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2-08-24 08:09:59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精选14篇)由网友“Alon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

篇1: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

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文质兼美的散文,体会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把握中心句。

教学构想: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19、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期之长 韧性可贵 花影迷离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2、4、5)

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讨论,交流: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火与雪:不相容——融洽)

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学习第5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3、默读,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5、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练习朗读。

学习第4、3自然段

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轻声朗读

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②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③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5、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反衬)

6、指导朗读

7、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8、练习背诵

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板书设计:

韧性

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篇2:夹竹桃课文

季羡林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课文解读

一、以“读者”的视角解读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

1、初读文本,要反复去读,读懂文本的字词句、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读时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准每个字音,读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进而把其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夹竹桃》(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叶影参差”一词中,“参差”两个字都是多音字,“叶影参差”是说叶子在墙上的影子长短、高低不齐,所以在这里应读“cen ci”。其余的生字,学生借助生字表和文中的注音都能读正确。文中有一句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这里作者怎么突然用了一个“也有”呢?找来原文,便茅塞顿开。课文中这里删去了一小节,作者本来是先介绍家乡几乎家家都种夹竹桃,然后由面到点,转向具体描写“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

阅读文本,首先抓住文章的题目,再通过反复读文章,整体把握和体会,然后抓住关键性的词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就能读懂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即主要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通过查找作者、原文及写作背景资料,我们对作者表达的情感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夹竹桃美丽又有韧性,季羡林先生写夹竹桃不仅仅是为了赞扬夹竹桃,也在含蓄地表达自己要做夹竹桃一样普通的却有韧性的人。季老1962年10月访问缅甸时,巧遇在故乡常见的夹竹桃,从而引起他无限思绪,激发了创作热情,写下这篇散文。所以故乡的夹竹桃又是季老深深的思乡情怀的寄托。体会到了这些之后,再读文章,就能正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情感,进而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2、细读文本,要潜心去读,读懂作者是怎么表达的,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夹竹桃》一文,从文章结构来看是“总分总”。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第二、三、四、五自然段从花色、韧性及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方面具体写夹竹桃的美妙,最后进行总结:“我爱上了夹竹桃”。从微观的层面看,文本的写作顺序更值得我们关注。写花色,先实写,再写联想:“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最后写感受:“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写韧性,先写院子里常见的.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过渡到对夹竹桃的描写;写幻想,作者先用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引出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接着写了自己的幻想。细细读来,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如水的月色,耳畔小虫的呢喃,眼前还不由浮现出夹竹桃婀娜的身姿,如诗如画。

从语言风格上来看,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词,一是“平实”,二是“亲切”。比如“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一嘟噜花黄了”等。笔者仔细统计过全文的标点符号,只出现过一个问号,一个分号,除此之外,全是逗号、句号,不曾出现一个叹号,很亲切、平实,就像一位母亲在夸耀自己的孩子。

从句法上看,《夹竹桃》一文最有特点的是对双重否定句的运用。如“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使得情感更加强烈。

从修辞上来看,文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院子里其他的花和夹竹桃对比描写,让我们对夹竹桃可贵的精神有了强烈的感受;“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一反问句强调了夹竹桃的韧性的可贵,及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和赞扬;“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了夹竹桃花期之长,生命力之旺盛;“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巧妙地将花比喻成了火与雪,写出了花色的特别之处,令人喜爱;“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夹竹桃默默无闻地绽放顽强的生命力等等。

二、以“教者”的视角解读文本,让学生学什么

1、对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文本,落实学段目标。

根据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的要求,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让学生搜集原文、季羡林先生的有关资料、写作背景以及夹竹桃的资料。一是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简单写上自己的感受。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展示交流,训练了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其表达方法。

2、结合主题单元解读文本,落实单元目标。

编者把《夹竹桃》和《广玉兰》《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放在一起,表面看都是状物的文本,细读就会发现这几篇文章都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读《夹竹桃》分明是在读季羡林先生啊!季老平和、坚毅、始终如一,不就像夹竹桃的韧性吗?

3、把握练习题解读文本,落实教材目标。

《夹竹桃》课文后面共有四道练习题。我们可以根据练习4“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让学生自读自悟,产生个性化的解读,并在读的过程中内化文本语言。从练习2可以发现,编者把积累的重点放在了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在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这两段,积累语言。从练习3可以发现编者对双重否定句的重视,在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时,落实练习题3中对双重否定句的学习、体会,并能在新的语境中运用。

三、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让学生怎样学

学生对《夹竹桃》这篇课文的字词句的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都能通过课前预习自主解决,但对文章表达的感情,对文章结构的了解,对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领悟,可能会浅尝辄止,这就需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篇3:《夹竹桃》课文教学方案

《夹竹桃》课文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篇4:课文夹竹桃的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读通读顺课文,学习理解生字新词。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3.理清课文层次,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及花影之趣,从而深入感受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4.初步了解文章对比映衬手法对表现夹竹桃精神的作用,能初步领会文章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有所感知。

5.体会双重否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

1. (课前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第19课《夹竹桃》。(课件1)谁家里养过或是亲眼见过这种花?描述一下。

2.预习时有查过夹竹桃的什么资料的吗?与大家分享一下。

3.其实同学们,单看题目,就能得出“夹竹桃”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它叶似竹,花像桃。夹是夹杂、掺杂的意思,读一声。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

1.生字词你都会读了吗?谁来组词读一读这些生字?(课件2)

(1)榆 熏 凄 蛾 乍 簪

指名读2人。

“熏”这个字你预习时琢磨过怎么把它写好吗?(课件3)上面“千”的这道横要尽量的长,才不会显得头轻脚重,竖和黑的竖为一体,不要分了家。请同学们在课后生字的旁边认真地写两个。

(2)文中有几个比较难读的句子,你能读好吗?(课件4)

①一起读一读。

②(课件5)指名读。这两个句子的句式很特殊,适当的停顿很重要。(课件6)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

③(课件7)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自己读,指名读。“参差”都是多音字,读得真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④(课件8)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指名读。这个读?“荇藻”,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

1.课文能够读流利,证明同学们预习时是下了功夫的!

2.我们说,读书不但要关注文字,还要关注作者,那你预习时,关注到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关于季羡林先生,你从作家卡片中了解到什么重要的信息呢?(课件9)

“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希望同学们细细读书时,认真体味这种季羡林先生这种散文的风格。

3.快速浏览课文,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在作者的心目中,夹竹桃是一种怎样的花?

四、交流细读

1.夹竹桃既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季羡林先生最爱夹竹桃,并且认为这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整理预习时在关键词、句旁边写下的感悟.(课件10)

2.请同学们将你的感悟在四人小组内充分交流。平常四人小组怎么合作?既然是合作,首先要把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全面地交流出来,这样其他人受益;然后要注意倾听,这样自己受益。一会儿全班交流的时候,要学会将自己的感悟与吸收的他人的感悟融会贯通来谈。

3. 为什么季羡林先生最爱夹竹桃,并且认为这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谈谈你的感悟。

(1)第二自然段

板书:花色奇妙

①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这景象妙就妙在?是啊,火与雪原本并不相容,但是这两盆花却宛如火上有雪,雪上有火,那样的亲密无间,如此融洽和谐,怎不叫人称奇呢!

②(课件11)请同学们在头脑中想象着这幅画面,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2)第四自然段

板书:韧性可贵

①(课件12)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表现在哪里?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

②“悄悄地、一声不响”,败了又开,黄了又长,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可见其韧性。请你读这句话,读出这份韧性。

③“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你怎么理解?读出了什么?多么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可见其韧性!这个句子中,一个“无”,一个“不”,这样的句子叫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恰恰是肯定的语气。引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却在那里——指名读。

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却在那里——男同学读。

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却在那里——女同学读。

④一年三季,花开花落,夹竹桃却一如既往,无不奉陪。可见其韧性!

(3)第五自然段

为什么季羡林先生最爱夹竹桃,并且认为这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谈谈你的感悟。

板书:令人幻想

①月光下的夹竹桃,作者写到了它的香气,这句话中哪个词你觉得用得特别好?

②就作者的某一处幻想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读读这处幻想。

③同学们,闭上眼睛,沉醉其中,你现在就是月光下下的季羡林先生,幻想到了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说看:我幻想它是……

4.同学们,通过读书你不难发现,作者最喜爱、最留恋的花是夹竹桃,但是第三自然段用近200个字描写了一年三季的14种花,对夹竹桃只字未提,是不是偏离了主题呢?

对,这些花虽多,但是一年三季、花开花落,而夹竹桃一声不响,自始至终。第三自然段正是为了对比、衬托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板书:对比衬托

同桌两人合作朗读三、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法。

5.课文学完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齐读第六段。

五、由文及人,拓展阅读

1.季羡林先生喜爱、留恋夹竹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那么他的这份爱与他自身的经历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让我们来读一读季羡林先生传奇的坎坷经历,你可能会有所发现。(课件12)自己读一读。

2.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老师推荐同学们上网等途径阅读他写的《这一辈子》一书,里面收录了《夹竹桃》的原文和人生的精华文章。

六、写作练笔

作业:模仿本文“对比衬托”的写法,将喜爱的一种植物写下来。

当堂背诵

板书: 花色奇妙

韧性可贵 喜爱

令人幻想

篇5:《夹竹桃》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篇6:课文《假如》教学教案设计

课文《假如》教学教案设计

【课前透视】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一个孩子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这些“假如”是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歌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字里行间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朗读积累的好教材。

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共鸣,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引导他们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课前透视】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食、缩”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环境。

【信息资料】

生字词卡片,准备课件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挂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讲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神笔马良》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呢?有一位小朋友也有这个梦想,假如他拥有了马良的神笔,他都会画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2、谈话:

每个人都有美丽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交流),有一个孩子也有一个美丽的梦,他还把这个梦写成了一首小诗,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

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儿童是想象的天使,由畅谈梦想打开了学生纯真的心灵,唤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2、自由练读诗歌,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3、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一节读给你的伙伴听一听,互相评一评。

4、请四名同学分小节读课文,大家听读评议。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在阅读中去探究新知,在合作、交流、评议中获得提高,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二、识字

1、出示文中生字,同桌互做小老师认读、正音。

2、指名开火车读字,组词。

3、组内玩抽卡游戏,交流识字方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字形,如顺口溜记“哭”字:一只小狗两张嘴。换偏旁识字(拉──泣、澡──操),加偏旁识记(寸──寻、良──食、建──健)等。

4、游戏:

摘取幸运号。认读幸运星上的生字,读对的就得到一颗幸运星。(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学时教者要注重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采取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教学形式,在游戏、活动中识字,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读议

小组交流,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在主动而又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四、练习(读读比比,体会句子的不同,再练习说一说)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的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来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要给( )

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学生在比较的同时学会鉴赏,在理解的同时学会了运用。

五、朗读

1、有感情地练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分组汇报朗读,教师有重点地加以指导。(如“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句在四小节中语气要有不同变化。各段描绘的对象不同,朗读时应该突出各自不同的形象)

3、评出朗读小能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不可全全包办,亦不可袖手旁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有目地的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加以指导,甚至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六、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寻、哭、良、食”4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找出容易写错的字如“哭(少点)食(最后一点写成捺)。

2、教师范写“哭、食”二字,学生观察、评议。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随机展示优秀作业,评出小星星。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1、学生在桌面上摆好课本、生字卡,教师说字音、学生举字卡、组词,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2、文中的小作者都想画些什么?为什么?(指我板画,并说一说。)

二、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你感受到的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喜欢他吗?

让学生在阅读之后交流各自的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受到了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教育。

2、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读。

三、背诵

1、同桌合作背诵课文。

2、创设情境练习背诵。(可结合板书练背诵;可边闭眼想象画面边背,也可一边动手画画,一边练背。)

3、举行背诵比赛。

四、练习

文中的最后一小节作者没有写完,请你发挥想象,可以帮他读写一段诗歌,也可以帮他把愿望画下来,再把想法写出来。

这一拓展练习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的一个训练,也是学生理解,欣赏能力的体现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创新思维。

五、写字

1、出示“双、体、操、场”4个字,指导学生观察、找出不好写和易字错的字。进行交流。(如“操、场”不容易写好、“体”易写错(少横)。

2、教师指导书写“操、场”二字。

3、学生描红、临帖,互相交流展示作业。

【教学建议】

本着儿童诗充满了想象力,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教者在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孩子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写诗的愿望,并引导他们尝试练写儿童诗,学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真情实感,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篇7: 课文《夹竹桃》教后反思

课文《夹竹桃》教后反思

学习每一篇课文,第一课时的预习任务首要就是把课文读上至少三遍。都说老师不读熟教材不开讲,学生不多读课文也不行。

扣题学习,观察图片,让学生联系《学会合作》一课中的“顾名思义”一词说句子:什么样的花是夹竹桃?顾名思义,就是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引导学生读“作家卡片”,谈我课前读课文时的一个猜测:夹竹桃的故乡在印度,季老是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故而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师生一起读季羡林先生对大家的寄语:“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这里一句空话也没有,真的,学生们努力一下完全能做到。

读课文就是检查反馈,不是要扩大反馈面吗?一个学生读着,其他学生都得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听着。否则,随时会“换下一个”,如果轮着自己,不知道读到哪里,不就露出马脚了吗?如果正读着的这个同学读得不太好,就需要“小老师”来教他,让他读好了。大家都有可能成为这个“小老师”。

然后听写词语,这是以前老师们常用的一种方法。现在,我也常用,这一招能够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引出下面的环节,一是顺势指导写字,二是理解重点词语,三是“用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整体上来理一理课文的结构,指导学生学习确定课文的重点。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一看《夹竹桃》这篇课文是怎样的结构。我引导学生联系《广玉兰》来比较比较,学生们发现这两篇课文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夹竹桃》也写到了花色,结尾也提到了“爱”。但是《夹竹桃》一课中“分”这一部分,除了花色,还写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夹竹桃的.韧性,作者由夹竹桃的影子引起的幻想。那三个材料中,作者把重点放在哪里呢?按照详细的程度来分,“夹竹桃的韧性”是重点,“幻想”也是重点。就拿昨天刚写的《给老师写一封信》这篇作文来说,什么是重点呢?这样一对照,不少学生明白了,信的准确格式是必须的,但这不是重点。与老师之间的这件事是重点,要说的真心话才是重点。

不提不知道,唐凯亮指出第3自然段似乎成了“摆设”。这真是“正瞌睡有人送枕头”。我说,对呀,我们来读一读,看看季先生家养成了哪些花。学生读完了,我说:美不美?学生异口同声:美!怎样的美呢?学生一起读写花美的词:哦,原来是如此之美。还有哪些写花美的词语呢?大家七嘴八舌地交流起来。我问:为什么第3自然段都没提到夹竹桃,还写了184个字?能删掉吗?学会了联系下文,有学生马上举手,这是用对比的方法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可贵。那很显然,本课最重要的内容在哪里?就在第3、4自然段――夹竹桃的韧性。明天再来细细品一品这个“韧性”,这是不是“自上而下”地阅读理解呢?

篇8:课文《夹竹桃》片断赏析

课文《夹竹桃》片断赏析

[教例]:苏教版十一册第17课《夹竹桃》

师: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

生读后回答:课文的第2、4、5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

师: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笫6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

师: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

(学生自读、思考后发言)

生甲:我的问题是:第六自然段说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

生乙:我的问题是:第一自然段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

生丙:我的问题是:第六自然段说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

生丁:我的问题是:我爱上了夹竹桃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读书!读课文!

师:好啊!就请大家认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读读书、想想问题,相信你一定能悟出问题的答案来的。你也可以找研究同伴共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行读书,研究问题,个个认真投入,相互之间讨论热烈,学习的兴致很高。)

[评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指向来替代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所以,教学内容应能吸纳学生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教师不应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绎,而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案,教学内容应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和模糊性。

以上教例就体现了这一新的理念。课堂上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总起段(第一自然段)和总结段(第六自然段)作质疑性阅读,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①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呢?②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③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④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这些问题真正是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前的疑惑,就是课堂上新生成的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也就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行读书,针对课文的重点段(第二、四、五自然段)进行自我研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认准自定的目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或独立地去思考和感悟,或合作探究和讨论,最终得到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篇9:课文夹竹桃预习教案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19、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期之长 韧性可贵 花影迷离

课后反思:

篇10:六年级下册《夹竹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作者所引起的美妙幻想,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幻想。

3、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做好预习作业,一是用文后带点词语造句,二是写一写自己的幻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产生话题。

1、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引生齐接说)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为什么这么说呢?上节课我们学了第2节,知道了一个原因,谁来说一说?

(板书:花色奇妙)

2、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原因,请同学们翻开书,到结尾找一找。

(1)指名读。

(2)大家有没有发现,本文开头与结尾是首尾呼应,齐读结尾这一句。

(3)另外的两个原因就是(板书:)夹竹桃 韧性

引起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坚强、坚定不移、坚持不懈)

2、韧性这个词语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请同学们找到带有韧性的另一句话读一读。

(1)生: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2)这是一个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

3、课文第三小节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到夹竹桃。

现在读了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认为:能把第三小节删掉吗?为什么?

(用其他花来进行对比,衬托夹竹桃的韧性)

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夹竹桃有韧性?

(1)请读一读,划一划。

(2)指名读所划的句子。

4、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其实是指什么?你能解读出来吗?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你的智慧闪光起来!

指名读句子,说一说:你感悟到了什么?

生A:韧性是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生B:韧性是生生不息地延续生命,绽放花朵。

生C:韧性是永不言谢的坚持。

生D:韧性是夹竹桃向恶劣环境挑战的精神。

5、解释一下: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无日不迎风吐艳说明夹竹桃没有一天不是迎着风开出艳丽的花朵。

无不奉陪的意思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奉陪。

①无不和无不都属于双重否定式的词语,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②请选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无时不、无法不、无人不)

6、夹竹桃的花期如此之长,是多么顽强啊!难怪作者会说(齐读最后一句)

生: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①谁能把它改成感叹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显得多么可贵啊!) 板书:可贵

②此时此刻,作者对夹竹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敬佩、赞美)

③师:是啊,这样的韧性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难道不值得我们赞美吗?让我们带着这份敬佩、赞美再读第四小节!先自己读一读。

生试读,指名2人读,齐读。

7、补充资料: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术泰斗。和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历经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他利用在传达室看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同学们,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季先生仿佛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季先生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其实是在为自己树立信心,他要以夹竹桃为榜样,在逆境中不屈服,不放弃!

再一次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把对夹竹桃的韧性和季先生人格力量的理解融入进去。

三、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1、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第5自然段第一句是什么句?句中的此指什么?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发了我许多幻想。下面我们来学习幻想部分。(手指板书)

(1)季先生为什么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迅速找出答案。

指名读这三句话。

(2)多美的景象啊!再次轻轻读读这三句话,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

是啊!月色朦胧,花影迷离,叶影参差,花香袭人,作者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

3、自主学习:他把夹竹桃幻想成哪些东西呢?

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什么感受?用心读一读。

4、汇报:作者把夹竹桃幻想成哪些东西呢?

(1) 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2)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地读一读。 评点: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自己就在那艘远渡重洋的海轮上了,多么奇妙的越洋旅行啊。

(3)下面请3位同学来读:一位读幻想成地图的'内容,一位读幻想成荇藻的内容,一位读幻想成墨竹的内容。

(4)叶影吹动,如梦如幻,多么美妙的享受啊!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美妙的幻想中,一起读。

5、季羡林先生其实跟我们一样,也是那么爱幻想。在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月光下类似的景象,你又会产生怎样的幻想呢?

说话:我幻想它是 ,我就真看到 。

(教师举例:我幻想它是一个舞台,我就真看到一出精彩的戏,小虫子成了戏中的主角,在舞台上大显身手呢。)

指名学生说自己的幻想,进行评点和表扬。

四、总结。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

一起读最后1小节。

2、季羡林先生不愧为学界泰斗,他真会观察。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善于观察,对于人或事物,我们不光要看其外表,更要注意它的内在美。

篇11:《夹竹桃》的优秀教案设计

《夹竹桃》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复习

1、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2、读词

(1)、再读“荇藻”,强调“荇”是后鼻音

(2)、“玉簪花”象什么?读黄庭坚关于“玉簪花”的诗

(3)、理解秋风乍起的“乍”(突然)

(4)、读“一嘟噜”

(5)、理解“熏透了”(香味很浓),理解“凄清”(凄冷、微寒)

(6)、“藻、凄”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3、欣赏夹竹桃的图片,夹竹桃顾名思义有什么特点?

(夹杂两种植物的特点,枝叶似竹,花似桃)读名,记住夹竹桃的特点

二、新授

1、季羡林老先生笔下的夹竹桃又是怎样的呢?用哪些语言可以来形容它?用文中的语言。

(十分奇妙、迎风吐艳、有韧性、一声不响亮、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无不奉陪……)

(1)、哪个词在季羡林心中印象最为深刻?(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

(2)、为什么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

2、读文中的第2小节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融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这是什么样的景象?(融洽)平时我们会说什么融洽?(关系融洽)“融洽”让语言有了感情,这就是语言的精妙。

3、接下来,哪里写了夹竹桃?(第四小节)

(1)、你能看见夹竹桃在怎样开?读第四小节。

(在盛夏、清冷、和煦的春风里开,无日不迎风吐艳)

(2)、夹竹桃迎过哪些风?(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风、深秋的冷风)

(3)、那风仅仅是风吗?

(4)、无论环境怎样改变,夹竹桃怎么开?

(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5)、两个看不出提示了你什么?(夹竹桃始终如一地开)

(6)、夹竹桃迎风吐艳吐出的仅仅是枝头的花朵吗?(是那顽强的生命力)

读“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夹竹桃的生命力

(7)、为什么悄悄地,一声不响地?能读出言外意吗?(不张扬、含蓄)

(8)|能读出季老的言外情吗?对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怀有怎样的感情?(喜爱)

(9)、“两个又”看出是怎么开?

用个词来形容。(生生不息、连续不断、接连不断……)

读“夹竹桃却……又长出一嘟噜)

4、“无不奉陪”一词看出夹竹桃都陪过谁?第几小节写的?(第四小节)

(1)、花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季节的特点)

别的花花开一季,夹竹桃却是花开三季,读出了什么?(夹竹桃生命力旺盛)

(2)、除了写花多,还有什么?(花美)

(3)、还写了什么?(熏透了整个院子)(花香)

(4)、这一小节,仅仅是写这些花吗?(为了衬托夹竹桃)(为了与夹竹桃对比)

所以季先生写到“然而…………”

一起来回味这些文字,读。

5、读到了这里,悟出了吗?什么是夹竹桃的韧性?

(连续不断地开、始终如一地开、花开三季……)

大声地读它的韧性

6、所以说“对我来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三、为什么季先生爱夹竹桃,看季先生的生平

所以,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才会包含深情地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篇12:语文课文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教学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

3、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2、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3、教师准备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

3、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⑴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⑵ 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⑶ 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7)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

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三、研讨与赏析(上)

1、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1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四、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4、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检查作业。

2、继续研讨与赏析。

3、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1、识记字词。

2、朗读、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1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语言运用

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2、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六、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课后记】

调动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引导探究诗句的含义,否则,学生缺乏认识,难以理解课文。

篇13:教学课文鲸教案设计

教学课文鲸教案设计

绘画是培养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自由自在的绘画能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在画画过程中,又会对事物有新的认识,这样就形成了孩子智力发展的良好循环,因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绘画。鉴于此,我在教学课文《鲸》时,充分利用电脑绘画既形象、生动又便利、快捷的优势展开教学。

一、初读课文,画“鲸”

小学生活泼天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发达,因此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把自己从课文中了解到的有关鲸的知识,用图画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现出来。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学好知识,读懂课文。

二、再读课文,改“鲸”

电脑绘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观性,图画栩栩如生且便于修改。我在学生初读画鲸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就近结合成临时小组,分别对他人的图画审阅、评价,指出不足之处,讲讲这样修改的理由。例如:有一个同学画了一条鲸,旁边又画了一头大象,但是大象跟鲸画得差不多大,同组的同学指出后,从文中找了为什么,然后一起动手对画进行修改。又如:一位同学画了一条须鲸在吞吃小鱼小虾的画面,可其中有一条小鱼比那条须鲸的个头还大,同组同学指出了这个不恰当的地方。再如:让学生画鲸睡觉的`样子,想想鲸为什么围成圈儿睡觉,让学生对生活在海洋中的鲸认识得更深,更细。学生在画画中学文,个个学得兴趣盎然,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懂得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精读课文,补“鲸”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教学大纲再好,也不能给儿童必备的全部知识,必须不断用课外阅读来加以补充。”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学生只学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课外阅读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加之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不一致,这就要靠教师的指导,因此,我在学生了解了课本上的有关鲸的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到网上素材库中去寻找鲸的知识,结果学生从中又了解到鲸是可以降温的,齿鲸只吃须鲸的嘴唇和皮肤等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并让学生将这些知识有选择地补画到自己的图画中。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原则,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条件,利用校内外各种电化设备的优势,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感觉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眼看、耳听、手动,从而增强学生把握学习过程的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乐学,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

篇14:课文假如的教学教案设计

课文假如的教学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交流阅读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一定方法自主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受到爱心教育。

突破方法:

小组合作探讨识字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感悟爱心,并通过范读、练读、挑战读、齐读等方式熟读成诵。

难点:

发挥想象,用马良的神笔续写诗歌。

突破方法:

在感悟爱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心,仿写诗句。

三 教法与学法:

师:谈话法、引导点拨法。

生:自读与讨论相结合法,想象法、激情诵读法。

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五 教学课时:

2课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次我们一起观看了动画片《神笔马良》,马良的神笔可以让一切事物变成真的,多神奇啊!你们喜欢马良吗?(喜欢)你们喜欢马良的什么?(善良)是啊,善良的马良得到了他做梦都想得到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我们也有一枝马良那样的神笔,会用它来画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23课《假如》。(板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带拼音认生字(师领读、开小车)——去掉拼音认读生字(男女赛读、开小火车领读)——说识记生字方法。

3、读词语认识(齐读——指名读)

4、在句子中巩固生字(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女生齐读课文,男生边听边思考:作者用神笔为谁画了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幻灯片:

我想给 画 ,让它们

我想给 画 ,让它们

我想给 画 ,让他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一小节:

(1)出示:寒冬中小树的图片——阳光下的小树图片

(2)指名读——男生读——齐读(指导重读:马良、红红、轻轻叹息,第一句读出高兴的语气。)

(3)比一比,幻灯片出示:

我要给小树画一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明确:爱护小树、爱护环境的思想)

2、第二小节:

(1)出示:饥饿中的小鸟图片——欢快歌唱舞蹈的小鸟图片

(2)指名读——男生读——齐读(指导重读:马良、许多好吃、再、苦苦、饿的,第一句读出喜悦的语气。)

(明确:关爱小动物的思想)

3、第三小节:

(1)出示:坐在家中伤心孤独的`小孩图片——快乐奔跑游戏的小孩图片

(2)师泛读——指名读——齐读

(明确:关爱朋友(残疾人))

4、第四小节:

(1)师泛读——齐读(指导读:声音由重到轻,语速由快到慢。)

(2)省略号:给我们一个很大的空间,但我们知道这些一定都是美好的愿望

(五)读读说说

课件出示: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要给 。

(六)小结:

失去的一天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zh ch sh r优秀教案设计

《It’s hot in summer》优秀教案设计

《螳螂捕蝉》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初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

七年级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
《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夹竹桃课文2022-11-29

第30课狼教案设计(新课标)2023-10-16

《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2024-03-04

14 南海上的明珠(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3-04-12

四单元 角 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2023-10-14

七年级语文教案2022-06-28

七年级语文教案示例2023-06-09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023-04-16

小学六年级语文《男孩,别哭》教案2023-07-01

《母亲的恩情》读后感600字优秀2023-03-03