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共13篇)由网友“令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求学经历和杰出成就。
2、研读课文,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写法。
3、精读课文,品悟语言,说出看法。
4、拓展阅读,激发爱国感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2、激发爱国感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学生认为应重点记忆的词语;教师指出教材以时间作为明线组织材料,让学生找出表明时间的词语,这类容易完成的题目,旨在创造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2、从对“眷恋”一词的理解入手,让学生明白文章的暗线。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运用换位思考,补出文章没有明写出来的钱学森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进而通过钱学森的成就向学生提示:爱国不是一种空洞的情感,还需要真实的本领。
相关链接:
走近钱学森,走近科学家
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参与了导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导弹运载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1年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自主、合作、探究】
(一) 走进课本
1、找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注音或写法)写在下面。
2、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了钱学森哪些方面的事情?
3、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三:时间、空间、逻辑。你能说出本文的顺序吗?(请一边浏览,一边标记本文的顺序的词语。)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在美国学习生活了,钱学森夫妇决定回国并报效祖国,但回国之路对他们来说却难而又难,他们到底遭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
明确:
(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
(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
(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活动二:种种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积极准备。他们做了哪些准备?
明确:
(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2)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
(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4)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活动三:美国海军次长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明确: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活动四:第5段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明确:
(1)都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第一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第二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2)成语:魂牵梦绕、 望穿秋水 、归心似箭……
【小组合作总结】
【课堂检测】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惴惴 踹开 端丽 喘气
B、磋商 蹉跎 差使 嗟叹
C、妖娆 阻挠 侥幸 富饶
D、玷污 粘帖 请帖 沾染
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áo) 游 推 (jiàn) (juàn) 恋 (dàn) 生 (qiān)
3、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2:《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学习目的:
1、了解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学习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学习重点:目标1、3
教学设想:
1、从多种渠道收集钱学森的有关资料。
2、布置预习:学生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词;自读课文,能用一条线简单地理出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并能复述。
3、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
4、教具:投影仪
5、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投影显示钱学森的照片,由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钱学森的生平,由此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主题。
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板书:
拜师求学
创业辉煌
决心回国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饱受折磨
胜利回来
2、复述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要求:复述不超过三分钟,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不看课文,复述的语言要简明流利、力求生动。(教师可适当地引导人物通讯的写法)
3、体会本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由学生讨论归纳:
①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以时间先后为序明线
眷恋祖国的深情暗线
②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由学生举列分析,教师引导。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投影:1、师生共同探究课后练习一,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情怀。
2、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其它的语句进行品读感受。
3、你从钱学森这位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4、钱学森在美国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生活待遇那么丰厚,可是为了报效祖国,他还是克服一切困难,依然决然地回国了,这种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有一天,你出国留学了,你将会怎样想,怎样做?请以“如果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在班内进行讨论交流。
四、学生小结
这节课上所学的内容,或谈谈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1、完成课文后面的探究练习二。
2、查阅报刊和网络,搜集海外学子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事迹材料,分小组在班级交流。
篇3: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钱学森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阅读教材,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3、了解作者组织材料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苏教版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祖国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始终眷恋着祖国》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我民的骄傲》,课文节选的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重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热情应该是本课教学中重点。 难点是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精当、细节提炼精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阅读教材,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2、了解作者组织材料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始终眷恋”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学生认为应重点记忆的词语;教师指出教材以时间作为明线组织材料,让学生找出表明时间的词语,这类容易完成的题目,旨在创造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2、从对“眷恋”一词的理解入手,让学生明白的暗线。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运用换位思考,补出没有明写出来的钱学森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进而通过钱学森的成就向学生提示:爱国不是一种空洞的情感,还需要真实的本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谁在飞机的螺旋桨向喷气式过渡,并最终遨游太空的航天器过渡中成了关键人物?对,中国科学家,钱学森。
那我们今天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有关钱学森的一些内容。板书课题:始终眷念着自己的祖国。
二、初步阅读教材,了解作者组织材料的.线索。
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注意对用得好的词语要重点记忆。
2、读完了,想一想——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三:时间、空间、逻辑。你能说出本文的顺序吗?请一边浏览,一边标记本文的顺序的词语。
回答:时间顺序。边读边标记,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时间脉络。
3、指出:文中有一个段落没有沿时间的线索一路写下去,而是作了一个小小的变通,这是哪一段?谁能说出这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
点拨:结构上的承上启下,内容上的点明主题。
第5段。讨论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回答:第一句承上启下;“然而”一句点题。
三、深入阅读教材,体会的思想内涵。
1、深入阅读教材之前,先想想:标题《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的“眷恋”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始终”一词?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到证据,证明钱学森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就眷恋祖国吗?
明确:“眷恋”,深切地留恋;“始终”一词说明钱学森“回到祖国去”的念头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才突然产生的;第5段中两个“不止一次”,证明了钱学森早就有了归国的念头。
2、请沿着“始终眷恋”这一提法,“进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钱学森,找出下列各段,谈谈自己当时的想法。
1)、考取了“庚子赔款”留美学生那段。如果你是钱学森,当你前往美国求学的路上,你只想到个人的前途而没有想到别的吗?
2)、再往后,你毕业了,在美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你只是为了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志得意满吗?
设想:“自己”没有了,有的是那个因“庚子赔款”而留美的学生。
讨论……
四、通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当你读到一篇读多的时,你可能会觉得,那是一个与同桌一样的熟人;可是细看你的同桌,你会突然觉得你根本不认识他(她)了。同样,现在你重读《始终眷恋着祖国》时,你要尽可能多地发现你以前阅读时没有注意过的地方。(提出通读要求)
1)、把当成一个整体,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思想轨迹。
邻桌间相互讨论。
2、引导学生读后思考:标题确立的怎么样?你觉得作者对某些材料在处理上是都足够详细?有没有不必要的废话?为了证明你的思想是对的,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钱学森的材料。
篇4:《始终眷恋着祖国》的说课稿
《始终眷恋着祖国》的说课稿
这篇文章文字较为浅显,学生阅读后基本能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内容。
1、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对语言的组织和概括能力,完成知识目标。
2、 学生再次快速阅读课文,采用学过的圈点批注法,用自己的话归纳出课文选取了钱学森的哪些事情?大家讨论,然后我给学生展示我的板书。接下来就是要学生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和语句。(多媒体展示一些语句和词语)
3、 课文给我们展现了钱老对祖国的眷恋 之情,作者对于选取的事情中花笔墨最多的是哪件?请同学们示范朗读。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件事写得那么详细?
本环节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文选材与材料详略的处理。完成目标2
4、 从刚才同学的朗读中,大家看到了美国当局对于钱学森回国的恐慌和他们为了阻止事情的发生而对钱学森的迫害,请大家就此展开辩论:钱教授该不该回国?
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5、 钱学森被美国聘为“终身教授”,享受优厚的待遇,可他始终眷恋着祖国,不顾百般阻挠毅然回国。根据现在的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留学生的.回国率却是百分之三十,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假如你出国留学了你会怎样?
前面的环节是让中学生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自身的体会中去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举。这个环节是对上个环节的拓展延伸,教学生增强对故土对祖国的感情,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的任务。
6、 拓展延伸
前段时间,以“赞颂祖国 共享感动”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短信作品大赛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作品,假如你去参赛,你会对祖国说些什么?请写出来,大家一起共享。(如:我们可以用鲜花来庆贺你的生日,我们可以用心灵来歌唱你繁荣,但我更愿用一片赤子之心来建设您----我的中国!)
7、 小结:钱学森教授对祖国的无限眷恋让我们看到了一颗赤子之心,我们虽然现在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我们现在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时刻想着我们的祖国,把爱表现在细微之处。尊敬我们的父母,热爱我们的朋友,珍爱身边的一点一滴----这都是爱国。我们不敢想像,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国,也不敢想像,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会热爱我们的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继承我们前辈的优良传统,要让我们的心永远是一颗中国心,要让我们的血管中永远流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血液!最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优美而深情感人的旋律中结束全文的教学。
篇5:始终眷恋着祖国的阅读答案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9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950年8月,钱学森预购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1.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
2.听说钱学森要回国,美国海军次长大为震惊,这说明了什么?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
1.(1)作者特别点明时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萌发这一念头自然而合情合理;“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证明他们回国的目的是“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每逢佳节倍思亲。
2.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侧面描写
篇6:《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9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950年8月,钱学森预购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1.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
2.若将祖国比作母亲,文中第二段中钱学森在中秋节萌发的感情,可用一句唐诗来形容。
3.文中钱学森夫妇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根据文章内容,请你以第一人称来揣摩他俩尚未说尽的话。
4.钱学森为回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出来。
5.听说钱学森要回国,美国海军次长大为震惊,这说明了什么?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
1.(1)作者特别点明时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萌发这一念头自然而合情合理;“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证明他们回国的目的是“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每逢佳节倍思亲。 3.新中国诞生了,人民扬眉吐气,当家作主了。我们这些海外学子,也该回去看看了,为新生的祖国贡献微薄之力。(符合语境即可) 4.通知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买好机票,辞去一切职务,将科研书籍和工作笔记装箱启运。 5.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侧面描写
篇7:八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八年级上)
八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苏教版八年级上)
学习目的:1、 了解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 学习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
3、 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学习重点:目标1、3
教学设想:
1、 从多种渠道收集钱学森的有关资料。
2、 布置预习:学生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词;自读课文,能用一条线简单地理出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并能复述。
3、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
4、教具:投影仪
5、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投影显示钱学森的照片,由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钱学森的生平,由此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主题。
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板书:
拜师求学
创业辉煌
决心回国 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饱受折磨
胜利回来
2、复述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要求:复述不超过三分钟,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不看课文,复述的语言要简明流利、力求生动。(教师可适当地引导人物通讯的写法)
3、体会本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由学生讨论归纳:
①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以时间先后为序 明线
眷恋祖国的深情 暗线
②选材精当,详略得当。 由学生举列分析,教师引导。
三、 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投影: 1、师生共同探究课后练习一,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情怀。
2、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其它的语句进行品读感受。
3、你从钱学森这位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4、钱学森在美国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生活待遇那么丰厚,可是为了报效祖国,他还是克服一切困难,依然决然地回国了,这种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有一天,你出国留学了,你将会怎样想,怎样做?请以“如果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在班内进行讨论交流。
四、 学生小结这节课上所学的内容,或谈谈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五、 作业
1、 完成课文后面的探究练习二。
2、 查阅报刊和网络,搜集海外学子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事迹材料,分小组在班级交流。
八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8:《始终眷恋首自己的祖国》
《始终眷恋首自己的祖国》
[教学目标]1、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钱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读完,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四、探究
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明确:
1、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有关成语,例如: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等。
2、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3、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五、拓展训练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六、小结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始终眷恋首自己的祖国》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9:《祖国真大》教案
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幅员的辽阔,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大胆表达、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1)、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认识中国地图、了解祖国各地同一时间的气候变化,初步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2)、物质材料准备:诗文录音或磁带;中国地图;图标若干;与诗文内容相应的图片。
导入环节:
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中国地图,关于它你都知道些什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比如请去过季节反差较大地区旅游的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多种方式欣赏诗歌
1、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2、幼儿同伴两两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3、教师用图示梳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多形式学习诗歌
1、看图示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有表情地朗诵诗歌:采用多形式朗诵诗歌(相互朗诵、分段朗诵、配乐朗诵等),重点在于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仿编诗歌
引导幼儿仿编诗歌,激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我们的祖国这么大,还有哪些不同?我们一起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吧。
教学材料
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大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是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篇10:《祖国真大》教案
活动目标
一、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二、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幅员的辽阔,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三、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中国地图、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祖国各
地同一时间的气候变化,理解、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2、物质材料准备
(1)录音机、磁带等
(2)教具:可操作性挂图一幅、教师梳理的图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㈠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中国地图,关于它你都知道些什么?
㈡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
二、多种方式欣赏诗歌
(一)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二)集体交流,师、幼共同梳理理解诗歌内容。
⒈ 幼儿两两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2. 教师用图示梳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三、多形式支持幼儿学习诗歌
(一)看图示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三)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学习朗诵诗歌。(初步学习用动作表达诗歌意境)
2、多形式朗诵诗歌(采用相互朗诵、分段朗诵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3、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结束: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师:我们的祖国这么大,还有哪些不同?我们一起回班也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吧。(活动自然结束)
附: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大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是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评析
诗歌语言简练、内容有趣、形象生动,朗诵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学习起来很感兴趣。
篇11:《祖国真大》教案
《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学习儿童文学作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诗歌语言简练、内容有趣、形象生动,朗诵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爱。但由于其思维具体形象,受生活经验、学习特点的限制,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还不能够充分感受、表现诗歌的优美意境。
我们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感受理解诗歌的内容及优美的意境,教师通过图示梳理的方式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及对优美意境的感受,多形式支持幼儿学习诗歌,达到提高幼儿大胆表达表现的目的。
教学经验
通过观察中国地图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资源辽阔,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从而引导幼儿说我们的祖国真大……以通过看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从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并以“冬爷爷”“春姑娘”找家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从直观上学习诗歌。
通过观看大屏幕上中国地图,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因为在《教师用书上》出现:啊,祖国,妈妈,您的孩子在同一个时间里,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诗句。让孩子们在了解祖国人们在同一时间里的不同活动。在教授时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适时播放图片。在观看南方景色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看了三遍,充分了解南方的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特点。
在课上,当讲到南北两个方位词时,幼儿对于关于地理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分不清南北在哪,还应该是在活动前的准备或活动后的延伸部分或生成的课程,不应占据这一活动的多半时间。我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缺少了情景性的语言,应该多培养幼儿在语言方面的锻炼。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我国有地域广阔、南北方差异很大的特点。
2、有表情地朗诵诗歌,使幼儿初步了解祖国地域之辽阔广大,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幼儿教育网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教学挂图《我们的祖国真大》
2、录音机,磁带等。
3、纸、水彩笔、教具:可操作性挂图一幅、教师梳理的图标若干。
4、本市(县)、中国地图各1张。地球仪两个。一朵小红花。每个幼儿备一张自己的照片(不超过2寸)。
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我是小导游”的形式,鼓励幼儿结合中国地图互相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气候是什么样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如何等。
2、引导幼儿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师随诗歌内容的变化,引导幼儿将“冬爷爷、春姑娘、雪花、鲜花”的图片分别粘贴在中国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附: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大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是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2)根据需要,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幼儿说说:什么地方十月就飘起了大雪花,什么地方一年四季都盛开着鲜花,小朋友分别都在做什么等。通过诗歌让幼儿了解北方冬天来得较早,并且比较冷;南方是个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盛开鲜花。了解世界上的人在同一时间过着四季不同的生活。
(3)教师带领幼儿跟读诗歌,学习朗诵诗歌。
(4)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结合图片有表情的朗诵。
3、鼓励幼儿根据诗歌内容绘画。
4、我的家在哪里
教师出示本市(县)地图。并提问:“谁能从这张图上找到我们的幼儿园?”当幼儿找到时,请用小红花贴到幼儿园的位置上。再请幼儿继续寻找“我的家在哪儿?”小朋友分组到地图前找自己的家,找到自己家的小朋友,可把自己的照片贴到上面去。经过大家一番寻找和粘贴,一幅生动、亲切的“我的家”的地图制成了。
5、中国的南方和北方
教师引导幼儿用生动的事实(我去旅游,爸爸出差……)说明我国南方和北方距离之大。
6、我们的祖国--中国真大
教师出示地球仪,并提问:“谁能找到中国在什么地方?”“我国周围有哪些国家?”此时,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幼儿在世界地图上和其他国家比较,最后得出“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是个很大的国家”的结论。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的诗歌配画,投放阅读区供幼儿朗读诗
区域活动
拼图游戏。
活动经验
1、知道地图的作用,了解地图上的一些著名的地方,
2、知道外出旅游时,地图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活动材料
地图拼图。
活动指导
1、幼儿合作拼摆中国地图,教师知道有困难的幼儿。
2、展示自己的拼图作品,并和伙伴说说自己了解的一些地方以及地图的作用。
活动结束:
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教学反思
《我们的祖国真大》作为一次语言活动其主要目标为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诗歌,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产生自豪感。整堂课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一,幼儿可以基本背诵整首诗歌,并有感情的诵读整首诗歌。
二,通过对《我们的祖国真大》诗歌的学习,幼儿感受到了祖国疆域的辽阔,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
篇12:《祖国真大》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祖国地域辽阔,激发爱祖国的情感。
2、欣赏儿童诗,增强对诗歌韵律的敏感性。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祖国和首都的名称;拼过地图
(材料准备)课件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图片和诗歌内容理解“地域辽阔”
(活动难点)在诵读诗歌时感受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我的祖国
1、说说我们国家首都的名字。
2、说说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些什么?
3、小结: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我们的祖国很大很大,她在地图上像6一只雄壮、美丽、骄傲的“大公鸡”。做中国人真自豪!
二、找一找
1、看“大地图”,使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
2、找出首都北京的位置。
3、找出中国最北、最南的地方。(最北的地方是漠河,那里天气很冷,到那里去要穿厚厚的皮大衣。中国的最南面是南沙群岛,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热,到那里要穿很薄的衣服)
4、找找世界的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东北的大片森林、我国的两条河流(长江、黄河)。
小结:我们的祖国真大,当北方飘着雪花的时候南方还开满了鲜花,大人和孩子还在吃着西瓜。
三、欣赏儿童诗
1、重点提问:哪几句诗在告诉我们“祖国真大”?
2、活动重点:通过图片和诗歌内容理解“地域辽阔”。
3、跟读诗歌找找诗歌里发音有点像的词(“雪花”、“鲜花”、“西瓜”)
4、活动难点:在诵读诗歌时感受韵律美。
篇13:《祖国真大》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和学习诗歌的内容。感受我们的祖国真大。
2、引导幼儿了解祖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
3、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一幅。
2.小图片:小房子、冬爷爷、雪花,春姑娘、花。滑雪、游泳、围着火炉吃西瓜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这些天我们看见大街上、商店门口都挂上了红旗,你们知道是为了迎接什么日子的到来?
我们幼儿园大厅里的生日大蛋糕是为谁准备的?
我今天把我们的祖国妈妈请来了。
2、出示中国地图,感知我们祖国地域辽阔。
(1)让幼儿了解中国地图,知道自己生活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请幼儿在地图上找找自己居住的地方。
(3)通过地图和现实距离比较感知祖国地域之大。
(4)认识地图四个不同的方位的名称。
3、运用小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
(1)教师在地图的相应位置贴上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利用带幼儿旅行的情境,让幼儿逐句学习诗歌。
(2)讨论:
a北方有谁的家?它给人们带来什么?为什么十月就飘大雪花?
b谁住在的南方?南方为什么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c在同一个时候,南北方的孩子在干什么呢?
小结:我们的国家很大很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时间里气候不一样,北方很冷,南方很温暖。
(3)现在我们把这些小图片编成一首诗歌,题目是:《我们的祖国真大》
4、幼儿欣赏诗歌。
(1)教师结合小图片,用甜美、自豪的语气朗诵诗歌。
(2)提问:你觉得诗歌有趣吗?什么地方有趣?
(3)和老师一起朗诵诗歌。
5、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朗诵诗歌。
(1)看着小图片,跟着教师朗诵诗歌。
(2)全体幼儿起立,跟随教师边做动作边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延伸活动:
幼儿在地图上寻找诗歌中的内容。
★ 肖邦故园的教案
★ 梅花魂教案
★ 怀念母亲优秀教案
★ 微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共13篇)】相关文章:
小学《怀念母亲》优秀教案2022-09-26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2023-05-24
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2024-02-25
乡愁公开课教案2022-11-27
忆江南教案2024-01-31
梅花魂教案设计2022-09-2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教学反思2024-03-0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2023-10-27
怀念母亲 教案2023-05-19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作文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