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3-05-24 07:55:40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共18篇)由网友“Seren”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

篇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学生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例1通过说圆、画圆、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安排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开展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学数学应该给学生带来什么?高分?敏捷的数学思维?还是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感悟、交流应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的讲解必然导致填鸭式的灌输,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感悟图形特征应是教学的落脚点。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才是学数学的最终出发点。

设计思路:

先在圆的欣赏中导入课题,感受圆的美。然后通过触摸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再联想到生活中的圆。在以画圆为主线的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利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及方法。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探索圆的特征的欲望,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探索圆的特征,并及时巩固新知。最后在一系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挑战中充分感受圆的魅力与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最后在小结评价中完善知识结构,在拓展中再次感受圆的魅力,有效的渗透数学文化。

圆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①多媒体出示各种圆形建筑、自然风景图。

师:美吗?这些景物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都是圆形物体)

②揭示课题:圆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

③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不是圆,并切开其进行实验,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2、借助实物画圆

师:是啊,沿着这些圆形物体的周边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就会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师利用光碟实物画一个圆)

师:同学们,你们能利用你身边的物体画一个圆吗?(让学生画圆)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圆和使用的工具

3、师:以往同学们在画图时都用的是尺子,今天你为什么不用尺子画圆呢?(尺子边是直的,不好画圆)

师:这说明我们今天学的圆跟以往学的图形都不一样了,它是一个曲线图形。(在课题后面板书)

二、动手操作、认识各部分名称。

1、画圆

师:尺子不能画圆,那是不是以后我们只能依靠这些圆的东西来画圆呢?(用圆规画圆)

让学生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圆。(教师黑板画)。

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几幅学生作品,同学进行评价。(表扬画得好的同学真棒)强调:有的人还是画得不够理想,甚至到现在还没有画完,你们猜猜看他可能是什么问题?

教师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手握在哪里转动,针尖一端稍微用力一点

2、观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①师:大家的圆规都一样大,为什么画出的圆却有大有小呢?(圆规两脚分开的有大有小)

师:这圆规两脚尖分开的大小是圆的什么呢?

让学生自读课本例2,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②认识圆的圆心。

师问:圆规两脚尖分开的大小叫什么?

从哪画起?(圆心)

谁来上黑板帮老师找到圆心,标上字母。

师:怎样找圆心?

③认识圆的半径。

师:你能用一条线段在圆中表示出圆规两只脚间的距离吗?在圆中试一试怎样表示?(学生尝试画圆的半径)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怎样表示?(教师有意不直接从圆心画到圆上,从而迫使学生说出圆的半径的定义,强调从哪里到哪里,是线段还是直线)。

师: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并在圆中示范画,现在你们明白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了吗?(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④认识圆的直径。

让学生上黑板来画直径

师:在自已的圆中画一条直径。

三、合作探究,学习特征。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那么圆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并将它剪下来。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手中的圆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究。课件出示讨论题: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的呢?

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合作交流:

①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有无数条。

②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相等。

③通过测量和推理的方法验证直径是半径的2倍,并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④通过把圆沿不同方向对折来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特征;互动交流,生成特征;测量推理,验证特征。学生在操作探究、合作交流中主动地获得了知识。)

四、实践运用,反馈内化。

我们知道了圆的画法,名称,特征,请同学们运用今天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

1、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课件展示)

①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②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③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4厘米的圆小。

④画直径是6厘米的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

2、数学书P94的练一练。

3、在一个大圆里围着两个相等的小圆,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图略)

4、P95练习十七的1、2两题。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主要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达程度。尤其是第三题的设计,更能了解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的情况。)

五、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圆的特征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为什么要安放在圆心?(课件展示)

六、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这节课学习了许多新知识,如果让你向你的爸爸妈妈汇报今天的收获,你打算如何汇报?(学生回顾、总结)

2、拓展。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让同学们做丢手帕游戏?太原市计划造一条绕城公路,要沿整个太原市的外围画一个巨大的圆,这个圆该怎样画?

篇2: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导学案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

1、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 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探究活动中力求使学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探究展露本色和活力。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圆形的;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学生为本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正如加涅所认为的:概念能通过定义,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得到。当一个人能区别概念的例子和非例子时,就学会了概念。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订出的这一切实可行的目标正是新课标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不少的缺点:

1、由于教师的遗忘,板书未能写完。在让学生观察圆的半径、直径的特点后,没有进行相应的对比练习。

2、没有应势利导。在折圆、画折痕时,就可以让学生标出圆心、直径、半径。没有必要到后面再去表示,从而浪费了教学时间。

3、没有准确把握好时间。由于前面个别环节不够紧凑,如:学生关于圆的特征讨论发言的时间过多,致使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造成了本课最大遗憾。

4、只讲解了画圆要注意的地方,没有进行画圆练习。

5、学生小组讨论的气氛不活跃。

6、教学语言还不够严密。

篇3:认识圆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展初步的观察与分辨能力。

2、能区分圆形与方形。

3、能够进行图形分类,对应图色等。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手帕、球、图形钟表、书等

3、教学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结合教学图片,进入情境世界环节,导入本次活动的内容。

小朋友们请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戏,请说一说他们拉成的是什么形状?

2、教师结合认知乐园环节,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圆形与方形。

你知道小火车为什么能跑起来吗?它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车厢又是什么形状的?

3、教师出示手帕、球、图形钟表、书等,引导幼儿根据事物特征进一步区分圆形和方形。

看看这些常见的物品你们认识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四、实际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2、教师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巩固,圆形的边缘是光滑的,没有菱角,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

五、活动延伸

1、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进行练习巩固。

2、教师分发各种材料,请幼儿在活动时根据图形特征分类进行整理。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或者在家,以及其他场所找一找圆形和方形的物品。

六、儿歌

圆形和方形

圆形,圆又圆,

像个车轮转圈圈。

方形,四个角,四条边,

像个城堡立中间。

七、活动总结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日活动的环节把形状的学习与幼儿生活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比如请幼儿帮忙将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整理。

篇4:认识圆教案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圆是在学生呢过学过了直线图形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这一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己获取一些有关圆的特征的知识,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篇5:认识圆教案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多种形式的操作认识圆,并理解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

1.多边图形是由几条( )围成的封闭图形。

2.圆是由一条( )围成的封闭图形。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

自学提示:

(1)打开课本第56页,用自己准备的圆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2)读课本第56页,边读边画出关键字词。

(3)在圆片上标出o、r、d。

【达标测评】

1.完成填空。

①连接( )和( )任意一点的( )叫做半径,用字母( )表示。

②通过( )并且两端都在( )的( ),叫做直径,用字母( )表示.

③同一圆内,有( )条半径,有( )直径,直径是半径的( ),半径是直径的( )。

2.明辨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圆的直径都相等。( )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5)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直径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 )

3.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2)同一个圆内,半径有( )条,直径有( )条。

A.一条 B.无数 C.100条

(3)( )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圆

(4)( )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A.直径 B.半径 C.圆心

4.快乐计算。

5. 探索能手

请你找出下列圆的圆心和直径。

篇6:认识圆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在圆形比较中认识椭圆形及其特征

活动材料:

1、幼儿每人每种图形卡片各一套

2、各种图形娃娃一个

3、幼儿每人圆形和椭圆形卡片各一套

4、画册

5、熊猫手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喂饼干游戏:

小朋友们好!我是熊猫贝贝,今天我有件事想请小朋友帮忙,有几个图形娃娃它们饿了,想让小朋友喂它图形饼干吃,好吗?但是它们有个要求,只吃和自己嘴巴形状一样的图形饼干,如果放错饼干他们就会哭得,你们可要记清呀!

二、认识椭圆形

谢谢小朋友帮了我这个忙,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出示椭圆形卡片)

1、提问:

(1)、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

(2)、它和你们认识的图形中哪个图形形状相似?

2、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

(每位幼儿两张圆形和椭圆形的卡片)让幼儿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他们的便都是圆滑的,没有棱角。

不同点:圆形从圆心到边上转一圈都一样长。

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转一圈不一样长。

3、寻找椭圆形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让幼儿找出哪个是椭圆形,(让幼儿说出椭圆形的颜色)。

4、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看图片)

三、涂椭圆形作品

小朋友真棒,又认识了椭圆形,现在我还送给你们礼物,你们看是什么?(气球)但是气球没有颜色,请你们用彩笔装饰一下气球好吗?

四、巡回指导幼儿作品

篇7:认识圆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椭圆形的物体。

2、通过对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探索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能积极地参与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椭圆形和圆形彩色纸片各一张。

2、学具:幼儿人手两张圆形、椭圆形纸。

幼儿用书地18页,19页,彩色笔若干,各种几何图形以及胶棒。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教师分别出示圆形和椭圆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观察比较这两个图形,并将圆形和椭圆形纸片重叠起来进行比较,让幼儿主动地探索发现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之处。

2、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分别对圆形和椭圆形进行上下对折和左右,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的两条折印一样长;而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也可让幼儿将椭圆形和圆形纸片折一折,比一比,再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探索圆形和椭圆形的特征。

3、教师小结:圆形无论图和对折多一样长,椭圆形则不一样长,并且,圆形无论怎么折都可以重合,而椭圆形只有上下折和左右折可以重合。

4、启发幼儿想一想,找一找,在家里、在幼儿园、在其他地方,哪些地方像椭圆形。

二、操作活动。

1、观察蝴蝶和花,说说:他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引导幼儿按标记记录图形的数量。

2、引导幼儿观察数字和圆点的数量,启发幼儿添画圆点,使点子和数字一样多。

3、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启发幼儿找出椭圆形,并给椭圆形涂上喜欢的颜色。

4、启发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图,并贴在方框中。

篇8:认识圆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页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2、画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观察思考。

1、欣赏生活中的圆:棋子、桌面、钟面、车轮、中国结。

2、观察这些图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

4、做套圈游戏,哪种方式更公平?

二、画一画。

1、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

(1)用手比划着画圆。

(2)用一根线和一支笔画圆。

(3)用圆规画圆。

2、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认一认。

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

讨论:圆规的尖、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所起的作用。

告诉学生半径和圆心。

四、画一画、想一想。

1、要求学生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观察比较得知: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

在同一个圆内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2、以点A为圆心,要求学生以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五、讨论。

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篇9:认识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

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材首先讲圆的认识,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然后讲圆的画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通过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本节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圆,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8开白纸2张、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曲线。

师: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板书课题:圆

点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

1、表象认识。

师: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

点评: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举实例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的表象认识。既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注意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为进一步认识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篇10:认识圆教案

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师: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学生自己画圆。)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用圆柱画的。

生:我利用三角板里圆形画的。

师:真可谓就地取材,挺好!

(可能会有学生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

2、请学生将剪下的圆动手折一折。

(1)折过两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课件出示右图)

师:(指着屏幕)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板书)

4、练习巩固直径与半径的理解。(课件展示习题)

5、探究圆的特征。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知道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的发现,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别急,老师在屏幕上为大家准备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大家看看,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篇11:认识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圆有关知识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初步认识,但都是直观的表象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圆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它们认识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从游戏中,构建圆,初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大家喜欢做游戏吗?咱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现在如果让大家像这样(出示课件)在我面前站一行,谁先跑到老师这儿就是老师的好朋友。同意这样站吗?那么怎样站才公平、合理呢?小组讨论。

讨论后,同学代表发言。出示课件,为什么这样站就公平、合理?引导得出:每个同学到老师的距离都相等,这样才公平、合理。

[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让学生通过游戏“找朋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贴切、自然,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2、师:生活中见过圆吗?在哪儿见过?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

老师也带来了几张带圆形的物体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你觉得这些带圆形的物体美吗?(电脑演示带圆形物体的图片)

[学生在感受用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了探究的主题:认识圆。]

3、圆跟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指名学生说说。

教师总结:

以前这些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

4、抽象出圆,并介绍圆各部分名称。

回到最开始“找朋友”的课件,介绍圆各部分的名称。

(1)、同学们站的位置是站在圆上,老师站在圆内,像这外面的就是圆外,每个人相当于圆上的一个点,老师在圆内,也相当于一点,这一点在数学上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

(2)、像刚才大家所说每个人与老师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从圆上一点到圆心这一段距离都相等,像这样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就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圆上是否就这几个点呢?

(3)、观察圆上哪两点之间的距离最长呢?学生讨论后发言。抽象出: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这一段距离叫做圆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借助课件形象地讲解圆心、半径、直径这些比较抽象地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二)、利用圆形纸片自主探究圆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1、你能在圆形纸片上找出圆心、半径、直径吗?

2、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你能发现圆内半径、直径有什么特点吗?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动手画、折、量得出:将圆形纸对折后两次后打开,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从圆心到圆上可以画无数条半径,通过圆心可以画无数条直径。还会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 d=2r r=d/2。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通过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积极合作,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这里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三)学习用圆规画圆、进一步认识圆。

1、你会画一个标准的圆吗?学生会说用圆规画。先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一画, 交流画法。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画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①、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的长度)从而确定圆的大小。

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确定圆的位置)

③、把装有铅笔芯的一脚旋转一圈,就画出了一个圆。

让学生画半径2cm,3cm的圆,然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半径3 cm的圆大,半径2cm的圆小。也就是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让学生在不同位置画圆:在一张纸的中间画一个半径3cm的圆,在这张纸的左上角、右下角、右上角再画一个这样的圆,怎么画?从而得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让学生画圆,是本课的难点,我抓住时机,以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首先随意画圆,总结出画圆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画出半径是2cm,3cm的圆,这样让学生把理论回到实践,运用所学知识画圆,达到对圆的知识的运用,课堂教学得到良好的反馈。]

(四)巩固练习,提高对圆的认识。

1、你能找出下面圆形的半径和直径各是多少吗?单位:厘米

图略

(这几道图形题都没有直接给出圆的半径和直径,而需要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圆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从而找出半径和直径各是多少?)

2、如果在操场上画一个稍大点的圆,你还能用圆规吗?怎样画?注意什么?

3、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对刚刚形成的知识得到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又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练习学生乐于参与,也有实效。]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对圆进行了初步认识,板书:圆的认识。大家有什么收获吗?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还会接触到很多圆的知识,那时,你们一定会进一步感受到圆是多么神奇。

(六)课后延伸

你能用几种方法量出1元硬币的直径?试试看。

[问题的延伸是活动的继续,是学习的继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也正是学生真正学会数学、感悟数学的继续。通过“量出1元硬币的直径”这一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出书本、走进生活,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延伸到课后、生活中,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数学意识,进而培养创新意识,也可以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情感。]

篇12:梦圆飞天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处理、运用信息,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嫦娥奔月》的故事还记得吗?

《万户飞天》的故事知道?

2、月球上的陨石坑很多,有一处就被命名为“万户山”

这里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嫦娥奔月、万户飞天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

二、新授

1、老师点了一下课题的“梦”字,出示一段话,请同学齐读。

(1)学生齐读

(2)再指名读

(3)大日子当然要记住时间,我们再读一遍。

(4)板书:难忘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梦圆飞天的过程的呢?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

2、师生交流

(1)学生说,教师板书:送行 发射  问候  梦圆

(2)课文送行这个部分,等一下要自学哦,要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利用好我发给大家的资料

(3)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4)师生交流

学生:宏伟

学生说:激动

学生说:骄傲(教师进行评价)

(5)指导朗读--再指导、再读

3、我们别忘记杨利伟,在杨利伟平静的眼神背后,你们还能看出点什么?

(1)师生交流

学生:他的身后有无数华夏儿女的希望;

学生:他的心里可能有一些紧张,他寄托着希望;

学生:他的背后还付出了很多的坚信

(2)出示:“总指挥同志……”

指名读

这一次可是待命出征--你们知道“出征”的意思吗?(师生交流)

再指名读--同学们已经学会处理手中有用的信息。

4感情朗读1-5自然段。

5正音:

朝夕相处  心弦  舷窗   运行   身着   划破   今朝

奉(后鼻音)命  澎(后鼻音)派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上的部分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分别描写了哪三个不同的场面?

3、上一节课中,我们感受了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的场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5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6-15自然段,一起体验“神舟”5号扣人心弦的发射场面,并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媒体出示相应的句子)

1、“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1)能抓关键词来说说你有哪些深刻的体会吗?你能把人们紧张的心情说具体吗?

(2)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再一齐读一读第六自然段。

2、离发射时间更近了,人们的心都快跳到了嗓子眼,总指挥下达了命令,齐读7~11小节。

倒计时意味着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

(飞船就要发射升空了。)(紧张的、激动的、兴奋的)

让我们和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3、“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指苍穹。”

这是“神舟”5号升空的场面,你的感受如何?

它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句式训练:“神舟”5号腾空而起,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内心感到--------”

在描述这升空画面时,作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谁来说一说。

边读边在头脑里放电影,感受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齐读。

4、“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出示“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无限的自豪。”

(1)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无比的兴奋、喜悦、自豪)

(2)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心潮澎湃、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热泪盈眶……)

出示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通往飞天的路坎坷而崎岖,从建国到现在,飞天路上饱含着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最早的时候,科学家想从国外回来报效祖国都是很难的。很多科学家冲破了重重阻挠,毅然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比如钱学森、李四光,就是他们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奠定了基础。直到现在,敌视中国的发达国家不允许向我国出口高、精、尖的技术,科学家都是靠自己,艰苦奋斗。由于设备落后,经验不足,造成了很多的损失,走了很多的弯路。所以说“神舟”5号发射成功,凝聚了几代科学家的心血与汗水。“神舟”5号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此时此刻,作为一名中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怎能不充满着澎湃的激情?怎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呢?

(3)一起来读第15自然段。

(4)你能想像出当时人们欣喜若狂的情景吗?

句式训练:“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工作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___________,普通的观众_______________。

(人们紧紧拥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大家鼓掌、叫喊、欢笑,举杯欢庆。)

5、我们再来读6-15自然段,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投入,更有情!齐读。

三、精读第三段

1、问候与俯瞰场面

⑴自己试着读一读第17自然段,想一想,这段问候该怎样读?

⑵你认为该怎么读这段?(深情、激动、声音响亮、充满自豪)指名读、齐读

⑶如果你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听到这来自太空的问候,你会说什么呢?

⑷齐读

⑸引读对儿子的问候: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

这里的“家”指的是什么?(地球)

⑹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范读19自然段。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怎样的感觉?(太空景色真是神奇美妙)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的神奇美妙的?

生交流

(7)出示地球图片

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地球。我们的祖先梦想着看看太空的奇妙景色,经杨利伟的描述,这样的情景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来美美地读一读。

三、总结全文,总结写法,激励学生。

1、神州五号发射成功,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振奋的话语。

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3、 这篇课文是一则通讯报道,通讯报道要求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篇报道做到了层次清晰--主要写三个场面。除了具备通讯报道的基本要求之外,其特点是具体描写生动感人,尤其在写发射场面的时候,描写细腻生动,表现出当时人们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此外,题目起得很有韵味,四个字,含义深刻,音节响亮,吸引读者。

4、课前同学们都查了关于“神舟号”飞船的资料,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神舟”6号在________________(时间)成功发射,航天员是___________。

“神舟”7号在________________(时间)成功发射,航天员是___________。我国首次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的是“神舟”______号上的航天员______。

板书设计:

6 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梦圆飞天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3:认识小数 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杭集中心小学   刘月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 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初步具有整数、自然数、小数等概念。

3. 经历小数意义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和操作实践中体验一位小数的本质内涵。

4. 在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中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明准备布置新书房,要购买一张书桌和一些文具用品。在家具部看到了这张书桌,合不合适?他请小红用米尺帮他量了量。

二、有关例1的教学

1. 认识0.4和0.8。

(1)测量 (课件演示)

①量桌面的长。引导生观察,提问:多长?(板书:5分米)

②量桌面的宽。提问:满1米了吗?是几分米?(板书:4分米)

(2)认识0.4。

提问:4分米是十分之几米?

介绍写法: 米还可以写成这样的一个数,(边说边板书)先写一个0,右下角写“.”,紧挨着写一个4。

提问:这样的数以前见过吗?叫什么数?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介绍读法:(指0.4)这个小数读作:零点四。

点拨:你们看, 米还可以写成0.4米。

(3)认识0.5。

提问:5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写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介绍“0.8”的读、写法。

小结:你看, 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米就表示 米。

过渡:4分米、5分米用米作单位我们会写了,那么1分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又可以怎样写呢?让我们借这把米尺来研究一下。

2. 想想做做1。

(1)介绍:这儿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每1份就是1分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写成 米,还可以写成0.1米。

(2)启发:3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写呢?其它的数你想自己填吗?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01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集体校对。

引导观察: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数量,你可以轻声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生共同小结:这里的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零点几米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3)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初步认识了一些小数,下面让我们通过图形来进一步认识小数。

3. 想想做做3。

谈话:这里有三个正方形,每1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10份,你能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吗?请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

交流。

过渡:刚才我们是看图写小数,下面老师给你一个小数你能自己在图中表示出来吗?

4. 操作。

(1)谈话:拿出老师给你的作业纸,里面有两个长方形,每1个长方形都被平均分成了10 份。请你在第一个长方形中用斜线表示出“0.2”。

请一位学生展示并介绍:我画了10份中的2份,是 ,还可以写成0.2。

启发:老师在这个长方形中还发现了一个小数0.8。 你知道它表示哪一部分?(空白部分)

点拨:由此看来,当我们思考问题时,如果能换个角度去多想一想,就会有新的发现。

(2)谈话:请你在第2个长方形中任意画几份,并在下面写出相应的小数,然后和你的同桌说说,这个小数表示图中的哪一部分。

(3)引导学生共同小结: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我们知道了一个正方形中的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三、有关例2的教学

谈话:根据测量的结果小明选定了书桌,他还想购买一些文具用品,在文具柜台他看中了这样四件商品,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价格。

1. 认识0.2元。

提问:橡皮的价格是2角,用元作单位怎样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2角是 元可以写成0.2元。

2. 认识1.2元。

提问:圆珠笔的价格是1元2角,写成小数是几元?

学生在材料纸反面试着写一写并和同桌交流想法。

请学生上来写一写并说说想法。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可以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来想一想--2角是0.2元,把0.2元和1元合起来就是1.2元。

启发:我们用先分后合的方法知道了1元2角可以写成1.2元,那么这本本子的价格3元5角怎样写呢?

3. 认识3.5元。

生尝试将3元5角以元做单位表示出来并交流想法。

4. 解释与应用:9.6元。

出示课件并引导:商店里还会见到这样的价格 “9.6元”,你能看得懂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点拨:可以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来看。这儿的6其实是“0.6”元,0.6元就是6角。合起来就是9元6角。

5. 整理相关知识。

介绍: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一些像1.2、3.5、9.6这样的小数,我们认识的小数越来越多了!其实以前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数。像表示物体个数的1、2、3……都是自然数。为什么这儿要用省略号?(有无穷个)0也是自然数。他们都是整数。

像今天认识的0.4、0.8、1.2、3.5都是小数。你还能说出几个小数来吗?

介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一个小圆点)。对,小数中间的这个点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板书各部分名称)你来挑个小数说说它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是几?

6. 解决实际问题。

(1)请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校对。

(2)看想想做做第4题。读一读,说一说。

指导25.6的读法:25在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小结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其读、写法。下面我们就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小数。

四、拓展练习

1. 想想做做5.

(1)这是一条有方向的直线。这儿为什么是“0.1”? 这儿为什么是1.2?

其它的数你会填吗?

(2)请观察直线下面都是什么数?上面呢?这里的小数与整数之间有什么联系?(1和2之间是1点几,2和3之间是2点几……)如果直线继续向右延伸,后面还会出现哪些小数?

2. 游戏:猜价格。

老师带来了一个小玩偶,请你猜它的价格!

(1)(出示一个小玩偶)这个玩偶的价格不满1元,你猜是多少?生猜,并将自己的答案写在了纸上。公布(0.8元)

(2)(出示一个杯子)价格在3元和5元之间,猜猜看是多少元?生猜,写答案。

公布(3.6元)

没猜对的同学别气馁!只要平时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下次猜对的把握就大了!

3.你知道吗?两大题。

4.小数的发现最早是我国的刘徽。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的知识既丰富、又有趣,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学习。

篇14:《认识时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88--89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准确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经过时间。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面的结构,亲自动手拨钟面的时针、 分针,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和1时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经过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进率。

四、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钟表。

2.学具准备:学具钟表。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平时什么时候来上学啊?(学生自由回答)

2、展示例题中的场景,仔细观察这幅画,小女孩是怎么知道该上学的呢?(引

导学生说出钟表)

3、揭示课题: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呢我们就通过看钟表来认识

时分(板书课题)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1)小朋友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认钟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

仔细观察钟面,钟面上哪些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学生回答时,展示课件)

学生可能的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1~12这12个数字。

(2)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时,展示课件)长线和短线(一些小黑点)。

(3)小朋友们真棒!这样一个完整的钟面就出现了,大家看。(学生看时,展示

课件)。

2、认识大格和小格

(1)介绍:像每两根长的线之间的一段叫一个大格。(展示课件)从12到1就是

一个大格。数数钟面一共有几个大格?

学生观察学具钟面,指名回答。

(2)每两根短的线之间的一段叫一个小格。(展示课件)

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吗?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让学生观察学具,得出结论。学生数法不一。

(3)你们真棒!我们可以5个5个的数,这样正好是5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数

数。(展示课件,和学生一起数)

3、认识时

(1)介绍:我们刚才通过数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

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和多少个小格来计时的。那你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朝哪

个方向走的吗?(拨钟演示)我们把这个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2)它们是怎么计时的呢,我们一起看课件,你能说出这是几时吗?你发现了这

两个钟面有什么不同吗?

指名学生回答几时。

引导学生说出时针从12开始走过的大格数不等,5时比4时多走了一大格。

(3)回答的很好,也就是说走一时用了一大格。所以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展示

课件)

提问:那么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走到8呢?

让学生拨一拨回答。

4、认识分

(1)我们知道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而且时针走的时候时,分针也走着,那么

分针怎么走呢?大家看好了(展示课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提问: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8小格呢?30小格呢?

(2)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那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分呢?从12走到4

呢?

你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先回答并说明理由)

(3)介绍方法,大家一起读一读。

5、时与分的进率

(1)刚才通过学习知道了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那么时

与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拿起你们手中的钟表拨一拨观察观察,你发现了什

么?

让学生自己拨钟面,自由发言。(可能发现时针和分针同时动同时停,分针

比时针走得快等)

(2)小朋友们很厉害哦,发现了这么多呢。下面看分两组分别观察时针和分针大

家开始看(展示flash动画)。第一组发现什么?第二组呢?因为时针和分针

同时动同时停,也就是走过的时间一样,合起来能得到什么呢?

(学生仔细观察。其中一组观察时针的变化,另外一组观察分针的变化。学生

可能的答案:经过了1时。经过了60分。1时=60分)

(三)加强体验、实践应用

1、感受1分钟。

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展示课件)

1分钟大约脉搏跳多少次?

1分钟大约跳绳多少下?

1分钟可以做多少条口算题?(老师计时,让学生操作并汇报)

总结:哇!原来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啊,所以我们平时要珍惜每一分钟,抓紧时间学习。

2、感受一小时。

1小时有多长呢?我们来做一做:

一节课(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就是1小时。

展示课件,公布答案。

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1小时可以做什么?

3、展示ppt巩固基础知识

4、拓展延伸

(四)课堂总结、提炼升华

提问: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学生说说本节课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的安排时间学习,做时间的小主人。最后让我们一起听一首《时间就像小马车》结束吧!

六、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1时=60分

篇15:推敲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9   推敲

主备人:何跃琴      审核人:施艳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题李凝幽居》的大体意思。

3.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温故预习】

一、读准文中生字词的发音,看清字形,再根据拼音写写词语:

贾岛为用词tuǒtiē(    ),仔细斟酌(zhēnzhuó),用心tuīqiāo(    ),不小心chuǎng( )进仪仗队,他lǐmào(    )地向韩愈解释,请求宽恕(kuānshù)他的莽撞(mǎngzhuàng)。

二、查词典解释词语:

1.拜访:

2.即兴:

3.推敲

三、联系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斟酌(zhēnzhuó)(    )  宽恕(kuānshù)(  )妥贴(  )拜访(  )思索(   )

四、朗读:“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三遍,读正确读流利。

五、认真读课文后填空:

1、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这一典故出自我们   朝诗人      的诗句:“               ,              。”

2、从重点词可以感悟深刻的内容。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斟酌”的意思是      ;“斟酌”的内容是                     ;

“斟酌”的结果是             。

3、学古诗要注意联系。本学期我们还学了贾岛的一首诗是            ,全文如下:               ,              。               ,              。

【课堂讲练】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推和敲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推~~做动作,敲~~做动作,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对,可这就是奇怪了,怎么联系在了一起就变成了反复思考,反复捉摸呢?

不知道,不要紧,我们推敲课文以后就知道的。

二、学习课文新词语:

1.大家生字词都掌握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检查预习作业的第一项。

2.出示本课中的一些词语,2分钟的熟记,准备默写。

3.昨天要求大家查词典的,你们都查了没?谁来说说?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一会儿老师还要问你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在思考诗歌中的用“敲”还是用“推”好时,不慎与韩愈的仪仗队撞在一起,韩愈得知原因后很感兴趣,并提出用“敲”字更好。后人就把写诗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四、学习古诗,增加学习背景

1.出示古诗: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教师指名学生进行说说诗句的意思。

3.你能背下来吗?

五、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如何分段。

请大家讨论一下。

我们看哪些人能独立分对。能介绍你分对的原因吗?

六、布置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这一典故出自我国   朝诗人      的诗句:“               ,              。”

【课外作业】完成抄词本和第二教时的预习作业。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够说出课后习题四的词语的区别。

2.在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讲出这个故事。

3.能够说出故事的要素。

4.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的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的结果

讨论所填的表格。

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的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的结果

教师评价总结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出示自主学习题:

1.哪些情境激发了贾岛的诗兴?

2.你认为在贾岛的诗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深夜的宁静?

3.推敲的结果怎么样呢?你同意韩愈的选择吗?

(二)教师相机指导,评价总结。

三、再现推敲场景,感受贾岛的投入

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来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热闹的长安大街上。

1.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 。

2.交流,出示: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3.理解并指导朗读。

4.指名表演。

5.评价表演(重点感受贾岛的全神贯注)

看到贾岛这样子,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6.再指名表演,引导下面的学生进入角色。

7.小结,齐读第三自然段

8.引读

(1) 人们纷纷议论、嘲笑、讥讽……而贾岛丝毫没有觉察。他--(骑着毛驴,一边……)

(2) 就在这时,一支仪仗队浩浩荡荡,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沉浸其中。他--

四、体会“推敲”意境,学会推敲

1.出示“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重点体会“竟然”和“闯”。

2.补充贾岛吟诗曾闯进仪仗队的故事。

3.你知道韩愈吗?谁来做个简单介绍。

4.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与韩愈的对话。

5.现在你就是贾岛,你如何向韩愈(师担任)讲述自己写诗经过呢?

6.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贾岛好容易才来到李凝家。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而贾岛也留下了一首诗。那到底使用“推”好还是“敲”好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7.学习了解韩愈的观点。 你同意吗?

8.引导学生谈学习故事的感想。

9.小结,让学生齐读4-7自然段

五、补充诗句,尝试推敲

1.出示一组诗句,学生诵读,加强感受。

2.出示画面和文字: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学生讨论填写,说明理由。

3.总结。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如今,我们也许不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也不必“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在写作时,多一些思考,多一点推敲,学会准确地表达仍是很有必要的。

六、开拓视野

你还知道哪些推敲文字的故事呢?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课堂作业】

书后练习4

【课外作业】

《补充习题》第9课

附参考【典故】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解释】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推敲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6: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针对中等以上学生)

3、学习在阅读中提问。(针对中等以上学生)

4、感受晏子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针对优等生)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在阅读中提问,到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已学会了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进行提问。并能够通过阅读释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

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2、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

一、人物介绍,揭示课题。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时代,这期间各国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激烈争夺霸业。《晏子使楚》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两国之间外交上的一件事。 1、简介晏子:名叫晏婴,身高不到五尺,大约现在的一米四左右。他是齐国的大夫,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 板书:晏子。学习生字“晏”。

3、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板书:使楚。

快速读课文,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什么叫出使?(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遇到了什么事?楚王为什么要这么做?(针对中等以上学生)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并完成下面练习。(出示)。 ①楚王( )次想( )晏子。

②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 )。 ③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 ),而且( )。

④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 ),而且( )。 2、交流(针对中等以上学生) ①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

②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显显楚国的威风)。 ③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是显了楚国的威风),而且(侮辱了齐国。) ④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灭了楚国的威风),而且(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三、提出问题,合作学习(针对中等以上学生)

1、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我们来看看晏子是怎样与楚王斗智,维护国家尊严

的。课文的那部分是写这一内容的?(3——5自然段)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这部分课文,思考: (1)楚王用那些方法侮辱晏子?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 (3)结果怎样?

3、小组合作学习

四、抓重点句,感悟人物(针对优等学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领会一下晏子话中含着的意思。 (出示三个重点句)

①、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学生各抒己见后,得出:

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

师:那么楚王就是狗王了,楚王当然不干!于是只好。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练读,指生读。

师: 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斗智,请同学们照刚才的方法来推理。

②、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 学生讨论后得出: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最不中用,派来访问楚国,可见楚国是下等国家。

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楚王的“冷笑”(根本没把晏子放在眼里)“只好陪着笑”(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把文中的句子转变为四字成语:挥汗成雨、举袖成云、摩肩接踵。 读四自然段 :练读,分角色读。

③、师:好,第三次,谁来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过程?

生: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原因是:水土不同。(南橘北枳)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可见楚国环境(社会风气)不好。

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楚王的“笑嘻嘻” “得意洋洋”(笑里藏刀、居心叵测) 读五自然段;练读,齐读。

五、总结课文,夸奖晏子。

篇17: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梅花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8分钟后看谁学得!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填写基本功。

篇18: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桂花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苏教五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五年级数学考试题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计划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语文课文歌词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计划

球的反弹高度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共18篇)】相关文章:

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12-16

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2022-09-2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2-06-18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11-07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练习》教案2022-05-02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10-26

苏教二年级教学计划2022-05-07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6人从众》教案2023-06-11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诗词总复习教案2022-06-03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