师和同学一同探讨矩阵的运用。
四、毕业论文工作进度
1、论文开题和选题 20xx.1.15—20xx.2.1
2、阅读参考文献 20xx.3.12—20xx.3.18
3、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xx.3.19—20xx.3.25
4、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20xx.3.26—20xx.4.29
5、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20xx.4.30—20xx.5.6
6、完成毕业论文 20xx.5.7—20xx.5.20
7、准备毕业论文答辩20xx.5.21—20xx.5.27
8、毕业论文答辩 20xx年六月中旬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高等代数(第二版) [M].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 矩阵论 [M]. 方保镕,周继东,李医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3] 线性代数 [M]. 刘先忠, 杨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矩阵分析与应用[M].张贤达.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5]矩阵论[M].张凯院,徐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
[6]Advanced Linear Algebra[M].Steven Roman.世界图书出版社.20xx.
[7]矩阵分解的应用[J].王岩,王爱青.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xx(2).
[8]关于矩阵的分解形式[J].屈立新.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
[9]正交矩阵的正交分解[J].曲茹,王淑华.高师理科学刊.20xx(2).
篇9: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忽视音乐教学的审美愉悦性;教材内容重视思想性、艺术性,却没有充分兼顾中小学由于年龄、兴趣和认识水平等方面的特点而产生的独特的审美需求;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的理性化色彩浓厚等因素造成了学生喜欢音乐而对音乐课没有兴趣的怪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是积极性的动力,是成功的沃土。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时代的呼唤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对设计新颖、插图精美、内容丰富的教材,学生的感官首先得到了强烈的刺激,激发了学习兴趣,美的表现欲被充分调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前提的审美基础教育,无需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诸如音阶、音程、和弦、调式等过于专业化的知识,也无需提出诸如“重视中声区发声训练”、“有气息支持地歌唱”等技术性要求,以免扼杀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努力创造适宜每个青少年儿童音乐潜能开发的音乐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开发音乐智能,推动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二、强调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音乐要靠学习者亲身感悟,决不能靠教师讲述完成。正如柏拉图所说:“强迫学习的知识是不会保存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中,才能获得积极的情感因素,包括音乐爱好、价值观,并为终身音乐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动地、被强迫地学习,参与性不高,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于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人云亦云”“缺乏独立见解” 的学生。
在新的音乐教学中,理念将由“静”转变为“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积极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音乐教材在每个单元中设置增添了有趣的实践环节,通过让学生谈体会、说感受、想意境、做表演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这一基本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到学习中,并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并提倡在实践中学习。也就是说当今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改变过去音乐教学中以教师、书本为主的方式,取而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要营造美丽、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黑格尔曾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只有在没有嘲笑、没有敌意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没有担心。在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有可能敞开心扉,真正体会音乐所给予的美,感受音乐实践中那份宽松和愉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音乐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平等参与活动,鼓励、帮助、引导学生,而不同于在以往旧的教学模式中充当的裁判员或权威者角色。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开发学生潜能。要善于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设备条件,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既要有利于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地掌握材料,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知识的运用能力;既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内容上讲究“少”而“精”,形式上讲究“多”而“活”,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当堂消化所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适当安排少量课外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开阔视野,培养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外作业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内容应该是基本型的,量不要太多,度不要太难,一开始要让学生在学得比较轻松的情况下,逐步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与获取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要重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提高中小学学生德、智、体、美素质。以上三个方面是我的教学实践,希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能够再上一个新的阶段。
篇10: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通过对《数学分析》和《复变函数》的学习,我了解到《复变函数论》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在《数学分析》基础上延伸、拓展的,而复积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它就是把实积分的变量范围拓宽了,即在复数域中进行积分。积分学是在古代东西方微积分思想萌发和微积分创立前夕欧洲的思想社会背景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研究、探索最终形成完整的数学理论。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是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积分学是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实积分还是复积分,都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复积分是复变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研究复变函数,特别是解析函数时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实积分在研究实变函数时所起的作用。无论是在研究复变函数、微分、级数,还是它们的各方面应用,都用到复变函数的积分理论。复积分是实积分的推广,而实积分的计算又用到复积分,因此,比较研复积分和实积分性质和应用对于深刻理解复变函数的理论,并用利用这些理论来解决数学及其他学科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研究背景
国内许多数学家对积分学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许多大学教师也对复积分和实积分进行研究。陇东学院数学的完巧玲就对“利用复积分计算实积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而且还发表过相关的论文;陕西教育学院的王仲建也发表过“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与区别”的相关论文。国外对积分学的研究要比国内的研究更广泛和深远。实积分和复积分是积分学的具体内容,现代的积分与以前的积分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它却是在以前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的完善而形成的。积分学最初起源于微积分(微积分起源于牛顿、莱布尼兹),微积分的核心概念是----极限,这个理论的完善得力于19世纪柯西和魏尔斯特拉斯的工作。17世纪利用积分学求面积、曲线长始于开普勒,他发表了《测量酒桶体积的新科学》。托里拆利、费马、帕斯卡等数学家对以前的积分进行了缺点修补和完善使得积分更接近现代的积分。积分不仅是研究函数的工具,而且在其他方面如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熟悉和掌握实积分和复积分的概念和类型,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复积分和实积分的相关应用。
(1)实积分和复积分比较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该课题目前国内外展的状况以及该课题研究的意义等。
(2)实积分和复积分的相关概念(定积分、曲线积分)及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应用方面进行比较;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应用复积分来计算实积分,结合例题进行分析、说明)。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将通过分析、对比、综合等方法对实积分与复积分进行比较研究,最后通过例证说明利用复积分可以解决一些实积分问题。
五、课题的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确定选题范围,联系指导老师(20xx秋1--7周)
第二阶段:选定题目、填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 (20xx秋8--12周)
第三阶段:指导教师指导调研、收集资料、准备撰写初稿 (20xx秋13周--20xx春6周)
第四阶段:撰写初稿、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 (20xx春7--14周)
第五阶段:提交论文,准备答辩,论文总结 (20xx春15--16周)
篇11: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函数的一致连续性是在使用连续函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它是比函数在区间上连续更强的的一种连续性。而关于函数一致连续性与函数在区间上连续这两个概念令许多人容易混淆。本文通过对函数一致连续性的概念、判别方法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并在二元函数上加以推广,使得对函数一致连续的内涵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最后结合一些具体实例,对其判别条件和方法加以应用。
2.研究内容与进度安排:
研究内容:
一元函数一致连续性的概念(与函数连续进行对比)
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几种判别条件和方法
一致连续性推广到二元函数
一致连续性的应用(具体例题)
进度安排:
(1) 12月初至12月25日 查阅资料,讨论论文题目;
(2) 月26日至12月31日 阅读文献,最终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
(3) 1月1日至3月31日 论文写作,完成论文的初稿;
(4) 204月1日至4月29日 对论文的格式及内容进行修改;
(5) 年4月30日 论文最后定稿;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确定一元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定义、判别方法、性质等概念,并与函数在区间上连续进行对比;将一致连续性推广到二元函数的情形;最后选用一些例题,应用一致连续性的判别法、性质等概念解决
4.已完成的准备工作(含文献资料查阅与调研情况):
[1] 复旦大学数学系(第二版)上册. 数学分析[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 贺自树,刘学文,杜昌友,朱大钧. 数学分析习题课选讲[M]. 重庆大学出版社,
[3] 邱德华,李水田. 函数一致连续的几个充分条件[J].大学数学,, 22(3):136~138.
[4] 高智明,刘慧瑾,蒋佩佩.关于连续性和一致连续性的一个定理[J]. 高等数学研究,,11(4)
[5] 钱吉林.数学分析题解精粹[M].武汉:崇文书局,
[6] 陈文灯,黄先开. 2011版考研数学复习指南:经济类[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7] 裴礼文.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数出版社,
[8] 刘勇. 关于一元函数一致连续性的讨论[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5(11)
[9] 翟明清. 浅析二元函数的一致连续性[J]. 滁州学院学报,,6(3)
[10] 常明. 一元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判定及性质[J]. 数学教学,2009,7
5.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6.学院意见: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写作论文。
篇12: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研究方案
(二)进度安排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一阶段 2007.12 确定题目
第二阶段 2008.1――2008.2 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 2008.3 完成开题报告
第四阶段 2008.4 资料搜集及整理、归纳、分析,充分与导师进行沟通,完成论文初稿,并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第五阶段 2008.5 继续进行资料搜集及整理、归纳、分析,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修改,完成论文二稿。
第六阶段 2008.6 导师审评,修改并最终定稿,进行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求列出中文参考文献5篇以上
篇13:数学毕业论文优秀开题报告
数学毕业论文优秀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及相关研究概括:数学不等式的研究首先从欧洲国家兴起, 自从著名数学家 G. H. Hardy,J. E. Littlewood和G. Plya的著作 Inequalities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于1934年出版以来, 数学不等式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正式粉墨登场, 成为一门新兴的数学学科, 从此不等式不再是一些零星散乱的、孤立的公式综合, 它已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
不等式是数学分析中在进行计算和证明时经常用到的且非常重要的工具,同时也是数学分析中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可以说不等式的研究对数学分析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在本论文中首先介绍了不等式的研究背景,然后主要研究如何求解数学分析中的不等式问题以及探讨总结不等式的不同证明方法,并对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进行归类,巧妙解决不等式的求解问题并最后归纳了不等式的多种解题技巧,为以后不等式的学习做了较为详细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后来读者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也是本人学习的一些心得。
二、研究内容及拟采用的方法
学习相关的知识、复习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的不等式求解方法。掌握相关的不等式求解方法,并优化这些算法。 拟采用方法:
1.首先要从互联网上或书籍中收集相关的不等式例子,如:利用构造变上限积分函数、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利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积分中值定理、利用泰勒公式、用函数的极值、用函数凹凸性、利用函数单调性、利用条件极值、利用两边夹法则等方法进行不等式的证明。
2.利用已收集整理得到的不等式证明方法,总结归纳数学分析中不等式的综合求解方法,并进一步展望数学不等式的证明求解方法。
三、工作的进度安排:
工作进度:
1.第5周 - 第6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准备及完成开题报告;
2.第7周 - 第9周:根据论文查找资料收集数据;开始外文文献翻译;
3.第10周 - 第14周:整理做出论文提纲,得出一些相关的结论,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外文文献翻译。
4.第15周:完成毕业论文初稿,打印毕业论文。
5.第16周:做好ppt,准备答辩及答辩后修改,定稿。
四、已参考文献
[1] 徐利治, 王兴华. 数学分析的方法及例题选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122.
[2] 刘玉琏 等. 数学分析讲义(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34
[3] 葛云飞. 高等教学教程【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4] 扈志明, 韩云端. 高等级分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篇14: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经济学中蛛网模型的数学解析
研究意义及内容:
一、(1)研究意义:
蛛网模型引进时间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考察,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论述诸如农产品、畜牧产品这类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时机波动过程及其结果。蛛网模型是动态经济分析中的经典模型。它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是一个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模型。蛛网模型考察的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而且生产规模一旦确定不能中途改变,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周期的产量,而本期的产量则取决于前期的价格。因此,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商品本期的产量决定于前期的价格。由于决定本期供给量的前期价格与决定本期需求量(销售量)的本期价格有可能不一致,会导致产量和价格偏离均衡状态,出现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农产品由于生产周期长,完全符合蛛网模型考察的商品的必备条件。由于生产周期长,农户本期的生产决策依据往往是前期的市场价格,这就形成产品价格波动的蛛网模型现象。本文的研究的就是通过对传统蛛网模型进行数学解析。
(2)应用价值:蛛网模型在解释农产品波动、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波动等现象时具有一定的价值。蛛网模型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多、较广的动态经济模型。从蛛网模型的经济学定义出发,对其定义、分类进行数学解析。
二、(1)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蛛网模型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对传统蛛网模型的实际应用。例如,[4]王楠等从蛛网模型的经济学定义出发,对其定义、分类进行数学解析,用一阶差分方程建模,讨论均衡点趋于稳定的条件,运用该模型分析农产品市场和大学生就业市场。[5]吴光宇通过差分方程建模,讨论蛛网模型稳定的条件,揭示了产量和价格波动性的数学机理。[7]么海涛构建了二阶线性非齐次差分方程的蛛网数学模型,在理论上对蛛网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在实践中有助于生产者更加理性的生产,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2)我的见解:蛛网模型理论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多、较广的动态经济模型,它在一定范围内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产品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不同关系,将波动情况分成三种类型:收敛型蛛网(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和封闭型蛛网(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蛛网模型(Cobweb model)的产生极其背景
1、产生及背景
1930年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尼古拉斯•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蛛网模型理论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多、较广的动态经济模型,它在一定范围内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定义
蛛网理论(cobweb theorem),又称蛛网模型,是利用弹性理论来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影响的动态分析,它是用于市场均衡状态分析的一种理论模型.
二、蛛网模型的数学解析
1、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1)收敛型蛛网
第一种情况:相对于价格轴,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点。相应的蛛网称为“收敛型蛛网”。
(2)发散性蛛网
第二种情况:相对于价格轴,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最后会偏离原来的均衡点,相应的蛛网称为“发散型蛛网”。
(3)封闭型蛛网
第三种情况:相对于价格轴,当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市场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按照同一幅度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既不偏离,也不趋向均衡点,相应的蛛网称为“封闭型蛛网”。
三、总结
(1)收敛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因为需求弹性大,表明价格变化相对较小,进而由价格引起的供给变化则更小,再进而由供给引起的价格变化则更更小……
(2)发散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
(3)稳定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模拟法、数学建模法
研究进度计划:
1、20xx年11月:拟定毕业论文题目;
2、20xx月11月----12月: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
3、20xx年12月----20xx年01月:完成论文初稿;
4、20xx年01月----02月:完成论文第二稿;
5、20xx年02月----03月:完成论文第三稿;
6、20xx年03月----04月:完成论文第四稿;
7、20xx年04月----05月:论文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33~64
[2] 赵英军.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1-44
[3]姜启源.数学建模(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5
[4]王楠,冯涛.蛛网模型的数学解析与实践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1):1-3
[5]吴光宇.基于数学模型的蛛网理论解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33(2):1-3
[6] YAO Hai-tao . Mathematical study on the Cobweb model[J].《Jornal of Bjng Nformaon N & Hnology Nvry》,2011-02:1
[7]么海涛.蛛网模型的数学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2011,26(2):1-3
[8]李伯德.蛛网模型极其数学机理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17(5):1-3
篇15: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经济学中蛛网模型的数学解析
研究意义及内容:
一、(1)研究意义:
蛛网模型引进时间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考察,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论述诸如农产品、畜牧产品这类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时机波动过程及其结果。蛛网模型是动态经济分析中的经典模型。它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是一个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模型。蛛网模型考察的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而且生产规模一旦确定不能中途改变,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周期的产量,而本期的产量则取决于前期的价格。因此,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商品本期的产量决定于前期的价格。由于决定本期供给量的前期价格与决定本期需求量(销售量)的本期价格有可能不一致,会导致产量和价格偏离均衡状态,出现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农产品由于生产周期长,完全符合蛛网模型考察的商品的必备条件。由于生产周期长,农户本期的生产决策依据往往是前期的市场价格,这就形成产品价格波动的蛛网模型现象。本文的研究的就是通过对传统蛛网模型进行数学解析。
(2)应用价值:蛛网模型在解释农产品波动、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波动等现象时具有一定的价值。蛛网模型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多、较广的动态经济模型。从蛛网模型的经济学定义出发,对其定义、分类进行数学解析。
二、(1)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蛛网模型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对传统蛛网模型的实际应用。例如,[4]王楠等从蛛网模型的经济学定义出发,对其定义、分类进行数学解析,用一阶差分方程建模,讨论均衡点趋于稳定的条件,运用该模型分析农产品市场和大学生就业市场。[5]吴光宇通过差分方程建模,讨论蛛网模型稳定的条件,揭示了产量和价格波动性的数学机理。[7]么海涛构建了二阶线性非齐次差分方程的蛛网数学模型,在理论上对蛛网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在实践中有助于生产者更加理性的生产,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2)我的见解:蛛网模型理论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多、较广的动态经济模型,它在一定范围内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产品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不同关系,将波动情况分成三种类型:收敛型蛛网(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和封闭型蛛网(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蛛网模型(Cobweb model)的产生极其背景
1、产生及背景
1930年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尼古拉斯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蛛网模型理论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多、较广的动态经济模型,它在一定范围内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定义
蛛网理论(cobweb theorem),又称蛛网模型,是利用弹性理论来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影响的动态分析,它是用于市场均衡状态分析的一种理论模型.
二、蛛网模型的数学解析
1、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1)收敛型蛛网
第一种情况:相对于价格轴,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点。相应的蛛网称为“收敛型蛛网”。
(2)发散性蛛网
第二种情况:相对于价格轴,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最后会偏离原来的均衡点,相应的蛛网称为“发散型蛛网”。
(3)封闭型蛛网
第三种情况:相对于价格轴,当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市场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按照同一幅度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既不偏离,也不趋向均衡点,相应的蛛网称为“封闭型蛛网”。
三、总结
(1)收敛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因为需求弹性大,表明价格变化相对较小,进而由价格引起的供给变化则更小,再进而由供给引起的价格变化则更更小……
(2)发散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
(3)稳定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供给曲线斜率=需求曲线斜率。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模拟法、数学建模法
研究进度计划:
1、20xx年11月:拟定毕业论文题目;
2、20xx月11月----12月: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
3、20xx年12月----20xx年01月:完成论文初稿;
4、20xx年01月----02月:完成论文第二稿;
5、20xx年02月----03月:完成论文第三稿;
6、20xx年03月----04月:完成论文第四稿;
7、20xx年04月----05月:论文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6: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版
题目: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数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产生了数学美。
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数学美感,增强教材的亲和力,唤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提高解题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所蕴含的数学美的形式特点及其在教学中应用做初步的探讨。
预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美,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法、举例法。
研究步骤: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2、拟定大纲,形成初稿
3、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
4、定稿、排版、打印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1周:查阅文献,整理资料
第2周:按要求指导学生填写开题报告
第3周:拟订论文纲要,形成论文初稿
第4、5周:进行论文修改
第6周:定稿、排版、打印
五、已查阅参考文献
[1]《毕达哥拉斯与毕达哥拉斯学派》 大庆师范学院图书馆
[2]《论美与数学》江纯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七卷第3期
[3]《数学中的对称美与应用》《中国科学信息》2006年05期
[4]《谈谈数学的奇异美》 汤波 《教育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数学美》 王引观 《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第14卷
1.论文开题报告模版
★ 开题报告撰写研究
★ 科研论文开题报告
【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共16篇)】相关文章: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求2023-11-14
英语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2022-12-14
研究生撰写开题报告的要求2022-10-05
开题报告格式2022-06-03
数学论文开题报告2022-11-03
生物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2023-12-05
论文开题报告ppt怎么写2023-08-16
开题报告研究内容2023-04-16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2022-09-02
开题报告写作方法指导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