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锦集13篇)由网友“wy133033”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一、乡土教材的作用
目前,我们的一些学校存在着忽视乡土史教学的现象。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对乡土教材的作用认识不够所致。下面就乡土教材的作用,我略谈三点认识。
第一,乡土教材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课本内容,也可以说是理性知识的感性化。历史是遥远的过去,既不能“重演”,又无法实验,尤其是某些历史概念、结论、规律,学生是对此难以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使用语言直观和教学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采取放映幻灯、电影、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之外,还可以采用由近及远的方法来教学,讲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本乡本土的历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全国统编教材,掌握其内容。这也说明了乡土教材和教学不仅可以起到补充和具体化的作用,而且也可以将统编教材的某些知识,从比较遥远的,全国性的变成学生所在家乡的,自己周围的、看到的、摸的着的、活生生的史实,这样就做到了理性知识的感性化。
第二,乡土教材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般人谈论起家乡的情况时,都有亲切感,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有比较深厚的感情,都想知道他们的祖先是怎样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活和斗争的。因此,讲述本地区的历史,可以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他们对历史的遥远感,并能引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呼市地区的教师讲到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时,不妨穿插进去讲一点乡土历史。例如:托克托县古城村,呼市郊区黄合少美岱二十家子古城,以及汉匈和亲的历史见证物―――昭君墓等。凡是讲到这些亲近、具体的历史内容时,学生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其把了解本地区的历史与理解祖国历史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乡土教材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的情感是宠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并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所以,乡土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把家乡的发展和祖国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只有国家的富强,才能为家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运用乡土教材的途径
既然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就应该充分运用乡土教材于历史教学中,那么,如何运用乡土教材呢?运用乡土教材的途径很多,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讲授内容和讲课风格,可以选择或创新运用乡土教材的途径。我认为,以下三种途径带有普遍意义:第一,配合历史课的教学进度进行穿插讲授。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引用乡土教材,以补充说明全国统编教材,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途径。这种穿插讲述又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统编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乡土教材可另列专目讲述。如: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中,统编教材只讲述了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团的反教会斗争,作为内蒙古地区的教师可另外设一个专题讲述内蒙古地区的反教会斗争。第二种情况是统编教材虽然有,但内容比较简单,乡土教材可作适当补充。如:讲到明朝的历史时,会讲到一个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大汗,即俺答汗,但对这一大汗的事迹讲述较为简略。这时,呼市地区的教师应对这一人物作详细的补充介绍,讲一些与之有关的人物,特别是三娘子,以及与三娘子有关的事迹,特别是呼和浩特市的雏形及其历史沿革;第三种情况是―――统编教材列有专目,内容比较详细,在乡土教材的运用上则采取略其详者,补其不足的办法。如:讲契丹族建立辽朝这部分历史,呼市地区的教师可以讲一下建立在呼市东郊白塔村的辽代白塔,即“万部华严经塔”。
第二,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指一般课外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参观访问、兴趣小组、智力竞赛等活动,不可以把这些活动单单地处于从属,而应视为运用乡土教材的重要途径。呼市地区的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纪念活动搞历史讲座。如:搞一些有关乌兰夫、高凤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亦可搞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周年的专题讲座,这不仅是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们对自己家乡发展历程和现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激励学生长大以后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呼市地区的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瞻仰、祭扫烈士陵园,如青山公墓,参观乌兰夫纪念馆和内蒙古博物馆,游历昭君墓、大召、小召、五塔寺等。学生不仅仅是乡土史的受教育对象,而且还可以成为广泛收集整理乡土史料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我们历史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兴趣小组来学习、掌握乡土教材,学生亲自动手,动口来收集本地方的乡土史料,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且有助于是学生有传统教学中的课题转变为现代教学中的主题,同时,也有助于乡土教材的.使用与发展。
第三,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乡土教材于中学历史教学中,除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口头传授或简单的几张幻灯片之外,现在,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于历史教学中。正以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所以,我认为在乡土历史教学中也不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乡土教材的课件制作时,除了包括一些文字内容,还应尽量增加一些有关乡土教材的图像(片)、录像,设备条件好的话,最好把声音也设置进去。这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场景,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遥远的历史瞬间拉回到了眼前;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观察比较、辨别、思维、综合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正确处理好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之间的关系及注意事项
以上论述了乡土教材的作用及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途径。那么,就如何处理好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之间的关系和注意事项,我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运用乡土教材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并不是地方史代替祖国历史,而是给祖国历史以实例说明,使之易为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统编教材为主,乡土教材为辅的原则,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运用乡土教材,目的在于充实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丰富、具体、生动,有助于把教材讲活,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具体到每一乡土史实,由于它们的重要性、典型性以及它们与统编教材结合的密切程度不同,必须斟酌运用,不宜草率搬进课堂。另外,运用乡土教材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乡土教材要具备五性,即地方性、教育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可读性;
2.选择的乡土教材要尽量选择正面乡土教材,适当吸收一点反面的乡土教材也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历史责任感;
3.选择的乡土教材要尽可能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的人或事;
4.选择乡土教材也要注意民族政策,不能忽视少数民族的历史。一言以蔽之,乡土教材是中学历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少,它与全国史的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运用乡土教材于历史教学中,不仅是地方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学好统编教材的需要,同时,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时至今日,乡土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园地中一株尚未引人注目的小花,但它可以,而且应该有绚丽的明天,它需要众多有心人的扶持和浇灌。
篇2: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载体作用分析的研究论文
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载体作用分析的研究论文
摘要:乡土地理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特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载体作用可使地理这一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为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服务。
关键词:乡土地理;互动性;教学始终;民情民风;综合能力
乡土地理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特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载体作用是非常有必要,因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为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服务。
一、乡土地理载体能够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好教学的效果,最主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进行有机的互动、融入其中,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组织要立足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实际生活以及自身的经验和感受,而乡土地理知识都是学生们看得着、经历过、切身感受过的内容,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达到拓展学生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感知,使学生对家乡、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也使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乡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精讲多议,让学生从亲身经历谈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并根据课本内容,联系乡土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形成准确的、较全面的乡土观念。例如,讲我国的位置和面积时,把我县的位置和面积也指出来,通过比较,可使学生较好地记住这两个地方的位置和面积。
二、乡土地理载体可以贯穿中学地理教学的始终
乡土地理涉及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中学地理教材中的每一章节都可以与当地实际相结合,通过乡土地理这个载体让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的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乡土地理教育能够结合本乡本土的实际,使学生生动更好地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之间关系,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与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大气污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环境等内容,使乡土地理教学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实际。例如讲我国的气候时,让学生归纳出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一是季风气候显著,这时可以联系本地季风气候的实际,让学生说说他们亲身感受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
三、乡土地理载体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情民风
乡土地理教学能够使学生走进家乡,切身感受家乡的风土民情,了解家乡历史,有助于学生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乡土是学生自幼就熟悉的.地方,因此他们对家乡的人文社会变迁都有着切身的感性认识,再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家乡人民勤劳向上的精神、家乡独特的风俗习惯等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激发起学生热爱乡土乡亲,激起他们的乡土情结,从而树立献身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例如:通过板报和专栏、读乡土历史等读物、介绍延边名人等活动,不但有利于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感性认识的加深。比如举办“延边风光”图片展,介绍古今历史上一批杰出的延边人,激励学生为家乡争光。通过课堂教学自然渗入乡土地理,渗入家乡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旅游观光、环境保护等内容,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乡土地理载体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乡土地理教学强调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通过乡土地理知识教学可以使地理教材知识得到延伸,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将乡土地理知识作为背景资料作简单介绍,告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去查找。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认识和分析各种地理要素对居民的生活习惯、独特的地理景观、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的影响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以整合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多角度地综合分析、判断地理现象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和培养其观察能力,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讲“北半球夏季时昼长夜短,冬季时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汪清夏季和冬季白天时间长短变化情况,学生很容易得出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而冬季则相反的结论。然后教师再加以详细解释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由于其日常经验相验证,自然就加深学生对这个结论的印象。
五、乡土地理载体可以提高学生认识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学生获得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既是学习地理的工具,也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家乡的地图独具抽象的地图语言,在课堂上教师无须多讲,学生就可以通过家乡地图感性地认识到所对应熟知的地理实物的地理位置等。因此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中,如果经常设计一些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地图,使学生认识到地图的实用价值,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的能力,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问题的设计包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学校所在的镇区图、市区图、省级图上查找学生熟悉的地方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如学校、车站、标志性建筑、学生家庭所在的街道、乡镇、城市等,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篇3:让历史课堂充满乡土气息-论乡土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让历史课堂充满乡土气息-论乡土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乡土史作为历史学科的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乡土史资源离学生生活较近,相对于教材,又显得较为亲切,容易被学生感受和触摸.历史教师应重视开发和利用乡土史资源,攫取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的直觉体验,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历史课堂充满乡土气息.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乡土史资源 乡土教育 历史教学篇4: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博物馆探讨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博物馆探讨论文
摘要:乡土博物馆立足本土,兼具乡土史课程资源和博物馆课程资源的优点。教师在对乡土博物馆课程资源进行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博物馆进校园和引入课堂的方式,有效利用乡土博物馆课程资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渗透家国情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乡土博物馆;课程资源;李白纪念馆;中学历史;教学
1研究缘起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版)》对历史课程资源定义是:“历史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能够服务于历史课程的一切可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总和。”[2]6《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版)》要求:“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1]45《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版)》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积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2]688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深入,我国课程资源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其中博物馆作为校外课程资源,因其实物性、直观性、体验性特点备受青睐,但都集中在大规模、高级别博物馆上,各地为纪念本乡本土重要人、事、物建立、发展起来的小博物馆,本文将之称为乡土博物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乡土物博馆既有博物馆的实物性、直观性等优势,又有乡土史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优点,因为背后承载的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特殊乡土文化。为此,本文以绵阳市江油市的李白纪念馆为例,具体探讨乡土博物馆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开发乡土博物馆历史课程资源的意义
2.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之前,大多已经对乡土史有一定了解,而且因为人们对乡土史都有特殊而深厚的感情。而乡土博物馆收藏着大量本地重大历史人物、事件的珍贵藏品,则能有效补充文字史料、口述史料,所以在教学引入乡土博物馆课程资源,能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而且这些史料的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现代化的博物馆还采用了很多的高科技手段,更能让学生亲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所以,乡土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有利于渗透家国情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年版)》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5是诸素养的灵魂。但家国情怀,不能凭空产生,必须以具体的、有感染力的史实为依托。但我国幅员辽阔,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选择的都是有重大影响的史实,与各地的学生都会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当各地区保留的遗迹,流传的历史掌故,与这些重大史实有联系时,它们就成为当地学生最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程资源。加上乡土博物馆实物性、直观性、体验性的.优势,在教学中利用乡土博物馆课程资源,学生在感情、思想上受到的震动更大,进而激发出他们对家乡,对祖国强烈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继承发展优秀传统的使命感。具体到李白纪念馆,它就被中宣部认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更加有利于渗透家国情怀。
2.3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认为:“在所有课程资源中,教师是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开发。”[2]69,反过来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会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在亲身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会真正树立起课程开发者意识。其次,开发利用乡土博物馆课程资源,会迫使教师提高教学理论,在通史的基础上了解乡土史和博物馆、文物考古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再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本身就是一项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最后,开发乡土博物馆历史课程资源要落实在提高教学效果上,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方法、手段,有助于提升教学能力。
3如何开发乡土博物馆历史课程资源———以李白纪念馆为例
3.1梳理、整合李白纪念馆中学历史课程资源
据官方介绍,李白纪念馆有历代文物资料4000余件,展示了李白的生平事迹、重要成就以及其他馆藏精品。主要展厅有李白生平事迹展“太白书屋”,馆藏历代书画精品展“诗苑”,江油历史文物陈列展“古风堂”、杜甫生平事迹及诗歌展“杜甫堂”,另外还有碑廊、画廊等,是探源传统历史文化、拜谒伟大诗仙李白的胜地。梳理、整合博物馆资源,是充分利用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前提。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根据课标、教材对博物馆文物进行筛选,为此,笔者把李白纪念馆的课程资源与川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和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知识进行对照梳理(见表1、表2)。
3.2开发李白纪念馆历史课程资源的形式
第一,深入实地参观,把课堂搬到博物馆。乡土博物馆的地理优势是实地参观的有利条件,在实地参观博物馆之前,教师要做精心的准备,比如了解博物馆及相关文物知识,与博物馆做好协调工作,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参观时做好组织讲解工作,参观后收集学生的反馈,做教学反思。比如:对于川教版七年级下《中国历史》中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与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两课中相关子目:“经济的繁荣”“诗歌的繁荣”“安史之乱”就可以利用李白纪念馆的古风堂、太白书屋、太白堂、杜甫堂等展厅,特别是太白书屋中李白生平事迹、诗歌成就等陈列,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唐代的葵花铜镜、海兽葡萄铜镜、高足盏、四系罐、四耳罐、带托茶碗、双耳罐、双耳壶、水盂、四系罐、唐三彩马等历史文物体会盛唐繁荣的社会经济文化;通过李白政路的曲折体会由盛唐到安史之乱的衰败;通过李白文集、石牛、碑刻等相关的文物,了解李白其人,体会诗歌的情感。第二,还可以与博物馆合作,让“博物馆进校园”,展出藏品,部分珍贵文物也可以用图片、模型代替,由博物馆馆员做讲解,或举办主题讲座。第三,把教学相关的文物通过图片的方式引入课堂。乡土博物馆的文物学生容易看到实物,这种方式对教师也最经济、适用。比如讲20川教版七年级上《中国历史》中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课中“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子目时,教师就可以呈现李白纪念馆的古风堂展厅中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凿、穿孔陶片、蚌饰、磨制石斧、绳纹陶片、石凿、骨锥、磨制石斧的图片,讲解这些磨制石器、陶制品、骨器文物的发掘时间地点及其背后的历史价值,拉进学生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的空间距离,还有助于培养家国情怀。
4小结
总之,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树立起新的课程资源观,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乡土博物馆兼具乡土史课程资源和博物馆课程资源优点,对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发乡土博物馆课程资源时,教师首先要对乡土博物馆资源进行梳理、整合,然后可以实地参观、博物馆进校园或引入常态教学,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渗透家国情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5:乡土史教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乡土史教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原创: 赖海波
摘要
引入乡土史资源不仅能够丰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还能在乡土历史文化研究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乡土史教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乡土史资源,是指学生生活所在地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乡土史资源来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学习欲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基于乡土史资源,设计相应的历史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穿插乡土史资源,
活化初中历史课堂
教师要想改善历史课堂的枯燥气氛,让教学增添趣味性,必须灵活运用教材之外的历史资源,如鲜活的乡土史,补充和完善初中历史教学。例如,在《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节课中,学生无法凭借历史教材深入了解人们以前的生活方式,更不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怎样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对此,我在教学中穿插了一些乡土史资源,以期帮助学生深入历史,了解历史知识。
在备课时,我收集了广东茂名市人民曾经使用过的一些粮票、肉票、米票和布票,借助这些具有乡土气息和时代意义的实物来强化学生对历史生活方式的认知。看到各式各样的购物票,学生忍不住问:“老师,这些票真的可以用来买东西吗?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直接用钱买东西呢?”历史课堂氛围瞬间活跃了起来。此时,我为了更好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个小视频,展示过去人们以票换物的购物场景。待学生观看完毕,我便为学生讲解:“现在你们看到的粮票、肉票、米票和布票都是人们过去用来购买物品的凭证。你们猜猜,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直接用钱购买呢?”一学生回答:“限制消费,防止不法之徒倒卖商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以票购物的.方式逐渐被淘汰。”
在上述案例中,我在教学中穿插了一些乡土史资源,瞬间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活化了整个历史教学课堂,提升了教学质量。
查找乡土史资源,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自新课改政策实施之后,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每个教师关注的焦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应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灵活学习历史知识,感受历史文化。
同样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结束之后,我以茂名市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研究主题以供学生选择。
主题1:以家族历史研究为主。学生可以自由组队,研究茂名市内的某个家族历史,包括家族族谱,家族的收入变化、饮食变化、服饰变化、住房分布变化等。
主题2:以茂名市整个家乡的变化为研究对象。学生自由组队,研究家乡的名字由来、家乡的变迁、经济发展变化以及人口变化等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研究主题,通过查找资料,以达到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活动为课堂增添了几分乡土气息,使初中历史更加鲜活、生动和具体。
设计多种活动,
弘扬乡土历史文化
众所周知,了解文化是传承文化的前提。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多元化的历史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承、弘扬乡土历史文化。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节课时,我便设计了三个不同的乡土历史文化的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乡土历史调查活动:以抗日战争为主线,调查茂名市的抗日传奇故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采访那些参与过抗日战争或者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老人,然后将调查所得的抗日故事整理成调查日记。
抗日话剧表演活动:以调查所得的抗日故事为主题,组织学生分组参与抗日话剧表演活动,形象生动地展示抗日英雄的故事,进而使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抗日历史。
抗日事迹演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前期调查所得的抗日故事和抗日话剧表演心得,整理相应的抗日演讲稿,与其他学生以演讲形式回顾那段抗日岁月,感受其中的抗日精神和乡土文化。
在抗日话剧表演活动中,其中一组学生表演了茂名市一名身经百战的抗日英雄——李以劻,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掩护蔡廷锴成功撤退的故事。由于该组学生表演得非常精彩,此次抗日话剧表演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这个案例中,我结合教材知识点,设计了三个不同主题的历史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乡土历史和乡土文化,进而达到传承和弘扬当地乡土历史文化的教学目的。
融合乡土史教育,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众所周知,历史教学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强化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借助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样是初中历史教学意义所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与乡土史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中国乡土史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合乡土史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历程,还能够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我便在《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教学任务结束之后,带学生参观广东茂名市的茂名革命史陈列馆。刚进入馆内,学生便显得异常激动。为了表示对这些革命先烈的敬重,在引导学生参观之后,我便让学生排列整齐地站在这些英雄先烈的面前默哀10分钟。这一方面能够增强参观的庄严气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了解对待英雄人物的正确态度。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当地的一些革命英雄及其事迹,充实自己的历史知识库,还能够通过切身感悟当地的革命历史,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
结语
乡土史教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乡土史资源,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探究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弘扬乡土历史文化,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赖海波 广东省茂名市祥和中学
(见《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第15期)
篇6:中学历史知识结构图示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知识结构图示法是一种把历史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最优组合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原则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要教授学生懂一门学问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概念,而不是没完没了的记诵资料,不要把孩童训练成为一个话动的图书馆,要培养他们能象数学家般思考,历史学家般研究问题。就我们的历史学科而言,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应当是教材中重要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因素组成的历史概念。为了克服学生中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克服知识的遗忘,认识历史方法,发展历史思维,在教学中采用知识结构法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知识结构图示是指教师在教授新课或复习旧课时必须在黑板纸上把所讲内容进行整理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主种方法有下列三点好处:
第一, 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巩固历史知识。
图示结构教学法把历史知识的`历史概念为环节构成知识网络,把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用整体眼光看到完整的知识骨架。这样就把繁多、抽象知识通过知识网络结构图示加以简化,从而获得系统完整的又是提纲挈领的知识。把书本详细资料通过组织、概念、综合、简化等方式进行具体形象的加工,浓缩来表达,使知识保存在自己头脑中,这就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巩固已学的历史知识。如我们在讲《孔子》时,可以用下面的图示教学法,使学生能从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文化三个方面完整地串起来,便于巩固历史知识。
第二,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结构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由于结构图示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法突出历史教材知识结构的特点,而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系统化。这个过程使书本知识传借知识结构图示整理、重视,从而揭示教材内存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熟悉中学历史教材的规律,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整理知识结构同时可以调动与学生参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更好地养成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原始社会的发展中,可以采用下面的图示加以分析,从中得出知识结构,在以后分析奴隶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可以套用。
第三, 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历史教学中难点,往往是学生不容易弄懂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知识结构图示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将内容化难为电易。中学历史第二册《中国社会开始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节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性质较难懂。就可以用结构图示表示出来,把这两个概念讲清楚。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知识结构图示法,能危够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巩固历史知识;有助于掌握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并且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要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时感到既轻松又易于掌握知识点,可以依靠知识结构图示法,在课堂上进行到位、有效的。知识罗到,形成知识结构图示法,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启发诱导,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篇7:乡土地理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论文
乡土地理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论文
一、利用乡土地理材料的直观性,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等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很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认为地理就是简单的背背,所以,对地理中一些逻辑性很强的知识点感到难以理解。讲授“季风气候”这一课时,对于初中生来讲,“季风”根本就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此时,教师可以利用重庆当地冬季吹的西北风和夏季吹的东南风进行解释,西北风又叫冬季风,东南风又叫夏季风。冬夏季节改变风向也发生改变,那就是季风。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学生在感受乡土内容的同时也吸收了地理知识,而且,也减轻了教师讲课的负担。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朝夕相处其间,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适时恰当的选择乡土地理材料加以举例说明,则有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应用乡土地理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虽然对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有所了解,但往往是一知半解,互不联系的,理解起来也不深刻。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二分省地理的第一站“祖国心脏---北京市”的环境问题时,北京市的自然环境问题之一的水资源缺乏问题。通过学生看书,学生讨论,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了解到北京缺水的原因:降水少,属于半湿润地区;过度的开采地下水;北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激增,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增;再加上污染加剧。使得本来就不足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试着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湿润地区、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重庆缺水吗?原因何在?学生们联系实际,重庆尽管位于湿润地区,两江交汇处,可在降水不正常的年份,部分农村村民的`生活用水都相当困难,前不久綦江上万的村民生活用水困难。因此,为了缓解缺水问题,我们提出了节约用水,防止和治理水污染。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发现独具特色、且被他们漠视的乡土,发现乡土新世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提高他们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应用这些乡土材料,促使学生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各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利用乡土材料有助于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地理教学既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过程。在教学中,如能恰当的应用乡土地理材料把智育、德育融为一体,寓爱国主义与教学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在讲授中国地理<滔滔黄河>时,黄河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进行了充分而合理的梯级开发。这时,老师提出我们重庆境内的长江支流龙溪河是我国第一条实现梯级开发的河流。因为从学生接受的角度上讲,乡土地理材料更具体、更亲切,因而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那些空洞的概念化得说教所无法达到的。在学习和考察乡土地理材料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家乡在生产建设等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地理自然资源一章中的土地资源时,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大,人均少,类型多样,草地比重较大,耕地和林地比重不足。再进一步联系重庆的土地资源,我市的土地资源也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和难利用地6类。耕地约占土地面积的1/3,其中水田占52%,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坝、丘间平坝和谷地;旱地占48%,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坪的山坡地面。耕地分布较广,并且与水热条件的结合较好。耕地经劳动人民长期垦殖,质量较高。耕地是全市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近些年数量较大且肥沃的耕地被城市的建设所占有,人均耕地早已不足1亩。因此,我们应该切实保护耕地。通过应用摆在学生眼前的、活生生的乡土地理材料,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乡土地理材料与传统单一,严肃的地理课本相比,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来源广泛和学生能亲自参与等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只有充分应用乡土地理材料,使乡土地理资料成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才能使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学习对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篇8:乡土地理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乡土地理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背景
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乡总怀有一种天然质朴、有如子女对母亲般的感情,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的名句,表明了中华民族也是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的。这种感情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不带有任何条件。哪怕是穷乡僻壤,人们依然把它作为故土而深深地铭刻在心中。很多海外侨胞尽管在海外有舒适的生活,但仍眷恋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垂暮之年都萌发“叶落归根”的宿愿。因而我认为教师如果能够正确使用乡土知识,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对课文感到熟悉、亲切、形象、直观。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变得灵活多变。艰苦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以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为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联系乡土地理知识,并对教学效果加以分析。
二、教学实录
(引言)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做个调查。我们班的同学是否都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对海南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起来谈谈海南吧。
学生感到特别的兴奋,整个课堂气氛马上被调动起来。
学生A:海南的气候四季如夏。……
学生B:海南是一个旅游大省。……
学生C:海南是一个农业大省。……
……
同学生们都谈得很多、很好。下面我把同学们所谈的作了一个总结。请看录像。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海岛,也了解了它的大体情况,若让同学们来投资发展农业,你们愿不愿来?你们准备投资什么农业项目呢?
(学生)热带水果、花卉、粮食、蔬菜、林木……
这些想法都非常好,但可不可行呢?是不是合理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那么什么是区位呢?
(点拔)一是指具体位置,如东北和西南方向,二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根据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农业项目,你们主要考虑了哪些区位因素呢?
展示图(动画)
总结:影响农业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那么其中,影响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什么?(气候、土壤)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这些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海南发展农业种植热带瓜果、蔬菜、花卉――(学生 :气候)
(2)果树中,琼海白石岭的石榴在海南石榴中,口感是最好的,其他市县曾经把树种带到别的市县栽培,但效果始终不佳。――(学生:土壤)
(3)海南岛的气候都较炎热,但中心以林业为主,周边以耕作业――(学生:地形)
(4)这些年来,我们海南出现了大面积的芒果园、香蕉园、花卉园。――(学生:市场)
(5)海南的反季节瓜菜能及时的源源不断的输往各地。――(学生:交通)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商品粮基地。――(学生:政策)
总结: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知道各地区要进行农业布局时应都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进行农业的区位选择。
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个报道。
展示:报道
海南花木首次进京点缀天安门
本报讯:近日,9.8万株(盆)色彩缤纷的海南花木运往北京,将被摆放于天安门广场,为国庆盛大节日增添色彩,据悉,海南花木进京点缀天安门尚属首次。
本报讯:首都绿化委经多方比较和充分论证,近日确定在海南建立全国大型花草种培基地,由北京市花木公司和海口绿琼京园林工程公司负责实施。据悉,该基地将为北京首都市政绿化工程和国家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的花卉美化及北京“绿色奥运”提供优质花卉。
教师提问:假若你做为北京的绿化委代表,能谈谈为什么选择在海南建大型的花卉基地吗?
学生A:气候条件好。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学生B:海南有优惠政策。……
学生C:海南现在交通比以往便利多了。如有了粤海铁路。……
学生D:但海南也会受到台风、寒潮的影响。哪又怎么办?……
学生E:海南地形也不是非常的如意,有很多山地,那么又能不能大面积的种植?……
学生F:海南有些地区较干旱,哪么又如何解决?……
……
通过乡土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让学生富有成就感。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讲解:通过温室和塑料大棚的使用,可以防御气象灾害,化不利为有利,经济效益自然可以得到提高。
教师提问:除了利用温室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外,是不是还有其它不利的自然条件可以进行改造呢?
图片展示
学生讨论:1、干旱地区利用人工灌溉来改造水源条件。
2、丘陵山区利用梯田来改造地形条件。
教师讲解:由此可见,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努力,某些不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可以改造的。
教师提问:那么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不是无限制的呢?
教师提问:在丘陵山区的缓坡可以通过修筑梯田来发展作业,为什么陡坡不行呢?
学生A:因为工程量大,投入多。
学生B:困难度大,风险大。
教师提问:温室大棚既然可以改变外部条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花卉,为什么不能用来种粮食呢?
学生:因其投入大于支出
教师总结:改造自然因素要切合实际,需要考虑经济条件是否允许,还要考虑改造时的投入和改造后的产出是否符合经济规律。
讲解: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毕竟只能在局部地区进行。要想大范围改造自然界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社会经济条件却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着。因而农民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对社会经济因素考虑得更多一些。那么下面我们就看看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师提问:为了解决我们所生活的地区――海口人们的生活所需建一个蔬菜、水果基地,你们打算建在哪呢?
教师提问:秀英区周围的农村种植蔬菜水果的很多,为什么呢?
学生A :因为其位于海口的近郊,交通便利。
学生B:海口人口数量多,消费量大。
学生C:为了满足海口人们的生活需求。
教师:如果没有海口这个市场的区位,自然也就不会有这么多蔬菜水果的种植。很显然,市场区位将直接影响农业区位。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
那么市场是不是一层不变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组关于香蕉播种面积与市场价格的数据。
展示表格
教师提问:上一年的价格与下一年的种植面积有什么关联?
教师推理:由于早期香蕉种植的利润颇高,所以,短时间内出现了很多的香蕉园,最终的结果便是市场供大于求,导致香蕉价格大跌。所以,农业区位的选择,必须要对市场的需求作出超前的判断,不能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由于市场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所以,市场区位和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教师提问:种植瓜果、蔬菜的人多了,在海南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同学们能不能谈谈接下来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1、通过销往外省市至出口来扩大销路。
2、在收获期间利用冷为将一部分芒果贮存起来,等到冬季再拿出来销售。
教师推理:运往处地销售也好,到冬天销售也好,对于芒果这种易腐烂的水果来讲困难很大。但是,有了便利的交通和冷藏技术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农产品不再局限于某时某地销售,市场的范围自然也就扩大了。
教师总结经验:农业生产是民生大计,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决,首先要尊重自然规律,全面权衡,超前判断;同时努力发展科技,使主观的行为与客观的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
巩固反馈:
(活动)讨论:在琼山区建花卉基地是否合理?请分析原因(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三、教学效果和反思:
1、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习地理的意识。
在整个教学中,紧密联系了海南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所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地理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
2、训练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入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研讨,亲身体验了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地防止了学生教条地运用教材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3、培养了学生关注家乡建设的情感价值观。
家乡的地理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广阔场所,乡土地理内容成了创设好活动情境的主要阵地,本课让学生深入了解、发现、欣赏、赞美家乡自然之美、建设之美。同时也找出家乡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培养了主人翁精神
篇9: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1实践教学的目的和特点
对于实践教学来讲它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操作,两者是相辅相承的,结合的好,教学会如虎添翼,而且使学生拉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易于突出所学专业的重点便于学习。下面从以下几点来阐述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1.1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它应具有的特点
①学生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即动手又动脑是学习的能动过程。
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具有能动性,对实验加以理解和体验,都成为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实践是科学的基础,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知识面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关键,所以实践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④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能力达到了统一性和实用性。
⑤推动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树立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
1.2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所学理论与方法,采用相应手段,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实际教学的教学活动,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必要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常规管理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对违反实践操作的行为不只是简单地批评和教育,而是要求学生认识到错误,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与素质教育接轨。
②通过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或巩固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运用观察和实践的手段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究的品质,端正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树立学生不懈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的价值观。
③根据实践的内容,确定假设与研究的因素。确定分析指标、分析方法,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及能动性,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采取通过书写或讨论的形式,对比分析写出实验报告。通过撰写实验报告,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④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建构知识,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从而获取知识,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
2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但是在运作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缺乏资源共享意识,造成资源的浪费。学校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以院、系为单位,有时宁可不用,也不会给其他部门使用,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②有时实验项目缺乏与企业和公司的合作,即便是该实验项目很好,但缺少资金设该项目无法继续,从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③在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练习法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引入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使得在线练习成为可能,并形成交互,这更强调环境建构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传统情况下由学生机械的作练习题。
3实验教学继续改进的措施
上述情况亟待改变,以提高实践教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在传统实验教学中,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已经积累的实验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得实验课程的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方法。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在实验课程进行中的实现形式更加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实现实验教学的即时评价,也可以进行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畅所欲言,以得到更好的实验教学。但更多的是利用邮件形式,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教师还可以将实验谈话的规模加以夸大,让学生通过电子公告板的形式,实现师生间的双流。
②将实验室建设置于社会大系统中,并按照社会积极的发展全面系统地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实验堆理论的专业层次和动手层次的要求,力求所选的资料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改进资源投入方式,已达到控制实验的最优化。
③加强合作与参与实验教学方式。合作与参与教学方式在今天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是一长期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学校与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不仅提高了试验的效率解决了一些资金问题,而且可以指出学校教学中的不足。
综合上述,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革命向实践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践教学方式未来所面临的发展方向主要是社会化、产业化。实践教学的社会化意味着校内实验室对社会全面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化意味着将实验室当作产业来运营,即不仅对社会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还要计算其营运收入、成本、效益,要讲求投入、产出和发展。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是知识资源的投入和运作,包括经济资源和智力资源。经济资源表现为各种硬件设施,如房屋、设备、用具、器皿等各种物质载体;智力资源实验模式系统设计和教师投入的积多年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各种软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
[2]陈小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J].科教文汇(中旬刊),(3).
[3]闻亮.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篇10: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语言就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语言可以使我们了解对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语言,用生动有道理的语言去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引导学生的行动。
[关键词]德育教育;语文;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万事德为先,德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德育教育的作用,下面我就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教师通过德育教育可以使语文的教学语言变得更加生动
自古以来语言就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语言可以使我们了解对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语言,用生动有道理的语言去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引导学生的行动。如果教师的语言像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就会因此受到教师的语言的感染,其思想品质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成语和俗语,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等,让学生知道时间是多么的宝贵,激励他们去勤奋好学,积极向上。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放矢、闪烁着智慧的语言,供学生思考、体味,达到一个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
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大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智慧
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财富,那就是其中所具有的丰富的`德育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找出具有更多有价值的德育方面的材料。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像山那样的思考》一文的内容特别耐人寻味,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的环境保护教育的例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大自然中山、鹿、狼之间所产生的微妙的关系,阐述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要保护自然和保护生态平衡。正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山生活在对鹿的恐惧之中,如同鹿生活在对狼的恐惧中一样,它们二者都感觉自己不安全,看似十分安全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凶险。头脑聪明的人类能够战胜大自然,但有时也会犯一些愚蠢的错误,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像山那样去思考,违背自然规律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这些。
三、语文教师让德育的芳香洋溢在学生的读书之中,开阔学生的心胸
我们知道,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读书是一个特别有效的途径。大文学家鲁迅曾经这样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以后,才能酿出蜂蜜来。如果只叮在一处,所得的就非常有限了。”在学习之余,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大大地增加。如在学完《离太阳最近的树》后,教师让学生用文中红柳的坚忍不拔精神,来塑造他们自己勤奋刻苦和不怕困难的品质。教师可以用真实、具体的课外读物丰富和充实课堂中的德育内容,使学生的头脑变得更加聪明智慧,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我们在让学生写作文时,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在写作时不要凭空想象,要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去收集素材,不说假话和空话,平凡见真知,教育学生写文章和做真人是一样的,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这样的道德思想引领下,才能成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教师不能只会教书,而不会育人。在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德育教育,要让我们的每一句教学语言都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一个思想积极进步、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高伟.把道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J].中职政治教学参考,(Z2).
[2]邱鸣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德育论坛,(14):15-16.
[3]周立群.语文德育新理念[J].教坛纵横,(16):44-45.
篇11:网络教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网络教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已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如何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让学生都爱上信息技术课,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信息技术课上课的地点可以选择在传统的教室,也可以在网络教室里。而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到网络教室上课就是打游戏、上网等。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室,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真正掌握信息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达到最为有效的教学,从而发挥出网络教室的最大作用。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教室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场所
网络教室给学生提供了电脑,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耳麦、摄像头等,这些外设,可以让学生对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进行操作。首先,学生可以对电脑主机及其外设的硬件连接情况作大致了解,知道每一个硬件的作用。另外,学生可以把教师上节课教授的知识加以练习,俗称上机。学生的上机操作一定要落到实处,对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升他们的练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网络教室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场所
网络教室不像传统的教室那样布局,学生没有了传统教室上课的压力,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先以书本为中心,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等熟悉本节知识点后,再进行上机自学,这样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是不依赖于老师的讲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学生完全凭借自身的能力,独立地完成自学任务,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网络教室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场所
网络教室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网络教室的空间大,学生的学习活动较为自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这就促使了网络教室是信息技术课最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所。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几个学生为一小组,面对面地进行交流,通过合作交流,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先懂的学生,可以指导还未掌握的同学,互帮互助,特别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可以在计算机上展示详细的操作步骤,达到我懂你懂、组员全懂的效果。然后,小组长分配好展示任务,各小组进行比拼,这就在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机制,并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厌学、不学、学不懂现象将大大缓解。
四、网络教室是教师面对面、手把手教授学生知识的场所
现在的网络教室,几乎都安装有电子教室管理软件,教师可通过教师机控制所有的学生机,教师可通过教师机对学生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均可在学生机上显示,教师的声音也可通过话筒传输到学生机的耳麦上,每一位学生只能注视着自己的电脑显示器,听自己所带的耳麦,这就集中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每一次鼠标的移动,每一步操作示例,学生都能在学生机上看得清清楚楚。当学生对刚才讲授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时,教师可以在教师机上监视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并可以用教师机直接辅导学生不会操作的地方,学生能在自己的'显示器上看得一目了然。而且,电子教室管理软件还具备在线聊天的功能,当学生遇到不懂之处,可直接呼叫老师,这样,学生能够及时与老师互动。另外,电子教室管理软件还具备提交作业的功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及时地反馈给老师。可见,网络教室是教师面对面、手把手教授学生知识的场所。
五、网络教室是学生近距离与世界接触、从网上获取知识的场所
从“网络教室”的名称可知,它还具备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它直接与因特网连接,可以畅游网络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网上的知识很丰富。到网络教室上课,可以上网,这的确是吸引学生的原因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既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我们要打造绿色上网环境,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取互联网上的知识。告诉他们不能沉迷于游戏,我们是有阳光、有朝气的祖国花朵,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完成学业,提高自身的知识和道德修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由此可见,网络教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着许多积极作用。正因为有了网络教室这样一个大的硬件平台,才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与传统教育不一样的方式获取知识。我们在网络教室里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积极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发挥出网络教室的最大作用。
篇12:体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体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一、学校体育工作产生问题的原因
1.社会的误导
国家非常重视竞技体育,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究其社会原因,是有人希望从金牌上来显示改革开放的成果,以证明我国已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这些过高的期望扭曲了体育的本质,促成了“金牌体育”的超高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学校体育向竞技的方向发展。
2.媒体对体育的炒作深入人心
当我们看电视或读报纸的时候,发现他们都是在发布各大赛事的夺“金”情况,极少会提及学校体育这一范畴。似乎媒体只观注竞技体育,而忽略了学校体育的存在。
3.学校及家庭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表现在学校体育本身的力量薄弱,没有完整的理论和管理体系。虽然学校体育人群基数很大,然而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还是不了解学校体育及其目的任务,不清楚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人们的心目中体育课并不重要。
4.体育教师也没有担负起体育教学的使命
体育教师没有深刻体会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以争取更多人的认识和支持、做好自身的工作。很多教师甚至过于看重课余训练,追求少数学生的竞技成绩,而对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则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教学过程中出现“懒散”和“放羊”现象,使体育课教学流于形式,或者有名无实。这样怎么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体质呢?
二、结果与分析
第一,提高教育部门领导对学校体育的认知,提升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发挥各盟市地区体育研究机构的科研和指导作用,加强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为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服务。以新颖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灵活有趣的课外活动来激发每一名学生的运动热情和兴趣,让每一名学生动起来,让他们有一种“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感觉,不要让他们以旁观者的角色出现。第二,学校优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增强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为他们以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所以学校体育应遵守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全面实现体育任务,不仅是锻炼学生身体,还要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调节学生脑力活动机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的各项素质,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可塑性大,更须注意全面锻炼。在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形式、方法及考核上,应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标准。二是健康性原则。要求在体育过程中,无论完成什么任务、采取什么措施,均须保证学生的健康、增进他们的体质。贯彻健康性原则的一项重要措施,以证明是要合理规划运动量。每个学生的运动量大小不同,应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三是群众性原则。要求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全体学生体质,而不是只培养少数体育尖子,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与建议
第一,应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使学校体育真正做到以各种方法为手段、健康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把素质教育融进学校体育当中。第二,要进行趣味化、项目多样化的学校体育教学,这样可以使多数学生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也可为各类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第三,体育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要紧紧抓住体育课和贯彻《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这一环节,因为体育课是“唯一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手段。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水平,使自己具备驾驭体育教学的能力和真功夫。第四,体育教师必须深入地学习和钻研教学大纲。因为大纲是唯一指导教学的法律文件与依据。教师不但要清楚它所规定的目的、任务及有关要求,还要理解大纲的精神实质。第五,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才能起到“主导”作用,肩负起历史所负予的责任和使命。第六,主管学校体育的教育部门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督促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使学校体育保证在法制轨道上按自己的规律健康运行。第七,全社会都要关心学校体育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培养德、智、体等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第八,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和简单的生理卫生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独立从事体育锻炼,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
篇13: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钢琴奏鸣曲起源于巴洛克晚期,是一种以钢琴独奏为基本表现的音乐体裁。经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时期的改良,时至今日,钢琴奏鸣曲已经成为了古典音乐的典范,它具有非常强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钢琴奏鸣曲在触键、踏板、速度、力度与音乐的表现力上都对钢琴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音乐体裁可以很好的提高学习者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所以,钢琴奏鸣曲往往成为了钢琴学习者有其是初学者的必修课。在钢琴演奏技术的同时,钢琴奏鸣曲还能很好的熏陶演奏者的钢琴艺术感,有了真实音乐表现方式,就如同掌握了开启钢琴演奏大门的钥匙。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艺术表现力;钢琴教学
一、钢琴奏鸣曲的起源发展及曲式结构与风格特点
(一)钢琴奏鸣曲的起源发展
奏鸣曲从简单意义上来讲是一种乐器音乐的写作和音乐表现方式,奏鸣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sonare,也就是发出声响的意思。在西方音乐史当中,这种结构的曲式随着不同音乐时期的变革以及期间各个乐派的风格偏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形势。奏鸣曲的曲式最早出现在巴洛克晚期,其后历经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和完善。直至进入20世纪,各式各类的乐器演奏奏鸣曲大量的出现,而其中钢琴奏鸣曲仍然占据着古典奏鸣曲的主要位置。意大利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inicoScarlatti)可以说是古钢琴奏鸣曲的创始人,他所创作的555首单乐章钢琴奏鸣曲在巴洛克晚期成为了键盘类奏鸣曲的主流。D.斯卡拉蒂为钢琴奏鸣曲日后的形成和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也被后世誉为“古奏鸣曲式之父”。古典主义时期可以说是奏鸣曲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音乐的创作风格以及音乐技巧都和巴洛克时期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发差和对比。由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和人文理念深入,使得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开始使用单一简明的曲式机构进行创作,所以致使奏鸣曲曲式的结构在这一时期开始成形并且逐步确立起来。
(二)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与风格特点
关于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在起源发展部分已经简单涉及了,其曲式的结构经过漫长的过程历经几代作曲家的改良。现在被规范的奏鸣曲曲式结构是由四个乐章组成,包括:第一乐章:快板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变奏曲式、复三或自由奏鸣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复三段式;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但有一些特殊的作品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省略第一乐章或第二乐章,形成三乐章结构。我们今天所听到的钢琴奏鸣曲基本上都属于古典奏鸣曲,虽然与早期奏鸣曲有一些风格上的变化,但大致上保持了奏鸣曲一贯的特色。首先,我们知道钢琴奏鸣曲是独奏曲,这体现了突出钢琴简单质朴的一面,没有高低声部的.衬托,音乐基本为主调风格。其次,基于奏鸣曲结构之上,变化的拍子和再现回旋的表现方式。突出表现某一段落,而每次再现都有所不同,充分的引发听者的兴趣。第三点,奏鸣曲非常的注重钢琴技巧,例如在D.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中出现了有双手交叉、双手八度以及内音部的高度震音技巧,最后,奏鸣曲有非常好的音乐表现力,几乎大部分的奏鸣曲都是以明亮的大调进行,听起来非常的愉悦。例如莫扎特的奏鸣曲是最富有歌唱性的,是带有希望的,欢乐的歌唱的节奏。
二、钢琴教学中奏鸣曲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是被应该最为广泛的钢琴体裁,奏鸣曲可以帮助演奏者提高钢琴演奏技巧以及音乐的表现力,同时钢琴奏鸣曲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演奏者钢琴演奏的潜力。
(一)钢琴奏鸣曲可以有效训练连奏、小连音线、断奏
在钢琴奏鸣曲中经常会出现两种连音的表现方式,连奏与小连音线。虽然较为相似,但也有一些区别。连奏是将一些音符连贯,圆润的弹奏出,构成一个乐句。连音的触键方式不是爆发式的快速弹奏。是熟练的缓慢触键。这种缓慢触键不是软绵绵的那种,而是训练有素的那种。其关键在于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保持手指平直,用手指的指面部位柔软的触键。这样的触键方式是能演奏出柔和的富有歌唱性的声音。小连音线,又称为圆滑奏法,简单的来说是需要用指尖和手腕共同配合完成,以圆滑、连贯的方式演奏2个到4个用连音线连起来的音符。小连音线经常会与跳音一同出现,所以其奏法技巧是第一个音稍加以强调,力量稍微大一些,后面的音尽量的柔和轻巧些,有情感的进行,如果是后面的音值较短,就需要指尖稍微快速的离开。连奏和小连音线的可以很好的帮助训练演奏者的触键感觉,使演奏不再生硬,使音色更加的富有美的流动性。关于断奏,不止是奏鸣曲中有出现,在其他体裁中也有,但是因为奏鸣曲快板和慢板的交替进行,和一些连奏、小连音的出现,则对比凸显出断奏和跳音的明显特征。断奏是一种演奏含义,包括有跳音、顿音等演奏方式。跳音和顿音是运用手腕动作,手臂平稳,动作轻快灵敏,触键的力量要集中在指尖上,触键面积很小,一触即回,奏出轻快,富有跳动的节奏,同时对于触键速度上的要求要看整体奏鸣曲的拍子。断奏的使用可以增加乐曲的整体形象感,使风格上更加的明亮、活泼、愉快。这样的演奏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
(二)钢琴奏鸣曲可以有效训练速度、力度
钢琴奏鸣曲的速度与力度,一直伴随着奏鸣曲发展被不停的讨论和研究。因为受到奏鸣曲独特曲式结构的影响,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成为了奏鸣曲自身的一个标签。同时把握好乐曲的力度与速度成为了能否演奏好钢琴奏鸣曲的关键。首先对于速度来说,速度不统一就会损坏乐曲整体的音乐表现,虽然奏鸣曲是快板-慢板-小快板的结构,但不代表不是统一的速度。快板乐章中手指的快速持续的弹奏,是根本的保障。而到了慢板乐章时,演奏速度不要突然变慢,要根据速度记号去调整,每个手指触键发出清晰的声音。对于力度,其实是根据速度的变化去调整,只要速度运用的好,力度自热而然会被触键的感觉所影响,力度的自然化,是钢琴奏鸣曲最真实的表现。
(三)钢琴奏鸣曲可以提高音乐表现力
钢琴奏鸣曲的音乐表现力是非常强的,通过具有特色的曲式结构,快慢板结合的速度,和非常华丽的钢琴技巧,如人的情感表达以及美丽画面成像。钢琴奏鸣曲能够抓住听者的耳朵,充分的引发听者的情感共鸣。弹奏钢琴奏鸣曲对于演奏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钢琴演奏,不单单是演奏钢琴技巧,还要表现其富含的艺术魅力。只是单纯的炫技是不能引发听者的共鸣的,音乐来源于生活,就要反映最真实的生活表象,只有赋予钢琴真实的表现力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钢琴奏鸣曲是历经岁月洗礼,是非常成功的一种钢琴音乐体裁,历经几大音乐时期及无数优秀的作曲家的改良,至今仍旧占据着钢琴音乐中重要的一席。钢琴奏鸣曲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以及非常真实情感表达,它能表现出人的细腻情感,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它能够给人最美的听觉享受和最绚丽的画面感,让听到的人深入其境。同时在钢琴的教学中,奏鸣曲能够很好的训练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技巧,无论是从触键的感觉、速度、力度的把握上,还是乐曲的音乐表现和情感上等,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的提高,并且使其掌握音乐最真实的表现力。所以综上所述,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具有非常高比重,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使钢琴学习者更加全面的接触钢琴演奏,并且感受和学会钢琴演奏艺术。
参考文献:
[1]叶松荣.西方音乐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郑兴三.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4]罗伯特泰希穆勒[德].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本[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锦集13篇)】相关文章: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2022-05-07
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2023-11-17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论文2023-01-23
新时期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2022-09-01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教学论文2023-09-15
创意美术教学论文2022-10-10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的特点二2023-04-22
大班美术教学论文2023-03-11
思品课堂植入“乡土资源”的实践与探索2023-02-12
初二美术教学论文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