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川教版信息技术教案(精选14篇)由网友“周而复始k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级下册川教版信息技术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川教版信息技术教案
川教版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我的计算机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相关常识和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的关系
知道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功能
了解计算机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情况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计算机各部分功能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计算机主要组成设备方面的实物、视频短片、图片等
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实物、视频短片、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① 播放一段关于烽火狼烟的视频。
② 提问:烽火狼烟告诉我们什么?
③ 接着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提问:同学们举手的动作传递着什么呢?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激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信息与我们的 学习和生活① 请同学们看书P1中的图1-1、图1-2、图1-3、图1-4
② 提问:每幅图能带给我们什么信息?
③ 评价学生看书
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里,信息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信息的记录方式与计算机朋友① 请同学们看书P2了解信息记录方式的变化 ② 请同学们观看信息记录变化的一段视频短片
③ 提问:通过看书和观看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④ 评价① 学生通过看书和观看视频,了解信息记录方式的变化情况
② 学生回答问题,谈谈自己对信息记录方式变化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记录的相关知识
激趣,促使同学们想和计算机交朋友,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好朋友 计算机基本组成及其功能① 提问: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所见过的计算机的样子? ② 演示视频、图片、实物等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③ 请学生看书P4图1-9试着填图 ④ 提问:试着说说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⑤ 做游戏:《角色扮演》每4-5个孩子分别扮演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相互讨论说说各自的作用①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描述自己所见过的计算机的情况
② 学生观看演示,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③ 熟悉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功能
④ 学生回答问题
⑤学生参与游戏学生在自身知识建构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习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的相关知识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及功能知识的掌握
计算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许多知识,现在让我们大家自己来说一说,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做哪些事情?
①引导学生分类别回答题,从学习、应用、娱乐方面回答。评价
②视频或图片或实物演示计算机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情况。
③计算机有那么多的用处,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好朋友呢? 评价
④ 引出使用计算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⑤ 并用视频、图片或现场演示在计算机使用中的一些现象和表现。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学习,学生倾听,思考
试着回答使用计算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学习计算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知识,为学好计算机知识激发兴趣。
学生通过谈自己的体会,然后通过现场表演、视频、图片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使用规则的深刻印象,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促进作用。
小结① 计算机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②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倾听知识再现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川教版信息技术教案:和新朋友过第一招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开、关机的方法;
2.简单认识Windows桌面。
3.了解鼠标的左右键的使用方法,能移动桌面图标。
教学重点:开、关机的方法、鼠标的使用
教学难点:移动桌面图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面前看到的是什么呀?
对了,是电脑。
老师告诉你们电脑这个大懒虫,到现在还在睡觉,请小朋友把它喊醒,我们今天和新朋友玩第一招吧,好不好?
一、跟我学开机。
计算机和其他电器设备一样,首先必须打开电源开关(如图2—1)请注意老师是怎样开机的,记住电源开关的位置
1.打开电源,记住电源开关的位置。
2.观察开机屏幕画面的反映。
开机后,请注意屏幕上先后闪出的画面
试一试: 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开你的计算机电源开关
二、认识Windows桌面。(课件出示)
同学们,这就是Windows98的桌面,我们之所以把它形象地比作一个桌面,是因为它就像我们办公室的桌子一样,可以摆放各种书籍、文具、纸张、作业本,
Windows桌面上摆放了哪些东西?我们一起来认识吧。
桌面背景:就像我们装饰书桌的台布,随时可以更换。
图标:就像小朋友书桌上放的书、文具盒。为了方便操作计算机,我们把那些最常用的“物品”放在计算机桌面上,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图标。
开始按钮:我们的书桌上面只能放一些常用的书和文具,更多的东西放在抽屉和书柜里,使用时打开来寻找;同样,Windows桌面上也只能放一些常用的软件工具,更多的“宝贝”,都得用鼠标操作这个小小的按钮来寻找。
任务栏:计算机打开一个软件,就是执行一个“任务”。计算机可以同时执行几个任务,这些任务都会在任务栏上显示出代表自己的按钮。
鼠标指针:鼠标指针是我们手中鼠标的标志,鼠标移向哪里,指针就指向哪里。开机后,当鼠标指针变成“箭头”状态后,就可以操作计算机了。
三、与鼠标交朋友
(一)教师讲解
同学们第一次与计算机玩,就要学习与鼠标交朋友,因为计算机最听鼠标的话。鼠标的品种和形状非常多。有的鼠标下面有一个小球,叫“机械鼠标”;有的下面有一个发光的“小灯”,叫“光电鼠标”。鼠标上面有左右两个按钮,有的中间还有一个小滚轮(图2—4)。
光电鼠标现在请同学们看看你的鼠标是什么样子,再摸一摸,感觉一下你手里的鼠标。大家看看,鼠标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鼠标左键;那么右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鼠标的右键。能记住吗?
1、握鼠标的基本姿势
手握鼠标,不要太紧,就像把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样,使鼠标的后半部分恰好在掌下,食指和中指分别轻放在左右按键上,拇指和无名指轻夹两侧。(先请一个同学试一下。再请另外一个同学也试一下)。
2、鼠标拖动动作
先移动光标到对准对象,按下左键不要松开,通过移动鼠标将对象移到预定位置,然后松开左键,这样您可以将一个对象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
(二)试一试,想一想
1.上、下、左、右移动鼠标,看看鼠标指针怎么移动。
2.将鼠标移动桌面一个图标上,点一下鼠标左键,你看到图标有什么变化?
3.将鼠标移动到图标“我的电脑”上,快速点两下鼠标左键,看一看,发生了什么现象。
4.再把鼠标移动到“×”按钮上,单击鼠标左键,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5.你能照书上13页的样子摆图吗?试试吧。
四、跟我学关机。
小朋友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睁开眼睛,那上床后我们会把眼睛闭上。然后开始休息。电脑同样如此。我们最后也要让电脑把眼睛闭上,要不然电脑就休息不好,他会生气的。同学们,快下课了,我们该与计算机说再见了,看老师操作,欢迎下次再来,希望你能成为计算机的好朋友。
学生练习关电脑
试一试: 在教师的组织下,有步骤地关闭电脑。
教师巡视指导。
篇2:川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课题】第1课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课型】新授课(本班教室)
【教学内容】
1. 分析本册教材,明确学期计划及学习内容。
2.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本学科的学期计划及学习内容。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分类。
※技能目标:
1.根据学期内容,确定自己操作提高的方向。
2.根据网络概念及组成要素,知道组建网络要做哪些事。如果身边碰巧有这种需要,自己可以参与其中。
3.能恰当地将身边的一些网络进行归类。
※情感目标:
1.激发兴趣,让自己的学习能够有的放矢。
2.通过网络的功能及发展,明白分享与合作对学习工作的影响。
3.科技领先是一个国家、民族决定其国际地位的重要砝码,激励学生要有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期计划及内容介绍,让学生知道要学些什么,应该怎么来学。
2.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要素。
3.能列举出身边的网络环境并恰当归类。
【学生分析】
对“网络”这个词,更多的同学会把它的概念缩小理解为“互联网”,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概念,知道其功能和分类。相对于其它知识、技能,本课内容应该有90%以上的学生是在同一起跑线。
【教学过程】
同学们,欢度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在春暖花开的新春季节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学期。让我们翻开这本崭新的教科书,先来了解一下,这学期,《信息技术》课会做些什么?
一、学期内容及计划
(通过引导,浏览目录,明确学习内容)
计算机是我们信息技术课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对它的使用和操作我们也相当的熟悉了。可是,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分散在各处的孤立的计算机就好像一个“光杆司令”,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想请问一下,你们有听说过“地球村”这个名词吗?“地球村”就是比喻人和人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突破了时间、空间距离,就好像同处于一个小小的村落一样。
这是如何办到的呢?真是要感谢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日益增长的今天,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的信息交换手段。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
二、 计算机网络
我们处在信息社会,信息的来源也很多,我想请同学们就自己听说的,看到的,想象的相关内容来谈一谈自己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学生畅谈时间)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教师补充,板书“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必备基本要素”)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分散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实现彼此间通信及计算机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这样一个实现了资源共享的体系叫做计算机网络。
(指导学生在教材相应位置标记出)
2.必备的基本要素
(根据概念叙述,提取这3个基本要素)
·至少有两台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通信介质 分有线、无线
·网络协议
我们一直在说计算机网络怎样让我们的信息交流方便、快速,那么,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是谁以了要把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快速阅读教材P1-2页后,四人小组归纳出各阶段计算机网络的显著特点。
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50年代――60年代)面向终端,网络结构简单,功能有限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60年代末――70年代)共享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70年代末――8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90年代至今)互连、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 下面呢,由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下网络的分类,就我所掌握的“信息”,有些同学可就是把“计算机网络”认为是“互联网”哟!
四、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相连接,根据计算机之间的距离以及网络所覆盖的面积不同,可以将网络分为三类:
1. 局域网(LAN)
局域网通常是为了一个单位、企业或一个相对独立的范围内大量存在的微机能够相互通信,共享某些外部设备(过去高容量硬盘、激光打印机、绘图机都是昂贵的设备)、共享数据信息和应用程序而建立的。
典型的局域网络由一台或多台服务器和若干个工作站组成。
比如:计算机教室,整个校园内„„都是一个局域网。
2. 广域网(WAN)
广域网在地理上可以跨越很大的距离,连网的计算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几万米以上,跨省、跨国甚至跨洲。
目前,大多数局域网在应用中不是孤立的,除了与本部门的大型机系统互相通信,还可以与广域网连接,网络互连形成了更大规模的互连网。
大家通常使用的因特网(Internet)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
关于因特网,想多和大家说说。80年代末期,Internet才进入我国,是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接入。所以,最初,因特网在我国是高精尖的技术及高精尖的应用,非一般人所能用。直到1994年,邮电部建立了CHINANET网,使因特网真正面向全国大众。CHINANET网目前由中国电信负责经营管理,并且绝大数用户接入因特网都选择中国电信作为ISP(因特网服务供应商)。
虽然我们使用因特网的历史比较短暂,但我们的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首先是网民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月的数据统计表明,中国目前网民数量已达1.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近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次,要互联网技术领域,我们由原来的“学徒”跻身为“师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材料”,抖擞抖擞精神,扬眉吐气一下!
3. 城域网(MAN)
基本上是一种大型的局域网(LAN),它可以覆盖一组邻近的公司或一个城市,可以支持数据和声音,并有可能涉及到当地的有线电视网。
时下,许多城市教育部门组建了教育城域网,进行远程教学等。
好了,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关于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来归纳一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换言之就是你用网络做了些什么事或是想做什么事?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帮助,说明所事例分别体现或发挥了网络哪方面的功能)
五、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 资源共享
2. 网络通讯
3. 分担负荷及协同处理
在现在的社会,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有了网络,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加强了人与人的沟通,学会了共享,增强了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必须要提醒我们的同学们,网络是为了帮助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如果有一天,网络挟持了你,让你不能正常生活,那你就应该及早就医,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调整,斩断网瘾,重回正轨。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下计算机网络,了解了其发展历史,知道了网络的功能以及分类。
【课后练习】
书上P7“探索活动”,直接填写在书上。
要求:1.是自己亲历的最深切的感受,字数不一定多,但要真!
2.第二天由科代表收交作业!
【教学后记】
篇3:川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课型】 巩固提高课(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内容】
1. 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及其服务与应用。
2. 规范使用因特网的常用术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因特网的概念。
2.知道因特网中常用术语表示的意义。
※技能目标:
1.充分了解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并能恰当使用。
2.能正确使用因特网的常用术语。
3.对因特网的接入能知其所以然。
※情感目标:
正确理解因特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利与弊,用其利,避其弊。
【教学重、难点】
1.因特网常用术语的意义,能正确使用术语。
2.对因特网提供的服务能有所了解,并在适当的时候充分应用。
3.对因特网的接入方式能有更多了解。
【学生分析】
“上网”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至少有95%以上有过使用经历,搜索过图片、MP3、文字资料,收发过电子邮件,申请了QQ号„„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远不止这些。并且,还要知晓因特网更新的发展技术,知道因特网有可能对我们的不利影响,能“扬其益,避其害”。
【教学过程】
〖前课回顾〗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一起在教室里面了解了一下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知道了什么是网络?有哪些分类,并且还知晓了“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的核心技术已由我国自主研发并通过验收,在国际上抢占先机,有了话语权”,这是很振奋人心的! 留给大家的一个探索活动,我已经通过你们交上来的表格内容有所了解了。我发现许多同学阐述的“计算机网络对生活学习的影响”大部分内容都是因特网所提供的。的确,因特网渗透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今天,我们要在上次课的基础上再来详尽地了解一下因特网,提高我们的网络应用水平。
〖新课引入〗
“上网”对大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愿意听到的词,我曾在课下打听过:你们为什么喜欢上网?上网都做些什么?答案惊人地一致:好玩!可以聊天、玩游戏! 孩子们,你们如果只是这样地使用因特网,那可真是“大材小用”了! 好了,让我们来详细而深入地了解Internet(因特网)。
一、什么是因特网?有什么特点?
(请大家想想,在上次课上我们怎样说到的因特网)
因特网是由英文单词“Internet”翻译而来,本意是指“交互的网络”,常称互联网。
在因特网上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因特网是整个信息社会的缩影。
有三个特点:①因特网是一个基于TCP/TP协议集的国际互联网络;②因特网是一个网络用户的团体,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同时也为该网络的发展投入自己的一份力量;③因特网是所有可被访问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
二、因特网的服务
大家平时用的很多的就是QQ聊天、在线游戏、搜索下载MP3,这些功能我们称为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并且,它所能提供的服务远不止这些。虽然,现在你们可能用不到,但是了解一下,没准你就会享受这些服务了。
(以下,通过教师口述,学生实际操作,进入一些服务功能界面,感受因特网的服务。)
1.网上浏览(万维网服务WWW)
是因特网信息服务的核心,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信息服务。
要借助浏览器(软件)。
2.电子邮件(E—mail)
是网络用户之间快速、简单、可靠且成本低廉的现代通信手段。
各大网站都为用户提供了免费邮箱,自己申请即可使用。
(请一个同学示范登录并打开某邮箱。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也可以是老师提供的。最好再由学生简述如何使用?收信、阅读信件、写信、发信„„)
3.电子公告板(BBS)和新闻组(News)
BBS是一个信息资源服务系统。登录成功,可根据所提供菜单选择操作。 News是具有共同爱好的因特网用户间进行交流的网络。网络新闻按专题组织。
4.远程登录(Telnet)
比如说老师(或家中父母)在家里访问学校(公司)办公室的计算机。 需要网络通信协议(Telnet)的支持,并且要知道远程计算机的域名或IP地址、帐号和口令。
(注意:“有权限”即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地址、帐号和口令而登录远程计算机就是我们所说的“远程登录”,否则,是网络道德与法规所不允许的“黑客”形为。)
5.文件传输
通过FTP服务登录文件服务器,从而获取大量的文档、数据和其他信息。通常情况下,FTP服务器要验证用户帐号和口令,不允许匿名登录;只允许从主机下载文件,而不允许上传。
(如果网络机房中有FTP服务器供学生上交作业,那么学生对此服务感受就会深切些。笔者所在学校即通过Surve-U搭建了FTP服务,学生作业上交就是文件传输。)
6.网络博客
我给它起了另一个名字叫“网页日记本”。不是纯粹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逐渐演变的网络应用。
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的文章所构成,按年份和日期排列。
现在,有许多人都写博客,影视明星、公众人物有不少,通过广大网友的点击,又获得或好或坏的影响。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网络服务,写写自己的博客,不为出名,只为记载自己的“心情故事”。
7.其它
网络聊天、网上购物、网络会议、网上教学、宽带影视„„
以上罗列的是目前使用普遍而广泛的一些网络服务。我们在使用网络服务时,要注意一下规范的术语,以方便你在和别人谈论时能让对方明确知道你所言何物。
三、因特网中的常用术语
上网 使自己的计算机通过某种介质连接入因特网后,利用浏览器进行信息查阅、数据传输等操作。
那么,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有哪些方式呢?等一会儿我们会给大家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网站 因特网中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是网络信息组织、存储、发布的地方。比如大家熟悉的新浪、网易、腾讯„„
主页 每个网站的入口页面,相当于一本书的封面。
IP地址 为区别网络中的每一台不同的计算机,有一个确定的标识,这就是IP地址。
是用英文句分隔4个数字组成。
(请同学们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www.163.com,注意看屏幕左下端状态栏内的一组数字:202.108.9.16)
把32位二进制数分成四段,每段的8位二进制数用0~255之间的十进制数表示,每段之间用英文句点分隔。这种表示方式也称为“点分十进制”地址。 由于IP地址不方便记忆,因此,我们平时并不是用IP地址来访问网页。我们平时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的地址称为什么?
域名 是网站更直观一些的名字,比如新浪(www.sina.com)。
域名与IP地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在因特网实际运行时域名地址由域名服务器系统(DNS)转换为IP地址。
域名系统采用层次结构,按地理域或机构域进行分层。字符串的书写采用圆点将各个层次域分成层次字段。从右到左依次为最高层次域、次高层次域等,最左的一个字段为主机名。
最高域名代码国际上有统一的规定。(布置书后探索活动,作为本次课堂练习) 统一资源定位(URL)地址 在WWW上,每一个信息资源都有统一的而且是唯一的地址,这个地址叫URL地址。URL的一般格式为:
协议+“://”+主机域名(IP地址)+目录路径
协议为指定服务连接的协议名称,常用以下两种:http(表示与一个WWW服务器上超文本文件的连接),ftp(表示与一个FTP服务器上文件的连接); 目录路径在访问主页时,可以省略。
网站主页的URL地址就是通常所说的网址。
下面,我们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方式。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利用因特网提供的服务,完成本课书上P10的“探索活动”。 要求:1.上网熟手请独立完成。
2.可以合作分工,但最多是4人一起完成,并且要互相交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对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规范了一下上网的常用术语。希望这堂课对你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帮助!
【教学后记】
篇4: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LOGO语言的基本知识;
2、学会启动PC Logo for Windows 的方法;
3、认识PC Logo for Windows 的界面及基本功能;
4、掌握LOGO的六个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掌握用LOGO基本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LOGO六个基本命令的格式和用法;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LOGO基本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三.教学准备:
在教师机和学生机预先安装好PC Logo for Windows v1.01a 软件,
在桌面建立快捷图标;
在教师机上准备好教学中将会用到的LOGO图形,如教材中的图1-16 。
四、教学过程
1、LOGO是什么? 了解LOGO基本知识 1、 T: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同学们使用过许许多多计算机软件,这些软件都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的。计算机语言就是计算机和人都能“听”懂的语言,现在已经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语言,LOGO语言就是其中的一种。
2、 T: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LOGO语言。 3、 介绍LOGO语言的基本知识。 学生倾听。
2、进入LOGO的世界 启动PC LOGO 软件 1、讲解两种启动PC LOGO的方法 学生操作:分别用两种方法启动PC LOGO 软件。
认识软件界面 1、 简要介绍PC Logo for Windows 软件的界面; 2、 特别介绍“标准化窗口”按钮; 3、 介绍小海龟画画的Graphics窗口; 4、 介绍书写命令的Listener窗口。 学生倾听;学生操作:体会“标准化窗口”按钮的作用。
3、指挥小海龟画画的基本命令 学习LOGO基本命令 1、 讲解FD命令的作用和书写格式; 2、 讲解RT命令的作用和书写格式; 3、 讲解LT命令的作用和书写格式; 4、 讲解BK命令的作用和书写格式; 5、 讲解HOME命令的作用; 6、 讲解CS命令的作用。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示范的步骤,进行实际操作,在命令窗口中键入相应命令,最终画出教材图1-10中的图形。学生操作:体会HOME和CS命令的相同和不同作用。
4、指挥小海龟画画 指导学生用LOGO基本命令画图 1、 用谈话法和讨论法,与学生讨论教材“做一做”1(1)中的命令,在讨论的过程中,一步步把讨论的结果画在黑板上; 2、 要求学生把讨论得到的(画在黑板上的)图形画在教科书 图1-13中; 3、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画出的图形是否正确;
4、 请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做一做”1(2)的要求,在图1-14的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命令; 5、 与学生讨论他们写出的命令是否符合题中的要求; 6、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写出的命令,在图1-14中画出正确的图形; 7、 要求学生讨论画出的图形,看大家画的图形都一样吗?如果有不一样的,谁画的正确呢?为什么? 8、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画出的图形是否正确。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将讨论得到的图形画在教科书图1-13中; 学生操作:在命令窗口依次输入“做一做”1(1)中的命令,验证画图窗口中画出的图形是否与讨论得到的图形相同; 学生阅读教材,在图1-14的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命令;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将图形画在教科书图1-14中;
学生参加讨论;
指导学生用LOGO基本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1、 用谈话法和讨论法,与学生讨论教材“做一做”2中左图的正方形,说一说应该用怎样的命令;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得到的命令是否画出正确的图形;
3、 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说应该用怎样的命令来画出教材“做一做”2中右图的长方形;
4、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得到的命令是否画出正确的图形。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得到的命令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讨论;
生上机操作,验证讨论得到的命令是否正确。
拓展训练 1、 与学生讨论教材“做一做”3中的各种各样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说一说它们哪些不同的地方;通过讨论,尽量引导学生明白: (1) 前进不同的步数,画出不同长度的边长; (2) 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时候,有的需要用左转命令,有的需要用右转命令; (3) 图中海龟下方的图形,可以先左转(或右转)再画,也可以直接用后退命令画出边长来。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尽量多地画出图1-16中的各种各样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比一比,看谁画得多。)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上机操作,尽量多地画出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小结
1、 小结本课内容:
(1) LOGO启动和界面;
(2) LOGO的基本命令;
(3) 用LOGO命令画图的方法;
2、 小结学生学习情况,展示学生作品。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用LOGO命令画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篇5: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重复命令的作用,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2、了解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
3、学习用重复命令画圆的方法;
4、学习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教学难点: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在教师机上准备好教学中将会用到的LOGO图形,如图3-13、图3-14、图3-16、图3-17。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复习用LOGO命令画正方形的方法 1、 T:还记得画出正方形的命令吗?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四个命令串:
FD 60 RT 90
FD 60 RT 90
FD 60 RT 90
FD 60 RT 90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画正方形一共用了8个命令,其实就是把FD 60 RT 90这个命令串重复执行了四次。凡是这种有规律的内容,LOGO语言提供了一个“重复命令”来简化它,这就是 REPEAT 命令
2、 T: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重复命令。 学生倾听。
1、用重复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学习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1、 以正方形为例,讲解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学生倾听; 用重复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1、 以长方形为例,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长方形;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长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长方形是否正确。 学生操作:键入画长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长方形是否正确。
2、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 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
1、 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2、 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五边形;
3、 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六边形。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总结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规律 1、 通过以上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例子,总结出重复命令中每次转动角度和转动次数之间的关系:转动角度X重复次数=360度
2、 由这个规律,我们就能得到正多边形转角度数的计算方法:转动角度(外角)=360度÷边数 3、4、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正十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正十边形是否符合要求。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十边形,观察画出的正十边形是否符合要求。
3、用重复命令画圆 用重复命令画正三十六边形来模拟圆
1、 用谈话法和讨论法,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正三十六边形;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画出正三十六边形;
3、 T:通过观察你会发现,正三十六边形已经很像一个圆了,所以今后我们说画圆,就是让小海龟画一个正三十六边形来模拟一个圆;
4、 与学生讨论,改变重复命令中的哪一个命令可以改变圆的大小?得出结论:改变重复命令中FD命令的步数,就会改变圆的大小。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上机操作,用重复命令画出正三十六边形并仔细观察;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上机操作,用重复命令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 (教材图3-12)
4、重复命令嵌套 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出复杂图形
1、 T:在重复命令里面又有一个重复命令,就叫做“重复命令嵌套”。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出的图形千变万化,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
2、 以图3-14为例,讲解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画出复杂图形的方法;
3、 以图3-16为例,讲解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画出复杂图形的另一种方法; 学生欣赏教材图3-13中的漂亮图案;
拓展训练
1、 与学生讨论教材“做一做”2中的四个图形,参考提示的内容,说一说它们是怎样画出来的;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画出其中的一到两幅图画。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上机操作,画出其中的一到两幅图画。
小结
1、 小结本课内容:
(1) 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2) 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
(3) 用重复命令画圆的方法;
(4) 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图。
2、 小结学生学习情况,展示学生作品。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用LOGO命令画出图画。
篇6: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命令串的概念;
2、掌握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练习用LOGO命令画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用LOGO命令画出较复杂一些的图画。
三.教学准备:
在教师机上准备好教学中将会用到的LOGO图形,如图2-2、图2-8、图2-9、图2-10。
四、教学过程
教学复习引入
复习上课学习的LOGO基本命令 1、 T:在上一课我们学会了一些LOGO的基本命令,大家还记得吗? 2、 T:我们还用这些基本命令画出了正方形和长方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命令是怎样的? 3、 T:今天,我们要学习怎样指挥小海龟在画图窗口里“写”出汉字来。 学生回答、讨论。
学生回答、讨论。
1、教小海龟“写”汉字 学习命令串的书写方式 1、 示范讲解用命令串方式书写和键入命令的格式;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验证教材P11第二行的命令串是否正确。
学生操作:输入教材P11第二行的命令串,验证与教材图2-1中的正方形是否一致。
“写”连笔汉字
1、 与学生讨论图2-2中左上角的“日”字应该怎样画,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白:
(1) 可以不按笔顺来画;
(2) 在一条线上再重复画线,不会影响已经画好的线;
(3) 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完成。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用LOGO命令画出图2-2中的“日”字及另外任选一个汉字。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操作:用LOGO命令画出图2-2中的“日”字及另外三个任选一个汉字。
学习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写”分体结构汉字 1、 T:像“旧”这样的字,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并不相连。在写这些字的时候,需要把笔尖抬起来,使笔画之间断开,这就要用到抬笔命令PU和落笔命令PD; 2、 示范讲解抬笔命令PU(教材图2-3); 3、 示范讲解落笔命令PU(教材图2-4);
4、 示范讲解用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画出“旧”字(教材图2-5、图2-6、图2-7); 5、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在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的帮助下,画出“做一做”1中的后两个汉字(“回”字和“同”字)。 (由于时间关系,在大部分学生完成其中一个汉字时,即可进入下一环节) 学生倾听;
学生操作:体会抬笔命令的作用; 学生操作:体会抬笔命令的作用;
学生操作:在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的帮助下,完成“做一做”1,画出图2-9中的后两个汉字(“回”字和“同”字)。
2、教小海龟画简笔画 指导学生用LOGO基本命令画图 1、 与学生讨论教材图2-8中的图形,明确图形是由两个不相连的部分组成的,需要用到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用LOGO命令画出图2-8中的图画。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操作:用LOGO命令画出图2-8中的图画。
拓展训练 1、 要求已经完成图2-8中图画的学生,用LOGO命令画出图2-10中的图画。 学生操作:用LOGO命令画出图2-10中的图画。
小结 1、 小结本课内容: (1) 什么叫命令串; (2) 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 2、 小结学生学习情况,展示学生作品。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用LOGO命令画出的图画。
篇7:川教版信息技术三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运用讲解、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
激励法。学生合作、交流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兴趣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培养正确的信
息价值观以及对新知识的热情与渴求。
教学重点难点: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 2、学生的美术作品。 3、扫描仪、数码相机、VCD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材料:(教师的表情给学生感觉好像很神秘)
(1)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业等。(2)让学生观看VCD
2、展示信息材料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从而引出:信
息与我们非常密切,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教师问学生: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
绘画、写文章、收发电子邮件等等。(在此让学生充分发挥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
⑴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熊猫“咪咪”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同桌的同学讨论回答:以下几个
问题:
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 是通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是通过
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是通过什么设备传声音?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对回答的学生教师加以鼓励。教师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
⑵由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接收了我们给它的信息;
⑶让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的信息。
⑷由学生的回答而总结出: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随时都在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也随
时向我们输出信息。
⑸除了计算机还有网络也可以接收发送信息,还可以用扫描仪将照片或画面原样输入计算机
内,也可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输入到计算机内等等。(在此向学生展示数码相机)
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⑴由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都需要相应的设备而引入到输入、输出设备。
⑵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讨论并在书上连线,学生练习、交流,分析为什么?
⑶最后请学生在教师机上连线。同桌的同学互相批改。
三、学生做教材后的想一想、练一练。(通过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四、全课总结: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了解了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回家
后就可以正确地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机中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区别,你们真是聪明,希望小朋友们再接再厉,学好以后的内容。
课后反思: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篇8:川教版朋友遍天下教案
川教版朋友遍天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以及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并在万隆会议上进行外交斗争的情况。 2、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和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重大事件,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作用。 3、理解中美、中日建交以及20世纪90年代我国奉行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
过程与方法 | 引导学生在掌握中国重大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分析外交政策中的“发展变化”与“坚持不变”的外交原则,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 观 | 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使学生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的演变、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课前准备:查资料、查练习题
教学方法:引导、讲述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具设计: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让学生回忆总结,1840—1949年间,中国曾遭受到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由此,得出旧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外交史”的结论。然后提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和策略来扭转外交局面?。由此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A级)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时间 ,(2)提出的条件
(1953年12月)(周恩来当时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赞同国: 。(得到印度、缅甸的赞同)
这一原则是解决的问题是
(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4、时间: (1955年4月)地点: (印度尼西亚万隆)
主题:
5、中国为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的贡献
(经过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与会国家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表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
6、会议精神:
二、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是
(①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理应由它享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②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③1971年10月,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冲破了美国设置的重重障碍,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尼亚、阿尔及利来等23国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关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历史意义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②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中美、中日建交
1、背景:
2、中美建交的时间是 ,中日建交的时间是
(1979年1月1日)(1972年9月)
2、中美两国建交时达成的共识是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四、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表现有
(①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发展②我国还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的活动)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
(12月11日)
4、意义:
【合作探究】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
2.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周恩来与哪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4、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
【重、难点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大意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提出,就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赞同这五项原则,至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在与中国签订的双边关系文件中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称“五项原则”。这些原则现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被认为是处理社会制度不同或相同的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D )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 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2.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 C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科教兴国战略
3.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 )
A.1953年 B.1955年 C.1971年 D.1972年
4.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说于 ( C )
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万隆会议上 D. 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B )X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B.独立自主 C.互不侵犯 D.平等互惠
测标(分层练习)
阅读分析材料: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72年中日政府《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联合声明》中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怎样重大的损失?
2、日本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对过去侵华的罪行“深刻的反省”。中日建交30多年来,日本恪守《联合声明》的精神了吗?请举例说明。
课堂小结:(略)
补标(作业)
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B)
A、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C、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D、美国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关系改善
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协议。
请回答:
(1)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
答:万隆会议,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2)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原则?
答:“求同存异”
(3)会议结果如何?这次会议反映的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被称作什么?
答:周恩来的发言博得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扬,有力推动了亚非会议取得成功。人们把这次所表现出来的亚非国家要求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称做“万隆精神”。
篇9:川教版工业革命教案
【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拓展思考: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板书设计】
篇10:川教版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主要形式、作用。
2.能力要求:
(1) 分析和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形成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本节重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垄断组织的形成,就其内容来说,它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它使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定型,它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其能力要求来说,它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才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分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教材的字面分析,难于深入理解其深层含义。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篇11:川教版工业革命教案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和条件
师:工业革命的进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请同学们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从社会政治前提、市场的需要、技术的准备等方面思考。
生:(思考、回答)
师:(归纳)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政治前提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尤其是更为广大的世界市场呼唤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了物质的技术的准备。
2.主要成就
师: 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四个方面的具体成果请同学们看表。(放投影片)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 年代 内容 国别
电力 1866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德国
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十年代 电灯、电车、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
交通工具 七八十年代 汽油内燃机 德国
80年代 本茨制成汽车 德国
90年代 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德国
19 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
通讯
手段 40年代 有线电报开发成功 美国
70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美国
90年代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
工业 石油化工工业产生
1867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卤、苯、人造染料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生产
(教师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插图)
3.特点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思考一下,就两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进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投影: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发明)
年代 内容 国别 发明人
1765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1779 骡机 英国 克隆普顿
1785 水力织布机 英国 卡特莱特
1785 改良蒸汽机 英国 瓦特
1807 轮船 美国 富尔顿
1814 蒸汽机车 英国 史蒂芬孙
生:(议论并回答)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其它部门,层层展开,不断深入。从其各项发明的时间也可以看出,从 1765年到 18,各项发明呈逐步递进的关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几乎同时展开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小结)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如:英国出现“纱荒”,促成珍妮纺纱机的诞生;纺织部门使用机器后,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有蒸汽机的问世。正像恩格斯所说,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19世纪科学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它的新发现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为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几乎同时进行。
我们教材还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各项发明的产生、发生的地域范围及其对各国的不同影响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它的特点。下面我们就逐项进行分析。请一个同学读教材总结的第一个特点。
生:(读书)
师:就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各项发明产生的特点,教材总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是工匠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在科学研究新发现基础上的应用。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互相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少,因此,生产过程中革命性的创造,利用实践经验就可完成。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再仅仅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来实现生产过程的革命性发明创造就不够了,就必需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英国人W·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中对这一特点进行了总结。请同学们读一读。(放投影)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摘自[英]W·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生:(读材料)
师:他所说“科学时代”的含义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不对?
生:(议论并回答)
师:(小结)科学时代就是指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此后社会生产的每一次飞跃式的进步,都是依赖于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所以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面我们看教材总结的第二个特点。
生:(读书)
师:这一点教材说得已经很清楚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且主要成果也都发明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何在?
生:(回答并互相补充或纠正)
师:(小结)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只有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基础,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当时,世界上只有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而其他国家都还处于资本主义前的社会状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请学生读教材,总结特点之三)
师: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国家除日本外,还有德国、俄国、美国的西南部地区等。由于这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较晚,所以,这些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就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这样,对这些国家来讲,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又可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技术,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回答)
师:(小结)说明了后来者居上的道理。因为后来者可以借鉴先行者的经验,避免或少走弯路,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快赶上或超过者。但要注意,这需要主观、客观条件都具备,条件具备了后来者才可以居上。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1.产生
师: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这就是垄断组织的产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垄断组织是怎样产生的?
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师:(小结)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2.主要形式
师:垄断组织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因此,因为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企业部门的不同以及环境等的不同,垄断组织形式也就随之多样化,主要有哪些呢?
生:(找出几种不同的垄断组织)
师:(归纳、简化)
流通领域:卡特尔——分割市场(初级)
辛迪加——设总办事处协调(中级)
生产领域:托拉斯——合股经营(高级)
3.影响
师:从垄断组织产生的途径,同学们可以分析垄断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总结)首先,垄断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在竞争中获胜的必然是设备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而遭淘汰的必然是设备陈旧、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设备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发展成为垄断组织,显然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其次,垄断是新兴工业部门生产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工业、化工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部门,都需要巨额投资,进行大规模生产,垄断组织在这些部门发展的程度较高。这些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其能更快取得新的成果,并加快新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步伐。总之,垄断组织的产生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在这些垄断组织内企业经营管理得到改善,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之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整适应了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我们同时还应该看到,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利润,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第三,资本家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国内市场显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给亚非拉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也造成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第四,列宁说: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川教版工业革命教案
篇12:冀教版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下册
第十五课Windows桌面窗口菜单
教学要求:
1、对有关Windows的知识作一总结,使学生在概念上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对计算机的认识越发系统化。
2、经由过程本课的学习,强化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计算机是人们处理信息的“工具”。
3、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图标、任务栏、快捷方式、窗口、菜单等概念,这些概念并不要求学生去记忆,只要求知道它们的外观、功能并能谙练操作即可。
教学重点:
经由过程本课的学习,强化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计算机是人们处理信息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Windows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运行。我们施用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也要由Windows系统管理。
Windows操作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桌面”、“窗口|”、“菜单”“文件夹”等多种管理工具,这些工具与计算机的程序有关,又与人对计算机的操作有关,既与计算机处理信息有关,又与人和计算机的信息有关。今日我们就一起学习Windows的操作系统。
二、新授:
勾当一、试一试:设置桌面配景和屏幕保护程序。
1.啥子是桌面配景
桌面配景是用户打开计算机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后,所出现的桌面配景颜色及图片。我们可以选择单一的颜色作为桌面的配景,也可以选择BMP、JPG等格式的文件作为桌面的配景。
2、设置方法:
教师出示下面书契,学生操练操作。
小提示:
设置桌面配景时,右击桌面任意空白处,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或裸机“开始”按钮,选择“控制面板”命令,在弹出的“控制面板”对话框中双击“显示”图标,在打开的“显示属性”对话框中选择“桌面”选项卡,在“配景”列表框中可选择一幅喜欢的配景图片,也可以裸机“浏览”按钮,在本地磁盘或网络中选择其他图片作为桌面配景。在“位置”下拉列表中有居中、平铺和拉伸三种选项,可调整配景图片在桌面上的位置。若想用纯色作为桌面配景,可在“配景”列表中选择“无”选项,在“颜色”下拉列表中选择喜欢的颜色,裸机“应用”按钮。
3、操练:学生上机操作。
4.设置屏幕保护
教师演示:
设置屏幕保护时,在
“显示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屏幕保护程序”选项卡,在该选项卡的“屏幕保护程序”选项组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屏幕保护程序,即可看到它的显示效果。裸机“设置”按钮,可对该屏幕保护程序进行一些设置;裸机“预览”按钮,可预览该屏幕保护程序的效果,移动鼠标或敲击键盘即可竣事屏幕保护程序;在“等待”文本框中可设置一定的时间并确定,这样如果计算机在这段时间内无操作就会启动屏幕保护程序。
学生操作
勾当二、认识图标,任务栏,快捷方式
试一试
1、拖动任务栏到桌面的任何一侧或是顶端,看看桌面有啥子变化?
2、鼠标指针移动到任务栏边,变为双箭头形时,拖动,看看有啥子变化?
3、右击文档或常用工具,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
四、操练“最大化,最小化,”打开多个窗口操作。
勾当三、拓展知识
P42页:Windows操作系统的菜单
三、课堂小结
第十六课我是小编辑
教学目标:
1、经由过程应用“Word”软件进行书契处理的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提供的书契处理工具对文档格式的加工处理。
2、学会基本的书契处理操作,了解书契编排中的一些格式(如段落、首行缩进、行距等)的处理对信息表达的作用,学会编辑简单的文档。
教学重点:
经由过程应用“Word”软件进行书契处理的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提供的书契处理工具对文档格式的加工处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施用“记事本”只能进入简单的书契处理,要完成比较庞大的书契处理任务,还需要借助更强的书契处理工具。Microsoft Office Word就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书契处理工具,它具有较强的书契编辑、图文排版和修饰美化功能。
二、学一学
1、找工具。、
2、试一试:学生按P43的试一试进行操作;
师(增补)在Word中,选中书契的方法有多种,教材中提到的是前后拖动鼠标选中书契,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快捷键选中书契:把光测定位到需选中书契前,移动鼠标指针到需选中书契后,然后按住“Shelloft”键,裸机鼠标可以选中需选中的书契;如果要同时选择两段以上不持续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Ctrl”键:先选择第一段,然后按住“Ctrl”键,再选择第二段、第三段…
3.书契的剪切、复制、粘贴、撤销、恢复
教师演示:
学生联系“画图”软件中的相关操作来理解Word中的操作。施用“剪切”命令,可以将选中的部分去失,并将去失的内容放在粘贴板中。施用快捷键:
Ctrl X也可以执行“剪切”命令。施用“复制”命令,就是将选择到的对象放到粘贴板中去。施用快捷键:
Ctrl C也可以执行“剪切”命令。“粘贴”操作的有效必须是粘贴板上有内容,施用快捷键:Ctrl V可以执行“粘贴命令”。
“撤销、恢复”命令即取消刚才的操作,执行这一操作也可以施用快捷键:Ctrl Z。
学生上机操作:
4.设置书契格式
教师指导学生在进行格式设置前应先选中所要改的书契,也可以先设好格式后输入书契。设置字体时,如果格式工具栏没有出现,可以选择“视图--工具栏--格式”将格式工具栏调出,裸机“字体”旁按钮,从宋体、楷体、黑体、隶书、行楷等中任选一种;设置字号及改变大小时可以在“1号(8磅)、2号(10磅)…7号”中选,字的大小是磅数越大,字越大,对于字大小不满意,可重新调整;还可认为书契设置粗细、正斜、下划线,书契大小后面:B
为加粗,I为斜体,U为加下划线;设置书契颜色时,可选取基本颜色或用户界说颜色,点击格式工具栏上的A图标设置即可。
5.段落格式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在设置以前必须选定,可以选一段也可以多段。方法为拖动选择、Ctrl A(全文)、行前裸机或双击。选好后,裸机格式菜单,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段落”,出现对话框,可进行下面的设置。
(1)对齐方式:默认、左对齐、右对齐、程度居中、两头对齐等。
(2)缩进分为文本缩进、首行缩进。文本缩进为前面或后面空出的距离,首行缩进为一段的第一行前面空出的距离。
(3)间距
①段前和段后为每两段之间间距。
②行间距,为每两行之间的距离,选择不偕行可设不同的行间距。
③单字间距,为每行的各字之间的距离。
三、练一练
新建空白文档,输入今日学习原语文课文,并按照课本中的文章格式编辑。
四、交流
你是怎么编辑文章格式的?
第十七课古诗配画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插进去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2、经由过程“古诗配画”勾当,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晰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各种配图古诗作品
师:你们看了有啥子感想?
学生欣赏各种配图古诗作品,让学生观察图文内容、色彩配搭情况、位置排布情况等,对照诗意境,研究一下所配的画不是符合诗意境,让学生思考回答如果自己来配画将如何处理?从学生回答中,教师作针对性的评述,多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引发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奇特的见解,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引发学生给古诗配画的乐趣。
二、学一学
1、找工具
2、试一试: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喜欢哪几首?把它们输入空白文档中,并按语文课本中的格式编辑。
3、找一找:根据你对诗的情景和意象道理解,确定关键字到网上搜图片,并选合适的图片保存。
四、做一做:
教师演示如何插进去图片,学生操练操作。
5.图形缩放
教师演示:裸机要进行缩放的图形,用鼠标拖动图形控制柄直至需要的尺寸大小后释放鼠标。此外图形缩放另有精确缩放的方法:裸机要进行缩放的图形,选择“格式--图片”,在出现的“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选择该对话框的“大小”按钮,在“缩放”栏内输入缩放比例,最后裸机“确定”即可。
学生操练:
6.图形环绕方式
设置图形环绕方式是为了调整图片在Word文档中的相对位置。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提示,尝试设置不同的环绕方式,仔细观察不同的效果。在Word中插进去或粘贴的图片环绕方式默认为“嵌入型”,在这种环绕方式下图片既不能扭转也不能拖动移位,插进去图片需要将版式调整为“四周型”再进行处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默认设置改成“四周型”,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选择“工具→选项”,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编辑”选项卡,裸机“图片插进去/粘贴方式”下拉列表,从中选择“四周型”,最后裸机“确定”按钮即可。
7.画中写古诗
学生在以前的勾当中已经掌握了在图片中添加书契的方法,在本课勾当中学生也可以将古诗添加在画中,与画融为一体。方法是选择“视图--工具栏--画图”调出画图工具栏,选择此中的“矩形”工具,在插进去的图片上要添加古诗的位置拖动鼠标,画出矩形,右击矩形,选择“添加书契”,就可以把古诗添加之去。对于矩形图形格式的设置,第十八课将详细介绍,教师在本课可适当点拨。
三、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向各人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解释所选古诗的含义,选取该丹青的缘故原由,以及丹青在哪些方面表达了古诗的哪些意象。
第十八课“龟兔赛跑”卡通画
教学目
篇13: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课程标准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2、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掌握两岸交往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台湾历史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通过对目前台湾局势现状了解,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相关影像资料;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
学生准备:
1、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
3、了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学生学法:探究式学习;学会史论结合的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1、时事报道:台海局势
2、谈古论今: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影像资料:了解两岸关系的变迁小组合作理清线索:按时间顺序勾勒出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变迁;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谈谈你所知道的两岸交往的现状;
影像资料:反对_、争取统一
篇14: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基础知识
了 解
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掌 握
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概括表达
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对比鉴别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
讨论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民族团结
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
教学重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课时:1课时
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开国大典相关多媒体、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
┢────────────民主主义革命────────────┓
上溯到1840年→
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
3年以来
旧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北伐)→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即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还给新中国规定了国家机关总则。《共同纲领》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府主席。
③会议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
1、 让学生观看第3、4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
设问: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回顾刚讲的内容)(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1)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 历史工作计划
【三年级下册川教版信息技术教案(精选14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川教版英语复习重点2022-12-13
国标版三下音乐教案2023-08-14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教学计划2023-11-14
8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2024-04-25
放牛歌音乐教案2023-02-18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2023-01-03
七年级下册历史的教学计划2022-10-10
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方案2022-07-28
四川省盐边县教育局招聘中学公办教师公告2023-12-06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范本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