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

时间:2022-05-23 01:55:19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zuki”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

篇1: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主题教学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运用主题教学,不仅将零散的教学活动实现了结合,而且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形成了完善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究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从而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教学中,语文主题教学是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为主题,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确定明确的主题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来说,在对主题的设计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成为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如果没有教学主题的引导,那么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方向,甚至还会造成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不足。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找出学生在生活与精神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好主题,这样才能保证主题教学具有针对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先对语文教材中的主题进行确定与选择。语文教材是经过众多学者与专家的研究所产生的,所以在主题教学实践中也体现出了教学目标。教师要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作者的表达意图,这样才能提炼这一文章的主题。在确定完主题以后,教师就要对与之相关或是相近的文章进行收集,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资源,从而学习好这一知识。此外,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一内容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这样也就实现了对资源的吸收与获取,并可以在不同的文章中明确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好这一内容。

二、做好主题的切入工作

教师确定教学中的主题以后,就需要做好时间的分配工作,而这也就成为教学中的开始阶段。因此,在实际中,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好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学习好主题知识。在进行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分析好主题的类型,这样才能选择最适宜的导入方法,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图画或是动画,甚至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都可以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对于每一篇文章来说,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元素,所以,教师在开展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的内容,从而快速地进入情境中。教师在成功将学生引入情境以后,就要做好主题的切入工作,这样也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相应的启发与感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在学习《颐和园》等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主题设计为“世界遗产分享”,同时在向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组织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实现了知识的共享。

三、感悟好主题

对主题进行感悟是语文主题教学方式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且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主题的脉络充实学习的情节,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比较典型的文章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对其进行细细品读,以此感悟作者的写作思想。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以此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氛围中。

四、实现对主题的升华

进行扩展实践是做好语文主题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真正走出教室,进行更好的实践。如,学生在学习完《桂林山水》一文以后,教师就可以设计“走进自然”的主题,并以此带领学生进行语文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深入到自然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的印象,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主题教学可以保证教学内容更加活跃,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蓓,林华.强化教师“公民教育意识”,探索课堂教学全面转型:小学语文“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J].四川教育,(9):15-16.

[2]严军贤.4月25日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线交流有感[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89.

[3]闫方兴.行走在阅读的路上:“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随笔[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4(9):73-74.

篇2: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主要课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就成为目前语文教师密切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出新的教学策略与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实践,谈谈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素质教育的发展,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懒于动脑思考,久而久之,他们养成惰性思维,这不利于思维与能力的发展。镜子越擦越亮,脑筋越用越灵。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中,进而实现高效学习。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追求。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做事基本上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因此,要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课文《夜莺的歌声》时,我就这样引入教学:我们知道,在大自然中有一种鸟叫夜莺,同学们了解夜莺吗?通过提问方式引入教学,让学生积极讨论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而热烈的课堂环境中更好地学习。接下来我便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让他们将这个故事讲述出来,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与概括的能力,又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成果,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阅读情况。然后我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有的学生喜欢夜莺说游击队是蘑菇的那一段,体现了夜莺的聪明机智;还有的学生说喜欢夜莺把敌人比喻成野兽的那一段,既体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更表达了夜莺对敌人的仇恨,机智勇敢又镇定的夜莺使得敌人消除了疑虑。不同学生有不同看法,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进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创造学生展示的平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从而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所需;教师还要充分鼓励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语文课堂上,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巧妙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本剧表演是语文教学中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在经过对课文内容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后,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有的学生还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使得表演场景更加逼真,更加有趣,课堂氛围轻松而活跃。在学生表演之后,我积极表扬那些表现出彩的学生,鼓励那些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并让他们继续努力,增强学生信心。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亲身的实践参与中,学生对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是学生仅仅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促进学生能力提高,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课外拓展与延伸,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不仅会对课文内容充满学习与探究兴趣,而且能有效地拓宽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眼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最普遍的就是多媒体,发挥其集声音、视频、图片等功能于一体的优势,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地位与作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让学生对这篇课文中的人物特点有更清晰而全面的认知,我为学生讲述了空城计、赤壁之战的故事,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这些片段,学生听到这些故事、看到这些视频后,都十分震撼、吃惊。然后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篇课文,他们都主动积极地阅读课文,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积极回答问题,并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进行得十分顺利。

四、结语

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教学效果,还要注重小学生的能力发展。要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创建展示的平台,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进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3: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并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掘乡土资源中所蕴含的丰富语文教学财富。”在经过了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与研究之后,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也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同乡土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证明了乡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切实可实施性。

一、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科目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有利于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汉字基础。识字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可是,纵观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识记汉字时采用的多是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致使其很容易产生“汉字学习枯燥、乏味”的错误感觉,致使其识字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实际识字质量不容乐观。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将乡土资源运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有效扭转上述不利现状。如,我们巫山当地自然条件良好,非常适合养蚕,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更是对一些著名的养蚕大户进行报道(像巫山新闻网所报道的——吴显富:七旬老人的“养蚕经”、巫山信息网所报道的——谌光银:养蚕如养儿一张1000元等),结合这一社会背景,笔者在教学“丝”这一汉字时,就向学生进行了如下的描述:“蚕会吐出像线一样弯弯曲曲的东西,养蚕人会将这些东西集中放到一起,就成了‘丝’……”在笔者的讲解下,学生们再联合平时生活中见到的蚕吐丝场景,就实现了对“丝”这一汉字的形象化记忆,在重新焕发其识字学习兴趣的同时显著优化了其识字教学效果。充分证明了乡土资源对于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课文讲解中的实践运用

小学语文虽然是语文学科的奠基性内容,但是同样也包含了诸多人物形象鲜明、内涵主题丰富的经典篇章;而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所限,视野范围较为狭窄,这就致使他们在某些教材篇章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学生所熟悉的乡土资源巧妙融合到小学语文课文的讲解教学活动之中,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实现对具体课文篇章主旨思想情感的深入把握与理解。

三、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的实践运用

作文是小学生“谈之色变”的一项学习内容,在同小学生的交谈中,笔者经常会听到他们抱怨: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如何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小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丰富创作素材“熟视无睹”,即缺乏一双“发现丰富写作素材的眼睛”。对此,笔者在自身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将乡土资源中作为小学生作文写作的特色创作素材。如,在学习了《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之后,学生们大多数能对景观说明文“总—分—总”的写作模式形成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将我们巫山当地的著名旅游胜地——巫山小三峡当作学生景观说明文的写作话题,要求学生根据平时同家人一起前往巫山小三峡的游玩经历,对巫山小三峡的景物以“总—分—总”的说明文写作模式进行文章创作。此种形式的作文布置形式容纳了我们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了学生们内心的强烈家乡自豪感,也使得其得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总—分—总”的说明文创作活动之中。最后的作文质量也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这表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的实践运用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更有利于其写作水平与创作技能的切实提升与发展。总而言之,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中的语文教学资源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因地制宜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对身边学生所熟悉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相信,这对于提升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质量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上仅为笔者个人的粗鄙见解,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引发更多小学语文教学同仁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若能如此,实乃笔者之大幸。

篇4: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不仅要重视教学质量,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与智慧发展。而教学实践智慧发展方法的提出,有利于改善传统小学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智慧,促进其个性发展。因此,在介绍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不足;智慧发展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大多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等内容,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与智慧的培养。因此,在教育改革下,小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智慧发展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素养与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智慧发展。

一、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基本阐述

1.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基本概念当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教学实践制度的完善。一般来讲,教学实践智慧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握课堂的教学情境,善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当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其中,要最大化地发挥教学实践智慧的效用,需要教师、学生与具体的课堂情境等多种因素共同配合。

2.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智慧的独特之处一方面,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在人的交往沟通上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有着极大的魅力,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人性的真善美,人文性就是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实践智慧应用是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自己独特之处。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实践,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学会积累,学会反思,最终又应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断地发展循环。这对语文教师来说,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提高实践、智慧、情感、知识等多方面的素养,并在这些素养共同结合的作用下,不断地自我反思与思考,进而利用教学情境,提升语文教学成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1.缺乏灵活性,照本宣科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从表面上来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往深层次说,语文教学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但是,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还处于表层,过度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照本宣科,抑制了学生想象力与个性发展。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学习《弯弯的月亮》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本的原文是“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这句话,按照原文的解读是弯弯的月亮像一艘小小的船。但当有的学生觉得弯弯的月亮像镰刀,教师就觉得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应该严格按照书本上的知识来认识。可见,教师过度地照本宣科,缺乏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压抑学生的天性与想象力。

2.教学空洞,缺乏震撼力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情境,深刻感受文章故事,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课文的震撼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过于单一,导致教学空洞,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措施

1.积累经验,提升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积累,在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难免会遇到一些课堂突发事项,如窗外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走廊有人讲话,学生心不在焉等。这时,教师要想处理好这些事项,就需要通过自身的认知与智慧,发挥智慧教学的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转换到课堂上,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做好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对教师来说,每一堂课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也无法保证每一次课堂教学都能获得最好的成效。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身素养,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教学智慧,进而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成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后记等几种形式进行反思,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都要有所改变与创新,要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从而提升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汝宝.谈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4).

[2]王秀兰.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

[3]任旭东.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三种意识[J].中小学教师培训,(1).

篇5: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充分。为了促进作文课程教学的发展,可以主张将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环境结合。在生活的情景中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从而可以写出富有真情个性的作文来。依据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小学作文教学在生活情境下的实践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情境;实践研究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能够很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技能,学生还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缺乏生活的情境,导致小学作文教学成果不是很乐观。所以,为了让小学生对写作充满热情,语文老师要将作文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情境中,把作文教学变得生活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目前,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大部分的作文内容都是空话,文章显得苍白无力,毫无意义可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化,学生没有独立的思想观念,只是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自然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都不明显。新教学标准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改革,要求自主命题,裁减命题作文的写作量,给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多多实践并对新奇事物的想法给予鼓励和意见,提高学生探索实践的积极性,慢慢的学生就会发现作文课是一个丰富而有趣的课堂。

二、创设生活情境,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活趣味

为了促进作文教学更好地发展,老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并将生活趣味导入其中。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和乐于玩耍,因此游戏历来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所以语文老师就能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游戏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情境的设置去达成教学的要求,并且还能让学生劳逸结合。教师设置的游戏情境要切合学生的生活现状,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生活化并且提升教学的效果。比如,根据学生喜欢玩的跳绳游戏,老师就可以对此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共同投入跳绳游戏并制定规则,学生就可以依据游戏写一篇规则方面的作文,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作文教学的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水平,素材的积累是前提,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坚持对材料的积累。读书可以让小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通过阅读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中汲取写作素材也是可行的。在作文课程教学中,一些学生存在词语匮乏和命题老套方面的问题。在这种现象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收集写作中需要的素材。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并且把自己的切身体会表达出来,可以以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最后把自己写的素材积累并珍藏,可以为以后的作文提供很好的写作材料。

四、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写作方式的研究

1.引导学生自主创作

在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作文的教学效果,老师应该培养小学生自主创作的习惯,这样可以让学生将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语文老师要通过生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再现生活,这样可以让作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只有和生活相互结合,才能使教学的效果更加突出。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都很活泼好动,而作文教学在生活情境下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老师要对小学生的自主创作重视起来,在生活情境的再现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切实体会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逐渐提高。

2.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老师在调查研究中要对学生的爱好进行深入的了解,根据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学生一般对自己亲自参与实践的活动印象深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会非常丰富、条理和清晰。反之,只是依靠小学生自己的幻想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空洞乏味,无法满足老师的教学要求。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发掘源泉,尽量积累更多的作文写作材料,进而保证学生在写作文时能有资料可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能有更多的素材可以利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时,为了提升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技能和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老师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作文的教学是必要的,老师还要引导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写作的乐趣,这样学生的作文写作才能有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马丽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薛飞.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设计最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

[3]曹风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

篇6: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强,形成记忆较为深刻等等方面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小学语文科目不仅仅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更重要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语文语言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展,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学习需求、知识漏洞等方面的基础上,合理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对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概述,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优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优化措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练习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具有学习动力差,学习持久性、注意力不高的特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学习特点,明确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参与度,活跃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优化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概述

1.增强学生对语文语言学习的兴趣

许多小学生对语文这门语言类应用型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认为语文知识舞文弄字,过于枯燥。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度。

2.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最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包括对拼音、识字写字、组词、造句、句子通顺、段落符合逻辑、能用语文语言来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或观点等等。这些基础知识或者基础技能的学习和获得是小学阶段语文科目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目标。3.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受到汉语环境熏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综合运用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讲,包括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章写作能力等等。因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科目教学的高层次目标。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

1.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的交流语文教师优化教学实践的首要措施,就是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互相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因此,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重要。例如,学生希望有活跃的课堂发言活动时,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的需求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无限制的互相交流,从而带动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提高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2.丰富语文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传统上,语文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对学生语文学习上不同角度的锻炼有所欠缺。因此,教师要丰富语文教学模式,从各个不同角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与谈论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讲述《杨梅》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展开讨论。如让学生讨论最近吃过的水果,外观什么样子的,口感是怎么样,这种水果是怎么样生长出来的等等。

3.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教学相结合

只有课堂教学对于语文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室外观察一次秋天的雨,雨的特点、雨的温度、雨打在身上的感觉等等。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字、词、句等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步熏陶,提升学生用汉语表达自身想法的能力,增强学生用汉语写作的能力等。这些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明确小学语文科目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积极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丰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方面来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此外,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只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将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生活,并用语言来描述生活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华.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

[2]张倩倩.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9).

篇7: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情境教学”这四个字,情境教学已得到广大小学教师的认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呢?

一、潜移默化的营造课堂情境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语言、声音、视频等融入到教学情境的设置中,可以更加形象逼真的展现教学情境。同时,教师要更加注重自身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心理和思想教育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要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影响。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这篇课文中,我们就可以用到多媒体技术,其中里边有一段话: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在这段话中,因为我们没有见过恐龙,所以当听到的时候,就会对恐龙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到多媒体,在网上查阅这几类恐龙的照片还有它们的声音,并制成视频,这样为学生们潜移默化的营造一种课堂情境,让同学们印象更加深刻,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下,学生处于劣势群体,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如果有,那也只是为了附和教师的意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的非本我的回答。所以教师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思想的牢笼,学生的思想应该得到解放。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展第二课堂,将生活与课堂教学相互联系。通过创设情境、对话,和学生们达成共识。学生的学习过程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听老师讲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课本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这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之外,设置语文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各抒己见。定期组织学生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等。比如:我们学到的《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其中有一段: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这一段话主要以抒情为主,还有一些叠词,如“一团团”、“一簇簇”等。在朗读的时候特别容易在脑海中产生一种场景,从而深情的朗读出来。所以这一段话就特别适合同学们进行朗读比赛。在语文兴趣小组中,我们可以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课堂听不懂的问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讲解,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互相合作,互相聆听的能力。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形式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够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把自己当作主角,或许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更愿意去学。

三、语言艺术融入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创设,影响课堂情境的因素也不是单一的。图片、音乐、视频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来实现教学课堂情境的营造。此外,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够,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语言的魅力。比如在对《荷花》这篇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里面有一段话: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这段话中出现了很多动词,描写的十分生动。所以,作为教师给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就应该有感情的去朗读,将作者描写的美景,通过语言的艺术表现出来,让学生们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变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文中描绘的具体内容。也可以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同学们,教会学生在自己朗读文章时,也把自己的语文艺术加进去。霍姆林斯基曾经对语文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解释,他认为教育不仅是语言和书,而是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于他的观点,语文就其本质而言,是与人的生命体紧密相连的。因此语文的教育不应该是死板的,语文课堂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小学语文应该注重情境教学,合理的情境教学形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能体现出我们的教学方式更趋人性化,从而帮助学生得到身心全面发展。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并愉快的进行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改变原有的知识传授体系,为课程实践参与者赋权,让课程的意义得以被分享。

篇8: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结束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之后,必须加深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学习深度,并将所思所得进一步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个体;实践运用;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新课标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正常组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先进理论基础,对于教育工作者优化教育效果、提升教育质量起着非常积极的促进及保障作用。笔者在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进行了一番学习与研究之后,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想进一步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新课标所提倡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很好的落实与践行。

一、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语文主观学习需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而不同的学生之间因为个体差异这一原因又致使他们具备不尽相同的主观学习需求,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主观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能继续以往传统教育背景下的“一刀切”教育形式(不管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待所有学生采用完全统一的教育方式方法),因为这不仅不利于满足不同学生主体略有差异的主观个体学习需求,长此以往,还将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保护与维持,可谓是弊端重重。正确的做法是应当在深入了解全班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具体做到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学生采取既有相同又有差别的语文教学策略。如,语文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实现对基本语文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时尚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更谈不上实现对较高水平、较高难度语文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性认知了。因此,在针对这部分学生展开教学时,应当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仅仅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内容即可。这样一来,便不会加大该部分学生群体的学习压力与精神负担,可较好地维持与保护他们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而语文学习基础较扎实的学生,通常并不仅仅满足于只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这一层次,他们自身有着更高的语文学习预期目标与需求,为此,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当提升对他们语文学习的要求,在要求他们掌握基本语文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添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要求,这样一来,就能在满足他们较高水平主观语文学习需求的同时,使得他们的语文素养及相关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显著发展。

二、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广泛存在于学生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学科特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是直接言明:“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应当仅仅局限为教师课堂教学这一渠道,更应当适当将教学阵地转移、扩展到学生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新课标的这一理念除了扩宽学生的语文学习渠道之外,同时,还向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如下指示,即不能仅仅满足于语文理论知识点的学习,还应当结合广泛的现实生活资源,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锻炼与发展。如,针对当前广告用语错用汉字的这一突出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各自生活中所遇到的广告错用汉字实例进行深入探索、总结与归纳,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一一的订正及修改。这样一来,除了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所学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之外,更使得他们借助这一实践过程着重锻炼及发展了自身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在加深主观印象的同时大大避免了学习、生活中再错用的尴尬状况,确保了良好语文教学效果的切实获得。

三、语文教学应当适当嵌入德育教育的渗透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特征的学习科目,其教学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应当充分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教育资源,灵活而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道德素质等的渗透。对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日常教育活动时,就必须从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德育渗透策略。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有关当前地球受到严重污染的信息以及具体有效的应对策略等,这样一来就能使得学生在该调查过程中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从而将环境保护这一道德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实处。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包含有不同的德育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组织、安排不同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综上所述,新课标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变得日渐丰富多彩,且有效率,对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结束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之后,必须加深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学习深度,并将所思所得进一步运用到自身的实践教学过程之中。这样才能在推动新课标理念与小学语文教育进一步完美融合的同时,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做好充分的前提和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何红.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C版,.

篇9: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析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析论文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新鲜的元素,课堂中的主体变成了学生,教师则是要作为一名引导者,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成为了语文教师目前关注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从设计课堂导入、营造课堂氛围、创新教学形式这三个方面来简单谈谈我的看法,以期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新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教育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目前的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的本质,创新教学的方法与形式已然成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不能遵循新课标下的教学宗旨,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难以得到实质性的保证。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我的教学实践。

一、设计导入,构建有效教学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精心地设日课堂的导人环节,为构建出高效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导人的环节与内容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求知欲的驱使下进行高效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时,我就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从同一个高度落下的话,你们觉得是重的那个先落地,还是轻的那个先落地?”大部分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喊道:“重的!”也有些同学说是轻的那个先落地。在这样的问题设计下,学生都充分地发散思维,有效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学生便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纸团,并按照题设的要求进行了实验,最终学生发现两个纸团竟然是同时落地的,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都感觉不可思议,在这样充满疑问与好奇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学生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自己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有利的条件,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恰当的学一270一10月习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课文《荷花》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荷花的图片,学生亲眼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他们都十分兴奋,面对着这样的美景,学生的心情也变得十分舒畅,于是在愉悦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我引导着学生进行了课文的学习。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也都融人了自己的情感,他们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也越见浓厚,使得学生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真正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时,可以从创设学习情境与营造学习氛围出发,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促使下进行自主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

三、创新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找到新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在新颖而有效的教学环境中进行高效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寓教于乐是师生都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轻松而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发散,他们的综合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课文《小木偶的故事》时,我就让学生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在学生读熟了这篇课文后,我再让学生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表演,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创造,使得表演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参与表演的小组认识到了小木偶的可怜、可爱,连其他小组的同学都被这惟妙惟肖、生动有趣的表演感动,使得学生对于小木偶的遭遇有了深人的理解与认识,还有的小组在表演时没有局限于课文的内容,而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将小木偶遇到老木匠的情境也表演了出来,丰富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改革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其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并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l[]杨宝举.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34)

2[]谷开发.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J].现代阅读(教育版).(03)

3[]董国艳.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3期

篇10: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探析论文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探析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以基础语言知识教学为主,特别是识字、写字。而识字、写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如何更好的在教育课程标准下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改变观念,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老师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教育课程标准下强调改变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探讨、感悟,敢于去质疑,表达自己才是目前教学的主体。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大多都有给学生留下可以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老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借助课堂教学去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去天马行空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无疑会使语文课堂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1.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作为一个语言类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不仅是作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素养的基础。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语文教学是分不开的,所以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不迷信权威;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认认真真、有板有眼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语文教学需要围绕这些展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语文作为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对历史文化的传播作用,使学生从小对自我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又要使语文学习具有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不固守自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历史的韵味,也能感受到现代的丰富多彩;体会古诗词人的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体会民族精神的深刻隽永。语文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浩瀚历史中的一滴水珠,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从这一滴水珠中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优秀的文化历史,让中国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

2改革教学模式,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

2.1正确认识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的性质。以往人们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认识多有偏颇,强调其工具性,却很少把语言文字看作是学生能够从中感悟,获得做人道理的工具。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再仅仅只是机械的默读与抄写,而是要让学生去体味去感悟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人类的文化以文字为载体,不论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都要用文字来表达,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去语言文字中去感悟体会,这才是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2重视语文的环境熏陶作用:古有孟母三迁只为寻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还是以知识的传授和解题的技能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常言曰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说的就是汉语的语言特点。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素养与内涵对学生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影响是非常久远的,每一个学生对语文文章的内容的感悟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环境熏陶作用,同时也应理解和包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学习表达。学生在阅读作者的文章时会根据作者描述的场景和情感来调动自身的情感,同时借助想象,引起与作者的共鸣,向作者靠近。

2.3引导主动积极性,加强合作精神。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去参与。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听、说、读、写、疑的时间,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引导他们主动的去分析、解决问题,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尽可能的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来,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在疑问中大家一起探讨,不仅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身也会变得自信,敢于去表达他自己的见解。同时课堂氛围也是轻松愉悦的,学生自身也愿意去探究、讨论、寻找答案,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也从中不断增强。

2.4不以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尽管有很多人在表达这样的理念,但是大环境下仍以分数为标杆。在大部分人看来,只有考试取得好成绩,孩子才会有一条康明大道。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那些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所以在评价一个学生时不应只是以成绩好坏基准,我们可以进行学习知识的测验,但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的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也可以进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自身评价、老师与家长互相评价等不同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事实证明,多样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潜力。

3总结

教学工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时代在发展,教学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问题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社会、家长对老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语文素养,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紧张感,及时的根据新情况不断的对自己的教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与创新,让语文走进生活,走进学生,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让学生能够愉快、自主的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黄全明,陈宝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陈玉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N].软件.教学.2013.3.

[4]做一个创新型语文教师[N],王新洪.教育教学论坛,2010.3.

[5]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1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究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究论文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古代的诗词文化,可以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我们可以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我们可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表达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我们可以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形容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不再愚昧无知,而是崇尚真理、热爱科学;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不再肤浅狭隘,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不再是非不分,而是英明睿智。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学习语文,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语文并体会到语文独特的魅力,重点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但是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常常令课堂教学十分枯燥乏味,丢失语文蕴含的情趣,进而大大地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常只根据自己的思想讲授语文知识,没有考虑学生的想法,而且没有提供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以致于小学生在课堂上左顾右盼,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传授学生各种字词、诗词的理解记忆等为主,重课内阅读,轻课外阅读及知识拓展,而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以致于学生虽然得到了比较高的语文成绩,可很难利用流利的语言进行交流。再次,语文教师通常钟爱于用课本讲解知识,没有考虑利用其他教学方法来使课堂活泼生动、多姿多彩。作文是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而写作教学常常局限于课内进行,闭门造车。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急需得到改进和完善,教学途径得以拓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1.结合文章背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中存在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文章或者诗词。对此,教师应当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讲解“七步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作者的经历:曹植处于三国时期,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以曹植未能及时吊唁先父此大不孝为由,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作一首诗,做不到就杀头。通过学习文章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共鸣,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增强学习语文的动力。

2.利用分角色对话,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能力、流利的说话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笑谈“碰壁”时,可以挑选三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伯父”和旁白,然后让他们朗读课本。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合理的点评,对学生应当多加鼓励,使其逐渐形成流利的口语能力和抑扬顿挫的语调。

3.利用多媒体,丰富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课文语言十分优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文章有关的录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独特的意境。例如,教师在讲解《怒吼吧,黄河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满怀革命激情创作《黄河大合唱》,让学生真真切切体验“……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气势雄壮,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这样,就为学生学生了创设激情四溢的学习情景,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美轮美奂的图片和活泼生动的视频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的感情逐渐丰富、审美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三、拓展小W语文的教学途径

作文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建立在感知、情感、经验之上。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可以离开课堂。比如,写景作文教学可以是室外写生,首先领着学生观察校园在自己心中最美的一角,然后赞一赞,最后把美景和感受写出来。在教学读后感的写作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阅览室,看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个故事,并把自己读到的精彩的喜欢的与大家分享,并将所思所感所悟记下来便是读后感。这样的情境作文,能让作品不仅有血有肉,更是富有个性灵魂。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途径的改进措施。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十分有效。小学生逐渐认识到了语文的重要性,并体会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感情也得到了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由以往教师独舞的局面变得活泼热闹了,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之路还漫长而修远,需要广大教师上下求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篇12: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论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论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把握好了学生识字的这一环节,才能够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够得以有效地进一步展开。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识字这一过程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对于识字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研究

目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量,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课程正在逐步减少,不能使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据此,我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将游戏的元素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较小,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对于学习的自觉性,还存在着爱玩的天性,通常对于新鲜的.事物较为感兴趣。基于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游戏的元素,将游戏融入到识字的教学中,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识字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能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识字教学中。

二、将识字教学与写字有效地进行结合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倘若将手、脑并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生的同时鼓励学生动笔去写,通过写字这一过程,了解每个字的整体结构,了解字的意思以及词组等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字的涵义的基础上有效地识字。教师在将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比赛的方式等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

三、将识字教学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对于教育有着指导的意义。在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识字教学联系起来,这样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教师的教学富有生活化,他们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他们的发展特点,在课堂上采取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炫炫.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11).

[2]贾静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研究探析[J].未来英才,,(14).

篇1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实践活动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实践活动实施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新课标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下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志也告诫教育工作者说:“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新课程标准》

二、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的舞台要比语文课堂空间广阔的多,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的多。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例如我校学生在学习完《花的话》后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与鲜花零距离对话”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查找鲜花的种类、地域特征、季节特征、鲜花的培育知识、统计各种数据、设计表格、记录花期、向全班宣讲等,小组成员全体参与了实践活动。

2、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例如接受别人意见、坚持自己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中合理成分以修正自己的思想,学习与人合作;如请人帮助、给人帮助、相互帮助与共同合作等,如学生在“与鲜花零距离对话”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采访学校领导和咨询生物教师,探讨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就是“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最好锻炼。

3、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还没有把它潜在的学习变为可同自己或别人交流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向全班同学宣讲自己的或本组的学习成果,就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到发展,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4、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作为领导的经历和体验,可以获得被领导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和经历的相互补充,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使其能力都得到提高。班中有班长、组长、班委等干部,他们是班级的领导。但是当他们在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中,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被领导者,去执行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某一学习环节。组织领导是一种能力,同样被领导也是一种合作能力的体现。

[4]

5、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高频词,它更开放更多元,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道理、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进行整合。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例如学生学完《月亮上的足迹》进行“探索月球的奥秘”的语文实践活动时,他们所需的数据、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整合完成自己小组的学习报告。

三、语文实践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1、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经常探索的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开放性的,在教材上和课程标准中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评价标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顾问、指导者,而不是操作者。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探索是在课堂上很少见的。教师不要事先准备出答案或模式,导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们教师更应该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

2、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

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共同的课本作参照,学起来很少走弯路,很容易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语文实践活动却不同,科学真理、正确结论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为进行反复的尝试。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允许学生走弯路,允许犯错误,而且必定要走弯路,必定要犯错误,学生只有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才能得到成功。

3、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包括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都不要设置框框,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充分自由的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是它同人类的一般实践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它仍然不是以客观世界的改变为目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发展,就如学生对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不可能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对学校绿化、美化的设计,也并非承担学校的绿化任务,这种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

4、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

不要是个别、零散的片断,要让学生经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全部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能从容地进行实践,比如一个活动可以分准备、实施、综合、结题等几个阶段进行,也只有这样,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转换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真正形成自己的观点、产生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看法。

四、语文实践活动的四种方式

1、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体验学习”的特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体验是对某些具体事物或情境的体验。

2).体验不是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过程中,它必须伴随着某种活动结果。

3).在体验的背后,往往有某种模仿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不限于在教室中进行,而更多地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

4).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体验大体可以分为直接(实际)体验和模拟体验两类。

5).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通过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一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原动力。

[4]

2、探索学习

探索学习是一种狭义的体验学习,一般主要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性活动。这种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和记忆科学的结论,而是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过程,因此:

1).探索学习是从抽象的科学结论和知识的接受转向通过具体的探讨,获得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而不是以获得或证实某个结果为目的的。

2).探索学习的本质在于探索,而不是某个固定过程、方式的重复和再现。探索即伴随着失败,因此探索学习也是体验失败的学习。最终结果的有无,正确与否,不是评价活动是否成功的依据。

3).探索学习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活动主要是在教室外进行;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养成科学的研究习惯,形成热爱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是非常宝贵的机会。

3、解决问题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使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以学习和研究某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主要可应用这一方法。

1).解决问题学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掌握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行为方式。例如学生对垃圾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调查活动就是如此。

2).解决问题学习不是按照某种固有的体系、顺序、接受和记忆知识的学习,而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事实,通过提出问题、采用查找资料、访问调查、自行探讨解决和解释问题的方式和途径进行的活动。

3).解决问题学习的基础是每个人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个人的生活经历及体验的多样性即构成了对于问题分析的角度和所寻求的解决方式的不同。

4).解决问题学习是从社会事物和问题出发的学习,中心是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以小组协同、合作学习为主的组织方式构成了实际的社会技能的学习。

5).在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中,如:垃圾与环境保护、地方文化与语文、广告中的错别字等,伦理的、道德的、对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判断必然贯彻始终。对社会某个地区人们具有突出意义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或者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面临的重大问题,都采用专题调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直接经验,可以极大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量。而且,大量的亲身感受,对于学生态度的养成具有突出的作用。

4、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1).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它把传统的语文四种能力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的,在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符合语文教育规律。

2).综合性学习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

3).综合性学习要体现开放性原则,注重内容的延伸与学科之间的渗透、沟通。

4).综合性学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较大的伸缩余地。

五、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

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完成报告、论文、演讲……为形式的作品。尽管完成这些任务所涉及的事物和所需要的知识绝大多数是在人类历史上已知知识经验的范畴之内,但是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获得,他们要直接与活动对象接触、打交道,要自己寻找、发现结论,要自己动手去设计、创作……通向最终结果的道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地走过,在这样的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智慧。学生的活动是内外部活动相互交*的,学生心理内部活动的情感、意志、兴趣、想象、创造等成分是经常参与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所以将评价、总结学生实践活动的标准局限在“作品”上,就完全背离了语文实践活动的特征和目的。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所体验、感受、经历、收获的一切,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但是,成果也是重要的一种评价内容。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或一个小组的成果是较差的,或者是失败的,但过程对他们却是成功的,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因而教师要认真对学生加以观察。也可能有的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非常精彩,但他们的收获未必最大。所以教师要注意:

[4]

1).教师有责任发现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在结果与收获不一致时,要帮助学生总结收获。例如学生在进行“探索月球的奥秘”语文实践活动中,就有可能失败,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了解失败的原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使知识得到巩固。

2).活动的目的是学生各方面的锻炼,主要收获是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具体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总结时一定要突出这种思想。

3).通过评价落实对于过程的重视

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不仅是最终成果的评价,也要对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在语文实践活动总结性评价时,要包括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的互评,并将此作为评定的依据。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总结。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不存在绝对化的规格和标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原则,由此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解决问题的假设、完成任务的方法、具体方案的设计、报告体例、作品的风格特色都有相当大的变通余地。也就是说,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最终作品的独特风格、解决问题的奇特方式、设计方案的大胆创新等等,应该给予高分。

“生活处处有语文”,利用语文实践这一契机,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回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对语文教师提出挑战,呼唤综合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即自觉更新知识结构,逐步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一起“享受语文,快乐语文”,一起成长。

篇14:创新实践语文教学论文

创新实践语文教学论文

一、让小学生走向智慧需要学生重视实践

新教育倡导者曾经对理想的智育进行过比较丰富而又准确的诠释,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这样的诠释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我们的语文教学则应当认真思考广泛而又普遍的实践性问题。

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也比较重视学生实践,但学生的实践时空还显得不够理想,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说明,小学生很难形成语文阅读的创新创造能力。依据教授所阐明的原则,小学生阅读实践必须追求开放性,开放的内容可以是我们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是社会,还可以是学生学习生活之外的所有内容。

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开放性实践,我们往往会有比较片面的理解。首先是担心浪费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其次是担心学生会走向不正之途。譬如学生现在大部分都能够用QQ来聊天,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一般都是禁止的,但往往又不能禁止得了,小学生还是偷偷摸摸地聊着。那怎么办?我们身边的许多教师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何利用QQ让小学生“聊”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天”,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笔者感到其发展和创新意义还是比较明显的,譬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上网搜寻资料,提高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效果;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同伴进行网上交流,获取互动效果。现在我们则可以做出这样的猜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多进行电子作文,学生之间利用信箱进行文稿交流,相互之间进行评点,肯定能够获取更为广泛而又深刻的实践效应。学生完全可以博采众长,进而发展自己的智慧。

二、让小学生走向智慧需要学生创新探究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我们的一些老师尤其是我们的家长中仍然看重学生的分数,这也难怪,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要靠分数衡量学习效果。但对于我们每个教师而言,应当认真关注的不是结果——学生的分数,而应当是学生争取高分的过程——手段和途径。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叫得最响的应当是学生的创新探究。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形成这样的思想:、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要想真正意义上让我们的小学生能够在未来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火理想地传承下去并能够有所发展,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则必须努力起步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小学语文的每篇课文,都堪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典范,譬如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记述古代人物的课文《负荆请罪》,有记述现代人物的课文《最后的姿势》《钱学森》等,有体现当代思想观念的课文《学与问》,也有生动地赞美动物的课文《麋鹿》,有的课文还热情的讴歌了人间的亲情,如《船长》,诸如此类的篇目,如果让我们小学生进行创新探究,那么小学生的智慧则将更为丰富起来。譬如让学生探究《最后的姿势》,笔者就注意让学生紧扣“最后的姿势”品读语言文字,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必须让学生创造性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必须让学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要让学生抓住“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进行挖掘,使学生能够将文题中“最后”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语文学科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实现学生创新创造力的必然途径。学生创造力的体现离不开学习智慧的生成,生成学生课堂学习智慧是我们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篇15:小学语文实践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提出且不断深化,教育界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多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语文学科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提高成绩,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比如多彩的大自然,有趣的游戏活动,都会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他们也天性好动,没有耐心坐下来一直与枯燥的东西相处。小学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所以语文课堂更要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策略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说白了就是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一堂课或者一个专题的学习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而后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实的体验,并对知识加以巩固,学会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生思维比较鲜活,容易被有趣的东西吸引。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大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小学语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但是教育不能浮于表面,光有形式,没有内容。教师不仅要积极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要保证活动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有所收获。下面,本文将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一、以情境吸引兴趣

要想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师首先要有足够的创意来设计活动。当然在这其中学生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毕竟活动的中心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地配合了活动,才能有效地开展。然而,要小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学生的眼中,师生之间一般都是上下级的关系。教师进行任务布置,学生进行听从完成。这种任务式的关系非常不利于学生参与活动。所以,教师还要拉近师生关系,与学生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才能真正地吸引学生。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就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活动的中心是学生。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认知内容,创造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情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师创设情境的一种常用方式。比如说苏教版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中有一篇课文是《东方明珠》。教师在设计制作ppt时可以插入东方明珠的照片,多方面展示东方明珠的风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的同时,也会对生活中的事物更加留意。除了使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教师还可以用提问题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实际的环境。不过这些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吸引力,主要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再比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你们的家里有没有养小动物?”“你们养的都是些什么动物?”“你们家的小动物需要过冬吗?”“它们是如何过冬的?”这些问题来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践调查,让他们自己去留意观察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这样一来,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交际能力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二、以合作共同进步

实践活动是一个集体活动,合作也便必不可少。教师除了要有足够的创意来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还要使活动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目标。四大名著是我国的经典著作。里面人物塑造众多,且各有特色。在教学《走进历史人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有关于四大名著的活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名著分组,共分成四组。分组成功后,各组通过内部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探究名著中的人物特色,并最终展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自主思考问题,还要与组内成员共同探究问题,以弥补自己的思想漏洞,使小组的最终作品更加完善。在展示成果的环节,教师可以不限定展示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话剧、小品、故事会等不同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成果。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收集资料,有的善于表达自己。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就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先完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在成果合成中,又需要组内共同思考,相互合作完成最终的成果。这样的实践活动无疑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提高,实践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以整合提高效率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而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本身。课外延伸才是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除了学科内的知识整合,不同学科之间也有相通的地方。有一个实践活动“走进艺术”,就是音乐、雕刻、书法、语文等多学科的完美融合。实践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注意学科融合。在多学科相融的活动中,学生会发现其他学科的乐趣所在,更能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情感表达。所以说,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要从课前课上课后加以整合,还要从不同的学科加以整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是一门需要时间与积累的学科。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是长期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而小学还是学生的学习萌芽阶段。教师更是要做好启蒙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语文,学好语文,以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方法的选择和情感的指导,让学生成为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会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1]蒋丽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87-188.

[2]宁云萍.浅谈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4,11:56-57.

篇16:小学语文教师实践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实践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有关语文教师实践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多年来,我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究活动,寓教于乐,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改革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导入新课中创设情景,增强课堂吸引力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在讲述“从众心理”的时候,教者一进教室就边走边看教室的屋顶,学生们相继安静下来,也跟着看屋顶,大约一分钟后。有学生说:“没什么啊,在看什么呢?”这时候,教师说:“本来就没什么啊,你们干吗要一起看啊?”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学生说:“老师在看,大家都在看,我也跟着看了。”教师听到这句话,迅速抓住它的话尾:“哦,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学生顿时茅塞顿开,齐声回答“从众心理”,由此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导入时运用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从而使他们对新课充满期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中引用情境,化平淡为生动

有人形容思品课“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互动差。运用情境教学就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第一,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情境创设是指通过创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境(如歌曲、诗词、故事、漫画、图片、文字案例、影视片段等)产生图文并茂或有动有静的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对家庭、对爱的体会也不同。这个视频深刻地剖析了家和爱。学生们都为这个视频感动了,更深一层地感受到了父爱、母爱和家的重要。在音乐“烛光里的妈妈”伴随下,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当时,我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话:同学们,好好学习,对父母好点,老师我也要常回家看看。音乐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运用恰当的情景教学好过教师的唠叨,我想这不仅是目前思品课的需要,也是未来思品课的需要。内化,才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二,主题活动创设情境。主题活动情境模式,是指通过角色扮演小品、游戏、演讲赛、辩论会、参观、访问、自编生活剧、模拟法庭、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剧情,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

1.运用小品。在讲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学会尊重别人的时候,根据教材安排设置了四组小品。A.新来的同学;B.一道数学题;C.小白的书包;D.一根冰棍。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编自导自己排练,可以根据剧情增加相关内容。由于是学生自己亲自组织的,印象自然就非常深刻。小品表演结束,学生们已经知道该怎样去尊重别人了。复杂知识也就能化繁为简,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

2.运用辩论赛。法律知识无疑是初中思品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又远远高于学生生活,学生理解起来自然就困难多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是8年级教材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使这一笔生出花来,笔者就安排了辩论会这一活动情境。辩论会之前要求学生做足功课,辩论会中正反方都拼足了劲,个个滔滔不绝。通过这一活动,师生都受益良多,师生关系更上一层楼。

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人脑在已有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思维活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心。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和直接途径。因为,想象需要提供着直接凭借。同时,想象作为一种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叶圣陶先生认为,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就能够从无到有的。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训练,训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1、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的扩展想象能力扩展想象就是让学生依据语言材料中提供的已有表象或依据,对某些重点词句所表现的意境作横向的扩充,或对某些重点词句所反映的意象作纵向开掘,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会。如教《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中的有段:“你看他长得多结实啊!他一定跟着八路军跑过很多路,打过很多仗。他准是个勇敢的小八路。”从课文看,他的勇敢主要表现在“跑过很多路”、“打过很多仗”两个方面。这里仅用十个字组成的两个短语表现小八路的勇敢,似乎显得空洞、抽象。要想让学生对小八路的勇敢表现有深刻的认识,可让学生先看图,再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电视或课外读物中看到的小八路情形,想象小八路跑路、打仗的具体情景,从而加深学生对小八路的认识,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对比想象能力客观事物因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同一种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或特征。语言文字训练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认识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需要进行对比想象。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语言文字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品质。

3、合乎情理,培养学生的假设想象能力假设想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想象未曾经历的情境或没有出现的结果等。这种想象比较顺应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人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假设想象的。读了《海底世界》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已描述的情景,进一步假想海底的其他景观,这又能激发学生的热爱海洋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树立从小认真学习,长大向海洋探宝的远大志向。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意识小学教材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契机和空间,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向学生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创新学习。首先,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或在知识的“怎么样”“为什么”以及在知识的“脉络”“体系上”去寻找,发现问题。其次,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我还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学生通过思考而得到新的认识,就包含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能积极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好问、敢疑的精神多加鼓励。

课题研究教学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5000

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音乐学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教师职称论文格式

小学教育类论文

小学上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管理办法

教育类研究生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3000字论文范文2024-01-19

浅谈科研教育论文作用的特点2022-10-07

发表教育随笔的刊物2022-07-26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哪里2023-07-04

小学春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2022-11-07

高校音乐学个人开题报告2022-10-18

优秀硕士论文范文2022-04-30

计算机论文3000字范文2022-11-25

党建课题研究论文范文2023-07-30

教科室年度工作总结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